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本研修

2024-08-30

园本研修(共9篇)(共9篇)

1.园本研修 篇一

园本研修方案

钱敏宁

我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去年在异地新建了一所新园,由于教师数量缺口较大,所以近两年新进了一大批教师。这些教师有的是刚出校门的学生,根本没有工作经验 ;有的是从其他幼儿园跳槽过来,对我园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方式还不适应;在这些教师中,有本科生,有大专生,也有中专生。这就使得我园的教师队伍变得良莠不齐。为了让这批新教师尽快成熟起来,为了尽快发展我园的骨干教师,我园对她们提出了“一年入门,三年创新,五年出经验”的要求,并为她们开设了新教师班,提供系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指导,运用灵活多样的职后培训活动,帮助其尽快转变旧观念,接受新观念,高起点踏上工作岗位。同时,我园还鼓励教师们通过自考、函授等途径提高自己的学历,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的素质。我园进行的园本培训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读书——积存专业知识要教书必须先读书,善教者必然是善学者。读书,可让教师拥有源头活水,滋润幼儿求知若渴的心田;读书,让教师与大师对话,与哲人交流;读书,让教师扩大智慧和见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师可以看得更远;以书作垫脚石,教师可以攀得更高。

幼儿教师日常工作杂碎、忙碌,一天的工作下来,教师们很辛苦,往往没有太多的精力和时间读书。但是,大家相信时间是挤一挤就有的,一旦养成读书的习惯,那将是一生受用的。因此,我园要求老师:一方面,要挤出时间读书,读书后一定要写读书笔记。一天哪怕是只能读半小时,日日读,日日思考,教师们也一定会有自己的收获;另一方面,要有选择的读书。读经典作品,能丰富自身底蕴,提高自身修养。然而有些论文、随笔、杂谈,或者作者个人的一些个性化探索与思考,与实践结合密切,直接指导教学,读起来花时少而收获多,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经验、打开思路。所以,教师要根据自己时间的多少进行合理的选择。此外,我园还进行“每月一本好书”活动,由教师们轮流介绍推荐,以促进教师之间读书心得的交流。教师们积极性很高,通过这样的交流活动,教师们都觉得受益匪浅。

二、练功——奠定专业基础 “练功”是指幼儿教师苦练必备的基本功。

基本功是从事某种工作所必需掌握的基本技能,基本功具有强烈的职业特点,是行业从业人员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作为一个学前教育行业的幼儿教师,它也有这个专业所必需的教育基本功,且随着时代的变化,在幼儿园保教工作中,对幼儿教师基**力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现在对幼儿教师的基本功要求更为全面,要求教师具有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以幼儿的终身发展为目标,能明确幼儿各领域的教育内容和要求,具有组织与实施的能力,并能形成教育评价。

我园结合实际工作,对教师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教师会观察、反思、调整、形成策略;会和孩子有效沟通,善于设计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会创设教育环境,提供满足儿童需要、符合儿童发展特点的活动材料;具备良好的沟通艺术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和家长有效沟通等。在训练形式上,我园坚持从个人优势突破,逐步渗透到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既要坚持群体性,又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个性,坚持长期训练,保证练有所得,练有所用。在训练方法上,我园坚持以自练为主,集中培训为辅的原则,采取集中辅导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培训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规定达标时限,定期由幼儿园领导小组对教师各项基本功进行考核、竞赛,评选出“优秀教师”,再由“优秀教师”与达标成绩相对较差的教师组成一对一的帮扶小组,由“优秀教师”帮助和指导被帮扶教师,和被帮扶教师一起努力,直至被帮扶教师顺利达标。在这样互助有效的练功活动中,我园教师的基本功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实践——提升专业水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课堂是展示教师知识、能力、个人魅力的舞台,更是锻炼教师的阵地。我园对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采取“推门听课”的方式,一方面可以看到她们的教学常态,针对暴露出来的真实问题给予及时指导;另一方面,也督促她们时时保持专注的工作态度。在“推门听课”的过程中,听课人可以运用现场指导的方法,根据活动的进程对新教师适时给予引领、帮带和示范,现场教给她们具体正确的操作方法。在活动后的交流过程中,我园一般要先听新教师的自我分析和评价,再由听课人做全面评价。听课人在对新教师进行评价时,要先肯定优点,给予激励,再具体提出建议,让教师们在交流互动中整合他人的智慧,在思维碰撞中提升自己的认识。通过“推门听课”活动,教师们在听课评课的实践中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改进创新,从而让教师们,尤其是新教师不断锤炼,不断完善,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四、研究——促进专业发展

人类的认识总是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只有理性的研究才能科学地指导实践。教学研究能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能为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插上有力的翅膀。每一位幼儿教师都应该以研究者的姿态去实践,去总结。要研究,首先要学会反思。每一次的活动都有得与失,一个意外生成的教学片断,甚至是游戏后和小朋友的交流,不论成功与否,只要有所感触即可在第一时间用教育日记的形式予以记录。我园要求教师养成记录教育日记的好习惯,要求每位教师每周记录教育日记不少于2篇,幼儿园领导不定期地进行检查。这样的教育日记不求体系严密,论证详实,只求把即时产生的观点、感受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这些反思中有很多可供以后教育活动借鉴的经验,通过认真地总结,对照比较,剖析教育活动成败得失的原因,可以使自己将来的教学之路走得更实、更远、更精彩。其次,教师要经常研究新课程理念,研究教材,研究教学策略,更要研究幼儿,研究他们的心理、生理的特征,注重教学设计的创新。教师要通过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教学主体、教学目标和教具等方面,从教学活动的前、中、后等方面获得体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及时把自己所做、所思、所悟整理成文。每一篇在时间和研究基础之上完成的论文、随笔都是一次自我突破和提升的见证。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离不开幼儿园这个大环境。在一个“学习型”的幼儿园内,有一种浓厚的学习与研究氛围,广大教师会体会到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教师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园主动为教师搭建平台,通过对教师发表文章进行奖励的机制,激发教师进行研究性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努力朝着“学习型教师、研究型教师、专业型教师”的方向发展。相信在幼儿园为教师创造的这个辉煌的舞台上,我园的每一位教师均能获得进步,茁壮成长、走向成功。总之,要想发展农村幼儿园,就要加强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园本培训。农村幼儿园管理者应将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作为职后培训的最高目标。当然,农村幼儿园教师园本培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只有建立健全有效的运作机制,集中多方面的力量,才能使这项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地开展起来。职后培训必定会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素质水平的提高,而农村幼儿教师素质水平的提升也必将为农村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正确有效的帮助,也必将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更好地发展!

2.园本研修 篇二

一、区域联片研修的重点指向

区域联片研修的重点应该定位于:加强“保底提质”研修, 立足幼儿发展, 致力于破解教学疑难问题。积极探索“以幼定教”模式, 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结构相关因素研究。

1. 优秀研修成果推广

名园、名师具有相对较强的研究能力, 几年研修活动下来, 积累了很多有价值的园本研修经验, 并且整理提炼出了一些卓有价值的成果。如何有效实现这些成果的推广价值, 并且避免表层推广的弊端, 区域联片研修是一个有力平台。例如实验一幼科学组的《幼儿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教育园本课程的构建和实施》、上林园数学组的《融合多元素的体验式数学教育策略》、实验二幼大班组的《挖土棋的根, 尝特色的果》等, 都尝试着利用区域联片研修加以完善、验证和推广。

2. 学科疑难问题聚焦

随着学前教育工作的推进, 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学科疑难问题, 这些问题有的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是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这主要适合区域研修活动推进, 另外有些学科问题则是具有一定难度或者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不适合区域层面全面推进。而且单凭一所幼儿园的力量来解决又有一定难度, 学科联片研修对于解决这类问题具有独特的优势。

3. 小主题研修

薄弱园引领人员不足, 无法进行正常的园本研修活动, 是各薄弱园学科研修的一个普遍问题, 因此, 需要借助区域联片研修这个平台, 保证正常的薄弱园学科主题研修活动。鼓励各园积极开展适合自己幼儿园发展的教研活动, 借助联片协作这个平台相互学习、结对合作, 共同发展。在相互学习中“触发”、在团队合作中“积攒”, 形成良好的研究性氛围, 打造各园的幼教“土专家团队”。

4. 学科前瞻问题探索

目前, 各研修组都有一些前沿性的、创新性的研究领域, 这些领域理念前瞻、操作模糊, 适合摸索、实验和探索, 但不适合在区域全面推进, 这类专题较适合在一些联谊性的区域联片研修活动中来选择开展。

二、区域联片研修的运行模式

1. 主题分解:课题捆绑式联片研修

此模式适用于大学科, 借助后备培训班的力量, 一方面有助于分解本学科的区域研修压力, 另一方面以主课题+子课题的课题捆绑式研究, 有助于研修主题的细化和分解, 从而提升主题研修的广度和深度。可在研修整体工作的规划中关注“系统”, 将区域研训项目与人员发展梯队的构建相结合, 又将专业人员发展梯队的构建与幼儿园内涵发展中的问题相结合, 再将幼儿园内涵发展中的问题与课改整体发展的需要相结合。既关注点, 又兼顾面, 环环相扣, 系统推进。

2. 主题聚焦:项目合作式联片研修

此模式适用于几所幼儿园同时关注某一主题, 但单凭本园研究力量不足, 几所幼儿园以项目的形式进行集体研究的情况。在幼儿园与教师发展的过程中关注“需要”, 解决“揠苗助长”的问题。尝试以教、科研并举的思路开展活动, 用科研的方法指导教研的行为。

加强规划与沟通, 基地示范园牵头请所有组内教研组长座谈, 而且每年都要进行一次。进行多向沟通式规划, 不但使规划真正有效, 而且使得教研组、教师互相间的解读逐渐明晰、正确。

例如各园在区域联片研修实践中, 针对幼儿工作室成效开展的教研探讨活动, 可以采取这样的活动方式:请各园区域负责人介绍自己的内容和目标;将自己工作室中幼儿的活动瞬间拍摄下来, 在研修活动中分享并组织一次研讨, 讨论的中心话题就是:“你认为哪个园的哪种做法值得你借鉴?你打算如何发挥儿童工作室的价值?”经过这样一次、两次的研讨, 问题逐渐显露:儿童工作室真正的价值就应做到“以幼定教”, 如何真心解读幼儿的每一个言行, 这才是教研有效开展的真正来源。

3. 以强扶弱:名园带动式联片研修

此模式适用于片区内幼儿园差异显著的情况, 其中名园可以担当龙头作用, 提供专业引领。

例如基于教学课例研讨的研修活动, 首先, 全体成员以独立探索的方式, 根据示范园教研组所确定的教研主题和实践内容进行研究活动。值得注意的是, 教学思路的确定, 教学方案的设计, 教学方案的实施, 教学行为的反思, 都应紧紧围绕教研主题展开。通过集体备课、汇报交流等方式汇聚众长形成教研组主题研究实践方案, 由组内骨干教师公开执教 (根据需要也可以让一人多次或多人次执教) ;其次, 所有组员集中进行现场观摩 (最好进行录像分析) ;接着, 再就集体教案的课前预设和课堂实际效果分散进行客观的、综合性的分析与整理, 准备交流。

4. 强强联合:跨区域联片研修

此模式适用于本区名优幼儿园。为了寻找更好的优质资源, 可以与宁波市和外县市名优幼儿园结对。

5. 关注特殊:小学科大教研组式联片研修

此模式适用于人数较少, 本园无法展开主题研修的小学科。可采用常规性跟进式动态管理模式。

案例1:按惯例在这一学期要开展新教师常规培训, 教研组安排的计划有:观摩一次老教师的半日活动、听一次专家的如何与家长沟通的讲座、开展一次常规活动的沙龙研讨。然而在观摩完老教师的常规活动后, 新教师们就对这位老教师的执教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她的提问真干净, 她在两个活动中间的安排真巧妙, 她提醒孩子们自己穿裤子的方法真好……

组长即时捕捉到了教师的动机和兴趣点:就老教师的活动开展面对面对话, 邀请了多位老教师交流两个活动间安排的方法等等, 新教师们在培训中的积极性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的培训, 因为我们的这种支持是真正关注她们需要的。

案例2:幼儿园的餐后管理是各中小型幼儿园管理中的一个空缺, 教师既要帮助吃得慢的幼儿, 同时又要关注已经吃好了的幼儿的活动, 出现混乱的局面真是难免, 协作组可抓住此契机进行专题性研讨。首先让教师们就这个“教育空白地带”谈谈自己用过的好方法, 各园也将事先收集的“小空间里的游戏”等相关文章发给大家, 激发兴趣与关注。然后让教师们通过两周的实践, 再次反思。在第二次的教研活动中, 教师们都有了很多好的尝试:有将五天排为不同的活动——周一玩具分享日, 周二图书分享日……有将走廊分为不同小活动区;有采用“特色教学开展时”, 如折纸进行时。在这样循而复返的过程中, 这个“教育空白地带”带给教师们的不再是尴尬、不再是压力, 而成为了她们研究的窗口。

6. 自主联谊:教学互访或跨校带徒式联片研修

此模式适用于各因研究旨趣相同或者民间联谊发挥以强带弱扶持作用的情况。如:

●跨园、跨组、跨学科、跨年龄段的课例研讨

●一位学员在不同时间围绕统一内容进行课例研讨

●三位学员在同一时间围绕统一内容进行课例研讨

●各位学员探索适合自己特长的示范课

●研修组探索适合自己组特色的课例研讨

●做好每学年的“教学展示和汇报”的跟进、反思研讨

三、区域联片研修的推进策略

1. 研训一体区域整体推进

集教研室、教科所、教师进修学校“三位”于“一体”的奉化市教师进修学校, 在协作区层面的主要职责是充分利用市级研训成果和教研活动范式, 全面推行“学科小课题”研究。这与市级研训活动的区别是:研究课题为市级课题的子课题, 不但切口更小, 而且更贴近教师个体, 强调以“学科教学问题解决”为导向, 选题以技术性改进、实践性改良、解放性改造为目标, 要求研究者从教学问题出发, 探究问题成因, 设计改进方案, 行为验证假设, 归纳提炼成果, 用教师自己的教研方式解决自己的问题。

2. 多元互动型专业引领

综观幼儿园现在的教研管理, 在很大程度上追求的是“全才”, 希望每个老师都能参加每个比赛。但这样的解读结果是每一个教师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因此每学期协作组都要确定重点发展方向。同时教师也要为教研组建言献策, 自己如何贡献力量发展教研组的重点。比如:示范引领园, 要制订出一学期的辅导网计划;擅长语言教育的园要规划一学期中自己的语言展示方式;等等。

组长要把各园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炼为课题, 引入到教研、培训课堂, 用课题研究的规范开展教研活动, 同时根据“学为所用”的原则, 开展专家讲座、读书活动、教学沙龙等“学习思辨”活动, 及时更新理念, 修正研究方向, 积累课例, 提炼并推广阶段性收获。

3. 学习型研修共同体建设

要积极构建学习型研修共同体, 强化教师的自主参与意识。如每学期每个教研组发放一份《教研活动评价表》, 此表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设计:你认为教研活动在本学期给予了你哪些支持?哪些地方做得不够?……通过这样一份简单的调查问卷, 协作组长可以清晰地了解教研安排是否符合各园需求, 使得教研活动真正有效。同时也让每位教师填写一份《教师活动评价表》, 这份问卷是为每个教师选择自己在这学期中参加的一个教研活动设计的, 这样的调查问卷督促教研组不但要关注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表现, 而且很好地促进了教研组对教师个体的解读, 更为重要的是要让教师都感觉到自己是教研活动的主角, 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局外人。

4. 基于网络的资源共享

网络平台为各协作组与各园提供研训模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与策略。有效利用网络, 可积累大量的课例与解决问题的策略, 使教师们同步进行行为研究, 在有效提升教研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同时, 提高了参与意识, 实现了专业快速发展。

大雁在漫漫迁徙的路上, 没有个体的荣耀, 只有团队精神的伟大。科学研究发现, 雁阵飞行的速度是单只大雁飞行速度的1.71倍, 团队合作的力量远远超出任何一只大雁单飞的极限, 借用大雁的智慧开展我们的工作, 我们所学会的是改变、协助、奉献、坚韧、合作、学习……

3.做好园本研修提高保教效果 篇三

摘 要:园本教研是幼儿园保教活动的有效推进手段,怎样做好园本教研工作呢?“发现问题--研究讨论--实践验证---反思小结”是园本教研的重要组成环节,只有不断的研究,幼儿园才会不断发展。

关键词:园本研修;保教;效果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142-01

园本教研作为幼儿园教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园保教效果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选取园本教研的课题?以什么样的方式开展研究?研究结果怎样对保教效果产生影响等等,都是园本教研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多次尝试,经过很多次失败,我们幼儿园的园本教研活动逐渐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实用性很强的道路,总结一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说起:

一、善于发现保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园本教研提供第一手的研究题材

保教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的过程。从幼儿园的园务管理、幼儿接送、晨检晨练、五大领域的落实过程、安全卫生保健、餐点的执行等等,在幼儿园全天的工作中,总会有一些锁事发生,这些,或许是一些突发事件,或者是你灵光一闪的不同思考,还或许是你在工作中的一些感触,这些突发的、偶得的,都可以作为园本教研的问题提出来。提出问题,只是园本教研的第一步,面对问题,我们不能把它作为幼儿园发展的障碍,这些问题其实都可以作为园本教研的第一手研究材料来应用。

二、通过不同形式的讨论研究,集思广益,设计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

问题提出之后,我们必须严谨的对待每一个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不是某一个人苦思冥想就可以解决的,一个人闭门造车的思考,也许能提出一些解决办法,但是,脱离实践活动的理论只能是空想理论罢了,用空想理论来指导保教活动,甚至让幼儿园的发展走许多弯路。针对这些提出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集思广益的办法:把问题拿出来,在集体智慧的帮助下,设计出一整套的解决方案,在方案中将集体研究讨论之后的解决办法详细的列出来,这样,我们在困惑面前就有了一盏指引道路的明灯。

三、针对性的开展实践活动,对方案进行全面论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没有得到实践检验的理论不是一个完整的理论。集体讨论的解决方案再全面,也不能作为某一问题的最终解决应对依据,在幼儿园一日常规中,我们面对的是天真无邪的幼童,再小的问题,都不能只用简单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在园本教研过程中,问题提出之后,在集体研究讨论下已经形成解决方案,但我们不能完全相信理论的准确性,这就要针对当初提出的问题背景,通过创设情景的方法,在类似当初提出问题的背景下,将活动过程再重演一下,看一下在方案的指导下,当初所产生的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解决过程中又产生了什么新的问题等等,这样,即即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也体现了教研的严谨性。

四、活动结束后全面反思,在保教过程中问题的解决中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实践活动结束后,并不意味着教研活动的结束,最重要的环节是教研后的反思: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当初提出的问题到底解决了没有?解决到什么程度?还需注意什么?对以后的保教活动还有什么建议等等,都是我们需要完善和加以整理的,把这些工作做完了,一个完整的园本教研过程才算结束了。这样做也可以为我们将来的其他活动积累一些材料,也为保教过程提供一个完整的实践理论支持,也为幼儿园以后的保教工作不再走类似的弯路奠定基础。

4.园本研修阶段性小结2篇 篇四

5月21日,浏河镇幼教中心的园本研修内容是:音乐活动教学方法的探讨。她们围绕幼儿园课题研究——《传统音乐教材的二度开发与利用》展开研修活动,选择了“舞蹈、音乐欣赏活动的设计”这个核心问题进行分析、研讨。这个问题源自传统音乐教材、建构式音乐教材的实施,老师们选择典型案例、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互动交流。这个核心问题的确立能立足园本、面向教学、面向一线教师,我认为非常有研修价值。另外,本次园本研修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园部、教师都做了细致、大量、有效的准备工作。如:前期幼儿、教师调查问卷、科学分析,研讨教师对活动实施后的整理思考等等。其中亮点是:问题源自老师、解决落脚点基于孩子。从孩子的反馈中进一步寻找新问题,针对问题老师们注重实践、不断加强学习反思,凸显了园本研修的真、实、效。

5月26日,璜泾镇幼教中心的园本研修内容是:自主性游戏材料投放的有效性。本次园本研修主题:自主性游戏中材料的有效性。针对某个游戏深入挖掘、发展材料的教育价值。运用王老师的评价:这是一次成功、成熟的园本研修活动,不仅展示了荣文幼儿园在自主性游戏中的阶段性研修成果,而且也展现了教师、幼儿在此次园本研修的成长足迹。下面和大家分享几点研修感悟:

1.研修选题有价值。选题小研究深。选择活动中材料投放的有效性为研修问题,小而精准。因为自主性游戏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教师组织的薄弱环节,但它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又极其重要。通过本次研修,我们看到了荣文幼儿园在各类游戏(区角、角色)环境、材料创设中取得的成果,也展示了各个层面教师的专业素养。

2.研修形式的多样性。一个成功的研修方案必须是总方案与个体方案相结合拟定的。在本次研修中,不仅有层次清晰、环环相扣的总方案呈现,还有就同一主题开展的富有实效、具有一定研修深度的小方案。

园本研修阶段性小结(2):

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的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师下发学案后,可运用导语,演示实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定向自学,尝试解疑:

(1)学生以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主动查阅教材、工具书、做实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2)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通过同位商量,小组讨论、全班辩证等多种讨论形式、并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多角度、多层次的辨析,尽可能的相互启发,消化个体疑点,教师迅速准确的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疑点和难点。

2、精讲点拨,归纳总结:

(1)对学生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一是点拨,让疑点不同的几个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也可以采用“学生教学生”的办法,让已经解决问题的小组的学生当老师,面向全班进行讲解,教师适时点拨。二是精讲,教师要抓住问题的要害,一语道破天机,受到教与学的高效率。

(2)教师要一道学生自己归纳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网络,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

3、当堂达标,迁移训练:

(1)达标练习要限时限量,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收集学生答题信息,出示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

(2)针对学生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矫正,补充补偿练习,给学生针对性训练的机会;

(3)布置适量有梯度的作业。

4、回扣目标,课堂小结:

做到:重点内容,概括归纳,梳理成线,加深学生印象

指出:易疏忽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评价:学生的当堂表现,起导向作用。

教师要在“导”字上狠下功夫:

1、导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主动力和源泉,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要抓住学生个性发展的方向和特征,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使学生在自觉主动的去理解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去体会过程中的乐趣,逐步培养兴趣。就课堂导引而言可采用故事开引、巧设悬念、设疑质疑、妙语解颐、游戏导入等方法,使课堂授课伊始,便让学生对本节课产生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大脑中产生追根问底的想法;在课堂授课中,可利用课文中存在的游戏、风趣的笑话、幽默的谜语、播放配套的音乐,或开展小知识竞赛等有趣的活动,促使学生思维动起来,活跃起来,达到激发和培养兴趣的目的。通过教师导兴趣,真正实现变“苦学”为“乐学”的目的。

2、导学法

过去教师常问学生的一句话是“学会了”吗,如今教师要问的是“会学了”吗。这是教育本身质的飞跃,“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食;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是教育发展的主题思路。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理解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检查、分析学习过程,对如何学、如何巩固等问题进行审查,并深入的剖析而加以校正,掌握其中的规则和内在关系。学法指导则是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思维,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学生发挥和挖掘潜能创造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知识,重要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其规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真正起到穿针引线、画龙点睛的作用。陶先生的主张是“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故而教师在授课计划酝酿时就要抛弃向学生灌输知识这一“着眼点”,以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动手、自我控制、拓展思路、发展个性为突破口,改变 “学会知识”这样的单一目的和最终目的,要从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入手,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去体会过程本身的收获,不断反思、捉摸内在因素,达到“会学”的目的。具体到授课而言,要把握课堂授课中的读、思、说、议、做等环节,让学生发现多条通往目的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最佳路径,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

3、导思维

对学生而言,学习中的思考是至关重要的,善思者,会经常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忆、想像、对比归纳,这样可以加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正所谓“学起于思”。教师在传道授业时,要善于点拨疏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特别是在教学时,要创设丰富的智力开发情景,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矛盾的焦点上,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当学生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因势利导,深化教学内容,着力指导学生拓宽思路,丰富学生想像力,以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与此同时,还要鼓励、引导学生超常思维,即打破思维定性,改变思维习惯,调动学生潜在的能力,产生新思路,达到求新、求异的目的,从而锻炼和发展思维能力,变“苦学”为“乐学”。

4、导创新

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素养要求,因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素质”才是最终任务,通过导学实现这一目的:一是教师要努力创设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造就条件。二是积极引导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据理力争,敢于质疑。三是给学生创造动手、动脑的机会,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参与,并提出某些不同意见,是提高学生创新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只有质疑才能调动思维,只有思维活跃才能产生创新的意识。多开展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发明创造,通过活动中的具体操作,比赛中的竞争去激发学生思考,去求新立异,去创新。教师给于必要指点的同时,尽量把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个性才能显现,才能取得发展。

5.园本培训 篇五

拼音教学知识培训

一、拼音的认识

1、拼音的分类:

汉语拼音分为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三大部分。其中

1、声母表(23个)b d g q sh

播 得哥 气狮

p t k x r

泼 特 科 西 日 医

m n h zh z W

摸 讷 喝 知 字 屋

f l j ch c

佛 勒 鸡 吃 刺

s 丝y2、韵母表(24个)单韵母(6个): ɑ u ai ou

啊 乌 爱 欧

o ü ei iu

喔 迂 欸 优恩亨

eui ieining

鹅威 耶因英

iao üeunong

衣熬

约温轰

复韵母(8个):

特殊元音韵母(1个): er 儿前鼻韵母(5个): an

en

ün 晕后鼻韵母(4个): ang

eng3、整体认读音节(16个)

zhi(织)chi(吃)shi(狮)ri(日)zi(字)ci(刺)si(丝)yi(衣)wu(乌)yu(鱼)ye(爷)yue(月)yuan(圆)yin(因)yun(云)ying(鹰)

6.园本培训总结 篇六

2012--2013学年

本学期我园根据上级部门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以《纲要》为指导,根据本园实际,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引领,加强了“教”与“学”的研究,对本园教师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教师自身修养、教学水平、业务研究、教科研水平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等各方面培训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了园本培训的管理力度。

我园为了切实开展好园本培训工作,对园本培训加强了管理,避免了园本培训的随意性,提高了园本培训的实效性。

教师们在参加园本培训活动中,严格遵守幼儿园的园本培训要求,准时参加培训。参培教师遵守学习纪律,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学习过程中,积极参加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及时总结,写好心得体会,学习效果明显,并将理论与实际工作相联系。

二、理论水平的提高。

我园为了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提高我园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保教质量,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结合我园教师队伍的现状,我园安排的《幼儿园指导纲要》的学习,将引导教师们丰富幼儿教育的理论知识。让教师们加深对幼儿教育的理解,促进专业素质的提高。

三、幼儿教育理观念更新。

通过园本培训,进一步巩固了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思想,使教师掌握必备的教育技能,树立现代教育观念,熟悉有关教育法规,不断提高科学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更新知识,提高执教水平。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游戏观,不断完善幼儿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其实施幼儿教育教学的能力,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四、专业知识技能的提升。

7.园本研修 篇七

在几年的“园本研究”活动中, 我区积极探寻一种依托“教、学、研”的一体化便捷高效的教研机制, 促进幼儿、教师、幼儿园共同发展, 走出了一条充满阳光、满目绿色、整体和谐的园本研究新路。

一、营造园本研究氛围, 凸显四大阳光保障

“以园为本”的教学研究强调的一个基本落脚点是——教学研究只有基于幼儿园真实的教学问题, 才有直接的意义。因而它提出“幼儿园是教研基地, 教师是教研员, 教室是教研室”的新理念。如何促使研究活动顺利进行, 我们首先在保障条件上实施阳光工程。

1. 制度保障

我们首先完善幼儿园、教研大组、备课组三级园本教研制度, 特别是强化了教研组建设, 形成了知识连贯的学科教研组和以拓宽各科教师知识视野、专业领域的年级教研组两个交叉基地。并对教研组建设提出了“12345”的要求。即一主题: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主题;两结合:与园本培训相结合, 与园本课程相结合;三保证:教师时间保证, 人员保证, 实效保证;四有:教研活动中有提炼出来的问题, 有解决问题的初步设想, 有教研专题, 有中心发言人;五研课层次:备课—听课—说课—评课—议课。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建设, 强化了“以园为本”教学研究的目的、意义、要求及做法。

2. 指导保障

作为“以园为本”这种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方式, 需要来自于上级教研部门自上而下的指导与扶持, 两相结合, 上下联动、多方合作, 可以建立一种相互补充的有效教学研究机制。此外, 各级教学研究机构与园本教研的融合、交流、互动, 如组织观摩课研讨、外出考察学习、教科研讲座、课程通识培训等都给予了幼儿园教研制度有力的指导保障。

3. 服务保障

园长是园本研究的第一责任人, 应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园长应带头搞教科研, 真正确立科研兴园的办学理念, 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 做教学的行家, 从而更好地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其二是园长必须为教师教育研究提供服务。既要要做好“园本研究”资金投入保障服务, 还要做好信息畅通服务, 更要主动出击争取园外机构对“园本研究”做好指导服务等。在“园本研究”活动中, 我区幼儿园全部都被评为省级示范园, 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各园用于教师培训及学习的费用达到办公经费的20%以上。

4. 评价保障

评价是“园本研究”的核心。为保障“园本研究”的顺利实施, 我区着力完善了幼儿教师的评价制度, 实现了“四个转变”。 (1) 变单一评价为综合评价, 将教师的教学研究、课题实验、师生关系、教研精神状态、工作满意率引入评价内容。 (2) 变权威评价为多方评价, 对教师业绩采用自评、他评、园评三段相结合的方法, 让业绩说话, 让教研能力说话。 (3) 变静态评价为动态评价, 对教师的教育成果业绩, 每月一公布, 逐月累加, 促使教师融入教学研究的氛围。 (4) 变结果评价为过程评价, 逐步建立教师成果档案袋, 让每位教师享受过程的愉悦。

二、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 搭建四种绿色平台

“以园为本”的教学研究主体是人, 需要幼儿园为他们提供一个能让教师相互学习、合作、成长、展示平台。

1. 教师学习提升的平台

教师必须是一个终身学习者, 而幼儿园必须为教师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服务, 为此我园为教师建立了学习的制度, 营造学习氛围, 搭建了学习平台。

据统计, 近年来, 全区各幼儿园开展的各种培训学习活动达上百余次, 学习上千人次, 其中计算机、英语等培训一期过关率达100%。

2. 教师交流合作的平台

教学的本质是人与人的交往, 是对话, 亦是合作。实践证明教师的合作, 可以促使教师间互学互补, 从而促使教师产生新的教学思想, 形成更有效的教学策略。我区在“园本研究”活动中, 以“三人行”备课小组为活动的基本载体, 以课例研究为基本元素, 以圆形式互动、链条式互动、发散式互动等为表现形式, 在各幼儿园推行教师间的合作研究, 强化教师间的碰撞与共鸣。分以下六个层次:

3. 名师培养成长的平台

作为园本教研机制的重要内容, 优秀教师乃至名师的培养成长是园本研究质量高低的关键。从我区现有的幼儿教师结构来看, 有省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2人, 省、市、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5人, 为有效地发挥其在区级中心教研的先锋作用, 我们通过以下两类教研形式, 配合章贡区“名师工程”的启动, 促进幼儿园骨干教师向名师的成长。

“骨干教师专业引领的先导式教研”:以园长或其它的学科骨干等成员先组成“先导小组”方式, 先行实践, 在实践的过程中发挥传、帮、带的领头雁作用, 引领其它教师参与学习、自觉实践, 最后达成共同成长的目标。

“研究志愿者共同体的合作式教研”:由志同道合的教师自由组合成的一个研究小组, 对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使这有着“共同愿景”的研究, 体现出愉悦和互惠。

4. 教师展示竞争的平台

展现自我、体现自我价值是人的最高级需要, 而园本研究正好提供了这样的契机, 让教师们在自我展示中张显能力, 我区以区域性成果展示为平台, 进行以下展示活动:

(1) 教学展示:含教师的教学大比武、教学设计、作业设计、说课展示、评课大赛等。 (2) 素质展示:含教师电脑、普通话水平、英语及说写弹唱画跳等六项基本功才艺展示。 (3) 成果展示:含教师制作课件、论坛、课题研究、教师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教学故事、教学论文展示等。

三、丰富教学科研内涵, 呈现四大和谐模块

“园本研究”需要一种全新的载体来表现它的内涵发展与成果, 通过区域性的“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螺旋式教学研究实践, 我区积极探索出以“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教育故事、课题研究”等为代表的四个模块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根基, 使教师从“教书匠”的身份逐渐向“研究者”身份的转移。

1. 案例分析。

这是一种评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反思自己 (或他人) 的教学行为, 总结教学经验教训的一种议论文体。它既可以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 也可以评析他人的教学行为, 用它作为对教学某节课或某个教学片断的亮点或不足进行分析, 可以使教师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2. 教学反思。

“教然后知困, 知困而后反思”。反思是联系教师先前的教学经验与今后的教学行为之间的桥梁, 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基于此, 我区着力建立了教师自我日反思、备课组周反思、课题组月反思制度, 并进行全方位的反思。

3. 教学故事。

这是一种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 教师用自己熟悉的言语方式来讲教学中发生的故事。在教学故事中, 教师们不断地反思自己最为熟悉的教学实践, 审察、体味从而改善自己的教学生活, 使教师的教学研究成果呈现得得心应手。多年来, 我区积极倡导幼儿教师撰写教学故事, “用我手写我感, 用我思促我行”, 已成功开展了三届“教学故事”评奖活动, 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4. 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也应该和园本研究活动相融合, 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小课题行动研究活动, 促进课题研究的内涵;通过课题研究的发展带动园本研究的各项活动。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关系。实践中, 我们既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作用又注重相互间的整合, 使得两者之间相得益彰。目前, 我区“园本研究”实验园所开展的课题研究有国家级研究课题:混龄教育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践与研究、赣南采茶文化在幼儿园的传承研究等。

通过营造“开发—愉快—合作”的活动氛围, 建立“预设—学习—小结”的活动流程, 选择“现实—生活—有效”为活动内容的“园本研究”活动, 我们形成了以“辐射式”和“联片式”教研为主体的区域性“园本研究”新模式, 以“分享”和“欣赏”为主题促进了各园之间的合作、开放和交流。

在工作中, 我们也存在着一些困惑: (1) 园本研究缺乏上级教育研究机构的理论支撑, 园本研究还停留在自我摸索的起步之中; (2) “教学型教研、研究型教研、学习型教研”是园本教研的三种基本类型, 如何使三者做到有机结合?

8.探析园本阅读活动 篇八

一、生动有趣、富有变化的阅读墙面创设

走进活动室,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活动室的墙面。墙面的布置可以直接反映当前开展的主题活动的内容,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技巧,教育的功效在墙面上能得到有效的体现。围绕主题活动的内容与要求以及幼儿的兴趣与发展需要,有目的的将墙面布置融入画面、符号、文字等阅读元素贯穿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手段,真正地让墙面布置说话,随着主题活动的变化及活动的生成,变“静态不变”的环境为“动态发展”的环境。

正如《纲要》所指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如大班开展的“我们在春天里”这个主题活动,教师在进行墙面布置中就有意识有目的在教室的四周设计出几大版快,创设出春天的氛围,同时教师改变了以往较多的重教师的布置,轻幼儿参与的观念,将许多空白留给幼儿自己来描绘。

然后我们结合到大自然中找春天的契机开始进行主题活动,随着主题活动的深入,我们组织幼儿去春游,到大自然中寻找春天,观察春天里植物的变化;到农田里观看农民伯伯春耕、播种;在园中的小池中饲养一些春天的小动物(小蝌蚪、田螺、小鱼等),种植一些春天的里的花、菜、树、草;让幼儿与父母收集有关春天的画、春天的故事、春天的儿歌等不断的充实我们的墙面布置。同时,我们还将幼儿绘制的有关春天的景、物、人的美术作品一一展示在活动室的墙面上、走廊上,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春天的美好、春天的温暖,春天的万物复苏,体验享受春天带来的美丽和快乐。环境中图画、符号及文字的创设为孩子们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二、与主题相溶的阅读活动的展开

阅读活动是依据主题层层展开从而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到底从哪个角度,按什么线索展开,才能较恰当和合理的表现主题呢?《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幼儿生动、活泼活动的教育过程。”我们根据本园建构的“环境与课程整合,游戏与教学融合”教学特色,以阅读为切入口,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为载体,开展主题课程的建构与生成。

具体做法是:1.哪个主题对幼儿更具学习价值;2.哪个主题更能引发和满足绝大多数幼儿的兴趣;3.哪个主题的资源是可获得的;4.哪个主题更符合课程目标。大家从分析读本的特征着手,以幼儿为主体出发,建构适合主题的阅读材料。有时,组内成员对主题确定会持有不同的意见。

如有位老师提出小班读本“跟着脚印走”很有趣,就提议搞个关于“脚印”的主题。有位老师反对,理由是小班幼儿不具备对脚印的观察能力,而且资源不易获取,如果要搞这一主题,必将是灌输式的学习成分占多,从而影响活动效果。也有不少老师支持这一主题,理由是小班幼儿对动物较感兴趣,读本中出现的大象脚印能激发幼儿对动物脚印进行探究的热情和兴趣,他们可能会想“为什么不是小鸡的脚印?或是小鸭、小猫的脚印?”经过一番争论之后,课题组成员达成共识,“脚印”的确可以作为主题来构建一系列活动,可小班幼儿由于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无力去感知脚印的千百万化,这个主题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可是放在中班却可以尝试,只是教学资源的收集可能比较麻烦,待收集资源后再作决定。结果,家长送来了有关脚印的网络图片,还有相关的录象资料;幼儿也带来了有关印有脚印图案的各种服饰、发夹与图书。最后“有趣的小脚印”这一主题终于确定了,并成功的展开了一系列活动。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老师可以根据自己或他人的教育教学经验预设或选择主题,但是考虑主题的可行性时,最重要的还是应从了解孩子已有水平,关注幼儿的学习经验和兴趣出发。而这正是我们以前的教学中常犯的毛病。过去,我们的老师在选择主题时,过多的关注活动好不好组织、材料好不好获取,主题有没有教育意义,而对幼儿的兴趣、水平关注得比较少,导致主题活动成了老师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台戏。

主题进展过程中,需要有多方活动支持,从而不断地延续和深化主题内容,如:在主题活动:“我爱妈妈”中,我们选择了活泼轻快的歌曲《妈妈,妈妈》让他们理解妈妈平时工作的操劳和辛苦,结合“三·八”妇女节,我们邀请了妈妈们与他们一起来参与这个活动,着实增进了孩子与妈妈之间相互关爱的情感。《老乌鸦和小乌鸦》也是一首表现妈妈与孩子之间一种相亲相爱情感的散文诗,在活动中孩子们根据图文并茂的诗歌创编了一系列有趣夸张的动作,让妈妈们笑弯了腰。可见,适宜的阅读内容不仅能帮助孩子延续主题内容,挖掘主题内涵,而且还激发了孩子们各种情感因素,大胆地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质疑,从而思考并想方设法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而满足自己的需求。从孩子的表演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正在一步步地理解诗的内容;从孩子的表演中可以挖掘散文诗更深的情感和内涵。

三、依靠家园配合,有效整合资源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记得我们家长刚开始接触主题阅读时对主题阅读的理解仅仅局限于识字没有、识多少字了等等,以此来作为衡量孩子在阅读方面进步的唯一标准。可以理解,父母们都希望阅读课能给孩子们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可是作为一位授课老师,我明白主题阅读的真正目的是要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们与书的良好感情,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好的学习和阅读习惯,让幼儿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如何让这个观念影响家长,如何让家长亲身参与体会这个过程,我觉得只有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依靠家园配合才能实现。于是我们让家长与孩子一起收集与主题有关的资料,寻求家长的协助,如:给主题提供资讯、图片、物品,组织家长开放活动等等。如:在“谁会飞”家长开放活动中,我设计了有家长参与做“翅膀”这一环节,效果非常好,孩子与家长一同参与,家长们感到了自己孩子的进步,同时还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惊喜。用家长的话说是:“原来读书那么有趣,老师帮助孩子看书还有那么多的讲究,真是不错!”再如“我有一个机器人”主题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个亲子活动“我是一个机器人”,鼓励家长利用双休日通过各种废旧材料帮助孩子把自己装扮成“机器人”。通过家长参与,让孩子进一步了解机器人的特征。结果,这个活动在家长的一致配合下也取得了成功。为此,我还特意给每一位参与活动的孩子设立了一份奖品,看着家长们望着自己的孩子得到“特别奖”时那喜滋滋的表情,我深深的感到家园的共同努力所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9.园本教案 篇九

活动目标

1、真倾听故事,理解故事的内容。

2、懂得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保护自身安全的道理。活动准备

1、红帽一顶。

2、课件:幼儿故事《小红帽》及故事图片。活动过程

1、教师头戴小红帽出场,引出故事。

2、欣赏故事,播放课件,音画结合,充分调动多种感官。◆整体播放

教师问:你看到了什么?她要去干什么? ◆分段欣赏,只放图片。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你知道这个可爱的小姑娘叫什名字吗?她为什么叫小红帽? ◆小红帽要去谁家?干什么去?妈妈说了什么?

◆小红帽在森林里遇见了谁?小红帽看见遍地美丽的鲜花,是怎样想的?小红帽 到外婆家后发生了什么事? ◆是谁救了她们,他是怎么做的 ◆最后大灰狼怎么样了?

◆过这个故事,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

3、幼儿大胆讲述故事,在熟悉故事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

4、结合实际讨论:如果面对陌生人,你应该怎么做?引导幼儿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增强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社会——让我带你们逛一圈吧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常见的蔬菜、水果。

2、培养幼儿喜欢参与集体活动,体验一起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

1、在活动区开设蔬菜、水果超市,摆放幼儿搜集的各色蔬菜、水果。

2、蔬菜、水果实物,图片每人一份。

3、蔬菜、水果挂图一份。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课题。

小朋友你吃过什么蔬菜?什么水果?引出课题《蔬菜水果多又多》。

2、认识多种蔬菜、水果。

◆出示挂图,认识常见的几种水果、蔬菜。

◆教师带领幼儿到活动区,认识开设的蔬菜、水果超市。这是什么蔬菜?什么水果?吃起来有什么味道?有什么感觉? ◆做游戏:小红帽购物(背景音乐《小红帽》)

教师扮演小红帽要去市场买蔬菜、水果,幼儿扮演各种蔬菜、水果(手拿蔬菜、水果图片)坐在椅子上,当小红帽走到幼儿跟前,幼儿应说出蔬菜、水果的名称,小红帽走过去买(请幼儿跟在老师的后面)直到小红帽买了太多食物,音乐停止,袋子破了,嘭,教师和跟在后面的幼儿迅速抢位子,没有位子的人当小红帽,游戏继续进行(幼儿可交换蔬菜、水果卡片)。

3、活动结束。

表扬幼儿喜欢参与集体活动,认识了许多蔬菜水果。

语言——外婆请我吃糕糕

活动目标

1、认识家乡华舍的几种糕。

2、学念童谣,感受外婆热情好客。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种类的糕点、小朋友的外婆一位。活动过程

1、以谈话的形式引出主题。

◆你们都有外婆吗?外婆住在什么地方?

◆你去看外婆吗?到了外婆家里,外婆请你吃什么?

◆我们今天一起去外婆家做客,看看外婆给我们吃什么好吃的?另一位老师扮演外婆。

2、情景表演。

◆教师带领幼儿去外婆家做客,幼儿向外婆问好。◆外婆出示各种糕点并且告诉幼儿各种糕点的名称。◆幼儿学习儿歌,并认识各种糕点。

3、外婆请幼儿吃糕点,幼儿学说礼貌用语。并且把说一说自己吃的是什么味道的糕点。

三、念童谣,玩游戏。

在情景中与外婆同乐,鼓励幼儿与外婆共同游戏,感受外婆热情好客。附:童谣

摇啊摇到外婆家

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摇啊桥,外婆请我吃年糕。糖蘸蘸,多吃块,盐蘸蘸,少吃块,酱油蘸蘸吃半块。

科学——奶奶你在干什么

活动目标

1、了解古老的纺花技术和织布工艺。

2、感受模仿织布机织布的快乐。活动准备

1、音乐《织布》。

2、织布机图片及织布录像。活动过程

1、提出活动主题——认识“织布机”。

“织布机是什么形状的?”“织布机是怎么织布的?”

2、幼儿欣赏织布机图片及织布录像。

◆幼儿欣赏织布机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师:这外婆早干什么?织的怎么样?

◆幼儿观看织布录像来感受织布的视觉效果。

3、律动学习。

◆教师示范表演,并引导幼儿猜测。

师:刚才老师做了哪些动作?好像在做什么事情?

◆教师再次表演,边做动作边讲解所表演动作的情节内容。幼儿在教师情景语言的提示下,慢速的、逐个地模仿动作,学习舞蹈。

◆幼儿听音乐,在教师的语言提示及动作带领下,完整地做出织布的律动。

4、律动表演。

幼儿分组表演律动织布。

艺术——我也来试试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念儿歌。

2、感受纺纱织布的情景。活动准备

纺纱织布机图片及纺纱织布视频。活动过程

1、引出话题——认识“织布机”。

请收集到“织布机”资料的小朋友三五组队,共同分享收集到的资料。师:“织布机是什么形状的?”“织布机是怎么织布的?”

2、幼儿欣赏儿歌,初步理解儿歌。◆幼儿完整欣赏儿歌一遍。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这首儿歌小朋友听到了什么? ◆幼儿再次完整欣赏儿歌一遍。

3、学习儿歌。

◆教师示范表演,并引导幼儿猜测。

教师:刚才老师做了哪些动作?好像在做什么事情?

教师再次表演,边做动作边讲解所表演动作的情节内容。幼儿在教师情景语言的提示下,慢速的、逐个地模仿动作,念儿歌。

◆幼儿在教师的语言提示及动作带领下,完整地念出儿歌。

4、幼儿表演。

幼儿分组表边纺纱织布的动作边念儿歌。

5、活动结束。

附儿歌:

月亮婆婆几个囡,月亮婆婆三个囡。大囡会织布,二囡会纺花,小囡会摆纱。我个小鬼头,今朝也要来试一试!

艺术——美丽的花布

一、活动目标

1、感受美术活动带来的乐趣。

2、在了解印花布印染方法的基础上,尝试自己设计花纹印染花布,体验成功的喜悦。

3、感受印花布的美,了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做中国人的自豪感。

三、活动准备

1、布、白色蜡笔、颜料、报纸、抹布。

2、背景音乐(古筝录音带)。

四、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

师出示各种印花布,告诉幼儿他们的名字。

师:他有一个秘密呀我告诉你们,他是我们古代的劳动人民想出来的。你们说我们古代的劳动人民棒不棒?

2、介绍古代几种常见的印花布:蜀锦、蓝印花布、“凤彩牡丹”花布、织锦缎、彩条被单布。

3、教师示范印染印花布,引导幼儿了解印花布的制作过程。(出示材料)教师示范做法。

◆先用白蜡笔在布上设计出漂亮的花纹,画的时候要用力,并且全部用白蜡笔涂上颜色。

◆把设计好花纹的布浸入蓝色颜料水里,等白色花纹完全显出后取出,然后打开放在报纸上晾干。

4、总结: 古代劳动人民印出来的花布可以做肚兜、衣服等,想想我们印出来的花布可以做什么用?

艺术——快乐涂鸦—美丽的花布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对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认识,培养幼儿对使用颜色的兴趣。

2、练习画横线和竖线,锻炼手腕的灵活性。

3、体验手工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油画棒、白纸。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穿了一件什么衣服?”“格子在哪里?请你用手来指一指。” ◆“我们互相看一看,找一找,还有谁也穿了格子衣服?”

2、引导幼儿用手比划横线和竖线。◆探索横线和竖线的画法。

师:“这些格子衣服,都是用格子布做成的。我们就来画一画格子布,好吗?” ◆幼儿在白纸上练习画横线和竖线。◆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交流画格子的经验。

◆请幼儿互相欣赏,互相介绍,说说自己画的是什么颜色的格子布。◆将幼儿画的格子布展示在黑板上。◆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

◆教师小结:小朋友画了各种颜色的格子布,有红色的、绿色的、蓝色的、橘黄色的等等。我们先从左到右画横线,再从上到下画竖线。如果画得稀,格子就大,如果画得密,格子就小。

社会——吃大菱哉

活动目标

1、认识大菱的形状、颜色,并能知道大菱的生活环境。2.学会区分生大菱和熟大菱,体验吃大菱的快乐。活动准备

生大菱一盆、熟大菱一盆。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猜一个谜语:铁打船儿紫红漆,船仓满装大白米。船工力猛纤拉断,和船和米沉到底。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大菱)从而导入大菱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大菱一般都生活在哪里。

2、观察大菱。

给每个孩子一个大菱让孩子观察大菱的外形,并引导孩子说出“大菱的角是尖尖的,大菱是暗红色的等词语”。

3、分辨生大菱和熟大菱。

两盆大菱放在桌子上,还孩子来猜一猜,哪盆是生大菱哪盆是熟大菱,并说出从哪里可以看出大菱是熟了。

4、大菱品尝会。

◆请孩子们想想,要吃大菱可以怎样把大菱打开,可以有什么办法。吃到大菱后让孩子们说说大菱的味道和菱肉的颜色。

◆但是大菱吃多了呢会上火,告诫孩子吃大菱时要适量。

语言——宝宝要困觉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尝试用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表现故事内容。

2、在讲述中感受感受故事的诙谐,体验阅读的乐趣。活动准备

1、老虎,外婆头饰各一个。

2、轻音乐。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课题。

◆你的外婆家是什么样的,外婆家有什么? ◆小时候睡觉外婆是怎么哄你的? ◆引出故事《老虎外婆》

2、设置悬念,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当小朵朵遇到一只大老虎会发生什么事?

3、师幼共读,理解绘本内容。鼓励幼儿用口头语言讲述? ◆观察第一幅图片,画面中出现了谁?她是谁?什么表情? ◆观察第二幅图片,老婆婆到哪去了?遇到了谁?

◆观察第三、四、五幅图片,馒头被老虎吃完了,把婆婆怎么了? ◆观察第六、七幅图片,老虎来到了哪里?

◆观察第八、九、十幅图片,小朵朵被老虎吃掉了吗? ◆观察第十一、十二、十三幅图片,分别有谁帮助了小朵朵?

4、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5、活动延伸:娃娃家——你也来哄哄宝宝睡觉吧。

语言——踢踢绊绊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传统游戏的魅力,吸引幼儿参与游戏。

2、学会玩“石头、剪刀、布”和“踢脚绊伴”两个游戏。

3、学习按规则进行游戏,逐渐建立规则意识,从游戏中学习交往。活动准备 小棒、童谣。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小朋友们想不想在一起做游戏呢?

2、活动指导。

好玩游戏有很多好处,也有很多种。我们来学玩游戏吧。◆学习“石头、剪刀、布”游戏。

◆我们玩过哪些游戏?哪个游戏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讲解“石头、剪刀、布”游戏的规则。◆两个人一组练习这个游戏,看看谁能获胜。◆点将游戏。

◆把全班幼儿分成4组,每组推选两个人,作为各自的“帅”,利用“石头、剪刀、布”选出先后,分别进行点“将”。赢得人先挑选一个“将”,输得人后挑选,依次把一组的“将”挑完。

◆按照挑选的顺序,进行“将”对“将”的比赛,也用“石头、剪刀、布”的形式,赢的则把输得一方的“将”俘虏过去,这样依次往下比赛,直到结束。◆统计哪一队的“将”多,最后“将”多的那队获胜。◆学习“踢脚绊绊”游戏。◆学习“踢脚绊绊”童谣。

◆给每组准备一根小棒,讲解游戏规则。◆演示这个游戏,让学生有大致的了解。◆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到各组进行指导。

3、结束总结。

附童谣: 踢脚拌拌,拌过南山。南山有会,里子岙关,清官上任,旧官请出。一箩麦,二箩麦,三箩开始打荞麦,噼噼拍,噼噼拍,噼拍噼拍噼噼拍。点点罗罗,老鼠做窠,花猫来拖,吱吱喳,吱吱喳,吱喳吱喳,吱吱喳!点点虫,虫会爬,点点鸡,鸡会啼,点点狗,狗会吠,点点鸟,鸟会飞,都都都都飞的去,飞到外婆啦屋里。

游戏——嘻嘻哈哈

活动目标

1、学会念儿歌“炒黄豆” “山上有个木头人”,并能边念边做动作。

2、乐意和同伴结对玩耍,体验民间游戏所带来的乐趣。活动准备

儿歌、铃鼓1个、圈若干。活动过程

1、引入课题。

小朋友,今天,老师想跟你们来玩几个民间游戏,你们想不想玩啊?

2、学习儿歌《炒黄豆》、《山上有个木头人》。

3、介绍游戏玩法。

◆《炒黄豆》:幼儿两两面对面站立、双手对握,尝试边念儿歌边有节奏地向左右协调摆手。儿歌念到最后一句时,两人举起一侧的手臂来共同钻过,翻转身体180度,成相背姿势。再翻180度,还原成相对站立姿势,直接翻360度,来个大翻身。

◆《山上有个木头人》:教师背对孩子,边敲铃鼓边说:“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幼儿排队轻轻走向老师,当教师说完后迅速回头的那一刻,幼儿及时停住做木头人。这样反复多次,直到第一名幼儿碰到老师。幼儿四处散开,教师开始抓幼儿,被抓到的幼儿来当说词人。

4、游戏反复进行。

附儿歌:

炒黄豆 炒,炒,炒黄豆,炒好黄豆翻跟斗!

山上有个木头人

山山山, 山上有个木头人,不许讲话, 不许动, 动动就是老太婆,不准动!不准笑!

社会——亲亲小动物

活动目标

1、结合情景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有表情地朗诵。

2、认识常见的几种小动物,培养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活动准备

1、请大班幼儿配合老师情景表演(小鸡、小猫、小狗)

2、图片(头饰)若干个(小羊、公鸡、小青蛙、小鸭)

3、玩具小动物每个幼儿一个、磁带;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小动物来做客。

(电话铃声响,教师接电话,有小动物要来做客)师:动物之家的小动物打来电话要来我们班做客,老师答应了,你们欢迎他们吗?(欢迎!)那你们猜猜会有哪些小动物会来呢?(幼儿自由回答)

2、情景演示,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并在此基础上学念儿歌。

(敲门声)师:哦,肯定是小动物来了,我去开门。(开门)小动物你们来了,欢迎你们。(小动物介绍自己,如:我是小鸡,叽叽叽,大家好!教师引导幼儿也跟小动物打招呼)(教师逐一亲亲小鸡,小猫,小狗并说,亲亲小鸡,欢迎你,“小动物”笑一下,并发出声音,如:叽叽叽。)教师提问:

◆哪些小动物来到了我们班? ◆老师怎样欢迎他们的?(亲亲)◆他们的表情怎样?(笑了)

◆还发出什么声音?(叽叽叽、喵喵喵、汪汪汪)◆教师朗诵念儿歌,并配上相应的动作

◆我们小朋友一起跟老师来念好吗?(幼儿跟念儿歌)

3、角色游戏,仿编儿歌。

4、活动延伸:亲亲小动物。

师:小朋友,老师请你找一个小动物,与他做朋友,亲亲他,好吗?

艺术音乐——小小蛋儿把门开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初步学唱歌曲。

2、感受歌曲中欢快的基调,体验小鸡出壳时的喜悦。活动准备

歌曲的图谱,请配班教师伴奏。活动过程

1、熟悉音乐旋律。

幼儿听《小小蛋儿把门开》的旋律进入活动室,跟着老师做相应的动作。

2、理解歌词内容,分句学唱歌曲。◆幼儿完整欣赏一遍歌曲。

◆教师出示一个大蛋:“谁会在里面呢?我们来听一听。”

◆分句出示图谱,理解歌词。重点提问:是怎么样一只小鸡?小鸡是怎么唱歌的?

3、幼儿完整学唱歌曲。

◆幼儿集体演唱歌曲。“我们用好听的歌声一起请小鸡走出来。” ◆引导幼儿感受歌曲中小鸡出壳时的喜悦,用欢快的声音演唱。◆分组演唱歌曲。

◆集体演唱,引导幼儿做出“毛茸茸胖乎乎”的小鸡神态。

美工——可爱的蛋壳娃娃

活动目标

1、增强幼儿手部肌肉的协调性,掌握不同材料的粘贴方法、巩固剪贴技能。

2、运用各种材料制作蛋壳娃娃,体验创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耐心,细致良好习惯及大胆创作的能力。活动准备

鸡蛋壳,水粉颜料、瓜子、毛线、纸、瓶盖、布等。活动过程

1、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蛋壳工艺品,感受其工艺、色彩、形式、制作材料 等,激发幼儿的兴趣。

2、提问:

◆这些工艺品是用什么做的? ◆你觉得怎么样? ◆你想制作吗?

3、教师示范制作方法。

◆教师用瓜子壳做眼睛黏在鸡蛋壳的表面,用红色颜料给蛋壳画上嘴巴。◆用白乳胶把毛线黏在蛋壳的顶上做头发,将鸡蛋放置在纸筒上,并粘牢。

4、幼儿操作。

◆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制作。

◆制作前教师要提醒幼儿注意拿蛋壳的力度,根据材料使用乳液或双面胶。◆鼓励能力较强的幼儿设计图案后在创作。

5、欣赏可爱的蛋壳娃娃。

将蛋壳娃娃放在桌子上或柜子上,供大家相互欣赏。(鼓励幼儿将做好的蛋壳娃娃送给家人或者好朋友,学会分享,享受另一种乐趣)

语言——咏 鹅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古诗诵读的兴趣。

2、初步学习有节拍地诵读古诗,感悟古诗的优美韵律。

2、引导幼儿能够边模仿动作边诵读古诗。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录音机。

2、图片“咏鹅”。

3、用绿色纸围成一个小“池塘”。

4、动画幻灯片“咏鹅”。活动过程

1、通过鹅妈妈带着鹅宝宝去游泳的情景,激发幼儿兴趣。◆鹅宝宝们,今天的天气可真好,妈妈带你们到池塘里去游泳吧!◆听音乐做戏水的动作。(伸伸脖子、理理羽毛、划划水)

◆游累了,我们来休息一下。(幼儿找位子坐下)你们看这里也有小白鹅,(出 示图片)。

◆教师:我们来看看它们在干什么呀?(引导幼儿讲述图片上的内容,并将幼儿讲述的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

2、结合多媒体,初步欣赏古诗《咏鹅》。

◆ 教师:小朋友讲的真好,你们喜欢鹅吗?在我们古代唐朝有一个小朋友叫骆宾王,他也很喜欢鹅,在他7岁的时候,他就写了一首关于鹅的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 ◆幼儿初步欣赏古诗。◆幼儿随动画一起念古诗。

3、感悟古诗韵律。

4、和着音乐边表演边诵读古诗。

社会——好美啊

活动目标.通过看看、闻闻等形式,了解春天花朵的各种形态与美。

2.带领幼儿在社区环境中寻找各类春天的花,萌发幼儿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植物的情感。活动准备

贴板一块、黑色记号笔一支 活动过程

1、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里有许多美丽的花朵也开放了,我们今天就去小区里找找看哪些花已经开了。

2、教师带领幼儿外出

3、边散步边寻找美丽的花

◆小朋友你认识这种花吗?它叫什么名字? ◆看看它的花瓣是什么颜色的?像什么?

◆教师可以拣地上的落花把花瓣分给幼儿请孩子摸摸有什么感觉? ◆去闻闻花的香味

4、教师用贴板收集幼儿找到的花,并标上序号和花名。

5、集中总结:数数我们今天找到了几种花?你最喜欢哪朵?

附儿歌:

油菜开花黄似金,萝卜开花白似银。草籽开花满天星,大豆开花黑良心。蚕豆开花像蝴蝶。

艺术——美丽的花环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习用撕、拧的方法制作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花朵,鼓励幼儿用不同方 法做花朵,然后用自己制作的花朵,创新装饰花环。2.用花环装扮自己,让幼儿体验制作花环的快乐。活动准备

1、不同大小、颜色的正方形皱纹纸、蜡光纸若干;剪刀,每人一个袋子、长条 形黄色卡纸;胶水(或胶棒)、棉棒、小盘若干只。

2、做好的花环3个,录有歌曲《春天在那里》和《娃哈哈》磁带。活动过程

1、组织教学。

听着歌曲《春天在那里》拍着手进入活动室,分两组坐好。教师:提问:

◆我们刚才进来时听到的歌叫什么名字?

◆现在是什么季节?花怎么样了,你见过什么颜色的花开了小朋友们看见那么

多颜色的花开了,你们喜欢这些春天的花吗?你们想不想用自己的双手作出这些 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花呢?怎么做呢?

2、出示做好的花环,启发幼儿的兴趣。

◆出示用撕纸方法做的花环。

老师:告诉你这是我做的花环,怎么样啊,你们喜欢吗?你知道是用什么方法 做出来的? 孩子通过观察说出是撕出来的,怎么撕的呢? ◆示范撕四瓣花的方法。拿一张正方形的纸先对边折,在对边折,然后撕出花瓣

形状,打开就是一个四瓣花。

◆介绍制作花环的方法,我们给花宝宝找个家,这就是花宝宝的家(黄色长条

形卡纸)我们把撕的花拧得花用胶水粘在黄色长条形卡纸上,花宝宝喜欢粘在没有白双面胶的那面,你觉得花宝宝的家装饰好了后,把下面的白色双面胶扣开,把纸条两头粘上,你们看,一个美丽的花环就做好了。谁想戴一下,请幼儿试戴花环。

◆出示用拧的方法制作的花环。

提问:你们看老师这个花环漂亮吗,是用什么方法作出来的?

◆示范拧的花的方法。

◆用拧的纸制作花。

◆用自己做的花创新纪录制做花环。

3、出示用剪的方法制作的花环。

◆你们看老师这个花环漂亮吗,是用什么方法作出来的?告诉幼儿是用多次对折

后剪出花来的。

◆你们看这个花环上的花是一层吗?花的色彩搭配怎么样? 请幼儿试戴,这几个小朋友戴上变得怎么样了?你们想不想也做一个美丽的花 戴在头上?启发幼儿制作的愿望。

4、幼儿制作,老师指导。

幼儿自愿分两组,用不同材料,用撕和拧的方法做花,尝试其他方法做花。再用自己做的花,创新装饰花环,发展孩子的创新精神。

5、用做好的花环打扮自己

小结:花环做好了,自己戴上让别的小朋友看看漂亮吗?你的花环让别的戴戴你看看自己的花环做得满意吗?

艺术美工——金灿灿的油菜花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点画油菜花,使用不同的方法绘画出大小不一,疏密不同的油菜花。

2、让幼儿对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产生兴趣,体验点画活动的快乐。活动准备

1、实物投影

2、背景图人手一份。

2、颜料、抹布、一次性桌布。

活动过程

1、实物投影引入课题。

2、教师示范讲解。

◆教师:“老师要请两个朋友来帮忙变油菜花,一个是它。”随即伸出食指,问幼儿:“它是谁呀?”(食指),“还有一个是黄颜料。”出示颜料盘。“这个颜料盘里面的颜料是什么颜色的?”(黄色)。

◆教师小结:“我请的食指跟黄颜料来帮我变油菜花。”边说边用实物示意。◆示范讲解:“现在我开始变油菜花啦,看好了我是怎么变油菜花的。”“食指食指翘翘,颜料盘里亲亲,油菜地里变、变、„„”

3、提出作画要求。

◆提醒幼儿用食指轻轻蘸颜料,用力变变变。

◆注意手指在画纸上点一下就马上拿开,不要左右移动。

◆强调油菜花变在油菜梗上。

◆鼓励幼儿这边变变,那边变变,多变些油菜花。

◆提醒幼儿及时用抹布擦干净手,不弄脏衣服。

4、幼儿开始点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保持画面干净。

5、结束。

师:“宝宝们真能干,变了这么多漂亮的油菜花,自己表扬一下自己。”

艺术——好玩的泥巴

活动目标

1、大胆、积极地用泥土进行多种活动。

2、解泥土的多种用途,丰富幼儿有关泥土的各种知识经验。

3、培养关爱周围田园、乐意亲近泥土的情感。活动准备

小水桶、毛巾、可塑泥、可用来印纹的小物品、教学图片、媒体素材、不同干湿的泥材。活动过程

1、教师拿出三个布袋,内有三种湿度不同的泥巴。提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揭开谜底:是泥土。你们想玩吗?

2、教师出示图片欣赏,初步认识泥塑艺术,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种类。◆提出问题:怎么才能让泥变得不粘呢?你还有其它办法让泥变得不粘吗?大家试一试!

◆根据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自己用了多少种技巧来玩泥巴?来联想一下还可以用哪几种其他的方法?

◆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泥巴的用途是什么?有哪些东西与泥巴有关?

3、幼儿活动:看谁做的圆球最圆?看谁做的泥条最长?

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指导和提示学生通过触摸、观察、嗅觉、摔打、重量来更为细致的感知泥性。

4、欣赏音乐《泥娃娃》

社会——办家家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的说唱情趣,能根据角色较准确地唱出歌曲中的接唱与齐唱部分。

2、能根据歌曲创编表演动作。

3、通过活动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 玩具娃娃 活动过程

1、教师用谈话导入课题,引起幼儿学习兴趣(出示小客人)

2、教师清唱,声音响亮、清晰。

教师:歌曲唱完了,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啊?引导幼儿回忆歌词,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3、请幼儿集体朗诵一遍歌词。

4、播放歌曲磁带。

教师:小朋友的耳朵真厉害,这首歌曲很好听,我们再来听一遍吧。引导幼儿仔细倾听歌曲。

5、老师弹琴,教唱歌曲一遍。

◆教师对幼儿提出要求,布娃娃要听听哪个小朋友唱的声音又大又好听。◆分角色唱歌曲。请男孩唱“我来做爸爸”,女孩唱“我来做妈妈”,其余部分小朋友一起唱。什么地方男孩唱,什么地方女孩唱。◆反复唱两遍。

6、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们表现的非常棒,客人布娃娃要分给你们每人一个小礼物,我们到区角继续玩扮家家吧。

健康——桥头游戏

活动目标

认识2个桥头游戏,了解民间游戏的变迁。活动准备

两条长绳,长板凳8条。活动过程:

游戏一:《小船过桥》

1、游戏玩法:

用一根绳子系在两棵树或两样东西之间当小桥,绳子离地的高度为60厘米,离小桥两米或三米处为小船出发点,可划一条横线做记号。参加者一起念儿歌做摇橹划船动作向前行走,至小桥处轻轻地钻过去,然后再做摇船状到终点。先到者为胜。

2、游戏规则:

◆幼儿必须听清口令同时出发。◆必须绕过小桥,从另一边返回。游戏二:《过段桥》

1、游戏玩法:

幼儿排队,一个跟一个在间隔5公分的断桥(长凳做桥面)上走过。待幼儿熟悉之后,分两队进行游戏。以一组团体成绩来计分,最先到达者获胜。

2、游戏规则:

要求幼儿在游戏中互相帮忙,不推不挤。附:儿歌

小船过桥 摇摇摇,摇橹划小船,钻钻钻,钻过小桥。

语言——大树下

活动目标

1、通过爷爷奶奶的讲解,初步了解禹迹桥建造的由来,知道大禹治水的伟大成就,感受故事内容的丰富性,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

2、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培养幼儿专心倾听的能力。活动准备

请爷爷奶奶来园、大禹治水的图片、禹迹桥的图片。活动过程:

1、《爱家乡》音乐引入,爷爷奶奶与孩子共同欣赏。

2、爷爷奶奶讲解“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治水与禹迹桥的关系。

禹迹桥建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 年),这个禹迹桥就是为了纪念大禹治水而建起了这座桥。

3、幼儿边欣赏“大禹治水”的图片,边听老师讲解,再次巩固这个故事。

4、看图片,教师初步讲解禹迹桥的结构。

5、与爷爷奶奶一起玩轻松的小游戏。附故事:

大禹治水

相传距今约四千多年前,生产能力很低下,生活条件很艰苦,有些大河每隔一年半载就要闹一次水灾。有一次,黄河流域发生了特大的水灾,洪水横流,滔滔不息,房屋倒塌,田地被淹,五谷不收,人民死亡。活着的人们只得逃到山上去躲避。这时有一个叫大禹的人,面对滔滔洪水,从别人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有一次为了治水他三次经过家门口都不进去,后来,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成功的治理了水患。

月亮婆婆贝贝

活动目标

1、发展想象力,激发对大自然产生美好的情感。

2、在理解儿歌的基础上学会朗诵。

3、感受民间童谣的艺术魅力。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1、师幼共同回忆生活中的情景。

2、欣赏童谣,感受童谣的艺术魅力。◆初次欣赏。

介绍童谣的名字《月亮婆婆贝贝》。提问:童谣名字叫什么?听起来感觉怎么样?◆带着问题再次欣赏。

提出要求:请仔细听,童谣里讲了什么?

3、幼儿学念童谣。◆进行表演边学习童谣。

◆请个别幼儿上前与老师合作,边表演边朗诵儿歌。

◆鼓励小朋友同伴之间互相合作,找个好朋友,进行边朗诵边表演。

4、游戏《浪浪浪,马来哉》

附儿歌:

月亮婆婆贝贝 月亮婆婆贝贝,我种芥菜,芥菜开花, 我种南瓜,南瓜拉藤, 我种大菱,大菱三只角, 妹妹许人家,妹妹许达阿里去? 妹妹许达张家岭。

浪浪浪,马来哉 浪浪浪,马来哉 , 小拧大拧走的开, 马脚弹开自吃亏。

语言—数星星

活动目标

1、在情境中让幼儿自然学习儿歌,感受儿歌有趣的特点。

2、理解儿歌的内容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而响亮地朗诵儿歌。

3、感受与同伴一起游戏的愉悦情绪。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幼儿操作材料星星粘贴纸。活动过程

1、播放动画《小星星》在音乐声中,老师与幼儿一同做拍手或手腕转动的动作,引导幼儿有序入座稳定情绪。

2、请幼儿观赏图片,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提问: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星星在哪里?

◆请幼儿欣赏配乐朗诵《数星星》,初步让幼儿对感受知儿歌意境美。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让我们再听一遍。

◆第二遍欣赏时请幼儿尝试跟着朗诵,让幼儿对有儿歌完整印象。

3、以启发式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逐句理解儿歌内容。◆天上星星怎么样? ◆娃娃看到星星做什么? ◆娃娃怎么数星星的?

4、分句教幼儿朗诵,以不同的形式教授。

◆采用完整教念与分句教念的方法教学,帮助幼儿记忆理解儿歌内容。◆以个别与分组表演的形式,激发幼儿参与学习的兴趣。

5、幼儿操作活动。

◆小朋友,你们想做小星星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扮演小星星。◆在温馨背景音乐中教师指导幼儿操作。

◆给幼儿提供的教材中配套的操作材料小星星粘贴纸,鼓励让幼儿自己动手撕贴小星星在额头。

上一篇:乡镇供电所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2020年大学生寒假“关爱老人”社会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