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概述(精选8篇)
1.教学方法概述 篇一
教学设计概述
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特殊认识活动,为达到教学活动的预期目的,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就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的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意义
所谓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具体说来,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由此可以看出,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另外,通过教学设计,教师还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初始状态和学习后的状态,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忽视教学设计,则不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教学走弯路,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学设计者形成的教学设计方案虽各有不同,但教学设计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的以下一些基本特征却是共同的、普遍的:
1.指导性。教学设计是教师为组织和指导教学活动精心设计的施教蓝图,教师有关下一步教学活动的一切设想,如将要达到的目标,所要完成的任务、将采取的各种教学措施等均已反映在了教学设计中。因此,教学设计的方案一旦形成并付诸行动,它就成为指导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学活动的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将受到教学设计方案的约束和控制。正因为如此,教师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认真思考,全面规划,提高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学设计的指导功能,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2.统整性。教学是由多种教学要素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教学设计则是对这诸多要素的系统安排与组合。以系统科学方法指导教学设计,这是科学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经验的教学设计的重大区别。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教学设计往往只注重教学的某个部分,如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从系统科学方法出发,就是要求对由诸多要素构成的教学活动进行综合的、整体的规划与安排。无论教学设计指向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它都必须全面、周密地考虑、分析每一个教学要素,使所有的教学要素在达成一致的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实现有机的配合,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3.操作性。教学设计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效结合提供了现实的结合点,它既有一定的理论色彩,但同时又是明确指向教学实践的。在成型的教学设计方案中,各类教学目标被分解成了具体的、操作性的目标,教学设计者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环境的调适、教学评价手段的实施都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和安排,这一系列的安排都带有极强的可操作性,抽象的理论在这里已变成了具体的操作规范,成为教师组织教学的可行依据。
4.预演性。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实际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在教师头脑中的预演过程。这一过程犹如文艺演出中的彩排一样,带有较强的预演性和生动的情境性。它能使教师如临真实教学情境,对教学过程的每一细节周密考虑、仔细策划,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保证。
5.突显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可以有目的、有重点地突出某一种或某几种教学要素,以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如教师可以在教学方案中突出某一教学方法的运用,某一部分教学内容的讲述,一种新教学环境的设计,从而使教学活动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富有层次感。
6.易控性。这一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教学设计是对教学活动的预先规划和准备,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周密计划,反复检查。因此,与在真实的课堂情境中相比,教师在教学设计阶段更容易掌握和控制各种教学要素,能够做到发现错误及时修改,从而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二是教学设计要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诸要素都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它既控制着教学活动的方向,也控制着教学活动的大致进程、内容、程序和活动中主客体之间的动态关系。因此,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强化教学设计控制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7.创造性。创造性是教学设计的一个基本特点,同时也是它的最高表现。教学设计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工作。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思考,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实施方案的过程。教学设计虽然使得教学程序化、合理化和精确化,但它并不束缚教学实践的自由,更不会扼杀教师的创造性。为了适应教学活动丰富多采、灵活多变的固有特点,适应学生学习的多种需求,教学设计十分强调针对具体情况灵活设计。另外,由于教学设计同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风格、智慧紧密结合在一起,每个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都会程度不同地带有个人风格与色彩,因而它为教师个人创造才能的发挥提供了广阔天地。
二、教学设计的依据
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成功的教学设计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一般来说,教学设计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现代教学理论:理论的指导是教学设计由经验层次上升到理性、科学层次的一个基本前提。科学的理论是对教学规律的客观总结和反映,依据科学的教学理论和学习原理设计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学设计的方案和措施要符合教学规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教师,特别是从事教学工作时间不久的教师,由于不懂得如何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对教学作出详细规划,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随意发挥,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即使是有些有经验的教师,由于轻视系统的理论指导,教学时局限于经验化处理,因而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因此,教育工作者只有自觉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设计,才有可能使教学摆脱狭隘的经验主义窠臼,才有条件谈论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问题。
2.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系统科学的基本方法原理要求研究者在研究事物的过程中,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从系统观点出发,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从而取得解决问题的最佳效果。系统方法抛弃了静态、片面分析的研究方法,而把重点放在分析客体的整体属性上,放在其动态的多种多样的联系和结构上。教学系统是一个由多种教学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各教学要素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多种作用方式。运用系统方法分析课堂教学系统中各因素的地位和作用,使各因素得到最紧密的、最佳的组合,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的一个基本特征,同时也是教学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学设计者应自觉遵循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以系统方法指导自己的设计工作,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学设计的水平。
3.教学的实际需要:从根本上讲,教学设计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满足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在于为实现这种需要提供最优的行动方案。因此,教学设计最基本的依据就是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离开了教学的现实需要,也就谈不上进行教学设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集中体现在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中。教学工作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首先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并对它们进行认真的分析、分解,使之成为可操作的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种教学因素,选择设计必要的教学措施和评价手段,使教学设计方案在立足教学现实需要的基础上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4.学生的特点: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它既关心“教”,又关心“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教师的“教”,也存在着学生的“学”。教是为了学,学是教的依据和出发点,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学才能起到有效作用。大量的教学实践也表明,重教轻学,课堂教学缺乏学生的积极性,是不可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的。因此,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除了从教的角度考虑问题外,还必须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依据加以认真对待。也就是说,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在决定教什么和如何教时,应当全面考虑学生学习的需求、认识规律和学习兴趣,着眼于辅助、激发、促进学生的学习。这正如加涅所指出的:校舍、教学设备、教科书以至教师决不是先决条件,唯一必须假定的事是有一个具备学习能力的学习者,这是我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①
5.教师的教学经验: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学设计的过程也是教师个体创造性劳动的过程,成功的教学设计方案中往往凝聚着教师个人的经验、智慧和风格。教师的教学经验、智慧和风格是形成教学个性及教学艺术性的重要基础,是促进课堂教学丰富多采、生动活泼的基本条件。好的教学经验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规律性东西,它们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可以弥补教学理论的某些不足,帮助教师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教师的教学经验也是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之一。在教学设计中,既不能完全依据经验行事,但也不能排斥教学经验的作用。只有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与好的教学经验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学设计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并最终达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2.教学方法概述 篇二
1 影响地面灌水技术的主要因素
1.1 作物种类
不同的作物种类其农业耕作技术不同, 因而其灌水方式也不同, 如窄行条播的非中耕作物 (小麦、谷子等) 要采用畦灌;宽行中耕作物 (玉米、棉花等) 要采用沟灌, 而水稻多采用淹灌。
1.2 坡度
当田面不平、其相对高差大于0.2m时, 或在沿灌水方向的坡度变化不定、有倒坡或无坡度情况下, 不适于地面灌溉。另外, 当灌溉的地面坡度大于0.02°时, 也会造成田面严重冲刷。因此, 必须有计划地平整土地, 才能灌溉。
1.3 土块性质和渗吸速度
畦洪和淹洪时, 水主要借重力作用渗入土壤。沟灌时, 也有一部水分是受重力作用由沟底下渗。因此, 研究土壤的渗吸速度和渗吸过程, 对合理选定灌水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2 灌水方法
2.1 畦灌法
畦灌法是用畦埂将田块分隔成许多平整的小畦, 水自输水沟或毛渠进入畦田后, 以更薄的水层沿田面坡度流动, 在流动过程中逐渐湿润土壤。为了保证灌水质量, 要根据当地的地面坡度、土壤质地、土地平整状况等条件, 选定畦田规格, 控制入畦流量和放水时间。
2.1.1 畦长。
畦田的长短, 要根据田面坡度、入畦流量和土壤透水性来决定。一般自流灌区, 畦长30~100m, 每米宽度的入畦流量约为3~6L/S。畦田的长短与坡度关系很大, 一般适宜的纵坡为0.001~0.003°。当纵坡大时, 畦田可长些;纵坡小时, 畦田应短些。此外, 在轻质土壤上, 畦行宜短;在重质土壤上, 畦行可稍长。
2.1.2 畦宽。
畦田宽度决定于田面横向坡度、土壤透水性与采用的农业耕作机具宽度。一般田面横向坡度大且平土工作差, 畦宽应窄一些;反之畦宽可大一些。轻质土壤渗水快, 畦宽宜窄;重质土壤渗水快, 畦宽宜适当加大。为了便于农业机具工作, 畦宽最好等于农业机具宽度的整倍数。目前, 畦宽一般采用2~4m。
2.2 沟灌法
沟灌法是在作物行间开沟灌水, 水在流动过程中, 借毛细管作用和重力作用, 向沟的两侧和沟底湿润土壤。灌水沟的间距主要根据作物的行距而定, 一般为0.5~0.8m。土壤质地对沟距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砂性土地区的沟距较粘性土地区的沟距小。根据经验, 一般轻质地上的沟距为50~60cm, 中质土为65~75cm, 重质土为75~80cm。
为了使灌水均匀, 应根据地面坡度、土壤质地及计划灌水定额等条件, 合理确定灌水沟长度、入沟流量和放水时间。一般地面坡度较小、土壤透水性较强、土地平整较差时, 应使灌水沟短一些, 入沟流量大一些;否则, 如灌水沟较长, 流量较小, 就会延长灌水时间, 使上、下段湿润不均匀, 上段还可能产生深层渗漏, 浪费水量。目前, 我国各地一般灌水沟长度为30~100m, 入沟流量为0.5~3.0L/S。为了节约水量和保持土壤结构, 有些地区在地面坡度较大、土壤透水性较弱情况下, 采用细流沟灌的方法, 即在水流过程中, 将全部水量渗入土壤。细流沟灌的渗水规格与一般沟灌相同, 只是在每个灌水沟口放1个控制水流的小管, 引入小流量, 一般0.1~0.3L/S。
2.3 淹灌法
淹灌法是在水稻格田的田面上保持一定深度水层, 水在重力作用下不断向土壤入渗以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的灌水方式。采用淹灌法要求田面水层深浅一致, 排水落干时, 田面不留水层, 土壤干湿相同。要满足这一要求, 关键在于田面平整。因此, 一般格田的田面坡度应小于0.001°, 很少允许达到0.002°, 最优地面坡度为0.000 5°。
格田面积视地形、地面坡度等情况而定, 还要适应机耕要求, 方便排灌、田间管理, 有利于作物生长。山区、丘陵区地形复杂, 地面坡度大, 格田面积较小, 一般为0.07~0.20hm2。
3 灌溉土地的平整工作
灌溉土地平整工作要求:一是平整后的土地应满足灌水要求的一般畦, 沟灌的田面坡度为0.001~0.003°;水稻格田田面纵坡应不大于0.001°, 无横坡存在。二是平整后土地应保持一定的肥力。为此, 在挖、填时应注意保熟土, 并适当增施肥料, 做到当年平地, 当年增产。三是平整土方工作量要小, 要求移高填低, 就地挖填平衡。四是改良土壤, 扩大耕地。如对一些黏重易板结的土壤, 要结合掺沙改良;采用挖沟排水, 改良冷浸田。平整土地时, 要结合填沟, 平洼扩大出口耕地面积, 改善耕作条件。
3.燕窝的鉴别方法概述 篇三
【关键词】 燕窝;伪品;鉴别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57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45-02
燕窝始载于《本经逢原》,其得风日阳和之气,化咸寒为甘平,能使金水相生,肾气上滋于肺,而胃气亦得以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燕窝作为养颜美容、养生保健的首选佳品,从而出现了某些商人为求暴利,采用加料、染色、涂胶等方法以假乱真。很大程度上破坏了营养价值,而且对食用者的健康产生极大影响。本文综述有关燕窝鉴别的方法。
1 来 源
为雨燕科金丝燕属金丝燕及多种同属燕类用唾液与绒羽等混合凝结所筑成的巢窝,形似元宝。主要产地以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等东南亚一带海域及我国海南诸岛居多。
2 分 类
2.1 按金丝燕的筑巢地点分类可分为洞燕、屋燕 洞燕:指筑在野外山洞、峭壁上的巢窝。一般地势险峻,采集非常危险。
屋燕:指筑在人工特意精心搭建的燕屋上的巢窝,但金丝燕没有生活习性上的变化,仍为野生。所筑的巢窝能够及时采摘,品质好于洞燕。
2.2 按颜色分类分为白燕、血燕、黄燕 白燕:又称官燕,灰白色或像牙白色,因在空气中被氧化而局部泛黄,燕盏内有少量小黑点(燕子粪便),底座部位有岩壁渗透的黄、黑、红等颜色,不经漂白无法清理。
血燕、黄燕:巢窝的颜色有三个成因,一是金丝燕食用海边藻类,深山昆虫、飞蚁等,使得唾液含较多矿物质,燕巢容易氧化成红色;二是筑巢的岩壁含有的矿物质慢慢渗透到巢内,石洞里的天然矿水滴入而产生颜色上的变化;三是石洞里面的闷热空气,含有矿物质的燕窝受到闷热的空气氧化而转变成灰红或澄红色,但不会形成鲜红色。由此可见,血燕为洞燕品种,而且产量极少,几乎不能形成销售。
2.3 按规格分类分为燕盏、燕条、燕丝、燕饼、燕碎、燕角 燕盏:呈元宝形、船形,内部凹陷。
其他:羽毛、杂质含量较多的燕窝加工后得到的产品。
2.4 按商品品质分类分为官燕、毛燕、草燕 官燕:即白燕。
毛燕:绒羽与杂质占总质量50%-90%。
草燕:杂草与杂质占总质量90%以上。
3 鉴 别
3.1 正品 完整的燕盏呈元宝形,内部凹陷呈兜状。一般直径6-7厘米,深3-4厘米,窝外壁由横条密集的丝状物堆垒成不规则棱状突起,窝内壁由丝状物织成不规则网状,窝碗根坚实,两端有小坠角。质硬而脆。断面细腻,呈角质样光泽。气微腥,味甘,微咸。
3.2 伪品类型 假燕窝:采用银耳、猪皮、海藻、淀粉等为原料经加工制得。
加水燕窝:于燕窝表面喷水,再涂以无色无味的食用胶。
加料燕窝:在燕窝表面或缝隙间增添面粉、鸡蛋、胶粉、海藻等材料。
染色燕窝:使用化学原料将燕窝染成血色或黄色。
漂白燕窝:使用化学原料(如:双氧水等)漂白燕窝。
3.3 经验鉴别方法 通过看、闻、拉、烧等方法进行鉴别。
看:正品的燕窝表面呈不规则丝络组织的胶状结构,裂隙丰富,通透性好。其间难免会有脱落的燕毛或其他杂质于缝隙间,经氧化后会出现斑点或杂色。灰白色,光照下呈半透明。假劣燕窝裂隙较少,通透性差,翻看凹面有厚重的胶及碎屑物,颜色洁白或过于均勻。
闻:优质天然燕窝闻起来会有少许蛋清馨香,同时有淡淡的土腥味,没有浓烈气味。假劣燕窝有油腻味、鱼腥味或化学试剂味道。
拉:取一小块燕窝置水中浸泡一定时间,优质燕窝纤维呈不均匀丝状,轻拉弹性较好,完全发开后失去弹性。假劣燕窝弹性差,以手揉搓成浆糊状,或完全发开后仍具弹性。
称:单盏燕窝质量超过8g极少,完整的大约5-6g,偶有硕大者可达7g左右。
泡:正品燕窝入水短时间内可增重30%以上,充分浸泡后,会增重8倍以上,水中无油渍,无粘液,不被染色。假劣燕窝由于涂胶,短时间内增重有限,由于本身含有水分,所以“发头”小,水液稠厚或泛油花。经染色的燕窝,泡水之后水被染成红色或黄色。
烧:正品燕窝高温灼烧灰化,灰分量较多,溶于盐酸。假劣燕窝则灰分量少,多不溶于盐酸。[2]
尝:炖好的正品燕窝,口感细腻顺滑,富有弹性,有新鲜蛋白质馨香味道。假劣燕窝炖后呈烂糊状,没有蛋白质味,口感粘稠。
3.4 理化鉴别方法 取燕窝样品约0.5g,加蒸馏水50ml,加热使其溶解,过滤,取滤液5ml,加重铬酸钾-稀盐酸(4:1)试液数滴。正品不产生沉淀,含明胶伪品由于钙离子作用产生絮状沉淀。
取燕窝样品粉末少许,滴加碘试液,正品燕窝染成碘色,水洗褪去,含淀粉伪品则染成蓝紫色。
3.5 仪器鉴别方法
3.5.1 分光光度法 本法测量结果,正品燕窝出峰早,面积大,峰值为80mm;伪品出峰慢,面积小,峰值为2mm。提取酸解的唾液酸与酸性茚三酮形成稳定的黄色物质,并在470nm处有最大吸收峰,以此可测定样品中含燕窝的百分比。[1]
3.5.2 紫外光谱法 正品燕窝在278nm有最大吸收,银耳在260nm,琼脂、明胶、猪皮没有明显吸收峰,此法不适用于掺伪品。[3]
3.5.3 蛋白质含量测定法 通过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正品燕窝蛋白质含量均在50-60%左右。
3.5.4 电泳法 正品燕窝电泳特征谱带较多而且清晰,银耳特征谱带较少,其他掺伪燕窝特征谱带不明显,猪皮、明胶、琼脂等没有特征谱带。[3]
3.5.5 唾液酸HPLC含量测定法 正品燕窝唾液酸含量为6%以上,掺伪燕窝唾液酸含量较低,猪皮、明胶、银耳、琼脂中均不含唾液酸。
4 结 论
本文介绍多种燕窝的鉴别方法,可用于区别伪品或掺伪品。但燕窝来源复杂,要达到全面鉴别燕窝的目的,还需进一步完善分子生物学鉴伪等方法。
参考文献
[1] 任贻军,王振军,李万江.燕窝的鉴别研究概况[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8.
[2] 乌日罕,陈颖,吴亚君.燕窝真伪鉴别方法及国内外研究进展[J].检验检疫科学,2007年第4期.
4.个人教学情况概述 篇四
在我二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本学年我担五年级的数学教学,我班有学生63人。现将这一学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工作
本学年,我能认真进行政治学习并作好详尽的记录,能认真学习中共中央的教育政策法规。在师德、师风、师表等方面堪为人师。能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文件精神,自觉提高思想素质、道德水准。生活上严格要求,工作上高标准要求,重工作,轻享受。讲奉献,不索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敬业乐教,无私奉献。努力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遵纪守法,不赌博,不信封建迷信,生活简朴,作风正派,言谈举止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处处以一个高素质的人民教师来要求自己,从无背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深受社会、领导、同行、学生的尊重。
二、教育教学工作
1、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真诚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从不体罚学生,能做耐心细致的工作,让他们热爱学习,发挥特长,培养其素质。时时以素质教育的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不仅教会了学生知识,还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
2、教学工作中,能够树立质量中心意识,改进教学方法,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学习大纲,弄清要求,钻研教材,学习理论,摸清学生情况,备出切实可行、指导性强的教案。上课中,能坚持候课,组织学生学习,讲授正确、明白,知识体系强,重点突出,学生学习愉快,教师教学轻松。课后,能认真辅导,答疑解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在教学中注重学法指导,加强对尖子生的培养。在自己的黄金时候应努力学习,为自己的发展打下扎实基础。同时还尽力给他们提供条件,把自己的资料书送给他们,把自己的学习用具送给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
三、其他方面
5.软件测试方法概述 篇五
随着软件系统规模的持续扩大,需求日益复杂,对软件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现实中软件系统的质量却不尽如人意,所以采取有效的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提高软件可靠性的重要手段。为了保证所提交的软件产品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以及在使用中的可靠性,必须对所开发的软件产品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测试。因此,对软件测试的研究成为计算机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聊聊软件测试方法概述吧!
摘 要:软件在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出现各种错误,为了最大限度地确保其质量必须进行软件测试。文章即对软件测试的主要方法进行了介绍与说明,以供参考。
关键词:软件质量;软件测试;黑盒测试;白盒测试
1、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越来越广泛深入地应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软件系统的规模和复杂性与日俱增,软件的生产成本和软件中存在的缺陷和故障造成的各类损失也大大增加,甚至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软件质量问题已成为所有使用软件和开发软件的人关注的焦点。
由于软件是人脑的高度智力化的体现和产品这一特殊性,不同于其他科技和生产领域,因此软件与生俱来就有可能存在着缺陷。如何防止和减少这些可能存在的问题呢?回答是进行软件测试。
测试是最有效的排除和防止软件缺陷与故障的手段,并由此促进了软件测试理论与技术实践的快速发展,新的测试理论、测试方法、测试技术手段在不断涌出,软件测试机构和组织也在迅速产生和发展,由此软件测试技术职业也同步完善和健全起来。
无论怎样强调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和它对软件可靠性的影响都是不过分的。在开发大型软件系统过程中,我们力求在每一个阶段结束之前通过严格的技术审查,尽可能早地发现并纠正差错,如果在软件投入生产性运行之前,没有发现并纠正软件中的大部分差错,则这些差错终究会在生产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那时不仅改正这些差错的代价更高,而且往往会造成很恶劣的后果。测试的目的就是在软件投入生产运行之前,尽可能多地发现错误。
2、软件测试的基本问题
一个软件生命周期包括:制定计划、需求分析定义、软件设计、程序编码、软件测试、软件运行、软件维护、软件停用等8个阶段。
软件测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软件质量。软件质量是指与软件产品满足规定的和隐含的需求的能力有关的特征或特征的全体。软件质量反映以下三个方面:
1)软件需求是度量软件质量的基础。
2)在各种标准中定义开发准则,用来指导软件人员用工程化的方法来开发软件。
3)往往会有一些隐含的`需求没有明确地提出。如果软件只满足那些精确定义的需求,而没有满足这些隐含的需求,软件质量也不能得到保证。
软件质量内涵包括:正确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可读性、结构化、可测试性、可移植性、可扩展性、用户界面友好性、易学、易用、健壮性。
3、软件测试的原则
1)尽早地和及时地测试应作为软件开发人员的座右铭,测试应当从软件产品开发初始阶段即开始。
2)测试用例应当由测试数据和与之对应的预期结果这两部分组成。
3)在程序提交测试后,应当由专门的测试人员进行测试,避免由程序设计者自行检查程序。
4)测试用例应包括合理的输入条件和不合理的输入条件。
5)严格执行测试计划,排除测试的随意性。
6)充分注意测试当中的群体现象,测试经验表明,约一半(47%)的错误仅与系统中4%的程序模块有关。
7)应对每一个测试结果做全面的检查。
8)保存测试计划、测试用例、出错统计和最终分析报告,为维护工作提供充分的资料。
4、软件测试的种类及方法
软件测试的种类大致可以分为人工测试和基于计算机的测试。而基于计算机的测试又可公为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这些测试方法在软件开发的最后检测阶段有着重要的作用。
4.1黑盒测试
黑盒测试又称功能测试。黑盒测试顾名思义就是将被测系统看成一个黑盒,完全不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从外界取得输入,然后再输出。也就是,黑盒测试是在程序接口进行的测试,它只是检查程序功能是否能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适当地接收输入数据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并保持外部信息的完整性。
黑盒测试在测试时,把程序看作一个不能打开的黑盆子,在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的情况下,测试者在程序接口进行测试,它只检查程序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适当地接收输入数据而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并且保持外部信息(如数据库或文件)的完整性。黑盒测试方法主要有等价类划分、边值分析、因果图、错误推测等。
4.2白盒测试
白盒测试也称结构测试,白盒测试需要知道产品内部工作过程,可以通过测试来检测产品内部动作是否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进行。也就是说,完全了解程序的结构和处理过程。这种方法按照程序内部的逻辑测试程序,检验程序中的每条通路是否都有能按预定要求正确工作,而不顾它的功能。白盒测试的主要方法有逻辑驱动、基本路径测试等,主要用于软件验证。
粗略看起来,不论采用上述哪种测试方法,都不可能把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都拿来进行所谓的穷举测试,因为可能的测试输入数据数目往往达到天文数字。因为不可能穷尽测试,所以软件测试不可能发现程序中的所有错误,也就是说,通过测试并不能证明程序是正确的。但是,我们的目的是要通过测试保证软件的可靠性,尽可能地发现错误并纠下错误,提高软件的质量,因此,必须仔细考试设计测试方案,力争用尽可能多的测试发现尽可能多的错误。
参考文献:
[1]许静,陈宏刚,王庆人等.软件测试方法简述与展望[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39(13):75-78.
6.教学方法概述 篇六
2.现年龄阶段的学生比较自信,初初入门就以为自己是大师。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抓住学生的欠缺有针对性的进行精讲,才能较好的控制课堂教学。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2、教学重点、难点:
3、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及其应用;(5)了解常用软件的运行启动方法。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2、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时引入
[演示]教师播放已完成的范例演示文稿(猫抓老鼠,“北京欢迎你”),设置成自动播放的形式。提问“有谁知道老师的课件是用什么软件制作的吗?”(文稿中有动画、图片、文字还有视频播放、声音、漂亮的背景等)。
思考、议论并回答问题。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听讲解。
让学生先观看形成感性认识,再由教师说明其本质特点,记忆深刻。
通过快捷方式或从“开始”菜单启动。
善于利用技术的迁移。
为寻找安装位置打下基础。
关闭刚才启动的软件,视学生掌握情况介绍关闭的演示:单击“文件”菜单,在下拉菜单中单击“退出”;单击软件窗口右端的“关闭”按钮。
任务1
1.查找安装软件的位置;
2.在“我的电脑”中启动软件。
这种启动方法能让学生举一反三,明白启动软件的实质。(查找的方法在第二章已学,视学生情况定。)
任务2
[演示]两个软件同时开启,两个窗口的对比。
1.启动另一对照软件; 2.思考两者的区别;
3.学生在教师启发和提示下弄明白。
利用对比,学会迁移,注意区别。
任务3
展示素材,提出主题,奥运主题,奥运项目主题,家庭主题,广州主题(饮食、文化、旅游、工业建设、城市建设等)。
思考并交上主题规划大纲。
素材以分类形式呈现,给学生以良好的提示。
小结
教师提示如何依据主题选择内容,主要以教师的范例来讲《08奥运,北京欢迎你》主要围绕:申奥的急切,成功时的喜悦,积极筹备奥运等方面来展开。
利用范例的示范作用。3.教学评价
①作业完成与否评价:任务1和任务2课堂检查并及时评价;任务3作为课堂课外作业提交,即堂上提交一次,下周上课再提交一次。
②选择素材的要求:主题与内容的一致,文字内容围绕主题; ③完成书本上的填空练习题。
有关奥运的图片、文字、视频、动画、人物图像等,有关广州的各种图片、文字等,部分背景音乐和风景等背景图片。
六、教学反思
对于操作课型,老师和学生都比较习惯以“学会技术”为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的技能较容易掌握,但应用在什么位置、什么时间等反而意识模糊或一筹莫展。针对这个现象可以把整章内容设计成一个完整的作品,让学生体验每个“技术为需要而出现”,让学生感受到“技术为作品主题而应用”这样的一个宗旨。同时,由于技术发展的速度之快,力求教给学生的是一般的技术方法,因此,可以通过让学生在本软件启动的过程中寻找出一般软件的启动方法。
另外,让学生自主选择主题,主要是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层次性,让教学更具效果。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依据学生具体情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选择主题。比如,我校实验班发现只要提前一周布置,大多数学生能认真选择主题,完成任务,而一般的班则事先要反复强调此作业的重要性,还要用一些激励措施,如当堂表扬优秀的学生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完成主题选题。
第二节《创建演示文稿》教学设计
一、学习者分析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节的主要内容包括创建、保存演示文稿,文字的选定,文字的修饰、修改和文字格式的设置,以及多张演示文稿的制作,这一系列的操作是本章的基本操作。通过对文字的修饰,突出演示文稿与幻灯片两者之间的关系,区别文本框的输入与选定,学会对文本框的选定,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增加幻灯片模式下的项目的输入与选定的内容,为后面自定义动画的选定奠定基础,以及默认第一张幻灯片的作用介绍。同时介绍文稿的打开方式:直接打开文稿或先启动软件后利用文件菜单打开文稿。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文字的修饰、修改和格式设置。
难点:演示文稿与幻灯片的关系。
3、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新建演示文稿和保存演示文稿的操作;
(2)知道幻灯片中已有模式部分的输入和模式没有部分的输入的区别;
(3)学会在幻灯片中文字的编辑,包括字体、字号、颜色、修改、对齐、行距等格式的设置的操作;
(4)了解幻灯片中选定文字的方式,尤其是文本框对象的选定及移动;(5)了解演示文稿与幻灯片的关系;
(6)学会新建演示文稿、新建幻灯片和保存演示文稿的操作。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范例的剖析,学生自己体验并掌握幻灯片中文字的输入及编辑的方法:包括插入文字,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格式,修改文字等方法,掌握幻灯片中对象的选择方法;(2)通过对新建演示文稿和新建幻灯片的对比操作,体验二者的区别;
(3)通过教师对幻灯片模式录入的讲解,了解幻灯片模式的作用,掌握应用幻灯片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沟通、交流合作的意识。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
利用任务驱动,利用技术的迁移,让学生自己探究对幻灯片文字的修饰及编辑,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技能迁移能力。尤其注重不同软件之间的差别,让学生掌握的是面对技术的通用方法和技能迁移。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2、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建演示文稿
[演示]新建演示文稿“谢师颂”的第一张幻灯片“谢师”。[讲解]模式下的设置被删除或没有时如何录入文字资料。[要求]第一张中输入自己的主题标题,姓名,班级等信息。
1.按照教师示范来验证;
2.尝试并利用复制粘贴快速完成第一张幻灯片(自己的主题标题)。
强调幻灯片模式的作用及非模式状态下的输入,强调学生使用“插入”菜单,为后面的修饰幻灯片打下基础。
保存演示文稿
把已创建的演示文稿取名为“谢师颂”(默认扩展名为.ppt)保存在e盘中。[要求]学生把自己创建演示文稿保存在e盘用自己姓名作文件夹,用演示文稿主题作文件名。
保存后继续操作。
操作技能迁移。
文字的修饰与编辑
[展示]教师文稿中文字部分的修改及修饰编辑的例子。[出示要求]设置字体、字号、颜色、行距及对齐方式。
可以分解教师的作品来修改自己的,也可按自己的需要设置。
选定文字对象的方法为后面章节“设定动画”,“添加背景”等应用打下基础。
制作多张幻灯片的演示文稿
制作一个有两张幻灯片的演示文稿。在“谢师颂”演示文稿中插入第二张幻灯片“永远的祝福”后保存在“谢师颂”演示文稿中(在这里要特别强调必须把新、旧幻灯片同时存放在同一演示文稿中。
[要求]要求学生制作3张或以上文字内容的幻灯片。[提示]演示文稿与幻灯片不同,演示文稿是多张幻灯片组成,并且是表现主题的不同内容,每个内容放不同幻灯片中。
尝试插入新幻灯片。
强调插入新幻灯片与新演示文稿的区别,注意负迁移的影响。
总结及评价
修正自己的误操作。
及时反馈,负迁移造成习惯行为要区分。3.教学评价
(1)上交并保存自己的作品,教师展示作品,挑选典型作品现场展示,由教师点评和学生评议共同组成(注意,教师在巡堂辅导时就应该选好作品,或选好上一个班的典型作品讲解);(2)完成书本上的填空练习题。
有关奥运的图片、文字、视频、动画、人物图像等,有关广州的各种图片、文字等,部分背景音乐和风景等背景图片。可主要提供文字部分。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演示文稿的创建,但每张幻灯片都仅仅由简单的文字构成而让学生感到单调。
第三节《编辑演示文稿》教学设计
一、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在前两节学会基本操作,包括启动退出,创建及保存多张幻灯片组成的演示文稿,只不过暂时还停留在文字构成的幻灯片部分的编辑与修改。学生作品已初见效果,学生的兴趣和熟练程度越来越高。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节介绍各种视图及其相互间的转换,在此基础上对演示文稿中的幻灯片分别进行添加、删除、移动、复制等操作。可考虑用2个课时,重点放在对演示文稿中的幻灯片的添加、删除、移动、复制等的操作为下一节修饰演示文稿打下基础。那一节。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演示文稿的编辑包括添加、删除、移动、复制等。
难点:各种视图的有效应用。
3、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了解各种视图的有效应用场合;
(3)学会演示文稿中幻灯片的添加、删除、移动、复制。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各种视图的切换方式,了解各种视图的主要优势,掌握各种视图的切换方法;(2)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掌握编辑演示文稿的基本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编辑演示文稿,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
教师利用先行组织者策略,让学生更清楚各种视图的优势。本节采用讲、演、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2、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复习前节内容,打开前面已编辑好的“谢师颂”演示文稿,提出修改意见:播放看看效果?添加幻灯片,删除一张幻灯片,移动幻灯片,复制同样版式的幻灯片。
思考并尝试上机操作。
抛锚式教学策略。
演示视图切换
[展示]各种视图下的不同形式,注意他们的主要区别:大纲视图对幻灯片的标题及大纲显示清楚,浏览视图对整个演示文稿的外观风格显示明显,放映视图播放幻灯片。
模仿、上机操作。
演示示范。
演示编辑演示文稿
[演示] 可用教师的范例分解操作:幻灯片的添加、复制、删除、移动等。[要求] 目录幻灯片页移动到第二张幻灯片位置,相同内容的幻灯片一张存放太多时,复制幻灯片(包含内容小标题)成统一风格,分成两张幻灯片存放。
学生模仿练习并修改自己的文稿:把目录页移动到第二张幻灯片位置,相同内容一张幻灯片不能存放时,复制幻灯片(包含内容小标题)成统一风格。
讲-演-练方式。
注重学生表现性目标的实现,每个学生都是针对自己的主题,修改方法相同,修改位置、文字内容却不同。
课堂小结
[演示、归纳] 1.各种视图的有效应用
2.演示文稿的编辑包括添加、删除、移动、复制等
学生认真听讲、梳理知识点。
通过小结,强化本节的知识点,着重提醒容易忽略的问题。3.教学评价
(1)作品保存并提交,并检查目录页的存放位置;
(2)检查文字幻灯片是否有子标题、小标题,标题是否与主题相符;(3)完成书本上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
1.完成了第二节的教学,演示文稿就有了多张文字的幻灯片,再来演示本节“编辑幻灯片”等内容时,学生能体验到实际需要,顺利成章。
2.学生在制作文字幻灯片时很容易选择过多的内容粘贴到演示文稿中,教师在讲解编辑(本节内容时)有意识的提醒学生注意自己作品的主题,进行筛选。学生正好可以利用删除、移动、添加等来修改文稿。这点正是笔者希望让学生理解的“根据需要应用技术、选择技术”的思想。
第四节《修饰演示文稿》教学设计
一、学习者分析
通过前面三节的学习和练习,学生自己编写的演示文稿已初具规模,有主题页、目录页,还有3张或以上的不同内容的文字幻灯片,前面的技术学生已掌握,正感觉目前的演示文稿单调些,正向往更好更多元化的设置,让自己的演示文稿“活”起来。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插入图片、背景、艺术字,定义动画,设置超级链接。
难点:定义动画的时序和设置超级链接。
3、课时安排:4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修饰演示文稿”和“对演示文稿中的文字进行修饰”的区别;(2)学会应用设计模板更换幻灯片背景;
(3)初步学会利用格式背景设置不同背景的效果;(4)学会插入艺术字及调整的操作;(5)学会图片的插入的操作;
(7)学会利用自定义动画设置动画播放的操作;
(8)学会自定义动画的时序设置并根据需要正确设置时间顺序的操作;(9)了解超级链接的概念,并学会设置超级链接的操作。2.过程与方法(1)掌握利用模板更换幻灯片的背景的方法;利用格式中的背景设置不同效果背景的幻灯片的方法;
(2)掌握依据需要灵活选择动画的时间顺序和动作形式设置自定义动画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修饰演示文稿,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
以自主学习的策略为主,改传统的“讲-演-练”过程为“学生初试-教师提示-学生再试-教师归纳和演示难点-学生练习和修正错误操作”过程,在此过程中体现表现性目标(某种程度上首创性的反应形式)和问题解决目标(目标任务不放在学生固定的行为,而是注重学生理智的探索)。利用灵活分层的主题任务(非具体操作任务)驱动学生主动参与,体现差异。教师的难点演示一定注意动画及修饰是为内容而服务的宗旨。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模板背景的使用非常普遍,应该要学生好好掌握。对幻灯片设计下的几项作简单介绍,插入艺术字和图片使用较多,加上小学阶段的文字处理软件学过的技术能迁移,故这两样可以交给学生自己探索完成,教师只做最后的总结,说明注意事项等即可。添加多媒体对象声音是需要较详细讲解。以上都是通过插入菜单,可统一归纳来讲,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按照:教师给出任务→学生尝试寻找→教师启发、局部演示→学生再试→教师纠错并小结;基础不好的学生可以按照:教师给出任务并给出提示→学生尝试→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学生练习→教师小结。2.教学过程
第1课时:幻灯片的背景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展示]将做好背景修饰的演示文稿“谢师颂”展示给学生。
观看教师的文稿,思考自己的文稿该如何修改?
创设情景。
先行组织者策略。
利用模板更换背景
[演示]介绍幻灯片设计窗口及各项功能:从“格式”菜单选择“幻灯片设计”,在屏幕的右边将出现“幻灯片设计”的窗口,除“设计模板”还有“配色方案”、“动画方案”,简单浏览“应用设计模板”和“配色方案”的情况,“动画方案”较少使用,人们更习惯应用“自定义动画”窗口来设置动画。
[演示说明]留意当鼠标指向一种模板的右边时即显示一个倒置的三角符号,单击该三角符号,显示下拉菜单“应用于所有幻灯片、应用与选定幻灯片、显示大型预览”三项。略解释其含义。
[ppt] 任务1利用“设计模板”为自己的幻灯片添加背景。[小结]教师视学生情况是否演示。[ppt]显示:应用模板操作步骤:格式(快捷工具)→幻灯片设计(设计)→设计模板。
明白从何处加背景模板。软件自带的设计模板的背景方便幻灯片添加背景。
打开前几节课完成的文字稿本幻灯片。
独自操作:尝试更换不同的模板应用于自己的幻灯片。
解决学生的技术障碍。
有详有略,突出重点。
主题任务驱动,学生各自选择自己觉得合适的模板作背景。主动参与,体现差异。
归纳一般方法,帮助学生提升技术方法,ppt显示兼顾受阻学生。
利用“背景”命令设置幻灯片背景
[提示]模板更换的背景固然不错,但似乎是大色块的应用,更注重的是整体色调和框架,即为了完整、专业的外观而设计。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设置背景呢?比如,加上自己的图片作背景,如老师的幻灯片般加上不同纹理色彩做背景。
[ppt] 任务2利用模板之外的方法设置不同效果的背景色、图片、纹理等。
[辅导]教师巡视并引导启发:学生能进入“背景”对话框,但不易找到“填充效果”,提示学生:在以往学习中知道,倒置的三角符号表示可以打开下拉菜单;进入下拉菜单后再提示选择不同命令有什么效果。
(注:如果多数同学不知道“填充效果”教师就演示)[ppt]背景设置:格式→背景→填充效果→纹理(图片)。
思考并寻找其他方法。
快捷菜单、格式菜单中都有“背景”命令,选择该命令进入“背景”对话框,尝试操作。
不但尝试、寻找。
修正自己的错误操作。
完成自己所有幻灯片背景的设置并提交给老师。
激发学生思考,理智的探索。
利用技能的迁移。
排除时间的浪费,兼顾学生探究方法的掌握。各自完成体现差异。
ppt显示兼顾受阻学生。
总结评价
鼓励学生的探索,归纳背景的设置为了更好的表现主题,让作品更漂亮,更有说服力。注意:“背景”快捷菜单只有在幻灯片的空白处右击时才出现。
发现评价优秀的学生作品,从颜色的搭配和整体风格,是否突出主题来讲; 个别搭配太差的学生作品讲评,注意不要点名。
进一步理解为“主题”服务的思想,进一步理解第二节中文本框和空白处的区别。听讲解及观看作品,发表评价意见。
归纳提升。
学习评价。3.教学评价
(1)教师在“总结评价”环节同学生一道点评优秀作品,树立好的典范。
(2)教师在“总结评价”环节及巡视辅导时指出搭配太差或典型错误操作,警示学生注意。(3)完成学生课堂教学自评表:(表如下),对自己的课堂学习过程进行评估。姓名 学号 第 节课 教学内容
自我评价反馈表:(仅用于教学参考,请如实填写,在相应格打“√”)
积极探索,不用老师提示就能独立完成任务
积极探索,在老师的启发后找到方法,完成任务
虽积极参与,但效果不佳,看了老师的演示后完成
想积极参与,但无从下手,看了操作后还要问人才完成
努力了不少,但是,仅完成了少部分
第2课时:幻灯片中插入艺术字、图片和声音
引入
[展示] “谢师颂”演示文稿中的幻灯片都加上了背景,色彩丰富了,文稿的主题名字在背景下似乎显得不够突出,比较呆板。怎么办呢?能否将标题文字赋予变化的色彩和形状呢?
思考并尝试改变字体颜色和字体字号。个别同学提出“艺术字”。
启发思维。
插入艺术字
[演示]教师演示如何插入艺术字及编辑排版艺术字,注意演示步骤的精练。
[讲解]艺术字不仅能改变文字的字体字号,还能根据艺术字“式样”赋予文字形状色彩的变化。
[ppt]插入艺术字:选定文字→“插入”菜单→图片/艺术字→选择“艺术字库”的“式样”→确定→设置“字体”、“字号”等。
[ppt]任务1:将自己的演示文稿标题改为艺术字。教师交代任务,将标题设置成艺术字。
[辅导]提示学生,要突出标题文字,在有色彩的背景下可考虑背景的对比色为文字的颜色。利用艺术字的八个调控点和旋转控点来排版艺术字。
模仿练习插入艺术字,改变主题文字的设置。
反复尝试,选择合适的。
分层差异教学。
插入图片
[ppt]任务2:为幻灯片插入相应图片;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过一会显示ppt; [ppt]插入图片:“插入”菜单→图片→剪贴画或来自文件→选定图片→调整图片大小及位置。
独自完成;
基础弱的同学可以看ppt的操作步骤。
利用插入艺术字的方法完成此任务。兼顾受阻学生。
插入多媒体对象
[引导]:学生观察插入菜单,讲解插入多媒体对象影片和声音的方法。[ppt]任务3:为幻灯片插入相应动画或影片。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指导有需要的同学插入flash动画。小结此任务中的注意事项:
[ppt]“插入”菜单-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影片
[强调]幻灯片中插入的对象都是独立的个体,注意叠放的层次 视学生情况决定是否演示叠放层次
摸索着自己插入影片和声音。纠正错误操作后练习巩固。
学生探究。
学生视情况需要,设计具体任务要求。学生参考资料中有flash动画的插入。
插入声音
教师巡视并不断提示;
[ppt]“插入”菜单-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声音。
[强调]声音插入时会有播放时间的设置,同时还有播放效果的设置。
独自或讨论完成。
有前面的基础可以做到。
2000和2003版本均有“效果选项”,这里只对基础好的学生演示。
归纳小结
利用演示操作讲解:
无论是插入艺术字、图片、动画还是声音,均在插入菜单操作,对象插入后都有八个调控点方便调节大小及形状。注意整体的排版及这类对象的移动方法。声音对象注意效果的设置。
观看教师演示,并思考归纳,纠正自己的误操作。
帮助学生认识到共同点,归纳提升。本课教学评价
(1)教师在各个任务环节同学生一道点评优秀作品,树立好的典范。
(2)教师在各个任务环节及巡视辅导时指出搭配太差或典型错误操作,警示学生注意。(3)完成学生课堂教学自评表:(表如下),对自己的课堂学习过程进行评估。评价表如下:
姓名 学号 第 节课 教学内容
任务练习
任务1
任务2
任务3
任务4
自评等级
等级:
1.操作完成:是指能独立完成,且能理解每步的含义,无须死记步骤,属于技能已熟练掌握。2.操作基本完成:是指能完成练习,但不太熟练,有些步骤未必理解。
3.还需努力才能完成:是指还不能顺利地完成练习,需要帮助,或不明白结果从何而出。第3课时:创建动画幻灯片
由于课本中的例子比较简单,我们不妨以下面为例
引入
[演示]08奥运的五个吉祥福娃逐个弹跳着出场,他们的名字(叠音)也接着逐个跳出来。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
[提问]我们国家传统的见面礼仪见过吗?电影电视上见过,见面拱手作揖。这五个福娃的出现似乎有这个样,在我们国家春节的年画上经常出现类似的画面,代表吉祥和祝福。同学们知道这五个福娃代表什么含义?念一念他们的名字(单字音)组成的五个字?是什么?拼音就是“bei jing huan ying ni ” 显示“北京欢迎你!”
观看并思考;
默念单字音:贝、晶、欢、迎、妮。谐音就是:“北京欢迎你”。
先行组织者原则。
激发学生思考并联系主题。
福娃的吉祥含义和奥运标志的显示,突出了主题的选材。
自定义动画分解探究
[讲解]幻灯片分解:
2. 设置北京福娃五个图片的插入及位置的排放; 3. 输入福娃名字及“北京欢迎你”,每个名字必须作单独的文本框输入; 设置动画让福娃动起来。
可以设置同样的幻灯片,也可以设置自己的幻灯片。
明白时序概念及作用。
明白动画是为内容服务的原理。
讲解重点难点
巡视辅导,个别时序错误的同学,重点指出来。[讲解]播放试试,看看是否满意,部分同学把福娃出现的顺序错了,“北京欢迎你”变成了“京北迎欢你”、“你欢迎北京”等。怎么办?问题出在哪?
[演示]插入图片、文字时不需要管顺序,按位置顺序放好即可。
[演示]自定义动画设置:打开“幻灯片放映”菜单-选择“自定义动画”命令-打开“自定义动画”窗口,选定福娃(对象)—在动画窗口单击“添加效果”→进入→华丽型/弹跳。[ppt] 打开“幻灯片放映”菜单-选择“自定义动画”命令-打开“自定义动画”窗口,选定福娃(对象)→在动画窗口单击“添加效果”→进入→华丽型/弹跳 巡视辅导。
[讲解]自定义动画中的时序重排,开始方式及速度的选择等操作。
发现自己设置的时序不对,进行修改。
进一步修改动画效果,使它更趋完美、流畅。
2000版本稍有不同,在动画对话框中设置。
将具体的演示和窗口各功能的讲解分开,目的是让学生形成比较清晰的操作步骤。尤其是对软件不熟悉的学生更要对操作步骤做到清晰明了。
强调
[强调]动画和动画时间都是为内容服务的。举反例:为动画而动画造成效果适得其反。
理解并修改自己的作品。
突出主题,服务内容,水到渠成。
归纳小结
1.内容为主题服务,五个福娃的出现再一次点题“北京欢迎参加奥运的各国朋友”,并将吉祥如意的美好祝福送给朋友;
2.自定义动画注意时间顺序及动的目的:为内容服务;
3.自定义动画窗口中的每个对象包括声音,在对象的右边三角下有对应的开始方式、效果选项,要做到最好都要精心设置。
反思自己的作品是否符合要求。
始终围绕主题; 引导学生的思维; 最好结合演示来总结。本课教学评价
(1)教师在“强调”环节同学生一道点评优秀作品,树立好的典范。
(2)教师在“强调”环节及巡视辅导时指出搭配太差或典型错误操作,警示学生注意。(3)完成学生课堂教学自评表:(表如下),对自己的课堂学习过程进行评估。姓名 学号 第 节课 教学内容
自我评价反馈表:(仅用于教学参考,请如实填写,在相应格打“√”)
积极探索,不用老师提示就能独立完成任务
积极探索,在老师的启发后找到方法,完成任务
虽积极参与,但效果不佳,看了老师的演示后完成
想积极参与,但无从下手,看了操作后还要问人才完成
努力了不少,但是,仅完成了少部分
第4课时:设置超级链接
引入
[说明]在文字内容的组稿部分,已经把“谢师”主题要表现的三张幻灯片输入完成,并设计了幻灯片“目录”,演示者可以按“目录”随意放映自己的相关幻灯片后并可以返回“目录”,这样就需要设置超级链接。好比阅读期刊杂志时可以通过“目录”随意阅读任一章节的内容。[展示]播放已经设置好超级链接的演示文稿“谢师颂”。
学生听讲、思考如何做到随意放映。
观看教师的展示内容,思考如何设置自己的文稿。
激发学生思考:
既然是电子文稿应该有电子文稿的优势,可以随心所欲的按照自己的要求放映幻灯片。
插入超级链接探究阶段
[ppt]任务:将目录页幻灯片中各个目录设置超级链接,链接到对应的位置。
[提示]:注意选定的问题:幻灯片模板文本框的选定、插入的文本框对象的选定和文字内容的拖拉选定的区别,设置后的不同效果。文本框对象的选定设置后文字没有下划线,没有变色。
[辅导]巡视并个别辅导
尝试设置超级链接。
学生自主探究-演示-模仿修改—学生练习。
插入超级链接练习阶段
同时,简单讲解鼠标右击时快捷菜单中的超链接与动作设置的不同。[辅导]巡视辅导并及时点评。
[ppt]设置超级链接:选定设置对象→选择菜单“幻灯片放映”→“动作设置”→在“动作设置”对话框中选定“单击鼠标项”/“超链接到”→下来按钮→单击“幻灯片„”→选定正确的幻灯片→按“确定”。
模仿修改,变先前机械操作为有意识的链接设置。
上机练习。
促使学生对超级链接从模糊到明了,到有意识的行为、展示自己的创意。
掌握“动作设置”的方法。
综合练习
[要求]综合利用所学,修改自己的演示文稿。
实际操作。
培养综合实操能力。
作品讲评
[展示]作品评价标准,如“评价”部分的表格。抽取2-3名学生,每人限时一分钟讲解,学生互相评定分数。
个别学生展示作品,其他学生观看评分。
学会欣赏和评价作品。本课教学评价
(1)完成学生课堂教学自评表:(表如下),对自己的课堂学习过程进行评估。姓名 学号 第 节课 教学内容
自我评价反馈表:(仅用于教学参考,请如实填写,在相应格打“√”)
积极探索,不用老师提示就能独立完成任务
积极探索,在老师的启发后找到方法,完成任务
虽积极参与,但效果不佳,看了老师的演示后完成
想积极参与,但无从下手,看了操作后还要问人才完成
努力了不少,但是,仅完成了少部分
(2)作品评价围绕: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是否体现主题等。简单的评价表格:
项目指标
具体要求
分值
备注
技术性和创造性
素材获取合理,内容、结构设计独到 10
有自己的加工原创部分(自定主题内容)
讲解时对技术的解释清楚
思想性和科学性
主题内容明确、完整
主题积极、健康
无知识和技术错漏
艺术性 构图完美、色调和谐
特色奖励
技术强或艺术效果好
六、教学反思
1.一直希望学生学习操作技能不要只是为技术而技术,应该为内容需要而使用技术。比如,不少学生设置动画时就是让幻灯片中的内容“飞舞”起来而已,是否符合内容需要,甚至没有任何必要的内容也在狂舞,丝毫没想到内容是否需要动画,只为动画而动画。这是笔者希望自己的教学避免的,学生在应用中确实少了一般的乱舞,多了不少理性的思考。
2.不只是动画设置要依据内容需要,时间顺序的设置、声音的插入等都应该让学生体会到内容的需要,尤其是时间的设置,有顺序感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和理解时间顺序设置的要求及设置的具体操作步骤。感觉按照这样的设计,学生作品中的时间设置等显得理性多了,对时间顺序的操作也较熟练。
3.这样的设计主要想强调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在指导学生过程中也这样提示学生,对比之前学生作品感觉作品的主题表现更强了,应该是学生理解了教师的意图并应用中。
广州市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三章 第五节《 演示文稿的播放》教学设计
一、学习者分析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节介绍演示文稿的播放实现,包括普通播放和控制播放,主要是讲演者放映方式和控制播放方式,讲演者放映是学生较熟悉的,控制播放对学生来说较陌生。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控制播放方式
难点:控制播放的设置 3.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普通播放方式下的讲演者全屏浏览方式;
(2)了解普通播放方式下的窗口和展台浏览方式的演播效果;(3)学会设置普通播放方式和控制播放方式的操作。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置演示文稿播放方式的学习实践活动掌握普通播放方式及控制播放的方式的设置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
播放展示,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和提高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
先行组织者策略,先展示设置好的效果,然后再分解演示,学生练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2、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教师展示已设置好播放方式的“谢师颂”演示文稿,由讲演者进行两种方式的播放,即自己放映和控制播放两种。
观看,思考播放方式的设置。
先行组织策略,引起兴趣。
播放方法
普通播放方法:三种播放方式。[演示]播放方式设置:幻灯片放映-设置放映方式-演讲者放映。
听讲解;
模仿练习并观看设置后的效果。
自主选择播放方式设置自己的演示文稿。演-练。
控制播放
[演示]分解范例的放映方法:幻灯片切换-应用所有幻灯片。
做模仿练习。
演示-练习。
小结
点评学生的设置情况,尤其是控制播放设置中时间的设置,以3个汉字/秒为适宜或稍长时间。
播放,同桌同学交换欣赏,看时间等设置是否合理。
学会评价。3.教学评价
(1)书本后的练习;
(2)设置好的控制播放的文稿另存,并提交给教师,教师当堂点评设置时间的合理性等。
六、教学反思 1.学生作品展示时,从作品要求来评价,主要围绕主题来评价:主题鲜明,内容为主题服务,形式为内容服务;技术无误;色彩等艺术表现好。
7.林木种子的贮存方法概述 篇七
作为多年生植物, 林木种子结实也有丰年与欠年之分, 因此为了保证林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必须做好林木种子的贮存工作。种子贮存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种子的生命力, 必须创造最佳的贮存环境。贮存时期的种子主要以呼吸作用为主, 因此其呼吸作用越强烈消耗的营养物质也就越多, 对于种子的生命力也越不利。在林木种子的贮存过程中, 必须将其呼吸作用降至最低。
1 林木种子贮存管理的一般流程
1.1 种子入库前的准备工作
1.1.1 种子的检验处理
必须对入库前的种子进行检验, 以了解种子的各项指标, 防止不达标的种子进入库内。对种子湿度进行检验, 种子湿度过高很容易发生霉变, 若湿度较高需进行干燥处理。同时对种子进行净化除杂, 防止种子带有过多杂物。对于曾经发生过或者有病虫害风险的种子进行杀虫和灭菌处理。当经过一系列前期处理后, 将种子温度降至室温贴上种子信息的标签后入库。
1.1.2 库房防潮防漏与清理
在种子贮存期间, 种子很容易从空气、地面和仓库漏进的雨雪中吸收水分, 导致吸潮返湿的发生。在一般条件下, 仓库的湿度应低于仓库外, 且处于恒定状态, 因此必须密封仓库。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地面上铺设沥青和油毡, 后在其上铺上地砖等;将种子放置在高架或垫高储藏位置;保持仓库周围环境的干燥, 及时修复仓库的破损, 做好排水防潮工作。当然在种子入库前, 要做好仓库的清理与消毒工作, 清理杂物, 消灭病虫和老鼠等。
1.2 种子贮存期间管理工作
1.2.1 种子的通风与低温密封保存
在贮存期间, 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会产生一定量的水分和热量, 很容易发生霉变, 因此通风与低温处理变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夏季, 种子贮存的风险上升。在实践中, 最常用的通风方法为人工辅助自然通风。通风应该选择在室外温度和湿度都低于仓库内的时刻, 避免在湿度较高的下半夜进行。当然也可以将种子置于低温密封的环境中, 如将干燥剂伴随种子密封后买入地下保存。
1.2.2 种子贮存期间的检查
在种子贮存期间要密切关注种子的温度、湿度以及病虫害发生情况等。在仓库中的合理位置放置一定数量的温度计和湿度计, 并定期巡视, 并在高温高湿天气加大巡视力度, 一旦发现异常立即进行散热除湿处理。当仓库温度低于10℃时, 可以每个季度对种子进行一次湿度检测;当温度高于10℃时, 应增加检查频率, 可以每个月进行一次检测。掌握当地病虫害与鼠害的发生规律, 提前做好准备, 防止种子发生病虫害或者遭受鼠害等。
2 林木种子的贮存方法
2.1 干藏法
该方法是指将含水量处于安全水平的林木种子保存在干燥环境中, 适合于贮存安全含水量较低的林木种子。
2.1.1 普通干藏法
该类方法适合于大多数乔灌木种子。是将处于安全含水量的种子装入到适当容器中, 并置于低温、干燥和通风的仓库环境下, 也可以选择地窖等。当然, 该种方法需要定期对种子进行检查, 一旦发现返潮或者温度上升应及时晾晒和翻动。
2.1.2 密封干藏法
该方法比较适合杨柳类、桑类和榆树等林木种子的贮存, 因为该类种子不但粒小皮薄, 而且呼吸作用较强, 很容易发生吸潮失活。对种子进行干燥处理, 使其含水量处于安全水平。贮存种子的容器一定要经过消毒灭菌, 并其中放置一定量的生石灰、木炭等干燥剂, 装入种子后使用石蜡或者火漆胶带等进行密封。为避免种子受到外界温度的频繁干扰, 可以将密封后的容器置于地下保存。
2.1.3 超干燥贮存法
超干燥贮存法是一种新型种子贮存方法, 能够延长种子的贮藏时间, 并保障种子质量。该方法是指将种子含水量降至更低水平, 从而延长其贮存时间。由于该方法技术要求较高, 常常被应用于大型种质保藏机构和科研单位。有实验研究将杉木、马尾松、建柏、木荷和木麻黄的种子含水量通过恒温、鼓风和硅胶干燥的方法降至5%以下, 也可以采用真空干燥法。恒温50℃与硅胶干燥的处理效果较好, 不但处理迅速, 还能够有效降低种子的干燥损伤。
2.2 湿藏法
该方法是指将种子放置在湿润低温但通风的环境中, 使得种子保持不脱水不发芽的状态。此方法较适用于银杏、麻栎等种子活力对含水量要求较高的林木种子。
2.2.1 露天坑藏法
贮存地点应选择在室外的排水性能较好的背风处, 坑宽在1m左右, 长度根据种子量设置, 但是深度不能深于当地冻土层30cm。贮存时间应选择在结冻以后, 坑底需要铺上10cm左右厚度的湿沙, 种子与湿沙交替放置。当其距离地面有15cm左右的深度时, 停止存放种子, 在上覆盖15cm左右的湿沙, 并在上设置通气孔。坑顶覆土厚度应根据种子种类和温度变化进行调节。需要注意的是, 坑深不宜过大, 若深度过大, 种子会在高温条件下萌发。
2.2.2 室内堆藏法
该种方法需要选择干燥通风的室内环境, 在地面喷洒清水保持地面有一定的湿度。在地面铺设10cm的湿沙, 后放置种子, 两者交替放置, 堆高不宜超过1m。种子保持单层, 种子量应为沙子的1/3, 湿沙湿度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六成左右。在外围加盖湿沙的同时, 设置通气孔以通风, 并保持沙子湿润。
参考文献
[1]郑郁善, 王舒凤.林木种子超干贮存研究现状与进展[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1, 23 (4) :544-547.
8.中学作文教学研究状况概述 篇八
【关键词】中学作文;作文教学;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可谓是重头戏,却也是一个薄弱环节,更是块难啃的骨头。无论是从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和写来看,都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很多的学者、老师也都对作文教学进行探索,可以用“百花齐放”来形容,大家从自己的实际经验出发总结了许多不同的观点。通过对许多一线教师的经验总结和一些专家学者们的理论综合来看,大致可以从作文教学、学生和生活三个角度两大板块了解中学作文教学研究的现状,只有对当前的作文教学和研究有了一定了解,才能更好地实践。
一、从作文教学的角度来看中学作文教学研究的现状
这里所指的作文教学包括很多的方面,从教材到教学方式、方法、体系、现状到评改等等都是其中的组成。很多人从自己的课堂出发,对作文教学现状和出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也有一些相应的对策,但仍然是众说纷纭。就像杨振亚老师说的“作文教学是个‘多棱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建立不同的体系”[1];还有一些关于作文教学改革的看法,但都无定论;除此之外还有关于作文教学序列化、作文教学评价、作文教学批改的研究等。这里着重对作文教学现状的研究进行详细论述。
(一)作文教学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
1.作文教学没有明确的体系。
说到作文教学的体系,更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很多学者提出过教学改革,当时也出现了一些作文教学方法体系,可是这些体系并不是很全面,都是关于方法方面,没有一个完整、清晰、明了的体系。现在许多的一线教师和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的。众说纷纭的结果就是没有一个明确的体系来支撑作文教学,马正平老师说过“当代作文教学体系的性质问题、理想问题、目标问题,在我看来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多年来我所向往主张的写作教学三化:现代化、科学化、民族化”[2]这一说法的确很有道理,可是要建立起这样的体系却是不容易的。之所以很难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是因为作文教学知识、方法等是一个很庞大复杂的系统,每个地区、每个学校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所以很难做到“大一统”。
2.作文教学没有落到实处。
很多人的研究中涉及了这一点,有的人说写作教学形同虚设,这一点在本人这一代体现的很明显,虽然在教材中每个单元的结束都会有一个作文的话题,但是从来没有详细讲授过,每个学期可能会有固定数目的作文篇目,但是都没有具体的教学过程。这样的情况不止我一个人,调查过和我一个时期的同学,中学时期其实就是没有真正的作文课,高中亦是如此,只是针对具体的一次考试作文题或者一次作文作业来简单说明,一掠而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新的人教版语文教材确实提高了写作的地位,可是效果并不是很明显,还是没有将作文教学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当中。
这其中的原因应该是多样的,从客观上看,对于作文教学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共识,虽然在课标中给出了初中阶段写作的目标,可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并没有那么简单,并且在具体的教学中只是为了考试而写作文;主观上,老师与学生的观念都不正确,并没有真正把写作融入语文学习中来,很多学生不愿意写,甚至会抄袭敷衍了事,而老师也觉得作文的讲解是费时费力又很难见成效,所以也容易略讲或者不讲。
3.作文评价不彻底。
这里的不彻底指的是作文评价流于形式,不够深入,而且评价方式单一,评价后没有进一步的修改重写,这同样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很多的老师和学生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作文讲评方式,实际的作文教学就是在评改中进行的。比较典型的作文教学就是在一次考试之后,老师会将整个卷子进行讲解和分析,这个时候作文才会被真正提到,而教师对作文的讲解无非是关于审题立意、结构论据提出一些看法,再给同学们看几篇范文就过去了,这就是作文课!在平时可能会让学生练习写周记,不限内容不限体裁只限字数,学生可能会认真地去完成,但是教师最后只是在每个人的周记后面写简单的几个字,其余什么都没有了,这样的点评没有指导性和建设性的意见,更会挫败学生的积极性。这也是由于对作文教学的不重视引起的。
4.学生写作兴趣不高。
这是一个比较普遍又棘手的问题,有一些教师谈到许多学生都不喜欢作文,提到作文就头疼,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确如此,若不喜欢又怎么会做得好呢。学生之所以兴趣不高除了与个人的兴趣爱好有关,更重要的还应该是作文教学和写作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快乐,所以不能吸引学生来关注作文。
对于作文教学所出现的问题的研究还有一些零散的,这里并不详尽说明,综合许多学者和一线教师的观点,对作文教学有了多方位的认识,并想到一些解决对策。
(二)如何实现有效的作文教学
1.树立正确作文教学观念,明确作文教学目标。
正确的作文教学观念就像是方向标,能指引教学走正确的路。不仅老师和学生对作文感到迷茫,学校甚至是语文课程的编写者们对于作文教学也没有一个很好的定位,这就亟须一个观念来明确教学目标。虽然作文教学没有一本专门的教材,但一个学校若能根据本地学生的特点,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考试大纲的特点来制定一个属于本校的作文教学目标和计划,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来训练学生写作,而是为了让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2.提升教师自身语文素养,将作文教学融会贯通。
教师本身要有深厚的素养,才能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方法。以前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现在改为教师应该是一股长流水。这样说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其实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更应该是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通的。在作文的教学中,语文老师也可以用“下水演示”的方法和学生一起写作,分享自己写作过程及其问题,将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说给学生,以身示范会更有效果。还可以把作文教学与阅读联系在一起,看得多了,当自己进行写作的时候也会有思考或模仿他人的作品,最后从模仿一定会走向创新的。
3.从观察生活入手,培养学生兴趣。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的学习和生活的联系最为亲密,很多作文的素材也是从生活中来。学生学习写作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时候的分数,更是为了能够“我手写写我口,我手写我心”让学生留意生活,从生活中的事情入手进行写作,学生一定会有所写,有所感。渐渐地就会对写作产生兴趣,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对于目前作文教学的问题及其解决方式的研究可能还存在其他方面的研究,但是目前最多的是关于如上内容的研究。另外还有一些老师和学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作文教学提出一些看法
二、以学生为本,以生活为起点进行作文教学
很多的老师从学生和生活的角度对作文教学进行了思考和探究,这两方面实则衍生于研究作文教学现状和问题中,单独罗列是因为在另外的角度看可以跳出作文教学的本身,从多方面对作文教学进行更好的分析与总结。
(一)从学生出发具体进行作文教学方法的研究
以学生为出发点进行作文教学,是在如今作文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得来的,确切地说从属于其方法论范畴。多年的教学都是教师在牵着学生走,现如今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符合教学规律和原则,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提高,在作文教学中,很多的老师都提倡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心理出发进行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作文教学充满活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关注学生的兴趣等等方面,这些都是在为解决现如今作文教学的困境所提出的一些新观念。这些方法可能会对作文教学起到推动作用,我们可以从其具体的方法中感受。
1.关注学生的心理,进行适当的思维逻辑训练。
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是非常有必要的,每个人的经历和家庭不同,都社会和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能力。老师对所教学生的心理状态有一定的了解后,可以开展相应的教学措施。写作不能孤立起来学,在平时就应该注意到一些习惯的养成对于写作思维有帮助的,比如在课文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提出一个思辨的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并且有相应的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在平时的训练中,学生思维能力会有所提高,在写作中会有一定的逻辑层次和发散思维进行习作。
2.教学方式创新,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平日的作文教学是老师一个人在说,或者是不存在作文教学,这样的方式学生怎么会喜欢,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要拓宽视野。比如现在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学校教育也有一定的影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作文教学,从一首歌、一张图片、一个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展开联想与想象进行写作。
3.鼓励学生多写多改。
有些学生可能觉得自己写得不好,就不想提笔去写;也有的学生可能觉得无从下笔,老师应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指导,让学生敢于去写,并且让学生学会先自改,然后老师改、大家改,最后再重新整理,日积月累下来写作一定会有进步,最难的是走出第一步,让学生敢于去写。
(二)以生活为起点的作文教学研究
很多老师不仅看到了作文教学本身存在的问题,还跳出了作文教学本身的圈子,从生活的角度思考作文教学,这无疑是一种突破,在这一方面主要提倡的是生活化写作、原生态写作、体验性写作、本色写作等等。这些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这里详细说一下生活化写作。
1.生活化作文教学的依据。
这个依据有现实依据也有理论依据。现实依据主要是从实际的教学情况出发,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老师对作文没有激情,其原因是作文的写作处在假大空的状态,没有回到作文本身和生活本身,如果学生和老师能够从生活实际出发去感受美,一定会有写作素材的。另一方面其理论依据则是从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来看的。杜威的教育即生活,陶行知的生活化教学都是有利的支撑;另外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学习者知识的建构的过程,这其中必然要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所以生活化作文教学不是空谈。
2.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的意义。
对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研究给许多老师的作文教学课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使作文教学变得有血有肉,让学生学习作文更有兴趣。
作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还需要老师和学生不断的探索努力,共同完成。对作文教学的研究有一定了解后,对作文教学和作文学习都会有一定的借鉴和帮助,作文教学任重道远,仍需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行。
参考文献
[1]杨振亚.多角度建立作文教学体系[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6(4).
[2]马正平.21世纪作文教学需要一种什么样的体系[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6(4).
[3]毛振宁.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海峡科学,2015(2).
[4]牟洪.浅谈作文教学的生活理念[J].教与学,2015(5).
[5]马作海.初中作文教学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实践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4.
[6]熊艳.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问题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7]马正平.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李岩,女,1992年生,辽宁省北票市人,硕士,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教学方法概述】推荐阅读:
第一章教学方法概述11-10
软件测试方法概述09-01
统计分析方法概述09-24
污泥处置基本方法概述01-11
第5讲方法研究概述06-13
六年级作文概述篇之写作方法10-08
教学的概述08-31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概述01-14
第一节 饭店市场营销管理概述_教学设计01-12
语文教学常用教学方法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