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属于不安全行为

2024-09-29

哪些属于不安全行为(10篇)

1.哪些属于不安全行为 篇一

如何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呢?能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用安全知识充实员工

我们要紧紧抓住提升员工安全素质这一“牛鼻子”工作,要改善安全培训方式,本着“干什么学什么”,“干什么精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强化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加大培训考核力度,激励员工学文化、学知识、学技术、增本领,打造本质安全员工队伍,做到知行合一,人、机、物、环协调、和谐。

2、用安全理念引领员工

理念,即人的理想与信念。一个人生活在世,不仅仅为了自己而活,同时也承担着十分艰巨的家庭职责和社会职责。家庭幸福首先是建立在亲人安康的基础上的,因此我们要教育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安全观,使员工珍爱生命讲安全,真正做到为自己、为亲人、为企业、为社会而安全工作。

3、用安全文化浸润员工

我们要不断完善安全文化制度,做到与时俱进,逐步构成与企业安全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相适应的制度文化,提高文化的执行力,规范员工安全行为,弘扬安全工作正气,发挥安全工作正能量,构成遵章守纪光荣、违章蛮干可耻的良好风气,使员工置身于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中慢慢浸润,以养成良好的安全工作作风,争做本质型安全员工。

4、用安全制度规范员工

不讲规矩,不成方圆,我们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人,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使大家自觉养成遵章守纪的好习惯。与此同时要强化制度执行考核,透过具体规范制度的落实和刚性考核,促使员工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做到不违章、不蛮干。

5、强化监管、约束员工

有效的现场安全监督是规范员工安全行为,确保各项安全制度措施执行到位,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加大动态巡查监察力度,消除各类“三违”现象,尤其是要对班组、岗位基层作业单元的重点监管,从而扎实有效地规范员工行为,实现员工行为安全和作业安全。

6、用安全绩效激励员工

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安全奖惩机制,逐步变“以罚为主”向“罚奖并举”至“以奖为主”的格式,在员工工资中加大安全考核权重,加大安全工资比重,使员工感到奖的动心、罚的痛心,心服口服,构成人人为安全工作出力,个个为安全工作争光的氛围。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人的安全行为是生产安全工作中的核心环节,只要人的行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贴合规范、贴合要求,生产安全事故将会大大减少。

以上是本人多年来在乡镇安监部门工作中的一点体会,不足之处指正!

总结精选(2):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

探求事故成因,人、物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是事故的根本原因。从对人和管理两方面去探讨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都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哪些属于不安全行为 篇二

本文将结合笔者所在集团某平板玻璃工厂的实践经验, 分析不安全行为控制方法的模式与效果, 探讨如何通过观察和统计, 分析不安全行为的原因、管控重点以及采用相应管理方法, 不断减少不安全行为数量, 防止事故发生。

构建管理模型

目前关于控制不安全行为的管理工具有很多, 例如, 美国杜邦公司的STOP (Safety Training Observation Program, 安全、 培训、观察程序) 、英国BP石油公司的ASA (Advanced Safety Auditing, 高级安全审核) 、美国道氏化学公司的BBP (BehaviorBased Performance, 行为安全绩效) 、 德国拜耳公司 (Bayer) 的BO (Behavior Observation, 行为观察) 工具等。

笔者所在集团某平板玻璃工厂, 在借鉴了上述很多管理工具的基础上, 结合该平板玻璃工厂的历史事故教训和实际生产条件, 构建了不安全行为管理模型 (见图1) , 并开发了一套适合该厂的不安全行为控制方法。主要采取观察、分析、改进、总结的循环模式, 即通过观察发现不安全行为并建立不安全行为数据库进行数据统计, 然后分析不安全行为的原因, 提出改进措施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总结, 由此不断改善作业环境, 健全管理制度, 完善企业安全文化, 循序渐进地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培养其安全习惯, 规范其作业行为, 进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设计与策划

该平板玻璃工厂安全管理委员会直接负责不安全行为控制工作, 同时成立不安全行为管理实施小组专门负责不安全行为管理活动, 对企业不安全行为管理工作统筹规划。该小组首先对全员进行培训, 尤其是对各级管理人员讲解不安全行为观察法, 将各级相关管理人员均纳入到不安全行为观察计划中, 承担安全监督主体责任, 及时发现、消除工作中的隐患, 其次, 参考GB 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并结合企业自身情况, 收集统计生产作业中存在的不安全行为, 通过整理、研究, 确定企业重点不安全行为类别, 建立不安全行为数据库, 以此作为企业安全管理宣传培训的大纲和行为观察的重点对象。该平板玻璃工厂不安全行为管理实施小组结构见图2。

观察与沟通

该平板玻璃工厂不安全行为管理实施小组根据企业的重点不安全行为类别, 编制了不安全行为记录, 记录项目包括不安全行为描述、员工的纠正措施、潜在危险后果、防护装备佩戴情况、作业程序执行情况、预防措施6 个方面。然后, 由不安全行为管理实施小组成员对作业人员进行每班不少于2 h的行为观察、纠正, 主要通过交流沟通, 说服对方以取得安全上的共识, 引导并启发作业人员明确不安全行为的潜在危害, 从而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最后, 由不安全行为管理实施小组成员负责及时完成观察报告, 对观察、纠正的不安全行为及交流沟通的实际效果如实记录并存档, 作为跟踪复查的依据。

分析与改善

不安全行为管理实施小组成员通过现场观察, 将数据录入不安全行为数据库中后, 要对不安全行为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首先, 通过不安全行为在各阶段的总体数量, 判断不安全行为总体管控效果;其次, 通过各类不安全行为的所占比例以及变化趋势, 确定需要重点管控的不安全行为;再次, 通过分析各类不安全行为的根本原因, 对各类不安全行为提出针对性改善措施, 降低不安全行为的数量, 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 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 继而形成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对于不安全行为的成因分析, 主要包括组织行为、个人行为2 大类, 组织行为包括安全文化、安全管理体系等, 个人行为包括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习惯、不安全动作、不安全状态等。

应用实践

观察数据来源

该平板玻璃工厂利用上述不安全行为控制方法, 以1 个月为1 个观察周期, 对6 个工种264 名作业人员 (明细见表1) 的不安全行为进行了为期12 个月的观察, 共记录不安全行为1011 项 (明细见表2) 。这些不安全行为主要分为如下6 类:

1. 个人防护用品、安全设备。包括没按要求佩戴恰当的防护用品、防护用品使用不恰当、安全设备没按时定期巡检、安全设备巡检不认真、安全设备使用不恰当、安全设备故障没有及时上报等。

2. 工作纪律。包括工作场所携带食物、工作场所打闹、没在指定地点吸烟、工作期间从事与工作无关事项等。

3. 危险作业, 非常规检维修作业。包括没按照要求及时办理许可证、作业前没有进行班组安全分析、作业前没有对现场情况检查确认、作业证填写不完整、没有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安全防护措施不恰当、作业过程没有遵守操作程序、作业结束垃圾清理不及时、作业结束后恢复程序操作不当等。

4. 生产操作, 维修过程。包括设备巡检不及时、作业方法不恰当、作业过程中配合不恰当、故障没有按时上报、操作过程不符合操作程序要求、操作程序培训不足、未经许可进入限制进入区域、维修过程电源接线不符合要求、维修设备使用前没进行检查、现场设备管线标志牌悬挂不当等。

5. 化学品使用、存放。包括占用消防通道、化学品保存不恰当、没有及时放回指定储存区域、化学品库出入登记不完整、化学品标签缺少等。

6. 叉车、吊车等特种设备作业。包括行驶超速、钥匙保管不当、设备使用前检查不到位、作业过程操作不当等。

不安全行为变化趋势

该平板玻璃工厂在开展不安全行为控制方法的12 个月期间内, 除了对不安全行为进行观察、纠正和数据记录汇总, 同时还采取措施, 改善员工作业行为。

首先, 通过分析不安全行为总数量变化趋势 (见图3) , 可以看出, 该工厂在实施不安全行为控制方法后, 期初与期末相比, 不安全行为的总量有明显下降趋势。

其次, 通过对统计数据分析可以看出, 在实施不安全行为控制管理后, 各类不安全行为基本都呈现下降趋势, 但其中危险作业过程的不安全行为数量仍然较多, 下降较慢, 尤其第7—9 月数量最多。这主要是由于此3 个月该平板玻璃工厂进行了设备改造大修, 非常规危险作业较多, 因此发现的不安全行为数量较多, 不过, 该平板玻璃工厂在这3 个月, 也在不断积极纠正不安全行为, 同时各级管理人员加大了巡检力度, 加强了培训力度。第10—12 月, 危险作业过程的不安全行为开始呈现下降趋势。通过分析各类型不安全行为比例 (见图4) , 可以发现个人防护用品和安全装备使用方面的不安全行为数量最多, 约占到了不安全行为总数的34%, 这是因为该平板玻璃工厂人工作业内容较多, 且存在多种危险因素, 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够强。针对这种情况, 该平板玻璃工厂不安全行为管理实施小组要求各班组主管加强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 对出现不安全行为较多、安全意识不强的作业人员进行专门沟通, 因此, 此类不安全行为数量随后开始呈现逐渐下降趋势。

最后, 结合分析该平板玻璃工厂历史事故中的主要类型 (见图5) , 以及实施不安全行为控制管理后的事故情况, 可以看出不安全行为控制方法对哪些事故类型预防控制最为有效, 并以此验证不安全行为控制方法对减少事故的作用。该平板玻璃工厂在开展不安全行为控制方法的12 个月期间内, 无伤害事故发生。

总体评价

根据该平板玻璃工厂12 个月的实践证明, 此方法对控制不安全行为是有效的, 通过不断观察, 不断纠正和持续改善, 有效降低了不安全行为的数量, 进而减少了事故发生的概率。但需要注意的是, 通过对各种类型不安全行为的统计, 可以发现, “个人防护用品、安全设备”“危险作业, 非常规检维修作业”这2 类不安全行为占总体不安全行为的比例较大, 分别为34% 和25%, 而且, 虽然该厂通过加强巡检, 加强培训, 使得这2 类不安全行为数量呈现下降趋势, 但是由于平板玻璃行业作业人员较多, 作业环境危险因素多, 这2 类不安全行为数量仍然较多, 因此, “个人防护用品、安全设备”“危险作业, 非常规检维修作业”应作为该平板玻璃工厂不安全行为控制的重点, 除了进一步加强巡检及培训, 还应通过严格执行作业审批制度、严格进行作业前风险分析、严格遵守作业程序、完善企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等手段, 加强此2 类不安全行为的控制, 预防事故的发生。

3.哪些属于不安全行为 篇三

关键词:事故 不安全行为 对策

通过统计XX煤矿2012年发生的几起安全事故情况,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主要原因造成的事故4起,占100%,可见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人身伤害事故的最主要原因,必须引起各级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对其进行分析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控制,这样才能控制或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达到防止事故发生的目的,确保安全生产。

1 不安全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

1.1 煤矿职工出现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

①不懂规章或规章懂得太少;②麻痹心理;③认为规章太烦琐;④个体所受安全教育少,安全意识不强;⑤井下作业环境差,劳动强度大,易疲劳;⑥习惯性违章;⑦情绪原因;⑧操作失误;⑨认知水平低;⑩赶进度;{11}从众心理;{12}受违章指挥而发生的三违。

1.2 导致煤矿职工“三违”行为的主要因素

1.2.1 金钱 煤矿职工处在社会较低阶层,挣钱养家糊口是其第一要务,所以金钱对煤矿职工而言是第一需要。

1.2.2 心理满足感或幸福感以及情绪释放后带来的快感 有些矿工干了别人不敢干或不愿干的工作会有一种自豪感,心理会感得很满足,很幸福。

1.2.3 时间与力气的节省、疲劳的恢复等 每到快下班时,违章现象就会增加。

1.2.4 图省事。

1.3 对一些不安全行为事例分析

1.3.1 事例1 2012年2月20日早班10点左右,某矿开拓队在井下安排杂活班班长王某,把副井底西马头门处的9根22kg轨道运往外水仓使用,大约13点左右,班长王某带领韩某、黄某等七人到副井底开始运道工作。大约14:00左右运往外水仓上平台处,因使用平板车装轨道,轨道太长无法用绞车下放到底弯道,需要采取人工抬道,在抬到第8根轨道时,王某和韩某在移动轨道时,轨道受阻翻滚压到韩某的左手大拇指上,造成左手大拇指破口长约1cm。

事故分析:当班班长王某在装运轨道过程中,安全思想不牢,图方便、图省事、侥幸心理没有对装的轨道采取垫道木进行固定,造成搬运轨道时轨道翻滚,造成韩某左手拇指挤伤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1.3.2 事例2 2012年6月4日13:35分左右,某食堂员工齐某在使用揉面压皮机压面时,造成右手无名指挤伤事故。

事故分析: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面点工齐某没有按照《揉面机操作规程》要求操作(设备运转期间不能用手接近设备旋转部位)。管理人员班前会安全重点工作安排不详细,没有强调操作设备注意事项及处理设备运转期间用专用工具处理办法。

1.3.3 事例3 2012年10月23日早班班前会,某矿通风队针对10月22日中班地锚机气腿断的事情进行了强调布置,要求钳工组长曹某和钳工彭某,一起把主井底坏地锚机气腿更换好。8点40分左右,钳工组长曹某和钳工彭某带着配件到主井底,开始更换地锚机气腿,大约到了10点50分左右更换结束。曹某发现更换的地锚机气腿末端的固定支撑顶尖较短,在处理过程中造成曹某左眼受伤。

事故分析:通防队钳工组长曹某安全意识淡薄,危险预知不熟悉,在明知气腿无法固定的情况下操作,并在几次卸不掉的情况下,使用固定不牢靠的方法操作,自己违章作业,致使自己左眼受伤,是事故的主要原因。

1.3.4 事例4 2012年12月28日夜班,大约6:50分左右地面2#电机车司机邱某和跟车工张某从副井口拉矸车到矸石山。矸车到位收拾好插销、链环后。司机邱某突然肚子痛想上厕所,随即将电机车操作钥匙交给跟车工张某,让张某先拿着操作钥匙等他回来再顶车,结果导致矿车与电机车碰撞,挤伤张某的右脚趾。

事故分析:跟车工张某无证操作电机车,开电机车坐姿不规范;没有执行运输管理制度规定,车速过快,并将右脚探出车外,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 不安全行为存在的内外原因

2.1 心理原因 通常的有违规者任性、自以为是,主管部门的说法及要求只是一个应付了事,得过且过,甚至是欺上瞒下,对提出的问题有的是虚心接受,但坚决不改,有的则与主管人员或部门大谈客观原因、谈工作的方便性,有的也谈他们所谓的工作“经验”。另有一个表现方面为粗心。工作时考虑问题不细,过于简单,有的安全措施表面上落实了,但落实不到位,事故隐患虽经整改了,但整改不符合要求,或在整改过程中,老的隐患整改了,新的安全隐患又产生了。

2.2 生理原因 常表现为年龄大、反应不敏捷、体力差等。对于原来从事的事情容易遗忘,对交待安排的一些事情遗忘,反映问题滞钝,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甚至处理同一个问题需要较长的时间,容易做出不安全的举动。

2.3 知识原因 常表现为缺少安全知识、实际经验、技术知识。对存在的事故隐患认识不到,或认识较浅、片面,容易使表面现象掩盖,看不到问题的本质,对看到的问题处理也容易出现治表而不治本,处理问题也自然简单。

2.4 思想原因 常表现为无工作责任心、无主人翁责任感、安全工作与自己无关。安全生产是全体员工的共同责任,也是全体员工共同努力才能做到,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安全隐患有的是其他员工都看得到、想得到,有些员工就是看之任之,视而不见,违规照样违规,隐患一直照旧。

2.5 管理原因 常表现在安全管理欠缺,组织机构不健全,制度缺乏或不完善,检查监督不到位,对安全工作流于形式,未把安全工作放在应有的位置,不从事故中吸取教训,安全资金投入不足或严重短缺,未对员工进行必要培训与教育。

3 遏制不安全行为发生的主要对策

3.1 提高认识,增强意识 安全工作不是主管人员的事情,也不仅是主管部门的职责,而是全员、全过程的事情,每个员工只有自觉遵章守纪,同时监督其他员工不违纪违规,保障生产装置的完好有效,才能真正做好安全工作。许多事实证明,他人的违纪违规,都有可能造成其他遵章守纪的其他人的伤害,一旦发生事故,其后果是无法预测的。

3.2 加强学习,强化培训 安全知识的不足、操作技能的欠缺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尤其是我国近几年非国有企业员工流动性大,从事的工作经常变动,有的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公司,有的是从农民一跃变为一个工人,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产业工人,不是靠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一个学习、培训过程,需要一个工作技能掌握过程,需要一个经验积累过程,同时更需要相适应的文化程度,以使在学习、培训过程中能够理解与掌握,能够总结与提高。

3.3 思想教育与惩处结合 对于无工作责任心,得过且过,工作态度差的员工,加强思想教育,转变工作作风,以主人翁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之中,增强“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时,经教育不改,违纪违规现象严重、且多次主观违规、事故可能易发者、事故发生的后果严重者、不适应本企业工作者,给予进行解除劳动关系或辞退,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

3.4 健全制度,强化管理 对员工加强安全教育,对新进企业的员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操作技能培训,对在职员工每年进行安全再教育,对换岗员工进行换岗教育,并在培训和教育的时间上、内容上得到有效保证,建立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台账,严格做到管理制度上墙、员工持证上岗。

4 结论

不安全行为控制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但又是企业管理者必须面对的工作,只有对不安全行为的控制加以重视,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症下药,不安全行为才会得到有效控制,事故才会因此大幅度减少,安全生产才能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何学秋.安全工程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10-11,

113-116.

[2]徐学圻.煤矿开采学[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179-193.

[3]刘亮,刘毅,刘明举.2002-2003年我国煤矿死亡事故统计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05,33(1):62-64.

[4]燕彩霞.试论影响煤矿安全管理的原因及有效方法[J].科技资讯,2011(35).

[5]吴穹,许立开.安全管理学[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0:64-70.

[6]顾云华.构建煤矿安全生产体系的思考[J].煤炭企业管理,2005(2):11-13.

4.人的不安全行为 篇四

一、透过安全教育,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

安全教育使企业职工构成安全意识。经过一次、两次或者多次反复的“刺激”,使企业职工构成正确的安全意识。安全生产教育一方面能够提高企业职工辨别是非、安危、祸福的潜力,从而采取正确的安全生产行为;另一方面能够促使企业职工熟练掌握生产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安全熟练地完成规定生产任务。

1、班组长的安全教育

事故案例证明,许多电力生产人身伤害事故(尤其是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是由班组长现场查活不清,安全措施制定不完善,现场管理混乱造成的。因此,作为企业的基层管理者,班组长也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文化素质。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生产经营活动都要透过班组来落实,班组安全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这就需要抓好班组长的安全教育。主要有两个方面:①务必掌握与自己工作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知识;了解有关事故案例,透过分析事故案例,增加安全生产经验。②熟练掌握与自己工作有关的生产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不仅仅自己操作可靠,同时还要帮忙和指导班组工作人员正确操作避免失误。透过安全教育使班组长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丰富的安全知识和经验、熟练的安全生产技能。

2、对一线班组工作人员的教育

发生的生产人身伤害事故近80%是由于职工自身的违章造成的,在构成事故的三要素即人、机、环境的关系中能够看出,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对工作人员进行及时有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素质,是安全工作的关键。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资料应包括:①加强他们对与本工作专业有关的安全和生产规章制度了解,使之用规章制度规范行为。②进行典型事故案例解析,以此增加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经验,同时透过事故案例的警示作用,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③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生产技术、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

二、透过安全管理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

企业安全管理是为实现安全生产而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资源的过程。它利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机能,控制来自物的不安全因素和人的不安全行为,避免事故发生,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透过安全管理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应开展以下工作:

1、规章制度的管理

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务必建立一套适合本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尤其需要制定现场安全工作规程。用现场安全工作规程指导工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行为。并且规章制度应构成闭环管理,即制定-执行-发现问题和不足-修订使之完善-再执行。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务必使生产一线人员有章可循。因此规章制度的管理至关重要。

2、现场的安全监督

建立企业安全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安全监督网的作用,随时检查现场的生产活动,发现并纠正违章行为。首先是班组安全员应发挥现场监督检查作用,班组安全员随班组一齐工作,及时掌握现场状况,纠正违章和不安全行为。安全员应具有高度的职责心,对班组成员人身安全负责,履行监督职责。其次安全监督机构应巡回检查各生产现场,纠正违章,不定期地向领导和管理人员通报状况,敦促班组及其上级部门加强管理,以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

3、发挥安全奖惩制度的作用

在海因李希避免产生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3E”原则中,重要的一个对策就是“惩戒”。对个别采取不正确的态度、忽视安全、甚至故意采取不安全行为者,给予经济上的或其他必要的处罚,强制其树立正确的态度,采取安全的行为。

总之,要保证企业员工免遭人身伤害,保障生产顺利进行,就务必下大力气消除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是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两个根本对策。

总结精选(6):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在进行生产操作时的违反安全生产客观规律有可能直接导致事故的行为。系统安全理论认为:机械和环境的信息不断地透过人的感官反馈到人的大脑,人若能正确地认识、理解、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就能化险为夷,避免事故和伤亡;反之,如果所面临的危险未能察觉、认识,未能及时地做出正确的响应时,就会发生事故和伤亡。人有自由意志,人的行为不是完全受管理者控制的,往往人的行为也不是完全受自己的控制容易受环境的干扰和影响,生理、心理状态不稳定,其安全可靠性比较差,再加之在生产过程中总有促使员工做出不安全行为的条件存在,往往会由于一些偶然因素而产生事先难以预料和防止的错误行为。根据行为主体人在行动之前是否意识到自己行动的危险性,能够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行动之前行为主体没有认识到自己行动的危险性,能够称之为非故意违章行为,主要是因为人的潜力、生理心理因素而使人的大脑对信息处理不当而导致的行为,如误操作等;另一类是行动之前行为主体人已经认识到了自己行动的危险性,但仍然采取该行动,能够称之为故意违章行为,主要是由于人的心理缺陷造成的,是安全意识差而导致的行为,如“三违现象、习惯性违章”等。人的不安

全行为透过管理、监督、培训等的手段是能够有效的控制的。根据的实践我认为用下面的措施,能够规范人的安全行为,减少事故的发生。

一、加强管理,用规章制度规范员工行为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先进企业必然有先进的规章制度,培养优秀员工更需要先进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员工行为。华北油田HSE手册规定三级单位作业管理手册资料应包括:三级单位各岗位HSE职责;现行有效的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三级单位应急预案、操作规程等。队站HSE管理体系文件包括:作业指导书、作业计划书、HSE检查表,其中作业指导书资料包括:队站概况、岗位设置、属地划分及HSE职责、操作规程(操作卡)、应急处置措施。这些规定从制度上保证管理者和操作员工在生产过程中行为规范,若使企业建立的规章制度贴合实际,被员工理解和严格实施,用规章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推荐做好如下几点:

1、做好辨识危害因素和风险评价

危害因素是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其结合的根源或状态。危害因素辨识的结果作为制定公司管理制度、应急处置方案、操作规程的依据。危害因素辨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他任务量大,难点多。辨识时要根据本单位生产工艺规程确定的生产工艺、生产工艺流程和作业场所环境条件,对全部生产岗位的全部生产操作的全过程,

主要应用伤亡事故致因理论中的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和系统安全理论进行危险、危害辨识,找出潜在的错误释放的能量(危害因素)。翻阅一些单位组织的第三方HSE体系审核和合规性检查发现,危害因素辨识问题较多,表此刻条目过多,记录及描述不准确或与实际不符,员工参与度不够,认同度较低。为此,推荐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及评价时,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成立由领导、技师和班组优秀员工、技术专家、设备专家、安全专家组成的、熟知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和操作步骤的辨识小组。

(2)充分运用HSE的管理工具和方法,从作业层面、操作流程、关键部位、主要基层单位和重点专业等方面,全面梳理安全环保风险。采用工艺安全分析的方法,全方位、全流程、全过程开展危害辨识和评价。

(3)以员工的操作顺序或工作的时间顺序,适当划分作业单元和操作步骤,按《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和第一危险源(能量、危险物质)、第二类危险源(人、物、环)进行识别。

(4)对辨识的危害因素正确的评价后,按危害可能造成事故的严重程度分类管理记录并构成清单。针对每步操作中危害因素的要按必须的规律描述,让清单使用者看到规律,以便构成工作习惯。

(5)将识别的危害因素经过与此有关的全体员工的讨论后,做到全员参与,再构成清单,根据持续改善的原则,每年辨识一次,及时整改不贴合项。

2、制定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

要在已确定生产工艺、生产工艺流程和作业场所环境条件的前提下,在进行了危险、危害辨识的基础上制定安全操作规程,使所制定的安全操作规程科学合理、有安全性,切实可行、有可操作性,实施以后能有效控制不安全行为,确保避免伤亡事故;确保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损坏,因设备损坏而导致伤亡事故。

要吸取事故(包括本单位曾发生的事故和尽可能搜集到的同行业、同类型单位曾发生的事故)教训,把处理事故时制定的防止重复性事故的措施中有关规范、约束操作者行为的措施写进安全操作规程。

不能以制定约束人的行为的安全操作规程代替按国家安全生产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安全操作规程不能只作原则性或抽象的规定,不能只明确“不准干什么、不准怎样干”而不明确“应怎样干”,不能留有让从业人员“想当然、自由发挥”的余地。安全操作规程中的要求和规定不能突出了重点而放弃了次点,要具体详尽,宜细不宜粗,能细则细,应有可操作性,应明确操作中务必的操作、禁止的操作、务必的操作步骤、操作方法、操作注意事项和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要求以及出现异常时的应急措施。涉及设备(设施)操作的安全操作规程应包括如何正确操纵设备(设施),以防止因操作不当而导致设备设施)损坏事故的规定(《设备(设施)的技术操作规程》)。文字表述要直观、简明,便于操作者理解、掌握和记忆。

在HSE管理体系运行中发现,企业及“两书一表”中安全制度确实不少,但有多少制度员工能认可和理解,这应引起我们的深思。为此,要对安全制度进行整合,取其精华、去其不适,使员工能够认同,执行到位。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的实践过程中要注意总结经验,不

断地修订完善安全操作规程。随着生产的发展、变化,要及时地修、补充直至制定新的安全操作规程,以持续其健全、完善、有效。同时,要强化制度执行考核,透过先进制度的落实和刚性考核促进员工良好安全行为的养成,做到不违章、不蛮干。

3、强化监督和奖惩机制,约束员工不安全行为

有效的现场安全监督是规范员工安全行为、确保各项安全制度措施执行到位、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安监队伍建设,加大动态监察力度,消除各类“三违”现象;要充分发挥上岗干部、班组长、党员、团员、网员监督员的作用,强化安全监管;要强化全面班组全程管理、岗位就近式管理和安全程序化管理,从而扎实有效地规范员工安全行为,实现员工行为安全和作业安全。

从职工对安全管理的态度来分析,其过程为:服从→同化→内化3个阶段。服从,即指个人为避免惩罚而按照要求、规范采取的表面行为。这说明新工人对规程、管理制度刚开始的执行只是表面服从,然后才会受班组中其他人的思想行为的同化,最终从内心深处理解安全规章和制度。这说明严肃的奖罚会深刻影响一个人对安全的态度和意识。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安全奖惩机制,逐步变以罚为主为以奖为主,逐步加大员工安全工资占总工资的比例,如增设员工安全等级工资、安全行为工资、隐患排查工资、安全考试工资等。开展安全比武大赛、安全智力竟赛、评比“六员一防”安全光荣户等,完善现行的个人安全技能帐户和群众安全绩效工资考核制度,真正使员工感到奖的动心、罚的痛心,使员工不敢违章,构成人人为安全工作出力、个个为安全工作争光的氛围。

二、注重安全意识的培养

意识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人要有安全的意识,才会有安全的行为,有了安全的行为,才能保证安全生产。所谓安全意识,就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生产务必安全的观念,也就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各种各样有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条件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实践证明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受人的安全意识所影响,安全意识对安全生产有着决定性作用。从国内外发生过的众多生产事故来看,部分企业的安全工作整体上并不是很差,安全投入也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规章制度健全,员工明白安全操作规程,而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个别职工的安全意识不强引发的不安全行为。一齐事故可能是因为某个员工的一根香烟,一个小失误,一次小违规,但引发的事故后果却十分严重,对员工们造成人身伤害,对企业造成财产损失,甚至在社会上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从这个角度和好处上讲,增强安全意识、杜绝不安全行为对于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1、做有感领导

领导的最低要求就是员工的最高行为标准。HSE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中,领导是核心,在HSE体系的运行过程中,运行质量的好坏,领导起到关键作用。杜邦等国际知名企业安全优异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有感领导做的好。

有感领导是指企业各级领导透过以身作则的良好个人安全行为,使员工真正感知到安全的重要性,感受到领导做好安全的决心和示范性,感知到自身做好安全的必要性。其含义有三,一是安全的影响力,有感是部属的感觉而不是领导者本人的感觉,是让员工和下属体会到领导对安全的重视;二是安全示范力,自上而下领导强有力的参与,各级管理者深入现场,以身作则,亲力亲为;三是安全执行力,领导带给人力、财力和组织运作上的保障,让员工感受到各级管理者对安全职责作出的承诺。

中石油《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对落实有感领导的活动进行明示。实践证明,以下

几种做法也是对有感领导的诠释。

一是将领导的承诺、HSE意愿和企业的HSE方针、目标,带头贯彻、宣讲,让全体员工充分理解领导及企业的安全政策,在安全生产上有明确的方向,统一的行动目标,促进有本企业特色的安全意识的构成。

二是带头制定、审核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并严格遵守。深入生产一线,用安全观察与沟通等HSE管理工具,加强与操作员工的沟通,纠正员工的不安全行为。事实证明领导因各种原因对违章的默许,就是对员工不安全行为的纵容,是最大的安全隐患。

2、做好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是根据危害因素辨识和评价的结果,针对可能造成比较严重后果的危害制定预防、控制、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的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条规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这一规定要求一切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都务必把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放在首位,做到防患于未然。中石油要求基层单位要建立现场处置预案,并规定“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事件,从操作措施、工艺流程、现场处置、监测、监控,以及事态控制、紧急疏散与警戒、人员防护与救护、环境保护等方面制定应急处置措施,细化应急处置步骤”“岗位应急处置程序由各企业结合岗位操作规程自行规定”。由此能够看出,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也是员工自我教育的过程。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应急活动。演练能形象地表现出危险源、安全事故发生、发展及处理过程,是与事故相关人员参与其中的全方位培训,能使员工深刻体会到事故对人、物、环境造成的损害。为使员工增强安全意识,基层单位要将建立的现场处置预案所涉及的事故进行全部、定期演练,要全员参加,在不出现安全事故的前提下,演练尽量真实。若有条件,设立由安全监督、工程技术专家构成的专职评价人员。演练结束,务必进行总结评价,找出不足项、整改项和改善项。

3、进行企业法规和安全技能培训,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

学习规程和安全技术是提高安全知识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中石油员工应充分掌握本企业的HSE手册及各种现场规程,不断地了解、熟悉安全生产的管理规章、制度、技术要求,地定期开展规程学习和考试,才能实现安全意识由量到质的飞跃。只有透过学习,积累、提高安全知识,安全意识活动的用心能动性才会被释放、激发。而且透过学习过程中的感觉、知觉,使表象不断上升为概念、决定、推理,并运用逻辑的、理智化的思维活动,将安全意识构成系统化、体系化、高度自觉化的理论体系和思想。这就是安全的理性意识。安全理性意识的构成不仅仅能使职工适应安全生产的需要,还能反映安全生产的本质特征和规律,能超前反映安全生产的未来发展趋势。这种理性意识能用心有效地指导人们的行为活动方向,为避免事故和差错奠定良好的心理预控思想。

“安全活动”是在安全生产的长期实践中得出的预防事故的有效措施,是班组安全管理的重要资料,也是员工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培训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为班组成员带给了安全思想、信息、技术、措施的交流场所。也就是说认真开展“安全活动”是提高安全意识的重要方法之一。安全活动的重要一点就是语言、思想的交流,所以要求参加者发言,说出自己内心的认识、感知和印象是安全活动的重要资料。在安全活动中,透过大家的语言、思想交流、推理和决定把个人心理的感性认识最终转变为提高安全意识的推动力。安全活动需要认真组织、合理安排,不能流于形式、降低质量。要定期开展,构成制度,使参加者的安全意识透过安全活动不断得到巩固、强化。安全活动要结合实际并有针对性。

如对事故的处理,应做到“举一反三”,从事故中吸取经验教训,用科学的方法防范类似事故的发生。这样才能开启每个人安全意识中的预见性和反思性,使安全意识的深度、广度得到发展,让安全意识的用心能动性得以发挥。

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关键在于解决人意识和行为,人是一个有思想和行动目的明确的客观存在,人行为和动机是受一系列主客观因素复杂作用的影响。要控制直至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就应当正确的辨识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建立健全职责制和企业法规,领导带头,提高执行力,加强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培训,培养安全意识强的团队,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把安全生产落到实处。

总结精选(7):

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

企业生产中发生的意外事故,70%以上是由于人的因素造成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给出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措施,以规范人的行为,防止事故的发生,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健康发展。关键词: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安全管理;安全文化

企业安全生产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加强安全管理,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确保正常有序地进行生产经营的活动过程。影响企业安全生产的因素主要是人和物的因素。在生产过程中,物的不安全状态极易出现。但所有的物的不安全状态,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的操作、管理失误有关。往往在物的不安全状态背后,隐藏着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的失误。

全国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627158起,死亡112822人。其中,发生一次死亡3~9人重大事故2357起,死亡9065人。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95起,死亡1570人。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个性重大事故7起,死亡263人。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已逾百万,经济损失高达6500亿元,占我国GDP的6%。

5.人员不安全行为分析报告 篇五

一、人员不安全行为产生原因分析

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原因较为复杂,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有个体内在因素:如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知识和技能因素等;有外在客观因素,如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根据2月份的考核结果,其不安全行为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管理原因

1)为了片面地追求经济利益抢时间、赶进度而忽视安全,产生违章作业、违章指挥。

2)规章制度、作业规程不完善,协调配合不当,监督检查不严,信息传递不佳等,也易助长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在“机关对各区队不安全行为分析图”和“区队自查不安全行为分析图”对比是不难看出自查多和好的单位,机关抓住的不安全行为就少。

2、思想和情绪因素

思想和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反映,与人的行为有直接关系。对上月风险指数2以上的不安全行为做了分析和评价,结论是:

1)有无所谓思想的人,对安全持麻木不仁的态度,视一些安全制度、规定、措施为束缚手脚的条条框框。

2)有麻痹思想、自以为是的人,明知安全重要但不重视,做事马虎大意。3)持侥幸思想的人,明知道有危险,却因怕麻烦而不采取安全措施,抱有“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是我”侥幸过关的态度。

4)由于生活条件、家庭情况、人际关系不佳等原因,导致情绪烦躁的人,工作精神不集中,自身与外界环境不能很好协调,极易产生不安全行为。

5)情绪急躁的人,由于求胜、赶时间心切,工作不仔细,易出现有章不循

现象。

6)部分员工由于疲劳、体力下降、视力不佳、年龄偏大等生理原因,也易产生不安全行为。

3、个人生活养成的不好习惯

在不安全行为发生频率高的人员中,不约而同的都有迟到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就养成了吊儿郎当,不遵守纪律的不良习惯,在井下就是一颗定时炸弹。

都是习惯性违章

二、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 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基本控制措施

1、强化安全管理

采取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奖励引导员工的行为积极主动向安全方面发展,通过惩罚对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约束,使员工知道不该那样做、不敢那样做。

1)严格执行各种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规程、措施,用责任追究手段来保证执行力度,做到违者必究,一视同仁,不搞下不为例,保持制度的有效性、连续性,强制约束不安全行为。

2)加大对不安全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强制监督纠正不安全行为。各级管理干部、专检人员、职能部门要以现场为重点,以不安全行为易发者为突破口,不间断的进行检查及夜间突击性的抽查。

3)带班队长、班组长要加强现场作业行为的安全监管,及时纠正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对不安全行为的处罚处理执行连带责任,当班人员发生不安全行为,带班队长、班组长负连带管理责任,其他人员负连带监督责任。

4)各级管理人员以身作则,带头不违章生产、不违章指挥,以“榜样”激励员工不违章作业。

5)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加班加点、超时疲劳工作。

2、做好思想和情绪调解工作

员工因思想情绪的变化而影响正常工作的事件突出表现在:工资和福利待遇问题、工作晋级问题、与领导矛盾问题、家庭和个人生活中发生的问题等等。

1)各级领导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调解。要切实关心职工生活,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员工家庭和个人生活中出现问题和困难,有关领导和部门要妥善解决,使操作者注意力集中,一心一意做好本职工作。

2)要加强员工政治思想工作,经常和员工交流思想,了解掌握思想动态。教育员工热爱本职工作,随时掌握其心理因素的变化状况,排除外界的不良刺激。

加大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规范员工现场操作,杜绝不安全行为;区队管理人员现场管理力度加大,不能违章指挥,及时消除、纠正当班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职能科室加大管控力度。

三、下月工作重点

6.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心里因素 篇六

上期内容小结:安全生产总方针

一、安全生产方针的含义: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国家制定的安全生产总方针,安全与生产的关系是紧密联系、互相依存,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保安全,安全是生产的前提条件,生产是核心任务。坚持安全第一的哲学观,就是要体现人类生命的价值观,以人为本的情感观。

二、事故的形成过程

特征是互相联系、循序渐进、依次蔓延、直至发生。大体有孕育阶段、成长阶段、发生阶段。

三、预防为主的思路

以研究人、物、环境、管理为突破口,切断形成事故的链条,消除危险因素向事故转化的条件,有针对性地实施对策。其中克服和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做好事故预防的根本。那么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哪些心理因素?也就是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心理表现,今天我们就是要同大家探讨、回答 这个问题.一、行为:我们说,人要操作、使用工器具,接触各种物料,在恶劣的环境下行走做功。就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举动称行为。能够保证自己和他人不致受到伤害、财产不受损失的行为称安全行为;动作失误有差错称之为不安全行为。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行为受认识、思维支配,之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个别人忽视安全、违章作业有他的心里因素:表现如下:违反规章制度、不服管理、冒着危险操作的行为。

1、侥幸心理

就是碰运气,自己曾违过章但没有造成伤害或损失,把这个归功于幸运或命好,是上天保佑的结果,在这种错误的认识支配下,不进行科学作业而违章行事。如闯红灯、不按程序操作设备等。从理论上讲,有其因必有其果(风吹草动)但事故发生能否造成伤害是有他的偶然性,存在着小概率随机规律。也就是说,违章只是一种危险行为,不一定就能造成灾祸,这与、人、物轨迹交叉、物质能量逸散有关系。当对人体做功时,就产生恶性后果;没有作用到人体或排除触发因素就幸于一免,躲过一劫,只是虚惊一场。正因为如此,容易允许不安全行为的存在,也有他不注意安全的侥幸行事的市场空间,但久而久之,随着不安全行为形成习惯,必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只是时间问题。(2008年离心机爆炸伤脾)这就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侥幸心理不可有,安全防范勤于警。

案例1:2008年我公司发生了一起离心机爆炸伤脾事故:一天,王芳操作的离心机振动大、噪音高,已暴露出设备带病作业的严重问题,但她想别的班上也有这种异常情形,平稳度过,我这个班也能挺过去,抱着幻想坚持带病作业,其结果离心机爆炸,一股气流将她冲到而伤了脾。造成严重的内伤。王芳承担的后果也是社会人的心态造成,为什么不行动,是因为要看别人怎么做(从众);为什么不负责任因为期待别人承担;

2、冒险心理

特征是争强好胜,喜欢逞能,敢于碰硬,有违章行为但没有造成事故的经历。表现是为争取时间不按规程作业,一般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客观效果,盲目行动、蛮干且不听劝阻,把冒险当作英雄行为。(雨天不准露天施焊、风大不准高空作业等)有一句话叫冒险的玩命者是不怕死的,当他知道事故的可怕时,生命已经不属于他了,钱没有可以借,人死不能复生。在安全问题上千万不能以身试法,冒险蛮干。(感恩)安全是生命的延续,安全就是幸福,违章是生命的终结。

案例1:某煤矿工程处,一名电机车司机,开车往工作面送车皮,在过道岔时,不停车就下去搬动道岔,变换进路,随惯性摔倒而被电机车扎死。经调查他经常冒险作业,工友提醒他那样干很危险,但他并没有接受,一意孤行,结果葬身于自己的冒险行为之中。反观我公司生产工也存有片面追求功效的心态,图省事、嫌麻烦,甘愿冒险违章作业,终有一天会抱憾终生的。案例2:一位电焊工,从电柜上接电,一次电源线380V搭在电柜导电铜排上施焊,这也属冒险行为。

当导电铜排接触不良,温度聚升,可使电线绝缘熔化漏电、窜电,造成触电事故,另一种可能就是烧毁电柜。敞开井盖行走干活;湿手操作开关、拣拿电线;不带手套接触物料;炉前干活不带防护眼镜,电线、电缆既不架空也不埋地,地表面敷设还不加护套,有的以铁丝与金属构架捆绑;交叉作业区域不带安全帽;高温区从事气焊没有防护措施;不系安全带高空作业;潮湿地区不用安全电压灯具等。按危险源评价有些不一定能致人死地,但皮破血流、伤筋痛骨也不是所接收的,因为按规定不付多大代价能做到事。

3、麻痹心理:就是失去警惕性,疏忽大意。

特征是由于经常干的工作,所以习以为常,并不感到有什么危险,此工作已干过多次,因此满不在乎,不注意反常现象,照常作业,责任心不强,得过且过,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沿用习惯的方式作业,凭老经验行事,放松对危险的警惕而酿成事故。要知道淹死的都是会水的。麻痹是悲剧的最佳导演,愚昧是灾祸的替身演员。灾祸最容易在疏忽时与你结伴侣,差错最容易在慌乱中与你交朋友。疏忽、麻痹、慌乱是安全防范的头等大敌,坚决消除取缔,提倡的是防微杜渐、警钟长鸣、从小做起,不留死角。

案例1:有一部电影为【拯救大兵瑞恩】情节是一名久经沙场的士兵,冲上海滩,冒着炮火冲到一个掩体前,在观察前方情况时,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钢盔,他把钢盔取下来一看,子弹在钢盔上留下了一个深深的凹槽,正当他在庆幸他的幸运时,又一颗子弹命中了他的头部,生命之火在他的身体里消失了。请问:这名士兵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运呢?他的死亡完全是一时疏忽,造成终身遗憾,是因为麻痹造成的惨剧。愚者用鲜血换取教训,智者用教训避免流血。万次注意一次差,事故立刻把你抓。

案例2:“小和尚剃头”的故事。说的是从前有一位小和尚出家后,开始学剃头,老和尚先让他在冬瓜上练习,小和尚每次练习剃头后,将剃刀插在冬瓜上,后来给老和尚剃头的时候,也将剃刀随手插在老和尚头上。

启示:习惯性作业的危险,常常仗着艺高胆大,按照自己认可的方式作业,酿成惨祸,结束了老和尚的性命。没注意反常现象,服务对象发生了改变-不是冬瓜而是老和尚。我们不能把农民自由散漫,目无组织(单打独斗)的坏习惯带到企业,因为环境发生了变化。倡导吃苦耐劳、实干巧干作风。

4、贪便宜、走捷径的心理

其特征图省事,简化程序,把必要的安全规定、安全措施、安全设备认为是其实现目标的障碍。这种贪便宜、走捷径的心理是人类长期生活中养成的一种心理习惯。表现是为了图凉爽不带安全帽,为了省时间不走安全通道,跨地沟蹁机器操近道,为了多生产拆掉安全装置,为了尽快施工动火不开动火证等。我们要履行一查、二想、三看的程序:上岗前要将机器电源、主要部件认真检查一遍;想一想我今天注意什么,想一想怎样才能确保安全生产;看一看有无安全隐患,看一看安全警示牌,看一看自己的精神状态。安全设备是为确保职工安全企业提供的防护硬件装置,有盖、挡板、护栏、防护罩、除尘、通风散热装置、安全阀、压力表、水位计、包括劳保用品、用具、要珍惜爱护,不能弃之不用;规程包括制度、作业指导书、组织机构是实现安全生产的软件办法,应服从遵守。制度的特点: 在机器运转中进行清扫、注油、焊接、紧固、调整等维修工作。

大约在2008年,我公司一位萃取工发现搅拌轴有异物缠绕,带手套在不停机的情况下用手嘎,结果被异物捞住将胳膀卷里致伤。5凑兴心理与从众心理

凑兴心理就是凑热闹、好开玩笑,是人在社会群体生活中产生的一种人际关系的反映,从凑兴中获得满足和温暖,从凑兴中给予同伴的友爱和力量,通过凑兴行为发泄剩余精力。它有增进团结的积极作用,但常导致一些不理智行为,如乱动信号设备、工作时间嬉戏、打闹等这些都是发生事故的隐患。一个风钻工用带6个压的风管往他人屁股塞而酿成灾祸。

从众心理:自己没有主见,效仿他人,适应群体。对于安全规程你不遵守,他不遵守,我也不能小题大做,不跟风则感到有一种精神压力,也怕别人说技术不行或胆小鬼。这种从众心理严重地影响着安全生产,有如传染病一样很容易蔓延,残害整个集体。因此,要大力提倡和扶植组内遵章守纪的正气,在违章行为刚刚产生之时就予以坚决纠正,防微杜渐,警钟长鸣。

案例1:某风钻工,休息时开玩笑,拿一根有6个大气压的风管往另一人屁股塞,造成悲惨的人身事故,一般发生在青工身上,他们精力旺盛,生性好动,加之缺乏安全知识的经验,常有些意想不到的违章行为。保安全必须除隐患,除隐患务必反违章,反违章就是要查字到底。宁可听到骂声,不愿听到哭声。安全检查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揭示安全管理缺陷,查找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学习交流经验,促进企业安全管理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检查,促进各级领导增强搞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在管理上做到“日程上有位置,组织上有保证,活动上有内容,工作上有规定”,查隐患、堵漏洞,防患于未然。

7.哪些属于不安全行为 篇七

提到煤矿安全, 首先就会讲比国外管理、装备水平差距大, 但还有一个更大的差距就是员工素质。国外煤矿从业者都受过高等教育, 并取得了从业资格证, 而我们的职工文盲、半文盲较多, 素质参差不齐, 难于管理, 违章操作行为较严重。近年来中煤集团大屯公司采掘、机电运输事故占煤矿事故的90%以上。根据对中煤集团大屯公司孔庄矿历年来事故分析得出造成事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个人违章行为, 所以最大的安全隐患就是人的不安全意识和违章行为。

1 职工的行为特征

由人的行为规律可知, 影响人的安全行为因素很多, 既有生理因素, 也有心理因素;既有社会因素, 也有环境与物的因素, 还与人的个体差异相关。它们既可以是单项作用影响人的安全行为, 也可以是相互或多项同时作用影响人的安全行为。由于安全行为或不安全行为的主体是人, 而客观事物刺激于人体, 不论是出于何种需要产生的动机, 人体做出的行为反应, 都表现为有意识的行为反应和无意识的行为反应, 都将影响到人的安全行为。

无论是有意的或无意的不安全行为都与人的个性差异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良好的个性倾向性和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 (如坚强的意志和高强的能力等) 有助于克服不安全行为。

人的行为特征是极为复杂的, 它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两方面, 而人的客观条件, 如身体素质等也影响和限制着人的活动能力。影响职工行为的一些因素, 其中包括职工个人因素、环境因素。职工的个人因素包括身体素质、心理因素以及能力等方面, 职工个人因素是职工违章行为的内因。环境因素包括职工所在单位组织的人为环境和物所构成的客观环境。另外规章制度也是构成职工工作环境的一部分。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 每一个人都存有不同的心理状态。在煤矿生产中, 一项安全技术措施能否迅速落实到生产现场, 管理人员能否按安全技术措施及现场实际情况正确设计、指挥, 作业人员能否按章操作等等, 都取决于每一个人心理上对待各种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的态度及重视程度。所以说, 正确掌握和把握参与煤矿生产现场作业的每一个人的心理状态, 从而采取相对应的措施, 对于每一个煤矿的管理者都是至关重要的。在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实践中, 经常发现有这种现象:有些人经常出事故, 而另一些人却很少出事故;新工人出事故的多, 老工人出事故的少。据专家对此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结果认为, 这与每个人的性格差异有很大的关系。根据人机工程学与煤矿生产的特点和成年人的心理状态, 可将人的性格划分为五类, 如表1所示。

根据人们长期观察的结果,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 第1、2类型的人, 事故发生率低, 称安全型, 他们属于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主力军;3、4、5类型的人, 事故发生率较高, 尤其是第5类型, 称之为很不安全型。这部分人虽然在煤矿生产中属于少数, 但是如果对他们放松管理, 则对煤矿安全生产危害极大, 这部份人是属于安全生产中必须严格管理的对象。

根据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经验和对事故调查处理的经历, 认为容易因违章而发生事故的有9种人:对各种规程和安全措施一知半解的人;生产过程中急躁的人;“上花班”的人;抱有侥幸心理的人;经济困难, 一心想挣钱的人;兴奋过度的人;悲伤过度的人;自待“艺高胆大”的人和“人缘好”的人;对领导有抵触情绪的人。

这9种人大部份包括在表1中3、4、5类型之中。

2 个人因素

现结合孔庄煤矿机电运输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讨论违章行为的各种影响因素。 (1) 身体素质。身体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决定着一个人的活动能力、范围, 而当一个人受到身体条件影响的时候, 他就可能会试图突破这些限制。例如, 当一个煤矿职工因为身体不适而想完成目标任务时, 就可能采取违章行为赶工。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孔庄煤矿井下作业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健康占33.8%、一般占42.4%、健康状况不好占17.2%、很差占6.7%。从有无疾病来分:无病占49.3%、有一种病占41.6%、两种病占7.2%、三种病占1.3%、患四种病占0.5%, 并且这些疾病都是《煤矿安全生产规程》中规定的不允许从事井下工作的疾病, 而身上至少有一种病情的职工人数的比例达到了50%还要多一点。另外, 运输科职工80%以上都是从采掘一线退下来的身体素质相对更差的职工。其实这点和目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不健全有关, 因为井下职工大多是附近农村的合同工, 老百姓有病花不起这个钱, 而家庭负担一般都很重, 所以带病上岗作业对他们来说习以为常。这是孔庄煤矿乃至苏北地区国有煤矿的一大隐患。职工自己认为身体非常健康或者不比别人差的占76.2%, 有6.7%的职工表示自己身体很差。这种潜在的危险, 值得高管层注意。 (2) 兴趣。一般来说, 人的好奇心、求知欲是与生俱来的。生存的需要驱动人们去了解自然、社会和复杂的精神现象。某一方面的好奇心、求知欲在个人身上的反复出现, 则意味着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或活动的兴趣开始形成。兴趣是爱好的前提, 兴趣与爱好是一切社会实践活动至关重要的心理基础。浓厚的兴趣、强烈的爱好是付诸行动的先导。比如一个人嗜酒如命, 那么可能就会不顾矿上的规定, 酒后或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生饮酒行为。但煤矿工人特别是北方的煤矿工人的饮酒频次和总量远超过其他行业和地区。 (3) 性格。性格是个性的核心心理特征, 表现为个人稳定的心理风格和面貌。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中了解人的性格特征, 不仅对选人用人有重要的意义, 而且对培养教育人也是很重要的。要想使教育与培训工作取得更大的效果, 就要针对员工的不同性格特点采取灵活的方式方法, 做到因人施治, 因势利导, 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由于情绪抵触而带来的一些违章行为。 (4) 态度。态度是个人对客观世界中的对象和现象所特有的一种评价和行为倾向。人们对任何一个对象和现象都会做出赞成或反对、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同时还会表现出一种行为倾向性, 也就是人们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比如, 在煤矿管理活动中, 有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和条例。井下工人持积极拥护的态度, 因而在行动上自觉贯彻执行, 出色地完成了矿上所交给的安全生产的任务;有的职工持不拥护或“无所谓”或“挣点钱就走人”的态度, 因而在行动上可能消极怠工, 或者违反操作规程, 出现公伤事故等。在目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煤矿工人的“光荣感”也可以说已茫然无存, 其对本职工作的责任感、责任心也就可想而知, 特别机电运输的职工也算有“一技之长”, 相当一部分在从事第二职业或副业。所以在企业活动中, 企业管理者和领导者所采取的管理措施, 应该能使广大职工形成一个正确的积极态度, 以引起职工对生产和工作的积极行为, 尽量避免消极态度和消极行为的产生。 (5) 习惯。习惯也是人活动的一个倾向特征, 根据习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大致推断一个人的行为方式、行为结果。众所周知, 北方人远不如南方人好组织领导。

3 环境

3.1 客观环境

客观环境这方面对人的意识、态度等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 当通风状况不好时, 井下环境变得污浊, 瓦斯爆炸也容易发生, 首先就会引起人的心理方面的恐惧感, 职工有可能通过一定的方式发泄或表现出来, 出现无意识的违章行为或者被迫式的违章行为。提高环境的质量, 尽可能将物的危险性降到最低, 是保证安全生产的最起码环节。

通过对孔庄矿在物的环境方面的简单调查。结果表明, 对职工目前最不满意的是孔庄煤矿的粉尘状况, 不满意的人数达到调查人数总数的24.2%, 机器设备、通风、照明这几方面, 满意的职工人数都在80%以上。总的来说, 目前井下职工对客观环境方面的满意度不是很高, 说明目前的环境设置不能令人非常满意。

3.2 组织环境

(1) 组织机构环境。煤矿中管理层包括的高级决策层的矿级领导、中级管理层, 如区队长、书记, 以及对井下职工直接负责的底层的跟班班组长等。这些人员的作用是对人-机-环境系统进行干预, 它通过预置来实现为人-机-环境系统的输入。对机器和环境而言, 这一预置即为机器和环境的安全设计, 以确保机器-环境对人的最大限度适应, 防止能量异常流动而流向人体, 防止有毒、有害、含尘气体污染井下环境造成人体生理机能损伤, 管理层对人的预置实际上应是对安全资源的一种优化配置, 表现为对工人的激励, 包括技能情感的输入, 以及对人体行为动机的调控等。事实上, 由于绝对零风险是不可能实现, 管理层对人的预置应处于主导地位, 优先于对机-环境的预置。在人-机-环境系统这一人与机器以及所处环境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一个整体系统中, 人的行为是动机 (与环境氛围等结合) 驱动的产物后果作为行为的产物, 反过来对行为又具有强化作用。管理人员在安全生产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他们的行为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井下职工的行为。组织因素影响人的积极性发挥, 良好的组织结构、机制及文化有利于减少人失误, 调动人的积极性, 有利于安全的持续改进。

(2) 同事朋友环境。同事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 友好的工作氛围也是防止或减少违章行为的有利因素。同事之间关系融洽, 在工作中相互提醒, 特别是对于那些刚上岗的职工, 对操作不熟练, 这时候就需要别人的帮助和指点。大部分人都有“随波逐流”的一面, 即从众心理。也就是说, 某一环境中的个体, 会向所在的大环境趋同。同事之间在一起相处的时间比和管理人员要多得多, 一旦某一位职工身边的同事频频通过违章操作完成工作任务, 那么他就很可能也效仿这些人而进行违章作业。通过现场调查, 这些都得到了验证。

上述所阐述的由组织机构决定的各种因素都叫做组织因素。之所以称其为组织因素, 是因为它们影响的是整个组织机构, 而不只是其中的某一个区队、办公室或采煤工作面。

4 几点建议

(1) 强化组织环境, 发挥积极优势。以良好的组织结构、机制及文化调动人的积极性, 减少人失误, 推动安全的持续改进。组织决策者、管理者更应当采取管理及技术措施大力推动和带领执行者针对安全管理的难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并以此来影响和改变同事朋友环境。对此, 孔庄煤矿在加大安全投入, 强化现场管理的同时, 积极做好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如开展安全协管活动, 请职工家属到矿一起上安全大课, 签订夫妇安全共保协议, 组织安全演出, 在工业广场、职工作业场所制作安全口号、标语、牌板、漫画等, 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农忙期间更加注重客观实际, 坚持人性化管理, 解决农村职工的后顾之忧;教育职工戒掉不良生活习惯, 树立当代新矿工的形象;跟职工算好安全经济帐等等。正是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铸就了安全大堤坚实的基础。

(2) 针对个人因素的不利方面, 要采取重点管理, 以点带面。因人而异, 因工而异, 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在现有条件下进行有机结合, 尽可能地组织协调好各方面工作, 保证生产系统的安全畅通。无意的不安全行为比有意的不安全行更具有隐蔽性, 不易让人识别, 甚至还能得到管理者的赞赏 (如逞能好胜做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事) , 这更应该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另外对违章行为研究是一个具有较长历史且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研究话题。其宗旨是发现煤矿井下员工违章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分析研究其规律性, 从而采取有效地管理对策, 来控制与最大限度地降低员工违章行为。针对孔庄矿机电运输系统人员体弱多病、文化程度偏低的现状, 要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分步淘汰, 补充新生力量, 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摘要:结合中煤集团大屯公司孔庄煤矿机电运输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讨论违章行为的各种影响因素, 就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从人的行为特征上进行了分析。

8.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模式研究 篇八

通过对不安全行为内涵进行分析,建立行为管理的`总体模式,该模式由组织、考核、激励、保障和学习模式有机耦合而成.在行为管理实践中,要将其各种职能有机的协调和配合,以期发挥更大作用.

作 者:王丹 WANG Dan  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葫芦岛)工商管理学院,辽宁,葫芦岛,125106 刊 名:矿业工程 英文刊名:MINING ENGINEERING 年,卷(期): 7(6) 分类号:X922.28 关键词:不安全行为   行为管理   安全管理   管理模式  

9.哪些属于不安全行为 篇九

关键词:个体心理,不安全行为

对人的个体心理因素与不安全行为之间的关系, 安全心理学家进行过大量的研究, 但由于许多因素的干扰, 以及某些变量之间相互错综复杂的关系, 使这些研究遇到许多困难, 收效甚微。例如, 在某些易出事故的职业 (如煤炭行业、建筑行业) ,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工人的流动性很大, 这就给心理学家依据事故记录来比较“常出事故的人”和“无事故的人”带来很大困难, 调查的结果常常不能反映出真实的情况。电力作为一个员工比较稳定的行业, 为这项研究提供了比较便利的前提条件, 笔者通过参照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和大量的实践调查, 慎重分析研究结果, 找出了如下的规律。

1 智商

按照一般想象, 似乎智商与事故发生率之间负相关, 即智商较高的人事故发生率较低。不过, 研究结果并不十分支持这种想法, 通过大量的实践调查表明, 仅在某些需要较高判断能力的工种 (如电力调度员、计算机网络管理员) 等, 智商高低才与不安全行为有显著性差异;而在一般工种, 智商高低与不安全行为无明显差异。反之, 某些简单重复的单调乏味的手工劳动, 智商高者由于漫不经心, 反而存在着不安全行为发生率较高的倾向。因此, 智商高于140的人不宜分派去做简单、单调、重复的工作。

2 健康和体力状况

除一般健康条件外, 身高、力量、平衡、生理耐受能力等, 有时会对某些工作有一定影响, 尤其是体力劳动强度大的工作更是如此。例如让女同志当配电外线工, 由于她们的生理状况与配电外线工种要求风吹日晒、体力劳动大不相适应, 所以很容易发生事故。有许多研究表明, 健康与不安全行为有关, 员工健康状况不良或经常生病者较易发生不安全行为, 进而引发事故。因此, 必须保证员工的健康, 分配给他们的工作必须适合他们的健康和体力状况。

与不安全行为有关的身体缺陷, 最常见的是视力和听力不良。一般说来, 视力和听力较好的人不安全行为较少。我们通过对本单位一组车间操作工 (共203人) 进行视力检查, 并与他们过去的违章记录作了比较, 结果发现, 视力检查合格者仅37%有违章记录;而视力检查不合格者67%有违章记录。因此, 对员工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和矫正视力是非常必要的, 同时应把视力不良的工人调出要求较高的工种 (如司机、车间操作等) , 并安排到事故较少的岗位。

3 疲劳

国外许多研究表明, 疲劳可以引起作业能力下降和事故增加。许多事故都是由于疲劳引起人昏昏欲睡、心不在焉、精神恍惚、觉醒水平低下而发生的。如哈利斯 (J.A.Harris) 曾调查286名长途汽车的事故, 发现长时间行车和睡眠不足, 极易引起司机的疲劳, 38%的事故是由于疲劳驾驶导致司机在开车时打瞌睡或精力不集中而引起的[1]。

4 工作经验

缺乏工作经验往往表现出有较高的不安全行为倾向。我们通过调查分析, 员工在从事新的工作一年或一年半以后, 违章行为才显著减少。也有学者指出, 新工人在开始工作的第一天平均有77项细小的差错, 而在工作的第六天, 差错数将下降到3项左右。所以应在新员工走上工作岗位之前, 对他们进行安全技术培训, 其中包括学习电力安全工作制度和规程, 端正其安全工作的态度。国内有一项研究发现, 两组新工人, 一组就业前接受了安全训练, 另一组未经过这种训练, 结果表明, 在开始工作的早期阶段, 前者事故发生率明显少于后者。

经过长时间工作后, 积累的经验与事故之间的相关性, 由于研究报告较少, 所以目前还不很清楚。塞尔斯特 (R.H.Zelst) 在一个新开工的钢厂对1237名工人每月的事故发生率及其经验进行比较, 发现在头5个月内事故发生率从每l000小时6次降至3.5次[2]。在这以后5年内, 事故率没有明显变化。他认为, 只有在早期阶段, 经验在事故中才是一个重要因素。但也有些心理学家认为, 有经验的员工随着年龄增长, 事故发生率也降低, 其中也混杂了年龄的因素。

5 年龄

一般说来, 年龄较大的员工, 因工作时间较长, 比年轻人更有经验, 工作知识丰富, 技能比较成熟, 但随年龄增长, 生理功能 (视觉、听觉、反应时间、眼手协调能力) 日趋减退, 由于年龄较大的员工, 多处于条件较好的工作岗位或指导地位, 他们接触危险源的次数较年轻人为少, 所以年纪较大的员工事故较少。

年龄较大的员工事故较少的另一个原因是, 随着年龄增长, 个性比较成熟, 对自己家庭和孩子以及自己健康的责任感更强了, 工作时就比较谨慎和清醒得多, 即使一旦出现危险, 也能更镇静地处理。

塞尔斯特还比较了一组大约有三年经验的639名年轻工人 (平均年龄28.7岁) 和一组552名有相同经验的老工人 (平均年龄41.1岁) , 在18个月内, 老工人组的事故率是每1000小时3.4;而年轻工人组是40次。在整个研究期间, 年轻工人事故率都高于老工人组。他认为, 事故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年龄因素, 而不是经验的因素。

据统计, 人在20~25岁时事故率最高, 30岁以后事故率有所下降, 35~45岁事故率最低, 45岁以后其经验较丰富, 但由于生理机能下降, 如仍在生产第一线, 事故率又有上升的趋势。

6 生活紧张

生活紧张影响人的健康和行为这一观念, 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明显的生活紧张 (如家中亲人死亡、离婚、住房抵押等) , 常会使人生一场重病, 或者易于发生工伤。

一些研究结果表明, 生活紧张和事故发生率明显相关。惠特洛克[3] (F.A.Whitloketal) 等曾调查了71名17~65岁因发生事故而做矫形手术的患者, 并与普通外科病房年龄、性别、婚烟状况相匹配的71名患者进行对照, 研究结果表明, 工伤事故患者, 在发生事故前的六个月, 大多经历了重大的生活变化, 他们中大部分需要服用治疗精神紧张、抑郁的药物, 这些症状很可能都和生活紧张有关。总之, 生活紧张对不安全行为有一定影响, 在某些情况下, 个人生活上的不幸常使人行为失控。

参考文献

[1]栗继祖.安全心理学[J].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8.

[2]邵辉, 王凯全.安全心理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10.哪些属于不安全行为 篇十

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先后出台了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各地方企业单位也制度了各种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规章管理制度。可是,就今年而言,全国各地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煤矿事故成上升趋势,相继的发生了“3.1”骆驼山煤矿重大事故、“3.15”郑州新密市东兴煤业有限公司重大火灾事故、“3.31”白窑国民煤业有限公司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及王家岭煤矿透水重大事故及我省安顺市普定县远洋煤矿“5.13”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和息峰县永靖火烧井煤矿“5.3”矿车跑车等各种重大事故。这些事故教悔十分深刻,造成了极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后,仔细分析这些事故发生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每起事故都在不同程度上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如何控制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不安全行为也就成了今天的话题,确实值得我们去研论和控制。

从不安全行为构成的要素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由人的失误、违章冒险操作和管理上的缺陷等多方面构成,形成了人的不安全行为,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一、人的失误是指人在生产过程中行为和意识上疏忽大意的过失错误,与安全相抵触的意识和行为。它从某种角度上看是无意的,但从本质上来说是有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从而说明了人的安全意识的浅薄,文化知识素质低下以及技能等方面的不足和不熟练。在生产过程中或等等其它方面,顾前不顾后、顾头不顾 1

尾、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只顾产量不顾安全,致使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二、违章冒险操作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严格按照煤矿三大规程、制定的措施和规章管理制度执行操作的不安全的意识和行为。它在本质上实属是有意识行为,不遵章守纪,明明知道这样做是不安全的,可偏要这样做;受利益的诱惑,为了利益达目的而不择手段,不考虑后果,俗话说:“要钱不要命”,等到事故发生时,已是悔之晚矣。

三、管理上的缺陷是指

1、企业单位没有严格制定有关的管理规章制度或未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规章管理制度和措施;

2、管理层未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有关规定和措施进行管理、监督和指挥;

3、有关规章管理制度、规定、措施等方面,在工作中落实不到位;

4、在生产过程中现场管理、监督、落实不到位;

5、当发现问题和隐患时,不及时的进行落实和处理完善。

6、当发现问题和隐患时,麻痹大意,视而不见;

7、管理层人员的本身安全意识的淡薄,思想素质低,等等方面。因为这些从而说明煤矿管理上缺陷,导致煤矿隐患、事故的发生。

煤炭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又是高危行业。因其在生产过程中,受地质条件的影响,作业空间、环境受到限制,再加上开采过程中地质条件的复杂、开采深度的不断变化、开采技术力量的薄弱和自然灾害存在,人的不安全行为在更大程度上决策着安全的成与效。我们要达到安全目的,就必须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和素质,加强知识文化、技能的学习和培训,在生产过程中掌握和控制人的行为,从而达到安全目的。具体控制方法大致可分为基本控制和强制控制。

一、基本控制

1、以安全文化引导人的安全行为,意识上让其知道为自己而安 全,从安全基础的角度上抓好安全教育和安全知识学习培训,从人的自身的角度出发,以自身和自己家庭为核心,对自己和家人的幸福负责,以这样的心态来对待煤矿安全工作,把煤矿作为自己的家,在实际工作中多与广大职工沟通思想,不要再工作中总是抱怨,心态不平,要用平静、正确的心态对待自己工作,做到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的努力,踏踏实实,兢兢业业,深入实际,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工作就会有收获、有效果。同时安全行为还需要持续发展,决不能流于形势和应付检查。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情况,都要保持沉静平和、持之以恒的心态,去衡量自己的行为,使这种安全行为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从而推动整个班组、整个煤矿,酝造一种自我树安全行为的氛围。

2、以宣传教育为主,让其知道为亲人而安全。亲情看似平凡,实则孕育着伟大,亲情源于人类最基本的需要,通过亲情化教育,让广大干部、职工在工作中能够感受到亲人盼其平安回家的那种温暖、那种欲望,把对家庭、对亲人的责任感潜移默化地关注到工作中去,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学习,让职工认识到安全问题不仅涉及到企业,影响到社会,更是关系到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安康和幸福,是稳定的基础。

3、加强学习培训力度,让全体职工多掌握一些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煤矿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学习培训方式,定期和不定期培训,班前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严格按专业进行岗位分工,制定一套从学习到考试,考试到跟踪考核的系统流程,杜绝走形势、走过场行为,做到干什么,学什么,考什么,懂什么,一级抓一级的良好方式。在工作中充分利用奖惩制度进行严格考核,保证技术技能培训效果,做到应知应会,不断的提高安全操作技能技术,从各方面减少工作中的失误,从而达到有效控制不安全行为发生的效果。

二、强制控制措施

1、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用制度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煤矿安全生产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安全标准化和制度的健全落实,《煤矿安全规程》第三条、第四条就是对煤矿制度作了明文规定:“第三条 煤矿企业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程、标准和技术规范。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职能机构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煤矿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安全奖惩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办公会议等制度。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各种设备、设施检查维修制度,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并做好记录。第四条 煤矿企业必须设置安全生产机构,配备适应工作需要的安全生产人员和装备。”因此,我们要根据煤矿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煤矿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并且认真落实每一项制度的规定,做到细心操作不间断,责任落实不动摇,用制度

管人,以制度约束人的行为,把问题的存在与解决相结合起来,推行严、细、实的管理办法。(1)、严,就是严格控制人行为。只要敢于动真、敢于认真,就没有管不好,抓不好的事情。治矿要严,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管理原则,也是全面推进安全工作,落实执行程度的必然途径。严才能控制人的行为,才能保证生产中的正常纪律和秩序,才能真正解决“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问题。工作中不讲私情,做到“谁违章,谁受罚”的原则,用严格的管理制度来管理煤矿企业中整个安全生产事项,培育一支执行力强的团队,保障安全生产稳步发展。(2)、细,就是抓好薄弱环节精细,俗话说“天下大事,重在于细”。细节到位,执行力就不成问题。在生产中的质量标准化,就是对细的量化,按照标准规范人的行为,是重视细节,完善细节的表现。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各种不安全行为进行事前预测,做好防范工作,对每个层面,每个角落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全面剖解,让每一处细节都有操作标准和管理细则对照执行。(3)、实,就是做事实事求是,责任落实,整改落实,工作踏实和作风扎实。在作业过程中必求实际,没有处理完的隐患,谎说以此来完毕,这样就是作风问题,是不切实际的问题。一个企业,无论制度多全、多细、责任多明确、奖惩力度多分明,不落实、落实不到位和不去做都等于纸上谈兵,所有一切都是废纸一张,而作风扎实则是执行到位的有力保障,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先决条件。所以,我们在工作中,必须以求实际,做事踏踏实实、实事求是,有责任心、职业心,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并严格按有关要求、措施、规定去做,才能真正的把安全工作搞好和抓好,真正的把隐患

消灭在萌芽之中。

2、以监督检查方式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煤矿生产过程中,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监督检查,加强安全教育学习和培训,加强工作中的现场安全管理、监督力度,做到违章必惩,狠抓“三违”行为,以“四不放过”的原则追究事故责任,控制和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保障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

总之,事故隐患依然存在,丝毫放松不得。不能否认的是,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重特大事故还时有发生。控制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不安全行为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有耐心的系统工作。在规范和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工作方面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能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保障煤矿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学员:十四号

上一篇:开办费的定义是什么?下一篇:教育忧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