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育论文(精选20篇)
1.有教育论文 篇一
《有爱才有教育》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有爱才有教育》
小时候我就曾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憧憬与期盼,我长大了要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岁月匆匆,如今我真的成为了一名幼儿教师,终于在人生的舞台上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然而,现实并不像伊甸园里的菩提果那般完美和甜蜜。当一个个喧闹不停、淘气调皮、不谙世事的孩子在我面前扮鬼脸、耍滑头时,我才真正体会到做教师的平凡,体验到这其中的艰辛和压力。别人都以为幼儿教师是很轻松的工作,其实不然!幼儿教师的工作强度大,心理压力也很大。永远有干不完的活,什么环境创设、区域活动创设等等,每一样都要做到时时更新。常常每天从早干到晚,除此之外,还有写不完的案头工作,什么跟踪记录、教学案例、日常活动观察记录、游戏活动观察记录、专题论文等等。更为关注的是:每天头脑中那根弦都是紧绷着的,就怕出什么意外,有个什么闪失。真可谓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虽然,幼教工作的强度大、压力大,工作性质也比较特殊,但我对自己当初的选择却丝毫没有后悔过。只要自己努力去做,就一定会有所收获,更何况这是多么富有创意的一个工作。孩子们就像一张张白纸,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中都会深刻地影响到他们。
在幼教一线工作过的老师就会有一种同感--太累!工作上的压力,生活中的琐事,常常使我们觉得身心疲惫,甚至是情绪烦躁。想想吧!当你用尽办法劝说,他还是意志坚定的哭喊着:“我要妈妈!我要妈妈!”;当你苦口婆心,鼓励加上示范,他仍然握着笔,对着那张白纸一动也不动时;当你经过数十次的耐心教育,他仍然还是那般调皮捣蛋时。请问,你能不烦吗?每当这时,我总是在心里告诫自己:“别急,耐心点!记住,你是一名幼儿教师!”在幼儿园工作六年来,让我体会最深就是:爱是我们教育工作的前提,是打开幼儿心灵之窗的一把钥匙。对一个幼儿教师来说,要真正爱上许许多多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孩子,且要爱得公平、爱得得法,那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种“爱”需要付出多少的艰辛和汗水才能达到的禁戒!直到有一天,一位孩子拉着我的衣襟,不经意地错把我叫成妈妈时;直到有一天,我的一个发型、一套新衣、一双新鞋都会成为孩子们关注的焦点时;直到有那么一天,当你收到一张张代表着孩子对老师敬爱的贺卡时,我的脸上挂满了泪花。那一刻,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一种幸福,一种被认同的幸福,一种付出的幸福,一种当教师的幸福!当幼儿教师的幸福!
有人问我: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我会不加思索地回答道:“爱心”。那么,当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除了“爱心”,我们还必须具备四心:耐心、关心、信心和细心。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
教师的爱心是对工作的热爱,对孩子的热爱。有了爱才能产生工作的动力,有了爱才能在工作中倾注满腔热情,有了爱才会舍得付出。
父母们反应“老师说的话就像圣旨一样,老师讲一句顶我们父母讲十句”。每天,我们都要说很多相同的话,都要做一些非常烦琐的事,所以我们要学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找到成就感和满足感。只有自己有了一个良好的心态,才能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对待工作,才能对工作投入自己的热情。怎样去爱孩子,又怎样去做好我们的幼教工作呢? 蓦然回首,六年的幼教生涯,我都是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走过来的,没有半点懈怠和退缩,有的只是我对这片沃土的深深眷恋。我要在这平凡的岗位上贡献自己毕生的力量,为了一名教师的神圣职责,更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之心,做一名无愧于社会、无愧于自己、无愧于人民、让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2.有教育论文 篇二
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最近在一次讲座中指出, 中国的问题, 更多的是要问社会, 而不是仅仅问大学。“钱学森之问”不是问大学, 而是问社会。他说, 中国现在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在全国各地的媒体和我们日常言谈中, 教育是最容易受到批评的。这就出现了很奇怪的现象, 一方面大家都在讲素质教育, 但另一方面又觉得素质教育行不通。减负讲了多少年, 甚至教育部也发了文, 但是负担减得了吗?
葛剑雄教授的观点有一定的代表性。近年, 不少教育官员、大学校长都有类似的看法, 如中科院院士、南开大学原校长绕子和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反观当今高等教育出现的种种问题, 我认为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要归咎于社会的大气候和大环境, 这其实是在几乎所有领域都存在的现象, 令人痛心。”概括而言, 就是大学的问题、教育的问题, 更多的是社会问题。
这些观念乍一听上去颇有道理———社会不诚信, 学校能独善其身吗?中国是“官本位”社会, 你能要求学校摆脱行政吗?国家为减负想了那么多办法, 可减负根本减不下来, 老百姓也不答应……而沿着这样的思维推论下去, 教育改革也就没有什么戏唱了:大学自主招生改革、社会评价体系建设, 必须等到社会诚信恢复之后;大学去行政化、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 必须等到整个“官本位”社会观念转变;要减轻学生负担, 得消除“名校情结”。事实上, 这也正是不少教育系统内部人士的“教改看法”。
不得不说, 这些看法对教育改革的推进, 还是会有一些消极影响的, 大家都会等待整体改革, 而忽视了自身的改革责任。甚至大家也会逐渐对教育存在的问题, 变得心安理得———社会都是如此。对于教育和社会的关系, 教育改革和社会观念转变的关系, 需要政府官员、教育人士有更清醒的认识。
教育会受到社会的影响, 但教育的责任是推进社会改变
毋庸置疑, 作为社会的一部分, 学校肯定会受到社会制度、风气的影响, 但是学校办学的重要使命就是防止社会对学校产生负面影响, 并以学校的风气、人才培养去影响、推动社会的发展。大学之所以要保持独立性、自主性, 以及大学之所以被称为社会的灯塔, 正是缘于这种办学使命。
我国历史上的教育家, 在推动教育改革时, 并没有把教育的问题归于社会, 而是从教育改革做起, 去推动社会进步。1917年,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 着手改革北京大学, 他采取“兼容并包”的方针, 不拘一格招聘大家。关于北大改革, 蔡元培说:“要有良好的社会, 必先有良好的个人, 要有良好的个人, 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这已经清晰地说出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国外一流大学的办学, 也是如此。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里克·博克在哈佛大学350周年校庆时讲话中谈到, “大学的职责是为养育自己的社会服务, 问题是如何才能为社会做出最大贡献, 以及所需的条件到底是什么。校外的集团时常错误地认为, 既然大学成功地进行了教学和研究工作, 那么他一定可以操纵政治机构, 或者解决社会问题。他们时常迫使大学冒牺牲自己独立性的危险而参与政治斗争, 或者要求他们做一些有损学术公开和自由的事情, 而公开和自由正是一个健康研究环境必不可少的特性。在这种情况下, 问题已不在于人们寻求大学的帮助以解决社会问题, 而在于人们要求大学所作的与大学的性质相矛盾, 从而对大学的基本功能构成了威胁”。简言之, 就是大学要避免成为社会利益共同体。
但我国当今的大学, 却是缺乏这方面的反思的, 甚至大学甘于成为利益共同体。而在利益驱使之下, 大学忘却了自己的责任, 也不愿意打破现在的利益结构, 于是把教育的问题推给社会, 并在社会问题的掩盖之下, 继续制造教育的问题, 从问题中谋求各自的利益。
学校不能成为教育改革的阻力, 而要成为推动教改的力量
我国的大学, 从校长、教授的表态上, 都是欢迎教育改革的, 但真正推进教育改革, 却以各种理由阻碍。比较集中的表现就是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 以及取消科研提成, 前者牵涉行政利益, 后者牵涉教授的收入待遇。
对于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 校长们是极力反对的。反对的理由是, 在当前“官本位”社会环境中, 取消级别只会贬低教育的价值, 学校的地位将更低, 获得国家的资源将更难。现在好歹高校校长有副部或正厅的级别, 政府部门官员不敢懈怠, 而一旦失去行政级别, 学校将更难与政府部门打交道。
这给人的感觉是给教育争地位, 但说到底, 是争取领导的利益———级别意味着待遇。从教育的地位出发分析, 有行政级别, 恰恰是贬低教育的地位, 这把学校纳入行政体系, 变为一级政府部门, 从而让学校失去独立性和自主性, 而独立性和自主性是学校的灵魂所在。可当学校没有级别, 不听行政指挥、指令, 这是教育有地位, 还是没地位?
至于取消行政级别之后, 学校的资源问题, 这并不难解决。其一, 建立国家教育和地方教育拨款委员会, 剥离政府的拨款权, 由拨款委员会负责预算, 并监督政府拨款。在这种情况下, 拨款是政府的责任而不再是权力, 也就不必再“跑部钱进”。其二, 获得独立、自主办学空间的大学, 会恢复学校的教育声誉, 从而获得更多的社会资金支持, 而不再靠政府投资办学。目前我国大学获得的社会捐赠很少, 学校将问题推给社会缺乏慈善意识, 而根本的原因是学校的行政体制, 让捐赠望而却步———这些捐赠会用到教育中吗?还是被挥霍、浪费掉?
取消科研提成, 这也是一个老话题。这种曾经对科研起到激励作用的制度, 现在成为制造科研经费黑洞的温床。建立年薪制, 实行教授阳光工资, 是大势所趋, 但在推行年薪制的过程中, 一些骨干教授都表示反对, 原因在于相比于提成得到的收入, 年薪少了许多。这是十分令人悲哀的!很多教授在各种场合质疑科研经费没有用到学术研究中, 但在目前科研体系中, 获得经费最多、拥有更多学术话语权的教授却一直在维护目前的体系。
当然, 这并不代表所有学校教师的看法, 而只是学校行政领导和“骨干”教授们的看法, 而学校行政领导和“骨干”教授, 正是当前教育体制的既得利益者。如果换成是普通教师, 他们当然对取消行政级别、取消提成, 实行年薪制表示欢迎, 但遗憾的是, 他们的声音被“沉没”了。
教育改革措施, 必须触动根本的权力和利益结构
不少教育人士通常会说, 我国已经推进了那么多教改措施, 可教育局面并没有多大好转, 这显然是社会的问题。其实不然, 教育局面没有多大好转, 是因为我国已经推进的教改措施, 没有一项是真正的教改, 几乎都是打着教改旗号的伪教改, 甚至是借教改名义牟利的反教改。
拿社会的“名校情结”来说, 大家对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已经超过33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31%的背景下越演越烈的“名校情结”深感不解, 最后分析原因, 是社会存在不健康的劳动等级观念, 行业收入差距大、社会福利差距大, 还有家长存在不健康的望子成龙心态、虚荣心等。这有一定道理, 可名校情结的根源说到底是“身份教育”惹的祸。在高等教育领域, 我国人为地把学校分为“985”、“211”、一本、二本、三本、高职高专, 学校获得的国家资源不平等、地位也不平等, 如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高等学校取消所有的行政计划、工程, 没有分批次录取, 各高校完全平等竞争, 还会有这么严重的“名校情结”吗?学校获得平等发展空间之后, 高等教育也就为受教育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还会盯着名校一条路吗?至于用人单位招聘人才, 没有了教育领域自己制造的等级、身份, 他们何来学历歧视?
减负的“改革”也是如此。教育部发布的减负令, 起不到作用, 是很正常的, 因为这种减负禁令, 就是行政治理思路。而要治理减负, 需要的是政府放权, 彻底放权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和升学考试制度改革。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方面, 要制约政府配置教育资源的权力, 建立地方教育委员会负责教育重大发展战略决策, 建立地方教育拨款委员会, 负责拨款预算, 这就从根本上转变政府说了算的教育发展模式, 也转变传统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在推进高考制度改革方面, 需要政府行政部门把考试组织权交给社会机构, 把招生自主权交给大学, 把选择权交给学生, 尤其是扩大学生的选择权。
教育与社会不能彼此推诿, 应达成共识形成教育改革合力
当前, 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 有各种不同的观念、声音, 是很正常的。但是, 对于教育改革, 必须改变教育、社会互相推诿、指责的局面, 而应该达成共识, 形成改革合力。
社会要给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而不能把所有教育问题都归于学校教育。学校不是无限责任主体, 只能承担其应当承担的功能, 如果将更多的功能让学校承担, 必然会导致学校教育的异化与扭曲。比如, 现在有学校开运动会, 学生在长跑比赛中猝死, 所有舆论都把责任推给学校, 结果是学校取消运动会的长跑项目。而其实, 如果学校做好了运动会的安保工作, 学生是因自身疾病猝死, 学校是不应当担责的, 对学生进行赔偿, 应由保险公司按照校园意外伤害险赔付。类似的事还有很多, 最后让学校不堪重负。
学校也应该理解社会、家长对教育的批评、质疑, 从自身做起, 改变家长、社会对教育的看法。同样以学生猝死为例, 之所以会演变为家校矛盾, 这与学校没有实行民主管理与依法治校有关。如果实行民主管理, 学校建有家长委员会 (大学则实行学生自治) , 家长可参与学校办学管理、决策 (学生可通过自治组织维护权利) , 那么, 发生这样的事, 是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 (学生委员会) 处理的, 而不是由家长个体以“吵闹”方式维权;如果实行依法治校, 教育的事按教育规则处理, 法律的事按法律程序处理, 那么, 也不会出现法律、教育的纠缠。而这些正需要通过教育改革加以解决。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实行学校的民主管理, 正是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所确定的教育改革内容。
3.教育有痕?教育无痕! 篇三
黄老师上的是一篇王鼎钧的散文《那树》,她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带领学生了解文章的主旨及散文语言特点。这篇散文的内涵比较丰富,学生不容易把握,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章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黄老师巧妙设计了一场课堂审判,为那棵树该不该被判“死刑”而审判全班分为两类,一类为法官,一类为辩护律师,他们要从文中找依据为各自的论点作支撑。为维护那棵树的利益,“律师们”自然要找出那棵树对人类的荫庇之处;而为了判处那棵树的死刑,法官们也要竭尽全力从文中找出那棵树对现代文明、城市建设的妨碍之处。在唇枪舌剑的辩论中,学生自然明白了那棵树的无私奉献以及人类的自私、冷酷,这时文章的主旨也呼之欲出。这场课堂辩论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不着痕迹地让学生明白了文章的主旨,岂不妙哉?
易老师上的是一篇古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这节课上,易老师用一段课外文言文引入课文,接着带领学生整理归纳了这篇文章出现的文言知识点: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重点句子翻译等,然后易老师又带领学生深入研究文章内容,最后易老师又补充了一篇课外文言文作为补充对比阅读。整节课课堂容量大,在易老师一环套一环的教学设计下,学生既获得了课内文言知识的积累,又得到了课外文言的滋养。在课堂上最高效地获得知识,有设计的痕迹又如何?
教育有痕乎?教育无痕乎?到底谁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这个问题常常萦绕在我的心头。听过两节公开课后,我再次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我以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不着痕迹与教师特意的设计构思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首先与教学内容的特点有关。就我个人看来,文学体裁的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教学可以不必苛求知识点的灌输,从文学欣赏的角度,自然地让学生领略文学作品的美好;而知识性非常强的现代文中的说明文、议论文以及文言文则适合由老师一步步引导,踏实掌握文体知识,毕竟考场上有些章法还是要遵循。另外,一种体裁的起始课知识的教授必然要多一些,所以老师的刻意讲解在所难免,而中途授课就可以忽略文体知识的再讲授,变得自然一些。新授课与复习课的特点也不一样,新授课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生动一些;而复习课目的在于学生对以往知识的巩固把握,必须由教师引导方能达到目的,所以必须由教师掌握主动权,步步深入课堂教学。
其次与学生的特点有关,如果班级学生的整体基础好、领悟能力强,那么就比较容易实施行云流水式的教学,不着痕迹地达到教学目的;而如果班级学生总体基础较差、领悟能力弱,那还得老师按部就班按照自己的预设教学,否则一节课下来,学生非但不能领悟老师的教学意图,反倒会因为有些热闹的活动而走神。
再次与老师的个人风格有关,有的老师个性洒脱自然,胸中藏有万壑,那上课时的随性自然就是其喜好;有的老师踏实严谨、稳重含蓄,基本功过硬,那课堂上按部就班的授课也必然能让学生受益匪浅。
4.有教育论文 篇四
——记家庭美德先进个人鱼贵侦同志
在石河子国税局一提到鱼贵侦同志的家庭,无人不羡慕,不是因为这个家庭有地位——老鱼的职务是个没实权的主任科员;也不是因为这个家庭富有——老鱼的妻子在石河子下岗工人最多的困难企业八一棉纺织厂工作,还要供一个上大学的女儿读书,家里就靠老鱼一个人的工资生活。之所以羡慕这个家庭,是因为这个家里有着金钱买不到的和睦和温暖。
“有我的一口,就有你的”
俗语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临各自飞”。但在爱情坚定、品格高尚的人跟前,这句俗语就不灵了。老鱼是当兵时和爱人结婚的,在那时他在部队当排长,工作十分忙碌,加上老鱼工作勤勉、责任心强,一年到头没空回家。妻子在家里又要干好本职工作,又要带孩子、干家务,大小事情,全部一个人包揽,从没给老鱼拖过一次后腿,是老鱼所在连队有名的“好军嫂”,妻子的无私付出赢得了老鱼深深的敬意。而爱与理解总是相互的。1998年石河子纺织业受国际经济衰退的影响,石河子经济支柱企业、老国营企业——八一棉纺织厂经营状况全面下滑,几年间近4000名企业职工陆续下岗,就算在岗的老工人连每月500元的工资也常常无法按时拿到。老鱼的爱人吴宝霞看着企业久不见起色,想着黯淡的生活前途,心里十分焦急,她对老鱼说:“我都是40多岁的人了,如果有一天我没有了工作,这个家该怎么办啊?”老鱼擦去妻子伤心的泪水,安慰她说:“别怕,还有我呢,嫁给了我,就算没有肉吃,喝碗稀的还不成问题。有我的一口,就有你的。”一席暖人的话语,倒让妻子哭得更厉害了,但这次她流的是感动的泪,是欣慰的泪,是爱的眼泪。这就是老鱼,他与妻子结婚二十多年,生活的困难遇过不少,但他们之间你敬我让,从没为了钱、为了生活琐事红过脸、吵过架,是大家眼里公认的好夫妻。
“爱人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
生活的困难谁都会遇到,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结果,和遇事的人品格和态度有着极大的关系。鱼贵侦就有着一个能够化解艰难困苦的宽广胸襟。妻子吴宝霞娘家是工人世家,父亲、母亲、弟妹全都是困难企业职工,岳父母、小舅子等人家庭生活都较为拮据,时常会来老鱼家借钱、借物。老鱼是个有侠义心肠的男人,看到妻子娘家过得困难,总是主动地想着帮帮他们。凡是妻子家的人看上他家的什么东西,老鱼毫不打壳,拎起来就给送到家去;单位逢年过节分发的大米、清油、红枣、卤肉、鲜菜等物,他都会平均分给几家,不够分了就把自己的一份“砍掉”。有时老岳父过意不去,对吴宝霞说:“东西都给了我们,他老鱼没意见吧?”了解丈夫的妻子安慰老人说:“老鱼心眼好,外人有难找到他,他都会伸手帮一把,更何况他还是您的半个儿子呢?”不仅是东西、钱物,岳父常年身体不好,老鱼除了在日常生活中给老人送油、送米、送营养品,还把自己医疗保险卡上的钱全部给老人买了治病的药,提起这些老人从心眼里感到选了个好女婿。
“这点事不算啥,因为我们是邻居”
老鱼是单位久负盛名的劳动模范,1995年因为他工作出色,还被自治区评为先进工作者。他在工作中的踏实、勤劳,也无不体现在他的生活中。在物业公司还未兴起时,他住的那栋楼的过道、门前卫生几乎让他一个人包了,每逢公休日,他就会起个早,拿起扫帚打扫过道,还顺道帮别人扔垃圾袋;起先是他一个人默默在干,时间一长,左邻右舍的人都参加进了他的队伍,老鱼用无声的行动唤醒了大家爱家园、爱别人的心。有一次夜晚,老鱼楼顶的住户小孙请朋友来家搞聚会,又唱歌又跳舞,噪声惊人,老鱼女儿小荣没法温习功课,就上楼去敲门提醒,谁想一个前来参加聚会的小青年,出言不逊和小荣吵了起来,还把小荣关在了门外。小荣气得哭着回了家,楼上的聚会声浪不减地一直持续到凌晨两点才结束。第二天,搞聚会的小孙突然想起放在楼的自行车没进车棚,赶紧往楼下奔,心想:这下车子肯定是丢了。但是当他跑到楼下时,看到自己的车被老鱼用一条粗铁链和自己的自行车锁在一起,一时感动和愧疚让他不知说什么好。老鱼也只是淡淡地说了句:“这点事不算啥,因为我们是邻居。”小孙以后也变成了一个体谅他人、热心公益的青年。
5.有教育论文 篇五
去年,也就是伦敦奥运会,我们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我心想:这次一定要把外国人打得落花流水。这种心情是从内心发出的,是不可抗拒的。我看着各种的比赛,喊着加油,每当运动员赢得比赛时,看着他们披着中国国旗,站在领奖台上,望着鲜红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高声唱着国歌,我们的心中是多么的自豪,记录簿上又多了一块奖牌。当比赛输掉时,显得那么失落,但是还要一遍一遍的提醒自己不要灰心,下次会做得更好。有的人凌晨就起来看直播,就为了看看结果如何。
每当周末来到广场,都能看见卖“中国加油”的奥运胸针,大家谈论着,表达着胜利的喜悦,传递着胜利的心情,仿佛都能看见每个人闪闪发光的心,我们都为祖国感到自豪。
中国的航天业绩是伟大的,过去谁也没想到会看到卫星照片,也没有想到坐上飞机可以飞,更没有想到杨利伟可以乘上航天飞船,去年我国创造了航天母舰,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业绩,这为我们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为我们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6.教育随笔:做有故事的教育者 篇六
人生,其实就是一本书,就在翻合之间,作者是你自己。而我书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便是我和我的学生。
三尺讲台,方寸之间,有着每一个教育者的梦想和情怀。三年前,带着我的教师梦,我走进了鹿鸣的校园。天真无邪的笑脸,稚嫩澄澈的目光,简单易懂的课本,对于曾教过高中的我而言简单极了,我的内心满怀期待和信心。然而想象和现实之间的距离永远是相差很远,我以为的天真孩童成了小恶魔、我以为再简单不过的知识,学生懵然不懂。第一节下课,三十多岁的人气的掉眼泪,第一周课结束,吼得嗓子哑,第一个月月考,年级垫底。我挫败了、沮丧了,无所适从了。
如何用一个简单的眼神就让一班吵吵嚷嚷的孩子们安静下来,如何用一个微笑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何让知识的传授变的高效,让孩子们爱上语言的学习。
我认真翻看课程纲要,仔细查阅教辅、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申请外出听课,走近学生培养小助手小组长、利用下班时间培优补差.....是的,就算路再难走,但所有你付出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那些艰难的经历,终将使你成为更好的人,这群我眼中的小恶魔在期中考试用第一名的成绩回报了我的付出。
然而在我以为一切开始步入正轨前进的时候,一节公开课上又出现了“意外事故”。这是一个所有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前一段手忙脚乱的工作中让我忘记了他的存在,正是这个疏忽,才出现了这个小事故。三年级公开课我选取了颜色的讲解,我精心制作了课件教具游戏,在讲台上激情飞扬的展示我的魔法课堂,然而在小组展示环节,我鬼使神差的提问了这个孩子,我以为这么简单的知识学生们是百分百的掌握了,可是这个孩子站起来沉默了,我又示范了一遍,询问他会吗?他不耐烦的拖着音回答我:老师,我不会。下面坐了好几位同组的老师以及校领导,我很尴尬的站在台上,这个时候我不能发火不能批评他,更不能停下课来,否则我整节课的进度无法完成。于是,我请孩子坐下听小组其他成员如何回答。
课后,我没有急于去找他,怕孩子以为老师秋后算账。我询问了多位老师了解他的情况,大概每个老师都很头疼,不交作业、上课不听讲、顶嘴、捣乱......有的老师甚至告诉我,放弃这个学生。可我相信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学生就是云彩、岩石、浪花,而老师就是包容他们的天空、高山和大海。我开始观察这个孩子的课堂表现,上课主动提问他,检查他的作业,可是孩子却一直对我排斥。那是一个下午特色课时间,外面下着雪特别冷,我到饮水机去接水,看到他手里拿着个小棍子,在花坛那里东敲敲西敲敲。我问他怎么没有去上特色课,他低着头委屈的说没有社团要他,特色课老师把他开除了,教室不让留人他没地方去。
我心中有了主意,也许这是走进孩子心里的一次机会。我邀请他和我去操场上看雪景,他有些不情愿可是还是去了。我们绕着操场走了很久,我了解了他的家庭,()他在学习上的情况,他心里的想法,我也讲了很多我上学时的故事,孩子听的很认真也问了我很多问题。我问他还想去特色课吗,老师可以帮他去说情,他很抵触的说不想去了,我又问他以后特色课打算怎么办,愿意来找老师补习英语吗?他沉默了一会儿回答我愿意试试。我们达成了约定,每天特色课来找我补习英语,三年级英语本就是起点,他很聪明很多知识在经过一段的补习后就掌握了,课堂上他开始认真听讲,主动发言,作业虽然写的不好可是胜在都完成了,期末成绩从不及格到了七十多。
第二期,我主动找班主任和特色课老师协调又把他收回了社团,把补习的时间改到了午饭后,坚持了一个学期,在期末时我和他开玩笑的约定如果能考90分四年级我就继续教他,如果不能我就不再教他,他信心满满说一定可以,期末他考了89.5。
新学期开学因为学校的安排我没有跟班走,到教室和孩子们告别,一张张稚嫩的脸上写满了不舍,眼泪控制不住就流了出来,平时上课,常常被他们的调皮气的大发雷霆,可是当真正要离开朝夕相处的.他们时,那种无法割舍的感情便自然流露出来。这个孩子自责的跑来抱着我说,老师是因为我没考90分吗?我下次一定会考到90分的,你还教我们好吗?此刻,作为老师我是幸福的,无论他们曾经多调皮,多不令人省心,而此时此刻,他们却是如此的可爱。
李建华校长说:让孩子被温柔以待,让教育被慈善以怀。老师是温暖的符号,学校是温暖的田园,教育是温暖的等待。我的故事只是万千教育者中再平凡不过的一个,故事是教育的实践、经历、艺术,教育是心灵的塑造,智慧的启迪,人格的影响,每一个教育者都应坚守教育的田园,细心呵护幼小的花朵,传递温暖的教育故事。
7.谈有灵魂的教育 篇七
著名的教育专家王杰说:“理想的教育应该是具有灵魂的教育,有灵魂的教育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启迪学生的智慧。”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灵魂的塑造者的教师,我们是否做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去创办有灵魂的教育呢?我们必须进行反思,必须要求进步,必须要求教师自己要有灵魂。
一、教师要做到有灵魂,必须学会“关注学生”
能否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是发展的人,是有独特意识的人,是有着巨大潜力可以挖掘的人。所以,教学中我们不能要求整齐划一的“一刀切”,要尊重他们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让每一位学生在每一节课堂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都有成就感和愉悦感,这就是我们教学的成功。我们要努力地去创造环境,让学生发挥特长,让每一朵花都在春天绽放。
当面对学生不工整的书写、不够完美的答案、不够灵活的思维时,我们往往是批评又指责,气愤有加,很少静下心来去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心理需求以及已有的知识体验。我们真的应该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人去对待,当作一个与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合作伙伴去对待,而不应该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
二、教师要做到有灵魂,必须以“爱”为出发点和支撑点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先生用一生去奉行“爱满天下”的原则。这些教育家启发我们,要想教育好学生,首先要爱学生。因为有爱,我们才能俯下身子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因为有爱,我们才能放下架子与学生谈笑风生;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去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作为教师,我们要用爱心去唤醒学生的灵魂,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
三、教师要做到有灵魂,就必须关注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不仅仅是教书匠,我们要做教育教学的实践者和反思者,不仅仅是教教材,还要学会用教材,做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不断更新(下转第36页)(上接第35页)我们的知识结构,不断思考,不断进步,要把学习和思考当成一种习惯、一种精神追求,努力完善自己,提升素质,争做知识型、反思型的优秀教师。印度哲学家奥修说过:“生命不只是应该变老,它应该成长。”承担着教书育人天职的教师,必须不断成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8.有爱,才有教育 篇八
刚刚送走了一个毕业班,又接了五年级的班主任工作。接手班级时,校长对我说:“小韩啊,这个班是全校较乱的一个班,要想当好这个班的班主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不以为然,一帮孩子,能难管到哪去。事实证明,校長说的的确不错。两天以后,孩子们的好奇心消失了,许多不和谐的音符显现了出来。小彬不做作业,表面一套——俯首认“罪”,背后一套——我行我素。任尔三令五申,管你苦口婆心,每天收上来的那摞作业里,依然找不到属于他的那本。更有甚者居然在课堂上出尽“风头”,让我无限的难堪。记得那是开学的第4天,统计家长姓名,我要求学生把家长姓名写到一张纸上交给我。小彬却把姓名写在了一张硬纸壳上,写完后问我:“老师怎么给你?”说完就把纸壳扔在了我的头上。这件事发生以后,学生更加肆无忌惮了,又接二连三地出了很多事情,一时我真有些招架不住,只得来向校长求救了。校长说:“孩子们也是有感情的,只要你肯为他们付出,他们会认可你的。”既然校长这样说了,那我就试着换个角度去对待他们。就先从最难“对付”的小彬“下手”吧。小彬总是偷拿家里的钱,然后带领其他学生去网吧玩游戏,有时还请同学们吃、喝,家长每次知道后就是一顿打,但是也无济于事。家长为这事伤透了脑筋。我得知后曾单独找他谈过几次,也未见效果。于是,我换了一种对策。我开始去学生家家访,从侧面了解小彬,并让同学一起监督他。只要他一拿钱,不到半天就有同学告诉我,我便无论多忙,都抽时间去他家。小彬渐渐发现,每次他偷家里钱,我都会知道。他曾胆怯地问过我:“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我神秘地说:“小彬,老师有三只眼,只要你拿钱,老师就会知道。”我借机教育他:“小彬,父母挣钱多么不容易,你却偷他们挣的钱给别人花,你知道你父母有多伤心吗?”说到这我发现小彬的眼角有了泪花,“老师知道你也非常后悔。不要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能改正就是好孩子。”他听后,向我表示一定要改掉这个不良习惯,并要求我监督他。为了鼓励他,我和小彬打赌,只要他在一个月内不再偷拿家长钱,我就输,否则他输。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他没有再偷拿家里一分钱。小彬的学习是我下一个要解决的问题。课堂上,他总是“目不转睛”地盯着我,大有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的意思。但是,从他略显凝滞的眼神中,我知道那不是在专心听讲,而是严重的溜号了。一次下课,我很随意地找他聊天:“小彬,你上课时在想些什么?有什么心事吗?是家里发生了什么事?如果是,可以说出来,老师帮你解决一下,好吗?”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交流,小彬已经不像以前那么“难缠“了。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用蚊子似的声音说道:“老师,我恐怕是追不上来了,我很笨的,不是学习那块料,您就别管我了,去辅导其他同学吧。”“小小的年纪,就这样不自信,这还了得。没有努力就放弃,这是自暴自弃。老师相信你行,但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相信自己能做好,老师刚刚在班会上表扬你能克服自身缺点,是个有毅力的男子汉,你可不能让老师失望啊。”小彬把头埋得更低了,好像在想着什么。在以后的日子里,他确实改变了许多,上课认真听课,并积极回答问题。虽然偶尔还会走神,但只要看到我凝视他的目光,就会不好意思地一笑,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不久之后,小彬在与同学们玩耍中,不慎将右臂摔折了,他只能回家养伤。养伤期间,他还不忘给我打电话,问我一些题的解答方法,我也利用空闲时间去给他辅导。一个月以后,他回到班级,但是距离期末考试只有十几天的时间了。我利用住学校家属院的便利条件,让他陪我一起学习(小彬家就在学校附近),这样,我可以充分利用时间给他补习。短短的十几天时间很快过去了,在其后的期末考试中,小彬取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在总结会上,我将我的一本大词典拿出来,说道:“这本词典已经陪伴我6年了,我很喜欢它。但是,今天,我要把这本词典奖给小彬同学。这本词典尽管有些破旧了,可我还是希望小彬能借助这本词典,再接再厉,取得更好的成绩。新的学期很快来了,小彬学习更加认真了,劳动上哪儿最累哪儿就有他的身影,期中考试中他又有了很大进步,其他同学一至推选他做我们班的班长。就这样,这个调皮捣蛋的“领头羊”变成了我得力的左膀右臂。他主动帮助我管理班级,班级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安静,我真是看到眼里,乐在心上。感动着这个孩子给我带来的感动,心里不禁涌动着许多思考。教育的本质不是高超的教学技巧,而是“爱”。只要有一颗真诚的充满爱的心,坚冰也会融化,枯木也会发芽。参考文献:[1]熊华生《小学班主任工作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3]麦志强 潘海燕《班主任工作创新》。[4]李岩《经典案例评析》
9.有教育论文 篇九
祖**亲是多么的优秀,她有着世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世界最低盆地——新疆吐鲁番盆地,世界最深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还有古人的四大发明也是雄居世界之最。神舟一号、神舟二号相继升天,大型航母下水试航……细数种.种,我满心自豪!
祖**亲的历史源远流长,跟我们学习息息相关的那一个个小小的方块字,就是一个鲜明的代表。文字的演变,凝结了老祖宗们的多少智慧啊!从浅显易懂的象形文字到线条优美的隶书、端庄秀丽的楷书再到行云流水的行书和龙飞凤舞的草书。这漫长的历史演变,真是耐人寻味。
祖**亲也曾历经苦难,忍辱负重。回望历史,英法联军入侵我国,火烧圆明园,抢走了许多珍贵的物件;日本人更为可恶,南京大屠杀,30多万同胞的性命无辜惨死,在世人心中留下了无法抹去的伤痛;清政府被迫签定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作为一个中华儿女,怎能不悲愤、不心痛?
于是,我们的先辈们团结一心,站起来与恶抗争。邱少云,任凭烈火在他身上燃烧近半个小时,他也毫不退缩;董存瑞,手托炸药包,舍身炸掉敌人冒着罪恶“火舌”的暗堡;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自己的胸口堵住了敌人的枪口;狼牙山五壮士,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不屈被俘,最终英勇跳崖;王小二,成功把敌人引进包围圈后被恼羞成怒的敌人用刺刀挑死……这样的“铁汉”太多太多,正是他们的精神一直感染着我。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一定不能向8月香港暴动的份子学习。此时此刻,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享受着和平幸福的生活,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学习,好好努力呢?好好学习,从小事做起,期盼有一天,能为自己的祖国出一份力。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富,则国富!”祖**亲,您永远在我心中!
10.怎样教育孩子有礼貌 篇十
我女儿6岁,说话总不拐弯,比如带她去朋友家吃饭,她有时会说:今天的菜一点也不好吃!或者对老师说:我不喜欢你。虽然童言无忌,但这确实令对方尴尬。到底是应该保持
孩子实话实说不作伪的本色,还是应该教育她说话给人留面子显得比较有情商呢? 清源心理咨询专家解答:
我觉得这是一个尊重与礼貌的问题。西方有一个普遍到骨髓里的意识就是要对别人心存感谢,“Thank you”这个口头语几乎随时都听得见。到别人家做客,一定要感谢主人的热情接待,夸奖主人家“饭菜真好吃”。在人际社会中不管你是孩子还是大人都要对别人感恩,要对别人的感受承担责任。从小要告诉孩子话不能乱讲,要懂得礼貌、礼节和基本的人际规范,比如不要对陌生人不敬,不要在公共场所大声呼喊和乱跑,不要拿别人的东西或者未经允许翻弄别人的物品、书籍,不要欺负小的孩子和弱小的动物,不要把废弃品胡乱丢弃,行为不要妨碍他人,让别人不愉快的事情不要做……这些都是母亲教导孩子的基本责任。一个孩子有没有教养,会不会自己约束是考量父母品质最基本的标准。
11.教育惩戒,我有话说 篇十一
实施惩戒,不能忘了目的
惩戒教育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让人们有所敬畏,懂得为自己的行为或过错承担责任。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故事:美国前任总统里根小时候踢足球曾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窗玻璃,邻居索赔12.5美元。当他将此事诚实地告诉父亲时,父亲却要他为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里根难为情地说:“我没有钱赔给人家。”他父亲说:“钱我可以借给你,但一年后必须如数还给我。”从此,里根便利用节假日“打工”攒钱,一年后如数将钱还给了父亲。这就是一种惩戒。也正是这样的惩戒,让里根从小就明白了什么是责任以及如何去尽责。所以,在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适当的惩戒不仅是应当的,而且是必需的。
我们在行使这项权利时,需要弄明白,“惩”是手段,“戒”是目的,二者不能割裂,必须始终相连。而且也不能把手段当作目的,否则,惩戒就会变味。教育惩戒,要“知其心,救其失”,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所以,在对学生实施惩戒前,应有理有据地给孩子讲清楚,他违反纪律带来的后果,给自己和他人造成的影响,让孩子从心底明白,老师对他的惩戒是为了教育他,是为了让他改正错误。讲道理时应和颜悦色,不可声色俱厉,否则,目的达成度不高。著名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无故打死一只麻雀。他为教育学生,便领着这个学生找到了一个雀巢,里边有几只雏雀正嗷嗷待哺。他不无忧伤地说:“它们失去了妈妈,现在谁也没法救活它们了。”这情境使这个学生非常懊丧。20年后,这位学生找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当时您严厉地惩罚了我,那么,这么多年来,我就不会因此而自己惩罚自己了……”很显然,苏霍姆林斯基实施惩戒时,始终关注教育的目的,即以学生受到触动,改正错误为前提,因此其“惩”才富有人性,也达成了“戒”的目的。
实施惩戒,别失了尊重
以培养人为目标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更是尊重的教育。人的内心不仅需要关爱,更渴望别人的尊重,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来说,同样如此。学生和老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学生要尊重,老师也要尊重学生,要关注学生的感受,理解和呵护学生。老师决不能因为学生有这些或那样的问题而随便批评或随意侮辱、损毁学生的人格和尊严,这样做的结果只能让学生丧失信心、破罐破摔,从而使教育工作面临界窘境。
因此,我们在实施惩戒前,应认真思考,多方权衡,尤其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个性心理,所使用的惩戒手段要与他本次或本段时间的不良行为相对应。在实施时,应该在相应手段的标准下将重心往下移,也就是说,要适度,可轻不可重,不可让惩戒变成了体罚。所以,惩戒不能变成了教师个人的泄愤,或报复,这就要求教师在对相关学生实施惩戒前要摆正心态,要始终不忘记,惩戒的对象还是学生,还是待教育的人,是成长中的人。再就是,对学生实施惩戒时,地点尽量选择人少的地方,最好只有老师和相关的学生在场,切不可有“杀鸡给猴看”的想法,因为这样,才不会让该学生在其他人面前失去面子,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不要因为一个学生的不良行为而在惩戒时迁怒于其他学生,不可让无辜的学生受到惩罚。
实施惩戒,得讲艺术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批评不仅是一种手段,更应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惩戒时,可欲擒故纵,尽量让其适当地表现表现,在充分看清其问题的“根”后再施以惩戒;也可先设置障碍,再排除,让其先在自己的问题里摔个小小的跟头,之后再行惩戒自会高效;还可先遮蔽其不良行为,尽数他的优点,而后再揭开其问题,进行教育,让其易于接受。这实质就是让相关的孩子达到如教学中的“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愤”“悱”状态的时候,再对他进行教育,如此,惩戒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惩戒讲艺术,在于求变、求活。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场景,施以不同的惩戒。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小学生杀了校长的爱犬,目的只是想看看动物的内脏结构。校长的惩罚是让他画一幅人体骨骼图和一幅血液循环图。孩子接受了惩罚,认认真真地画好了。他叫麦克劳德,长大后成长为一名解剖学家,还获得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不难看出,是校长巧妙的惩罚保护了孩子可贵的好奇心,也保护了一位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教师不能放弃对犯错学生实施惩戒的权利,但必须要充满爱心,让惩戒更富有人性。就像泰戈尔在《审判官》里说的那样:“只有我才有权去骂他,去责罚他,因为只有热爱人才可以惩戒人。”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百安移民小学)
12.教师要有教育理想 篇十二
朱永新教授在《中国教育缺什么?》中提出:“从整个中国的教育现状来看,我们的教师缺少了一点诗人的气质,缺少了一点理想的追求,缺少了一点青春的活力,缺少了一点创造的冲动,而这一切都与理想有关,一个没有理想的人,是不可能走得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学校,也不可能走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教育更加不可能走得多远。教育这个职业在本质上就是一个理想的事业。作为一个教师,他应该有一个追求。一个有追求的教师和一个没有追求的教师,生活的方式是相差非常大的。一个没有理想的教师,他是把教师作为一个职业;一个有理想的教师,他会把教师作为一个事业。职业是谋生的手段,是为了养家糊口,而事业是没有止境的,它需要不断地创造,不断地创新才行。”
温家宝总理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文中寄予教师厚望:“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
的确,我们每个人在回首自己成长历程时,父母和教师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人格的影响者,也是道德的实践者和示范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要实现这一点,良好的师德风范是首要前提。每个教师应该意识到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艺术,更是精神的传授,不但要教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做人。无论我们多年轻,站在讲台上,我们就是教师,我们就是孩子的父母,我们有责任指引孩子向好的方向走。要用情去感化学生,以情去打动学生,触动学生去思考,让他们有欲望去更深入地参与;要学会蹲下来跟学生对话,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
要让自己的内心充满爱,对教师理想的爱,对学生真挚的爱,对社会广博的爱,这样才会在与学生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中进行爱的教育——教会他们爱自己,爱他人,爱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你爱学生,学生也才会爱你,也才会让你在和他们的交往中忘记外面的世界,忘记生活的烦恼。
如果认识到教育事业是天下最美的事业,教师才会相信每个孩子具有巨大的潜能,相信每个孩子的潜能都是不一样的,会独具慧眼地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鼓励孩子去不断地自主探索,使他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而这种根据天赋和兴趣进行的不拘一格的培养方式才真正是新时期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和承担的责任。
只有把教育当作是“事业”而非“职业”的教师,才能注意融洽师生关系,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分析教材,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准备每一节课,重视课堂上师生的情感交流,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学习材料和学习过程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才能拥有不断追求卓越的勇气,有永远不枯竭的创新精神;才能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使自己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教育理念、文化素养、道德素养。
把教育当作神圣事业来经营的教师必然也是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不仅教给孩子们知识,还会注重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以积极的生存心境和人生态度对待生活,更会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命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去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于未来理想的追求。
13.有教育意义的电影 篇十三
《狮子王》可谓迪士尼动画的巅峰之作,上映时票房火爆,当年包揽奥斯卡多项大奖,即使是现在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狮子王》的成功首先归功于深刻的主题立意,这部影片在主题上可以说是动画版的《哈姆雷特》,新世纪版的《小鹿斑比》。它讲述了小狮子辛巴从困境中成长为有责任心有魄力的狮子王的心路历程,其间还穿插着真挚的友谊和感人的爱情。同时,《狮子王》还向观众传达着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不管生活多么艰难,只要心中有希望,一切就都还有机会。从这个角度来讲,《狮子王》不仅仅是一部电影而已,它打动每一个人的心,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记忆的一部分,在我们最困难最绝望的时候,总会有那样一个熟悉的旋律回荡在耳畔——HAKUNAMATATA(让我们无忧无虑)。
2、《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最为温情的一部,因为在这一部里,魔法世界以贴近人间的温情姿态出现。哈利遇到了他的教父小天狼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亲人的爱,纵然他和小天狼星相处的时间那么短暂,但正是那短暂的亲情赋予哈利超乎想象的魔力,让他的魔法瞬时间变得不可思议地强大。正是因为爱,奇迹发生了。《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第一次正面描写魔法世界的温情一面,原来在魔法世界,不只是有可怕的黑魔法,还是有世间亲情的。同时,在这一部里,每个人物形象都很真实生动,不管是慈祥和蔼的邓布利多,还是平易近人的卢平教授,每个人的表演都很贴近实际,让人倍感亲切。
3、《指环王》三部曲(THE LORD OF THE RINGS buILOGY)
《指环王》三部曲宛如一部史诗,讲述着友谊、信念、勇气、责任、信任和爱。虽然对于孩子们来说,《指环王》的有些内容也许过于暴力,但是总体来讲,《指环王》仍然是一部值得孩子们一看的好电影。影片恢弘的叙事让人迷恋,看过一部就会欲罢不能,追看全集。同时,影片总在潜移默化中把深刻的人生哲理传递给观众。主人公弗罗多的痛苦成长,白袍法师甘道夫的谆谆教导,阿拉贡的英勇善战,护戒使者的深厚友谊,都是教授孩子们做人道理的绝好素材。
例如片中弗罗多在接受到摧毁魔戒的使命的时候就不停抱怨:“为什么这么大的麻烦要由我来解决来承担?”甘道夫则道出富有哲理的一番话:“有时候我们希望生活中的烦恼永远不要到来,可是事情既然发生的,责任落在我们肩上,我们想到的第一点应该是如何解决问题,我们要学会勇敢承担责任。”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样形象生动的感悟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深刻影响他们对人对事的态度。
4、《公主新娘》(THE PRINCESS BRIDE)
《公主新娘》以精良的制作、抢眼的表演打动人心。影片故事情节很经典,依旧是英雄救美、皆大欢喜,非常适合在节日观看,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假。同时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奇幻电影的配乐,影片的音乐带有童话梦幻色彩,管弦乐轻灵优美,古典吉他轻奏淡雅,散发着中世纪的人文气息。假期里不如也和孩子一起重温一下经典的美好故事吧!
5、《杀死一只知更鸟》(TO KILL A MOCKINGBIRD)
这是1962年的黑白电影,虽然对孩子们来说,黑白片远远没有彩色片来的有趣,但是《杀死一只知更鸟》(TO KILL A MOCKINGBIRD)作为一部伟大的电影作品,十分值得孩子们观看,特别是在孩子们还在养成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时候,正确的引导极为重要,而从这个角度来讲,《杀死一只知更鸟》浓郁的教育意义恰好是它最大的亮点。影片以一个孩子的视角讲述了发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南方的一个小城镇里的故事,那时候白人和黑人之间还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著名电影演员格里高利•派克在影片中扮演一位不顾个人安危,为黑人伸张正义的律师艾蒂科斯•芬奇(Atticus Finch),同时,作为一位伟大的父亲,芬奇言传身教,细致入微地教育孩子的点点滴滴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4.有教育论文 篇十四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就是从我出生到的这里,变化也是不容小看的。我家里就住在文三街上,依稀记得,小的时候我喜欢把脸贴在窗户上看外面的马路,那时候车子不多,周围也没有什么店。现在再来看,马路宽了,车子也多了,周围一下子立起了许许多多的高楼大厦和商店,令人看得眼花缭乱。人们的生活全都有了保障,科技上面的发展更是令人膛目结舌,11月20日神舟一号发射成功,1月10日神舟二号发射成功,3月25日神舟三号发射成功,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六号又成功发射,这些外国人看来中国不可能完成的发射实验,我们中国以百分之一百的成功率完成了发射,可见我们航天技术的进步简直就是一个飞跃。
我心中的祖国是多么的美好,有黄山泰山,有黄河长江;有清澈明净的潺潺山泉;也有气象万千的崇山峻岭。但是现在,我们的祖国还在建设之中,跟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国家周边的环境也并不太平,宝岛台湾还没有回归祖国。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加倍努力,我们要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美好的祖国需要我们自己来建设!首先,我们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我们还小,是学生,就应该认真的学习,脚踏实地做每一件事,只有这样,将来才能成为能为祖国效力、不愧对任何人的有用之人!
15.学校教育离“真”有多远 篇十五
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校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 学校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环境。教学生求真, 学校应该给学生做出表率。然而时下我们的学校做得如何呢?课程表“两张面孔”的现象目前还在许多学校存在着。这“两张面孔”一张是死死地盯
住统考、中考、高考, 瞄准升学率的;另一张是严格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的。这两张表,
离前一张是给学校的老师和学生看的, 是平时教学实际操作、严格执行的;后一张是给上级检查人员看的, 只出现在这样的情况下:素质教育检查、学生课业负担检查、规范化学校验收……考试作弊是与“真”的教育格格不入的, 如果只是个体行为, 倒也不值得大惊小怪。问题是, 在个别地方有些作弊已成为有组织的群体行为, 这就不能不给我们敲响警钟。特别值“真期的考幌核子中向获学得拿关中注小的学是考, 得生好暗评示试有来些说作、, 答多案拿弊期行中;点前奖些金年为期是末教统育, 考者, 所个暗别示教高监中场的时会对考学、师、生现的在作的弊学行业为水视平默为许了甚使至自纵己容所的教。而考不试见, 的问学题生的, 有有的的学甚校至为打了着使“本改校题取症得结好何的在成?绩利以益便使在然学”学。”差的相实邻行“生关的顺高利考通学…一过科…费与, 制高平考”时无, 严刹滥订教辅材料不关给的这学些科科的目考安试排, 之风课以时便, , 减轻中小学生的经腾考出试更时多巧的施时手间段、, 济负担和学习负担精安力排去考应号对时与有学意校让, 这是好事声学誉习密好切的相、, 有可有的学校样而收且得让上学来生;在这个问题上也是明着一套统本一来口组径织:或没引订导…学…生订了很、暗着一套多教辅资料。, 上级来检查时该用“一费卡”时就用让学生清, 理得干干净净不该用时钱照, 多李/抱不琵升用其琶极学半:率遮苦是面口”衡, 婆量而心一今劝所他成学们绩校早差办已的学扔应质掉届量遮学的面生重的留要“级指琵;标琶重。”点前。学些为校年追, 与求非学高重校升点领学学导率校在, 联谈一手到些这, 高把一中影指校响标长“还“无犹率”所远玉祥的“分用学母不校”着教来再育个列学“举生战了要时吧求转。移真求”善求美以实现, 而本身“双赢”的;行为却背道而驰大办特办复读班, …这…样的教育到底能取得多少
16.有教育论文 篇十六
高德胜在《全球教育展望》2012年第1期撰文指出,勇敢作为人的一种卓越品质,有一个稳固的结构,它包括三个环节:否定(牺牲某些欲望、本能、要求、利益,战胜恐惧,忍受由此产生的痛苦)、审慎的思考和判断(仅指深度上的,不是时间长度上的)和肯定(对善的、美好的价值和事物)。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是“文明的勇敢”,它包括爱的勇敢、节俭的勇敢、高贵的勇敢和公共行动的勇敢四种主要类型,且彼此之间互通互渗。
文明的勇敢也需要教育的涵养和引导,但它无法直接传授,最有效的方式是用有勇气的教育来涵养有勇气的人。教育的勇气,在于肯定一些美好的价值、否定一些很难否定的压力,坚守作为自由行动者的教育立场;体现在对欲望的教育的否定、对心灵的教育肯定上;体现在对平庸教育的否定和对高贵教育的肯定上,坚守教育自身的高贵;还体现在对自身公共性的坚守上,教育必须抵御来自社会和家长的压力,超越个人利益,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国家、社会和人类的共同利益,坚守道德底线,追求道德高尚,以自身的行动维护公共利益和人类永恒的价值。
刘丙元:本真的道德教育应以人的多重存在为其人学前提
刘丙元在《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第23期撰文指出,无论是西方还是我国,割裂人性的伦理传统至今仍在支配着现实的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成为当代道德教育无以自证进而难以获得令人信服的权威力量的根源。
人的存在是具体的、现实的,兼具感性与理性、生物性与社会性等多重特征,且这种多重存在构成了人的整体。正因为人是具体的多重存在,才需要道德来实现自身的自由自觉地扬弃,由此也才需要道德教育来发展人的自由自觉性,来指导人的自我扬弃的道德实践。道德教育体现着人的自觉意志,也使人产生自觉意志。故而道德教育不是为限制人而教育,不是为伦理规范而教育,它就是教人正视自己的多重存在,并发展自己的自由自觉性而不断扬弃自身,自觉为人,实现人之整体的可能存在。正是以人的多重存在为前提,道德教育才会由人的真实生活出发,对道德的解释更符合人性,更符合社会生活的现实存在,道德及其教育的真实意义才会得到合理性辩护。
秦行音:底线伦理、最低限度道德理论为价值观教育提供可能途径
秦行音在《教育学报》2011年第5期撰文指出,教育所能具有的改变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教育必须帮助年轻一代守住道德的底线。价值观教育是道德教育的精神与核心部分,底线伦理、最低限度的道德的理论向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解决价值观教育缺乏实效问题的可能途径。
我们可以不把道德价值观教育的目标订得很高,但必须使一些最基本的被人类社会所广泛认同的价值观被年轻一代接受、内化,以引导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行为。关乎个人道德成长、个人与他人关系、个人与社会关系等的价值观是底线伦理和最低限度的道德所必须要求的,因此,至少有几个方面的价值观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关于个人的道德成长:仁爱、正直、诚实、守信等;关于处理个人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的价值观:尊重、同情、责任等;关于成为合格公民的价值观:奉公守法、遵守规则等。此外,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需要吸收现代德育研究成果,使其更为生动和易被青少年所接受;我们处在一个“价值中空”的时代,价值观教育还要求一个公平、公正和具有关怀精神的社会。
17.消防安全教育知识有哪些 篇十七
消防平安学问内容
消防平安常识:
1、身处火场,要保持冷静,尽量快速观看、判明火势状况,明确自己所处环境的危急程度,快速查明疏散通道是否被烟火封堵,针对火情,做出正确推断,选择最佳的逃命路线和方法。
2、如逃命必经路线布满烟雾,要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脸部,防止或削减吸入有毒烟气,并低姿态或葡匐前进。
3、选择逃命路线,应依据火势状况,优先选用最简便、最平安的通道。如楼层起火时,先选用平安疏散楼梯、室外疏散楼梯、一般楼梯等,假如这些通道已被烟火切断,再考虑利用楼顶窗口、阳台和落水管、避雷线等脱险。
4、有时,楼梯虽然已着火,但火势不大,这时可用湿棉被、毯子等披裹在身上,从火中冲过去,虽然人可能受点轻伤,但可避开生命危急。在这种状况下,要早下决心,不要迟疑不决,否则,火越烧越大,就会失去逃命的机会。
消防平安基础学问:
1、119电话要记清,准时精确 报火警。大家肯定要记清晰火警电话119,一旦遇到火情,或者火灾,千万不要打错电话,以免铺张救援1时间,假如打错了,回头再拨的时候没有信号,这样后果特殊的严峻。发生火灾,第一时间报警。而且在第一时间肯定要精确 的报告火灾发生的位置,不要报错位置,这样会给营救带来难度。
2、平安使用液化气,常常检查多警惕。在许多老旧或者比较偏远的小区,自然 气还没有来接过去,许多的家庭在使用液化气,这样简单造成煤气泄漏,所以大家在使用的过程中,肯定要根据正确的步骤去使用,常常去检查一下使用的设备,防止煤气的泄漏,避开火灾的发生。
灭火器使用方法:
1、使用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时,应手提灭火器的提把,快速赶到着火处。
2、在距离起火点5米左右处,放下灭火器。在室外使用时,应占据上风方向。
3、使用前,先把灭火器上下颠倒几次,使筒内干粉松动。
4、如使用的是内装式或贮压式干粉灭火器,应先拔下保险销,一只手握住喷嘴,另一只手用力压下压把,干粉便会从喷嘴喷射出。
5、如使用的是外置式干粉灭火器,则一只手握住喷嘴,另一只手提起提环,握住提柄,干粉便会从喷嘴喷射出来。
6、用干粉灭火器扑救流散液体火灾时,应从火焰侧面。对准火焰根部喷射,并由近而远,左右扫射,快速推动,直至把火焰全部扑灭。
7、用干粉灭火器扑救容器内可燃液体火灾时,亦应从火焰侧面对准火焰根部,左右扫射。当火焰被赶出容器时,应快速向前,将余火全部扑灭。灭火时应留意不要把喷嘴直接对火源。
怎样逃命自救:
1、早逃命。在一般状况下,火势由初起到狂烧,只需十几分钟,留给人们的逃命时间特别短暂。因此,在发生火灾时,肯定不要埋头抢救家庭财产而导致悲剧的发生,而是要快速逃离。
2、要爱护呼吸系统。在逃命时用水蘸湿毛巾、衣服、布类等物品,用其掩住口鼻,以避开烟雾熏人导致昏迷或者中毒和被热空气灼伤呼吸系统软组织窒息致死的危急。假如烟雾较浓,膝、肘着地,匍匍前进。
3、要从通道疏散。如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室外疏散楼梯等。也可考虑利用窗户、阳台、屋顶、避雷线、落水管等脱险。
4、要利用绳索滑行。用牢固的绳子或将窗帘、床单被褥等撕成条,拧成绳,用水沾湿后将其拴在坚固的管道、窗框、床架上,被困人员逐个顺绳索滑到下一楼层或地面。
5、低层跳离,适用于二层楼。跳前先向地面扔一些棉被、枕头、床垫、外套等松软的物品,以便“软着陆”,然后用手扒住窗户,身体下垂,自然下滑,以缩短跳落高度。但千万要记住莫跳高楼,由于从10米以上(三层楼高)的高度往下跳,很少活命。为此,最要紧的是求救,应当马上用水蘸湿床单、被褥,用其塞紧门窗,防止烟雾渗透进来,同时要不断地向床单、被褥上泼水,防止其干燥。
消防平安基本常识
(一)学校及公共场所防火
1、不随身携带烟花、爆竹、火柴、打火机等易燃易爆物品。
2、不吸烟、不玩火,尤其是在加油站、加气站等易燃易爆场所。
3、不在上学、放学途中打火把、燃烧农作物秸秆、草坡。
(二)家庭防火
1、平安使用炉火。
①生火时不要用汽油、柴油和酒精等引火;
②清除炉灰、炉渣时不要乱倒,不接触可燃物,要有固定的平安地方,刮风天倒炉灰更应留意平安。
2、根据操作规范正确平安地使用液化天燃气。
正确把握开关的使用方法,用毕切记关阀门,且不行随便玩弄开关。
3、平安使用家用电器。
正确把握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不行随便玩耍家用电器。
(三)遇有火险时,用下列方法处置:
(1)马上拨打119,向消防部门报告精确 的地点、火灾种类、火势状况,并派人员在路口等候消防车。
(2)初起的小火,可正确使用灭火器、水、沙土、干土、浸湿的毛巾、床单、棉被等掩盖灭火。
(3)最主要的是尽快离开现场,脱离危急,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水浸湿毯子或被褥披在身上并包好头部冲出房间,平安脱离火灾现场。
(4)国家明令禁止学校、机关和其他社会团体组织中学校生参与灭火,未成年同学不得参加火灾的扑救。
消防逃命自救学问
1.扑灭小火,惠及他人
当发生火灾时,假如发觉火势并不大,且尚未对人造成很大威逼时,当四周有足够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等,应奋力将小火掌握、扑灭;千万不要慌张失措地乱叫乱窜,置小火于不顾而酿成大灾。请记住:争分夺秒,扑灭“初期火灾”。
2.保持冷静,明辨方向,快速撤离
突遇火灾,面对浓烟和烈火,首先要强令自己保持冷静,快速推断危急地点和平安地点,打算逃命的方法,尽快撤离险地。千万不要盲目地跟从人流和相互拥挤、乱冲乱窜。撤离时要留意,朝光明处或外面空旷地方跑,要尽量往楼层下面跑,若通道已被烟火封阻,则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通过阳台、气窗、天台等往室外逃命。请记住:人只有镇静冷静,才能想出好方法。
3.简易防护,蒙鼻匍匐
逃命时经过布满烟雾的路线,要防止烟雾中毒、预防窒息。为了防止火场浓烟呛入,可采纳毛巾、口罩蒙鼻,匍匐撤离的方法。烟气较空气轻而飘于上部,贴近地面撤离是避开烟气吸入、滤去毒气的方法。
4.善用通道,莫入电梯
18.有教育论文 篇十八
只见大坑里整齐地排列着许多兵马俑,导游说估计有六千多个。我被眼前雄伟壮丽的兵马俑阵容惊得目瞪口呆。它们排列整齐,精神饱满,身高与真人一般。他们千人千面,不同的人表情也不一样,他们有的在微笑,有的很严肃,而且神态各异,有的站立,有的驾着马车,有的跪在那里准备射箭。我们看到了镜框里放着的兵马俑的头,手还有脚,发现兵马俑都留着小胡子,导游说:“这是秦朝时期的法律,每个人都要留胡子。”‘他们的手指,手掌上的手纹都清晰可见,太精致了。他们穿着不同的鞋子,鞋子前面翘得越高,就代表他们的官位越大。
大家禁不住赞叹古代手工艺制作者技艺高超。兵马俑就是因为身材魁梧,数量众多,形态各异,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参观完了,我深深地被震撼了,兵马俑不仅是西安的骄傲,也是陕西的骄傲,更是中国的骄傲,我以家乡有这样的古迹感到无比的自豪与骄傲!
19.家庭教育有两个基本点 篇十九
我以社会学视角研究家庭教育二十多年, 主张家庭教育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即家庭教育的中心任务是“教孩子做人”, 家长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对社会有用的人。两个基本点:一个是以孩子为本, 尊重和保护儿童的权利;一个是以家长为主体, 提高父母自身的教育素质。
家庭的本质是家庭关系, 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持续不断的、自觉或非自觉的教育和影响。无论狭义还是广义的表述, 家庭教育都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 而亲子互动是其中的核心成分。
从孩子的角度来说, 他们需要大人的呵护、引领, 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生存和发展。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这四项基本权利, 基本上包含了家庭教育的全部内容。尊重和保护孩子的权利, 是父母抚养教育孩子的底线和基本内涵, 也是家庭教育的起点和归宿。
从父母的角度来说, 无论职业角色多么辉煌、有多高的社会地位, 面对孩子的时候都只是一个父亲或母亲, 都必须认真履行对孩子的职责。家庭教育的水平高低取决于父母的素质, 素质包括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自然素质指大脑、神经、体力等生理方面的素质, 主要通过遗传对孩子产生影响;社会素质包括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 这是社会成员共有的基本素质, 主要通过父母的言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社会素质还包括教育素质——为人父母的专业素质, 即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能力等, 在教育活动中直接对孩子的心理、行为和亲子关系产生影响。
父母的教育观念引领教育的方向是否正确, 教育方式体现教育行为是否科学、适当, 教育能力决定教育结果的成与败。
在 《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 “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 “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 要求家长“要始终坚持以儿童为本, 尊重孩子的合理需要和个性”, “要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在我看来, 新东方论坛提出的“心成长”就是“以家长为主体, 注重自身的教育素质提升”, 是家长通过学习、实践, 由无知到知之, 逐渐成长为更好、更强、更成熟的过程;“新父母”就是现代社会的父母要有“以孩子为本, 尊重和保护儿童权利”的新思想、新姿态, 把尊重和保护儿童权利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理念。
父母的成长是家庭教育的内在动力, 父母自身成长了, 才能助推孩子健康成长, 这是家庭教育之道。政府、学者、教育企业在这一认识上不谋而合, 为人们认识家庭教育问题和破解难题理清了思路。
近年来, 人们总结了家庭教育的“八大误区”、“十大硬伤”、“十大罪状”等问题, 仔细分析下来, 所有问题都可以归因于对孩子权利的漠视和父母教育素质的缺陷。漠视儿童权利反映出家长教育素质的缺陷, 提高家长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尊重和保护孩子的权利, 这两个基本点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
多年来, 家庭教育的两个基本点之所以不被国人熟知, 是因为在我国有关家庭教育的主流话语中, “儿童权利”和“父母教育素质”的概念表述并不清晰。实际上, “尊重和保护儿童权利”是联合国几十年来始终为之努力的事业, 是全世界包括我国政府在内所有加入 《儿童权利公约》 国家的共同责任;“提高父母的教育素质”, 是我国所有有关家庭教育法律和工作文件的基本内容, 是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
20.处处都有教育契机 篇二十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那么,教育这个杠杆也要靠一个支点,让教育的动力臂加长,使教育力度更强。这个支点就是良好的教育契机。
上学期,我在《品德与社会》课前检查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时,看到同学们桌上摆放着各种打印或手抄的资料。课堂上,他们争相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有的说是从图书室的资料中查到的,有的说是从网上搜到的,还有的说是从爸爸那里了解到的。这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王梦洁说自己是从学校楼道展板中找到的资料。她的回答一下子提醒了我:这不就是极好的教育资源吗?于是,我及时表扬了她充分利用身边学习资源的做法。
课后,王梦洁的话时时回荡在我的脑海,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去年暑假,学校为了丰富校园文化,在教学楼、实验楼等学生经常活动的楼道上,创造性地推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线路图”,内容包括文明礼仪主题系列、中华美德教育主题系列、祖国大好河山系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系列、书画艺术大观系列等7大系列200余块文化展板。文化线路刚推出时,学生们十分感兴趣。可是新鲜感一过,站在展板下观看的学生就越来越少。是呀,现在可以吸引学生的各种媒介实在太多了,这些无声的展板又怎能持久引起同学们的关注呢?中华民族五千年积淀下来的悠久文化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可是毕竟离现在孩子们的生活太遥远了。怎样才能吸引幼小的孩子去主动探索其中的奥妙呢?
我找来了班委会的同学,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大家。同学们就此展开热烈的讨论,有的说把展板上的内容有计划地布置给大家背;有的说可以开展“展板内容知多少”知识竞赛……最后,学习委员崔书铭说:“五一期间,我跟着妈妈到北京旅游,本来单调乏味的殿堂、摆设,经导游一解说,人人都感觉到收获很大,非常有意思。我们何不组建一支校园文化导游团?”他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接着由班长盖聪在班上进行宣传发动,通过竞选演讲、民主评议的方式,选出了以语文课代表李钰涵为团长的导游团组委会。组委会向全班同学发出“展示自我、服务他人,让无声的墙壁文化走进心灵”的倡议书,公开招聘文化小导游并广泛征集导游团名称。通过自荐—考核—上岗—展示等程序层层选拔,25名同学过关斩将,成为首批校园文化导游员,“小黄莺校园文化导游团”便由此而生了,同学们都为能成为一名“小黄莺”而自豪。在家长助教委员会的协助下,同学们又聘请我班韩秉政同学的家长——县电视台的播音指导,李浩雨同学的家长——县博物馆的解说员,还有我,担任他们的导游顾问兼指导教师,王昭同学的家长——一位个体装饰公司的经理还义务为我们的导游团制作了精美的导游证。这些都大大激发了小导游们的热情。孩子们通过学习、培训后挂牌上岗,每人承包我班所在楼层的几块展板的解说任务。课间休息时,在走道上、教室旁,他们身披绶带,落落大方,将祖国的灿烂文化娓娓道来,介绍给在他们身边聆听的同学、老师。孩子们簇拥在小导游身边,听得聚精会神,过去楼道内屡禁不止的吵闹现象不见了。一幅幅展示民族文化精髓的展板让同学们目不暇接,一段段充满智慧的故事让孩子们会心微笑。徜徉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长廊中,浸润着五千年荣光与自豪的种子悄悄地播进了他们的心田。孩子们还将文化导游工作带到了家庭,有的小导游为了使自己的讲解更精彩,拉着爸爸妈妈当听众进行实战演习。张乐鹏的家长对我说:“我家的小鹏自从当上了小导游后,好像变了一个人,由原来的电视迷变成了小书迷,饭后还经常和我们探讨祖国悠久的历史。他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全力支持他参加这项活动。”
如今我班的学习风气越来越浓,同学们读书的兴趣倍增,我班还自发地办起了班级图书角,举办班级读书交流等活动,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涌现出一批“读书大王”“金牌主持人”,我班也荣获了学校“文化特色班级”的美誉。现今还有很多学生跃跃欲试,想加入到小导游的行列中来。我们的导游团已制定了下一步的发展规划:不让我班的任何一个同学掉队,解读出我校每一角落的内涵。
学校无大事,事事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去发现问题,用睿智的“脑”去思考解决方法。一句话,只要教师善于敏锐地捕捉教育契机并加以利用,那么,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我们一定会有许多意外的惊喜。
【有教育论文】推荐阅读:
有爱才有教育(王红梅)12-04
只有爱才有教育10-05
《教育有梦》读书笔记09-30
教育教学论文题目有哪些06-27
《教育有梦》读后感08-10
四有军人专题教育-有灵魂12-01
表示教育的四字词语有哪些08-31
有教育意义的历史典故11-29
有教育意义的睡前故事06-11
文明有礼教育工作总结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