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西游记的心得体会

2024-10-18

课外阅读西游记的心得体会(精选16篇)

1.课外阅读西游记的心得体会 篇一

《西游记》课外阅读汇报课教案

苏波盖中心学校

尚羽芳

教学目标:

1、在学完《三打白骨精》之后,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西游记》的丰富内涵,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热爱祖国悠久灿烂历史文化的情感。

2、交流自己所读的《西游记》,提高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

3、说一说《西游记》里的故事,分析、点评人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文本

我们曾一起“传梁山好汉,杀富济贫、惩恶扬善,逼上梁山不归路;”今天我一起“诵大唐圣僧,千辛万苦、斩妖除魔,万里西天取真经。”

二、讲解名著,了解背景

1、提到《西游记》,我想大家都熟悉,它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最为优秀的神话小说,深受人们喜爱。尤其那个机智、勇敢,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一定会给大家留下很深的印象,请同学们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作者。

2、把你所了解的《西游记》的相关内容向大家作介绍!可以介绍小说的主要内容,也可以说说小说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教师介绍《西游记》的演变

(1)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这是小说《西游记》的现实基础!

(2)那么《西游记》这部小说是怎样演变而来的呢?

唐代的大和尚玄奘到天竺取经,回国后,由他亲自口授,门徒记录整理,写《大唐西域记》一书,而稍后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给取经过程加上若干神话传说,不完全是信史了。在宋代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一书中,神

话传说的成分进一步增加,中心人物也由唐三藏变为神通广大的孙行者。到元代,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师徒四人一道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大体定型。元明两代还产生了不少以取经故事为题材的平话和戏剧。吴承恩正是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进一步予以加工整合,经过一番再创作,才写成了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生动的长篇章回小说《西游记》。

4、简介书的结构内容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谓是孙悟空的一部“英雄史”。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这是唐僧师徒四人的一部“创业史”。

三、师生品评主要人物形象

过渡:《西游记》这本书,我感觉同学们都非常爱读。但读书不是盲目地翻书,是要讲方法的。像《西游记》这一类的书,我们可以从了解、分析典型人物入手,从而感受人物的多姿多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孙悟空。

1、孙悟空

(1)简介孙悟空:原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后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的齐天大圣。受观音点化,护送唐僧西天取经,取经成功后,封为“斗战胜佛”。(2)孙悟空用何兵器?(3)孙悟空有哪三大本领?(4)根据原著内容分析人物性格 我们究竟如何认识孙悟空呢?

A、(对玉皇大帝说)“若还不让,定要搅攘(jiǎo rǎng),永不清平!”(对太上老君说)“你这老官儿,纵放怪物,抢夺伤人,该当何罪?”(对如来佛说)“如来,若这般比论,你还是妖精的外甥!” 从孙悟空的这些语言可以看出他的哪些性格特征呢?

B、在驼罗庄,听李老者说此地有妖怪,便上前唱喏(rě古代表示敬意的呼

喊)道:“承照顾了!”八戒称他“听见说拿妖,就是他外公也不这般亲热。”

在乌鸡国,他听说国王的魂魄前来伸冤,十分兴奋:“分明是照顾老孙的一场生意。”

在隐雾山打死豹子精,救出了贫困的樵夫。从孙悟空的这些言行可以看出他的哪些性格特征呢?(5)小结孙悟空的性格特点

A、在我们眼中孙悟空有很多优点: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灵活、热爱自由,除恶务尽,不畏艰难险阻,充满了斗争精神。

B、但人无完人,他也有很多缺点:有时有点调皮、捣蛋,爱和八戒开玩笑,好听奉承话。

C、关于孙悟空的性格特点,有首歌曲总结得更全面,我们来欣赏„„ 【课件播放《西游记》插曲《猴哥》】

2、请你模仿上面对孙悟空的介绍,分别对唐僧、八戒、沙僧作介绍。(提醒学生:

1、要尽量客观、公正地评价;

2、评价要有依据,主要是分析原著中相应的内容;

3、抓住主要性格特点,抓住其典型特点;

4、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

3、引导学生交流,教师及时出示课件总结

4、教师小结:我们看人要看主流,则其善者而从之,特别是真面人物,唐僧师徒四人都是正面人物,老师对他们四人进行了总结:唐 僧—认准目标,坚持到底;孙悟空—战胜自我,改变世界;猪八戒—快乐生活,幽默人生;沙和尚—谦逊为人,踏实做事。

过渡:像《西游记》这一类的书,我们不仅可以从了解、分析典型人物,感受人物的多姿多彩入手,还可以通过研读精彩的篇章,进而把握全书的内涵。刚才我们分析了唐僧师徒四人的性格特征,接下来老师向大家推荐几则精彩故事。

四、精读片段,以点带面

(一)阅读阅读《美猴王出世》,并回答问题:

1、试概括一下本节的主要内容。

2、用自己的语言给大家描绘一下水帘洞内的景象。

3、石猴为什么会成为众猴之王,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二)阅读《孙悟空三借芭蕉扇》,并思考下列问题:

1、孙悟空说铁扇公主是他的嫂嫂,可是铁扇公主看了他却“骨都都红生脸上,恶狠狠怒发心头 ”这是为什么?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二借、三借芭蕉扇的过程。

3、有人把我地下党比成是“钻进铁扇公主肚子的孙悟空。”你认为这个比喻形象吗?为什么?

(三)学生向大家推荐自己喜欢的章节。

1、刚才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西游记》中的两则经典故事,《美猴王出世》《孙悟空三借芭蕉扇》,你向大家推荐《西游记》中哪一个精彩故事呢?并说明原因。

2、学生介绍„„

五、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这一节课和同学们一同走进了《西游记》,它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奇妙绚丽的神话天地,其实,我们现在对《西游记》的认识还只是浅显的,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阅读能力的提高,社会生活阅历的丰富,对《西游记》的感悟会越来越深刻,毕竟它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有着永恒的生命力,它异常丰富的内涵有待于我们不断去开掘。

1、好了,与同学们分享下我读《西游记》的体会:

团队力量:一个团队中各司其责,通力合作,才能达到目标。成功定律 成功=信念+智慧+勇敢+奉献

2、课后请同学们放飞想象:假如孙悟空头上没有了金箍,会怎么样?

2.课外阅读西游记的心得体会 篇二

阅读关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形成;关乎儿童对事物的认知方式;关乎一个人对生活的热爱。儿童在7~12岁期间, 易形成浓厚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正确的阅读方法。深厚的积淀将贯穿一个人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阅读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杂志、新闻、广告无不占领我们的阅读视线。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 人们对阅读仅限于短暂的停留, 快速的信息收集, 这是阅读吗?不是, 阅读是自我的沉醉, 是惊鸿一瞥, 是回眸一笑, 是灯火阑珊处寻找时的激动、感慨和无穷的回味, 是“留连戏蝶时时舞”的享受。不是浸染式的阅读不能算是真正的阅读;没有感动过的阅读不是阅读;没有建立良好的阅读思考习惯的阅读也不能算是阅读。阅读, 是对生活的对照, 是对自我的反思, 是对人生的思索。因此,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 对阅读应该有更深刻的体验和更广泛的认知, 并且这样的生命体验要伴随一生。

二学龄前儿童阅读水平差异性分析

适龄儿童在接受系统的基础教育之前, 由于接受了不同程度的家庭教育和其他方面的影响, 已有了各自不同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在以养育为主要任务的婴幼儿期, 不同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儿童对事物的直接认识和间接认识是有所不同的。

书本开始只是儿童成长时期间接认识事物的一个渠道。在当今媒体飞速发展的多样化社会, 儿童在接触书本之前, 更多更生动的媒介让儿童产生了对世界万物的认知兴趣。相对于电子产品, 书本显得滞后。有的家庭抱着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 为了增加孩子的知识储量不惜一切代价, 用最快捷的方式进行隐形的“填鸭”。久而久之, 书本被电脑、ipad、读书郎、点读机所取代;各出版商把精力放在能说会道的电子产品开发上, 儿童对书本产生距离感和陌生感, 甚至产生排斥心理。一个完全靠互动、游戏等方式来认识世界的儿童, 突然让他坐下来看无声的图片和文字, 对儿童来说, 无疑是一种折磨。

实际上, 儿童无形中已经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阅读障碍。而在以书籍为主要认知渠道的家庭里成长的儿童更容易接受这个最初打开视野的工具。经过阅读熏陶和初步阅读兴趣培养的儿童也更容易安静和独立。

三建立完整的课外阅读指导体系

1. 形成阶梯式的课外阅读指导

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认知欲望、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他们的认知特点直接决定着阅读需求、阅读心理和阅读能力。阅读就好比吃饭, 各种营养、各种维生素缺一不可。阅读能力最终的形成以及阅读向写作的转向都必须要求阅读应当是全方位的。

从入学开始, 儿童的阅读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能力的完善逐步由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向各类书籍辐射。这既符合每个阶段儿童的需求, 也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内。

低年段是儿童阅读的启蒙 (学校教育范畴内, 相对于家庭阅读启蒙更系统和规范) 阶段, 经典古诗文, 童谣、童话等是必不可少的。同样, 为孩子种下理想的种子也是必不可少的。阅读励志类的故事会让学生在懵懵懂懂中寻找真实生活里勇气、力量和爱的榜样。启发学生从小做一个有志向、有胸怀、勇于奋斗的人。除了重视学生对阅读的热爱, 也当重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喜爱。只有敬仰科学, 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认识世界, 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学生对大自然、对小动物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 阅读这一类书籍学生会爱不释手。

当学生的阅读有了量的积累, 到了中年级段, 将儿童的文学阅读正式分为中外两部分, 引导学生穿插阅读。依然遵循全方位阅读的原则, 让学生在品味中国语言文字的同时领略异国风情, 感受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的表达形式。

到了高年级段, 学生在阅读水平和能力上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再一次将儿童文学类书籍拓展成以作家为主线的文字作品阅读、文学评论和历史类书籍, 大量补充文学以外的知识, 为学生进入初中、高中的学习以及一生的学习做好铺垫。建立阶梯式阅读书目, 让学生在书海中有明确的阅读方向, 兴趣的培养、能力的提升有一个依托。学生在各类书籍、各个名家的指引下精神得到丰盈。

2. 有步骤的阅读方法指导

每个阶段, 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对书本爱不释手, 有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阅读障碍。一开始, 大多数学生只是信手翻翻, 对夸张或是鲜美的图画会停留片刻, 不会对文字或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到了中高段, 文章大量的信息、故事线索的交错、历史背景的复杂性、作者对事物理解的深度等让学生难以全盘接受。为了让学生顺利跨越每一个难度和高度, 教师要能在推进阅读工作上有更多的预知, 并能主动地设计阅读策略。可以在不同阶段改变自己的角色, 在指导阅读的路上改变自己的定位。在指导学生激发阅读兴趣, 跨越阅读障碍方面, 本文做了以下尝试。

第一, 低年级做学生的“妈妈”, 一同“说”书。将简单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学生听, 用不同声音扮演书中的不同人物, 吸引学生对不同人物的认识和理解, 打开学生的思维。满足学生对听故事的愿望。我在实际教学中将一年级的一节语文课开辟成故事课, 选择的故事来自于《综合阅读》和《安徒生童话》。一次次的读书, 将学生领入一个个生动有趣的世界, 读完后再让学生安安静静地把故事回味一遍。把共同阅读引向个性阅读。这样亲近式的阅读很快让学生爱上这节课, 爱上《综合阅读》, 爱上《安徒生童话》。

第二, 中年级做学生的“同学”, 一同“读”书。所有推荐的书籍, 教师都要事先阅读。在推荐具有一定难度的书本时, 陪同学生一起阅读。走廊上、操场上、阅读课上和学生一同翻书阅览。阅读课上我常常坐在学生中间读, 让学生忘记我的身份, 我也忘记自己的身份, 让学生觉得在集体中一起阅读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每个人把自己读书的困惑、解决问题的方法讲出来一起探讨, 我更是有意识地将读书时遇到的难点讲出来与学生展开讨论。

语文课上, 我常引经据典, 适时谈到各种我读到的书, 《天行者》《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狼图腾》《国学的天空》《青春志》……学生被我谈到的各种奇闻趣事和美妙的文辞深深地吸引。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 孩子们也开始拜读刘墉、龙应台、傅佩荣……

阅读成了我和学生交流的主题。我们互相启发、互相欣赏、互相竞争、共同进步, 在书海中我们一路同行。

3. 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课外阅读的指导是在以老师为主的引导下展开的, 学生只是从中体会方法, 感受读书的乐趣, 只有通过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才能有真正的收获。

第一, 利用闲散时间读美文。利用早读、早操时间, 低段熟背《小学生必备古诗八十首》、熟读《论语》和金波的《让太阳长上翅膀》;中段利用早读时间熟读熟背《古文诵读四十篇》;高段熟背《古文诵读四十篇》《增广贤文》等。

第二, 利用班会课开展诵读比赛。利用班会课在操场上、樟树下、学校回廊里开展诵读比赛, 在班长的带动下, 学生自主决定获胜奖项。有“最动听的诗歌” (奖励给诵读最有感情的同学) 、“最佳诗歌能手” (奖励给两分钟背诵诗歌最多的同学) 、“最美诗歌组合” (奖励小组合作最棒的同学) 。既开展了德育工作, 又进行了阅读兴趣的培养。

第三, 利用小长假办读书小报, 当主编。从中年级开始, 定期开展办读书小报活动, 由同学们自定主题、自由评选, 上台介绍自己喜爱的书籍并说出推荐理由。学会搜集美文, 积累好词佳句, 养成定时梳理阅读心得的好习惯。

一路书香, 一路阳光, 是书籍照耀了学生的童真。学生扎扎实实地读了六年, 积累了六年, 思考了六年, 享受了六年, 在许许多多的不经意间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 形成了阅读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 阅读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在纷繁的世界里被选择的机会, 在个人生活的处理上决定了平衡和自我调节的能力。阅读, 是由外向内, 由内向外的双向转化, 对每个人来说, 阅读是极其个性化的选择。如果在儿童时期, 有明晰和全面科学的阅读指导, 或是教师持有为学生打下一生阅读基础的教学观, 学生的阅读习惯成为生活的选择, 成为交流的内容, 最后在阅读中逐渐完善自我。

摘要:读书的种类、品位、时间的长短以及持续性决定了一个人生活的品味和质量。手执万卷书, 必怀天下事;常读必常思;而后知不足……读书让人明理、明智、明心。

3.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教学体会 篇三

一、校园引领,激发兴趣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因此,先从校园引领入手,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变被动读为主动读,才能真正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变成现实。

1、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良好的阅读环境,浓厚的读书氛围,能够充分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班会、队会、黑板报、学习园地等多种形式,开展全体学生宣传动员活动,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学校尽量营造一个浓浓的书香氛围,才能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2、巧用故事,激发兴趣

有的学生虽不喜欢读书,但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最爱有趣的故事。老师可选择益智、有趣等符合少儿年龄、心理等特点的故事作生动形象的讲述,学生都会听得津津有味,就会有再想听的欲望,教师再引导学生自己去看书。而对于中高年级的孩子,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把一篇篇幅较大的读物缩成一个故事讲出来,或提出一个与原着有关的问题引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去探究原着。这样学生就会变“被动读”为“主动读”。

3、树立榜样,激发兴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能使学生产生向榜样看齐的向上心理。平时应经常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名人轶事、历史典故。也可以在班级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经常选择性地让他们给学生讲自己的读书收获,朗读自己所积累的美文佳句,说说喜欢的故事,以激起了同学们的课外阅读兴趣,这样参与课外阅读的学生越来越多,相互交流读书收获就会更经常了,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二、加强指导,形成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阅历等实际情况,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常会遇到不少困难,如有的读书时毫无目的,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即使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这未免会影响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正确地掌握了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才能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享受阅读的乐趣,提高课外阅读能力。在这里,教师的正确指导就显得尤为为重要,不可或缺。

1、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伏尔泰曾说过:“大部分人不会读书。对学生来讲更是如此,对他们的读书指导与读书本身一样重要。”因此,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十分重要。

2、辅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阅读指导当中,我十分重视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三、交流展示,深化能力

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将所得的收获展现出来,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和赞扬,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因此,给学生创设一个交流的平台,展示他们读书收获,这才能真正地落实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针对这一心理特征,我想方设法,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阅读成果,享受进步、收获的喜悦。

可以举行读书故事会、演说会、朗读比赛。也可以召开读书信息发布会、读书知识竞赛、办手抄报、举行读书笔记展览等活动。通过一系列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书的魅力,满足在充满自娱的读书活动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利用多种展示平台,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实现了课内和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更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不断得到巩固,阅读量大大增加,学生书读得越多,就越会读书,越喜欢读书,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最终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并以此为支点,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能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4.西游记阅读的心得体会 篇四

《西游记》讲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去西天取经,途中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他们用自我的智慧战胜了所有妖魔鬼怪,取上了真经。

《西游记》这本书有四个主人公,其中我最喜欢孙悟空,因为他很勇敢,每次都敢和妖怪作斗争。他是唐僧的徒弟中最厉害的一个,他会七十二变,并且一个筋斗就能翻十万八千里,他天不怕地不怕,就连玉皇大帝都敢惹,所以玉皇大帝给他了个称号,叫“齐天大圣”。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说起猪八戒,可就比孙悟空差远了,他只会三十六变,还还比较贪吃贪睡,并且怕困难,有时还说谎。但他还是有优点的,他的力气很大,是孙悟空除妖怪的好帮手,所以人们就不厌恶他了。

沙和尚是唐僧三个徒弟中最老实的一个,他忠心耿耿,又十分警觉,在关键时刻还是能够保护师傅的。

师傅唐僧,不会七十二变,力气也没有猪八戒大,没有沙和尚的勤快,可是他不怕千辛万苦,坚持不懈,最终取得了真经。

5.学生课外阅读的心得体会 篇五

由于二年级孩子识字量还不多,所以我在十月份的课外阅读计划是让孩子们读《格林童话》,如果没有《格林童话》的孩子,可以阅读《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或其他童话故事。还在十月底安排了一次“故事大王大比拼”的班会课。

班会课上,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着手想把自己肚子里的故事和大家分享。说故事的孩子尽自己的能力把故事讲得精彩,听故事的孩子专心致志地细心聆听,故事说完后孩子们还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给予故事王鼓励的掌声。

班会课后,孩子们经过故事王的表情、表达、精彩程度等予以投票,最后经过票数的多少选出前三名故事大王。比赛结束了,孩子们还意犹未尽。

经过本次的“大比拼”,让孩子们尝到了看故事、说故事、听故事、评故事的乐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6.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心得体会 篇六

鉴于书荒,我便读了这本《白说》,这本书里面收录了一些他的演讲稿,还有写这本书时他的一些所思所想,说实话,刚开始我看这本书,纯粹是因为好奇他这个人,很想看看他的书里又会有怎样犀利的语言,让大众看起来很出气。书的封面上还有这样一段话:我没开微博,也没用微信,只能确定这本书里的话,是我说的。一些比较有思想、有文化的名人,好像都没有使用微博、微信之类社交软件的习惯,比如之前看过的《君子之道》的作者余秋雨先生,他也从来没有用过这些软件,少了些烟火气,所以文字才更清澈见底。

我也有个习惯,每看完一本书,总想留下点什么。虽然没怎么看懂一些书里的政治方针,但通过这本书,使我对白岩松先生的印象充实了起来。说他言辞犀利,实则只是实事求是,而是他的高情商,让他所评论的新闻更能入大众的耳朵,再碰到一些社会敏感的事件,人们总是希望能从他的嘴里再听到些什么。他说:“智商决定你跟谁比赛,情商决定你比赛的结果。”由此可见,情商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极限挑战中张艺兴的这句话时常被当作笑点,每每被欺骗的时候,他总会说“人与人之间能不能多一点信任”。这本书中也有一篇文章是写到信任的,在这个大社会里,有几件事情经常抓住人们的耳朵,那就是医患关系和师生关系。这两个职业是唯一需要在后面加上一个“德”字的,说明了这个职业除了一般的养家糊口,创造价值的功能之外,还需要有很大的胸襟,医者仁心,辛勤园丁。但现在的社会中医患关系,师生关系的紧张随处可见,被媒体放大,民众的情绪也就上来了。如果人与人之间多一份信任,那么这样的紧张状态也就轻松很多。当你信任对方的时候,对方给予你的会更多。这样一想,很多事情就自然而然的不必要发生了。眨眼间,暑假已经过去了一半,能用来静心充实的时间不多了,初读《白说》,能想到的也只有这么多。

7.课外阅读西游记的心得体会 篇七

在衡量我们的饮食健康与否时,医生给我们的建议是要符合膳食营养金字塔,这样才能均衡营养,成就健康体魄。那么,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否健康营养呢?用饮食来做比,笔者把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分为四类:

一、厌食型

现在很多学生的精力被丰富多彩的电子媒体吸引,比如影视、电子游戏、音频等。他们的阅读更多的不是通过文字,而是通过影音等更容易传播的介质。经历过这种感官刺激的“阅读”,再阅读无声无像、需要读者调动想象的文本,自然就觉得乏味,觉得累,所以他们的课余时间基本不进行文本的阅读,这称之为“厌食”。但是热爱阅读的人知道,文字给我们展现的是一个美好的世界,其中美妙的人、物都来源于阅读者的想象。我们的学生之所以“厌食”,就是懒于运用想象力,也就品尝不到书中耐人寻味的独特滋味。

二、节食型

虽然很多学生不喜欢阅读,但其实还是有一部分学生是能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的,但是他们没时间阅读。因为他们被题海战术折磨得筋疲力尽。这跟如今的教育大环境有很大关系,社会、学校都片面追求升学率,只看重见效快的举措与方法。阅读的成效似乎要到若干年以后才能显现,而且课外阅读要占用很大一部分时间,见效慢,又得不到时间保证,阅读自然就被忽略了。即使有时间阅读,学生也只是选择考试中要求阅读的书目,阅读量少得可怜,范围也很局限。学生的生活本来就很单调,再加上缺少来自于课外书的间接经历和广阔视野,长此以往,“营养不良”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三、偏食型

这一类型的学生喜欢看书,却不知道哪些是好书,他们甚至会选择通俗流行的、非主流的,甚至是庸俗的作品来阅读。那么什么是好书?界定的时候或许有很多标准,但有一个重要的标准是好书必须要能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能指导我们人类认识自我。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中,优秀书目繁多,我们怎能允许自己只吸收少数几种“营养元素”呢?

四、积滞型

有一部分学生爱看书,也看了大量的书,但是他们的阅读方式决定了最终的效果。这种新的阅读方式称之为快餐式阅读、消遣式阅读、浅阅读。这种阅读方式和陶渊明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有质的区别。陶渊明“不求甚解”是针对读书的目的而言的,而对于读书的要求与内容,他必会“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所以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理解错误而受到不良影响。同时,阅读的数量也不能等同于阅读质量。“贪多嚼不烂”,会严重影响阅读对优秀作品的吸收。

造成以上“营养不良”或“消化不良”现状的一个原因是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因此我们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不能放任自流。那么,作为语文老师,如何引导才能帮助学生搭建营养、健康的课外阅读金字塔呢?

(一)广泛涉猎,丰富阅读内容

语文学科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那么课外阅读的外延也应该是生活的外延。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语文学习仅局限在课堂,仅仅为应付考试,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结合家庭、社会生活。中学生意气风发,求知欲强,情感丰富,思维活跃,如果把学生的学习空间框在课堂和教材上,只能使朝气蓬勃的青春倍受压抑。因此我们大力提倡解放语文学习的空间,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范围,多方引进生活活水,将学校语文和生活语文贯通,以增加他们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厚积薄发。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富于想象,数学使人精确,自然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和修辞学使人善辩。总之,读书能陶冶个性。每一种心理缺陷,都有一种特殊的补救良方。”我们的学生就应该在各种各样的“书籍食品”中获得多元的“文化营养”。

(二)授之以鱼,激发阅读兴趣

学生不会选择优秀书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优秀书目到底优秀在哪里。这时,语文老师就应该直接告诉他们。要想让学生知道阅读的甘美滋味,老师自己得先品味出滋味,于精彩章节中发现精彩,于动人之处体会动人。然后把自己的心得体会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也体验到其中的妙处,从而“心向往之”,自然就会找来一读为快。在此过程中,老师千万不可应付了事,人云亦云,一味把别人认为的优秀作品简单推荐给学生,然后不闻不问。阅读兴趣的培养要靠平时点点滴滴的浸润。有学生很想阅读《红楼梦》,但苦于读不懂,笔者做足功课,甚至翻阅很多红学专著,给他们讲述“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封建女子命运;品读龙应台的《目送》时,笔者结合自己对家庭、人生的感悟,作小诗一首,带领学生深切体会孤独无奈之感。

(三)授之以渔,创新阅读方法

除了“诱饵式”的直接给予,还要有科学的阅读方法,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大大提高,阅读兴趣才会越来越浓。很多有效的阅读方法在语文课内阅读时都已经涉及,而课外阅读还需要怎么做呢?笔者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是这样做的:

提倡主题式阅读。阅读的范围广,内容杂,为了让学生获得系统而有效的阅读,我们提倡把阅读材料主题化。比如节日主题、生活主题、情感主题、作家主题、民俗主题、成长主题等,通过早读课、课前演讲、课外练笔等不同形式进行全面而深入的阅读。

进行读讲交流。即每天拿出五分钟让学生“读”课外书中的精彩片断,“讲”自己阅读中感受最深的事情。这样不仅能让教师了解到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而且通过“读”“讲”可以达到相互交流阅读感受的目的,同时,“读”“讲”的过程也是学生相互推荐好书的过程。

注重思考过程。阅读能发展学生的智力,读的书越多,思考就越清晰,智慧力量就越活跃,所以阅读要注重过程。阅读的核心是理解,而理解要依靠思考。这就是“消化过程”,只有消化得充分,才能收获得更多。

8.课外阅读心得体会 篇八

四月刚过,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蟋蟀在田野里歌唱,那动听的歌声使任何人都陶醉,连法布尔也想把春天歌唱家的荣誉给蟋蟀。

蟋蟀为什么能弹出那么动听的歌声呢?别以为蟋蟀的“乐器”有多复杂,其实蟋蟀的乐器很简单,蟋蟀的弓上的一百五十个齿,嵌在翅膀对面的梯级里,使四个发声器同时震动,下面的一对直接摩擦,上面的一对是摆动摩擦的器具它只用其中的四只发生器就能将音乐传到几百米以外的地方,可以想象这声音是如何的洪亮!蟋蟀有着钢铁般的意志,法布尔曾经想把蟋蟀的左翅膀盖到右翅膀上,让蟋蟀变成左撇子。可是第二天,法布尔发现这昆虫竟有着坚强的意志,实在不可低估。

蟋蟀它们陪伴着我,让我感到了生命的活力。它们从来不诉苦、不悲观,他们对于自己的住所及那把简单的四弦琴都非常满意。

蟋蟀是一个哲学家,它们似乎懂得这个世界的虚无缥缈,它们是土地的灵魂,一个活着的微点……最小最小的一粒生命,它们的快乐和痛苦,比无限大的天空更引起我的注意,更让我无比的热爱它们。

9.课外阅读心得体会 篇九

在这次的课外阅读活动中,老师给我们选了很多种适合我们的书读,第一次接触这么多的种类,也是很让人惊喜的。活动中,我们每个人借阅了一本书,利用一天最后的自习课去看,这样既不耽误其他的课,也不耽误我们自己的学习。课外阅读让我很大的感受就是所读书籍跟课本有很大的不同,我一开始是浅读,因为课本是有老师去讲解的,但是课外的书就必须是自己去摸索了。浅读一遍是了解书中大致内容,后面再去深读,就要自己去领会书中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了。书中有可能还会遇到很多生字或生词,这就要通过自己去查字典学习了,不然放在那里,就有可能造成自己读不懂书中的内容。

不管是一些名著,还是一些描述动植物的书,亦或是作文类的,这些对我们而言都有很大的帮助。因为课内的阅读是有老师帮忙去理解的,我们这样其实很容易被局限思想,但是课外阅读,靠的就是自己了,那么我们就要开始去学习怎么理解书中的主旨,遇到不会的字词都要自己去查去读,而不是靠着老师才能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对我们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很有用,而且更能让学生自己去学会看书,找到自己阅读的习惯。课外的阅读,让我对阅读更加有兴趣,同学们亦是如此,大家都沉浸在阅读的气氛中,都能够尽情阅读,这可是很难得了。平时我们学习很繁忙,都没有时间去看课外的书,像这次可以一起去共同在这次活动中读书,不仅难得,更让人感到新鲜。

10.课外阅读西游记的心得体会 篇十

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会碰到这种情况, 就是读了许多书籍, 看了许多报刊, 要到用的时候, 却又忘记了, 或者找不到了。事实证明, 如果我们读完一部作品, 看完一篇文章, 不及时加以巩固, 就很容易遗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借鉴名人读书方法

根据许多革命家和著名学者的读书经验与体会, 阅读时必须做到:“心到辅以笔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读与写紧密地结合起来, 学会做读书笔记, 注意积累资料, 以巩固阅读效果。

我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 读书时总是聚精会神地学习着, 他忽而奋笔疾书, 忽而托首沉思。在他的书籍和笔记本上, 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心得体会, 标记着各种符号。

我们的好总理周恩来同志, 读书时也总是“深究而细讨”、“慎思而明辩”, 用铅笔标出重点, 加上批注, 为中华的崛起而发奋读书。

中国文学巨匠鲁迅先生, 读书时也极为认真。有时在书上做符号, 加眉批;有时夹上一张纸条;有时把一些有价值的材料记录下来, 以便随时应用。他还告诉我们: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即要全身心地投入。尤其要做到勤于动笔。这样, 才能帮助你记忆和掌握其中的要点、重点和难点;才有利于帮助你储存材料, 积累写作素材;也才有利于帮助你扩大知识领域, 提高你的分析综合能力。

这种“心到辅以笔到”的读书方法, 是一种古今中外普遍运用的科学的读书方法。这种读书方法既是练笔过程, 又是思维的过程, 也是积累生活素材、词语, 提高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过程和手段。既有利于培养字斟句酌、提纲挈领、分析综合的阅读能力, 又有利于培养深入思考, 完整领会的好学风, 还有利于培养记忆、感知、思维、想象与审美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学会开展正确阅读

为了指导孩子们学会正确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 让他们把学过的知识积少成多, 更好地加以巩固, 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随时应用。学校教师和家长, 尤其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首先要指导孩子学会正确阅读, 学会做阅读笔记,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指导学生学会正确选择课外读物。这是学生正确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前提。一般来说, 阅读有多种方法。

1. 快速浏览的粗读法。

对于一些浅显易懂的, 以及阅读价值不很高的书籍和报刊杂志上文章, 就可采取此种方法。即随便翻翻看看, 即通过看标题、看目录、看前言、看内容提要等, 大致了解一下主要内容, 以求在有限的时间中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

2. 品味欣赏的精读法。

对于名篇名著以及具有价值性、参考性的书籍和文章, 则要静心细读。就像人吃东西一样, 必须细嚼慢咽, 体味欣赏。做到体会立意构思, 揣摩布局谋篇, 欣赏好词佳句。然后, 把书籍或文章中的精华作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为自己今后的工作与学习提供参考。

三、懂得巩固阅读成果

巩固和扩大课外阅读成果, 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法是学会做阅读笔记。阅读笔记没有统一的体例和固定的格式。最常用的形式和方法大约有以下几种:

1. 做摘录或摘记。

即在阅读的书籍、报刊、杂志、调查报告、文书档案时, 把与自己学习有联系, 与自己钻研的内容有关联, 或者是自己感兴趣的材料摘录下来。可记在笔记本、纸条、资料卡片或活页纸上。我国著名作家矛盾先生曾经说过:“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簿本, 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想随时记下来……”也就是读书时要学会观察, 学会随时记录, 学会做好笔记。这是读书学习的一种方法。

2. 编写资料索引。

如果觉得阅读的材料中有用的内容很多, 摘录不了, 或者自己已有这方面材料。则可把有关的书名或篇目、作者、版本、页码等写下来。然后, 按照内容编写出资料索引, 以便要用时查找。

3. 做读书提要。

如果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 认为文中的某一观点、事件、情节, 或者某一章节、某一方面内容对自己有帮助, 可用自己的话把内容要点、有关方面的材料, 简明扼要、脉络分明地撰写下来。做这种读书笔记, 要求有一定的综合和概括能力。

4. 写读书心得体会, 或叫读后感。

即看完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以后, 对某一个问题有所启发, 或有个人创见, 可写下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和感想。例如, 可就作品蕴涵的思想内容, 联系生活实际写读后感, 或者摘录好词佳句, 或者体会作者文章的写法。需要时可以整理或发挥成为有价值的资料, 甚至可成为创造发明, 或者阐明某一新观点的关键。这种读后感比较随便, 可记在专用笔记本上, 或写在资料卡片上, 也可写在书刊的天头、地脚、字里行间, 也可在书中作些符号或标记。

11.课外阅读心得体会 篇十一

我以前读过一篇文章,这篇是讲:王承书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当他们夫妇俩得知新中国成立,他们不顾一切困难也要回到中国,回国后,钱三强找到王承书,他问王承书愿不愿意为中国研究原子弹,王承书答应隐姓埋名为中国研究原子弹。直到逝世,人们才从报纸上读到她的业绩。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觉得王承书实在是太伟大了,宁愿放下美国的优厚待遇和先进的工作条件,也要回到祖国,隐姓埋名为祖国研究原子弹,这是一般人难以办到的。我想我们就应学习王承书的高尚品质,牺牲小我,完成大我。我想:“王承书能做到这样的地步,心中必须是坚持这‘想做就没有做不成的事’这样的信念。

一向以来,有一句话启发我:想做就没有做不成的事,只有你不想做的事,只要你努力去做,没有做不成的事。就想詹天佑那样,在外国人看来,我们中国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凭自我修筑铁路的。但是,詹天佑用自我的实际行动来证明给那些自以为是的.外国人看,证明给他们看,我们中国人也能靠自我修铁路。

12.浅谈课外阅读教学的体会 篇十二

剑阁县实验学校杜会明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培养兴趣

当一个人对某件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会从内心自发去研究,并从中得到很大的满足和乐趣。而对于不喜欢的事,要想坚持去做,是很困难的事,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难事。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通过在教学时插一些题外故事来激发。例如,上课时,讲一些跟课内文章相关或相似的故事梗概,让学生课外去找寻这个故事详细情节或结局等。在教室一角设置读书角,讲课时提一下里面那些书里有跟本文相似的故事。利用晨会时间在班上给他们讲《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趣味成语、励志故事等,让我娓娓的话语带他们进入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和动听的故事之中,激起他们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阅读兴趣。从而产生并持久发展对阅读的强烈而浓厚的兴趣。

二、归纳方法

兴趣固然重要,但有些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没有目的,阅读时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看看;或者读了好文章,却没

有积累,写作时依然不会应用。因此,我们还要引导他们如何读得更好更有成效。对于这个问题,首先可以指导他们速读和精读结合的方法——先速读一遍文章,了解其中大意,再对感兴趣和不甚理解的段落进行精读,理解和体会其中意义;其次是指导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将文章中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摘抄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阅读宝库”中。另外也可以每周组织班里的阅读总结,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方法,并开展阅读小练笔、读后感,让学生把自己积累的点滴写下来。

三、培养习惯

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学生容易松懈。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和评比来促进。例如,对于前面提到每周阅读交流总结和读后感等,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评比,把优秀的总结和读后感张贴出来,表扬和鼓励表现好和有进步的学生,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另外,对于读书角,可以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书籍,然后经常组织学生朗读其中的一些好文章。

四、提供场所

广泛阅读,先要了解书籍来源问题。教师必须向学生推荐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书,并注意可读性,尽量使读物的难度跟学生的能力相适应,这样学生看书才会有兴趣。提供一个好的阅读场所,有助于学生把阅读同舒适相联系,对阅读就不会感到厌恶。如阅览室、静谧的林院等都是很好的阅读环境。通过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积累

阅读的能力和写作素材,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五·开展活动。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让学生充分感受书的魅力,在充满自娱的读书活动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13.课外阅读西游记的心得体会 篇十三

一、“沙里淘金”, 推荐阅读书目

小学阶段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 这一时期的儿童往往处在记忆力最佳状态, 诵读经典名著, 有益于人格智能的培养、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和对文学造诣的训练。但是, 经典作品数不胜数, 教师就应该从“儿童视角”出发, 教他们选择合适的经典作品。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 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有区别。低年龄段的孩子通常爱看图文并茂、内容生动有趣的故事类书籍。因此, 可以推荐一些绘本。绘本利用精炼简短的文字和插图讲故事, 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对于没有阅读经验的孩子来说, 读绘本是让他们爱上阅读的好方法。此外, 还可以推荐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 如《中国民间故事》、《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经典童话是几千年古老智慧的积累, 阅读这类书籍, 可以让孩子更聪慧。而小学高年级的孩子, 有了低年级的阅读积累后, 对文字的感悟能力要比低段的孩子深刻一些, 可以推荐一些历史典籍, 让他们多阅读历史故事、英雄传记等作品, 对塑造其坚毅、勇敢、胸怀开阔、富于责任感的精神尤为必要;还可以推荐一些科普读物———科普读物用简洁生动的文字讲解奇妙的科学知识, 可以扩大孩子的视野和知识面, 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探索欲和想象力。

当然, 我们首先要保证孩子的阅读时间———每天中午还孩子自由阅读的时间, 让他们从作业堆中解放出来, 这样他们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都会慢慢提高。

二、“既得鱼, 又得笙”, 指导阅读方法

学生阅读经典作品, 往往关注的仅仅是个故事情节, 如何引领他们感受经典的魅力呢?老师就要让学生知道:不仅要读懂“写什么”, 更要去思考作者“怎么写”。因为“写什么”人人看得见, “怎么写”对于大多数人却是个秘密。只有引导学生关注作品怎么说、怎么写,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水平。如王春燕老师教学《猴王出世》时, 安排了一个“品味语言, 深入感悟猴王形象”的教学环节———

师:同学们, 请你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 从“怎么写”的角度, 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生:我觉得这段文字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师:你能把这个排比句读给大家听吗? (生读)

师:刚才这位同学发现了400多年前的排比句, 两个排比句, 真了不起!吴承恩先生写石猴, 非常讲究, 里面有许多秘密。你发现了一个, 我们就按你的发现先走进去看看 (课件出示:食草木, 饮涧泉, 采山花, 觅猴果) 。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你还能发现什么? (生读)

生:我发现每句话都是三个字, 前一个字是动词, 后两个字是名词。

师:真是大发现啊!这几个词都是写石猴的动作, 如果把他们读出来, 会是一种怎么样的节奏呢? (指导学生朗读略)

……

师:同学们, 作者写的是活泼、跳跃的石猴, 用的语言也非常短促、跳跃、有节奏。反过来说, 正是这样的语言, 让我们读到了一个顽皮可爱、活泼跳跃的石猴。经典作品的内容与语言高度融合, 让我们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

从上面的案例不难看出, 王老师不光让孩子感悟石猴的形象特点, 更注重感悟经典文章中精雕细刻的语言。她让学生研究语言, 品味语言, 感受经典名著的语言魅力, 提升了语文课的文化品味, 激发了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在学生阅读过程中, 给予“既得鱼, 又得笙”这样的指导, 久而久之, 他们就会关注经典的语言魅力, 并积累、运用。

三、“言意兼得”, 感受经典魅力

经典的文学名著, 往往内涵丰富。阅读名著, 更要引领孩子去感受这些文字背后的人文魅力。指导学生阅读这些经典作品, 就要做到言意兼得。何谓言意兼得呢?“言”指的是语言文字的各种知识、言语表达的技巧与艺术, 是一个人生活、学习和交际的物质基础, 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意”指通过语言而得以传达的各种思维、情感、思想、意志与人性, 是人类对自身及周遭世界的认识。

以《丑小鸭》为例。此文是经典中的经典。很多孩子都对这个故事耳熟能详, 故事的最后, 告诉我们每一只天鹅的背后都有一个丑小鸭的故事, 每一个成功幸福的背后都有那交织着梦想与隐忍、执著与谦卑的情怀。然而这样的解读对于孩子来说过于深奥, 如何做到“深意”“浅出”?《教学大道———写给语文老师》一书中提到:“意即遵循人性普遍的价值基础和学生特定年段的认知规律, 基于童话的特点教学童话、基于儿童的特点教童话, 让儿童在童话世界中徜徉。在教学设计的时候, 要出于对儿童天性的洞察, 设计出适合儿童的话题, 这样儿童自然就参与进来。”

窦桂梅老师在执教《丑小鸭》一课时, 在课堂的最后, 设计了“走近安徒生, 走进安徒生”这一环节, 让学生在音乐声中默读安徒生的“出生”、“童年”、“成长”、“飞翔”四个乐章。

师:读了安徒生自传的片段文字, 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了安徒生和丑小鸭一样, 都经历了出生、童年、成长、飞翔。作者借丑小鸭写自己呢!

生2:我发现, 丑小鸭出生时是又大又丑的;安徒生呢, 诞生在矮小破旧的平房里, 出生也是卑微的, 而且长相特别, 大家也认为他是丑的。

生3:成长中的安徒生, 也有了梦想, 就是文学, 文学就是他的广大的世界。

生4:成年以后的安徒生和丑小鸭一样“飞翔”了起来。

生5:原来, 安徒生写的童话, 所隐喻的就是自己的人生。

师:高贵是最有诗意的童话。这“高贵”不就是安徒生的人生追求吗? (板书“人生”) 写给小鸭的话其实就是写给自己的, 我们应该把这句话送给安徒生———

生齐:苦难中追求梦想, 幸福中心怀谦卑。

师:人生多丰富, 童话就有多丰富。童话里有你也有我。今天, 丑小鸭已经成为一个情结。我想, 不仅仅是安徒生, 你们, 包括老师我, 也读到了自己。每一个人的成长, 不都是“丑小鸭”的经历吗?

……

课堂通过对安徒生生平的了解, 再加上窦桂梅老师的精心点拨, 学生就轻易地理解了安徒生的写作意图, 如此“深入浅出”, 相信我们的孩子在经典阅读的课堂上将获益匪浅。

14.课外阅读西游记的心得体会 篇十四

是不是从现在开始让自己问心无愧呢?要是这样的话,我们谁又可以真正的做到呢……从《西游记》这篇名著中,人物刻画生动,使人一想起就如痴如醉,想到那贪财好色的猪八戒,想到那憨厚老实的沙和尚,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以及肉眼凡胎的唐僧,这一系列人物每一个动作变化,神态描写,都是那么的自然,何其所比呀!在唐僧师徒经历八十一难,历经千辛万苦,路上遇到无数妖魔鬼怪,他们在这十万八千里的路上愤然前行着,对此,如果要是换成自己,即使是换成那有通天神通的孙悟空,在遇到多次师父被抓的情况时,你真的认为自己能够坚持下来吗?

解除这一一困难吗?也许你会这样想,这个老不死的和尚。鬼迷心窍了,老是被抓,我救的了你一时,却救不了你一世,这么艰难的路程哪里是你一个凡夫俗子能走的路呀、看我一个跟头就可以让你一瞬间到达目的地,唉!怎可能及仙人呢?在你将自己想做孙悟空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唐僧为什么总是那么倒霉,难到他自己就这么想被妖怪抓吗?

哈哈……答案是否定的,谁会傻到这种程度,平白无故去送死呢?根据以上的换位思考,你会发先其实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自己去填补,让自己的优势显示出来,让自己也做回作者,幻想自己就是吴承恩,运用自己的语言将其修改,改编成你认为是最棒的最特殊的最有趣的一篇小说。其实《西游记》也只是一篇神话小说,一个具有奉献精神。

15.红楼梦课外阅读的心得体会 篇十五

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封建社会一个贵族家庭的命运。宝玉与黛玉之间的“木石预盟”是上天的爱,象征着感情的高洁;宝玉与宝钗之间的“福分”,是贾府的权势与薛家的富贵相结合,给爱情带来了可怕的现实主义原则。

《红楼梦》,刻画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宝玉的天真、叛逆、软弱;黛玉多愁善感的诗人气质;宝钗的深沉,世故,从容。在充满诗情画意的大观园里,青春的欢声笑语和烦恼是那么动人;然而《花样年华》中的“大观园”却很容易被残酷的现实社会摧毁,《红楼梦》成了万千少女心中的哀歌。戴宇的《葬花吟》在小说中唱出了所有无辜少年的平常心,“花儿朵朵满天飞,可是谁可怜红纱呢?游丝柔软,漂浮在春亭中,絮状物轻触绣花窗帘。今天死了就埋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今天埋花的人在笑。他下葬时认识谁?”

书中有神话崇高而奇异的想象力,使我们的心仰望无限的天空;还有童话般美好纯洁的爱情,净化升华我们的`情感;更像诗一样的抒情境界,大观园的每一片风景都象征着一种生活!

16.点燃课外阅读的火焰 篇十六

曾记得鲁迅先生说过:“ 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 采过许多花, 才能酿出蜜来, 倘若叮在一处, 所得就非常有限, 枯燥了。 ”吕叔湘说:“ 问语文学的好的人, 无一不得益于课外阅读。 ”老舍先生说过:“ 多读可以改进你的写作技巧。 ”冰心老人始终奉行:“ 读书好, 好读书, 读好书。”这几位作家都谈到了读书的重要性。从推荐第一本书《 城南旧事》 起, 我每上完一篇课文, 就给学生积极推荐相关书目。 平时上学的日子, 一般是在早晨上完课后, 给学生说中午需要读的书目。 因为学生晚上被大量的作业占满了, 只好选在中午让学生去读书, 虽然晚上很适合读书。

在阅读中, 我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着, 通过设置悬念, 点燃课外阅读的火焰。

每一个人都是有好奇心的, 孩子们更强烈。 我让孩子们带着好奇, 带着重重疑惑走进书的世界。 我上完《 走遍天下书为侣》 这篇课文后, 在推荐书目时, 我给学生读了这样一段话:“ 我喜欢看书。 可是全家人省吃省喝几个月买一本《 辞海》 你认为值得吗? 可是因为喜欢书, 妈妈给我买《 辞海》 的事情就成了必然。 买书时经历了什么曲折故事呢? 那就快读一读《 一本〈 辞海〉 的故事》 吧!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 只有不喜欢读书的孩子们, 而他们不会为买不起一本书而发愁。 调动起他们读书的胃口, 我看到放学后, 好些孩子飞奔回家。下午上学时, 陈××说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方舟, 她还知道了因为主人公家里太穷了, 在家庭生计有问题的情况下, 在众人惊奇和羡慕的眼神中, 我把书抱回来, 这也成了令全家人兴奋的一件事。 在看完书之后, 学生知道了书的宝贵。 在讲完《 我的“ 长生果”》 这篇文章后, 我是这样推荐书目并设置悬念的:“ 平日, 我并不喜欢国语课, 什么主题中心, 什么词语解释, 什么标点符号, 什么文章体裁等等, 这些东西都叫我发闷, 听到默书更可怕。 可是有一天, 却因为再也没机会学语文了而心里绞痛,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同学们快去读《 别来, 语文课》 吧! ”对语文学得不太好的学生, 我嘱咐他们一定要看一看。 当然不要急于让他们当天就看到这篇文章。 过了几天, 我问他们的时候, 竟然知道作者是何紫。梁××还说:“ 作者从不喜欢学语文到对语文课依依不舍。”祁××也抢着说:“ 因为作者要移居中美洲了, 再也没有学语文的机会了, 所以临走的时候很舍不得, 看到每一个汉字也倍感亲切了。 ” 崔××也接过话说:“ 原来作者和我一样, 不喜欢国语, 上课就竖起课本, 用它来挡住老师的视线, 老在下面画画儿。 有时假装俯下头看书, 实际上闭上眼睛打瞌睡……”从后来的表现中, 我看到这几位孩子虽然学习上还很吃力, 但态度很积极、认真。 为了增强学生刻苦读书、爱读书的意识, 我又给学生推荐高尔基的《 童年》 , 让孩子们能从主人公阿辽沙想尽办法读书, 又读得那么专心, 把世界上的一切都忘了的境界。 讲完《 钓鱼的启示》 后, 我又推荐他们读《 敬重卑微》这样设置悬念:“ 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 蚂蚁是四散逃跑呢? 还是抱成一团逃生的呢? 赶快看一看吧! ”“ 我们平时切苹果怎么切呢? 大多数人都是从顶部切到底部, 可是有个孩子却把苹果横着切了。 他会看到什么图案呢? 赶快去读美国迪恩帕金斯写的 《 苹果里的星星》 这篇文章吧! ”这是讲完《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后推荐的书目并设置的悬念。 想不到连平时不爱看书的陈×看完这篇文章后, 告诉我小孩从横着切苹果后, 苹果核显示出一个清晰的五角星状, 因此学生知道了逆向思维的重要性。

在讲亲情篇时, 我推荐了《 父爱安全网》《 我的妈妈是精灵》《 我教给你们一个孩子》《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 。 其中《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 是我让学生和父母一起看的。 母亲开家长会有怎样的故事呢?在校讯通中我这样设置悬念:“ 一个孩子在幼儿园被老师认为有多动症。 上学时, 老师怀疑他智力上有障碍, 每次开家长会, 他儿子的名字在学困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 可是, 这样一个孩子有一天却接到了清华大学的通知书, 这个孩子为什么会创造这样的奇迹? 他的妈妈是怎样教育他的? 想知道原因吗? 快去读《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 吧! ”当我看完这篇短文后也深有感触, 在我们的身边不是也有这样的事例吗? 为什么作为老师的我们, 有时对那么多的后进生视而不见? 为什么不像这位母亲一样多鼓励孩子、关爱孩子呢? 我们应该有更多的耐心去帮助我们的学生, 让他们看到更多的希望, 不要再漠视他们的存在, 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 不要再找任何借口去扼杀孩子的天赋, 作为老师的我们, 更应该学会鼓励孩子, 放大孩子的优点, 缩小孩子的缺点, 让他们能够在老师的关爱中、期盼中、阳光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还他们金色的童年。

在讲爱国篇时, 我给学生推荐书目:有杨明的《 刻骨铭心的国耻》 , 于庆田的《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梅兰芳蓄须》 等。 其中《 梅兰芳蓄须》 我是这样设置悬念的:“ 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一生在舞台上唱旦角, 为了演出需要, 他总是把胡须刮的干干净净的, 但在他的一生中, 却有8 年是蓄胡须的, 这是为什么呢?赶快读一读这篇文章吧! ”学生都读完, 找到了原因, 陈××自豪地说:“ 是因为梅兰芳爱国。”林××愤愤地说:“ 是因为梅兰芳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 坚决不给侵略者演戏而把胡须留下来了。 ”李××还举了事例说:“ 梅兰芳为了摆脱日本人的纠缠, 让医生给他打伤寒预防针, 这样一发烧, 就不能给日本人演出了。 ”从孩子们的表达中, 我感受到了他们对爱国者的钦佩, 对日本侵略者的鄙视, 深深的爱国情油然而生。

当然, 学生的推荐也不能少, 毕竟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 全班61 个孩子每人推荐一本书, 其他人也要看好长时间哦! 在平时的教学中, 孩子们被一篇篇文章感染着。 从逼迫他们读书到自觉读书。在读书的氛围中, 孩子们口中再也不是《 格林童话》《 安徒生童话》了。 有一次阅读课上, 我让孩子们写了这一学期他们读过的书目及读书的主要时间。 谁知除了我推荐给他们的书目外还有好多书是自己读的。 看到孩子们推荐的这么多书目, 我深深地被震撼了, 这帮孩子真不简单啊! 可看到孩子们写的读书时间, 真是惊叹, 有的在课间十分钟, 有的在中午, 有的在公交车上, 有的在晚上抽出一点睡觉时间看, 更有的孩子在上厕所时看, 多么可爱的孩子啊! 作为老师更清楚地认识到, 应该多给孩子们看书的时间, 不要总抱怨你的课上不完, 连阅读课都被你当做正课上了, 阅读课里多给他们看书的时间吧! 放假了, 再也别永无休止地写生字了, 让他们假期美美地看几本他们所喜爱的书吧!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 不但要注重课堂教学, 同时也要加强课外阅读。结合课堂教学内容, 适当介绍课外读物, 特别是名家名篇, 通过设置悬念, 点燃课外阅读的火焰, 让学生感受读书的快乐, 在读书中陶冶情操, 净化心灵。

关键词:课外阅读,设置悬念,点燃兴趣

参考文献

上一篇: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九周周练下一篇:课程论文关于股权并购与公司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