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高能学生的教育研究

2024-08-21

认知高能学生的教育研究(精选15篇)

1.认知高能学生的教育研究 篇一

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20世纪最有影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着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他认为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因而从逻辑学中引进“运算”的概念作为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这里的运算并不是形式逻辑中的逻辑演算,而是指心理运算,即能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经过一系列的研究与演变,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初生的婴儿,只有一系列笼统的反射。随后的发展便是组织自己的感觉与动作以应付环境中的刺激,到这一阶段的后期,感觉与动作才渐渐分化为有调适作用的表现,思维也开始萌芽。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但他们的语词或其他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知觉中解放出来。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但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其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所谓守恒,是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这一认识的根本原因是儿童已经能够同时考虑到问题的多个维度。这个阶段的儿童还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一)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皮亚杰认为,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所以,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出当时认知结构的同化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内容。例如,只有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才能获得纯粹以命题形式呈现的概念和规则,而大多数小学生并未达到这一发展水平,即使一些学生在某领域达到这一发展水平,在其他领域也不一定能达到,因而小学生学习抽象概念和规则,仍需要具体经验的支持。

(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皮亚杰的研究企图揭示在无特殊训练条件下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并未考虑专门教学的影响。从一般发展的观点看,这种研究是必要的。但不能把皮亚杰的发展阶段看成是固定不变的或不受教育影响的。大量的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只要教学内容和方法得

当,系统的学校教育肯定可以起到加速认知发展的作用。

(三)关于最近发展区

苏联杰出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这一理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状态的正在发展的过程。所以,维果斯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第三节 中学生人格的发展

人格的发展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性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个体与他人的行

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一)人格的发展阶段

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和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导致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这有助于发展健全的人格。否则,个体就会形成消

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

(二)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无论什么社会,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社会化动因基本上都是家庭、学校、同伴,以及电视、电影、文艺作品等社会宣传媒

体。

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一是自我认识,即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二是自我体验,即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三是自我监控,即对自己的意志

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追求等。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1.生理自我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通常儿童l周岁末,开始将自己的动作

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区分开来,并在与成人的交往中,按照自己的姓名、身体特征、行动和活动能力来看待自己,并做出一定的评价。

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

2.社会自我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他们从轻信成人的评价逐渐过渡到自我独立评价。这时,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原则性、批判性正在迅速发展,对道德行为的判断能力,也逐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从对具体行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概括程度的评价。但他们的自我评价通常不涉及个人的内心世界和人格特征,自我的调节控制能力也较差,常出现言行不一的现象。社会自

我至少年期基本成熟。

3.心理自我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这时,青年开始形成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他们的自我评价越来越客观、公正和全面,且具有社会道德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我理想,追求最有

意义和最有价值的目标。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将很多心智用于内省;自我意识高涨,使其人格出现了暂时的不平衡性。而高中生自我意识中的独立意向日趋强烈;在心理上将自我分成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两部分;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自我评价逐渐成熟;有较强的自尊心;道德

意识得到高度发展。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同时,一切社会环境因素对人产生的影响,都必须通过自我意识的中介而发挥作用,因而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不可缺

少的作用。

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具体的心理活动。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一)认知方式差异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方面。

(二)智力差异

1.智力与智力测量

智力是使人能顺利地从事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我们平时说一个人聪明不聪明,就是在说这个人的智力高低问题。为了对人的聪明程度作定量分析,心理学

家创造了许多测量工具,也被称做智力量表。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一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后来由斯坦福大学的推孟做了多次修订而闻名于世。我国有它的修订版。

2.智力的差异

由于智力是个体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个体智力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1)智力的个体差异

智力的个体差异反映在个体间和个体内。个体间的差异指个人与其同龄团体的常模比较表现出来的差异。大量的研究表明,人们的智力水平呈常态分布(又称钟形分布)。绝大多数人的聪明程度属中等,智商分数极高与极低的人很少。一般认为,IQ超过l40的人属于天才,他们在人口比例中不到1%。

智力的个体内差异,即个人智商分数的构成成分的差异。一般的智力测量都是由许多分测验构成的。如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中有12个分测验,其中6个分测验是通过言语问答进行的,被认为是测量言语智力;另外6个分测验是通过动手操作完成的,被认为是测量操作智力。研究表明,两个IQ分数相同的儿童,他们智商分数的构成可能有很大差异。

(2)智力的群体差异、智力的群体差异是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等。

(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教学条件下,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的预测指标。然而,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所有这些认知差异表明,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一)性格的概念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不同性格特征的个体社会价值是不一样的。因此,性格便成为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性格首先是指那些表现在人对事物的一贯态度上的特性。当我们评论一个人是诚实的或是虚伪的,是乐群的或是孤僻的,是公而忘私的或是自私自利的,是严于律己的或是自暴自弃的,都指的是人对社会、集体、他人或自己的态度。当我们说一个人是勤劳的还是懒惰的,是勇于创新的还是因循守旧的,则说的是人对劳动、工作的态度。每个人对客观现实都有这样那样的态度,正是这些不同的态度,使人形成了各自的性格特征。

性格也是指那些表现在日常行为方式上的特征,因为人对现实的态度总是表现为一定的行为方式。例如,一个学习态度端正而勤勉的学生,遇到难题,总爱独立钻研,求得解决;而一个懒惰、马虎的学生,则可能抄袭别人的作业或不完成作业。

(二)性格的差异

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

1.性格的特征差异

关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的:一是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包括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对劳动、工作和学习的态度;对自己的态度。通常在这几个方面个体问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二是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三是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个体在情绪活动时的强度、稳定性、持续性以及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四是性格的意志特征,主要表现在个体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调节方面的性格特征,如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以及坚韧性等方面的特征。

2.性格的类型差异

性格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许多心理学家都试图划分性格的类型。通常,依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两类;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三)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性格虽然也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此外,性格的性别差异还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而且可以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

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更应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2.认知高能学生的教育研究 篇二

【摘要】数学教育在学生的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数学教育更为重要。家长对数学思想教育的认知程度影响学生整个的数学教育。在入学之前,孩子通过家长对数学思想有最初的接触,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开始认识、了解数学;入学之后,在学校接受系统的数学教育,使得在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得到一一解决,对数学产生兴趣并接受数学。所以,农村家长是否具有数学思想教育的认知对学生的数学教育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农村家长 数学思想教育 学生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家长的平均知识水平不是太高,学生学到的知识主要来自于学校,在家庭这个“学校”中,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大多数是是个听话的孩子、不惹事、安全没有问题就行,在数学教育方面,大多数家长还是停留在简单计算方面,也就是小学的水平;进入中学以后,方程和几何图形的出现会给一部分家长带来困扰,就会出现“辅导不动”的现象,更别说联系到生活中的问题去解决实际问题了;到了大学阶段,家长对学生的学习基本都处于一种不管不问放任自由的状态,更别说了解大学数学了。所以总体来说,农村家长对学生的数学教育大多数停留在简单计算上,在生活中,跟数学有关的、能用数学方法解决的,家长能否用数学思维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方面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还远远不够。

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大家最常见的跟几何图形有关的就有自行车的轮胎为什么是圆的,下水道的井盖为什么是圆的,人们围观时为什么会自然的围成一个近似的圆形,为什么一些铁架子围成的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孩子在入学之前处于一个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阶段,都会有一个十万个为什么的阶段,见到一个事物都会问这是什么、干什么用的、为什么这样,家长的回答不同对孩子的影响也肯定不同。如果能有耐心的正确的回答孩子的每一个问题,在孩子的脑海无形中就会有这些答案的结构,下次遇到同样的或者类似的问题就会想到父母的回答,慢慢的通过这些问题就会对几何图形有所了解,到学校正式接触到几何图形以后,就会有亲切感,学习起来就不会那么被动。如果家长的回答是另外一种,不知道或嫌孩子事多,表现出不耐烦,首先是孩子的探索事物为什么的积极性会受到打击,下次想问为什么迫于家长的“压力”积极性肯定没有那么高了,到了学校,正式接触到这些几何图形时相当于一个新的事物,肯定没有接触过的孩子接受得快。在生活中遇到孩子对数学问题问为什么,当然问其他的问题也一样,家长应该认真的回答孩子,不知道的可以和孩子一起探索为什么,这不仅帮助孩子成长,对自己也是一种成长。

学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随着孩子的成长,在学校接受正式的系统的数学教育后,将数学知识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怎么灵活运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是检验学生是否能学以致用的一个标准。家长可以提出来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解决,若家长能提出来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比较生活化,若要用数学问题解决就要会进行问题的转化。比如说在农村用到的农具比较多,有时会对农具进行改造,播种机或收割机是由发动机带动的,如果想换一个发动机并且至少保证播种机或发动机能正常工作,需要满什么条件,我们知道机器的说明书上都会有机器曲轴的轉速和半径,这样就能计算出每个机器曲轴上一点每分钟走的路程,只有发动机曲轴上一个点走的路程大于等于播种机或者收割机曲轴上一点走的路程,发动机才能带动收割机或者播种机正常工作,这里面需要的知识就是根据圆的半径计算周长,再由转速计算曲轴上一点所走的路程。这只是生活中一个简单的问题,其实家长还可以提出更多的问题来“考验”学生,让数学学习不仅停留在课本上,更要走进生活中。

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其他学科发展的基础,对数学教育的重视不仅是老师的责任,家长也要参与进来,特别是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师资力量本来就不足,如果家长参与进来,这会让数学教育至少在力量上增大很多。学习本来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家长不懂数学没有关系,能否从思想上态度上先重视起来,学生放学后可以抽一点时间询问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或者和孩子一起探讨数学问题,孩子也是从对数学不了解到慢慢学会的过程,家长不要怕不会具体的数学知识,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也可让孩子讲解给你听,这样孩子对知识的理解会更进一步。家长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数学思想教育,这不仅是数学内容的学习,也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综合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肖波. 农村学生初中数学学习的过度 [J]. 教育管理与艺术,2014(2):169-170.

[2]王跃波.如何提高农村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积极性[J].读与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9).

[3]余洪.农村初中数学有效预习评价策略研究[J]. 中学课程辅导,2016(6).

[4]王润森.关注农村留守学生,培养对初中数学学习的情感[J]. 读与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16).

3.论述:学生认知差异有何教育含义 篇三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认知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全班教学与分组教学、个别教学实行最优化结合。全班教学便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和控制,有利于学习互助的开展和集体意识的形成,教师工作也比较省力。但它难以照顾不同类型的学生难以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工作。所以在教学中有时可以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活动;有时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进行分组,分别给予难度不同的作业,有时可以把不同程度的学生混合编组,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小组学生活动能够照顾不同类型学生的水平、特点和需要,开展学习上的共同研究。互助合作和互相监督。但是,在小组活动时,往往大部分工作是由最积极的成员完成的,个别学生则处于消极被动状态,所以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要求他们尽最大努力独立的去完成学习的任务,并及时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

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传统教学不管学生能力高低,在学习进度上搞一刀切,必然使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差距日益拉大。为了克服上述弊端,要求教师将课程根据学习者的能力需要和学习情况分为若干个独立单元,学生从第一个单元开始学习,否则必须重新学习这一单元,直到通过测验。

4.认知高能学生的教育研究 篇四

论文摘要:本文由情境认知理论的启示,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进行了探讨。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情境认知理论 工具性 文化性

1、情境认知理论

情境认知理论是继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学习理论与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后,与建构主义大约同时出现的又一个重要的研究取向。它强调学习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内容与活动的安排要与人类社会的具体实践相联通,最好在真实的情景中,通过类似真实的实践方式来组织教学,同时把知识和获得与学生的发展、身份建构等统合在一起。以莱夫等人为代表的情境认知的社会学视野,强调了“社会实践与“社会生活”、“实践共同体”等要素。“它意味着对一个活动系统的参与,其中参与者共享着理解,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以及他们的所作所为在他们生活中意味着什么,对共同体的意味是什么”。

情境观认为,实践不是独立于学习的,而意义也不是与实践和情境脉络相分离的,意义正是在实践和情境脉络中加以协商的。知识不是一件事情或一组表征,也不是事实和规则的集合,知识是一种动态的建构与组织。知识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一种交互状态,是一种人类协调一系列行为,去适应动态变化发展的环境的能力。总之,情境认知理论的观点影响着教学系统设计与学习环境开发等多方面的教学理念,也为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2、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情境认知教学的基础

2.1认知元是一个在联想过程或符号操作中起作用的心理反应的单位。

它具有完整性、一致性、稳定性,可以把复杂的输入综合处理,以决定是否需要引起反应。它可以保证知觉及时辨认。认知元一经形成后,就成为物体、空间关系、面孔或其他知觉单位的相对固定的神经符号,成为我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我国的认知心理学者在吸收国外研究的基础上,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认为:基于遗传的认知元的形成是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2.2心理健康课程的两个属性。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工具性。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是一整套工具。工具和知识共享着若干重要特征:它们都只能通过运用才能完全被把握和理解;它们的运用既必须改变使用者对世界的看法,又必须适用它们所赖以存在的文化信念体系。因此,知识既是情境性的,又是通过活动和运用不断发展,不断充实和丰富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积极地使用工具,而不仅仅是满足于获取工具。而且人们在使用工具的同时,不断构建对于世界和工具自身丰富内涵的理解。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工具的意义也不是不是抽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不能脱离具体的情境,否则,生硬的“知识”或“道理”无法在学生真实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得以延伸和应用。与生活中使用的其它工具一样,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工具同样反映了使用工具的文化的累积性、智慧以及个人的洞察力和活动体验。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适应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适应性应该是受到十分关注的。文化是人类文明长期发展的历史积淀和结晶,一个国家的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立的各种文明的总和。教育是文化传递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包括了思想、知识、道德、风俗及每一代人的认知图式等。这种传递并非生物学意义上的遗传,而是社会文化的积淀,是对社会文化世代连续性过程的同化与顺应而引起的文化潜移。也就是每一个民族或国家都通过教育使下一代将本民族或国家的价值观念、历史沿革、宗教、习俗等文化形态深深植根于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之中,从而构成每一个民族或国家特定的文化背景。其次,教育在文化传递过程中也在不断调整、把那些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文化形态加以更新。文化的核心是哲学思维方式,各民族或国家不同的哲学思维方式使其教育思想呈现了丰富的表现形式。还有,文化影响教育,关键是文化价值的定向作用。一切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保持文化价值,按文化价值培养下一代,使该文化世代运行下去,他的产生、发展及表现形式就必然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2.3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状况。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传统做法是把知识与运用相分离,孤立地教授心理学的理论和原理,辅之以案例作为论据。结果是:学生在课堂上(普通场景)听得津津有味,但在实际中,不能把知识整合运用来对自己或他人进行适当的心理调节和调整,因此也更谈不上发挥该课程的任何实践指导作用了。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在普通场景(即常规课堂)的学习中,不能表达和相互交流学习体会,所学的心理健康知识脱离了学生自我情绪体验的具体情境。相反,在设置的专题情境教学中(如团体辅导、观看电影、任务驱动、仿真模拟等),学生却能成功把所学的相关心理学知识和自身很好的联系起来。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境认知与情境学习观

3.1鉴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关系到他们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情境,他们在知识的获得与运用中利用生活经验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情境认知与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和学习中,有效地创建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的环境和场景对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有很大的意义。

3.2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的目的是运用,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就必须保证学生获得以下学习机会:既跟真实的社会境域相整合,又能十分贴切地满足社会实践的需求。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和学习中,提供给学生具有真实目的任务很重要。

3.3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和认知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情境认知与学习中学生必须获得对各种“理论知识”进行反思的机会,因为正是在这些假设的基础上形成生活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发现与问题解决,从而加深对所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整固。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和学习中,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反思、指导实践的能力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究其实,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目的所在。

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的基本特征

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的教学模式的提出,源于对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情境的观察。当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融入了让学生运用所学心理健康知识在他们的社会生活情境中的理念时,这门课的意义才有可能发生。因此,参与基于社会情境的一般心理健康教育文化实践是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结构形成的源泉。事实表明,在情境中获得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比通过死记硬背或“满灌式”所获得的.知识更灵活、更有用。为此,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大堆陈述性的知识,而是要这些知识置于社会文化情境中,进行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文化实践,把所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情境活动相联系。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4.1基于情境的行动。

情境认知理论学者认为,人们不是根据内心关于世界的符号表征行动的,而是通过与环境直接接触与互动来决定自身的行动的。在这种基于情境的行动中,在人的行动模式和处理事件发生的情感中,内隐的知识将在人与情境的互动中发挥作用。情境行动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实践者经常对情境进行反思。这表明,虽然随着实践者经验的日益丰富,其内隐知识的复杂性与有用性都会随之增加,但是当实践者必须处理不同情境中的问题时,他必须通过行动中的反思建构设计与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以便使情境行动得以继续。不同领域的实践都存在着情境行动与行动中的反思相互交替的现象。

4.2参与的形式。

“参与”意味着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真实情境中,通过观察,体验、交流、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情境学习中有关参与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社会参与的形式,学习则是其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但不可否认的是,参与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用新的方式观察和理解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的透镜。

4.3社团实践与仿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情境学习将社会性交互作用视作心理健康教育情境学习的重要组成成分。为此,一个概念必须强化,这就是“社团实践”。该概念既强调学习是通过参与有目的模仿活动而构建的,同时,它也同样强调实践与社团的重要性。其含义是:在情境认知中,知识被视作实践能力;意义可理解为一种社会单元的构建,该单元共享着某一共同情境中的支柱;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作为一种过程,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增强对社团体验的情境的参与。

由此,针对具体的教学过程,提出以下四个建议:

一是,在教学中提供的真实与仿真的境域和任务要能够反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在真实生活中的应用方式。

二是,提供给学生对真实生活过程进行观察、体验的机会。

三是,组建的课外学习社团和实践社团,能足以支撑课堂知识学习的社会协作性建构,使内隐知识转变为外显知识。

四是,改变目前的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提供针对学习的过程性的评价体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学校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的一个载体。对学生的文化适应的研究成果表明,人从出身直至生命的终结都有意或无意地通过观察和实践接受着他所处社团的信念、行为标准与价值取向的影响,健康心理的获得是文化适应的结果。与此不相一致的情况是,目前的教学往往并不提供,或无法提供学生进行文化实践的机会,即便有机会也是非常少。这其中包括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包括教学体制,学校条件,教师的教学理念等等。反思目前的心理健康课程,情境教学与情境认知应纳入教学规划和课程设计之中,通过教学使学生形成与我们文化价值相适应的心理,这才是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的真正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朱晓斌.文化形态与职业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6.

[2]李维.认知心理学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3](英)泰勒.原始文化[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4]情境认知理论[OL].百度百科.

[5](美)J.莱夫等.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M].王文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桂诗春,实验心理语言学纲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7]曾金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困境及目标体系构建[OL].

5.认知高能学生的教育研究 篇五

怒、傈僳、景颇族中、小学生认知水平研究及教育对策

采用<中小学生思维发展水平测验量表>,对怒族、傈僳族和景颇族3种少数民族390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探讨了3种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认知发展的总体变化特征及认知发展特点,并对此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建议,以期对指导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 者:任旭林 于萍 傅金芝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92 刊 名: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34(6) 分类号:B842.1 关键词:少数民族   认知发展   思维水平  教育建议  

6.认知高能学生的教育研究 篇六

一、环境教育,认知道德行为

任何人都无法离开环境,只能变换不同的环境。对于小学生来讲,接触最多的环境首先是家庭,其次是学校。环境对小学生道德行为所产生的外在影响力不容小觑。

1.人际环境

小学生离开家庭即来到学校,所接触最多的除了老师就是同学,因此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为营造出的和谐环境,对小学生的行为影响也最为直接。比如见面问好、相互体贴,从情感感知的角度出发约束学生的行为,引导学生主动关心他人,可提升校园内的和谐人际关系氛围。

2.班级环境

班级是小学生在校园接触最多的集体环境,对学生的共性行为具有强化效果与约束力。可以组织学生共同选择班歌、班级口号,起到凝聚班级合力的效果,同时也在班级中营造出制约学生个体行为的环境效应。

3.校园环境

校园既可营造物质环境,亦可营造人文精神环境。比如美化校园环境,有效利用学校公共场所,悬挂学校培养出的各界成功人士,对学生形成人文素养的熏陶;再如利用好文娱设施,在广播中播放名人故事、道德情感故事,潜移默化地渲染道德行为标准,或广播发生在学生中间的好人好事,使学生感到“榜样就在我们身边”,以此激励学生规范个人行为。

无论是物质层面的环境营造,还是精神层面的氛围渲染,都离不开规范小学生道德行为、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宗旨。也就是运用环境对学生的刺激作用,达到熏染与渗透的教育目的,从而通过外在的量变引起学生的内心质变,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生活教育,构建道德标准

生活是德育教育最好的讲台。小学生尚未达到真正接触生活、融入社会的地步,所以在道德标准的建构方面,还以父母的道德标准作为自身的评判标准,缺乏独立的人格和道德评判准绳。要帮助小学生构建一个独立的道德标准,需要引导学生融入社会,在生活中体悟道德力量。

比如,学校与社区福利机构兴建德育教育培养基地,是很多地区广为采纳的方式。可以与环保部门合作,每月选择一天作为小学生的环保日,可鼓励学生捡垃圾、收购废品,将所得收入用来购置爱心包裹,邮寄到边远山区需要学习用具的孩子手里。一方面激发学生的爱心,另一方面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构建保护环境的道德标准。

三、挫折教育,锤炼道德品质

1.渗透挫折思想

小学生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一直是温室的花朵,没有经历过风吹雨打,也未曾体会世事艰难,很多学生养成了娇骄二气,不利于心理发育。在德育教育中,适当地向学生渗透挫折思想,如讲某些名人失败的经历、如何在挫折的窘境中奋斗崛起,从思想上使学生做足遭遇挫折的准备,可作为挫折教育的思想铺垫。

2.开展主题活动

主题班会是实施挫折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班会的形式多样,不拘泥于课堂座谈形式,也可在户外举行的实践活动中进行。作为实践性活动,学生在组织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挫折,尤其是整个活动出现失败,可锻炼学生遭遇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随机应变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当然,实践性活动的事后总结是相当有意义的。在总结成因与败因时,还应注意两点:一方面,无论总结成与败的经验,教师都要避免代替学生思考,而是启发学生自己挖掘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有所欠缺,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才能切实得到成长。另一方面教师应避免将个人意志灌输于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如人为界定这次参观活动的成功标准,而应交由学生自发评判,以提升学生的判断与选择能力。

从实践教育经验来看,构建小学生的道德观念、提升道德认知能力是一个反复认知的过程。在由实践上升到理论意识构建的德育教育中,从环境教育中约束学生的道德行为,提升学生对道德观念的理解;从生活教育中帮助学生建构个人道德标准,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挫折教育则是锤炼学生道德意志品质的最佳途径,以提高学生的判断和选择能力。提升这三项基础能力,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也随之得到提升,相应地学生的道德观念也就构建起来了。

7.认知高能学生的教育研究 篇七

2013.9

出题人:吕明心,邢嘉正辉发放回收:栗英轩,焦可歆,吕明心,邢嘉正辉

统计与总结:栗英轩,焦可歆 与吕明心,邢嘉正辉

本问卷仅作为调查研究之用,不记名调查,不透露个人隐私,均单选

1、您几岁开始接触古诗词文化?

A、0~3岁B、4~12岁C、12岁以后

2、您最喜欢的古诗词文化涉及哪部分?

A、仅唐诗B、仅宋词C、其他D、无

3、您认为学习古诗词文化有用吗?

A、有用B、没用C、有点用

4、您喜欢什么风格的古诗词?

A、叙事类B、抒情类

5、您认为中国古诗词文化需要传承吗?

A、需要B、不需要

6、您认为中国古诗词文化是否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A、是B、不是

7、你印象中最深刻的一句古诗词是什么?

8.认知高能学生的教育研究 篇八

点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6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这属于哪种迁移____ A:具体迁移教师资格考试 B:重组性迁移 C:同化性迁移 D:顺应性迁移

2、推动人的活动并使人的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是____ A:意识 B:心理 C:动机 D:意志

3、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____是首要环节。A:高智力者其创造性也高 B:高创造性者必有高智商 C:低创造性者其智商也肯定低 D:创造性与智力是独立的

4、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A:热爱幼儿

B:忠诚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C:品德良好 D:身体健康

5、治疗恐怖症常用的方法是____ A:森田疗法 B:体育疗法 C:认知疗法 D:系统脱敏法

6、教师角色态度动态发展的关键因素是。A:学生的表现、要求和反馈 B:领导批评 C:家长意见 D:社会舆论

7、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____ A:特别迟钝 B:无反应 C:特别敏感 D:一般反应

8、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方式,学习自由泳这样的学习属于以下哪一类? A:信号学习B:连锁学习

C:规则或原理的学习D:解决问题学习

9、思维发展成熟的阶段是__。A.形式运算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感知运算阶段

10、不属于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的是。A:相似性

B:原有认知结构

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D:学习动机

11、目标评价模式最为关键的步骤是__。A.确定方法 B.确定目标 C.确定内容 D.确定标准

12、《石室之死亡》的作者是()A:余光中 B:罗门 C:洛夫 D:郑愁予

13、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A.我国的政治政策 B.我国的教育方法

C.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 D.恩格斯个人发展学说

14、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在变化中呈现教学对象,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__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15、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是__。A.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B.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C.指导班委会工作 D.评定学生操行

16、从儿童听觉的发展看,新生儿听觉的特点是()A:没有听觉

B:听觉的个别差异小 C:听觉的个别差异大 D:听觉没有差异

17、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____能力为标志。A:创造 B:学习C:生殖 D:思考

18、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19、《沂蒙山小调》的旋律来自花鼓调《十二月调》,曾被填上《打黄河会》的歌词,这首新民歌被称为“小调”,但带有明显的风格。A:山歌 B:童谣 C:民谣 D:信天游

20、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最高目标是。A:特级教师 B:教学熟手 C:优秀班主任 D:专家型教师

21、某托儿所训练刚入所的孩子早上来时向老师说“早上好”,下午离所时说“再见”,结果许多孩子先学会说“再见”,而问“早上好”则较晚才学会,其重要原因是由于孩子早上不愿与父母分离。这是。A:情绪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 B:情绪的分化

C:情绪对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 D:情绪的社会化

22、”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俗话反映了幼儿心理活动__。A.整体性的形成 B.独特性的发展 C.稳定性的增长

D.积极能动性的发展

23、班级组织结构以班主任——班长——组长——学生的形式建制的属于__ A.直线式 B.职能式 C.螺旋式

D.直线职能式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A:全社会 B:学校 C:家庭 D:教师

25、所有的天气预报不可能都是准确无误的。下列哪项判断与上述判断的含义最为相近? A:所有的天气预报必然不都是准确无误的 B:有的天气预报必然不是准确无误的 C:有的天气预报不可能不是准确无误的 D:所有的天气预报必然是准确无误的

26、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著作__中。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普通教育学》 D.《林哈德与葛笃德》

二、多项选择题(共26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加涅将学习分为智慧技能等五种类型的依据是____ A:总结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准备性评价 D:标准参照评价

2、家庭环境的效应表现在以下几方面()A.家长职业类别 B.家庭自然结构 C.家庭经济状况 D.家庭气氛 E.家长期望水平

3、韦纳归因理论中内部而稳定的归因是()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4、2012年单项选择:沈娟最近有一个毛病,写作业时总觉得不整洁,擦了写,写了又擦,反反复复,她明知这样做没有必要,就是控制不住。她可能出现了 A:抑郁症 B:焦虑症 C:强迫症 D:恐怖症

5、小学教育目的的作用表现在()。A.导向作用 B.激励作用 C.指向作用 D.评价作用

6、下列关于终身教育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贯穿人一生的教育

B:强调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一体化 C:强调青少年教育与成人教育的一体化 D:等同于成人教育

7、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学习分为__。A.知识学习B.发现学习C.机械学习D.技能学习E.社会规范学习

8、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____ A:统一要求与从实际出发相结合 B: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C: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D: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9、我国幼儿园的教学是__。A.幼儿的活动 B.教师的活动

C.幼儿与教师的活动 D.个别活动

10、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__。A.需要分为不同的层次 B.需求层次的等级是绝对的 C.较低层次的需要占有主导地位 D.人类动机来自对事实的解释 E.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

11、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是一种____ A:教育测验 B:投射测验 C:自陈量表 D:性向测验

12、下列教育形式中属于狭义的教育是。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自我教育

13、决定教学任务的因素主要有__。A.教育目的

B.学生的年龄特征 C.学科特性 D.教师素质

E.教学的时空条件

14、教学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是__。A.教学目的和任务

B.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 C.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D.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E.教师自身的素养

15、安安平时比较踏实,遇事沉着、冷静,但却比较死板,灵活性不足。她应该属于____类型。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6、元认知的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A:自我控制 B:自我认知 C:自我指导 D:自我学习

17、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进步的暂停现象,这在心理学上称为。A:挫折现象 B:回退现象 C:抑制现象 D:高原现象

18、不在教师资格认定程序之列的是__。A.提出申请 B.受理

C.参加资格考试 D.颁发证书

19、自信与自卑、大方与羞怯、认真与马虎,指的是人的____ A:陆志韦 B:潘菽 C:陈选善 D:廖世承

20、德育要赋予每个个体以科学的价值观、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这体现了德育个体性功能的__.A.文化功能 B.生存功能 C.发展功能 D.享用功能

21、教育学研究的任务是__。A.教育现象 B.教育事实 C.教育问题 D.教育规律

22、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以____为主要内容。A:职业道德 B:八荣八耻 C:以人为本 D:五讲四美

23、是幼儿从事各种探究活动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应有意识地培养。A:兴趣和求知欲 B:幼儿的积极性 C:经验基础 D:创新能力

24、下列不属于学生学习内容的是____ A:知识的掌握 B:创造性的发展 C:道德品质的培养 D:技能的掌握 E:健康的培养

25、下列希腊神话人物中,太阳神是____ A:哈得斯 B:雅典娜 C:阿波罗 D:狄安娜

9.认知高能学生的教育研究 篇九

关键词:职场真人秀;收视行为;大学生;就业

本次调查研究共计收到网络有效问卷367份,纸质有效问卷185份,共计552份。

维度一:调查大学生对于职场真人秀节目的了解

此次调查中占绝大多数的受访者对职场真人秀节目有一定了解。在了解渠道方面,电视媒体这一渠道占比最重,达到了八成;半数大学生通过网络渠道了解该类节目信息;接下来也有通过他人介绍、报纸等方式进行了解的,可见大学生群体了解职场真人秀节目的渠道较为丰富。对于职场真人秀节目是否会发展成一种趋势,持肯定、否定、中立态度的受访者几乎各占三分之一。而相比于普通求职方式,只有两成的受访者认为上职场真人秀节目更利于找到工作,其余则表示中立,或更加偏向于传统的求职方法。可见大学生对于职场真人秀节目的发展趋势与实际效应都持相对谨慎的态度,传统的普通求职方式依旧是相对主流。

在各种职场真人秀节目中,大学生群体了解最多的是中国教育一台的“职来职往”,其他各地方台的真人秀节目也或多或少地在大学生中间拥有一定的知名度。不难看出,职场真人秀节目在各大电视台较为普遍地出现,且具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创意,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当调查职场真人秀节目的收视频率时,我们发现,经常收看该类节目的受访者极少,大部分大学生几乎不看,或是每个月仅看一两次这类节目。

维度二:调查大学生观看职场真人秀节目的情感与动机

首先我们宏观地提出了一个此类节目是否有存在必要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有必要的人数占比远超持否定态度的人,可见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职场真人秀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在被调查者中,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喜欢收看职场真人秀节目,而近六成的学生对该类节目兴致缺乏。其中,多数学生观看是为了学习职场经验,了解市场行情与企业招聘信息;还有部分学生是为了娱乐消遣,用以消遣时间。在节目中,最吸引学生的主要是探究别人的择业观点,同时对自己的择业观进行调整。通过与求职者的对比发现并弥补自身的不足。对于企业的招聘信息,学生的关注度则不是非常高。所以节目组在进行节目策划时,可以着重传递求职经验,使节目更具实际借鉴意义。

在关于学生参与节目意愿度的调查中,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求职者,多数学生却不愿意通过这种方式求职。由此可见,虽然有部分学生选择观看这类节目,但是绝大多数却不愿意参与。之所以会出现这个结果,可能是因为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不想通过公之于众的方式进行求职。另一原因是在大学生看来,职场真人秀节目最大的受益者在用人单位和电视媒体,仅有一成的受访者认为求职者能真正在节目中受益。

维度三:调查大学生对于职场真人秀节目的评价与建议

在节目重心方面,大多数受访者认为职场真人秀节目应着重为求职者提供一个更好的求职平台,为观众传递更多的求职经验并通过节目反映当下的职场基本形势。只有极小部分人认为有必要将重心放在增加娱乐性和看点上。可见大学生群体希望从中获得各种实用性信息的愿望强烈。近一半的受访者认为参加职场真人秀能够获得面试经验,少量人认为能获得知名度或是获得一份真正的工作。说明当下大学生群体对于职场真人秀的评价相对保守,主要以面试经验为主要预期,而对真正的工作机会则不抱太大希望。

此外,对于节目给出一些建议:挑选求职者范围应更加广泛,以便给观众提供更全面的参考;应使节目形式进一步多元化,提升新颖度与创意度;控制个别面试官的炒作行为,后期剪辑更加中立全面;应折射社会现实,提供更多的间接职场经验;应更多地宣扬正能量,使观众对就业充满信心。

10.以学生的认知主导的课堂 篇十

——记大港实验中学听课感想

王章乐2011年9月26日

我于9月23日到天津市大港实验中学听课,是针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的同课异构的对比教学研究,分别由来自北京市古城高级中学的黎周老师和大港实验中学的王志慧老师进行的。王老师的课更注重“以教师为主导”,黎老师的课更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整体的教学步骤、语言,以及课堂氛围、教学效果都有明显差异,让我也产生了很多思考。我相信更多的听课教师都青睐于黎老师的结构设计,创设的情景更贴近实际,更生动真实,课堂并没有热烈的讨论,但我能感受到学生涌动的思考。我也能体会到黎老师专业知识很扎实,对学生的问题应用自如,有很多鲜活的课堂生成,让我也乐在其中。

我想,每节课都是一个细胞,是一个小的生命体,都有它的呼吸,循环与代谢,都值得我们用心思考,用心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让它幻化出生命的色彩!课堂上黎老师的语言很有趣,比如在提到刘翔在比赛中遭遇的“拉手事件”时,表示自己“非常愤怒”,在展示实验数据时,遗憾地说自己“忘”了记录位移的大小,在看到学生都低头忙于记笔记时,说“不用记笔记,其实都非常简单”,还有在创设了“拉手事件”后,说“我们不用管学不学知识,今天把这个问题搞明白就可以了。”联想起有的老师经常提到的“学生就是为了学习”,我更加意识到了学习与成长的差异。

11.浅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篇十一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比较精确地感知事物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一些关系,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在这一时期,就要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教学设计时就要尽量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辅助手段,如教学挂图、教具、多媒体等教具来辅助教学。同时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这个时候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因此,教学设计要形象生动,多运用肢体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学设计要符合他们的感知、注意和记忆规律等特点。

2、随着年龄的升高,学习特点也在不断发展。

到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学习态度,并且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逐渐对教师产生选择性及怀疑的态度。对教育学科的学习

也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通过几年集体生活的训练,已经比较习惯于有组织有纪律的自觉的班集体生活,并把自己看成是集体的一员,能比较自觉参与班集体的活动,重视班集体的舆论和评价作用。并伴随自信、自主、自律能力的不断增强,对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对班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不断增强,同时,在老师的指导和督促下,逐渐形成了对作业自觉负责的态度,开始认识到学习是一种义务,学习目的也更加明确,出现了意识较强的学习动机。在这一阶段,教师一定要不厌其烦的进行正确的引导,以使他们进一步形成自觉学习的习惯。逐步培养他们自觉学习的能力。

3、遵循认知的发展规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上狠下功夫。

在注意力发展方面,学生的有意注意逐步取代了无意注意,同时有意注意开始占主导地位,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性、稳定性、注意深度和广度、注意的分配和转移等方面都较低年级学生有了较大的发展。学生记忆发展方面,有意记忆逐步占主导地位,他们的抽象记忆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低年级形成的具体形象记忆的作用仍非常明显。在思维发展方面,学生的形象思维正逐步向抽象思维过度,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与非本质,主要与次要的关系,慢慢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开始独立进行逻辑论证,但他们的`思维活动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色彩。在想象力方面,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并逐渐符合客观现实,同时创造性成分日益凸显。这时候,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意识,注意形象记忆到抽象记忆的过度,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大胆想象,使之逐步完成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

4、关注学生情感发展,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正确的道德情感。

在道德情感方面,五六年级学生情感的内容进一步丰富,他们已经能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情感表现和情感判断以及随之可能产生的后果,开始学会控制和调节自身的情感。他们主要以具体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为依据,同时,也开始出现内化的抽象道德观念作为道德判断的依据。但这一时期,他们的情感极不稳定,情感判断也会出现偏差。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学校的各种活动、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等,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对他们的道德判断适时给予引导,逐步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感。

5、把握学生意志发展倾向,不失时机适时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志。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经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在这方面,特别是班主任教师,要精心设计,把道德意志的教育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始终。还可以利用活动,故事等,说明冲动的危害。明白坚持就是成功的道理。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

6、随着年龄的增长 ,少年儿童的个性也在不断发展。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幼儿期儿童的心理活动和个人行为更多地受情境因素的支配,变化较大,因此,还不能形成真正稳定的个性。进入小学后,特别是通过低年级阶段的学习适应性锻炼,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步深刻,渐渐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逐渐形成了内化的行为准则作为监督、调节、控制

自身的行为的依据,而且开始从对自己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内部品质的更深入的评价。他们还会用自己形成的评价标准去评价他人。但是,主观臆断的倾向也很突出,还可能要求别人随自己的意志。这一时期的学生是最不稳定的。对自己的控制力也时有时无。因此,教师要经常性的教育、提示、警醒。要求他们用诚实儿童的标准要求自己。要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教育学生尊重他人,遵守社会公德,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紧密相连。做到自己的思想要尽量与他人利益、班级利益、社会利益相一致。

12.认知高能学生的教育研究 篇十二

关键词:全民投资;大盘跌停;期货

一、引言

生活中有着许多投资产品,比如基金,股票,期货,债券等等,如果我们不去接触它们,我们就永远不了解它们的存在,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接触到了期货,我才知道这是个投资产品,作为一名经济学专业的大学生,应该将所学到的知识传递出去,于是,我们将对本校大学生对期货这种投资产品的了解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目前,大学生作为投资者的新生力量,并没有经历过多的投资洗礼。如何投资理财?如何利用资本生成资本便成为大学生需要学习的课题。

首先我们要从开设期货这门实践课程的实际需要说起。当代大学生往往属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类型。通过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是利用家里寄过来的生活费来进行学业投资,满足生活的日常开销。然而社会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们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穿衣吃饭的开销问题上。如何获得更多的享受性消费开销,如何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如何培养社会生存能力,如何脱离家庭支柱生活资金成为了大学生认真思考的议题。而且大学生的生活费往往只能满足生活的基本开销。经过生活的考验,有一部分勤劳的学子奔波在兼职打工的路途当中,还有另外一小部分大学生开始了自己的个人或团队的创业生涯。他们最核心的目的往往离不开钱。如何用钱养钱,以钱赚钱便进入了我们的研究范畴。经过长时间,大数据的调查统计,我们发现大学校园里对期货投资的宣传做得并不充分。而且绝大部分学生对期货这个概念并不熟悉,同时大家对我们的课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在校园里推广期货理论实践的课程教育。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期货投资的课程学习在大学校园推行是可行的。

二、期货

投资期货的优点:(1)较大的流动性,合约可以在任何交易日变现。(2)较大的灵活性,投资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以满意的价位入市。(3)委托指令的多样性,如即市买卖、限价买卖等。品质保证,投资者不必为其合约中标的的成色担心,也不要承担鉴定费。(4)安全方便,投资者不必为保存实金而花费精力和费用。(5)杠杆性,即以少量定金进行交易。价格优势,黄金期货标的是批发价格,优于零售和饰金价格。(6)市场集中公平,期货买卖价格在一个地区、国家,开放条件下世界主要金融贸易中心和地区价格是基本一致的。(7)套期保值作用,即利用买卖同样数量和价格的期货合约来抵补黄金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也称“对冲”。

三、期货投资的推广

(1)学校能开设更多关于期货学习的实践性课程;(2)举办更多有实质性的比赛,激起大学生对期货的兴趣;(3)开启期货实训平台,借助浙江师范大学庞大的师资力量传授学生期货投资的经验与感悟;(4)购置模拟操作平台,让大学生拥有实战的资本;(5)举行期货投资月等等宣传学习期货的活动方式。

四、期货投资的风险以及解决措施

投资有风险,买卖需谨慎。本次调查研究的大方向处于引导学校营造一个良好的期货投资氛围,为广大学子铺设更多的期货课程以待选择学习当中。我们也希望通过本次的期货投资调查研究给予大家另一条对资金进行投资管理的道路。然而如今在校大学生虽然在学校学习着学习给予的理论学习,但是也存在着不少的缺陷:(1)学校关于期货投资的课程较少(说明大学生虽然在校学习很多理论知识,但是对于很多实践性的项目还未了解);(2)关于期货投资的宣传力度不大;(3)理论学习没有与实践同步(说明大学生对于期货等投资项目实践性的缺失)。

解决措施:(1)开设更多关于期货学习的实践性课程;(2)举办更多有实质性的比赛举办更多有实质性的比赛; (3)举行每周每月的期货投资月;(4)开通全名来投资期货的微信等等通讯平台,让大家在一起交流经验和学习心得

五、结论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金融改革进程的加快,以股票指数期货、利率期货和外汇期货为核心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将会使我国金融体系逐渐完善。这是市场参与者和服务对象对风险管理的要求。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前瞻力量,也应该在平时学习中了解更多投资的知识,开展此类课程也是为了让想去了解的学生有更好的学习平台。

参考文献:

[1] 期货投资入门[J]. 中国工会财会. 2006(03)

13.谈小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 篇十三

在教学一线工作的老师都有这样的体验,一些学生几乎每天在课堂上都有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问题。这类学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没有学习的愿望,不懂得怎样与老师配合、与同学合作。他们在课堂上不停地讲小话、做小动作,无法安心学习,很让教师和家长费心。其实学生身上出现的这种不良待业是他们缺乏自我认知能力的突出表现。

自我认知能力是指儿童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达到对自己的心理状态的认识,也就是儿童对自身主体的感知、理解和评价过程。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阶段,只有认识自身状况,确立完整的自我概念,知道自己的集体生活中的角色,才能使自己的行为适应教育环境的要求,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自我认知能力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

儿童的自我认知是通过与他人相互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从3岁起,儿童开始有自我意识,能觉察到周围环境的存在和他人的需要。这时候成人就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自我认能力。比如:一个3岁的小男孩,首先要知道自己的性别,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有祖父母、父母或兄弟姐妹),如何与家人和幼儿园的小朋处,以及什么样的行为能够得到他人的允许和肯定。儿童早期生活环境及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形式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不少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事事迁就。孩子从小就随心所欲,容易产生任性、固执、情绪、急噪等心理问题,更为严重的是缺乏自己行为的察觉和辨别能力,养成与社会和集体不相适应的心理与行为。由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他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这类学生在学校常常和同学发生纠纷,不懂得怎样与同学融洽地相处,校园人际关系恶劣,也容易成为他人嘲弄和欺负的对象。一些儿童进入小学后不能很好地适应集体生活和学习环境,并非他们有什么智力方面的原因,而是缺乏自我认知能力。可以说,他们的智力发育基本上没有问题,但心理发育明显迟缓。曾有一位三年级的教师叹息说,她班基本上没有问题,但心理发育明显迟缓。曾有一位三年级的教师叹息说,她班里有几个男生在课堂上,总爱不停地吃手指头或咬指甲。弄得指头脱皮、出血。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课堂上还有许多类似这种与其年龄极不相符的行为。这不能不引起家长和教师们的重视和思索:如何确立儿童的自我认知能力?

二、自我认知能力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它一方面反映出教师管理、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而自我控制能力是儿童自我认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它包括儿童对外显行为的自控,如对冲动行的控制,还包括对内隐行为的控制,如对学习动机和学习自觉性的控制。

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学生在相同的教育环境中表现不同的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学生非常容易生产课堂行为问题,如讲小话,做上动作,甚至无端破坏纪律,妨碍他人学习。有些学生装在上课时,等不及老师提问,随时插嘴打断老师讲话,更不能容忍任何形式的拒绝或对困难问题的专心思索。相比之下,有些学生则表现出很强的自控能力,能够平静地对待学习上的困难和挫折,即使对自己不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也能抑制住内心烦躁的情绪,保持继续学习的状态,可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情绪智商。所以,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能够促进他们智力因素的发展。

学生自控能力的发展与其性别、气质、性格认知风格及归因方式等有密切关系。比如,由于传统文化对男女儿童的社会化标准不同,男孩子从小就被鼓励要勇敢大胆、自立自主,而女孩子则被要求听话、柔顺,这对男女学生行为的自我期待有一定的影响。教师对于男同学表现出的缺乏自控能力的行为比女同学表现出的相同行为呈现出更能接受的倾向。而小学阶段女同学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比男同学早熟一两年,自我控制能力就强于男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一般也比男生要好。因此,某种程度上说,女生在小学更容易形成自我控制能力。

国外对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研究主要从冲动性入手,包

括对动作和运动的控制,认知活动的控制以及情绪情感的控制,我们不能将小学生缺乏自控能力简单归结为患有先天性多动症或怀有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自然会好起来的想法。教师在情感上对他们加以重视和关注,在行为上给予训练和指导,会取得一定的效果。

三、强化教育环境对小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

儿童的健康成长是一种社会过程,是儿童认知发展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小学生在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地认识自己,改造自己,强化自身与适应环境的互动作用。因此,教育环境对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在学校教育环境方面,首先,教育信息技术从根本上推动了课堂教学的变革。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和手段应用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使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保持协调一致,产生聚集效应,促进了学生的认知发展。一位学生在作文中高兴地写到:“学校建了校园网,有了虚似光盘库、公用区。老师们所做的课件存在了公用区,再在班级里的电脑上调出来,展示给同学们看,同学们被生动的动画、有趣的内容吸引了,甚至连以前上课不认真的同学也能安安静静地听讲。于是,我们一边欣赏着老师做的漂亮的课件,一边学习,真正达到了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效果,使我们的学习气氛达到了最高

潮”。

此外,从学生的学习动机来看,小学生一般有两种学习动机:一种是目标任务,如将学生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作业学习的目的。在这种学习前提下,学生就会考虑自己是否具备完成掌握知识的任务,如果认为自己不具备完成作者的条件,学生就会放弃学习上的努力;另一种学习动机是能力目标,学生将学习过程看成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这样他们就会充分开发利用教育条件,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互联网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最大限度地发展学习者的主动性,探索个别化、协作型教学的实施途径,建构一种全新的教学结构。彻底改变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认知作用,使学生以学为乐,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内驱动力,在体验自我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在家庭教育环境方面,心理科学研究表明:父母的兴趣爱好及榜样行为最能有效地促进儿童认知能力发展。试想,喜爱读书的父母,自然在业余以读书为乐,也会为子女买各类有益的读物,使孩子热爱读书、喜欢思索的习惯。孩子通过书籍既能了解他人、认识世界,也可以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14.认知高能学生的教育研究 篇十四

作者:蒋淑君(小学语文

青海海东小学语文十七班)发表日期: 2012-10-18 18:51:20 发展与人格发展的规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一、抓住课堂的引入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堂环节,一开课就把要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导入的方法有好多种,(例如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导入法,游戏导入法,设置悬念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关键是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导入方法,使学生的原有的知识跟现在要学习的知道有联系,使原有的知识起到对现有的知识的铺垫,过渡作用。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课堂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的、探究性活动。

教学过程,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置于适当的情境下开拓、扩展,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样从“统一”之中求“发展”,在“发展”之中见“统一”。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启发、引导,不断提出问题由学生猜想、比较、判断、推理的方法。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使学生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可以采用实验的方法,使学生的推断能力不断发展和提高,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耐心力与刻苦的能力。这样做更接近学生对问题的认知发展规律。老师通过这样不断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从被动的地位中解放出来。老师在教学中对提出不同思路的学生能要多鼓励,以提高他们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对错误的思路要进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原因。不能怕在课堂上耽误时间,而不分析错误之处。老师经常这样分析,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推理能力有很大的提高的。使学生在课堂始终处于兴奋、高昂的状态。以最好的状态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爱国注意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充分的挖掘教材的内容,结合身边的事物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如:身边的好人好事、学习榜样、不断的渗透英雄人物、科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注意热情。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教师要加强与学生、同事、领导的关系。

教学过程面对的是人,而且需要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配合,试想一位与学生没有感情的老师,学生能配合好吗?所以老师要在平时多与学生接触、多谈心、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老师要多鼓励学生,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教学活动才能顺利的完成。

15.认知高能学生的教育研究 篇十五

[关键词]女大学生;乳腺纤维腺瘤;认知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各种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各种不良生活环境因素,使得人们患病几率不断提高。中国人口协会在京发布的《中国乳腺疾病调查报告》中显示乳腺疾病在我国没有明显病发表现的女性中已经很普遍,患有乳腺疾病的女性有高达52.4%。其中乳腺纤维腺瘤是年轻女性中常见的良性肿瘤,它的发病率仅比位居乳房疾病一位的乳腺增生病低。它好发于15~35岁之间,高峰期为20~25岁,医学证明治疗的有效方法是手术切除。有关医学报告显示,乳腺纤维腺瘤的发病率正在不断升高。这其中,女大学生是高发人群。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杭州滨江高教园区的浙江警察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等高校在校女大学生进行仔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了解女大学生对乳腺纤维腺瘤的认知程度,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1、研究背景

章必成等人(2010)曾指出乳腺纤维瘤是年轻女性中常见的良性肿瘤,它好发于15~35岁,且高峰期为20~25岁,由此可见该乳腺纤维腺瘤在在校女大学生中是常见的。让人焦急的是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十分可能与激素平衡失调这个因素有关。黄婉文等(2011)曾指出乳腺疾病的患者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对我国女性的健康状况产生了威胁,其中乳腺纤维腺瘤占乳房良性肿瘤的第1位,多发于年轻女性。林艺萍等(2012)曾指出,女大学生不仅对乳腺纤维腺瘤的总体认知程度低,而且对乳房的基础保健意识淡薄,对如何去预防乳腺纤维腺瘤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理想。我国正在想把法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加强女大学生对乳腺疾病的认知程度,并且加大力度来宣传乳房健康知识,以达到提高在校女大学生对乳房健康的重视及对其的预防保健意识。

国外学者对患乳腺纤维腺瘤的影响因素以及对预防乳腺纤维腺瘤方面已经进行了研究。Zakia Coriaty Nelson等(2010)曾指出,课题的目标旨在评估饮食和乳腺纤维腺瘤之间的关系。在他他们所做的对照研究中,观察到随着实验对象摄入水果和蔬菜量的提高,患乳腺纤维腺瘤的风险呈显著减少趋势。并且研究中发现口服避孕药,适度的运动(步行和园艺)等,也可减少患病风险。

综上所述,乳腺纤维腺瘤在女大学生中有一定的比例,但是女大学生对乳腺纤维腺瘤的认知程度不足,对乳房的自查与保健意识淡薄,应该对女大学生侧重进行预防教育,提高女大学生对乳腺纤维腺瘤的认知现状和自我检查意识,做到自我检查和自我保健,树立正确的预防意识,防患于未然,在饮食、运动、穿衣、自检、情绪等方面进行健康教育。

2、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课题主要对乳腺纤维腺瘤的认知的问题及干预措施进行深入的了解,侧重于预防教育,结合文献及调查结果,重视女大学生关于乳腺纤维腺瘤的认知,加强自我乳房检查意识,能自觉做到自我检查和自我保健,樹立规范的预防意识,探讨有效的预防保健知识。

我共发放了220份问卷,收回210份问卷,回收率为95.5%,有效问卷为210份,有效率为100%。在问卷问题方面,包含了单选题与多选题,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问卷内容涉及三个方面:乳腺纤维腺瘤,乳房自我检查,乳房自我保健知识。

调查对象的年龄在20到23岁之间,身高体重基本为正常水平,无明显缺陷。为了有效正确地预防乳腺纤维腺瘤,应该先要详细了解它的相关知识。调查结果显示75.71%的女大学生想要了解乳腺纤维腺瘤的相关知识,而24.29%的女大学生不想要了。在调查的女大学生中,结果显示并没有人对乳腺纤维腺腺瘤十分了解,52.86%的女大学生对乳腺纤维腺瘤的了解程度为一般,而47.14%的调查对象对乳腺纤维腺瘤的完全不了解。更让人担忧的是只有37.14%的女大学生知道乳腺纤维腺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它的发病率在年轻女性中很高,而胜于62.86%的女大学生则完全不知道这个事实。同时只有15.71%的调查对象知道乳腺纤维腺瘤的常见病因,12.86%的调查对象知道如何预防乳腺纤维腺瘤。这几个数据显示在校女大学生对乳腺纤维腺瘤的了解程度不高,对其重视程度不高,认知存在很大问题。

乳房是女性美丽的象征之一,85.71%的女大学生对乳房的关注程度为一般只有12.86%的女大学生十分关注乳房的情况,让人匪夷所思的还有1.43%的女大学生对乳房问题一点也不关注。大部分的女大学生觉得有必要进行乳房自我检查,只有17.14%的女大学生觉得没有必要进行,但是不足的是有77.14%的女大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自我检查,只有22.86%的女大学生对这种知识有所了解,而且90%的女大学生不会规律地进行乳房自我检查,只有10%的女大学生会规律地进行乳房自我检查。

女性如何对乳房进行保健的知识对拥有健康乳房有很大的帮助。98.57%的女大学生希望学习乳房自我保健知识,她们并没有十分了解乳房自我保健知识,但是还是有1.43%的女大学生不希望学习相关知识。只有68.57%的女大学生对乳房自我保健知识有一般性的了解,而31.43%的女大学生根本不了解该种知识。从调查结果来看,女大学生愿意通过专题讲座或授课、网络、知识手册、咨询医生、电视等途径来学习乳房自我保健知识。21世纪是科技信息的时代,最受欢迎的学习乳房保健知识的途径是通过网络进行相关学习。

3、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3.1存在的问题

调查的数据说明,我所调查的在校女大学生对乳腺纤维腺瘤的重视程度不高,认识存在不足,认知存在很大问题。大部分的女大学生并不知道乳腺纤维腺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不知道它的发病率在年轻女性中很高,更不了解它的常见病因,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去正确地预防它。让人感到放心的是大部分的女大学生知道必要的乳房自我检查是十分重要的,但是问题是她们不知道如何正确地进行检查,她们缺乏这方面专业知识的培训与学习。大部分女大学生对乳房自我保健知识的了解也不够,能接触乳房自我保健知识的方法比较少,学校也没有十分重视宣传有关乳房的相关知识,使女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接触地比较少,所以在这方面的知识确实十分匮乏。当然,女大学生对乳房的重视程度和自我保健意识尚有待提高。

3.2建议

乳房是女性十分重要的器官之一,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它,了解乳房疾病的基本知识,了解它们的常见病因,了解如何有效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我想要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在平常的生活中女性要有规律的生活节奏以及良好的心态,保证适量身体运动,克服不良嗜好与饮食习惯。在日常的着装方面要尽力避免穿着束胸与紧身衣,要合理地去使用文胸,穿戴适合自己的文胸,并且用正确的方法穿戴文胸。要注意谨慎地使用有雌激素的药品、丰胸产品。洗澡的时候不要用热水去长时间冲洗乳房。平常应积极地通过网络、电视、专题讲座等各种途径来学习乳房自我检查的知识,而且每月应该进行有规律的乳房的自检,或到医院进行专科检查。而在日常饮食中应该注意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多吃水果蔬菜、干果种籽类、粗粮杂粮等食物。我建议广大女性要学习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寓防于治,防患于未然的策略进行防病治病,拥有一个健康美丽的身体。

4 结束语

希望广大女性能加强对于乳腺纤维腺瘤的认知,加强对于乳房自我保健意识,将乳房保健知识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乳腺纤维腺瘤的乳房疾病的发病率,使自己拥有美丽健康的乳房。

参考文献

[1]黄婉文等.乳腺纤维腺瘤中医辨证分型与性激素水平相关性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8(3):226-228.

[2]曾晓华.乳腺纤维瘤,手術不是必须的[J].家庭医药,2013,(11):28.

[3]章必成.乳腺纤维瘤的是是非非[J].家庭医学,2010,(4):10-10.

[4]林艺萍等.不同年级女大学生对乳房保健认知的调查[J].中国医药指南,2012,(28):332-334.

上一篇:师德家长满意度调查报告下一篇:做一个幸福快乐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