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

2024-10-08

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精选10篇)

1.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 篇一

小学一级学生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

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一)生理发育特点

1、一年级学生一般为6---7岁,在生理上有所发展。,特别是下肢骨骼的增长,比身体增长还要快。

2、一年级学生肌肉发育尚不完全,含水份多,肌肉纤维较细,关节的伸展性活动范围较大,牢固性较差,容易发生脱臼。因此在体育活动和锻炼时不易进行剧烈运动。

3、一年级学生神经系统调节心脏活动的功能已发展完成,血液循环比较快,心跳较快,应防止心脏负担过重和体力活动过度。

(二)心理发展特点

1、一年级学生心理水平还停留在不随意性和具体形象阶段;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目的性虽有所发展,但仍以不随意性为主。

2、一年级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时的集体意识比较模糊,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意识不到班级是一个集体,意识不到班级的荣誉。

3、一年级学生还不具备自我评价能力,对活动的成功与失败不会放到心上,但喜欢听表扬的话,对批评的话语不放在心理,一会就恢复到原始状态。

小学二年级学生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

(一)生理发育特点

1、二年级学生一般为7---8岁,在生理上有所发展。骨骼肌肉茁壮成长,特别是下肢骨骼的增长,比身体增长还要快。

2、二年级学生肌肉发育尚不完全,含水份多,肌肉纤维较细,肌腱宽而短,关节的软骨较厚,关节囊韧带薄而松弛,关节周围肌肉较细长,关节的伸展性活动范围较大,牢固性较差,容易发生脱臼。因此在体育活动和锻炼时不易进行剧烈运动。

3、二年级学生神经系统调节心脏活动的功能已发展完成,血液循环比较快,心跳较快,应防止心脏负担过重和体力活动过度。

(二)心理发展特点

1、二年级学生心理水平还停留在不随意性和具体形象阶段;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目的性虽有所发展,但仍以不随意性为主。

2、二年级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时的集体意识比较模糊,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意识到班级是一个集体,意识到班级的荣誉。

3、二年级学生还不具备自我评价能力,对活动的成功与失败不会放到心上,但喜欢听表扬的话,对批评的话语不放在心理,一会就恢复到原始状态。

小学三年级学生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

(一)生理发育的特点:

1、三年级学生一般为8—9岁,属于人体发育的童年时期,总的说来,身体发育处于相对平稳阶段,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等指标男生均自9—10岁开始突增,女生均自8---9岁开始突增,女生均早于男生。

2、三年级学生安静时脉搏均值比二年级相对减少;女生血压指标10岁时增长迅速;肺活量均值男女生都有递增但差异不大,男生稍大于女生。

3、三年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均有提高,50米、立定跳远和50米乘8往返跑男生优于女生,差异较明显;立位体前屈女生优于男生且差异明显;速度、腰腹力量、柔韧、速度耐力素质指标为三年级学生的敏感期,既关键发展时期。

4、三年级学生骨骼成分中胶质较多,钙质较少,可塑性较大,富弹性,坚固性较差,不易骨折,且容易弯曲变形、脱臼和损伤,因此,要特别注意身体姿势的培养。

5、三年级学生肌肉中含水率较高,肌肉细长而且柔嫩,因此,要多安排中、小强度的练习活动,不易安排静力性或爆发性练习。

6、三年级学生的心脏容积和血管容积之比小于高年级,因此,不易进行过分剧烈或耐久性过大的练习活动。

7、三年级学生神经系统发展较快,兴奋和抑制的机能有所增强,学生每日平均需睡眠的时间为10小时左右,清醒时间增多,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提高较明显。

(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三年级学生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身体练习时容易被新颖的内容所吸引,经常忘记练习的主要目的。兴趣十分广泛,几乎那项体育活动都喜欢,感知动作的要领比较笼统,容易把相近的动作混淆起来,时间和空间感较差。

2、三年级学生注意不够稳定,不易持久,有意注意虽有发展,但还很不完善。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较差,交换练习的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内。

3、三年级学生无意记忆还占相当优势,因此,讲解不宜过长,叙述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要提纲挈领。

4、三年级学生的情感容易外露,自制力较差,愿意依靠老师,由老师来评价动作好坏和裁判胜负。

5、男女生在一起活动不受性别的限制,集体意识开始形成,其兴趣由个人活动逐渐转至集体而有组织的活动。特别愿意选择合得来的同学,结成一组练习。

6、自我评价意识开始形成,担心自己体育成绩不佳、担心自己在练习中影响集体。开始能分辨同学中体育能力的高低及学习态度的好坏。愿意听表扬,但被批评后的情绪很容易恢复。

四年级小学生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

(一)生理发育的特点

1、四年级学生一般为9---10岁,属于人体发育的童年时期,总的说来,身体发育处于相对平稳阶段,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等指标男生均自9—10岁开始突增,女生均自8---9岁开始突增,女生均早于男生。四年级学生相对比较是属于身体发育最快的时期。

2、四年级学生安静时脉搏均值比三年级相对减少;女生血压指标10岁时增长迅速;肺活量均值男女生都有递增但差异不大,男生稍大于女生。

3、四年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均有提高,50米、立定跳远和50米乘8往返跑男生优于女生,差异不明显;立位体前屈女生优于男生且差异明显;速度、腰腹力量、柔韧、速度耐力素质指标为四年级学生的敏感期,既关键发展时期。灵敏素质发展也极为敏感,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较快。

4、四年级学生骨骼成分中胶质较多,钙质较少,可塑性比较大,富弹性,坚固性较差,不容易骨折,且容易弯曲变形、脱臼和损伤,因此,要特别注意身体姿势的培养和练习前的准备活动。

5、四年级学生肌肉中含水率较高,肌肉细长而且柔嫩,大肌肉群发育比小肌肉的发育要早因此,要多安排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的练习,在注意发展大肌肉群的同时,也要注意小肌肉群的发展。

6、四年级学生的心脏容积和血管容积之比小于高年级,因此,不易进行过分剧烈或耐久性过大的练习活动。

7、四年级学生的第二信号系统活动逐渐占有主要地位,为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因此,要有意识地将体育教学的五大领域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二)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四年级学生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身体练习时容易被新颖的内容所吸引,经常忘记练习的主要目的。兴趣十分广泛,几乎那项体育活动都喜欢,感知动作的要领比较笼统,容易把相近的动作混淆起来,时间和空间感较差。

2、四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稳定,不易持久,有意注意虽有发展,但还很不完善。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较好,交换练习的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内。

3、四年级学生无意记忆还占相当优势,因此,讲解不宜过长,叙述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要提纲挈领。

4、四年级学生的情感容易外露,爱争论问题,容易激动,动不动就提出批评意见,但仍愿意依靠老师,希望老师来做主。

5、男女生之间开始出现界限,男女生之间容易保持一定的距离,站队时的间距都比低年级大了,不愿意站的很近。

6、自我评价意识开始形成,担心自己体育成绩不佳、担心自己在练习中影响集体。开始能分辨同学中体育能力的高低及学习态度的好坏。愿意听表扬,要求老师采取公平态度,老师批评不当,就不乐意,特别是女生。

五年级小学生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

(一)生理发育的特点:

1、五年级学生一般为10—11岁,属于人体发育的少年时期,总的说来,身体发育处于增长率高

峰阶段,发育指标的增长出现第二高峰。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等指标男生均自10岁开始突增,12岁达到高峰;女生均自8---9岁开始突

增,12岁达到高峰,因此,五年级学生相对比较,是属于身体发育的最高峰时期。

2、五年级学生安静时脉搏均值比四年级相对减少;女生血压指标10岁时增长迅速;肺活量均值男女生都有递增但差异不大,12岁以后差距逐渐加大,男生大于女生。

3、五年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均有提高,50米、立定跳远和50米乘8往返跑男生优于女生,差异

非常明显;立位体前屈女生优于男生且差异明显;速度、腰腹力量、柔韧、速度耐力素质指标为五年级学生的敏感期,既关键发展时期。11---12岁时,灵敏

素质发展也极为敏感,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较快。

4、部分女生月经初潮的年龄,恰好是女生素质增长波动起伏或下降的阶段。女生由于月经初潮的到来,引起生理、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化,给女生素质发展带来一些困难。因此,五年级应开始对部分女生注意区别对待。

5、五年级学生处于敏感素质发展即将交替的阶段,速度、灵敏、柔韧等素质的最佳发展阶段快要过去,力量、耐力等素质的敏感期即将到来。特别是大肌肉群的发展时期,也将向大小肌群同时发展的时期过度。五年级是素质发展的大好时期,相应练习的容量要大。

6、五年级学生的心脏仍属于小学生的特点,脉搏频率较快,但心脏发育十分显著,已接近中学青春期的特点。因此,适当加大运动量,会使学生的心脏容积和心脏功能得到显著发展。

7、11---12岁的学生脑的重量已接近成年人的水平,大脑活动的机能也有显著提高,大脑兴奋机能也增强了,11---12岁平均睡眠9小时即可。

(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五年级学生感知觉属于少年阶段的特点,但相对比较,五年级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性已发展到一定水平,感知事物的目的性比童年阶段明确,感知事物的精确性也有所改善,因此。身体练习时应相对提高难度和标准。

2、五年级学生的集中注意能力有所发展,集中注意、专心致志的时间可达25分钟左右。注意分配能力也有提高,在注意腿的动作同时,还能注意到手或脚的动作,注意上下肢动作的同时,还能注意到重心的变换。

3、五年级学生有意记忆在不断发展,开始由教师布置任务的记忆过渡到自觉的记忆。

4、五年级学生已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然是同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仍习惯于模仿实际动作。因此,需加强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思维的能力。

5、女生在一起活动开始注意性别界限。男性女性的性别特点明显地表露出来。集体意识显得强烈,与其他小组的对抗意识越来越强,喜欢与同学协作参加竞赛性的练习,愿意练习竞技运动中的一些基本动作,但仍十分喜欢游乐性、趣味性、活动性游戏。

6、自我评价意识逐步得到发展,愿意摆理由讲道理,智力和体力相结合能力得到发展,对老师的行为敢提出批评意见,对老师不公正的处理会有不满的表现。不愿违反规则,十分重视约定事项。

六年级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1、六年级学生一般为11---12岁,属于人体发育的少年时期,总的说来,身体发育处于增长

率高峰阶段,发育指标的增长出现第二高峰。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等指标男生12岁达到高峰,以后增长率逐年迅速下降;女生均自8---9

岁开始突增,12岁达到高峰,因此,六年级学生相对比较,是属于身体发育的最高峰时期。

2、六年级学生安静时脉搏均值比五年级相对减少;女生血压指标11---12岁时仍处于增长阶段;肺活量均值男女生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但男女生比较男生均大于同龄女生,12岁以后逐年加大。

3、六年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均有提高,50米、立定跳远和50米乘8往返跑男生优于女生,差异非常明显;立位体前屈女生优于男生且差异明显;速度、腰腹力量、柔韧、速度耐力素质指标为五年级学生的敏感期,既关键发展时期。13岁时,静力性耐力和爆发力也开始为敏感期。

4、部分女生月经初潮的年龄,恰好是女生素质增长波动起伏或下降的阶段。女生由于月经初潮的到来,引起生理、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化,给女生素质发展带来一些困难。因此,五年级应开始对部分女生注意区别对待。

5、六年级学生处于敏感素质发展即将交替的阶段,速度、灵敏、柔韧等素质的最佳发展阶段快要过去,力量、耐力等素质的敏感期即将到来。特别是大肌肉群的发展时期,也将向大小肌群同时发展的时期过度。

6、六年级学生的心脏仍属于小学生的特点,脉搏频率较快,但心脏发育十分显著,已开始进入青春期的特点。因此,适当加大运动量,会使学生的心脏容积和心脏功能得到显著发展。

7、12岁的学生脑的重量已接近成年人的水平,大脑活动的机能也有显著提高,大脑兴奋机能也增强了,每天平均睡眠9小时即可。

(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六年级学生感知觉属于少年阶段的特点,但相对比较,六年级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性已发展到一定水平,感知事物的目的性比童年阶段明确,感知事物的精确性也有所改善,许多练习虽然属于已学过的教材,但其动作规格标准提高了。

2、六年级学生的集中注意能力有所发展,集中注意、专心致志的时间可达30分钟左右。注意分配能力也有提高,在注意腿的动作同时,还能注意到手或脚的动作,注意上下肢动作的同时,还能注意到重心的变换。

3、六年级学生有意记忆在不断发展,开始由教师布置任务的记忆过渡到自觉的意义记忆。

4、六年级学生已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然是同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仍习惯于模仿实际动作。因此,需加强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思维的能力。

5、自我评价意识逐步得到发展,十分尊重强者确定朋友关系的倾向十分浓厚,愿意同水平相当者竞争,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强,但往往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

6、男女生均显露其各自的心理特点,出现相互反感的倾向。集体意识又有发展,已不满足无规则要求的游乐性游戏,特别喜爱有一定规则的竞赛,愿做体力和智力相结合的游戏。已开始把体育活动作为抒发感情的途径。

2.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 篇二

一、身体形态急剧改观, 男女体态相异

初中学生的身体形态变化十分迅速, 身高、体重、胸围、肩宽、盆宽等形态指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并出现男女性别差异, 最后形成成年男子身材较高、肩部较宽、肌肉发达的体态, 而成年女子则呈现身材较矮、体肤丰满、臀部较宽的体态。

身高和体重是身体形态发育的两个基本指标, 身高能反映骨骼发育的情况。在初中阶段身高增长的幅度很大, 平均每年要增长5到10厘米左右。女生一般在9岁至13岁间身高突增, 男生则在11岁至15岁间, 而且男生身高增长时间和总幅度要比女生长而持久, 因此, 男生最终身高一般均高于女生。在长身体时期, 作为家长应该时刻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 要给孩子加强营养;作为教师, 要教育学生注意锻炼身体, 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 同时做好卫生保健工作;学生自己也应该积极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 以促进肌肉的发育, 使体态健壮, 更显青春活力。《课程标准》指出:“到了7~9年级, 可按年级男、女生分班上课。学习某些内容 (如健美操等) , 也可考虑采取男、女生合班上课的形式, 以利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 活跃课堂气氛。”

二、内分泌变化是启动中学生青春期发育的关键所在

内分泌系统对人的生命活动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它通过释放多种被称为“激素”的化学物质, 来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有人把内分泌系统称为青春发育期的幕后总指挥, 这是很有科学道理的。青春期发生的一系列变化都是内分泌系统直接或间接作用的结果。

在幼儿园和小学时期, 学生的内分泌系统机能尚不完善, 到初中时, 内分泌系统迅速发育, 并分泌释放与成人几乎相同的激素物质, 引发青春期发育。初中时期, 下丘脑和垂体前叶活动增强, 引起全身内分泌腺发育加快、机能完善。在垂体前叶和其它内分泌腺所释放的激素共同作用下, 引起了青春期生长发育特征的出现。如身高体重等形态指标的增长;身体各部的结构和机能迅速发育;性腺的活动增强, 性器官迅速生长, 并出现第二性征和性需求。由于这些激素对内分泌系统, 特别下丘脑和垂体前叶的反馈抑制作用, 最终使内分泌系统机能达到稳定状态, 使身体的生长发育速度逐渐缓慢下来并趋于停止。在青春发育期, 老师要教育学生了解青春期, 正确看待“性”, 不要谈“性”色变。《课程标准》指出:“知道青春期男女生身体特征的变化, 正确对待第二性征的出现;关注青春期的健康, 如女生注意乳房卫生和经期卫生, 男生正确对待手淫和遗精等;初步认识青春期男女体能方面发生的变化;了解经期科学锻炼的知识。”

三、身体各系统的生理机能日趋成熟, 身体素质迅速提高

在青春期时, 心血管机能的发育是与心血管系统结构的发育同时进行的, 具体表现在心脏泵血机能增强、心率逐渐减慢、血压升高。少数中学生易出现青春期高血压, 这是由于心脏与血管发育不同步所致, 是暂时的正常生理现象。中学生心血管机能虽已接近成熟, 但还不宜参加剧烈的体育运动项目, 以免加重心血管系统的负担。

肺活量是衡量肺呼吸机能的重要指标。中学生的肺活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 根据16省市的调查, 男生自12岁~13岁起增加较快, 到19岁~20岁左右趋于稳定;女生15岁后增长缓慢, 18岁~19岁左右趋于稳定。男女肺活量增长的差距很明显, 18岁~25岁男青年的平均肺活量约有四千毫升左右, 而女青年则为二千五百毫升左右。肺功能发育期间, 老师一定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青春期开始时, 脑的结构发育已基本成熟了, 在青春期脑发育的重点是机能发展。科学研究表明, 脑子越用越灵, 在用脑过程中, 脑神经细胞体积增大, 脑功能大为改善。因此, 老师要引导与教育学生学好各门功课, 学好基础知识, 掌握基本技能, 这将对加速脑机能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老师也要教育学生保护脑子, 一方面要在饮食中加强营养, 多食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另一方面要科学用脑, 多呼吸新鲜空气, 保证脑对氧气的需要, 并注意脑的休息, 防止用脑过度。

初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是与身体形态和机能发育相一致的。在青春期阶段, 身体各项素质的提高有先后, 其中速度、速度耐力发展领先, 下肢爆发力发展也较快, 但耐力发展缓慢。根据这些特点, 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 应合理地安排和选择锻炼内容, 这将有助于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在青春期身体素质发展上, 还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一般来说, 男生身体各项素质的发展水平均高于女孩。根据这一特点, 要求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应做到:一方面应鼓励女生在青春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保持和提高身体素质, 另一方面还应做到男女有别, 在活动中不能强求一致, 必须分别对待。

初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 初中学生身体各器官系统的生长发育都表现出一定的生理特征, 这些持征是衡量学生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 也是正确开展体育活动和卫生保健工作的科学基础。我们初中体育老师, 要根据初中学生生理发育特征, 有计划、有步骤、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育教学, 使初中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王良均.浅谈初中生青春期体育锻炼应注意的问题[J].科教创新, 2010 (7) .

3.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 篇三

【关键词】老龄化;人体工程学;无障碍;设计

【中图分类号】R6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473-02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老年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心和社会的重视。“人性化”的社会倡导我们更多的关注老龄人群这一相对弱势的群体,在这种理念引导下进行家具以及相应环境的设计,将极大地方便他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文明进步。而面对日益迫切的需求,如何更好地设计出适合的家具产品就成为了值得我们研究的方向。作为设计人员应该从充分研究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基础上,利用科学分析法和深入细致地调查获取这一类人群对家具的切实需求,设计出在功能和外观上都尽可能符合老年人行为能力和生活习惯的家具。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人体工程学角度研究老年人群有别于其他人群的体质特征;二是从无障碍设计角度关怀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需求。

1 人体工程学与无障碍设计

1.1 人体工程学:人体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也称人类工效学(Ergonomics)。人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系统中人和其他元素的交互作用的科学,致力于应用理论、原则、数据和方法进行设计,以求将人和整个系统达到最佳。

人体工程学起源于欧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开始运用其原理和方法,在坦克、飞机的内舱设计中,使人在舱内有效地操作和战斗,并尽可能使人长时间地在小空间内减少疲劳,即处理好:人-机-环境的协调关系。战后,各国把人体工程学的实践和研究成果,迅速有效地运用到空间技术、工业生产、建筑及室内设计中去,并于1960年创建了国际人体工程学协会。而把人体工程学原理引入到家具中,目的就是为了优化用户和家具产品、家居环境之间的界面,力求使人、物及环境的系统达到最佳组合,从而发挥出最好的作用。

1.2 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计(barrier-free design)这个概念名称始见于1974年,是联合国组织提出的设计新主张。无障碍设计强调在现代社会,一切有关人类衣食住行的空间环境以及各类建筑设施、设备的规划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的使用需求,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切实保障人类安全、方便、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在欧美、日本等一些国家,较早认识到了无障碍设计的重要性,进行了必要的研究,极大地改善了特殊人群的日常生活,甚至对广大普通人群的生活品质也有提高。

我国引入无障碍设计虽然起步晚、起点低,但也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国家建设部已下发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其中有24条为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于2001年8月21日起开始执行。目前我国多数城市的干道、主要商业街、广场、医院等采用了无障碍设计,城市住宅小区的无障碍设施也开始起步。但是,应该注意到的是,无障碍设计还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普及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比如人们的居室以及家具日用品等,很多都还没有无障碍设计的考虑,成为了无障碍设计的盲点。

1.3 人体工程学在无障碍家具设计中的介入:老年人、残疾人、行动不便者对环境和用品有更多的依赖性,无障碍家具设计就是考虑到这一群体的特点,在设计中采取的“人性化”措施使家具更适宜他们生活。而人体工程学作为人体科学、环境科学与技术科学融合交叉的新兴学科体系,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其聚焦点在于“协调人与产品的关系”,在家具产品中则主要着眼于优化“人-家具-室内”的关系。无障碍家具设计要得以科学合理地实现,人体工程学的介入和运用是必不可少的。

人体工程学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特别强调其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的生理及心理反应,并对此进行科学的实验和计算,在进行大量分析的基础上为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例如大家都很熟悉的椅子,其高度常定在390mm~420mm之间,根据就是人的坐姿时的基准点(坐骨结节点)为准进行测量和设计,高度不够会使体压集中,并让人在起立时显得困难;高度过高会使两足不能落地,时间久了血液循环不畅,肌腱会发胀而麻木。对现代家具进行设计,要力图做到“人-家具系统”相互和谐。

在无障碍设计中,设计师可以运用人体工程学在家具和其他相关设施的设计上妥善处理功能与造型,以方便人们的日常动作行为,从而帮助有障碍人群独立生活的愿望得以实现。人体工程学,作为研究人体在生活、工作等行为活动中的适用度的重要依据,将是研究无障碍家具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主要着眼点在于对居住环境的各个空间中的家具进行尺寸分析及功能研究,使之符合目标人群的行为、生理、心理需求,给他们带来便利,满足他们的需求。

2 老年人生理特征和心理变化

老龄化问题也是我国21世纪要面临的一大社会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人们的预期寿命长了,老年人也就多了。2005年统计,中国60岁以上人口是1.44亿,占全国人口的11%。因此,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老年人也是无障碍设计关注的重点人群。由此可见,我国对于无障碍设计是有着较为迫切的需求的,这值得我们设计人员关注和重视。

2.1 老年人的生理特征:老年人的生理变化主要是机体老化、功能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系统、组织和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导致机体活动减退、生物效能减低、环境适应能力减弱和器官应激能力衰减。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肌肉骨骼系统: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不断萎缩,其人体尺度也发生相应变化,最明显的表现在身高。老年科学研究结果表明,人在28~30岁时身高最大,35~40岁之后逐渐出现衰减。一般老年人在70岁时身高会比年轻时降低2.5%~3%,女性的缩减有时最大可达6%。除此之外,老年人的肌肉及骨骼系统衰退,反应和灵活程度下降,肌肉的强度以及控制能力也不断减退,一般人70岁时的肌肉强度只相当于30岁时的一半。(2)感知能力:老年人的感觉器官会衰减,一般首先是听觉和视觉发生障碍,视觉主要表现在眼角膜变厚,晶状体弹力下降,睫状肌调节能力减退,多出现老花眼。老年人还会出现辨色能力下降,对近似色的区分力下降,判斷高差和有少量光影变化的能力也会减弱;听力衰退则主要表现为高频声音不敏感,所以交谈时经常需要很接近;触觉味觉嗅觉也会随着感觉细胞的衰老和减少逐步减退。(3)思维能力:人的记忆、分析、综合、判断、推理以及计算能力,都是人的智力组成内容。根据智力测验,最佳智能状态在25岁左右。进入老年后,记忆力和反应速度的降低较为明显。

2.2 老年人的心理变化:随着老年人生理衰退,心理状况也悄然发生改变。而在中国由于现代社会“空巢家庭”、“留守老人”的出现,缺乏和子女交流的居家老人心理的变化较之以往更加明显。就心理学角度而言,老年人的心理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失落感:老年人由于一般不再从事生产性工作,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一种是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一种是表现为急躁固执易怒,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2)依赖感:老年人由于社会和个人生理原因,会偏向于依赖性增强。主要表现在经济上依赖、生理上依赖和社交上依赖。(3)怀旧情绪:人到老年,思想不再像年轻时候乐于憧憬未来,而更倾向于回顾过去,说话做事都带有浓厚的怀旧色彩。由于退休之后生活的节奏突然放缓,老年人的心态也更趋向于安静详和的状态。(4)行事小心:心理研究表明,老年人做事情较为趋向稳扎稳打,不会轻易冒险,行动上比较小心,不是很在意所花的时间。

3 老年人家具设计原则

根据老年人群的身心特点,运用人體工程学和无障碍设计法则进行家具的造型、色彩、功能、材料等方面的设计和确定时可以归纳出一些具体的做法,有助于满足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以达到安全、便利和舒适的效果:

(1)尺度和造型:老年人的无障碍家具在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家具的尺度,由于老年人身体尺度的萎缩,家具的工作台面高度应适当降低,柜类家具的储存空间高度也需要和正常成年人有所区别。可另一方面,老年人的体重和身体围度却一般会比普通成年人大,故人体家具如椅子沙发等宜宽大稳重而不宜小巧。造型方面,由于老年人的怀旧情感,应避免采用年轻人所偏爱的现代几何造型,宜传统造型风格,但表面装饰也不宜太过繁杂,避免清洁工作量加大。另外为了适应腿脚不太方便,需轮椅或坐姿行动的老年人,厨柜、卫浴柜的下方宜留出容膝空间。另外,造型上应该更加强调安全性,可以多运用一些无尖角、圆滑的形体,以减少磕碰、擦伤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2)色彩和材料:色彩方面从老年人偏宁静的心理状态出发,应该使用柔和统一的色调,以增加家具的平静、庄重、高雅的感觉。而另一方面老年人的视力敏感度降低,因此如果有功能提示的区域应用较明显的色彩或图案加以强调。

材料方面首要因素是环保健康,实木类材料为首选,人造板材应达到国家E1级环保标准。表面涂饰以哑光漆为好,椅子座面靠背宜采用柔软舒适的软包材料。尽量减少玻璃、金属等质地较硬容易造成伤害的材料。

(3)功能和细节:由于我们的设计对象的身体机能的衰退和不足,往往难以轻松地把握自己的动作,同时判断力也下降。因此,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家具的功能,辅助他们方便使用,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人体家具和准人体家具可增加一些辅助性、保护性的设施,如扶手、安全抓杆等,使用者可用手臂支撑来弥补下半身肌肉力量的缺点;卧具可以增加电动或机械升高斜倚功能,方便起身;柜类家具的储存空间划分宜简单明了,内部可安装照明灯,高处可以加入升降装置,方便取放。

4 具体设计分析

在这里我们根据基本功能进行分类的设计分析。

4.1 家具设计实例:①人体家具:这是一类直接支撑人体的家具,如椅、凳、沙发、床等。老年人在家里的大部分活动都需要和这一类家具有关。(1)坐具类:对于椅、凳这种坐具来说,加入扶手可以方便人起坐时抓握,增加身体平衡的支点。因此,有扶手的椅子是比较适合无障碍设计的;在坐具尺寸上,座面宽度应使用较大些的尺寸,对于体重较大的老年人来说坐起来更加方便,活动起来更加自由;另外,座具的背倾角和坐倾角可适当偏大,以增加其舒适性。沙发的设计首先要从人体工程学角度确定其倾斜角度和坐深,如人体坐姿的倾斜角度和坐深较大,会使人起身更为费力。另外沙发的坐垫靠垫不能太过柔软,人的腰椎将得不到有力支撑,因此应该注意使其软包填充更具有韧性和弹性。此外,沙发周围加上脚踏、杂志搁架等功能附件以方便老年人的休闲生活。②床具类:床的长宽设计宜采用大尺寸设计,即满足大身材对床的要求。另外由于人在睡眠时姿势经常变化,为使人睡眠时舒适,也应该按大身材来设计。可用身高的P90 或P95为上限,两侧再各留100~150 mm 的余量,建议采用尺寸为1000mm×2050mm。对于下肢不便的老年人来说,应该在床的一侧或两侧安装扶手,方便上下床,而床面高度应与轮椅高度接近(500mm)。为了便于起身还可以使用电动升降装置调节床具的上半部分角度和高度。③ 准人体家具:此类家具的功能部分与人有关,代表类型为桌、台等。桌子不宜过高或过低,过高容易导致人的肌肉疲劳,长期如此可能会出现颈椎问题;过低的桌子则会使人感到书写不适,肩部疲劳,胸闷,起坐吃力等。对于下肢活动不便的人,可在桌子的侧面安装扶手装置,以便辅助走路和起立支撑。而下方容膝空间也要比正常的最低580mm高,以方便腿部进出。如为轮椅使用者更需要加大为750mm左右。④贮存类家具:贮存类家具主要为柜架类家具。对于带有抽屉和顶柜的柜类,不宜有低于双膝的抽屉和高过头的顶柜,以减少人的躬身和爬高,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存在,且使用省力。另外其家具饰件如拉手的体量不宜太小,也不宜棱角太过分明,可以考虑采用镂铣方式与抽屉柜门面板一体化处理。同时,抽屉滑轨柜门铰链要选用高品质的五金配件,确保家具开启轻巧省力。柜门的设计宜采用推拉门或者折叠门,避免采用平开门,因为平开门需占用较大的空间且不利于轮椅使用者开启或关闭。

5 总结

老年人无障碍家具是通过设计来弥补他们在家居生活中的行为障碍。设计者应更多地研究老年人群的特点和实际要求,充分应用人体工程学,才能真正做出符合他们的生理心理需求的无障碍设计,构建一个真正相互尊重、平等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尚秀芝、刘振华.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及临床用药原则[J]. 中国医药指南,2011,10.

[2]高桥仪平(著)、陶新中(译). 无障碍建筑设计手册——为老年人和残疾人设计[M]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2.

[3]胡景初. 现代家具设计[M]. 中国林业出版社.

[4]张蓓、程俊飞. 无障碍设计原理在老年人家具中的应用[J]. 包装工程,2007,3.

[5]刘敏. 住宅室内空间的家具配置[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6,06.

[6]刘颖、田庆丰. 独居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调查[J]. 医药论坛杂志,2009,13.

[7]Standards For Barrier-free Design[S]. ONTARIO Government Facilities,2004.

[8]Sara J. Czaja. Human Factors Research Needs for an Aging Population[M]. National Academy Press, Washington, D.C.,1990.

[9]胡宏伟、串红丽、杨帆. 我国老年人心理孤独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1,3.

[10]王晨光、李秀荣. 满足老年人生理心理需求的室内环境设计研究[J]. 家具与室内装饰,2010,7.

[11]郑林欣、张帅. 基于老年人生理衰退的产品设计[J]. 包装工程,2007,10.

4.大学生就业的心理特征 篇四

社会好比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部有自己的角色位置。毕业生进入新单位后,首先应该认清自己在工作环境中所承担的工作角色以及这个角色性质、职责范围,弄清楚工作关系中上级赋予自己的职权和自己承担的义务。只有这样,才能尽心尽力地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果角色意识淡漠,一意孤行,我行我素,该请示的擅作主张,该自己处理的事务不敢作主或推给上司、同事,势必会与新环境格格不入。

客观全面评价自己

大学毕业生大都自视较高,在走出校门之前,大都有“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创造一番业迹的宏大抱负,但他们对社会生活的估计往往失之于简单或片面,他们的理想目标不是建基于客观条件之上。一旦遭遇挫折,很容易产生不安或不满情绪,失去竞争的勇气。其实,社会是一个万花筒,其中既有好的、有利于人发展的一面,又有不好的、不利于人发展的一面,作为大学生,只有正视现实,接纳现实,正确地了解、认识自己,恰当地评价自己,将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结合起来,才能站稳脚跟,找到真正改造世界创造业绩的切入点。

完善自己知识结构

任何一个毕业生产可能在学校就学到工作岗位上所需要的全部知识,这是因为学校培养的是专门人才,而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往往是综合性的,涉及到跨学科、多领域的知识。你是学工的.领导要你写一篇新闻报道或调查报告,动起笔来你会感到很吃力;你是学新闻的,到工厂、科研单位采访,会因自然科学知识贫乏,科技专业术语不通而力不从心。社会需要的是“通才”、“复合型人才”,要使自己胜任工作、适应新环境,必须不断根据工作需要学习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总之,走向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必须明白,社会不会再象家长和老师一样,欣赏你的天真清纯。社会将会关心但不会迁就你这样一个年青的新成员,社会要求你遵守规则,社会期望你劳动、贡献。社会与自然一样奉行一条法则:适者生存。

主动调整生活节奏

5.视障学生心理特征 篇五

(一)感知觉特点

1.视觉渠道完全堵塞或者严重受阻,难以获得外界事物的视觉信息。

2.认识活动主要靠听觉、触觉、味觉等感觉功能。

3.手作为主要的触觉和动觉器官,在认识活动中起主导作用。自古有“以手代目”之说。

(二)言语和思维特点

言语特点:

视障儿童虽然靠着听觉能通过自然的交往途径掌握语言,但是离开视觉功能的积极配合,其语言发展总是受到一定的影响。

1.容易发生构音障碍

2.对词义的理解缺少表象

(三)个性发展特点

1.气质倾向

研究表明,黏液质与抑郁质类型较多,胆汁质与多血质较少。

2.性格特点

(1)自我概念弱,自相矛盾现象突出,不善于自我调节。

(2)意志特征:坚毅性、依赖性与不果断性。

(3)情绪性:钻牛角尖,情绪易波动、消沉。

3.视障儿童的兴趣

(1)对声音有较强的兴趣。

(2)对音乐有较好的情趣和爱好。

(3)学习文科的兴趣高于理科。

(4)有一些特殊兴趣:爱摸、爱拆

(5)总体来说,兴趣不够广泛。

4.能力特点

(1)听觉分辨能力、触觉能力、嗅觉能力比较强。

(2)语言模仿能力较强。

(3)听觉记忆能力较强。

(4)定向行走能力薄弱。

(5)应变能力弱。

(6)部分儿童操作能力弱。

(7)适应社会能力弱。

(四)障碍感觉

通常把盲人及时察觉障碍物的能力叫做障碍感觉。视力残疾的儿童定向方式取决于外部条件及个人的经验。主客观条件的制约:物体的高度、天气的情况、地面的性质、声音的强弱、盲人的主观状态。

(五)盲相

6.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 篇六

2小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心理表现

2.1缺乏自信:

在实际情况中,学困生在学校中会受到歧视,以及一些不公平的待遇,此种情况就使得学生越来越没有自信,认为自己比不上别人,进而产生自卑,慢慢的失去学习的动力,最终导致学习越来越差,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2.2逆反心理严重:

逆反心理是学困生的一大极端心理表现,所表现出的行为就是破坏、恶作剧、欺负同学,成为学校的问题学生。这种通过暴力发泄寻求心理平衡的逆反心理行为可能因为年龄较小而被家长及教师纵容和忽视。

2.3自制力比较差:

学习不好的学生,在遇到难题的时候,由于自身的自制力比较差,所以常常半途而废,有的学生甚至是寻找捷径,利用一些小聪明来解决问题,比如说找同学抄答案等,导致学习困难越来越多,成绩一再下降。

2.4缺乏与人情感交流:

学困生往往在现实中存在失落感,无法找到自我,这就造成了他们不愿与人交流,自我封闭的心境。由于他们不愿意向别人展露别人的内心世界,也造成了教师无法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无法帮助他们提升学习成绩与对学习的兴趣。

2.5厌学心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因为没有得到教师的鼓励,家长的安慰,从而逐渐地失去学习兴趣,还有的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轻言放弃,从而导致困难越来越多,最终想要解决问题却发现无从下手。

2.6意志薄弱:

厌学心理就为学困生带来了上进心不足和意志薄弱的心态,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周围同学可能存在的鄙夷目光会一直成为学困生心头驱之不散的阴影,这种越积越深的心理负担让他们注意力越来越无法集中,长此以往对学习对生活就失去了斗志,这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挫败感,一遇到困难就产生主动放弃的想法,变得不思进取[2]。

3针对小学生学困心理的主要对策

3.1转变对学困生的教育观念:

传统小学教育对学困生的教育理念过于强硬,诸如教师对学困生的讽刺、体罚甚至校方的停课和开除学籍等处理方法都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严重影响,这本身与素质教育也是背道而驰的。如果希望从学困生的心理层面解决他们的问题,就应该首先转化教育观念,从落实德育工作入手来实现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化提升,这也是校方教育者最起码的职业道德。从心理特征发掘学生的潜能固然重要,但也要承认他们所存在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在学校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3.2增加对学困生的心理投资

3.2.1感情投资:教师对学困生的理解要多于其他学生,这种感情投资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而是平等的`、发自内心的、像朋友般的倾注感情。学困生对同学和老师普遍存在戒备心理,这就是因为他们觉得老师并不是出于帮助他们而对他们好。

3.2.2实践体验投资:学困生之所以会自卑,甚至是自暴自弃,就是因为他们缺乏对成功的体验,这从心理学思维理解就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可以帮助学困生增强信心。所以某些学校目前就组织了诸如“假日夏令营”的活动,教师会在活动中让学困生扮演记者的身份来采访街边行人关于随地乱扔垃圾及环境保护等问题的个人看法,每当学困生能够成功采访到一个行人并被得到认可时,他们的自信心与热情就会逐渐高涨,这就是一种成功体验[3]。

3.3增加与学困生的交流机会:

针对于学困生与他人交流沟通能力差的问题,可以为学困生建立心理辅导站,开设心理课程来疏导和点拨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心理障碍,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健康的人格。另外,也可以开设家长学校,通过校方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来了解学困生所存在的问题,并纠正学困生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增加与学困生之间的个体沟通,或者在集体活动中多给学困生发言表达的机会,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逐渐化解他们较为封闭的心理屏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学习阶段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应该对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以及心理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找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史前进,王清江.小学生学习困难多因素分析[J].婚育与健康实用诊疗,2013(8):34-35

[2]沈永江.学习困难小学生课堂行为的微生态系统干预[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4(10):22-23

7.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 篇七

民族健身操以明快活泼的音乐,舒展优雅的动作使人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承担生理负荷,在健身、健美、健心等方面都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目前,民族健身操已在广大高校中得到普及和推广,但是大多数学生对该项目了解不够,教师对其锻炼价值也缺乏有力的说服证据。在此,本文以在艺术院校体育课中普及和推广民族健身操为价值取向,以我院60名女大学生进行18周民族健身操锻炼前后一系列测试指标数据为依据,以统计学的原理为手段,得出数理统计结果,力求为加强和完善民族健身操课程建设以及为该项运动在高校的开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设定云南艺术学院2014级60名女生作为实验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 身体方面的测试指标:

(1)身体形态指标。身体形态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大腿围、小腿围(在早晨进食前进行测量)。(2)身体机能指标。身体机能指标包括:肺活量、晨脉、血压、最大吸氧量(用12min跑间接测出)。(3)身体素质指标。身体素质指标包括:坐位体前屈、单足支撑、简单反应时、台阶指数、握力。

2. 心理方面的测试指标———心理健康因子。

SCL—90自评量表躯体、强迫、焦虑、人际关系和忧郁等。选用心理健康症状问卷(SCL—90),以团体测试的方法进行。

3. 实验安排。

每周进行2~3次90分钟的民族健身操的集中练习;并在课后进行2~3次,每次半小时以上的自我复习。共坚持18周。

4. 运动方案。

运动强度:运动后即刻心率在140~190之间;运动量:彝族、傣族、佤族、哈尼族4个舞种的4套健身操不断进行循环练习。每套的时间在4分30秒到5分。中间稍事休息,并结合一些典型动作组合来进行。

5. 身体方面指标的数据分析。

对实验前后的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以均值±标准差(X±SD)表示,用双侧T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显著性标准为P<0.01。

6. 心理方面指标的数据分析。

数据由SPSS统计软件包完成,结果一律以均值±标准差(X±SD)表示,用双侧T检验对所有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显著性水平为P<0.05。

三、测试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对身体形态的影响

表1显示,民族健身操锻炼后大学生的身高、臂围、小腿围等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胸围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腰围、大腿围等各项指标较锻炼前相比都有明显下降(P<0.05),其中体重、腰围、大腿围前后差异显著(P<0.01)。说明民族健身操对人体减肥塑形具有较好效果,是实现人体形体线条美和围度比例美的较好途径。

(二)对身体机能的影响

表2显示,受试者在进行民族健身操锻炼后晨脉、动脉血压的指标较锻炼前有明显的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活量、最大吸氧量则较锻炼前有明显提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1. 对血压的影响。

运动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运动前的水平。血压的降低是心肺功能发生良好变化的标志。由此可见,民族健身操锻炼对人体血压的影响是有明显效果的。

2. 对安静时心率的影响。

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来说,心率可反映心脏功能强弱与否,是判断运动对受试者的影响的一个重要指标。经过锻炼的心脏,舒展期在静息状态下可以获得相对延长的时间,从而获得更多的心肌供血。

3. 对肺活量的影响。

从实验结果看,实验后的肺活量平均值明显高于实验前的平均值,原因在于,受试者在进行民族健身操这一有氧耐力运动时,各项动作起伏多变,锻炼者一方面要加大呼吸深度,另一方面还要加快呼吸的频率,才能满足运动的需要。

4. 对最大吸氧量的影响。

在练习初期,由于还没有形成动作的动力定型,身体各部位的相互配合还欠协调,但随着练习的持续,动作之间的配合日趋完美,这时全身的骨骼和关节都会积极地参与运动,使肌肉本身的微循环加快,毛细血管得到充分的按摩,增强了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和气体交换,从而提高了最大吸氧量。

(三)对身体素质的影响

如表3所示,民族健身操锻炼后大学生在坐位体前屈、单足支撑、台阶指数等指标方面有非常明显的提高(P<0.01);简单反应时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握力指标上区别不大(P>0.05)

1. 对身体柔韧性的影响。

从实验结果上看,锻炼前后在坐位体前屈这个反映柔韧性的指标上出现了高度显著性(P<0.01)。这表明在民族健身操练习过程中,较好地增加了练习者骨骼肌肉韧带的弹性,练习者的柔韧性明显提高。

2. 对身体平衡能力的影响。

伴随着快慢交融的音乐节奏,练习者全身各部位的肌肉群、关节和内脏器官都参与活动,这样就使肌肉力量、关节灵活性逐渐增大,身体各器官系统均衡发展。

3. 对身体灵敏素质的影响、比较受试者锻炼前后用以反映身体灵敏度的简单反应时的数据发现:

锻炼后的反应时较锻炼前明显缩短,具有显著差异(P<0.05)。可见,民族健身操运动对提高机体的灵敏性有着积极的作用。

4. 对台阶指数的影响。

台阶指数是一种综合、简单的评价身体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的定量负荷试验。在锻炼前的测试中,能完成整个3分钟测试过程的人只占30%。而锻炼后这一数据增加到了80%。由此可见,长期的民族健身操锻炼,对心血管系统的综合机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根据调查的结果显示,18周的民族健身操锻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是明显的,受试者锻炼后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及精神病症等各因子的得分明显低于锻炼前测试结果(P<0.05),其中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等因子的差异极为明显(P<0.01)。

1. 对情绪、情感影响的分析。

少数民族健身操在音乐伴奏下展现许多优美的动作和姿势,促使人们在运动时,能获得心理快乐和精神满足,它对培养美的意识,促进心理健康,具有特殊作用。

2. 对人际关系及交往影响的分析。

它还具有调整人际关系的作用。在集体场所进行,能使参加者体验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把“我”置于“我们”之中,起到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作用。

3. 对自我评价、树立自信心影响的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受试者锻炼后在躯体、强迫、焦虑、恐怖、精神病症等方面的测试结果有明显的改善。

四、结论

1.经过18周的民族健身操锻炼后,数据充分说明了长期进行民族健身操锻炼能有效改善大学生的身体成分,对塑造人体完美的胸、腰、臀曲线、减肥瘦体具有明显的功效,是促进人体健康美丽的一种有效途径。

2.民族健身操这一全身性耐力运动能显著提高大学生的有氧代谢能力,增强大学生的生理机能,改善心肺功能,其健身功能对改善大学生健康状况是明显的。

3.实验结果也表明,通过18周民族健身操的锻炼对受试者握力、身高、小腿围的影响不大,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也说明力量练习是民族健身操的薄弱环节,建议在今后的民族健身操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增加这方面的练习,以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4.同时,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CL—90量表)的测试实验结果证实,受试者在锻炼后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显著提高,且呈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人际关系”“抑郁”“敌对”“焦虑”等项因子的健康水平异常显著(P<0.01)。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让民族健身操在艺术院校体育课等学校体育活动及全民健身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要: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对艺术院校女大学生进行民族健身操锻炼前后在身体形态、素质、生理机能、心理健康等各项指标的对比研究,得出结论:民族健身操能明显改善艺术院校女大学生身体成分的比例,具有塑造形体美的作用;能明显提高练习者的力量素质、平衡素质、柔韧素质以及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对提高其循环机能和呼吸机能有显著的作用;同时对完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8.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 篇八

关键词:水分胁迫;紫薇;生长量;生理生化特性

中图分类号: S685.990.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10-0239-03

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为千屈菜科紫薇属植物,是江苏省宿迁市市花。紫薇树姿优美,树干光滑洁净,花色艳丽,开花时正当夏秋少花季节,花期长,花期6—9月,故有“百日红”之称。目前,关于紫薇抗性方面研究主要是在紫薇品种抗病性和抗低温能力的方面[1-3],而关于紫薇抗旱性研究较少。由于紫薇在园林绿化中被广泛种植,某些地方遇到干旱或者疏于管理,缺水严重,造成紫薇花色不美,甚至造成整株死亡,严重影响其观赏性。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紫薇开花的水分因素,为紫薇园林绿化栽培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与材料

试验在宿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连栋温室中进行,盆规格为直径25 cm、高30 cm,取沙壤土烘干,过筛装盆,每盆装干土7.5kg。土壤田间持水量为33.4%,其中土壤水解N、有效P、速效K含量分别为119、30、12.0 mg/kg,有机质含量为4.6%。供试材料为1年生长势均匀、长相较为一致的红花紫薇实生苗(高35 cm、地径5 mm),每盆3株。共设4个处理,W1表示正常田间持水量,W2、W3、W4分别表示土壤含水量为土壤田间持水量的75%、50%、25%,每处理种植8盆。苗木于2014年3月20日栽植于盆中,放室外按正常水肥管理,2014年4月22日将盆移到连栋温室中对供试苗木进行水分控制,控水期间,每天傍晚测定土壤容积含水量,用天平称重补足其失去的水分。控水60 d后,于6月21日开始取样测定,7月20日前試验结束。

1.2 测定方法

水分处理之前和处理后,测定每株紫薇苗株高、地径,并取样测定生物量。相对株高生长=(试验结束后的高度-试验处理前的高度)/试验处理前的高度;相对地径生长=(试验结束后的地径-试验处理前的地径)/试验处理前的地径;生物量增量=试验结束后生物量-试验前生物量。生物量测定是将每个处理的苗木全部取出、洗净于105 ℃条件下烘干,称质量计算生物量。叶片相对含水量采用称重法[4]测定;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采用比色法[5]测定;膜相对透性采用李合生的方法[6]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7]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参照朱广廉等的方法[8]略作修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采用愈创木酚法[7]测定。试验结果采用Excel及DPS软件进行分析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水分胁迫对紫薇幼苗生长的影响

土壤水分胁迫严重影响紫薇生物量增量、相对株高生长和相对地径生长。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土壤水分减少,生物量增量、相对株高生长和相对地径生长逐渐下降,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生物量增量在正常田间持水量下达到 7.90 g,而在水分胁迫严重的情况下W4处理仅为4.63 g,可见水分亏缺将严重影响紫薇生长。具体表现在影响植物高度和地径;相对株高生长在正常条件下达到108.00%,表明紫薇正常条件下高度增加为处理前1倍多,而在干旱严重条件下,W4处理高度增加不足原来1/3;相对地径生长在不同处理间也差异显著。说明土壤含水量越低,紫薇生长越缓慢。

同样,土壤水分胁迫也影响紫薇开花,特别是影响开花持续时间和每株颖花数。在正常土壤含水量下,紫薇开花持续时间从开苞到凋谢是4.55 d,随着土壤含水量减少,W2、W3处理有下降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但当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25%时,开花持续时间明显降低,与W1、W2、W3处理间差异显著。每株颖花数量随着土壤含水量减少而下降,在W1、W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当达到W3处理水平时,下降达到显著水平,当到了W4处理水平时,紫薇开花时间、每株幼苗颖花数与其他处理均差异显著,表明干旱越严重,影响紫薇生殖生长。

2.2 土壤水分胁迫对紫薇幼苗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

2.2.1 土壤水分胁迫对紫薇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相对含水量(RWC)是评价植物在干旱胁迫下持水保水能力的指标,可以判断植物阻止水分散失,维持水分平衡的能力,体现了植物抗旱性强弱[9]。从表2可以看出,紫薇叶片相对含水量以W1条件下最高,但是随着水分胁迫增加而逐渐减少,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紫薇在正常生长条件下叶片含水量为74.45%,水分胁迫严重条件下W4处理为52.38%,可见水分胁迫严重影响紫薇叶片的水分代谢,从而影响其正常生长。

2.2.2 水分胁迫对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是植物在逆境条件下的生理指标。水分胁迫条件下可溶性糖含量的积累可以降低植物体内的渗透势,抵御干旱逆境,因此,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植物对干旱胁迫的适应能力[10]。从表2可以看出,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水分胁迫加重而逐渐增加。土壤水分胁迫下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高于正常田间持水量下值,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可溶性糖含量在W2处理下有一定升高但与W1处理差异不显著,随着水分胁迫加剧,在W3和W4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继续升高且差异显著,表明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对干旱具有敏感性。可溶性蛋白质具有较强的亲水胶体性质,可影响细胞的保水力,是植物细胞的重要渗透调节物质之一[10]。紫薇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先降低后升高,当在W2处理时,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减低,W3处理时含量升高,且与W1、W2差异显著,W4处理时进一步升高但与W3处理差异不显著,可见干旱胁迫对紫薇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影响较大,紫薇可通过增加自身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来抵御干旱逆境的伤害。

nlc202309010031

2.2.3 水分胁迫对叶片MDA含量和质膜透性的影响 MDA是判断植物干旱胁迫下膜脂过氧化作用的重要指标,其含量高低是细胞膜过氧化作用强弱的体现[9]。从表2可以看出,MDA含量在W2、W3处理下较正常土壤含水量下显著升高,W4处理土壤含水量进一步降低,MDA含量显著增加。表明紫薇干旱越严重,叶片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越强烈。细胞膜系统是植物与外界接触的最初和关键部位,遇到逆境会使植物细胞膜系统受损,使膜透性增大,内含物增多[9],其相对透性的增加程度可作为膜受破坏程度的指标,同时也反映植物适应干旱胁迫能力的强弱[10]。相对脂膜透性在正常水分条件下为34.25%,随着水分胁迫加剧在W2、W3处理较对照显著增加,W4处理进一步增加,较对照增加54.7%,表明土壤含水量越低,植物细胞膜系统受损越严重,受到的伤害越大。

2.2.4 水分胁迫对叶片中保护酶SOD和POD活性的影响 SOD和POD等保护酶的协调作用可使植物免受活性氧积累伤害。其中SOD是植物抗氧化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能清除活性氧,防止细胞膜受到伤害;POD能表现清除H2O2起到保护作用[9],因此SOD和POD活性高低可以反映植物对干旱胁迫抵御能力的大小[10]。从表2可以看出,SOD活性随着土壤含水量降低而降低,当到了田间持水量的50%时,SOD活性反而升高,当土壤水分达到田间持水量25%时,活性进一步升高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表明紫薇在受到干旱胁迫伤害后SOD活性下降,当到达一定程度,植株启用自身的保护机制使SOD活性升高。POD活性也随着土壤含水量减少而降低,在W3处理下突然升高,当土壤含水量降低到田间持水量的25%时,POD活性进一步升高,几乎为正常田间持水量的2倍,表明干旱胁迫下细胞保护酶活性降低,但当胁迫超出了植物可以忍耐的程度后,酶活性升高。

3 结论与讨论

土壤水分胁迫对紫薇的生物量增量、相对地径生长、相对株高生长产生了显著影响,其影响大小又因土壤水分含量的不同而变化。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减少,紫薇生长量也减小,表明土壤干旱严重影响了紫薇的生长。有研究表明,水分胁迫严重影响蔓生紫薇的生长[11],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土壤水分胁迫也影响紫薇的开花。在土壤含水量正常条件下,紫薇开花时间是4.55 d,而水分亏缺时,开花时间逐渐缩短,当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25%时,开花时间仅为3.13 d;土壤水分胁迫也影响紫薇的颖花数量,正常土壤含水量条件下,每株紫薇颖花数量是39.25个,而随着土壤含水量降低,颖花数逐渐下降,当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25%时颖花数仅为22.5个,这可能是因为土壤水分亏缺影响了颖花分化,导致颖花数量减少。

可溶性蛋白质的持水力较强,能提高细胞质的浓度来降低质膜的透性,从而减轻逆境的伤害,使各项生理功能正常进行。赵双锁等研究水分胁迫条件下小麦可溶性糖变化,认为水分胁迫使小麦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12];史玉炜等研究水分胁迫对刚毛柽柳可溶性蛋白影响,认为水分胁迫下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13],由于試验材料不同,所得结论亦有差别。本试验中水分胁迫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但是随着水分胁迫加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却升高,这可能是因为紫薇幼苗在干旱严重时,能够通过调节自身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来减少干旱对其伤害。MDA含量是植物逆境条件下一种生理指标,众多试验表明,MDA含量随着逆境加剧而增加[14-15],本试验中水分胁迫作用下MDA含量逐渐升高,与相关研究结论类似。因此,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以及相对脂膜透性可作为判断紫薇干旱程度的生理指标。干旱胁迫下,植物体内活性氧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对植物造成伤害,SOD、POD等保护酶的协调作用可抑制活性氧的积累,使植物免受伤害,因而在植物抗旱性机理研究中,保护酶SOD、POD的活性已作为判断植物抵御逆境伤害的指标[10]。干旱胁迫下抗氧化酶活性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植物抵抗干旱的能力强弱。有关干旱胁迫对酶活性的研究较多,但试验结果不尽相同。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胁迫增加,MDA积累,相对脂膜透性增加,导致膜功能受损,从而引起细胞的衰老和死亡,对紫薇产生毒害作用,进而影响了保护酶的活性。干旱不严重时(W2处理),SOD活性、POD活性降低,随着胁迫加深,当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50%时候,二者活性均升高,当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25%时,二者活性进一步升高,说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加大,植物细胞内的保护机制启动,调节相关基因表达,使SOD、POD活性升高。金雅琴等研究也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乌桕幼苗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强[9],说明植物在干旱严重情况下,启动了自身的保护机制,使自身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紫薇生长受到干旱程度、干旱持续时间、干旱发生时间等多种因素影响,本研究仅在盆栽条件下进行,对于紫薇大规模种植是否与本研究结论一致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孙秀琴,田树霞. 4种乔灌木种子萌发特性研究初报[J]. 林业科技通讯,1990(4):15-16.

[2]Hagan A K,Keever G J,Gilliam C H,et al. Susceptibility of crapemytle cultivars to powdery mildew and cercospora leaf spot in Alabama[J]. J Environ Hort,1998,16(3):143-147.

[3]Hagan A K,Keever G J. Putting up resistance:selected crape myrtle cu1tivars resist powdery mildew and leaf spot[J]. Highlights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Alabama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Station,1998,45(2):18-21.

[4]张宪政. 植物生理学试验技术[M].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89-133.

[5]李合生. 植物生理生化试验原理和技术[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58-260.

[6]上海植物生理学会.植物生理学实验手册[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7-69.

[7]张志良,翟伟菁.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74-277.

[8]朱广廉,钟海文,张爱琴. 植物生理学实验[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9]金雅琴,李冬林,陈小霞,等. 不同种源乌桕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J]. 西北植物学报,2012,32(7):1395-1402.

[10]王 飒,周 琦,祝遵凌. 干旱胁迫对欧洲鹅耳枥幼苗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2013,33(12):2459-2466.

[11]骆建霞,史燕山,曹鸿斌,等. 水分胁迫对蔓生紫薇和亮叶忍冬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 园艺学报,2006,33(3):657-659.

[12]赵双锁,关丽云,赵离飞. 人工模拟水分胁迫条件下对小麦可溶性糖与蛋白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2011(2):32-34.

[13]史玉炜,王燕凌,李文兵,等. 水分胁迫对刚毛柽柳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变化的影响[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7,30(2):5-8.

[14]王朝英,李昌晓,张 晔. 水淹-干旱胁迫对南川柳苗木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 林业科学,2013,49(12):164-170.

[15]于金平,俞 珊,梁有旺,等. NaCl胁迫对美国白蜡幼苗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4,23(1):110-112. 沙文沛,杜瑞卿,杨建伟,等. 铅胁迫下香樟幼苗生理生长的变化及对铅的富集特征[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0):242-244.

9.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 篇九

摘要:在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后,学生向普高与中职分流,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把这种社会需要的正当分流看成了学生优劣的筛选,因而对中职学生存在偏见与歧视,给中职学生带来了心理上的伤害与堕落,笔者从人才观、人性化教育和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德育教育、人才观、人性化教育、校园文化

在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后,学生向普高与中职分流,大多数成绩尚差,行为放任的学生分流到了职业中学,构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把这种社会需要的正当分流看成了学生优劣的筛选,因而对中职学生存在偏见与歧视,于是给中职学生带来了心理上的伤害与堕落,不少学生存在一种自卑感,缺乏自尊、自信,好逸趋怠的扭曲心态。表现为学习懈怠,学习兴趣不高,思想行为放任,不良习气较多。因此,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需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来创新改善德育工作。在这方面,我有以下思考:

一、要建立广义的人才观

广义的人才观,不能只看知识学历,应该把知识、智慧、技艺、能力等诸多因素都看成是人才。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每一种才能都是社会的需要,都有社会价值,对个体的求全就没有社会的整体人才。职业学校学生,虽在知识成绩上相对处于劣势,但不等于不具智慧的能力,许多学生往往具有课业以外的才华或特异能力,具有潜在的能力价值,同样是一块块有雕塑价值的好材料。因此,要让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能充分认识到各种才能的价值和人的潜力,树立“有教无类,众皆人才”的观念,彻底摈弃对他们的偏见与歧视,全身心地发现、挖掘、启动、提升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从而恢复学生的自尊、自强、积极进取的热情,这无疑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功。拓展人才观需要社会学校和学生自我来完成,但学校是中心。

二、实施人性化教育

人性化是个很大的课题,我无能深究,但是,我觉得“爱”却是它的一个核心元素,因为情感是心理的动力因素,无论对个人和集体有着强烈的驱动力和凝聚力。

中职学生,往往认为自己“非社会宠儿”,难成大器,而自我菲薄,自暴自弃,因此,需要用爱心浇灌他们的心灵。同时,受爱是青少年本能的需求,而这类学生比常人更需要得到爱,得到平等、尊重和鼓励,所以,中职的德育教育更要把“爱生”作为教育操作的先导,实行情感渗透,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把爱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角落,用爱心打开学生的心扉,了解他们的心身,以高尚,炽热的情感真心实意去关心、感化、激励、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启迪自尊,恢复自信,进而引导他们从理智上升华情感,信念,确立人生追求。

实现人性化教育,在教育方式方法上也是非常重要的,最要紧的一条是师生之间,必须坚持相互尊重,双向交流,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这一点,往往因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位置所误而被忽视,被教育者被视为“驯化”对象,教育者居高临下,常常伤害学生的人格与自尊,增加了消极和叛逆情绪。我们应当摒弃这种“劳教式”的教育方法,在师生交流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以平等的关系对待学生,教师要以理服人,情通理顺,着重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求得思想情感生的共振、共识,着重启迪学生的主体意识并尊重其个性发展,使其能够以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品德规范指导自己的行为,鼓励他们发展开放性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引导他们的个性发展与社会需要结结合,和谐发展。

三、丰富校园文化

创造丰富、活跃的校园文化,是中职德育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德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它对中职学校来说尤为重要。首先是因为中职学生有更强的心理需要,他们的学业成绩不为人青睐,但他们在能力,技艺才华或多型个性上,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渴望有足够的机会与场合展示自己,这是一种可贵的积极性,正是我们赖以塑造学生健康心理行为的契机;其次是因为中职学生的课业宽松,他们有更多的业余时间和精力,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需要在课外得到释放,从而获得更多的课外追求和愉悦满足,否则就只好在校内无聊的嬉戏打闹,这也正好是我们寓教于乐,实施行为品德教育的良好契机,因此,职业中学丰富活跃的校园文化就显得格外重要。

学校要加大投入,尽力发掘整合学校文化资源,设计全方位的学校文化,开展百态纷呈,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生活,例如:认真办好广播,橱窗,刊物等教育阵地,创建各种各类的学生自我管理的组织、团队、协会、兴趣小组等,开设选修课,文化走廊,建立展示学生各种成果、作品、荣誉的窗口,适时举办各种主题庆典会、报告会、读书会、交流会、运动会及文艺节,经常开展知识、技能、文体方面的比武、竞赛和富有情趣的观赏、旅游、生活、游艺等等。丰富活跃的学校文化,能给学生的知识智慧才能创造丰厚的滋生土壤,提供学生展示才能、风貌的空间和平台,使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中,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又让他们充分张扬个性,释放亮点,燃烧激情,从中认识自己潜在的能力价值,感受成功与荣誉,从而唤起他们的进取精神,激发人生追求和使命感。而且,还要创造条件,让学校与社会文化,企业文化衔接起来,因为,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依托,这就要求学生更早,更多地接触社会,以开放的教育面向社会,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见习,去农村拉练旅行,去社会志愿服务,让学校和社会文化有机融合,相辅相成。我认为,学校因为社会负面影响,而实行封闭管理是不合时宜的,抵制负面影响的关键所在,是提高学生是非好坏的辨识能力,指导学生正确的社会践行。

四、坚持严谨制度与恒续培养

中职学生处在青少年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辨析能力差,可塑性大,良好的品质行为容易反复,不易养成,因此,需要严要求,促养成。

首先,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标准,学校在思想道德教育和管理方面,要建立一整套严格而科学的规章制度,具体可行的措施办法,构成完整有序的秩序,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细化、完善,而且要通过集中与日常的反复宣传、教育,深入学生脑海,认真落实行动,每期开学要集中一周时间与军训结合,进行校纪、校规、校风、校训的系统教育。

其次,要坚持反复抓,抓反复,重培养,促养成。在宣传教育上不能怕重复,怕老调重弹,但是,形式方法要有创新,要生动活泼。

促养成,重要的是落实践行,督促检查,切忌言而不行,行而不果。通过反复的培养训练,经常的督促检查,定时的评比表彰,全员的互动铸塑,驱动学生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自觉性,实现良好行为习性的定势和巩固,形成严格有序的品行秩序。

同时,良好品质行为的形成,还有赖于社会、家庭的配合,学校周边的环境净化等等,也是不容忽视的。

10.90后大学生心理特征论文 篇十

本文论述了“90”后理工科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并在全面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对进一步加强“90”后理工科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并明确了社会、学校和老师的定位,以促进“90”后大学生在心理上更好发展。

大学生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代表着最先进的流行文化,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的、重要的群体,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90”后大学生,是被当今社会各界热议的新一代群体,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时尚、青春、非主流”俨然已成为他们的代名词,他们个性特征鲜明、热情豪放、思维活跃,但是他们也同时表现出依赖性强、抗挫能力差、团队意识淡薄和人际交往能力差等特点。这些特点引发“90”后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出现学习方面、生活方面和人际交往方面等一系列的问题。

因此,我们要紧密结合“9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注重开发其自身潜能和积极因素,采用积极的、科学的评价方式,激发大学生的内在激情,从理论到实践提升他们的个人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最终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

1“90”后理工科大学生的个性特点

1.1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

“90”后大学生生活在信息大爆炸的网络时代,接触和了解信息的渠道广泛,信息内容全面多样,看待事物拥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看法,独立性特征鲜明。 “90”后大学生是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互动的素质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对信息的获取迅速,遇到问题敢于独立判断并发表自己的观点,相对于过去千篇 一律、整齐划一和个性泯灭,这种主题意识的强化是一大进步;但是,过分强调个体意识的多样性也易演化成极端个人主义。另一方面,“90”后大学生是在两代人的呵护、宠爱下长大的,集千般宠爱于一身,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父母替他们安排好了一切。由于从小缺乏磨练,缺乏独立生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摆脱对家庭和他人的依赖,依赖性强,当遇到挫折时,就会表现出想通过他们去解决,独立抗挫能力弱的特点。

1.2敢于接受挑战与抗挫抗压能力差并存

对于“90”后大学生来说,挑战是生活中必须的“游戏”,他们喜欢面对挑战、追寻挑战,他们的生活激情更多地来源于各种挑战。然而,“9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中,一旦出现任何不顺利或挫折,父母长辈等都会出面帮助孩子排忧解难,导致他们普遍缺乏自立和自控能力。“90”后大学生在踏出家门进入学校后,在独自面对一点的不顺心或是挫折失败时,无法冷静应对并合理处理,不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容易不知所措甚至是自暴自弃,乃至借用睡觉、游戏或者小说来逃避,进而产生厌学情绪或做出其他极端行为。

1.3自信张扬、热情开放与沉默孤独并存

“90”后的大学生大都热情、开放、充满活力,善于言谈,但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热情、开放、能言善辩是在熟悉的人、朋友面前。当和陌生人面对面地接触时,他们就表现得比较沉默,不善言辞,让人感觉比较清高。尤其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QQ、微信、网络游戏等虚拟平台已成为他们与人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他们也能够在各种虚拟平台中畅所欲言,没有界限,没有背景,比现实的交流更容易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过分地依靠网络工具和使用网络语言,会导致在现实生活中,再面对周边同学、朋友和亲人时,思维和交流方法不能和网络中区分,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导致交往失败。通过部分学生我们了解到,喜欢沉溺于网络等虚拟世界的大学生与同学交流并不多,他们的交往范围仅限于网络朋友或者同宿舍同学。由于生活习惯,爱好等差异,有的学生甚至在宿舍也很少说话,同学们会反映他比较孤僻,遇到事情也从来不和周围同学说,时间长了,别的同学也会觉得他们不合群,不好交往,渐渐地大家会习惯于他们的沉默,遇到事情也很少与其交流。这样,他们自己就会觉得孤独,这部分同学最后大多会直观表现为学习困难和人际交往困难。

1.4认知水平提高、思维活跃与自以为是并存

上一篇: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特征下一篇:勤奋努力实现梦想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