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家风家训的作文(13篇)
1.传承家风家训的作文 篇一
家风家教,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家风家教,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我们一直在寻找以家庭教育为基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形式,每个家庭的家风汇聚起来也就形成了社会的民风。”金牛区教育局局长文贤代认为,弘扬金牛好家风,提升家长影响力,对于培育广大青少年积极的心态、良好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4年3-4月,金牛区教育局围绕“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共筑新金牛”主题,以“好家风大家谈”的形式,在全区学生和幼儿家长中开展了“晒晒好家风”征文活动,全区10余万家长积极响应,踊跃投稿,采用散文、杂谈、书信等多种文体,畅谈家风家教,书写感人故事。现已集结成《家和万事兴“晒晒好家风”征文优秀作品集》。
解放北路一小六年级学生王雨瞳的家长王维民,在征文中讲述了与女儿共同塑造新时代家风——“立德为本立志成功”中的故事。而成都四幼的小朋友苏沛晗的家长廖晓丹,分享的家风是“好吃、和睦”,“我们这样一个家庭,家风融入在年三十冒出的饺子热气里,裹在端午的粽叶香里,藏在中秋月饼的甜蜜里,不管顺境和逆境都相亲相爱、和和睦睦在一起。”
2.传承家风家训的作文 篇二
从我记事起,我们家所有的人过生日都和别人家不同,别人家小孩儿都是大人们忙着给他们过生日,而我们家, 孩子生日时都要给妈妈送礼物或帮妈妈分担一些家务。因为爸爸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妈妈忍着剧痛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所以我们生日那天是妈妈最辛苦的一天,应该感谢妈妈。当然在妈妈爸爸生日时他们就会去外婆和奶奶家帮忙,就算在外出差,也会打个电话问候,送上祝福。记得去年我生日那一天, 同学们都说我一回家肯定会有礼物,我却神秘地一笑。我回家后从卧室里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康乃馨,并泡了杯热茶拿给妈妈,对她说:“妈妈,今天是我的生日,也是您的‘受难日’,谢谢您, 妈妈! ”妈妈听了我的话说:“女儿, 你长大了,懂事了,妈妈好幸福哇!”
我们家之所以被邻居们称为“孝顺家庭”,还因为虽然我们家离爷爷奶奶家比较远,但爸爸妈妈每周都会抽时间去几次,陪老人聊聊天儿,不让他们感到孤单。前段时间,爷爷在路上摔了一跤, 导致肌肉拉伤。那时爸爸正在外地学习,得知这个消息后,他立刻回来了,并连夜赶到医院陪护。 在爸爸妈妈的悉心照料下, 爷爷终于出院了。妈妈把爷爷接到了我们家,为的是方便照顾。在我们家,我总是一边陪爷爷聊天儿一边帮他捏捏脚,让血液循环流动。 当我帮爷爷捏完脚后,爷爷甜甜地笑了。
“孝”字为先,这就是我家的家风家训。正是这样的家风家训熏陶着我们家的一代又一代,我希望这样的家风家训能一直传承下去,伴着我们家一代又一代成长!
(指导教师:曹凤景)
大脸猫感动:
3.“家风家训”征文启事 篇三
一、征文主题:
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良好家风
二、主办单位:
江苏省妇联
三、承办单位:
江苏省妇联儿童工作部
江苏《莫愁》杂志社
四、征文要求:
(一)面向全省中小学家长征集:
1、家风家训格言——可以是家庭成员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良好家风,促进家庭幸福的感悟与思考;可以是家族代代相传的家风家训;可以是长辈对后辈的期待和希望。作品要求语言精炼,内涵丰富,每则格言不超过100字。
2、家风家训微故事——结合自己家庭实际,体现家风家训内涵的小故事,突出勤劳朴实、励志向上、劝学向善、孝老爱幼、邻里和睦等主题。要求思想健康,情感真挚,文字流畅,字数在300字左右。
(二)面向全省中小学生征集:
1、家风家训四格漫画——结合祖辈父辈对自己家风教育的熏陶,或者是由此引发的体会与思考进行创作。漫画作品主题鲜明、构思巧妙,一组四幅画表达一个主题,手绘及电子作品均可,彩色、黑白均可。
2、家风家训作文——侧重写自己家庭的家风故事,要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围绕家风伴我成长的主题,抒写良好家风对自己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的熏陶和影响。记叙文为主,字数在700字左右。题目自拟,观点鲜明,真实生动,不得抄袭。
五、征文时间:
2015年4月1日——2015年9月30日(邮寄以邮戳为准)。
六、投稿办法:
地址: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01号文荟大厦七楼I座江苏《莫愁》杂志社 家教版编辑部
邮编:210036
联系电话:025-86203750
电子信箱:mochoujiajiao@126.com
文字稿邮寄时请在信封左下角注明“家风征集”字样,电子稿发送时也请注明“家风征集”字样。征文内请注明:作者姓名、指导老师、学校、电话等。
七、奖项设置:
1、一等奖各5名、二等奖各10名、三等奖各15名。
2、学生征文获奖,其指导老师将获主办单位颁发的优秀指导老师证书。
4.传承好家风好家训作文 篇四
我的姥爷姓孟,是孟子的后代,祖辈生活在山东渚城市孟家庄,那里有很多孟子的后人,从家族的族谱也能查到是从山东邹县迁居到渚城的。但到姥爷的爷爷,也就是我的曾曾外祖父时,由于连年战乱,民不聊生,在山东老家实在生活不下去了,曾曾外祖父就带着全家老小,忍饥挨饿,闯关东来到辽宁抚顺市落脚。一家人没有什么生计,只能男人下矿井挖煤,过着暗无天日、十分危险的日子。在这种环境下,太姥爷养成了艰苦耐劳、不怕困难的品格。1942年,丧心病狂的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万恶的细菌战,在抚顺城投放了大量的鼠疫、霍乱等细菌,害得抚顺城老百姓尸横遍野,经常出现送葬的人死在半路上。姥爷的爷爷、大伯父、三叔都被日本鬼子的细菌感染、失去了生命,我的家人和全中国老百姓一样恨死日本鬼子了。1943年在抚顺生活不下去了,姥爷的奶奶带着姥爷的父亲和姑姑逃难到了吉林省辉南县,在那里,姥爷的父亲和母亲成亲,生下了姥爷五兄妹。
太姥爷是高小毕业,40年代在农村就是有文化的人了。他深知要想孩子长大有出息,必需供他们上学读书。太姥爷和太姥姥他们起早贪黑,省吃俭用,历尽千难万苦,通过养猪、养鸡挣钱,供子女上学。一些亲属不理解他们这种行为,对他们说“孩子都那么大了,还让他们上学!赶快回家种地吧!”太姥爷和太姥姥坚决不同意,就是累断腰身也要把孩子供养成人!在这种精神感染下,姥爷五兄妹学习非常刻苦,姥爷在1962年考大学时,全县只考上12人,就有姥爷。姥爷觉得,如果考不上大学,就对不起父母。60年代,全国大饥荒,姥爷吃不饱,晚上看书的时候,经常饿得肚子咕咕叫,但他仍然坚持学习。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姥爷五兄妹都大学毕业或中专毕业,这在当时的农村简直就是奇迹!
在太姥爷太姥姥的影响下,姥爷五兄妹都很勤俭努力并且十分孝顺。孩子们每天放学后,放下书包大的带着小的帮大人干活;上中学,每次放假都参加生产队劳动,挣工分来减轻太姥爷他们的负担。现在姥爷还十分勤俭,不愿意浪费,他说他们几个兄妹都是按照“艰苦奋斗,克勤克俭,努力学习,好好做人”的家风去做人,做事。
5.传承家规家训培育廉洁家风作文 篇五
庚子年生日后,我恰满16岁。那天依然陷在网课的忙碌旋涡里脱不开身,不曾想午睡醒来时在床头发现了爸妈的一封书信。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生活里的琐碎话语必不会选择以这样一种方式诉说,怀着好奇与揣度,我展开了信纸。
“近夏日炎长,正是读书好时节”
我家既不是诗书之家,也非繁盛望族,甚至只是上几代都是庄稼人的寻常百姓,自然不会有像题挂在客厅的书法大字、小时便被要求的背诵的家训那样化形的家风,他们更偏向字面意思,化为无形的清风,散在生活中,浸润着从懵懂到成熟的我,潜移默化间,蓦然回首,发现家风已悄然润泽了每一寸心田。
父亲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但他爱书。小时候我字还未认熟,每夜倚在床头等爸爸熄灯,只见他捧着一本老旧装订的厚书,凑在灯下,暖黄的光亮萦在他的镜框上,绕着他翻页的带着粗茧的手指,最后落在页面有些斑驳的书面上,上面缀着无数个我还认不清的字。有时我会凑过去问这是什么书,父亲没有转头,只一字一顿地回答我:《三国演义》。尾音上扬,浸着欢喜。
于是我有样学样,也开始读书。后来,我也爱上了读书且一发不可收拾,那时我还不懂,长大后等自己拿到梦寐以求的书向友人介绍时,开口后才惊觉语气同那时的父亲像了个七分。
家里有一个很大的书柜,小时候的书大多是父亲的,但因为他工作忙,数量不多,只占了柜子小小的一隅,剩下摆满了杂物。渐渐地,杂物被撤下来,我的书登上了厅堂。随着年纪增长,书的数量逐渐增多,很快超过了父亲的那方小小,在升上高中之前已经把那个大柜子放满。每次提出买书,父亲也不拦,反倒乐呵呵的,甚至会找我借书看。
父亲在信中再三提及了读书的益处,我一一看下来,用心记住。时至今日,文学已经成为了我缀在不长的人生之路前方的长庚星,甚至是一个习惯,闲时阅读是消遣,忙里阅读是激励,得意时静读,失意时抄书......这样浸在文字里时,我恍然想起,是少时的那阵家风,把我这颗小小的种子刮到了这片文学的土壤,我才能在此生根发芽。
龙应台曾言:“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心中渐渐有一分明白,如月光泄地。”对我而言,由父亲教给我的这样一种不成文的家风,告诉我从哪里来;而书籍同文学铺开的这条道路,告诉我要到哪去。
“进退有度,以礼待人”
接下来的字迹是母亲的。
母亲是个朴实且热情的人,小时候放学遇到暴雨,她会送缩在路边挡雨的小孩回家;路边捡到钱包,她会一遍又一遍地拨打电话,直到对方得知并来领回;好几次她为外出务工还没找到住处的亲戚朋友提供暂时的居所。
这样一个热情的人,她从小教导我时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却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因为父母工作很忙,我很小便被教导独立,也因此早早地拥有了自己的房间。“有眼不见,有耳不闻,有口不言”,这是最早被母亲漆在房间墙上的话,我记得清楚。
她在信里写道:“尊重,是人际交往第一要领。”
除却言传,这在母亲平日的举动里也能找到身教。母亲在很早的时候就能尊重我的意见,尽管那时我还是一个无知的小孩,她从未看过我的日记,进我的房间会事先敲门......渐渐的,更懂事一些,我也学会尊重她的观点,尊重她的生活和私人空间。
我知道,比起母女,她也希望和我成为朋友,我亦然。
后来,带着这样的教导,我走过了小学,走过了初中,如今走到了高中。期间遇到过和朋友们的友谊的开始与逝去,也经历过争吵和分歧,每次沮丧时,想到母亲的话:尊重对方,和而不同。便渐渐地从面红耳赤中恢复冷静。
实践赋予理论力量。每一次的挫折,都会加深对过往知识的理解。
母亲也曾回答过我:“善意和热情是我能回馈给过去帮助过我的人唯二两样东西,而尊重和礼貌,是我送给你,在你那段没有我的未来里,能帮助你走下去的登山杖。”
是了,这样的家风潜移默化着我,让我变得更谦卑,能以一个舒适的姿态去探索未知。
“祝夏安”
6.传承家风家训的作文 篇六
传承好家风好家训书信作文300字如何写?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关于《传承好家风好家训书信作文300字》的范文,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传承好家风好家训书信作文300字一:
有一句话是这么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意思是做任何事都要有规矩,规则,做法,否则便无法成功或常常出错。这里的规矩便是家风,家训了。
在我们的祖国,每一个家庭,都有独特的家风,家训。当然我们家也不例外,我们家也有家风,家训。说到底,家风家训是什么呢?哦!家风是指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家训是指家长教诲子孙持家治学,立身处世的话。尊老爱幼,友好乡邻,是我的家风,敬老是尊敬老人,爱幼是爱护比自己幼小的儿童。友好乡邻是对待邻居要友好,邻居之间要互相帮助,友好相处。好的家风,培育出国之栋梁,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家风是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个滴做起,慢慢培养,会成为习惯,到那时,家风就完全溶在你的生活中了。那么不好的家风,就只会让我们在生活中跌跌撞撞。
诚实守信,勤劳节俭,是我家的家训,诚实守信是说出的话一定要做到,勤劳节俭是热爱劳动,节约,不浪费。从孔子对儿子的家训,到诸葛亮的家训几乎每个古代家庭都有家训。准确的说是,没有好的家风家训就没有那些历史名人,人们会没有规矩地做事。
传承好家风好家训书信作文300字二: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中国的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训、家规、家风,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训是:尊敬老师、长辈、同学和任何有残疾的人;勤劳节俭懂得持家;远亲不如近邻,好好对待邻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些家训,是自古以来存在在每个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却少之又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把它们定为家训,是为了让下一代牢记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璀璨,我会努力做到,同时也会影响周围人,让他们也做到。
我家的家规是:主动向长辈问好;互相尊重彼此;路上捡到钱包等贵重物品必须上交;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业做完了才有娱乐时间;当天的事情当天做,不能拖拉;每天都要运动。这些家规有几项是爷爷奶奶定的,有几项是爸爸妈妈定的,这越来越完善的家规更是让我了解到了中国文化的进步。
从小,爸爸妈妈就要求我做到,好的规矩,成就了我现在的成绩。我家的家风是:以德立家,以德治家。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家风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古人有云:有家规的家庭,属于书香门第之家。
有家规、有家训的家庭,属于豪门贵族之家;有家规、有家训、有家风的家庭,属于王侯将相之家。
我希望我家的家训、家规、家风能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有朝一日,实现幸福的四大目标:和谐、文明、健康、富有。传承好家风好家训书信作文300字三:
中华美德,源远流长,在学校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尊敬师长,孝顺父母,助人为乐,拾金不昧。书本上也能学到许多诚信友善、舍己为公的故事,我想作为一名小学生,不仅应该弘扬中华美德,把优良的传统发扬下去,还要弘扬家风、践行家训。
说到家风家训,我就想到一句古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爷爷奶奶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奶奶常说要珍惜每一粒粮食,不能糟践东西,那时候我还小,不以为然,而现在我长大了,明白了这一粒粮食饱含了多少艰辛,我懂得这就是奶奶的家风。
姥姥姥爷都是工人,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妈妈在我刚刚上小学的时候常常教育我:要勤奋刻苦,自立自强,不要不劳而获。在我家,爸爸妈妈从来不娇惯我,我自己洗衣、收拾房间,帮妈妈洗碗、择菜,给姥姥捶背,给姥爷读报纸,我通过自己的表现获得了老师的信任和家长的喜爱。
我们零零后是祖国明天的太阳,我们一定要把祖国“大家”的优良品德发扬光大,把“小家”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传承好家风好家训书信作文300字四: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
而“不成文”,也是我国家训的一大特点,成为日常行为规范的有机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些家风家训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许多脍炙人口的家训,已经是家家之训,形成家家之风。家风的建设关键在家长。家长首先要成为家风建设中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识创建自己的好家风,将延续自己的好家风,使自己的家庭和子女受益。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原生家庭。原生家庭不重视家风家规的建设,那就会使这个家庭的成员乃至这个家庭走弯路。原生家庭重视家风家规就会使这个人乃至这个家庭茁壮成长。好的家风会有一些共同特点,如: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积极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
有家风家训的家庭,属于豪门贵族之家;有家风家训的家庭,数与王侯将相之家。
7.家风家训伴我成长 篇七
记得有一次,品德课老师让我担任小老师,给同学们上一堂课。回家后,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妈妈,并请她协助我准备教案和PPT课件。妈妈二话没说,一口就答应了我,还拍着胸脯说:“章老师,我来当你的助手,保准你满意。”很快,我的初稿就出炉了,但接下来的几天,妈妈一直都没有动静,我心想:“唉,看来妈妈是忘记对我的承诺了,我只能拿着自己的那个半成品稿子到班上随便读读了。”可是就在要上品德课的那一天中午,妈妈赶回了家中,帮我修改教案,并快马加鞭地做了个PPT课件,终于在我下午上学前将一切准备妥当。妈妈在将稿子和课件交给我时,对我说:“因为最近工作太忙了,所以让你担心了。但是请相信,妈妈答应你的事情一定会做到。”我听了点了点头,妈妈为了帮我修改教案和做课件,可是连午饭都没有吃呢,这难道不是“言必信,行必果”的最好体现吗?
还有一次周末,爸爸要去单位加班,他说办完事就带我去图书馆。我在家等啊等啊,眼睛都盼酸了,直到下午4点钟,爸爸还没有回来接我,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妈妈说:“爸爸事情可能还没办完,一时回来不来,要不今天就不去图书馆了吧。”我一听,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嘴噘得能挂油瓶,心想:“爸爸说话不算数,以后再也不相信他了。”就在这时,门铃响了,我一个箭步冲到门口打开门,只见爸爸满头大汗,喘着粗气说:“苗苗,走,我带你去图书馆。”我一听,开心得一蹦三尺高。看着大汗淋漓却顾不上休息的爸爸,我感动了,爸爸用他的实际行动,向我诠释了“言必信,行必果”的真正含义。
在爸爸妈妈的言传身教下,我也成了一个言而有信的人。有一天晚上,爸妈要出去办事,他们临走前嘱咐我:“苗苗,电视只能看二十分钟哦。”得到我的答应后,他们放心地出去了。我随即定了二十分钟的闹钟,当闹铃响起时,我自觉地关上了电视,开始读起了作文书。虽然没有爸妈在身边监督我,但我还是言而有信,没有多看电视一分钟,你看,我是不是很遵守家风家训呢?
家风家训让我知道了为人处事要“言必信,行必果”,家风家训让我成为了一个言而有信的人,家风家训伴我成长!
8.传承家训家规家风 篇八
龙津小学五(7)班
凌洽艺
指导老师:王玲香
家规,家训,家风,不仅是一个家庭的规矩,更是我们需要传承下去的宝贵遗产。很多人认为,现在科技发达,思想开放,早已改朝换代,不必遵循这样老旧的规定。可我觉得,这不仅是一种规定规矩,更是一种精神。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一个集体,一定要有相关的规矩。而家规、家训、家风就是一种值得传承的精神。
每个家都有自己的家规、家训、家风。而我家,每个人都要遵循----诚信,节俭。
诚信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这是《老子》中的一句话,只有遵循这一品德,做人做事才会问心无愧。
有一次我在学校,老师要收作业本,而我没有做完,便以“没带”为借口,搪塞过去。那整节课我都忐忑不安,生怕老师会搜我的书包。到了下课,我不知怎么办才好。这时长辈对我说过的话又在耳边响起:“做人,讲究的就是诚信,我们生而为人,在这短暂的一生中,又怎么能以谎言浪费掉每一个瞬间呢?”,我想了想:“老师那么信任我,我怎么能骗她呢?”于是便补完了作业,去办公室交给了老师,并承认了错误,老师并没有责怪我,只是笑了笑。
节俭
节约,是对地球资源最基本的保护,我们生活在这个美丽的星球,就要保护它的一点一滴,更不能铺张浪费,为地球生态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有次我在家洗完手拿着苹果边吃边看书,却忘了关水,想起时水已放满大半池,我后悔极了,想了想,干脆拿拖把,把家里地全拖了一遍,妈妈回来后又惊又喜,我也很开心。
9.传承好家训 培育好家风 篇九
家风是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千百年来,中华优秀文化通过一代代家庭长辈的言传身教和家风传承,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无论大家小家都有家风家训,我的家庭则秉持着“以教立家、以俭持家、以德治家、以爱兴家”的良好家风家教。
人们常说“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回想起自己从小受到家庭的良好家风,这话非常有道理。
父亲曾担任过单位领导干部,可每到一处工作,都会告诫亲朋和儿女:“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我的旗号办任何事。”无论是在商业还是从政,他都在会上公开郑重表态,不允许任何人打他的旗号谋私利,并欢迎大家监督。在周围人的认知中,从小生长在一个干部子弟家的我,能享受比较好的生活待遇,是理所应当的。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小时候的我常和哥哥一起穿姐姐们穿过小了的衣服,甚至花布鞋!而母亲是个口德很好的女人,无论亲戚邻里谁诉苦无门时,就会想到我的母亲。你什么话都可以给她讲,什么苦都可以给她倒。母亲会用一颗朴实的心安慰开导她,并对她们的隐私守口如瓶,从不张家长李家短的嚼舌。所以母亲在女人圈里人缘极佳,口碑很好。
回想到父亲和母亲对我们子女在生活中的教育就是,“忠厚传家远
勤俭继世长”。每每回忆父母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觉得“忠厚、勤俭”就是我们家的家风,是父母一辈子践行的为人、生活原则,是父母留给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尚。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它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茁壮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的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从前我曾经以为充分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要求、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这些就是爱孩子。为此我努力工作,竭尽所能的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可后来慢慢,我发现并不是夹杂着大人们的功利的目的,一味地满足孩子的需要才是爱。只有亲子之间的互动,亲子之间的相互陪伴才是最有意义的,子女切身体会到父母之爱,才会乐于接受家庭的教育,朝着父母所期望的方向努力发展。在人的一生中,以生命孕育生命,以生命影响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儿子长大后,我也沿用父母教育我的方式同样来教育他,没有过多的说教,而是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记得于丹在一次讲座中,说到为人处事时表示要“内方外圆”。伴随着儿子的长大,我发现他是内方外也方。有一次,我和儿子一起外出,眼看快到开车的时间了,但取票的队伍特别长,我想跟前面的同志说明困难想插个队,儿子坚决不同意,好在那一天火车晚点了,我们没有耽误行程。很多时候,我觉得家风的养成不仅是父辈向子辈的传递,也是子辈向父辈的补充。儿子的品质时时提醒我要校正自己的行为。内方外圆可能会诸事顺利,但内方外方,生活且过得更坦荡。
10.传承家风家训演讲稿 篇十
促进家庭稳定和幸福的因素有许多。其中,家训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家训是中国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家庭教育的方法之一。关于家训的说法很多,有人做过统计和专述,有包括家范、家戒、家教、家规、家法在内不下70种说法,然而其中被使用得最为广泛的还是 “家训”。
家训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家训文化,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败期、蜕变期,但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家训都离不开对子女的教育
中国的家训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家训最早出现,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来体现的。
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西周政权建立以后,遍封功臣,建立诸侯国。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受封于鲁国。由于周公旦要留在京城辅佐侄子周成王,不能就封,就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就封于鲁。伯禽临行之前,“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周公训子,就是父母对子女当面进行训教,这也是一段关于中国家训文化、最早又最可信的记载。
父母对子女面对面的训诫,用文雅的词来说,就是“庭训”。“庭训”典出《论语·季氏》,讲的是孔子当面训诫儿子孔鲤的故事。由此,“趋庭”、“鲤对”、“庭对”也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后来,中国的家训通过书信、训词和遗嘱等形式传递;再后来,家训又通过制定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来体现,形成了家庭内部所有成员的行为准则。
中国的家训文化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指向。综合起来,它有这么几项基本功能——
一是训导教育子女成人成才。这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前文说到周公戒子、孔子庭训,都体现了这一点。中国的家训文化,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败期、蜕变期,但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家训都离不开对子女的教育。
二是实行家庭的自我控制。任何一个家庭都不是孤立的。它作为社会细胞、社会的基本单位,必须接受来自外在的社会控制。这种社会控制包括法律控制、行政控制、道德控制以及习俗控制。同时,为了维护家庭内部的稳定、调整和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将子女培养成人,使家庭得以承继和绵延,还必须要有家庭的内在控制及家庭的自我控制。这种自我控制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通过家训(包括家规、家约、家范等),以口头或书面的各种形式来体现,从而起到对子女、对全体家庭成员的教育、引导和约束作用。
三是确立良好的家风。家风是指一个家庭的传统风习,是人们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逐渐形成和世代言传下来的生活作风、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总和。家风的形成,是家庭长辈和主要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诲的结果,而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隋朝初年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治家篇》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 ”在这里,作者强调了家风引导和家庭中长者、尊者的表率作用的.重要性。在近现代,江南钱姓家族人才辈出,若星汉灿烂。这和其先祖制定的《钱氏家训》并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良好的家风是分不开的。
从司马父子到王氏兄弟
孝有大小之分,对父母能养能敬,是一种孝,但只是小孝;自身修行扬名,以彰显父母养育教诲之德,才是大孝。这是中国古代孝道思想的升华,对后世的孝道文化产生了极大影响
中国古代家训内容广泛,包括伦理道德的要求、文化知识的教育、谋生技能的传授、为人处世的告诫等,几乎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对孩子的伦理道德教育被放在第一位。而孝道是人类最基本的道德,因此,关于孝道的教育,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家训文化成果的重要体现。关于孝道,无论是思想家、帝王、官员以及民间的士绅读书人家庭,在他们的家训实践和家训著作中都有大量体现。
在古代帝王的家训中,对孝道很重视。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对儿子要求严格,尤其重视儿子的慈孝。他曾发表《诸儿令》,说“今寿春、汉中、长安,先欲使一儿各往督领之,欲择慈孝不违吾令,亦未知用谁也。儿虽小时见爱,而长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儿子亦不欲有所私。 ”
清朝入关以后的第二任皇帝康熙对家教一贯重视,后来雍正特将其父在世时对诸皇子的训诫编为《庭训格言》。全书共246条,包括读书、修身、为政、待人、敬老、尽孝等内容。该书有言,“凡人尽孝道,欲得父母之欢心者,不在衣食之奉养也。惟持善心,行合道理,以慰父母而得其欢心,其可谓真孝者矣。 ”该书又提出,“《孝经》一书,曲尽人子事亲之道,为万世人伦之极,诚所谓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推原孔子所以作经之意,盖深望夫后之儒者身体力行,以助宣教化而敦厚风俗。其旨甚远,其功甚宏,学者自当留心诵习,服膺弗失可也。”通过《庭训格言》可以看出,康熙认为“真孝”和行孝道不能停留在书本经义上,而是要“身体力行”、“服膺弗失”。这两点至今仍对孝道文化的传播和实践具有现实意义。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由于是非汉族统治中国,再加之有文字狱等统治手段,在历史的评价上,存在一些非议。但如果用历史的、理性的眼光来看,这三位皇帝并不比历史上任何一个皇帝差,他们开创并形成的康雍乾盛世对中国社会的促进和发展也是不可否认的。其中,康熙、雍正等对皇族家训的重视、对子女行孝尽孝的严格教育和要求所起到的作用都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的。
在古代的名臣将相中,有两个家庭的家训和孝行是很出名且足以垂范后世的。一个是西汉的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另一个是东汉末年的王祥、王览兄弟。
司马迁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的作者。他在西汉武帝时任太史令,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一个男子,身受腐刑,这是难以忍受的奇耻大辱。因此,司马迁几次想到去死。但他最终还是含垢忍辱地活了下来。为什么?据《汉书·司马迁传》记载,司马迁认为自己之“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这里所说的司马迁的“私心”,正是他遗憾于自己一个最大的心愿尚未完成,那就是父亲司马谈留给他的遗训——必须完成《太史公书》。
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记录了他在父亲病榻前接受遗训的过程,“太史公(司马谈)执迁(司马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 ’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司马谈在给儿子司马迁的遗训中,对孝道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即“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这一遗训,对司马迁的日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王祥和王览,是同父异母兄弟。王祥 (公元185—269年),西晋琅琊(今山东临沂)人,字休徵。汉末,他隐居庐江(治所在今安徽舒城)20余年;后任温县令,累迁大司农、司空、太尉;至晋代魏,官至太保。就是这样一个大官,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大孝子。 “二十四孝”中的“卧冰求鲤”故事说的就是他。王览(公元206—278年),字玄通。《晋书·王祥传》称他“孝友恭恪,名亚于祥”。他对父母笃孝,对兄长恭敬,名声仅次于王祥。最难得的是,他自小就不忍心看到母亲虐待兄长,经常在母亲朱氏责骂加害兄长王祥时挺身而出护着兄长。王览出仕以后,先后任司徒西曹掾、清河太守、太中大夫。西晋武帝司马炎下诏表彰王览曰:“览少笃至行,服仁履义,贞素之操,长而弥固。 ”
王祥在孝道方面不仅自己身体力行,对子女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他85岁高龄的时候,身染重病,乃“著遗令训子孙”道:“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信、德、孝、悌、让,这就是中国古代家训中著名的“五德”。孝有大小之分,对父母能养能敬,是一种孝,但只是小孝;自身修行扬名,以彰显父母养育教诲之德,才是大孝。王祥家训中的“五德”,尤其“扬名显亲,德之至也”这一训令,显然是继承了汉代司马谈“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的思想,是中国古代孝道思想的又一次升华,对后世的孝道文化产生了极大影响。
至东晋南朝,琅琊王氏成为江南第一著名士族,涌现出很多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诸如东晋名相王导、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等。王氏家族诗书传家,人才辈出,世系绵长,和王祥兄弟以孝悌为本,又以信、德、孝、悌、让“五德”戒子是分不开的。
辩证看待中国孝道文化
辩证地看待和批判地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固然是不应被忽略的必要步骤,但如果凡此种种讨论最后只是得出一个类似 “国人议论未定,孝道仍在滑坡”这样的结论,就颇令人堪忧了孝道文化是中国家训文化的一大亮点,它对于子女的教育、成才,对于家庭成员互尊互爱、和睦,对于优良门风的确立、传承,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它在经典著作及其流转中有哪些体现呢?
比如,中国儒家经典之一的《孝经》。其作者经学者专家长期反复考证,基本确立为孔子的嫡孙孔?所撰。孔?虽然受教于曾参,但他的孝道思想的形成,不能说不受到祖父孔子、父亲孔鲤的直接耳提面命的教育与影响。
又如,隋唐五代是中国古代家训文化的成熟时期。其标志就是出现了由颜之推撰写的中国第一部专门的、成本的、完整的家训著作 《颜氏家训》。它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到了宋元明清,家训文化进入繁荣时期,先后出现了北宋司马光的 《家范》、南宋袁采的 《袁氏世范》等。这些专门的、成本的家训,内容涉及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总体而言,孝道都在这些家训著作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颜之推在 《颜氏家训·教子》中说: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颜氏家训·勉学》中有言, “孝为百行之首,犹须学以修饰之,况余事乎!”司马光在 《家范》中则说, “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 (指婆婆)慈而从,妇听而婉,礼之善物也”。袁采在 《袁氏世范·睦亲》中提出,“为人父者,能以他人之不肖子喻己子,为人子者,能以他人之不贤父喻己父,则父慈而子愈孝,子孝而父益慈,无偏胜之患矣”。又说,“人之孝行,根于诚笃,虽繁文末节不至,亦可以动天地、感鬼神”。
在以上这些关于 “孝道”的论述中,有一点很值得重视,那就是,他们都认为孝道是父母和子女双方的事情,而不是做子女的单方面地行孝。中国 “孝道”大都强调了父子间双向的良性互动,盖因有此双向互动,父慈才能子孝,子孝而父益慈。这里面讲究父母对子女的严格要求,强调父母长辈在孝道文化中必须以身作则,按父母的角色规范在家庭生活中为子女树立榜样,如前文所引 《颜氏家训》中的 “父母威严而有慈”所示,这句话将 “威严”与 “有慈”并立。换言之,其所讲的父母对孩子的威严和慈爱从来不是对立的,而是互为一体的。这样的家训,这样的孝道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是值得提倡的。
无可否认,在中国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无论是在统治阶层还是在民间,都出现过提倡孝道过头、使孝道文化呈现出其消极一面的情况。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在一定时期对中国孝道文化进行批判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正如对孝道文化的倡导有时会过头一样,我们对孝道文化的几次猛烈批判也早已被历史证明是过头了。过头到现在我们要 “挽狂澜于既倒”,重建孝道文化在今日几乎已成相当艰难之事。如今,在父母膝下尽孝几成渴盼而不可及之事,以至于 “常回家看看”到了要入法的地步。而用法律来约束本应归于伦理道德范畴的孝道究竟是否合适,是值得讨论的。
《诗经·大雅·既醉》有言, “威仪孔时,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这是一句将孝子和家族的幸福美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祝愿之辞。但这只是一句祝愿吗?历史已一次又一次证明,在中国,孝道文化是检验和测量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试金石,孝悌也是社会和谐、家庭和睦的基础。只要人类存在一天,家庭和社会对孝道文化的提倡就不该须臾离开。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至今我们还在要不要继承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这个问题上争论不休;还在衡量中国古代的孝道文化里,究竟是积极因素多一点,还是消极因素多一点。辩证地看待和批判地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固然是不应被忽略的必要步骤,但如果凡此种种讨论最后只是得出一个类似“国人议论未定,孝道仍在滑坡”这样的结论,就颇令人堪忧了。在提倡和践行孝道文化这个问题上,我们千万不要再出现反复和折腾了。“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若果真如此,实属中华民族之大幸也!
11.传承家风家训倡议书 篇十一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观体现,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缩影。“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良好家风的构建与传承不只是一家一户的私事,而是关系到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的大事,只有家庭和谐美满,社会才能和谐前进。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家庭文化,弘扬家庭美德,推动“传承优秀家训,构建良好家风,争创最美家庭”主题活动深入开展,促进群众精神文明建设开花结果,现向广大家长倡议:
一、学名人家训,树文明家风。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很注重家训家风的传承,古代公开出版的家训就有一百二十多种,其中《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放翁家训》等久传不衰。近现代诸如《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也给我们修身齐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倡议广大家长积极开展经典家风家训书籍举家阅读活动,读名人家训书籍,学名人治家理念,建文明和谐家风。
推荐广大家长阅读《朱子家训》、《颜氏家训》、《放翁家训》、《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经典书目,并积极撰写读后感。学校将对上交的读后感进行评选,评选设一、二等奖两个等次,对获奖的家长进行表彰,对获奖文章将陆续在学校网站和微信平台上发表。
二、传优秀家风,创最美家庭。倡议广大家长朋友们积极参与到争创“最美家庭”活动中来,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自觉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修养,创立和延续独具特色的良好家风。自觉肩负起尊老爱幼、教育子女的责任,追求积极向上、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倡扬夫妻和睦、邻里互助、尊老爱幼、科学教子、勤俭节约,弘扬家庭美德,传承良好家风,创建文明和谐的美满家庭。
“最美家庭”评选办法是:(1)由家长以纪实的手法讲述家庭修身齐家的真实故事,以《我的家风我的家》为题目撰写成文上交各班,由各班进行初选。(2)各班通过初选,每班评选出3个候选家庭上报学校进行评选。(3)学校组成评委,参考故事征文并通过调查了解进行复评,对故事真实、家风健康向上、家庭和睦美满、生活方式文明高尚的家庭,按1/3的比例评选出“最美家庭。(4)对评选出的”最美家庭“颁发”最美家庭“证书。(5)对评选出的“最美家庭”的《我的家风我的家》故事征文将陆续在学校网站和微信平台上发表。
人勤百业旺,家和万事兴。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带头传承良好家风,争创“最美家庭”,携手共建美丽家园!
XX市XX区文化路小学
12.家教家风家训传承故事征文 篇十二
先说说家训,爷爷告诉我,那是我爸曾对我说的一句话,我这就明白原来家训就是长辈一代接一代告诫子孙的一句话。最后我把目标锁定在了两句话,一是“做人要讲诚信不能撒谎,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因为纸是包不住火的。”二是“你要记得多孝顺长辈,尊重兄长。”第一句话我一直遵守,从来没撒过谎,所以我的朋友很多,“仇人”当然也不少,但我没有因此后悔过!第二句话是说要孝顺,尊重他人,我虽不怎么孝顺过长辈,但也从来没有和他们吵架。尊重他人我也做了,比如当别人对我说出他的理想时,有不对的我会去与他一起纠正,对的理想我则会支持他,从来不会做出嘲讽他人的行为。
再谈谈家规。家规是指长辈一代一代积累下来,后代必须遵守的准则。另外我爷爷十分看重家规,要求家庭中每一个人都要做到。我家的家规大多都是关于“孝”、“诚”、“德”。孝不用说自然是孝顺,诚就是讲诚信,而德则很重要,家规中写了要帮助别人,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能伸出援手,不打架闹事,作一个有道德的人,要有礼貌等等。我爸还为我料普了一下餐桌上的礼仪,吃饭时不可以用筷子敲碗,吃饭时只能夹面前的菜,不能“越山”,还不可以“抬轿”就是把筷子伸到菜底下,往上捞,餐桌上长辈没有动筷,小辈也不能先动,其实还有很多礼仪需要我去学习,自然也学到了不少。
最后是家风,家风是指门风。其实我们一家的家风和家规、家训差不多,我家是和睦的。
13.家风家训征文:好家风,我传承 篇十三
百善孝为先,我们一直在传递。12岁农家少年张俊,8岁那年爸爸因车祸身亡,妈妈离家出走,从此与年幼的弟弟和体弱多病的奶奶相依为命。“奶奶,我来替爸爸养活你”。“每学期必须拿到一张奖状,回去让奶奶高兴;在学校坚决不能犯错误,免得奶奶伤心。”这些是小张俊对奶奶的承诺,他希望奶奶快乐!在张俊的家里,熏黑的墙上画着一张评比表,上面写着张俊和弟弟张旭的名字,名字后面画的是五角星的图案。张俊说平时他和弟弟谁帮奶奶干一件事就在谁的后面画颗星,每月一评比,看谁得到星星多。这个少年在用真心演绎孝的家风,孝根植我们内心,我们一直在!
励志奋斗,我们一直在行动!“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是等待;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这是陈欧的正能量,也是我们的率真和勇气!我们会带着社会的历练,奋斗终生。不离不弃,我们一直在!
诚实守信,我们一直在弘扬。不说谎话,不说大话,实事求是,是家里人从小对我的教诲。原来家风一直都在!
家风需要传承。历史上“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良言、家风古训仍为世人尊崇。但如今多少富家子弟、官员子女啃老骄奢;多少人因为不想吃亏,争名誉地位甚至可能为争一个公交车座位而“斗智斗勇”;多少人为了利益而制假售假……如果有严格质朴的家风,这样的事情会不会减少一些?
【传承家风家训的作文】推荐阅读:
传承家风家训,仁爱施教10-15
好家风好家训传承故事12-05
家风传承作文08-22
传承好家风作文素材09-14
家风的传承和发扬08-06
传承优良家风的演讲稿07-17
传承优良家风12-13
传承家风的演讲稿850字08-16
传承家风、感恩父母08-30
传承好家风800字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