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绘本阅读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共4篇)(共4篇)
1.探究绘本阅读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 篇一
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有效性的思考
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每位教师设计、组织、评价教学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而有效的集体教学却关系甚广,如:教学的环节设计、教师的教学目标达成度、教师执行教案的能力等等。近年来,关注“师幼互动”俨然成为教师评价集体教学过程有效性的一个热点话题。
那么,怎样的师幼互动是有效的?具体的表现如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映,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回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互动关系”。
如何实现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性?在教学实践中,我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和探索。
一、有效组织,情景介入
良好的师幼关系能拉近师幼的距离,使教与学有效连结,使幼儿能够充分学习与发展,因此,吸引幼儿的有时不是教学活动的内容,而是教师本身。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情景化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充分运用语言、语调、表情,采用抑扬顿挫,妙趣横生的语言,配以亲切的微笑,激励的目光努力创造愉悦的学习的环境。
案例一:妈妈的包
中班主题活动“我爱我家”开展期间,我发现孩子们经常学着妈妈的样子,拿着娃娃家中的包走来走去,并且普遍对妈妈包中的物品非常感兴趣,另外,因为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妈妈爱自己的情感认识浮于表面,没有得到真正的体验和感受。因此,我结合主题开展,尝试开展教学活动“妈妈的包”,以妈妈的包为载体,帮助孩子建立包中物品与妈妈的爱的情感联系,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对妈妈的爱。首先我通过让孩子和妈妈制作调查表,帮助孩子积累生活经验,加强了解包的外形、功能、特点,为活动奠定认知基础。其次,让幼儿征得妈妈的同意后收集妈妈的包,在教学过程中分享妈妈包中的秘密,“妈妈为什么要把宝宝的照片放在钱包里呢?”、“猜猜包里还会有什么?妈妈包里为什么要放宝宝的衣服、零食呢?” 了解包中物品蕴含的深意,进一步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接着,再让孩子们想一想平时妈妈这么关心我们,那我们可以为妈妈在包中准备些什么东西呢?使幼儿在角色转换中,进一步了解妈妈的需求,体验关心妈妈的情感。在活动中,我为孩子们提供真实的生活情境,通过创设激励式的语言引导情境,让孩子们亲身调查、交流、体验,帮助孩子运用经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实现情感内化。而在师生互动中,我充分运用支持肯定的策略,给予孩子自主发现,表达表现的机会,使活动具有浓浓的情感气息。反思:
1、接受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并通过温暖而富有感情的互动表达对每个幼儿的接受。
2、处理好影响幼儿主动性的各种因素,想方设法引导幼儿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幼互动,并通过生生互动,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3、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必须借助于有效的媒介,如语言、行为、态度或肢体语言,以及使用目光接触、表情、手势等非语言行为与幼儿沟通。
二、加强幼儿的回应预设,促进有效回应
教师要明确集体教学活动设计既要备教材、教法,更要备幼儿的目标要求,简单地说就是:根据幼儿的不同层次水平,预设相应的回应内容,教师的预设必须留有空间,凸显幼儿的个性化教育。
案例三:别担心
在儿歌活动《别担心》中,我以图式调查表为依据,了解到每个幼儿上小学担心的内容,并以此为出发点,预设幼儿的问题和回答,得出因人而异的回应内容,如:“上学迟到真难为情,可千万不能迟到啊!” “考试成绩差多没面子呀,回到家可能爸爸妈妈还会因此生气。” “老师的问题我不会,这可怎么办?” “没有朋友一个人多孤单呀!”“上课时打瞌睡精神差,根本没办法听老师讲课了。”“鞋带松了没法系,万一摔跤怎么办?”------在活动中,这些回应预设又继续转化,为教师预设不同儿歌内容提供了方向指导。充分的回应预设,使教师的儿歌指导在集体教学活动具有针对性,为教师达成活动的目标提供了关键性的帮助。
三、掌握回应的多种方法,促进有效回应 有效的回应,必须落实到教师脚踏实地的与幼儿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怎样聆听幼儿的声音?怎样与幼儿交流?怎样在适当的时机对幼儿提出质疑和挑战?总结梳理回应的方法策略,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互动模式,为我们建构新型的师幼互动关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案例四:
中班学习活动《小熊的烦恼》中,教师做小熊,幼儿做小鸟和蝴蝶,体验根据小熊的需求主动给予关心与帮助,给小熊带来快乐,我运用角色体验策略,在角色扮演中,帮助孩子迁移运用习得的经验,进一步感受与理解主动关爱的行为对被关爱者产生的影响,推进幼儿关爱方法的掌握,加强情感的体验。反思:
1、巧妙转抛来自幼儿的质疑。教师应该及时捕捉来自幼儿的疑问,巧妙地运用这一“质疑“的情景,采用“抛接球”的回应方式,把问题抛向全体幼儿,引起同伴共同参与议论。
2、有效梳理幼儿凌乱的回答,教师面对个别幼儿表述不清的时候,必须读懂幼儿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并联系活动目标进行梳理,引导或帮助其表述完整,又不违背其原意。这样的回应既能有效地推进活动目标的达成,又能激起幼儿的积极情感。
3、多样化的回应,既是对幼儿的表达进行归纳、梳理和提升,又是对幼儿的表达进行合理追问;既引导幼儿获得经验的共享;又启发孩子的扩散思维和创意表达,帮助孩子获得个性化的发展;既唤起孩子的原有经验,获取新的有益经验;又鼓励和激发孩子的积极性,给孩子信心和成功体验------
总之,有效的师幼互动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最为可贵的是,教师长期在教学实践中积累形成的独特的教育智慧和灵活调控现场的能力,却是提高师幼互动的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2.探究绘本阅读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 篇二
一、开启有效互动———“故事之引”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的情境色彩、形象生动具体的场景,这样可以使幼儿获得一定的态度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促使幼儿有效参与,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故事的魅力不仅限于语言活动,在音乐领域中它也在闪耀着它独特的光芒。就比如在音乐活动“小狗抬花轿”中,我以故事的形式导入,并加入少许动作,夸张地开始讲述,孩子们听得一个劲地在那偷笑,我想我的目的已达成,成功地激起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之后的活动中,我再与孩子提炼歌词动作,让孩子们不停地用各种肢体动作模仿小狗和打老虎的模样,歌曲中的意境在孩子们的歌声中自然而然地传递出来了。我们不难发现,在音乐活动中可以创设故事情景的内容有很多,只要老师用心、用情创设好故事情景,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就会更加浓郁。
二、提升有效互动———“图谱之引”
图谱的运用可以使活动变得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充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果只靠语言来传递信息,则会给孩子以枯燥和单调的感觉。有了图谱,活动内容的表述会更生动、形象。 当教师像变魔术一样拿出图片时,孩子们顿时充满了兴奋和期待,此时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这是他们的特点。在“小鱼的梦” 这个活动中,当我要准备图谱时,突发奇想:何不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制作图谱呢,这样说不定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于是我只提供了表格,上面除了歌曲名字之外没有任何图文。在让孩子们听完曲子之后,我让他们一一说了自己所喜欢的句子,并且共同为句子添上简单的图。简单的图画让孩子们自己动手画一画, 较复杂的则由我来帮忙画上去。就这样,我与孩子们一起说说、 论论、画画,不知不觉中,我们共同完成了自己的图谱,孩子们的成就感油然而生。这时,我说道:“孩子们,你们好厉害,都把歌词给画出来了,让我们一起跟着图谱完整地唱出这首歌曲吧!” 别样的图谱教学,没有了枯燥感,反而有了份新意。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地体会曲子的优美婉转,我让他们自己为曲子配上优美的动作。这样,在唱唱跳跳中感受、学习了歌曲。就这样,让自主学习贯穿于整个活动中,教师的引导者身份鲜明,孩子的主体地位更凸显。
三、深化有效互动———“情境之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经常让幼儿接触适宜的、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比如在“毕业歌”这一节音乐活动中,我结合歌词和孩子们一起回忆以前的美好时光“教我画画做游戏,教我唱歌和舞蹈”,以“感动”为切入点展开此次歌唱活动。活动开始之前,我设问引导孩子们:“我们就要毕业了,有什么办法让我们都能记住彼此呢?” 在孩子们各抒己见后,我播放了一段以前哥哥、姐姐毕业时的录像。当孩子们看到大哥哥、大姐姐们依依不舍地分离时,他们的表情变得严肃了,似乎想到了自己即将面临的毕业。就在这样的情感背景下,我示范唱了《毕业歌》,唱完后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幼儿园有什么愉快欢笑的事情让你特别难忘?”接着,我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即将离别,你们有什么话要对老师和同伴说?”孩子们说的最多的就是“舍不得”,虽然显得有些单一,却是最真、最深的情感流露。“毕业以后,大家都会永远地想着你, 还会牢牢地记住你。”听了我的话之后,孩子们主动地相互拥抱。 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的情感火花在激烈地碰撞着,感动之情溢于言表。最后,请孩子们对着自己的老师说一句感激的话:“老师、老师您真好,老师、老师您辛苦啦!”这正是歌曲的结尾,也是歌曲的高潮部分,使整个活动的情感表达达到了高潮。总的来说,这样的活动,就是在潜移默化地梳理着孩子们的幼儿园生活经验,很好地抒发了孩子们压抑在心里的离别和难过的心情, 整个活动在非常愉快、轻松而又依依不舍的氛围中结束了。
四、结束语
总之,在音乐活动中,我们要改变以往教师的权威形象,改善师幼之间生硬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我们要在师幼音乐互动过程中,及时地反思自身不足,这样才能使幼儿达到体验音乐、爱上音乐、享受音乐的理想境界,促进学生成才。
摘要: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文章从三个方面对音乐活动中师幼有效互动进行论述。
3.探究绘本阅读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 篇三
一、农村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现状
1.教师教育观念认知上存在偏差。大多数农村幼儿园的教师都能认识到户外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体育活动的延伸,但对动的开展持消极态度,在一日活动中很少能组织幼儿开展好户外游戏活动。还有一部分教师虽能经常组织一些户外游戏活动,但对活动的目标缺乏整体意识,仅仅满足于让幼儿自由玩耍的心理,而对户外活动中幼儿情绪情感的培养、卫生习惯的养成及社会性能力的发展等缺乏高度重视,师幼在活动中的互动效果不佳,因此不能充分挖掘户外活动的潜在的整体教育功能。
2.幼儿园活动材料的缺乏。幼儿园户外活动材料的缺乏也给教师组织活动带来一定的困难。一方面,农村幼儿园或多或少有一些户外游戏器械,如攀登网、秋千、滑梯等,但由于数量为足,无法满足当前幼儿的需求,加之有的已陈旧,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另一方面,自制玩具容易损坏且相对于幼儿人数来说,种类及数量都偏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农村幼儿园经费较紧张有关,当然也并不排除教师的主观因素,一些教师认为能应付一天的常规工作已相当紧张和疲劳,哪有精力去在自制玩具和户外活动上下功夫。
3.教师活动组织相对单调。从教师的一日活动计划与户外活动的组织来看,大多数教师都按照现成的教参照抄照用,很少考虑幼儿的水平发展存在差异,对幼儿的户外活动重视不够,即使开展了活动也不讲究活动效果。在户外活动过程中仅仅以一个保护者出现,没有以组织者、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身份参与到整个户外活动中去。因此,也就不能充分培养和发挥幼儿的主体性,难以调动和提高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就更谈不上教师和幼儿在活动中的有效互动了。
4.教师开展活动时随意性较强。户外活动本应是开放性、趣味性、运动性、自由性的,是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的活动之一。但在实际活动中,我们看到的却是:满园是放羊式的自由活动,孩子们自由在奔跑、玩滑梯、爬攀网、荡秋千……老师们则聚在一起聊天或玩手机,即便是有的教师略有组织地开展活动,其指向性目标也不明确。也许这一现象并不能代表全部,但却是农村幼儿园户外活动时师幼互动的一个真实现状。
二、形成农村幼儿园户外活动现状的原因
幼儿园户外活动师幼儿间低效的互动成因是多方面造成的,分析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两点:
主观因素:很多幼儿园在思想上都很重视开展户外游戏活动,但教师在行动上却不能和幼儿园要求保持一致,落实不到位,虽然老师的周计划中每天都有户外活动,但并没有真正地把户外游戏活动纳入幼儿一日生活之中,为了应付各级检查而制定的周计划只是形同虚设,我们教师不能够严格按照计划开展活动,随机性较大,部分教师甚至根本不能够按照活动计划要求准时开展活动。尽管周计划中对组织开展户外游戏活动的次数有明确的要求,但是教材中每周只提供一个户外游戏,其他的游戏活动需要教师自己去开发,而教师懒于动脑研究,又缺乏学习,没有开展活动的素材,时间一长,江郎才尽,户外活动也就成了放羊式看管,师幼儿互动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了。
客观因素:幼儿园在组织开展户外活动时场地与器材不足,活动时间分配不合理,班与班之间在户外游戏场地设施的使用时间上会发生冲突,尽管幼儿园也有各种活动区域的设置和划分,但有的场地较小,不能满足全体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因此也就不能保证师幼儿在户外活动时的有效互动。
三、形成户外活动师幼有效互动的策略
1.蹲下身来,用童心与孩子交流,建立平等的互动关系。有效的互动首先从心开始,师幼之间平等的心灵沟通,是挖掘户外活动的潜在的整体教育功能,实现师幼有效互动最有效的方法。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与倾听,及时捕捉教育的契机,了解幼儿说什么、做什么、想什么。并及时把自己的一些感受、想法告诉幼儿。这样有助于提高有效互动的质量,并有效地推进互动。
2.放开手来,给幼儿探索空间。放手不是不管,而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好奇、好问、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幼儿的探索行为会随时发生。教师大胆放手,积极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同时,我们还必须根据幼儿的需要,及时做出反应,调整指导的策略以及方式、方法等,既当好保护者,更要做好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活动,师幼之间才能有效地互动。
3.静下心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教师的素质是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的保证,也是开展好户外活动,有效提高活动水平的条件。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更快、更及时地发现幼儿的兴趣、状况、问题及需求,并有能力及时地给以帮助和指导。
4.言语的交流是师幼互动的主要途径,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成为促进师幼互动的支点。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尊重幼儿、理解幼儿,寻找沟通点,把握兴趣点,挖掘闪光点,及时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幼儿的想象,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师幼共鸣,从而达到在户外活动中师幼有效的互动。
当然,科学、有效地组织和开展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摆在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面前艰巨的任务,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责无旁贷,将基于需求,立于本园实际,重在服务,旨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4.探究绘本阅读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 篇四
——以幼儿园中班集体教学活动为例
摘要
师幼互动是幼儿教育中提出的一种教育观念,特别是国家颁布的《纲要》中更是处处体现出师幼互动的教育理念,如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任感。因为教育本身就表现为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
关键词:师幼互动,中班,集体教学活动
一、引言
师幼互动应建立在轻松、自由的基础上,教师和幼儿都保持愉快心情的情况下,在相互之间产生积极的互动。新《纲要》中也指出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等,这充分说明宽松愉快安全的外部环境是建构师幼互动的前提。教师要重视与幼儿间的情感交流,因为这对幼儿主动积极地参加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接住幼儿抛出的球”是意大利瑞吉欧幼教人在谈到幼儿教师角色时喜欢用的一句隐性比喻,其喻意是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悉力,对幼儿发出的互动信息作出及时的反应,运用自己的机智和策略使教育活动更有效更深入的展开。
二、概念界定
(一)集体活动是指在幼儿个别小组活动的基础上,教师针对幼儿发展水平、经验与主题活动目标之间差距的价值判断,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活动。通过幼儿在群体中的经验分享、合作、概括和提升,以促进每一个幼儿在互动中获得新经验的重要组织形式。
(二)师幼互动是从根本上说就是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师、儿童是教育活动最基本的主题和参与者,也是教育活动最直接的体现者。
三、呈现案例:以幼儿园集体中班音乐教学活动和语言教学活动为例
案例1:中班音乐活动《蚂蚁搬豆》。
《蚂蚁搬豆》是从有趣的昆虫这个主题中生成的一节音乐活动课。在教学方式上没有打破了单一的音乐活动模式,而是设计了以集体活动和游戏相结合的音乐游戏活动。利用有趣的情景表演模式导入,让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从而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为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创造条件。
在此活动中,教师首先要通过表演歌词的第一段:一只蚂蚁在洞口,看见一粒豆,用力搬也搬不动,急的直摇头。通过情景表演,幼儿对这首歌曲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由此再由教师唱这首歌曲,幼儿就更有兴趣了。
教师:”老师把这个小故事编成了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吗?”(教师边演唱边表演歌曲《蚂蚁搬豆》)幼儿:“想”。
教师:“可是小蚂蚁还是搬不动怎么办?” 幼儿:“要使劲唱”。幼儿:“要用有力的声音唱”。
幼儿:“因为小蚂蚁搬不动,所以要用力唱”。又如,在幼儿尝试歌表演这个环节中,教师:“你们见过小蚂蚁搬东西吗”? 幼儿:“见过”。
幼儿:“没见过”。
通过老师的提问,激发了幼儿的积极主动性,这时,幼儿的活动兴趣就更浓了,都急于表演,而让幼儿自己去主动探索、发现、感知、体验,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参与。在此环节中,我注意观察,及时肯定幼儿的做法。如:这几只小蚂蚁把豆豆背在身上搬回家;这几只蚂蚁在抬豆豆,他们一会儿把豆豆扛在肩上,一会儿举上头顶。活动中师幼互动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正如皮亚杰所言:“教师应站在一边静静地等待一会儿,给学生让出时间和空间,仔细观察儿童的所作所为,从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而后你的教学就可能不同于平常。”因此教师在发现了幼儿兴趣后,要帮助幼儿保持兴趣,并且让幼儿在兴趣的驱使下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通过学习《纲要》,我们认识到,在师幼互动中,教师绝不是简单的管理者、指挥者和裁决者,更不是机械的灌输者或传授者,而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幼儿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并且仅有关注,还不能保证师幼互动的积极和有效,还需要在关注的基础上适时引导。
案例2:中班语言活动《咪咪》。
由于每个幼儿都有妈妈不在家的情感体验、积累,故事的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容易引起幼儿共鸣。而在教学方式上我们打破了单一的语言活动模式,即:幼儿听故事回答故事有关的问题学说故事中的语句。教师不急于让幼儿听故事,而是让幼儿自己先看挂图,你看到了什么? 发生了什么事情?从而发挥了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给了幼儿自由想象的空间,让他们运用自己的方式自主学习、自我表现。积极关注幼儿,适时引导,与幼儿进行有效的互动。
新《纲要》指出:师生双方特别是教师在师幼互动中保持关注是建构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能否对对方的行为给予关注是师生互动得以进行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幼儿产生被支持感和信任感的基本条件。
教师:“咪咪一个人在家,他看着窗户外黑漆漆,树叶上闪闪发光的是什么呢?咪咪他怎么才能害怕呢?他怎么告诉自己别害怕?”(一连串的问题抛出,会引发幼儿主动与老师情感呼应)
幼儿:“别害怕,也许会有小伙伴们”。
幼儿A:“萤火虫”。
幼儿B:“看见树叶上露珠映出的月亮光”。幼儿C:“他心里想一定是伙伴的眼睛”。幼儿B:“他心里想:一定是小伙伴躲在树上”。幼儿e:“因为咪咪觉得在黑暗里到处是自己的伙伴”。
在这种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再提出问题在回答的良性循环过程中,老师和幼儿的思维相互碰撞,不断深入的挖掘幼儿潜在的语言经验,从而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述能力。
维果斯基曾提示我们:教育作为一种代际之间的文化传送活动,实际上就是在成人和儿童之间发生的社会共享的认知。单独的学习并构不成教育,一厢情愿的灌输也不构成教育,教育首先是一种关系,一种相互交流的可能性空间。因此,幼儿的学习就要 在幼儿和教师之间建立一种积极有效的互动,让幼儿和教师在互动中沟通、促进,使幼儿得到健康成长。
教师要多关注孩子那些让成人感到不可思议的表现,并去考察一下他们行为的理由,把孩子真正提到“他们是一个人”的基点上来,理解孩子,让他们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关心、合作、对话、沟通、理解,以建构积极的师幼互动关系。
作为教师,要学会随时随地的倾听。让幼儿看老师眼睛时,老师的眼神里要充满鼓励与欣赏的神情,给幼儿、敢看、敢说的积极心理。其次,教师要在师幼互动中做为一个引线人,尊重幼儿的需要。在各种幼儿自发的活动中,教师应掌握正确的时机,找到正确的方法,适当的介入,协助幼儿发现问题,帮助幼儿提出问题。
正如瑞吉欧学前教育系统的创始人马拉古奇所说:“站在旁边等一会儿,留出学习的空间,仔细观察幼儿在做什么,假如你能透彻了解,你的教法也许与从前大不相同。”不要急于给予幼儿、代替幼儿,而是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幼儿在探究中发展。这种“等待”绝不是袖手旁观,而是要通过细致的观察,及时发现幼儿探究过程的需要,并给予幼儿及时的指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已明确提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可见,师幼互动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双向互动的新型师幼关系,是幼儿与教师互为教育伙伴式的互动,是一种自动化的融通性互动。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是每个教育者共同面对的重要任务。在日常的师幼互动中,我们已经感受到教师绝不是简单的管理者、指挥者或裁决者,更不是机械的灌输者或传授者。
四、通过以上案例分析,作为幼儿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应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和主观心态,在组织中班集体教学活动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游戏活动
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1.爱玩,会玩,活泼好动 2.思维具体形象 3.开始接受任务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4岁左右是游戏蓬勃发展的时期,中班幼儿能够自己定主题。游戏情节也比较丰富,内容多样化,所以作为幼儿教师,必须以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主,实施游戏活动。在了解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年龄特征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活动内容,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给每个孩子都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
同一个年龄段的幼儿,有的能力强一些,有的能力弱一些,这就需要教师注意全面了解每一个幼儿,深入观察每个幼儿。幼儿有个体发展和主体差异性,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表现自己,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因此,我们在开展游戏活动的时候,一定要给每一个孩子都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发现幼儿的特点,利用幼儿的长项,改善幼儿的弱项。
比如说中班的礼仪教育活动《借玩具》,我们互动交流和安排游戏的时候要考虑到幼儿的智力水平和学习水平,分层次进行,一步一步引导幼儿,先提问简单的问题,如:“同伴借给你玩具你要说什么?” ——“谢谢!”“从同伴家走的时候要说什么呀?”——“再见!”通过这些简单的问题调动能力弱的幼儿的积极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拓展他们的思维,如果直接就提出难以回答或者难以理解的问题,则会使某些弱势的孩子无所适从,没有积极能动性。教师应在幼儿的集体教学活动中要中扮演着“旁观者”的角色。但是,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我们要加大问题的难度,如:“去同伴家借玩具时你会怎么说呀?”“如果同伴邀请你一起玩玩具你会做人么说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开阔幼儿的思维空间,帮助幼儿在已有基础上获取更多的社交经验,使他们在语言表达、社交礼仪、生活习惯等多个领域都能得到很好地锻炼。
根据幼儿的水平差距,分层次的设立问题、开展游戏,给每个孩子都创造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让所有孩子的思维都活跃起来,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三)、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合作活动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一直坚持“蹲下身子跟孩子说话”,意思就是以平和的语气与幼儿交流、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相处,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在幼儿的眼里,老师是高大而神圣的,没有人比老师更厉害,他们对老师十分崇拜,如果哪个孩子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心里就乐开了花,比吃到巧克力还高兴呢。在老师的眼里,幼儿是纯洁的、善良的、可爱的,即使有点破坏行为也是无意识的,所谓的“调皮”,正是他们的可爱之处。在这种和谐的师幼关系中,我们选择了“做孩子们最好的玩伴”。
(四)、关注幼儿的兴趣,满足幼儿的需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
师幼间的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幼互动的必要条件。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更容易产生被支持感,互动的效果就更强。因此,教师应特别注意关心幼儿的兴趣满足幼儿的需要。
在活动中,幼儿通常会喜欢自己所用的各种语言,在绘画、游戏、手工、活动中来表达自己看到的事物,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来设置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式,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和活动积极性,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活动意愿,为良好的师幼互动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撑。
(五)、提供材料创设环境,成为幼儿学习的指导者。
教师是幼儿园环境的创设者,环境不仅仅起美化,熏陶的作用,也是教师教学与幼儿之间产生互动的中介,教师把教育意图隐藏与环境中,通过隐形教育的方式来达到教育目的。材料是幼儿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幼儿通过材料来丰富自身的知识经验,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
材料和环境的创设意义不仅因为它影响幼儿发展的条件,更是因为幼儿在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会产生更多的发现,他们互相讨论,热烈提问,认知、情感、态度、智力和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六)、设置情景师幼融合,成为幼儿学习的合作者。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设置场景。只有在情景中,教师和幼儿会更生动的融入到活动中去,在互动中,增进教师和幼儿的情感。
教师的人际关系中,幼儿教师和幼儿的关系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幼儿教师的成长不仅仅是自身的专业素养还有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幼儿教师在于幼儿的互动中要时刻关注幼儿,以幼儿为主体,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幼儿,使幼儿的身心都能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晓霞.《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3)(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苏)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7)(4)王育维.《 浅析师幼互动模式与策略 》[J] 2000.(15)(5)张艳萍.《 建构有效师幼互动的举措 》[J]幼儿园教育教学 2005(3).47(6)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43(7)徐琦.《 在师幼互动中教师角色的成长 》[J]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8)黄娟娟.《 师幼互动类型特点 》[J] 上海教育科研,2011(7)
(9)管云霞.《 做一名“活”教师——浅谈师幼互动的有效建构 》[J] 学前教育论文 2011.11(10)李林慧.《 早期阅读教育活动中的师幼活动分析——浅谈教育活动评价 积分系统(CLASS)的运用 》[M]楚雄师范学院 2011.(1)(11)吴海东.《关于师幼互动中”控制问题“的几点探讨》[J]华章:教学探索2012(Z2)(12)黄赛骊.《 搭建教研平台 提高集体教学中 师幼互动的有效性 》[J]中国教育学刊 2012(1)
【探究绘本阅读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推荐阅读:
课外阅读有效性探究10-11
基于“互动式教学”理论的高校思政课课堂讨论有效性探究10-05
统筹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探究题研究06-29
在探究式阅读教学中实践对话07-29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与答题方法探究08-06
农村阅读四步教学法模式探究08-16
浅谈小语阅读课内外衔接的有效策略07-04
浅谈“互动探究课堂教学模式”10-09
小学语文有效作业的探究06-30
城乡幼儿园互动模式协作探究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