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与生活简答题

2024-08-23

经济学与生活简答题(9篇)

1.经济学与生活简答题 篇一

1、怎样才能使书本不脏不破? ① 给书包上书皮。② 看书前把手洗干净。③ 看书时不吃零食。

④ 看完书,把书放到书柜里或书桌上,不乱扔。

2、你会包书皮吗?包书皮要注意些什么? ① 会。

② 包书皮时要注意:

纸张大小合适;折叠尺寸得当;书角要折好看,保持书的平整。

3、当我们接受别人的帮助时,应该怎么做?

答: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哪怕是一件小事,只要接受了人家的帮助,就一定要表示感谢。一句“谢谢您!”“多谢您了!”既是礼节,也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人与人之间的有爱之情。

4、我们应该怎样保持教室的清洁呢? ① 每个同学管好自己座位周围的清洁。② 同学轮流做保洁员。③ 督促大家保持教室清洁等。

5、怎样才能不把借来的书弄脏、弄破? ① 看书前先把手洗干净。② 轻拿、轻翻、轻放。③ 用书签做记号。

④ 不折书、不撕书,爱惜书本。

6、借别人的书看要注意些什么才能使书的主人下次还愿意借给你?

① 爱惜书本。

② 按时还书,好借好还。③ 还书时要向对方表示感谢。

7、你能在校园里找到秋天吗?有哪些? ① 能。

② 菊花开了、地上有落叶、枫叶变红了。同学们不穿短袖、凉鞋了。

8、秋天的果实很多,找出分类标准分类? ① 按照颜色不同分类。② 按照形状不同分类。③ 按照味道不同分类。④ 按照软硬不同分类。

9、怎样把秋天的果实留下来?

答:可以用绘画、泥塑和拍照等方法把秋天的果实留下来。

10、秋游出发前要检查什么?

答:检查准备的食品,水果是不是带齐;穿的鞋适不适合;穿的衣服与当天的天气是不是合适等。

11、怎样保护旅游点的环境?

答:不随便摘树叶和花朵;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践踏草坪等。

12、中秋节这天为什么要吃月饼? 答:中秋节这天吃月饼,代表的是合家团圆。

13、你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吗? 答: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为“中秋”。到唐朝初期,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

14、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自己的优点?

答:有了优点要保持和发扬,否则原来的优点会逐渐消失。

15、如何让自己的优点变得更多?

答:在保持和发扬自己原有的优点的同时,尽可能地多向其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自己的优点会变得更多。

16、要怎样做才能成为“小雄鹰”?

答:要有面对困难的勇气,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行动。

17、你排除烦恼有哪些好办法?

答:向可信任的人倾诉,也可以写日记、痛哭一场、参加运动、听音乐、郊游、看电视等方式来放松自己的情绪,然后以开朗进取的心态、面对烦恼和挑战。

2.地理简答题的作答现状与解决对策 篇二

关键词 地理简答题 现状 解决对策

一、简答题作答过程中的典型问题

(一)区域地理知识欠缺的情况较严重。虽然在新课标考试大纲中对区域地理没有明确要求,仅仅是在说明中写道: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识的载体。因此要考查高中理论知识,还是会以区域地理为背景,让学生再现对地理原理和基本规律的理解掌握程度,以及语言组织、规范表达的能力。要做到这些,首先是具备丰富的区域地理知识。如果学生不能够准确定位、没有把握区域特征,则很难进行问题的分析和推理,即使能套用平时老师构建的一些答题模板做出答案,但组织的答案往往是空洞无味的,不是根据某区域特征描述,就是针对某一类问题。这样也许可以得到一些分数,但是难以拿到高分。

(二)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欠缺。在地理综合题中,信息的呈现方式一般是图表和文字描述。考生解题之前,都需要从试题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正确解读,再调动储备知识组织答案。如果在获取信息过程中出现漏洞,解读时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自然无法准确解答。

(三)逻辑推理能力欠缺,因果关系不明。近几年的高考综合题以成因分析、特征描述、区位因素分析为主要模式,尤其是成因分析题更为多见。这类题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要求相对高,而对于文科大部分学生来说,这恰是他们的软肋。在答题时因未形成严密的推理思维,形成的答案前因后果倒置,或是根本不存在因果逻辑关系,使得这类题失分十分严重。例如这道模拟题:与我国同纬度东部地区相比,简述青海湖所在区域气温日、年较差特点,并分析原因。学生在分析这道题时,大多数人能从海拔高的特征出发分析到大气稀薄这一步,但是到此就会卡壳,或者只答出了大气稀薄使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少,而没有推理到夜晚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差这一环节,从而推导不出日温差大的特点。甚至只提到了海拔高气温低就没有下文了。在分析年温差小时,分析出了夏季气温低,但是没能分析出冬季并不寒冷的原因。大多数人不明白是由于海拔高和纬度较低的特点,使得冬季风与寒潮对该区影响小导致冬季并不寒冷。有的甚至直接说因为海拔高,所以冬夏季气温都低故年温差小。

(四)专业术语的运用和规范表达能力较差。规范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是高考要求的四大能力之一,该能力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两点:一是对地理事物进行正确的定性概括,二是对地理事物的位置属性和数量属性进行定量表述。在考试时,学生不仅需要从繁杂的题干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还要通过自己的分析、取舍、综合、归纳、概括,准确找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然后按题目设问要求进行规范准确地阐释。许多考生解读信息后也明白了知识和题目之间的联系,但是在表达时就随意性过大,如一道题目中涉及我国人口的性别比例失调引发的问题,学生作答是“导致男人娶不到老婆,抢亲”等;再比如作答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时把滥伐森林说成“砍木头”。诸如此类,都突出表现为专业术语的欠缺和表达能力不足的问题。

(五)答题不分要点,堆砌答案现象普遍。高考答案中虽然没有明确分要点,但是我们知道改卷时是看点给分。例如分析区位因素时,光照、温差、降水都属于气候这个因素,可是我们不少学生答题时,光照充足随后就出地形平坦,接着又是降水丰富等等,要点之间没有联系,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也没有排列序号、要点间没有分号相隔,让老师觉得完全是堆出来的,而不是经过严密的思考组织出来的。

二、提高简答题作答能力的措施

(一)课堂教学突出能力培养。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及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力度将会不断加大。为了适应这种趋势,在平时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应加强如下能力培养:

1.获取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教学中多创设新的情境或引用经典的考题,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把握方法。要使学生学会提取和解读信息的方法,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文字材料和图像材料,让学生看图说话,说出有什么,然后教师总结及文字信息,做题时强调学生留下做题过程,注重信息勾画和解读,也是培养这方面能力的有效措施。

2.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在课堂提问中就要有意识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为了大面积提高这方面能力,可以采取学生自评、互评与老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长久下去学生的表达能力自然会有显著提高。在二轮复习时,进行简答题归类限时训练,然后四人一组同学间相互交流,相互评价,自己修改。接着小组代表发言,别的小组进行评价,老师总结归纳。通过这样的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规范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二)构建地理主干知识框架。实行文综考试后,试题覆盖面明显缩小,高考不可能覆盖《考纲》中所罗列的全部内容,只能以抽查方式考查地理基础知识。而《考纲》中所列出的主干知识则是考查的重点。一轮复习重点抓基础知识的落实,要求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不同类别的知识结构图。并要采用多种形式巩固,如课前学生默写,每周小结,每章学习完后大总结等等形式,使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和联系,将地理知识内化为能力和素养,使自己碰到问题时都能从地理学角度进行思考形成独特的“地理眼”。

(三)建立答题模板,熟悉答题思路。在平时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清晰地把握答题思路,笔者要求每个同学准备一活页本,分为四个标签:成因分析题、特征描述题、差异比较题和区位因素分析题。然后分阶段整理习题,在高二进行区域地理复习时,同学们针对当天所学的区域中的综合题进行分类归纳。这样不断积累,学生的思维日益条理,语言日渐规范,思路自然越来越开阔,综合题的答题能力稳步提高。

讲评的不仅是答案,更重要的是思路和方法;规范的不是机械和呆板,而是学会的是灵活迁移。

3.建筑工程经济学简答题 篇三

1项目系统中的现金流入(正现金流量)和现金流出(负现金流量),称之为现金流量。构成现金流量的基本经济要素有:(1)财务现金流量: 全部投资财务现金流量、自由资金财务现金流量。(2)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全部投资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国内投资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经济外汇流量。——2资金的时间价值:资金在用于生产、流通过程中,将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生的增值。——3什么是名义利率、实际利率?若利率为年利率而实际计息周期小于一年,如按每季、每月或每半年计息一次,则这种利率就为名义利率。若利率为年利率,实际计息周期也是一年,这时年利率就是实际利率;

4什么是资金的现值和将来值 把将来某一时点的金额换算成与现在时点等值的金额,这一核算过程叫“贴现”(或折现),其换算结果叫“现值”。将来值是指与现值等值的某一未来时期的资金价值,将来值也可以称为本利和或终值——5资金时间价值计算应注意的事项:1运用时间价值换算公式时的假定条件2间断复利和连续复利3贴现率的计算4后付年金、预付年金和永续年金。——6投资回收期的优缺点,优点:概念明确,计算简单。反映资金的周转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项目的经济性。反映项目风险大小。缺点:没有考虑投资回收以后的情况。也没有考虑投资方案的使用年限。不能全面反映项目的经济性。——7基准折现率:又被称为最低期望收益率或目标收益率,是反映投资者对资金时间价值估计的一个参数,它是由部门或行业自行测算、制定并报国家计委审批——8内部收益率法的特点:内部收益率最大准则选择最优方案是不可靠的、不能保证比选结论的正确性,只在基准折现率大于被比较的两方案的差额内部收益率的前提下成立。——

9、外部收益率:实际上是对内部收益率的一种修正,它是投资的终值与再投资的净收益终值累计值相等时的折现率——10互斥型方案和独立型方案评选中的区别?答:互斥型方案之间互相具有排斥性,即在多个方案间只能选择其中之一,其余方案均须放弃,不允许同时存在。而独立型方案互相不存在排斥性,即在多方案之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多个有利的方案,即多方案可以同时存在。——11盈亏平衡分析的基本原理:根据投资项目或企业的产品产量、成本和利润间相互关系来对投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的。它可以用数学公式和图解法,确定盈亏平衡点,从而拟定企业盈利和亏损时产品数量和价格的界限。即确定投资方案的盈亏临界规模和最优规模,它是经济效果评价方法的一种辅助手段。——12敏感性分析——概念:通过测定一个或多个不确定因素的变化所导致的决策评价指标的变化幅度,了解各种因素的变化对实现预期目标的影响程度。目的:找出项目的敏感因素,并确定其敏感程度,预测项目承担的风险,从而对外部条件发生不利变化时投资方案的承受能力做出判断。敏感性分析步骤:1选择因素,设定范围2确定经济效果分析指标3计算各不确定因素在可能的变动范围内发生不同幅度变动所导致的方案经济效果指标的变动结果4确定敏感因素,对方案的风险情况作出判断。——13项目资本金内涵:投资项目总投资中必须包含一定比例的由出资方实缴的资金,这部分资金对项目的法人而言属非负债金。项目资本金的形式可以是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筹措方式:国家财政内预算投资、自筹投资、发行股票、利用外资直接投资。——14资金成本是指企业在筹集资金时所支付的一定代价,企业不论利用何种方式筹集资金,都要付出筹资费和使用费。资金成本的作用:它是选择资金来源、拟定筹资方案的主要依据,是评价投资项目可行性的主要经济指标,也可作为评价企业财务经营成果的依据。——15设备的磨损类型:无形磨损、有形磨损、综合磨损。设备磨损的补偿形式有局部补偿、完全补偿两种。可消除性的有形磨损的局部补偿是修理,不可消除性的有形磨损的补偿是更换,无形磨损的局部补偿是现代化改装。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的完全补偿是更换。——16设备的经济寿命是指某种设备从开始使用之日起至经济上无法继续使用或因技术落后而被替代之时为止的时间过程。设备在使用期内,年平均总成本是时间的函数,越来越低的购置成本与越来越高的运行成本相互抵消,在某一使用年限时,年平均总成本会达到最低,这个最低值所对应的年限就是设备的经济寿命。—— 17价值工程是一种技术经济分析法,通过分析产品或其他VE对象的功能与成本,以求最低的寿命周期费用实现必要的功能,从而提高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价值工程也是一种运用集体智慧的有组织的创造性活动。——18提高产品价值的途径:1成本不变,功能提高;2功能不变,成本降低;3成本略有提高,功能有更大提高;4功能略有下降,成本大幅度下降;5功能提高,成本降低。价值工程对象的选择原则有:1投资额大的项目;2面广量大的建筑产品;3结构复杂、建筑自重大、稀缺材料用量多的项目;4能耗大、能量转换率低的工程项目;5污染严重的工程项目;6用户意见多的建筑产品。

4.经济学与生活简答题 篇四

1.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

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第一,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第二,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第三,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第四,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

2.如何认识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的必要性?

一般而言,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从各国市场经济实践分析,市场失灵有各种各样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第二,公共物品;第三,外部效应;第四,信息的不对称性;第五,市场的不完整性;第六,收入公平分配;第七,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增长。现代市场经济理论认为,市场失灵的存在和有效配置资源的需要,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合理性的依据。既然这些领域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为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就需要政府干预。

3.简述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条件。

私人若想成功地提供某些公共物品,需要一系列的条件:第一,私人供给的公共物品一般应是准公共物品。第二,准公共物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第三,在公共物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第四,更为关键的是,私人若想成功地提供公共物品必须要有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

4.简述外部效应的类型。

外部效应可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生产的外部经济性;第二,消费的外部经济性;第三,生产外部不经济性;第四,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性。

5.简述阿罗不可能定律的内容。

在民主社会,集体决策规则应满足下列标准:第一,无论选民的偏好结构是什么样的,它必须能产生一种决策。第二,它必须能对所有可能的结果进行排序。第三,它必须对个人偏好做出反应。第四,它必须前后一致。第五,社会对A和B的排序只取决于个人对A和B的排序。第六,排除独裁。阿罗经过研究后认为,一般来说,要找到一个满足所有这些标

准的规则是不可能的。不能指望一个民主社会能够做出一个前后一致的决策。该结论被称之为阿罗不可能定律。

6.简述政府采购的含义及特点。

政府采购,是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为了从事日常的政务活动或提供公共服务,以及事业单位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团体为了开展业务活动,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购买货物、工程及劳务的行为。

政府采购有以下特点:第一,资金来源的公共性;第二,采购目的的非盈利性;第三,采购管理的公开性;第四,采购范围的广泛性;第五,采购的数额巨大。

7.简述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公共投资的作用。

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公共投资的具体作用表现在:第一,政府进行公共投资是弥补市场失灵、有效配置资源的重要途径;第二,通过政府进行公共投资,有利于强化国有经济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领域的地位;第三,政府公共投资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8.简述社会保险的项目。

社会保险的项目一般包括:第一,养老保险;第二,失业保险;第三,医疗保险;第四,工伤保险;第五,生育保险。

9.简述合理确定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的重要意义。

合理确定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第二,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影响经济结构的优化;第三,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既影响公共需要的满足,也影响个别需要的实现。

10.简述税负转嫁的特征。

税负转嫁作为一种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一般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第二,税负转嫁是各个经济主体之间对税收负担的一种再分配,也就是对经济利益的再分配,税负转嫁的客观结果,必然是导致纳税人与负税人的不一致;第三,税负转嫁是和价格的升降直接相联系的,而且价格的升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税负转嫁引起的。

11.简述流转税的特点和功能。

与其它类型税收制度相比,流转税具有明显的特点和功能:第一,流转税税源稳定,有利于组织政府财政收入。第二,流转税计税简便,征税成本低,便于征收管理。第三,流转税以流转额为课税对象,与交易的成本费用无关,有利于保证政府财政及时、足额入库。

12.简述公共收费的功能。

公共收费具有以下功能:第一,体现政府宏观经济社会政策目标;第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第三,稳定市场物价。

13.简述债务风险管理的环节。

债务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它包括第一,风险识别;第二,风险估计;第三,风险评价;第四,选择风险管理技术;第五,风险管理效果平衡等几个环节。

14.简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涵义。

国库集中收付,包括三方面的涵义:第一,集中收入管理,一切财政性收入均纳入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商业银行的单一账户;第二,集中支出管理,原则上一切财政性支出均应在实际支付行为发生时才能从单一账户支付出去,支付对象一般应是商品供应商或劳务提供者;第三,集中账户管理,设置与国库单一账户配套使用的国库分类账户,集中反映各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

15.简述充分就业作为制定和实施宏观经济管理政策目标的原因。

许多国家的政府之所以要将充分就业作为制定和实施宏观经济管理政策的目标,其原因有三:第一,劳动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经济资源,能否充分有效地利用其劳动力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能否健康有序地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第二,人们工作的权力是人权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多数国家的政府都十分重视保障其公民的工作权力得以实现;第三,充分就业也是一个国家社会安定与稳定的重要前提。

16.简述政府外债的功能。

5.计量与计价简答题 篇五

1.编制竣工结算的具体增减内容有哪几个方面?

答:(1)工程量量差(2)各种人工、材料、机械价格的调整(3)各项费用的调整

2.措施费包括哪些内容?

答:(1)环境保护费(2)文明施工费(3)安全施工费(4)临时设施费

(5)夜间施工费(6)二次搬运费(7)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安拆费

(8)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模板及支架费(9)脚手架费

(10)已完工程及设备保护费(11)施工排水、降水费

3、对于承包商来讲,投标报价时,要考虑的风险一般有哪些?

答:政治风险(如战争与内乱等)、经济风险(如物价上涨、税收增加等)、技术风险(如地质地基条件、设备资料供应、运输问题等)、公共关系等方面的风险(与业主的关系、与工程师的关系等)及管理方面的风险。

4.工料单价法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答:先计算出分项工程的工料单价,再用工料单价乘以工程量清单给出的工程量,得到分部分项工程的直接费,再在直接费的基础上计算管理费、利润。再加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及规费,再用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规费的合计,乘以税率得到税金,最后汇总得到单位工程费。

5.工程量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有哪些联系?

答:工程量清单计价的依据是《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定额计价的依据主要是各地区颁发的《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前者是在现行《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95版)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和扩大编制而成的,其中的项目划分、计量单位、工程量计算规则等,都尽可能多的与《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进行了衔接,而各地区的建筑工程预算定额都是在《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基础上编制的。

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投标人自主报价时,《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中的人工、材料、机械消耗量仍然可作为投标人报价时的参考量。

6、工程量清单编制程序是什么?

答:(1)熟悉清单编制资料;(2)设置工程量清单项目;(3)计算清单项目工程数量,并汇总;(4)填制工程量清单表格;(5)编写工程量清单编制说明书。

7.工程量清单格式有哪些内容组成?

答:(1)封面。(2)填表须知。(3)总说明。(4)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

(5)措施项目清单。(6)其他项目清单。(7)零星工作项目表。

8.工程项目的工程量清单计价程序是什么?

答:(1)熟悉施工图纸及相关资料,了解现场情况(2)编制工程量清单

(3)组合综合单价(简称组价)(4)计算分部分项工程费(5)计算措施项目费

(6)计算其他项目费(7)计算单位工程费(8)计算单项工程费(9)计算工程项目总价 9.概算定额与预算定额有哪些联系与区别?

(1)概算定额与预算定额的联系

①两者都是以建(构)筑物各个结构部分和分部分项工程为单位表示的,内容都包括人工、材料、机械台班使用量定额三个基本部分,并列有基价,同时它也列有工程费用,是一种计价性定额。概算定额表达的主要内容、主要方式及基本使用方法都与预算定额相似。

②概算定额基价的编制依据与预算定额基价相同。在定额表中一般应列出基价所依据的单价,并在附录中列出材料预算价格取定表。

③概算定额的编制以预算定额为基础,是预算定额的综合与扩大。

(2)概算定额与预算定额的区别

①项目划分和综合扩大程度上不同。概算定额综合了若干分项工程的预算定额,因此概算工程项目划分、工程量计算和概算书的编制都比施工图预算的编制简化。

②适用范围不同。概算定额主要用于编制设计概算,同时可以编制概算指标。而预算定额主要用于编制施工图预算。

10、建设程序与建筑工程(概)预算间有何关系?

答:(1)建筑工程(概)预算是基本建设预算的组成部分;

(2)在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投资估算;

(3)在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阶段,分别编制设计概算和修正设计概算;

(4)在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在施工前编制施工图预算;

(5)在项目招投标阶段确定标底和报价,从而确定承包合同价;

(6)在项目实施建设阶段,分阶段或不同目标进行工程结算,即项目结算价;

(7)在项目竣工验收阶段,编制项目竣工决算。

11.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方法有哪些?

(1)单价法:单价法是用事先编制好的分项工程的单位估价表来编制施工图预算的方法。按施工图计算的各分项工程的工程量,乘以相应单价后汇总相加,得到单位工程的直接工程费(即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之和),再加上按规定程序计算出来的间接费、利润和税金,便可得出单位工程的施工图预算造价。

(2)实物法:实物法是首先根据施工图纸分别计算出分项工程量,然后套用相应预算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定额用量(消耗量),再分别乘以工程所在地当时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实际单价,求出单位工程的人工费、材料费和施工机械使用费,并汇总求和求得直接工程费,最后按规定计取其他各项费用,最后汇总就可得出单位工程施工图预算造价。

12.建筑工程施工预算编制方法有哪几种?

答:施工预算的编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实物法: 根据施工图纸、施工定额、结合施工方案所确定的施工技术措施,算出工程量后,套用施工定额,分析人工、材料消耗量。

(2)实物金额法: 用实物法计算出人工、材料消耗量,分别乘以所在地区的工日单价和材料单价,求出人工费、材料费的编制过程就是实物金额法。

(3)单位估价法:根据施工图和施工定额计算工程量后,套用施工定额基价,逐项算出直接工程费后再汇总成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层及分段的直接工程费。

13.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有哪些作用?

答:建筑工程定额在我国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评定优选工程设计方案经济合理性的依据

(2)是招标投标活动中编制标底标价的重要依据

(3)是施工企业组织和管理施工的重要依据

(4)是施工企业和项目部实行经济责任制的重要依据

(5)是总结先进生产方法的手段

14、间接费计算方法按取费基数的不同分为几种?

答:(1)以直接费为计算基础

(2)以人工费和机械费合计为计算基础

(3)人工费为计算基础

15.其他项目清单有哪些内容?

答:第一部分指的是招标人部分(不可竞争性)。

招标人部分指的是由招标人提出费用项目,并预估该项目所需的金额,由投标人计入报价中的费用项目,包括预留金和材料购置费两项。

第二部分为投标人部分(可竞争性)。投标人部分指的是由招标人提出费用项目且提出费用项目的数量,由投标人进行报价,计入报价中的费用项目。包括总承包服务费和零星工作项目费两项。

16.什么是“两算”对比?“两算”对比有何意义?

答:施工图预算与施工预算之间的对比叫“两算”对比。

通过“两算”对比分析,找到企业计划与社会平均先进水平的差异,从而控制实际成本的消耗。通过对各分项“费差”(即价格的差异)和“量差”(即工、料、机消耗数量的差异)的分析,可以找到主要问题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采取防止超支的措施,尽可能地减少人工、材料和机具设备的消耗。对于进一步制定人工、材料(包括周转性材料)、机械设备消耗和资金运用等计划,有效地主动控制实际成本消耗,促进施工项目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不断改善施工企业与现场施工的经营管理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7、施工预算的作用有哪些?

答:(1)施工预算是编制施工劳动力、材料、机械台班需求和采购供应计划的依据。

(2)施工预算是施工企业编制最佳施工进度计划的依据。

(3)施工预算是施工队向施工班组签发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的依据。(4)施工预算是计算计件工资和超额奖励、贯彻按劳分配的依据。

(5)施工预算是企业开展经济活动分析,进行“两算”对比的依据。

5.投标人应如何处理招标文件中清单内容不妥或遗漏的内容?

答:投标人对招标文件提供的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必须逐一计价,对清单所列内容不允许作任何更改变动。投标人如果认为清单内容有不妥或遗漏,只能通过质疑的方式由清单编制人作统一的修改更正,并将修正后的工程量清单发往所有投标人。

18. “泰勒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1)制定科学的工时定额

(2)实行标准的操作方法

(3)采用先进的工具和设备

(4)执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19.预算定额与施工定额有什么区别?

答:(1)研究对象不同。预算定额以分部分项工程为研究对象,施工定额以施工过程为研究对象,前者在后者基础上编制,在研究对象上进行了科学的综合扩大。

(2)编制水平不同。预算定额按社会平均水平编制,施工定额按平均先进水平编制。

(3)编制程序不同。预算定额是在施工定额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

(4)所起作用不同。施工定额为非计价定额,是施工企业内部作为管理使用的一种工具。而预算定额是一种计价定额,是确定建筑安装工程价格的依据。

20.工程量清单格式包括哪些内容?

答:工程量清单格式应由下列内容组成

1、封面

2、填表须知

3、总说明

4、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

5、措施工项目清单

6、其他项目清单

7、零星工作项目表

21.工程量清单计价格式包含哪些内容?

答:工程量清单计价应随招标文件发至投标人,工程量清单计价格式内容组成:

1、封面

2、投票

3、工程项目总价表

4、单项工程费汇总表

5、单位工程费汇总表

6、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表

7、措施项目清单计价表

8、其他项目清单计价表

9、零星工作项目计价表

10、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分析表

11、措施项目费分析

6.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简答题 篇六

1、请你说说和以前相比,现在家乡的变化有哪些?

答:公路越来越宽了,楼房越来越高了,越来越多的人住进新房,闲暇时候,人们去文化广场休闲娱乐,许多地方建起了工厂,人们的日子越来越富裕了。

2、四川出现过哪些杰出的人物?

答:朱德、陈毅、邓小平邓老一辈国家的领导人是这里的杰出人物。

3、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了人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了,人们的生活需求能够得到满足。

4、我们在夏天纳凉的用具扇子、电风扇、空调这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什么?

答:日常生活用品的变化最能够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现在看来,过去的用品或许有些简单、粗糙、但在当时却是了不起的发明、创造。其实,现在的用品都是在过去的基础上发明、创造出来的,比以前的用品更方便了,而且将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5、您能说说什么是年历表吗?

答:年历表是按照时间顺序编排的,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上的人物及事件。年表的内容既可以是实物图,也可以是文字。

6、说说近几年自己的学校发生了那些变化?

答:教室更宽敞了,桌椅变新了,学校土地大部分美化起来了,种上了树木和花草。

7、说说我们从小人书里能发现什么? 答:我们家乡从古时候到现在,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许多的优秀人物和动人故事。小人书通过成语故事、历史小说、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从不同方面讲述了家乡的故事。小人书虽“小”,但是我们却能从中发现一个大世界。

8、你的家乡(贵州)有什么美丽的景区?

答:黄果树瀑布、织金洞、甲秀楼、遵义会议会址、江西千户苗寨等

9、你家乡的历史上有过哪些名人? 答:王若飞、邓恩铭、杨志成、朱启铃

10、你家乡的现在有哪些名人? 答:宁静、聂远、何洁、11、历史上,像华佗一样的著名医学家还有谁? 答:扁鹊、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

12、你玩过了什么游戏,有什么体会?(参考书41页)

13、水有哪些用途?(参考书48页)答:人们生活中洗衣做饭、解渴,为城市增添美景,美化城市绿地,清洁街道,农业灌溉、工业生产……

14、快要过年了,你打算怎样来庆祝?对于你拜年时收到的压岁钱和你平时积攒的钱,一定有不少吧,对这些钱你有什么打算?

15、你知道我国的春节有哪些习俗吗?写出不少于四条。答:贴对联 放鞭炮 吃饺子 穿新衣 拜年 ……

16、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节日,请对应写出4各。

答:傣族的泼水节;白族的火把节;回族(维吾尔族)的开斋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藏族的洛萨节;壮族的歌婆节等等。

17、在和小朋友们做游戏时,你应该怎么做?

答:我和其他小朋友互相了解,学会相处。虽然有些游戏比较简单,但是我们也要积极参与。如果在大家一起玩是候产生了小摩擦,如果是我的错,我会真诚地向其他小朋友道歉,请他们原谅我。如果其他小朋友做错了,我也会真诚地原谅他们,最后是我们都重归于好。

18、你能说说现在的厨房都发生了那些改变吗?

答:原来的厨房地方很小,炤具也很简单。现在的厨具地方很大,安装了许多的先进的炤具、消毒柜、抽油烟机、微波炉、电冰箱等,还用上了液化气和天然气,不仅方便,而且污染小,厨房变得越来越干净、漂亮了。

19、请你说说“金沙湾”这一名称的由来?

答:古时候,附近是大片湖泊,这里就是湖畔的码头,人们主要靠打鱼为生,生活离不开船,就连丧葬使用的都是船棺。所以,就留下“金沙湾”这样的地名。

20、请你说说怎样对污水进行合理处理。

答:加强对工业污染的处理,在工厂安装处理污水的设备,生产过程中的工业废水,必须经过净化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后才能排入河流。

7.船舶轮机维护与修理简答题 篇七

a、按故障对船舶营运的影响程度分: 船舶不停航的局部故障;短时间停航的重大故障;长时间停航的全局性故障;b、按故障发生和演变过程分: 渐进性故障、突发性故障、波及性故障、断续性故障;按故障的原因分: 结构性故障、工艺性故障、磨损性故障、管理性故障;c、按故障的性质分: 人为故障、自然故障。故障模式是指妨碍产品完成规定任务的某种可能方式,即产品的故障或失效的表现形式。故障规律: 船舶机械及其零部件在使用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故障几率不同。大量的实践和实验表明,故障率与时间呈”浴盆曲线”关系.早期故障期:故障率高,故障随时间的增加而迅速下降;随机故障期:故障率低且稳定;磨损故障期:故障率随时间的延长而迅速升高

2、减少缸套磨损有哪些措施?

(一)、加强日常运转管理:注意气缸冷却水温度、保证良好的润滑、加强燃油和燃烧管理

(二)改进制造安装工艺(1)保证活塞组件和汽缸套的装配质量及配合间隙(2)汽缸套内圆强化方法与活塞环外圆强化相匹配,形成一个合理的摩擦副(3)适当运用强化手段提高缸套的硬度和耐磨性,提高其疲劳强度

3、船舶常见的电化学腐蚀有哪些?

电偶腐蚀 氧浓差腐蚀 选择性腐蚀 缝隙腐蚀 点状腐蚀 应力腐蚀 腐蚀疲劳 海水腐蚀

4、电化学腐蚀的种类和防止措施电化学腐蚀的种类分为:(1)、宏观腐蚀电池:是肉眼可见阴、阳极的腐蚀电池,引起明显的局部腐蚀。主要有:异种金属接触电池、浓差电池。(2)、微观电池:在金属表面上由于微观电化学不均匀性而产生很多微小的电极电池。防止措施:合理选材;阴极保护;阳极保护;介质处理;表面保护覆盖层;加强维护和管理

5、简述臂距差的影响因素。

船舶装载的影响;机座变形和下沉;活塞运动装置和爆发压力的影响;主轴承下瓦的不均匀磨损;飞轮的影响;轴系连接误差的影响;大气、海水温度和进坞坐墩等对船体变形对臂距差的影响

6、从轮机管理的角度如何防止和减少曲轴的疲劳破坏?(1)控制爆发压力,避免柴油机超负荷运转(2)注意对扭振减振器的检查和维护(3)柴油机运转时,尽快越过临界转速区,避免在转速禁区持续运转(4)定期检测曲轴臂距差,监控曲轴轴线状态和监控主轴承下瓦的磨损情况;(5)加强主轴承润滑和滑油的管理,定期检测主轴颈和主轴承的配合间隙,防止轴承下瓦过度磨损;

7、简述活塞环折断的原因? 搭口间隙过小;环槽积炭;汽缸套磨台;环槽过度磨损;活塞环挂住气口;活塞环径向胀缩疲劳。

8、涡轮增压器的主要装配间隙有哪些?其作用是什么?(1)压气机叶轮背面与气封板之间的轴向间隙。保证叶轮背面不与气封相碰

(2)压气机叶轮前方与壳体之间的间隙。保证叶轮前面不与壳体相碰

(3)压气机端推力轴承与转子端面之间的轴向间隙,即转自的轴向窜动量。

用于保证转子轴向热膨胀的情况下不会产生压气机叶轮或气封与增压器壳体相碰补充。

9、简述船机拆卸原则、技术和目的?

原则:1确定拆卸范围 2确定正确的拆卸顺序 3 保证零部件原有精度 4 保证正确装复船机设备。技术:1注意拆卸安全2正确拆卸过盈配合件3正确拆卸螺栓4保护拆下的零部件和机器拆开部位5做好标记和系标签。目的:通过拆卸前的设备运转中观察和检测发现船机设备故障,通过拆卸中的检测来确定船机设备零部件损伤的部位、性质、程度和范围等,便于有效维修。

10、交船试验有哪些?交船试验的目的和交验项目主要是什么?

8.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篇八

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课程特点是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一)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加强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二)教育目的的主要内容及精神实质

主要内容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精神实质: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强调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及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

1、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

2、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

3、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加强课程与社会联系、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结合、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高中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等。

三、简述小学德育的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劳动

4、少先队活动

5、班主任工作

四、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

1、行政方法

2、法律方法

3、教育方法

4、经济方法

5、学术方法

五、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

1、制度管理法

2、民主管理法

3、学生自主管理法

4、情感沟通法

5、目标管理法

六、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则

1、民主性

2、整体性

3、高效性

七、怎样设计教育研究方案?

1、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

2、选择研究对象

3、分析研究变量。

4、形成研究方案。

八、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环节

1、研究的构思与设计

2、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3、成果的分析与总结

九、教育研究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4、教育性原则

十、小学生的卫生保健应该注意哪些方面?(1)保持正确姿势,组织适当的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2)保护牙齿,培养儿童良好的用餐习惯。(3)眼和耳的卫生保健。(4)保持合理的营养和良好的生活习惯。(5)注意用脑卫生。

十一、常用的小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

十二、沟通在学校的管理作用 传递信息、控制、激励、情感交流

十三、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 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心理辅导.

十四、布鲁巴奇的反思方法

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十五、教学原则定义及有哪几个原则?注意事项

答: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原则:

1、直观性原则 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知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教具可分为两类:一是实物直观;二是模象直观。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用语言作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描述,能够给学生以感性的知识。

2、启发性原则 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孔子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教学要求,这是“启发”一词的来源。《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阐明了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启发。苏格拉底在教学中重视启发,他善于用启发式来激励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即著名的“产婆术”,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过程中起着助产的作用。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是启发的首要问题,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激发学生主动性、欲望和兴趣,汇集和发展为推动学习的持久动力。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

3、巩固性原则 是指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要求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②重视组织各种复习。③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4、循序渐进原则 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学记》强调“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否则“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循序渐进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之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之序,是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5、因材施教原则 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最早见于朱熹的概括“孔子教人,各因其材”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德智体发展的特点,各学科学习的情况与成绩,有何兴趣、爱好与擅长以及不足之处,然后有目的的因材施教。②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十六、教学方法

答:教学方法是为完成 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 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等。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话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谈话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

一、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第二,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第三,要善于启发诱导。第四,要做好归纳、小结。

二、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 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方法。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2、讲授要注意启发;

3、讲究语言艺术。三.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做好演示前的准备;(2)用以演示的对象要有典型性;(3)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4)通过演示,使所有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

四、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

2、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

3、严格要求。

五、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2)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3)要做好讨论小结。

十七、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答: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 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历史上还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和道尔顿制等。

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

(1)有利于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系统的传授知识。(4)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的质量

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1)主要表现在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而且学生主要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其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3)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决定。学生的动手机会少,实践性不强,缺乏独立性。(4)教学内容、时问和进程的程序化,难以容纳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难以创新。(5)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人为地分割,以适应“课”的要求,使教学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

十八、课堂教学总结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答:归纳总结式结束、比较异同式结束、练习检测式结束、悬念式结束、活动式结束、拓展延伸式结束、表扬激励式结束。

十九、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是什么? 答:主体参与策略、合作探究策略、知情融合策略、个性发展策略

二十、简述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

(1)讲授式的教学方法。(2)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3)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4)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一、小学班主任的作用? 答:第一、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第二,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第三,班主任是各任课教师的协调者。第四,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

二、小学班主任的职责与任务。

1)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3)指导学生课外、校外生活和活动。4)管理班集体,指导少先队工作。5)协调各任课教师的工作。

三、小学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包括哪些方面?

答:(一)了解学生(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三)建立学生档案(四)个别教育(五)班会活动(六)协调各种教育影响(七)操行评定(八)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四、班级活动的特点。答:自愿性、自主性、差异性、广泛性、灵活性

五、简述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2)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六、组织班级活动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2、针对性原则

3、易操作原则

4、整体性原则

5、创新性原则

6、多样性原则

七、班级活动的形式。

1、论理式班队活动

2、交流式班队活动

3、文艺式班队活动 4竞赛式班队活动

5、纪念式班队活动

6、实践式班队活动

八、小学教育研究的内涵,方法,特征,类型。

内涵:教育科学研究是研究者借助教育理念,以有价值的教育现象或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应的科研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认识活动。

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历史法、比较法、个案法

特征:继承性、创新性、系统性、控制性

类型:按研究目的分(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综合性研究);按研究的功能分(发展性研究、评价性研究、预测性研究);按研究的对象分(定性研究、定量研究); 按使用的方法(历史研究、描述研究、比较研究、实验研究、理论研究)

九、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1、终身学习

2、行动研究

3、教学反思

4、同伴互助

5、专业引领

6、课题研究

7、网络远程研修

8、教师成长记录袋

9、开展微格教学 三

十、常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的方法。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价值辨析

5、给于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一、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素养。

职业道德:

1、爱国守法

2、爱岗敬业

3、教书育人

4、关爱学生

5、为人师表

6、终身学习。

教育素养:

1、教育理论知识

2、教育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实践能力、教育和组织管理能力、心育能力和课程能力)

3、教育机智

4、教育科研能力

十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型

3、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三

三、加涅的8层次5分类

加涅把学习分成八类: ①信号学习。②刺激一反应学习。③连锁学习。④言语联结学习。⑤辨别学习。⑥概念学习。⑦规则或原理学习。⑧解决问题学习。

前三类是人和动物共有,后五类是人类所特有。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加涅后来进一步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把它们看做是五种学习类型。

分别是: ①智慧技能。主要用来解决“怎么做”。②认知策略。学会学习的核心部分。③言语信息。④动作技能。⑤态度。三

四、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答:1.前习俗水平(惩罚服从取向阶段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中年级。

2.习俗水平(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这是在小学中年级以上出现的,直到青年、成年。第三阶段:“好孩子”取向。第四阶段: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柯尔伯格认为大多数青年和成人的道德推理就属于这级水平。

3.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普遍伦理取向阶段)三

五、学习策略。

(一)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复述策略(1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2多种感官参与

3、复习形式多样化

4、画线、5排除互相干扰 6整体识记与分段识记)

精细加工策略:

1、记忆术(位置记忆法、缩减和编歌法诀、谐音联想法、视觉联想、语义联想)

2、做笔记

3、提问

4、生成性学习

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组织策略:

1、列提纲

2、利用图形(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式或模型图、网络关系图)

3、利用表格(一览表、双向表)

(二)元认知策略(调节策 略、监视策略、计划策略)

(三)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策略、学习环境策略、努力管理 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三

六、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

内容:

1、科技活动

2、学科活动

3、文学艺术活动

4、体育活动

5、社会活动

6、传统的节日活动 形式:

(一)群众性活动

(二)小组活动10-20人

(三)个人活动

七、教学设计原则、步骤、要求、内容、依据

原则:系统性原则、程序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反馈性原则 步骤:

1、教学目标的阐述

2、教学重难点分析

3、教学准备

4、教学课时计划

5、教学设计过程

6、板书设计

7、教学反思

八、简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四

九、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个体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生理基础;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影响作用,但其作用不能夸大。

2、环境: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具有其独特的功能,例如加速个体要求:

1、导入环节

2、问 题设计

3、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4、练习设计

5、教学后记

内容:

1、教学目标的设计

2、教学内容的设计

3、教学措施的设计

4、教学评价的设计

依据:

1、学科性能

2、教学任务和要求

3、教学内容的特点

4、教学原则的要求

5、教师本人的教学特点和风格

6、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

教案的基本内容 1.课题 2.教学目标 3.课型、课时 4.教学内容 5.教学重点和难点

6.教学方法 7.教具 8.教学过程 9.作业布置 10.板书设计

八、选择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学生特点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践经验及个性特点

九、新课程改革下的有效情境创设应注意几点?

1、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让情境生成学习材料问题

2、巧妙设计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

3、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寻找知识经验的联系,创设情境。

4、教师本身就是一种好的教学情境 四

十、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具体应用

1、借助实物图像创设教学情境

2、借助动作(活动)创设教学情境(操作、表演、演示、活动)

3、借助语言创设教学情境(朗读、描述、比喻)

4、借助新旧知识观念的关系和矛盾创设教学情境

5、借助背景创设教学情境

6、利用儿歌谜语创设教学情境

7、借助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8运用想像创设教学情境

四一.简述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一般方法。(1)必须从小抓起,从儿童抓起。因此,家长应注重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2)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3)要建立三结合教育网。学生除受学校教育影响外,还受家庭、社会的影响,因此,应建立三种教育力量结合点,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创造有利条件。(4)要有科学的管理与评价。

二、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1)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2)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3)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4)教师人格修养的发展

三、小学生美育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有哪些?(1)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文化艺术活动进行美育。(2)通过大自.然进行美育。(3)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美育。

四、简述激发小学生动机的基本方法。(1)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恰当进行奖惩:(2)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和维持学习兴趣:(3)指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增强对成功的期望:(4)培养自我效能感,增强学生成功的自信心:(5)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习动机的激发者;(6)注意个别差异。

五、简述操作技能不同于心智技能的特点(1)就动作的对象而言,操作技能的活动的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具有客观性;(2)就动作的进行而言,操作技 能的执行是通过外部显现的肌肉运动实现的,具有外显性;(3)就动作的结构而言,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四

六、教师职业角色

①引导者促进角色;②参与者角色; ③开发利用者角色;④评价者角色和研究者角色。

七、简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发展、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等得功能。

4、个体主观能动性: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十、简述教育调查报告的一般结构(1)引言在引言部分 应简要讲明本次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方法与步骤(3)材料分析,材料包括用来对比或说明现象结构的背景材料、其他调查材料、典型调查材料 以及文献资料。(4)总结。总结包括结论、预测、建议和对调查的估价。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简述你对这三种学习方式的理解(1)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2)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3)探究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简述最近发展区概念及意义 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三、教学反思的内容和类型 教学前反思: 教学中反思 教学后反思:

类型: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人反思和集体反思。

四、课堂气氛的类型 积极的课堂气氛、消极的课堂气氛和对抗的课堂气氛

五、福勒和布朗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六、简述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

1、复习要及时

2、复习要合理

3、复习活动即要避免 无限过度,又要坚持适当超额,超额 学习程度达到150%效果最佳。

七、简述小学教师反思的基本内容

1、对教学目标进行反思

2、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3、对教学特色进行反思

4、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

5、对教学有点反思 五

八、简述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条件

1.新的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2.学习者认知结构种具有同化新材料的适当知识基础(固定点),便于与新知识进行联系,也就是具有必要的起点。3.学习者还必须具有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积极地将新旧知识关联起来的倾向。4.学习者必学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识结构中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五

九、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1)小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2)小学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基础(3)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十、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

1、复杂性。首先,教育目的的全面性。其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最后,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体现在因材施教、教学上的不断更新和教师的“教育机智”三个方面。

3、示范性。指教师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态度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4、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5、长期性。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影响具有滞后性。

6、系统性。教师劳动的系统性是由教育的系统性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决定的。六

十一、教育的起源

1、生物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有19世纪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生物起源说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其基本错误是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

2、心理起源说

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是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著有《教育史教科书》一书。孟禄从心理学观点出发,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判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3、劳动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前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等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劳动起源论者在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运用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阐述人和人类社会起源的观点,从恩格斯的“劳动在一定意义上创造了人类本身”这一基本命题出发,推断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六

十二、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十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十四、教育目的的作用

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的总的要求和规定,是一个国家为教育确定的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和标准。作用有:1.导向作用 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确立、教育内容的取舍、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教育效果的评价,都是以教育目的为依据和前提的。教育目的无论对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有目标导向作用。2.激励作用 目的是一种结果指向。人类的活动既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那么也就应该有着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教育活动因为有可以达成的最终目标,最终目标就可反过来成为一种激励的力量。3.评价作用 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根本标准和依据。

十五、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立教育目的的重要根据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六

十六、课程标准的概念及作用

1.课程标准的概念

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2课程标准的作用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对教师工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和依据。

3.教材的编排方式

直线式教科书结构,就是指把一门学科的课程内容或其中一个课题的内容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来展开呈现在教科书中,使各种知识在内容上均不重复的编排形式。

螺旋式教科书结构,就是把同一课题内容按深度、广度的不同层次安排在教科书的不同阶段重复出现,使得每一次重复都将原有的知识、方法、经验进一步加深拓广,逐级深化。六

十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六

十八、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范围(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转移

(4)注意的分配 六

十九、遗忘的规律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依据保持效果,绘制了著名的“遗忘曲线”。这条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的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下降,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遗忘了。由此看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七

十、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十一、如何组织复习防止知识遗忘。

第一,及时复习,在学习的当天进行复习。

第二,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在识记后不久,复习的次数要多一些,时间间隔要短一些。

第三,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集中复习就是把材料集中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复习,分散复习就是把材料分配到几段相隔的时间内进行复习。复习难度小的材料可适当集中,复习难度大的材料可以采取分散复习的方式。

第四,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这种方法能使学习者及时了解到识记的成绩,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另外,这种方法还可以及时检查记忆效果,有利于提高复习的针对性。第五,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第六,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在复习时应尽量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要眼看、耳听、口读、手写相结合。七

十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A.流畅性:流畅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该特征代表心智灵活,思路通达。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即表示他的流畅性越高。

B.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所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变通性越高。

C.独创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前辈的意见,具有新奇性。对同一问题所提意见愈新奇独特者,其独创性越高。七

十三、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

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十四、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主要表现

①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③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④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七

十五、小学生注意力的发展的特点

(1)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作用

(2)注意的范围依然有限

(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

小学生的注意稳定性较差,表现在集中于某一事物或活动上的时间较短。一般说来,7~10岁儿童可连续集中注意力约20分钟;10~12岁儿童约25分钟;12岁以上约30分钟。

(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 小学生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在听课时,眼、耳、手、脑的配合往往不够,表现为注意分配能力不强,听讲和记笔记不能同时进行。七

十六、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1.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

2.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5.依据学习结果的反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 七

十七、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堂中正确引导

3.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

6.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7.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

十八、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1.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2.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二)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变化的过程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其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反映。

(三)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七

十九、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含义和要求

1.基本含义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2.贯彻要求

(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十、小学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途径: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各科教学 2.课外、校外活动

3.劳动

4.少先队活动

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6.班主任工作

方法:1.说服教育法

2.榜样示范法 3.陶冶教育法 4.指导实践法 5.品德评价法6.品德修养指导法 八

十一、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条件。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

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

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十二、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1.了解学生 2.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3、建立学生档案 4.班会活动 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6.操行评定 7.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八

十三、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十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内容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小学阶段自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八

十五、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一)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教学)

(二)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四)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八

十六、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学规律,指教学现象中客观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稳定性、普遍性的联系,对教学活动具有制约、指导作用。

(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1.含义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的是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的关系。2.二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1.含义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能力的发展,并将二者辩证统一于教学活动之中

2.二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1)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2)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三)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1.含义 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注重教师的教,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的积极性,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二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四)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1.含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等方面获得发展与进步。

2.二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

(3)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

十七、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一)激发学习动机

(二)领会知识 这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三)巩固知识

(四)运用知识(五)检查知识

十八、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1.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结构合理。5.语言艺术。6.气氛热烈。7.板书有序。8.态度从容。八

十九、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培养:1.学习动机的培养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2.设置具体目标及到达目标的方法 3.设置榜样

4.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5.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6.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十、教学反思的意义

(一)教学反思有利于教案的改进

(二)教学反思为撰写教学研究、论文提供丰富的素材

9.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简答题汇总 篇九

从观察者扮演的角色的角度看,观察法有哪些类型?答:根据观察者的角色不同,观察法可分为非参与观察和参与观察两大类。非参与观察也称局外观察,就是观察者不加入被观察者的群体,不参与他们的活动,完全以局外人或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参与观察也称局内观察,就是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之中,并通过与观察者的共同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参与观察根据参与程度不同,又可分为完全参与观察和不完全参与观察。完全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完全深入到被观察者的社会群体之中,作为其中一个成员参与这个群体的正常活动进行观察。不完全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是以公开的身份参与到被观察者群体之中,即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个观察者,而且他有时和被观察者共同活动并进行观察,有时又作为旁观者进行观察。

定量研究:是指运用概率、统计原理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等方面进行的研究。在收集资料方面,定量研究强调如果不能进行普查,则应当运用抽样技术选择样本;在对样本进行调查研究时,定量研究必须有一定结构,能对调查过程、调查方法和调查技术实施严格控制,对调查结果能够进行量化。定量研究具有科学讼客观性的特点,调查结果更为细化。对照组实验:也叫平行组实验,是指既有实验组又有对照组(控制组)的一种实验方法。实验组即实验单位,对照组是同实验组进行对比的单位。两组在范围、特征等方面基本相同。在对照组实验中,要同时对两个观察客体(试点客体和控制客体)做前测与后测,并比较其结果以检验理论假设。

非参与观察:也称局外观察,就是观察者不加人被观察者的群体,不参与他们的活动,完全以局外人或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这种方法的突出特点就是要使被观察者意识不到他们正在被观察,保证他们在极其自然的、不受观察者任何干扰的环境中行动,以避免被观察者感到不自在而影响到观察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一般来说,非参与观察比较客观、公允,但不够深人,看到的多是一些表面的、甚至偶然的社会现象,所获得的也多是感性知识。它比较适用于对某些公共场所或某些公众活动中人们行为和表现的观察。

观察误差是怎样产生的?如何看待观察误差?答:观察误差来自观察主体和观察客体两个方面。在观察者方面,产生观察误差的因素主要有:第一,观察者的社会价值取向。第二,观察者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第三,观察者的能力、知识与经验。第四,观察者的心理素质。第五,观察手段。在观察对象方面,产生观察误差的因素主要有:第一,被观察者的反应。第二,人为的假象。第三,事物本质的显现程度。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讲,任何观察都会有一定的误差,而观察误差的大小会对调查结果产生很大影响。针对造成观察误差的原因,可以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努力,尽管仍然不可能完全消除观察误差,但是却可以将其减少到最低程度,观察结果也可以做到基本准确。

简述调查报告撰写的步骤。答:调查报告的撰写包括以下五个步骤:(1)确定主题、形成观点。(2)精选素材。(3)拟订提纲。(4)起草报告。(5)修改定稿。简述调查报告撰写的步骤。答:调查报告的撰写包括以下五个步骤:(1)确定主题、形成观点。(2)精选素材。(3)拟订提纲。(4)起草报告。(5)修改定稿。简述调查资料分析。答:资料分析是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对社会调查所获得资料进行研究、判断和推测,以揭示社会事物或现象的性质、特征与规律的过程。一般认为它包括三方面内容,即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理论分析。定性分析是对调查资料所反映的社会事物或现象的性质的分析方法,着重于确定研究对象具有哪种性质及特征。定量分析也叫统计分析,是运用统计学原理对资料进行定量的研究、判断和推测,以揭示事物内部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分析方法。理论分析是资料分析的高级阶段和最终环节,主要是对调查得到的资料和统计得到的数据,运用各种思维方法进行系统化的理性分析并做出结论的一种思维过程。传统的资料分析主要是定性分析和理论分析,但当前最流行和最受重视的是定量分析即统计一分析。

简述概率抽样的类型及其含义。答:概率抽样依照具体抽样方法的不同,分为以下类型:(1)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是指在特定总体的所

有单位中直接抽取n个组成样本。(2)系统抽样。系统抽样也称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是按一定的间隔距离抽取样本的方法。(3)分类抽样。分类抽样也叫类型抽样或分层抽样,就是先将总体的所有单位依照一种或几种特征分为若干个子总体,每一个子总体即为一类,然后从每一类中按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称为分类样本,它们的集合即为总体样本。(4)整群抽样。整群抽样又称聚类抽样或集体抽样,是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划分为一些群体,每一个群体为一个抽样单位,再用随机的方法从这些群体中抽取若干群体,并将所抽出群体中的所有个体集合为总体的样本。(5)多阶段抽样。多阶段抽样又称多级抽样或分段抽样,就是把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过程分成两个或多个阶段进行的抽样方法。

简述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程序及其工作内容。答:一般而言,社会调查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分析阶段与总结阶段。准备阶段包括三方面工作:确定课题;设计调查方案;具体准备。调查阶段是社会调查研究方案的执行阶段,主要是按照调查研究方案中所确立的调查计划、调查方式进行资料的收集,具体贯彻调查设计中所确定的思路。分析阶段也称研究阶段,这一阶段是指在实地调查完成后,调查者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审核、整理、统计、分析的过程。总结阶段是社会调查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总结调查工作、评估调查结果和撰写调查报告。

简述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答:社会调查研究必须遵循的原则概括起来主要有:客观性原则,是指在社会调查中,资料的收集、分析以及结论的得出都应排除研究者的主观因素的干扰。科学性原则,是指研究及其结论的实证性和逻辑性。系统性原则,是指把调查对象放在一个系统、一个整体中去分析了解其内在规律和本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原则,是指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对实践的认知,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抽象过程。伦理道德规则,是指使被调查者的人格尊严得到尊重,使调查更加人性化,达到更好的调查效果。

简述探索性研究。答:它是一种先期的试探性的初步研究。进行探索性研究是为了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课题;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内容和范围;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观点;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探索性研究的一般方法有查阅文献、咨询和实地考察。探索性研究是社会调查研究的基础。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保证社会调查研究的质量。简述问卷的基本结构。答:一份调查问卷通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封面信:实际上是写给被调查者的一封短信。其作用就在于向被调查者介绍和说明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目的等内容。篇幅不宜过长,以两三百字为好。指导语:指导语是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如何填答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分为卷头指导语和卷中指导语。卷头指导语一般以“填表说明”的形式出现在封面信之后,卷中指导语则是针对某些特殊问题所作出的特定指示。问题及答案:问卷的主体部分,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开放型问答、封闭型问答和混合型问答。编码:就是对每一份问卷和问卷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答案编定一个惟一的代码,并以此为依据对问卷进行数据处理。除了上述内容外,问卷还包括一些有关资料,如问卷的名称、审核员编号、调查日期、被调查者住地、被调查者合作情况等。

请指出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都有哪些?答:社会调查研究的最基本对象就是现实社会,所要面对的首先是社会的基本要素,另外还有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具体对象。社会有三个基本要素: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社会调查研究具体的、最基本的对象即调查研究单位大致可分为八类:个人;社会组织;阶级和阶层;民族;社区;社会行为;社会产品。

社会调查研究的墓本方法涉及哪些方面?其核心内容是什么?答:所谓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是指具体的操作方法,涉及社会调查研究的各个方面:课题确定的方法;明确调查研究具体目的、对象、内容、类型的方法;调查研究方案设计和条件准备的方法;抽样的方法;各种搜集资料的方法,包括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撰写调查报告的方法,等等。这些方法适用于所有的调查研究课题。其中各种具体的资料收集方法是调查方法的核心内容。

社会调查研究有哪些类型?答:根据不同的要素(目的、时序、范围、性质等)社会调查研究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目的来划分,可分为描述型研究和解释型研究;(2分)依时序可分为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依调查的性质,可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依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两大类,全面调查即普查,非全面调查则分为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两类。

社会调查研究中有哪些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答:包括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

社会调查中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是怎样的?答: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指变量的变化之间存在着非因果关系的一定联系和一定关系。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从变化的方向来看,可以分为正相关与负相关;从变化的表现形式来看,可以分为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同方向的变化,这种相关关系是正相关,也叫直接相关。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反方向的变化,这种相关关系是负相关,也叫逆相关。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增加或减少),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

大致均等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直线相关;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之发生不均等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曲线相关。

什么是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完成它们的关键是什么?答:参与观察也称局内观察,就是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之中,并通过与观察者的共同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参与观察根据参与程度不同,又可分为完全参与观察和不完全参与观察。完成这类观察的关键是与观察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非参与观察也称局外观察,就是观察者不加人被观察者的群体,不参与他们的活动,完全以局外人或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完成这类观察的关键就是要使被观察者意识不到他们正在被观察,保证他们在极其自然的、不受观察者任何干扰的环境中行动,以避免被观察者感到不自在而影响到观察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什么是对照组实验?在实验中,为何要设置对照组?答:对照组实验也叫平行组实验,是指既有实验组又有对照组(控制组)的一种实验方法。实验组即实验单位,对照组是同实验组进行对比的单位。两组在范围、特征等方面基本相同。在对照组实验中,要同时对两个观察客体(试点客体和控制客体)做前测与后测,并比较其结果以检验理论假设。由于对照组虽然不接受自变量激发,但受其他外部因素影响,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也会自然而然地发生某些变化,这些变化都与实验者的因果关系假设毫不相干,因此只有从测量结果中排除这些成分,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论,设置对照组的意义就在于此。

为什么说文献法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具有特殊的地位?答:之所以说它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有特殊的地位,是因为:首先,它是最基础和用途最广泛的搜集资料的方法。任何社会调查研究前期的课题的选择、确定和探索性研究以及方案设计,都必须先从文献调查人手,以使调查目的更为明确和有意义,使调查内容更为系统、全面和新颖。即使进人了具体调查阶段,也往往仍然需要进行文献调查。利用它可以收集到其他方法难以收集到或者没必要用其他方法收集的资料。其次,文献法并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搜集资料的方法,它还是一种独特的和专门的研究方法,这是它与其他调查方法之间最显著的区别。诸如问卷法、测量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等,主要功能就是搜集资料,对它们搜集到的资料的整理、分析和研究则是用一些通用的专门方法来完成的。文献法却不然,它可以独立完成某些课题从搜集资料到分析研究的全过程。那些旨在再现或分析历史现象的课题,以及时间跨度大的纵贯性课题,就是也只能是主要依靠文献法来完成的。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它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文献群中选取适用于课题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做出恰当分析和使用的问题。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文献法具有特殊的地位:首先,它是最基础和用途最广泛的搜集资料的方法;其次,文献法是一种独特的和专门的研究方法。文献法的基本步骤包括文献搜集、摘录信息、文献分析三个环节。

文献搜集:广义的文献搜集是指将文献按照一定方式集中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按照文献用户需求查找出有关文献或文献中包含的信息内容的过程,它包括文献的存储和文献的检索两个过程。狭义的文献搜集则专指后者。社会调查研究中文献法所使用的是狭义的文献搜集概念。文献法的实施是从文献搜集开始的。文献搜集的方法包括文献检索和文献搜集两个环节。文献检索有人工文献检索、计算机文献检索和参考文献查找法三种。文献搜集的渠道主要有个人、机构和互联网三种。

文献信息的摘录工作应当如何进行?答:摘取信息一般有以下步骤:浏览:就是文献搜集告一段落后,将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全部阅读一遍(包括对音像文献的视听),以对它们有个初步认识,即大致了解文献的内容,初步判明文献的价值。筛选:就是在浏览的基础上,根据调查课题的需要,从所搜集的文献中选出可用部分。精读:就是对于筛选出的可用文献要认真、仔细地阅读,同时着重在理解、联想、评价等方面下功夫。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明确对于调查研究课题有价值的信息。记录:就是把在精读中确认的有价值信息记录下来,供进一步分析研究之用。

问卷的问答有哪些类型?举例说明。答:有三种类型。(1)开放型。(2)封闭型。(3)混合型。

效度:指的是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量准确测量的程度。测量的效度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测量方法的效度,主要表现为测量指标与所测量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第二,测量结果的效度,主要表现为测量结果与变量值的相关程度。测量的效度又有两层含义,即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前者是指一项测量的方法、资料和结论对该测量本身的有效性;后者则特指一项测量的结论在普遍应用时的有效性。对测量效度的检验很重要的是对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的检验。检验效度的方法分为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和效标效度三种。

样本:它是从总体中按照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一个样本是总体的一个子集,一个总体中可以抽取出若干个不同的样本。在社会调查研究中,资料的收集工作往往是通过样本来完成的。样本的调查结果可以推论和说明总体。应当怎样选择社会调查研究课题?答:社会调查研究课题必须根据理论和实际的需要以及现实可行性而定从理论方面看,课题应有助于促进当前理论和科学的发展。从实际的需要看,调查研究课题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能够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对社会实践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或者对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够产生一定影响。从可行性看,一是要选择调查研究可以解答的课题;二是要根据调查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来选题。选题还应该考虑先从简单、具体开始。在选题时,最好能够有专家指导。

怎样进行问卷调查?答:问卷调查的实施步骤包括设计问卷、选择调查对象、分发问卷、回收问卷等过程。设计问卷是根据前期工作的结果,按照一定的原则,认真设计问卷的问题与答案。这项工作的传统作法是卡片法和框图法。选择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问卷内容和难易程度,针对调查总体的不同情况,对调查对象加以认定,努力选择最适合的、较单一的社会群体。至于调查对象的数量,如果总体规模不大,则可把它的全部成员都作为调查对象。如果总体规模较大,则可用抽样方法选择调查对象。分发问卷有多种方式。采取何种方式对问卷的回复率有重大影响。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取电话问卷、直接送发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以提高问卷的回复率。回收问卷首先必须作到前面提到的选择具有吸引力的调查课题、挑选恰当的调查对象、提高问卷的设计质量、采取回复率较高的问卷调查方式等工作。此外,还应注意:争取知名度高、权威性大的机构支持;尽可能通过宣传,增加调查的吸引力;对问卷的回收进行主动的追踪;认真研究无回答和无效回答现象,采取必要的后续措施。还必须认真审查每一份问卷的质量。

上一篇:《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作背景及艺术赏析下一篇:少先队大队竞选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