山西省夏季降水年际变化特征(精选2篇)
1.山西省夏季降水年际变化特征 篇一
利用1880-20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量及1951-年中国160个站夏季降水量和北半球大气环流资料,在夏季降水分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夏季雨型的年代际变化规律,分析了夏季各类雨型所对应的北半球500 hPa环流场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东部季风区和西部区存在着20~40 a左右的年代际振荡趋势,东北区则表现为明显的15 a左右的`年代际变化特点;东部季风区四类雨型东亚大气环流差异显著,西部区二类雨型和东北区二类雨型欧亚大气环流的配置基本都相反.
作 者:赵振国 朱艳峰 柳艳香 许力 孙林海 李想 Zhao Zhenguo Zhu Yanfeng Liu Yanxiang Xu Li Sun Linhai Li Xiang 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刊 名: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ISTIC英文刊名: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年,卷(期):4(2)分类号:P426.61关键词:中国 夏季雨型 年代际变化 环流特征
2.山西省夏季降水年际变化特征 篇二
丹东市位于辽宁省东南部, 地处东经124°23′, 北纬40°07′, 东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新义州市隔江相望, 南临黄海, 西界鞍山, 西南与大连市毗邻, 北与本溪市接壤。东西最大横距196 km, 南北最大纵距160 km, 海岸线长120 km。丹东位于亚欧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带, 属暖温带亚湿润季风型气候年平均雨量多在800~1 200 mm, 是我国北方雨量最多的地区, 降水2/3集中于夏季, 其中7月中旬至8月中旬是该区暴雨集中期[2]。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丹东站点近60年的年降水数据来源丹东地区4个测点, 分别为丹东站、东港站、凤城站、宽甸站。取1951—2010年为研究时段, 计算已有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年降水量, 得到丹东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78.2 mm。
1.2 分析方法
随机成分和确定性成分构成水文时间序列, 其中序列趋势是揭示水文规律的关键, 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线性趋势回归等方法均可以用来分析序列趋势[3]。该文采用累积距平、Mann-Kendall变点检测法对年降水量进行倾向性和趋势性趋势分析。
1.2.1 累计距平法。
此种方法由曲线直观判断变化趋势, 比较常用, 对于序列x其某一时刻t的累计距平表示为:
1.2.2 Mann-Kenall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累计距平法结果
根据1951—2010年丹东市近60年逐年降水资料, 求出各年降水距平值, 具体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 近60年丹东市平均降水年际变化整体波动不大。表现为1967年年降水量平均值最大, 1952年年降水量出现低值。1952年呈现增加趋势, 之后呈波动变化。近60年丹东市年平均降水量大致经历了“少—多—少—多—多—少”的过程。
2.2 Mann-Kendall变点检测法结果
利用MK法对丹东市近50年降水序列进行突变检验, 具体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 UF和UB曲线在信度间的交点即为序列可能突变点。从UF值上分析序列趋势, 1951—1957年UF<0, 表明该期间内丹东市逐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1958—1966年UF>0, 表明该期间内丹东市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1968—2010年UF<0, 表明该期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其中, 1977—1978年、1980—1983年、1989年、1991年、1993年、2001年超过该文设定的0.05显著性检验 (1.96) , 变化趋势显著, 此区间内, 即为突变时间区域。
注:直线a=1.96显著性水平临界值。
从UB值上分析序列趋势, 1951—1962年UB<0, 表明该期间内丹东市逐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1962—2010年UB值均大于0, 表明该期间内丹东市逐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在以UB统计中, 整个统计量序列曲线均未超过2个临界值。在1965年中, 2条曲线出现交点, 且交点在临界值之间, 则可见1965年为突变开始时间。
3 结论
(1) 近60年来, 丹东年降水量年代际变化整体波动不大, 60年平均降水量大致为“少—多—少—多—多—少”。
(2) 丹东市年降水量在备择假设H的双边检验呈现出的变化趋势中, 整体平均降水量的年代际增加和减少的趋势不明显, 也没有明显的年代际周期变化。
参考文献
[1]王伟中, 王文远.对当前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 (5) :79-82.
[2]崔磊, 迟道才, 赵宏兴.1951-2006年丹东地区旱涝特征初步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9 (7) :58-60.
[3]孙振华, 冯少元, 杨忠山, 等.1950-2005年北京市降水特征初步分析[J].灌溉排水学院, 2007 (2) :12-16.
[4]振山, 邓自旺.子波气候诊断技术的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9:l-36.
[5]吴洪宝, 吴蕾.气候变率诊断和预测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5:208-245.
[6]吴绍洪, 尹云鹤, 郑度.青藏高原近30年气候变化趋势[J].地理学报, 2005 (1) :3-11.
【山西省夏季降水年际变化特征】推荐阅读:
山西省实验小学10-17
山西省机构改革方案08-08
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08-25
山西省艺术职业学院10-14
山西省人民政府转发《山西省农村用电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12-21
山西省电工证考试试卷07-14
山西省道路运输条例09-21
山西省城市规划管理11-23
山西省物业管理办法12-29
山西省文化产业会议召开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