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讨

2024-08-25

学术研讨(精选16篇)

1.学术研讨 篇一

xx:

谢榛(1495~1575)明代布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全国谢榛研究暨运河文化学术研讨会(临清),由聊城大学文学院与中共临清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中共临清市委党史(地方史志)研究中心协办,拟于xx年10月中旬在山东临清召开。诚邀谢榛研究暨明清文学、运河文化等方面的研究者拨冗莅会。

兹将有关事宜敬告如下:

一、会议论题:

1.谢榛生平及交游研究

2.谢榛诗歌研究

3.谢榛诗论研究

4.谢榛与后七子研究

5.谢榛地位及影响研究

6.谢榛与明清文学研究

7.谢榛与临清地域文化研究

8.谢榛与运河文化研究

9.临清运河文化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10.临清钞关文化研究

11.其他相关研究

二、会议地点:

山东省临清市

三、会议时间安排:

1.xx年10月18日(周五):报到。

2.10月19日:召开会议。

3.10月20日:离会。

四、会议费用:

本次会议不收会务费、食宿费。交通费个人自理。

五、参会回执及论文

拟参会者请于xx年8月20日前将回执(回执请联系下方邮箱获取)寄至:山东省聊城市文化路34号,聊城大学文学院郝学华收,邮编:252059。电子版回执请寄:

为确保会议学术性,敬请诸位专家提交大作。会议论文xx年8月25日前发至上面邮箱。会议第二号通知(正式邀请函)将在收到参会论文后,以电子邮件形式寄发。

六、会议联系人及联系方式:xxx

xxx

20xx年x月x日

2.学术研讨 篇二

关键词:审题,联想,表达,回顾

《工程力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它是通向专业课的桥梁, 它的一些结论和方法可以直接解决工程实际中的许多问题, 学好《工程力学》对专业课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但学生却反映《工程力学》不好学, 具体表现为学生解题能力差, 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如何应用基本概念、定理、定义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找不到从已知到未知的逻辑关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在教学过程中, 特别是在解题教学中只是就解题而解题, 缺乏发散思维的培养, 使学生的思路展不开, 对某一类型的问题不能通观全局, 形成横向和纵向的思维联系。如何引导学生改变这种状况, 提高其解题能力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 采用把解题过程归纳为“审题-联想-表达-回顾”四个环节的解题方法, 在不同的环节中培养和训练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 使学生的定势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激发其学习兴趣, 效果不错。下面把我的具体做法做如下说明:

环节之一:审题

审题的核心是观察, 即纵观全局。调查显示, 学生在审题中常见错误是把题目内容看错, 或者没有把题目的各种条件、关系审核清楚。审题出错, 后面皆错。所以首先是不能把题看错, 其次是要善于解剖习题。特别是对于较复杂习题, 应注意引导学生把题目按相关原则分成若干部分去深入了解题意, 再把各部分组合成整体全面认识其内涵。如在轴向拉压变形的教学中, 我给学生举了下面的例题:如图承物架, 重为G=3140N的电机置于AB杆的中点。若AB、BC两杆的夹角α=30o, BC杆的许用应力[σ]=10MPa, 不计各杆重量, 试确定BC杆的直径。

该题文字不多, 但却综合了材料力学和静力学的知识, 其中还有隐含条件 (BC杆为二力杆) 。因此审题时就必须把这两种知识的内存联系出来, 通盘考虑。题目要求设计BC杆的直径, 据已知条件需先按静力学知识求出BC杆所受外力, 即B或C处的反力, 然后再按轴向拉压强度条件设计其直径。所以审题中要善于把相关因素和有关知识联系起来, 找出解题的方法。这就是审题过程中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应用, 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启发学生, 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环节之二:联想

联想是在审题基础上的进一步挖掘。在这一环节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主要途径是通过联想与变换, 给归纳推理、类比推理以应有的地位, 并侧重问题的概略解决。上例中经过审题后我们可以分析出解决问题的梗概是:用静力学方法求出B或C处的约束反力, 进而应用此结果应用轴向拉压变形的强度条件可确定BC杆的直径。在具体求解时需要把各知识点联系贯穿在一起, 把隐含条件发掘变换为显现条件。上例的联想和变换可引导学生按下表进行:

通过以上的联想和变换, 使学生对所用知识有了一个纵向和横向的联系, 解题的思路也就基本清楚了。

所以联想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也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的过程。老师要在这一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所学有关知识, 启发学生回忆和联想, 通过回忆、联想、推理、变换使各知识点联系起来, 找出解题的方法。

环节之三:表达

表达就是把解题的过程表述出来。其基本要求是逻辑关系简洁与解题步骤规范。这一环节是定势思维, 要求学生按逻辑把解题过程用简洁的语言、公式和图表表达出来。各门课程对解题的表达是不同的, 而且学生在开始时是不习惯的。老师必须严格要求, 规范起步, 使之逐渐养成习惯。如静力学解题一般可有下面四个步骤:即

1) 选择研究对象并绘出其简图;

2) 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在其简图上画出其所受全部外力;

3) 建立坐标系列平衡方程;

4) 解方程求得结果。

开始时学生往往嫌麻烦, 不画受力图或受力图不与整体分离, 造成方程中多力或少力使解题出错。再如在材料力学中要求内力图与受力图要严格对齐, 以便观察各截面内力的变化情况, 但学生却认识不到这一点而随意画。所以表达过程一定要严格规范。经过这种定势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3.学术研讨 篇三

55年来,上音附中不仅在硬件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软件上也日新月异。2008年岁末,上音附中迎来55周年校庆,这是全面展示学校最新发展的窗口。海内外学子齐聚上海东平路,在11月17日至12月1日期间,以“总结、开拓”的学科发展宏思共讨附中的过去与将来。学校本着“实事求是、精简高效”的原则组织了9场小型座谈会、学术研讨会、音乐会等校庆系列活动,以此凝聚师生的才智,切实推进学校的学科发展。

一、学科发展伴上音附中成长

追求学科建制的合理化是上音附中一直以来的目标,贯穿于学校发展中。

1951年,上音少年班筹备委员会主任谭抒真决定由程卓如、胡靖舫担任班主任在泰兴路481弄50号办起少年班,由此拉开了附中发展的序幕。随后不久迁入江湾市京路新址,首期学生才52人①。学校初创虽举步维艰,但少年班培养演奏的专门人才、挖掘少年儿童的音乐天赋这一办学思想却已形成。

1953年,附中正式挂牌,学校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办学理念,确立了键盘乐器、管弦乐器、中国民族乐器等学科建制。1956年附中得到更大发展,并成立了附属小学,这与大学一起,连接成“大、中、小”一条龙教育体制,学科建制更为全面,形成以器乐演奏专业为主体,外加音乐理论及创作的学科模式,技术训练得到了全世界专家的好评:“每一个窗口都是一个天才”②。

目前,学校在专业设置上已今非昔比,有键盘乐器演奏、管弦乐器演奏、中国乐器演奏、音乐理论基础(作曲)、声乐、乐器修造、现代乐器演奏等七大专业,基本与大学部的专业设置衔接起来,真正实现了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生源的目标。学校面向全国(含港澳台地区,也招收部分外籍学生)招生。小学部学制三年,中学部学制六年。现有在校生已逾500余人,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基本实现了现代化。

从上音附中的软件方面看,学校具有雄厚的师资队伍,在职教职工136人,其中教师96人,占教职工总数66.2%,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和高级讲师15名,高级职称教师人数占教师总数24%。同时,还聘请王建中、李名铎、俞丽拿、郑石生、韩铣光、陈嘉敏、王永德等一批著名的教授担任附中的教学工作。

55年来,学校获奖达500余人次,其中国际获奖达161人次,国内获奖达339人次,涌现出刘诗昆、杨立青、赵晓生、殷承宗、陆在易、陈燮阳、闵惠芬、张国勇、王永吉、薛伟、王健、张乐、罗小慈、马晓晖、余隆、许忠、孔祥东、秦立巍、李坚、杜宁武、秦川、封颖、黄若、王之炅、黄蒙拉、宋思衡、郝端端、陈佳峰、石帅等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获得文化部及国内外兄弟院校的嘉奖和赞誉,如今的学科建制基本与国际接轨。

上音附中从最初的52人的班级建制发展为现如今的在校生500余人的规模,这不仅是数量上的飞跃,更是学校坚持学科科学发展在质量上的飞跃。学科继续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基石,此次校庆就是为集思广益,谋求学科更大发展所搭建的平台。

二、校庆活动谋学科发展新思路

此次校庆活动繁多,但井然有序,围绕学科新发展而举办了新老校友座谈、教学学术研讨等系列活动,在相聚浓情之时共讨了学科发展方略。

11月25日下午,附中特别请来了退休老教师和附中同庆生日,这场动人而温馨的聚会将学校的过去和现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老前辈们忆起当年学习、生活的情景,并以呵护的爱心对附中现在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座谈会体现了上音附中薪火相传的学科发展精神,展现了上音附中所取得的成就、学校老一辈教育家的无私奉献以及上海音乐学院的领导和专家对附中的关心。

为体现“专家办学”的理念,充分利用上音学科的整体优势,27日下午举行了“聘请艺术顾问颁证仪式”,俞丽拿、盛一奇、汝洁、陈嘉敏、卢建业、郑石生、赵基阳、丁芷诺、赵晓生和戴树红等10位专家被学校聘为艺术顾问。专家们从学生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责任感等方面出发,提出了建议和一些改善措施。新任的学校领导非常愉快地接受了这些建议,要求专家多提批评,以帮助附中更好地发展,向国际一流的目标前进。

11月17日下午,“蓝汉成教授室内乐专业教学公开课”是上音附中近年来活跃的室内乐专业课第一次公开展示。蓝汉成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巴洛克、古典、浪漫等时期音乐的不同风格,以及如何认识莫扎特音乐中的一些具有特征性的音乐语言。此次公开课不仅让在校学生感受到蓝教授系统化的理论思维,也展示了附中在传统器乐教学基础课上的新开拓。

21日下午,俄罗斯留学归来的钢琴伴奏老师叶青主讲的“钢琴艺术辅导教学”吸引了众多师生。从宏观上,叶老师不仅介绍了俄罗斯钢琴艺术伴奏及钢琴室内乐课程设置情况,还论述了自己学习这些课程的感受;从微观上,叶老师解析了《舒伯特a小调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展示了经过如上学习和感受而在演奏上如何表现俄罗斯钢琴伴奏的严谨细致。讲座触动了参会的专家,他们结合附中钢琴伴奏的实际情况,围绕“如何把握钢琴艺术辅导教学方向”、“钢琴伴奏与室内乐教学的关系”两个议题展开讨论,赵晓生、周彬佑、刘美娟和卞敬祖等教授都参与讨论并提出了宝贵意见,张秋玲老师结合上海音乐学院钢琴伴奏课程的设置为附中钢琴艺术辅导教学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24日下午,由吕亦书主持的基本乐理教学研讨会也引起了多人发言,罗雅南的《单声部视唱(上、下册)与上音附中基乐课的教学》、赵波的《浅谈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基乐课单声部旋律听写训练法》等发言都从自己教学的切身感受出发,结合当前该学科的前沿成果,对上音附中的基乐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想法。两位年轻教师的分析阐述引起了汝洁、黄祖庚两教授的呼应,他们强调“乐理、听辨、视唱、听写”合四为一的重要性,并提出要按专业分层实施。

小提琴教学是上音的强项,这离不开附中的良好生源支持,12月1日下午附中邀请郑石生教授做了题为《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小提琴教学中各阶段的学习任务》的学术讲座,参加人员除附中与大学部弦乐教师外,还吸引了音协小提琴学会组织的来自少年宫的专职弦乐教师。郑教授认为附中要将学校优秀的教学传统及方法传下去,途径很多,方法之一是老教授应当多整理一些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教学经验与青年教师交流,以便他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提高。他认为小提琴教学的小学、中学阶段一定要以打好扎实的基础为首要任务,具体的是要从音准、发音、节奏三个方面着手,这将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注重培养部分尖子学生的同时还应当提高整体学生的水平,这将使之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教师们在这其中的指导思想很重要,肩负的责任很重大。郑教授的讲座激起了与会人的同感,其间就“如何安排教学的阶段性任务”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音协与少年宫的弦乐教师们还就现在社会小提琴普及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上音附中教师进行了探讨。

三、音乐盛会现艺术教育新硕果

校庆期间除了各种配合教学的常规举行的教学音乐会外,还于11月21日、27日晚,在附中小音乐厅和贺绿汀音乐厅分别上演了“弦乐国际国内获奖学生音乐会”、“上音附中建校55周年庆典音乐会”两台高质量的音乐会,很好地展示了附中近年来的教学成果。

“弦乐国际国内获奖学生音乐会”从个体艺术技艺的角度展示了附中学子近年来在国内外获奖的情况,显示了上音附中在弦乐教学方面的突出成就,说明当下上音附中以弦乐为特色学科均衡发展的办学思路,音乐会上十余位国内外崭露头角的学子用他们精湛技艺征服了现场观众。“庆典音乐会”则综合展示了附中在各种表演艺术领域的最新成就,尤其展示了学生们合奏能力和群体意识。

四、校庆为学科发展集策略

据校庆组委会诚言,此次55周年校庆对于当下的附中而言却有着突出的历史使命,一是学校如何在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带领下,传承前辈创下的伟业,结合青年学人的激情,突出地发展好附中的精品教育、特色教育;二是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体现学科教研发展的宏伟规划:办一流学校音乐教育,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创造一流教育环境,培育一流音乐人才,使附中成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中等音乐学校集思广益、寻找良策,健全学科发展方略。

①常受宗主编《上海音乐学院大事记》,上海音乐学院内部资料,1997年第109—110页

②茅鼎文主编《上海音乐学院校史馆》,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第32页

毕雪春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

4.学术研讨 篇四

“打造全球会计生态圈,服务有缘成长~”

欢迎诸位加入会计学术联盟旗下的“微信群”,希望大家积极贯彻联盟发展理念:传播会计前辈思想,引领青年一代成长;发扬联盟发展文化:传正能量,广交朋友,整合资源,服务成长~

1、会计学院院长(系主任)交流群(250人)邀请人品正,热心、靠谱、积极、上进的愿意促进校际合作,推动会计学术联盟研讨会或报告进校园的朋友加入,加群请联系微信610997158,申请好友主题:“称呼+单位简称+学历+职称”

2、中国高校会计师联盟群(716人)邀请人品正,热心、靠谱、积极、上进的一线教学的朋友加入,加群请联系微信610997158,申请好友主题:“称呼+单位简称+学历+职称”

3、财务报表分析特色微信群(395人)财务报表分析领域大咖在群里不定期答疑,邀请人品正,热心、靠谱、积极、上进的学术界、教育界、实务界朋友加入,加群请联系微信610997158,申请好友主题:“称呼+单位简称+学历+职称”

4、中华会计博士开心驿站群(430人),仅海内外会计领域博士(生)加入,管理严格。邀请人品正,热心、靠谱、积极、上进的朋友加入,加群请联系微信610997158,申请好友主题:“称呼+单位简称+学历+职称”

5.学术研讨会 篇五

研究生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策 划 书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沉积地质研究院研究生会

一、学术研讨会宗旨

为积极推进我院研究生教育创新能力,同时培养和提高研究生撰写学术报告的能力,更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加强研究生对前沿问题的了解,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在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领导及老师的具体指导下,面向沉积地质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推出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努力为本院研究生创造一个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和学习的空间,以利于开阔我院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和提升学术水平。

二、学术研讨会的内容及形式

在平时的学习、项目以及学术研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自己或者导师不能解决的问题发现,我们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和发现参与到我们的研讨会当中来,与同学和学院的导师一起讨论。同时,学生和老师在平时研究当中会发现一些新的观点和想法,我们也可以拿到我们的学术研讨会当中一起讨论,集思广益,这样对于老师和学生的研究会起到帮助作用。另外,我们也可以将我们平时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同学和老师,让他们给我们的研究提出建议或见解。因此本次研讨会采取研讨与报告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形式可以是在研讨会上作报告,也可以提出观点和问题与同学以及老师一起探讨。

三、学术研讨会时间及地点

时间:2012年12月26日(上午:8:30—12:00;下午:14:00—17:00)地点:成都理工大学主校区综合楼(地点待定)

四、邀请参会的主要人员和单位

1、邀请沉积地质研究院院领导参会。

2、邀请学院研究生导师参会。

3、欢迎沉积地质研究院广大研究生同学参与整个活动。

4、邀请学术专家3人(暂定)

5、邀请相关学院有兴趣的研究生参加

五、学术研讨会组织及人员分工

会务组

组长:田景春、傅红

副组长:吴成喜、方朝刚、田原、王文楷

成员:刘迎松、王玉萍、万慈昡、张超、齐世超等 各组职能分工如下: 策划组(主席团、学术部):

主席团负责整个活动的策划及监督协调各组成员的工作。学术部:

1、撰写策划书,并报告主席团通过后交至院领导审查,根据领导意见修改并定稿。

2、召开筹备会议,根据工作内容及实际需要,大致安排各部门人员分工,并安排时间召开工作会议,讨论分工情况,及时做出修订。

3、各部门根据分工安排将自己部门的任务分配到人后,将人员分工具体名单交至策划组。

4、中期召开学术部第二次工作会议,检查各项工作进展,具体时间待定。

5、召开会议。

6、总结学术研讨会成果。

7、负责学术报告盖章。

8、对本次学术研讨会做总结。征文组(学术部):

1、负责收集和确定参加研讨会的人员(导师和学生),及时对报告人材料进行收集和整理,以便宣传组织工作。

2、制作报告人的相关文件。(学术研讨会的概况,主讲内容的简介等)。

3、督促主讲人做好PPT演示文稿,并检查是否能正常演示。

4、确定报告人场次及上场顺序。

5、做好当天的研讨的记录工作。

6、对报告人的情况和报告内容编辑成册,以便存档。

7、安排专家给大家介绍整个沉积地质研究院各专业各方向的主要负责人及相 关

老师(副教授及以上级别),要求内容包括:老师的个人简介,主要研究方向、近年的研究成果。

8、邀请我院博士生导师2-4位在研讨会上作报告。宣传组(文艺宣传部、体育部):

1、准备横幅宣传本次学术研讨会。

2、准备宣传海报。

3、会场的横幅、校园海报。

4、负责会场拍照事宜。

5、学校校园网发布学术报告信息(时间,地点,具体讲座信息)。

6、学术研讨会后对论坛进行回顾总结,撰写报告发到网上。接待组(体育部):

1、引导领导入场就坐。

2、负责迎接和其他接待事宜。会场组(体育部、组织部):

1、联系现场投影仪的使用及调配等。

2、购置物品(和接待组商议,购买请柬,矿泉水)。

2、负责联系会场。

3、布置会场(包括讲台摆放、台上大屏幕、台下嘉宾座位、文件和水的摆放、现场投影仪的调配等)。

4、学术讲座报告人的茶水供应。

5、会议结束后清理会场。现场秩序组(组织部):

负责现场秩序和安全,确保与会者安全,引导同学入场,防止大声喧哗等,并应对临时调动。

六、学术研讨会纪律

本次学术研讨会一切都受组委会领导监督,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借本次活动进行非法活动,对抵触和破坏论坛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坚决给予相应处分。

七、其它需要学院领导协调的地方

1、使用学院会议室。

2、邀请领导、导师参加。

3、临时需要购买的物品等。

八、注意事项

1、技术支持:论坛的录音,照片拍摄,前中后期的宣传。

2、安全问题:要确保与会者安全,防止出现纰漏。

3、人员安排问题:人员配置要精干,务实到位。组织任务小组,分配人员职责。权责相应,每个人都要非常明白自己的责任。分配任务要以人为单位,有几个方向:策划组,征文组,宣传组,接待组,会场组打印出权责清单,让每个人明确自己的任务。并且及时汇报进展,以便处理各种信息。

4、工作礼仪:所有工作人员要热情诚恳,礼貌待人,认真把参与活动的领导、特邀老师迎接及送走,展示沉积地质研究院研究生的良好形象。

5、最终时间以本次活动的宣传海报公布为准。

九、专家建议

1、请大家听报告前多了解相关知识,做好相关知识的了解。

2、希望大家积极参加此次学术研讨会,相互学习,达到开阔我院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和提升学术水平的目的。

3、预祝此次学术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十、预算经费

沉积地质研究院研究生会

6.学术研讨会方案 篇六

专题学术研讨会方案1

主办单位:xx大学——xx师范大学xx校友会

xx县人民政府

xx县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xx省谱牒研究会胡先骕文史研究室

协办单位:xx省科技厅:

xx省文化厅:

xx省社会科学院;

xx省农业科学院:

会议地点:xx县新都宾馆

会议报到时间:xxx年5月23日下午

会议开会时间:xxx年5月24日——xxx年5月25日

参加人数:初步定为50人左右

参加人员: 人员排名不分先后

xx县委、县政府领导

xxxxxxxxxx

会议议程:

时间:xxx年5月24日上午9:00,

一、开幕式:

xx县人民政府代表致开幕词

xx大学校友会代表 万绍芬发言

南昌大学郑克强书记讲话

xx师范大学眭依凡校长发言

台湾xx大学校友会戈戚物秘书长发言

胡先骕后裔代表 美国哈佛大学胡晓江博士发言

承办单位负责人发言

二、合影

三、胡先骕学术报告会上午第一场(10时至12时)

7.学术研讨 篇七

国际生态学会副主席、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院士致开幕词, 中科院亚热带生态所主持工作副所长吴金水致欢迎词。

会议期间, 154位专家学者做了学术报告、展板展示交流。内容涉及:景观生态学新理论与方法、人类活动胁迫与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景观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城镇化过程的景观生态效应、景观格局与生态系统服务维护、景观格局与生态系统服务维护、喀斯特景观格局、过程与生态系统服务、土地整治与乡村景观建设等。大会还首次设立了研究生论坛, 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 并评选出5位最佳报告奖和5位最佳展板奖。

8.学术研讨 篇八

颐和同珍藏着大量宫廷文物,明清宫廷家具是最富特色、最成系统的门类之一。来源为颐和园前身清漪同们藏、圆明园残存、慈禧太后万寿庆典寿礼、内务府等部门制办和宫苑间的调拨,木料有紫檀、黄花梨、楠木、沉香木、乌木、鸡翅木、花梨、红木、铁力木等。除西洋家具和东洋家具外,大致可分为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在沧海桑田的变迁中,颐和园家具的产生、汇集和离散与国运息息相关。由著名古典家具专家田家青先生策划、颐和园管理处编辑、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颐和园藏明清家具》再现了颐和园260年历史中,所藏明清家具之流变、特点及价值。 “物华天宝——颐和园藏明清宫廷家具精品展”包括颐和园清代宫廷原状陈设展、澹宁堂清代宫廷家具展、颐和园家具残件展,是结合历史档案,通过宫廷原装文物陈列和专题的家具陈列的形式让观众既能感知清代宫廷家具使用的历史场景和氛围,近距离的欣赏颐和园宫廷家具,特别是数十件家具残件使人有幸仔细观察宫廷家具的内部结构。

比利时收藏家、侣明室主人菲利普,德,巴盖一直以纯真的目光阅读中国传统文化,以近乎虔诚的态度收藏中国家具。2006年4月在北京故宫永寿宫举办了“永恒的明式家具——侣明室收藏展”。时隔五年,“读往会心——侣明室藏黄花梨家具展”又在北京恭王府揭幕,70件明式家具涵盖桌案、椅凳、床榻、柜架、文玩类等,全面展现16、17世纪明式具的风貌。恭王府收藏有明式家具研究先行者古斯塔夫,艾克与夫人曾佑和收藏的七件明代黄花梨家具,其中五件系《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一书中的家具范例。在恭王府展出明式家具,也是向前辈学者和收藏家致敬。

在学术研讨峰会上,著名香港古典家具收藏家叶承耀、比利时收藏家菲利普·德·巴盖、原美国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主任柯惕思、古典家具专家张德祥、收藏家金伯宏做了精彩的演讲。

叶承耀先生追述了自己对古典家具的认知过程和收藏经历、非利普·德·巴盖从收藏明式家具伊始就思考的收藏的曰的和意义人手,与听众分亨了他在明式家具父藏之路上所走过的旅程,明式家具是古典家具的美学高峰,“得益于独具匠心的没讣和优质的木材,尤其是黄花梨木材独特的特性,使艺术家能够雕刻优美的线条;明式家具内敛而优雅,反映㈩学者阶层的道德价值观,因为他们才是黄花梨的创造者和使用者,他们推祟的价值观是坚韧、纯净,厌恶炫耀,家具的设计还包含了创新精神,反映了儒家思想,在吋空之间搭起思想交流的桥梁。”明式家具表现出美学超越时间、文化和世代的特性,“明式家具独特的美感影响了世界,对西方家具的传统和设计师产生巨大影响,在这种影响之下西方世界从工艺学早期向现代设计发展。收藏明式家具不仅是对历史的保存,还是对学者表达崇高敬意的方式。例如, 王世襄先生通过不懈努力编撰出的相关文献为后人研究明式家具奠定了坚实基础。举办展览也能够传播相关知识,培养更多人的兴趣,还能向世界展示中国无与伦比的艺术成就。”“收藏代表着激情、美术和学术研究。无论付出多少努力,做出多少牺牲,都会因为艺术价值带来的乐趣而感到满足,从而在心中保证要让子孙后代也能领略到藏品的美。”

柯陽思问顾了黄花梨家具收藏情况。上世纪90年代,黄花梨家具收藏家集中于东南亚、北美、欧洲、澳洲等地。1990年中国古典家具协会成立时,会员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明清家具影响可见一斑。当时香港的古典家具市场导常繁荣,经常有新的发现与更好的款式小现,可供选择的明清家具数量巨大,品种繁多。20后后,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本有限的黄花梨家具基本被收藏,新发现的老黄花梨家具数量非常少,明式黄花梨家具爱好者主要依赖收购过去老臧家手中的旧臧。又因中国近年来的改革开放,使得国内经济繁荣、文化复苏,市场逐渐回到了中国内地。新一代藏家主要依靠收购海外回流的藏品。”与此同时,研究者与收藏家将目光投向更加广泛的中国传统家具文化,包括高古漆木家具、红木家具、西洋家具等,还有大量流传于民间的老家具。“上世纪90年代的古典家具收藏家有‘反清复明’的概念。但是,通过前几年在香港以拍卖会最高成交记录拍出的清代紫檀围屏与清代宝座都被中国人买回,能看到新的国内市场更倾向于清式宫廷家具”。清式家具材质宝贵,但有的形态程式化。“虽然从材质、工艺、地位及历史等方面清式家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毫无疑问的是,未来的中国收藏家要更看中一脉相承的明式家具。”

张德祥探究了明式家具的概念及内涵。“款式不是随着朝代更替立即定型的,往往以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为前提,在文化发展后,时代风格才能反映到艺术品上。”明前期的生产家具应足明代生产的具有元代风格的家具,明中期明式家具形成了,清初是明式家具的过渡期,清中期形成清式家具风格。明式家具之所以形成于明中期,“除经济发展和汀南地区文化繁盛原因外,明式家具简约、流畅、文人气的风格也与当时席卷江南的禅宗思想相符,并受到伊斯兰教影响、器物的装饰方法与明初延续的元风不同,不冉追求繁密、厚重。我们应该注重哲学思想对家具的影响。”

9.学术研讨会会议通知 篇九

“ 上海国际学术研讨会”(shanghai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将于 XX 年 1 月 9 日-11 日在上海扬子江万丽大酒店(renaissance yangtze shanghai hotel)召开。著名专家陈顺乐教授担任会议主席。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会议安排大会演讲、壁报及卫星会议。届时将有 10 余名国际著名的风湿病学专家(见附页)作精彩学术报告。近400 位国内外红斑狼疮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医师和学者参加。相信此次研讨会的召开将促进红斑狼疮国内外研究经验的交流,进一步推动我国风湿病学事业的发展。

会议采用大会演讲(附中文摘要)和壁报交流的形式,欢迎积极参会和投稿。稿件(包括中英文摘要)寄往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仁济医院风湿病学科黄文群医师收,邮编 XX01。截止日期: XX 年 9 月 30 日。录用稿件将另行通知。

会议注册费 600 元(XX 年 12 月 30 日前),会议当天注册 800 元。请将回执寄往上海医学会会务部史伟云老师,上海北京西路 1623 号,邮编: XX41,电话: 021-62565939。

上海红斑狼疮国际学术研讨会秘书处

上海山东中路145号,XX01

电话、传真:86-21-63363475

10.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1 篇十

2.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伦理原则中,尊重个人包含的道德信条有:一是个人享有自治权,二是保护丧失自治力的人。(填空)P141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成立于1998年12月10日。(填空)

4.道德的观点,从它的型态上看就是(A)的法。(单选)P13

A.主观意志B.客观存在C.法律规则D.以上都不对

5.美国的实验动物立法有(A)。(单选)P235

A.《实验动物饲养与管理指南》B.《人灵长类动物的人道主义护理、治疗和运输标准》C.《动物管理与应用的原则》D.《实验动物安乐死法则》

6.中文引文注释的必要内容中,未刊文献需注明(B)。(单选)P245

A.文献大标题B.时间C.访问时间D.以上都不对

7.以下不属于利益冲突的种种表现的有(D)。(单选)P299-301

A.经济利益冲突B.职责冲突C.个人关系的冲突和学识的冲突D.感情冲突

8.全文抄袭包括()。(多选)P35ABCD

A.全文照搬B.删简C.替换D.增加

9.科学研究的基本伦理原则中,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兼具()。(多选)P105AB

A.知识上的客观性B.伦理上的客观性

10.研究申请中的基本学术规范要求,申请者应该确保确保申请资料的真实性,需要做到()。(多选)P170ABD

A.全面地了解所要申请课题的相关政策B.不应超负荷申请D.独立自行填写申请书

11.打算发表的数据必须是真实有效的。(判断)正确

12.引用的形式,包括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判断)P249正确

13.适当引用应具备:引用的作品未发表。(判断)P249错误

14.学术评价的一般规则中,单向匿名式,有利于专家独立思考。(判断)P285正确

15.科学研究的实践伦理原则有哪些?(简答)P105-1091、诚实原则与守信原则

2、责任原则与审慎原则

3、公正原则与关怀原则

4、自由原则与机会原则

5、共享原则与传播原则

11.学术规范与学术出版规范 篇十一

[关键词]学术规范;学术出版规范;学术研究成果;学术出版物

[作者简介]刘文科,法律出版社法学学术出版分社。

一、学术规范是学术研究成果的规范

1. 学术研究与学术研究成果

学术辨义。我们目前常说的“学术”一词源自希腊语ακαδημα?κ??,是指古希腊城邦雅典外围的一片区域,哲学家在此地创建学园。故而,学术在早期是与教育联系在一起的。在现代,学术研究机构也一般是以高等学校为主体。在我国古代,孔子也创立过培养治国良才的教育机构,因而他也被尊为“孔夫子”。“学术”一语,在我国古代文献中也并不少见,有的地方指治国之术,有的地方指教化,有的地方专指学风,也有的地方专指学问。 由此可见,无论是古代中国,还是古代西方,都存在“学术”这一用语。

有学者认为,“学术”包含二层意义:一是指学问、道理、真理,是认识的对象和目标;二是指获得学问、道理、真理的过程、方式[1]。本文在此基础上认为,学术既具有主观意义上的含义——学术研究活动,又具有客观意义上的含义——学术研究的结果。总体来说,学术是指人类认识、探索外部世界以及人类自身的活动,以及由此获得的知识。学术凝结了人类的智慧,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进步的推动力。因而,繁荣学术研究活动,积累学术研究成果,传播学术研究精华,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术研究成果。学术研究是人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而学术研究的结果则是知识的增量。学术研究是人类社会知识积累的一个微观过程。知识是人对外部世界及人类自身的一种认识,其以语言的形式表现,并在人际的沟通中体现价值。因而,作为学术研究结果的知识,需要以一定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便是学术研究成果。学术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论文、专著、报告等。

2. 作为学术研究成果规范的学术规范

无论是何种表现形式,都应当符合一定的规范。这主要是因为:首先,学术研究成果作为人类知识增量的表现,需要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因而学术研究成果不是对前人研究的重复。其次,学术研究成果是一种社会性成果,需要以符合规范的形式表现出来,学术研究成果必须符合在特定社会中所认可的规范。最后,学术研究成果是对学者学术研究的客观评价物,因而需要以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

学术规范是有关学术研究成果的规范,其自身具有以下一些特征:第一,客观性。学术规范不是对学术研究成果优劣的评判,而是对学术研究成果特定的客观表现形式要件的规范。第二,公开性。学术规范是对公开学术研究成果的客观规范,具有公开性。对于学者不公开或不准备公开的成果,可以不予适用。第三,进步性。学术规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人们对学术规范自身的认识与研究不断深入,学术规范也随之进步。加之学术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会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进步,学术规范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二、学术出版规范是将学术研究成果向公众传播的规范

1. 学术出版

出版的本意是作品的公开与传播。学术研究成果因其对人类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故而将其出版传播十分重要。在古代,人类的技术条件有限,人们对知识的传播主要采取口授方式。由于古代社会一般都由特定的阶层垄断知识,加之宗教势力视科学为异端,因此,学术研究成果并不一定都能够公开。随着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类获得了生产书籍的手段,而启蒙思想也将人类社会对于科学探索的枷锁解放,学术研究成果的传播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学术出版是学术传播最重要的渠道。在这一渠道中,从主体的角度来说,其环节是从学者到出版者再到读者,而从客体的角度说,是从学术研究成果到学术出版物。可见,编辑是学者与读者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而在这个桥梁上通行的就是学术出版物。

2. 学术出版物与学术研究成果的关系

学术出版物是学术出版机构将学术研究成果通过编辑加工、校对、排版、印装等环节,以期刊或书籍等形式完成的出版物。因而,学术出版物属于出版物的一种,其内容限定于学术研究成果。

学术出版物与学术研究成果有着重要的联系:第一,学术出版物的内容是学术研究成果。这是由学术出版物的性质所决定。学术出版物不同于教育出版物、大众读物,它的内容必须具有学术性。第二,学术出版物的表现形式取决于学术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例如,学术研究成果如果是以专著形式表现的,其出版结果应当也是专著;如果是以论文形式表现,其出版结果是发表在期刊中。

但是,学术研究成果与学术出版物也存在区别。从宏观上讲,学术出版物的数量要少于学术研究成果。学术研究成果并不一定都公开出版,公开出版的学术研究成果与编辑的认识和工作有很大关系。从微观上讲,学术出版物需要符合作为出版物的相关规范,如目录编排、文字规范、版式等。

3. 作为学术出版物规范的学术出版规范

学术研究的范式多种多样,有理论性研究,也有实证性研究;有通过演绎方法进行研究,也有通过归纳方法进行研究。无论从哪种途径获得的知识,都是学术研究的成果。但是,学术出版物作为学术研究成果向社会公开传播的载体,必须符合一定规范,即学术出版规范。

学术出版规范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学术出版规范是出版规范的一种,具有出版规范的共性。第二,学术出版规范是作者和出版者的共同规范。出版物是作者和出版者共同完成的,无法脱离其中任何一方。作者提供素材,出版者进行加工,如果其中一方不遵守学术出版规范,都将无法完成。第三,出版者是学术出版规范的最终执行者。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学者是中心环节。而在出版过程中,出版者则是中心环节。出版者要向作者明示学术出版规范,并要求作者遵守,在审读和编辑过程中要严格执行。

三、学术出版规范应当依托学术规范

学术出版物的内容是学术研究成果,因此,学术出版规范应当依托学术规范。

1. 学术出版规范的建立应由学界和出版界共同完成

学术出版是由学者和出版者共同完成的事业,需要由出版界会同学界共同建立学术出版规范。学界提供学术出版物在创作过程中应当遵守的意见,出版界提供学术出版物在出版过程中的意见。两种意见结合起来,才能够建立恰当的规范。

有学者认为,学术规范专业性主要体现在专业性学术语言的规范使用,专业性学术研究方法与表述形式的规范建立[2]。因而,在学术出版过程中,学界向出版界提供语言规范。如上所述,知识是以语言形式表达的。特定的学科领域必然存在特定的专业术语,这也就是所谓的“语境”。在不同的语境中,某一术语的含义并不相同。例如,在政治经济学中,“资本主义”是指以生产资料私人所有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政治与经济制度。而在现代商法学中,“资本主义”是指以股东所有权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公司治理模式。可见,在不同的语境中,相同一个词,其含义是不同的。

而出版者主要是提供一种有关如何表达的规范。学术研究成果在转化为学术出版的过程中,必须按照特定的表达方式进行。有个性的学者一般来说都有自己特有的语言风格。出版者在尊重学者语言风格的基础上,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进行必要修改。例如,在纯粹的学术研究中,应当避免使用文言或半文半白的语言。

2. 学术出版规范应当建立学术研究成果的判断机制

学术出版规范的适用对象是学术出版物,这一特性决定了学术出版规范的学术性。学术出版规范应当建立对学术研究结果的评判机制。

由于学术出版本身具有学术性,需要由专业的学术编辑完成该项工作,因此,学术出版机构应当先对作品是否属于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判断。对于不属于学术研究成果的作品,不作为学术出版物出版,进而不适用学术出版规范,而按照一般出版物的规范进行出版工作。

在判断机制的制定上,应当依托学界公认的标准,对于是否属于学术研究范畴作出客观、明确的判断。对于带有通俗读物性质的知识性作品,不应认定为学术研究成果,这类作品注重知识的准确性和语言的通俗性。而学术研究成果则注重知识的进步性以及论述的严谨性。

四、学术规范的实现有赖于学术出版规范的实施

1. 学术出版规范对于进步性的强调

学术出版是由出版社主导,编辑具体实施的事业,因此,与单纯的学术研究不同,学术出版有一定的选择性。出版社对于选题的规划,学术编辑对于学术发展动向的把握,都直接影响学术研究成果的出版。有学者认为,一旦学术规范成为编辑规范,编者就必须按学术规范的基本要求对计划组约文稿与栏目文稿的选题进行学术史方面的考察论证,以确定哪些选题已经老化,没有继续研究的价值,哪些选题虽有人涉猎,但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哪些选题前人谈得较少,很有研究前景[3]。作为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变为学术出版物的学术出版活动,更强调学术研究成果的进步性。学术出版规范对于进步性的严格要求,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向前发展,也有利于学术研究的整体繁荣。

2. 学术出版规范更加重视社会效益

思想有自由,学术无界限。但是学术出版更强调出版物的社会效益。学术出版规范更加重视作品的社会效益,重视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学术研究成果有多种传播渠道,出版是其中重要的一种。以出版的方式传播,影响广泛、持续,因而,学术出版对于学术研究成果必然是有所选择的。以法学学术出版为例,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开始大规模地填补法律的空白,因此,当时的法学学术出版以法学基础理论和外国法的研究著作为主。而到了立法日渐完善,法律适用成为主要问题的阶段,法学学术出版则以法学方法论等研究著作为出。在法学学术出版物日渐繁荣的背后,是我国法学学者研究不断深入,法律工作者不断接受学术出版物的理论营养,我国法治不断发展的过程。

3. 学术出版规范应当建立学术研究成果的完善机制

第一,编辑应当通过适用学术出版规范使学术研究成果更加完善。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学者的思路往往并不是连续的,而是有断点的。当思路在断点之处受到阻碍,而突然灵光一现的时候,也是容易出现逻辑错误或者论证不严谨的时候。因此,编辑应当发现这些地方,通过适用学术出版规范,对作者的论点、论据、论证进行完善。

学者一般都会有观点难以表达的经验。这是由于学者在内心构建了自己的学说体系之后,却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表达出来的语言与内心的想法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其表现就是观点不准确。编辑相较于学者而言,具有更多的学术表达经验,在编辑过程中,通过审读稿件,可以帮助作者提炼准确而鲜明的观点。所以,学术出版规范中应当包含有关观点的规范。

第二,得出有关问题的结论,需要有相关论据的支撑。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其对于论据的采纳与运用也各不相同。就像法官审判案件,以证据所证明的事实为基础,他必须在内心对这一证据取得一定的确认。某一学术出版物中论据,是否能够在未来得到学界确认,不仅是论据本身的相关性要求,还包含其可信性要求。这些问题都需要编辑者的把关,而把关的标准则依赖于学术出版规范。

第三,从论据到论点,需要有论证的过程。论证的方法多种多样,而归根到底则是一个逻辑问题。编辑通过运用出版规范中对逻辑性的要求,对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审读与编辑加工,从而在学术出版的过程中对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完善。

学术出版物是学术研究的最终成果,而学术出版规范则是这一最终成果的保证。从学术研究到学术研究成果,再到学术出版物,编辑仅参与其中,而且作用重大。编辑应当研究学术规范,并熟练运用学术出版规范,从而保证学术出版物永远不失学术性,起到它应起的作用。

[1]叶继元. 学术期刊与学术规范[J].学术界,2005(4).

[2]刘琳璘. 论法学研究中的学术规范[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3(4).

12.学术研讨 篇十二

为促进行业技术交流, 推动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 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承办的“2010年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研讨会”定于2010年4月在海南三亚召开 (具体会议地点另行通知)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①会议报到时间:2010年4月21日全天;会议时间:2010年4月22日—23日。②与会人员:全国电力行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家及技术人员, 专委会委员、各会员单位领导、联络员及相关技术人员, 部分科研院所、设计研究院和部分中外设备企业的技术代表。③会议内容: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举办电力系统自动化有关技术讲座, 组织电力系统自动化有关问题的技术交流。④会议主要议题: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稳定控制技术;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电网信息通信技术;智能电网技术;发电厂设备状态监测与诊断技术;发电厂自动控制技术。⑤提交论文应以实用技术为主, 不接收纯商业宣传类的资料、产品及纯设备推广性文章;论文内容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及相关领域;论文提交截止日期:2010年3月20日, 论文全文排版格式为通栏Word格式, 以电子邮件形式提交。⑥组委会联系人:文伯瑜, 电话:010-63415916, 13611349014;庞帆, 电话:010-63416678;古巍, 电话:010-63414122;传真:010-83511919;E-mail: weigu@sgcc.com.cn, fanpang@sgcc.com.cn。

13.学术研讨会闭幕致辞 篇十三

在此,我谨代表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论与教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感谢济南大学对本次全国社会心理学学术会议的召开和顺利进行所做的巨大奉献,感谢全国政协常委、济南大学副校长张承芬教授及其领导下的会务组的辛勤劳动。

会议进入筹备以来,张承芬教授、潘晓生教授、王本发教授、宋尚桂教授、唐本钰老师、张景焕教授、李雪同学为会议做了大量工作,张承芬教授还亲自考察,为参加会议的全体代表选择了最体现齐鲁大地深厚文化积淀的黑陶礼品。这里,我建议大家热烈鼓掌,对他们对会议的无私支持和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

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还得到了曲阜师大教科院及院长宋广文教授的大力支持,我代表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论与教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对宋广文院长和曲阜师大教科院对大会的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 三天来,来自全国各地的会议代表不顾鞍马劳顿、坚持认真研讨,对中国社会心理学领域的诸多问题发表了自己富有建设性的见解,我谨代表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论与教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衷心感谢各位专家和研究生同学对会议的参与!

本次会议不仅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我国战胜非典之后心理学界的一次盛会。本次会议收到论文与摘要143篇,到会代表125人,150人参加了会议的开幕式。大会论文摘要和参加会议的代表涉及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军队和企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三天会议报告、研讨、交流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成功达到了交流成果、沟通感情、促进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的预期目的。在18日晚济南大学举办的欢迎全体与会代表的招待酒会上,老中青三代学者齐居一堂,气氛融洽而热烈,感情在学术传承中交流,学术在真情沟通中弘扬。

本次会议有13人次进行了大会报告,70人次进行了分组报告,18日晚由王登峰教授、杨中芳教授主持的的学术沙龙也得到了与会代表的踊跃参与。 本次会议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本次大会报告显示我国社会心理学工作者对学术和社会问题解决两方面都存有良好的敏感性,在学术上不仅关注了学科建设、原创理论的建树、人格发展及其与文化的联系、社会变革、价值取向、跨文化比较、管理实践与人力资源开发、农民心理、交往与心理咨询,乃至国际军事心理动态等问题,而且直接探讨了社会心理学面对社会现实挑战如何提供解决方案的问题。

大会报告的一批针对我国非典疫情所进行的研究,是中国社会心理学工作者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社会心理解决方案的一个代表。大会所进行的各类报告,在各种学术前沿问题,理论建设、社会现实问题解决等方面,都提供了富有建设性的系统观点和研究成果,大大拓展了与会者的学术视野,这样的学术交流,无疑将对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第二,新生社会心理学研究力量正在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者队伍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大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历的年青研究者的与会,壮大了本次会议的研究力量,他们所提交的论文显示出良好的学科训练和研究才能。特别值得提及的是,在读研究生同学已经成为本次会议学术报告和研讨的主要力量之一。研究生同学以活跃的姿态积极参与学术讨论,给与会者以深刻印象。他们的参与和投入,为全国社会心理学的学术研讨,带来了新的学术活力。

这次会议报告的成果表明,我国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正在取得的重要进步和成果,在有原创特征的理论建构和方法学创新方面,也已迈出坚实的步伐。当然,从研究成果的质量、对社会行为的解释能力、对实际社会问题的解决方面显然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让我们携手共同努力,为中国社会心理学的繁荣奋斗!

宣布一个好消息,的全国社会心理学学术会议将于十月份在首都北京召开,的学术会议也已经进入筹备程序。我们期待着大家的再次相聚!期待着大家在明年的学术会议上展现自己的学术成就。

最后,再次感谢济南大学为本次会议的成功举行所做出的无私奉献!感谢全体与会专家和研究生同学们的参与。有你们的参与,才有本次大会的成功!有你们的参与,才有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兴旺,中国社会心理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光明、灿烂!

祝大家返程一路有好心情,好风景。衷心祝愿全体与会专家和同学们事业成功,身体健康。快乐!幸福!祝为我们会议的成功举办无私奉献的济南大学蒸蒸日上。

14.学术研讨会邀请函 篇十四

学术研讨会通常是由某一学会或是一群拥有同样研究兴趣的研究员组织开办的,较大型的会议可能会由专业研讨会组织代表某学会来办理。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术研讨会邀请函范文,仅供参考。

学术研讨会邀请函范文篇一:

由_______________组织的“____________研讨会”将于___年___月___日~___月______日在_________举办。本次会议由____________承办,____________协办。

届时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____________等领域工作的知名专家、学者将出席会议。特邀专家有_________教授及_______________有关领导等。

现诚挚邀请您参加本次会议,共同交流____________技术相关领域研究的新成果。

组织单位:_________委员会

承办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协办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

报到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议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会议注册

注册表发送邮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注册表:见附件(截止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报到事宜

1、报到地点:待定,详见第二轮通知

2、会务费:_______________元每人(会务费包括研讨会纸质讲义、电子光盘资料、工作餐等)

3、住宿费自理

四、会议议程

大会将邀请_________业内专家对目前____________领域最新、最前沿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义务宣讲,并对____________领域的企业需求、及未来最具挑战性的发展方向进行深入探讨。为各位参会人员提供沟通、学习、交流的平台。

五、回执

为确保学术会议正常有序召开,请出席会议的代表务必于____________年___月___日之前将回执通过Eamil发送到邮箱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便确定住宿、会场规模以及有关会务工作等。

六、会务组联系方式

1、联系人:_________

2、电话:_______________ 手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会务咨询邮箱:

__________________委员会 _______________年___月___日

学术研讨会邀请函范文篇二:

尊敬的各位学校领导,教师:

近年来,随着国内企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对于高水平信息化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为适合这种需要,许多高校都开设了ERP课程,学生掌握的信息化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由于高校中开设ERP课程的历史较短,以及教学经验和教学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在培养出的学生质量与满足企业实际需求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

高等学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的崇高使命,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学生就业的压力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压力。那么:

什么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信息化人才,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理念? 如何在“校企联盟”的教育改革模式下,打造企业需要的信息化人才? 如何让没有任何商业实战经验的大学生初出校门即得到社会的青睐......这些都是中国高校信息化领域的老师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实际上,在过去几年中,许多高校的老师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在信息化人才培养、教学课程的内容设计和形式改革方面不断探索,已经总结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另一方面,一些高校的老师在与企业合作推进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创新,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为了与全国高校管理学院从事信息化教学的老师们针对上述问题共享我们的经验,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和将××××管理系统有限公司在11月9日召开“高校如何培养企业需要的信息化人才”的大型研讨会。在这次会议上,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大会提供一个高校教师之间、高校和企业之间充分交流的场所,使来自全国各高校的教师在教学方法、课程建设、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探索校企优势互补及资源共享的途径,并通过聆听企业的心声来获知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使高校与企业悉知各自所应扮演的角色,从而为中国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普及做出应有的贡献。

特此邀请,真诚地期待您的光临!

20______年___月___日

学术研讨会邀请函范文篇三:

尊敬的______________老师:

您好!

“长养薰风拂晓吹,渐开荷芰落蔷薇”,和风带来了夏日的问候,也送来了学术的佳音——我们将邀请您参加___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日在______举办的“______学术研讨会”,大会将有很多省内专家以及多学科专家齐聚一堂,共同交流______科专业和______科专业______诊治流程及研究进展,并对临床常见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探讨。

请您拨冗出席,相信您一定不虚此行!

会议日程:___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中午报到

___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下午 会议

___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上午会议

___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下午撤离

____________事业部 ______办事处

15.学术研讨 篇十五

2011年6月3日至5日, 第六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在辽宁锦州的渤海大学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商务印书馆和渤海大学合办, 渤海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承办。教育部语用所副所长魏晖主持开幕式。开幕式上, 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信司司长李宇明致词, 就虚拟语言生活、城市语言生活、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以及处理好我国当前各种语言关系等问题进行了阐述。辽宁省教育厅副厅长王燕玲和渤海大学校长杨延东致欢迎词。原国家语委副主任陈章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黄行和商务印书馆副总编周洪波对会议的召开分别致词祝贺。闭幕式上, 渤海大学夏中华教授作会议总结。教育部语用所所长姚喜双致闭幕词。他说, 本次会议对当前我国语言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从国家与民族利益的高度进行了深入探讨, 其成果不仅可以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决策提供参考, 还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尤其是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方面的研究。

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是“语言、民族与国家”。主要议题是:1.国家语言发展战略研究;2.语言使用状况调查与语言规划研究;3.语言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4.语言文字传播研究;5.语言接触与语言关系研究。本次会议实际到会133人, 共收到学术论文96篇。大会报告论文11篇。小组讨论共分三组, 宣读论文85篇。本届会议论文集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6.体育学术网络研讨的实践探索 篇十六

关键词:学术期刊;体育学术;网络研讨;“体育在线”论坛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3-0108-05

互联网自1994年正式进入中国以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截至2008年6月底,中国的互联网网民已经突破2.53亿,跃居全球首位。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信息科技进入了社会的每一个层面,期刊也必然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体育学刊》是由教育部主管,华南理工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主办的体育学术刊物,近年来杂志社不断探索网络出版的实践工作和发展模式,借以探索体育期刊网络出版之路。期刊的网络出版应坚持投身于实践,用从实践中来的理论指导工作,不断创新和提高服务质量。为此,杂志社逐步搭建了门户网站、“体育在线”网络论坛和《体育网刊》电子刊物。杂志社3大网络平台根据自身特点,组织网友开展各种活动,其中尤以“体育在线”网络论坛“每周在线聚焦”板块开展的网络研讨,深受坛友好评,吸引了大量人气,体现了“办期刊精品,促学术繁荣”的办刊宗旨。

1蓬勃发展的网络研讨

网络研讨是依附网络的产物,顾名思义是指网民在网络这个平台上开展各种各样的研究活动。网络研讨有跨时空性与技术依托性、主动性与交互性、平等性与合作性、多样性及便利性等特点。目前依托科技期刊的体育类网络学术研讨的类别涵盖面广、形式多样,主要有:网络研讨网站,主要形式有校本教研网、区域性教研网、全国性学科教研网、国家综合教研网,如中国体育教师网、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网络学术论坛、体育在线学术论坛;学术团体博客圈,如体育工作者博客圈(http://q.blog.sina.com.cn/tiyuol);应用即时通讯软件,如腾讯软件、MSN等。但是,纵观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在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中存在重复建设的现象,权威体育学术期刊管理,涵盖各层次和学科,理论性较强的网络研讨还远未成气候,甚至可以说仍是空白。

《体育学刊》杂志社利用因特网的交互性这一特点,实现作者、读者、编者之间的“面对面”交流,为从过去单一纸质期刊向现今多平台数字出版物的转变和响应体育工作者学术交流的需求,《体育学刊》于2006年10月重组《体育学刊》官方论坛,创办“体育在线”网络学术论坛(以下简称体育在线),国际域名为http://www.tiyuol.com/。“体育在线”是以体育学术交流为主,休闲娱乐为辅的体育论坛,目的是为广大体育学者提供免费、便利、自由、权威的交流平台。体育在线通过自我创新,依靠兼职人员和热衷体育学术研究的网友实现了自主研发和管理。“打造体育学术最强品牌,聊体育学术,到‘体育在线’”成为论坛的口号,《体育学刊》的品牌价值和对体育学术的执着追求吸引了大批稳定的访问者。体育在线已经突破了体育期刊的视野,涉及中国乃至世界体育学术研究的方方面面,凭借《体育学刊》的品牌价值,“体育在线”吸引了大批热衷于对体育学术研究的网友。经过几年的精心打造有了飞速发展,时至今日,“体育在线”已成为体育工作者资源共享、友好交流、自由商榷的重要体育学术网络平台。借助杂志社开通的“体育在线”网络论坛开展网络研讨,从最初涉及体育教学,扩展到了整个体育学术领域,为杂志社带来了人气和效益。

2学术网络研讨的价值

2.1共享丰富多样的学术资源

一方面是素材的共享。网络研讨平台拥有经常保持更新且系统化的学科教学与学习资源库。这些资源以文本、表格、课件、流媒体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给广大网友,网友可以非常方便进行浏览和下载,使这些资源成为共享财富,并能通过自我转化和有效整合,灵活方便地应用到日常的教学、科研实践,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当然,有些素材或许会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版权等问题。

另一方面是观点的共享。“一块面包共享之后意味着面包的消失,但一种观点被共享之后并不会消失。一种思想或观点在传播和接受的过程中,往往会激发受众产生新的思想火花”。网络教研参与者喜欢一起谈自己的最新研究,在做某个项目时觉得自己哪方面薄弱也常常形成话题在平台上讨论,大家贡献自己的知识储备,相互交流、学习,最终共同进步。

2.2提供平等的学术研讨环境

网络独具开放性、互动性与即时更新等特点。网络以无中心的平行性、散发性网络架构实现网民之间交流平等,不同年龄、不同民族、不同受教育程度和不同文化的网民之间得以平等地交流。那么,这就决定了讨论者之间只有相互的辩论、思维的碰撞和达成的共识,没有语言的霸权与独断。“学术批评网”的创立者杨玉圣就曾说到:“网络空间以其近乎无限性、时效性甚至即时性、大众性或民间性的特点为学术批评事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并完全有可能更进一步地成为真正的学术公共空间。”在这种民主、平等的研究氛围中,参与者的研究积极性得以提升,主体意识得以唤醒。在讨论中利用“引用”或“回复”激发了参与者更深层次的思考,并力求让自己的主见激起他人的共鸣。网络研讨构筑了专家与一线教师、理论与实践之间交流的立交桥,实现了学科融合、区域联合、多元文化对话,促进了教师专业性的提高。

2.3催生学术共同体

“共同体”一词在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有两种,这里我们所说的共同体是指“人们在共同条件下结成的集体”。有人认为,“所谓学术共同体,是指围绕一个专题,或者针对一个命题,不同领域或不同学科的学者共同参与讨论。学术共同体的最大特征是以兴趣为纽带,没有兴趣的靠边站”。网络教研实现跨时空、跨人群的交流互动,参与网络教研活动的人员不仅仅囿于同一地区的、单一学科的教师和教研员,而是兼容来自四面八方、多学科背景的教师、教研员、教学专家以及在校学生,他们有着不的文化底色、生活阅历和工作经验。然而,尽管存在诸多差异与不同,他们常常对某一个(类)问题有着共同的研究兴趣与偏好,网络平台使得他们在平等、和谐、开放的网络环境中进行远距离跨时空交流、争辩与互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去深入分析和探讨同一个(类)问题,甚至长期致力于一个(类)问题而形成学术共同体。比如刘承宜教授提出的“内稳态”理论在“体育在线”论坛里就引起了众多网友的浓厚兴趣和热切关注,他们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与理解,参与探讨该理论,并踊

跃尝试将该理论向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等领域拓展。

3“体育在线”论坛的“每周在线聚焦”网络研讨

3.1“每周在线聚焦”网络研讨的形式

为引导热点话题,增强网络的交流性,提高网络学术研究层次,我们借鉴其他网站的经验,开展定期的、有组织的、规定主题的网络研讨,并在论坛开辟了“每周在线聚焦”板块,这也是我们今后着力加强和完善的研讨形式。

“每周在线聚焦”板块力争每周进行一次研讨活动,由1~2名论坛网友担任主持人。主持人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结合当前热点选定话题、安排研讨时间,提前发布论坛公告并拟好研讨提纲,以便网友能根据主题、内容决定是否参与,并提前准备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交流。研讨进行时,参与的网友只需按照主持人的思路进行相应的回帖讨论即可。

3.2“每周在线聚焦”网络研讨的背景

1)互动、互利的发展理念。经过一年来的摸索,网络研讨逐渐形成了以“每周在线聚焦”为专区,以“体育在线”为平台,以《体育学刊》为品牌的发展模式,并形成了期刊、网站与网友互动、互利的良好格局。而这一大好局面的形成,得益于管理者一以贯之、统筹协调的发展理念。

首先,“体育在线”提倡的网络学术研讨,就是一个思想交锋、观点碰撞的过程,这正与《体育学刊》的办刊思想一脉相承。《体育学刊》以提高体育科研水平为己任,历来重视学术品位,重视追踪学术前沿,反映体育动态,促进文化传播,提倡学术争鸣,此种理念也有意无意地被转移和影响到“每周在线聚焦”的网络研讨。

其次,随着“每周在线聚焦”网络研讨影响力的逐步扩大,将有利于提升《体育学刊》的品牌价值,丰富其品牌文化的内涵,对期刊的销量、读者群培养也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继而,又可以利用不断扩大的读者群来进一步发展网络研讨。

除了考虑主办方的利益,我们还非常重视网站的社会效应和学术价值。论坛发展至今,管理者已经达成共识,那就是眼光要长远一点,定位要高一点,要让网友感觉到在论坛里不仅仅只是闲聊、休闲,更重要的是能从中获得知识、激发灵感、提升理论水平;进一步来说,我们要主动承担提升体育教师专业化,促进体育学术繁荣的责任和使命,我们需要有这种眼光与自信!事实上,这种定位与实践已经初见成效。据统计,近几年来共有十余位版主、通讯员在《体育学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1篇,特别是“体育资讯”栏目发表的文章,基本由网络平台忠实“粉丝”完成,其中就包括在网络研讨中形成的有价值的观点和思想。此外,网友们还积极投稿《体育网刊》,我们免费进行审稿、排版、邮寄收录证书,这些举措,既活跃了网络研讨氛围,又使得参与者提升了科研层次、扩展了科研视角,提高了论文写作水平,让网友们真正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2)浓厚的学术氛围。为迅速扩大网站影响力,提升网站层次,营造学术氛围,招揽骨干人才,《体育学刊》编辑部利用掌握的信息,用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等,主动寻找、积极联系,诚邀作者、读者参与网络研讨,其中的热心人士还被吸收为网站的版主、通讯员以及研讨主持人。据调查,“体育在线”目前共有版主4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8人,硕士研究生20人,拥有本科学历的教师12人。各位版主的研究方向、兴趣与所负责的版块相对应,他们熟悉并基本上能够把握该领域的学术动态与前沿,能较好地引导版块发展。更难能可贵的是,各版主都是自愿、义务担当的,他们为体育学术而来,把兴趣当事业做,怀着一颗平常心去为网站尽力,丝毫没有功利化的动机。其次,一大批《体育学刊》热心的作者、读者和学者怀着向学之心来到“体育在线”参与讨论。据论坛网友学历的调查:共有160名网友参与,其中博士14人,占被统计总数的8.8%,硕士89人,占被统计总数的55.6%。本科40人,占被统计总数的25.0%。这表明“体育在线”的受众群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每天,都有言之有物、观点独到、思想犀利的帖子在网站出现,或是学术随笔、或是科研困惑、或是教学心得、或是前沿动态……这让网站时刻弥漫着浓厚的学术探讨氛围。

3.3“每周在线聚焦”网络研讨的具体操作

从“每周在线聚焦”开辟以来,我们共开展了14期的主题研讨(表1),除有一期是网友自发组织的以外,其余13期都是由《体育学刊》的编辑、版主和通讯员组织并担任主持人。研讨涉及的话题范围广泛、贴近实际、素材丰富,加之主持人准备充分,各有所长,故深受网友好评,其参与热情也很高,14期的研讨共回复帖子2174次,查看33396次。

鉴于反响好,受欢迎程度高,为使网络研讨持续、有效地进行下去,从第6期(2008年10月13日)开始,“每周在线聚焦”由以前的不定期集中讨论改为每周进行一次集中讨论,并要求每位通讯员根据自身情况选定主题,至少主持一期研讨活动。

在研讨过程中,广大网友对研讨形式给予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经过长时间的摸索与考证,我们已初步建立起在线研讨流程(见图1)。

此外,为帮助研讨的信息和成果能快速传播和分享,我们还建立了各种附属的网络研讨平台,如QQ群、博客圈等。这些附属的网络研讨系统虽然本身能够独立开展网络研讨活动,但各有利弊:QQ群难以形成直观的文本,多人发言时则会因跳频极快,导致参与者斟酌思考的时间少,使得讨论没有层次;博客的内存空间相对小,不便图片和视频上传,浏览速度较慢。我们在综合考虑和权衡后,决定把网站研讨、QQ群、博客圈整合起来,取长补短,形成多样化的信息通道,形成了以“每周在线聚焦”为核心,以QQ群、博客圈为附属系统的网络研讨模式。目前,我们具体的附属系统主要包括:“体育学刊QQ群”、“体育学刊通讯员QQ群”等5个QQ群以及“体育工作者博客圈”(http://q.blog.sina.com.cn/tiyuol),参与人数近千人。

4完善“每周在线聚焦”网络研讨的思考

4.1选择合适的研讨主题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体育领域中操作性强、热点、具有共性和争议较大的话题备受网友的欢迎和关注,如第1期讨论的《体育有效教学研究》话题就是当前体育教学的热点,点击与回复量分别达到6646次和280次,为在线研讨活动开了个好头。当然,作为一个学术论坛,我们也不能只进行体育教学研讨,只关注热点问题。对体育领域中的一些基本问题、理论问题也应予以足够的重视,虽然此类话题可能受众较少,参与度也可能不高,但其潜移默化式地对体育理论的繁荣与传播,对网友理论水平的提升等意义不可低估。

4.2加强网络研讨前期宣传

前期宣传的广度和力度是决定网络研讨受关注度的重要因素。我们除了利用附属系统、《体育学刊》以及《体育网刊》电子期刊进行前期宣传外,还经常到

各大体育门户网站进行宣传与互换链接,其效果十分显著。今后,我们需要扩大宣传渠道,不仅要在体育界扩大影响,更要把扩展到教育界等其他学术领域,不仅要吸引行内同仁,也要发展圈外人士。当然,这需要以提升整个论坛的学术水平和层次为前提。

4.3运用恰当的研讨形式

选择恰当的研讨形式,可以更好地挖掘主题深度,反之则会偏离主题,缺少思想碰撞与观点争论,甚至导致主持人自言自语。在研讨中我们已经运用过的主要形式有:(1)流程式,即按原定的步骤讨论,此法的优点是层次分明、逻辑性强。(2)提问式,即网友随意向主持人提问,主持人酌情予以回答。此法从整个过程看有点凌乱,但能解决大多数网友关心的问题,比如第4期的“体育留学面面观”话题我们采取的就是提问式,效果很好。(3)版书式,即主持人把事先准备好的文本内容粘贴到论坛上,供广大网友浏览,找出主要问题,然后讨论。此法利于主持人掌控并能深入探讨,因为这些素材一般是主持人的研究方向和特长。今后,我们将根据预设的研讨主题,事先征求主持人和网友的意见,然后选择和运用恰当的研讨形式,以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4进一步发展研讨主持人

“每周在线聚焦”网络研讨活动中的主持人大部分时间是由《体育学刊》编辑、通讯员和版主担任。虽然在初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长远看来,若没有更多人才的支持与加盟,其研讨范围和内容将受到限制。为拓展研讨范围,也为让网友更好地融入论坛、参与学术研讨,我们鼓励更多的网友从被动接受变主动实践,踊跃争当主持人。

我们计划:首先,建立一个固定的研讨团队,团队应包多领域、多级别学校(大、中、小学)的教师,文化呈多元性。其次,主持人扩大到全体网友,只要乐于讨论,“体育在线”研讨团队将尽力协助,从而形成“网友(主持人)+在线研讨团队”的合作模式。再次,研讨成果归属权由“网友(主持人)+在线研讨团队”共同所有。

除此以外,我们还计划不定期地聘请业内的知名学者和权威人士来“每周在线聚焦”指导、主持。现实中存在“权威效应”,即一个人要是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他所说的话及所做的事就容易引起别人重视,并让他们相信其正确性,也正所谓“人微言轻、人贵言重”。虽然目前我们聘请和指定的主持人一般都是在体育领域有所建树或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网友,但总体来看,“每周在线聚焦”还缺少在学术界、教育界有较大影响力的专家、教授和学者的参与,这也是我们今后需要努力争取的重要方面。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网络研讨将是众多体育工作者进行交流、学习的重要形式。“体育在线”网络研讨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一个长久、健康、有序的网络研讨模式,首先是要有兼顾各方利益的宏观的发展理念、营造学术讨论氛围;其次是建立、完善一体化流程系统和依附系统;最后是有效调动网友参与的积极性。

我们希望所有参与论坛、关注网络研讨的朋友,不管是版主、通讯员还是普通网友,都能伴随网络平台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充实。我们相信,在信息时代里,网络研讨必然为体育学术繁荣助力,为体育科研创新腾飞插翼。这,就是网络平台最大的价值。

上一篇:监理制度问题下一篇:关于去水族馆的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