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推进“三转”工作情况汇报(精选10篇)
1.教育局推进“三转”工作情况汇报 篇一
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是新一届中央纪委对纪检监察机关提出的新要求,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朽工作的现实需要。石墩河镇纪委作为最基层的纪检监察机关,如何按照中央纪委“三转”要求,厘清职责,强化主业,还需要积极实践,不断探索。近期,石墩河镇纪委按照县纪委《关于调研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部署,认真深入基层,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等方式,就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深入了解了各村、各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所取得的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出了建议和对策。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一、镇纪委落实“三转”的现状
近年来,各村、各单位高度重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坚持以“教育为基础,制度为保证,监督为关键”的思路,初步构建了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基层廉政建设惩防体系,推动了基层各项工作的开展。
1、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廉政建设提供强有力保障。
一是各村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基层党组织书记负责,纪检委员、监委会成员具体抓落实,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组织,初步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领导工作格局。各村分别成立了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把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纳入单位的总体规划和议事日程,坚持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
二是注重领导班子建设。各基层党组织书记团结带领党员干部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建设一支“班子坚强有力、干部清正廉洁、作风务实高效、办事公正透明”的领导集体。加强班子民主建设,重大决策集体研究,强化班子团结协作,廉洁奉公的意识。各村各单位与镇纪委签订20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责任书,认真抓好各项廉政规定的落实。通过抓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提升基层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为基层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和政治保证。
2、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营造了良好的廉政氛围。
一是各基层组织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反腐倡廉教育和培训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总体规划,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反腐倡廉教育。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通过“警示教育”、“主题教育”、上廉政党课、看廉政教育片、讲廉政故事等多种形式,不断增强基层党员干部的廉政勤政意识。根据党员干部各自的特点,制定教育计划,编写廉政读本,制作廉洁从政制度汇编手册,作为对党员干部开展经常性教育的教材。
二是以建设廉政文化广场为载体,大力开展廉政文化进集镇、进乡村、进家庭等活动。高度重视廉政文化广场建设,在选址和资金投入方面大开绿灯,积极把文化广场打造成宣传廉政文化的主阵地。同时,各村把廉政文化建设与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法纪教育结合起来,与本村群众性文体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办廉政专栏、送廉政寄语、唱廉政歌曲、廉政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依托村上人文、教育资源优势,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群众喜爱、寓教于乐的廉政文化活动,营造崇廉尚廉的良好氛围,促进基层党风政风民风的进一步好转。
三是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接受村级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带头遵纪守法,带头遵守村级规章制度,带头参加村级组织举办的公益活动,积极支持和服从村务管理。通过开展党的宗旨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政策法规和党纪条规教育等系列廉政教育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廉政氛围。
3、注重制度建设工作,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各基层组织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并装框和喷绘上墙,采取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多种形式,促使基层组织和基层党员干部按法律法规行政,按规章制度办事,按政务程序操作,按规范要求运行。如党员代表提案制度作为基层民主管理、党务公开的载体,重大事项和决策必须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并采取一定的形式进行公开,对工程重大开支、项目招标全过程实行监督,最后由纪检委员、监委会会成员向干部群众进行通报。
4、建立民主监督机制,提高群众对村事务的知情度和参与度。
一是各村、各单位普遍建立了议事制度,实行政务公开。凡涉及人、财、物等热点、敏感问题的,一律公布于众,力求公平公正。家庭申请“低保”,必须随时公示,并交给群众参与评审。
二是基层组织针对违纪问题易发部位,严格落实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财务审批管理、车辆统一管理使用、公务接待申报审批、办公用品集中定点采购、办公用房清理清查合署办公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干部评先选优、重大投资项目、重大决策、大项经费开支等事项的实行公开、公示。
三是各村、各单位开展了“双述双评”制度。即每半年召集群众代表参加的述职述廉大会,镇村干部逐个述职述廉,接受评议,现场答疑,并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测评,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较好地为群众参与决策、参与管理、参与考核、参与监督提供了平台。
5、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抓好基层党风廉政示范单位创建工作。
一是各村、各单位从重点村、窗口单位入手,将硬件条件好、领导班子素质高、能力强的基层确定为首批申报的“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单位”,集中精力开展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探索实践工作,积极总结经验、树立典型。
二是做到以典型开路,带动全局。各村、各单位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单位创建工作的经验以现场会、交流会等有效形式及时加以推广,逐步扩大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单位的覆盖面。严格按照创建标准,做到成熟一个申报一个。目前,财政所、卫生院已申报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单位。
二、镇纪委落实“三转”存在的问题
1、主业不突出。根据“三转”要求,镇纪委机关的主要任务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朽工作,镇纪委书记要将主要精力用在抓好纪检监察工作上。但是,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乡镇纪委书记存在分管工作过多,难以聚焦主业的问题,把主要时间和精力过多的放在库区建设上。
2、部分班子无合力。按照乡镇纪委机构设置,各村相应成立村民监督委员会。虽然各村都成立了监委会,但事实上,有部分监委会班子缺乏合力,监督工作没有做好。
3、认识不到位。一是乡镇党政领导认识不到位。镇党委一把手没有充分认识到中央“三转”精神的重要性,对乡镇纪委落实“三转”打折扣,仍让纪委书记过多地分管纪检监察以外的工作;二是乡镇纪委书记自身认识不是很到位。比如,有的顾虑重重,认为纪委工作只种刺不栽花,处理干部怕得罪人;有的有畏难情况,怕处理干部影响人际关系,有“老好人”思想。
三、镇纪委落实“三转”进行的实践
1、深入学习,统一思想认识。年初,镇纪委印发了《关于开展“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大讨论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讨论内容,严格工作要求;先后召开纪委全委会、机关干部会和站办所负责人会议,分别围绕“三转”谈认识、提建议。同时,由镇纪委书记带队,组成调研小组,分别下到4个村、4个单位就开展“三转”情况进行座谈调研,切实把全镇纪检监察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三转”要求上来。
2、积极沟通,赢得党政支持。镇纪委多次就落实“三转”精神要求向镇党委、镇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全力争取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对“三转”工作的支持。同时,就“三转”工作具体要求,主动与基层党委、政府负责人进行沟通,为镇纪委实现“三转”争取最大的支持。
3、完善机制,倒逼工作落实。建立定期工作督导机制。镇纪委对工作进行跟踪督导,帮助分析原因,协调解决问题,实行“销号”制管理,促进工作落实,并将每月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重要内容,与干部评优评先、提拔使用挂钩。
四、对乡镇纪委落实“三转”的建议
1、厘清工作职责,解决“主业不清”问题。进一步明确镇纪委职责定位,按照《党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赋予的职能,尽快调整角色定位,聚焦惩治腐朽、作风建设、预防腐朽这三项工作,改变之前“无所不在”、“包打天下”的状态,实现“厘清职责”、“强化主业”。同时,要加强对镇纪委落实“三转”工作的监督检查,对于“明转暗不转,虚转实不转”的.,要分别对村主要领导和监委会主任约谈并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到位。
2、完善考核机制,解决“责任不明”问题。健全镇纪委工作考核机制,科学设置考核指标,量化内容、细化标准,突出考核纪检监察干部监督、执纪、问责等主要工作。进一步完善镇纪检干部管理的各项制度和办法,特别是要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优胜劣汰的用人制度,对于真正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的纪检干部,应优先提拔重用;对于怕干事、少干事甚至不干事的纪检干部,要坚决调离纪检干部队伍,从而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以此激发镇纪检干部的干事热情,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
3、加强教育培训,解决“素质不高”问题。镇纪委要高度重视纪检监察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全方位提升全镇纪检监察干部的素质水平。一是开展提升办案能力培训。定期抽调乡镇纪委委员参与镇纪委办案,通过实战快速提升办案水平;二是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定期对我镇纪检监察干部进行业务培训,全面提升业务水平。三是开展理想信念和行为规范教育培训,教育纪检监察干部严格遵守办案纪律、保密纪律,严格遵守《党章》和法律法规,模范遵守八项规定、《廉政准则》等制度规定,努力建设一支有思想、有高度、有质量的纪检监察干部,为建设石墩河镇新集镇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2.教育局推进“三转”工作情况汇报 篇二
应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对纪检监察机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要求,结合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形式的情况,将转变职能,转变方式,转变作风相辅相成,落实三转工作的开展。深化三转是加强反腐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切实围绕中心工作加快推进“三转”,是纪检的一个重要课题。转变职能,突出重点
转变以前的工作职能,将以前事事抓,一概包揽改变为有策略、有主心、有重点的抓。纪检监察按照党章和党内法规要求,解决“包揽”问题,越位问题,实现“术业有专攻”。富阳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有重心的监察方式,通过基层调研、召开座谈会、意见箱、征求意见函等形式,进行监察,重点突出主业,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纪检监察协助党委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结合党的作风廉政建设,完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做到有重点有范围的监督。转变方式,创新方法
以xx烟草领导为首,转变监察方式,创新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采取谈心交心,征询反映等转变监察工作方式。我局采取“一对一”、“点对点”、“面对面”、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普遍开展谈心交心,主动接受监察员、党员、群众约谈。本次谈心交心活动共计参与人数95人,相互提出各类意见建议59条,其中本人主动找班子成员和员工谈心27次,收集意见17条;班子成员相互谈心6次,相互提出意见12条,意见内容涉及“四风”问题等方面。通过谈心交心,监察员在第一时间了解群众心理状态,沟通思想、找准问题,帮助解决,做到提前预防。
征询意见通过基层调研、召开座谈会、意见箱、征求意见函等形式,询问自身存在的作风问题询问职能作用发挥情况、询问为民务实清廉情况、询问如何更好地纪检监察的活动,共征集各类意见建议归类为26条,其中涉及“四风”方面的意见建议8条,对搞好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建议18条。
同时今年富阳烟草今年的效能监察工作主要围绕“提高行政许可证办理效率和许可证办理便民利民的监控”的目的来开展。为贯彻落实上级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效能监察“督查、纠偏、提高、促进”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富阳行政许可证办理效率和便民措施,提升行政许可办证效率和便民监管的效力,建立行政许可证办理效率管理的长效机制。
转变作风,正风肃纪
转变作风,加强作风建设,落实“八项规定”与转变工作作风相结合。将中央八项规定转化为指导工作的思想武器,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效率,着力做到将纪检监察打造成忠诚可靠、刚正不阿、秉公执纪的队伍,做到三个严格。第一,严格教育。纪检监察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研读《论群众路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等规定书目和《“三严三实”推进作风建设》、《提升哲学素养推动科学发展》等自选资料,同时邀请XX市纪委副书记叶忠士同志为全体党员及监察员上了一堂题为《强化自律意识、构建廉洁防线》的廉政党课,重点围绕为民务实清廉,围绕党的性质和宗旨,围绕反对“四风”,加强作风建设专题辅导。监察员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真真正正做好监察工作。第二,严格管理。纪检监察员不仅自己做到严于律己,规范绩效考评工作,严格执行上下班时间,严格执行机关考勤制度,严格车辆配备使用管理。按照市局(公司)车辆管理制度进行操作和规范,所有车辆由办公室统一调配使用,实行单车能耗核算,车辆定点定车加油、定点维修,专卡专用的加油制度,还要禁止员工存在以上问题,严格执行党的纪律。第三,严格监督。将转变作风建设与富阳局(分公司)深入落实中央部署的“7+4+10”专项整治任务相结合。对照中央八项规定、“三严三实”要求严肃机关作风。通过明察暗访等多种形式,严肃处置上班期间迟到早退、串岗聊天等问题。加强员工互联网访问行为管控,限制员工上网权限,从源头上杜绝上班时间上网看视频、看网页、炒股、玩游戏等与工作无关的行为。
3.机关单位落实三转工作汇报材料一 篇三
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省纪委九届四次全会,都强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坚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聚焦中心、突出主业,并将它作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加以推动。为了及时掌握我省市、县(市、区)纪检监察机关(以下简称“基层纪检监察机关”)推进“三转”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指导。1月中旬,我们组织人员先后到蚌埠、宿州、芜湖、合肥等4市纪委监察局进行专题调研,先后与17名市纪委监察局、39名县(市、区)纪委监察局负责同志座谈交流、听取意见建议,初步摸清了基层纪检监察机关贯彻“三转”要求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并就深入推进这项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一、基层纪检监察机关“三转”工作的基本态势
调研中大家反映,多年来,基层纪检监察机关认真履行党章和行政监察法赋予的职责,积极发挥职能作用,赢得了党委、政府的充分信任和工作上的倚重。工作中,有的地方党委、政府对一些工作阻力大、难推动的工作,习惯于要求纪检监察机关介入;有的政府部门也过多依赖纪检监察机关参与其业务工作,致使纪检监察工作涉及面越来越广,战线越来越长,任务越来越重,有的工作甚至逾越了纪检监察职能边界,执纪监督的主业反而被弱化、淡化。据了解,不少市、县(市、区)纪委书记分管征地拆迁、环境治理、效能建设、计划生育等专项工作,基层纪检监察机关投入许多精力直接参与拆迁拆违、招商引资、招标投标、民生工程、政府采购等业务工作。某区纪委书记反映,现在,有的乡镇纪委书记从事纪检工作的精力不到30%,纪检监察工作主业反而成了纪检监察干部的“副业”。
调研后我们感到,新一届中央纪委提出“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要求以来,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对贯彻“三转”经历一个“逐步认识、高度认同”的过程,思想上必须“转”、工作上自觉“转”的意识逐渐增强。特别是随着中央纪委、省纪委不断加大对“三转”部署要求和宣传力度,带头清理议事协调机构、调整内设机构,带头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向基层纪检监察机关传递了强烈信号,也传导了工作压力。大家普遍感到,现在不是要不要“转”,而是必须坚决“转”。有的谈到,中央纪委提出“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是贯彻党的十八精神、深刻把握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规律而推出的一项创新举措,也是基于对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情况准确掌握、缜密论证而出台的顶层设计,形成了鲜明的纪检监察特点。
通过调研分析,目前我省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对贯彻“三转”要求,正处于认识深化、开始谋划、起步推进的阶段。省纪委九届四次全会召开后,基层纪检监察机关采取向党委政府汇报、召开会议部署等措施,积极谋划“三转”、宣传“三转”、推进“三转”。从了解的情况看,省辖市纪检监察机关正在谋划实施内设机构调整,市、县(市、区)纪检监察机关扎实推进议事协调机构清理等基础性工作。
二、基层纪检监察机关贯彻“三转”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受多年的惯性思维和工作模式的影响,基层纪检监察机关越位、缺位、错位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贯彻落实“三转”要求,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思想顾虑较多。
调研了解到,目前基层纪检监察机关虽然自身想“转”,但顾虑不少。有的认为,“有为才有位”,只有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多参与、多做事,才能赢得党委、政府的信任。反过来,如果只强调主业主责,对党委、政府交办的一些工作都一推了之,既辜负了党委、政府的信任,也担心影响纪检监察机关工作环境,影响纪检监察机关干部长远发展。因此,无论是思想上、还是工作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不敢轻易转的顾虑。有的同志在座谈中直言不讳:“上级纪检监察机关让我们转,如果地方党委、政府没有这个认识,我们转起来就很艰难。”有的同志谈到,“派驻机构对派出机关负责,履行监督职责,驻在部门要自觉接受监督,提供工作保障,但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履行监督职能,又要使工作得到保障,是很难两全其美的。”还有少数市县、区纪委书记基于多种考虑,主观上甚至想分管经济方面的工作。二是理解把握不深。
通过调研分析,目前,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对“三转”要求有一个基本认识,但对“三转”的科学内涵和具体要求理解不深、把握不透,有的还停留在表面,特别是对转职能、转方式重点解决什么、有何路径等重点问题,没有系统思考,甚至不明不白、“雾里看花”。座谈中,有的县(市、区)纪委书记谈到,清理议事协调机构,到底哪些不该牵头,哪些不该参与,心中无数;调整内设机构中央纪委、省纪委都容易做到,但县(市、区)纪委人员少,很多内设机构只有一人,有的是几个内设机构合并在一起,需不需要调整内设机构,如何调整,感到束手无策。还有的把转职能简单等同为清理议事协调机构和调整内设机构,以为“转职能”就是清理议事协调机构、调整内设机构。三是依赖上级推动。
目前,有的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对待“三转”持观望态度,工作安排、工作方式还是沿用老套路、采用老办法,没有真正从原有的框框中跳出来。有的因不敢轻易“转”,等待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给予明确政策。座谈中有的同志讲,“只有上面下发文件加以明确,并督促地方党委、政府给予支持、理解,转职能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个别的甚至流露出不好转、不愿“转”的想法,等等,这也表明基层纪检监察机关要在短期内真正转到位、转彻底,既需要一个过程,也有很多工作要做。四是转后成效难显现。
“三转”的主旨是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强化执纪监督、惩治问责,进一步提高纪检监察工作质量和水平。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腐败现象不断趋于“智能化”,纪检监察工作专业性、技术性要求越来越高,但基层纪检监察机关无论是经费保障还是人员素质都跟不上。基层纪检监察机关编制少、任务重,且长期在一个固定地域工作,既有能力素质跟不上不好转的问题,也有不敢得罪人转不好的问题,“三转”的真正效果难以在短期内显现。三、推进基层纪检监察机关“三转”的几点建议
调研情况表明,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涵盖了纪检监察工作职责、工作方法和工作主体三个方面,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作,既需要自上而下循序渐进推动,又需要一个有利于“转”的内外部环境。为此,我们建议:
第一、强化宣传教育。
这是推动基层纪检监察机关贯彻“三转”要求的前提。重点是针对目前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存在的思想顾虑,切实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积极引导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充分认识到,“三转”不是要不要“转”的问题,而是必须“转”的问题,不断增强“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注重给地方党委、政府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讲清纪检监察机关实现“三转”不是“撂挑子”、不干事,而是集中精力把主业干好等道理,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对纪检监察机关实现“三转”的重视、理解和支持,为顺利实现“三转”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二,强化制度规范。这是推动基层纪检监察机关贯彻“三转”要求的保证。重点是严格落实中央要求,积极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切实推动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为基层纪检监察机关落实“三转”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比如,省纪委四次全会明确提出:“市、县(市、区)纪委书记不得承担征地拆迁、招商引资等与履行纪检监察职责无直接关系的工作”,为基层纪检监察机关落实“三转”提供制度遵循。基层纪检监察机关也可结合实际,制定贯彻落实“三转”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应该做什么,哪些不该做,以及如何做好等,以制度规范保证“三转”要求在本地区同步推进、同步落实。
第三,强化督促检查。这是推动基层纪检监察机关贯彻“三转”要求的关键。重点是建立健全报告工作、定期述职、约谈汇报等制度,通过经常性听取工作进展汇报、开展专项检查、专题约谈等多种方式,为基层纪检监察机关指明方向、传导压力,督促基层纪委书记切实转变观念,卸下担子,集中精力抓好主业。工作中,注重教育引导基层纪检监察机关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即:既要有转的意识,又要有转的行动;既要上级支持推动,又要理直气壮做好工作;既要坚决落实上级要求,又要讲究方式方法。同时,善于用好考核这个“指挥棒”,以突出主业为导向,科学设定指标,加大中心工作权重,褒奖先进、鞭策后进,促进“三转”落实。
第四,强化队伍建设。这是推动基层纪检监察机关贯彻“三转”要求的基础。“三转”要求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关键在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这就迫切需要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要强化学习培训,加强基础性工作,做到情况明、数字准、责任清、作风实,坚决防止“胸中无数办法多、情况不明决心大”的漂浮作风,以过硬能力素质适应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需要。强化监督管理,建立内部巡查制度,从组织创新和制度建设上加强和完善内部监督,自觉接受党组织、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监督;对纪检监察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对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行为“零容忍”,用铁的纪律打造过硬队伍。
机关单位落实三转工作汇报材料二:
尊敬的黄昉主任,各位领导:
今天,黄主任一行深入我县开展“三转一加强”活动专项督查指导工作,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三转一加强”活动的高度重视。在此,谨让我代表屏南县委、县政府对督查组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全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和行动计划、“三比一看”、“三转一加强”活动开展情况做个汇报。
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情况
(一)加强领导,凝聚工作合力。
为扎实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我县及时调整充实全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从县政府办、发改局、编办等审改工作成员单位抽调7名干部兼职从事县审改办工作,从教育系统抽调1名干部充实审改办,专职从事审改工作。20xx年县审改工作经费10万元列入县财政预算,做到人员、经费、工作场所“三落实”。全市审改总结会之后,我县先后召开了全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部署会议、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苏省长在全省第一次政府常务会议的讲话精神和全市审改工作会议精神,对20xx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任务进行全面的部署。县政府分管领导多次召开县审改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专题研究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6月2日至6月5日组织开展了全县审改工作“回头看”,有力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深入开展。(二)主动跟进,做好承接工作。
针对20xx年以来市级下放、委托和调整事项,县审改办、行政服务中心及时组织相关部门与上级部门沟通对接,结合开展“三比一看”、“三转一加强”活动,加强业务培训,强化监督检查,创新服务方式,通过抓好“接”、落实“管”、强化“服”,确保下放、委托事项“接得住、理得顺、办得好”。为确保完成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市级下放、委托事项全部进驻中心管理”的目标要求,在我县行政服务中心服务大厅面积偏小的情况下,通过增设分中心、综合窗口等方式及时承接到位。截至目前,我县应承接市级5批下放、委托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共计86项(其中20xx年我县应承接10项),均已承接到位并纳入行政服务中心规范化管理。(三)简化流程,力促提速增效。
一是规范事项入驻,强化集中办理。因场所限制,我县行政服务中心以投资类审批服务事项入驻为重点,进驻中心31个部门中17个部门设独立窗口,14个部门纳入综合窗口管理,进驻的各类审批服务事项569项。做到简单事项办理实行一审一核,复杂事项办理不超过5个环节,审批事项实际办结时限基本控制在法定时限的三分之一以内。截止6月底,行政服务中心共受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17886件,提前办结率99.6%,即办率80.9%。二是推动充分授权,规范事项办理。各进驻部门审批服务事项依法充分授权,除上级部门特别要求外统一按规定签订授权委托书,使用审批许可专用章,大部分窗口都能做到窗口工作人员受理审查,窗口负责人或分管领导直接审核相关行政许可,防止产生“两头受理”、“体外循环”等现象。同时,对进驻中心的各类审批服务事项进行重新梳理规范,通过精减申报资料、优化审批环节、缩短承诺时限,推动行政审批服务再提速,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1-6月共清理取消行政审批服务事项3项,共有16项承诺件改为即办件。三是规范窗口运行,完善内部管理。编制了屏南县行政服务中心标准体系,内容涵盖服务事项、服务设施、服务管理、服务质量等方面工作。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推动中心内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定期举办窗口工作人员业务培训交流会,如召开行政服务中心“三转一加强”活动暨标准化建设工作业务培训会,中心窗口A、B岗工作人员共70多人参加了会议。今年以来共举办业务培训5次,不断提升窗口工作人员综合服务水平和中心标准化建设水平。四是推行贴心服务,提升服务质量。推行“马上就办”、立等可取、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重点项目绿色通道等服务方式,先后有德山工程机械、集盛房地产、卓达新型材料等一批重点项目提前完成审批,为各企业顺利落户屏南提供坚强的审批保障。开通窗口预约电话,本着“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对特殊事件和特殊群体推行上门服务,及时有效地解决了办事群众“跑来跑去”的问题。1-6月,中心共开展延时服务47人次、上门服务15人次、双休日预约服务10人次。
(四)开展自查,落实整改工作。
一是梳理权力清单事项。根据4月16日全市审改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我县行政权力清单梳理项目共440项(其中县工商局435项、县档案局5项),审改办及时与工商局、档案局对接,以市级权利清单汇总为蓝本,参考本县实际情况适当微调,梳理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对现有的行政许可事项进行彻底清理审核。截止目前,全县共清理权力清单3771项、子项4443项,并向社会公告实施。二是清理前置审批、中介服务和收费项目。根据《关于转发福建省审改办等4部门关于〈清理前置审批、中介服务和收费项目〉的通知》(宁审改办〔20xx〕5号)文件要求,我县共组织48个单位落实清理相关工作,参与率100%。其中26个单位存在有关前置审批、中介服务和收费项目,共确定前置审批项目79项、中介服务项目38项、涉企(含个人)审批事项135项。(五)规范管理,切实转变作风。
一是开展“12345”特色服务,打造群众满意窗口。中心围绕“效率高、服务优、环境好”的工作目标,致力打造“优质、高效、廉洁、便民”的群众满意窗口,开展“12345”特色服务,即“一个承诺、两个保障、三项机制、四个亮相、五心服务”。二是加强中心党建工作与队伍建设。围绕县委、县政府组织开展的“三转一加强”活动,中心以深入开展“党员示范岗”、“服务之星”、“流动红旗窗口”等活动为载体,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组建“行政服务中心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进企业、走乡镇、送服务”活动;切实建设好机关管理、审批负责人、窗口一线服务队伍等三支队伍,为工作深入开展提供人员保障。三是健全制度建设,强化监督检查。建立健全“首问负责制、首席责任人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各项管理制度,强化绩效考评管理,完善日检查、月通报、年总评的考核体系。建立了通报制度、回访制度以及投诉、问责等相关机制;将窗口工作人员考核统一纳入县行政服务中心进行单列考评,进驻部门标准化建设情况纳入县委、县政府绩效考评。二、“三转一加强”、“三比一看”活动情况
全市开展三转一加强”和“三比一看”活动以来,我县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扎实推动活动落实,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一)领导重视,精心部署。
一是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三转一加强”和“三比一看”活动决策部署,及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切实抓好活动的组织领导,制定出台了《屏南县关于组织开展“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加强服务基层、企业、项目发展”活动实施方案》、《屏南县贯彻落实“比落地、比促销、比服务、看实效”活动的实施意见》,先后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全县动员大会进行研究部署,精心组织实施,抓紧抓好各项任务落实。二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头走访挂钩帮扶企业、项目和农村基层,坚持每月至少一次深入挂钩企业协调解决困难,每月至少一次走访挂点村居开展精准扶贫,每周至少一次深入挂点重点项目推动项目发展,县分管领导定期召集相关部门召开协调推进会,就县精准帮扶队收集到的问题分解落实予以解决。活动开展以来,县委书记先后18次深入挂点企业鑫磊晶体公司协调解决企业用地、用电、环保、规划、政策扶持等问题,每周深入东区旅游生态城项目开展调研;政府吴县长先后13次深入卓达白水洋产业园现场调研和召开专题协调会,解决卓达二厂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建立15支精准帮扶队,深入各自挂点企业和项目,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和精准帮扶工作。截至目前,共收集到7个项目15个问题、42家企业126个问题。(二)创新机制,增强实效。
建立屏南县“三转一加强”活动“八个一”服务机制,即:一队一台帐、一周一例会、一月一汇报、一月一协调、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一月一通讯、一年一考核,助力精准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活动开展以来,县分管领导牵头召开5次“三转一加强”现场协调会,研究解决乡下厨房、惠泽龙酒业、榕屏化工、天外天酒店等企业45个问题;县委督查室牵头共督查重点项目、重点工作6次,督查结果行文予以全县通报,并在县政府LED通报栏上滚动公示;闽东日报社阮兆菁副总编多次莅屏专访我县活动开展情况,共在《闽东日报》“开展三转一加强活动助推宁德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版面发表4篇文章,在宁德电视台《闽东新闻》播出《屏南“三转一加强”精准帮扶助力企业发展》,共出版简报4期、简讯1期。(三)精准帮扶,成效明显。
编制精细的政策解读文本,及时主动把惠企政策传递到企业,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运用政策,解决生产经营、税费减免、投资融资等具体问题,确保优惠政策宣传到位、兑现到位。一是需市级协调解决问题情况。根据6月4日屏南县工作汇报会及市委常委、市政法委林鸿书记6月10日召开的市级精准帮扶队协调会议定,17个需市级协调解决的问题中,目前已落实办结御皇农业、利南硅业等15个问题。二是县级协调解决问题情况。截止6月份,15支精准帮扶队共搜集到涉及80多家企业(项目、基层)的145个困难问题,其中企业类问题126个,项目类问题15个,农村基层类问题4个。截至6月底已办结69个问题,余76个正在协调解决中。
三、落实行动计划情况
(一)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坚持项目兴则事业兴的理念,围绕“5152”目标,全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致力强化发展支撑。20xx年屏南县列入省市重点项目27个,项目总投资141.08亿元,计划完成投资42亿元,其中重点在建项目23个,计划完成投资30.5亿元,比20xx年增加投资14.05亿元,增幅为85.15%;预备重点项目4个,项目总投资37亿元,计划完成投资11.5亿元。5月份我县重点建设项目完成14.43亿元,完成计划的47.23%,超序时目标任务5.56个百分点。其中,屏南县行政服务中心及劳动服务中心大楼建设项目、屏南县西环路建设项目、屏南县城郊快速通道建设项目、屏南县双溪古镇旅游项目等4个项目按照市政府下达的时间节点实现开工目标。屏南县城市道路提升工程实现阶段性竣工任务,二期工程已投入使用,正在筹备验收,三期工程计划于9月1日动工建设,预计11月30日前完工。我县列入省委省政府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行动计划的重大建设项目23个,项目合计总投资288.87亿元,其中在建项目7个,总投资48.4亿元,年计划投资10.73亿元,截至20xx年6月累计完成投资5.84亿元,占投资计划54.43%;20xx年前期工作项目9个,总投资174.17亿元,年计划投资12.8亿元,至20xx年6月完成投资3.82亿元,占投资比例29.8%;十三五拟开工项目7个,总投资66.3亿元。
(二)加大要素保障力度。
认真落实项目用地、用林、减排总量、火工油品,加强政银企沟通合作,保障项目的各类要素需求。推广和谐征迁工作法,努力变安置为安居。一是土地保障情况,20xx年1-6月份,已上报一个批次的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包含省级重点建设项目榕屏化工技改一期193亩),上报一个批次的农村村民住宅安置点(包含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城郊快速通道建设项目和张老垅开发项目拆迁安置用地);共出让国有土地1宗,面积11.838亩,收取土地出让金1650万元,划拨国有土地10宗,总面积1561.9亩。东区生态城项目用地、榕屏化工技改项目二期、卓达白水洋新型材料产业园项目用地报批的前期工作已部分完成,待全部完成后及时组卷上报。原闽锋电器厂地块,高铁融资地块等土地出让的前期工作已完成,将进入拍卖、挂牌阶段。二是林地保障情况,20xx年市林业局下达分解我县林地定额20.9公顷,卓达溪角洋新型材料产业园项目(一期)(为省重点项目),涉及林地面积29.3183公顷,已取得省林业厅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屏南县国宝小区建设项目(二期)县林业局已受理,并进行了现场勘验,涉及林地面积4.6291公顷,于5月12日向土地收储中心发出补正通知书,日前还有部分补件材料未提交。三是资金保障情况,部分重点项目到目前为止投入17754万元。(三)认真研究对接政策。
制定下发了《中共屏南县委办公室屏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广播电视“政策访谈”活动的通知》,要求有关部门要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吃透、用准、用足国家赋予的审批、财政、投资、金融、用地等各项扶持政策,主动作为,不等不靠,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积极争取配套政策支持,及时将政策宣传到位。
4.推进素质教育工作汇报 篇四
实验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尽管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却丝毫阻挡不住老师追求卓越的决心和信心。20xx年2月,被评为滨城区首批“人民最满意学校”;9月,被评为滨州市教学工作先进单位;12月,顺利通过“山东省规范化学校”验收,成为全区第一所获此殊荣的农村小学。为“落实课程方案,推进素质教育”,我校在推进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和教学管理创新三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思考和探索。
一、整体优化课程设计,积极推进课程建设
我校通过对各门课程标准(或指导纲要或指导意见)的研究,把课程分为三类,语数英科品德是基础课程,音体美是特长课程,综合实践、地方和校本是拓展课程。为此,我校树立了“夯实基础,发展特长,适度拓展”的培养目标,要求每一名学生打牢语数英科品德基础,在音体美考核达标的前提下发展一项特长,并在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中适当拓展。同时我们发现,各门课程并非孤立的,如语文和传统文化是基础与拓展的关系;学科课程与学生管理也有密切联系,如安全教育与主题班会多有重复。因此,我们综合各门课程的优势,打通学科教学与学生管理的关系,合理调配师资,改革教师任课体制,做到教学、管理两不误。
明确了课程性质与任务后,我校积极推进课程建设,重点做好国家、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建设和校本课程的特色化建设。
1、国家课程校本化。为了把课程标准(或指导纲要)中的课程目标具体化,我们尝试学科课程的校本化,以语文为例:
①课标要求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我们整理了xx2首古诗词,安排在12个学期,每学期16首,基本上每周一首;
②课标要求阅读145万字,我们筛选了36本必读书和72本选读书,写出推荐理由,利用好书推荐会推荐给学生阅读;
③每天上午上课前15分钟为晨读时间,下午上课前15分钟为“写字一刻钟”,各年级每天的诵读内容和练习的字都是固定的;
④通过“四案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积累课程资源,通过落实课程评价实施综合考查;
⑤创办校刊《启航》、校报《芳草地》,建立青青校园红领巾广播站,每周征集学生稿件;
⑥一年一度的读书节鼓励学生在读书笔记评选、读书演讲会、语文素养大赛等活动中创优争先……这样,通过定时间、定内容,把语文课程标准中各项目标具体化了。
2、校本课程特色化。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潜能,我校实行1+1任课模式,所有教师都参与一个活动队的辅导,蜡笔画、葫芦丝、竖笛、竹竿舞、呼啦圈、书法、剪纸、五子棋、象棋、篮球等二十多个活动社团在每天的课外活动成为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二、精心设计教学模式,扎实推进课堂改革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我校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构建适应不同教学内容的课堂模式,推动高效课堂建设。通过组织骨干教师研究论证、学习借鉴,探索出了“四案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四案”是预习案、教案、学案、巩固案,“六环节”即“目标导航→自学质疑→交流展示→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应用”。
按照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原则,我校对“四案六环节”教学模式的落实提出统一要求,在语数英科四学科中构建基于学校特色和学情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我们要求老师们在遵循“四案六环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优化课堂教学,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具体到各学科教学中,不同学科对“四案六环节”中的各环节会有不同侧重。如:语文重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需要老师们梳理每一篇课文的“语文因素”,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因此,语文重视预习案的设计,使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有据可依;根据《数学课程标准(xxxx年版)》的要求,数学课程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和数感的培养,因此,数学侧重于“教案”和“巩固案”的编写;英语、科学则重视“学案”的编制,也就是关注课堂上学生在做什么,其中,英语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动口能力,科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案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不仅推动了我校的教学改革,而且减轻了老师们的工作负担。以语文为例:从课程内容到教材内容再到教学内容的模糊不清使老师们在备课过程中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用于教学内容的整理与设计,平行班人人“百度”,同一篇课文年年“百度”。通过“四案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建成了一份相对完善的备课资源,人人可用,年年可用,必然节约时间。同时,一所学校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能力上总有差异,通过“四案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让对教学内容分析深刻的骨干教师的教学设计为平行班中的其他教师所用,为下一年任教该年级的语文教师所用,既节约了老师们的备课时间,也优化了全体语文教师的教学层次。
三、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落实课程评价
在农村小学,一位老师兼任两门课程是必然的,为了避免任教语文、数学课程的老师挤占兼任学科课时,曾经规定任教语文、数学课程的老师不得兼任本班其它课程。跨年级兼课有利于“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但是,像品德、安全教育等课程,没有老师对学生的充分了解,难以落实课程目标,避免“大吃小”最有效的做法是构建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我校的课程评价分为学校评价教师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师评价学生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成绩纳入教师综合考核,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成绩纳入学生期末考核等级的.评定。
学校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分四个阶段来落实。
1、科学实验操作技能抽查。学期初,科学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制定各年级科学实验考核内容与标准,交学校教学管理领导小组审核。期末科学实验操作技能考核,从学期初制定的实验内容中随机抽取。考核时,从任课老师任教的班级中抽测两个班,每班抽测5名学生,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实验,考核人员现场打分。取被考核学生的平均分为任课教师的科学实验教学成绩,占期末科学教学质量考评成绩的50%。
2、音体美技能抽查。学期初,音体美老师通过集体备课制定各年级音体美学科的抽测内容与标准,交学校教学管理领导小组审核。抽测内容与标准制定依据是学科课程标准,分基础知识与技能考核两项,重在技能考核。美术考核结合学生平时的作品展示,体育学科考核重在测评学校体育教研组统一制定的体育教学进度表的贯彻落实,音乐考核结合学校特长队的训练。考核时,从任课老师任教的班级中抽测两个班,取两个班级的平均分为任课老师的抽测成绩,占期末教学质量考评成绩的60%。
3、语数英书面考试。书面考试成绩按等级统计,并按优秀率、及格率进行成绩分析。这三科的班级成绩总评=优秀率标准分(10分)+及格率标准分(50分)+教学质量考查成绩(40分)。
4、学校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考查。学校组建由教学管理人员、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学质量考查小组,依据学期初各学科制定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方案,通过查阅材料、学生座谈、学生抽测等方式,对所有任课教师的教学进行质量评估。考查成绩因学科不同分值也不同,如语文书面测评成绩占60%,学校考查成绩占40%;科学考查成绩占50%,实验技能抽测成绩占50%等。
课程评价改革,跳出了仅以一次期末考试来评价老师、学生教和学的传统方式,评价主体多元、方式多样,评出了师生的自信,也评出了师生的教学积极性。
5.教育局推进“三转”工作情况汇报 篇五
争创人民满意学校
——三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展汇报材料
尊敬的领导、专家:
你们好!
今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迎来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检查评估工作组的领导和专家。这次检查是对我校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一次大检阅,也是对我校办学水平的一次大提升。借此机会学校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今年是我们城关区教育系统“均衡教育攻坚年”,自开展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以来,我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学校”的创建工作确定为主要工作。根据城关区教体局《关于城关区教育系统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8年度工作方案》及各级会议要求,我校制定了《三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并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召开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动员大会,多次组织召开各级各个层面教师会议,及时传达相关信息,安排部署各项工作任务,稳步推进了全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开展。我们依据相关指标体系,坚持边自查边整改,及时纠正学校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及时整改,现将我校有关推进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第三小学位于布达拉宫的东北面,地处××232号,学校始建于1993年8月,原名“团结新村小学”属××教育局管理;1996年初,学校更名为“××第一小学二学区”,行政管理归××第一小学;1997年8月经××及上级行政部门同意,正式成立“××第三小学”隶属于××教体委,2012年8月同其他市直中小学一起纳入城关区教育系统。
目前学校有 28个教学班,二、四、五、六年级每个年级设有4个藏族班和1个汉族班,一、三年级每个年级设有3个藏文班和1个汉文班,每班平均有46.8名学生,共有学生1313名,是一所全日制完全小学。
学校现有教学楼1栋,综合楼1栋,办公楼1栋,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其中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共4208平方米,生均面积3.14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6880平方米,生均5.13平方米。
学校现有科学仪器2282件,体育器材150件,音乐器材30件,美术器材91件,现有学生计算机50台,生机比26∶1;配备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28套,现有图书9811册,生均藏书7.47册。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3人,研究生1人,本科学历50人,专科学历42人,学历达标100%,具有教师资格93人,合格率100%;获得副高职称9人,获得小教高级职称42人,初级及未聘职称42人。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开展情况
(一)组织领导,成立机构
学校成立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办公室主任:×× 办公室副主任: ××
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均衡办负责人:×× 办公室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德育处,根据责任分工下设五个小组,由校级领导和均衡办分责任担任组长。
(二)主要工作和措施
1.认真做好义教均衡宣传工作。开学以来,学校通过中层例会、教职工会、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宣传简报、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力争做到义教均衡工作家喻户晓。
2.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学习上级有关义教均衡发展文件,并制定有《××第三小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3月26日在中层扩大会上成立了××第三小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领导小组,××校长带领大家细致的学习了城关区教育局下发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体系》,并严明这将是今明两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3.查找问题及时整改。5月3日在××第三小学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推进会上××校长对我校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个别调整,并且结合5月2日刘局一行到我校实地 检查指导意见部署了近期我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任务,责令各处室严格按要求整理相关材料;5月7日学校班子在参加教育局组织的均衡发展工作现场培训会后,我校迅速召开了均衡发展领导小组工作会,会上××校长对所有成员进行了培训,并且根据刘局指出的重点内容,组织人员认真地查找本校存在的问题,列成问题清单,并制定整改计划,限期整改。
4.核实数据、查缺补漏、及时添置。5月3日上午××校长组织相关人员对仪器图书装备及时清查,针对所缺的仪器图书装备,采取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和自筹资金的方式进行采购,力争达到小学仪器配备标准。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我校的校园文化突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三大主题。利用宣传墙、教室、走廊的美观文化布置,体现育人功能,真正实现“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能育人”。
6.做好功能室建设准备工作。做好功能室布置、教学仪器、体艺器材、图书装备等前期材料的准备工作。目前正在准备筹建多功能的少先队室和民俗陈列室。
7.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工作。
(1)坚持依法治校、以人为本,严格执行教师岗位制度。
4(2)开足开齐课程,学科攻坚组每周不定期下沉到课堂检查教师教案、上课、批改作业的情况。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学校领导经常深入课堂随堂听课。
(3)保障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节假日严禁组织学生补课。
(4)建立了安全工作机构和工作制度,制订有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
(5)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保持校园干净整洁,不留卫生死角。
8.学校于4月下旬开始对档案材料进行整理。目前各小组已基本正把2016-2017学年建档材料陆续装归档。
三、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一)学科结构失衡,在我校教师中,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教师占了大多数,而音乐、美术、体育和计算机等专业学科教师很少,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工作需求。同时学校一方面呈现数额“不缺”,另一方面,部分学科教师紧缺、教师专业对口率低、专业“缺员”的问题突出。
(二)校园文化建设仍显粗糙,缺少内涵。
(三)建档材料不规范、内容不全。(四)学校建设资金紧缺。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和功能室建设的资金投入,对 各类教学仪器做到及时排查、及时购置添加,确保各类教学仪器配备达到配备标准,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
(二)认真做好各功能室、教学仪器的管、建、配等工作,充分发挥功能室的教学功能,保障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三)做好学校操场改建和综合楼内部装修后的学校文化建设规划。
我们将结合学校实际,以现代教育理念、办学理念和管理理念为指引,以学校文化为基础,以挖掘和培育学校办学特色为目标,以特色课程为载体,以创建特色学校为抓手,走“文化立校、特色兴校、质量强校”之路,进一步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办学品位。按照“特色项目——特色课程——特色学校”的分阶段发展思路,明确学校发展目标,助推义务教育动态均衡发展。
(四)完善档案资料。做好各类文件、计划、方案、总结、表册等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核准相关数据,全面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档案资料。
(五)做好迎接区级督导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制作展板、宣传手册,完成我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专题片脚本的编写、摄制工作。
6.教育局推进“三转”工作情况汇报 篇六
贯彻落实县素质教育推进会工作情况汇报
贯彻落实县素质教育推进会工作情况汇报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发展教育的永恒主题,是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根据县教育局召开的素质教育质量推进会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校长室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提高认识,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参加教育局组织的素质教育质量推进会后,校长及时召开班子会、教师会,学习蔡局长的《良心信心 责任心“三心”共鸣同谱质量惠民新篇章》和刘俊局长的《在全县中小学素质教育推进会上的讲话》,深入领会会议精神,高举素质教育大旗,狠抓教育教学管理,使“教学为中心”、“质量是生命”的教育理念深入每个教师的思想中。
二、明确目标,落实质量提升责任。
结合以往取得的成绩以及县局下达的质量目标,我校制订了三年发展质量规划以及新学期质量目标:保三争二。为实现目标,以年级组为单位,制订了各年级学科目标和教师个人质量目标。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中层干部为第二责任人,任课教师为主要责任人,层层落实,强化责任意识、质量危机意识、质量竞争意识,努力提高质量着力点。
三、加强队伍建设,实行人才强校工程。
【精品文档】
1.创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有计划地开展过关考评课、自我亮相课、成长发展课、教学骨干示范课等教学活动,让广大教师展示自我,发展自我,逐步打造一支安教、乐教、善教的教师队伍。
2.抓实静校教研1小时工作,分学科,定时、定人、定内容,开展业务学习活动,并采取分年段进行上课、听课、及时评课系列活动。每次活动周一公布活动人员、内容和主要负责人,及时做好点名、组织等工作,让静校教研成为提高质量的重要抓手。
3.重视“师徒结对”。学校制定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的“师徒结对”培养计划,充分发挥学校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培养年轻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进一步提高科研层次,树立“课题从教学中来,科研服务于教学”的理念。本学期,我校三个十二五市级课题开题并开展研究。10月24日,我校聘请专家,对市、县级课题主持人、核心组成员进行专题研究讲座,进一步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抓实课堂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把功夫下在课前。校长室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和新课程标准,认真备课。备教学目标、备教学环节、备可能出现的教学中的意外情况、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备考题等,以保证课堂40分钟的质量。
【精品文档】
2.把力量放在课内。各教研组深入开展“三步六环”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建立校长每日巡课、“双执导周点评”、中层干部听随堂课等制度。每位教师坚持上课堂达标课,同时落实到具体时间、地点、听课人员,听完课进行现场评课,共同研讨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
3.实施有效辅导。各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列出“学困生”对象,学校统一安排老师进行辅导,并及时填写相关记录。
三、五年级每班扩大到列出语数英各学科10名左右的“学困生”名单,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进行辅导,并与家长密切联系,取得支持,把“学困生”的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要求老师经常与后进学生谈心,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只要他们有一点进步,就给予肯定和鼓励,有效地调动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4.加强过程管理。一是每月进行教学工作常规检查;二是不定期组织校内年级视导;三是对新进校教师进行教学工作检查;四是召开学生座谈会和问卷调查,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心声。一系列措施,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加强质量监测。
配合省、市质量监测,我校认真做好县三、四、五年级质量调研、三、五年级“适应性练习”相关工作,还定期进行校内质量调研,统一监考、统一阅卷,及时召开质量分析会,做到教学常反思,措施抓落实,不断推进质量提升。
【精品文档】
五、引进激励机制,增强合作意识。
学校在有限的教育经费中,单独拿出一小部分,以年级组为单位,实行奖励。年级学科组达质量目标的,人均奖励200元;超质量目标的,人均奖励300元;达不到目标的,没有奖励,还要在年终考核中有所体现。这一机制,有效地调动了年级学科内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老师合作意识。
六、加强课程管理,规范办学行为。
严格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把各种课程开全开足,决不随意加课减课。认真落实学生“每天读书1小时”和“阳光体育1小时”。让学生在书香浸润中品味生活,感悟人生、增长知识,真正将学生的阅读史变成个人的精神发展史。深入推进“体艺2+ 1”工作,正常开展跑操、广播操、乒乓球操等活动。在10月份进行的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校代表队获得第一名,实现“五年冠”。陶笛、剪染、乒乓等社团活动录像已参加县评比。真正做到让操场洋溢学生活动的身影,让校园充满歌声和笑声。
七、构建育人和成才紧密结合的全员德育机制。
1.强化学生基本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坚持以崇德尚礼教育为核心,以赏识教育为手段,分层开展有效德育的探究与实践。坚持以“学规范、争五好”和“当五小、争五星”为抓手,全面加强学生良好日常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养成教育。依据县局安排,我校有计
【精品文档】
7.教育局推进“三转”工作情况汇报 篇七
工作汇报材料
推进“双语”教学,提高办学质量
夏镇牙力古孜铁热克小学
2014年12月23日
推进“双语”教学,提高办学质量
夏镇牙力古孜铁热克小学推进“双语”教学工作汇报材料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观、教学质量逐年提升。下面就我校近年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中采取的措施、办法以及落实情况和取得的成绩,向各位领导和专家作简要汇报,并恳请各位领导、专家给予批评与指导。
一、学校基本情况
夏镇牙力古孜铁热克小创办于1957年,各级政府先后为我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了2000多万元的资金。学校总占地面积48486平方米,目前拥有400米塑胶运动场及两栋教学楼、两栋宿舍楼、食堂、综合楼,锅炉房等,总建筑面积8606平方米。校园绿草如茵,环境优美。
学校现有教学班14个(其中双语教学班有11个,普通班3个),学生共526名(其中双语班学生有402名,占学生总数的76%:普通班学生124名,占学生总数的24%)。在编教职工有33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30名,汉族教师3名),其中学校行政人员1名,专任教师29名,(其中小学专任教师参加过双语培训的15名;正在参加双语培训的教师有2名,参加培训的双语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目前取得MHK等级的教师有3名。
二、双语教学的组织、实施与推进情况:
(一)成立双语教学领导机构,形成双语教学推进工作体系。
为了贯彻落实自治区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和市双语教学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学校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为组员的“双语”教学领导小组。并配备一名师德良好、业务较强、汉语水平较高的双语工作教研员,协助教务处进行 “双语”教学工作管理。领导小组分工合理,团结合作,发扬团队精神,保证了双语教学的顺利推进。
(二)出台方案,制定制度,形成双语教学工作的有效机制。
为迅速提升广大教师“双语”教学的教育理念,拓宽视野,提高“双语”教学业务素质,使“双语”教学得以扎实有效的开展,我校制定了《夏镇牙力古孜铁热克双语教学实施方案》、《夏镇牙力古孜铁热克双语教学实施方案双语教学工作制度》《夏镇牙力古孜铁热克双语教学实施方案双语教学奖励制度》、《夏镇牙力古孜铁热克双语教学实施方案双语教学具体实施措施》等操作性较强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保障措施,在加强制度管理的同时还起到了激励引导作用。
(三)严格执行双语教学课程计划,狠抓教学管理。
根据 “双语”教学工作推进进度,2005年9月,我校在小学一年级开设了授汉语语文学科的“双语班”,目前我校小学阶段有11个“双语班”,汉语、数学均用双语授课。这对推动我乡民族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提高民族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加强师资队伍培训,保证双语教学工作有效推进。
师资队伍是推进双语教学最基本的保障。我校采取外派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教学自学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以提高汉语授课能力为重点,对全体教师进行双语教学强化培训。
1、做好教师的“双语”培训工作。我校克服专任教师短缺的困难,每一学年均选派不同学科的“双语”专任教师参加市“双语”教师培训,截止目前2名教师已参加完自治区举办的汉语培训,12名教师已参加完喀什市举办的教材教法培训,结业后回校担任“双语”教学工作。现有2人正在参加双语培训。对外派培训教师明确要求培训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培训作息时间,培训期间考勤与本人年终考评挂钩,学校领导还定期到培训学校了解双语培训教师的学习和生活状况,督促他们迅速提高双语教学业务素质。
2、积极开展“双语”校本培训工作,对45岁以下的教师进行全员汉语培训,制定了培训计划和授课时间,由我校汉语教师负责授课,并定期测试。学校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动员教师们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加强汉语学习,边工作,边学习,工作学习两不误,时刻不放松汉语学习。同时采取了多种方式为教师创造学习汉语的条件,如给各教研组订阅汉语教学杂志、组织教师个人订阅汉语报刊杂志,通过读报活动,提高教师的汉语水平,开阔教师的视野。
3、在抓好“双语”教学常规的同时,努力抓好“双语”教研工作。主要通过听课、评课、说课、校级公开课、镇级公开课、小课题研究等形式,以课件制作、教案评比、汉语水平比赛为载体逐步推进双语工作,不断提高“双语”教学技能。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听课,每
学期人均听课30节以上。在校级公开课活动中,教师利用班班通熟练授课。还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双语远程教育培训。
(五)丰富多彩的“双语”活动促进了广大师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学校德育处、团委、少先大队结合不同的教育主题积极组织双语演讲、汉语黑板报评比、普通话国旗献词、第二课堂活动„„这些活动对于提高师生的“双语”能力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六)努力构建“双语”校园文化,创设“双语”学习情境。在双语教学推进过程中,语言环境非常重要。我校所处夏马勒乡,100%学生家庭都是维吾尔族,与汉族交往的机会很少,许多学生刚入校时一句汉语都不会。这样的语言环境非常不利于双语教学的推进。为了创设良好的双语教学学习情境,我们在校园文化的宣传方面精心构建“双语”氛围:在布置各教室、办公室和室内外墙壁时,全部使用汉语或汉维双语;我们在校园内的文化石上用汉、维两种语言书写并配图形帮助学生学习汉语,教室张贴的《中(小)学生守则》、《行为规范》和办公室张贴的各类工作职责或制度也全都是汉维双语,组织学生看有关汉语版的动画片,校园广播站使用汉维两种语言播音,学校网站绝大部分内容使用汉语,在升旗仪式、大型集会、专题宣讲时努力使用普通话等。目的是想创设“双语”教学的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目的。
(七)领导重视,为双语教学稳步推进保驾护航。
市乡各级领导非常关注我校“双语”教学工作,多次下校调研,为我校双语教学工作明确思路,指明方向。市教育局领导、市教研室教研员经常深入我校课堂第一线听课、评课,指导双语课堂教学,帮助提高双语教学管理水平,仅本学期就集中两次到校听课、检查指导。同时,我校也得到了市教研中心领导和教研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为我校双语教学工作给予了精心的指导和帮助,为今后我校双语教学工作的稳步推进打下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学校党政领导对双语教学能齐抓共管,倾听群众意见,制定了双语教学工作评价制度,形成了较为有效的表彰奖励机制,双语教学推进工作体系基本形成。在双语教学经费保障上不遗余力,从教学设备的配备、教学资料的购买、硬件设施的补充更新、双语学习环境的创设、双语教师的外出培训、双语教师的表彰奖励等方面尽学校所能,优先保障。
三、推进“双语”教学以来所取得的成绩
我校自2004年开始推进“双语”教学以来,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宣传,使广大教职工在推进双语教学的意义和目的上统一了认识,尤其是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学习、使用汉语,在国旗下领导讲话、开学典礼、大型活动、会议发言等各个场合努力使用普通话,从而带动了全体师生努力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近年来,在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学校先后被授予市级德育工作达标校、市级文明单位、同时学校的教育质量逐年提高,在推进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我校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学校网站,使网站成为学
校师生交流、信息发布、考勤管理、考核公示、对外宣传、校务公开等内容展示的平台,在电脑被广泛应用的过程中也促进了师生汉语水平的提高。
在抓好常规教学的同时,我校始终将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四个认同”等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不断强化民汉师生间的互助交流,始终把握好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四、存在问题和今后开展工作的思路
(一)存在的问题:
1、师资:我校缺少民考汉教师,40岁以下一部分教师虽然分期参加了“双语”教师培训,但是因为培训时间短,且接受培训的教师数量少,满足不了实际教学要求。40岁以上的教师,虽然也接受了校本汉语培训,但是由于年龄大、底子薄、语言环境差等因素,导致汉语接受能力差,培训效果不明显,大多不能胜任“双语”教学任务。更让我们没有办法的是:因双语教师的短缺,导致双语学科教师超工作量问题无法解决。
2、学生:我校地处乡村,大多数学生是农民子女,由于受生活环境的影响,没有汉语学习和交流的社会环境,家长也没有能力督促和帮助学生;部分学生没有受过学前汉语教育,汉语基础非常弱;我校100%的学生是哈萨克族,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差。这些因素对推进“双语”教学工作进程影响较大。
(二)今后开展“双语”教学工作的思路:
1、进一步抓好双语教学常规管理,重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面对双语教学教科研力量较薄弱的现状,今后我们会注重教师双语教学能力的提高,通过相互听课、评课、交流,使双语教师在实践中改革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艺术能力,培养一支懂教育,懂教法的新型双语教学师资队伍。
3、继续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家长学校培训家长,提高家长对双语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农村学前儿童接受汉语教育的入学率。
4、进一步加强我校师生和外校师生手拉手结对子活动,让他们互相了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互相学习语言,取长补短,达到各民族师生在和谐环境里共同发展。
5、更加广泛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双语氛围。通过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
6、开发富有特色的双语教学校本课程。
夏镇牙力古孜铁热克小学
8.教育局推进“三转”工作情况汇报 篇八
山左口中学位于东海县最西部,有12个班级,500余名学生,专任教师60名。2003年以来,省“危房改造”、“三新一亮”、“校校通”、“六有”等工程实施,为我校教育现代化创建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县的“教师专业素养大赛”、“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等措施,为我校现代化建设的“软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也为建设教育现代化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绩,16项指标已有部分基本达标。根据省教育现代化16条标准和县教育局给我们下达的目标任务,我校做了以下工作:
一、统一思想 加强领导
开学伊始,学校就成立了以一把手校长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小组成员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时刻保持和县教育局的高度一致。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不折不扣完成上级交给的创建任务;力争使创建工作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放大亮点,强化推进,确保创建工作有步骤、按计划地推进。
二、加强宣传 扩大影响
全校动员,积极行动。年初,学校召开动员会,认真组织学习教育现代化要求,要求全体教职工从我做起,人人为教育现代化作贡献。学校还充分利用了校园广播、报栏、网络等媒体,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现代化创建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创建教育现代化工作的目标、任务、意义能深入千家万户,切实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利用我乡逢大集期间在大街上挂横幅,出动宣传车,深入每一个行政村,面向广大群众、走村入巷大力宣传教育知识、法规和政策,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关注教育,扩大了我校在社会上的影响。
三、对照文件 找出差距
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推进情况
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学校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添置设备,努力改善基础条件。目前,主教学楼建设已经基本完成,现正进行内部装修,预计暑期开学学生就能在新的教室里上课。新教学楼落成后,将为之配置计算机、幻灯片、电子白板等信息化设施,达到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建设二类标准。现在,购置电子白板所需资金在乡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已得到解决。利民工程——教师公寓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目前已完成第三层的建设。投资数万元,从李埝林场买来树苗,按规划在校园内栽种了乌桕树、玉兰树等多种树木共计100余颗;从安徽灵璧县买来假山石,校园环境得到了初步的美化、亮化。学校门窗重新油漆,损坏课桌凳维修,院墙重新粉刷,室内美化和校园文化布置正在进行中。专用室台账资料整理已初步完成。
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情况
1、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在全校开展诗文诵读的基础上,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师德系列活动,利用每周集会时间,结合平时教育教学中的具体案例谈体会和做法,强化师德建设。
2、进一步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邀请督导室胡利民主任在多媒体教室作了题为《推进教育现代化与教师专业成长》专题讲座。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结合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在校展开讨论和研究,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3、抓班级文化建设,促进班主任管理水平的提高。近阶段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放在班级文化建设上,从班级奋斗目标、班风的形成、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等细小环节入手,通过宣传、活动、体验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4、以课堂为阵地,以立体评教和推门听课制度为抓手,实实在在地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和课堂教学质量。
5、早在2009年我校就通过单位投入与教师自己筹取资金相结合,以初三教师为首次,每年投入一部分,争取通过三年时间,逐步为老师配备手提电脑;同时,花大力气,每个周二、周四下午对老师进行网络培训,通过学校提供网络平台,使教师在学校网络上讨论,交流,获取更好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目前,我校以达到前勤教师人均一台笔记本电脑,已建立起各学科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每周一个课时的研训制度,定期组织各学科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典型课例的研训活动。集体备课时,主备人提前一天将准备好的教案发到同科教师的电脑中去,以备在集体备课时发表意见和在电脑中修改。现代信息技术的建设,极大地方便了老师们的备课与教学活动,促进了校内多媒体教学的大规模开展。通过以上措施,从宏观上把握学校整体发展方向,在研究中不断反思、调整,以教师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创建。
社区教育中心建设推进情况。
2010年,我乡社区教育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社区教育中心,为了让社区教育中心更快的适应教育现代化创建的要求,更好的为社区居民服务,我们多次向党委主要领导请示社区教育中心的创建工作,在资金特别困难的情况下,乡党委政府划拨资金800余万元兴建了居民健身广场、塑胶篮球场、室内羽毛球场、台球室、乒乓球室,健身室、完善符合需求的图书室,阅览室、壁报栏等,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和企业职工学习、娱乐的需要。
四、责任到人 分工明确
迎接验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学校领导将教育现代化创建的16项指标分配给4个小组,并与各组组长签订目标责任状,组长再把各项指标中的每一条分解到每位教师手中,并督促检查质量、进度,及时总结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奖勤罚懒,从而保证各项资料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
存在问题
1、为新教学楼购置课桌凳等配套设施所需资金目前尚无着落。
2、在一些偏远的乡村,部分学生家长对教育现代化的认识还存在差距。
3、校园周边环境亟需加强,特别是黑网吧的治理,需要当地派出所、城管、文化站等多个部门的配合。
4、缺乏专业任课老师,部分专业都由其他老师兼任。
5、外出务工家长越来越多,留守儿童数量急剧增加,学生及家长素质有所下降,给教育管理带来了巨大困难。
下一步打算:
1、继续根据评估细则查漏补缺。
2、对照《工作手册》整理好本校的材料。
3、充分利用好假期,粉刷好学校所有的墙壁,使教室内外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安排专人负责新教学楼和教师公寓建设,确保工期不推迟。
3、加强教师培训力度,制定教师培训计划,促进教师快速成长。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努力打造优秀师德群体。
4、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利用标语、条幅、宣传单等载体,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现代化的宣传教育工作,使推进教育现代化工作的目标、意义、措施及要求深入千家万户,切实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关心教育、关注教育、支持教育,努力为教育现代化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5、组织协调完善整合各镇社区教育资源,切实做到“具有适应需要的社区教育资源并得到充分利用,基本满足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
9.教育局推进“三转”工作情况汇报 篇九
改革发展工作汇报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配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课题组调研工作的通知》(嘉办字〔2017〕167 号)要求,市教育局认真梳理总结了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方面的具体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市教育基本概况
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85所,其中幼儿园50所(公办幼儿园9所,民办幼儿园41所),小学18所(含三个小学教学点),独立初中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特教学校1所,完全中学1所,普通高中2所,中等职业学校3所(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市体育运动学校、甘肃省冶金高级技术学院),高等学校2所(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嘉峪关分校、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40767,其中在园幼儿9351人(民办园6768人),小学16588人,初中8143人,特教学校51人,普通高中6151人。全市有在编教师2350人(未含酒钢职教部分)。
二、主要工作成就、亮点和经验
(一)教育改革发展方面 1.加强教育顶层设计 我市从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的高度牢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自2012年以来,我市先后制定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修正稿)》《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优化师资配置统筹解决教师紧缺问题的意见》《嘉峪关市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嘉峪关市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嘉峪关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管理和奖励扶持办法(试行)》的通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嘉峪关市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嘉峪关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嘉峪关市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实施方案》《嘉峪关市全面改善义务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规划(2014—2018年)》《嘉峪关市校车安全工程实施方案(试行)》《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嘉峪关市教育系统教师职称评聘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等一系列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措施。把教育事业纳入社会公共事业管理体系,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突出位置,确保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证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要。通过教育政策的逐步实施,我市教育发展方式得到积极转变,城乡教育规模总量显著扩大,教师队伍学科和年龄结构得到优化,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明显提高,教育综合实力得以提升。
2.调整城乡教育布局
2006—2010年,根据国家“撤点并校”的有关政策要求和城镇化进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少的趋势,我市在谨慎、稳步的前提下,在充分论证和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适度调整了农村中小学布局,先后撤销了峪泉镇黄草营小学、新城镇泥沟小学、横沟小学、观蒲小学、文殊镇冯家沟小学、文殊小学和团结小学,保留新城镇中心小学、新城小学、文殊镇中心小学、峪泉镇中心小学、安远沟小学5所小学,保留文殊镇河口小学、新城镇野麻湾小学和长城小学3个教学点。经过调整,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结构逐步优化,办学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2010年以后,我市农村中小学布局已基本满足城乡教育发展实际需要,再没有撤并过农村学校和教学点。
2013 年,我市出台了《嘉峪关市2013年—2020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方案》,明确了今后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主旨:依据国家政策、三镇人口变化情况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做相应的微调,在学校规模和数量上不进行大的调整和变动。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育资源配置建设和进一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水平上,逐渐缩小城乡办学的差距。
2014年,我市出台《嘉峪关市城区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方案(2013—2016)》,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需求,对城区中小学布局进行调整完善,进一步提高教育投入效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任务目标主要有:将市育才学校初中部撤并到市六中,育才学校变为完全小学。启动建设明珠学校二期工程,筹建明珠初中部,解决紫轩及周边住宅区学生上学问题,同时减轻实验中学办学压力。新建胜利路小学综合教学楼,协调解决胜利路小学操场问题,使之成为达标学校。完成市第四中学综合教学楼扩建工程,适度扩大四中办学规模,均衡班级人数,使之成为达标学校。启动南市区筹建学校的工作。启动市酒钢三中搬迁至新校区工作。启动市实验中学教学楼扩建工程,扩大实验中学办学规模,均衡班级人数,使之成为达标学校。对市酒钢三中旧址与近邻的市师范附属学校的资源进一步整合,使师范附属学校成为达标学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目前,胜利路小学教学楼已经进入验收阶段,实验中学综合教学楼、酒钢三中旧址新建学校、南市区学校建设项目正在有序实施,其他规划任务均已完成。
结合棚户区改造工程,我市配套新建了富民、建林和讨赖河新区三所幼儿园,使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供需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目前三所幼儿园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有望2018年秋季实现招生。
(二)教育经费投入方面 1.保障教育经费稳步增长
为确保各级各类教育生均拨款足额到位,我市制订了与中央、省上出台政策相配套的经费保障配套措施,建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严格落实教育经费补助资金分担机制和拨款制度,提高了教育经费保障水平。近年来,我市把教育作为财政专项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特殊教育生均教育事业费、公用经费均高于省定基本标准的前提下,不断增加政府教育投入,切实履行“三个增长”“两个比例”的法定要求。2012-2017年,生均教育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教师工资均实现了逐年增长;教育费附加、土地出让金提成、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提成、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彩票公益金等各类资金全部实现了按比例应征尽征并全部用于教育事业。
2.加大各级各类教育投入力度
我市制定实施了《嘉峪关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嘉峪关市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规划》,集中财力物力加强幼儿园建设,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2012年至2017年,新建幼儿园8所、改扩建幼儿园7所,投资1.63亿元,新建、改扩建园舍面积4.9万平方米。根据义务教育经费省级统筹、各级政府分担、管理以县市为主的体制要求,确保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落实“两免一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校车安全工程等国家政策。2012年至2017年,共发放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287万元,5083名学生享受生活补助;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按照上级资金与市级资金的投资比例,共配套市级资金303万元;新购11辆校车,实现了专用校车全覆盖,全面解决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安全乘车的问题。
2013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启动实施了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工程,我市抢抓机遇,有效解决教育发展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得到极大推进。截至2017年12月底,我市“全面改薄” 项目已覆盖全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投入资金达1.3亿元,其中市级资金占比达70.2%,位居全省首位。校舍建设类项目已使用资金10358.27万元,实施项目54个,新建或改扩建校舍41232.40平方米,改造运动场107948平方米,修缮围墙1653米。设备购置类项目已使用资金2227.86万元,实施项目58个,购置直饮水设备154套,监控设施54套,采暖设备9套,图书14000册,课桌凳7221套,计算机1077台,多媒体教室设备247套,实验室设备10套,音体美器材27套。目前,校舍建设类项目整体完工率达到五年规划的96.30%,设备购置类项目计划任务已全部完成,资金投入已超过规划资金的27.5%。通过“全面改薄”项目实施,我市中小学校已经配齐配足了教学设施设备,实现了“班班通”设备、宽带网络、安保监控设备、直饮水设备、办公室电脑全覆盖,科学实验设施设备、音体美设备、学生计算机、图书装备全达标。从生均教学资源来看,我市农村学校已经优于市区学校。
2012年至2017年共投入4.13亿元用于中小学D级危房拆除重建项目、C级危房加固改造等校舍安全工程和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校舍新建、改扩建,共计消除中小学C、D级危房63393平方米,新建和维修改造校舍17.63万平方米;利用中央和省级薄弱校舍改造专项补助资金和市级预算内资金828万元实施了七所农村中小学学生食堂建设项目,新建农村中小学食堂面积3240平方米;加大“绿茵操场”建设的资金投入,截止2017年9月底,共投资4055.5万元,完成了19所学校共162306平方米塑胶化运动场改造,全市中小学运动场塑胶化率达到了100%。
普通高中教育经费实施以财政为主,多种渠道筹措为辅的投入机制,逐步提高财政投入水平,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制度,鼓励公办普通高中采取多种形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补充办学经费。加大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基本建设的投入,2012至2017年共投入3500万元用于改善普通高中学校的教学设备更新,投入3.83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125568平方米,消除C、D级危房15918平方米,投资2425万元新建、改造运动场面积26100平方米,彻底改善了普通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
制订落实《嘉峪关市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2014—2016年)》,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加快特殊教育发展,投资新建特殊教育学校和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全面更新、购置特殊教育教学设备,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全面推进“三残”儿童少年的“全纳教育”和“融合教育”,落实了义务教育残疾学生免费政策,完善残疾学生助学政策,优先保障落实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享受生活费补助政策,以及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就读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校的资助政策。截止2016年特教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达到了6000元/生、年。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和《甘肃省“十二五”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精神,进一步加强嘉峪关市职教中心基础能力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 健全“贷、奖、助、补、减、免”的职业技术教育助学体系,加快发展市属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为我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制定了嘉峪关市《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根据我市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围绕钢铁冶炼、旅游业、光伏发电、长城文化园区、华强文化产业园等产业,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扎实推进中高职“2+2+1”和“3+2”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工作,职业教育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推进教育公平方面 1.实施阳光招生政策
制定《嘉峪关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通知》《嘉峪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办法(修订)》,进一步简化外来流动人员子女就学手续,落实以居住证为主的招生政策,取消婚育证、务工证查验。积极做好军人子女入园入学工作,主动回应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义务教育学校招生中坚决贯彻三项制度:一是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制度;二是切实落实“阳光招生、均衡分班”制度;三是率先实现“同城待遇”政策。认真研究普通高中招生办法,确保适龄学生入学机会公平均等。高中阶段招生考试采取网上阅卷方式,考前采取网上填报志愿。对文化课考点考场进行规范布置,体育考试邀请家长代表、纪检部门等到场监督,确保考试客观、真实。
2.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
教育局制定了《嘉峪关市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专项规划(2017-2020年)》,计划到2020年,56人以上大班额比例消除在5%以内,基本实现班额均衡,办学规范。2017年秋季学期起,我市严格限制班额超标学校招生人数,坚决杜绝义务教育起始年级(一年级、七年级)产生大班额班级,自然消除31个大班额班级,全市56人以上大班额占比不超过15%。在从数字上限定班额的同时,我市加强校车管理,已安全接送农村寄宿学生近9千余人次。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覆盖,米、面、油、蛋等大宗食品实行政府集中采购,食谱丰富营养,供餐安全规范。通过这些举措,农村学校的吸引力不断提高,通过解决“农村弱”问题,使“城市挤”难题得以缓解。
3.关爱特殊儿童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将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目标体系,作为对校长、班主任、教师的工作评价和绩效考评重要依据。加强特教指导中心建设,办好市特殊教育学校,努力保障残疾儿童少年上学的权利。大力推行随班就读的办学模式。目前,我市已形成了以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骨干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格局。积极探索开展送教上门活动,开展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进行实名调查登记,做好动员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
(四)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1.完善教师培训体系
实施国培、省培、市培、校培等五级教师培训制度,今年以来,组织开展国家级培训项目4项,22人;省级培训项目19项,2652人;市级培训项目5项,729人。市级培训逐渐从大规模通识性培训向分学段分学科的菜单定制式培训过渡,与陕西师大、东北师大、北师大、华东师大、华中师大签订了培训合作意向书,建立培训基地6个,利用重点师范资源优势,结合我市教师培训实际需求开展“点菜式”培训,培训效果显著,赢得了学校的认可和教师的欢迎。日前,陕师大和东北师大培训正在组织进行,总人数160多人。稳步推进5321学校发展联盟校工程,截至目前,先后有176名(人次)教师交流到其他学校任教(一学期),学校中层管理人员有近70人次在校际间进行了(短期)交流。举办各类交流、展示、竞赛或研讨活动三百余场(次)。
2.提高师生待遇
落实提高教师工资待遇政策,实施了《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关于提高农村在岗教师绩效工资总量水平的批复》《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嘉峪关市教育系统教师职称评聘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嘉峪关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提高了中小学中小学班主任费,落实行农村教师收入分配倾斜政策,将农村教师绩效工资总量提高15%,使农村教师实际工资收入高于同职级城区教师工资收入水平。在评优选先、职称评聘、子女入学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按照城区同等规模学校分配比例的1.5倍分配指标。落实了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和农村无编教师“四险一金”等待遇。通过教师职称破格评审政策,适当扩大农村学校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对已经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者,直接聘任相应职称,实现“即评即聘”。进一步稳定了农村教师队伍,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五)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方面 1.加强教育教学管理
细化素质目标责任书考核指标,完善了教育评价体系,强化教学质量监测,中小学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严格课程管理,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规范我市中小学办学行为,出台《嘉峪关市中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意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定课程计划,按规定开齐开足开好课程,不得挤占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及地方和校本课程的课时。坚持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在校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严格执行“一教一辅”,严禁任何学校和个人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教辅材料,切实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坚决治理乱收费、乱发教辅资料、在职教师乱办班等行为。
2.实施素质教育
加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研究,将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结果纳入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启动并开展了甘肃省“快乐校园”创建评估活动,截至目前,已认定市级快乐校园14所,省级快乐校园7所。根据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委、省教育厅要求,继续开展省级“德育示范校”评选推荐工作,截至目前已有15所学校获评省级德育示范校。全力抓好体育工作,认真实施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走“普及+特色”之路,形成有效的校园足球普及推动机制和校园足球文化。深入实施艺术教育,探索建立嘉峪关市文艺工作者援教联盟,拟吸纳社会美育人才解决美育教师不足问题。认真开展全国首批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工作,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工作全面铺开,覆盖全体学生。大力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积极组织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甘肃省青少年创客创意大赛”“甘肃省纸飞机模型赛”等活动。仅2017年上半年就有一百余件作品在省级及以上科技赛事中获奖,11所学校获得集体奖。
二、工作推进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专任教师缺编问题突出,一线教师数量不足,农村教师结构性缺编严重,探究性学习活动安排不足课时或不安排。
二是缺乏上位政策支持,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和教师“市管校聘” 改革工作进展缓慢。
三是城镇基础教育优质学位不足与农村基础教育学位过剩现象并存,城区基础教育生师比过高、大班额问题明显。
四是农村义务教育的特色和学校发展特色不突出,普遍缺乏教育文化底蕴。
五是义务教育考核评估和质量检测还有待完善。六是教育建设项目投入力度不足,省上及国家对我市资金支持相对较少,造成教育项目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三、下一步工作考虑和安排 今后的3-5年,我市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一是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完成各中小学校体育场、多功能厅建设任务,加快教育信息化程度建设。二是加快义务教育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着力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三是增加教师编制,推进用人制度改革推进“市管校聘”工作进程。四是进一步提升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装备水平,缩小城乡教育数字化建设差距,以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五是着力完善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监测评估标准和监督评估机制。六是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合理制定农村闲置校园校舍综合利用方案,并优先用于教育事业。七是着力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开设国家课程,通过加强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和乡村校长教师培训,提高农村师资力量。八是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实现“待遇留人”。
10.教育局推进“三转”工作情况汇报 篇十
二是结合自身实际,面对医保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通过征求意见、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全面自查、总结经验、明确方向,切实增强争先意识、创
新意识、服务意识和实干意识。
三是针对查摆出的问题,要明确整改任务,细化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形成争创一流的良好工作氛围。
四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开承诺、首问负责和文明礼仪(来源:好范文 http:///)等制度,逐步形成提升境界、转变作风、推动发展的新格局,促进各项工作规范化。
五是深化学习效果,全面落实医保政策,做好职工医保市级统筹工作,让广大医患群众真正享受到实惠,提高保障水平。
六是扎实开展 “服务拓展年”主题教育,积极推进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法治型、服务型“四型”机关,不断提升经办服务水平,全力打造和谐医保。
【教育局推进“三转”工作情况汇报】推荐阅读: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做的工作汇报08-02
年市教育局教育工作汇报11-04
教育局巡察情况汇报08-13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和谐教育07-26
教育局计划生育工作情况汇报07-10
市教育局年度工作汇报08-25
发展农村教育推进教育均衡化进程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