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诚信系统建设方案

2024-08-10

政务诚信系统建设方案(精选7篇)

1.政务诚信系统建设方案 篇一

**市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2017〕109号),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表率作用,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持续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以严格依法行政、推进阳光行政、加强诚信监督为重要手段,以践行信用承诺、加强失信记录、实施失信惩戒、开展诚信考评、加强诚信教育为主要内容,以政府采购、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招标投标、招商引资、地方政府债务、街道乡镇为重点领域,以危害群众利益、损害市场公平交易等政务失信行为为治理重点,全面加强政务诚信建设,不断提升公务员诚信履职意识和各级政府诚信行政水平。

二、强化政务诚信建设抓手

(一)坚持依法行政。推动各地各部门工作人员牢固树立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理念,切实掌握履职所必备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自觉做到依法行使权力。进一步健全重大事项决策行为机制,坚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作为重大决策的法定程序。深入推进“3+2”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涉企收费清单+公共服务清单、中介服务清单)制度建设,切实做到依法决策、依法执行和依法监督。(市政府法制办、市编办、市人社局、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等,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县区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二)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创新政务公开方式,通过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微信、政务客户端等途径依法公开政务信息,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和结果全过程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完善并落实政府权力运行监管细则,公开发布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以及权力运行信息,强化政府权力运行监管。(市政务公开办、市法制办、市发改委、市编办会同市有关单位)

(三)构建监督体系。健全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常态化诚信监督检查机制,明确内容、程序和保障措施等,加强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将政务诚信作为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依法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将建议和提案办理落实情况作为政务诚信建设的重要考量因素。建立失信行为投诉举报机制,畅通民意诉求渠道。依托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实施县区政务诚信大数据监测预警。支持信用服务机构、高校及科研院所等第三方机构,开展政务诚信评价评级,并及时公布结果。(市发改委、人行**市中心支行会同市有关单位)

三、健全政务信用管理体系

(四)加快守信践诺机制建设。进一步健全政府守信践诺机制,推动各类政务行为主体诚信施政。在债务融资、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市场交易领域诚实守信,严格履行各项约定义务。依托市、县区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准确记录并公开各级政府和公务员对职权范围内行政事项以及行政服务质量承诺、期限承诺和保障承诺的履行情况。(市有关单位)

(五)加强公务员诚信教育。分步、分级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记录公务员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廉政记录、各类表彰、考核、相关违法违纪违约行为等信用信息。2017年底前,开展公务员诚信、守法和道德教育,实施公务员职业信用全员培训计划,将信用建设纳入公务员培训和领导干部进修课程,组织开展先进人物宣讲和典型事迹报告等专题活动,全方位提升公务员诚信履职意识。(市人社局、市委组织部等)

(六)建立健全政务失信记录。将各级政府和公务员在履职过程中,因违法违规、失信违约被司法判决、行政处罚、纪律处分、问责处理等信息纳入政务失信记录。各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牵头部门负责政务失信记录的采集和公开,将有关记录逐级归集至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依托“信用**”网站等,依法依规逐步公开各级政府和公务员政务失信记录。(市发改委、人行**市中心支行、市法院、市检察院、市监察委、市人社局、市公务员局、市委组织部等)

(七)健全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各级政府存在政务失信记录的,要根据失信行为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损失情况和社会影响程度,对具体失信情况书面说明原因并限期整改,依规取消相关政府部门参加各类荣誉评选资格,并予以公开通报批评,对造成政务失信行为的主要负责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合开展各地政务诚信状况评价,在改革试点、项目投资、社会管理等政策领域和绩效考核中,应用政务诚信评价结果。建立公务员信用奖惩制度,将信用记录作为考核、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对存在政务失信记录的,按照相关规定采取限制评优评先等处理措施。(市有关单位)

(八)健全信用权益保护和信用修复机制。2017年底前,建立健全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务员的信用信息异议、投诉办理等制度。完善政务信用信息保护机制,按照法律法规规定采集各级政府和公务员的政务失信记录。探索利用教育培训、强化指导等手段,扩展公务员失信记录信用修复渠道和方式,支持有失信行为的个人通过社会公益服务等方式修复个人信用。建立自我纠错、主动自新的关爱机制,对在政务失信行为发生后主动挽回损失、消除不良影响或者有效阻止危害结果发生的公务员,可从轻或免于实施失信惩戒措施。(市发改委、人行**市中心支行、市人社局等)

四、加强重点领域政务诚信建设

(九)加强政府采购领域政务诚信建设。建立政府采购方面

-4-的政务诚信责任制,加强对采购人在项目履约验收环节信用情况的监督,规范政府采购项目合同履约验收工作,依法处理采购人及有关责任人在政府采购活动中的违法违规失信行为。完善政府采购管理交易系统,优化**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功能,提高政府采购活动透明度。(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公管局会同市有关单位)

(十)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领域政务诚信建设。2018年6月底前,建立健全失信问责和惩戒机制,及时记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失信违约行为。明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政府方责任人及其在项目筹备、招标投标、政府采购、融资、实施等阶段的诚信职责,建立项目责任回溯机制,将项目守信履约情况与实施成效纳入项目政府方责任人信用记录。(市发改委、市财政局会同市有关单位)

(十一)加强招标投标领域政务诚信建设。2018年6月底前,分行业建立招标投标信用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体系,探索推广和应用第三方信用报告制度。健全招标投标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制度,提高政务信息透明度,及时向社会公开各级政府掌握的投标人、投标代理机构、招标专家等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资质资格、信用奖惩、违法违规处罚及动态监管等信息。将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平台与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对接,实现招标投标和合同履行等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实时交换和整合共享。(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公管局会同市有关单位)

(十二)加强招商引资领域政务诚信建设。严格依法依规出台优惠政策,统一开展政策宣传,明确政策执行口径,避免恶性竞争。规范各级政府招商引资行为,认真履行其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和签订的各类合同、协议,不得以政府换届、相关责任人更替等理由毁约。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改变政府承诺和合同约定的,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对相关企业和投资人的财产损失依法予以补偿。(市发改委、市商务局会同市有关单位)

(十三)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领域政务诚信建设。2018年底前,建立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度,促进政府举债依法依规、规模适度、风险可控和程序透明。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约束,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体系,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以及责任追究机制。(市财政局会同市有关单位)

(十四)加强街道和乡镇政务诚信建设。建立健全街道和乡镇公开承诺制度,明确基层政务公开工作机构、人员和职责,加强信息发布载体和信息查阅场所建设。进一步加大政务、财务等公开力度,确保就业、物业、就学、计生、养老、助残、扶贫、医保、住房、出行、停车、防火防盗、拥军优属、便民服务等公共服务和优惠政策有效落实到社会公众,并将各项工作守信践诺情况纳入街道和乡镇绩效考核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开展诚信街道和诚信乡镇创建活动。(市民政局、市政务公开办、市文明办等)

五、健全保障措施

(十五)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按照职责分工,研究出台工作方案或实施办法,扎实推进政务诚信建设。充分发挥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作用,协调解决政务诚信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制定推进政务诚信建设的各项措施,加强各地各部门协作配合。市发改委、人行**市中心支行会同市有关单位,对本实施方案落实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和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市发改委、人行**市中心支行会同市有关单位)

(十六)推进政务诚信管理制度建设。加强政府守信践诺、政务诚信评价、公务员诚信档案管理等制度建设。制订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细则。完善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规程、市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等制度。(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务公开办等)

抄送:市委有关部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

2.政务诚信系统建设方案 篇二

关键词:数据中心,政务外网,建设,网络

1、概述

政务数据中心是福建省电子政务外网重要基础平台之一,按照国家和我省电子政务总体规划思路,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服务是宗旨,应用是关键,信息资源并发利用是主线,基础设施是支撑",因此,可规划政务数据中心为政府信息资源的存储和管理服务中心。通过政务数据中心建设可促进政务信息的规范管理,资源的充分共享,减少财政在信息化投资上的重复支出;同时为政府部门业务应用管理提供集中的专业技术服务支撑,极大提高部门应用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一种低成本、避免重复建设、节省资源的高效电子政务管理方案。

2、建设目标

依托电子政务外网网络平台,按照"统一应用支撑、统一安全保障、统一服务保障"的原则,在省级政务外网管理部门,建设基于统一应用支撑和业务服务的政务数据中心,推动政务资源的共享和集中管理,促进各职能部门业务处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有效的协调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提升各级政府部门社会管理和为社会公众提供政务信息服务的能力。

具体目标实现可采用集中建设的方式,即统一为政府部门构建集中的机房、网络和计算机软、硬件等基础环境;建立面向业务的数据交换、安全保障、管理服务等基础应用支撑体系;为有需求的政务部门提供统一的应用托管和存储备份服务;以此保障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公众能够安全、快捷的获取所需政务信息。

3、建设思路

依据建设目标,在建设思路上政务外网的数据中心主要可实现三大部分功能:

1.统一的应用支撑平台

(1)建设政府外网资源中心,为政务信息资源的登记、备案和跨部门跨地区的交换提供服务支持。

(2)逐步建设统一的外网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立数据交换与共享机制,为电子政务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提供支撑环境。

(3)建设面向政务工作人员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内容管理为基础的外网门户,为各级政府外网门户网站提供后台支撑。

2.统一的安全保障体系

(1)制订数据中心的安全策略和管理制度,合理划分安全域,实施安全等级保护。

(2)建设统一分布式的网络管理平台分级分权管理。

(3)依托政务外网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按照统一策略,统一管理政务外网的互联网出口,确保政务外网与互联网的有效逻辑隔离。

(4)建设统一的政务外网安全信任体系。

3.统一的服务保障管理体系

(1)综合服务管理:提供政务信息资源的注册登记、信息发布、交换和共享服务,为有需求的部门和地方提供主机托管服务,制定相应的应急恢复策略和方案。

(2)安全服务: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提供统一的病毒防护、安全认证、安全评估、安全监控和应急响应等服务。

(3)客户服务:通过整合资源,组建队伍方便快捷地响应各部门政务外网应用的需求,处理故障申告,为政务数据中心应用提供优质服务。

4、总体设计

政务数据中心涉及的数据管理和服务面较广, 需要随着电子政务发展统一规划,分阶段建设完善,逐步实现政务应用的集中管理。因此,政务数据中心方案设计先期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适时推进综合管理服务,以数据交换、应用支撑服务等规划建设为辅。政务数据中心方案总体设计上遵循分区设计、分层设计的理念,逻辑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1.分区设计

政务数据中心按照业务与需求,可规划为以下六个功能区:数据中心网络核心区、数据共享交换区、公共访问服务区、应用托管服务区、综合管理控制区、互联网出口区。

2.分层设计

对政务数据中心及其功能区域按照网络核心/汇聚/接入的层次化结构模型进行划分设计。政务数据中心基础建设以网络核心为主线,同时建设统一安全管理方案,为各服务分区提供灵活、安全的接入。

5、建设方案

5.1 核心网络建设

网络是数据中心的基础支撑设施,从业务和安全角度考虑,按网络核心,汇聚和接入的模型对数据中心以及之内的每一个应用功能区域按照层次化结构模型进行划分,网络结构如图2所示。

(1)核心层:构成数据中心生产网络的高速交换核心,为各个功能分区提供可靠稳定和支持快速愈合的第三层接入服务;核心层设计以高速交换、高可靠性为主要原则。

(2)汇聚层:各个功能分区的交换核心组成数据中心的汇聚层。汇聚层提供各个分区内部接入层的汇聚,作为各个分区的对外接入,集中实现接入控制和安全控制;各种业务应用管理部署在这一层。

(3)接入层:在各个分区主机和服务器的接入,具有高密度的接入能力。支持基于主机端口的访问控制,并针对接入的数据流进行标记工作,便于传输过程中逐级实现针对流量的QoS控制策略。

5.2 应用管理区建设

数据中心应用管理按分区设计的思路规划,目的是构建数据中心的应用支撑系统与服务保障系统,分为四个功能区域,具体如下:

(1)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区

建立政务外网数据共享交换区,为政务信息资源和公共基础信息资源的登记、备案、发布、交换与共享提供服务。通过建设政务外网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制定信息交换标准,采用灵活有效的目录策略和基于元数据交换的标准化机制,为政务业务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提供支撑。

(2)公共访问服务区

建设基于内容管理的政务外网门户,为福建省各级政府部门的门户网站提供后台支撑。建成的政务外网门户是各地政务外网用户的入口网站,是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互动式和"一站式"服务的总门户。

(3)应用托管服务区

利用政务数据中心统一完善的网络和安全稳定的机房运行环境,为有需求的各级政务部门提供政务业务应用或服务器托管服务,以节省政务部门信息化基础建设和运维的投入。

(4)综合管理控制区

建设数据中心应用运行监测管理以及资源存储备份系统等基础设施,并基于政务外网应用管理进行按需二次开发,构建网络应用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对政务数据中心各功能区的运行效率监测、评估分析、故障报警、资源管理、报表统计等管理功能。

5.3 互联网出口区建设

数据中心的互联网出口是做为政务外网对外应用服务的统一出口,政务外网通过MPLS VPN(多协议的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技术方案,在数据中心与互联网之间进行安全可控连接。提供给公共对外服务、远程VPN接入、互联网访问使用。

5.4 各服务区互访隔离及交互设计

电子政务的不同部门业务系统往往需要彼此隔离,因此对业务系统的访问也需要进行隔离,其中,公共访问服务区是政府部门提供对外服务的窗口,在提供对外服务的同时,为确保现有政府业务系统的安全性,可通过MPLS VPN技术与防火墙的VPE功能结合,通过防火墙的VPE技术将互联网接入用户直接映射到公共服务的区域中。而对于出差政务人员,通过VPE将从互联网登录的VPN与MPLS VPN相互映射,实现各部门出差用户对各自业务系统访问的安全隔离要求。

6、建设实施

省级政务数据中心建设涉及的业务功能管理面广, 应采取分阶段建设,前期主要建设基础网络、安全系统及公共访问服务区的公用系统包括WEB、DNS、EMAIL、存储备份等应用支撑系统,初步实现在统一网络管理和安全平台上开展政务部门业务托管包括系统托管和主机托管等服务;综合管理控制区建设应与网络建设同步,建成后基本实现网络应用业务受理、开通、网络流量监测等,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区将在后期根据政务应用需求逐步详细规划建设。

7、结束语

福建省政务外网数据中心建设可为政府提供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存储、共享等功能服务,可促进政务信息规范、安全的管理,突破了地理局限,提高政务各部门应用系统数据的安全和保障能力;且资源实现多层次、全方位共享,将使其得到充分利用,大大节省政府在信息化的投资。

参考文献

[1]周萍.加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思考.[J].信息化建设, 2009, (8) .

[2]薛友荣.在"数字福建"政务网上构建厅局广域网的方案探讨.[J].福建电脑, 2009, (4) .

[3]段伟, 朱作杰, 电子政务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分析与建议.[J].信息化建设, 2008, (9) .

[4]甘小红.电子政务网络安全风险与规避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 2008, (12) .

3.政务诚信系统建设方案 篇三

建设系统诚信文明优质服务竞赛活动的实施方案

关于在建设系统开展“双十佳双百优” 诚信文明优质服务竞赛活动的实施方案 各支部: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新世纪××人形象”建设工作的要求,切实搞好全区××系统诚信文明建设,提高行业整体服务水平,根据市建设局《关于引发〈关于在建设系统开展“双十佳双百优”诚信文明优质服务竞赛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和部署,决定在建设系统开展“双十佳双百优”诚信文明服务竞赛活动,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活动宗旨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识,提高建设系统文明服务水平和职工整体素质,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二、活动范围 竞赛活动在建设系统机关、企事业单位全面展开。 三、活动内容 “双十佳”是指在竞赛活动中,在系统内评选出最佳信用单位;“双百优”是指通过竞赛评选出诚信文明服务优秀单位和诚信文明服务优秀个人。具体活动分三个方面开展。 (一)广泛开展诚信文明教育活动,要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开展诚信文明教育的有关要求,认真组织刚大职工深入学习贯彻执行《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特别是要加大力度进行诚信方面的宣传教育,要通过辅导讲座、报告会、演讲会、学习先进典型等形式使广大职工受到教育,增强诚实守信,使诚信观念深入人心,真正成为职工群众所认同与遵循的行为准则。 (二)全面推行规范化服务承诺制度,各单位要按照规范化服务承诺的要求,结合本行业、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制定服务重点,提出服务标准,量化服务指标,明确服务时限,制定各种保证措施。在服务态度上,不与服务对象吵架;在服务质量上,不发生服务事故;在服务时限上,不强行拖延;在服务纪律上,不谋取私利。全面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加强服务规范的学习教育,进行服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三)深入进行廉政纠风教育。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关于廉政纠风工作的要求,对广大职工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树立良好的行业新风,大力加强自检自查工作的力度,坚决查处行贿、勒、拿、卡、要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廉洁自律,率先垂范,在反腐斗争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和影响群众树立良好的形象。 四、评比条件 (一)诚信文明优质服务优秀单位评选条件 1、领导重视,成立竞赛领导小组,制定行之有效的还是方案,进行广泛的`动员和部署。 2、本单位社会信用程度较高。经常进行诚信方面的教育,干部职工有较强的信用意识,建立了较规范的信用制度和信用管理规则,领导干部带头做诚信的表率,干部职工认真执行“明理诚信”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胜任能力,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3、开展规范服务和文明优质服务活动的内容、标准、时限明确,措施得力,服务对象满意、社会反响好。 4、廉政纠风工作重点突出,法制廉政教育生动有效,无大案要案和违法违规行为。 (二)诚信文明优质服务优秀个人评选条件 1、自觉学习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有较强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服务到位,一心一意为民办实事,在本职岗位上踏实工作,业绩突出。 3、不计较个人得失,无私奉献,遵纪守法。在各项活动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做出一定的贡献。 五、组织领导 为保证竞赛活动正常开展,成立竞赛活动领导小组,服务竞赛活动中重大问题的研究、部署和处理,指导竞赛办公室工作。 组    长:××       区建环局党委书记、局长 副组长:×××       区建环局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                 ××××      区建环局副局长 成    员:×××       区×××处书记                 ×××       区×××处主任                ×××       区市政管理处主任                                                              二00三年五月十日

4.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方案和措施 篇四

建设工作方案

为加快推进政务服务工作,加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力度,按照省、市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我县的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建设,全面提升政务服务和公共交易平台的服务水平,特制定此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建设和完善县、乡(镇)、村(社区)政务服务体系,提升标准化、规范化政务服务水平和建立公开、透明、公平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体系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确保我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及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村级为民服务站建设工作在2012年底前全面完成。

二、工作安排

(一)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

XXX哈尼族自治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2011年8月23日设立,计划与县政务服务中心同时进驻到县便民中心大楼。

实施步骤:

1.成立筹建工作领导小组(2012年 月底前); 2.制定交易中心办公场地装修方案(2012年 月底前);3.确定进场交易的单位和部门,以及所涉及的交易事项(2012年 月底前);

(二)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及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目前,已成立并投入使用的乡镇为民服务中心2个;整合项目,完成乡镇为民服务中心房屋建设4个;乡镇为民服务中心设在乡镇人民政府办公大楼7个。

实施步骤: 1.各乡镇结合实际制定各自两个中心建设实施方案(2012年 月底前);

2.各乡镇选定两中心办公场所(2012年 月底前);3.各乡镇两个中心挂牌成立,并正常运转(2012年 月底前);

(三)村级为民服务站建设。

村级为民服务站建设是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方面的又一新举措,按上级级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的要求,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在县委党代表大会上,县委书记特意作了此项工作的安排部署,全县共15个乡镇共有5个社区164个行政村期,需建设为民服务站169个。

实施步骤: 1.传达学习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2012年 月底前);2.各乡镇积极制定建设方案(2012年 月底前);3.选定各服务站点建设地点(2012年 月底前);4.挂牌成立为民服务站(2012年 月底前)。

三、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成立县筹建工作综合协调领导小组,综合协调领导小组下设政务服务局筹建工作组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筹建工作组。

(二)精心组织,切实做好筹建工作方案。按照省市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和村级为民服务站建设的相关要求,制定系列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项建设式样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主要职责、运作模式、性质,确定“一站式”服务的内容。

5.常熟市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篇五

一、项目建设背景

国家新一届政府从2013年初开始加大改革力度,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2015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行一口受理,实行限时办理,严格规范办理,坚持透明办理,推进网上审批”的要求,国发〔2015〕6号《关于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行为改进行政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全面实行“一个窗口”受理,积极推行网上集中预受理和预审查,创造条件推进网上审批;推行受理单制度;实行办理时限承诺制;编制服务指南;制定审查工作细则;探索改进跨部门审批六项具体要求。

常熟市经过多年的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在电子政务网、政务信息资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服务渠道建设、标准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3年,常熟市发布《智慧常熟战略发展规划》,按照“大资源、大数据、大协同、大服务”的要求,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提高群众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目前,已建成“一中心、两载体,三平台”。与政务服务相关的信息资源中心(一中心)和市民服务平台、企业服务平台(两平台),为智慧城市的后续发展提供了计算资源、数据资源和服务渠道等方面的强有力支撑。2015年2月9日,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在常熟市政府所召开的“信息化项目推进工作专题会议”上审议并获得通过,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要以系统设计和实际应用相结合,以服务企业和市民为导向,实现资源整合和数据共享,该项目列入2015年市政府重点建设项目,要求年底前分批上线,并在运行中不断完善。

二、项目建设目标

按《智慧常熟战略发展规划》,结合常熟市行政审批体制改革要求,以创新、完善服务方式,线上线下结合的互联网理念为指导,搭建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加快实现网上服务及办事,通过建设完善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再造重构审批流程、创建充实政务信息资源库、健全完善政务监督机制、横向整合各部门政务服务资源、建立市、乡镇、村(社区)三级联动政务服务体系,实现政务标准统一、审批流程可控、政务资源共享、监督管理有效,将常熟市智慧政务服务平台打造成为全国县级市一流的政务信息化最高阵地。

本期重点进行政务服务体系的构建和横向的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融合常熟市各委办局信息化建设成果,以行政服务中心为基础搭建统一的智慧政务服务平台。

? 线上线下相结合,完善服务方式。在行政服务中心大厅部署智能辅助设备,比如智能引导服务机、智能排队交换机、智能双屏交互设备、大厅智能监控设备等,创新审批办事服务内容,通过设立的网上办事大厅,申请人能够自助了解办理信息、办事流程、业务窗口布局等信息,从而提高办事效率和现场体验;利用我市已经建成的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即企业服务平台、市民服务平台),申请人在网上能够享受在线咨询、信息查询、网上办事、预约审批、资料下载上传、进度跟踪、意见反馈等服务。

? 再造重构流程。对涉及部门多、办理复杂的审批业务进行协同审批业务流程再造和重构。取消重复审批环节,增加并联审批数量,理顺前后置关系,消除互为前置的现象,从而缩短审批时限,使申请人尽早拿到审批结果。

? 创建政务资源库。以我市已经建成的信息资源中心为基础,分类建设政务资源库,对政务信息按照静态资源和动态资源,申请信息、过程信息和结果信息,事项信息和流程信息等多维度进行建库设计,打破部门系统壁垒,实现不同来源、不同业务、不同环节的信息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收集、存储、处理和共享。

? 建立监督管理机制。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大厅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窗口进行合理配置,对大厅服务人员、窗口工作人员、后台审批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实现事先、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提高服务质量。

? 建设标准化体系。通过业务标准化和技术标准化,对公众实现统一服务,信息一次性告知,材料一次性提交,结果统一反馈;对内实现流程标准统一,岗位权限统一,信息来源统一,审批口径统一。

本项目的建设时限:2015年12月30日前上线运行。

三、项目建设内容

1、体系建设 常熟市智慧政务服务平台要按照“一中心、两平台、三系统、两体系”的完整体系进行设计和建设。

一中心:以我市已经建成使用的信息资源中心“五大数据库”为基础,建设满足行政审批需要的政务资源中心,通过对政务信息资源的统一、分类整理,完善信息资源体系,实现各部门政务资源的汇集沉淀和动态共享。要提供审批事项、审批流程标准信息、审批证照文库、材料库标准信息、政务运行过程信息等信息资源。

两平台:要建设政务架构管控平台和政务服务平台。平台要有完整性和统一性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架构,满足对所有应用服务及渠道的支撑需要,要在功能运行、事项流程、界面维护、信息发布、服务推送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适应行政审批需求的不断变化,不同功能模块之间既要相关贯通,又能够独立运行,按照业务需求对功能模块进行灵活的更新换代,既能够大幅降低开发成本,又能够减少维护成本。

? 政务架构管控平台要从技术标准、技术架构、部署架构、流程架构、应用接入架构、数据服务接入结构等方面进行设计,为常熟市智慧政务提供统一的架构管控体系,将技术内容封装成标准、可复用的政务原子服务,并将政务原子服务分类关联形成聚合服务,提高智慧政务应用的复用程度,降低政务服务技术门槛,实现技术的统一管控;

? 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要以平台的方式固化常熟市行政体制改革体制和机制,剥离审批业务、大厅运行、公共资源交易等方面的业务共性,实现办事引导、资料共享、审批业务协同流程服务、审批运行服务以及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建立固定资产投资协同审批的无流程化运行功能,以及协同审批全过程跟踪回溯。

三系统:建设三大领域应用系统,包括审批管理系统、政务服务辅助系统,满足行政审批、大厅运行管理、监督管理、辅助服务的需要。

? 行政审批系统涵盖大厅集中审批、多部门协同审批、多级联动审批等业务功能,大厅综合办公管理、中介服务机构管理、绩效管理等功能,以及公共资源交易系统涵盖政府采购、建设工程交易、土地交易、药品采购等业务功能;

? 监督管理系统以管理、监督,服务相对分离的监管模式为理念,以公众监督,法律监督,监察监督,绩效考核四位一体的监察监管体系;

? 政务服务辅助系统建设要实现实体大厅的辅助管理,保证大厅有序运行,提高公众办事体验。

两体系:要建设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行政审批,标准先行。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涉及的部门业务多,应用系统权属复杂,数据产生和存储海量,需要建立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具体包括业务标准和技术标准两个方面;同时,政务服务需要建立安全保障体系,保证服务平台的有序运行。安全保障体系要从制度建设、数据存储管理、技术运维、人员管理等方面进行建设。标准规范和安全保障措施要以信息化手段具体体现和落地。

2、本期重点建设内容

(1)

、事项梳理、流程设计

1)国家取消下放事项梳理:要根据编办整理的事项目录,完成取消、下放、合并、转移的调整对接工作,重点进行保留事项的材料标准化、流程标准化。

2)现有行政审批事项标准化:要根据编办确定保留下来的行政许可事项及其它政务服务事项内容的动态梳理,确定一次性告知单包含的申请材料。

3)集中审批业务:根据常熟市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市场监督管理局、民政局、住建局、财政局、税务局、公安局、人社局、文广新局、发改委、档案局、城管局、交运局、卫计委、规划局、商务局、安监局、环保局、国土局、农委、水利局、气象局、民防局、烟草局等部门的所有行政审批事项,按照信息化实现要求进行梳理,梳理内容应该涵盖法律依据、提交材料、办理时间、办理部门、办理地点等重要内容的标准化。通过梳理,能够实现政务信息数据的有效采集和高效利用,通过技术功能开发理顺事项的前后置关系、申请情况判定,根据特定申请主体能够提供一次性告知单。

4)根据信息化实现要求,对行政服务中心提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协同审批流程进行技术流程设计:

按照完整事件原则,将整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过程分为立项、供地、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分别设计协同审批流程图。每个阶段的协同流程应该进行标准化,包含统一收件、联合会商、统一受理、并联办理、一口办结五个标准化协同审批流程。

配合建立牵头部门运行机制,每个阶段设置牵头部门,赋予牵头部门统一收件、分发、催收、组织会商、发证权限。

配合建立多部门会商机制,对涉及多部门的审批内容可通过系统发起会商,跟踪会商过程,明确会商结果。

配合建立多级协调机制。对中心、牵头部门、本业务部门分别赋予协调审批权限,本部门无法协调的推送给牵头部门协调,牵头部门无法协调的推送给中心协调,要对整个协调过程进行跟踪记录,保证协调时效。

流程设计能够满足市政府领导对重点项目的查询、跟踪和决策分析。

对事项一窗对外服务进行功能设计和管控,即同一事项,大厅窗口受理的,部门不再进行受理;每个阶段内同一窗口受理的,办理完成后,申请人仍在该窗口领取审批结果。

5)企业设立“多证联办”协同业务对接:对市场监督、税务、社保、公安等与企业设立相关的业务进行梳理、整合和流程设计。江苏省正在开展企业设立“三证联办”改革,常熟市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需要满足改革要求,充分考虑与“三证联办”系统的对接与融合。

6)公共资源交易业务梳理:对政府采购、建设工程、土地交易、药品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四大领域业务进行业务标准化、流程标准化。

(2)、政务资源中心 建立覆盖全市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管理系统,为行政服务大厅所有包含的信息资源提供统一的资源目录管理服务,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信息冗余,提高业务办理效率,满足工作人员在业务办理过程中的资源信息快速获取。

政务资源中心纳入我市已经建成的信息资源中心架构体系,与法人库、市民库、空间地理信息库、宏观经济信息库、征信库充分对接,数据库架构设计、数据存储标准设计、调用标准设计要满足信息资源中心技术要求,并能够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回填、复用。

政务资源中心数据库建设应包括标准性资源、共享性资源、运行类资源、政务资源服务四类。其中标准性资源包括事项标准信息、流程标准信息;共享性资源包括申请材料信息、证照文信息、信用信息等;运行类资源包括基础运行资源、大厅运行管理信息、审批过程信息等;政务资源服务需要对所有的政务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包括事项基本信息、材料信息、情况信息、字段信息等,能够实现政务资源信息按部门和主体进行检索、政务资源订阅、政务资源目录管理和政务资源统一发布等服务,并纳入到常熟信息资源中心体系。

(3)、政务架构管控平台

通过管控平台,实现多部门业务协同,包括统一咨询、统一收取材料、联合受理、联合技术审查、联合勘查、统一发证。

创建政务原子服务和聚合服务,通过流程监控、流程设计、审批流程集成等功能实现公众对涉及的事项办理情况进行即时状态的查询,通过流程比对和流程优化减少事项办理流程中的冗余环节,提高审批效率,管控平台的政务原子服务、聚合服务、技术管控功能要能够切实提高智慧政务应用的复用程度,降低政务服务技术门槛。

基于全市现有的政务信息化建设成果,要考虑在充分利旧的基础上,既要实现统一平台的有效运行和数据共享,又要充分发挥现有系统的功能,实现业务基础平台与所有与审批服务、便民服务有关的服务进行对接。服务除了业务系统以外,还要包括中介机构系统,比如银行代收费系统、大厅内证照印章代办理机构系统等。

常熟市行政服务中心涉及各种业务系统和服务,要确保系统间访问操作的安全性,通过系统提供统一身份认证功能实现不同业务系统内部用户的统一管理、统一身份认证,面向企业和市民的外部用户,整合企业服务平台和市民服务平台的用户管理功能,涉及到行政审批业务的用户信息,需要回传到政务信息资源平台进行统一管理。

(4)、政务服务平台

需要从映像服务、业务服务、运行服务三方面进行建设。1)映像服务:通过服务建模,将技术组件进行服务转化,实现办事引导,政务知识共享利用,办事智囊服务。办事引导服务应该满足在线办理的需要,对申请人线上查询、预约、下载、上传、预受理、预审核推送统一服务;对公众普遍需要了解的问题进行标准化,形成共享知识库,按需智能推送;根据业务领域设立办事智囊包,满足办事人员在办理过程中对专业知识、技术指标等的实时查询和参考。

2)业务服务:应包括事项服务、电子资料服务、固定资产投资协同审批无流程化服务,以及网上预受理和与审核服务。事项服务包括事项内容管理、事项审核管理、事项查询打印、事项类别管理、事项统计、数据接口管理;电子资料服务通过扫描设备将各文书、证照等文档资料电子化,并将其存放入电子资料库,实现传统纸质文档附件资料的扫描入库,同时对入库的表格、证照、批复等审批电子资料进行统一管理。通过该子平台实现对公众信息一次录入,多次复用,各审批部门可以按需调用资料;流程服务包括审批流程设计、流程管理、流程配置、流程目录、流程审核、流程发布、流程部署、流程版本管理、流程监控、流程卸载、流程引擎。网上预受理和预审核服务要实现对申请人资格的初步筛选,对申请人上传的电子材料进行初步审核,审核通过后进入正式受理、办理流程,从而提高审批效率。

3)运行服务:包括统一咨询服务、统一投诉服务、统一评价服务、统一预约服务、统一服务信息推送服务、统一窗口配置服务等。通过该服务支持多种通讯方式和报文格式,同时通过该系统屏蔽渠道端和各应用服务端的差异,降低各渠道与大厅各业务系统的耦合性,将渠道与各应用服务进行有效的隔离。

? 统一咨询服务要完成咨询内容管理、咨询回复处理流程、咨询权限管理等的统一支撑,完成典型咨询的分析处理入库,提供对咨询数据的分析,提供常用咨询问题智能回复,提供咨询情况分析智能提醒,辅助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 统一投诉服务要完成对投诉发起、投诉内容管理、投诉回复处理流程、投诉权限管理等的统一支撑,完成典型投诉的分析处理入库,提供对投诉数据的分析,提供智能提醒,辅助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 统一评价服务要完成投诉信息管理、评价权限管理等的统一支撑。

? 统一预约服务要完成对所有渠道预约操作、预约规则管理、预约权限管理、预约目录管理等的统一支撑,完成预约数据的处理、分析,对恶意预约等进行处理和提醒。

? 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所有服务,都需以常熟市已经建成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作为对公众的统一出口。

4)交易服务:本期主要针对公共资源交易中的四大业务建设统一发布服务,对公共资源交易的申请信息、投标过程、投标结果等信息在企业服务平台上进行统一发布。

(5)、政务应用系统

按照业务需要,本期需要建设协同审批系统、大厅运行管理系统、公共资源交易系统(门户)。

? 协同审批系统针对入驻大厅的固定资产投资协同审批业务,提供并联件的登记、分发、回告、办理、办结、查询,依照“牵头部门统一受理、抄报相关、并联审批、限时办理”的要求,实现跨部门的并联审批业务协同。按照不同投资主体对项目进行重要性分级,市级重点项目能够满足市领导查询、跟踪需要,一般性项目能够满足中心内部查询、跟踪需要。? 大厅运行管理系统建设大厅各业务窗口统一的工作门户,实现入口统一、功能统一;实现大厅内综合办公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评指标和考评制度,进行大厅绩效考核管理;对刻章、法律咨询、会计咨询、银行等中介服务机构进行统一管理;能够通过虚拟桌面功能对业务窗口的操作界面进行统一管理。

? 公共资源交易系统的建设,能够建立完备的公共资源交易网络平台,为交易双方、中介机构、评审专家提供统一门户。业务范围包括政府采购、建设工程交易、土地交易、药品采购等。

(6)、政务服务辅助系统

? 智能排队叫号系统:要能够改善大厅办事人员流动秩序;统计办事人办事信息,便于大厅对人员、事项的日常管理及调整;通过数据对接,提高大厅行政审批系统的利用率;为后续客户评价体系及办事进展查询建立流程准备。

? 双屏交互系统:要能够展现窗口工作人员信息;显示窗口办理事项信息;实现与排队叫号系统集成,统计每次办件时长;能够实现当前办件的办事指南的显示;能够支持触摸功能,播放相关文字及视频;显示业务办理时间和业务办理累积时间;提供通告、与当前业务有关的信息;对窗口人员进行满意度评价;系统与短信模块链接一旦顾客评价“不满意”时,系统即自动向值班经理发送短信进行提示。

? 多媒体智能引导系统:能够满足申请人快速检索审批服务事项,查看办事指南、办理窗口及所在楼层分布、需要准备的材料信息及办理流程信息;要能够实现信息发布,主要介绍大厅历史、发展情况、大厅简介等;能够实现现场公众问卷调查;能够实现定时开关机;能够实现信息访问统计功能,可以按时间、访问量等条件统计;能够实现多种图片查看、视频播放功能;能够实现栏目和信息自由添加设置。

? 大厅智能监控系统要能够实时采集大厅运行情况以及窗口办理情景,音频视频服务器与业务审批系统对接,通过监控分析平台,可以调取查看审批过程中从收件、受理、办理、办结全过程的视频音频信息,真正实现监察过程可追溯、全程可视化。

(7)、政务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设计 1)政务信息资源规划

促进政务信息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形成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数据共享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数据库架构设计要遵循常熟市信息资源中心总体数据库架构设计,同时能够支撑本期项目的应用系统建设。

2)数据库设计

对各个业务部门的业务数据库进行关联,对接常熟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各委办局现有数据库,实现数据逻辑上集中、物理上分布相结合的整体部署结构。其中,由行政服务中心业务办理过程产生的数据,存储在数据中心,与各单位共享;由各单位建立的数据库,行政服务中心可以共享,但不需要进行维护。

? 基础信息库设计。对政务审批服务过程中涉及到的基础信息资源进行存储设计,范围包括部门信息资源、用户信息资源、审批用户信息资源等。? 政务服务业务库设计。建设协同业务数据库、证照库、效能监督库、公共资源交易库、满足信息资源共享、信息验证、效能监督等支撑要求。

? 审批标准库设计。提供事项标准、审批流程标准以及服务流程标准满足协同审批流程设计要求和政务服务标准化的内容和流程支撑。

(8)、系统对接设计

以跨部门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为主线,统一全市政务信息资源,提出异构网络下的数据融合方法,统一业务数据编码和数据存储标准,充分发挥不同类型的网络技术优势,提升网络性能,充分利用现有各种网络的资源,实现信息交换共享和充分利用,满足“促进公众服务水平提升、政府办事效能提高”的要求。为实现常熟市政务资源信息交换和共享,彻底打破信息孤岛,必须建立统一的数据资源中心,形成统一数据交换标准、数据共享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为常熟市政务服务系统建设提供信息服务支撑。

因此,加强政务信息资源的交换与共享,实现跨部门数据、服务及应用系统之间的业务协同和数据交换及信息共享,提升多种类、多系统间的互操作性,降低信息系统开发和信息化建设的复杂性,消除“条”与“块”之间的割裂状况,推动跨部门的信息交换和利用,是当前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支撑常熟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完成各类信息的交换和共享,本期工程需要考虑与常熟市现有的智慧城市中心“一中心、两载体、三平台”建设内容对接;同时考虑与各委办局现有应用系统的对接。

1)平台设计要阐明与智慧城市发展中心“一中心、两载体、三平台”建设内容的对接:

? 与市民卡的关系:市民卡业务可在平台各渠道上延伸和拓展,平台可复用市民卡与部分共建单位的接口,作为市民到大厅排队叫号预约的身份证明,并可进行行政性收费和服务性收费的支付媒介。

? 与常熟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关系:智慧政务服务平台为服务层提供线上办事、预审、办理、政务咨询、投诉、预约、政务公开服务,同时作为多渠道服务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常熟市已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充分融合,提供门户网站、移动终端等线上服务渠道。

? 与征信平台的关系:平台应用层将使用征信平台中的企业和个人信用数据,同时沉淀中介信用、企业表彰、获奖,公共资源交易数据,可根据政务业务需要提供企业或个人信用数据。

? 与信息资源中心的关系:平台将使用信息资源中心的数据,根据四大基础库数据提供服务,同时平台产生的基础数据作为信息资源中心数据的补充,可通过资源层沉淀到法人库、人口库中,并可实现不动产数据的沉淀,便于相关部门的事后监管,另外平台的运行数据和结果数据也将作为信息资源中心数据来源之一。

2)平台设计要阐明与常熟市具有审批职能的部门业务系统之间的对接: ? 与企业设立三证联办系统的关系:将企业设立三证联办数据沉淀到平台资源层,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同步,同时接入平台服务层,统一入口,统一服务标准。

? 与发改委阳光发改审批系统的关系:将固定资产投资立项数据沉淀到平台资源层,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同步,并接入服务层,统一入口,统一服务标准。

? 与各委办局垂管业务系统的关系:与常熟信息资源中心进行对接,利用信息资源中心数据梳理、处理、交换功能,按照政务服务要求为平台资源层提供数据。根据不同系统的网络环境设计有针对性的对接方案,充分考虑公安出入境、户籍办理等业务主体的特殊性。

? 与监察局相关监察系统的关系:包括与行政审批和公共资源交易相关监察网的对接,将各业务系统审批办理过程数据、环节数据、评价数据,以及大厅视频、音频监控数据沉淀到平台资源层,实现行政审批事前督办、事中监督、事后问责。

? 与12345服务热线的关系:作为多渠道融合服务的组成部分,将12345服务热线进行渠道整合,与门户网站、移动终端等线上渠道,大厅辅助服务等线下渠道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9)、与智慧常熟战略发展规划衔接要求

常熟市智慧政务服务平台是常熟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点项目,投标人需根据对《智慧常熟战略发展规划》的理解,结合常熟市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在投标文件中阐述智慧政务服务平台与常熟市已建、在建及规划中的重大信息化项目的关系以及融合或衔接方案。其他要求如下:

? 能充分了解业务现状,符合实际业务需求,方法论清晰,可行性强,有详细的对应关系说明。

? 方案能够详细说明整体架构、各类数据、接口以及相关业务流程与重大信息化项目的融合或衔接方式。

四、系统设计要求

1、总体设计原则

常熟市智慧政务服务平台架构的设计总体须遵循以下原则: ? 业务导向、标准先行; ? 高效、稳定、包容、一致;

? 动态开放,强化性能与可扩展性设计;

? 贯穿面向服务的设计理念,强调系统高内聚松耦合; ? 提供完备的应用集成、界面集成、服务集成、数据集成策略; ? 采用成熟技术和产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2、技术架构要求

? 遵循SOA设计原则,系统之间采用服务的形式进行互联,相互松散耦合;

? 采用分层的体系架构,分离中间业务逻辑,便于复用; ? 业务逻辑实现组件化,基于框架进行开发;

? 客户端基于浏览器设计,客户端与服务端基于HTTP/HTTPS协议进行交互;

? 设计开发基于开放标准; ? 使用可靠的框架,提高开发效率以及稳定程度;

3、数据库设计要求

投标人应建设通用的、可扩充的系统。建设灵活的认证/授权体系,通用的功能扩充步骤和方法等。数据库设计具体要求如下:

? 充分考虑已有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 本项目的应用系统基于主流数据库进行设计,开发; ? 数据库设计必须考虑支持未来业务的变化; ? 数据库设计必须考虑应用的性能要求; ? 合理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

4、安全设计要求

? 投标人在系统安全方面应考虑采用身份认证技术、密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保证平台的稳定和整体安全。

? 应用系统安全,如:用户认证/授权、角色管理等; ? 数据的安全:如:数据的一致性等;

? 平台能够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不用的操作权限,用户每一步操作系统都会留有记录,便于管理和明确责任。

5、接口设计要求

接口设计须遵守如下原则: ? 使用XML规范定义传输的数据;

? 支持标准的接口实现方式,利于集成;充分考虑系统整体和局部的开放性。

五、项目实施要求

1、项目实施方案要求

投标人须就招标文件中规定的系统设计要求、项目建设要求的全部内容响应,并根据招标人所设定的各项任务编写项目实施方案。在项目实施方案中要求投标人提出实施此项目的组织方式、工作机制建议,并制定工作流程和工作计划。

2、开发与测试要求

投标人最终交付的目标系统必须通过招标方认可的手段进行性能分析和优化,并在测试通过后,再进行项目验收

3、系统部署与试运行

项目建成后,共享我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网络环境,系统统一部署在云计算中心,投标人负责服务器的安装、调试、系统安装部署,制定部署方案,满足云计算硬件、虚拟环境、网络、存储、服务器等各方面的技术要求。同时,要对系统的运行提供维护和后期技术支持。

4、实施人员要求

在本项目的执行过程中,项目经理要专职于本项目,核心技术人员要百分之百地投入到本项目中,并且整个项目团队的人员要相对稳定。

按照项目实施的要求,必须配置相应的项目管理、系统设计、开发、测试、集成、培训、质量保证等人员,在项目组织中应明确各岗位的职责,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参与此项目的核心技术人员必须具有承担过相关软件开发和相关项目建设经验,能够与政府用户进行良好的沟通,具备相关产品集成、应用和开发的能力。参与此项目的技术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

5、培训要求

投标人提供完善的培训方案。投标人应负责对所有参与项目的人员进行培训,并提交详细培训计划。系统的培训对象包括,普通用户和管理员用户。培训内容包括:软件使用培训、系统管理培训,培训工作由投标人完成。投标人需提供详实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培训方案包含培训内容、培训课时等。系统的培训工作要在系统上线试运行前实施,投标人需要在培训实施前编制专门的培训材料。

6、项目交付成果

(1)项目的成果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 符合招标要求的完整的智慧政务服务平台(提供有完整的系统安装文件或程序的介质);

? 如有新购软件,需提供新购软件的许可证证明书、授权证书的授权;

? 项目所交付的应用系统软件环境必须包括生产环境(正式环境)、测试环境,所有环境均能正常使用。

(2)文档要求

系统实施方必须提供完整的软硬件安装、操作、使用、测试、控制和维护手册。以满足将来整个智慧政务服务平台的维护和功能扩展需求。所提供文档必须是电子文档与纸质文档两种形式。

? 所有成果交付物编制语言应为简体中文。? 所有成果交付物均需同时提供光盘介质、纸质文档2份和电子文档1份。

? 只有该项目所有技术成果均提交招标人后,系统实施方才能向招标人提出项目成果最终验收申请。

? 该项目成果将根据招标人需要进行各级验收,系统实施方应配合招标人进行各项验收准备工作。

? 招标人各级验收提出的修改意见应在该项目中予以修改和完善,涉及商务的,由双方商务人员友好协商解决。

六、项目管理要求

1、项目组管理

投标人需要对此项目建立专门的项目组,明确列出项目组主要成员及其工作经验,并向招标人提交每个成员的资质证明,参加本项目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量、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是否全职参加等资料。项目组成员必须稳定,成员必须专职工作,项目组人员的变更必须经采购单位的同意,必须提前1个月向采购单位提交书面申请。

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采购单位认为投标人项目经理无法有效组织项目成员完成该项目所要求的工作内容时,有权要求投标人更换项目经理,投标人有义务接受。

投标人应严格按照软件工程规范进行管理,并遵循常熟市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制订的各种技术和管理规范,采购单位有对项目进度、软件质量进行监督控制的职责和权利,投标人应按要求提供项目阶段文档,并经采购单位确认后,方可进行下一阶段工作。投标人需承诺项目经理及主要技术人员在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中不得更换,如遇不可抗因素确实需更换的,须经甲方同意,且更换后的人员资质、技术能力不低于原有人员,甲方对更换后的人员不满意,乙方必须无偿更换直到甲方满意为止。

2、项目管理机制

投标人应明确说明项目管理方法,项目实施方法,对本项目的实施风险分析和相应的控制方法,以及质量管理方法。

3、进展汇报

投标人应每周定期呈交项目的进展报告,并在进展报告中列明开发/生产的进展、任何可预见预定交付日的延期和所有其它采购单位可能要求的有关信息,及上述每一项情况的相应活动或行动。同时,应定期安排汇报会,并在汇报会中与投标方讨论项目的进展报告及其它与项目有关的事宜。

4、项目控制

投标人应任命一名项目经理,此人将:

? 对拟建设系统要有充分的理解,具备足够的项目管理的经验和能力;

? 除对实施商的人员有完全控制和管理权力外,并且得到实施商在工作进展期间具有做出日常决定的充分授权;

? 在正常工作时间或任何其它认为需要为能够根据执行计划表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内,可以被联系到。

七、项目验收要求

1、项目验收的组织机构

招标人负责组织验收小组,负责整个验收工作。投标人应组建由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构成的测试小组,并在验收小组指导监督下开展工作。

2、验收标准

各阶段实施满足项目需求确认书的要求,并完成相关知识转移工作。

按需求确认书完成相关工作并提交项目成果,所有项目成果均已达到需求书要求、通过招标人的审查并签字确认。

系统性能、功能、安全满足需求,并通过招标人的测试评审。上线试运行三个月,系统运行稳定无宕机,各功能模块能支撑业务正常运作。

对于不满足需求确认书要求的投标人交付物,投标人应及时予以整改、修订、完善以满足要求。运行期间若出现功能故障、系统不稳定现象,解决故障时间不计入试运行时间,上线试运行时间向后顺延。

3、阶段成果确认

根据招标文件中对项目进度的阶段要求,在阶段成果交付时,投标人须负责提出书面申请,招标人同意后须在15天内成立评审小组,组织阶段性评审会,招标人将依据需求确认书要求,进行阶段成果的审查、确认工作。

4、初步验收 项目成果交付后,招标人检查项目符合验收标准后,组织进行项目初步验收相关工作。

项目的初步验收须在系统上线后三个月后进行。

5、最终验收

项目成果交付后,监理、招标人检查项目符合验收标准后,组织进行项目最终验收相关工作。

项目的最终验收须在系统稳定试运行三个月后进行。所提交的技术文档如有修改,请提交最新版本。

6、质保期验收

根据质保期要求完成质保期工作内容。

按照招标人档案管理部门要求,编制相关归档文件,完成项目归档工作,得到招标人档案管理部门的签字确认。

完成以上工作、提交质保期验收报告并通过监理、招标人签字确认。

八、质保期及服务要求

1、质保期

本项目从终验结束起壹拾贰个月内,即为项目的质保期,投标人在期内须提供质保服务,包含软件产品及开发实施部分的升级和售后服务。

投标人应在投标文件中承诺能够向招标人提供的具体售后服务承诺与技术支持内容。当项目中标后,作为项目的实施方,应在系统开发成果经招标人验收、鉴定合格后,承诺提供壹拾贰个月免费的质量缺陷保证期及后续服务(包含但不限于产品免费升级)。

支持和服务包括但不限于:

常驻人员要求:要求在质保期需有常驻人员,对系统进行优化、进行新增需求的分析、开发设计和系统升级发布等工作;常驻人员的工作由招标人项目负责人员安排。

系统技术支持:对招标人提出的与现有方案及系统有关问题及时进行答疑与解释。

软件更新/升级服务:投标人须向招标人提供其所提供产品及服务在需求确认书范围内,在质保期内已经正式发行的相关软件更新服务(如有),而不额外收费;更新包括改正错误、补丁包等支持和服务,及相关配套文档资料,还可获得软件版本使用选择建议;

定期回访与评估,前三个月1个月进行一次,之后每个季度一次。每次回访时双方提前一周共同确认时间及参加人员安排,对招标人系统应用状况进行评估,并提交回访评估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系统应用情况、问题分析、改进建议等,协助招标人完善系统应用。

在质保期内,除保证平台的正常使用外,针对运行、运营过程中发现的技术、管理等方面问题,提供优化建议方案。

2、服务要求(1)总体要求

对系统运作和故障情况的支持、服务要求: ? 重大故障:由于系统原因造成系统瘫痪或由于应用软件原因造成对大量用户的服务无法正常进行;重大故障需30分钟内响应,2小时之内恢复正常运行。如果投标人不能在2小时内远程解决,投标人必须在收到招标人到现场服务要求后4个小时内提供现场支持服务。

? 严重故障:由于系统原因导致系统部分功能丧失或因应用软件问题影响部分用户的服务无法正常进行。或者该故障对系统存在重大隐患;1小时内响应,1天之内恢复正常运行。如果投标人不能在1天内远程解决,投标人必须在收到招标人到现场服务要求后1天内提供现场支持服务。

? 轻微故障:系统或应用故障基本不影响业务;1天之内相应,1周之内恢复正常运行。如果投标人不能在1周内远程解决,投标人必须在收到招标人到现场服务要求后1天内提供现场支持服务。

? 一般故障:系统或应用故障基本不影响业务;1天内响应,3天内恢复正常运行。如投标人不能在3天内远程解决故障,投标人必须在收到招标人到现场服务要求后3天内提供现场支持服务;

上述各类故障解决后必须提交故障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故障现象描述、故障分析、故障解决办法、改进及建议分析等。

7天×24小时客户服务热线,提供全天候无间断的产品技术咨询、故障申报受理、硬件维修受理;

现场系统、软件故障诊断支持。若因故障无法通过远程技术支持方式确诊时,投标人应安排工程师赶赴现场进行故障诊断; 接到维修通知后,投标商及时响应招标人用户的请求。该服务必须是连续进行的,直至故障维修完毕恢复正常运行,并将故障内容及原因、处理过程和方法、完成处理及恢复正常的时间和日期等以书面形式报告最终用户;

巡检服务。在质保期内,投标人工程师每隔三个月到现场,就软件应用情况进行网络运行环境、软硬件及配置状况、网络性能等多方面的分析,并对发现的问题提供调查报告及解决建议:

处理并解决招标人和工程参与方在系统使用过程中所遇到的所有问题。

帮助招标人建立系统运行和维护的档案记录;

提供招标人所购买的实施项目中所需软件的最新动态和技术支持;

为了系统的稳定性及数据优化,投标人应根据招标人的后续需求在项目质保期结束后能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建议。

投标人应在投标文件中列明壹拾贰个月质保期结束后的售后服务报价明细(包含但不限于用户数单价、软件升级费用、模块和报表修改单价及计算方式等)。

(2)长期维修服务

6.政务诚信系统建设方案 篇六

再安全的网络设备也离不开人, 再好的安全策略最终也要靠人来实现, 因此管理是整个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运行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尤其是对于一个规模庞大、结构复杂而且事关重大的国家级系统而言更是如此。因此, 我们有必要认真的分析管理所带来的安全风险, 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责权不明, 管理混乱、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及缺乏可操作性等都可能引起管理安全的风险。比如, 对某单位的政务外网部分, 制定了管理规定, 要求工作用计算机不允许通过拨号等方式连入互联网。但如何确保这个规定能够真正得到贯彻和执行?如果没有可靠的工具支持管理人员去检查这个规定的执行情况, 那么工作人员很有可能置规定不顾而贪图便利, 这样, 政务外网的安全风险就增加了。

当网络出现攻击行为、网络受到其它一些安全威胁 (如内部人员的违规操作等) 以及网络中出现未加保护而传播的工作和敏感信息时, 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多种安全设备均可以进行实时的检测、监控、报告与预警。同时, 当事故发生后, 也有多种设备提供日志记录, 作为攻击行为的追踪线索及破案依据。但如此庞大的数据由谁来分析?如何定性的分析这些数据对信息系统安全性的影响程度?如何综合管理这些安全设备?如何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做到责、权分明?就是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了。

要在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系统内建立全新的安全管理机制, 必须深刻理解网络并能提供直接全面的解决方案, 因此, 最可行的做法是管理制度和安全解决方案的结合, 并辅之以相应的安全管理工具。

对于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系统涉及的这些政府单位来讲, 各单位情况千差万别, 要制定统一的安全管理策略和制度是比较困难的, 这使得整个系统面临极大的管理风险。

信息安全管理在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体系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可以保证安全产品真正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合适的程序性安全机制可以弥补安全产品的不足。安全管理制度的实现需要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内各级领导提供指导方向和人力、物力支持来建立完备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可以遵循ISO17799的框架。

1 管理体系设计

在进行整个安全体系建设的时候, 我们还需要对安全管理体系做一些设计。

2 组织机构建设

为保证“电子政务”信息系统顺利有序的实施, 必须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来具体负责;该组织机构要在组织内统一建设, 要具备必要的行政职能。

成立由电子政务建设单位一把手任组长, 分管领导任副组长, 机关各处室和负责人为成员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 负责组织领导全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 研究确定“电子政务”系统建设重大事项。

在安全管理中心设有安全审计员, 担负保护系统安全的责任, 并负责制订相应的安全审计制度。安全审计员负责监视系统的运行情况, 收集对系统资源的各种非法访问事件, 并对非法事件进行记录, 然后进行分析处理。如有必要, 还要将审计的事件及时上报主管领导。

在安全管理中心内设立安全技术小组, 负责安全咨询、日常安全设施维护和应急响应。

3 安全管理原则

“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管理主要基于三个原则。

(1) 多人负责原则。

每项与安全有关的活动都必须有两人或多人在场。这些人应是建设单位主管领导指派的, 应忠诚可靠, 能胜任此项工作。

(2) 任期有限原则。

一般地讲, 任何人最好不要长期担任与安全有关的职务, 以免误认为这个职务是专有的或永久性的。

(3) 职责分离原则。

除非相关主管领导批准, 在信息处理系统工作的人员不要打听、了解或参与职责以外、与安全有关的任何事情。

4 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电子政务安全管理制度的制订应由平台管理部门组织, 工程承担单位配合, 相关人员参与制订, 经领导委员会批准后, 严格按制度执行。

电子政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的主要安全管理制度有:

制订电子政务安全管理办法。明确安全防护的范围、各类数据的安全等级、管理要求等;

制订系统安全状况的定期评估制度。根据评估情况, 制订安全策略并及时更新;

制订机房管理制度。按安全等级要求实行分区控制, 限制工作人员出入与己无关的区域。出入管理可采用证件识别或安装自动识别登记系统, 采用磁卡、身份卡等手段, 对人员进行识别、登记管理;

制订各类操作规程和运行维护办法。操作规程要根据职责分离和多人负责的原则, 各负其责, 不能超越自己的管辖范围。对系统进行维护时, 应采取数据保护措施, 如数据备份等。维护时要首先经主管部门批准, 并有安全管理人员在场, 故障的原因、维护内容和维护前后的情况要详细记录;

制订备份和恢复管理制度。明确备份策略和恢复机制等;

制订异常、应急管理制度。系统在异常和紧急情况下, 如何尽快恢复的措施, 使损失减至最小;

建立人员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管理人员的录取标准、录取程序、培训办法、职责、工作要求、操作权限等;对工作调动和离职人员要及时调整相应的授权;

建立安全设备管理制度, 明确各种设备使用和管理办法以及责任人;

建立证件管理办法。明确数字证书、身份卡等各类证件的发放、使用、回收等的管理办法;

建立日志管理和审计管理制度。明确日志的内容、要求和审计的过程、报告等管理办法;

建立技术文档及媒体管理制度。明确技术文档及媒体的借取、报废等的管理办法;

建立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软件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版本的管理、安全补丁的安装、安全配置等的管理办法;

建立安全审计制度。明确审计的范围、流程、责任人等。

5 系统的统一标准规范

“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首先必须遵从国家、行业的有关标准, 系统建设也必须从一开始就统一建立各类标准规范, 统一使用。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须遵从的相关规定和标准:《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国信[2006]2号) ;《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 (中办发[2006]18号文) 。

机房建设要符合有关国家和行业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93) 、《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 (GB2887-89) 、《计算站场地安全技术》 (GB9361-88) 、《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的技术要求》 (GB6650-86) 、《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 (SJ/T30003)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BS 7799) 、《信息安全管理标准》 (ISO 13335) 、加密标准符合RSA非对称加密标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17859-1999、《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公通字[2007]43号、《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 (试行) 》。

6 业务培训

确立适应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机制的信息化推进人力资源管理新观念, 制定开发信息化推进人力资源规划, 建立信息化人力资源培训体系, 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建立健全培训机制, 针对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制订系统的培训计划, 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定期与随机相结合、教学与自学相结合、培训技术骨干和重点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实现分层级、分批次、分类别的全员培训, 不断提高与更新受训人员的操作技能与信息化知识, 以保证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7 系统的运维管理

在“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环节, 要寻求到一种将科学规范机制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在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 由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专家咨询把关, 对监理、研发、集成、应用和维护诸环节严格责权。

“电子政务”系统建成后, 建设部门协调其他各职能部门开展“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的指导、协调、培训、管理、推广和服务, 同时负责信息资源及网络平台的管理、应用和维护, 业务软件及资源的开发应用等工作。

各业务处室设立信息管理员负责本处室的相关业务信息维护工作;各直属单位设立信息化建设管理员, 负责本单位网络安全运行与日常维护工作。

要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除了建立运行维护管理机构 (人员) , 还要建立必要的运行维护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主要包括网络安全管理、应用安全管理、用户安全管理、安全审计等。网络安全管理主要指对网络设备以及防火墙、入侵防御系统等网络安全设备进行管理;应用安全管理主要指对应用系统进行管理;用户安全管理主要指对市级平台的管理员和工作人员进行管理。

7.1 网络安全管理

在网络运维管理软件的支持下, 通过SNMP、RMON协议与被管设备、主机、服务进行通信, 实现有关的安全管理:

维护并识别被管设备、主机、服务的身份, 防止非法设备、主机、服务的接入, 防止设备、主机、服务之间的非法操作。

实时监视被管设备、主机、服务的运行, 发生异常时向管理员报警。

维护被管设备、主机、服务的配置信息, 防止非授权修改, 配置遭到破坏时可自动恢复。

维护网络的安全拓扑, 确保交换、路由、虚拟专用网的正常运行。

配置网络的安全策略, 设置网络边界安全设备的访问控制规则和数据包加解密处理方式。

审计、分析网络安全事件日志, 形成安全分析报告。

实现网络安全风险集中统一管理, 如对入侵检测系统、漏洞风险评估系统、网站监测系统的管理。

实现网络风险评估和防杀病毒。

7.2 应用安全管理

应用安全管理通过对平台上所有应用系统的管理和数据统计, 方便管理员及时掌握系统软件支撑层的健康状况, 并能随时对应用系统的运行进行动态配置。

运行状况分析:以图形化方式实时反映系统跟踪的应用服务的运行信息, 并分析统计生成运行状况表。能够及时发现线程故障, 并以可视化的方式反映在监控页面上。

服务配置:控制每个应用服务进程运行如启动、停止。

应用性能分析和数据统计:提供不同的查询方式, 并可以按照日期、服务使用频率等进行数据统计。

日志管理:根据管理员的配置, 可以生成不同类型运行日志, 如:信息、错误、异常、debug信息等。

7.3 用户安全管理

管理员可通过管理中心实现对系统用户的管理, 主要包括:

建立和维护用户身份。

建立和维护用户权限。

建立和维护访问控制列表。

信息系统安全的实现是通过安全产品、安全技术及安全管理来最终实现的, 管理体制是否健全将是影响信息安全得以实现的一个关键因素, 因此, 需要一个健全的管理体制, 来约束人的行为, 并通过加强培训来增强人的安全意识。通过在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中建设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可以有效保障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以提高政府为公众服务的能力。

摘要:电子政务是政府向社会提供服务的新兴技术, 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政府职能。我们要面临的一个严峻的考验, 就是要保证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这就要求必须要有严格的安全管理原则和制度。

7.政务诚信系统建设方案 篇七

为进一步提高党政机关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和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发展速度,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做到尽可能少花钱、多办事、资源共享、提速发展。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和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实行外包将会是一条有效的解决途径。现就电子政务系统、视频会议系统项目实施外包提出以下方案:

一、电子政务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项目实施外包的必要性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和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包含软件信息技术、行政管理专业经验以及党政机构工作常识三大部分。作为软件信息技术这一部分,因并不涉及信息安全的核心内容,并且其研发资金耗用量大,安装调试难度较大,技术要求高,信息化部门策划、开发高效的电子政务整合系统和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的任务巨大。所以,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占用了过多的党政机关管理人员的精力。如果将软件信息技术研发管理这一部分划出实行外包,交由专业软件研发管理机构运作,可以让党政机关信息机构管理人员从繁锁复杂的信息技术管理中解放出来,用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信息行政管理中去。对于加速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和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完善与发展,组织迅速开展信息化、提高信息化质量、提高党政机关信息化部门工作效率、节约信息化成本显得十分必要。

二、电子政务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项目实施外包的范围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和远程视频会议系统中纯技术类工程项目都可以实行外包。所以,可以采取外包方式解决电子政务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的项目包括范围是:软硬件维护与支持、技术培训、主机数据中心、客户服务器、网络、桌面系统运营和管理、系统集成、应用开发与实施、电子商务、管理咨询与重构等。

三、电子政务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项目实施外包的方式 外包(outsourcing)意即“外部资源利用”,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组织机能和组织效率的一种业务运作方式。IT外包(IT outsourcing),就是机构将全部或一部分的信息系统,在规定的服务水平基础上,以长期合同的方式委托给外包的服务商,由其管理及提供党政机关所需的信息服务。所以,外包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动作:

1、项目招标。

党政机构按照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和远程视频会议系统中对软硬件维护与支持、技术培训、主机数据中心、客户服务器、网络、桌面系统运营和管理、系统集成、应用开发与实施、电子商务、管理咨询与重构等的实际需要,确定拟发包项目,根据资金来源,按照投资规模,通过正规招投标程序,采取总包或分包的方式确定招标项目。

2、服务机构资格考察。

党政机构作为业主,可邀请专家参与对外包商的资格考察。在考察适合的外包服务商时,重点考察外包商是否具有卓越的运作管理能力,是否有成功开发类似项目的先例,是否了解党政机关的管理运作特点,能够拿出真正适合行政管理机构的操作方案。承包商是否具有系统整合的能力,是否有长期经营的能力和先进的技术,承包商良好的财政状况等。选择符合投标条件的外包服务商参与招标竞争。

3、市场价格调查。

在分析系统需求和确定外包策略的基础上,党政机关信息化部门在各党政单位、乡镇和企业走访调研,并与来自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家教授研讨后,对本市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业务需求

进行合理地评估,并制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战略和信息技术外包策略。组织专家对项目投资价格及技术市场情况开展调查,掌握基础资料,保障资金安全。

4、招标确定服务机构。

由招标中介机构按照国家法定程序开展招标,确定中标外包服务机构。外包机构确定后,就可以与之签订合同。合同中规定外包的价格和评测性能的尺度,明确服务的级别、目标,以及违规的处罚条款。

5、监督管理。

监督管理包括项目工程管理与日常维护管理以及关键技术安全管理等方面。党政机关作为项目业主单位,按照项目工程质量与进度要求,加强监督管理。对于不能按要求完成项目工程质量的外包服务商采取经济手段加强监督与管理。在外包的实施和管理阶段中,实施外包的机构要保持对外包业务的随时监测和评估,并及时与外包承包商交换意见。在外包实施的初期,实施外包的机构还应注意帮助员工适应这一新的方式,应建立所有可能的沟通渠道,以便取得内部合作。对项目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就要准备预案随时解决,以使外包工作得以顺利推行。

四、信息管理机构职能的调整

专业化的IT外包承包商出于生存和竞争的需要,必然会集中资源去开发最先进的信息技术,而进行外包的信息化部门通过外包的方式就可以享用到最先进的技术,既不必为技术的升级换

代而忧虑,也不必为新技术的开发而承担风险。信息化部门投入到项目开发和系统维护上的精力相应减少,信息化部门得以从具有低附加值的日常的事务性IT业务中解放出来,能够更有效地培养信息化部门的核心工作能力,把时间、精力和资源集中起来致力于具有高附加值的战略环节。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推动我市的软件信息相关产业发展和制定有利于相关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具体实施办法等日常工作当中。

上一篇:《海贼王》的观后感下一篇:亲子运动会主持词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