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精选8篇)
1.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篇一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内容摘要:在新课标改革下,努力在英语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通过多种手段方法教育学生热爱劳动,懂得感恩,讲究文明,树立自信心以及保护环境。但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的同时,也要讲究适宜,适时,适度以及教师身教的原则。
关键词:新课改 课堂 德育渗透 英语 学生活动 实践
一、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及小学英语课堂中德育渗透的内容。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学校教育不再单一的追求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养成,而是注重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智体美等有机的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必须把学科教育和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小抓起,从学校、家庭和各方面的积极配合下抓起,从各科教学活动中抓起。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深感培养一个品学兼优的高素质人才的责任性和肩上担子的沉重性。在日常教学中,我非常注重道德教育的渗透。而有人认为英语教学主要是将语法、句型等语言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行了,德育则可以利用思想品德课进行。但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却深深地体会到,在英语课堂中渗透德育对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这里所说的“德育”,是把社会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品行的过程,也包括加强学生道德实践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爱国主义品质,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是每位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常寓德育于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并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在实践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育学生懂得感恩,回报社会
英语课本中有很多关于节假日的知识教学,学生一般都特有兴趣。每逢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等一切有意义的节日,我会相应展开与此对应的道德教育。比如感恩节来临时,我和学生们会书写英文的感谢小卡片,感谢曾今帮助过我们的人,感谢学校,感谢祖国。在父亲节及母亲节那天,我们会制作一些精美小卡片,并附上 英文的祝福语,Happy Father Day or Happy Mother Day!或者更简单的Father,I love you/mother,I love you.亲自送给我们的父母,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感谢他们的谆谆教导。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教师有感恩之心,在行动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并能“细水长流”地渗透到自己的教学中,持之以恒地坚持好。教育家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我们作为教师,重在点燃孩子们心中的火焰,而不是强行灌输。
(二)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文明用语,礼貌待人
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需要鼓励,表扬。在教学中要善于找准教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例如,“Good morning!”“How are you?”“Hello!”“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Sorry.” 等表示问候、礼貌的句子,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只要在教学及日常交往中反复使用,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学生自然就学会了在英语中礼貌用语的运用。例如,“Thank you”(谢谢你)这一常用的礼貌用语,在教学上,教师也应侧重于学生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并时刻加以提醒:如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说“Thank you”;接受别人的赞美时,要说“Thank you”;接受别人的礼物时,也要说“Thank you”。即使是自己的父母,也别忘了说“Thank you” 在学习“New Year’s Day” 的时候,引申到“Women’s Day”、“ Mothers’ Day、”“The Old Men’s Day”等节日,回家后,要求学生用英语向父母及祖父母祝福。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同时也明白了应该体贴父母、关心他人。
(三)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战胜挫折的信心。本校位于山区,长期缺乏师资力量以及对英语学习的忽视,导致很多孩子的英语基础很差,发音不准,这些现状更加加剧了孩子们的自卑心理,在学习英语上面更加消极,不自信。为了克服这一困难,我经常找他们谈心,尽力消除他们的自卑以及恐惧心理,在课堂上,我会反复以简单的英文对话与他们每个人交流:Hello/How are you!/ Good Morning!/Are you happy today!/并适时讲述一些名人励志故事,使他们从故事中渐渐明白,原来一时的失败并不可怕,我们需要勇气去克服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小学英语并不是很难,只要孩子们有学习的劲头和兴趣,成绩自然会提高,他们也会从胜利中树立了自信,得到了锻炼,不再害怕小小的挫折。
(四)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育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小学英语书本设计得色彩鲜明,贴近生活,以苏教版的英语教材为例,课文中大量展现自然风景,不仅让学生们享受视觉上的美丽,更教育孩子们对大自然美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书中的一则Story Time,里面讲述一个Can(罐头盒)寻找家的故事。Can 通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家---Garbage Bin.并且高兴地说:“Home is so sweet!”通过这种有意思的故事引导,使同学们明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二、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运用多种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道德教育又该以何种形式渗透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呢?根据小学英语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我在小学英语课堂中以以下活动形式渗透德育教育。
(一)、组织学生相互合作
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主阵地在于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适宜、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一起指正,既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又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如教学苏教版英语Story Time的部分,在巩固对话环节时,采用4人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会话表演。三生分饰对话中的3个角色,其余一生担任导演,全权督导演员的表演。最后进行全班大汇演,评出最佳小组,获得最佳的,可为本大组赢得10分。(平时每节课小组都有加减分记录)。以此激发每位学生的竞争意识。为了共同的目标,学生们个个认真、投入。谁说错了及时指正,不会说的虚心请教,他们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排练着。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到自已能够被尊重,能够平等与他人相处,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尊重每个同学的语言成果,不嘲笑别人。课内外要学生争做“师”,真诚帮助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同学,在互帮互助中,共同取得智育与德育的进步。在有竞争、有合作的形式中,我欣喜地感受到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友爱,在为集体争取荣誉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努力地完善着自己,强烈的热爱集体之情溢于言表。
(二)、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德育强调:德育应促进学生感性生命的自我生成,它所努力实践着的是让学 生在自己亲身参与的生活与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辨别、生成,这种精神的生成与建构只有让学生经历了体验、感悟的过程后才能实现。”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不能将教育仅仅停留在课堂所创设的各种学习活动,而要将课堂上的德育内容扩展到学生的其它生活空间,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特定情境中进行德育实践探索,使教育具有针对性,使情感体验达到最优化。例如当学生了解了 “Mother’s Day”,我结合Let’s make要求学生制作一张卡片,回家送给妈妈,并对妈妈说“I love you, mum.Happy Mother’s Day。”以此来表达对母亲的爱。
小学英语课外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歌舞比赛、开Party、拼词组句游戏、参观郊游等等。组织活动时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明确德育目的,使德与智有机结合。例如开展“情系英语,心系奥运”英语沙龙活动,通过学习冬奥运英语,了解西方文化、冰上项目、雪上项目、奥运知识等等,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开放意识,培养对冰雪的热爱,树立运动为上的观念;培养学生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情操。英语小品比赛,要求小组全体成员一起根据所学口语,创造性编小品,然后进行熟练表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等。歌舞比赛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性、集体主义精神;拼词组句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爱动脑、爱学习、细心等品质;开圣诞节Party时,要求学生亲手制作圣诞卡片,写上Merry Christmas!Happy New Year!等圣诞和新年祝福之类的话语,并赠送给亲朋好友,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同学、尊敬老师的美德以及热爱劳动、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珍惜人与人之间真挚情感的美好情操等等。实践表明,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效果很好,它不仅会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且还会增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而言之,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根据德育工作的特点,重视德育与英语学科的整合,正确选择和运用德育渗透的方法,有始有终地坚持教育渗透,在教学的点滴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应该注意的原则
(一)适宜原则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应该遵循适宜的原则,例如进行爱国教育时,可用“I love China / I love my homeland”等英语短语适宜表达对祖国的热爱,而不应该大肆宣扬民族仇恨和一些历史问题,俄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多多给予孩子们更多爱的教育,而不是偏激和仇恨。
(二)适时原则
在小学英语课堂进行德育教育时,要结合书本上学到的知识,适时的进行渗透,例如学习Thanksgiving Day 时,可穿插渗透一些感恩教育,不能随心所欲舍本逐末地在课堂上过分进行德育渗透。
(三)适度原则
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一定要适度,不能将渗透的内容抽象化,深刻化,要建立在小学儿童能理解的基础上,因材施教的进行渗透。
(四)教师身教原则
俄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人在童年时代就应该接受爱,善心,热忱等品德教育,培养善心像识字一样需要有人教导。”可见道德渗透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作为教师,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必须做到以身作则,约束好自己的行为,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去感染教育学生。
四、未来英语教学中道德教育渗透的设想
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目的和手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是会积极创造有利条件,营造适宜环境,制造恰当机会,给孩子们进行不同形式,丰富多彩的德育。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根据山区学校的具体特点以及山区孩子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实施道德教育。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宗旨,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学生。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他的事业,从表面上看虽然平凡,但却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之一。”基于这句话,作为教师的我更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苏格拉底 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柏拉图《理想国》)苏霍姆林斯基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 《培养基体的方法》
赫尔巴特 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的奠基人。《教育学讲授纲要》 乌申斯基 19世纪俄国教育家 《人是教育的对象》
2.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篇二
一、立足中职学生群体的实际, 加强英语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
陶行知指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坏, 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1) 。德国赫尔巴特 (Johann Friedrich Herbart) 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 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离开教学, 则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2) ”陶行知的“根本”说和赫尔巴特的“教学教育性”说, 一语道出了德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中职学生来说, 道德教育更为重要。
(一) 英语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 是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
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直接为社会输送既具有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 又具有健康人文素质和良好道德素养的应用性人才。从学生方面看, 中职学校的学习生活是他们走上社会前学习知识、锻炼技能、积累成熟、养成品德、接受系统教育的重要阶段, 这个阶段学就和养成的知识技能、品格道德对其人生和社会都有极其重要影响。同时, 教学中的德育, 一直是中职学校工作的“短腿”。长期以来的职业教育, 重智育, 轻德育, 从宣传引导到评价机制等, 多是片面地强调“本领”和技能, 不少教师认为道德教育是思想品德课, 是班主任、辅导员的事情, 只注重于给知识、传技术, 以致一些学生进入社会后, 在适应、生存、发展等方面步履维艰。《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 文化课教师应该结合课程特点, 遵循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充分发掘德育因素, 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这是从决策的层面对课堂教学的德育提出的具体要求, 由此可见任务之艰巨、迫切。
(二) 英语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 是中职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
中职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他们具有以往同龄人的共性:崇尚自我, 又易于偏激;追求独立, 又易于迷茫;喜欢思考, 又易于钻牛角尖。他们渴望摆脱家庭和学校的约束, 寻求独立和平等, 但由于意志品格、心理发育尚处于形成过程之中, 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和激烈冲撞的多元文化, 容易产生偏激、迷惑、逆反心理。这类群体的心理特征又具有其特殊性:一是结构复杂, 思想困惑。中职学校跨地域招生, 打破了我国小学和初中、高中学校以地缘归类为主, 实行属地教育的格局, 来源于不同的阶层和地域的生源结构, 必然带来不同地方生活习性和文化元素的交汇和碰撞, 给学生带来道德识别的烦恼和成长的困惑;二是目标游离, 个性突出。中职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像高中生那样明了清晰——继续深造, 冲刺大学, 他们面临着生活、职业生涯的各种选择, 没有具体的生活目标、价值取向的不确定性和认知结构的缺失, 极易使他们产生不良的社会行为。
(三) 英语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 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内在要求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教学成功的根本在于诱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内驱力。从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看, 英语不是专业课程, 而是公共基础课;从学生方面看, 他们大多数英语基础都相对比较薄弱, 认为“英语无用”, 不如多花些精力“学得一技”, 以便将来好就业, 所以学生普遍对学习英语兴趣不高、动力不足。英语教学要化解这些不利因素, 就必须在加强德育上寻求突破口。现代教育学认为:教学效果 (Y) =知识技能 (F) , 方法 (X) , 情感、态度、价值观 (E) 的乘积。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程, “文以载道”、“辞以言情”, 寓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如果只是注重语言形式的学习、语法规则的讲解, 机械操练, 死记硬背, 课堂教学势必成为“一潭死水”, 教师累, 学生烦。只有发挥英语教学的优势, 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 引入德育之“活水”, 通过感情的感染、活动的体验、情境的熏陶、生活的感悟等, 增强感染力和鼓动性, 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欲望。
二、根据生命品格养成的内涵, 把握课堂教学中道德教育的渗透特征
课堂教学中实施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渗透教育”, 这是学生道德品格养成的特点所决定的。心理学家一般比较赞同用价值内化来描述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顺从、认同、内化。“顺从”是表面接受他人的意见或观点;“认同”是思想、情感和态度上主动接受他人影响;“内化”是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相融合, 形成价值观。而要完成思想成长、品德养成的历程, 需要学生经过反复的“自主识别”、不断的“情意体验”、周而复始的“意义建构”。由此可知, 教学中的德育, 必须经过日积月累才能实现, 必须关注学生的“认可度”、“认同感”、“可接受性”。说教式的“灌输”, 标签式的“拿来”, 只能给学生带来表面的“顺从”, 造成“水过鸭背”, 甚至导致他们心理的逆反。只有以“渗透”的方式,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才会使学生的思想品德之树成为“生命常青树”。“德育渗透”是指教师在教学中, 根据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育目的, 凭借学科教材资源, 通过渐进的、潜移默化式的教育方式、手段或途径, 实施道德教育,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健康思想、良好品德的感化。“渗透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 随机性而非刻意式
“随机”是教材内容、学生思想和教师“点化”的有机结合, 注重的是德育“渗透”的时机。人的思想观念、精神品质的培养关键在于人的自主识别和意义建构, 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在特定时段、特定情境对特定教学内容的感知和情绪体验。“德育渗透”忌讳在课堂教学中用强制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灌输”, 忌讳离开教材、离开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搬硬套”。主张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时制宜”;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充分发挥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主导作用, 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背景, 结合教学现场的情势, 随机而发, 顺势而行, 寓教于学, 做到“临水予楫进山送鞭”, 实现目的性和无意识性的有机结合。
(二) 生动性而非说教式
生动性是德育渗透内在需求的外在表现, 关注的是“渗透”的方法形式。“跃跃也乐之”、“欣欣然趋之”是“渗透教育”追求的理想境界。强调德育要寓理于情, 以情动人, 将“道德的种子”撒播在“情感这个肥沃的土壤上” (3) , 在和谐的环境中愉悦身心, 潜移默化。要求教师将教学计划设置的价值取向和德育目标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情景相融的教学情境, 声情并茂的言语传授, 唤起学生的思想共鸣, 激起学生的感情共振,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是基于自主选择条件下, 愉悦地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 养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三) 自然性而非强制式
“自然”指德育渗透是“春风化雨”、“雨露滋润”般的平和与惬意, 是从“度量”方面对德育渗透提出的要求。强调德育渗透是点点滴滴, 自然生成, 积少成多, 水到渠成。英语课堂的德育不同于主题教育——以系列的、鲜明的教育内容与形式, 唱响主旋律, 给学生以震撼, 它是通过隐性教育来达到教育目的;也不像政治理论课那样释理说教, 直接有形, 而是把教育目标渗透在教学活动中, 不是“假、大、空”的观念输入, 不是“暴风骤雨”般的思想洗礼, 追求的是一种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效果,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感染, 通过反复连续的观念情感的认同、内化, 使自己的价值观念、认知结构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 周而复始地螺旋式地上升进化。
三、紧扣随机生动自然的要求, 探索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
不同的学生群体需要不同的德育内容, 不同的学科教学蕴涵不同的德育因素, 英语课堂教学中, 应该突出“随机性、生动性、自然性”特征, 从教材内容、教学过程、师范榜样、课堂管理等方面进行渗透教育。
(一) 挖掘资源, 因势利导, 循序渐进
教材是课堂德育的载体, 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必须依托教材, 离开了教材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 具有文学性、思想性的特点, 教材内容涉及人文、社会、环境、体育等, 德育素材丰富。教师应深入钻研, 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思想情感因素, 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地进行德育渗透。首先, 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化”, 结合课文挖掘和提炼, 发酵素材, 点化其真其善其美, 如挖掘教材中有关文明礼貌、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题材, 彰显人性之美。其次, 对教材内容进行“发散”, 如结合课文给学生讲授相应的背景资料和对比材料, 扩大学生对英语国家风土人情和文化习惯的了解,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进取意识。另外, 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 如学习“Do you like…?”的句型时, 就可以作适当延伸, 引导学生回答“Do you like your school?”等等。一句话, 围绕教材的主题, 挖掘课文的德育内涵, 使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同时, 思想上得到熏陶。
(二) 突出特点, 创设情境, 迁移感悟
不论是基础英语还是商务英语或旅游英语, 中职英语教材的课文选编都以情景材料为主, 课文通过安排不同场合的情景对话, 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 掌握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要抓住这个特点, 创设多样化的情境, 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 充分发挥感性因素的作用, 激发他们认知体验过程中探究的冲动和成功的愉悦。一是创设问题情境。围绕教材内容启发学生探索话题的精髓, 使学生在思考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思想的启发, 体会教材的寓意, 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二是创设生活情境。把教材中所展示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通过实物演示、音乐渲染、图画再现等, 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 强化认知体验,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健康情操。三是创设模拟情境。采取主题讨论、小组模拟交际、即兴表演、剧情化游戏等方式,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语言交际的情境当中, 营造主动、积极、协作的交际氛围, 培养民主合作、团结进取的精神。
(三) 发挥优势, 言传身教, 耳濡目染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 (Ushinski) 指出:“教师个人的范例, 对于青年人的心灵, 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4) ”中职学生可塑性较强, 思想活跃, 生性好动。而英语作为语言学科, 模仿性相对比其他学科强一些。英语教师应熟知中外的人文素养以及把教材内容生活化, 使得英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更为优势。因此, 英语教师要树德立范, 把言传身教当作一种责任, 一种德育工作最高境界, 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 以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和对教学的认真负责影响学生, 以积极的处世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情趣陶冶学生, 以亦师亦友平等合作的情感温暖学生, 以健全的人格和感人的魅力感染学生。一句话, 用情操去陶冶情操, 用品质去培育品质, 用人格去锤炼人格, 耳濡目染, 春风化雨, 塑造美好的灵魂。
(四) 结合实际, 点拨启发, 潜移默化
如前所述, 中职学生群体结构比较复杂, 学业上高不成低不就。在英语学习上的表现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焦虑型, 对英语学习缺乏自信;二是放任型, 反正如此这般无所谓;三是破罐破摔型, 以捣蛋恶搞为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要结合学生的实际, 因材施教, 分类指导, 或给方法、多鼓励, 或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或制定目标、纪律约束, 通过提示点拨或启发诱导等多种方式的“渗透”, 促使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学习。同时, 细心观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一言一行, 及时矫正和引导, 从大处着眼, 从小处着手, 培养学生积极的态度、合作的精神、良好的习惯。
如果说, 学校是在思想教育的主阵地, 那么, 课堂就是思想教育的主渠道。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有着丰富的内涵, 深入理解和把握课堂德育的特点, 积极探索课堂德育的有效途径, 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 全方位、多渠道地实施德育渗透, 教书育人, 培养健康合格的劳动者, 是新形势对中职学校提出的要求, 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意义之所在。
摘要: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 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在要求。课堂教学的品德教育应该立足学生的思想实际, 根据生命品格养成的内涵, 紧扣随机性、生动性、自然性的渗透特征来开展。要挖掘德育资源, 因势利导;突出课程特点, 创设情境;发挥榜样作用, 言传身教;结合学习过程, 点拨启发, 通过循序渐进、迁移感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英语教学,德育渗透
参考文献
①陶行知:《陶行知全集》 (卷三) ,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5年, 第471页.
②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年, 第304页。
③[苏]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年, 第265页。
3.浅谈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篇三
关键字:英语课堂 教学 德育教育
英语教学不仅仅只是知识、语言技能的教学,它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指出教学中应该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新课程高中英语教材课文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些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要求教师努力挖掘这些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质教育。
在上SEFC选修7,Unit4 Sharing这堂课时,我照例进行一些情感教育。上完课文后,我让学生们讲讲他们的感受。按照我的计划,我是希望他们能够说出:世界上还是有很贫穷的地方,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活;如果我们有能力的话,要为贫穷地区的人们贡献点力量等等。但当我叫到一个同学回答我的问题时,他却完全没有按我的思路来,他的观点是:“我很喜欢那里的生活。简单,快乐。志愿者为什么要到那里去污染他们纯洁的生存世界和精神世界?”他的观点一摆出来,我就愣住了。而同学们却很兴奋,纷纷发表议论。有一个来自山区的孩子,他深情地回忆起小时候上学时的情景:冬天很冷,带火茺(一种取暖的东西)去上学,上课时把豆子扔在里面,整个教室都飘着香味。而还有的同学说:志愿者支教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当地的人们是不是需要。志愿不能成为变相的文化或是精神的破坏和侵略。这堂课上,他们讨论的异常激动,发言很积极。
在英语课堂德育教育中,我们不能还按老的模式进行说教,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德育要建立了融洽、民主、相互尊重的氛围中
教师常常把自己定位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师尊不可侵犯。这无形当中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了一段距离。在进行道德情感教育时,教师有时可以适当地“退”让,使学生感觉到老师是跟他们平等的,老师没有强迫他们去听,而是反过来要倾听他们的心声,让他们体会到被尊重的感觉,使他们明白,老师和他们也有一样的想法,老师理解他们。这就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他们会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使得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完成情感道德教育。
二、实行德育要以人为本
有时教师在进行引导时会遇到学生“不听使唤”的尴尬情景,学生偏不往老师指的方向走,不愿意接受老师的说教。我想,那是因为教师没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而是按照自己理想的方式去说教,牵强地去引导的结果。学生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他们有血有肉,鲜活生动,他们有自己不同的成长经历和情感体验。教师应该适时给予学生机会,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把学生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与自己平等的“人”去培养、去发展。有时候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较少,对许多事物的认识比较肤浅,我们可以去引导,使他们成熟。要想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很好地渗透情感教育,就要本着尊重、信任、理解、宽容的态度去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在师生之间创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
三、实行德育教育时要与时俱进
时代的发展,学生也在不停的变化,我们不能再拿着以前的一些老观点、老事例来对学生进行教育。比如在SEFC选修 Unit 2 Working in the land这个单元中,课文中的袁隆平简单、朴实,是个很平凡又很伟大的人。但是在上课的时候,有同学就说起另一件事,在电视台上播出的新闻中,袁隆平出现在车展上准备为自己购买汽车,这件事还曾经引起了媒体热烈的讨论。学生们都提出来,作为伟大的科学家,他完全可以享受必要的物质生活。在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学生们所表现出来的宽容、大气让我很感动。
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德育是每个教师应该努力做到的。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根据德育工作的特点,重视德育与英语学科的整合,正确选择和运用德育渗透的方法,有始有终地坚持德育渗透,使学生在获得外语知识的同时,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
4.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篇四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目标指导我们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些要求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所以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以外,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怎样才能在中更好的渗透德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
一、理解、尊重学生是德育的基点.新课程的学生观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而且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也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教育应该是温馨的,可以沁人心脾,润物无声。关注学生,在教育中要理解学生,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思考学生,这样才能拨动学生生命的“情弦”,我们的教育方可绿意盎然。处在成长阶段的孩子,有时老师要蹲下去在孩子的高度去思考,去理解他们,教师要坚持“扬长”教育,看到孩子的优点,赏识他们,强化良好的行为,帮助孩子增强进取的积极性和信心。我们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我们在关注学生学业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学生心中的困惑,在发现有不和谐因素时,及时交流引导,让师生共同奏出和谐优美的乐章。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包括数学教育。可以说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如果我们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适时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就能使整个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情理互动的愉快过程,同时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直接的。除了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一堂好的数学课前,教师充分的准备,课堂上采用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幽默的数学教学语言,既能使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又能让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教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美的感染,从而陶冶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手段,这样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
爱国主义观念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配合教学,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古代数学研究的累累硕果:我国著名的数学典籍《九章算术》,其中首次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运算法则,使得代数学早于西方于公元前2000年就产生了;著名的勾股定理是西周数学家商高最早提出来的,故其又被称为商高定理;刘徽首创“割圆术”,科学的得出徽率(即圆周率)3.14;祖冲之对圆周率进行运算得出杰出成果3.1415926<π<3.1415927,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杨辉的“三角阵”比法国“帕斯卡三角形”的发现早500多年┅┅这些杰出的数学家及其成就铸就了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篇章。
例如:在讲解《勾股定理》三国时期吴国的数学家赵爽创制的“勾股圆方图”,用形数结合得到方法,给出了勾股定理的详细证明。又如,讲解《相似三角形应用》一节时,我采用了《九章算术》中的“四表望远”,它记载了古代如何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学生在体会着数学知识的历史延伸同时,又赞叹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三、以教材知识为载体,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和精髓.在数学教学中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而且有利于人才的培养,素质的提高.教学中要适时恰当地对数学方法给予提炼和概括,让学生有明确的印象。由于数学思想、方法分散在各个不同部分,而同一问题又可以用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因此,教师的概括、分析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我提炼、揣摩概括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这样才能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落在实处。
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有机结合,要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领悟蕴含于数学之中的种种数学思想方法,切忌生搬硬套,和盘托出,脱离实际等错误做法。比如,教学二次不等式解集时结合二次函数图象来理解和记忆,总结归纳出解集在“两根之间“、“两根之外”,利用形数结合方法,从而比较顺利地完成新旧知识的过渡。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论知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手段和工具,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真正掌握数学,因而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现行的教材当中蕴涵了多种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应当挖掘出数学基础知识所反映出来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设计教学思想方法的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因此,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把握:
1、知识的情景引入中,注意引导学生在情景中把握数学信息,准确建立数学模型。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干扰信息、次要信息、主要信息;哪些是无用信息、有用信息。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抽象能力。
2、建立数学模型后,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数学分析和解释,说明其合理性、正确性,形成数学结论和理论,并用之解释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达到:生活──数学──生活这一过程。
3、在处理例题中,多运用一题多例、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不断强化思想和方法,达到对知识的类比和对比。
4、在处理作业中,发现学生合理的,有创意的思想、方法。应及时与全体同学生分享,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5、让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母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对于例子、习题,不要就题论题,反思⑴解法是怎样想出来的?关键是哪一步?自己为什么没想出来?⑵能找到更好的解题途径吗?这个方法能推广吗?⑶通过解决这个题,我们应该学什么?这种反思能较好地概括思维本质,从而上升到数学思想方法上来。
四、渗透数学文化,挖掘数学品质,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特征
新课标把“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置于课程设计基本理念的重要位置上,使数学文化问题正式进入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体验数学文化,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从而实现数学的文化教育功能,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问题。
克莱因说过,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数学特殊的理性思维方法,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特征。⑴、严谨务实的态度。
数学中概念、命题、定理、公式的表述最根本的准则是准确、简明,数学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严密。严密性使得数学的结论不会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数学的思维过程本质上是一种去伪存真的过程。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每一个推理过程进行严密的推导、合理的变化,不存在任何弄虚作假的行为。学生通过这样的数学训练,不知不觉就养成缜密、有条理的思维习惯,严谨务实的处事态度。⑵、守法自律的习惯。
从数学的知识体系来说,它是一种理性思维方式,是一种理性精神的张扬,数学中的结论是一种逻辑结果,而不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数学中的每一步推理都必须遵循逻辑的合理性,必须遵守数学规则,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对数学规则的遵守态度,这种对规则的遵循迁移到日常生活中,是对秩序的自觉遵守,使人们形成对社会公德、秩序、法规的自我约束,进而发展为一种守法、自律的习惯。
⑶、自强不息的意志。从数学的学科特点来说,它不象人文学科那么容易使人入迷,学习数学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如:对抽象概念的理解、繁杂的运算和式子的变形等等。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克服困难,领略数学的真谛。从而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意志。⑷、开拓创新的精神。
数学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再创造过程。数学中对定理、法则以及方法上的探索,都需要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正像智力不能从老师那里传给学生一样,创新个性是潜伏在人的生理和心理层面的物质,也是无法传递的。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创造适合培养学生创新个性的环境。教师在上课时,应让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和探索,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允许学生向老师质疑、允许学生向课本质疑,从而培养学生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大胆探索的精神,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五、组织数学活动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
未来的社会不仅需要竞争,更需要团结、合作。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许多事情需要大家集思广益、形成合力,才能办成,一个人单枪匹马往往寸步难行。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强化学生的合作观念,使他们认识到依靠集体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同时,《数学课程标准》也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视为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实践由于其采用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因而非常适合学生合作观念的培养。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约翰逊等人曾明确指出:“仅仅把学生分到小组,并让他们进行合作,这本身不能保证一定就能产生合作。”换句话说,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需要众多因素的协调配合,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除了教师主导地位外,日常教学必须教会学生:学会彼此认可,互相信任,当同伴出现错误时应帮助他们纠正;交流时,要有条理,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彼此接纳和支持,有不同的意见,要等别人说完以后再进行补充或反驳,不要打断别人的回答;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敢于承认自身不足,虚心向他人请教,乐于分享他人成功的喜悦等„„.只有这些团队精神,团队意识得到加强才能让合作学习真正的有效进行。
六、把握数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数学本身也有无穷的美妙。”别林斯基也曾说过:“美育和德育是密切联系着的,它能陶冶健康的情感,培养崇高的情操,鼓舞人们为建设美好的未来去战斗。”人们常说数学是万花筒,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在数学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素——许多几何图像就充满着无穷无尽的美,闪烁着美的风采。数学中还有更深层的美——数学概念的简单性、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以及对称与和谐、简单与明快、奇异与突变。众所周知的黄金数0.618是现实世界中美的表现,许多著名的建筑,广泛采用0.618的比例,好给人以舒适的感觉;生理学家认为,当气温23摄氏度时,人感到最舒服,这时人的体温(37度)与气温之比正好是1∶0.618;一些名画的主题大都在画面的0.618位置;乐曲中较长的一段等于总长度的0.618„„音乐,绘画是美的,因为她能给人以感官上愉悅乃至心灵上的震憾。数学其实也有如此特质。有一本由霍夫斯塔特写的《GEB——一条永恒的金线》的书,第一次让人们领略了数学的魅力。GEB是三个人名的起首字母,分别代表数学家歌德尔(K.Godel)、画家埃舍尔(M.C.Escher)和音乐家巴赫(J.S.Bach)。人们通常认为数学和美术、音乐是天壤相别的不同领域,但作者却找到了一条贯穿哥德尔数学、埃舍尔绘画和巴赫音乐的“金带”,从而揭示出绘画、音乐与数学之间的“惊人一致性”。正是音乐、美术与数学的这种联姻,使得美术作品的高雅风格,音乐作品的优美节奏,交融于数学的对称美与和谐美之中。因此,数学教育应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美的审美能力,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爱好,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之后,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展示一些由基本图形翻转得到的轴对称平面图案,让学生欣赏其中的动态美及对称美。之后,可以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典型实例了解并欣赏物体的镜面对称,由此引申到人的镜面对称,对学生进行审美观念的渗透与培养。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轴对称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并加入平移与旋转,体会对称与参差的和谐美,并展示他们的作品。学生通过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升华美的过程,提高了审美素质,发展了审美能力。
教师的工作主要是:设置审美化的道德教育情境;鼓励和引导学生对于道德智慧的欣赏;最后,应当努力让学生形成自己对自己的欣赏——形成欣赏性的评价体系。总之,欣赏型德育的全过程都应当是学生自主“欣赏”的过程、一个尊重并发挥教育对象主体性的过程。
“在教育教学中德育工作者应当努力发掘教育内容上的审美因素,将人类道德文明的智慧之光充分展示出来,让学生在道德价值、道德规范的学习中看到人类自身的伟大与尊严,体会到人类驾驭人际关系的“本质力量”。” 审美的任务是“立美”,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只能是道德的行动。所以欣赏型德育模式所追求的最终目标也就只能是鼓励学生践行审美化的人生法则。一种是审美化的“角色扮演”,一种是审美化的真实的道德实践训练。
5.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五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李 科
【摘 要】德育工作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工作的基础和灵魂,它既关系到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繁荣昌盛,是包括大学英语教师在内的全体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光荣使命。大学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大学英语课堂这一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不断探索研究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将语言教学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果。
【关键词】大学英语;英语教学;德育渗透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生力军,他们的道德水准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社会的总体道德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说甚至关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高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道门槛,如果这道门槛在道德水准上把关不严,把一大批思想品格不合格的人群推向社会,必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正因为如此,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工作报告中突出强调了德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他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道德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教师全员全程参与,对于有着最大受众面的大学英语教师来说,德育工作责无旁贷。
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必要的德育教育
第八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论文评比二等奖
2007年公布的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有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也有提高综合文化素养,而文化素养中所包含的思想观念、道德修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内容,也是德育的基本范畴。显而易见,要真正实现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就必然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2、学生课堂上大量接触西方信息,有必要进行德育教育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增强英语语感,教师常常会鼓励学生去收听英语广播(如VOA、BBC等),登陆英语网站(如Times、Washington Post、Financial Times等)。通过收听英语广播或者登陆英语网站,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的纯正地道的英语语言,领略到丰富多彩的异域文化,这种做法确实能帮助学生提升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英语学习效率。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媒体往往都是西方大国的重要喉舌,它们为西方利益服务,宣扬西方的意识形态,传播资本主义价值观,甚至有部分媒体常常充当反华的急先锋,抹黑中国政府,污蔑中国人民,煽动舆情,企图制造和平演变,无所不用其极。年轻的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比较欠缺,是非辨别能力相对较弱,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很容易被一些虚假的、片面的信息所蒙蔽,从而误入歧途,做出对国家、对人民和对自身有害的行为。
3、学生在跨文化的语境中,德育工作将会更加卓有成效 语言教学不仅包括语言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也涉及到对这种语言所承载文化的体味和解读。因而,大学英语教学必然会在一种跨文化语境中开展。在这种跨文化语境中,对各种文化进行分析和比对不可避免,这也为德育渗透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一方面,在分析和比对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各种文化所共有的、体现 第八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论文评比二等奖
真善美的道德准则,这些在各种文化中都有所体现的道德准则更能折服学生,从而对其产生更加持久而深远的教育意义。另一方面,当多种文化存在冲突时,学生会有更多的困惑,这些困惑会促使学生积极地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这也为教师开展德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可以更加理性的、全面的和辨证的看待西方文化及其价值体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
4、以话题为依据进行的教材编写,为德育渗透创造了条件 在中学阶段,很多英语教材都以语法点作为划分单元的依据。但是当下的大学英语教材一般都是以话题为主要依据来进行单元的划分。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第一册为例,该书一共包含了十个单元,每个单元主题分别为外语学习、代沟、奉献与牺牲、肢体语言、艾滋病、职业选择、枪支问题、创造力、学业成功和诚信。这些话题要么本身就是德育的重要内容,要么是很好的德育切入点。显然,有了这种由于教材编写所带来的便利,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
1、利用课程导论进行德育渗透
为了让大学新生对大学英语课程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很多教师会在新生入学后第一次上课时开设大学英语导论课,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大好时机。一般来说,导论课主要解答三个问题,即why(因何而学)、what(学什么)和how(怎么学)。在向学生解释“因何而学”时,我们不能只是向学生介绍说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它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沟通的工具,也不能简单的说学生只有通过一定的英语等级考试才能顺利毕业,更重要的是向学生强调我们学习英语的根本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Learn from foreigners to compete with foreigners)。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一点,教师可以联系当前我国的实际发展状况,分析我们在经济和科技领域取得的进步,指出我们与世界强国的 第八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论文评比二等奖
差距。这样,我们就不但解答了学生为何要学习英语的疑惑,也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回答“学什么”时,教师应强调学生应不仅学习英语语言技能,还应通过语言学习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即吸收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开阔视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而这些都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在回答“怎么学”时,教师可以强调坚持就是胜利(Perseverance prevails),态度决定一切(Attitude is everything),这些也是学生日后走向成功所必需的意志品质。
2、利用新课导入进行德育渗透
新课导入不仅是用于激发学生探讨文章主题兴趣的手段,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平台。以外研社《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第一册第三单元为例,本单元Section A的课文标题为A Good Heart to Lean On,主要讲述一个瘸腿的父亲如何坚强的面对人生的故事,父亲和坚强成了本文的两个关键词。笔者在进行新课导入时,特意从网络上下载了一段感人至深的视频,一个真实的故事:邝丹的秘密。在这段短短的视频中,主人公邝丹(一名15岁的初三学生)在初中最后一次班会上含着热泪向同班同学描述了她的平凡而又伟大的、靠着替学生修理自行车维持生计的父亲,自豪之情、感恩之心溢于言表。课堂上,看完这段视频之后,几乎所有的学生眼里都噙满了泪水。此时,笔者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How do you think of Kuang Dan’s father? 2.If your father is a bike fixer near the college and you, together with your classmates(most of whom are from well-off families), are passing where your father fixes bicycles, will you say hello to him? Why or why not? 3.In your eyes, what kind of person is your father? 很多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了讨论,他们把自己所掌握的赞美之词全部用在了邝丹的父亲身上,也表示如果自己真有这么一位修自行车的父亲,即使有着很大的压力,他们也会当着同学朋友的面叫他一声“爸爸”,有一部分学生还走上讲台饱含深情地向同学介绍了他们的平第八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论文评比二等奖
凡而又伟大的父亲。课后,很多学生都反馈说他们不但上了一堂精彩的英语课,也上了一堂深刻的道德课,他们认识到了父亲的伟大,明白了感恩的意义,并开始思考人生的价值。由此可见,新课导入也是大学英语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
3、利用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如前所述,目前各高校普遍选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各单元的划分都以话题为依据,每个单元不仅主题明确,而且都很有教育意义。大学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讲解课文语言点的同时,深刻挖掘文章所蕴涵的道德元素,并以此为切入点,不失时机的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以外研社《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第一册第十单元为例,本单元主题为Being Honest and Open,这是一个绝好的诚信教育题材,教师在讲解文章所涵盖的词汇、短语、语法及写作思路的同时,也应该引导学生认真把握和体会该文所提到的关于诚信做人的几条重要原则,并鼓励学生以此原则为指引,做一个真正的诚实守信、道德高尚的人。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用例文或例句时,也应该尽可能选用那些具有积极的指引和教育意义的例子。日积月累,耳濡目染,学生的道德水准也会随着学识的增长而不断提升。
4、利用第二课堂进行德育渗透
第二课堂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延伸,也为道德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大学英语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活动,如英语短剧大赛,英语演讲比赛,英文写作大赛,英语辩论赛等。所有这些活动,只要主题积极上进、组织得力,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升英语学习兴趣,也可以在无形中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素质,达到德育的目的。
5、通过师德师风进行道德渗透
教师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原则会不可避免的反映在其言行举止上,而这些言行举止又会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或深或浅、或多或少的影响。因而,要有效的进行德育渗透,所有大学英语教 第八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论文评比二等奖
师须具有正确的政治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正因为如此,原国家主席江泽民曾经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 教师的一言一行, 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一定要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 全面以身作则, 自觉率先垂范, 这样才能为人师表。”
德育工作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工作的基础和灵魂,它既关系到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繁荣昌盛,是包括大学英语教师在内的全体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光荣使命。大学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大学英语课堂这一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不断探索研究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将语言教学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 胡天赋.大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实践及思考[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1)[2] 黄伟.浅议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2)
6.英语课堂中不可忽视的德育渗透 篇六
一、案例描述
某个星期二的一节英语课,我和平时一样,怀着愉悦的心情,迈着轻松的脚步,走进了四年级(2)班的教室。这节课要教一些有关职业的单词。我准备了许多能够表现职业特征的教具卡片,想给学生创设一定的语言情景,让他们在情景中轻松的学习语言。
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 我向学生问好,全班回应:Good morning,Shelly. 通过提问,我引入了新课内容: I’m a teacher. Are you a teacher? 有位学生回答:No,I am not.另一位学生回答:No,I’m a student.接着,我通过肢体语言,教学新单词farmer,teacher,policeman,doctor,vet, dancer,nurse,和policewoman。每教学一个新单词后,我都让学生利用新词来造句。学生纷纷说:My father is a boss. My uncle is a policeman,my aunt is a policewoman….接着,我向学生提问:What do you want to be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未来想从事的职业,学生们积极回答:I want to be a teacher./ I want to be a doctor./ I want to be a good vet.
突然,我发现一向缄默不语的裴同学将手举了起来。我一直想给他在英语课上展示自我的机会。他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让我喜出望外,于是我马上示意他发言。出乎意料的是, 他站起来只说了I want to be a... 就停住了。在我和学生的期待中,他还是没能将句子说完。这时,一些平时活跃又大胆的学生喊起来:farmer,farmer,farmer而且声音越来越大。在这些学生的“提示”下,裴同学说出了I want to be a farmer. 而且说得很流利。我还没来得及开口,教室里便一阵哄堂大笑。我愕然了:是对farmer这个职业的歧视,还是……?“farmer是农民呀,你想当农民吗?”有些学生嘲笑着说。当我再一次看到他时,他已涨红了脸,而且低下了头。
My father is a farmer. My mother is a farmer,too. 我开口说话了。此时,教室里一下子就安静了,而且安静极了。同学们都不再笑了,而且个个神情专注。看得出,孩子们一定在想:老师怎么会将自己父母是farmer的情况告诉我们呢?我继续说:Farmer is an important job. They grow rice and vegetables for us. We need them. Do you think so?
Yes.学生们响亮地回答。
“职业有好坏、高低和贵贱之分吗?没有farmer种田,我们能生存吗?”通过我的正确引导,学生同意了我的观点: 职业没有高低和贵贱之分,各行各业都是平等的,而且行行出状元。我们的社会缺少哪一行都不行。
此时,有几个学生站起来,对裴同学说:I’m sorry.
裴同学慢慢抬起头,神情坦然了许多,而且脸上露出笑来。看来,他已经不再被farmer这个职业所困扰了。
此时,又有几个平时较懂事的女同学说:I want to be a farmer,too./ I want to be a teacher.此情此景,站在讲台上的我还要多说什么呢?心理安慰了许多。
二、案例反思
课堂犹如一个大舞台,每天上演着不同的戏。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材是剧本。要想演好一场戏,不能照搬剧本,而要导演认真钻研剧本,了解演员特点,大胆创新, 勇于探索,这样才能演出精彩的节目。所以,我们教师要将我们的导演角色当好,就一定要充分的研读教材,吃透教材,在教材的知识结构基础上,用我们的创意,构思我们的课堂主线,让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情景,通过教师课堂中的布置、预设,来参与到教师的活动中来,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将我们的课堂变成孩子们的学堂,而且是在活泼、轻松的氛围中去学习。
教师应时刻注意学生的举动,及时发现并解决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试想:如果裴同学当时的困境得不到教师的及时帮助,结果会是怎样?如果孩子们对职业的歧视得不到正确的引导,那是一件多么令人担忧的事啊!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在设计一节课时,都应该充分的发挥想象,预设到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即使做到这一点,在课堂上还有可能会出现令我们的教师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比如学生之间的思想的碰撞,教育教学虽然比较重要,但是我们每个教师除了有教学的义务之外,还有育人的责任。
从事英语教学多年来,我没有把自己仅仅当作是一名学科教师,我还知道教师是德育的传播者。每个教育者都应该明白,我们的教育不是把学生培养成只有科学知识的文化人,而是应该有责任感、有爱心、有能力的新一代高素质人才。要想使德育在教学中更有效地渗透,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有良好的德育素养、敏锐的洞察力和钻研的精神。教师对课堂中突发事件的处理也体现了将德育渗透在英语教学之中的理念。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错误思想应给予及时的引导,要将文化知识的传授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本课中,我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对有的职业的偏见,使他们的知识和情感都得以健康发展。我想,通过这节课堂上的思想梳理,对有一部分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学校的教育分为两种,教学和品德培养,我们每位教师都要有这个意识,把学生的品德放在与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
7.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篇七
【关键词】德育;英语课堂;教学
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优势和重要性
1.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更好地实现中学德育目标、促进中学德育工作开展的需要。从中学阶段德育的目标来看,有许多方面与英语教学的要求和目标相一致、相符合,在初中英语教材中都有着十分直接或间接的体现。所以,在进行初中英语教育过程中,根据中学德育教育的目标要求,有针对性地对英语教学的一些内容进行强化,将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水平,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学德育目标,促进中学德育工作开展。
2.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完善中学德育内容、充实中学德育手段的需要。中学阶段的英语内容是:开展热爱学习、立志成才教育,开展孝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教育,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展热爱劳动和爱护环境教育,开展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的爱祖国教育,开展社会生活基本常识和安全教育。
二、中学英语课堂德育渗透的方法
1.利用英语课本素材,挖掘德育素材。英语教材是德育的载体,其中不少对话、日常用语、阅读文章都具有丰富的德育修养知识,教师用这样的教材实施教学,在传授英语知识、培养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自然也就渗透了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教材内容的德育价值,完成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大任务。另外,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找到并确定教材中训练的内容和思想教育内容的结合点,以防止德育空泛化。
2.英语教学方法多样化。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倾向于用翻译法进行教学,教学中强调对字,词,句的理解,学习成为机械记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多样化教学,全面渗透德育,精心组织语言交际场景,教学游戏和练习等等,以促进学生提高学科能力为根本,以增强学生趣味和思想修养提升为主线,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选用教学方法的依据,不仅要考虑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要考虑到学生对所用教学方法的态度。
3.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英语活动进行德育教育。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不能将教育仅仅停留在课堂所创设的各种学习活动,而要将课堂上的德育内容扩展到学生的其它生活空间,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特定情境中进入德育实践探索,使教育具有针对性。英语课外活动是英语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创设语言情境,渲染学习气氛,同时英语课外活动还可以丰富中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其道德情操,有助于进行具体生动的思想教育,培养他们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素质,使之成为学习、教育的真正主体。
4.利用文化渗透法对学生进行德育。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语言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它依附社会而存在,伴随社会而发展。中国与英语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师可通过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象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
三、英语课堂中德育渗透应注意的问题
1.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有效的教育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学科教师进行德育也要注意方法与效应相对应,注意改善与教育对象的关系。需要借事明理,借物寓情,用爱心换爱心,以信任换信任,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
2.不牵强附会,避免生搬硬套。学科教学渗透德育,一定要按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结合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自然地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切不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的硬性渗透,不要因为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就忽略其他,殊不知,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的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培养就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3.客观公正,尊重事实。学科教学在渗透德育的同时,还应注意客观公正,尊重事实。对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要一分为二,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一种倾向转为另一种倾向。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客观公正评价社会,才能增加学生对教育的可信性,提高教育效果。
四、结语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是孤立存在的。搞好学生的德育教育需要各学科的整和作用。学生经过学科德育过程中所形成的认识和行为,也有待于学校德育系统和家庭,社会的影响下,长期积累,调整充实,持续发展。德育工作只有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使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梁晓萍,杨红燕德育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上的渗透,外语教学[J],2005(28)
[2]李兰姝,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当代职业教育[J],2011(7)
8.王静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八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对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学习体会,从教书育人的角度阐述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作用及意义,并以具体范文为例,探求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思想品质的途径。
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而今,在民族融合、科技发展的二十一世纪,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中方和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逐步显现。中国人在学习与对外交流中,英语成了中国人学习外语的第一选择。英语文化的感染和德育的培养可以紧密结合、“施德于教”。
小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通过英语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使学生了解并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更好地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发展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能力,扩展他们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他们的文化经历,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使他们能够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交往的需要。可见,良好的思想品质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我们教师在教书的过程中,不要忘记育人的重要性。
如今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素质教育以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为宗旨,德育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渗透到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是素质教育对英语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学好英语知识,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实现育人的宗旨。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各科教学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
透有着特殊的作用,因为英语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学生在学英语的同时,接受了由之带来的相关的信息。如今是信息社会,琳琅满目的信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促使英语教师有责任在教学中深刻挖掘文章的思想内容,仔细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所揭示的哲理,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去思考,增长学生知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同时,进行必要的德育渗透,变静态的书本知识为解决多变的实际生活中道德问题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道德思维。在教学中通过合作互动,不仅发展学生求同存异的思维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德的认识在教师的“润物细无声”中积少成多,从量变到质变中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提高思想品质的目地。关键词:学习习惯欣赏感知实践
下面我将这次课题研究并在实践中的一些感悟总结如下:
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严谨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
仅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体现学生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养成正确、严谨的学习习惯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与工作,都是终身受用的。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必须从习惯抓起,必须从小培养,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在不断克服不良习惯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要教育学生专心听讲,积极思维,引
导学生排除干扰,不开小差;课后要教育学生及时复习,系统整理,透彻理解,牢固掌握;要使学生把作业作为复习、巩固、运用知识的手段,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独立、按时完成。此外,还要不断引导学生注重实践,重视动手能力的习惯的养成,培养他们严格、严密、严谨的科学态度,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
我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将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与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心灵与情操的涵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等德育内容自然渗透其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初中学生可塑性、模仿性强,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英语教师必须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注重自身仪态。通过自身字迹优美、重难点突出的板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教学语言,富创造性、灵活性的教学方法感知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造成“此时无声有胜有声”的效果,使其形成严谨的学习习惯。
二、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作品的人物美,用感人的艺术形象和崇高的思想感情净化心灵、纯正情感、陶冶情操。艺术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力求创造传情的、感染的气氛陶冶学生,让作品所展示的鲜明、真实、感人的形象,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爱作者所爱,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如今是物质文明高度发
达的时代,生活在这一环境下的孩子们享受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所提供的一切便利,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日益严重.人们日益变得冷漠,对社会对他人的冷暖漠不关心.在这种情况下激发孩子爱心及社会责任心尤为重要.在教学中,通过结合“Women’s Day、Mother’s Day、Father’s Day、the Old Men’s Day”等节日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用英语向父母及祖父母(外祖父母)祝福,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达到学以致用,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利用接力赛运动中,运动员跌倒仍爬起继续比赛,并结合足球赛中球队因teamwork而胜、因单干而败等竞技比赛情景,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感,让学生明白只有团队精神才是获胜的关键,个人英雄主义将导致失败的道理。
三、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文中的内涵美,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境界,给学生以深刻的启迪。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人际交往面狭窄,疏离倾向严重,社会适应能力差,很需要在教育中弥补这一欠缺。英语除了语音语调优美,还有各种场合的礼貌用语、富有情感的爱国歌曲和具有时代感的范文,都具有情感的感染作用、启迪人和教育人的作用,以及人际关系的指导作用。通过事例所展示的社会人生的画卷,帮助学生掌握和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启发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在学习、欣赏中领悟到某种生活的哲理。而德育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并注意要具有现实性。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发掘其包容的深层的内涵与现实意义,给学生以深深的启示。如学说:Excuse me.I′m sorry.Thanks a lot.May I do„? What can I do for you? Could I have„? Would you mind „? It doesn’t matter.Glad to help.It’s very kind of you.等交际用语(即礼貌用语),不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自觉摒弃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的语言,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与人交往的水平和能力。通过语言美的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增加交往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的日常用语趋向规范和得体。教学中我结合有关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以及提倡收集废电池,提倡不用塑料袋、塑料餐具,热衷于绿色食品以及北京等地区近几年沙尘暴不断等相关报道,让学生展开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发动学生上网查寻有关环境污染的图片和相关文章,使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并开展“爱我校园,从我做起”的活动,使环境保护意识落到实处。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关心时事,还使学生懂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养成讲卫生、讲道德的良好习惯。德育教育与英语教学不应是各自为政,而应是互相结合,将德育教育渗透在英语教学中,使英语教学更完美,更全面,使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能受到德育教育,因为培养学
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我们教育的宗旨之一,作为人民教师就应自觉掌握和提高德育知识,把德育渗透贯穿到英语教学始终,因为英语教学的德育渗透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会有满意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面是极其宽广的,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只要我们善于挖掘,积极探索,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工作就会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推荐阅读:
让德育渗透语文课堂07-05
小学语文课堂渗透德育11-12
物理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08-14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10-18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10-24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学习11-07
极限思想在数学课堂中的渗透论文12-10
小学英语教师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的“意外”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