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的点题技巧

2024-07-30

考场作文的点题技巧(共10篇)

1.考场作文的点题技巧 篇一

考场作文点题三字诀:快、准、狠

泉州七中金山校区 方燕君

考场作文时间紧迫,要让阅卷老师在一瞬间就被它吸引,被它打动,所以点题尤其的重要!有时候一个关键词,一句关键性的话就能拯救一篇作文。因此,点题是获取作文基本分的保险单,是获取高分的闪光点,是挽救离题文的救命草。

考场作文要“快、准、狠”,所谓“快”就是入题快,不要“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其实就是早早点题;所谓“准”就是确立准确的内容,突出明确的中心,其实就是行文中要扣题来写;所谓“狠”就是文中有浓墨重彩的闪光点,其实就是行文中有点化扣题的重点句来点题。后来在上写作课时与教授细细探讨过考场作文,更加觉得点题的重要。那么,考场作文怎么点题,简单说就是在行文当中打好“两炮三枪”。当然如果考场作文题目自拟的话,标题就可以点题扣题,做到先声夺人,毕竟“文好一半题”!行文中的“两炮”其实就是开头和结尾的点题,题记或者首段应该开门见山,开宗明义,直接就入题了;结尾就应该卒章显志,总结全文,升华主题。行文中的“三枪”指的是在中间的文段要不断提到文题,让阅卷老师的思维跟着走,这就是内容上的点题,叙述可以点题,描写可以点题,抒情可以点题,议论可以点题。这样“两炮三枪”的密集开火,点题效果显而易见。下面以学生的考场作文为例,分析考场作文点题的运用及效果。

【学生习作分析1】

外婆的冬瓜茶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素有“海滨邹鲁”、“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美誉的老鲤城,它的味道是什么呢?有人说是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多种宗教的水乳交融,有人说是开元寺、清净寺、府文庙、天后宫、李贽故居等文物遗迹的幽深厚重,有人说是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木偶戏等古老艺术的悠长音韵……可是在幼小的我看来,老鲤城的味道就是外婆的冬瓜茶的味道——古早味。

说起外婆的冬瓜茶,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都是竖起大拇指——赞!这样的古早味,只有老鲤城才有吧!是的,外婆的冬瓜茶就是有这样的美好味道。外婆的冬瓜茶不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一定要是在夏秋最容易上火的时节才姗姗而来,那时,冬瓜够老,红糖够陈,院子也够空,适合一起喝去烦躁、解热毒、降胃火、能消炎的冬瓜茶。总是和往年一样,先把院子角落的大瓦罐、大砧板、大瓜刮、长长的西瓜刀搬出来洗刷干净晾干;然后去找老菜市东边店里的白发苍苍的老奶奶特地订购老冬瓜。大约三四天吧,老冬瓜就送来了,硕大的个,足足有30斤吧,青绿青绿的皮,皮上笼着一层白色的霜,还有些许的绒毛。外婆就开始劳作了,用那大瓜刮从冬瓜头上刮下来,一条长长的厚厚的冬瓜皮就下来,像是一条长长的绿围巾,刮完冬瓜皮,冬瓜就露出它青白色的厚重结实的肉,挖空它心室的瓢子,用冰凉的井水冲洗干净后就可以上大砧板了。舅舅操着长长的西瓜刀把冬瓜轮成车胎一样一圈一圈的,然后再把这些冬瓜圈切成八大块,这些冬瓜块很是厚实呢,据说这样比较含汁。接着外婆就把这些冬瓜块一块接一块地放进大瓦罐,放好后就开始加上井水,加满井水后再加了少许陈的红糖,据说新的红糖比较燥热,一定要陈的红糖。好了,一切准备就绪,盖上瓦盖,可以文火慢慢炖,慢慢熬了。那可不是一两小时的事,要煮好久好久的,以冬瓜肉融化了为准,那么大块的冬瓜肉要完全融化真真是要很多时间的。等我玩得差不多都忘了冬瓜茶这回事时,一股沁人心脾的清凉柔和的香味开始在院子弥漫开来。外婆笑眯眯地说:“应该熬好了吧。”她慢条斯理地起身,先去灭了炉火,然后去拿蒸糕时用的大大的白纱布,接着揭了瓦盖,迅速用白纱布把瓦罐口盖住,据说这样能散去热气,留下香气呢。

夜晚终于降临了,外婆熬的冬瓜茶终于凉了。外婆开始招呼左邻右舍、亲朋好友来喝冬瓜茶,一碗淡黄色的冬瓜茶慢慢喝着,清凉柔和的香气氤氲着,回甘幽远的味道滋润着,大家边喝边讲古、话仙,不时就是一阵笑声,热热闹闹,其乐融融。如果哪个人家的家里人刚好比较上火,外婆还会让他带一瓶冬瓜茶回家呢。这样好喝的冬瓜茶总是让人回味着,这样快乐的日子总是让人眷恋着。

喝完外婆的冬瓜茶,我总是意犹未尽舔舔嘴角,我想,老鲤城的味道就应该是外婆的冬瓜茶的味道,充满了古早味。可能只是平凡朴素的材料,但是有耐心精心的操作,有货真价实的关爱共享,有快乐的和谐的融洽的氛围……嗯,老鲤城的味道,就是这样的美好的古早味!

【点评】这篇习作是材料作文类型的考场作文。题目其实就有点题,是外婆的冬瓜茶,而不是妈妈的,还是别人的,外婆本身就是上了年纪,有着淡淡的古早味。主要点题是在行文中,行文中点题恰到好处:首段开门见山,直接点明“老鲤城的味道”就是古早味,而且是在和高大上的宗教、古遗迹、古老艺术进行对比,在对比之后的点题水到渠成,顺理成章,显得自然而鲜明,很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兴趣。中间段落的点题比比皆是,内容上的点题是浓墨重彩的。叙述中有点题,对做冬瓜茶的条件的叙述就充满古早味,那不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不是那么随随便便的,要天时,要地利,要人和。描写中有点题,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是不是有古老之意,那么繁琐的制作过程的描写是不是逼真而感人,大瓦罐熬了那么久那么香是不是古韵悠悠,那么郑重又那么虔诚,透出浓浓的古早味。抒情中有点题,喝着美美的冬瓜茶,处在和乐融融的氛围里,这时的抒情情感真实真挚,读来不会刻意,点题不会生硬而空洞,真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议论中有点题,第二段开始就是大家的赞美评论,接着欢天喜地表示古早味是美好的味道。结尾处不仅和开头进行呼应,还对古早味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已经不仅仅是美好的味道,还是美好的精神,有力升华主题,结尾强劲有力,给人留下及其深刻的印象!

【学生习作分析2】

向梦想出发

初三,即将吹响中考的号角——高中,我们的梦,我们向梦想出发!

太阳的光辉穿破云层,撒向校园的土地,抬头便能看见淡色的晕圈,我们捧着书本,背着书包,朗朗的读书声是梦想之歌的音符。

看窗外树叶婆娑,观天上云卷云舒,“铃——”“叮——”无数个“铃叮”又交织成了梦想的歌词,看老师的嘴叽叽喳喳动个不停,我们的笔吱吱作响也不停息,白粉黑笔间荡出的痕迹是最动人的课堂的梦想之歌韵律。

夜,黑亮的天空上夹着一轮明月,尽管不如日的耀眼,却带着绝美的静谧,只听见纸片“刷——”的声音,那声音是夜自习最为美妙的梦想之歌的伴奏。

课堂,校园为我们的梦想终日谱写传唱着歌曲,提醒着我们,梦想的方向。

夜已深,自习已经结束,月亮都感到疲倦,穿上纱衣,你已感受到没了那么多的皎洁明亮,可远处却有着比月更加绝美的光芒,红白交织的光芒透过青色的玻璃折射出来,那是多少盏的灯同时亮起?我不知道,但我看得真切,那是在宿舍楼的五楼,即使是透过玻璃折射的萤火也要与明月力争光辉,在那光芒中,我仿佛听到了梦想之歌的高潮。

第二天,在晨光的余晖中再次唱响起又一首是梦想战歌。

初三是学习是疲倦的,内容是困难的,然而,总有着这样一束光芒指引着你前进的方向。让你在苦中仍然作热,困难中依旧挑战自我,沮丧中再奋起,挫折中再爬起,那便是梦想所带给你的风景。

拼搏,努力,勤奋,为了梦想。在梦想的指引下,我们拥有积极的心态;在梦想的指引下,我们拥有前进的动力;在梦想的指引下,我们有为了学习百折不挠,勤奋向上的精神。

为了梦想,出发。

【点评】这篇习作是命题作文类型的考场作文。作者开篇点题,直截了当表明我们向着高中的梦想出发,干脆利落,一点都不拖泥带水。中间的行文虽然选的题材比较平庸常见,但是因为点题的缘故显得很是出彩,内容集中,气势很强;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结构精巧。你看,按时间顺序来写,用梦想之歌来比喻,从早到晚,每个时间点都很好地点题。早上,郎朗的读书声是梦想之歌的音符;日间的课堂的师生互动是课堂的梦想之歌韵律;晚自习的书写声是梦想之歌的伴奏;夜已深的灯火是梦想之歌的高潮。这一段接一段的点题很有排比段的架势,而且张弛有度,这样的点题美不胜收!接着作者对梦想战歌的环境作了很好的诠释,真实贴切;对向着梦想出发的精神作了高度点评,积极向上,很有感染力!结尾的点题单独成段,短小精悍,很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气概!

2.考场作文的点题技巧 篇二

第二, 一篇文章的中心或主旨应该始终不变, 作者不能提出与中心论点相对立或矛盾的观点。第三, 整篇文章在行文中要紧扣一个中心或主旨, 防止在行文过程中, 转移论题、偏离题意。第四, 要善于点明中心。上述几点中, 点题更为重要。点题的方式多种多样, 下面举例分述: (1) 从表达方式上看, 有抒情点题、议论点题、叙述点题、描写点题。抒情点题。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在描述夜走灵官峡的见闻后, 直抒胸臆:“我猜想:即使在这风雪迷茫的黑夜, 工人、工人的妻子、孩子, 谁也看不清楚, 可是他们一定能感觉到相互间深切的鼓舞和期待。”作者将一家三口的骨肉之情同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的崇高感情联系在一起, 借抒情之笔突出文章的主题。议论点题。加以评价作结, 点明中心, 如唐弢《同志的信任》结尾:“鲁迅先生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 可是在所有共产党员的心目中, 他永远是一个能以生命相托付的最可信任的同志。”叙述点题。朱自清《背影》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有余了,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借叙述直接点题, 引出回忆吸引读者。描写点题。茹志鹊《百合花》结尾:“在月光下, 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 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白色百合花的被子, 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 盖上了这位平凡的拖毛竹的青年的脸。”这诗意浓郁的点题描写, 把作品推向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百合花———纯洁与感情的花, 伴随着主人公的身体, 映衬着他高尚的灵魂, 永远留在读者心里。 (2) 从修辞的角度看, 有反复点题、设问点题、比喻点题、排比点题、拟人点题、引用点题。反复点题。茅盾的《白杨礼赞》开头便点题:“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我赞美白杨树!”中间结尾也多次点题, 直抒胸臆。朱自清的《背影》, 从开头到结尾, 四次提到“背影”:“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眼泪很快流了下来。”“我看见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流里, 再也找不到了, 我便进来坐下, 我的眼泪又来了。”“在晶莹的泪光中, 又看见他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样反复点题, 把父子间浓浓的亲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且几次点题前后呼应, 使全文结构紧凑, 浑然天成。设问点题。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开头部分:“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 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设问直接点题, 引出典型事例的叙写。1998年高考作文题《坚韧———我追求的品格》, 有位考生这样点题:“坚韧是什么?坚韧就是不埋怨命运的坎坷曲折, 不叹恨生活的无情磨难;坚韧就是夸父逐日, 精卫填海, 愚公移山;坚韧就是突破, 就是追求, 就是创新。”这一问一答, 直点中心, 加之整齐的句式, 自然给阅卷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反问点题。杨朔《茶花赋》结尾:“如果用最浓最艳的朱红, 画一大朵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 岂不正可以象征祖国的面貌?”且呼应开关, 恰到好处。比喻点题。田晓菲《十三岁的际遇》:“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 我渴望生活, 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 摆脱这沉重的肉体束缚, 在无际的天空自由的飞翔!”用比喻抒发了北大这扇神奇充满活力的窗子带给人的清新自由的感受。排比点题。如陶行知《创新宣言》:“所以, 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时, 人人是创造之人。”在前面列举了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并逐一分析后得出结论, 用排比的句式表达出来, 文句自然、紧凑、醒目, 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朱自清的《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 花枝招展的, 笑着, 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领着我们上前去。”三个比喻组成排比段, 非常醒目, 形象地讴歌了朝气蓬勃、生机盎然的春天, 给人强烈的震撼。

拟人点题。海伦·凯勒《我的老师》:“这件事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自然并不总是对你微笑, 给你仁慈。”在叙述爬树的惊险经历后, 用拟人手法点明独特的感受, 形象生动, 恰到好处。写记叙文可以描写几个场景, 在场景描写之前或之后点明文章中心;写议论文可以把中心论点分解为几个小观点, 放于每段醒目位置, 强化阅卷老师对文章中心的印象。

总之, 点题的方法多种多样, 点题的位置也自由灵活, 可在开头, 可在中间, 可在结尾。

摘要:文章本身应该明确地表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肯定什么、否定什么。一篇文章的中心或主旨应该始终不变, 作者不能提出与中心论点相对立或矛盾的观点。整篇文章在行文中要紧扣一个中心或主旨, 防止在行文过程中, 转移论题、偏离题意。要善于点明中心, 在考场作文中, 这一点更为重要。

3.考试作文点题技巧 篇三

那么,同学们的作文就要尽量写得醒目些、明朗些,而点题是作文醒目、明朗的最大特征。所以,我们必须学会点题的一些基本方法或技巧。

点题可以用明点也可以用暗点。

明点。紧扣标题,直接说明、解释标题的含义。譬如《背影》一文,文章开头第一段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余年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里,直接点明了写作的对象是“父亲的背影”,背影给人的印象是“难忘”。

暗点。则指在词句上与标题没有直接的联系,只是在意义上比较含蓄地点出题意。譬如《故乡》一文,在结尾一段写道:“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作者将“希望”比作“路”,呼吁人们为了新生活要去努力奋斗,巧妙地表达了写本文的其中一个意图。

我们的考试作文受时间的限制特别是受阅卷老师时间的限制,最好是采用明点的方式。暗点的方式要让人去反复推敲,文学作品常常采用这种方式,考试作文则很可能影响到我们的得分。

我们有时在篇首点题,也就是常说的开门见山。如《谈骨气》一文,下笔就点名文章中心:“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又如2012年天津卷高分作文《热爱生命》开门见上点明主旨“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借汪国真的《热爱生命》直接点明题目。

我们有时在篇中点题,这也是一种作文常用的点题方法。就是在文章叙述或论说的过程中,以简洁精练的语句,恰如其分地点出文题所蕴含的深意,可以加强文章内容与标题之间的联系。如2012年辽宁卷优秀分作文《过低调的清水人生》开头设置情景,由站在华丽的舞台上女钢琴家那一身朴素的衣着简朴得与华丽的舞台格格不入的描写切入,中间部分,以反问“,在激烈的竞争中,何不选择低调呢?”既总结了上文,又点了题目。

我们还有些时候在篇末点题,就是在文章的主题已经得到充分表现的基础上,再加上点题之笔,不但可以使读者更准确地把握中心思想,而且也可以在结构上起到归拢全文的作用。如2012年江苏卷满分作文《忧与爱》的结尾“我依然会爱你,所以会永远忧心;我依然忧心,所以将永远爱你。”不仅点明了题目,而且还具有思辨色彩寓含其中。

从我们考试作文来看,开门见山点题是最好的,它最抢眼,最容易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最容易得分。下面就谈谈这种方法如何运用。

我们先看看学生作文中不点题的现象。我们写过作文《难忘的细节》,有一个学生开头这样写:“在童年记忆中,母亲总是面带微笑。她乐观、积极,对生活充满希望。就是在她的影响下,我无忧无虑的过着我快乐的童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她总是一句”没事,事情总会过去的。“妈妈让我感觉到家时如此的温馨,世界是如此的美好。”接下来的第二段又花了很多笔墨写……整个作文已经写了三分之一了,还不知道究竟要些什么,这样的作文能得多少分呢?经过修改之后这样写:“母亲对生活的热爱以及随时面带微笑的脸庞,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时鼓励我、指导我、影响我一生,让我终生难忘。”很明显,改后的内容下笔就扣住了标题,表明了这篇文章要写什么,简洁明了地写明了文章的中心,一下就吸引了阅卷老师的眼球,文章的档次提高了,起评分也高了。

下笔点题可以由哪些技巧呢?

题记。2012年四川卷优秀作文《一花一世界》的题记“绿荫、倒影,交相辉映,水不会阻断她们的柔情。”2008年重庆卷满分作文《在自然中生活》的题记“愿我的感激与无奈化作一滴清泪,滴入母亲的血脉,涤清母亲身上的污渍,赎回我们身上所有的罪过。”这些题记都紧扣题目直接点明了中心,给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感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引用。在文章开头恰当地引用名人名言或诗句,既能点名文章中心又让文章具有一定的文化涵养,给人一种书卷气息。比如2012年四川卷标杆作文《把握点点滴滴》开头引用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话:“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人的伟大在于他扛起命运,就像用肩膀顶住苍穹的巨神阿特拉斯一样。”

排比。排比给人一种句式整齐、情感充沛、节奏和谐、气势强盛的感觉。从不同方面去列举,还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恰当的引用排比,能达到让阅卷老师为之击节的效果。比如2008年天津卷满分作文《人之常情》的开头:“有的人为了权力地位不停的‘奋斗’,以致贪欲无限——人之常情嘛;有的人为了金钱物质委身于权贵豪门,抛弃了自尊——人之常情嘛;有的人为了保全性命屈从于邪佞淫秽,出卖着灵魂——人之常情嘛。”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之情。运用拟人,不僅可以使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而且能鲜明地表现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的感情。 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更加生动形象。比如2007年辽宁卷满分作文《我能》的开头:“花儿对自己说:我能,世界上便有了纷繁多姿的斑斓色彩。柳条对自己说:我能,世界上便有了绿意撩人的脉脉含情。云儿对自己说:我能,世界上便有了缥缈梦幻的的天涯海角。”

对比。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比如作文《他们》的开头:“在城市的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关键词。作文基础较差语言功底一般的同学写第一段时不一定要追求文采,语言朴实无华简洁明了也不错,但要注意用好关键词来点题。这种方法就是要在开头的语句中出现标题中的最关键的词语。这样下笔也就扣住了文章的标题去写,既不会偏题,又给阅卷老师一个不错的印象。比如写《令人难忘的细节》,第一段中就出现“难忘”“细节”这两个词,将“细节”所指的具体内容写出来。

4.考场作文出彩的技巧 篇四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是感情的凭借,一切文章都要靠语言来实现,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就是说文章要有文采,要有趣味、要耐读。所以考场作文语言也要有文采,才能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获得高分。

一、俗语的引用。

俗语是人们在生活中流传着的定形的话语,它具有普遍流行又简练形象,使用它可以使我们的语言既简洁形象又生动活泼。如:

„„

一处小院,隔墙住着两家。老刘是一位从事“爬格子”的,妻子、女儿一家三口。墙那边,听说是什么局长。老刘家种着些豆角,而墙那边也长着些丝瓜。豆角藤顺墙蔓过去,瓜秧沿墙爬过来。绿油油的豆角,长条长条的丝瓜,长得讨人喜欢。局长家三天两日,来客络绎不绝。到晚上,局长家灯火辉煌,宾朋满座;而老刘家,冷冷清清,“一盏灯漂白了四璧”。初作邻居时,见面也打打招呼,道个好。后来,局长便把招呼给免了。对老刘的招呼,只是很高傲地点下头,再后来,这点动作也没有,如同一个面无表情的蜡像。老刘心里感叹着:“我曾尝试着接近别人,无奈别人看不起我们这些小知识分子啊!”于是两家都不去管那些爬过墙头的豆瓜,—任它们长着。

日子照过。

……

——(2005年山东淄博中考满分作文《邻居》)

这里的“爬格子”是指从事写作的俗语,“一盏灯漂白了四璧”多么简洁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老刘家的冷清,没有宾朋来客,也不热闹。读了这些熟悉的俗语,就如同在他乡遇见了老朋友,阅卷老师肯定会眼睛一亮,判给高分。再则引用这样的俗语,也反映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应给高分。引用了俗语的文章,读起来还使读者感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二、修辞的运用。

作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可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把读者引入到一个美妙的境界。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反映作者运用语言的高超技巧,如:

篱笆修筑竖三桩,暖流涌动感心房。感恩从来都不是无缘无故存在的,我们感恩是因为曾经获得和索取——父母的爱,朋友的情,师长的教导……曾经有一股清泉,润泽心田;曾经有一阵和风,唤醒希望;曾经有那么一个人,在你困苦时,把手伸向了你。这份帮助,也许是送来千金,也许只是投来一个小小的眼神,但都足以让我们心生温暖,渡过难关。感动,就这么悄无声息地在心田里发芽。在心的指引下,我们感恩。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感恩图报,也许在心灵接受到爱的讯息时只产生谢意,那么,何不把它化为行动——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个温暖的肩膀,都行。感恩于朋友,梁山好汉两肋插刀;恩于他人,武子岳父结草衔环;感恩于人民,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以行动感恩,青史留美名。一万次的空想都不及

一次行动,再大的谢意也比不上实质性的帮助。感恩是心头的一张邮票,惟有用行动去传递,才是真实而美丽的。

——(2005年武汉中考满分作文《感恩的心》)

这里运用了比喻、排比、对比、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读起来使人感到生动形象,语言优美。“感恩于朋友,梁山好汉两肋插刀;恩于他人,武子岳父结草衔环;感恩于人民,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组排比既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感恩的不同形式,又使语气自然流畅,很有气势。

三、专业术语的巧用。

科学发展到现在,形成了许多专业,许多人在不同的专业领域里工作,但人又是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生活,不可避免地接触、使用跨学科知识。有时候,我们把不同专业领域里的术语交叉使用,可以产生幽默的效果。作文也一样,使用一些专业性很强的术语,可以增强趣味性、可读感。如:

„„

镜头对准我们的社会——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着,无产阶级专政或称人民民主专政“在”着,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共产党的领导“在”着,人民当家作主“在”着……全都完好无损。稳定压倒一切,和平发展是两大主题,物质和文明两手都要硬,经济以8%左右的速度递增着……祖国一片繁荣,形式一片大好。

……

——(2005年山东淄博中考满分作文《国在山河破》)

读了这些语句,我们感到很有趣,因为它用了许多的专业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着,无产阶级专政或称人民民主专政‘在’着,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共产党的领导‘在’着”,“ 稳定压倒一切,和平发展是两大主题”这些政治术语的运用,给人一种新奇的感受。

四、诗词语句的化用。

古典诗文从形式上看句子简练,节奏感强,有很强的音乐性,从内容上看蕴涵着深刻的意义,在作文中运用它就像用了成语一样,不但使作文表达的意思深刻、言简意赅,还会为作文的语言增色不少,使作文语言高雅而有韵味。

„„

然而,月有圆缺阴晴,又怎能总是完美无缺?人有离合悲欢,又岂能奢求永久的团圆? 婉转悠扬的笛声伴水飘来,圆月清风中的大地显得格外清宁冷静。“闭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大观园的两位女儿啊,虽是锦衣玉食,无奈寄人篱下,父母双亡,中秋之夜孤单的身影,更显感伤。面对万家团圆,湘云、黛玉的联诗又显得如此凄美悲凉。

“明月几时有?”苏轼把酒问月。中秋良宵,弟兄分离,杳无音讯,唯有皓月孤影

相伴,“起舞弄清影”,一夜难成眠。罢,罢,罢!无法相见又何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在圆月之下,即使远隔千里,也算是另一种相聚吧!

一载载中秋月,记录下欢声笑语,记录下离愁别绪,而无论古月今月,人心千变,月总是月,于中秋展现完美。

中秋赏月,月亦可读,可思,可品。……

中秋思月,让我们像月一般清宁冷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中秋思月,让我们像月一样晶莹坦荡,去留无意,宠辱不惊。

中秋思月,让我们像月一样,释然阴晴圆缺,笑对悲欢离合。

——(2006年淄博中考满分作文《中秋思月》)

这篇文章的文化底蕴很深厚,主要是它化用、引用了许多诗词名句。“月有圆缺阴晴,又怎能总是完美无缺?人有离合悲欢,又岂能奢求永久的团圆?”这是苏轼“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化用。“去留无意,宠辱不惊”则是对《菜根谈》“宠辱不惊,闲看厅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上云卷云舒”的化用。文中 “闭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的诗句是从《红楼梦》中引来的,这一切,都符合文章的意境而使文章增色。

五、幽默语言的妙用。

作文中的幽默的语言,会给人一种新鲜感,令读者忍俊不禁。考场作文让阅卷老师在理解内容的时候,感到轻松愉悦,从而获得高分。

“最后一排”是我们班的边疆,地广人稀,气候恶劣。所以“好同学”避而远之,“捣蛋鬼们”心向往之,我在还没有弄清楚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人时。就坐在了“最后一排”。

暑假前的一次考试,我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名次是飞流直下三千尺。遥远的岭南啊,顿时成了我的“后花园”,可我却没有苏东坡的豪放洒脱,吟不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的妙句。当老师宣布这消息时,顿时有一种“世界末日来临”的感觉,两眼昏花,头晕耳鸣,真的快要支撑不住了。

——(2006年上海中考满分作文《我们的名字叫坐在最后一排的人》)这是一篇散发着灵气、诙谐、幽默的考场佳作,选材巧妙,语言有文采。如:“‘最后一排’是我们班的边疆,地广人稀,气候恶劣。所以“好同学”避而远之,“捣蛋鬼们”心向往之”,本来“ 边疆、地广人稀、气候恶劣”等词语是用来写自然、气候的;“避而远之、心向往之”是文言语句,这样反常使用增加了幽默感。

一、以教师为主的全批全改模式

第一,登高望远,确立目标:教师根据作文训练的目标,把全部习作浏览一遍,挑选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的习作,确定重点评改目标。另外还要把本次作文中集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加以归类,力求评改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修改点评,理论引导:教师把选定的学生习作从整体上加以修改,然后把原稿和修改稿同时印发给学生,让他们在比较中领悟修改的方法,让他们直接感知教师修改的全过程。还可选择一些有类似错误的习作,让学生指出修改的办法,然后板书本次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作理论引导。

第三,习作朗读,共同探讨:选出典型作文由作者朗读,读完后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个人见解,并让作者介绍自己的构思、选材和立意的方法。此时,教师可根据训练要求,从作文理论上加以指导。

第四,方法指导,再次修改:经过反复激烈的讨论后,学生意见逐趋统一,教师点评总结,进一步指明写作要求,让学生批改教师没批的作文。

这种模式以教师整体把握为主,从挑选样本到点评示例,再到讨论评改,教师起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学生的评改主体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有待进一步挖掘。这一模式是培养学生自主评改能力的初始阶段,对于尚处于需要引导阶段的高一学生是很有益处的。

二、以分组合作探究为主的互动式评改模式

经过第一种模式的指导训练,学生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写作理论,对习作的辨别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这时,教师就可以把评改权交给大部分学生。教师不再挑选样本,而是要按写作水平高低成立作文批改小组。第一,确立小组及中心发言人:以4~5人为一组,小组交叉批改,然后每组选出1~2篇有代表性的优秀作文向全班推荐,并由中心发言人阐述评改意见。

第二,确定优秀作文的标准:一是格式正确;二是文面整洁;三是无错别字;四是无病句;五是无明显的标点错误;六是中心鲜明突出;七是选材围绕中心,符合生活实际,有典型性;八是条理清晰,过渡自然,首尾呼应;九是语言简练准确,生动形象。

第三,掌握常用的修改符号及高考作文两级评分标准。指导学生规范使用删、增、调、换等修改符号;还可组织学生学习高考作文两级评分标准及具体细则,明确评分标准精髓所在,提出“稳抓基础分,力争突破分”的指导思想。

第四,指导学生在阅读全文、把握文意的基础上,从作文的结构、语言、基本观点、思想感情、文面等方面批改文章。除用传统的批改方法外,还应使学生学会旁批、眉批,及说明式、评述式、提示式等批改方法。

第五,针对同一篇文章,经小组讨论后,可先由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代表小组提出口头评改意见,加深其他学生对作文的整体评价认识,然后采用组长组织轮流执笔的方法进行评改。

分组合作探究为主的互动式评改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作用和主体作用,也容易调动学生评改的积极性。这是评改作文的第二步,适用于高二学生。

三、学生自主评改模式

自主评改是在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作文写作理论,或是经教师按照高考作文两级评分标准对学生进行几次训练后,让学生采用的一种简捷高效的评改方式。写自己的,评改别人的,无异于一文两作,效果尤佳。

具体实施时,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一要激发兴趣,提高评改意识。

二要培养学生朗读推敲的能力。要做到眼看、口念、心思、手练。通过整篇默读,习作中的错别字、漏字,会被一一纠正过来,然后再轻声读,看用词是否贴切,句子是否通顺,表达是否连贯,标点是否正确等。

三要从文章结构入手,审视诵读,看层次是否恰当,条理是否清晰,前后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首尾是否呼应等。

四要从思想内容入手,看审题是否正确,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围绕中心,事例是否典型等。依据教师指导的评分标准及常用修改符号及方法,深入品评。

如果在评改中自己无法准确表达想法时,就要主动找教师指导。这样自主评改就逐渐上升为了一种更高层次的师生评改活动。

以上是作文评改的第三步,一般是在进入高三后宜采取的作文批改方式。

另外,教师要做好反馈复检的再评改工作,及时指出上次评改中存在的优缺点,逐步使评改走上自主规范的轨道。

(河北邢台县会宁中学;054000)

帮学生积累诗文五法

好的诗文,读之赏心悦目,听则入耳怡情。那精美的文辞,高妙的意境,铿锵的音韵,能激发学生的生活的热情、写作的灵感。

而现行教材中的选文,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所选诗文是极其有限的,即使入选,也往往是“精而未选,选而不精”。在学习语言的道路上,学生常常处于“饥饿状态”,得不到很好的滋补,于是在语言上的表现出“空洞乏力,枯燥无味”的症状。有鉴于此,我觉得帮学生积累一点诗文,不失为一剂良方。它能帮学生狠练语言内功,起到强身健体的功效,积累越多效果越明显。下面就积累的方法,略呈浅见:

一、专门积累

即学生准备一个专门的诗文积累本,定期(每周3篇)跟着老师一起在文海中搜寻佳作。它要求老师先确定每期的积累总量(每期50篇以上),以期达到由量变到质变的效果;同时还要选择一种合理的排序方式:可以是从古到今,也可以是内容分块,还可以是诗词曲赋文,做到积累的序列性。

这应是最主要的积累形式。其间教师的“主导”作用尤为重要,能否找出精品,对教师的“眼力”是一个考验。

二、课文迁移

所谓课文迁移,指的是在学习课文时,根据内容的特点,即时地引出与之相关的诗文。不同课文的具体迁移方法,也各不相同,例如:

在教《卧看牵牛织女星》一课时,我采用的是“一拖三”的方法:要求学生立足课文中的神话传说,到文海中寻找与“牛郎织女”有关的古今诗文。于是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秦观的《鹊桥仙》、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便一一地走进了课堂。

在教《紫萝藤瀑布》时,我则是两次采用了“用诗文说话”的形式,一是要求大家用一首所学过的唐诗来解说美句“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所展现的意境。二是在讲到紫萝藤花惨遭厄运时,我要求大家以朋友的身份,用诗文来劝说“紫萝藤”要乐观开朗。大家很快便想到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汪国真的《山高路远》。

在教《诗词五首》这样的一课多篇的文章时,我则较多的选择为诗词“找朋友”的方法。即针对每一首诗词,要求大家从作者、内容、写作方法等方面去寻找另一篇与本首诗词相同或相近的诗词(朋友)来,构成新的“诗词五首”。

这些课文迁移的方法,既能丰富课堂,活跃气氛,又能开阔视野,启迪思维。真可谓一石二鸟,一箭双雕,很受学生欢迎。

三、影视寻踪

现在的学生很喜欢看电视,而电视广告词、电视剧中都不乏优美诗文的影子,教师若是能借助这些信息资源,探本逆源,寓教于乐,学生是乐意接受的。

如:湖北经视台的广告词“彩带与山川齐舞,经视共万家一色”便是从王勃的《藤王阁序》中的名句仿拟出来的;《风流才子纪晓岚》中便谈到了杜甫的《四喜诗》、无名氏的《四悲诗》;《少年方士玉》中便有背诵《诗经·关睢》的场面。

这种方法是“借鸡下蛋”,看起来老师偷了懒,实际上学生最受益,它告诉了学生原来看电视也是可以学诗文的。

四、实践积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学生每年都会游玩几个景点。而各大景点,都会利用一些诗文典故来包装自己,吸引游客。它们都将成为学生学习诗文的好材料。

如:登泰山,可背杜甫的《望岳》;游岳阳楼,可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登黄鹤楼,可背崔灏的《黄鹤楼》;游藤王阁,可背王勃的《藤王阁》诗、《藤王阁》序。看到大海,便有曹操的《观沧海》;看到沙漠,便有王维的《使至塞上》;看洞庭湖,便有孟浩然的《洞庭湖赠张丞相》;游西湖,便有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看到长江,便有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看到黄河,便有王之涣的《凉洲词》…… 这种利用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情境教学”的方法,所学到的东西,往往令人终身难忘。

五、生活积累

所谓“生活积累”,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利用自己所看到的景、人、事等,找到一个学习古代诗文的突破口,如:春天来了,便可让学生搜集写春、夏、秋、冬的诗。节日来了,便可让学生搜集写节日的诗。看到农民插秧,便可教给学生《24节气歌》。二是根据生活阅历,收集一些最新创作的,精美的诗文。如:仿《陋室铭》的新作《教室铭》,身边的一些顺口溜、打油诗等。

学会了这种方法,就找到了学习诗文的“源头活水”。但生活中的诗文是五花八门、包罗万象的,学生只有提高了鉴赏能力,才能学会选择。这种向生活要诗文的方法最有用,也最难。

5.《考场作文高分技巧》 篇五

很多学生在为自己在考场上作文得不到高分而犯愁,其实,要想在考场得高分,除了深厚的写作基本功外,掌握一定的作文技巧是很必要的,下面,结合中考作文阅卷情况,谈谈中考考场作文获得高分几个技巧。

一、一个漂亮的题目。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这说明文章的题目很重要,很多阅卷老师批改作文时,第一眼看到的是你的作文题目,如果你的题目带来一种全新的感觉,会在阅卷老师的心里打下深刻的印象。但是,这不是迎合阅卷老师的心理,但是有一个新颖别致的题目一定是比没新意的题目要好。那么怎样拟出来的题目有新意呢?常见的作文拟题方法有,比喻法,例如《母爱如水》,夸张法,如《一张煎饼包天下》,拟人法,如《诚信漂流记》,反语,如《我想当个差生》,排比,如《雨珠?露珠?泪珠》,呼告,如《妈妈,请听我说》,模仿套用法,如《隐形的翅膀》,《我的青春谁做主?》另外还可以用对偶式,反问式,对比式,引用式等。总之,一个漂亮的题目能使文章增色不少。

二、开头直接破题。

有了一个漂亮的题目后,就开始行文,考场作文不同于平时的写作练习,它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快速成文,所以开头不宜话费很多时间去构思,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破题,开门见山入题。例如有一份中考作文模拟题,题目是“明天,你好”,有考生是这样开头的:“明天,你好”。一个多么熟悉的声音,一个多么让人欣慰的声音,明天,你是我的朋友,你是我的未来,明天,你好,你让我憧憬,你让我疯狂,你让信心百倍。这样的文章开头,直截了当,开门点题,而且简洁明了,让阅卷老师一看就知道,你的文章切合文题。

再比如作文《我爱收藏……》(见《未来作家报》)作者开头是这样写的:时光流转,四季交替,我的人生已经历了15个春秋。这些年里,我记忆的盒子里也收藏了许多五光十色的贝壳,这些贝壳是我人生中难得的宝贵财富,它们始终闪耀着无与伦比的光芒。作者在简短一句后,马上点明文题中的“收藏”一词,而且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表达,把15年来收藏的东西比喻为五光十色的贝壳,很引人注意。

三、文中有“我”。

中考作文很多题目中包含“我”,有的是直接出现在题目中,有的虽没有“我”,但写作内容完全与“我”有关。2011年的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题中,大量的出现“我”的题目,这表明作文教学要回归自我,提倡中学生写作“用我手写我心”。很明显,作文有“我”,也是最能表达考生的真情实感。比如2011年的重庆的中考作文题《我改变了——的色彩》,福建济宁卷的《我最喜欢的一堂语文课》,山东莱芜卷的《爱让我更加美丽》,安徽卷《在我们这个年龄》等这些题目中就含有“我”。有些题目虽没有“我”,当都可以写与“我”有关的事情,如2011年的济南卷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杭州卷《为了自己的梦想》,湖州卷的《温暖,就这么简单》,绍兴卷《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绵阳卷《收获快乐》,甘肃卷《雨露》,枣庄卷《原来,没那么简单》等等。

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中的关爱与帮助,学会感恩和深思,展现社会积极向上的方面,是2011年各省市中考作文的主要趋势。在所有省区市的考题作答中,书写内容的表现主题必然是“我”的生活、“我”的思考、“我”的行动、“我”的成长。文中有“我”是初中学生平时写作的重要题材,也是今后作文的方向。专家表示,以“我”为主人公是写中考作文的“万金油”,体现自我感受和反思,引导孩子观察身边生活,是今后中考作文的趋势和方向。

四、典型的细节描写。

作文的成功与否,细节直接决定了成败。很多学生写作时说空话、大话、假话,这样的文章肯定不受欢迎,也是我们写作中的大忌。学生写作切忌“假大空”,作文要有感情,要有真实感,首要的任务,就是在文中要有典型的细节描写。把表现人物性格的事例写清楚,写得越细越好,细节的刻画要注意多种方法,无论是人物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里描写、语言描写,都要真实细致。比如作文《父爱》(见《初中生作文》)写道:等到我走到自家的田头,眼前的一幕,让我惊呆了:只见父亲全身已经像一泥人一样,他还赶着那条老黄牛,正在雨中使劲来回梨田!雨水正只打在他的头上,微微泛白的头发,在黄昏的雨中显得特别的醒目,加上浑身的泥水,已经看不清人样!那一刻,我竟禁不住大声喊道“爹……!爹……!快回家吧,不要再犁了!”父亲听到了我的喊叫声,同样惊呆了,他见到我雨水中瘦小的身子直哆嗦,一下子丢掉手中的犁把,从泥田里跑过来,一把把我楼在怀里,“傻女儿,爹犁完这几犁田,就回家了,你干吗跑过来,看你淋得样子!”这段文字作者将父亲在雨中犁地时看到的形象和跑过来搂住我的一霎间的行动描写得十分的逼真和细腻。有了这样的细节描写,文章读起来就真实打动人。

五、必要的景色描写。

景色描写的作用是为了渲染一种气氛或者是推动情节的发展,或者是以景寓情或借景抒情。作文中运用必要的景色描写,能使文章富有情趣,读来也诗人赏心悦目。例如作文《那栀子花的芳香》(见《未来作家报》)中这样写景的:周围的夜景十分的迷人,河边的霓虹灯在不停的闪烁着,映照在微微发光的河面上,微风过处,荡起层层涟漪。夜色变的越来越凝重了,栀子花的芳香浸润着周围的一切,弥漫在昏黄的夜空中,今晚我闻到了从未有过的芳香,那是爸爸、妈妈心底散发出来的爱的芳香。这两段文字,作者将周围的景色和栀子花的香气生动的再现并与爸爸、妈妈的爱的芳香巧妙的结合起来,恰当的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更在于作者借栀子花的芳香来抒发对父亲、母亲的爱的赞美之情。

六、结尾巧妙点明主旨。

尽管作文的开头和结尾的方法很多,但是我们要记住的是在考场上作文,一般的作文最常用的格式就是“总分总”的格式,末尾的一段,就是用抒情的方式来点名主旨的。作文这样写,也是最正常的办法。无论你怎么写作文,最后一段必须有这么一个设想:人称加抒情,而且是围绕题目关键字的抒情。当然抒情的方式很多,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等。抒情的目的是为了点名题旨,升华文章的主题,有时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作文《谢谢你,妈妈》(见《初中生作文》)文章的结尾是这样写的:我擦擦湿润的双眼,心里对妈妈说:“谢谢你,妈妈,谢谢你把最美好的时光都给了我,谢谢你这么多年来对我的关爱、照顾……”这个结尾,作者就是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点明文章的题旨,结尾通过抒情升华了主题,突出了主旨。

以上六个方面,如果在考场作文时,熟练的加以运用,那么作文就容易得高分。原作:卢兴治姚集一中 李强 整理

6.考场高分作文写作技巧 篇六

真善美是衡量一篇佳作的试金石。特级教师喻旭初谆谆告诫:“文章内容要实实在在。写记叙类文章,不要胡编乱造,即使虚构,也应源于生活,能被人接受,不要过于„另类‟,写议论类文章,不要大话连篇,而应力求事例新鲜,说理充分。”专家的话说明了作文的真谛。例如,湖南考生这样写高考:“我爱这个六月,因为我们走到这个六月的路上,除了我们自己洒下的汗水,更有父母师长全身心的爱的浇灌。老师,还记得我们每一点进步带给您的喜悦吗?还记得我们的”屡犯旧错“带给您的焦急吗?还记得您为我们搜集最新高考信息而四处奔波吗?还记得您阅卷至凌晨的辛劳和您那因过分操劳而嘶哑的声音吗?谢谢您,敬爱的老师,请相信我们会在这个六月交给您一份最完美的答卷!爸爸,还记得您为了给我一个绝对安静的学习环境而放弃了最爱的足球欧锦赛吗?妈妈,还记得您为模拟考中失败的我鼓气,用并不宽裕的开支为我买营养品吗?谢谢你们,亲爱的父母,我会在这个六月„金榜题名‟。这个充满着温馨的六月,我喜欢!”考生将“黑色六月”反弹琵琶,唱出了一曲发自肺腑的“爱”的心灵赞歌。哲理的思辩

从哲学的角度,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然而事物又是多面的。因此,针对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寻求答案,由一点向四周辐射的开放性思考,便是发散思维。例如,2005年福建卷作文题:以“一个圆圈”为题写一篇作文。首先。我们要根据文题所提供的图形已经提示的话语进行联想,从中找出与此有关系的文章或者心灵的感悟。从人生的轨迹而言,吴克诚《人生与碗》哲理散文给我们有所启发:“人生多么复杂,人生又何其简单,简单到只是由两个动作组成的一条直线。一个动作是捧起碗,一个动作是放下碗。在捧起碗与放下碗的过程中,生命一点点的绚烂,又一点点的枯萎。当那只碗最后一次放下,永不被捧起的时候,生命也就戛然而止了。生命的线也因不在延伸而拥有了可以丈量的长度。”(《中学语文园地》卷首语2005年第6期)这里用捧碗与放碗形象地诠释了人的生与死的关系,用“碗”的“圆圈”轨迹与生命的直线的“长度”这一哲学命题,图解出活着和死了的两种不同的以及相同的价值取向,充满了哲理的思辩。

别样的文采

用小小说笔法来写记叙文就是其中的一种。它可以以某人某事为主,再兼取其他的人和事;也可以“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鲁迅语),将多件事整合成某一件事。然后比较集中地反映生活的某一个侧面。江苏考生《赤兔之死》,就塑造了一个以诚实为本的人格化了的“赤兔马”的形象,通过伯乐和赤兔马的对话来敷衍情节,将一个自编的寓言故事切合题旨地娓娓道来。这是用小说笔法来写的考场记叙文。应该强调:这样的文章虽然写的不是真人真事,但一定要以 1

真人真事为基础。另外,写作基础好的学生,议论文也可以采用杂文(文艺性议论文)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发表见解,品评时事

优美的语言

“语言是文章的外衣。一篇文章如果语言运用得好,内容也许就会妙笔生花: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叙述事件生动活泼,写景状物绘声绘色。”例如,有位考生这样写不同的人生:“三分之一的菊花,我需要它的超脱;三分之一的古剑,我需要它的锐气;三分之一的酒,我需要它的„难得糊涂‟。于是,我拈一朵菊花,携一柄古剑,微笑着喝尽杯中酒,然后上路。”作者借菊花、古剑、酒三种意象,喻指人生的三种选择,象征了中国古代士林的典雅与脱俗,清高与超然,忧悒与郁闷,痛苦与无奈,可谓中国文化的“人生三味”。这一形象议论,充满文化品位和显豁的哲理。其文章的魅力,当数优美的语言。

工整的书写

写得一笔好字,犹如人的漂亮的外衣,甚至为人的第二副面孔。这也是作文得高分的要素之一。今年江苏率先将考生的作文扫描到电脑上批阅,这意味着对书写提出了高要求。因此,我们要重视书写的训练。首先,要采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或笔尖稍细的黑墨水钢笔)书写。这样,扫描效果好,黑白分明。其次,书写正确,不涂改,注意卷面整洁。最后,值得题及的是字的书写应占作文方格纸的百分之八十五左右,字一定不要写得过大,否则,满目拥挤,破坏了行与行之间的疏朗之美。

独到的视觉

独到的视觉,体现在思维的多角度上。例如,论证“爱国”角度:正常的思维角度:①爱国是公民的神圣使命②爱国就要为祖国的崛起而努力③爱国不能盲目排外④爱国要从自我作起⑤爱国就不会为祖国的贫穷而悲观等。而有人将纯净祖国的语言文字,规范用语、用字作为爱国的表现,这就是独到的视觉,写作口径小了,表达的却是大主题。

鲜活的人事

7.考场作文得分技巧 篇七

一、标题新

不论阅读什么样的作文, 我们的眼睛只会在感兴趣的地方停留, 仔细阅读, 从而留下深刻印象。标题新颖就是个很重要的因素。什么样的标题才算新颖呢?可以用下面两个标准来衡量:一是能否煽动阅读者的情感;二是能否给阅读者想象的空间。如《收购老鼠尾巴》《假如给我两千个亿》《天空那一抹轻云》等都能调动阅读者的兴趣。

二、开头奇

所谓奇, 就是要给阅读者以奇妙的感受, 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一是巧设悬念, 吸引读者。巧妙地设置悬念, 能吸引读者迫不及待地往下读, 急于了解谜底。如滕刚的《新微型小说》就以“这篇微型小说的结尾是:农历正月十六凌晨, 庄家发现孙女小红死在后院的茅坑”开头, 这一开头很奇异, 先告诉你结局, 吊足胃口, 让你迫不及待地去寻找原因, 然后再引出一个相对离奇的故事。所以说, 巧设悬念的开头独具吸引力, 是吸引眼球的好方法。二是借用修辞增加亮点。用修辞句开头, 便于抒写作者心中的感悟, 激起读者往下读的兴趣。三是铺陈景物, 渲染气氛。恰当的景物描写能烘托人物思想感情, 衬托人物性格特征, 推动情节发展, 使文章情景交融, 浑然一体, 从而打动读者。如《他们》这样开头:“夕阳西下, 落日的余晖把半边的天空映得通红, 如血色般笼着, 这个城市即将步入它璀璨而丰富的夜生活。”这段描写衬托出农民工把城市建设美了却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现状。

三、题材小

由于中学生接触面相对较窄, 素材的来源不够丰富, 作文宜选择自己熟悉的小题材。写人可以从熟悉的师生、朋友、家人、邻居入手;记事可以从趣事、难事、心事、郁闷事入手;状景可以从郊游、听雨、赏艺、看风景入手。这些人、事、景、物融入了他们的喜怒哀乐, 是他们的生活, 有真挚的感情, 这样的题材容易把握。但如选陌生的题材, 就会难以驾驭, 不易写好。

四、立意高

立意高就是不要人云亦云, 大家不知道的事要写出自己的见解来, 大家了解的事要写出新的主题来, 大家都熟知的事要写出新的高度来。要善于从平凡的小事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思想, 这就是大家所说的“立意高远”。有个中学生从家里所用的电脑、出门电梯中的提示、书店书目种类以及小孩子日常口语中大量涌现英语的现象出发, 看到了母语被侵蚀的现状, 发出了救救母语的呼吁, 主题就很新, 立意就很高。

五、结构巧

清代袁枚说“文似看山不喜平”, 平铺直叙的作文没人愿读, 作文的结构是有讲究的, 可以娓娓道来, 涓涓如流;可以曲径通幽, 一波三折;还可以层层设疑, 勾人心魄。全在于作者匠心独运, 精心筹划。《大自然三章》就是以片段结构的形式, 将自然中的“鸟的心事”、“蓝天的担忧”、“鱼儿的规劝”这三部分组合成文, 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期望。构思巧妙, 情节曲折, 具有新意。

六、语言美

8.考场作文开篇技巧 篇八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B-0073-02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写作文也是这样。但是,如果掌握一定的作文开头技巧,我们作文开头将不再艰难。下面介绍两种常用易学的考场作文开头技巧,希望能使学生的作文新颖别致、引人注目。

一、修辞出彩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恰当运用一种或者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以整句形式让文章开头出彩。

例如2009年湖南高考一考生《踮起脚尖》满分作文的开头:

踮起脚尖,洞察窗外绿意,遥看生活的希望;踮起脚尖,叩响生命门铃,探索生活的成功;踮起脚尖,让我们看得更远,走得更好……

作文开头以排比句的形式,以散文诗一样的语言形象而生动地写出了“踮起脚尖”的作用,而且这三句话也颇为讲究,前两句形象具体,后一句抽象概括,让文章主题更为明确。

又如,2009年高考吉林一考生《在思考中成长,在执著中成功》的开头:

江水因为有了思考,并能在信念中勇往直前,才得以冲破高山的阻挡,开创了九曲回肠的壮美;树种因为有了思考,并在理想中坚持不懈,才得以冲破石头的重压,彰显出生命的坚毅和伟大;人类因为有了思考,并在憧憬中笃志追求,才得以冲破愚昧的桎梏,创造出当今世界的文明。

这篇作文的开头综合运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标题“在思考中成长,在执著中成功”具体化、形象化,既点了题,又为下文写作的内容指明了方向。前两句将江水、树种赋予人的思想和行为,后一句在前两句的基础上由物及人,犹如《诗经》中的比兴手法的运用——先说他物,再说要说的事物。这样既使文章开头彰显了文采,也让文章主题的提出自然而鲜明。这样的文章一定能赢得评卷老师的好评。

采用这种模式开头,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只有排比的形式而没有体现文章的主题,否则会让评卷老师感觉你生搬硬套而倒人胃口,这样不仅得不到高分,还因此影响文章的得分。比如有位学生写了《挫折也美丽》一文的开头:

小船升起云帆,横济沧海的航程中难免会有风吹浪打;贝壳张开了嘴巴,在磨炼珍珠的过程中免不了受伤痛的折磨;人昂起头颅,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少不了风雨的洗礼……而正是因为经历了这一场场风雨的洗礼,我们才能微笑着拥抱成功。所以说,挫折也美丽。

这篇文章的开头只扣住了标题中的“挫折”,而没有“美丽”的内容,可改为:

小船升起云帆,横济沧海的航程中难免会有风吹浪打,却收获了彼岸靓丽的风景;贝壳张开了嘴巴,在磨炼沙粒的过程中免不了受伤痛的折磨,却换来了璀璨的珍珠;人昂起头颅,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中少不了风霜雨雪,却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释然……而正是因为经历了这一场场风雨的洗礼,我们才能微笑着拥抱成功。所以说,挫折也美丽。

修改之后增加了“美丽”的内容,点题就更有力了。

二、援引出彩式

这里援引的内容包括名人名言、名人事迹、诗人丽辞警句、故事以及巧引材料、妙用歌词等。

(一)名人名言的引用

名言警句内容含量大,流传又广,用它导入即可以先声夺人,引起阅卷老师注意,发人深省,又可以增添文章内涵,不失为聪明之举。

例如,2006年浙江卷优秀作文《诸神的黄昏生命在闪亮》的开头: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每读《论语》至此,总是掩卷长叹……

又如,2005年广东卷优秀作文《父亲,请听我轻轻地诉说》的开头: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年春柳绿,我又该独自上路,走向那个我最不愿见的出生地,只因那儿住着我未曾谋面的父亲。

(二)名人事迹的引用

用简述名人事迹开头,语言简洁,内容充实,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例如2009年湖北一考生《站在取舍的门口》的开头: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选择;“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的选择;“宁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是朱自清的选择。历览前贤,我发现选择竟有着如此丰富的蕴涵。背负着五岳的沧桑与巍峨,他们用一种亘古不变的声音呼喊:“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所喜爱的东西有超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三)诗人丽辞警句的引用

诗人丽辞警句的引用,既能体现作者的文学底蕴,又使文章富有文采,这样的文章开头最受评卷老师的好评。

例如,2008年重庆一考生《在自然中生活》的开头: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是否你总幻想着乘一叶小楫轻舟,在半人高的荷叶中穿行。让双手优雅地抚过带着露珠的莲蓬,深吸一口,那股清香便已让你沉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否你总向往着能在一个宁静的月夜,独自漫步于松林中,泉水叮咚是内心的旋律,诗情画意的时间在此刻为你停留。

文章开头两处引用诗句,虽不见标题中的“在自然中生活”等词语,但字里行间充盈着“自然”意蕴。如此巧妙点题,既增加文章的厚重感,又彰显作者飞扬的文采。

(四)故事的引用

用生动有趣或耐人寻味的简短故事开头,容易激发读者的兴趣,吸引读者沿着作者的思路思考。运用这种方式开头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用来开头的故事要精心选择,故事要有利于观点的引出,又要力避读者从故事中推出与文章主旨相悖的观点;其次是语言要简洁,因为它只是引子,所以叙述不宜过细,篇幅不宜过长,不求完整,但求生动传神,引人入胜。

例如,2006年浙江卷优秀作文《永不停息的河流》的开头:

在世界上还只有两个人的时候,生命很完美。他们生活在诗一样的画境当中,那里的果树每天都结出芳香诱人的果实,那里的小溪终日流淌着醇厚的玉液琼浆。他们不用劳作,无忧无虑,空气中也只充满着最单纯的快乐。在那里,生命是那样鲜活,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享受。直到有一天,这两个人触犯禁令,偷吃了花园中最甘美的果实,于是大地在他们脚下塌陷,乐园在他们周围崩溃,他们被放逐到我们现在所处的尘世。这时,一个来自天上的威严的声音响起:“只有终日地劳作,才能赎你们的罪,让你们获得内心的安宁,得到真正的休息。”

(五)巧引材料

有很多考场作文是新材料作文,而且要求不能脱离材料内涵作文。为符合这一要求,巧引材料开头是比较好的方法。

如2009年全国高考卷Ⅱ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送给妈妈一双袜子,妈妈说:“我这个年纪怎么能穿红袜子呢?”大家都说是红色而道尔顿看到的却是蓝色,他感到自己色觉有问题。他研究了两年,1794年发表论文《视觉之异常》,将这种疾病称为色盲症,填补了医学理论上的一项空白。

日本商人安藤百福看到拉面摊前常排着长队,已经破产的他感到这是一个创业的机会。他买了面粉和食油,在小屋里每天干20小时,实验了一年,1958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这一新产品的开发带动了一个新产业。

法国年轻的家务杂工乔利,不小心将灯油滴在熨烫的衣服上,他只好白干一年来赔偿。后来他发现被煤油滴染的地方,不仅没脏反而把陈年污渍也清除了。这个发现,促使他研制出干洗剂,改革了传统的洗衣技术。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9高考吉林一考生根据材料写了《人生,因思索而精彩》的开头:

明明是红色的,自己为什么会看成蓝色?道尔顿思考着、探索着,他研究出关于“色盲症”的理论;爱吃拉面的人多,怎样才能不排队就吃上面条呢?安藤百福思考着、探索着,他研制出方便面;被煤油浸渍的衣服不仅没脏,竟然把陈年污渍也清除了?乔利思考着、探索着,他发明了干洗剂。生活离不开思考探索,人生因思索而精彩!

这篇文章的开头综合运用设问、排比等修辞手法高度概括地引用了材料内容,最后用一句话点出中心论点,使这一开头既主题鲜明,又紧扣材料内涵。这样的开头将不再担心作文离题。值得注意的是,引用切忌原文的照抄照搬。

(六)妙用歌词

有许多歌词是学生所熟悉的,如果能够合理引用将对文章有渲染的作用。如2007年高考浙江一考生的作文《花魂》的开头:

“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香消在风起雨后,无人来嗅!”每当我听到这首歌,就会想起妈妈。妈妈就是这样一朵花,一朵随风飘落的花,从爸爸的枝头飘落。并不是妈妈自己想要这样,只是因为爸爸的枝头上,又重新绽放了一朵在他看来更为光彩夺目的花。

这篇文章的开头巧妙引用了当时正在热播的《金粉世家》的主题歌《暗香》的两句歌词,这一引用既具有时代特色,又顺势对父母的婚姻悲剧进行了形象的描绘,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为文章定下基调,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

9.8个提升考场作文的小技巧 篇九

作文成绩看字迹,得分要素排第一

这一点,所有的同学们一定要掌握明白了。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试,阅卷老师打分时,第一眼,看的是字迹。因此,写作文必须要把字写好。记住,切忌字迹潦草。

考试作文五六段,干净整洁看卷面

作文要注意及时分段,三四个段落显得少了,八九个段落,显得琐碎了些。除非有特殊情况,段落以五六个段落为好。

此外,卷面一定要整洁,不要涂改得乱七八糟。作文每段最好别超过5行,顶多是5行半。切忌一段都八九行,写成“大肚子作文”。一旦给阅卷老师视觉上的疲劳,影响他的心理,分数就受影响。

开头结尾要简练,最好首尾两行半

除了切忌大肚子作文外,“大头作文”也要不得。建议孩子在写作文的时候,开头结尾占两行半的卷面。顶多也不能超过三行半。想想看,一个开头就占太多的空间,阅卷老师的视觉又会有瞬间的疲劳,也会影响阅卷老师的情绪。

动笔之前要拟题,漂亮标题如乐曲

作文,一般都是由孩子自己来拟定题目,题目不宜太长和太短。怎么拟题呢?对于成绩一般的考生,应该采取特别措施了。

拟题的办法有两个:

一是平时可以去网上搜索一下作文拟题目的技巧;

二是家长或孩子要注意积累,翻阅最近的作文杂志或者作文书,根据题材,选择几十个比较精彩的标题,背下来,考试的时候可能就会用到。

作文首尾要打眼,丰富多彩出亮点

作文的开头方法很多:六要素开头法、题记开头法、悬念开头法、引名句开头法、排比句开头法、拟人式开头法、设问式开头法、对偶式开头法、比喻加对仗开头法,解题式开头法、名人问答开头法、诗文引用开头法。

希望孩子们准备好一些关于道德、学习、礼仪、爱国、美德等方面的名人名言,到时候就用得上。至少,你看到作文要求时,脑子里会闪现出上述几种开头方法。

结尾也很重要。一般来说,结尾是总结全文。如果是记叙文,要注意抒情。如果是议论文,则要注意归纳。无论如何,最好要扣准标题。

怎么扣呢?如果实在拿不准,就在结尾段的第一句,把题目说一下,然后归纳全文观点。

动笔之前不要慌,想了题目列提纲

上面说了好几种技巧,其实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列提纲很关键。譬如,写记叙文要设计好开头结尾,同时要把你叙述的事情分成几个层次,一个层次是一段,中间如果能设置好一个过渡句或过渡段更好。

列提纲的时候,一定要把开头结尾写详细,中间各段,穿插哪些精彩的话语或名言俗语、诗词典故,要写准确。一个合格的提纲,大约需要5分钟到8分钟。时间要掌握好,如果时间紧张,提纲就要简练些。

适当克隆和“抄袭”,考前备料攒信息

考试前,建议考生翻阅大量的范文,积累一些考试作文的结构。到考试的时候,你采用别人的“筐”,把自己的东西向里面装就可以了。关于感情、爱国、人生之类的优美语言,可以分别背三五句,直接套用。

篇幅争取要写满,多写一点是一点

一般来说,小学生作文要求都不低于三四百字。如果要求是400字左右,那就多写到500字。

10.考场作文的点题技巧 篇十

高考作文对结构的要求是:一要“结构完整”,所谓“结构完整”是与“残缺破碎”相对而言的;二要“层次分明”,从文章的章法上说,好的文章结构要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没有颠三倒四的现象。即高考作文段层安排,应力求达到“进递有序、精致关联”环环相扣准则。没有布局观是无法展示思维逻辑层次的,无法展现文章的美感。

考场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

1、结构冗长繁杂,层次不清。

“酷”文章必有“亮”形态。高考作文最吸引阅卷老师眼球的就是结构与语言。“结构”是“骨骼”,“材料”是血肉。只有根据材料主题需要,安排恰当结构才能光彩照人。文章结构使文章思路外现,主题通过结构来加以凸现。

2、文章结构单一,八股化程式化

文章呈现出“老三段”“八股模式”,臃肿虚胖,内容空洞;或段落颠倒,语序不当;或句意跳跃,突兀逼仄;或重复啰嗦,含义不明。

3、文章“纵”“横”无序,杂乱无章

文章结构应如《左传•昭公四年》所说:要“四季分明,互为承接”,即要“有机相连、逻辑推进”。而考生常犯的错误就是没有布局意识,没有“段与句”意识;就如同一个人一样,应骨骼健全,匀称有序。

纠错技巧一:设置主旨句,求结构浑然

文章应设置段首句或分论点。《诗经》结构有一个重要特点为“重章叠句”,即在考场作文文章主体部分的每一段开头都用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开头;或用相同的语段开头,或用展示分论点的方法:将文章内容予以清晰、直观、有层次和富有条理地展现出来,使得文章条分缕析。设置主旨句。刘勰《文心雕龙》“总文理,统首尾,定予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行文具篇,起承转合,在行文过程中甚至在偏离题意时,用主旨或关键句在文中多次强调和凸显主旨的方法。即可解除考场上由于高限制条件而产生的紧张感从而导致偏离题意的后顾之忧。主旨或关键句子应放在文章开头”“文章中间”“文章结尾”三个地方,以形成脉络清晰如骏马游龙之势;三处句子应独行设置,以增加对阅卷教师视觉的冲击力。

题目:动力来自***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构成你的作文题目,并抄写在作文纸上;不限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运思过程】本题采用半命题作文形式,有利于拓展考生思维,有利于体现考试与评卷的公正性;从命题内容看,考题关注自我生活与个性成长,极具时代感,不管是个人追求还是集体的力量,不管是美好道德还是细腻情感,均可入题。

【思路模型】要扣住“动力”行文。只要是能够触及自己的情感与灵魂,能够激发自己进取,促使自己提高的对象,均可成为写作内容。如,亲人、师生、好友,伟人与英雄、诗词与名著,荣誉与挫折等;值得注意的是,填入的这些写作对象并不是我们写作的终极目标,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通过这些写作对象,展示它们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动力。

【考场纠错】文章布局谋篇应将“动力”巧妙体现。因为本题在结构上最容易犯以下错误:一是内容空洞导致结构呆板,单一,没有变化,缺少波澜;二是文章主要段落是对内容的叙述,有场面,没有细节,缺乏画面感。

【变式训练】(高考福建作文试题)?

题目:季节?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运思过程】“季节”题目在20高考中略显稚嫩。但它给考生营造了“空白”,提供非常大的具有“私密”性的空间,便于个性化写作。审题时应注意三点:一、题目实虚兼备,应化虚为实,由实体“季节”虚化为抽象“季节”;由“观察”提升至“感悟”;由“感受”提升到“哲理”;二,找寻合适载体,小中见大;三,体验应侧重精细,结构注重画面及细节。

纠错技巧二:优化内容,明晰结构

“内容”优化,是指对文章所举事例或材料的整合和运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正面归纳方式。常用的方法是在列举事例之后,用“由此可见”“从中可以看出”“不难发现”等词语摆明自己的观点,亮出自己的思想,对文章所列举事例进行延伸分析,使文章有叙有析,有梯度,有层次。二是反面推理方式。即用“试想一下”“如果不是这样”“假如不……”等形式,对所列举事例作简要分析,这种分析是以逻辑上的“假设”和语法上的“让步从句”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因而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震撼力,令人耸容动情。

其次确立段落结构。即确立起始段、引入段、过渡段、重点段、小结段、总结段、收束段的布局,从而真正做到层次清晰,上下有序;精致衔接、有机关联。

【典题调研】(广东高考作文题)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800字。

【运思过程】该题切合选拔考试实际,让学生有话可写,但也有一定难度,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解清“轻易”一词的内涵以及“说‘不’”的象征意义;“不要轻易说‘不’”有两个层面,一个是“永不放弃”,一个是“不要轻易的去否定别人”。因此,该题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说‘不’”是个传统作文话题,“不要轻易说‘不’”是在传统话题上的推陈出新,但较传统话题更具思辨色彩,故既非全然否定,也非全然肯定,要区别对待;该题具有浓烈的时代感。中国近期对待“藏独”“台独”“汶川大地震外来援助”都不是轻易说“不”。

【思路模型】本题没有限制文体,但诗歌除外。选择记叙文将比较容易扣题,但由于缺少生活体验,容易流于俗浅低幼化。写议论文则需选择合适的切入角度;合适的“点”,不仅要写出自信,更重要是突出“自我”,写出对待世界的姿态与方式。

【状元笔记】本题往往易落入下列两种俗套:一、一件事情、一个人给我的启示,一次遭受磨难与挫折的经历;二是将话题转化为“谨慎”“理性”,然后大谈理性的好处;或者即使能设立分论点,但缺少议论层次,也会陷入:“第一分论点”“第二分论点”“中心总论点”的泥潭。

【变式训练】阅读下面文章,按照要求作文

印象中,诗、书、画、印四绝的吴昌硕大师笔下那些逶迤遒劲、意趣超古的藤,如峻石、似屈铁,秀致中寓有气骨,苍老中透发生机。明代酷爱青藤的画家、自号青藤老人的徐渭,他那首“吾年十岁植青藤,吾今稀年花甲藤,写图寿藤寿吾寿,他年吾古不朽藤”的诗作,犹如青藤一直缠绕在我眼眸周围,深感心田似绿海,故每每看见爬满青藤的园墙和老屋,我会觉得园林因此鲜活起来,老屋因此生动起来。

藤是自然界的爬行者,缠绕是它的本性,也是它活着的唯一理由。然而,现实生活中的“藤”和自然界的藤一样都是不动声色的软“杀手”。它们总是瞄准着“树”(仁人志士贤才)轻轻地爬行着,紧紧地盘缠……盘缠是他们的乐趣,是他们的心理需求,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生活内容。

请以“藤的联想”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文体立意自定,不得抄袭。

【运思过程】本题审题时应注意两个转换:一、“藤”的转换,由材料“藤草”转变为生活中的“藤”;二是富有含蕴,“藤”不仅为比喻,而且富有象征韵味。能够跳出来,就为文章的构思增加密度与质感。

纠错技巧三:构筑“龙骨”,展现思想

考场作文结构“龙骨”构造有两点:一是“通体透光”二是“中通外直”。所谓“通体透光”是指行文时要注意文章思维层次的排列和展现,层次清晰,结构条理。所谓“中通外直”,就是指考场作文要多用短句,多设置自然段,多思维标志,使阅卷老师对自己的试卷一目了然,透彻见底。这样,我们在和阅卷老师的“对话”中就以真诚而又善解人意的态度赢得阅卷老师的好感,分数的提升自然是水到渠成。

铸造考场作文“龙骨”是指着眼于作文内部诸要素的自然搭配和组合。即如何在考场上营造一种紧扣题意,类似“龙脉”结构方法;如何针对考生作文缺少深度的分析和延展的现实,强化对具体事例的.解读和运用;如何使文章从个人和自我的层面上上升为国家和民族的层次,使文章有一种大气和精神底蕴;如何打磨一种前后呼应、衔接自然、过渡通畅、文脉通达的内在脉络。

【典题调研】(20安徽省高考作文题目)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5、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运思过程】从命题意图来看,在话题作文式微,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渐盛的形势下,命题者继续采用命题作文,使广大考生有足够的应对心理。就题目——“带着感动出发”本身来看,显然又契合了传统的“文以传道”的创作观。在具体的作文过程中,首先要注意解题。题目“带着感动出发”和年的“提篮春光看妈妈”一样是带有诗意的表述,尽管文题已经说明“文体不限”,但这个题目显然不适合写议论文,而更适合写抒情性较强的散文,或者干脆写诗歌。

本题来自教材。如苏版《语文》必修五专题“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及人教版第一单元“哲学论文和随笔”专题,分别对“怀想”与“天空”作了哲理性的阐述,“怀想天空”,不但指怀念、遐想自然的天空,更应该喻指人生的天空、文学的天空、教育的天空、环保的天空、体育的天空等范畴。因此,暗喻结构上应体现出文章思维的层次性。

【思路模型】“带着感动出发”,首先将其分解为几个方面加以思考。带着什么出发?感动;带着感动去干吗?出发;既然有出发,那就有目的,去干什么。所以具体的作文落脚点应当在“感动”,什么人、什么事让你感动了;写作的重心在于“出发去干什么”,可就此展开。

【考场纠错】本题考生在结构上容易犯两种错误:一是“互不联属”“两张皮”现象,即割裂“感动”与“出发”关系,人为地将文章结构简化为两段;二是散乱无序,杂乱无章;三是习惯用三段论及“八股”模式。这也限制了考生思想及思维的发展与开凿。

【变式题目】(上海建平中学高三调研试题)?

生活中总有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

请以“记住这一天”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运思分析】审读此题关键应抓住“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是“我们”要铭记“这一天”,不是“我”;“我们”要铭记的“这一天”是会“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的一天;就是要考生在写作时不能摆脱“一般意义”的层面。因此,在结构上也应体现出文章是思想与思维的存在。“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层面的,考生必须对此有所体悟。?

【考场纠错】本题容易写成两类作文:一是篇幅不大,却面面俱到;与中心联系不密,甚至游离于主题思想;二是没有将文章在结构与层次上予以展示,文章只有具象没有抽象,只有一般没有特殊;三是流水账式结构,一二三四,平铺直叙。

纠错技巧四:梳理文脉理清层次

“文脉”就是指文章行文时候的思路脉络,文脉的清晰和有致主要表现在文章的思维标志即文章的“过渡”和“衔接”句以及“过渡语段”上。这种“标志”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是纵向思路的过渡与整合。语言标志是“不仅过去……,现在也是如此”;“诚然……”等方式;“既然如此……,那么……”;“一个人是如此,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二是横向思路的衔接与整合。其语言标志有:“其实,不仅……,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物已如此,人何以堪?”“需要的不仅是……,更是……”。由此可见,文脉的整合绝非小“瑕疵”而是关乎整篇文章成败的关键,更是做好“天字第一题”的不可或缺的“杀手锏”。我们不能将考场作文内部的优化的诸个因素看成是“雕虫小技”而加以轻视。

【典题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运思过程】湖北卷今年的命题作文材料简洁,启发性强,重在引导考生进行内心反省。湖北高考作文命题与年上海春季以“细微深处”为题的作文题有异曲同工之妙。“举手投足之间”这个题目平实温和而又出奇制胜,能切实引导考生去感悟自然,思考人生,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生活感悟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

【思路模型】首先要做好“转换”,将其转换为“半命题作文”,然后再补充完整,范围和立意就可以确定了。如“透过举手投足思考”“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等,其次,要求同学们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观察到生活中举手投足之间的细微之处;不仅是观察,更要思考,思考举手投足之间蕴涵的精神内涵,要朝向生活的深处开掘和思考,做到感性和理性的结合,要求同学们不仅要会叙述,更要会议论,进行理性的思辨和分析;再次,抓住关键,三个“如何对待”就是最好的命题思维方向;最后,需要从材料出发,充分调动生活积累,回忆曾让我们感动的人和事,力求从中选取内蕴丰富,值得我们咀嚼、玩味的材料,“放大”细节,把它们组织到文章中来。

【状元笔记】我们在写作时在结构上常常会犯:一、丢弃我们所擅长与熟练的散文,特别是抒情文体,将我们情感不加选择地倾泻,导致文章结构冗繁;二、往往丢弃我们所擅长的“日记体”“书信体”“场景式”等结构形式,热衷于什么“求证式”“病理报告式”“辩论式”等时尚结构模块;三,对于叙述过分钟爱,对于描写则明显冷漠。

【变式训练】请以“蓦然回首”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不得抄袭。

上一篇:我们的心情初二作文300字下一篇:2023年会计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