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告诉未来

2024-07-11

让传统告诉未来(精选10篇)

1.让传统告诉未来 篇一

也许你已经忘记,小时候你所憧憬的未来的样子。

也许你已经忘记,当年埋首在高二的教室里,奋笔疾书时,曾握紧拳头,暗下决心,进入高三后要多么多么的努力。憧憬着高考成功后进入大学漫步在大学校园内的美好生活。 更或许你已经忘记,刚入高三时,自信满满地去为高考拼搏,以为自己的未来,会和别人的不一样。默默告诉自己,熬过此刻,想要的未来便触手可及。

时间在走,世界在变。一步步走来,才发现,以前所相信的,以为能轻而易举得到的事情,突然间,却变得那么,遥不可及。

终于,我们陷落在题海中,看着老师飞扬的板书自己却在发呆才明白,自己已不知几次出现这样的情况,发现自己已经听不大懂老师在说什么,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原来这样的不堪一击。面对如此纷繁浩杂的题海,我们,竟是如此渺小。你告诉自己,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生活。

我们原本就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人,只不过是幻想了一个绚丽浮夸的未来。

身边的很多人和事都告诉你,有种东西,叫做命运,只能接受,很难逆转。于是,你渐渐地被种观念催眠,被同化,你抛却了所谓的理想,一边做着不切实际的大学梦,一边在班内有说有笑对黑板上的一测倒计时不 以为意。一边做着一测不找边际的成功梦,一边又不想付出认为自己足够努力能够在一测中创造奇迹。

日子一天天过去 ,生活的琐碎,日渐消去了你的热情,很多以前让你热泪盈眶的事,很难再打动你;以前很多让你斗志昂扬的话语,却不能再给你分毫的力量。好似生活的波澜不惊,已经浇熄了你曾经的满腔热情。残留的,是麻木与盲目的自我满足。 可是,这真的就是你想要的吗?

年少时的梦,和曾经的豪情壮志都不管不顾,任岁月尘封了吗?有多少人少时信誓旦旦的说要考清华北大甚至要去美国念书,而现在能考一本就以谢天谢地。你甘心这来之不易的人生,就在碌碌无为中消耗殆尽吗?

不要忘了,你一次次答应自己要考得的分数与名次,你承诺自己要做到的事。还有你在一次次质疑与否定面前,告诉自己, 总有一天,你会证明自己有多优秀,让否定你的人,都后悔他们的决定。

真正的人生之路,才刚刚开始,你怎么可以就此固步自封?

从来没有一件事情,可以轻易的做到,理想也不是空中楼阁,任何事情,都要靠努力和汗水,以及智慧去争取。

我知道,这很难,人都有惰性,喜欢呆在自己的舒适区域,不想也害怕去改变。可是,依然有人克服了这些所谓的困难,朝着理想的未来走去了。

有些事,虽艰难,但努力,依旧可以做到。只要你用心观察,身边处处都是动人的励志故事。别只羡慕别人的光鲜,却吝啬于付出自己的努力。

已经有太多人耗尽一生,就为了诠释平淡无奇的意义。也有人拼尽全力,用自己的奋斗演绎了一个个绝地反击的传奇。安分守己的人生,不见得有多美满幸福,如果在生命的尽头,你都不知道此生为何而来,这才是最大的悲剧。

生命是自己的,生活也是自己的。别人只能给你他们认为对你好的建议,却未必真正适合你。你必须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不要被别人的想法控制。从来没有人可以禁锢你的自由,除非你给他们这样的权力。

这纷繁多彩,又复杂多变的世界,虽然让很多事变得艰难了许多,可是也在残酷的夹缝里带来了很多的机会和可能性。关键是要先做足必要的准备和累积,才能在机会来的时候不至于慌了阵脚,错失机会。

高三只有一次,王者绝非偶然。就像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拥有创造天堂的力量;

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眉毛上的汗水和眉毛下的`泪水你只能选择一样! 亲爱的你,别在适合奋斗的年龄,选择了安逸,还找来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你只有用尽全力做好自己,坚持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勿忘初心,坚持成长。总有一天,你会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请记住,只要用心,就有可能,只要开始,永远不晚。

请记住,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2.让传统告诉未来 篇二

一、新中国技术引进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技术引进的发展可以划分为改革开放以前和以后两个大的阶段。

(一) 改革开放前阶段

1. 建国头十年 (1950~1959)

建国之初, 我国科技基础异常薄弱, 根本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必须寻求外来技术, 以提高经济、技术水平和恢复国民经济。由于新中国奉行“一边倒”政策, 同时西方国家对华封锁禁运, 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成为当时我国技术引进的唯一来源。

新中国从苏东国家引进技术的成就主要体现在: (1) 我国年度经济计划制度、统计制度和其他规章制度的制订。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 我国制订了“一五计划”和《1956-1967年的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 (草案) 》。 (2) 我国重大基础项目建设得到前苏东国家的援助, 引进一系列成套设备。我国总共从苏东国家引进450个项目, 37亿美元, 建立了较完整的基础工业和国防工业骨架, 为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 并填补了工业中的许多空白。 (3) 我国科技研究也得到前苏联等的大力援助, 如专家指导、科技资料提供、共同进行科学研究等。前苏联还曾向我国提供了一些原子能及其他尖端科技方面的资料和技术装备。 (4) 前苏联等国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留学生, 派遣大批教师来到中国, 并在教育改革方面给予了很大支援。

这十年是我国技术引进首个高峰期。通过从前苏联等引进技术和成套设备, 我国科技水平基本达到世界20世纪40年代的水平, 我国工业结构有所改善, 有关工业部门的技术水平有所提高, 工业生产能力迅速增长, 且节省了自己进行研制的大量资金和时间, 避免了一些弯路。

2. 技术引进不稳定发展时期 (1960~1971)

上世纪50年代末, 中苏两国关系日趋紧张, 前苏东国家对华经济技术援助迅速减少, 最终全部中断。此间我国技术战略由学习苏联转向自力更生, 并开始寻求向西方引进技术。1963~1966年, 我国与西方签订了2.8亿美元的84项引进合同, 90%用于购买成套设备。同期从东欧各国引进2200万美元的成套设备和关键设备。成套设备仍是技术引进的重点, 但以中小型设备居多, 用于企业技术改造和填补部门空白, 引进项目主要为了支持农业和生产轻工业原料, 解决百姓吃穿用和“三线”建设所需冶金化工技术及其他工业建设所需关键技术。

“文革”开始后, 我国技术引进一度停滞, 机器设备进口额大幅度下降, 引进设备基本上是技术和工艺都较一般的单机, 没有现代化的成套设备, 也几乎没有高精尖的单机和零部件。

3. 从西方引进成套设备时期 (1972~1978)

1971年我国重返联合国后, 与发达国家发展正常关系, 开始引进西方技术。1972~1977年, 我国实际对外签约成交达39.6亿美元, 其中成套设备约31.5亿美元, 占80%。到1979年, 引进的25项大型工程和43套综合采煤机组绝大部分投入生产, 成为基础工业的骨干企业, 国内急需产品的产量成倍增长。这次引进对我国扩大对外经贸、填补一些空白、促进工农业生产、节省外汇资金等有着积极意义, 但忽视了对技术本身的引进。1977年7月开始实施的“六五”方案是“左”的思想影响下的“洋跃进”, 造成技术引进失误和重大经济损失。

这是我国第二次成套技术设备引进高潮期, 对解决我国关键经济问题、促进相关产业加快发展与追赶先进、发展同发达国家的经贸关系和后来的对外开放等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改革开放前我国共引进技术845项, 价值119.7亿美元。其主要特点:以进口成套设备、新建大企业为主;外汇渠道主要是中央外汇和政府间记帐贸易;引进项目的组织实施以中央部门为主。

(二) 改革开放后阶段

1. 技术引进大规模发展时期 (1979~1989)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我国技术引进发展迅速, 引进重点由以新建项目为主转向以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改为主, 引进方式由购买成套设备为主转向以购买软技术为主。1975~1990年, 共引进软技术2027项。在此期间, 国家重点抓了引进3000项先进技术, 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改和组织产学研合作, 对12个重大项目进行消化吸收, 使我国整体技术水平迈上了新台阶。该时期我国同大量国家、地区和国际科研机构建立了科技合作交流关系, 并派出大量留学生。同时, 外商直接投资逐渐成为我国技术引进的重要方式。我国由此引进了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 促进了工业技术整体进步, 提高了产品档次和出口创汇能力, 缓解了劳动力过剩问题, 并开始了技术输出。

该时期的主要特点:技术引进规模大、项目多, 共引进技术3761项;引进方式多样化;各部门、地方和企业的技术引进自主权有所扩大;外汇来源和合作方式多样化;引进主体由政府逐步转为政府和企业相结合;技术来源国别地区扩大到50多个;加强了对引进的政府管理。

2. 技术引进全方位发展时期 (1990至今)

1990年后, 我国技术引进总体规模更大了, 技术引进成为建设强大民族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手段。在能源、机电、石化、有色冶金、邮电交通、轻纺、建材等领域, 我国引进技术及与国外技术合作全面展开。迄今我国共引进技术8万项, 合同金额超过2千亿美元。通过引进先进技术与装备进行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 我国工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规模、产品质量、技术水平等都大幅提高, 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同时, 通过外资引进技术已成为技术引进的主要方式之一, 外企已与国企一道成为技术引进的主体。

该时期的主要特点:出现了交换技术使用权、特许专营等新方式;技术引进的主动权逐步提升, 引进质量显著提高, 软技术引进已居主导地位;技术引进的结构不断优化;外资企业在技术引进中的比重很大;技术来源国别地区更加多元化。

二、新中国技术引进的有益经验

(一) 政府在我国技术引进中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核心和主导作用

最重要的经验就是政府对技术引进始终如一地重视。尤其是改革开放后, 中央政府逐渐将技术引进的权力下放, 其工作重心则逐渐转向注重宏观方面的管理与引导, 各部门、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不断增强。但中央政府仍在技术引进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制定和实施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 确定技术引进的主要方向和领域;创造利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的内部环境;大量增加科研投入;为企业引进技术提供多方面服务;造就开放的学术环境, 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发挥企业在技术引进和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改善技术引进的外部环境, 利用全球科技资源等。

(二) 重视发挥企业的引进主体地位和作用

这首先体现在企业引进技术的自主权不断提升上。在国家政策允许的前提下, 企业确定在技术引进的项目、内容和规模以及技术引进的来源、方式和资金来源或筹资方式等各方面的自主权都越来越大, 企业对技术引进拥有越来越充分的决策权、投资权和收益权。

(三) 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引进技术

建国以来, 我国技术引进的方式日趋多样化, 引进渠道不断增加, 技术来源国别地区也日益多元化。我国由此增强了技术引进的稳定性, 增加了引进技术的多样性, 强化了技术引进的自主性, 提高了技术引进的质量和效益。

(四) 注重发挥外资在技术引进中的作用

外资已成为我国引进技术的主体之一, 并发挥了多方面积极作用:带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推动我国技术进步、创新和技术研发, 带动外籍技术人才流入我国等。

(五) 技术引进的同时始终注重自主研发

我国已形成较完整的研发体系, 整体科技水平居发展中国家前列。到2003年, 我国国际科技论文数量居世界第五位;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来自国外的申请;高新技术产值达2.75万亿元, 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外贸出口的比重达25.1%;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研发总支出占GDP的比重1.32%;在三大经济圈已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和优势企业。同时, 我国许多企业还积极从事模仿型创新研发。

(六) 注重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为技术引进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识。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科技人才培养和吸引计划, 为其提供创新创业的多种平台。到2003年, 我国科技人员超过300万, 与美、日大体相当;企业研发人员已占全国总量的60%;人才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明显改观;海归科技人员约16万人, 许多已成为我国科技骨干。

三、我国技术引进中存在的问题

(一) 曾偏重硬技术引进, 轻视软技术引进

长期以来我国都是以引进“硬件”为主, 改革开放后加大了引进软技术的力度, 但直至1997年, 我国设备进口仍占技术引进合同金额的80%以上, 而软技术占比不足20%。可喜的是2002年起有了显著改观, 软技术成为我国技术引进的主体, 历年技术费占合同金额的比重都超过60%。

(二) 盲目、重复引进和短期行为仍很严重

国际技术交易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技术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盲目引进。企业在技术引进中, 往往难以进行充分的调查论证也难以掌握充分的技术发展信息, 以尽量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同时, 由于部门、地区利益的原因, 内资企业特别是国企的技术重复引进始终是困扰我国的难题。

(三) 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不够重视, 技术转化率低, 创新不力

这是我国技术引进中一个极严重并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突出表现在技术消化吸收费用与技术引进总额之比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日本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的费用之比为1:5~1:7, 我国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的费用之比为12.7:1, 后者所占份额极小, 因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不强, 二次创新较少。这样不仅很容易丧失国际竞争机遇, 且会造成人财物力的巨大浪费, 还会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

(四) 主要技术来源集中在少数国家和地区

2000~2005年, 我国技术引进前十位来源国别地区与我国所签订的技术贸易合同金额之和占我国技术贸易合同总金额的比重都在80%以上, 前三位基本上是美、日、德。若将欧盟作为一个整体, 则自1985年以来都是欧盟、美、日排前三位。这种格局有其现实的原因, 但其客观上很容易造成我国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技术依赖。一旦其政治经济形势或其与我国的政治经济关系发生任何波动, 都会对我国技术引进造成不利影响。

(五) 外资的技术引进也造成了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1.我国“市场换技术”策略未能取得应有的成效。外资所引进的大多是初级技术, 先进性不强。2.技术扩散效应差。外资企业对其核心技术进行严密管理和限制, 输出技术时往往伴有各种限制性条款, 使其无法在我国其他相关企业或行业间扩散, 从而无法促进行业整体技术进步。3.跨国公司通过内部技术转移加强对我国企业的技术封锁。跨国公司凭借跨国经营的组织优势和管理优势, 把技术资源在公司内部进行调配, 使技术出国门但不出公司。4.影响内资企业的技术创新。外资技术引入容易让内资企业产生技术依赖, 削弱其技术创新的主动性和自主研发能力, 且外资的激烈竞争给民族产业及其技术创新带来很大冲击。

四、我国继续发展技术引进的战略及措施

(一) 总体战略

在多数领域继续引进和消化吸收先进技术, 尽快实现其本土化;优化技术引进结构, 提高技术引进质量和效益;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政府积极引导推动、各方力量支持的技术引进和创新促进体系, 实现“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创新开发———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良性循环。还要加强对重要、关键技术的创新和系统集成, 大力增强我国在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的自主创新能力, 占领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的科技与产业制高点。

(二) 一些具体建议

1. 转变政府职能, 创建服务型政府, 为我国技术引进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1) 中央政府应加强对技术引进的宏观管理。以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及发展战略为基础, 制定各行业相应的技术引进战略和一整套法规政策体系, 规范技术引进行为, 体现对技术引进与消化创新的政策倾斜。 (2) 抓好技术引进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口径技术进口统计分析和联网管理系统, 加强对技术引进的相关信息采集和对引进项目的监管;建立和完善技术引进信息服务平台, 提供技术与人才供需信息和政策咨询, 交流技术引进的经验。 (3) 狠抓技术人才和技术贸易人才队伍建设。 (4) 进一步加强对技术引进的支持。统一引进重大的产业共性、关键技术, 设立专门的消化创新科研机构和基金, 组织产学研进行联合消化与创新;加大投资力度, 财政科研经费要向企业和消化创新倾斜, 并对企业自主创新产品的市场适度保护;运用各种经济杠杆对技术引进与消化创新加以扶持;为企业建立境外研发机构创造条件;鼓励跨国公司在华研发, 鼓励企业与国外技术先进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培育高素质技术引进中介服务组织;开展国际科技合作。

2. 继续强化企业在技术引进和消化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

让技术引进享有充分的决策权、投资权、收益权, 并独立承担相应风险, 从而激励企业增强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企业通过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后进行技术研发, 由模仿创新到创造型模仿再到改进型创新, 形成一轮二次创新。通过这样多轮的二次创新, 逐渐缩小其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 在达到一定程度后, 企业力争主动地实现技术规范的突破和技术轨道的跳跃。

3. 坚持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并重, 高度重视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技术创新。

理顺引进技术与自主研发的关系, 使其互相补充, 互相促进。走引进、创新、再创新之路, 直至领先, 并达到率先创新, 争取在技术上有进有出。

4. 进一步加大“软”技术的引进力度。

应当进一步提高产品设计、制造工艺等方面的专利或专有技术在技术引进中的比例, 大力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的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和先进管理技术, 提高技术引进的质量。

5. 扩大引进项目、来源和范围。

千方百计扩大引进, 尤其是对关系到国家重要技术发展方向、有利于形成我国自有知识产权、难以引进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一定要扩大引进。要进一步扩大引进来源国家和地区, 拓展技术引进的范围;充分利用技术拥有者之间的竞争关系, 争取有利的技术引进条件和谈判地位。

6. 加强法律约束, 应用法律手段限制或禁止引进落后、淘汰技术或高污染、高能耗技术;

对内资企业自主创新产品的市场予以适度保护, 保护内资企业的技术开发积极性和持续创新能力。

五、结语

3.让历史告诉未来 篇三

明天的股市会怎么走?除了极少数顶尖的投资高手之外,绝大多数普通的投资者都答不准这个问题,但是,这并不说明普通的投资者就难以从股市中获取丰厚的收益。因为,投资股市要成为赢家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赚取短期差价,类似于体育比赛中的短跑,但拥有这种“短跑”能力的投资者并不多,多数人往往会沦为输家:另一种则是长期持有,类似于长跑,在波动比较激烈的中国股市里,似乎没有人相信“长跑”也能获胜。但数据显示,过去5年里,有76%的股票成功实现了翻番,近50%的股票涨幅超过200%。

在过去5年最赚钱的股票排行榜中,排在榜首的是天威保变,5年时间累计涨幅达到25.38倍,即使是顶尖的“短跑”高手恐怕也很难在5年内获得如此高的收益率水平吧。那些曾经买过天威保变但没有能坚持“长跑”的投资者现在不知道该多后悔,他们不仅仅放弃了大量的财富,还放弃了成为股神的机会。如果当时投资50万元,如今的市值为1300多万元。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股市“长跑”者,关键是要有耐心,不要因为股价的波动而动摇。

我们在这期杂志中为投资者列举了过去5年中,涨幅最大的10只股票、业绩增长最快的10只股票、现金分红最多的10只股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未来的大牛股还将从这些股票中产生。而是给投资者提供一个选股的思路。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试图从过去的经验教训中寻找答案。

4.让传统告诉未来 篇四

----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地侵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人民为世界各国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和民族牺牲。一. 毋忘国耻之基本历史事实回顾: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大量增兵扩大对华的侵略战争,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最严峻的间题。但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中央政府,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对日本侵略者退让求和,对内集中主要兵力围剿主张抗日的工农红军。“九·一八”事变时,日本只派不到二万日军就占领东北,而中国东北的驻军有20万余人,他们执行南京政府的不抵抗主义命令,一枪不发的撤入关内。事变的第二天,日本侵略者就轻易地占领沈阳,长春等二十多个城市。四个多月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东北同胞沦为亡国奴。1932年3月日本在长春扶植成立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为执政的伪“满州国”。日本侵略军对东北人民进行法西斯统治,仅1932年9月,抚顺平顶山事件,日军一次就屠杀3000多东北同饱。东北原有30所高等院教,也被查封。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后,很快就把战争矛头指向上海。1932年1月28日,日军向上海闻北守军发起进攻(即上海 “一·二八”事件)。上海守军在蔡廷错、蒋光靠等将军的指挥下奋起反抗,上海各界人民纷纷组织义勇队,敢死队、救护队支援前线作战,张治中将军也率领国民第五军赶赴上海参战。但南京政府把“一·二八”事件寄托于英、美等国的调停。上海守军在背后受敌,又无军援的情况下,奋战一个多月,终于3月1日奉命撤出上海。经过英美等国的“调停”,中日双方于5月5日,签订《淞沪条约》,规定上海至昆山、苏州一带中国军队不能驻扎,由警察接管,而日本可以驻军。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和谴责。

1933年初,日军又向华北进军。1月,日军占领东北与华北要塞山海关;2月下旬又分兵三路向热河侵犯;3月初,国民党的热河省主席不战而逃。一百多名日本骑兵轻易占领省会承德,热河全省沦陷。接着日军继续南下,向长城军事要塞进攻。驻长城的守军(包括冯玉祥的西北军和张学良的东北军及中央军)共13个军,坚决抵抗,重创日军。国民党的爱国官兵也纷纷要求上前线抗敌。但蒋介石宣布:“在剿共前线的将领,若复以北上抗日请命,而无意剿匪者,决不稍加姑息,侈言抗日者,立斩无赦。”驻守长城的中国军队得不到有力地支援,奋战两个多月,伤亡惨重,终归失效。日军占领长城后,迫使南京政府签订《垙沽协定》承认日本对东北三省和热河省的占领。规定中国军队一律迅速撤至延庆、昌平、通县等以南地区,为日军扩大对华北侵略提供条件。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国民党的南京政府继续屈服于日本的压力。1935年6月与日本签订了《何梅协定》(即国民党北平军事长官何应钦与华北日军司令梅津美治郎签订的协定)迫使国民党中央军撤出北平、天津和河北,实际是把平津及河北,察哈尔两省大部分主权奉送给日本。日本侵略军占领华北后,又策动华北五省二市的“自治运动”,脱离中国而独立,1935年11月25日“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成立,大汉奸殷汝耕任政务长官,将河北省东部22个县划归由日军控制的伪“自治”统治,成为日本的殖民地。由于南京政府的不抵抗主义,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进程,据统计,在日本侵略华期间,中国沦陷区涉及22个省1500多个县市。日军所到之处,对中国人民进行烧、杀、抢、掠,实行“三光”政策,特别是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日本侵略者对南京军民进行长达六周的大屠杀,南京同饱死亡达30万人以上。

日本从1868年明治维新后,国力或武力大大增强,为了摆脱当时国内的经济危机,走上了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日本不论从经济实力与武器装备比中国强大。从内因来说,当时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经济及军事装备落后,国内军阀割据,四分五裂,国民处于无组织状态,一盘散沙。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当时国民党南京政府、对日本的侵略妥协求和,而集中几十万兵力围剿工农红军。南京政府对日本的“不抵抗主义”助长日本的弱肉强食的气焰。南京政府这种丧权辱国的政策,是抗日战争初期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更有甚者,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中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日军对国民党军队实行以诱降为主,集中兵力打击占领区内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日军的诱降下,1938年3月29日国民党的副总裁汪精卫率领20名国民党的中央委员和50多名将官,公开投降日本,在南京成立伪中央政权。在汪精卫带动下,抗战期间,国民党有58个旅长参谋长投降日本,有210万国民党军队投降日军。这些投降日本的伪军数量超过日本侵华军队的总数。他们帮助日本人屠杀中国人,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耻辱,是国民党南京政府执行反动政策的结果,是国民党南京政府政治腐败的社会制度造成的。二,中国觉醒之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

在全国抗日救亡呼声的推动下,在民族危机的紧要关头。国民党军队一些爱国官兵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和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卖国行为引起了极大的愤怒。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以兵谏的方式,扣押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抗日救亡的八项主张。蒋介石在全国抗日救亡呼声的压力下,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释放政治犯,改组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六项条件。“西安事件”和平解决,开始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人民进人全民抗战的新阶段。国共合作抗日,开辟了以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相呼应,正规战与游击战相配合的抗日战场。1937年7月7日,日军以8400多兵力袭击卢沟桥,炮轰宛平城(即“卢沟桥事变”),中国第二十九路军部分将士英勇抵抗,这是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开始。日军不断增兵华北,扩大侵略战争,第二十九路军广大官兵,苦战二十多天,副军长伶麟阁和师长赵登禹在南苑战场英勇牺牲。7月29日北平沦陷,第38师长张自忠继续坚持对日作战,他一战肥水,二战临沂,三战徐州,四战隋枣壮烈殉国。抗战胜利后,北京城里有三条街道以这三位将军的名字命名,表彰他们为国捐躯的爱国主义精神。日本占领华北后,把战争矛头指向上海,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集团的心脏地区,1937年8月13日,日军发起上海“八·一三”战争,中国军队不畏强敌,浴血奋战,在上海市区的华德路口,中国军队300多名官兵,与敌开展白刃障斗,最后全部壮烈牺牲。8月14日一16日中国空军参战,击落敌机45架。淞沪战役历时三个月,击毙伤日军4万余人,打破了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的美梦。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下辖三个师,于1937年8月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第五师团,歼敌1000多人,击毁汽车1000多辆。平型关战斗是华北战场,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敌人的第一个胜仗,有力地配合正面战场,打破了日本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的人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10月,120师在雁门关伏击敌人,击毁汽车500多辆,歼敌500多人。129师以一个营的兵力,夜袭代县阳明机场,毁坏敌机24架,歼敌一百余人,名扬全国。1937年10月13日,日军向山西太原以北的忻口发起进攻,受到国民党军队和八路军的联合抵抗,历时二十多天,歼敌二万多人,此战役是全面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也是国共两党军队合作抗日配合较好的一次战役。

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战场先后与日军开展了“南京保卫战”,“徐州战役”、“武汉战役”及“长沙战役”等,打了不少硬战和胜仗。特别是1938年1月至5月,在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的指挥下,与日军展开了以徐州为中心的苏、鲁、皖三省交界的作战,他们接受周恩来、叶剑英的建议,采取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方钊一,在台儿庄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歼敌1万余人,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最重大的胜利。1937年11月,太原失守后,华北地区的正面战场基本结束。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上升为主要地位。1938年4月,八路军实行大幅度分兵,向河北、豫北、平原、山东、冀热和绥远等华北广大敌后区域,开辟敌后战场,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对日军坚持以持久的,全面的游击战。在南方的新四军在长江南北,先后建立皖南、皖中、华南等16块抗日根据地,使日军陷人全民参战的人民战争之中。全面抗战初期逼于全国人民和国民党内部的压力,蒋介石对抗战还是比较积极的。但在汪精卫公开投降日本后,他对抗战也产生了动摇。一方面对日军采取避战,观战为主的政策,保存实力。另一方面,他对共产党耿耿于怀,想借日本军队消灭共产党军队,又怕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壮大实力。故于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制订了“溶共、防共、限共”的方针。特别是1941年1月,九干多名新四军战士开赴抗日前线,遭到国民党八万军队的伏击,伤亡惨重。面对国民党顽固派对日妥协,分裂抗日统一战线的倒退行为,党提出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对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在全国人民和国际与论的谴责下,使国民党当局陷人空前孤立。蒋介石在1941年6月召开的国民参议会上,保证“以后决无剿共的军事”,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维系和巩固,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以毛泽东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和战略指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成为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一面旗帜。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线政策,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三,铭记历史展望未来

抗日战争胜利,开启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征程。战后7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4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十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的生活有很大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但是,今天的世界并不太平。有的超极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不断挑起局部战争;当年的法西斯阴魂不散,他们美化侵略战争,歪曲历史真相,梦想重新走军国主义道路,我们必须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纪念抗战胜利7周年,我们“要教育官兵勿忘国耻,奋发图强,决不让历史悲剧重演。”要永远记住革命先烈在强敌面前和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宁死不屈,同日本侵略者进行英勇斗争的历史,使人民感悟到中华民族近百年来受侵略,受侮辱的惨难史,教育青少年要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和幸福生活。“只有人人记住战争的惨重教训,和平才有希望。”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要以史为鉴,警钟长鸣。近十几年来,日本的右翼势力十分猖撅,他们否认二战的侵华历史,否认“南京大屠杀”的罪行,公开要求修改和平宪法,修改日本教科书,篡改日本的侵略历史,美化日本军国主义,近年来又挑起与邻国的领土纠纷,妄图侵占我国的领土钓鱼岛。我们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要有十分警惕。我们严正地警告那些为日本法西斯招魂的人,要正视历史,吸取历史教训,对日本二战时的侵略罪行做深刻反省。“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重走日本军国主义的老路,注定是要失败的。

5.让传统告诉未来 篇五

2016-05-06

文宏韬

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基础教育部、清华大学爱学堂在线教育平台未来教育研究院专家组

教育的现代化,离不开教育手段的信息化。教学的变革总是伴随着教学设备的发展,新时代Pad平板电脑以其独特的优势走入教学课堂,对提高课堂效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一一爱学堂在线教育平台助力pad班未来课堂建设、实施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实践方案

作者丨文宏韬 爱学堂未来教育研究院专家组

学生每人一台pad,再加上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这些可能是未来中国广大中小学生上学所带的全部装备。在互联网环境下链接起来的师生的Pad、教学平台、投影设备等,再加上爱学堂在线教育平台自主研发的覆盖全教材的知识点动漫微课视频和校本开发的课件资源,就构成了爱学堂未来课堂的模样。Pad平板电脑提供的简单直观的操作方式,多姿多彩的教学形式,博大丰富的教学内容,以及交互性、集成性、延展性、重复性等各种功能,为提高课堂效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01未来课堂的说明

pad班的设备:手持pad,根据教学需要进行的特殊定制的学习pad,仅仅用于学习。

一个班有多少人?如何规划?一个pad班,配备40至50套设备,能容纳40--50个学生,学生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分组,活动桌椅,就可以拼凑到一起,就可以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用pad可以干什么?按照老师设计的教学内容,实时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更深的背景和知识,通过pad进行阅读、作业、考试、老师可以直接在上面批改作业,出试卷,进行备课。

与传统教学方式有什么不同?学生在做作业和测试的时候,整个操作过程被全程记录,可以事后进行查看。课本实现电子化,还有丰富的电子书库,供学生浏览和参考。

配备的老师如何?担任pad班的科任教师,必须经过相关教学技能的培训,包括设备使用的方法、翻转课堂实践方法、混合式教学等知识技能。

02 Pad班教室设计装修方案

Pad班是一个多功能的教室,在将教学内容电子化的同时,它也在改变着我们的教育环境和观念。

Pad班教室规划可分为教学活动区、图书区、生活区。教学活动区主要就是电子化设备及师生教学活动的区域;在生活区里,将配备有饮水机、微波炉等设备;图书区准备有必要的图书。整个教室共有两个(或更多)投影大屏幕,供教学活动时使用,中间区域摆放了一张张圆桌(或者六角桌、或长条桌),是学生的上课的区域。无论是圆桌(还是其他形状的桌子),这些桌子都是可以自由活动的,能快速地变换位置。因为Pad班上课是自由轻松的环境,随时可能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这种情况下,学生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分组,活动桌椅,就可以拼凑到一起,进行讨论。

03爱学堂平台、pad等设备融入教学活动过程的实施方法

脱离了传统的书本和沉重的书包,学生拿着一个Pad,就可以完成上学的任何工作。Pad分为教师端和学生端,学生端就是他们手中的Pad,而教师端可能是Pad,也可能是一台电脑。

上新课之前,老师将这一堂课的内容(包括爱学堂知识点动漫微课视频、预习练习题等),通过爱学堂在线教育平台推送给学生,作为课前预习作业,学生在家登录 学生学习的平台,完成观看微课、做预习作业等,平台大数据统计出学生观看微课、做作业的客观数据,供老师备课时使用,可以让老师提前了解学生课前预习的真实动态情况,为新课设计内容提供支撑。

上课时,通过教师端,以互联网传输的方式,将准备好的内容(爱学堂微课或其他资料)传送到班级内所有学生的Pad上,学生根据接收的内容,听老师讲课。

老师的备课内容也多是引导性的,因为Pad强大的功能,根据老师的引导,学生可以实时地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更深的背景和知识。例如在一堂地理课程中,当讲到名川秀水时,学生可以根据地图功能,准确定位其位置,还可以通过大量的图片搜索,对其有一个直观印象。数学课上,通过爱学堂数学动漫微课、其他课件的演示,学生可以对几何体有更好地把握。

当然,数字化存储的教材将更为生动直观,有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并实现终端的互相连通。学生可以通过Pad的学生机进行阅读、做作业、考试,老师也直接在上面批改作业、出试卷、进行备课等。几乎全部工作都在Pad上完成,顶多再准备一个本子和一支笔,用于数学题的计算等,脱离了传统的书本,上学只需要带一个手持Pad,也将会大大减轻孩子们的负担。”在Pad班,通过终端的无线传输,学生可以看到老师的讲课内容,老师可以全程了解学生的记录内容。“比如学生在做一道数学题,他在Pad上的整个计算过程都被记录下来,通过无线传输发送到终端,以后老师在批改作业后讲解时,就可以挑选出典型的例子,在大屏幕上全程播放,进行讲解。除了增加教学质量,全程记录也起到了监督学生的作用。因为全程记录功能,学生做作业、测试等,也都起到了监督作用,避免学生偷工减料。

学生小测验的平台大数据统计功能,可以实时展现学生在测验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难点,可以让师生实时解决这个难点,实现了在教师监控之下的疑难杂症的即时解决,大大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04教师的培训

选取骨干教师,进行分批培训。在培训中,除了学习如何熟练地使用电子化的设备和教学方案外,教育理念和教育评价体系自然也是培训重点,吸收电子化教育的优点,结合传统教学,应用在Pad班中。

05Pad班教学方式的优势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才的起点”。将Pad引入课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与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来思考和探究各学科知识的奥秘。

提高课堂效率,克服学科局限

爱学堂平台自主研发的知识点动漫微课视频,内容高度浓缩、节奏快、效率高,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在爱学堂微课加上校本研发课程的展示之后,在此基础上再组织讨论,既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活跃了课堂氛围,又使得教学节奏明快紧凑,留出更多的时间讨论,加深学生对难懂内容的深刻理解,重难点突出,详略得当。

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能力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有关学科知识的研究专题,主动探究和亲身体验学科知识的学习。在网络环境下,以研究专题的任务驱动为核心,以利用互联网为获取信息和交流资料的手段,从而使学生完成学科知识的建构,是提高学生获取学科知识、应用学科知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好的途径之一。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地位由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转化为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发现,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由讲授者变为指导者,教师在教学中的职能也由教学变为导学,这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教学模式的转变,使得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都能得到充分发挥。

6.老师让我轻轻告诉您作文 篇六

我从上学,究竟上了多少堂课,我无法算清了。但给我印象最深的,也就是我最喜欢的一节课,是一堂数学课。

那天是数学自习,我一点学习数学的心思也没有,只顾自己在日记本上倾诉我的忧伤与感慨。这时,陈老师轻轻来到我的身边,他看了我一眼,却什么也没说。那次考试,应该说全班考得都不错,平均分也在90分以上,而我才70来分,连“平均口粮”都没吃上。令我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的数学课上,刘老师却将那份试卷从头至尾地讲了一遍,我就坐在第一排,开头,我觉得对不起老师的辛勤劳动,不好意思抬头看老师看黑板,可是我从余光中看见老师在不断地看我,我慢慢抬起头,正好撞上老师的目光,老师明澈的眼睛里没有不满,更没有歧视,有的只是鼓励信任。刹那间我忘记了自卑,放下了心头沉重的包袱。后面的题目我听得非常认真,其中有个题目我不是太明白,老师从我疑惑的目光中看到了这一点,他立即放慢语速又重新讲了一遍,直到我恍然大悟般点了点头,老师才放心地与我会心一笑,也许只有我们两个才能知道其中的秘密。那一节课仿佛就是为我一个人讲的,就是老师那鼓励期待的目光支持我,使我重新燃起了对数学的热情

鲜花感谢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谢长空因为长空让它飞翔;高山感谢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感谢很多很多的人……尤其感谢我的老师,是老师把我从年幼无知的孩子教育成明理懂事的学生。

7.让传统告诉未来 篇七

本期专题邀请了艺术家和相关机构,从实践和观察判断等各层面聚焦并审视中国当代雕塑和装置艺术的发展现状及收藏价值。

对话管怀宾:需要在另一个界域重建

管怀宾

艺术家、博士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

收藏·拍卖:

审视中国当代雕塑与装置艺术的发展,您的判断是什么?

管怀宾:中国当代雕塑缺少个相对的系统性质,看到了一面,没看到一个相对那种形态跟那个社会历史之间支撑出来的渊源关系,没去研究那种关系。而且无论是抽象雕塑也好,雕塑的形态学也好,雕塑的材料学也好,这些在中国实际上是被忽略的。

在西方雕塑的系统传入中国以前,中国原先有自己很完整发达的雕塑系统,即造像系统。但在中国开始有了艺术院校以后,这个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就断裂了。最早院校雕塑的设立和几个留欧学生有关,是有选择性的,把被删减过的带到中国,早年是法国那种系统,建国后又有苏联那种系统。实际上这些系统都是被肢解了以后传过来的,主要是写实的、现实主义的,而这和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需求相关联,是种需要。上世纪80年代在极力弥补以往空缺的层面做了些工作,但这个工作没有推进下去,很快就被经济浪潮和社会需求给淹没掉了。因为后来出现了大量西方的城市雕塑在中国粗糙的翻版,这种粗糙翻版的水位已经超出了学术的水位,基本上把大家的探讨给瓦解掉了。90年代以后,中国当代艺术应该说是受到了国内外的一种关注,但是除了有很少的艺术家借用了雕塑的语言,参与到当代中国雕塑语言系统的建构当中,大多数人都跟这个系统建构是没关系的。

另外装置的话,对它在一开始就缺少一个理性的梳理。很多人只是拿来些现象和形式,或者说在当中加进某些,比如丢进一些中国元素,或者丢进些个人的符号记忆,都是一些支离破碎的东西,以为带到空间里来的都是装置。其实装置本身有它在语言上很完整的系统,比如装置跟材料的关系,装置跟现成品的关系,装置跟空间、跟场地的关系,跟观众的互动关系等等。

收藏·拍卖:您认为这种对装置整个脉络缺乏梳理的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管怀宾:就我们国内的理论层面来讲,跑龙套的评论家非常多,有时候也插在装置这个领域里面来说话,理论家发言很多,但是真懂的人还真不多,连一个稍微系统性的著作都没有。另外我觉得这涉及个个人内外的建设问题,外部的建设是包括一些好的东西没怎么看到,好的展览没看到,或者说你的老师那边跟你谈的偏掉了,这是个外在的问题。另外一个可能就是个人自修不太够。

装置这一块,实际上问题还是比较大的,像黄永砯这种艺术家属于很少的个案。他个人从思想系统到语言系统,那种语言的建构既有西方的来源,同时也有东方的美学,包括东方人造像的语言上意向性的一种东西。他作品的形态也非常丰富,涵盖了观念的美一直到雕塑形态,从实体物理性的呈现到空间性的、意向性的呈现,我觉得他这块做得还是挺好。

“不能标本化地看待,而需要在另一个界域重建”

收藏·拍卖:您怎么看待类似“处理本土文化艺术资源和西方影响的关系”这样的说法?您如何判断?

管怀宾:西方的资源也好,中国的资源也好,我觉得不能过于标本化地去看待。很多人往往过于功利,把它们标本化,希望直接在这里面设计出一个产品。

这两者不是完全隔离的,包括我们看待现有的西方艺术史和中国艺术史。我觉得对于我们来说,实际上是要在这些现象中看到有生长性的事物,它们本身都有很完整的系统,我们说的生长性,是需要在那两个前提下面,再造一个系统,它才会有一个生长性。

中国古人画画也好,古人造园也好,它是有那个文化根基的,但是我们今天能看到那个关系,却不能复制那个关系。因为至少在操作层面,我们已经不具备那个文化中很自然的根源性的东西,我们已经丧失掉了。但是我们仍然对之保留了一定程度上的某种认识,这种认识实际上使我们在另外一个界域中,可以有策略性去重建。

“不能把背后的东西丢到前头来”

收藏·拍卖:谈谈您以怎样的视角和方法生产创造?

管怀宾:我个人实际上对于各种媒介都有所涉足,但这些媒介最终还是必须根据自己的创作,根据自己的文本和自己观念的诉求来运用。我随意选择这些媒介,或者说随意地在动用以往的一些个人经验。我将近做了20年的装置,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就开始做,一直做到现在。但是我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在做自己重新梳理一个艺术史这样的工作。我1993年去日本,差不多到1996年之间,实际上一直在做这个。我觉得对于每个艺术家来说,都会需要经历那么一个时代,这个时代就是你去认识自己,去认识你自己跟外部的一种关系。

初期可能更多在探讨一些形态语言,包括制作上的一些语言,回国以后,慢慢更在意的是自己所处的一个当代文化,当代社会现实跟我个人的关系,更敏感于这个关系,不太沉湎于那种形式语言里面。也可以说在动用形式语言的时候,更自由了一些。

装置艺术作为一个新的艺术媒介和一个重要的艺术形态语言,我希望在这个里面能够建立个更有东方气质的、或说符合我个人经验的东西,区别于那种西方既有的装置的形态表述。我想在自己的创作当中,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这个系统既有通道通到珏方当代艺术的经典,也有通道通到我们古典的那种经典。这种通道在我创作的这一块版图里边没有分水岭,也没有什么隔阂,它是随意交叉的一个东西。

后面是千头万绪,但是你前面是什么都没有的一片天地,你不能把你背后的东西放在你前面来,西方艺术史也好,艺术系统也好,或者东方的也好,那都是背后的,你前面应该是一个干净的底子,才能有一个相对来说无所顾忌的组合。因为你背后的是一个过去式,你不能让它成为你的包袱,不能在这个里面去找剩菜。

“艺术的生产机制和艺术的流通机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这两个系统不能混淆”

收藏·拍卖:怎么处理艺术、公众、市场、商业的关系?

管怀宾:我认为艺术的生产机制和艺术的流通机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这两个系统不能混淆。艺术家实际上是在一个生产系统里面,虽然这个生产系统可以通到博物馆,通到画廊,通到经纪人,通到市场,但后者不应该提前介入到艺术创作的阶段或层面,那是后面的事情。

在艺术创造的时候,我觉得需要观察你的创造跟艺术史的关系,你是不是有所创造,有所表述。

有部分人可能很顺利地流通到市场里面去了,但这不能成为衡量艺术好坏的一个标准。市场流通那套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是会影响艺术创造本身。比方说从90年代以来,画廊和资本的介入,或者说资本的需求,形成了很泡沫的一种现象。我也不想谈这个现象的好坏,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艺术家来说,我们应该关心的是文化创造,我们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化陈列,也不是一个文化买卖关系。可能我的作品能产生利益价值,但它不应该是目的。目的还是你的那个诉求。你到底是想全盘推出一个观念或一个想法,还是全盘推出一个新的形式语言的创造,这些都是需要艺术家去面对和关心的。

当代艺术最早有一个脉络实际上是抵制市场系统的,实验艺术它的本质是对那个市场系统持批判态度的。它拍击的是一个大文化的起伏,当然今天我们可能知道,有些人被某些东西淹没了,但是有价值的事物,就是艺术本身的价值和市场价格它不是同步的,无论是西方还是在中国。我们今天看那种拍卖的好和坏,这个拍卖的数字跟艺术的价值是有一定的关联,但不是绝对成正比的关系。

对话徐震:让未来成为自己的传统的可能

徐震

艺术家

策划人、艺术活动家

收藏·拍卖:如果参照西方当代雕塑与装置艺术形成的谱系,审视中国当代雕塑与装置艺术的发展,您的判断是什么?

徐震:在全球化的当代,不适合那么明确的二元对立来看待东西方文化,这样的角度必然是以过去式为主要诉求。但其实今天所有人都在试图把握未来,最终只有找到合适的对待过去的方式才能有让未来成为自己的传统的可能。

收藏·拍卖:您怎么看待类似“处理本土文化艺术资源和西方影响的关系”这样的说法?您如何判断?

徐震:无感。

收藏·拍卖:以怎样的视角和方法生产创造?

徐震:看不懂这个问题。

收藏·拍卖:怎么处理艺术、公众、市场、商业的关系?

徐震:和处理家庭事务一样。

收藏·拍卖:中国当代雕塑与装置板块的收藏现状是怎样的?您怎么判断这种现状?

徐震:

刚起步吧。

收藏·拍卖:众所周知,中国当代雕塑与装置板块在收藏投资市场中占比极少,单价与西方拍卖市场中雕塑及装置作品的价格不可同日而语,您认为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徐震:原因是中国人均收入太少。

收藏·拍卖:会从哪几个维度去判断一件雕塑或装置作品的学术价值和投资价值?

徐震:主要是从艺术上的突破性。

收藏·拍卖:对中国当代雕塑与装置板块在投资市场中未来几年的预期是什么?对收藏投资者有什么建议?

徐震:几年太少,十年后再说吧,踏踏实实做好基础工作。

对话班陵生:在“无人”的个性主义时代,尝试着做一个没有个性的人

班陵生

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

收藏·拍卖:如果参照西方当代雕塑与装置艺术形成的谱系,审视中国当代雕塑与装置艺术的发魇您的判断是什么?

班陵生:我想,鲁迅当年向青年版画家介绍和推荐珂勒惠支时,可能并没有意识到应该介绍珂勒惠支热情介入其中的德国表现主义,或者是有选择的行为,否则,在艺术史层面上,他更应该说出康定斯基、保罗克利、阿尔伯斯等。因为这些被希特勒称之为“堕落艺术”的堕落艺术家对欧洲乃至后来美国六七十年代艺术的繁荣有极大的影响。鲁迅着力于珂勒惠支可能仅仅是基于她作为一个具有社会主义情怀的艺术家,事实上,珂勒惠支确也是个社会主义者,其作品呈现批判力量和斗争精神以及深沉的人类关注。而这些,在当时的中国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也就是说,作为艺术风格史意义的德国表现主义,在当时的中国远不及珂勒惠支一个个体来得具体、真实、可靠、富有张力。所以,我觉得鲁迅先生做特棒!特了不起!

遗憾的是,后来人对珂勒惠支的理解只停留在其风格与主题的范式上,一种典型的西方艺术的中国式理解。也正是这样的一种理解,造就上世纪80年代以来当下中国艺术现状。对于这样的现状,我是持否定态度的。想象下,三十年消化人家百余年艺术发展的历史肯定会落下消化不良的毛病。至于谱系的参照还未到议事日程

收藏·拍卖:您怎么看待类似“处理本土文化艺术资源和西方影响的关系”这样的说法?您如何判断?

班陵生:很难想象,一个西方艺术家在这样的历史包袱之下如何展开工作。所幸的是,他们没有因而才有可能成为我们的参照文本。

我们的叙述总绕在东方和西方、传统和现代二元对立的两种模式中,都三万六千多天了,还只有这两种。在现在看来,前者是后殖民语境下的问题。大家所关注的主体性的东西,在经历这样的几千几万次的所谓思考和讨论仍躺在废墟之上。如同关于后殖民的讨论,只把目标锁定在文化、历史叙述、知识生产范畴,却遗漏了关键的资本外延。我们已被现代性抽打得遍体鳞伤,却还在以艺术的名义自虐。我自己认为,我们现有的语言结构和方法都难以精准触及和描述中国的问题,艺术的问题也同样如此,更别说这种二元对立模式了,在我看来,触摸一个真实的中国才是重要的。

收藏·拍卖:谈谈您以怎样的视角和方法生产创造?

班陵生:没有什么视角和方法,在这样一个“无人”的个性主义时代,尝试着做一个没有个性的人,好像只有这样,我的生理才是安全的。我的作品可能是这种性格的一个侧面。

收藏·拍卖:怎么处理自身与市场的关系?

班陵生:这是个既现实又虚幻的问题,在今天这个一切以经济制导的现实里,我很想藏在虚幻里,那里有自由。

对话李莫唯:并不是去迎合藏家现有的口味

收藏·拍卖:对当代雕塑,包括装置这一块,它的发展和它的收藏现状,您的看法是怎样的?

李莫唯:在西方艺术发展中,雕塑处于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在公共艺术领域,还是在私人收藏领域。在中国恰恰相反,字画、古玩瓷杂这些比较受大众钟爱,雕塑可以说长期被忽略,包括拍卖的市场价位也比较低。但是我认为随着艺术市场的发展,艺术机构的推广宣传,人们对雕塑的认知度会逐步提高。中国的雕塑市场我还是非常看好的,现在是处于一个比较低潮的时期。但比起更早,大家普遍已经对雕塑有定的认识了。

装置的话,就个人收藏来说我并不看好。或许博物馆、美术馆这类机构对它的接受度会相对较高,但在个人收藏领域,装置从展示到保存都存在一定的难度,除非它有一种实用性,或者个人藏家自己就拥有美术馆之类,不然对个人收藏来说有一定挑战。

收藏·拍卖:您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觉得当下雕塑艺术收藏市场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李莫唯:一个问题就是大家的认知度不够。无论是对雕塑的创作、制作,还是收藏,都不太了解。我们在做雕塑展览的过程当中发现,好多人对雕塑可以再翻制的情况感到困惑,他觉得这个雕塑可以再复制就会影响它的收藏价值。其实他不了解这些雕塑作品经过艺术家签名签号,还有收藏证书,价值并不受影响。

另一个问题是现在国内的城市雕塑垃圾遍地。你看在欧洲和美国,雕塑在城市里的感觉就如同是城市的灵魂一样。而中国的城市雕塑因为各种体制的、经济的、文化的因素,充斥着模仿和粗制滥造。

收藏·拍卖:会从哪些方面去考虑一件雕塑作品的学术价值和投资价值?

李莫唯:首先我觉得需要明确的是,雕塑现在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样式之类来作为主导,与过去一段时期内主导的写实主义、架上雕塑等相比较,现在的雕塑它应该是开放的、多元的。

我欣赏的是某件作品具有生命力,是从艺术家自身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对于那种完全模仿西方样式、追随西方观念而没有自身文化底蕴和脉络的东西我完全不看好。你创作的时候可以完全不去考虑所谓西方、东方,传统、现代,但是最后你呈现出来的东西要有生命力,是自然而然有着自身生长的底蕴和脉络。

同时我觉得对雕塑来说,偏具象的我就会看作品技术能力和观念思想的结合。具象雕塑技术上的高超当然本身就具有美感,但对我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有内在的思想和观念来支撑,而且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这是一种综合的判断。另外偏观念的雕塑作品也绝不是机械直白的,它需要把观念融入到视觉和造型的语言中,需要以一种艺术的形式来呈现。应该说这类好的作品非常少,因为它对艺术家的要求是很高的。

收藏·拍卖:您在挑选艺术家作品的时候,怎么平衡它的学术价值和投资价值?毕竟很多时候它们并不一致。

李莫唯:往往是根据展览综合性地去考虑。有些展览是完全偏实验性的,明明我事先已经可以判断几乎不会有商业上的成功,但仍然会选择去做。毕竟很多时候你并不是去迎合藏家现有的口味。

我到现在做了这么长时间,应该说从私人收藏的角度来说,还是那种偏具象和一定思想内容结合的作品比较受欢迎,很多人还是希望收藏的作品能用于空间里的摆设,这当然也无可厚非。我们展览中大件的影像、装置,基本都是一些美术馆来收藏,个人就比较少。

收藏·拍卖:您做这个艺术中心有多少年了?这些年来的盈亏情况怎么样?您做这个事的初衷是什么?

李莫唯:我做这个有11年了,就是一直坚持再坚持。这两年好一点了,当初真的是非常困难。前期都在用其他方面的收入补贴这个艺术中心。

现在我在慢慢拓展经营发展方式,不再是单纯地做展览推广,那个成本很高,效果也并不完全那么理想。比如我们做有些艺术家个展,从制作、场地处理,到宣传等,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开销,如果每个艺术家都这样来做的话,确实有一定的经济压力。现在我们会花一些精力在其他类型的项目上,比如目前在与一个基金会合作筹划做一些当代雕塑研究型的项目,再比如正在准备一个关于梳理中国雕塑艺术脉络的大型纪录片等。

当初之所以做这个空间,是由于我自己的一个理想,我年轻时候就强烈感觉到年轻人需要有这样的平台和支持。特别是像雕塑这样接受度比较低的艺术种类,你看到现在拍卖行里都很少有一个雕塑专场,特别是当代雕塑,有的话结果也都谈不上理想,价格也很低,一级市场中做雕塑的画廊也非常之少。这样的话艺术家就直接面临生存的问题,很多学雕塑的年轻人一毕业,如果没有艺术空间支持或其他收入渠道,基本上就放弃了,或者就去干干那些城雕行活。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每两年做一个公益性的、支持青年艺术家的展览。

收藏·拍卖:对中国当代雕塑与装置板块在投资市场中未来几年的预期是什么?对收藏投资者有什么建议?

李莫唯:现在是估值较低的阶段,未来几年会越来越好。希望收藏投资者多看好的作品,收藏好的作品。

对话洛鹏:传统的收藏习惯将一点点地被消化掉

洛鹏

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青年雕塑家

收藏·拍卖:如果参照西方当代雕塑与装置艺术形成的谱系,审视中国当代雕塑与装置艺术的发展和现状,您的判断是什么?

洛鹏:构成中国多元化社会的因素和其较为开放的社会姿态,使其无法适用西方艺术谱系的框架来做判断。艺术发展就像一棵树,艺术家只是这棵树上的叶子,你没有办法判断它将会长成什么样子,所以不妨静观其变。中国的当代艺术尽管还没有进入主流的艺术史框架中,却已经是全球艺术圈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当其致力于寻找文化身份的时候,传统的雕刻和塑像艺术及其背后的传统文化提供了一种将其转变为当代雕塑、实验装置的可能。

为数不多的藏家将当代雕塑与装置作品作为收藏的选择要么是懂得这件作品的价值,要么是出于个人喜好而为。随着年轻一代的藏家崛起,他们有前瞻的艺术眼光和与时俱进的艺术修养,对当代雕塑和装置作品的接受度与认可度更高。随着时间的轮换,在社会层面上,传统的收藏习惯将点点地被消化掉。

艺术家本身而言,不管是面对怎样的外部环境,艺术创作行为最重要的原则必然是忠于自己的艺术创作理念。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需要不断地对其知识结构进行梳理与搭建。同时,还需要使自己保有一个开放的姿态,这样至少也能拥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如何拿捏出世与入世的度,这很考个人能力。

收藏·拍卖:怎么判断当代雕塑和装置作品的价值?

洛鹏:假如一件作品在提出好问题和回答好问题这两个方面有突出的表现,就基本可以判断其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当代雕塑和装置艺术作品的商品价值不在于它本身,在于其自有的特征发展出来的多种可能性。其投资价值则取决于投资收藏者和艺术家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收藏·拍卖:对中国当代雕塑与装置板块在投资市场中未来几年的预期是什么?对投资收藏者有什么建议?

洛鹏:中国的拍卖市场对当代雕塑与装置作品目前是持比较保守的态度,因为中国拍卖市场上的传统投资者占多数,但随着时间的推进,我认为在未来几年这板块整体处于上升趋势。

在传统拍卖市场外,中国当代雕塑与装置艺术将会作为主要艺术品投资形式活跃在其他领域的投资市场中。因为目前比较前沿的当代美术馆,私人机构,基金会以及商业地产在对这个领域的投资是非常积极的。因其不单具有观赏性,同时兼有实用性、可持续性和可变性等特点所演化出来的其他商业运作模式,为各界投资收藏者所看重。

就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判断,未来的民间投资力量将会作为一股强劲的助力推动着艺术的发展。

未来的艺术品投资,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投资增长模式。日后将会是一个多元且充满机会的时期,中国当代雕塑与装置作为主流的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推动文化和发展商业的可能,其所衍射的范围和各行各业将会有高度的重合之处。

对话乔伟:藏家群体需要一个对当代雕塑和装置的接受过程

名企艺术园总监 乔伟

名企艺术园区是一个集当代艺术、古代艺术和设计创意研发为一体的新型文化产业园区。当代艺术板块艺术家工作室、策展人工作站、 术馆、画廊和收藏家俱乐部等构成。目前已经入驻艺术家个人工作室近50位,除了个人工作室,园区还推出了极具创意的集体工作室模式,建立个艺术家、画廊家、艺术机构、收藏家的交流平台。

收藏·拍卖:审视中国当代雕塑与装置艺术的发展,您的判断是什么?

乔伟:生机盎然,杂草丛生。

收藏·拍卖:中国当代雕塑与装置板块的收藏现状是怎样的?您怎么判断这种现状?

乔伟:越来越好,藏家也在向西方学习。

收藏·拍卖:众所周知,中国当代雕塑与装置板块在收藏投资市场中占比极少,单价与西方拍卖市场中雕塑及装置作品的价格不可同日而语,您认为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乔伟:藏家群体需要一个对当代雕塑和装置的接受过程。

收藏·拍卖:会从哪几个维度去判断一件雕塑或装置作品的学术价值和投资价值?

乔伟:形式、主题、材质、尺寸、年代、版数和作者。

收藏·拍卖:对中国当代雕塑与装置板块在投资市场中未来几年的预期是什么?对收藏投资者有什么建议?

8.告诉你如何让你的孩子没有蛀牙! 篇八

1、从孕期开始为宝宝的口腔健康作准备

二胎的开放给很多家庭带来了喜悦,为了减少宝宝蛀牙的发生,在这里我们呼吁各位孕妈,如果想要宝宝能有一口健康的牙从您自身做起。因为,蛀牙是可以遗传的。

胎儿三个月的时候牙齿就开始发育了,如果妈妈口内有很多烂牙的话会把致病菌和牙质遗传给宝宝。而且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出现牙痛也很难得到治疗,因此决定怀孕时应先将自己的牙齿治疗好。

2、宝宝长第一颗牙的时候就应看牙医

很多家长都是在发现蛀牙或者宝宝牙痛的时候才来看牙医,有的家长甚至在孩子脸肿的时候才来看,这时候为时已晚,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出现牙根吸收只能拔除患牙的情况。如果家长能就定期带宝宝检查,遵从医生的宣教并做一些预防将能有效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

在国外孩子长第一颗牙时就看医生,接受口腔卫生指导,另一方面也是让孩子熟悉牙医和医院环境,消除对医院和医生的恐惧感。

而我们的孩子从小就被家长恐吓“如果你不听话我就让医生给你打针”,医生成了给孩子“行刑”的“凶手”,导致小朋友自带看牙恐惧症,难以配合完成治疗。

3、帮宝宝控制好口腔卫生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被问到“医生,现在孩子蛀牙怎么这么多,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蛀牙呢?”其实办法很简单,而且不需要你花昂贵的价格就可以获得一口健康的好牙,这个神奇的方法就是:好好刷牙。刷牙和使用牙线是预防蛀牙的最有效也是唯一的方法。如果不懂怎么教宝宝刷牙。

4、增加孩子唾液量

唾液对牙齿有冲刷作用,有利于消除牙菌斑,减少蛀牙的发生。有些宝宝唾液量少,粘稠也容易导致蛀牙,这种情况下应该鼓励孩子多喝水,多嚼东西,咀嚼粗粮等能刺激唾液分泌。

5、控制饮食

糖绝对是导致宝宝蛀牙的最大凶手,尤其是福州的宝宝,福州人饮食喜甜,吃零食特别多,软而黏,粘在牙齿上很难刷干净,非常容易导致蛀牙。虽说糖果不是禁忌,但一定要控制,吃完后要漱口刷牙。从小对孩子进行行为管理,才会有一口好牙,用减肥界的流行语就是“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的饮食,如何控制自己的人生(牙齿)呢?”

9.让传统告诉未来 篇九

-------情商训练师summer原创

经常发现孩子在课程中遇见开放式的问题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记得有次小雨妈妈跟我分享:孩子觉得summer姐姐问的问题太难了,自己很难受。于是妈妈就问小雨:“那姐姐问的是什么问题啊 ?”小雨说:“如果有小朋友抢我的玩具,我该怎么办?”这个问题刚好是适应力课程中第三十五课和第三十六课中问题解决的技巧之一:情景难题和人际难题;这两课的内容是帮助孩子培养:初步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且练习人际方面问题的解决。

孩子遇到人际难题需要孩子自己去思考,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要解决问题,必须找出根源所在,找出问题的关键,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会越来越没有自己的想法?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会越来越依赖父母呢?通过平时的沟通和观察,我发现大部分家长会为孩子做的很多,会帮孩子做好决定,决定今天穿什么衣服,决定是先刷牙还是先洗脸,决定所有能帮孩子做的决定。孩子从来没有想过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也从来没有思考过为什么这个事情要这样,那样做可不可以,这就导致孩子在遇到问题时不知所措。

那么是不是我们为了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从今天开始就什么都不管了呢?显而易见,不可以。一个经常为自己的人生做决定的孩子,他的生命力是汪洋恣肆的,尽管因为年轻,他会遇到一些挫折,但那些挫折最终和成就一起,让他感觉到自己的生命是丰富多彩的,“更重要的是,这是自己的。”那么我们要怎么做呢?孩子已经习惯了,我们帮他们决定一切,如果我们现在不帮孩子决定,让他自己思考,他会不知道所措。那正确的方法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先给孩子两个平行的选择,让孩子在两件事情中做选择。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分析利弊给孩子听,当孩子已经能够快速的在两个平行的选择中择其一的时候,我们可以对孩子问为什么你会选择这个呢?如果孩子不能回答,那么我们可以给几个可能的原因问孩子是哪个。训练一段时间后,只能孩子能够不需要我们的提醒,就能够说出自己做出那样的选择的原因。当这个选择成为习惯,我们可以给的平行选择加到4个,让孩子快速做出选择,并分享原因,这样由简到难逐步提升,当这个熟练后,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些简单的开放性的问题让孩子来回答。

10.让传统告诉未来 篇十

中资保险公司厉兵秣马,外资同样摩拳擦掌。截至目前,一共有39家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设立了70家保险营业机构,其中寿险公司22家,产险公司14家,再保险公司3家。而根据人世承诺,中国加入后3年内,到今年12月,将取消外资保险经营的地域限制,保险业的开放范围将从目前的15个城市扩大为全面对外开放。

2004年注定要写入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历史,并不仅仅因为人世承诺的履行和监管部门采取的保护措施,第一季度寿险业在一路高歌猛进中遭遇到有史以来的首次保费负增长更值得一提,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开年第一季度,寿险保费收入为836.19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9%。

尽管第二季度寿险市场逐渐平稳,保费收入回升,但颓势未改。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保险业保费收入2374亿元,同比增长10.2%,增幅降低了23.8个百分点。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86亿元,同比增长23%;人身险保费收入1787亿元,同比增长6.5%,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下降达30.8个百分点。这也宣告了2001年以来人身险保费收入增长一直明显快于财产险的时代的终结。

行业发展掩盖竞争

一方面是经营主体飞快增加,另一方面则是市场规模的减缓增容,中国保险市场面临巨大冲击。

多年来,保费收入的高速增长,为保险业涂上“一片繁荣”的彩色光影。尽管没人会否认保险行业依然没有摆脱粗放型经营的老路,各家公司前进的脚步却并未因此而放慢多少。业内人士分析,寿险业的高速增长得益于稳定增长的国民生产总值,以及经济转轨期间带来的个体保障需求。

国民收入增长的客观背景下,保险知识普及以及公众保险意识增强带来的新增投保行为支持着寿险业的保费规模扩张。而保险意识的提高更多的是源于公众的自发,并不能归功于保险公司的营销努力。

行业的高速发展掩盖住了缺乏竞争的事实,保费收入的逐年增长并不是保险公司辛勤耕耘的成果,各家保险公司实际上是在瓜分行业的增长率。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定富在今年8月曾表示,保监会将进一步完善保险市场准入机制,继续批设新的保险市场主体,全面推进保险产品创新,各项举措出台的诱因则是“当前我国保险市场竞争还不充分,企业创新动力不足”。

“就像1995年的IT业”

加扶世德广告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周健认为,作为一家生存无虞的小公司,能否迅速扩大规模成为中型甚至大型公司,完全是凭借对机会的把握,而保险业即将到来的激烈竞争将是自己公司发展的契机,各种迹象表明近两年内公司就可以实现规模的跨越,做出这个判断的依据很简单,“现在的保险业,越来越像1995年的IT业了”。

1995年我国的IT行业正是蓬勃发展的欣欣向荣时期,“每个月中关村都有5000多家公司注册成立,同时每月又有2000多家倒闭,国外公司大部分还没有成功打人中国市场,每月有30多家办事处设立”。当年从北大毕业的周健就职于赛迪顾问公司,市场资讯和信息的服务的巨大需求推动着业务的飞速发展,周健认为当时巨大的业务量让自己在很短时期内便成功地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当时工作3年、5年,比现在工作七八年甚至10年所学到的都要多”。

周健始终认为,我国广告公司的规范经营,聘请独立的公关公司进行咨询和策划等行为都是始于IT行业。“当时与外国公司寻求合作的切入点不是广告,而是提供市场信息,是基于对宏观政策和国内市场情况的了解来吸引客户,随汀行业竞争的加剧,从分析市场逐步细化到对营销策略的把握,正是从这时我开始有了纯广告人的思路。”

IT业有一整套完善和规范的代理销售办法和管理体系,周健做的就是把这套办法不断灌输给保险公司,帮助保险公司建立一套规范的营销作业流程。周健认为保险公司应该服务于营销人员,有效地解决营销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保险营销便会由此产生质的变化:销售行为更加规范、精耕细作、投保人对保险公司的认同度才能不断提高,“这是摆在保险公司面前比发展业务规模更为迫切的任务”。

当记者对保险营销体系根深蒂固的问题能否很快解决表示怀疑时,周健仍然坚决地用汀业的历史来描述保险业的未来:变革是必然的,在无情的市场作用下,变化的产生一定会迅速超出人们的想象。

与客户同成长

说自己是-“广告人”,开着广告公司,与其他广告公司不同的是并不拘泥于广告创意和平面设计,周健的加扶世德公司重在提供营销咨询服务。目前广告公司的市场环境并不理想,表现为广告客户与广告公司之间互相指责,客户认为对方不懂自己的业务,而广告公司则认为对方不了解自己的专业。加扶世德在前期和广告客户进行创意沟通时,更多的是在提供营销咨询服务,提供营销方案,最终被客户接受后才落实到平面的产品——平面广告和营销工具。

保险营销的种种弊端长久以来让包括保险公司在内的几乎所有人头疼不已,营销团队的管理不善加上保险条款的晦涩难懂,投保时的误导和理赔时的诸多纠纷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保险公司诚信度的极度受损。

以重大疾病保险为例,相信能够完全无误的理解保险责任的投保人寥寥无几。通常的误解有三:一是不管责任列出多少种大病,得了其中任一种赔付后责任就终止;二是责任中的大病并不易得,不是通常理解的肝炎、心脏病等;三是并不是投保以后就万事无忧,即使获得赔付现实中也未必够用,大病保险金只能是补充而已。

而根据以上几点询问不同的代理人,通常会得到不一致的回答,在保险公司以保费收入为惟一奋斗目标时,每家分支机构肯定绞尽脑汁“各显神通”地教导代理人,而代理人更是“各村有各村的高招”,只要客户投保就好。

投保时满口答应,到理赔时难免产生不快,而对于服务好坏、诚信与否的判断是没有客观标准的,更多的是凭借主观感受。实际上,投保时代理人解释清楚保险条款的本意并不一定就会遭到拒绝,投保人出于“原本就是这样的”的考虑,反而会坦然接受。

周健说:“作为服务业,同样一个问题,张三、李四回答都不同,客户的信任感就无从建立,我们的工作就是努力帮助保险公司规范自己代理人的销售行为和作业流程。”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设计营销工具从代理人初次接洽、二次拜访到促成签单,把营销过程进行技术性细分,在每个环节都设计出与保险理念有关联,并对保险产品有针对性的工具,如问卷、宣传单页、礼品等。营销工具对拓展业务是否有帮助,从代理人那里可以获得直接的反馈,有效的营销工具订数就会增加。“从原来不到3万元,到现在一套配合产品的工具可以收取保险公司的创意设计费十几万元,充分证明了我们的工具的确受到欢迎。”周健颇有几分得意。

其实道理很简单,能够帮助保险公司提高保费收入,帮助代理人赚钱,帮助投保人正确了解保险产品的特点的工具,有人设计出来当然就能卖钱。估计很多人都想到过,但关键是怎么去实现。周健表示,他们更多的是希望提供一种帮助,和客户共同思考,共同成长,“并不是拿出好的东西大家就都可以用,可操作性更为重要”。

骑虎难下,执著定位

从2000年开始,加扶世德公司的收入每年倍增。不到4年,随规模的扩大公司先后迁址6次,看着现在超过60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刚开业时不到30平方米的空间。“当时全公司的办公室,还没有现在我自己的办公室大。”周健笑称。

周健不想干自己的公司,更愿意做职业经理人,这是记者始料未及的。离开赛迪顾问后,周健几经辗转,最后在一家朋友投资的广告公司做总经理,没想到不善人际关系的他,在派系争斗中避战去职,几个手下的兄弟也一同离职。必须给曾并肩奋斗的兄弟一个交待,周健为“义气”只好自己出资创办加扶世德公司,并把兄弟们招致旗下。

刚开始的时候运气不好,周健的从业经验和客户根基都是系出IT业,而公司成立的1999年却恰逢IT开始走入低迷。很快公司财务开始紧张,几位兄弟也为生计而陆续另谋高就,重新招聘并有效的降低了人力成本之后,周健才着手开始筹划公司的行业定位和发展策略。

当时中国正处于加入世贸谈判的最后关头,周健选择了几个受政府高度保护、市场化程度非常低、汀业的经验可以有效嫁接的行业,如银行、保险、零售业、电信业等。电信业发展迅猛,大型广告公司迅速进入,小公司没分到一杯羹;零售业需要的广告服务过于贴身化,难以成为批量的产品;最终把公司的行业定位挤到了包括银行、保险、基金的金融业。

银行、保险虽然本身规模庞大,但广告上的需求有限,加扶世德公司希望在未来的两三年内,银行、保险行业竞争加剧,廣告需求不断扩张的过程中,自身也不断成长,先行积累行业经验、客户资源,并形成相对专业的作业平台,以求在竞争中抗衡于其他广告公司。

找到突破口

在保险公司的营销咨询方面,加扶世德找到了突破口。虽然没有国外的营销咨询策划公司那么专业,但为保险公司提供的营销策划服务对了解行业和积累经验是最适合的,而免费提供的服务恰恰也是现阶段保险公司可以接受的。在与保险公司接洽时,由于提供其他广告公司所没有的营销策略咨询服务,切入更加容易,最终收费时高于其他公司也顺理成章,得以收取高于行业平均利润率的收益。

基于IT业的经验以及没有保费任务压力的立场,保险公司营销的问题在周健眼里昭然若揭。最大的问题是就保险谈保险,没有把保险的意义引入它本应发挥的功能中,脱离了存在的环境。比如说养老保险,并不是说投保了就“老有所依”,养老金只是一个补充而已,只是理财的一个部分,再加上债券、基金等投资渠道的积累,最终共同实现老有所养的目的。这是保险代理人在介绍险种时无暇提及的,“我们在设计规范化营销所使用的工具时,最希望传达的一种信息”。而且在强调公司形象的同时,要弱化业务员的个人作用,毕竟提供服务的是公司本身。

银行、保险、基金经营的产品各异,但金融产品必以服务为本,几个行业的通病在于乐于推广最新的产品而忽视了二期推广和后续服务,让销售人员也跟着“喜新厌旧”,甚至只知有新,不知有旧。对于保险来说,不同的产品侧重不同的保障需求,片面强调新推出的险种有多好,怎么能谈得上根据投保人的需求推荐保障计划?

周健的办公室随处可见藏传佛教的佛像、圣物、照片和书籍,他说自己对藏传佛教文化的认同,在于向往那种非常单纯的追随一种信仰的感受,这是现代都市人普遍欠缺的精神,而往往在做事时,只有这种精神才能把人导向成功的彼岸。

周健经营着营销工具的创意和设计,他认为就像IT业聘请公关公司一样,保险公司完全可以把营销策划工作交给专业机构来进行,而自己只需执行而已。可习惯了用保费收入说话的保险公司和它们的分支机构,至少目前志不在此。

上一篇:金工实习3下一篇:学生会学风建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