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2024-07-08

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13篇)

1.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篇一

常见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原因分析

2.1 给药差错

发错药、打错针、漏发药、漏注射属护理差错的首位[1]。2010年全院共发生给药差错7起,其中有静脉输液差错3起,漏输液体或量不准确3起,口服药发错病人1起。分析以上发生原因如下:

2.1.1 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操作过程中护士未“三查十对”,造成张冠李戴或看错药名、剂量等现象。

2.1.2 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强,工作中马马虎虎,漫不经心,查对不认真,对于药名、病人姓名相像时,就错发药了。2.1.3 交接班不认真,特殊药物给药前没仔细交接,接班护士没认真检查是否还有其他治疗未做,特别是夜班,护士注意力不集中时易出差错,如漏发药、漏注射的时间多发生在14时、20时、24时。2.1.4 护士的药学知识掌握不够,不能对本科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用法熟知,常规药品的作用与病人不相符时,护士不知道,就给病人用了。

2.2 跌倒

跌倒是指身体的任何部位,因失去平衡而意外地触及地面或其它低于平面的物体,是老年患者常见的伤害事件。其发生原因如下:

2.2.1 年龄因素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各个器官的退化,感觉功能障碍、视力、听力减退,对外界的各种刺激反应迟顿,易跌倒。每年约30%的老年人跌倒1次或多次,而跌倒的概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增,80岁以上老年人跌倒的年发生率高达50%[2],据报道,老年患者对预防跌倒认知的差异及意识的淡漠是跌倒难以避免的因素。

2.2.2 药物因素

因病人使用有些药物,如降压药、控制血糖药、安眠药、镇静剂等,特别是镇静催眠药、抗精神药和麻醉镇痛药,被公认为是跌倒的显著危险因素。

2.2.3 环境因素

病人入院后,对病区环境不熟悉,加上偶有地面潮湿、有积水、光线不足、地面不平等,行走时稍有不慎极易跌倒。同时家具的防范设施不足,如马桶、走廊内无扶手、病床未加床档、床铺过高及座椅过低等均增加了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

2.2.4 护士因素

在这6例跌倒事件中,发生在夜间有4例,占总数的66.6%。夜间时段,上班护士相对白天较少,巡视病房的次数不够,间隔时间长,不能及时发现和帮助患者的服务需求。

2.3 药液外渗

药液外渗是指静脉注射时,药物不同程度渗漏到血管周围组织,造成软组织肿胀、疼痛,甚至引起软组织坏死。

2.3.1 患者因素

临床中的以下几类病人在输液时易发生药液外渗。2.3.1.1 小儿、老年患者

烦燥、意识障碍无法沟通的患者,由于不配合 血管脆弱或者感觉、知觉障碍,容易发生外渗。

2.3.1.2 重症患者

如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

2.3.1.3 癌症病人是外渗的危险因素

因为癌症患者反复化疗,静脉血管脆弱,难以穿刺。

2.3.1.4.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也易发生药液外渗。2.3.2 技术因素

穿刺的护士没有经验,对血管不了解,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或进对穿刺针的性能不了解,或者穿刺后在远端小静脉用力推注药物,都极有可能造成药液外渗。另外穿刺部位重复多次穿刺也是造成外渗的一个原因。2.3.3 血管因素

外周静脉较中心静脉容易发生外渗;静脉炎的血管,由于血管收缩,血管内压力增加容易发生外渗;关节处、皮下组织少的部位由于活动度大,易外渗。

2.4 压疮

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的溃烂和坏死。

2.4.1 力学作用

造成压疮的三个主要物理力是压力、摩擦力和剪切力,通常是2~3种力联合作用所致。持续性的垂直压力是引起压疮的最主要原因;摩擦力作用于皮肤,易损害皮肤的角质层;剪切力是因两层组织相邻表面的滑行产生进行性的相对移位所引起,与体位有密切关系。我院发生的4例压疮,都是因为皮肤与床铺出现平行的摩擦力,加上皮肤垂直方向的压力,导致剪切力的产生而发生的。

2.4.2 局部皮肤经常受潮湿或排泄物的刺激,出汗、大、小便失禁等使皮肤潮湿,加上尿液和粪便的刺激作用,局部皮肤的酸碱度发生改变,使皮肤表皮保护能力下降,皮肤组织极易破损,形成压疮。

2.4.3 全身营养不良或水肿

此类患者的皮肤较薄,抵抗力弱,受力后易破损;营养不良的患者皮下脂肪较少,肌肉萎缩,一旦受压,局部缺血、缺氧而易发生压疮。本院发生的压疮中,有两例病人营养很差,尽管按时翻身拍背,在骨隆突出仍然出现压疮。3 防范措施

3.1 给药差错的防范

护士是住院患者用药的直接操作者,又是用药的最后把关者,因此在防范用药差错中起重要作用。

3.1.1 强化培训护士的业务素质

包括各项护理工作制度、职责;还应加强相应的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使护士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提高风险意识;加强护士责任的教育,不断规范护理行为,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3]。

3.1.2 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核心制度,护士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医嘱执行制度及交接班制度。用药前应认真检查药物名称、剂量、用法,核对病人姓名等,操作后的查对尤其重要,这次查对能使护士本人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差错并及时纠正,可将伤害降到最低。3.1.3 护士长在病区应随时巡视病房,检查各个护士的工作质量,尤其对新护士,责任心不强的护士,更应注意环节质量的控制。为此护理部规定了护士长每日应至少四次查房,对查出的问题应记入质量考核登记本或查对登记本上。3.1.4 各科室都建立了药品说明书,各护士长都收集了本科常见药物及抢救药品的作用、副作用、注意事项整理成册,并定期对护士进行考核。3.2 跌倒的防范措施

3.2.1 评估病人

自2011年起,我院护理部制定了“患者跌倒、坠床安全评估预防记录本”,要求护士对入院的60岁以上老年病人,要全面评估病人的既往史、跌倒史、服药情况、睡眠及意识情况等,根据评分结果,进行相应的健康宣教,必要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2.2 环境管理

向新入院病人及家属详细做入院指导,如病情允许,扶助患者亲临各处环境,给予提醒安全防范之处,并向家属及陪护人员交待清楚;如离开患者应加上床档;将日常用品放于患者触手可及的地方;并将呼吸器放在床头或

枕边。夜间打开地灯、保持地面干燥。

3.2.3 加强管理

我院护理部将“预防患者跌倒”纳入质量管理范畴,并不定期进行检查,拟定相应的预防对策,确保执行。尤其对老年人、行动受限、意识障碍等易发生跌倒的高危人群,更应多关心、多问候、多巡视、多观察,确保每位患者的安全。

3.3 药液外渗的防范措施

3.3.1 加强护士基本功的训练,力求一针见血,提高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避开关节处,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好针头,采用保护性约束,尤其对小儿、老年人或意识障碍的病人,有家属陪伴的教会家属正确的照顾方法。输液完毕,正确拔针:先拧紧调节器,除去胶布,快速拔针。在针尖即将离开皮肤的瞬间,迅速沿血管方向按压穿刺点及上方,直至不出血为止,时间为5~10分钟,切忌来回揉动。3.3.2 近两年来,我们全院推广使用静脉留置针,因为留置针导管软,不易损伤血管,而且可保留3~5天,避免反复穿刺,可保护血管。

3.3.3 加强护士责任心教育,严格按护理级别巡视病人,一般要求,扎上液体后半小时之内护士要巡视病房一次,检查穿刺部位及液体点滴是否通畅,以及病人的反应,如发现药液外渗,应立即更换注射部位,输注化疗药物或是其他容易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时,护士要进行床头交接班。3.4 压疮的防范措施

3.4.1 评估病人

2011年起我们开始使用“压疮评估表”,从神志、营养、循环、用药等方面对病人进行评估打分,对于高危人群要进行健康宣教及必要的防范措施。

3.4.2 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对长期卧床病人建立翻身卡,每2h翻身拍背一次,必要时缩短间隔时间,并使用海绵垫、气垫褥等,使支撑体重的面积加大,减小压疮,对易受压的骨隆突处,可用软枕、海绵垫等架空,以减轻对局部组织的压力。

3.4.3 避免局部潮湿等不良刺激,保持患者皮肤和床单清洁、干燥是预防压疮的重要措施。对大、小便失禁、出汗及分泌物多的患者,应及时洗净擦干,局部皮肤涂凡士林软膏;不可让患者直接卧于橡胶单或一次性床单上,保持床铺、被服清洁、干燥、无皱褶、无渣屑。对于易发生压疮的病人,护士每次巡视病房时都要检查床铺是否合乎要求。

3.4.4 加强营养。评估后如病人营养不良,护士应做饮食指导: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为主,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不能进食的患者和医生协商,静脉补充营养。4 讨论

通过对2010年全年发生的四类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实施一系列的护理防范措施,致使2011年全年发生护理不良事件8起,减少了13起,减少了62%。研究显示:有些护理不良事件虽然难以避免,但如果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加强管理,注意护士队伍的在职培训,尤其是新护士的培训,认真督查各项护理工作制度的落实,同时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危因素,将护理不良事件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唐玉平.14起护理差错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10):1220.[2]林琳,范文霞,李斌,住院老年病人跌倒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2):215.[3]何洁文,护理行为中的安全问题与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2,18(318):2405.作者简介:张华蕾,女,42岁,本科学历,毕业于西安交大护理专业,主管护师。

2.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篇二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3年1月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38例, 其中坠床9例, 跌倒8例, 执行医嘱错误8例, 输血反应4例, 输液反应3例, 药物不良反应3例, 职业暴露3例, 自杀2例。

2 原因分析

2.1 法律知识缺乏、法律意识较淡薄

护士在学校所受的教育和在职继续教育中缺乏法律知识教育, 护士只重视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 而忽视潜在性的法律问题, 对患者实施治疗和护理时, 没有及时履行告知义务, 忽视了本属于患者的权利, 给患者造成有意或无意的伤害, 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紧急抢救时手忙脚乱, 在家属面前大喊大叫, 或在抢救中讲一些与抢救无关的话和事。

2.2 缺乏“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护士服务意识滞后, 工作责任心不强;

在操作中告知不到位、解释不耐心;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等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2.3 主观因素

护士责任心不强, 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是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因素, 护士处理医嘱时错抄、漏抄医嘱, 医嘱执行时间不准确, 不能严格按照医嘱控制输液的滴数, 输液过程中巡视不到位, 忽视操作中的病情观察造成输液三通管接头脱落, 姓名药名剂量查对不严导致差错发生。

2.4 缺乏扎实的专业知识

抢救危重患者时应急能力差;对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简易呼吸器使用不熟练 (脐带结扎, 会阴侧切、颈椎、脊柱患者的翻身) , 低年资护士, 专业知识不够, 经验不足, 技术不熟练, 责任意识淡薄, 导致工作中观察病情不仔细, 对病情变化发展缺乏预见性、主动性。在执行护理操作过程中, 图省事方便, 不按规则操作, 是造成隐患的根源。

2.5 环境因素

医院的基础设施及布局不当, 如地面过滑导致跌伤, 床旁无护拦造成坠床, 热水袋使用不当导致烫伤等。

2.6 管理因素

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护理人员缺编, 护士工作量大, 护士长对每天的工作不能做到动态管理, 使护理不安全因素增加。

2.7 护理文件书写和管理不规范

护理记录反映的主观资料多, 客观资料少, 记录中常出现主观判断混淆, 不能正确评估病情, 护理记录与医师记录有出入, 护理记录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不够, 记录不实, 一旦发生纠纷, 拿不出真实可靠的证据, 导致不同程度的护理安全隐患。

3 防范措施

3.1 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加强护理法律法规学习, 组织护理风险防范讲座, 对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

3.2 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应根据各个科室的实际情况, 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 对护士的排班模式可采取弹性排班制, 根据不同时段护理工作量的变化, 动态安排人力资源, 注重开发护士的潜能, 以最少的人力投入提供最大的护理服务。

3.3 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

为提高我院低年资护士的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护理部组织技术能手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并择期考核, 对不过关的人员要给予经济责任制考核。各科室根据护理部的工作计划, 结合本科室具体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培训方案及培训内容, 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三基训练和专科技能培训并进行了考核, 使护士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得以加强。

3.4 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和管理

护理记录单是病历的重要部分, 在法律上有不容忽视的严肃性。记录要真实、客观、准确、及时。当发现护理记录与医师的病情记录不一致时, 应主动找医师核实。护士长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以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质量。

3.5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抓好安全管理关键环节

(1) 加强重点人或事管理:如病重、手术、高危人群患者交接:压疮预防、输血、特殊用药、患者管道管理以及患者现存和潜在风险的评估, 引起高度重视。 (2) 加强重点环节的风险管理:如夜、中班、节假日等。实行APN排班及弹性排班制, 减少交接班的频次, 减少工作中的漏洞, 合理搭配年轻护士和老护士值班, 同时注意培养护士独立值班时的慎独精神。 (3) 对重点员工的管理:如实习护士、规培护士及新入科护士等对他们进行法律意识教育, 提高他们的抗风险意识及能力, 使学生明确只有在带教老师的指导或监督下才能对患者实施护理。同时指定有临床经验、责任心强具有护士资格的护士做带教老师, 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临床操作技能等。

3.6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定期组织召开质量管理委员会及护士长会议, 在质量管理委员会及护士长会议上对每月护理质量检查情况及夜查房情况、护理不良事件等进行通报, 对护理存在的问题及隐患进行分析, 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限期进行整改, 护理部定期到各病房进行督查、考核, 不仅避免和减少了护理安全事故及护理纠纷的发生, 而且提高了护理质量。

总之医疗护理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医务人员自身安全, 直接威胁患者安全, 直接影响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直接妨碍医院内部的保障系统正常运行, 所以护理管理者应通过检查和督促, 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使护士认识到遵守规章也是一种自我保护。通过检查, 及时发现问题, 消除隐患, 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3.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篇三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护理质量;影响因素;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87-01

1影响精神科护理质量的因素

1. 1 专科护理知识教育

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针对精神障碍这一特殊群体,是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多重因素去研究的。在校生对精神病护理领域内容认识不深刻,未形成一个系统化服务理念,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一般性护理有一定困难性,影响护理质量的提高。

1. 2 社会因素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了举证责任的倒置以及《精神卫生法》草案的颁布,加之整个社会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广大精神病患者及家属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当发生医疗纠纷时会利用法律武器维护个人利益,对护理工作来说是一大挑战; 社会压力增加,患精神疾病的人呈逐年上升趋势; 护理人员数量不足,床护比明显不足,致护理工作量增加,使护理质量下降。

1. 3 管理模式引发的负面因素

目前,國内精神病房多为封闭式的管理模式,虽对控制病情、减少意外事件起到积极作用,大多数患者对这种病房模式不满意,易影响自尊心而诱发抑郁情绪,甚至发生意外而引发医疗纠纷。大多数精神障碍患者前期否认患有疾病而不配合治疗,产生厌恶、敌对情绪。

1. 4 护士因素

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呈年轻化趋势,多为聘用制,进入临床工作后缺乏护理经验,积极性不高,服务意识淡薄,认为患者无躯体疾病,对患者态度冷硬,对合理正当的要求置之不理。如使用保护具约束患者要求饮水、进行大小便时,护理人员担心解除约束后患者冲动、伤人,不能及时给予满足而造成患者身心不适等,易使护理纠纷、投诉事件的发生率上升。

1. 5 护理记录

自取消一般护理记录以来,精神障碍患者伴有躯体疾病相对较少,护理记录量大大减少。当患者发生病情变化,虽进行了相应处理,但护士由于工作繁忙或认为记录与否无所谓,忽略了精神科护理记录的重要性; 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或记录质量不高,往往漏记、少记或缺乏真实性。精神病患者多无家属陪护,一旦患者发生意外,易引发医疗纠纷。

1. 6 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即关心、爱护、尊重人。大多数精神患者自知力缺乏,由家属哄骗住院,由于入院后面对陌生的工作人员及环境,往往感到茫然、无助。患者希望得到工作人员的关心与重视,而精神病特殊性会使护理人员很少与患者交流,缺乏人文关怀,忽略患者感受。

2防范措施

2. 1 加强岗前培训

护理服务质量的高低与护士素质、精神面貌、专业水平、专业技能和医德医风有直接关系,因此对护士进行培训与带教是获取良好护理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医院对新招聘护理人员进行专科岗前培训,着重讲解精神疾病患者特殊性,沟通交流技巧等。此外加强带教老师的业务能力训练及评估,护理部多开展科研理论及学术交流的机会,促使其掌握最新的护理基础理论、操作技能。采取一对一带教方式,实行奖惩制度,培养新进人员敏锐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 2 实施循证护理和优质护理服务

随着护理工作模式的逐步发展,循证护理模式在临床中已被广泛应用。精神科护理人员应转变传统护理服务理念,使用循证护理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构建健康交流平台,创造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

首先加强知识学习,运用循证护理理念同患者需求相结合获取实证作为临床护理决策过程,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在循证护理指引下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护士从“要我做”转为“我要做”,质量控制从注重终末质量转变为注重环节质量。

2. 3 健全护理规章制度 由于精神疾病特殊性,护理安全是精神科病房至关重要的问题,也是影响护理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应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病区安全管理制度、巡视制度、交接班制度及各项应急预案等。如使用保护具约束患者,要定时查看约束情况,防止约束过紧、时间过长致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皮肤破损、神经麻痹。建立保护约束、巡视记录登记本,改变以往护士 15 min 巡视为不定时巡视,便于第一时间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护理部可根据情况安排护士长轮流值班,实行夜间查房并定期考核,护士长建立科内护理质量检查登记本,发现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时将问题反馈给责任护士并拟定整改措施。

2. 4 加强护士法制知识教育

精神科工作较特殊,护理行为涉及的法律问题广泛,因护理工作不当而发生的赔偿问题,也将会责任到人,所以精神科护士要学法、守法、懂法。医院定期对护士进行法制教育,使其熟悉相关法律知识,工作中规范自己的言行,在保障精神病患者的权利时,自身的合法权益也得到了维护。

2. 5 加强护患沟通

精神科护士应掌握与患者沟通、交流技巧。首先掌握患者基本病情,多关心、体贴患者。鼓励患者表达出内心想法,适当的满足患者合理需要; 避免与患者直接争论或指责患者。沟通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减少负性情绪,减少冲动、逃跑行为发生。保证护士每天至少和患者交流一次,把与患者沟通作为护理质量考核内容。

2. 6 尊重患者权利

精神科病房中特别注重人文关怀,要以平等心态接待刚入院患者,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注意维护患者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帮助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患者维护个人形象。对于有吸烟依赖的男性患者,可适当放宽对吸烟的控制。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提供丰富的工娱疗活动,特别是进行心理康复治疗,以减轻心理负担,将人性化服务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同时利用探视时间多与家属沟通,使其认识病房管理

及治疗特殊性,避免封闭式管理带来的矛盾,提高护理质量。

2. 7 规范护理文件书写

首先护理人员应认识到精神科护理记录重要性,其次护理部加强精神科护理记录规范培训,要求书写遵循及时、准确、客观的原则,对新入院患者进行认真的护理体格检查; 对患者带入的烫伤、烟头自伤等,应认真记录切口范围、创面、有无处理等,避免家属误认护士工作不认真而导致患者受伤。护理人员应与医生随时沟通,避免出现遗漏、偏差,以达到医护记录同步。

参考文献

[1] 吴建红. 现代精神障碍护理学[M]. 北京: 科技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3 -6.

[2] 钱瑞莲,张艳红,屠丽娟,等. 我院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实践与成效[J]. 中国护理管理,2011,11( 8) :86 -88.

[3] 李金惠,方喜玲,呼亚利. 加强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思路与方法[J]. 齐鲁护理杂志,2007,13( 15) :73 -74.

[4] 赵惠英. 实施关怀性管理制度对精神科封闭式管理病房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2011,25( 1) : 29- 30.

[5] 钱瑞莲,张燕红,屠丽君,徐国彬,陈兆红,端木欣荣. 我院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实践与成效[J]. 中国护理管理. 2011(08)

[6] 赵惠英. 实施关怀性管理制度对精神科封闭式管理病房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 2010(01)

4.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篇四

时间: 2021.08.12

地点:消化内科学习室

主持人: 何翠玲

参加人员:

N4级

3人

何翠玲

黄燕华

谭敏玲

N3级

13人

邓雪凤

杨小梅

龚丽梅

康倩红

李志群

谢明丽

陈丽媚

李 敏

卢丽霞

杨杰媚

黄敏

钟巧玲

廖秋玉

N2级

23人

梁琼方

谭肖琴

何文杏

梁 晨

郑容梅

徐庆玲

黄伟芬

候泳秀

覃锐菲

陆遇春

梁肖敏

曾钰清

曾瑶瑶

韦爱娟

朱怡静

陈智玲

刘 莹

罗 雪

谭欢华

曹樱莉

甘幼芳

陈 雅

杨海瑶

刘燕玲

轮转

轮转

轮转

N1级 4人

温秀芬

刘月玲

杨 清

吴俊蓉

赖丽婷

支援

支援

值班后补学

不良事件经过:

患者15:30在B超室等候检查时发现自己静脉点滴的药水不是自己的,而是1345床陈群英的,马上报告B超室护士,即电话通知我科护士前往处理。经核实,是护士错把1345床陈群英的药水(0.9%NS100ml+西咪替丁2ml)接给了她,马上停止输液,更换输液管,重新接上该患者的药水(0.9%NS100ml+泮托拉唑80mg),并向病人道歉和解释,取得病人的谅解。

不良事件处理:

马上停止输液,更换输液管,重新接上该患者的药水(0.9%NS100ml+泮托拉唑80mg),并向病人道歉和解释,取得病人的谅解。

讨论分析问题:

1.为什么会接错药水?主要问题出现在哪里?

2.整改措施?

韦爱娟:年轻护士没有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工作责任心不强,对病人不负责任,思想上不集中,凭主管心理,违反操作流程。

卢丽霞:①护士因素: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未双人查对,未反问式查对,习惯性思维,注意力不集中;②环境因素:环境吵杂,病人多,红灯响铃多,人力未达到预期配置;③病人因素:接药水时患者不在病房,患者未能配合护士执行严格查对,护士重视不够。整改措施:①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落实对患者的身份识别,核对的方式采用询问式。反问式,腕带识别等两种以上的识别方式核对确保输液和病人是否相符,告知输液作用、不良反应等;②加强护士安全教育与培训,告知非必要不带输液外出检查;③对患者外出输液,做好记录,并做好交接班。

李敏:未执行三查七对,未查对床头牌、手碗带,做事情过于自信,凭感觉。

刘燕玲:原因分析: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只与患者进行口头核对,因一时疏忽接错了液体。

整改措施:1.护理操作前都要按要求做到“三查七对’以及查对的方法要正确。操作前、中、后查对。查对床号、姓名、药物名称、浓度、剂量、用法、用药时间。过程要认真负责,忙而不乱。不能凭主观印象,遇到不明白或者不肯定的问题应及时请教、汇报。

2.非危重病人外出检查必须封管,不允许带输液去,除非危重患者或有护士陪同。

梁晨:加强护理差错事故分析。护士长应该向轮转护士介绍科室环境,相关规章制度,同时要重点介绍本科室常见的护理差错,提醒引以为戒,与共同分析差错原因,引导轮转护士想办法如何避免犯错。

李志群:护士接液体时,要认真落实三查七对工作,不是口头上的喊口号,接上以前,要让病人或者家属看过瓶签上的名字,无误后方可接上,并告知药物的作用,送检员送病人外出前,应核对病人的所有信息,包括手腕带及输液液体上的信息,无误后方可送出。

何文杏:原因在于①未严格按照流程、未严格三查七对,没有使用反问式语言询问患者名字,未核对住院号,确认患者后操作也未查对。②责任心不够强③对患者的病情不够了解④急于接完药去接其他铃⑥未从之前的不良事件中吸取教训,思想不够重视。

曾瑶瑶:时刻强调查对制度。工作过程中,要不断提醒护士们注意无菌操作原则、三差八对原则、双人核对原则,即便工作再忙碌,也要严格遵守这些原则,护长要适时提醒各位护士,强化安全意识,杜绝各种差错事故发生,即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患者。

黄敏:1、护士未做好查对制度;2、护士责任心不强;3、护士执行医嘱不准确,未能按医嘱严格给药;4、科室监察和督导不到位;5、护士注意力不集中、查对错误。整改措施:1、护士应核对医嘱,核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按床号;2、护士到床旁,应询问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手腕带、相关信息,交待相关注意事项,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给药时间,并输液单签名;3、加强工作责任心;4、加强护士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的培养,保证病人的安全。

陆遇春:1347这个病人再走廊接的药水,责任护士见从45房间走出来就误认为是45,说到底也就是一个查对问题。没做好三查七对,没有行反问式。操作后未查对。送检员互送病人带药水外出也是不符合规定。

杨杰媚:护士无论执行哪一项操作必须做好严格查对,消化内科加床多,必须认真做好查对工作,患者外出时不能将输液带出,必要带输液时应该做好交班,送检员再次确认无误。

谭欢华:护士责任心不强,责任护士未做到“三查七对”未认真查对。

整改措施:责任护士接药水前,应反问式查对,查对病人名字,床号、住院号、手腕带,确认无误,方可接上,接上后再次去查对,在治疗单上签字。

邓雪凤:没有认真查对,查对过于形式化。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反问查对,查手腕带,病人或家属参与查对工作。

杨海瑶:培训不到位,管理者督促不到位。

杨小梅:1.查对制度没有做到位,2.查对的方式不对。3.主观意识过强,缺乏客观意识,缺乏法律法规知识

候泳秀:原因分析:1.护士思想不重视,心思不够缜密2.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3.未严格执行给药流程。4.未严格执行医嘱。整改措施:1、科室定期学习并考核查对制度,给药流程,用药错误应急预案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核对病人的用药3.坚持双人查对,必要时可跟家属查对。4.提高护士自身素质

龚丽梅:核对过于形式化、口头化只核对病人的床号,没有做到三查八对,准确无误核对病人的所有信息。

刘月玲:1.该护士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没有做到三查八对;2.该护士缺乏责任心;3.病房环境嘈杂;整改措施: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认真做到三查八对,采用多种核对方式,如核对床头牌、手腕带,反问式查对等;2.加强护士安全教育与培训。

梁琼方:没有认真执行三查七对。注意三查七对。外出检查的患者没有必要不可将输液外带。

梁肖敏:1.查对制度不严,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具体表现在只喊床号不喊姓名,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2.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不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3.不严于职守,责任心不强。

甘幼芳:1.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操作前只核对床号、操作中、操作后均未进行查对,2未进行反问式查对。3.核对患者身份方式错误。4.工作中安全意识薄弱,思想不够重视,缺乏责任心。

陈雅:1.三查七对没有落实到位。没有按照三查七对工作执行,只是核对手腕带床号,床头牌信息和反问式查对没有做到。

吴俊蓉:护士三查七对不到位。整改措施:①做好三查七对;②护理员送检之前再看一次药水是否正确

朱怡静:责任护士未按照三查七对工作进行患者查询,也没有给家属查对,而且当时患者是已经推出来做检查发现没有药水,既没有查对,也没有在输液单上签字。过后也没有发现药水数目不对,责任心不强,工作流于形式。

整改:查对患者信息,遵循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对。特别是已经不在床位的病人检查时候接药水更注意查对。

陈丽媚:就是认真三查七对,接药后再次查对。

徐庆玲:护士未做好查对制度;2、护士责任心不强;3、护士工作不在状态。

钟巧玲:违反了查对制度,没有认真做好三查七对。二,工作粗心大意七整改措施: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对每一位病人口服药都要仔细查对。2,工作一定要认真细致,还是要做好三查七对工作,不能粗心大意,确保病人用药安全。

黄伟芬:查对不到,未进行三查七对,简化及违反操作流程,存在想当然思想。

陈智玲:护士未做到操作前中后的三查七对,不严格执行医嘱,护士责任心不强,沟通不到位。

曾钰清: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未与家属共同核对。

康倩红:应该与患者查对,问到他答应为止。

谭肖琴:没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整改措施:接液体时要采用反问式查对,查三查七对的内容,查手腕带。

郑容梅:没有认真进行查对制度。措施: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规范带教实习生,做好放手不放眼.其他护士发言几乎同上观点。

护长总结:

原因分析:1.三查七对不严格,反问式核查流于形式:如果护士严格进行了核对及反问式核查,就不会有换错液体的事件发生。2 换药高峰期,护士工作量大,值班人员相对较少,护士一次拿好几个床位的液体,存在隐患。3 患者年龄大,反应慢:这也是导致护士换错液体的原因。3.非危重病人外出检查必须封管,不允许带输液去,除非危重患者或有护士陪同。

措施:1 严格三查九对,应用反问式核查,换完液体再行核对一次。如果有可能,最好采用二人查对。2 护士长采用弹性排班,换液高峰期如上午时间可适当增加人力,换完液体及时巡视。如果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安排床位尽量合理,住院患者多的时段减少单间及二人间的分配,各病室病员尽量均匀安排,避免一个病房床位多于拥挤,影响护士视觉,这样可有效的减少换错液事件发生。4 对于年龄偏大,反应不及时的患者,护士长多安排人力巡视,适当放慢核对速度,杜绝换错液体等不良事件发生。5.对于那些刚刚参加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得过且过的护士,护士长加强教育,用正能量的榜样鼓励她,使之改变工作态度,减少差错发生。

5.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篇五

2014年上半年度,我科共有护理不良事件6例,未发生护理严重差错事故及护理投诉事件。本年度发生药物不良事件1例。1例为输注骨肽针过程中出现寒战、高热等不良反应经积极采取处理措施后,未造成不良后果。管道事件3例、(2例胸腔闭式引流管自行滑脱、1例因封管不当致深静脉置管堵塞)输血发热不良反应1例、跌倒事件1例。不良事件发生后当班医护人员积极处理后病人无不良反应、恢复良好。并主动报告不良事件经过,现将本年度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如下:

一、原因分析

1、药物不良反应事件:(1)首先从护理操作环节查找原因,护士操作过程中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无菌观念不强瓶口及无菌液体污染或抽吸针水的注射器使用时间过长未及时更换。(2)患者自身带有深静脉置管且置管事件长,有导管感染的可能。(3)患者自身体质,近期已有反复发热症状。(4)有配对不同批号的针水可能。

2、管道滑脱事件:(1)当班护士对胸腔闭式引流管的观察及重视力度不够、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不到位。(2)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口周围护理不到位,导致缝线自行断裂引起导管脱出。(3)科室带教老师对实习护士教学不严谨、封管时未亲自操作、实习护士不掌握深静脉封管方法。

3、输血发热事件:(1)患者在输血前近期已有间断发热,不排除感染的可能。(2)输血操作环节无菌操作不严格,有血液被污染可能。(3)患者自身体质对输血不适应造成。

4、跌倒事件:(1)责任护士及当班护士对防跌倒相关措施告知不到位。患者及家属对可能发生跌倒不应引以为然(2)患者家属陪护不力、对患者自行上卫生间未引起重视,加以防护。(3)患者年老体弱,突然改变体位导致体位性低血压所致。(4)当班护士对老年高危患者的安全预警性欠缺。未加强巡视病房,加强跌倒安全防护告知。

二、讨论

1、病人较烦躁,情绪不稳定及家属对所交代的注意事项未充分理解,配合力度不够。

2、床旁交接班不仔细,内容不完整,对管道引流口交接不详细,当班护士对置胸管患者的引流口护理不到位,未及时观察缝线固定情况。

3、科室对各种管道患者的管理力度欠缺。

4、护士在各种操作过程中缺乏环节质量的管理,对各种药品及管道的检查不认真,粗心大意,敷衍了事。

5、由于我科年轻护士居多,对各种查对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刻。导致医嘱在处理、查对、执行、操作记录等过程出现的问题较多,且多样化。

三、整改措施

1、输液反应整改措施:(1)科室将药物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并组织科室讨论。除其它可能导致输液反应的原因外,查找自身原因。(2)对科室各配液查对,操作流程进行全员培训。(3)夜班护士在下班前对本班次使用注射器进行统一处置。白班重新使用新注射器。(4)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病房,及时了解患者情况。(5)对特殊,反复发热等病人高度重视,及时评估患者情况。做好相关记录。

2、管道滑脱事件整改措施:(1)操作前严格检查导管质量。(2)加强对留置管道的患者及家属进行防止管道滑脱知识宣教。使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管道的重要性尤其在夜间患者翻身及活动时。(3)责任护士加强对留置各种管道病人的管理力度,各班加强巡视。(4)责任护士每日进行引流口护理,严密观察缝线固定情况。

3、跌倒事件整改措施:(1)各班护士加强对老年高危患者的管理,严格进行床头交接班。(2)及时对患者家属做好陪护告知及安全防护知识宣教。(3)当班护士加强巡视,必要时协助患者。

质控人员加强质控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排除。(2)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并视情节给予相应处罚,查找发生错误的根源。(3)科室加强对各项操作环节的质量控制检查,持续纠正护士在工作中的不良习惯。

4、继续加强护理操作规范化的培训,制定各项操作流程。要求全科护理人员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交接班制度及查对制度。逐步进行专科护理技能的培训,提高年轻护士对轴线翻身、搬运病人、管道护理等技能操作的能力。培养护士宣教技巧及与患者沟通能力,增强科室凝聚力,加强工作责任心,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我科上半年发生的不良事件虽没有发生重大的差错事故,经第一时间积极处理后,患者均恢复良好,无不良反应。但小差错,小问题较多,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高度重视。要求全科护士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发生不良事件必须及时主动上报、将隐患处理在萌芽中减少差错事故发生、并针对所发生的差错及时进行分析总结在护士例会上进行安全警示教育。护士的安全意识才能得到不断的提高,主动学习的意识才能增强。

脊柱科

年7月3日

6.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篇六

1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1.1不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部分护士缺乏严格执行制度的意识,不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有时仅凭自己的经验进行护理,如有的护士只核对药名、不核对姓名,致使给患者用药时张冠李戴、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时有发生,这样就容易造成药物不良反应,给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诱发护患纠纷[2]。

1.2不能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护理操作

部分护士不能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护理操作,有的仅凭自己的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医嘱中的要求变化,以致错误地进行了护理操作。还有的护士不能按照医嘱,及时提醒患者定量服用药物,以致出现少服、多服、错服药品的情况,容易造成药物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诱发护患纠纷。

1.3不能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程进行护理操作

部分护士仅凭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护理操作,不能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无菌操作制度、护理操作规程制度等,以致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评估护理风险,不能将健康教育落实到位,因护理操作给患者带来某种消极影响,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影响患者的就医安全,诱发护患矛盾。

1.4不能严于职守,缺乏责任感

部分护士缺乏工作责任感,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时常出现串岗、离岗等情况,不能及时到病房巡视,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部分护士因为家庭、经济负担重,在工作中不能集中精力,常常因为分心导致护理差错,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诱发护患纠纷。

1.5存在消极倦怠心理

由于护理工作量大,工作琐碎,技术和服务水平要求高,容易给患者带来极大的思想压力,容易引起护士的消极怠倦心理,表现出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热情,对待患者冷漠,这样容易造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2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对策

2.1严格执行护理三查八对制度

组织护士学习相关的规章制度,要求护士认真执行护理查对制度、护理分级制度、按时巡视患者,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降低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发生率。

2.2定期进行业务考核、培训,加强安全教育

定期对护士进行护理操作培训,定期对护士进行业务考核,提高护士的护理操作水平;定期对护士进行安全教育,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提高护士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护士的工作责任心,以确保护理安全。

2.3护士应积极调整心态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减轻紧张和焦虑,提高承受各种压力的能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好护理工作,以降低因消极怠倦心理造成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3]。

2.4规范流程,理性管理

不良事件的发生多与核心制度执行不严格相关。因此,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对于身份识别制度、医嘱执行制度、跌倒坠床管理制度和管道管理制度进行合理修订并制定简单、清晰的流程。结合以上流程对全员进行培训和考核,要求全员知晓并能正确实施。科室和护理部实行双重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未达标的护士,要求科室重新培训,护理部进行持续跟进,对于不合格的护士,扣发本人奖金。

3.总结

总之,应当加强对护士进行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和制度执行力;定期对护士的技术水平进行考核,提高护士的护理操作水平,增强护士的工作责任心,以降低因护士因素造成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确保患者的就医安全。

7.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篇七

关键词:护理管理,护理不良事件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 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1]。为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笔者对我院2011年至2012年在各病区及手术室发生的61起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提出正确的防范措施, 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1 资料来源

笔者对我院2011年至2012年各病区及手术室发生的61起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采取的措施、可能的原因及当事人情况。

2 结果

2.1 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类 (表1) 。

2.2 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与所在科室的床、护比的关系 (表2) 。

2.3 不良事件与发生者职称、工作年限的关系 (表3)

从表1结果显示61起不良事件中给药错误发生率最高达到41.0%。25起给药错误中包括给药物名称错误、剂量、用法错误, 未按时给药、漏给药等;排在第二位的是患者投诉 (11.5%) , 其中反映服务态度问题42.9%, 业务技能差57.1%;其次分别是药物外渗;管道滑脱各9.8%;针刺伤、压疮各6.6%;坠床、烫伤分别4.9%;跌倒3.3%;患者离院1.6%。

表2结果显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随着护士工作年限的延长、职称的升高而减少, 工作2年以下的护理人员发生率最高。主管护师工作10年以上人员发生不良事件3.3%, 10年以下人员发生不良事件4.9%;护师工作10年以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达到4.9%、5~10年发生率9.8%;5年以下发生率13.1%。护士工作10年以上的发生率为11.5%、5~10年的发生率14.8%、2~5年发生率16.4%、工作2年以下发生率最高21.3%。

表3结果显示各科护理人员床、护比配置与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的因果关系。三个病区, 手外科床位最多 (是外科、内科的三倍) 、不良事件所占比例29.5%;内科、外科床位相等、但外科床、护比最低, 外科不良事件所占比例最低 (27.9%) ;内科床、护比最高, 但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 (37.7%) ;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4.9%。

3 讨论

3.1 未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在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的给药错误中多数是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医嘱查对流程而引起;另外医嘱所用药品名称不规范, 医务人员下达口头医嘱时通用名称、商品名混用, 至护理人员判断错误;第三未及时观察到用药后的异常反应。

3.2 护理人员服务意识不强、业务技能差, 对患者评估不足、沟通不良

在护理投诉中对护理人员业务技能不满意57.1%、服务态度问题42.9%。由于护理人员业务技能差, 未给患者及时、正确的执行治疗、增加患者的痛苦;未及时观察、评估到患者的病情变化, 甚至影响治疗效果在患者投诉中所占比例较高。护士对仪器、设备性能不熟悉, 影响治疗效果, 甚至对患者造成伤害。如手术室1起致患者烫伤不良事件是由于在手术室室温较低、为患者实施麻醉前穿刺、置管过程中, 为缓解患者不适给予取暖设备照射, 由于护理人员对取暖设备性能不了解至照射距离近, 引起患者局部烫伤;在跌倒、坠床、管路滑脱等不良事件中, 由于护理人员对患者评估不全、不及时、沟通不良引起的不良事件所占比例较高。

3.3 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责任意识与护理技术职称及工作年限有关

从表2可以看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者与职称、工作年限有关, 主管护师、护师、护士工作10年以上人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低, 5年以下的较高, 工作2年以下的护士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分析原因是低年资护士业务技能差、对患者评估不全面, 缺乏临床经验。高年资护士随着工作年限的延长, 工作经验的积累, 安全防范意识逐渐提高。

3.4 护理人员配置不合理

从表3结果显示, 我院三个病区床、护比配置并未随着床、护比的增加而减少。我院三个病区手外科床位最多、占床率高, 但不良事件所占比例在三个病区中低, 内科、外科床位相等, 但外科床、护比较低, 内科相对较高, 但内科发生的不良事件所占比例最高。

原因分析:我院内科是综合的大内科, 收治病人病种范围广、重症患者较多, 用药品种多, 用药方法多样, 观察、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项目较多, 护理工作量大, 对护理人员业务技能要求高;外科病房床位、占床率与内科基本相同, 但普外科收治的为外科常见病、重症患者相对少、用药种类较少, 护理技术操作项目较单纯, 观察、治疗技术易掌握;手外科病人多为肢体伤患者, 术后早期观察肢体、末梢血液循环用时较多, 但护理技术操作项目较少, 用药品种相对单一, 护理人员易掌握, 护理工作量相对较少。另外, 手外科护士长是我院具有多年丰富管理经验、懂管理、会管理的护士长, 科学的管理方法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最低 (按同期住院患者人均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 ;手术室护士虽然床、护比低, 但手术中的护理是护士与患者一对一的关系, 同时有医师、麻醉医师、洗手护士、巡回护士的共同参与, 因此,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最低。

4 改进措施

4.1加强护理管理, 完善护理管理体系、规范制定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完善护理操作流程及护理服务行为规范等, 加强各层级护理质控与考核。

4.2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护理人员的配置不仅依据床、护比, 还要与各科收治病人的特点及护理工作量相结合, 落实弹性排班法, 以保证护士有精力高质量的完成护理工作。

4.3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 对护理人员实行分级、分层培训与考核, 特别是落实护理人员的岗前培训、规范化培训。采用结构化的培训方法, 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督查与引导[1]。加强护理管理人员的培训:组织护理管理人员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培训班、院内学习、交流经验等多方面措施, 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和护理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4.4加强患者安全管理, 正确使用安全评估表, 对高危患者使用安全警示标识, 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

4.5各科针对现有设备、仪器或新引进的设备、仪器, 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使其熟悉设备性能、特点及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达到正确使用, 防范仪器、设备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8.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篇八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减少护理差错事件,追求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调查2006年4月-2008年4月58例护理差错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临床工作护士心理因素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因素。结论: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护士的需求层次,满足心理需要,注重心理疏导;管理者应倡导人性化管理,严抓薄弱环节,对定势心理影响下分析原因进行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护理不良事件;心理因素;护理干预

护理差错就是诊疗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的过失,给病员的造成一定的身体健康损害,延误了治疗时间。但尚未造成患者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不良后果者称严重差错。因过失但未给患者身体健康造成损害,无任何不良后果者称一般差错。

为了有效防范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现就我院2006年4月-2008年4月58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了分析讨论,并针对性地进行相应因素干预。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6年4月-2008年4月就诊53468人次,发生护理不良事件58例,占就诊人数0.1%,一般差错57例(98.3%),其中用药错误9例(15.8%),处理医嘱错误28例(49.1%),采集标本错误10例(17.5%),照顾不周、监护不严或消毒不严造成差错10例(17.5%),严重差错1例(1.7%)。

2 护理不良事件常见的类型

2.1 三查七对不严造成用药错误(包括口服、注射、输液和外用)、错给、多给、漏给、少给。

2.2 未认真核对或有疑问(字迹不清、剂量不明、用法不当)未及时提出而造成医嘱处理错误或遗漏执行而影响患者治疗检查;不按规定执行口头医嘱,出现药物名称与剂量的错误。

2.3 采集血标本错误:错采、损失、丢失、误送标本。

2.4 照顾不周或监护不严造成的差错,包括饮食、排泄、清洁、环境等方面。如食物中毒、自杀、无故离院、烫伤、压疮、坠床、摔伤等。

2.5 无菌物品消毒不合格、医务人员不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而造成院内感染。

3 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

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本次分析结果主要是心理因素[1],常见于以下几个方面。

3.1 自卑心理:护士地位低,尤其是合同制护士待遇差,没有安全感,奉献精神得不到社会的普遍认可。造成护士自卑心理,行为消极,责任心不强而出差错。

3.2 焦虑心理: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各种负性生活事件,如失恋、家庭不和、婚姻失败、人际冲突、工作和晋升受挫等增加了负性心理体验[2]。护理的服务对象是受疾病折磨的患者,尤其是精神科患者失去理智,采取封闭式管理,长期在这种环境中工作的护士正常情感得不到交流。同时护士要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但护士本身却得不到管理者人性化管理。易导致情绪焦虑,注意力不集中而出差错。

3.3 定势心理:定势心理是人们在实践中依赖于过去的经验和知识形成的,定势心理在不变的情况下对事物的知觉更迅速,但在已变的情况下就可造成对客观事物的知觉歪曲。如安瓿大小、颜色、剂量相同的氯化钠与氯化钾误取

3.4 过度紧张疲劳:持续紧张的工作会导致疲劳,一方面大量的外部刺激使人的感觉逐渐变得迟钝,兴趣和注意力下降,如处理大量的医嘱,执行大量的治疗等[3],另一方面与人的身体状况有关。频繁的夜间轮班引起睡眠不足、睡眠节律紊乱导致过度疲劳,使人知觉反应和活动能力下降,工作效率降低,不知不觉地出差错。

3.5 厌倦心理:护理工作单调、繁琐、任务重,外出进修学习机会少,尤其是精神科护士,以看管患者为主,技术性不强,护士对工作缺乏兴趣,被动承担工作而出差错。

3.6 抵触情绪:来源于诸多方面,如自我利益受损,对领导者管理误解,对各种变化缺乏适应。抵触情绪易导致组织纪律松散,牢骚满腹,工作被动而出差错。

3.7 自责心理:护理工作任务重,责任大,风险高。难免会出差错,一旦出了差错,将面临着承担责任、经济处罚,此时护士易形成自责心理,懊悔不已,形成沉重的心理负担而再次出差错。

4 干预措施

4.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护士的需求层次,培养护士的敬业精神及浓厚的工作兴趣。

4.2 注重心理疏导:首先积极鼓励受挫护士将不良情绪适度地进行宣泄,让其释放出来,使情绪处于稳定状态,宣泄的方式很多,可向知已倾吐,也可采用写日记、运动等形式宣泄。管理者既要懂得宣泄机制,又要学会倾听技巧,做护士的知己。其次要帮助适应。当护士出差错时,管理者不应只是单纯指责及经济处罚,而应在心理上给予安慰,与其共同分析出差错的原因,总结经验,使其放下包袱,以良好的情绪投入工作。

4.3 管理者要具有情绪的自控性,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对挫折的承受力,自我了解程度以及对他人的理解与宽容;管理者要学习批评艺术,留心对方的情绪反应,先明确提出明显需要改进的问题,并进一步针对问题提供解决方法,与护士多沟通,让其说出心底的感觉和想法,在彼此沟通中,应理解别人的观点并注意宽容;管理者应合理使用权力,加强自我修养,用自己高尚的品格、渊博的知识、卓越的才能及与护士友好的关系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舞他们来和自己一起去达到预定的护理目标。

4.4 满足需要:管理者要学会了解人们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条件下的不同层次需要,根据需要考虑管理措施,如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以满足护士成长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为护士解决后顾之忧,如给合同制护士增加待遇,交养老保险等。努力为护士提供进修学习机会,鼓励护士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自学考试及夜大学习,晋升、晋级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为此,护士长应关心护士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向有关部门反映,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

4.5 倡导人性化管理,管理者应根据不同情况、不同时间、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充分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首先让护士参与病房管理,增强主人翁意识,变被动承担工作为主动承担工作,提高工作积极性。其次实施管理时做好解释工作。如实施新计划,管理者应讲明实施新计划的目的、方法,使大家了解管理者的意图。最后,管理者要虚心听取各种意见,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对不合理意见做好解释工作。管理者要尊重爱护下属,在科室营造一种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的融洽气氛,同时丰富护士的业余生活,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体育运动、文艺活动、茶话会等,增加情感交流的机会。调整班次,变单调的班次为各种班次轮换,变前后夜班连上为前后夜班错开上等。

有利于消除疲劳,提高工作兴趣,减少差错发生率[4]。

4.6 严抓薄弱环节:对定势心理影响下易发生差错的薄弱环节加强管理,对各类物品、器械、药品定点放置,专人保管。对各项操作、护理文件书写进行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参考文献

[1] 宋慧娟,刘雪琴,李漓等.45例护理不良原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8(8)7:56-57

[2] 汤日晓、于小漪.常见的不良护理心理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 2006(2)1: 242-242

[3] 黄水清,张小庄,聂川.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分析[J].医院管理论坛,2008(8)3:151-153

[4] 赵永新.静脉输液可能引发的医患纠纷及防范措施[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12:1130-1132

9.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 篇九

一、护理不良事件项目

病人识别错误

二、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人员结构

新上岗护士:陈延延

三、护理事件后果

及时改正未造成后果

四、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

1、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如给病人进行治疗时只喊床号,不喊姓名,更换液体时未做到床号、瓶签、输液卡三对照。

2、由于低年资护士较多,工作经验不足,查对制度落实不认真,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3、护士不严于职守,责任心不强,工作时思想不集中,态度不严谨,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4、护士消极倦怠心理极易引起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由于护理工作平凡琐碎,技术与服务要求高,精神高度紧张,思想压力大,易引起护士消极倦怠情绪。

5、护理质量安全小组督导力度不大,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疏于管理,对新上岗护士培训不到位。

五、不良事件的预防措施

1、认真学习护理核心制度,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熟知确认患者身份的方法和程序;至少使用两种核对患者身份的识别方式,禁止仅以房间才床号作为唯一的识别依据。科室组织人员细化学习查对制度执行流程。

2、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对重点环节和重点人群加强管理。

3、科室加强对新来科人员的培训教育,重点加强对本科疾病的培训及护理核心制度的培训,不定期抽查。

4、护理人员积极调整心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减轻紧张和焦虑。护理质量小组及时对护理人员进行疏导,减轻护士心理压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好护理工作。

5、学习相关护理法规,了解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了解自己和病人的权利义务,做到有据可依,有法可循。

6、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护士在工作中出现不良事件,应立即通知护士长,逐级上报,制定整改措施,纺织类似事件发生。

7、护理质量安全小组严格督导,保证护理安全。

十四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典型案例成因分析

一、护理不良事件项目

观察巡视不及时、护士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知识缺乏

二、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人员结构

新上岗护士:侯春鹤

三、护理不良事件后果

及时改正未造成后果

四、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

1、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违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如:静脉注射药物外渗引起局部组织红肿、热痛;没有及时处理和回报给护士长,另外新来院的护士工作经验少,且对化疗药物知识缺乏,认识不到化疗药物外渗造成的危害。

2、低年资护士工作经验不足,对一些专科知识、基本常识、操作规程掌握不牢固,工作流程不熟悉,对某些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而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3、分级护理制度执行不严格,表现在不按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仔细。

4、护理健康教育实施不到位,未达到预期效果。

5、护理质量安全小组督导力度不大,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疏于管理,对新上岗护士培训不到位。

6、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护士在工作中出现不良事件,应立即通知护士长,逐级上报,制定整改措施,纺织类似事件发生。

五、不良事件预防措施

1、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重点环节和重点人群加强观察。

2、加强对新来科护士加强培训和监管,加强科室常用药物的学习,不定期抽查。严格掌握“三基三严”,夯实理论基础。

3、各项护理健康教育落实到位,达到预期效果,健康教育与护理措施做到护理人员人人掌握。

4、提高护士安全防范意识,对一些特殊用药有安全警示,认真落实操作前、中、后查对。

5、护理人员积极调整心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减轻紧张和焦虑。护理质量小组及时对护理人员进行疏导,减轻护士心理压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好护理工作。

6、学习相关护理法规,了解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了解自己和病人的权利义务,做到有据可依,有法可循。

7、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护士在工作中出现不良事件,应立即通知护士长,逐级上报,制定整改措施,纺织类似事件发生。

10.精神科意外事件的防范及护理措施 篇十

1严格执行安全制度

1.1 安全检查

每天2次铺床时, 检查患者床铺是否藏有危险品, 每周五检查病区设施有无损坏, 门、窗、铁床是否有松动, 管理好门窗可减少和杜绝患者外走及意外发生, 发现问题及时修理, 每天安全检查, 认真检查患者身体各处有无异物及药物收藏。对新入院及返院患者, 由办公室护士向患者家属解释后, 进行彻底安全检查, 然后交给重护班护士, 并向重护班护士交代患者的注意事项。

1.2 保证患者遵医嘱服药

发药时其他工作人员应在场协助, 嘱患者排好队服药, 并认真检查患者的手、水杯、口腔, 确保患者服药下肚, 防止囤积, 对不合作患者及疑有藏药的患者, 应放在最后服药或饭中服药。

1.3 严格交接各种医疗器械和危险物品

各种医疗器械和危险物品使用后放回原处并加锁, 防止患者发生意外, 办公室、治疗室、更衣室、洗脸间、配餐间、小厕所、仓库及通向室外的门均应随时关门上锁, 尤其是办公室和治疗室不得让患者随便出入, 以防意外。对已上锁的门, 要保管好钥匙, 严格交接, 如发现钥匙丢失, 应立即查明原因, 寻找下落并报告护士长, 若寻无下落, 应及时换新锁[1]。

2严密观察病情动态

2.1 确切掌握病区各病室患者基本情况

确切掌握病区总人数、每个病室人数及出入院人数, 并熟悉新入院患者病情、姓名、相貌、特征、注意事项, 便于防范及护理。

2.2 护理人员要掌握患者病史,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常与患者谈心, 了解其心理反应, 对病史中提供有自杀企图、外走的、严重情绪低落及有自责、自罪、妄想的和有收藏绳索或利器等行为的患者, 应严加防范、加重管理, 高度警惕, 班班交接。

2.3 重点监护

凡有自杀、自伤、外逃企图的患者, 必须安排在重点病室, 专人护理, 严禁单独活动;若集体外出, 如检查、洗澡, 工作人员必须在其身边, 不离视线;开放时要随时注意每位患者的动向, 工作人员安排在四周, 严禁脱岗, 特别是大、小夜班及中班时, 值班人员少, 护士又处于疲劳状态, 患者易发生意外, 夜班人员明确分工, 密切配合, 常巡视病房, 巡视时间不定为好, 以防患者掌握规律而发生意外。对老年患者及有躯体疾病的患者入厕时加予扶持, 防止摔倒。如有患者入厕后未及时回房间, 应立即察看, 以防止发生意外。

3提高专科护理技术, 加强工作责任心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精神科基础理论知识、专科护理知识、娴熟的护理技术, 即能通过对患者接触与观察, 发现患者的细微变化, 给予适当的处理, 防范意外的发生, 又能掌握应急能力。病区每月举办1次专科知识讲座, 每月考理论及操作1次, 有效地提高了护理技术水平, 全面掌握患者的思想动态和行为, 对一切异常现象都应提高警惕, 恰当分析, 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4加强对保护带的安全管理

每班认真清点保护带数目, 发现数目不对, 立即询问清楚并知晓保护带的去向, 保管护士常检查保护袋有无破损, 并及时更换, 保证安全使用。保护患者时, 要注意松紧适宜, 勿长时间约束患者, 约束部位应经常检查, 防止受压过久而引起臂丛神经麻痹或发生压疮;另外要加强巡视, 防止脱落或被患者解开, 造成患者冲动或自缢的严重后果。

5加强安全宣教

对恢复期患者由责任护士宣教有关精神科知识, 鼓励和组织患者参加一些娱乐活动, 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特别要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安全宣教, 向他们发放探视须知, 并经常讲解, 以便取得家属的支持, 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

6做好保护性医疗工作

对每位患者要观察仔细, 及时、详细地做好护理记录, 对有自杀企图的患者要向家属交代清楚, 并做好班班交接, 交班时重点提出注意事项, 护理记录要随时记录, 对假出院患者要向家属反复交代患者在家的注意事项, 并让患者家属在假出院单上签名, 不得遗漏[2]。

7小结

精神科工作烦而琐碎, 所以每位工作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良好的医学道德, 有慎独的精神, 以一颗博爱的心给予患者温暖、同情、关心、体贴与理解;还必须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才能在护理岗位上更好、更多的为患者服务。

关键词:精神科,意外事件,防范,护理

参考文献

[1]耿开兰.精神科使用约束用具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 3 (14) :35.

11.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篇十一

1 不安全因素

1.1 由精神症状所致

①精神病人情绪不稳定。在幻觉、妄想等症状支配下;常常出现自伤、自杀等特殊行为, 有可能危及病人生命。②病人无自知力, 自控能力差, 常出现突然的冲动性攻击行为。③病人否认有病, 拒绝治疗, 可出现激惹与反抗, 在精神科各项治疗中也可出现意外。

1.2 护士方面

①护士知识水平缺乏, 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 不认真执行护理规范, 护理措施不到位, 各项工作未按常规进行。②未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护理工作中, 不按规章制度做, 凭感觉做事, 工作中责任心不强, 工作疏忽, 精力不集中, 是造成不安全因素的主要原因。③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 护理记录过于简单和程式化, 没有认真仔细地与病人沟通, 引导病人说出心中的真实想法, 书写流于形式。有的与医生记录不一致。精神科工作烦琐, 突发事件多, 易发生意外情况。如病人发生冲动伤人, 工作人员仅顾及当时的抢救, 而事后没有及时准确的记录, 影响了护理记录的真实性, 一旦发生护理纠纷, 拿不出真实可靠的证据, 导致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2 防范措施

2.1 掌握病情, 心中有数

护理人员必须熟悉病人的病情、诊断, 对有严重自伤、伤人、逃跑的特殊病人做到心中有数, 重点病人重点看护。此类病人的活动应不离开工作人员的视线范围。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善于鉴别精神症状或躯体疾患, 不可将病人的精神症状误认为躯体症状而轻易处理, 也不应将病人的躯体不适误认为精神症状而忽视。对有严重自伤、自杀企图的病人, 尽量不让其单独活动或到隐蔽的地方活动, 平时多沟通, 加强心理疏导, 发现有关情况要及时与医生联系, 汇报护士长, 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防患于未然。对于部分意识清醒, 又有严重自杀或外跑企图的病人, 护理人员要提高警惕, 加强护理, 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 不要让病人摸索到工作人员的工作规律, 防止乘机自杀或逃跑。对于外走病人被追回后, 要做好精神安慰, 不要过多责备, 同时要严密观察, 加强护理, 防止再次出现意外。

2.2 加强巡视

精神病人的症状复杂, 行为怪异, 必须加强巡视, 每日派1名护理人员专门做巡视, 尤其是厕所、过道要特别注意。晚夜班工作人员少, 是意外事件的高发时段, 要加强巡视力度。我院规定15 min巡视病房1次。对于输液病人以及保护约束的病人要求有专人看护。在巡视中, 发现特殊情况, 如病人互相打闹、搜寻异物的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及时制止, 严防意外事故发生。

2.3 加强安全管理

精神病人在精神症状的支配下, 会利用病房内的等物品, 如保护带、床单、裤带、玻璃、刀片、针头、打火机等物品充当自伤、伤人、自杀的工具, 因此要认真地做好安全检查, 对于新入院的病人及病人家属, 要检查有无危险品, 以及带来的食品是否变质, 并加强安全宣教。每日工作人员要检查病人床单位以及病人身边有无危险品。每周护士长同保管护士一同检查病区的门、窗、锁、玻璃有无损坏, 发现问题及时维修。病人服药时要认真检查口腔, 避免病人积存药品一次吞服造成意外, 或病人藏药影响治疗效果。

2.4 加强业务学习

提高护士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 加强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护理工作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医疗措施的落实。护理人员要不断学习, 以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护士长要制订学习计划, 定期进行“三基”学习, 护理部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 并定期进行理论和技能考核。有条件的医院可以选派优秀护士到上级医院进一步学习, 同时要拓宽知识面, 提高综合知识水平。这样通过不断学习, 可以开阔视野, 提高护理质量。

2.5 护理记录书写规范化

护理记录是医疗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及时地反映病情、护理效果等。护理记录的书写必须体现及时、准确、客观、真实的原则, 并保持与医生病程记录的一致性。有的护士书写护理记录前不与病人沟通, 不认真观察病情, 没有认真倾听病人的诉说, 凭自己的主观印象记录。从而导致客观资料少、主观资料多, 影响了护理记录的书写质量, 留下了安全隐患。护士长定期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以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质量。

2.6 规章制度落实到位

精神科有各种规章制度, 如病人带开放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带病人外出检查制度、钥匙管理制度, 交接班制度等。各种制度要严格遵照执行, 做到一视同仁, 不因人而异。护士长要严于律己, 做好表率, 高年资护士起到积极带头作用。新来的护士要认真带教, 严格要求, 作好“传、帮、带”工作。另外, 护士长要定期组织学习各种规章制度, 并做到学以致用。

护理工作是与病人息息相关的, 护理安全是病人的基本需要, 只有加强了护理安全管理,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 从而保证病人的安全, 减少各种医疗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华.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防护措施[J].护理研究, 2006, 20 (11A) :2896.

12.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篇十二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住院精神患者骨折发生部位及原因,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本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17例年龄在65岁以上的精神患者发生骨折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及统计学处理。结果:住院患者多见于腰椎骨折、股骨颈骨折、肋骨骨折、四肢骨折,主要原因是长期住院缺少营养、骨质疏松、长期服用精神病药物、互相斗殴,活动室、卫生间、澡堂等患者出入较多的场地地面湿、滑,也极易导致跌伤。结论: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以人为本,积极寻找预防对策,采取各项防护措施,以预防骨折的发生。

关键词:住院精神患者;骨折;护理

【中图分类号】R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454-01

精神病以精神分裂症最常见,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疾病。由于其本身疾病的特殊性,住院期间极易发生各种意外,骨折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1]。在人口步人老龄化的今天,老年人生存质量问题也正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是其中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他们特有的生理及心理特征,比如:认识和判断能力下降、自我保护能力减退、意志行为能力以及生理状态的退行性改变等,都容易导致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尤其是骨折问题比较突出。本文通过对我院17例年龄在65岁以上的住院精神患者的骨折病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调查,现报道如下

1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17例患者系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均为因精神问题住院发生骨折的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6例。住院时间在3~25天。其骨折均经X线检查确诊。精神科诊断:精神分裂症10例,躁狂症6例,自残1例。一般经3-5个月治疗,均获临床痊愈,骨折愈合后肢体功能基本恢复。

2原因分析

2.1一般因素:人体自然老化,长期住院,缺少营养尤其女性更年期骨质疏松容易导致骨折。安全设施管理不完善,活动室、卫生间、澡堂等患者出入较多的场地地面湿、滑,地面过于平滑,水渍过多,摩擦系数小,使患者站立不稳,极易导致跌伤。

2.2管理因素:分级管理不严,处于疾病不同时期的患者没有分室居住,使兴奋冲动患者突然将恢复期没有防范的患者推到。以及兴奋冲动患者互相斗殴而发生骨折。

2.3疾病因素:因慢性疾病导致头晕,腿脚无力而跌倒。许多精神科药物会出现如体位性低血压、过度镇静、共济失调等诸多不良反应使患者自理能力下降或丧失,失去自我防护能力而跌倒[2]。

2.4护理因素: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疏忽大意,重点患者、年老体弱患者特别是对精神科具有”三防”的患者没有充分了解病情并严密监护。安全护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对于年老体弱患者没有针对性的安全陪护,致使患者上厕所时跌倒。护士安全意识不强,不能正确及时的预见和防范骨折意外。健康教育执行不彻底,许多患者没有自身保护意识,不能应对紧急突发事件。

3护理对策

3.1骨折后的急救处理:一旦发现患者骨折,首先检查患者生命体征有无异常,有无生命危险,及时通知医生。做好对症处理 总原则是止痛、止血、骨折固定,包括妥善处理伤口,对患肢进行简单有效的固定,科学搬运患者,力争最大限度地减少疼痛,防止其他合并损伤。

3.2日常活动管理:对于年龄超过65岁的患者,要有针对性的安排专人陪护,合理膳食和运动,有计划地安排户外活动,减少骨钙流失;多晒太阳,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以利于体内钙质的吸收和利用。督促或协助其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3.3安全防范措施:做好安全保护措施,地面铺塑料垫,增加摩擦系数,尤其是经常有水源的地方如洗澡间、洗漱间、厕所等,塑料垫要经常清洗日晒,保持干燥整洁。病房内全部安装扶手,床边配置凳子及轮椅,厕所配置垂直扶手,危险地带设置警示标志[3]。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执行医疗规章制度和各项常规,做好分级护理,将兴奋躁动患者置监护室,专人看护,必要时给予约束,与恢复期患者分室居住,减少人为伤害。

3.4安全用药管理:对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人院时要了解其有无晕厥史,帮助患者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及发病的前期症状,掌握发病规律,积极治疗原发病。做好精神药物治疗中护理工作,掌握药物治疗的有关知识,严密观察药物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并给予对症护理和心理疏导,确保用药安全。

3.5护理责任:精神患者患有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工作人员要加强工作责任心,熟悉患者的病情、诊断,对有严重伤人、逃跑的患者要心中有数,加强患者观察,将年老体弱重点患者放在视野下监护,加强巡视,班班交接[4]。

3.6健康教育:加强护士思想工作,重视安全教育,树立安全观念,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加强护士对意外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以便能及时准确的预见和防范骨折意外。加强健康知识宣教,并及时进行效果评价,提高患者对自身的保护能力。

综上所述,对老年住院精神患者这一弱势群体应特别给予照顾,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医疗规章制度和各项医疗常规,才能杜绝各种意外的发生。通过各项护理措施的实施,防止骨折等意外伤害的发生,提高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ZK(#〗张冬红,蒋玉卉,李宁.综合干预对预防住院老年精神病人跌倒的研究[C]//河南省精神科护理管理学术会议资料汇编.2005

[2]陈道美,李德萍.住院精神疾病患者骨折原因分析及预防[J].中国民康医学,2005,17(6):297-297

[3]胡卫红,谢帆,陈美娟.老年精神疾病患者院内跌倒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3,13(6):344-345

13.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篇十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1月—2012年1月我院精神科住院患者共发生73例意外跌倒事件,其中男性41例,女性32例。排在前3位的疾病分别是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和乙醇所致精神障碍。

1.2 方法

统计跌倒患者的年龄、跌倒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和产生的后果等,通过访谈患者及护理人员、实地考察获取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 果

2.1 跌倒患者的年龄分布

见表1。

2.2 跌倒发生的时间

见表2。

2.3 跌倒发生的地点

见表3。

2.4 跌倒时的状态及后果

在本次调查中,有27.4%的患者曾有跌倒史。跌倒前的活动能力:完全独立的占20 %,部分依赖的占36%,完全依赖的占44%。跌倒时的状态:入厕时占20.5%,从床上或座椅上站起时占15.1%,行走占9.6%,取物时占20.6%,淋浴时占16.4%,室外活动时占17.8%。跌倒的后果:骨折占4.1%,头面部血肿、淤血、破溃占38.4%,四肢及躯干软组织损伤占45.2%,无损伤占16.4%。

3 讨 论

3.1 医院内跌倒的原因分析

3.1.1 护理人员因素

首先,护士长对护理安全管理认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安全监督。患者入院时未进行护理风险评估,缺乏完善的预防措施,没有认真检查和督促各防范措施的落实。其次是没有形成护理安全文化,导致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淡漠,如护理人员认为精神科患者大多生活自理好,造成了防范意识不强。再者护理人员对患者和家属的相关安全宣教及建康指导不到位,造成患者缺乏相关信息,没有注意到对跌倒的防范。

3.1.2 病区环境因素

病室地面光滑、无扶手,浴室及卫生间地面湿滑,夜间病室光线较暗,床挡使用不当。

3.1.3 疾病因素

精神症状丰富,兴奋冲动,行为紊乱,木僵状态,合并有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帕金森综合征、谵妄状态等均宜导致患者跌倒。此外老年精神病患者生理功能及下肢肌肉收缩能力下降,平衡能力降低以及老年过程导致的骨质疏松是老年患者跌倒的重要原因。

3.1.4 药物因素

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抗癫痫药物会引起共济失调,影响平衡能力;镇静、降压、降糖药物的应用可导致血压、血糖降低较快,从而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和脑缺血等,这些都极易发生跌倒。

3.2 护理干预措施

3.2.1 强化护理安全管理意识

各级护理管理体系要重视患者的安全管理,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护理部每年制定安全培训计划,定期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安全讲座。设立行之有效的防止患者跌倒的安全保障措施[2]。完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管理制度,畅通不良事件报告程序,出现问题时采用帕累托80/20效率法则[3]进行分析,无论事件情况如何,首先80%找系统(管理)的原因,而不是责备护理人员,从而提高全体护理人员参与安全管理的意识。

3.2.2 完善预防跌倒的护理工作流程

将护理工作程序评估-计划-实施-评价体系引入护理安全管理[4]。对新入院患者应用跌倒风险评估表进行评分,按照各项危险因素的分值累计总分,分值越高,跌倒的危险性越大,越要引起重视。根据风险评估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在床头放置“预防跌倒”的警示标识,保持环境安全,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如保护带、床挡),责任护士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安全知识的宣教,完善各项护理记录。护士长及护理部经常检查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评价取得的效果。

3.2.3 创造安全的就医环境

病房内光线充足,夜间开启睡眠灯;保持病室及卫生间地面清洁干燥、平整,无障碍物,做清洁工作时提醒患者注意安全;病床的高度适宜,患者休息、起床时协助提起或放下床挡;在走廊及卫生间安装扶手;洗漱室、浴室、卫生间、开水炉处粘“小心地滑”的警示标识,放置防滑垫等措施能够有效防止跌倒的发生。

3.2.4 安全管理

①增强护理人员的主动护理意识,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提高对跌倒事件的判断力和预见性。主动关心患者的饮食起居,落实安全防护用具,做好生活护理,按时巡视病房,掌握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发现患者步态不稳及时给予扶助,并严格进行交接班;发现地面潮湿及时给予擦干。②实行弹性排班,在晨晚间、开饭、洗澡、外出检查、户外活动等薄弱时间段增加护理人员的配置。减少因护士人力不足对患者照顾不周而带来的隐患,满足患者身心安全需要[5]。③加强就餐和晨晚间洗漱时的管理。就餐时先由工作人员将食物分好放置在餐桌上,再安排患者就坐,避免患者拥挤抢食而发生跌倒;晨间洗漱时安排专人看护,协助梳洗,防止患者跌倒;晚间洗脚时工作人员将温水逐一送到患者的床旁,避免患者因地面湿滑和人多拥挤而导致跌倒。④重视夜间安全的护理,睡前提醒患者先排便,减少夜间如厕时发生跌倒的危险性;对夜间行走不稳或躯体情况不佳的的患者,起床时专人陪伴,给予搀扶,或利用便器协助床上排便。

3.2.5 对服用某些药物患者的管理

对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并嘱咐患者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切忌突然站起;对服用降压、降糖及镇静催眠药物的患者做好不良反应的观察;对于使用有跌倒危险药物的患者,需要有专人监护,加强生活照顾,在行走、如厕时给予陪伴。

3.2.6 加强安全指导和健康教育

向患者讲解跌倒所致的不良后果及预防措施,指导患者穿着适宜,鞋子要防滑、裤子不可过长;行走时宜缓慢,抓抓好扶手,防止发生拥挤;改变体位时要缓慢,做到“3个半分钟”,即醒后在床上躺半分钟再坐起,坐起后半分钟再站起,站起后半分钟再行走;讲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对跌倒的影响及应对措施;讲解乙醇依赖常见临床表现、药物常识和戒断反应的表现;讲解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及指导家属对患者的照顾方法。系统的安全宣教可以提高患者的安全意识,安全意识越强则预防跌倒的效果越好。

总之,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预防患者跌倒是护理人员的重要职责之一。工作中要切实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建立护理安全管理体系,重视安全管理文化,落实护理风险评估,制定有效的预防跌倒的措施,防范与减少精神科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住院的安全性。

摘要:目的 探讨预防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提高精神科患者住院护理安全性。方法 对73例精神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内跌倒的患者年龄、跌倒的时间、地点、原因、后果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60岁以上的老年精神病患者是跌倒的高危人群;4:00至8:00、12:00至16:00是跌倒发生的高峰时段;跌倒的地点主要在卫生间、床旁、浴室;跌倒发生的原因主要与护理人员因素、环境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因素有关。结论 要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改进护理流程,提高精神科患者的住院安全。

关键词:精神科患者,跌倒,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于洪宇.老年人跌倒问题的相关因素研究与预防护理[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9,7(1):85-88.

[2]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2.

[3]理查德.科克.帕累托80/20效率法则[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55-56.

[4]冯茂群,方菊花.患者坠床事件分析与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9,9(5):49-50.

上一篇:多媒体技术应用原题下一篇:高校生毕业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