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自我鉴定(精选12篇)
1.心理健康自我鉴定 篇一
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隐性”的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程,其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也不是心理教师一个人所能支撑的保护伞。要使心理健康教育朝着健康,科学,有效的方向发展,是每一名专业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自我鉴定五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心理健康教育自我鉴定1
经过网上培训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真实感受颇深!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可能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所以,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应当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医生”。
经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简便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当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我的人格,提升自我的人格魅力。
经过学习,我也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古老文化的中国有这样一句格言“3岁看小,7岁看老”。这充分说明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何其重要的影响。学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学校因素,如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也包括家庭、社会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环境、抚养环境,社会风气等。可惜,我们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我们也只能劝说学生家长有科学地教育子女,我们惟一能做的是改善自身。
为了让学生构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我的人格,不断提升自我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为了让学生构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我的人格,不断提升自我的人格魅力。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其次,仅有构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必须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自我鉴定2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进取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大学生,首先应当具备这种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能够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进取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能够使大学生克服依靠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我。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所以,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靠性,增强独立性,进取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认为,心理健康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的把握自我控制自我的情绪,妥善处理同学、师生间关系,进取融入团体,热爱并勤奋学习,更好的适应新环境。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有着很大的不一样,然而在大学中仍需要坚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职欲望。学习是大学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本事,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应当进取参加各种创新大赛,这样及开发思维的多向性又锻炼了自我的动手本事。更值得重视的是英语方面,现代社会中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也能够说是每个人必备的素养之一,这样看来口语更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应坚持进取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望。进取加入学生会、分团委等,如此既丰富了大学生活又锻炼了自我本事。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自我成为一个闪光点。进取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并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供给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经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然而,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当不断加强对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训练,使自我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使我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心理健康教育自我鉴定3
在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它帮忙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让我更好的认识了自我,也更有信心创造完美未来。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进取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大学生,首先应当具备这种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能够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进取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能够使大学生克服依靠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我。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所以,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靠性,增强独立性,进取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
我认为,心理健康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的把握自我控制自我的情绪,妥善处理同学、师生间关系,进取融入团体,热爱并勤奋学习,更好的适应新环境。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有着很大的不一样,然而在大学中仍需要坚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职欲望。学习是大学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本事,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应当进取参加各种创新大赛,这样及开发思维的多向性又锻炼了自我的动手本事。更值得重视的是英语方面,现代社会中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也能够说是每个人必备的素养之一,这样看来口语更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应坚持进取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望。进取加入学生会、分团委等,如此既丰富了大学生活又锻炼了自我本事。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自我成为一个闪光点。进取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并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供给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经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然而,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
人的灵魂是思想,而思想的基础是心理。这门课程帮忙我塑造了一个自由高尚的灵魂,为我的健康成长供给了指导,为我的未来照亮了道路。
接触大学生心理课,让我明白了,原先成为大一新生所有的焦虑,暂时对陌生的学校环境及周边环境感到迷惘,不只是我有,而是每一个新生都会出现的情绪反应。我学到了人生的首要课题:坚持心身健康。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心理保健的方法;学会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如何规划我的大学生活,了解到大学生不一样的学习方法,并逐渐适应自觉学习,自我学习的方式,了解到大学生情感与健康种种问题及调节方法;学习了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过程及特点,有意识地健全自我的自我意识,塑造健全的自我意识,更科学地了解自我,更充分地认识真实的自我.这门课程帮忙我适应大学生活。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可我却感觉目标的资料比较空洞,目标的阶段性也不明确,我完全不明白如何按照目标来设计和规划自我。另外就是自豪感与自卑感的冲突。高中时候我是班上的佼佼者,我带着优越感和自豪感踏入大学学校,但很快我发现,在强手如林又需要较好自理本事的新环境中自我的优势已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无法应对挫折的自卑感。应对目标失落与确立的冲突,它教会我要构成正确的自我观念。首先,一个人要能对自我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构成正确的自我观念;然后,客观认识个人本事的优势和劣势,确定适合自我的追求目标,既不轻易否定自我,也可是高的估计自我,尽量
坚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平。在处理梦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的心理矛盾上,它教会我在全面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对影响自我成长的主要心理压力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准自我的主要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学习、努力提高,适时调整
这门课程帮忙我培养健全的人格。它教会我要勇敢的剖析自我,经过自我剖析我发现自我也存在必须程度上的人格偏差。我性格上太过于执着近乎偏执,在这门课程的指导下我避免了走向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误区。
这门课程帮忙我规划人生,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人生的确需要规划,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必须要想好自我的一生准备做些什么样的事,按自我的梦想,一步一个脚印向踏实的人生目标靠近。人的一生如果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永远是随波逐流,得过且过,过一天算一天永远都不明白自我会走到什么地方。一旦紧咬目标,你会发现你有战无不胜的力量,并且会努力为自我的最终梦想而奋斗不已。
心理健康教育自我鉴定4
经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我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
不可有私心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欢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
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必须的影响。
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境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教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忙时,教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忙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我必须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忙时,教师仅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仅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进取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心理健康教育自我鉴定5
在科学技术飞速提高,知识的今日,人类也随之进入了情绪负重的年代。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自然就十分敏感。可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本身存在着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梦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
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齐,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欢乐的基础。所以,在大学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员,我们如何来确定自我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其一,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其二,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其三、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大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必须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此刻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终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此刻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境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所以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能够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坚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本事,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坚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坚持进取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主动与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沟通。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理解,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能够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忙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把握自我,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当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面提高自我的身心素质,才能迎合二十一世纪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才能在其中搏击翱翔,走向成熟,迎接挑战。
心理健康教育自我鉴定短文五篇
2.心理健康自我鉴定 篇二
同时,心理健康训练并不仅仅针对于有严重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的人群,也包括生活中的每个人,人理想中的一生应当是幸福、快乐、满足、健康的,可现实往往会为我们设置各种困难与阻碍。这些困难与阻碍也许一不小心就会让你焦虑、抑郁并痛苦着,但这些并不会使你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心理病人。这时我们就需要一个有效的心理健康的自我训练方法,使自己摆脱工作、学习和生活带给我们的不良情绪,恢复自信,保持良好的心情,微笑并快乐地面对每一天。
国际知名心理咨询及治疗专家约瑟夫·J.卢斯亚尼认为,焦虑和抑郁是由人们自己的不安全感所驱动的,但是没有人生来就缺乏安全感,内心满是愤怒、无聊和抑郁。事实上,快乐才是真正的自然状态,慢性的不愉快:焦虑和抑郁只是一种坏习惯———一种可以改掉的坏习惯。
对于心理健康的自我训练,笔者认为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自我放松,缓解自己不良情绪。
想要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我们必须懂得放松自己,缓解自己的情绪。没有一个不懂得放松自己并长期处在紧张、忧郁、焦虑的状态下的人能拥有健康的内心世界。所以,想要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我们需要学会自我放松。
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不同放松方法,笔者对与自我放松有以下几种方法作为建议。要做到自我放松,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通过想象,想象一个自己中意的地方,如大海、高山,讲自己所有的思绪放在想象物体上,渐渐地自我放松或者也可以通过调节呼吸放松自己,从快速进行浅呼吸到慢慢吸气、屏气,最后呼气。当然还可以平躺在地毯上,面朝上,身体自然放松,紧闭吸气,再放松,使腹部恢复原状,反复几次。
同样也可以建立自己的信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信仰更显得难能可贵,从禅宗佛教、道家庄子、基督教甚至穆斯林的思想中,都可以找到很多种让自己放松的心灵法门。
还有一种音乐放松法,音乐可以缓解人的紧张情绪,减轻心理疲劳,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心理状态和紧张程度,选择适合自己的各种不带歌词的音乐,让自己融入音乐之中,使自己情绪松弛、心情舒畅。
二、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点与缺点,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优点与缺点。
每个都会认识、评价他人,但是时常无法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或许,这个缺点我们穷尽一生都无法改正,但是我们可以从心理上逐步纠正,不断地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与缺陷。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
如何能够做到正确认识自己呢?吾日三省吾身,在做到放松自己之后,以平静的心态,仔细回忆自己每天经历过的事情,以及自己的情绪回应,品味自己的情绪波动及心态变化,分析出自己的不良情绪的根源及原因,并不断提醒自己,在下一次遇见相同情况时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使自己在不断的自省中慢慢纠正自己的情绪缺点。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在正确认识自己的过程之中,只依赖自己的视野必然是狭隘的,我们可以从身边的朋友、老师、父母、同事的眼中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的心理缺陷,不断地改正、克服它。
认识自我是一个伴随我们一生的过程。要想真正正确地认识自己,就必须在自省和他人的意见中不断总结和吸收,对自己的条件有更清楚的感知。对于自己心理上的缺陷更正确地认识、对待它,并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能力对其进行不断改正,以健康的心态面对、接受和纠正自己心理上的缺陷。同样,面对自己的优点,要牢牢保持并不断弘扬。
三、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暗示,消除自卑,增强自信。
自我调节的训练方法是以稳定情绪和增强抗挫能力为目标的心理训练方法。一般来说,这需要让自己穿上舒适宽松的衣服,在一个安静、柔和的环境中,播放轻柔的无词音乐,躺在靠椅上,放松自己的身体,头脑中浮现美丽的经历、情感体验及相关的人和事物,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使自己内心处在一种宁静、平和的状态。这种自我调节使自己的心理功能增强,活动效率得到提高,并能有效增强自己的意志。
接下来,就是心理的自我暗示,自我暗示的训练方法主要是为了增强个人的自信心。多种实验证明,当人们面对一项从未遇到过的挑战性任务时,如果准确认识自己的力量并以足够大的勇气承担并完成该项任务,那么结果往往能很优秀地完成挑战。但是,如果人们缺乏自信心,就会影响到工作的效率和结果。
自我暗示的训练方法既有积极的自我暗示作用,又有消极的自我暗示作用。我们可以通过积极自我暗示的训练提高自信心。例如,我们在遇到困境时,可以不断地用“我很棒”,“我能做到”,“我很优秀”,“我很快乐”等肯定自己的话进行自我安慰和自我激励,锻炼意志,使自己保持一种愉快、向上、轻松的心理状态。从而肯定自己、稳定自己的情绪,消除自卑心理,坚定必胜的信念。这样,当我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时,就能使自己以一颗自信、向上的心,克服一切不利因素,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四、学会遗忘,学会放下。
很多人的心理压力往往并不仅仅来自于对未知未来的恐惧,还来自于过去某件事的失败的阴影,或者发生在其他人的类似的不幸,都会在人们心中留下痕迹。例如,某天你决定第二天去漂流,可就在当天夜里,你听说有人漂流出了事故,即使新闻报道已详细说明是由于漂流者操作不当导致漂流失败,但人们往往都会在心中认定漂流会出事,最终可能会导致你取消第二天的漂流。同样,一个因为车祸受到过伤害的人会害怕开车,虽是意外,但我们经常会将很多意外的对自己有伤害的事情牢牢记在心里,并在遇到类似事情时选择逃避。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学会遗忘,学会放下。只有学会遗忘、学会放下,才能在遇到事情时以平和的心态面对。
遗忘有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分别是:转换频道,冥想。
当我们听歌时,会想听自己喜欢的歌。当我们遇到不安全的事时,我们会充满消极思想、怀疑和恐惧,这时我们就需要转换频道,让自己思想变得积极。随着我们不断地练习,会发现自己能随时将消极的思想装换为积极的思想。
冥想会使人放松,头脑变得清醒、敏锐,在冥想的过程中,我们会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并不让任何东西使自己分神,使世俗的自我意识离开内心,头脑和身体摆脱不良影响从而得到生理与心理的双重释放。
在这个日益发展的社会里,学会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的自我训练尤为重要。希望自己的四种方法能够帮助各位缓解自己的情绪与压力,从而获得健康、自信、向上的内心世界。
参考文献
[1]Phillip L.Rice.压力与健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45163.76.
[2]公安部政治部编.公安民警心理健康训练[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85-200.
[3]王淑合.警察心理调试[M].北京: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6:88-94.
[4]赵桂香.领导者心理咨询手册[M].北京:北京华文出版社, 264-266.
[5]张振声.警察心理学[M].北京: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3:99-10
[6][美]孙金昌著, 马铁译.七步心理训练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7.
[7]张梅.心理训练[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8]颜世富, 庄清, 李凌编著.催眠人生———心理训练与心理自测[M].上海:学林出版社, 1998.
[9]赵秦安, 黎茜.试论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训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2.
3.自我暗示与心理健康 篇三
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人偶然被关进了冷藏车,虽然车上的冷冻机并没有启动,但这个人却被“冻”死了。他究竟是死于什么原因呢?原来。这个人被关进冷藏车后,心里感到极度恐惧,身体功能严重失调,不久,便感到全身越来越冷。就这样,他被意识中的“冷”冻死了。
还有一件事。在一个冬夜,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年轻人独自驱车,打算穿越一片大森林,突然,车轮打滑,汽车陷入了雪堆中。他焦急地等了20分钟,不见任何人。坐等不是办法,于是,他开始往回跑。凛冽的寒风迎面扑来,几分钟后,他感到疲惫不堪了。望着周围的积雪,他感到自己的处境十分危险。这时,他停止了跑步,暗示自己:如果我真的要死的话,害怕又有什么用呢?应该设法摆脱困境。于是,他开始欣赏四周优美的夜景,受到鼓舞,身体渐渐恢复了常态。接着,他又开始奔跑,竟一口气跑了40分钟,终于找到了一户人家。在危险的时候,自我暗示使他脱离了险境。
以上的例子表明:自我暗示,对人的身体功能的影响是何等巨大!
那么,什么叫自我暗示呢?简单说来,就是用心理预防和治疗的方法对自己的机体施加影响;目的是为了调理自己的心境、情绪和意志,从而达到自我说服。
自我暗示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消极的自我暗示使机体处于被动状态:而积极的自我暗示则使机体在困境中增加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信心和勇气。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都在进行自我暗示。早晨起床,准备去上班,出门之前在镜子前照一照,整整头发、衣领。再看看自己的面容。这种情况实际上已在进行自我暗示了。如果看到自己的面色很好,马上感到精神振奋,精力充沛,于是愉快地去上班。相反,如果看到自己面色苍白,精神不振,就会想到自己是不是病了?甚至,受到不良自我暗示的身体也会跟着不舒服起来。但是,此时你如果做几下体操,伸展伸展手臂,暗示自己:身体没有什么问题,一会儿,你可能就会感觉良好了。
总之,自我暗示对人的意志有很大的影响力,如能积极运用,它能让自己对人生充满信心。
4.心理健康自我评价 篇四
你想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吗?
下列每一项中,对你来说,如果觉得“常常”或“几乎是”就记2分;如果觉得“偶尔”或“有点儿”就记1分;如果觉得“完全没有”就记0分。
1、上床后,怎么也睡不着,即使睡着也不能熟睡,只是做梦。
2、心情焦躁不安,做事没有效率,情绪不停地变化,精力不集中,健忘——符合其中某项。
3、懒得做任何事情,也没有干的精神,虽然很焦急,认为“这样不行”,但却仍然游手好闲,虚度光阴。
4、与人见面感到麻烦。
5、对诸如“口中积着唾液”、“自己的身体有怪气味”或“有口臭”等这种事情很在意。
6、某种想法浮现在脑海,难以忘记,怎么也排除不掉。
7、毫无道理的失败、严重失败、不道德或粗暴的事情、犯罪——有了其中某项的感觉。
8、担心是否锁门和着火,躺在床上后,又起来确认,或刚一出门就返回之类的事情。
9、脸红,或与人见面时,害怕给对方留下不愉快的印象的倾向。
10、一紧张,就出汗或血涌上头,身体莫名其妙地开始颤动。
11、高处、宽广场所、上锁的狭窄房屋、电梯、隧道、地道、拥挤的人群——害怕其中某项的倾向。
12、害怕特定的动物、交通工具(电车、公共汽车等)、尖状物及白色墙壁等稍微奇怪的东西倾向。
13、感到被谁监视、被窥探或被人暗地说坏话。
14、有某人想加害自己、企图陷害自己的感觉。
15、例如,不触摸什么活不做占算之类的事情,就不能外出不能从事工作,不能上台阶;走路不隔一块基石迈步,就不舒服,以及与此类似的事情。
16、例如,伏案工作时,数纸的页数,铅笔的支数;对其他事情也是如此,不计算就不行。
17、从早饭到上班,或从回家到就寝,不按程序举行仪式就不行的倾向。
18、一天必须洗几次手,公用电话的话筒不擦就不能使用,或对不洁极端在意。
19、在鸦雀无声的机会或重要会议中,被想叫喊的冲动所驱使,或其他害怕某种冲动的倾向。
20、站在经常有人自杀的著名场所、悬崖边、大厦顶、路边,有摇摇晃晃想跳下水的感觉。
21、面临担心的事情和困难的场面,就有呕吐、泻肚、胃痛、头疼及发热等症状。
22、白天,突然被不可抗拒的睡眠所侵扰,无论怎样抵抗,还是睡着了。
23、例如,报社记者不能整理文章,广播员广播出现错误,认为自己的职业和业务方面出现棘手的征兆。
24、对心脏声音和呼吸作用非常介意,或为此难以成眠。
25、突然感到心脏停止跳动,呼吸困难,要晕倒,或类似的事情。
26、有虚构“灾难临头”或“遭受不幸”等畏惧事情的倾向。
27、非常担心是否患癌症、脑疾病、公害病、成人病、种种传染病及其他疾病的倾向。
28、悲观地看待诸事,无精打采,情绪忧郁,心情不好。
29、认为自己不行,或给周围添麻烦,虽然活着,但又无可奈何。30、除以上例举的症状之外,被判断“自己一定是神经症”的时候。
自我诊断的方法:综合计算总分。大体评价如下: 0~5分:请放心,你的心理非常健康。神经强韧。能顺利地适应现实。但是,也许过于强韧,请反省自己是否给周围的人“有点缺乏细致和灵活”印象。
6~13分:大致还属于健康的范围。但是,你必须要更正“神经症与自己完全无关”的想法,你也有患神经症的可能性。
14~25分:你在精神方面有些疲劳,应减少工作量,或通过休假和娱乐改变情绪,应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
5.教师心理健康自我保健 篇五
央视前段时间有个有趣的街头调查“你幸福吗?”引起各界人士的广泛讨论。其实 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幸福其实只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而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感知幸福的能力。
一、心理学 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只有一个短暂的现在。在古代,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提出“心即理”。晋代诗人,陶渊明作诗《杂诗其四》,养色含津气,粲然有心理。如果我们用现代浪漫说法:心理学就是一门关于心灵或者灵魂的规律的学问。
现代医学认为,人的健康分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部分,心理健康是每个人幸福的生活、快乐的学习和工作的基础,而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那么,怎样的心理状态才是健康的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教师健康心理标准:(总体来讲有四个方面)
1、正确的角色认知:能恰当的认识自己,并愉快地接受教师角色。
2、有良好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能正确处理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关系。
3、能适应与改造教育环境: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环境。
4、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能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
(1)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2)不将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入课堂,不迁怒于学生;
(3)能冷静地处理课堂情境中的不良事件;
(4)克服偏爱情绪,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
(5)不将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入家庭。
这样看似不多的健康标准,对教师来讲达标并不是很容易的。请看几组调查资料: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曾采用国际公认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由心理学专业人士对教师进行检测,结果表明:69%的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另外,嫉妒情绪明显,焦虑水平偏高等也较为突出;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内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的检测,结果为: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 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北京市也曾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显示,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普遍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也有学者针对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进行了专题研究,其结果是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44.2%。
这些调查结果说明了目前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确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且,人们通过对大量体罚事件的剖析所示,绝大多数体罚并不是由于教师的师德差而造成的,而是由于教师心理压力过大,焦虑过度,致使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而造成的,换言之,是由于教师心理问题所带来的。
教师心理健康会直接影响教师的人际交往态度与行为,影响其师生关系、同事关系,而且还会影响其家庭关系、家庭生活氛围与质量。从这个角度来讲,心理是否健康会直接关系到教师能否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因此,教师心理健康自我保健显得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保健——寻找教师的幸福感。怎样才能提高我们教师的幸福感呢?我想说的是,要想自己幸福,那就先改变自己的认知吧!幸福从改变认知开始!影响我们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在外界条件无法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在压力状态下,掌握一些心理保健的知识和方法,学会自我调节,自我缓释,自我放松,自我成长,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完全能做到的!今天我向大家推荐一种认知疗法
中的认知调节方法——合理情绪疗法,简称ABC理论。合理情绪疗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艾利斯在美国创立。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这句话话是整个理论的精髓,艾利斯认为:“人不是为事情困扰着,而是被对这件事的看法困扰着。”合理情绪疗法认为,人们的情绪障碍、情绪不适是由人们的不合理信念所造成的。
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D是劝导干预、自我辩论,与不合理信念作斗争;E是以合理的信念取代不合理的信念。下面举个实例来说明:
A事件: 班里有学生学习不认真,老是拖欠作业,午间和放学留在办公室里做作业,可是老师一走开又不做了,又开始玩儿了。所以成绩不理想,拖后腿。由诱发事件引起的情绪反应C是苦恼、生气、不平、对学生常批评,偶有体罚。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ABC理论则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我们心里信念、看法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好功课,不好好学又屡教不改的学生真是朽木不可雕。这么不听话,把我的话当耳边风,这是对我权威的一种不恭和蔑视。自己班里的后进生特别多,也特别差,真是太不公平了!自己辛苦教学,学生不配合,考试成绩拖后腿,家长和领导一定会对我有看法,影响自己,真是太不值了!接下来,我们要通过以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方法D来认清其信念的不合理性,进而放弃这些不合理的信念,这是认知调节中最重要的一环。
1、克服绝对化倾向——学生确实应该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是有个别差异的,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学得一样好。
2、克服要求绝对公平的思想——每个班都有不肯做作业的学生、有成绩落后的学生,并不是我班独有的现象。公平是相对的,现实生活中没有绝对的公平,自己班的后进生比较多,但这不是领导故意造成的,要是把这些学生调到别的班,对其他同事来说岂不也一样的不公平?
3、设身处地 换位思考——学生不做作业可能是不懂,也可能是贪玩,不是故意跟自己过不去。要是因为没听懂,自己的教法也许存在问题,自己也有责任;要是因为贪玩,那么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要是他们都像大人那样有自制力,那就不是孩子了。况且学生也是挺苦挺累的,他们承受的课业负担比我们小时候重多了,他们的玩耍和童趣也确实少多了,是值得同情的。
4、克服以偏盖全— 其实学习不认真的后进生也有许多优点,比如劳动积极,乐于助人,讲义气等。不能否认他们得一切,不能用有色眼镜看待他们。
5、自我效能感——自己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做了大量的工作,虽效果不明显,但也不是一无所获,有几个孩子不是有明显的进步了吗?
最后,新的合理的信念取代旧的不合理信念—结果是:心理恢复平静,能宽容地看待后进生的违纪行为和成绩不良,焦虑、苦恼、愤怒、不平等不良情绪有所缓解,心情舒畅多了,师生关系也好多了。
由此可见,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主观认识;不同的认识引起的情绪体验是截然不同的。你唤起的是幸福感还是痛苦感,全在于你对这件事怎么看。学会了这样一种认知调节方法,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还可以学会一些自我调节方法,比如:
1、工作与生活明确分开。
2、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圈。
3、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4、学会自我安慰::甜柠檬和酸葡萄心理
其实,幸福快乐就在转念之间!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杯香茶,当你喝下去的时候,溢出的却是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幸福是一杯美酒,用心细品,总能品出那缕浓浓的甘醇。其实,幸福是一种感觉;快乐是什么?快乐是一种处世智慧,以快乐的心面对一切,用一颗宽容、体贴、理解的心去为人处事,自己也会得到快乐!因为快乐就是一种心情,拥有快乐的心情,是一种心灵的升华!
总之,幸福是一种心态,而不是一种状态,快乐是一种心情,更是一种处世智慧。学会自我保健方法,学会心理自我调节,学会心理适应,学会自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
6.学生心理健康自我评价 篇六
在性格上,我拥有双重性格。有点抑郁质和粘液质性格的叠加。在生活中是一个坚持而稳健的人。由于具有与兴奋过程向均衡的强的抑制,所以行动缓慢而沉着,严格恪守既定的生活秩序和工作制度,不为无所谓的动因而分心。态度持重,交际适度,不作空泛的清谈,情感上不易激动,不易发脾气,也不易流露情感,能自制,也不常常显露自己的才能。我能够长时间坚持不懈,有条不紊地从事自己的工作。其不足是有些事情不够灵活,不善于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惰性使我因循守旧,表现出固定性有余,而灵活性不足。但是我也有从容不迫和严肃认真的品德,以及性格的一贯性和确定性。抑郁质的类型和我比较靠近,这种类型的人比较沉静,对问题感受和体验深刻、持久,情绪不容易表露,反应迟缓但是深刻、准确性高。有较强的感受能力,易动感情、情绪体验的方式较少,但是体验的持久而有力,能观察到别人不容易察觉到的细节,对外部环境变化敏感,内心体验深刻,外表行为非常迟缓、忸怩、怯弱、怀疑、孤僻、优柔寡断,容易恐惧。
我的这些性格上的缺陷,使我很困扰。特别是敏感,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没有主见,患得患失等。关于没有主见,我觉得要能够正确地对待别人的建议,在听取别人建议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理性分析再作出决策,这样才会不盲目地相信别人,成功的机会便多了很多。在患得患失上,我觉得作任何一件事情,任何一项选择,都会有所得有所失,这是一个起码的道理。所以认定了目标,就要义无反顾地跨步前进,万万不可瞻前顾后,患得患失,以致丧失机遇,悔之晚矣。好奇心和好强心都很重,这是我的致命点。这两者经常碰到一起,使我常常心里面十分纠结。不服输,输了很不服气。特别不喜欢别人以不光明的方式赢我。
在特长方面,学科特长上,从小喜欢对美术科目的探究,喜欢阅读文学刊物,并得以运用。对英语也能学得好,大学英语四级已过,正在努力六级。在体育运动特长上,没有特别喜欢的运动,人比较懒。 在艺术特长上,喜欢画画,但是画的不是很好。在其他方面,对电脑设计软件颇喜欢研究。
根据自己的性格特长等方面的认知,我觉得我适合稳定的工作,不适合闯荡。但是自己内心还是希望有能力去做一些大事,比如自己创业。我觉得,我可以的,我相信不是只有外向的人才能做大事的。我的优点可以强化,缺点可以改正或弱化。
我是一个热爱生活,做事认真的人。在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中,我不但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同时,在各方面也得到了完善。在困难面前,我从不后退,总是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而每解决一个问题,克服一个困难,都使我的信心得到了提升。我相信,只要有足够的自信,加上加倍的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通向成功的彼岸。
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我能够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认真预习,积极复习。遇到问题,向同学请教,向老师咨询。我会不断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我把学习当成获取知识,丰富自己的乐事,对它充满了兴趣。
在大学中,大一还比较积极,到后来慢慢地就便得懒惰起来了。自己很清楚这是不正确的生活态度,我正在改正。多找些自己喜欢的书籍看看,学习一下本专业以外的知识,补充一下其他能力。偶尔去做做兼职,丰富自己的阅历,与不同的人相处,结交更多的朋友。
我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善于与同学沟通,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人。在生活中,我能够尊重师长,孝敬父母。我能够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有益活动,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我能够很快的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因为自己喜欢,所以愿意花很大的心思,时间在上面。自我感觉很聪明,希望自己做的东西能得到别人的称赞和认同,这样会给我动力。还有一方面的缺点就是在社会交往中自己非常被动,常常不愿意主动去联系别人,包括朋友,亲人,同事等,但是人与人的交往是相互的,不可能总是别人来联系你的,所以我常常在自责中,痛苦中度过(因为失去了很多机会),同时还不去联系别人,我的生活也理所当然不好了。后来我分析了下,发现自己是带有一定自卑,表达能力也不是很好,怯于表达,还有是怕失败,人际交往中的失败,我非常怕失败,所以逃避主动交往,导致我现在的性格唯唯诺诺,做事情犹豫不决。当要人际交往有事情要决定时,我会像蚂蚁钻心一样,非常难受,整个人都不自在,烦躁不安,就是不想做决定,情愿不做决定,于是把这些都推给家人去,所以我现在还不能独立解决事情。
7.心理健康自我鉴定 篇七
本研究旨在了解高校教师的自我和谐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便对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师人格和促进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被试来自于安徽某本科院校的教师。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48份,有效率为82.67%。其中男性122名(49.19%),女性126名(50.81%)。
1.2、方法
1.2.1、自我和谐量表[2]
该量表共有35个项目,包括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和自我的刻板性3个分量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主要反映个体对其经验的不合理期望;自我的刻板性主要反映个体不能根据事情的变化做出相应的改变;自我的灵活性则与自我的刻板性相反。SCCS采用1—5级评分。总量表信度为0.795,三个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分别为0.85、0.81、0.64。
1.2.2、症状自评量表[3]
SCL-90共有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9个因子。问卷均采用5点式(0~4)评分,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明显。
1.2.3、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1.5 for Windows软件管理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高校教师自我和谐总体情况
把“自我的灵活性”量表反向记分,然后再与其他2个分量表得分相加即得自我和谐总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和谐程度越低。结果见表1。
2.2、不同自我和谐程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根据段建华以低于74分为低分组,75~102分为中间组,103分以上为高分组进行划分。本研究样本低分组有112人,约占总人数的45.16%,中间组有102人,约占总人数的41.13%,高分组有34人,约占总人数的13.71%。以自我和谢总分75~102为界,将高校教师分为自我较和谐与自我不和谐2组,2组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得分情况见表2。
2.3、高校教师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回归分析
以高校教师SCL-90总均分为因变量,以高校教师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职称等)及自我不和谐得分、自我灵活性得分、自我刻板性得分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形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我灵活性、自我不和谐与职称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较强,结果见表3。
3、分析与讨论
通过对高校教师自我和谐各因子与常模比较,发现教师在自我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两个因子上得分均明显低于全国常模,而在自我的灵活性因子上得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故高校教师自我和谐水平较高。这主要原因在于和谐社会的主旋律和个体内在的品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校教师自我和谐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师自我不和谐的程度越高,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强迫、敌对、恐怖等方面的心理问题越多。主要原因在于自我不和谐的高校教师往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距过大,而认识又相对贫乏,从而体验到更多的挫败感,接着这种挫败感可产生消极的焦虑等应激反应,严重者可转化为躯体症状。另外,自我和谐程度较低的高校教师在工作与生活中一般更多采用自责、退避等消极的应对方式,使得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距进一步拉大。如果教师不能顺利解决工作与生活中的矛盾,就可能对自己失去信心,产生一种无助感,体验不到生活和工作的积极意义,甚至有可能把自己消极情绪迁怒于周围的人或物,表现出病态的心理和行为。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我灵活性、自我不和谐与职称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都较强。自我灵活性相对于自我不和谐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更突出,高校教师普遍具有较高的理想抱负,使得他们将事业方面或情感方面的稍稍不如意认定为极大的不成功,从而产生低现实自我与高理想自我的不平衡。这种自我不和谐状态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调整,很容易导致低自尊,进而影响其身心健康。职称之所以影响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实行定编定岗之后,教师人数多,而岗位有限,再加上一些教师不符合晋升高级职称的要求,使得这些教师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久而久之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因此,通过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提高个体自尊等自我教育和积极进行学术研究,早日晋升高级职称是促进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途径。
4、结论
4.1、相对于自我和谐的常模,高校教师自我和谐水平较高。
4.2、提高教师个体自尊意识和晋升高级职称是促进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Rogers,CR.A theory of therapy,personality,andinterpersona relationship as developed in the client-centered framework.In Koch,S.(Ed.).Psychology:A Study of Science.New York:McGraw Hill,1959,184~256.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314-317.
8.心理健康自我鉴定 篇八
所谓自我催眠,即指自己诱导自己进入催眠状态,利用“肯定暗示”促使潜意识活动,从而达到治愈疾病、调节身心的目的。它的特点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可以进行。
自我催眠术方便易行,无需去看医生,随时能进行,从而备受人们的青睐。具体而言,自我催眠术的功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自我催眠术能有效地改善自己。人人都想获得自己理想中的成功,而任何意义上的成功,其先决条件都是要有一个较为完善的自我、一个心理健康的自我、一个具有高度自信的自我。
许多经常做自我催眠的人认为,自我催眠术给他们最大的和最经常的帮助就是改善自我的状态。许多大公司的经理人员、即将面临重要考试的学生以及其他人,常常处于高度的心理疲劳状态之中,他们时常感到紧张、焦虑、头脑昏昏沉沉、思路很不清晰、情绪也烦躁不堪,他们最大的愿望是埋头睡上3天,事实上又不可能。这些人如果利用工余课间的片刻休息时间,做上一次自我催眠,那么,他们的疲倦感、紧张感就会一扫而光,而且还会感到头脑清楚、耳目一新、精神振奋、心情愉快。
自我催眠术能调整自我身体状态。生理与心理是相通的、有着密切联系的,生理上的疾病可能会引起心理上的变化,而心理上的变化也会引起生理上的变化。通过心理活动来调节生理状态完全是可能的,特别是在催眠状态下更是如此。经由自我催眠来调节生理状态并取得良好效果的例证有许多。
另外,其他一些身体上的毛病,如头痛、肩酸、面部痉挛、风湿症、尿频症等等,经过自我催眠,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自我催眠不仅可使病态的身体能有不同程度的康复,而且也能使身体焕发出巨大的力量。据报道:韩国的运动员在每晚临睡之际,都要想象一番自己与主要的对手争夺时的情景,以及自己是如何战胜对手的。据说这不仅可以增加自信心,而且也利于体内各种能力的生长与发展。
自我催眠的方法有许多种,效果最好、应用最广的方法是自律训练法。
实施自律训练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就场所而言,以选择宁静的场所为宜,以卧室为宜。光线不要太亮,气温不高不低更为理想。倘若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那就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包括工作单位甚至公共汽车上都行。
在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先要把皮鞋、领带、手表、胸罩、皮带等束缚身体的物件除去。由于姿势在进行自律训练法时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按规则办事。自律训练法的姿态有仰卧式与坐式两种,总体要求是自己感到舒适。
在自我催眠中,心理上的准备最为重要。主要是不断进行轻松、若无其事的暗示。这样一来,受到暗示的身体各部分,会毫无抵抗地顺着自己的意愿行事。身体的各部分若按照心中的想象运作,集中的程度不仅可以增加,而且催眠的效果也更为理想。
9.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 篇九
人类生存的根本性前提是相互联系的,而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类彼此间要想协调关系、传递信息、沟通情感,就必须通过相互交往来实现,而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不出现问题,不能不产生矛盾,而真正面临到切身利益的时候,问题就会凸显,矛盾就会激化,随之而来的就是种种不良反应。教师是什么?教师不仅是园丁,教师也不只是春蚕,教师还不全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更不是蜡烛;教师就是教师——是一个实实在在普普通通的一个人,他们也是一个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血有肉的平凡人,他们有他们光明的一面,同样也有他们狭隘的另一面。因为教师也是人,而世上又恰恰没有完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而教师恰恰是命运的主宰者,教师是一个冒险甚至危险的职业,因为许多伟人和罪人都可能在他们手中形成。问题家长养育问题孩子,问题教师教育问题学生。
教师的矛盾来自教师同事之间和教师与领导之间,而教师与领导之间的矛盾是各种矛盾的直接导火索。一所学校要和谐发展,需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尤其是校长和教师之间的各种关系。如何处理领导与教师之间的矛盾,怎样调和教师与教师之间的问题,将直接关系到一所学校的兴衰成败!
一、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矛盾
教师与教师之间共同处于一个职业群体之中,按照常理来说教师个人教个人的课,只不过所任的科目不同,定期定额地拿国家给予的薪水,本应该相安无事皆大欢喜。但就是在这样平静如水的表面下隐藏着一触即发的杀机,这就是潜在利益分配等因素造成的。如评优晋级,评选各类优秀教师,班主任等荣誉称号,这些因素都是潜在的、微妙的、复杂的、善变的。在我们身边这样的列子数不胜数,两个人平时好的形同一人,当面临评优选模等荣誉的时候就各人动用各人的心思了,评上的沾沾自喜,落选的耿耿于怀,有的也就因为这一点不是矛盾的问题形成了隔阂。从此两个人形同陌路敬而远之,处处提防,相互猜疑,互相诋毁,相互敌视,给彼此的工作无形中埋设了暗礁,随着问题的不断堆积,导致了矛盾的不断深化,最后使彼此都产生了不良的心理问题,终日忐忑不安如履薄冰身心疲惫,有的甚至会大打出手,一旦问题与矛盾形成或激化,彼此的工作,生活关系就开始了僵化,敌对。
二、领导与教师之间的矛盾
作为教育体系的一部分,领导与教师有着特殊的关系,领导与教师都是教育工作者,他们属于一种特殊的同事关系,但我们要深知一点,领导与教师的关系,只是分工的不同,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更进一步地说校长的生命在教师之中。所以说领导与教师的矛盾的解决关键看领导怎样合理地分配工作,怎样良好的沟通,怎样做一个实事求是的好领导。“自私是人的本性”人是有思维,有奢望的生命体,领导在处理问题时不能做到十全十美,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纰漏,加之教师不能考虑到领导的难处,从领导的角度出发看待分析问题。当唾手可得的荣誉或利益与之擦肩而过的时候,留下的只有疑忌和怨气,矛盾和问题就会接踵而至。如在年终考核时,你领导做的好,考虑的全面,但不一定所有的领导都让广大教师认可,一旦出现了问题,教师的矛头都会直接指向校长,有些时候校长根本不知道教师的怨气从何而来,所以矛盾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即使事后得到了解决,在教师的心理也会埋下一个永不消逝的电波。事不是一个人做的,人不是一个人维的,在现实生活中个人的为人处世的原则不同,所以朋友的远近厚薄也会有所不同,而且人又都具有主观倾向性,加之个
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不同,在对人待人和事的时候难免有所差异。如年终考核由于考核小组成员的人为因素,加上考核制度的不完善性,不全面性,导致部分教师的工作量,成绩与考核的档次与自己所设想的有所不同,这种矛盾的偶然与必然势必会造成问题的堆积和矛盾的激化,一旦考核的结果不顺应民意,怨声载道的残局是很难扭转的,一旦恶性循环开始,那结果是不难估算的。
10.心理学毕业生自我鉴定 篇十
在大学期间,我主要学习心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心理学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我的专业学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咨询方向,二是人力资源管理方向。通过学习,我具备了心理学实验和心理测量的基本能力和将心理学理论、技术应用于某一相关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余时间,除了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我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活动,同时也博览群书,尤以心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为主,还特别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通过几年的学习和锻炼,使我熟悉各种办公软件的操作,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写作、文字编辑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策划协调能力以及科研能力,拥有了勤奋好学、脚踏实地、认真负责、自立自强、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
四年的学习与工作让我成长了许多,但我仍缺少许多社会经验。不管怎样,我深信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能帮助我成就未来的辉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我有信心走好我的.每一步人生路。
【心理学毕业生自我鉴定二】
我是xxx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心理学专业的一名学生。大学四年,是我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这大好时光里,我本着学好本专业,尽量扩大知识面,并加强能力锻炼的原则,大量汲取知识财富,锻炼了自己的各种能力,
我努力的学习基础课,深研专业知识,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次名列前茅,连年获得奖学金。本人在几年中系统学习了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习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工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
大学四年,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我对自己主观的心理世界有了一个客观的认识,认清了自己性格中的优点和缺陷,明了了自己的潜力所在,为提升自我,超越自我指明了方向,心理学教会我在不丧失自我的前提下,从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看待问题。心理学教给我如何适应纷繁社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迅速成长的技能与技巧,让我能够抱着一份平淡与坦诚去面对现实中的人与事。
多次社会实践经历,如营销策划,车展设计,也证明和表现了我较高水准的组织策划和沟通协调能力,显示了相关的问题解决及管理能力。现在我已不仅仅满足于单纯的实践,我需要更大的展现自我的舞台。
我是一个外向型的人,性格开朗活泼,待人处事热情大方,生活态度端正向上,思想开放积极,能很快接受新鲜事物。我最大的特点是:热心待人,诚实守信,具有创新和开拓意识,勇于挑战自我。为人处世上,我坚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若要人敬已,先要已敬人”,良好的人际关系正是建立在理解与沟通基础之上的。
天大地大,世界永无尽头,这四年中,在各方面我都有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但我知道自己除了理论知识之外,我的经验与阅历还尚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还需我在以后的实践工作和学习之中不断提高!我已准备好了接受挑战,迎接机遇。微笑面对每一天,我要继续努力,做一个能真真正正奉献于社会的人。
【心理学毕业生自我鉴定三】
在人事心理学学习中,实践并学会了工作分析基本流程,了解了一些HRM基本知识;在管理心理学中,掌握了部分管理学理论知识及流程,如EAP、不同的工作设计;选修了劳动法,知晓了一些关于劳动法、就业法、仲裁法等知识;通过团体心理培训课,看到了团体游戏对鼓舞士气、培养相关能力的意义。
计划安排较细致,注重随时记录在案;做事较细心,注意事后检查;较诚实乐观,具有较好的抗压能力,能承担强度较大、连续的工作;乐于融入团体,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并乐于承担额外工作;心理学基础知识较扎实,善于主动学习并向他人请教。
【心理学毕业生自我鉴定四】
11.建构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模式 篇十一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自我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自我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外活动、学科渗透、心理辅导与咨询、心理治疗以及优化教育环境等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促进全体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和心理机能健康发展的一类教育活动[1]。它既面对有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的学生,也解决正常学生所面临的生涯规划、个性完善等发展性问题[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包括教学体系、活动体系、咨询体系、预防与危机干预体系和专题研究体系,涉及机制体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条件建设等方面,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它的目的在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能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任何形式的教育最终都要经过自我认知的过程,从而把外界信息转化为自我行为,只有这样,教育才有实效,心理健康教育也如此。
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由正确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和主动调控自我三部分组成,其本身就是一个积极的、主动的、能动的教育过程。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大学生积极能动地调控、整合自身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素质要素为其心理健康服务的心理过程,最终通过在动态中正确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协调;在交互中主动调适自我,实现身心协调;在实践中不断改造自我,实现环境的协调,在善待中正确把握自己,实现心灵的协调[3]。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内容包括培养独立意识,树立自信心,保持自尊,提高自制力,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等与个体自我意识密切相关的方面。
二、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意义
(一)自我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要求
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遵循这一客观哲学规律,其中自我教育能力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自我教育能力同时也是心理素质的核心,是人心理活動的高级整合机制,心理学的理论流派都强调人的主观学习能力,如精神分析学派强调当事人的领悟,行为主义重视当事人的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人本主义则认为正常人有自主和自我发展的内在趋向[4]。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助人自助的教育工作,唯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实际心理需求出发、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内化自省自正,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二)自我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切入点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要求是帮助大学生优化心理品质,实现自我潜能,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以自我教育为切入点。个体的个性倾向性(能力、兴趣、爱好、人格特征等)是在成长过程中缓慢形成的,心理活动的内在特异性也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自我心理状态和人格特质的认知,并发挥自身的心理调节作用。另外,个体的心理问题既不是被传染的,也不是外伤得来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由个人自己“制造”出来的,只能通过个人的积极调控,包括在专业助人者的协助下进行自我调控,才能走向康复。有些极端的观点甚至认为,心理健康不可以教育,只能自我教育。
(三)自我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实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多共通点,两者都属于精神领域的工作,致力于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或重塑良好的人格品质,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优秀的人才。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与思想道德问题经常混杂在一起,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不同点在于教育的内容各有侧重,在教育方式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既要注重对多样化群体特征的研究,也要加强个体层面的教育。如果将教育者比喻成园丁,将学生群体比喻为森林,思想政治教育园丁看整体,只要树叶整体颜色都是绿油油的就行;心理健康教育园丁知道,树叶看起来没问题不一定有承受风雨的能力,具体到哪棵树需要肥料、阳光或者杀虫等,都需要仔细考虑。但从客观条件上看,这样的园丁数量配比太少,专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比思想政治教育更需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模式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模式不仅要反映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目标、途径、方法,体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框架和工作思路,而且要明确自我教育的核心内容,即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学会调节和控制自身情绪,培养成熟良好的个性品质,提高适应环境和人际交往的能力[5],围绕这一核心内容,在工作中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最终形成了“自育助力成才”的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模式。
(一)完善自我意识,给学生亮一双“识己”的眼
大学生作为社会个体,有各种层次的需要,并会采取行动满足自身需要,而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其对自身价值的自觉和对外部世界的探索,有助于激发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需要[6],促进其开展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推动主体意识良性发展。
1、打造三“心”工程,实现繁“心”闪耀。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每年面向新生群体开展入学适应性专题讲座,引导学生增强在学习、人际、环境等方面的心理适应能力,帮助其尽早融入大学生活;另外,针对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发现心理问题,也有利于学校尽早筛查出重点关注群体,给予及时的关心和专业帮助,为开展危机干预工作打好基础。最后,针对一年级新生开设《朋辈心理辅导》课程,挑选乐观开朗、乐于助人的学生担任班级心理委员,培训朋辈咨询、倾听技巧、团队辅导等业务技能,培养具有较强心理自助与助人能力的骨干队伍。
2、培养心理求助意识,提升危机干预水平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能力较差还体现在对心理咨询的态度上,认为心理咨询是万能的,咨询师使用一些类似催眠的方法和手段,一下子就能解决问题。实际情况往往是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最终能否解决问题,取决于学生自己是否有强烈的愿望改变自己的现状或问题,改变的决心有多大,是否能为此付出辛劳,承担痛苦。因此,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合理降低学生对心理咨询效果的期望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大学生的危机意识不强,对于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处理能力不够,因此,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或专题讲座的形式普及相关知识,使其在危机干预四级网络中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二)实现自我管理,给学生强一颗“助己”的心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通过“一个群体”和“三个组织”,引导学生自助互助,促进其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
1、培养班级心理委员
心理委员既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员,也是及时发现问题、疏导不良情绪的预警员,更是提供重要线索、协助事件处理的联络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应该注重对心理委员专业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其热情服务讲爱心,人际和谐受欢心,善于助长有锦心,探索自我能知心,保守秘密被放心,更应该鼓励心理委员在班级里组织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成长互助小组等等,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
2、打造学生组织群体
高校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部门下设立分支机构,即学生组织群体。目前很多高校已经成立心理健康部、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健康报报社等,一方面有助于在學生中营造勤于自助、善于互助、乐于助人的良好风尚;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学生群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和知识普及活动,例如心理情景剧表演、心理健康报发放等等。
(三)推动自我发展,给学生铸一双“塑己”的翼
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通过将人格锻造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其有个性、善思索、高情商、正能量,促进其主体人格良性发展。
1、完善教学体系,辅导学生自我发展。
近年来,高校已经形成了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的课程体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应像其他课程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应该强调体验式教学,在现实情境中,促进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发展[7]。
2、搭建活动体系,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通过团体训练、525心理健康月等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从整体来看,在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活动实践中,大学生会自觉将活动目的、结果与自己的行为方式进行比较,使之与环境协调[8];另一方面,实践活动的过程是一个检验和建构自我心理素质要素的过程,会促使大学生以轻松的方式解决自身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明秀.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2]谢春玲.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3]王英,吴忠才.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方式探析[J].2004(1):32-33.
[4]陈晓蕾,肖文学.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社科纵横,2011(26):296-297.
[5]曹召伦,陶芳标.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方法初探[J].中国学校卫生,2006(8).
[6]栾海清,陈家麟.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培养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2006,10(1):40-43.
[7]麻艳香,蔡中宏.自我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5(6).
12.心理健康自我鉴定 篇十二
关键词:中职新生,自我和谐,心理健康
自我和谐是指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罗杰斯认为, 自我与经验之间的不协调是引发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1]。王登峰等[2]指出, 自我和谐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自我和谐包括以下6个特点:动机和需要与过去历史、对现实的认识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密切相关;妥善处理冲突和选择;了解和接受自我;接受他人, 善与人处;正视现实, 接受现实;人格完整和谐。
中职生正处于自我意识确定与自我角色形成的重要时期。近年来, 国内对中职生自我和谐的研究较少, 本研究通过对中职新生的自我和谐、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中职新生自我和谐现状, 探讨自我和谐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提出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整群抽取某校中职新生204人, 发放“自我和谐量表 (SCCS)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MHT) 量表”各204份, 分别收回有效量表188份, 有效回收率为92.2%。其中, 男生68人, 女生120人;独生子女48人, 非独生子女140人。
1.2 研究工具
1.2.1 自我和谐量表“自我和谐量表”是北京大学心理系王登峰1994年根据罗杰斯评定量表编制的。
该量表包括“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自我的刻板性”3个分量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分量表”测量个体对自己的看法与实际表现之间的不一致程度;“自我的灵活性分量表”测量个体对自己看法的灵活性和可塑性;“自我的刻板性分量表”测量个体对自己看法的顽固和拒绝改变的程度。共35个项目, 采用5点计分。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分别为0.85、0.81和0.64。“自我和谐量表”总分越高, 说明被试者自我和谐程度越低。
1.2.2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
该量表由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等修订, 适用于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生, 由1个效度量表和8个内容分量表构成。8个内容分量表分别为“学习焦虑倾向”、“对人敏感倾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
1.3 施测过程
由班主任担任主试, 以班级为单位, 采用团体施测的方式进行, 当场收回问卷。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中职新生自我和谐水平的总体状况
依据SCCS得分对188名中职新生进行分组, 低于75分为低分组, 75~102分为中间组, 103分以上为高分组。研究发现, 处于低分组的有15人, 约占8.0%;处于中间组的有126人, 约占67.0%, 处于高分组的有47人, 约占25.0%。SCCS得分越高表明自我和谐水平越低, 越容易自卑。可以看出, 尽管中职新生群体自我和谐总体状况较好, 但仍有25.0%的人自我和谐水平较低。
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 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水平与全国常模差异无显著性 (t=1.416, t=-0.450) , 自我的刻板性水平显著高于全国常模 (t=6.397, P<0.01) 。
2.2 不同类别中职新生自我和谐水平的差异检验
为了解不同类别中职新生自我和谐水平是否存在差异, 分别对男女生、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不同父母婚姻状态的中职新生自我和谐状况进行差异检验。结果发现, 中职新生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自我的刻板性以及自我和谐的总体状况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父母婚姻状态等人口学变量方面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3 中职新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情况 (见表1)
总体来说, 自我和谐与除学习焦虑倾向、身体症状之外的心理健康 (总焦虑) 其余各因子显著相关。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学习焦虑倾向无显著相关性。自我的灵活性只与孤独倾向呈显著负相关, 而自我的刻板性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均无相关性。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以心理健康各因子为因变量, 以自我和谐3个因子为自变量, 进行回归分析 (见表2) 。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是心理健康水平 (总焦虑) 、对人焦虑倾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的有效预测变量。自我的灵活性是孤独倾向的有效预测变量。
3 讨论与建议
3.1 中职新生自我和谐状况分析
中职新生自我和谐总体状况较好, 大多数人处于中等水平, 这与廖友国等[3,4]的调查结果相近, 也与普通高中生自我和谐状况一致[5]。但是, 调查中也发现, 中职新生中确实存在一部分自我和谐水平较低者, 这一现状不容忽视。
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 中职新生自我的刻板性显著高于全国常模, 这表明中职新生对自我的看法比较顽固, 拒绝改变的程度较高。
中职新生自我和谐水平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及父母婚姻状态等人口学变量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这与廖友国[3,4]等的研究结果一致, 同时, 这一特点与对普通高中生[5]及大学生[6]的调查结果均一致。这反映出, 自我和谐受一般人口学变量的影响较小, 提示我们应该从个体心理层面或外界环境中去寻找对中职生自我和谐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廖友国等[3]探讨了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对自我和谐的影响, 发现朋友支持对中职生自我和谐有重要的预测作用。
3.2 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注:*P<0.05, **P<0.01
注:自我的刻板性是心理健康水平各因子的无效预测变量
自我和谐与除学习焦虑倾向、身体症状之外的心理健康 (总焦虑) 其余各因子显著相关。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学习焦虑倾向无显著相关性。自我的灵活性只与孤独倾向呈显著负相关, 而自我的刻板性与各因子无显著相关性。这表明中职新生自我刻板性虽然高于一般人, 但对其心理健康并未造成影响。
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 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3,7]。回归分析显示, 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是心理健康水平、对人焦虑倾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的有效预测变量。自我的灵活性是孤独倾向的有效预测变量。说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是心理健康最重要的预测变量, 自我和谐能够有效预测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这与已有的相关研究一致[8,9]。
3.3 提高中职新生自我和谐水平的措施
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突出会造成自我悦纳和社会适应困难, 不利于中职新生的健康成长。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认知调整, 很容易产生自卑感, 从而产生心理问题。罗杰斯认为, 当个体处于不和谐状态时, 为了恢复和谐, 往往会采取各种各样的防御反应, 这正是引发心理障碍的原因。因此, 我们必须提高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 增强其自信心, 以达到增进心理健康, 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
3.3.1 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自我不和谐是个体成长中的问题, 个体正是通过从自我不和谐到和谐的过程实现人格的发展与成熟。学校应当为中职新生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引导他们克服心理障碍达到自我和谐。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创办各种社团、协会与组织, 为中职新生搭建人际交往的平台;倡导与创建平等、融洽的同学关系, 增强同学之间的凝聚力与互助精神。同时, 教师应人性化对待学生, 尊重学生的个性, 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多给予学生信任与帮助。
3.3.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心理健康课、心理健康讲座及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中职新生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节自我、超越自我, 建立与新环境相适应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自我和谐水平。
(1) 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 克服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因素。
学生可通过不同的渠道认识和评价自我, 如通过自己的行为、他人评述、自我比较、社会比较、自我陈述测验以及各种心理测验等方法, 确立适当的期望值, 同时还要建立恰当的参照系。
(2) 积极悦纳自我, 提高自我的灵活性。
学生学会全面地反省自己, 既要看到自己的不足, 又要看到自己的长处, 不过分追求完美, 这样才能增强自我效能感, 从而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遇到挫折时不沮丧消沉, 遇到困难时迎难而上, 积极进取, 使自身处于一种和谐状态。
(3) 主动调控自我。
加强意志力培养, 学会约束自己的言行, 改变不良的性格、习惯, 从而使“个体我”与“社会我”趋于协调。
(4) 重塑自我, 不断超越自我。
将超越自我作为终身努力的目标。无论对人对事, 均全力以赴, 使自己的能力、品行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5) 提升人际交往技巧。
克服自私、不尊重他人、骄傲、自卑等常见的不利于人际交往的缺点, 掌握与提升人际交往技能。针对该年龄段学生自我意识强、叛逆、主动性差的特点, 帮助他们提高化解人际矛盾、处理人际危机的策略与技巧。
参考文献
[1]王登峰.自我和谐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94 (1) :19-22.
[2]王登峰, 黄希庭.自我和谐与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学解读[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1) :1-7.
[3]廖友国, 林燕.中职生自我和谐特点及其与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9 (4) :81-83.
[4]张旭锦.中专生自我和谐水平、自尊水平及相关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2) :125-127.
[5]彭虎军.西部地区高中生自我和谐的特点[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7 (12) :1124-1125.
[6]蒋灿, 阮昆良.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2) :13-16.
[7]艾娟.陕北大学生自我和谐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 :127-128.
[8]赵冰洁, 陈幼贞.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3 (6) :478-480.
【心理健康自我鉴定】推荐阅读:
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09-23
心理健康状况自我评价10-04
心理心理健康知识06-20
心理健康 健康教案06-17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 考试李09-26
技校学生积极心理心理健康论文11-04
《心理健康》教案07-06
幼儿心理健康07-08
心理健康活动小结06-12
初中女生心理健康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