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史心得体会

2024-09-22

建筑史心得体会(11篇)

1.建筑史心得体会 篇一

建筑史学习心得

本学期选修了建筑史这门通识课,由于自己是土建学院的,觉得这门课程很有必要。老师讲了很多关于建筑的历史,也讲了很多建筑艺术,对土建的孩子来说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虽然只有四节课,但老师在这四节课中把古今中外的建筑发展历程几乎都讲了个遍。

从建筑历史来看,全球可划分为四大文明区,分别是地中海文明区、南亚次大陆、东亚文明区、中南美印第安文明区。世界上本有七大建筑体系,它们是古西亚、古印度、古埃及、古美洲、中国、伊斯兰和欧洲。现在还保留的只有后三个。我们的祖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这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都由于外族的入侵而失去了独立,中断了古代文明。我们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文明传统未曾中断的古国。

古巴比伦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这里的人们建立了国家,到公元前18世纪.这里出现了古巴比伦王国。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是两河流域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古埃及是指从公元前4000多年开始直到公元前332年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而结束,位于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文明。其中金字塔、亚历山大灯塔、阿蒙神庙等建筑体现了埃及人高超的建筑技术和数学知识,埃及同时在几何学、历法等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

伊斯兰的建筑代表是清真寺,清真寺主要由拱、光塔、伊旺和装饰组成。讲究对称美。古希腊则视神庙为圣地,古罗马的建筑气势磅礴等等。

在四周的课程中,老师着重讲了中国的建筑体系。早在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国原始人就已经知道利用天然的洞穴作为栖身之所,北京、辽宁、贵州、广东、湖北、浙江等地均发现有原始人居住过的崖洞。到了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利用黄土层为墙壁,用木构架、草泥建造半穴居住所,进而发展为地面上的建筑,并形成聚落。长江流域,因潮湿多雨,常有水患兽害,因而发展为杆栏式建筑。据考古发掘,约在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古代人已知使用榫卯构筑木架房屋(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黄河流域也发现有不少原始聚落(如西安半坡遗址、临潼姜寨遗址)。这些聚落,居住区、墓葬区、制陶场,分区明确,布局有致。木构架的形制已经出现,房屋平面形式也因造做与功用不同而有圆形、方形、吕字形等。这是中国古建筑的草创阶段。

西元前二十一世纪夏朝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经过夏、商、周三代,而春秋、战国,在中国的大地上先后营建了许多都邑,夯土技术已广泛使用于筑墙造台。如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都城遗址,有长、宽均为百米的夯土台,台上建有八开间的殿堂,周围以廊。此时木构技术较之原始社会已有很大提高,已有斧、刀、锯、凿、钻、铲等加工木构件的专用工具。木构架和夯土技术均已经形成,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西周兴建了丰京、镐京和洛阳的王城、成周;春秋、战国的各诸侯国均各自营造了以宫室为中心的都城。这些都城均为夯土版筑,墙外周以城濠,辟有高大的城门。宫殿布置在城内,建在夯土台之上,木构架已成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屋顶已开始使用陶瓦,而且木构架上饰用彩绘。这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具备了雏形,不论夯土技术、木构技术还是建筑的立面造型、平面布局,以及建筑材料的制造与运用,色彩、装饰的使用,都达到了雏形阶段。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以后历代发展的基础。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此期间,传统建筑持续发展,东汉时传入中国的佛教此时发展起来,南北政权广建佛寺,一时间佛教寺塔盛行。据记载,北魏建有佛寺三万多所,仅洛阳就建有一千三百六十七寺。南朝都城建康也建有佛寺五百多所。在不少地区还开凿石窟寺,雕造佛像。重要石窟寺有大同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太原天龙山石窟、峰峰南响堂山和北响堂山石窟等。这就使这一时期的中国建筑,融进了许多传自印度(天竺)、西亚的建筑形制与风格。

隋、唐时期的建筑,既继承了前代成就,又融合了外来影响,形成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建筑体系,把中国古代建筑推到了成熟阶段,并远播影响于朝鲜、日本。唐代在都城和地方城镇兴建了大量寺塔、道观,并继承前代续凿石窟佛寺,遗留至今的有着名的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南禅寺佛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荐福寺小雁塔、兴教寺玄奘塔、大理千寻塔,以及一些石窟寺等。此期间,建筑技术更有新的发展,木构架已能正确地运用材料性能,建筑设计中已知运用以「材」为木构架设计的标准,朝廷制定了营缮的法令,设置有掌握绳墨、绘制图样和管理营造的官员。

从晚唐开始,中国又进入三百多年分裂战乱时期,在建筑技术方面,前期的辽代较多的继承了唐代的特点,而后期的金代,建筑上则继承辽、宋两朝的特点而有所发展。在建筑艺术方面,自北宋起,就一变唐代宏大雄浑的气势,而向细腻、纤巧方面发展,建筑装饰也更加讲究。

元、明、清三朝统治中国达六百多年,其间除了元末、明末短时割据战乱外,大体上保持着中国统一的局面。由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已届尾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缓慢,因此建筑的历史也只能是最后的发展高潮了。元代营建大都及宫殿,明代营造南、北两京及宫殿。在建筑布局方面,较之宋代更为成熟、合理。明清时期大事兴建帝王苑囿与私家园林,形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造园高潮。喇嘛教建筑的营造,完全是出于清朝廷的政治需要,一时间蒙、藏、甘、青等地广建喇嘛庙,仅承德一地就建有十一座。这些庙宇规模宏大,制做精美,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畸型。明清两代距今最近,许多建筑佳作得以保留至今,如京城的宫殿、坛庙,京郊的园林,两朝的帝陵,江南的园林,遍及全国的佛教寺塔、道教宫观,及民间住居、城垣建筑等,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光辉华章。

中国式建筑总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独特的单体造型以是多间;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群体组合与布局;变化多样的装修与装饰及写意的山水园景,以意为魂。

方正严整的布局思想,主要是源于中国古代黄河中游的地理位置与儒学中正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群的布置总要以一条主要的纵轴线为主,将主要建筑物布置在主轴线上,次要建筑物则布置在主要建筑物前的两侧,东西对峙,组成为一个方形或长方形院落。这种院落布局既满足了安全与向阳防风寒的生活需要,也符合中国古代社会宗法和礼教的制度。

中国古代建筑对于装修、装饰特为讲究,凡一切建筑部位或构件,都要美化,所选用的形象、色彩因部位与构件性质不同而有别。台基和台阶本是房屋的基座和进屋的踏步,但给以雕饰,配以栏杆,就显得格外庄严与雄伟。屋面装饰可以使屋顶的轮廓形象更加优美。如故宫太和殿,重檐庑殿顶,五脊四坡,正脊两端各饰一龙形大吻,张口吞脊,尾部上卷,四条垂脊的檐角部位各饰有九个琉璃小兽,增加了屋顶形象的艺术感染力。门窗、隔扇属外檐装修,是分隔室内外空间的间隔物,但是装饰性特别强。门窗以其各种形象、花纹、色彩增强了建筑物立面的艺术效果。内檐装修是用以划分房屋内部空间的装置,常用隔扇门、板壁、多宝格、书橱等,它们可以使室内空间产生既分隔又连通的效果。另一种划分室内空间的装置是各种罩,如几腿罩、落地罩、圆光罩、花罩、栏杆罩等,有的还要安装玻璃或糊纱,绘以花卉或题字,使室内充满书卷气味。

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有意境,它与中国古典诗词、绘画、音乐一样,重在写意。造景家用山水、岩壑、花木、建筑表现某一艺术境界,故中国古典园林有写意山水园之称。从造景艺术创作来说,它摄取万象,塑造典型,托寓自我,通过观察、提炼,尽物态,穷事理,把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以之表现自己的情思。赏景者在景的触发中引起某种情思,进而升华为一种意境,故赏景也是一种艺术再创作。这个艺术再创作,是赏景者借景物抒发感情,寄寓情思的自

中我表现过程,是一种精神升华,使人心性开涤,达到高一层的思想境界。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神内涵特征有三。其一,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的统一。艺术价值高的建筑,也同时发挥着维系、加强社会政治伦理制度和思想意识的作用。其二,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其三,总体性、综合性很强。往往动用一切因素和手法综合成一个整体形象,从空间组合到色彩装饰都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抽掉其中任何一项都会整体效果。面举拆、屋角起翘,于是屋顶和屋角显得更为轻盈活泼。

四周的学习,我们只能对世界建筑史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更加深入的研究还得依靠我们多看多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上完建筑史,我也开始蠢蠢欲动啦!

土木建筑学院

121007 余秋萍 2013/3/16

2.建筑史心得体会 篇二

首先, 工地建筑过程中有许多力学知识。例如, 在进行《简单机械》教学时, 我带领学生一起观察建筑工地上吊车的结构及吊车的工作过程, 让学生指出其中动滑轮和定滑轮位置, 同时说出两种滑轮各有什么特点。我们如何提高吊车的工作效率? (减少额外功, 多做有用功, 加润滑剂) 。在课间, 挖土机挖土时, 可让学生观察、思考挖土机做的功, 哪些是有用功, 哪些是额外功, 如何减小摩擦?如何提高挖土机的机械效率?等等。

其次, 声学知识。上物理课时, 外边工地难免有机器噪声。此时, 可以利用这一现象复习物理学中噪声危害和控制知识。比如, 让学生关上门窗, 问学生这一措施是在什么位置减少噪声的?这样一来, 既复习了物理知识, 又收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再次, 还有热学知识。大家都知道2009年寒潮来得特别早, 也特别冷, 建筑工人师傅不畏严寒、起早贪黑, 他们在用钢筋水泥做地基时, 可组织学生利用课间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如下物理问题: (1) 建筑工人师傅为什么在水泥混凝土中加工业盐呢 (降低水泥凝固点, 防止冻坏地基) ? (2) 他们为什么把地基做得又宽又厚呢?如此等等, 让学生身临其境, 不断地引导他们思考。既使学生学到物理知识, 感受物理知识的重要性, 同时也让学生深深体会到建筑工人的辛勤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从而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

现代教育目标提倡三维式教学目标, 即知识和技能,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建筑工地上的劳动场景给我们师生提供一个很好物理教和学的平台。

比如, 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利用建筑师傅的在下楼基的过程中, 进行《测量》教学。试问同学们, 建筑工人师傅为什么把地基做得又宽又厚?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思考建筑工人师傅劳动过程。还可以引申到压强知识的教学, 为了减小大楼对地面产生的压强, 建筑师傅们是如何设计和操作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为解决这些问题, 可让学生带上测量工具, 自己去测量楼基的长和宽, 并计算出地基面积, 再带入物理公式计算。这样一来, 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

教师应如何利用建筑工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呢?大家都知道90后的学生与六十年代学生相比, 最大的不同是:①他们不理解、不体谅父母劳动的辛苦。②很少关心帮助他人。③他们和教师之间总是存在教与学的矛盾, 说谎、怕吃苦。④花起钱来大手大脚。教师可借建筑工地上的劳动场景, 向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为了让学生体谅父母劳动的辛苦, 可编制这样一个童话, 取名为:《建筑工人的手和铁钉》

有一天, 一根铁钉从高空掉入沙子中。到了晚上, 沙子对钉子说:“老兄, 你怎么有空到我寒舍拜访, 而不去钻入木头中坚守自己的岗位呢?”铁钉说:“老弟, 这, 你就不知情了吧!白天, 有一只牛皮般厚的手捏得我有气无力, 幸亏我尖利的前锋猛扎了他一下, 这才幸好逃脱。看, 我身上还有斑斑血迹呢!说句心里话, 我真的不是故意的。”铁钉内疚得一夜没有睡着。第二天, 天刚刚亮, 一只熟悉的手把铁钉从沙子中捡了起来。此时, 铁钉心里很诚恳, 它知道自己该到哪里去呆着, 该如何坚守好自己岗位!

听了这一童话故事, 同学们被深深感动了, 有的低头沉思, 有的久久注视着工地, 有的学生主动要求帮助困难同学。我们的教育, 不一定要把一个个学生都培养成为清华、北大的学子, 而应该教育我们的学生先做人, 再教育其成才。

3.建筑学专业色彩教学体会 篇三

[关键词] 建筑美术色彩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TU-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2-0115-02

建筑教育美术基础课的色彩教学是建筑学专业主要的必修课之一。色彩是绘画中十分重要而富有魅力的艺术语言。色彩是建筑形态的另一重要表现特征,它作为感知要素很容易被人感觉。有分析认为,人在空间中首先感觉到的是色彩,其次才意识到形。因此,在建筑美术色彩课的教学中,就如何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色彩的能力,笔者根据教学经验,结合建筑美术色彩教学实践,谈一些个人体会。

一、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认知

在建筑美术色彩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色彩构成在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色彩构成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发挥创造力,创作出独具个性的作品。色彩认知可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的服饰搭配,家居装饰中去观察和联想,如:色彩在服饰的运用上,常由于性别、年龄、身份不同,身材、肤色、性格差异以及环境与气候的因素而存在着区别。一般的习惯性应用原则是男性一般喜欢冷色系,而女性多喜欢暖色系,女装配色比男装配色的范围要广,同时色泽艳丽是女性的普遍追求。不同的年龄结构在择色上也有区别,如:纯色活泼、跳跃感强的色调适合儿童视觉心理;而中、老年则普遍喜欢素雅平和的色调。色彩的选择还要考虑到身材和肤色。较胖的人适合穿冷色或深色调的服饰。较瘦的人宜穿暖色系或浅色的服饰。皮肤白的人穿粉色色彩特别好看,皮肤棕黑色的人适宜对比强烈、纯度高的色彩。考虑环境与气候因素,如:外出、工作、郊游,穿着需轻松,用色宜朴素;而喜庆宴会,则以华丽色彩的服饰为宜等等。还有家居的装饰色彩的运用,如:书房的设计采用深色调的家具、地板和装饰窗帘,书香扑鼻,木色盎然,显示出浓郁庄重、简约典雅的风格。又如:儿童用房的设计,蓝色的主色调,简洁明快,象征着青春的活力,显示出儿童居室独特的个性,同时宁静悦目的蓝白色调不仅创造了空间的气氛,而且开展或充实了空间的感觉。

二、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观察与分析

刚进学校的部分学生,学习色彩课时只知道多练,往往忽视了对理论的学习(色彩知识、色彩心理、色彩调配),不知道好色彩的标准。在色彩教学中展示生活当中采用色彩构成形式设计的作品,引导学生了解色彩构成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引起学生的兴趣,明确学习色彩构成的目的和意义,欣赏范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让他们分析画面中色彩变化的规律,总结特点,有针对性地结合色彩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讲解。在色彩教学中运用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多看一些色彩绘画的作品,如:宋朝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整幅画笔法精密,色彩强烈,景致开阔,内容丰富。特别是此图在青山绿水中体现光的方面有独到之处,画家通过色调的浓淡虚实,表现山水的明灭隐现、景物的高低远近,而在统一的青绿色调中透出的一些赭(zhe)石色,互相对比,更加强了一种迷人的阳光扑面之感,使整个画面充满了朝气。西方印象派法国画家莫奈的《日出印象》的绘画作品,他们把色彩和光线作为主要课题进行研究,捕捉物体表面在自然光线照耀下,呈现出的微妙色彩变化,表现物体受一定环境的影响和在固定时间内给人的视觉感受。还有法国德拉克洛瓦的浪漫主义绘画作品《自由引导人民》,自由女神形象及背景的色彩是明显的暖色调,而战斗的人群却隐在浓重偏冷的色调中,还有自由女神与无畏战士形成的明暗对比,理想形象和现实形象形成的主次对比,也都使作品的形象更为鲜明,气氛得到强化。让学生从观察作品中学会独立思考、分析,并悟出其构图和色彩运用的技巧。

三、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觉

在建筑美术色彩教学中,小色稿训练是观察和表现自然界中色彩的整体关系最有效的途径。画小色稿时间很短,可以很快地捕捉学生的第一色彩感觉,快速准确地勾勒出画面,让学生学会整体的观察,学会画出大色彩关系,注意局部的刻画与概括地整体表现;画小色稿有利于捕捉转瞬即逝的色彩感觉能力的培养,是每个学生学习色彩绘画必经的基础阶段,它是快速掌握色彩绘画的一条捷径。学生在写生和创作前,先要有目的地准备练习画些小色稿,来进行色调、空间、构成和造型等方面的练习,从由简到繁,由浅入深,从分到合这一认知规律去练习,注重色彩训练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经过几次试画后便会从总体上增强对物象整体色彩的把握,从而使得学生能更好地驾驭画面的关系,如:范画的选择,画面物象不要过多,画面的关系也不要太复杂。若画面上有几个(或几种)静物,要做到突出画面主体;若有几种物品同时出现在画面上,就要在视觉上分清主要与次要。画小色稿纸张不宜过大,画幅也不要大,大了就会占去较多时间,一般以画一个半小时为宜。比如:主要的应放在前,次要的应放在后;主要的画面物象要大,次要的画面物象要小;画面物象要有高有低,有大有小,有明有暗。物与物之间的安排要做到密而不挤,疏而不散,疏密相间;物与物之间互相呼应,不要互不搭界。要画得明确、整体,不能面面俱到,注意颜色协调,做到简约、概括、准确(形体准、色彩关系准)。总之,画面结构既要集中统一协调和谐,又要变化多样。

四、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表现能力

建筑美术色彩教学是建筑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是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一个有效手段。在建筑设计快题里,快题图整幅图画面的色调统一是关键。作图时不论是局部上色还是整体上色,心中始终要有全局意识。在上色环节,用色不宜过多,而应注重色彩的搭配与呼应,用色过多时,图面易“花”、“碎”、“乱”和“脏”。在大面上不要选用较为“亮”和“艳”的纯色,而应用调和色或灰色系,即使是红和绿,也不要用大红或翠绿,在小色块上可用较为“亮”和“艳”的纯色增加对比,如:配景人的衣服或旗子等小色块部分,可用灰色系。在图面的整体冷暖色调上要有主次,要么以暖调为主,辅之以冷调用以对比,要么以冷调为主,辅之以暖调用以对比。在透视图的进深层次上,一般近处偏暖,远处偏冷,如:通常在表现远山时多用冷灰或青色系列。在建筑的一个面上,用色方面一般上部偏深,下部偏浅,中部靠下部位偏浅以及左右两侧偏重,中部靠右部位偏浅等处理,可看做是抽象的仿退晕效果。在墙面、玻璃窗、地面以及前景树等部位的上色可运用复色原理进行,即一个面上用同色系的深浅两种色绘制,先浅色后深色,且浅色面积需大于深色面积,另外注意深浅两色的差距不要太大,接近一些为妥。

五、加强师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建筑学专业学生对建筑教育美术课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应改变传统教学以书本为主、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法,而变为一种促进学生成为教学主体,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方式。学生是教学中真正的审美体验者,我们应该时刻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其学习兴趣,消除其依赖教师的心理,“授之以渔”。启发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思维。只有贴近学生和教学实际,与学生加强交流,相互尊重,了解他们的兴趣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教与学,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才能增加学生对美术作品创作过程的了解,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学习美术课。因此,培养学生兴趣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应该深入地了解对象。例如:借助实地参观和资料阅读等形式逐步认识和理解美术色彩,尤其是那些优秀绘画作品,了解它们的目的、意义,思想境界、艺术理念、构思意图,空间艺术和造型艺术,从而真切地为它们的魅力和价值所折服、所感动,激发起学习建筑、创作建筑的热情和渴望;其次,在设计实践中培养兴趣。通过参与具体的设计活动(包括课内、外多种设计实践形式),获得对建筑设计的生动体验和鲜活感受。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培养其艺术审美思维,又能使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并给予学生完善的指导。

六、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在建筑美术色彩教学中,只有加强美术审美方面的训练,上好美术欣赏课,了解美术史和一些画家及作品;多进行审美方面的活动,如:参观画展;加强提高审美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如:文学、音乐、绘画、书法和服饰等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学习;积极参与艺术活动,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觉能力、色彩造型能力以及对色彩美感的认识程度,不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七、结语

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训练学生对色彩的表现技能,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色彩规律,提高色彩修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将来从事建筑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美术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颀,陈静,梁雪.浅析旧建筑外部形态重构[J].新建筑,2006,(1).

[2]卢辅圣.美术欣赏[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

[3]周若兰,陈霆.中国美术史图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左芸]

4.建筑心得体会 篇四

困惑:“通才”还是“专才”?鱼与熊掌可以兼得吗?

这恐怕是很多应用型工程学科都面临的问题。一边是多数大学都要求增加基础课学时,削减专业课学时,另一边是用人单位对近年来毕业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下降的抱怨。本专业教学改革也面临着这样一个重大矛盾,就是:在削减了专业课学时的条件下,如何同时满足宽口径的“通才”培养要求以及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教育评估标准的“专才”要求?会不会让用人单位认为,清华培养出来的学生今后是搞理论的,不适合到设计单位等应用一线工作?通过深入研究,我们认为,这两者其实可以是不矛盾且相辅相成的,即所谓鱼与熊掌是可以兼得的。

所谓“通才”要求的是基础理论知识宽且扎实,所谓“专才”应该是具有灵活解决专业应用问题的能力。尤其是从国际水平的角度看,现代建筑的发展对建筑设备工程师的宽口径能力与在设计中采用先进理论与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尽管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技术是课堂上教不完的,仍然可以发现它们都是从基础理论中不断衍生出来的。但是,强化基础理论教育仅靠增加基础课学时并不能够解决问题,应该让学生在某种应用中反复强化运用才能把基础理论知识真正学到手,而不仅仅是考卷上的高分。那么,专业应用的实践训练就应当是强化基础理论知识的运用的优良载体。如果能够正确运用基础理论知识灵活解决各类专业应用问题,这样的人就应当既是“通才”又是“专才”,有能力去解决他从来没有学过或者遇到过的实际专业问题。而用人单位批评毕业生只会读书不会干活的问题恰恰正是因为基础理论知识没有学扎实,只会脱离实际地背书,不会在专业实践中正确地灵活运用造成的。

解决了这样一个认识定位上的关键矛盾,一切问题就都能够迎刃而解了。

我们的教学计划中,前三个学期的课程都是由其他院系开设的,只有从第四个学期开始有本研究所开设的课程。我们对自己承担任务的教学环节中的教学方法、培养思路进行了革新,特别是从已往注重知识灌输型的教学方法向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法转化。而实现这种转化,光依靠教师在课堂上讲课技巧的提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课程的组成进行较大的重组改革。

我们可以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分为教师讲授型课程与学生动手型课程两类。前者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实验教学,如传统的讲课;后者以学生动手为主,辅以教师引导,如课程设计。这种引导包括适当的讲课和个别辅导。我们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分中,适当压缩教师讲授型课程的比例,加大学生动手型课程的比例,在教师讲授型课程中也强化了实践教学的作用。例如在培养方案中专业课有29学分,其中必修课11学分,必修的综合课程设计为12学分,任选课为6学分。因此可以说,在专业课的必修学分中,学生自己动手型的课程设计的学分比讲授型课程学分还大。我们把专业课进行了系统化的重组,课堂教学中强调基本概念、原理与宏观的技术分析,把技术细节与具体技巧剔除。因为技巧不是能够靠讲授灌输的,技术细节与技巧问题留待设计课中解决。这样才可能把课堂讲授的学时压缩下来。

此外,我们还在强化暑期实习的实战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1、教师讲授型课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针对教师讲授型课程这种比较传统的教学环节,我们所做的工作是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学中引入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前进入专业实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有:

实践型大作业:学生自己动手做研究

讨论课: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考核改革:大作业答辩、开卷考试

例一、建筑环境学

专业基础课“建筑环境学”获得了国家级精品课称号。尽管本课程是最能代表学科本质特点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但只有32学时、2学分,而学生却感到在这门课上花费的时间最多,而且通过本课程,对专业的特点和意义有了飞跃的认识,成为本科生进入研究室参与专业实践的起步点。

本课程面向的是大二下学期的本科生。由于本课程课内学时少,内容多,教师的讲授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应该讲主线和要点、难点,起到学生学习教材与参考书的“导读”作用,同时在各堂课后必须辅以大量要求分析思考的作业题,帮助学生在读教材的时候深入理解理论内容,搞清那些容易混淆或者容易错误理解的概念和原理。批改好每一本作业以及在网络论坛上答疑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非常重要的途径,当然给助教也带来很重的压力,正所谓“讲一、练二、考三”。

除了课后的作业题(小作业)以外,我们还要求学生做大作业,内容至少包括一个实验型大作业和一个论文,内容可以是文献综述、观点论证等。考核方式是: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大作业做口头报告,占40%;另一篇书面报告占20%;期末开卷考试占20%,平时小作业占20%。以往我们要求学生做3个大作业,但后来发现跟大作业内容有关的概念学生搞得非常清楚,但大作业没有涉及到的内容学生掌握得就不够。因此从今年开始减少一个大作业,以一个期末开卷考试来替代,促进学生对基本概念的全面掌握。

为了避免学生在选题上没有思路,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性题目,如:墙体对室外气象参数的热响应、挂窗帘的影响、不同朝向房间的自然室温的区别、攀藤植物对墙体热过程的影响、不同下垫面对微气候的影响、不同小区布局对小区风场的影响、交通噪声对不同楼层的影响等等。除了这些题目以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拟题目,教师和助教帮助他们确定具体内容和技术路线,联系熟悉该方面研究内容的研究生,安排实验设备。研究生也可以在网络论坛上发布他们希望本科生帮助做的实验课题,由本科生选择。

学生们对做大作业非常踊跃,拟定题目、查找文献、找研究生咨询,都非常主动。有的同学对校内不同教室、宿舍的室内空气品质、热舒适水平、照明水平等进行了测试分析;有的对校内不同区域的热岛情况进行了测试分析;有的对附近住宅小区的交通噪声水平和风场进行了测试;还有同学自己推出不同朝向房间的自然室温模型,跑回河北农村家中测试没有采暖影响的不同朝向房间的自然室温来进行验证;有的同学总结中西古今建筑的不同生态策略,提出自己对“生态建筑”发展的看法;有的同学则分析了“风水学”合理的和糟粕的内容…

学生普遍反映实践型大作业对他们的学习方法影响很大,反映在:了解了专业,并大大提高了兴趣;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会不依赖课堂和教材、利用参考书和查阅文献;第一次做研究型的实验,了解什么叫做研究;从二年级开始迈出了进入实验室工作的第一步;第一次学写学术论文和做学术报告;成绩依赖于平时的积累,与临场发挥等偶然因素关系不大。

由于实验类的课题大部分都是在研究生指导下完成的,其成果都是研究生在课题中需要的基础数据,特别是需要历年积累的实验数据,同时也锻炼了研究生的科研组织能力。所以研究生对指导本科生做大作业表现非常积极,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例二、建筑自动化

专业课“建筑自动化”是江亿院士主讲的课程,48学时3学分,面向大三下学期本科生,采用的是英文教材。该课程由于采用讨论课的教学方法,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教学,积极性非常高,受到学生的欢迎,在教学评估中多次在建筑学院名列前茅。

本课程除48个课内学时以外,还有20个实验和参观的课外学时,共有6个实验和1个现场参观。除此以外,整个课程分不同阶段有4~5个大作业,内容是为某种类型的建筑设备系统设计楼宇自控系统(BAS)方案,以学生3~4人的小组为单位来完成作业。不同阶段有多次讨论课,各小组派代表做大作业口头报告,其他小组和教师进行质疑。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同学至少有一次机会进行口头报告。期末成绩主要根据几次大作业与口头报告的成绩来综合给出。

在讨论课中,不仅发言的同学参与感非常强,听报告的同学也有强烈的参与感。因为大家都做过BAS方案,所以对他人的方案都很感兴趣,质疑、讨论均很踊跃,大家争相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讨论,同学们把老师课堂上没有讲过的问题或者在自己的方案中没有想过的问题都搞清楚了。在建设部学科评估中,该课程课堂的活跃程度令听课的视察组专家印象深刻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除了上述两个例子以外,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不同程度地采用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起到了促进学生主动自我学习的作用。

2、学生动手型课程仿真型课程设计

专业课程设计的`改革方式是(1)综合化(2)实战仿真。目前的专业课程设计是12学分,课内192学时,课外不限,贯穿整个学期。

专业课程设计是在专业课与运行实习完成后的第七学期进行的。改革的方法是不仅把原有的跟在各门专业课后的5个1~3周的小课程设计合并成一个综合课程设计,而且通过压缩专业课学时来获得课程设计总学时的增加。

课程设计综合化的原因是原有的多个小课程设计存在着明显的局限,只训练了学生做子系统(如空调系统、通风系统、采暖系统、冷源、热源)的设计,缺乏对暖通空调系统整体的概念,更缺乏对总体方案的宏观把握、优化能力,因为实际工程中采用什么样的子系统与整个大系统方案有关,例如用热泵做热源就不能用高温采暖,又如辐射板系统是空调与采暖兼用的。原有的方法没有体现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各种专业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特点,而仅仅是把子系统设计的步骤一二三、怎么定某系数、怎么查表、该用哪个公式过一遍,结果只是训练了学生听从指挥做查表机器和计算器的能力,没有学到技术的精髓,更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除了把课程设计内容综合化以外,还引入了跨专业合作的内容,让本专业的学生为建筑学同学所设计的3~4万平方米的星级宾馆配合设计暖通空调系统、冷热源系统以及全年运行与自动控制方案。设计分小组进行,每组3~4人,选出设计组长,各成员分工配合完成整个设计。指导小组有教师5人,助教1人,建筑设计院工程师1人,合作指导。进度包括4周的方案论证阶段,6周的初步设计阶段和6周的施工图阶段。其中方案与初步设计阶段的工作包括与建筑师商讨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确定、遮阳的设置、被动式节能方法的采用、机房与管井的安排、防火分区的划分等,锻炼了学生的跨专业合作的能力。

为了模拟真实的设计过程,在阶段末安排有方案评审答辩、初步设计评审答辩与最终设计项目验收评审答辩,指导教师组模拟评审专家组。按学生三次答辩的成绩和期末提交的作业(设计说明书、图纸和电子文档)给出总成绩。在评定成绩中对学生设计的创新性和方案的难度有所倾斜,保护和鼓励创新性思维。

通过上述训练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消化各基础课与专业课知识,学习如何入手处理较复杂的工程问题,学习工程设计方法与过程,了解标准、规范、法律、法规的运用,同时训练三个能力:

(1) 组织与合作能力,包括与其它专业合作的能力和与同组人员合作的能力,设计组长的组织能力。

(2)应用基础知识处理非常规问题的能力,包括应用调查和产品调查、对策的可行性论证等。

(3)表达能力,包括文字表达、口头表达和绘图表达能力。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在课程设计中学会使用一些设计与计算分析软件。

通过毕业班座谈,学生反映该环节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3、实战型运行实习,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在所有的实践环节中,运行实习(原称生产实习)是我们重点建设的实践环节。实习时间为5周,5学分。任务内容一般外单位委托的实际工程项目,即到存在问题的公共建筑现场去进行暖通空调系统的初调节、故障检测与诊断、能耗分析、性能评价和改进,或对楼宇自动化系统(BAS)进行检测、调试。成果的形式是向委托方提交测试分析、运行改进或系统改造的方案报告。如果能够在现场进行调节改进的,就在现场解决问题。

本实习目的在于在学习专业课后,通过让学生直接参与实际工程的测试、分析与调节,让其逐渐深入接触、学习专业知识并积累工程实践经验。通过这个实习,锻炼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如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应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述能力等。考核内容包括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交的实习报告的质量。

由于是实战型任务,要对委托方负责而非同儿戏,指导教师是至关重要的,是保证学校的声誉和教学质量的需要。因此,实习分小组进行,一般由一位教授,一位讲师,两位研究生,带4~6名本科生,指导者与学生的比例达到1:2~1:1。参加的研究生一般受过类似训练,可以协助教师指导学生。没有经过这种训练的外校考来的研究生必须一起参加实习。因此,每个暑假学期,本研究所全体13名教师除带认识实习的教师以外全部都要参与带运行实习。

学生在实习中意识到委托方是把他们作为解决问题的专家来要求的,因此责任心得到了大大的强化。在实习中往往会遇到很复杂棘手的问题,超出了本科生的知识水平,还是要依靠教师和研究生来解决问题,但本科生必须参与问题与解决方案的研讨,调动他们的基础知识,了解他们自己的工作在整个解决问题的链条中起什么作用,观察教师和研究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在提交成果和考核方面,要求本科生分工执笔向委托方提交的报告,研究生修改,教师最后把关。在向委托方提交书面报告和口头汇报前,尽管向委托方的正式汇报往往是由研究生来做,但事先仍然须在学校做模拟汇报,让每个本科生有发言的锻炼机会,并作为实习报告答辩。包括研究生在内的指导小组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报告的水平给出最终成绩。

近年来,我们的运行实习为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总医院、建国门饭店、长富宫饭店、亮马河大厦、国际饭店、北京西客站、首都机场、双安商场、北京发展大厦、广州世贸大厦、上海金贸大厦、广州地铁、北京地铁等全国各地几十座大型公共建筑与交通枢纽的暖通空调系统进行了全面测试、故障诊断、现场调试和节能改造方案论证。由于每次都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因此每年委托我们的实习任务不断。有的业主还和我们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为我们提供稳定的实习基地。在实习经费方面,一般由委托方提供路费、住宿费、餐费等,我们提供各种测试分析仪表和人力,也有部分项目的委托方付一定的咨询费。这样不仅解决了实习经费问题,还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锻炼。

这种对实际系统的分析调研,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很好的能力锻炼,要求对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充分掌握、灵活运用,而且还需要大量书本上学不到的相关知识,例如运行维护的水平、居住者使用习惯、施工安装的问题等等都可能影响系统的性能。在实习中发现的问题,往往成为我们在专业课与随后的课程设计中的反面教材,提醒学生什么是好的设计,什么是不合理的设计。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解决了普遍存在的困扰工科专业的“实习难”问题。尽管我们有本科生少、研究生多的优势,但这个问题的解决仍然要求研究所全体教师投入很大的努力。多年来,为了保证运行实习的教学质量,研究所全体13名教师都投入了实习环节,老中青教师、科研和社会活动繁忙的院士都不能例外,对于青年教师则更是上岗必须的锻炼环节,因此带实习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5.建筑资料心得体会 篇五

建筑资料顾名思义是在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形成的资料,它记录了一个建设项目从无到有的过程,记录了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项施工工序。是施工企业对施工质量的一个证明资料,也是施工企业后期进行维修,维护时提供的一份参考资料。也是审计、决算时一份强有力的证明文件。所以建筑资料是一个建设项目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也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完善建筑资料体系。如果想要完成一套完整的建筑资料,不但资料要及时的配合施工班组及时上报,还要和甲方、监理把关系处理恰当,这样资料的签字及签证的签字比较方便点。

建筑资料可分为前期审批资料、施工资料以及竣工验收资料。以上的每项资料中包含许多小的资料,每一项资料都很重要不能马虎。以下说下各项资料中重要的几项资料。

施工资料是三项资料里面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记录了施工过程的每一项重要工序,是施工质量的证明。里面包含许多资料比如:开工报告、施工现场管理检查记录、材料取样报验单、图纸会审记录、验槽记录、各分项检验批以及各种试验记录等等。其中重要的资料是:

一、质保资料。比如砼的抗压资料、混凝土、砂浆配合比、水泥、砂子、石子复试报告、钢筋的检测报告等等。我们是装饰装修公司那么肯定有防水材料资料要送检。这些是质量证明的一个依据。

二、还有隐蔽资料也是重要的一部分资料,它是施工时后道工序把前道工序覆盖了看不见的工序。隐蔽资料包含工序隐蔽和材料隐蔽,工序隐蔽包含灰土垫层及找平层的隐蔽。材料隐蔽就是钢筋了。做隐蔽资料是为了证明我们做了这道工序。在最终结算时防止甲方漏算、少算的一个重要依据。

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重要的专项施工方案。这些方案里面会写明某些分项(分部)工程的具体做法和里面存着一些措施项目产生措施费。结算时有起到依据的作用。

四、图纸会审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文件里面记录了图纸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结算时提供一个重要的证明文件。

五、建筑资料中的各种试验资料也很重要。比如给排水中的管道打压记录,防水记录、还有电气试验记录。这些都是质量合格的证明文件。

六、在施工过程中不仅仅是以上的资料比较重要还有其他一些资料也很重要,在结算时起到关键作用。比如工程联系单、甲方发的图纸、签字单、任务单、通知等等。都要负责收集整理。建筑前期审批资料有很多,大部分都是甲方负责去收集整理,我们施工方主要负责收集整理的文件主要有施工许可证、招、投标文件、承包合同及施工合同等一些文件。

竣工资料主要是竣工报告、及图纸的收集整理。做为一个资料员不仅仅只完成建筑资料,还要完成领导安排的其他资料的收集整理。

6.建筑学习心得体会 篇六

1、确定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目标。按照目标管理方法,以在项目经理为首的项目管理系统内进行分解,从而确定每个岗位的安全目标,实现全员安全控制。

2、编制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对其不安全因素用技术手段加以消除和控制,并形成文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是进行工程项目施工安全控制的指导性文件。

3、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实施。包括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设置安全生产设施,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沟通和交流信息,通过安全控制使作业的安全状况处于受控状态。

4、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验证。包括按去哪检查。纠正不符合情况,并做好检查记录工作。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和修改安全技术措施。

5、持续改进,直至完成建设工程项目的所有工作。

由于建设工程项目开放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条件可能有所变化,以致造成对安全风险评价结果失真,使得安全技术措施与变化的条件不相适应,此时应考虑是否对安全风险重新评价和是否有必要更改安全技术措施的计划。对下列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布分项工程(如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土方开挖工程、模板工程、起重吊装工程、脚手架工程、拆除、爆破工程、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在工作中对一般工程安全技术措施确保做到以下:

1、从建筑或安装工程整体考虑施工期内对周围道路、行人及邻近居民、设施的影响,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全封闭保护或部分封闭防护);平面布置应考虑施工区与生活区分隔,以及自己的施工排水、安全通道、高处作业对下部和地面人员的影响;临时用电线路的整体布置、架设方法;安装工程中的设备、构配件吊运,起重设备的选择和确定,起重半径以外安全防护范围等,复杂的吊装工程还应考虑视角、信号、步骤等细节。

2、对深基坑、基槽的土方开挖,应了解土壤种类,选择土方开挖方法、放坡坡度或固壁支撑的具体做法,总的要求是防坍塌。人工挖孔桩基础工程还必须有测毒设备和防中毒措施。

3、30m以上脚手架或设置的挑架、大型混凝土模板工程,还应进行架体和模板承重强度、荷载计算,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安全平网、立网的架设要求,架设层次段落,做好严密的随层安全防护。龙门、井架等垂直运输设备的拉结、固定方法及防护措施。

4、施工过程中的四门(楼梯口、电梯口、通道口、预留洞口)应有防护措施。如楼梯、通道口应设置1.2m高的防护栏杆并加装安全立网;预留孔洞应加盖;大面积孔洞,如吊装孔、设备安装孔、天井孔等应加周围栏杆并安装立网。交叉作业应采取隔离防护,如上部作业应铺满脚手板,外侧边沿应加挡板和网等防物体下落措施。

5、临边防护措施。施工中未安装栏杆的阳台(走台)周边,无外架防护的屋面(或平台)周围,框架工程楼层周边,跑道(斜道)两侧边,卸料平台外侧边等均属于临边危险地域,应采取防人员和物料下落的措施。

6、当外用电线路与在建工程(含脚手架具)的外侧边缘之间达到最小安全操作距离时,必须采取屏障、保护网等措施;如果小于最小安全距离时,还应设置绝缘屏障,并悬挂醒目的警示标志。根据施工总平面的布置和现场临时用电量需要量,制定相应的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如果临时用电设备在5台及5台以上或设备总用量在50kw及50kw以上者,应编制临时用电组织设计。

7、施工工程、暂设工程、井架门架等金属构筑物,凡高于周围原有避雷设备,均应有防雷设施;易燃易爆作业场所必须采取防火防爆措施。

8、季节性施工的安全措施。如夏季防止中暑措施,包括降温、防辐射、调整作息时间、疏导风源等措施;雨季施工要制定防雷放电、防坍塌措施;冬季防火、防大风等。

以上是我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中关于安全管理的认识,涉及的主要是一些硬性的管理和做法。对于在实际工作中我觉得更重要和常规的做法是在于对人的管理。作为一名施工员,我们必须懂得约束和管理现场,能够对具体从事活动的农民工进行很好的管理。施工是一门大学问,对于这个课程我坦诚学到的只是皮毛,还有很多东西没了解到、学习到,而且有很多东西在课堂上也是无法掌握。在今后我们只有不断摸索,不断积累才能更好地做好相关工作。我一直很遗憾这门课还有《工程监理概况》只有短短半个学期的学识,这是一种短见。我觉得这是两门需要长期学习的课程,因为只有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接受安全知识熏陶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安全习惯性思维和意识。只有自己的行为规范了安全才更有保证。

7.学前教育建筑设计体会 篇七

一、国际学前教育理论列举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下半叶, 学前教育机构逐渐成为教育机构中相对独立的分支, 这一时期也是近现代学前教育理论形成的开端。其后学前教育学者开始与幼儿教师合作, 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探索符合幼儿心理和行为的教育方法, 也形成了很多被认为利于幼儿发展的学前教育模式。

1. 福禄培尔 (1) 教学理论

当今世界幼儿教育的各种设施, 大都是沿袭福禄培尔幼儿园的配置, 福禄培尔也被誉为“幼儿教育之父”。他以幼儿天性为研究本体, 强调教育中天性自由与活动的重要, 其教学理论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内在本能,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应以创造性游戏为中心, 在游戏和作业中全面发展幼儿的素质及能力, 集体性运动游戏, 更有利于培养儿童想到尊重、友爱和信赖。

2. 蒙台梭利 (2) 教学理论

蒙台梭利的生活时代已近福禄培尔时代一个世纪之后。蒙台梭利体系的建立使幼儿教育思想更加“多样化”, 其特色在于强调独立、有限度的自由和对孩子天然心理发展的尊重。蒙台梭利教学理论强调必须注重实际生活的训练和发展相应的读、写、算等基本教育, 要发展幼儿本性的自由, 注重自由与自我的教育、好奇心的引导和培养。同时, 她强调幼儿教育环境应该是“有准备的环境”, 即和谐整洁、符合儿童的尺度。

3. 瑞吉欧方法 (3)

瑞吉欧方法被美国《新闻周刊》评为“全世界最好的教育系统之一”, 对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和幼儿园课程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主要特点包括社会支持与父母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与合作、开放的教学环境、多样的教学手段、弹性课程与研究式教学、合作学习与反思实践。

近代以来, 国际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更加科学化、人性化, 更注重幼儿自然成长的过程。随着对学前教育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认识的加强, 我们对于学业前建筑的设计也会更适应学前教育的开展。

二、当代国外学前教育建筑设计特点

20世纪以来, 开放式的学前教育思想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欧美各国在学前教育建筑设计中对采光、游戏场地、交往空间、多功能厅等日益重视, 建筑的开放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出现了许多极具特色的案例。其中一重要特点就是通过与周围其他不同性质建筑的结合为儿童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在建筑空间组合上突破传统的封闭式格局, 强调公共活动和交往空间的创造, 是学前教育理论指导下学前教育建筑设计的重大突破。比如这些国家对幼儿园的设计做出了明确规定:建筑内光线必须充足;空间设计必须便于管理;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必须设置室外的儿童游戏场;教师必须拥有了解儿童在游戏场或游戏室中活动的主视野;幼儿园的各部分必须设置相应的专用入口、走廊、游戏场地等。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开放式教育模式有了进一步发展, 对学前教育建筑的设计提出了新要求。其一, 提供多功能的游戏空间。其二, 促进幼儿感、知觉的发展。感觉、知觉包括听觉、视觉、整体知觉和部分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等几个方面, 学前建筑对幼儿视觉和空间知觉两个方面的影响最为明显。其三, 提供一定的交往空间。通过提供能让家长、教师和儿童互动合作的空间和活动形式, 使儿童处于主动学习状态, 同时还加强了儿童对家庭、团体的认同感, 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归属感和自信心。

三、国内外学前教育建筑案例分析

20世纪以来, 随着学前教育理念的深化, 国内外学前建筑的设计水平有了长足提高。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到, 目前无论从建筑设计、环境设计还是教育理念实施的效果来看, 国内做得比较好的还是一些联合教学的国际学校, 毕竟这些学校在学前教育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也高于国内其他学校,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示范作用。

1. 加拿大Liuvia育幼院 (Liuvia Preschool)

加拿大Liuvia育幼院是实施瑞吉欧教学体系的典型案例。每个班以家庭的模式来组织, 内部空间也以营造“家一样的感觉”来进行布置, 紧密结合室外场地, 创建教师与幼儿学习的熟悉场景。内部空间非常开放, 入口接待厅与活动室直接连通, 便于家长、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活动室中心摆设了几组沙发供活动使用, 储物空间光环境的设计和物品摆放温馨、有序。半开放卫生间及盥洗室均为幼儿尺度, 隔间的设置利于幼儿尽早形成性别与隐私意识。中心每一个角落都为幼儿提供交往、学习的机会, 同时家长和教师也可以自由加入活动 (图1~图3) 。

2. 上海英国学校浦西校区学前部 (The British International School Shanghai-Puxi Campus pre nursery)

上海英国学校分为浦东和浦西两个校区, 是一所为在上海居住的英国人子女提供教育的学校。学校设有学前、小学、中学三部分。

上海英国学校学前部采用的是英国早期教育体系 (EYFS) , 建筑内部空间设计非常重视幼儿通过游戏来探索和学习并实现个性化发展。整个学校的公共空间都被设计成教学区域和展示空间, 用以张贴学生的作品, 以展示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学校的文化。空间及设施的色彩和尺度有利于孩子们舒适地生活、学习。

浦西校区学前部位于主体建筑东南面首层, 有一片相对独立的活动场地。建筑内部通过在走道两边墙面张贴幼儿的手工作品和活动照片作为装饰, 让幼儿对学校充满归属感和认同感。教室内部空间可按课程需要灵活分隔, 单间教室内部地面一半为木地板, 一半为地毯, 为幼儿多种游戏提供可能性。幼儿可在建筑中的任何地方自由活动, 如在大活动室看视频, 在有遮蔽的半室外空间游戏, 多样化的空间使幼儿在任何天气状况下都可以愉快地玩乐 (图4~图6) 。

3.上海英国学校浦东校区学前部 (The British International School Shanghai-Pudong Campus pre nursery)

上海英国学校浦东校区学前部位于校园相对独立的一角, 与小学部以连廊连接。浦东校区按年龄层来分区教学, 有利于幼儿的安全、健康成长。学前部选用色彩鲜艳的家具, 多数可灵活拼装。相较浦西校区, 浦东校区更加偏重室外环境的营造以及教育设施的一体化。学前部集合了食堂、体育馆、音体活动室、半室外活动场地等多种功能空间。小学部和学前部围合的场地中设置了适合幼儿的跑道、室外游戏区。多样化的游戏空间的设置与各功能空间的集约设置让小朋友可在更安全和多样的环境中活动 (图7~图11) 。

四、实践案例—常州天合国际学校学前部

常州市天合国际学校是一所由政府主导、企业投资、主要为外籍人士子女提供优质国际教育服务的股份制学校, 设立学前部、小学部、中学部, 规划容纳学生约750人。学前部设于整个学校用地的西南角, 使用相对独立。国际学校的教育强调的是交流和互动, 因此学前部与学校里其他建筑一样, 都很强调公共交流区域的设计, 力图通过多种室内、半室内、室外空间的设计为幼儿提供多样的游戏空间 (图12)。

1. 开放、灵活的内部公共空间

笔者在天合国际学前部方案构思阶段, 以有利于幼儿行为和心理发展为目标, 力图设计出能够促进交流、互动的幼儿活动空间。学前部以6个教学生活空间为基本单元—4个活动教室、1个圆形餐厅和1个大活动室通过弧形内走道连接。建筑室内尽量避免凸直角空间的出现, 传统线性走道转变成活跃的交流展示空间, 保证了幼儿活动的安全并增加了趣味性 (图13, 图14) 。

2. 丰富、接近自然的室外游戏空间

丰富的室外活动空间有助于幼儿的快乐成长, 因此未来的空间设计尽可能多地提供丰富的室外活动空间。学前部以一层南面为主要教学生活区域, 并利用其屋顶构架在二层营造出半开敞的灰空间, 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活动场地, 也为将来扩建提供可能 (图15, 图16) 。

3. 符合儿童基本尺度的安全空间设计

建筑内部主要直角空间都进行倒圆角的处理, 尽量减少对幼儿的伤害。每个活动室都分别设置了男女卫生间。经过日照分析, 南面活动室室内在日间具有良好的自然采光效果, 同时在每个教室单元东面和室内北面加设幼儿尺度的小圆窗以增加采光和趣味性 (图17) 。

4. 设计构思与现实的对比

从实际建成效果来看, 室内采光和空间氛围与设计基本一致。方案设计前期考虑运用多种颜色玻璃来营造利于幼儿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建筑形式, 但考虑到与学校中其他建筑的协调以及彩色玻璃透过的光会对幼儿视力产生影响, 故取消了建筑立面中的彩色玻璃。

结语

中国的学前教育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沿用前苏联的教育模式, 即“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 忽视个体差异和儿童发展需要。相较而言, 国际学前教育理论更强调对幼儿个性的尊重和合理区别对待, 相关设施的形式多样有趣, 也更加人性化, 为幼儿提供了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近年来, 随着对学前教育的进一步重视, 国内引入了新型开放式的教学理念, 而各种国际学校也相继建成, 如2005年建成的北京市国际学校、2008年建成的苏州伊顿国际学校和北京华侨城幼儿园等, 促进了同地区学前教育建筑的多样化、人性化发展。这些国际学校的教学理念均以幼儿发展为本, 使其在早期教育中得到心理和精神的给养, 心智、潜力和各项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对比国内其他学前教育建筑, 国际学校更注重室内公共空间趣味性、活动教室开放性、辅助空间人性化、室外空间多样化的整体场所营造, 同时在儿童尺度及安全性的考虑上也比较全面。为了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 笔者也希望通过对国际学前教育理论的更多了解和优秀建筑的更多学习, 为今后相关实践的开展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杨汉麟.周采.外国幼儿教育史.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8

[2]福禄培尔.人的教育.孙祖复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3]帕科·阿森西奥.世界幼儿园设计典例.刘培善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3

[4]马春梅.基于学龄前儿童教育趋势的幼儿园建筑设计研究.杭州:浙江大学, 2008

[5]马春梅.现代幼儿教育对幼儿园建筑设计的要求.低温建筑技术, 2008 (6)

8.建筑史心得体会 篇八

关键词:小型建筑;设计创作;整体和尺度;细部和材料

一、前 言

在高楼大厦林立的今天,建筑师们大都热衷于大型项目的创作,认为这样才能发挥自已的能力,而忽视中小型建筑。回顾现代建筑发展史,我们发现第一代建筑大师们的传世之作,几乎都是中小型建筑。如:赖特的流水别墅,密斯的巴寨罗那博览会德国馆,柯布西耶的萨沃伊别墅、朗香教堂等等,而当今一些国际大师如安藤忠雄、博塔等也都是由中小工程设计起步。由此看来,小建筑中不乏大名堂,低标准建筑中也能出现独具匠心的珍品。这就要求我们的建筑师应遵循“有创无类”的精神,进一步明确建筑创作水平的高低,并不取决于建筑规模大小,关键在于是否精心。在一个城市中,中小型建筑是大型建筑的背景和依托。这部分建筑在建筑创作中所占比重大、范围广,而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在中小城市,这类建筑所占的比例更大。应该说这部分建筑创作水平的提高标志着我国建筑整体水平的真正提高。

二、设计好小型建筑,关键在于把握三个方面

(1)把握整体与尺度。在各种有形的艺术产品中,都十分重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建筑是供人在内部活动的空间组织和空间处理。人们由远而近,由外至内的不同体验,需要建筑向人们提供各阶段不同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这要求优秀作品既要有整体逻辑的清晰性,又要有不同细节的丰富性。在建筑作品中,其整体性应包括:环境关系的分析、总平面功能安排、外部与内部空间造型、以及庭院处理、家具设计等。具有整体性的建筑物应该是造型与结构,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大尺度外装修部分与小惊讶家具设计上都有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品质,建筑的细节处理包括材料选择、构造节点、母体手法的复现等。它也属于建筑的整体性范畴。起到深化主题,完善整体逻辑的作用。一座建筑设计成功与否,其尺度控制也尤为重要,在体验建筑和外部空间环境时,人们是通过一系列的片段积累产生出对建筑物或外部空间的整体印象。设计必须重点考虑是接近人体尺度的建筑处理,空间序列、室内设计,其中细部划分和处理往往起到说明建筑物尺度关系的作用,柯布西埃当年提出的“模数表”概念也就是试图找到建筑物与人体尺度的最佳比例关系。

(2)细部处理——工匠精神。日本建筑师卢原义信曾经说过的一段话:“中国的整体本位建筑,常常不太注重细部,中国的豪华旅馆外边看上去十分华丽,但你走进去经常会碰到细部处理问题。”翻翻日本建筑杂志,看看他们的大众化建筑,发觉平面功能,立面开窗划分,形体错落等等都不比我们的建筑强多少。但为什么日本建筑比我们的建筑耐看,看着就比我们好呢?“精细”也许是最好的答案,精细最明显地表现出三个方面,即:用料精细,细部处理精细,环境设计精细。细部处理在大中型建筑物中有重要比重,在小型建筑中细部处理就更加不可忽视。实际上有些小型建筑或小品就是大中型建筑的细部。在大型建筑中除了细部处理还有一些空间关系,造型组合可以欣赏。但在小型建筑中,离开了细部处理,建筑物的尺度关系往往错位,给人以空洞乏味的感觉。所以我们在细部构造处理时不能大同小异或千篇一律地套用标准节点构造图集代替独特设计。在建筑物的适当部位加细部处理或以一定尺寸划分墙体或线脚,是建筑师处理建筑尺度的常用手法。要熟练地运用这些手法,体现出建筑适度的尺度感,既需要长年的经验积累也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亦需要有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要更好地设计细部,表达细部尺度的关系和真实情况,设计出独特的构造详图,更需要我们全心的投入,付出艰辛的劳动和汗水。好的建筑离不开精心的设计,细部能使建筑更富魅力。

(3)材料选择与搭配。阿尔瓦·阿尔托曾经说过:“即便是最普通的砖,只要应用得当,它也将成为构成人类最有价值、最显著的纪念碑的元素,也将会创造出幸福、安宁的环境。”阿尔瓦·阿尔托的伟大之处正是在于他巧妙应用了地方材料创造出诗意的建筑。不仅阿尔瓦·阿尔托,在材料应用方面,F·L赖特,路易斯·康,安藤忠雄都是优秀的典范。而我们自己呢?在应用材料前是否对此材料的性能、价格、艺术表现力等都有所了解?没有足够的材料知识又怎能设计出好的建筑呢?在此,重点谈下作为外装饰用的材料。外装饰材料的运用,在建筑设计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材料选择是否得当同样影响一个建筑的形象。如果说以建筑来形容一个人的话,那么细部就是“五官”,材料就是“衣服”。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不同性质的材料运用在不同性质的建筑中,会反映出建筑不同的性格特征。例如:浅色代表淡雅,深色代表庄重。遗憾的是我感觉我们对外装饰材料的应用大都不尽人意。细部的设计,色彩的搭配,材料的选用,质感的对比,装饰的式样,乃至一个小小的线脚处理都是我们建筑师不容忽视的。在外装饰材料中,低造价的用水刷石、清水砖,中档的用马赛克、面砖、喷涂,高档的用花岗岩、不锈钢、铝板、幕墙。目前大部分的设计中都不尽人意,不管用什么材料总是不能把握其性能,材料间的配合与艺术处理也不佳,更有些盲目追求豪华,滥用好材料而达不到好的效果。同样用清水砖和水刷石,清华大学图书馆为什么就能使人感到亲切,为什么就耐看呢?关键还是在于得当地、艺术地应用了材料:墙砌线脚,砖砌装饰,水刷石与清水砖的巧妙搭配,水刷石的分缝与色彩处理等等均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而我们在一般的设计中又有谁肯花时间细细推敲这些细节呢?我们的建筑师一味在抱怨材料低廉,设计费不同而不肯花时间去推敲。只要有足够的知识又肯花时间去推敲,我们的建筑,至少所穿的“衣服”会有较大的改观,从而也会使我们整体的建筑形象有所提高。不管用什么材料,我们必须把握其性能,把握好材料间的配合与艺术处理。材料间的搭配犹如我们选择衣服、色彩、质感和首饰间的搭配,我们要充分研究,掌握其性能,使材料间的搭配自然和谐,使整体既丰富又不显做作。在实际中主要处理好颜色、尺度、质感之间的相互协调和对比。

以上三个方面相互配合为总体设计意念服务,力求达到最佳得组合效果。在小城市中的建筑创作对小型建筑得体会尤为深刻。在这些小型建筑设计,大多为临街小建筑,经过不断推敲和实践,最后只能从建筑的“面”和“衣帽”着手,选用不同的材料和精心设计,充分应用装饰的手法,还要能够巧妙强调建筑物的比例、外形,并且能在不破坏整个结构即优秀的建筑设计既要有独特的概念,也必须有细致完善的执行。包括尺度、比例、细部节点、材料、色彩、质感等等。两者不可偏颇。每一项工程无论规模大小,造价高低,其品质好与不好直接影响到城市的整体形象。为了建设好我们的城市,我们要注意城市“小”设计,精心的做好城市环境的细胞——建筑小品和建筑物的设计。

三、结 语

9.建筑施工心得体会 篇九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施工方,对项目部及有关单位一年来给予我们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按照会前下发的提纲,结合我单位施工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施工心得体会

住宅小区工程开工以来,总体感觉从外部环境看,施工的周边环境氛围好,人际关系和谐,治安状况良好,为建筑施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从内部自身看,由于当地气候复杂多变,务工人员来自四面八方,成分复杂,管理难度大,搞好与务工人员配合有一个磨合过程。施工之初,我们就通过健全内部规章制度,狠抓人员教育培训,始终强化务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和纪律观念,千方百计调动他们施工的积极性,扎实推进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

二、关于监理公司

施工以来,监理公司对工程高度负责,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始终盯靠在工地一线,严格按照图纸和项目部要求工作,表现出了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对监 1

理提出的各项要求,我们坚持从主观找原因,绝不推拖应付,认真落实监理提出的各项改进施工的要求,及时抓好整改,并举一反三,确保类似问题不再重复发生。

三、关于甲方工作

施工以来,甲方在关系协调、工程施工等方面给予极大的关心、支持,及时帮助我们出主意、想办法、解难题,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程施工进度。

四、关于工程款支付

住宅小区工程量大、投入高,工程款支付较慢,施工单位垫支较多,给施工方正常运转带来较大困难,不仅增加了预算成本,还影响施工进度。

五、现场施工安全、质量管控措施

我们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经常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在施工重点部位安设相关的警示牌、标识牌及安全操作规程,坚持开展隐患排查活动,做到全覆盖、无缝隙、无死角,保障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健康。注意科学合理安排工期,统筹推进工程施工,科学组织各工种的配合,有序推进各项施工,不盲目抢工期、赶进度,确保工程质量。

六、关于甲方如何改进工作方法

希望甲方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给予支持和帮助,协调各方关系,加快推进工程施工。同时,恳请项目部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拨付工程款。

七、关于罚款

罚款只是一种手段,根本目的是督促改进工作,保障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对此,我们非常理解,更把罚款当成激励我们严格施工、安全施工、创建文明建设工地的有效手段,有力地促进了各项施工的顺利开展。

八、关于农民工管理

农民工人员复杂,流动性强,人员素质整体偏低,管理难度大。对此,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做到坚持以人为本,生活上多给予关心照顾,积极筹措资金,千方百计兑付工资,保障他们合法权益。施工中遇事坚持平等协商,主动征求他们意见,注重沟通交流,让他们切身体会到温暖,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安全上严格管理,强化安全培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安全问题万无一失。

10.建筑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

建筑工程预算,其实没什么高深的技术,能看懂图纸,会加减乘除、开方也就够了。如果你能把科学计算器用熟的话,那工作就更简单了。预算员很好做,特别是从技术口转到预算口,那就更容易了。做预算不难,做好了就不容易,难就难在经验积累上。

上大学的时候,讲预算的老师能把定额全背下来。他提问题,你答不上来,他会说,翻开定额第几页第几条。这算不算经验呢?我觉得,不一定。

预算这东西,本来就是一个熟练工种。我不记定额,翻开定额看,也能把预算做出来。记定额有一个好处,领导什么时候问,什么时候都能马上回答。

预算是算钱的,财务也是算钱的,但二者最大的区别就是:财务不能有一分钱的差,预算可以有非常大的差。一般认为,3~5%以内就算准确。同一图纸同一个做三次预算,总造价一定是不同的。

高水平的预算是什么样呢?预算水平不一定高,计算工程量有可能会出现很大的笑话。他高在哪里?实际经验。

如何积累经验?个人有个人的做法。实际操作必不可少。

实际操作过程中,最主要的是把定额计算规则记熟了。之后的事就是找规律了,之后用EXCEL制表,自动计算。我每次做预算,都是根据不同的工程做出不同的表,然后输入基本数据,也就是墙中心线、外墙净长线,内墙净长线等。举个例子来说,计算一个房间的工程量时,我只需要输入内墙净长线、门窗尺寸、房间净高就可以自动计算出内墙涂料、地面、天花的工程量。这是一个技巧,可以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率。当然,有些小地方可能考虑不到,没关系,预算工程量本来就不是要求百分之百的准确。

经验数据的积累。有些人做了很长时间的预算,但问其一些问题,其只能回答其所做工程的内容。这不利于工作。解决的办法,有一条很简单。网上、书上能找到很多工程的造价分析,拿过来,分类对比分析。单方造价有一点用,但最有用的是单方含量。根据这些单方含量和单方造价,分析当时市场的主要材料价格及当前市场材料价格,就可以分析出,你需要估算的工程的造价,相差不会很大。快速估算建筑工程造价是预算高水平的重要表现。

怎样写招标文件。招标文件写的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结算的效果。写招标文件,有很多模板可以利用。但要注意,工程性质、地质情况、现场交通情况等要描述清。另外,对该工程要仔细考虑,把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要写进招标文件,特别是机电工程和装饰工程,一定要把设备材料要求写进去。对于施工阶段的变更情况的要求也要写清。比如什么样的变更不计经验洽商,多少金额的变更不计洽商等。最重要的一点,是对施工单位的资质描述,这非常重要。很多变更情况都是可以在这样资质的施工单位可以考虑到的而不用进行经济洽商。其它的问题,记住,不要照搬模板,一定要把每一个字都看清,思考每一个字。

11.关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几点体会 篇十一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造价;管理;策略

一、建筑工程各阶段造价管理存在问题

1、 立项阶段

建筑工程项目经审批后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投资估算即成为该项目工程造价的最高限额,由于本阶段是以经济分析和初步方案为主,对具体工程量的估算并不明确,所以投资估算的准确性较差。

2、设计阶段

工程设计人员素质不高,造成错、漏、碰、缺,或者出现浪费,或者留下隐患,工程造价就不准确,工程实施时,就需要变更设计,增加施工难度。

3、招投标阶段

建筑工程项目的发包要进行招投标,由于不正当的招标投标过程,使承包方的价格合理不可靠,可能出现压价中标,导致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停工扯皮等现象。

4、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只停留在施工图预算这个环节上,而对于建筑市场的各种价格信息资料不注意收集整理,这样的控制显然停留在静态控制的层面上,不能起到有效控制造价的作用。到了工程竣工阶段,施工单位在本阶段编制的工程结算书普遍存在着冒算多算、高套定额单价和取费标准等提高工程造价的现象。有些施工单位以单纯营利为目的,如建筑土方工程,原有建筑土基是杂填土,按设计要求需更换好土。有的施工单位无视质量要求,为获取高额利润,用现有的杂填土做路基,更有甚者用来做结构土,到结算时,却声称全部弃掉了杂填土,按设计要求运进了好土,使建设单位白白浪费了资金,且给工程留下了重大隐患。

二、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策略

1、建筑工程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投资决策阶段是整个建筑工程项目造价控制与管理的第一阶段,是确定整个工程建设方案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是决定整个工程造价的基本前提,对之后每个阶段的造价控制与管理工作都有着决定性的关系。因此必须做好这一阶段的造价控制与管理工作。投资决策阶段是一个由深入浅、不断深化的过程,不同阶段决策的深度不同,投资估算的精确度也不同。只有加强项目决策的深度,采用科学的估算方法和可靠的数据资料,合理地计算投资估算,充分估计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保证投资估算打足,才能保证其他阶段的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使投资控制目标能够实现。一个项目如出现前期决策失误,则不管后期建设实施阶段如何努力,也无法弥补其损失。

2、 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在于施工前的设计,在对建筑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控制工程造价在于设计。统计表明:在初步设计中,在技术设计中,和在施工图设计阶段,都会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因此,对降低工程造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建筑工程设计时要积极推行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将经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作为拟建项目工程造价的最高限额。这是工程建设领域控制投资支出、有效使用建设资金的重要措施。限额设计能有效地处理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提高设计质量,扭转投资失控的现象。在建筑工程设计中要善于运用再价工程理论,在保证建筑产品功能一定的条件下,优化设计方案,以设计出符合要求的产品。工程设计在方案选择、工程选材、结构选型、设备选型、施工设计等方面能提高投资效益,降低工程造价。

3、招投标阶段

项目招投标阶段也是造价控制的一部分。标底是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招标人对招标项目在方案、质量、工期、价格、措施等方面的自我预期控制指标或要求,是根据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和有关要求、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合理的施工方法以及按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工程造价计价办法进行编制的。计算工程量的工作是一项枯燥繁琐且花费时间的工作,需要计算人员耐心细致,一丝不苟,努力将误差减小到最低限度。标底的编审工作是招投标管理的核心工作,因为标底是确定工程承包合同价的基础,只有有了科学的标底, 才能正确地判断投标所报价格的合理和可靠性, 才能在定标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的管理规定,把握标价的合理性和竞争性。评标、定标中把造价执业者以及造价编制依据的合法性作为评判定标价是否合法有效的依据, 保证标价的科学合理。从而可以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为有形建筑市场的投标报价、标底的编制提供社会服务,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4、施工阶段

在建筑工程中,施工阶段的投资往往占整个工程造价的70% 甚至更多,加强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与管理,不仅能确保工程如期完工,还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而在这一阶段,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必须确保施工设计方案的经济合理性;二是严控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设计变更,严把原材料进场关,建立健全施工变更审批制度;三是在减少变更费用的同时注重预防因变更设计而随意的增设变更内容,或者提升设计标准,导致工程造价的提高;四是通过建立合同管理制和各种变更签证制度的完善,并加强各种原材料的订购和设备的租借以及分包转包的合同管理,在合同中明确双方的权责,尽可能的避免因定义的模糊或歧义的产生,否则将会导致推诿扯皮情况的发生,给工程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五是不断规范付款程序,对于缺乏正当依据和手续不全以及没有经过造价管控人员核定的款项坚决不付,并确保索赔审核的客观性、评估的准确性;六是当施工企业的造价管理能力低下时,应聘请相关资质机构或者经验丰富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参与到造价管控工作之中;七是注重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确保工程造价的有效性,尽可能的将投资效益发挥到最大。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管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确保执行的有效性和监控的及时性,尽可能的避免工程变更的出现,择优选取施工企业,并深入施工现场,对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工程造价得到有效的控制。

5、工程完工后结算的造价控制

建筑工程造价中,工程完工后造价超过施工图预算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工程完工后结算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环节,对与完工后的造价控制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审查签证的真实性,看签证单的内容与设计图纸是否相符,发现重复的项目及时删除;审核各项费用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普通装饰工程按专业装饰工程收费现象;严格审核签订的合同,处理结算纠纷。

三、结束语

总之,控制工程造价除了要降低投资成本外,更重要的是督促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密切合作,使人力、财力、物力得到充分利用,带来最佳的社会效益,从而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玉姣.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集成一体化的实现途径研究[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0(14)

上一篇:小寒问候祝福语摘录下一篇:乡镇反邪教宣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