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助人为乐(精选16篇)
1.学生作文:助人为乐 篇一
在我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老师,有一个便是相处时间最短,但教育最深的人。
记得那次我上公共汽车,刚坐下便开始打量四周环境,车上只有一个偏僻,上面还有很多灰尘的座位了,忽然他和一位老爷爷同时上了车,也同时看见了那个座位。我本以为他会让给老爷爷,表现出助人为乐的的品质。可谁知他却抢先一步冲了上去,正当我准备给爷爷让座时,却听到一阵声音:“老爷爷,我给您拂完灰了,你过来坐吧。”原本细小的声音此时此刻在我心中却无比宏亮。连态度都有了很大转变。老爷爷先是一愣,后颤巍巍地走过去了。而他在一路上虽然被后面上车的人挤得满头大汗,但脸上却从未露出后悔的神色。或许是巧合,我和他的目的地竟然一样,在路上我不禁偷偷打量起他,上半身穿着休闲服,下半身穿着纯黑裤,外貌十分普通,但他却有超脱着平凡的一切善良品质。路上他不停的帮助他人,或将垃圾放进垃圾箱,就这样,我们走了一路,在终点我们分开了,但他的品质去深深的烙在我了的心中……
他真是我人生路上的好老师啊!
2.学生作文:助人为乐 篇二
一、消除恐惧感是培养作文兴趣的前提
《心理学》指出:“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是内心的满足,不是当作负担。”所以,作文教学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怎么说就怎么写。对班里优秀者的作文多表扬,在同学中树立活生生的榜样形象,让学生知道在自己的身边就有作文优秀者,就有不怕写作文的人,从而激起他们向榜样学习的力量,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
教师还可以运用语言的魅力吸引学生,唤醒学生作文的热情与兴趣。例如要求写一个最熟悉的人,我就风趣地说:“同学们,你们觉得跟老师很熟悉,可以写老师,不过,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你们看,老师只是一个普通人(一边说一边比画),你们可不要把老师写成一个头顶生角身长六腿的怪物呀!”学生们都笑了。接着我顺势引导学生们怎样抓住人物特点描写自己最熟悉的人。学生想说、敢说、有话说之时,便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成功之始。
二、观察积累是培养作文兴趣的基础
叶圣陶先生曾经极为深刻地指出:“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出来。把真实生活所不曾经验过的事勉强拉到笔底下来,那是必然失败的勾当。人固然为着写文章而留心自己的生活,但是做了人就担负了人的责任,就得留心自己的生活。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这段精辟的议论告诉我们:作文的材料来自生活。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才能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才能有效地培养作文兴趣。
(一)引导观察事物,教给观察方法。
学生观察事物常见的毛病是东看一眼,西看一眼,笼统粗糙,因此,教师应做有心人,创造各种机会,引导学生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如做完早操,建议学生观察天空的颜色、云朵的形状;中秋佳节来临,让学生记录下前后几天月亮的变化;体育课后请学生描述自己又热又渴的感受……教师还可以常带领学生玩耍:灿烂的阳光下领着学生在操场上吹泡泡;下雪了带着学生堆雪人、打雪仗;春游时组织学生野炊、放风筝,等等,一边玩一边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做法、想法、心情、体验。并且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进一步教会他们观察的方法,使他们掌握观察要领,注意观察顺序,注意抓住特点、分清主次,注意观察静态事物的基本形状、大小、颜色等,动态事物的声音、动作及变化等,有了这些方法再加上日常的生活实践,学生的观察能力就可逐步形成和提高。
(二)提倡大量阅读,积累写作语言。
学生习作的另一难点是“有话说不出”。其主要原因是他们语言贫乏,驾驭语言的能力差。这就需要吸收别人的东西,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可准备一个小本子随身带,及时记录,一是多方面、多角度地搜集;二是规定一定的时间阅读、筛选,这个阅读作文的阶段正是学生潜入海底,寻觅珍宝的过程;三是摘抄优词优句,并写出自己摘抄的理由。每个学生都准备了一个小本子,有的叫“大海拾贝”,有的叫“小水滴”,有的叫“采蜜集”,老师定期检查评议,学生整理得好的,在全班展示。这样学生积累多了,就会逐步将规范的语言内化吸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写起作文来得心应手,意到笔随。
三、课堂指导是培养作文兴趣的关键
儿童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小学生富有好奇心,求知欲强。在作文教学中,如果教师善于拨动学生好奇的心弦,就会既激发他们选材时的情感,又打开他们选材时的思路。如在指导《我做过的一件错事》一题时,不少学生选“我偷抄别人的作业,被老师发现”“我踢球打破人家的玻璃窗”等题材,毫无新颖性。于是,我向学生讲述自己小时候做过的几件错事,如有一次闲着无聊,找几粒糖果大小的石头,用旧糖果纸包好,扔在家门口的路上,然后躲在门后观看。结果三个人“上当受骗”,有的还塞到嘴里,没想到过了不久,妈妈走过来了,她一看路上有“糖果”,也准备俯腰捡拾,我忍不住喊妈妈不要捡,可是妈妈却捡起剥开。后来妈妈教育我:把别人的痛苦当作自己的快乐,这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当学生了解到老师小时候的秘密后,头脑里立刻产生共鸣:老师小时候也和我们一样,也很顽皮呀。我也做过像老师这样的错事吗?好奇激起阵阵涟漪,回忆的闸门就打开了,各种各样真实新颖的材料涌上笔端。
四、体验成功是激发作文兴趣的动力
尼·德·列维托夫曾提醒我们在教育中要“暗示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改进的可能性,并把注意力集中在每一个学生现有的优良品质的各种表现上”。在批改学生的习作时,教师应该珍视每个学生的每篇习作,把它们当作自己费尽心思创作出来的作品,这样换位思考有利于教师在改习作时变得慷慨大方,毫不吝啬给予学生表扬。对于写作水平还处于蒙昧状态的学生,教师更应该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哪怕他们一篇习作中只有一个词语用得好,也要在那个词语下面画上表示赞赏的圆圈。习作批改完后,教师还应该及时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或者在班里绘声绘色地宣读习作中的精彩之处,或者将习作张贴于教室的学习园地供大家欣赏借鉴,若有条件还可以将学生习作中的好词、好句、优秀片段收集起来,编辑成册,积累下来,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回忆。
实践证明,只要在作文教学中坚持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不断提高,他们就会自觉地去写作、去探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
摘要:小学生作文教学提倡让学生自由表达,想象作文,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注重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和创新能力。然而大部分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认为写作文是一种痛苦和负担。文章从四个方面对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去写作去探索,从而提高写作水平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3.美华裔学生仗义助人却遭捕等 篇三
据美国《世界日报》、《侨报》报道,这名姓高的13岁华裔少年,是纽约市皇后区白石镇194中学的一名8年级学生(相当于初二)。当地时间5月6日下午3时20分左右,这名少年到学校外的公园玩时,看到4名白人学生正在欺负一名6年级的华人学生,还抢走了他的东西。高某上前要求白人学生归还财物,但那4人不肯,高某气愤地将自己手中的自行车推倒,大声斥责他们,最后4名学生归还了物品,迅速跑开。原以为事情就此告一段落,谁知5月13日下午,高某在上课时突然被6名警察拷上手铐带走,原因是那4名学生以书面形式向校长反映,高某曾用刀威胁他们。高某在警察局待到晚上8时30分,其间他一直被反手铐在警局的水管上。该学生后又被送往拘留所,在那里,警方要求他脱去身上所有衣物检查。在第二天被送往皇后区法院的途中,警察还给高某戴上了脚镣。今年6月,皇后区教育主管机构决定给予高某停学一年的处分。
高某的母亲翁翠霞对学校和警方的做法十分气愤,她表示这件事对儿子打击很大。孩子回来后对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我以后决不为任何人打抱不平了
我真冤枉!”翁翠霞听了非常心痛,她说:“儿子才13岁,校方和警察这么做,会毁了孩子一辈子!”翁翠霞还透露,早在此事发生一个月前,曾有一名韩裔学生在校外公园被两名白人学生殴打,学校当时推脱说公园不在其管理范围内,没有对施暴的白人学生予以处罚。
高某的父母决心为儿子讨回公道,他们近日将纽约市政府、警察局和学校告上法庭,要求2000万美元的赔偿。高某的律师表示,相关部门存在种族歧视、非法拘捕、侵犯民权和隐私权等行为。
近代中国最早留学者
1854年,今珠海地区的学子容闳获得了美国耶鲁大学文学学士学位,成为近代第一个正式获得西方大学学位的东方人。当时,美国正在崛起,容闳不难找到理想的工作,而落后、腐败的大清国则几乎没有他的落脚地。然而,具有爱国情怀的容闳还是依然踏上了归国路。
回国后,胸怀大志的容闳与当今大学毕业生一样,面临就业危机。当时的国内还是科举主导意识形态和官僚机构的社会,容闳这样的洋进士虽然有其历史的可贵,然而在当时不为人所知,更无法与中国传统士子争高下。一时间,容闳的就业问题成了一个时代的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系统接受西方新式教育的容闳没有急于追求个人财富和权势的积累,容闳寻找工作的着眼点有二:一是能维持生活,二是能实现“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经过寻找,容闳在美国商人西柯克的推荐下结识了当时的美国驻华公使伯驾。容闳认为伯驾身为公使,多与清王朝的封疆大吏打交道,通过伯驾这座近水楼台,自己可早日结识清朝的高级官员,于是容闳欣然应聘为伯驾的秘书。
4.助人为乐的学生作文 篇四
事情是这样的:那天一早,天上的月亮和星星早早就下了班,轮到太阳公公来上班了。我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映入眼帘的是一间宽敞明亮的房间。“糟了,昨天小阳约我去图书馆,我怎么起床得这么晚,真是‘猪脑袋’!”我赶忙洗漱,便立即拿着两个面包匆忙地冲出门去……
和往常一样,在公路上,“嘟”的一声,一辆公交车停在公路边。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地挤上公交车,我这不算大的身体也快要挤上去了,这时,我发现站在我后面的是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奶奶,我猜她应该行动不太方便,于是我走下公交车,说:“老奶奶,我先扶您上车吧!”“好!”老奶奶那沙哑而又不失温和的声音随之响起。说着我便扶她上了公交车,还帮她占了一个位置。哎!旁边都没有位置了,算了,先委屈一下自己吧!就在这时,老奶奶的声音传入我耳中:“小朋友,多谢你了!你可真是一个‘活雷锋’啊!你的父母真会教导孩子!”车厢里的人都附和着夸我。此时,我心里比吃了蜜来还要甜,刚才的负能量随之烟消云散。我自豪地挺起胸膛,于是,我和老奶奶就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样高高兴兴地聊起天来……
下车之后,我与老奶奶告别,便进了图书馆看书……
5.助人为乐小学生作文 篇五
我们班是毕业班,功课非常紧。李小新的爸爸在外地工作,妈妈所在的工厂生产任务很重,所以,照顾小弟弟及一些家务活便落在李小新的身上,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她常常偷着抹眼泪。细心的王小凤知道这个情况后,就经常到李小新家去帮忙。有一回,王小风从粮店买了20斤白面往李小新家送。小新家住的是五楼,王小凤头一次拿这么沉的东西上楼,登上三楼,脚步就沉重了,汗珠顺着脸颊落下来,瘦小的身躯像失去平衡似的来回晃。李小新买菜回来,正好碰上了,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还有一件事,使我难以忘怀。那是一个下着雨的早晨,大雨涝沱,连成一片片雨雾。王小凤取了奶,正想离开,突然看见一个打着雨伞,浑身湿淋淋,满腿泥桨的人向窗口跑来:“同志,还有剩余的奶吗?哪怕一瓶,孩子饭得直哭。”“有了我会给你的,可是现在没有。”希望破灭了,来人茫然地站在雨中,嘴角抽动了几下,没说出话来。“叔叔,这两瓶奶你拿去吧,”“那你……”来人先是一愣,而后他含着泪,激动地向王小凤道谢。“没什么!”王小凤说,“快去给孩子热奶吧,不然孩子会饿坏的。”那位叔叔握紧奶瓶冲进雨中,还不时回头望着。王小凤呢,她笑了……
的确,帮助别人.解他人之难是她的乐趣和幸福,她就是这样一个助人为乐的人。
6.助人行为研究的实验范式探讨 篇六
任务实验中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慈善捐助任务和实验求助任务。Cacia等认为虚拟或真实的慈善捐助任务是考察人们助人表现的重要手段。因此他们设计了如下的假设内容要求被试回答:“想象你已经从大学毕业很长时间了, 在你每年的税后收入中, 你愿意将收入的多大百分比捐献给慈善事业?”其中, 被试能够选择下面的百分范围是:1%或更少, 2%-3%, 4%-5%, 6%-10%, 15%, 16%-20%, 20%-25%, 25%以上。被试的选择不同, 则标志其助人水平的差异。而实验求助任务则是Cacia等的另外一个实验设计, 他表明了助人行为意愿的调查。在实验中, 被试阅读如以下的内容:
“在这个调查之外, 我们正在另一个房间进行一个简短的实验。你愿意花费多长时间在这个实验中?”被试选择下面所列出的时间段:0分钟, 2分钟, 5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20分钟, 25分钟, 30分钟。
在问卷收集之后, 如果那些志愿来到另外一个房间想参加实验时, 则标志其愿意助人。同时, 在那里, 研究者会对想参与实验的人解释研究的真正目的 (迟毓凯, 2005) 。
Oswald的实验范式和Cacia类似, 他首先呈现给被试需要救助的任务, 然后询问被试是否愿意帮助对方。该范式在测量被试的助人意愿的前提下, 通常以小时为基本时间计量单位测量被试的助人时间投入。相比Cacia的研究范式, 在我国初中生助人行为的相关研究中, Oswald范式应用较为广泛。同时, 一些考察群体身份对助人行为影响的研究也倾向使用该范式。
2 情景实验法
在情景实验中, 具有代表性的情景模式分别是冒烟事件情景和互联网助人情景。这两个情景实验分别模拟了紧急情景下的助人行为和间接环境下的助人行为。其中, 冒险事件情景是由Latane和Darley设计, 他们首先布置可以由外部注入烟的房间, 并邀请心理学系的大学生到这个房间中来参加有关城市大学生活的研讨会。在实验中, 主试首先要求被试填写一份预备问卷。随后, 会有烟进入房间。此时, 主试计时, 看被试会过多长时间才把冒烟的情况报告给主试。为了观察是否会出现“责任分散”的效果, 研究者设置了不同的条件。一些被试单独在房间内做实验, 而另外一些被试与另外两人一同做实验。结果发现:在单独组有更好的助人行为表现。而在互联网助人情景则在间接情景下验证了这一事件。实验表明, 聊天室的人数决定了被试是否愿意帮助对方。
在群体身份对助人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中, Schaller和Park等人的研究证明, 在处于相对危险的情景时, 人类更加倾向于认为外群成员有更多危险性。Park Schaller在实验中要求加拿大的大学生分别对内群成员 (加拿大人) 和外群成员 (土耳其人) 在四个性格特征上打分。其中两个特征是与危险相关的 (敌对的, 值得信任的) 另外两个则是和危险无关的 (无知的, 豁达的) 。实验分别在黑暗和明亮的房间内同时进行。结果表明, 在黑暗实验室中, 被试倾向将外群体成员标注成危险分子, 内群偏私出现的几率也更大。后续研究也进一步验证, 黑暗实验室中被试标注外群成员的方式是同其头脑中危险原型相关联的。
此外, Schaller执行的群体人数对助人行为的实验也证明当被试认定自己所属的内群成员数目小于外群成员数目时, 他们更易对外群成员表现出敌意。在斯里兰卡进行的这项实验中, Schaller和Abeysinghe让僧伽罗的学生首先完成一项地图识别任务。其中, 斯里兰卡地图中斯里兰卡僧伽罗人 (Sinhalese) 的数量超过了泰米尔人 (Tamils) 。而在南亚地图中, 泰米尔人的数量却远远超过了卡僧伽罗人。任务中被试被要求突出标记出南亚地图或者是斯里兰卡地图。随后, 对被试进行一系列和冲突相关的态度测试。结果表明, 当被试聚焦在更加广泛的地理疆域的时候, 他们更倾向将泰米尔人视为有敌意的。
3 认知神经研究方法
和助人行为有关的脑神经研究中, 更多集中在对移情反应的研究上。由于移情是能够诱发助人行为发生的一种重要的情绪成分, 所以它日渐成为社会神经科学的焦点之一。社会神经科学研究人员认为移情作为一种情绪状态, 可通过对他人情感状态的观察和想象引起。同时, 这种移情的发生被试是可以感知到的。利用FMRI技术, 研究者发现移情所激活的脑区在前脑岛和扣带回区域。此外, 社会神经科学家还总结出了诸如情绪的内在特征、共情者与共情对象的关系、共情者的特征、情绪刺激的显著性与强度, 情境因素等大脑共情反应的调节因素。尽管社会神经科学对共情的研究取得到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但仍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例如, 影响大脑共情反应的因素, 在调节大脑共情反应时是否会发生复杂的交互作用?助人倾向的个别差异源自何处, 这些个体差异是否可以预测同情和怜悯等包含助人动机的情感?连接共情和助人行为的机制究竟是怎样的?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澄清。
参考文献
[1]陈阳.群体身份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03:371-376.
7.助人为乐好少年 篇七
捡钱苦等失主四小时
在同学眼里,崔佳奇是个活泼开朗的学生,但也有人认为她“有点傻气”,起因在于她面对一笔“意外之财”的决定。
去年冬天的一天放学后,在回家的车站旁,崔佳奇意外捡到了一个钱包,里面有700多元钱和一些证件,那些钱对一名初中生而言无异于一笔巨款,路上的行人有人建议她把钱花掉买东西,也有同学建议她第二天交给老师。但是崔佳奇在斟酌之后,做出这样一个决定:“我去旁边的报亭向阿姨借电话打给我的爸爸,让他陪我在车站等失主。”
接到电话的爸爸来到了车站,在崔佳奇和爸爸苦等四个小时后,失主出现了,在核实无误后,崔佳奇把钱包还给了他,失主高兴的从钱包中拿出500元钱,向崔佳奇表示感谢,却被崔佳奇和爸爸同时拒绝。“看着他那急切和失望的眼神,在找到钱包的一霎那转化为兴奋的时候,我觉得我和爸爸等的这几个小时,值了!”
零花钱全部用来资助贫困生
如果说,拾金不昧只是一个偶然的话,那么,资助贫困生、去敬老院打扫卫生、清扫小区等义务劳动早已成为崔佳奇生活的一部分。
“升到初中后,我从一名有压岁钱的‘小富婆’变成了每天打扫家里卫生,每月固定收入100元的‘打工人士’,这其中的原因便是我和妈妈的约定。”这是因为,“我要将自己的压岁钱与全部‘收入’都捐给胶州市铺集镇的一个小弟弟用来资助他上学,这件事情已经持续了两年多。我相信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的。”
在课外时间,崔佳奇还经常去敬老院帮助老人打扫卫生,做给老人们表演节目的小志愿者。起因很简单,“我看到电视上介绍敬老院老人生活的常态,看完以后我非常震惊。于是,作为班干部的我回到学校后组织了一场小范围的捐款。”在了解老人有很多空虚时间时,崔佳奇还利用周末的时间去陪老人说说话,帮老人们打扫卫生,拉二胡给他们听……
8.助人为乐学生优秀作文 篇八
有一次我生病了,上吐下泻,心里闷得直发慌,但我还是坚持去上学。来到学校,我感到自己好虚弱,身体在打颤,很难受。忽然,嘴巴好像不听使唤,猛地张开,把早上吃的早餐全都吐了出来, 弄得我眼泪直流。
”哇,这也太能吐了!“
”我第一次看见吐这么多的人……“
在这些议论声中,没有一句话是安慰。这时,陈洁拿着扫帚第一个走了过来,说:”李好,你没事吧,脚拿起来,我给你扫了。“这句话就像一缕阳光一样照进了我的心田。
下课后,陈洁有来安慰我:”李好,你是不是很难受呀,要不要回家呀……“陈洁的这些话更让我觉得她是我们班的”活雷锋“。
最后,我被妈妈接回家了,可我心里一直想着陈洁,她是那么助人为乐,真值得我们学习!当别人生病时,我们不应该嘲笑,应该给与安慰,送去温暖。要有一颗美丽的心!
9.助人为乐的学生200字作文 篇九
一天,一场大雨过后,走廊很滑,小华走着走着,“扑通”一声,小华的脚折了。
小华的妈妈劝小华在家好好地休养几天,小华听了说什么也不肯,小华的妈妈只能让他坐轮椅去上学。小华的妈妈刚推到小区门口,就碰到了小军和小红。他们看见了忙说:“阿姨,让我们来吧。”小华的妈妈亲切地说:“好的。”小华跟妈妈说了再见,就走了。
一路上,小军一边帮小华推轮椅,一边拎着小华那沉甸甸的书包。小红推着轮椅。他们怕小华在凹凸不平的路上会难受,他们就慢慢地轻轻地推着,还一边给小华讲着许多有趣的笑话。不一会儿,到教室了。小华说:“谢谢。”小军和小红说:“不用谢。”小华想:“生病比不生病时更开心。”
10.一起讲讲你助人为乐的故事 篇十
快乐儿子
奉献爱心,收获希望:我们虽然还小,但是我们都是好少年。还记得那次老师说别的班有一位同学得了大病,家里经济困难,希望大家能够伸出友爱之手,当时我们班每个同学都捐款了。我相信师生的一片爱心,能够给那个同病魔做斗争的同学信心和勇气。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只要我们都伸出双手,奉献爱、传递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山东省滨州市实验学校 温博雅)
做了小雷锋,乐坏了自己:春节前的一个周末,我们来到社区广场写对联送给社区的居民。
写了大约两小时,送出了十多幅对联!围观的人都夸我的字写得漂亮,我心里乐开了花。
我以后要把毛笔字练得更好!更漂亮!明年春节要送给更多人我写的春联!送出了对联,还坚定了我更加好好练字的信心,真是一举两得!
(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 张曦月)
现身说法,体验被帮的暖流: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一,妈妈送我去上学。我们半道上遇到了意外情况——电动车爆胎了!我们来到附近的修车店,一问得十来分钟才能修好。我听了,像没了水的稻苗——蔫了。要知道,星期一要升国旗,是不能迟到的。我急得差点就要哭起来了。这时,一个维修师傅说他可以把我送到学校。于是,我坐上了他的车,不一会儿,就到学校了。我正要向他道谢,他却朝我微微一笑,便匆匆地走了。看着他远去的身影,我心中涌出一股暖流,如果不是这位叔叔,我恐怕早就迟到了。
社会上有许多像这位叔叔一样的人,他们帮助了我们,使我们感到了温暖,他们就像社会中的一股暖流,帮助了别人,快乐了自己。
(河南省郑州市互助路小学 仲奂宇)
如意老妈:
看到儿子仲奂宇写的文章,我很欣慰!这只是生活中一个稍纵即逝的小浪花,可孩子用心捕捉到了。他发现了维修师傅的“善”,并用自己的笔记录了下来。如果孩子自己没有心存善良的本性,他就不会有这样的发现、这样的感悟。
生活中,我们天天提倡要学习雷锋精神,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人在当着“雷锋式”的好人。他们做好事不留名,用行动在默默地阐释着“真善美”。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让孩子去体会这样一种被帮助的感受,更应用行动给他们做好榜样,让他们耳濡目染,提升自己的素质。
一次特殊的让座:一个周六的早晨,阳光明媚。我背上书包乘坐公交车去少年宫,刚开始车上很空,我便坐了其中一个座位。
没过几站,车上的人就多了起来。此时,一位老奶奶上了车,颤颤巍巍的向后走去。坐着的年轻人都在那鼓捣着自己的“苹果”,对这位老奶奶视而不见。我马上起来,给老奶奶让座。可让我哭笑不得的事发生了:一位年轻阿姨见空出了一个位子,飞一般飘过去坐下了。我轻轻的拍了拍她的肩,说:“阿姨,能不能让这位老奶奶坐?”阿姨没做声的笑了笑便站了起来。老奶奶坐上去后,长舒了一口气,满是皱纹的脸舒展开来,对年轻阿姨和我说了声“谢谢”!老奶奶下车时,还微笑着把我“摁“到了座位上。
这次不寻常的让座让我后来想了很多,希望每个人都能做到礼让别人,使我们的乘车环境变得更加和谐、温暖。
(浙江省杭州市外国语学校 邓梓涵)
做雷锋叔叔的“铁杆粉丝”:雷锋叔叔短暂的一生做了很多助人为乐的事,我要做雷锋叔叔的“铁杆粉丝”,向他学习。我们可以在学校帮助同学,快乐自己;在家里帮助家人,和睦家庭;在社会上帮助别人,收获成长。
我们没有大力量,但是小力量汇集起来也就会有大作为。
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我们要把这种美德传承下去,争做雷锋叔叔的“铁杆粉丝”!
(山东省滨州市实验学校 卢江坤)
天上掉下的“馅饼”:学习雷锋好榜样,怎么可以少得了我的参与呢?
星期天,我和妈妈去爬山,爬到半山腰我就累得爬不动了。我坐在石阶上休息,突然从“天上”掉下一个“馅饼”,正好砸在我的身上。虽然东西不重,但砸的还是有点疼。是谁呀?我生气地抬头看去,发现是一位阿姨的手机被人挤得从口袋里掉了下来,那位阿姨还没发现。手机质量不错,没有摔坏。我拿起手机玩了一会儿,幸灾乐祸地想:哈哈,活该,谁叫你砸我的!可转念又一想,这位阿姨丢了手机一定很着急,我还是给她送上去吧!
于是,我把手机放进口袋,拖着疲惫的身体,和妈妈一起上了山,把手机还给了那位阿姨。
(江苏省海门市汤家中心小学 朱佳文)
小脑袋:
看着同学们用行动在释放着助人为乐的正能量,小脑袋我高兴加激动呀!在生活中,无论是帮助别人,还是被别人帮助,都会有一股暖流在心间流淌。看来我们的小雷锋还是比较合格的。下面这位李纳米同学就来点有深度的了,把小编该做的工作都给做了,这样的同学你说好不好!接下来,让小编做回读者,请李纳米同学带领大家进入“知识大闯关”。
雷锋精神“三问”:
2014年3月5日迎来第51个学习雷锋精神纪念日。雷锋精神的精髓是什么?“雷锋精神”在初中生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带着这些谜团,我对南京市旭东中学初一学生进行了采访。
No1、有人说,“雷锋三月来、四月走”,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答:我认为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我们学习雷锋精神不应该只是一朝一夕、一月两月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一个人学雷锋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学雷锋做好事、不做坏事。
只有“雷锋精神”常驻人间,我们的社会才是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家园!
No2、你身边有没有“小雷锋”,你觉得小雷锋应该是怎样的?
答:我的身边也有许许多多的“小雷锋“。如孟锦欣同学,在我刚转学到这里时,面对新的环境,我有些不知所措。孟锦欣伸出了援助之手,使我很快地融入到了这个新“家庭”。她那乐于助人的品质让我感觉到了她是一个小雷锋。
我认为小雷锋就应该像她一样,在别人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No 3、对“学习雷锋”这件事,你有什么建议或意见?
答:我们不要刻意去寻找好事去做,而是让“雷锋精神”常驻心间,“路见不平”就“拔刀相助”,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如从捡一次垃圾、帮助一位同学开始,“勿以善小而不为”。同时,学雷锋也要量力而行,在保证我们自己生命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否则非但没有帮到别人,反而使自己也受伤害。
通过采访,我觉得雷锋精神已经在初中生心中生根发芽,并赋予了雷锋精神新的生命。
(江苏省南京市旭东中学 李纳米)
11.关于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的思考 篇十一
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第192条第2款首次提出了“具有专门知识的人”, 即专家辅助人, 是指在审判过程中, 由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申请法院出庭的, 对公诉方的鉴定意见提出质疑的、掌握某个学科知识或者技能的人。但是, 新《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都只是对专家辅助人做了简单规定, 确立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不仅仅能使其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而且在今后的研究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向。
二、诉讼地位界定不清对专家辅助人制度设置的影响
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的定位会影响专家辅助人相关制度的设置, 例如启动制度、权利义务、意见认证制度等制度。
(一) 对专家辅助人启动制度的影响
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影响着启动权的设置。目前, 就我国的立法现状而言, 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仍处于模糊不定的状态, 所以, 笔者认为, 可以将其定位为特殊的诉讼参与人。有关专家辅助人启动的事项, 我国新修的刑事诉讼法在第一百九十二条第二款作出了规定, 有权申请专家辅助人出庭的人员为当事人、公诉人、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但是这一规定太过笼统, 在实践中会引发很多问题, 比如:由公诉人、当事人、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申请是否意味着也可以由其委托或聘请?此外, 如果公诉人、当事人、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有权聘请专家辅助人, 那么聘请费用又是由谁负担, 是依据适用鉴定人出庭的规定由司法机关负担还是谁聘请谁负担均未明确。
(二) 对专家辅助人的权利、义务及责任制度的影响
专家辅助人诉讼地位影响其权利义务责任的设置。不同的诉讼定位就有不同的权利义务以及责任, 界定不清势必影响权利义务及责任制度的设置。
1. 专家辅助人的权利义务。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专家辅助人的权利义务, 只是在第一百九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专家辅助人出庭适用于鉴定人相关规定。
2. 专家辅助人的责任。
专家辅助人在法庭上发表的言论由其自己负责, 原因在于专家辅助人所发表的言论是对案件涉及的专业性问题进行的审查和判断, 这对法院作出的最终裁决很可能产生重要影响。但是, 专家辅助人应当承担何种责任呢?这种责任的承担又是如何进行具体操作的呢?由于我国现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中对专家辅助人的权利、义务以及法律责任规定的缺失, 同时诉讼地位的界定不清, 共同导致司法实务中法官对专家辅助人承担的法律责任自由裁量权的扩张。
3. 对专家辅助人意见的认证制度的影响。
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影响着专家辅助人意见证明力的大小。就我国的立法现状而言, 我国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是仍处于模糊不定的状态。而且根据我国现有证据法的规定, 专家辅助人所作出的意见不符合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的八种法定证据的任何一种。如果把专家辅助人定位为证人, 那么其意见就为证人证言;如果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为委托人的专业辅助人, 那么专家辅助人应当是接近于当事人一方聘请的辩护人或诉讼代理人, 其作出的意见对待证事实不具有相应的证明力, 其意见并没有对证据进行审查的效力, 而仅是简单的表达一种支持或反驳的态度。
三、学界关于专家辅助人诉讼地位的几种观点及思考
立法上,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第二款仅简要规定“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 适用鉴定人的有关规定”, 而并没有具体列出具体实施的细则, 而且在新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六条中的“诉讼参与人”并没有把“有专门知识的人”列入其中。由此可见, 我国“有专门知识的人”诉讼地位仍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而诉讼地位模糊, 势必影响专家辅助人的权利义务及其责任界定模糊等问题。因此, 我国学界对此开展了争论, 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 (1) 独立的诉讼参与人说。即专家辅助人只能作为独立的诉讼参与人存在。 (2) 诉讼代理人说。即专家辅助人是在受当事人的委托下开展诉讼活动的, 所以其诉讼地位是当事人的诉讼代理人 (1) 。 (3) 证人说。有学者认为, 从司法公正的角度来看, 立法应当赋予诉讼两造聘请自身的专家辅助人的权利, 从而抑制审判方在司法鉴定方面的专断, 而且, 上述专家辅助人在法律上的地位不是鉴定人, 而是证人身份 (2) 。
笔者认为, 专家辅助人应当是独立的诉讼参与人。从法律发展的角度看, 专家辅助人的独立的诉讼参与人身份, 是今后大量科学证据进入诉讼领域以及诉讼模式转型的大势所趋。与此同时, 这对新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六条和第一百九十二条的准确理解与适用有重大意义。确立专家辅助人的独立诉讼地位, 一方面以后可以通过法律规范的形式将专家辅助人的中立性固定下来, 确保其出庭的时候以遵从科学的服务态度, 以自己的名义独立的分析判断案件涉及到的专门性的问题。另一方面, 可以让专家辅助人在法庭上拥有和鉴定人平等的地位, 有利于将我国极具职权主义性质的诉讼模式向抗辩式诉讼模式转变。
注释
11 卢建军.司法鉴定结论使用中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兼论我国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建构和完善[J].证据科学, 2010 (6) :709.
12.小学生叙事作文助人为乐 篇十二
亲,您知道吗?最近我们商城新推出了一件商品“乐于助人”,仅上架14天就售出了几千万件,而且件件都是5分好评,人气超高的哎!您看,就我刚才说话的这会儿工夫又售出了480件。下面我来为您介绍一下这件“神装”吧:
亲,这件商品的用途非常广泛,不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您拥有“乐于助人”,您就可以轻轻松松帮助他人。看有人提着大包小包爬楼梯时上去帮着提个包,随手捡起地上的一香蕉皮,带放学回家的小朋友过马路……这些都是帮助他人。
亲,您也许会有疑问了,我为什么要去帮助他人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别人的一声“谢谢”会使您感到无比的欣慰和高兴。有时候,举手之劳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个油漆工受雇给小船刷漆时顺手把船底的洞补了。过了些时候,船主就来登门道谢。原来船主的孩子划船出海后,船主才想起船底的洞。油漆工的一个小小的善举就在不知不觉中救了好几条生命。
无独有偶,最美妈妈吴菊萍伸开双手接住了一个含苞待放的生命,也是一个小小的善举。然而就是这些小小的善举见证了人间的真情。不瞒您说,这两个人都订购了我们的“乐于助人”,您还在犹豫什么呢?赶快拿起手里的鼠标点击屏幕下方的“立即购买”吧!
亲,如今的社会中有一部分人的人格开始扭曲。一位好心人将一位老人扶起,却被诬告为肇事者;一位过路人将出车祸的司机送到医院,却被指定为肇事司机。这样的事情常常在生活中上演,人们的举手之劳换来种种欺骗。亲,您难道不为此现象感到寒心吗?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推出了这款商品。
亲,我们来看一下顾客的评价吧。一位名叫“清风”的网友说:“自从我使用了‘乐于助人’,这腰不酸了,腿也不疼了,干活也有劲了。以前总板着个脸的我,现在也会笑了。用了‘乐于助人’,我变得更开朗,更自信了,同事们都说我像变了个人似的,但只有我知道,是‘乐于助人’改变了我啊!”另一位名叫“大海117”的网友说:“自从退休后,我闲在家里整天没事干,难受得不行。儿子给我买了个‘乐于助人’,我每天都去帮助别人,看到别人快乐的笑脸,我也跟着高兴起来。”……
13.助人为乐作文 篇十三
.七年级四班张鲁慧
快乐,是人生中最为美丽的彩虹。快乐使人幸福,得到快乐的方式多种多样,我的快乐就是——帮助别人。一次,我出去玩的时候,在马路上看见一个小男孩在哭。我跑过去问他:“小弟弟,你为什么要哭啊?”“我,我忘记了回家的路了!”我拿出手绢,一边给小弟弟擦脸,一边说:“你不要哭了,姐姐帮你回家好吗?”小弟弟听后点了点头。我抱起他来,他并不很重,我问他:“你家在什么地方啊?”他想了想,说出了他家的地方。然后我抱着他向他的家走去。在路上,我给他讲了很多笑话,他听了以后哈哈大笑起来,那种烦恼也被笑声冲走了。终于来到了他的家,我把他放下来敲了敲门,开门的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女人,小男孩一见到她,便扑向她的怀抱叫“妈妈”。他的妈妈一把把他搂在了怀里,说:“吓死我了,你这么长时间都没有回来,我还以为你只知道贪玩,忘记回家了呢,正要去找你!”小男孩说:“我忘记了回家的路,是这位姐姐把我送回来的,如果不是她,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他妈妈听后对我说:“真是谢谢你呀,快起来坐吧!”“不了,这是我应该做的!”说完后我就走了。我回到家里之后,心里感到美滋滋的,很开心。
帮助别人真的很快乐,快乐真的是人生中彩虹!如果没有它,我们就不能获得开心的气息和幸福的时光。
一个助人为乐的人
班里我有许多好朋友,其中和我最好的同学是姚嘉莉。她脸上经常露出笑容,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她待人十分热情,只要你和她在一起,你就会感到自己心里热乎乎的。
特别是上学期的一件事情让我最受感动。那次是在期末,我把语文复习卷弄丢了。中午,我在家里翻箱倒柜,找遍了每一个角落场所,可是那张复习卷连一个影子都没有看到。正在我着急的时候,姚嘉莉来了。她听说我的复习卷弄丢了,马上和我一起找了起来。可是,两个人照样没有找到。我急得快要哭了。这时,姚嘉莉直起腰来沉思了一会儿说:“嗨,戴雅香,别着急。我帮你借一份,你就不用找了!”我一听高兴极了,拉着她的手轻松地上学了。
下午放学回家,吃完饭我叫爸爸和我一起去姚嘉莉家拿复习卷。这天天气十分热,许多人家电灯都没有开。他们都在外面乘凉。我看到姚嘉莉家电灯还亮着。我推开她家的门一看,她正伏在桌子上写着什么。神情非常专注,就连我进屋都没有发现。于是,我对她说:“这么热的天怎么还在用功学习。”她抬起头惊讶地看着我,支支唔唔地说:“没,没写什么„„”我抢上前看,啊,她正在为我抄写复习纸!这时,我激动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我看着姚嘉莉,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想,姚嘉莉真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学生呀!
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的事迹,我就有过亲身体验
在一次美术课上,我们班的同学正聚精会神做着手工作品。而我前排的赵一凡因忘了带剪刀和胶水。他无奈地转过去转过来,向同学借剪刀和胶水。忙了大半天,却仍就一场空。他突然看到我有剪刀和胶水,就转过身来向我借,我心想: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赵一凡平时虽令人讨厌,但他是我的同学呀!想到这里,我把剪刀和胶水借给了他,他用手接过,感激地说了声:“谢谢”。看来他在慢慢的变得有礼貌和令同学老师喜欢了。
他用我借给他的剪刀、胶水认真、专心做着美术老师布置的作业“文具小管家”,看着他快要做成功了,我心里腾起一股暖流:如果同学们都这样互相帮助、互相关心,该多好呀!下课铃响了,赵一凡刚一做完,连忙把剪刀和胶水还给了我,说了声:“谢谢”。然后把美术作业交给了老师。
助人为乐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优秀品德,是我们将踏上人生旅途的第一步,让社会充满爱吧!
助人为乐的哥哥
上星期二晚上,妈妈用电单车送我去上英语课,从我家出发到英语老师家大约有两公里远,当时下着小雨,路面很滑,光线很暗,突然,车子咔嚓一响,妈妈没稳住车头,我和妈妈重重地摔在地上。
我从地上爬起来,发现衣服、裤子和鞋子沾满了泥土,手也划破了一点皮,还流了一点血,再看看妈妈的手上
和脚上已负了伤,电单车也摔倒在路边的角落里,妈妈和我试图把电单车扶起来,但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成功。
这时旁边的两位大哥哥走了过来,他们先帮我们扶起车子,又问我:“小弟弟,你有没有受伤?”我说:“没有”。接着,他又问妈妈:“大姐,你有没有受伤?你们需要什么帮助?”妈妈说:“我的车子出了问题”,大哥哥说:“那我帮你看看车子吧”,说完,他们蹲下身子,转了转车轮,又按了按刹车制,两人用力推着轮胎,一边推一边试着发动车子,然后对妈妈说:“大姐,车子没事,可能是碰着石头,轮子有点卡住了,现在可以开了”,妈妈连忙说:“谢谢”。我坐在车尾,回头看见两位大哥哥的头发、衣服全湿了,手也黑了,但他们的脸上露出了甜美的笑容。
以前,我只是在电视上看到这样的好人好事,这件事情我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心里非常感动,以后我也要那两位哥哥学习,多做些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
助人为乐
14.学生作文:助人为乐 篇十四
一、助人自助模式的构建前提
心理健康助人自助模式主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心理自助意识, 促使更多的学生主动学习心理基础知识, 学会从心理层面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分析和评估, 并应用所学知识调整不良心理状况, 以满足自身心理发展所需;同时在能力允许范围内, 帮助学生解决轻微的心理问题, 以扩大受益面, 促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助人自助模式的有效构建, 需要满足以下四个前提:
(一) 纠正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偏差
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 由于缺乏足够的心理健康知识, 在面对人际交往、恋爱交友、求职择业等方面的困惑时, 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愤怒、悲伤等情绪, 从而导致行为或思想上的不寻常表现, 即常说的心理出现问题。面对这种情况, 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 都要明确没有任何人是心理完全健康的, 所有人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但大多数的心理问题能控制在一定时间和程度范围内, 而一个人的心理状况也会随着特定事件的发生或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这是正常的现象。大多数轻微的心理问题, 能通过自我调整或寻求心理辅导予以解决。
因此, 教师在面对学生不寻常的表现时, 不能简单地扣上心理不正常的帽子, 一定要了解背后的原因, 为学生提供帮助。对于个别情况严重的学生, 要及时寻求专业心理教师的帮助。而学生也要明确, 遇到心理问题时要及时寻求专业教师的帮助, 就像开心要找人分享、生病要吃药打针一样, 心理辅导是一种正常的解决心理问题的渠道, 不仅心理存在缺陷的学生需要, 面临各种压力的普通学生也是辅导的对象, 不能因担心被歧视而避讳, 更不能嘲笑寻求心理辅导的同学。
(二) 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一级目标的关注度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及调适能力, 预防及解决心理问题。陈林春在《基于高职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行动框架下的思考》中将其细分为三个等级:一级目标是通过唤醒学生心理自助意识, 提高全体学生普遍的心理健康水平;二级目标是通过辅导和咨询等方式, 帮助学生解决常见的心理问题;三级目标是及时发现严重心理问题并进行诊断和帮扶, 必要时要转介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
在实际操作中, 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围绕二级和三级目标, 对一级目标的关注不够, 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处理还普遍停留在发现问题后的被动应对上, 学生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心理困扰缺乏专业的心理指导。通过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助人自助模式, 可以调动学生自身以及周边一切积极因素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 并在问题尚未恶化前及时防范和处理, 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级目标, 为二级及三级目标的实现打下基础, 将三个级别目标有机统一, 防患于未然, 真正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功能, 培养出身心健康的高职学生。
(三) 坚持心理健康他育与自育的有机统一
心理健康他育, 指通过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社团指导或者专业咨询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知识的教授和指导, 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心理健康自育, 指学生利用自身所学的心理知识对自己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调整, 通过自我教育来形成健康心理。
心理健康助人自助模式要求学生作为主体发挥心理自助的作用, 但是高职学生普遍缺乏心理学相关的知识储备, 而且心理知识的获得仅靠学生的热情是不够的, 必须依靠专业教师的知识传授。但是, 就高职现有的心理师资力量、学生心理水平来看, 单从他育的角度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品质也是很难实现的。因此构建助人自助模式, 要坚持他育与自育的有机统一, 他育主要起着“授之以渔”的指导作用, 是自育的前提, 而自育既是他育基础上的功能拓展, 更是心理健康教育得以全面开展的关键所在。
(四) 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需求及实际生活开展教育
目前, 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学生的学习局限在课堂教学, 学生所学无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育实效性得不到有效验证, 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增强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的功能无法实现, 难以帮助学生助人自助。
《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根据学生学习阶段、学科门类、群体背景等不同特点, 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结合高职院校及学生的特点, 新生期的教育应注重适应环境, 帮助新生尽快完成应试教育到自主学习的转变;二年级学生的教育应注重帮助他们了解心理学基础知识, 学会处理情绪调节、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困惑, 提升心理自我调适技能;三年级毕业生应结合就业工作, 指导他们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 学会缓解各种就业压力。另外, 还要针对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专题教育, 尤其要重视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等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助人自助模式的构建设想
(一) 搭建完善的四级工作队伍
助人自助模式的一级目标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基础知识的普及, 仅通过学校有限的心理专业教师的力量根本无法实现, 必须充分调动心理教师、辅导员、学生骨干、学生自身, 搭建完善的四级工作队伍。
1.心理教师队伍是心理助人自助模式的领导力量, 在负责专业咨询工作的同时, 承担心理课程教学、心理科研、心理专业培训工作, 指导其他各级心理教育队伍工作的开展。
2.辅导员队伍是心理助人自助模式的中坚力量, 他们熟悉学生的实际情况, 通过专业、系统的培训, 可以参与到心理知识宣传、教学工作中, 并协助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缓解专业教师的工作压力。
3.学生骨干是心理助人自助模式的主要力量, 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 他们可以完成对接受心理辅导学生的后续观察, 朋辈的身份使他们提供的专业性帮助往往要比专业教师更易让同学接受。
4.普通学生是心理助人自助模式的关键力量, 在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是助人自助模式构建的基础, 如果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误解或抵触, 教育工作将难以有效开展。
(二) 多渠道开展多样的心理健康宣传及教育活动
为了使普通学生尽可能多的积累心理健康知识, 强化心理助人自助模式的群众基础, 在完善工作队伍的同时, 要利用各种渠道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可以结合高职学生心理发展各阶段所关注的问题, 通过板报、广播、网络等渠道, 加大对心理健康保健知识及心理调试技巧知识的宣传。尤其要重视网络平台的建设, 通过开办心理专题网站, 创建专属微信、微博, 在宣传的同时加大与学生的互动力度。同时, 在开展工作时发挥心理委员和心理类社团的朋辈作用, 重点收集学生遇到的各种心理疑惑以及乐观向上的学生作品用于宣传内容中, 切实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从而形成宣传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对于高职院校, 在坚持传统的讲座、报告、主题班会等活动形式的同时, 可以依托校内心理类社团, 开展了多项形式简单、容易接受的心理特色活动。新生入校时, 可以组织全体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摸底测试, 对个别心理可能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持续关注。同时, 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同伴教育活动, 对新生实现了健康性知识的有效普及。学校还能围绕“3·20”“5·25”等心理健康日主题, 开展心理剧、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助人自助模式的构建走向
近年来, 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新的研究方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也引申出一种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即对学生的心理予以积极的人文关怀。积极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 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 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 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积极心理学通过激发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 促使个人和社会朝着幸福不断发展前进。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将其定义为“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 这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尤为契合。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积极的人文关怀”, 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把“人文关怀”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理念。在教育过程中要始终关注“人”这一主体, 将人文关怀理念渗透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各个方面, 把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人格完善以及潜能开发作为最高目标;二是坚持“积极”这一特性。“积极”要求在向学生表达关怀时, 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与人格, 坚持从“积极”的角度进行关怀, 有了学校给予的积极的关怀, 学生会更加积极正面地认识自己, 更好地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 更愿意配合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林春, 陈君.基于高职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行动框架下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 (14) :16-18.
[2]庞小钦, 齐慧芳, 王明繁.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中助人自助模式的建构:以海南大学儋州校区为例[J].现代阅读, 2013 (1) :2-3.
[3]周丽玉.关于构建立体化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探索[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2 (3) :12-14.
15.学生作文:助人为乐 篇十五
大连市泊辛电子公司业务员梁明辉,28岁,仪表堂堂,身高1.82米,加上儒雅的气质,更显得风度翩翩,走在街上,“回头率”很高。
2001年10月9日,梁明辉来到大连名达商厦找财务部主管齐月结算前几个月的账目。他们关系很熟,他一直亲切地称呼大他5岁的齐月为“大姐”。在谈笑中,他们就把账结清了。梁明辉正要离开,齐月吞吞吐吐地说:“小梁,这几天你有时间吗?我找你有点事情。”梁明辉也没多想,打趣道:“平时我想请你吃饭,你老说没时间!难得你主动约我,这样吧,我这几天忙着催款,等我有时间再给你打电话吧。”
一想到齐月,梁明辉心头便涌起感激之情。3年前,大学毕业的他刚刚涉足商界,经人介绍,认识了在大连名达商厦工作的齐月。相貌平平的齐月在见到梁明辉第一眼时,就对这个气宇轩昂的小伙子产生了好感,不仅不遗余力地鼓动商厦购买梁明辉公司的产品,还利用自己的关系,介绍很多商界朋友给他认识,帮他推销产品。在齐月的帮助下,梁明辉的业绩大大提高,一跃成为公司的“王牌”推销员,他的效益工资也是最高的。这样一来,梁明辉自是对齐月感激不已,交往频繁起来。
2001年11月5日晚上6点,两人约在“名典”咖啡店见面。聊了一阵闲话后,梁明辉突然想起什么似的,问道:“齐月姐,你前几天不是找我有事吗?”一听这话,齐月脸“腾”的一下红了,沉吟片刻,说:“我都是过30岁的女人了,到现在也没有孩子,不是不想要,是不敢,其实我非常喜欢孩子。我想要你和我到医院去做人工授精。”原来,齐月结婚5年了,丈夫是个大款,但其容貌甚是丑陋,而且身高只有1.63米,怕会影响下一代,她一直找寻各种理由避孕。而在认识梁明辉后,发现他不仅外貌出众,还聪明能干。于是,思前想后,终于向梁明辉提出了这个要求。
梁明辉一听,心里犯难了,没有马上回答齐月。齐月见此情景,更觉伤感,不禁哭诉:“我就是想要个孩子,要不是我丈夫长相、智力太一般,我一个女人家哪会这么不知羞耻地张嘴跟人要这个呢!我结婚这些年为什么不怀孕?就是怕丈夫的遗传会影响到孩子的长相、智力,长大后无法适应社会的竞争!”看到梁明辉还在犹豫,赶紧又加了一句:“只要你答应,我会付给你报酬的!”
看到齐月那迫切的眼神,想到这些年来她对自己的帮助,梁明辉虽还有些犹豫,但还是答应了齐月的要求。齐月赶忙拿出早就写好的一份《协议书》,尽管只有几十个字,但也“责、权、利”明确:“梁明辉自愿将自己的精子,通过人工授精的方式输给齐月。授精成功后,齐月付给梁明辉劳务费8000元整。”梁明辉看过协议后,提出不要劳务费,但齐月坚持:“你帮了我这么大的忙,哪能不谢谢你呢!这钱只当是给你买营养品补补元气的。”梁明辉一再坚持不要报酬,并在协议书中“报酬”一栏里,非常仗义地打了叉,然后才在《协议书》上签了字。
一个星期后,他们相约来到市医院,齐月通过熟人做了人工授精手术。
工作关系破裂,梁明辉遂起报复心
两个月后,齐月发现自己怀孕了。2002年9月8日,齐月产下一个男婴,长得特像齐月。此后,她虽与梁明辉见过几面,但只是招呼几声,没有更多的话可说。因为有了“人工授精”这样隐秘的事情,两个人的关系反倒生疏了。
2003年5月的一天,梁明辉因为工作上的事找到齐月:“你们商厦不要我公司的货了,你问问是怎么回事,帮我运作一下。”齐月爽快地答应了。到经理那儿一问,结果碰了一鼻子灰。经理告诉她:“他公司的货太次,产品返修率太高,以后,他们的货打死我也不会进了!”齐月没能“摆平”梁明辉交代的事情,便打电话告知梁明辉,但梁明辉一个劲儿地求她,齐月只得硬着头皮答应了。但她心里明白,这事根本没戏!以后便再也没给他打电话了。
半个月后的一天,梁明辉阴沉着脸来找齐月,齐月见他这脸色,心里也不高兴,没好气儿地说:“别提那事了!上次被经理说了一顿,我们商厦再也不进你们公司的货了。”梁明辉见没有回旋余地,气呼呼地走了。此后,他们就断了往来。
在那段时间,梁明辉天天晚上睡不着觉,思绪万千,心想:我帮了齐月那么大的忙,她却过河拆桥。看来她过去帮我的一切,都是别有用心的!梁明辉一想到这儿,认为自己被愚弄了,心里倍觉煎熬。不行,不能便宜了这个女人!他想到了报复。
第二天,梁明辉找到齐月,直截了当地说:“你当初答应给我的那8000元劳务费呢?我等着用这笔钱呢。”齐月一听,就有些恼了,心想:当初你刚进商界时,要不是我帮你,你能有今天!如今翅膀硬了,就翻脸不认人了?没门儿!齐月没好气地说:“你一个大老爷们,捐点精子不像撒泡尿般容易吗!再说,签协议那天不是你自己说不要的吗?现在你又好意思要钱了!”
梁明辉一听齐月这么说,来气了,他恶声恶气地说:“那玩意容易不容易,我自己知道。它进了你的肚子,让你有了一个小男孩,这就是我的功劳。你必须给我报酬!”齐月心想,你这不是敲诈吗!她知道梁明辉刚刚成家,把这事张扬出去对他自己也没什么好处,便说:“我告诉你,这8000块钱对我来说不算什么,是你自己当初说不要的,所以我不能给你,你爱咋整就咋整!”
本想讨回属于自己的那份钱,没想到反被人数落一顿。梁明辉心里气愤难当,他找到一家律师行,进行咨询。律师看了他的《协议书》后,坦诚地对他说:“这个官司你别打了,要打,你是必输无疑,因为它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听完律师的话,梁明辉呆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他想:我就白白吃了这个哑巴亏不成?不行,我拿不到钱她也别想好过!一拿定主意,梁明辉特意挑选个双休日来到齐月家,当着齐月老公的面把事情挑明,他的这口恶气也算出了。
可是来到齐月家,不巧她老公不在家,齐月开门一看是梁明辉,二话没说就把门关上了。梁明辉一见这种情景,恼羞成怒,在门口大声地叫骂起来:“你这个娘们儿,自己有丈夫,还向别的男人借种,生完孩子了还不给钱!”见自己的骂声把左邻右舍都引来了,梁明辉讲得更起劲了,还四处散发他早就准备好了的“传单”,好一阵折腾才罢休。
后来,只要他一想到这件“堵心事”,就会跑到齐月的单位闹一次,齐月则对所有事情矢口否认。这样一来二去,他俩之间的事情早已传得满城风雨。
亲子鉴定导致两个家庭分裂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齐月的丈夫陈村知道了这件事情。陈村大部分时间在外地经商,每个月只有三五天在家休息。2003年8月16日,陈村刚从外地回来,一位邻居大妈悄悄地告诉了他,几个月前家里发生的那场轩然大波。陈村闻听非常震惊,不敢相信自己这么宠爱的孩子居然是别人的,不禁怒从心生,他抱起孩子仔细地端详起来,越看心里越没谱,孩子的确长得不像他!
晚上,齐月刚进家门,还未站稳,陈村上前一把拽住她的脖领,气愤地说:“你背着我都干了什么好事?”齐月一看,知道事情败露,但她矢口否认。“你还嘴硬,外面都传疯了!不行,你今天非讲清楚不可。”“别人说的话你就信?我说的你就不信!你有证据吗?”“证据?”这提醒了陈村,“我明天就领孩子去做亲子鉴定!”齐月一听,慌了。
第二天一大早,陈村准备领儿子小毛上医院,却不见了妻子和儿子的身影,他连忙给双方父母打电话询问,都说不知道,他又急忙询问熟悉的朋友同事,结果谁也没看见齐月母子俩。最后陈村找到齐月的单位,单位领导告诉他说:“昨天,小齐打来电话,说是请半个月的事假。”这时陈村一回想昨晚妻子不自然的神态,更是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无论如何也要把孩子的身世查个水落石出。
半个月后,陈村终于在大连市中山区胜利桥北的一间出租屋内找到了齐月母子俩。他二话没说,一把抢过孩子,抱起来就往外走。齐月心疼孩子,她一边阻拦一边哭着哀求道:“你轻点儿,孩子是无辜的,你是孩子的父亲啊!”陈村也不答话,用力地把她往边上一推,齐月一个趔趄摔倒在地,头重重地撞在了木门上。陈村看都没看一眼,抱着孩子上了一辆出租车,直奔市医院做亲子鉴定。一个星期后,医生告诉他:“你的确是这孩子的亲生父亲。”陈村不信,又换了一家医院进行鉴定,结果一样,他这才放心下来,急急忙忙找到妻子,好一顿赔礼道歉才把齐月接回了家。
陈村是个眼里不容沙子的人,他想:既然儿子是我亲生的,梁明辉凭什么在大庭广众之下散布谣言,说孩子是他的种!不行,我不能让他往我脑袋上扣屎盆子!于是,他以梁明辉侵犯了他的名誉权为由,向区法院提出精神赔偿等民事诉讼。
2003年10月23日,梁明辉接到法院送达的起诉书,他实在想不通明明是自己跟齐月到医院做的人工授精,如今却查出孩子竟是齐月与陈村生的,这太不可思议了。梁明辉赶忙跑到市医院查询,“我们做人工授精手术的成功率不是百分之百。”医生解释说,“肯定是这个女人在跟你做完人工授精之后,又与丈夫过夫妻生活,结果人工授精失败了,她却怀上了丈夫的孩子。”梁明辉一听头顿时大了,连忙说:“你们能不能给我出具一张证明,说我与齐月曾在医院做过人工授精的手术。”院方以“必须经男女双方同意”和“院方未有存档”为由拒绝了他的要求。
梁明辉一看,自己没有有利的证据,只好向陈村低头。他找到陈村说:“这事好商量,你看我们能不能私了?”陈村一听,语气也缓和了许多:“只要你保证以后不在任何情况、任何地点继续损害我和我妻子的利益,我可以考虑撤诉,私下调解。”此后,他们达成了口头协议,梁明辉将付给陈村5000元的精神损失费,并且商定第二天正式签订协议。梁明辉回到家越想越气,给人家做“人工授精”,不但没收到“辛苦费”,居然还搭进去5000元钱!不行,我不能这么便宜了齐月。
第二天,梁明辉拿着齐月和他签的《捐精协议》去见陈村,说:“其实这5000元钱我给得冤啊!”并把那份《捐精协议》递给陈村看,陈村立刻认出了那是妻子的字迹。他心里一颤,但不露声色说:“这是我妻子跟你闹着玩儿的,谁能当真?”说完拿着5000元钱就走了。
陈村回到家后,他向妻子说了自己向梁明辉要了精神损失费,还看到了那份《捐精协议》。齐月不在意地说:“亲子鉴定可是你领着儿子去做的,医院都证明了是你的种,你还想怎么样啊?”看着妻子不在乎的表情,陈村感到一阵阵心寒,觉得妻子非常陌生,他想:齐月啊齐月,你心里还有我这个丈夫吗?背着我你居然和别的男人到医院去做人工授精,我心里难受啊!陈村把怀里的5000元钱“啪”地摔在了齐月的面前,气愤地说:“我不管你当初到医院做人工授精的理由是什么,但你想过没有,你是我妻子,这么做太不尊重我了,是对我最大的侮辱!既然这样,我们分手吧!”
听到丈夫要和自己离婚,齐月顿时蒙了,眼泪“唰”地就下来了,她哭着说:“我这是为我们的下一代着想啊,你干吗生这么大的气啊!”陈村从兜里掏出一张纸放在了桌子上,平静地说:“这是离婚协议书,你看看有什么不合适的,我们可以商量。你要是不签的话,我会去法院起诉离婚的,你自己看着办吧。”
梁明辉这几天过的也不好受,情绪低落极了,他实在想不明白,自己助人为乐“捐精”,竟捐出丢钱丢名的结果。2003年11月26日,结婚不到一年的妻子万灵阴沉着脸,冷冰冰地对梁明辉说:“听说你的精力很旺盛啊!”“你是什么意思?”“我听说你给一个女人捐精了?你以为你是皇帝啊!你那玩意儿怎么随便往别的女人肚里撒呢?”她没容丈夫多言,继续说道,“你这样的男人太可怕了,我们离婚吧!”梁明辉呆了……
编后:
梁明辉认为,本来是帮助别人,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实在不应该。但是他是否想到过,“精子”非同他物,不是可以随便借出的,那不仅仅是物质,更含有道德伦理在其中。如果不谨慎对待,其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如果孩子真是齐月和梁明辉的,结局又是怎样,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造成的悲剧会进一步扩大。请别把“生命”当儿戏!
记者后记
在进一步的采访中,陈村告诉记者:“我已与齐月办理了离婚手续,儿子归我抚育。”齐月现在有些后悔背着丈夫做人工授精,面对离婚的后果,她很坦然,说:“‘捐精’确实伤害了陈村,他跟我离婚我是能够理解的。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是以此为戒,走好以后的人生之路。”
16.学生作文:助人为乐 篇十六
( 一) 社会工作模式的变化
社会工作是针对社会中的问题的出现而出现, 并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最初的社会工作是直接面对和解决已出现的问题而存在的, 即它只扮演着补救者的角色, 任务是诊治受助者的问题, 这就形成了最初的社会工作目标的“治疗”和救助为主的倾向。然而, 随着社会问题的不断涌现和复杂化, 社会工作愈发感到单纯的治疗型社会工作十分被动, 而且, 治疗型社会工作把服务对象看得过于被动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 如何激发和发展服务对象的能力, 使他们能与自己一起解决问题就成为社会工作者考虑的重要问题。除此之外, 社会工作者也希望通过工作和服务对象自身的发展去预防问题的再度出现, 于是, 预防也成为社会工作者的一个工作取向。这样, 社会工作就走出了单纯的治疗、求助的旧框框, 治序预防、求助发展就成了社会工作的基本思路。社会工作不断关注现有问题的解决, 而且特别注重从预防和发展的角度开展工作, 这就使得社会工作的目标追求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社会工作的最初目标由救助穷人和弱者变成不但“授之以鱼”且“授之以渔”“助人自助”反映了社会工作目标模式的变化。
( 二) “助人自助”社会工作理念的分析
“助人自助”即社会工作者在帮助工作对象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和各种社会问题的同时, 注重恢复和增强对象的社会功能, 调整对象与社会, 对象与环境的关系, 从而促进工作对象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从单纯的治疗、救助到促进工作对象自身的发展, 这不仅是社会工作目标的转变也是社会工作理念的变化。“助人自助”本身就包涵了两个内在联系的目标体系即助人和自助, 通过助人而达到自助的最终目标, 后者是一个更高的层次也是前者的目标, 正如“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变化, 授鱼的目的是为了授渔, 教给受助者生存发展的本领, 而非停留于给予暂时的需要的满足。“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理念内在地体现了社会工作的三点内涵: 一是尊重人的能为, 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体现。社会工作者相信工作对象能够通过受助而达到自助的目标, 相信其有改变自身条件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二是本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 满足人的需要更侧重对人的发展的引导的体现。社会工作者对对象的帮助不仅停留于对其暂时需要的满足, 更重要的是激励其斗志给予正确引导而促进其发展。三是注重工作的长期性和实效性, 增强人的社会适应能力的体现。
高校资助工作对校园困难群体的帮助和引导作用虽不同于社会工作者对对象的帮助、治疗及预防, 但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目标所包括的内涵对高校资助工作的开展有许多启示, 其目标就是在充分利用好国家各项关于高校资助政策的基础上, 将贫困生资助与贫困生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从根本上帮助贫困学生解决经济问题, 保障学业的顺利完成, 促进其全面、协调、更深层次的发展。然而, 现阶段国家在推进高校资助政策方面的力度不断在加大, 受益于国家资助政策的大学生贫困人群也在逐年增多, 但是, 这与庞大的在校生基数驱动下的大量受助人群相较, 国家资助政策的扶持范围、周期还是比较有限。针对这一客观实际, “助人自助”的助人理念在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过程中应运而生, 同时这也是国家在高校开展各项资助政策所希望达到的效果, 而这正好也与社会工作的根本理念不谋而合。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讲, 贫困生资助教育工作也属于学校社会工作的范畴。其本质都是促进人的发展, 促进人与社会和谐。
二、“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理念带给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启示
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出发, 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者致力于对求助者心灵的一种支持, 帮助求救者“自救自助、自主人生”的过程, 是社会工作者本着坚信求助者的领悟力、自决力和创造性, 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的一个过程。其原则是, 不求教训他人, 而求开导他人, 不是包办代替, 而是减少求助者的依赖性, 增强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启发他们用自己的意志, 自主决策, 使求助者从“由他助”转向“自助自主”, 做掌握自己幸福命运的主人。这一过程支持与现价段高校资助工作的目标、过程以及期望效果是对等一致的。
首先, 高校资助工作人员在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过程中承担着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而受助群体正是高校现有大量的贫困人群, 这一人群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为资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迫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要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口, 争取更加有效地开展工作。其次, 目前为止, 我们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差异依然存在, 国家关于高等教育费用制度的改革空间还比较有限, 因此国家关于高校资助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制度等现状还将长期存在。也就是说, 从国家的层面上讲, 还不能从物质上根本保证所有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实现大学教育的情况下, “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资助理念与国家各项资助政策的初衷是相辅相成的。第三, 在实际的资助育人工作过程中, 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理念的支持。例如, 如何减少受助贫困学生的依赖性, 启发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 帮助贫困学生从“由他助”转向“自助自主”等等, 这些都是在做好高校资助工作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的内容。
因此, 本着“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理念, 充分贯彻落实国家现有各项资助政策, 从高校具体实际出发, 需要注重三个方面的工作环节。
( 一) 坚持以人为本, 倡导人文关怀应是做好高校资助工作的主要环节
坚持以人为本, 倡导人文精神是“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理念给高校资助工作的启示, 然而如何面对与解决目前我国高校资助工作过程中人文精神欠缺的问题值得思考。对处在高校资助体系还不完善的我国高校而言, 坚持以人为本, 倡导人文精神应成为资助工作的重要环节。要克服功利思想, 不能为了机械的落实资助款项而忽视对受助主体心理、自尊的保护, 在完成资助过程中, 更多地引导和启发学生对如何看待资助、如何发挥资助的最大效益、如何以自己的行动来回报社会, 对于现有的资助政策、资助体系真正有所思有所悟, 将这种外在的助学资源内化为自己学习的动力, 所谓“授人以鱼, 一日享用。教人以渔, 终身受用”之理。以学生为出发点扎实开展各项资助工作。
高等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在教育和管理过程中要体现人的主体地位, 具体到高校资助工作中, 就是要坚持建立以人为本的资助制度, 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服务, 既尊重现有的资助体系以及各类资助制度, 也要尊重受助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主体地位, 做到资助体系与受助主体相适应, 受助主体与广大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爱护、相互激励, 共同营造一种和谐共进的资助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好高校资助工作既是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 也是学生成才、全面发展的必要保障。英国学者怀特指出, 没有人文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备的。而目前我国高校校园中人文精神的欠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很多时候, 资助工作都被当成了一种任务, 机械的加以完成, 或是被当作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表面上大张旗鼓, 报道漫天, 而实际上他们忽略了受助主体在此过程中心理与自尊方面受到的极大冲击。因此呼吁人文精神, 加强人文关怀, 在充分尊重受助学生的基础上, 使其用新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未来和整个世界以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提高。
( 二) 满足主体需要更注重对其引导是高校资助工作的重要工作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指出人有五个层次的基本需求, 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社会工作者在给予对象帮助时, 不仅满足了他们最基本的生理、安全方面的需要, 也给予了他们满足高层次需求的帮助, 尤其是满足自我实现需求的帮助, 这种帮助是通过对受助者加以正确引导实现的, 是实现由“助人”到“自助”的重要环节, 社会工作从满足对象需求上升到引导受助对象自我实现的过程给当今高校资助工作的开展以重要启示。
满足受助主体的贫困需求是资助工作的基础。不否认物质方面的帮助对于贫困生而言是资助工作最直接、最有效的体现。尤其对广大受助大学生而言, 这无疑会解决其在校生活的费用的一时之急, 并且这些良好的外部条件会使学生逐步认同提倡节俭、反对浪费、明礼修身、团结友爱, 志存高远、回报人民、感恩社会等健康的需要, 但也不能忽视一些不良需求在高校受助主体身上存在的客观事实。主要表现在: 首先, 价值观念上的等、靠、要倾向。作为高校资助工作的基本要求, 学校已经建立起了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资助方式在内的有机资助体系, 在资助的过程中学校引导学生从“他助”到“自助”最终达到“助人自助”的目标。鼓励学生积极拓展勤工助学岗位, 通过付出劳动获取物质上的保障, 增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信心, 让他们在工作中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提升自身能力, 增强自立自强意识。其次, 生活方式中的奢侈消费、过度消费倾向。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 校园里攀比之风盛行, 穿品牌、用高档、住高档、跟潮流、拥时尚等成为学生的向往和追求, 而视自力更生、艰苦朴素的作风为笑料。面对当前的实际状况, 高校在评估资助对象的同时更应注重对困难学生生活习惯的积极、正确的引导。
( 三) 正确处理“受助与自助”的关系是做好高校资助工作应思考的问题
如何引导高校贫困学生正确认识“受助与自助”的关系, 是高校资助工作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 应在价值观念上给予正确导向。高校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以确立并逐步成熟时期, 受助本身并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 他是我们国家在发展高等教育过程中一项有效的政策措施, 同时也是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表现在:第一, 保障和谐社会下全体公民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让社会广泛关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第二, 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 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成长, 构建和谐校园。因此, 高校资助政策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项内在保障, 其自身包含的崇高价值理念应对学生加以灌输, 激起学生对学习、生活目标与人生理想的追求, 塑造大学生积极进取的良好精神面貌。其次, 应发挥资助政策对学生行为目标、行为方式上的导向作用, 对学生消费方式加以引导, 提倡理性的消费方式, 从而影响广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呈现积极、健康的作风。
人是社会关系中的人, 不能脱离社会关系而存在, 社会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受助对象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让对象回归社会, 在社会适应中生存和发展下去, 提高他们社会生存的能力。高校贫困学生作为社会集体的一分子, 享有平等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力, 如何在现有国家高校资助政策的前提下, 保障每一分子的这一权利, 这给我们开展高校资助工作带来新的启示, 即帮助广大困难学生的同时应注重增强大学生自身的自助能力, 最终达到社会工作中“助人自助”的效果。
高校资助系统是一个开放的有机系统, 是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方面。从理论上讲, 物质帮助对广大受助学生未必是最好的, 他们面对的是整个社会, 不可能永远停留在被动的接受物质上的援助, 并且这种帮助对于大学生整个在校的费用来讲也是微不足道, 但是对于受助群体来讲他们要学着从受助到自助的转变。真正践行现阶段国家关于高校资助政策的初衷, 将资助政策的效用真正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7.
[2]刘向信.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学生作文:助人为乐】推荐阅读:
我有颗乐于助人的心小学生作文09-17
学生乐于助人颁奖词07-02
助人为乐作文素材10-15
助人为乐精选作文10-27
典型助人范文小学生500字08-13
关于写助人为乐作文07-18
作文助人为乐二年级07-23
学会助人为乐小学作文10-30
助人为乐优秀作文11-27
《助人为乐的雷锋》作文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