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破陋习公开课教案

2024-10-07

孙中山破陋习公开课教案(共6篇)(共6篇)

1.孙中山破陋习公开课教案 篇一

孙中山破陋习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重点难点】 :

1、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田字格

【教学过程】 :

一、谜语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兄弟俩很像,出来凑成双。前后交替走,载人走四方。(谜底:鞋子)我们有很多种类的鞋子,皮鞋、凉鞋、运动鞋等等,你们见过这样的鞋子吗?(出示图片)

2、这样的鞋子是我国封建时期妇女们穿的鞋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和这样的鞋子有关的故事。点击出示课题。(介绍孙中山:孙中山是我们的国父,他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是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解释陋习:不合理的习惯和风俗。)

3、板书课题 24 孙中山破陋习(学生书空课题,并齐读两遍)

看到这样的课题,同学们心里肯定有很多疑问,这个陋习究竟是什么习惯?孙中山又为什么要废除这样的陋习呢?小朋友们别着急,在解决这样一些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认识十个生字宝宝。

二、我会认

1、拼拼音,读生字。开火车读,跟读。

(孙、挑、痛、疼、罪、宗、既、该、统、废)

2、去掉拼音,读生字。开火车读,跟读。

3、拼拼音,读词语。开火车读,跟读。

(孙中山、挑柴、空闲、痛苦、受罪、祖宗、既然、不该、心疼、总统、废除、辛亥)

4、去掉拼音,读词语。开火车读,跟读。

三、自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出示自然段图片)

2、把你认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请同学起来读、分组读、全班读)·你为啥要姐姐受这份罪呢?

·既然知道缠小脚不好,就不该去做。

·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他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

四、我会读

1、第一段(全班齐读)孙中山小时候很喜欢自己的姐姐。当时孙中山的家里很穷,他的姐姐一点儿也不怕吃苦,洗衣、烧饭、插秧、挑柴,样样活儿都干。空闲时,姐姐就陪孙中山一起玩。孙中山最爱听姐姐唱歌,姐姐也经常唱给他听。(指名读,读出对姐姐的喜欢)孙中山小时候很喜欢自己的姐姐。

(指名读,读出姐姐的勤劳能干)当时孙中山的家里很穷,他的姐姐一点儿也不怕吃苦,洗衣、烧饭、插秧、挑柴,样样活儿都干。(出示,姐姐非常能干。)(指名读,读出姐姐的活泼)空闲时,姐姐就陪孙中山一起玩。孙中山最爱听姐姐唱歌,姐姐也经常唱给他听。(出示,姐姐非常活泼。)(全班再有感情读整段,并填空因为姐姐既能干又活泼,所以孙中山喜欢姐姐。)

2、有这样能干活泼的姐姐,孙中山一家人的生活肯定非常幸福,可事实是这样的吗?(出示第七段,指名读)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想一想:1.孙中山为什么再也看不到姐姐的笑脸,听不到姐姐的歌声? 2.这件事指什么事?

3.这件事为什么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灵?

(同学们先自己猜一猜,我们一起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让姐姐变了一个人。)

3、(出示第二段,指名读,读出姐姐的痛苦。“长长的、一道又一道”)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看见妈妈正在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

4、我们一起来看看,缠足到底是怎样一个痛苦的过程。(播放视频)(孙中山那么喜欢姐姐,看到姐姐在经受这么痛苦地缠足,他是什么心情?出示第三段)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便对妈妈说:“你为啥要姐姐受这份罪呢?姐姐缠了脚,还能下田干活吗?”(指名读,读出孙中山的生气和心疼。)

5、(缠足那么痛苦,而且缠足以后都不能干活了,这些难道妈妈不知道吗?那妈妈是怎么说的呢?出示第四段)妈妈叹了口气说:“孩子,我也知道缠小脚不好,可这是祖宗传下来的呀!女孩子不缠小脚会被人家笑话的。”(指名读,读出妈妈的无奈)

6、(听了妈妈的话,孙中山是怎么回答的呢?出示第五段)“既然知道缠小脚不好,就不该去做。别人笑话怕什么!”(读出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

7、(虽然孙中山非常理直气壮,可是面对传承了上千年的封建习俗,妈妈还是盲目地遵从,于是,妈妈说„„)“你年纪小,还不懂得这些事。”妈妈含着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含着泪”说明什么?)回答问题:·接下来妈妈会做什么?

·姐姐又会怎样?

8、(无论姐姐如何哭闹,如何痛苦地流泪,妈妈还是含着泪给姐姐缠足。缠足以后,姐姐怎么样了呢?出示第七段,分组读)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想一想:1.孙中山为什么再也看不到姐姐的笑脸,听不到姐姐的歌声? 2.这件事指什么事?

3.这件事为什么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灵?

(指名读、分组读,读出孙中山对姐姐的同情和对封建陋习的痛恨。)

9、(出示第八段,指名读,全班读)后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当了临时大总统,他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

★ 想象一下,当人们得知缠足这个陋习被废除之后,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10、全班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五、我会写

小朋友们,我们刚才认识了十个生字宝宝,你们还记得它们吗?请拿出钢笔来描一描课后的生字吧。(教师指导描红)

六、家庭作业

课后讲一讲这个故事。

问问家里的老人,以前生活中还有哪些陋习。

2.孙中山破陋习教学反思 篇二

虽然从文字表述上看,以上三种教学设计(略)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都是(1)要求学生要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2)要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但是从教学流程的安排以及上课时目标的达成度来看,三种设计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和把握是迥然不同的。

表面看来,上述两个教学目标是孤立的,并列的,轻重一样的,实质上两者是密切联系的,有先有后,有主有次的。只有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体验到缠足陋习严重的危害性,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才能感悟少年孙中山的那颗心——对缠足陋习刺心之痛,入骨之恨,有坚决废除它的强烈愿望,才能让学生受到孙中山独立思考,敢于反抗封建陋习,坚决与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的熏陶。由此可见,目标(1)是实现目标(2)的基础,目标(1)是先行的,是关键。显然,第三种设计者,由于认真研读了文本,比较深刻地解读了作者、编者的意图,真正明确了教学目标及其关系,使文路和教路有机地统一起来,走进课堂时做到了心中有目标。

反观其它两种设计,轻文本重教参,甚至照着教参写教案,搞教参搬家(设计一基本搬了网上的设计)。这中间缺少独立思考,没有“化”的过程。虽然把教学要求、教学步骤写在了自己的教案上,但由于囫囵吞枣没有消化,效果自然不能令人满意。

所以大家要认识到教材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它体现了课程目标和能力培养的要求,备课前要反复读教材、读文本,通过与文中人物、作者以及编者的对话,有所感悟、有所体验、有所感动,形成自己对文本意义的主动构建。有了这个基础,具体的教学才能做到以教材为本,教师上课才能做到心中有本。

(二)教学对象的重新认识——以学生为本

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与生活经验背景,是学生的真实起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起点。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并没有改变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中年级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设计,只有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才能有效。

由于社会的进步,也就是孙中山的功劳,缠足这一陋习早已销声匿迹了,对于我们这一代中青年老师来说,如果不去下功夫了解,脑子中对缠足是没有深刻印象的,只是无端地觉得那是用布长期包裹不让脚长大,最终形成小脚。而对于八、九岁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没有看到过,没有听到过,更没有什么体验,可以说是白纸一张。

要让对缠足没有任何感性认识的.学生,单凭文中“妈妈正在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这一句话来感受缠足形象(丑陋形象),进而来感受缠足的毒害,是远远不能震撼学生的心的。

第三种设计,显然在课前研究了学生,关注了学生的生活世界,把握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设计播放缠足动画,旁白介绍缠足陋习这一环节,补上教材的空白点,打通了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的界限。不仅使学生了解了知识,更主要的是触动了学生的情感——学生对缠足厌恶、憎恨的情感,为下面与少年孙中山产生共鸣,感悟他那真挚的火热的心积蓄了力量,打下了伏笔。

另外,中年级学生的感情是非常朴素的,他们的心是善良、正直的,当自己喜欢的人受到伤害时,反应是强烈的,毫不犹豫的。所以当老师问:如果缠足的不是孙中山的姐姐,而是你的姐姐,你非常喜欢的姐姐,你心里有什么感受时,学生有的说难过,有的说心疼,有的说生气,有的说恨妈妈,这种角色体验一下子把孩子与孙中山的距离拉近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也是老师研究学生的结果。而第一二种设计或关注了文,没有考虑人;或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着眼灌输;或高估了学生,使学生无法“披文入情”“入情入境”,教学平淡无味。所以教师教学时要研究学生,走进儿童的心灵,了解儿童,做到以人为本,目中有人。

(三)教学策略的重新选择——以感悟为主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维。”由此可见,新课程把“感悟”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而本课时的主要目标就是引导学生感悟缠足的危害性和少年孙中山的内心世界。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因感动而醒悟”,“有所感触而领悟”呢?第三种设计同其他两种带有灌输式、问答式倾向的设计相比,呈现出更丰富的策略。

1、朗读中感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文本意义不是客观地先于文本之中,而是读者读出来的,或者说是在读中生成的。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缠足陋习对妇女的毒害是通过姐姐缠足先后的不同表现体现出来的,妈妈对缠足的无奈、少年孙中山对缠足的憎恨和反抗是蕴含在他俩的对话之中的。所有这些怎样让小学生去感悟?教师首选的策略是引导学生朗读体味。成韵的朗读是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的过程,学生在朗读中会不经意地体验、意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读出了那颗心、那份情”,达到“披文以入情”的境界。同时,朗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安排学生充分朗读,能激发起学生自己的情感,使学生之情、文中人物之情和作者之情融为一体,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

2、比较中感悟

有比较,才有发现。学生只有在不同语词、不同句式、不同顺序的比较当中,在人物的不同表现中,才能发现课文中语言的妙处,品评语言的意蕴和情味,从而对语言和语境有所感悟。

(1)姐姐缠足前后的不同表现的比较。

(2)第7自然段与补白的比较: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他看到的是(姐姐的愁眉苦脸);孙中山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他听到的是(姐姐的叹气声、哭声)。

(3)孙中山和妈妈对缠足不同表现的比较。

(4)孙中山和妈妈自身不同描述的比较:

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这种比较在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还有可能获得潜能的激发、方法的领悟、思维的启迪、智力的生成、情感的熏陶。

3、想象中感悟

语文教学是一种形象化的教育,它要求我们还语文以画面、还语文以旋律、还语文以意象。孙中山的姐姐缠足时的情景,学生自然没有见过,书上也只有短短的两句话,而这个内容对学生感受缠足陋习对带来的痛苦非常重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老师通过自己有感情的朗读,引发学生的想象,由于此时学生已有缠足这一丑陋形象的表象,短短的两句话被赋予丰富的内涵,烙上了学生独特而多元感悟的痕迹。这对学生加深课文理解、走近孙中山的心灵起到了重要作用。

3.孙中山破陋习(第一课时) 篇三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孙中山破陋习》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24课。课文讲述了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小时候目睹姐姐被迫缠足所受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后,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孙中山姐姐缠足前的活泼能干,缠足时和缠足后肉体及心灵上的痛苦,强烈地控诉了辛亥革命前缠足陋习对中国妇女的残害,字里行间讴歌了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从小就具有凡事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反抗封建陋习的独立人格,坚决与封建势力作斗争的革命精神。故事中的孙中山、姐姐、妈妈人物个性鲜明,有着各自不同的角色和位置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因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引领学生从人物的神态、动作及对话出发,通过抓重点词句比较分析、讨论交流等形式去体会缠足给姐姐以及千千万万妇女带来的伤害,反复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学生对缠足的痛恨之情,初步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另外缠足这个陋习对于现今的学生来说是陌生遥远的,教师要利用多种途径帮助学生了解缠足陋习对妇女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教学目标:

1、通过辩论、反复诵读,感悟缠足对姐姐的身心的残害,孙中山对缠足的憎恶与反抗,母亲对缠足的怨恨与无奈,在此基础上讲述故事的重点内容。

2、围绕“究竟是什么深深地刺痛他幼小的心”这条情感线索,紧扣文本语言,运用结合图片与资料、联系上下文等学习策略进行多元解读、多元感悟,1

感知缠足对中国妇女的残害,最终弄明白孙中山破陋习的原因。教学重难点:

1.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2.了解孙中山这个人物,以及辛亥革命的意义,了解缠足对中国妇女的残害。课前准备: 课前充分预习,让学生回家向年长的长辈了解有关缠足的一些知识,阅读《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搜集有关孙中山的资料及缠足的历史起源;教师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人物导入,质疑课题

(一)初识人物,解题质疑。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个历史人物,先看老师来写一写他的名字(板书:孙中山)请大家读读他的名字。

1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去了解一下孙中山这个人,说说看你的收获。○生自由说,教师在肯定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多种查找资料的途径、方法后做必要补充。点评:你能从网络中收集有用的信息,真厉害!电脑不光光能玩游戏,更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呢!

(设计意图:信息时代学生对于电脑、网络是不陌生的,有的同学打字、玩游戏、看电影,样样精通,但是很多学生更多的是把电脑当成一种游戏工具。一味的禁止学生接触网络是不可取的,作为教师应该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使用电脑,从浩瀚的网络资源中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对于网络,宜疏不宜堵。)师补充(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清朝末年组织中国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他成立了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当上了临时大总统,被称为“国父”。)2听了同学的介绍,老师的补充,你觉得孙中山是个怎样的人? ○生自由交流,预设:伟大的人。

3让我们带着对伟人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他的名字吧。○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孙中山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师完成板书:

24、孙中山破陋习)生齐读课题。

2、“破”是什么意思?破除,废除。(题目下板书)提醒学生从课文第八自然段中找一找答案。

理解“陋习”是什么意思?“陋”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在这里应该选哪种解释?

(教师出示陋的3种含义:○1丑的,坏的,不合理的。○2狭小。○3少,简略。)

“习”就是——习俗,“陋习”的意思就是——不好的、不合理的习俗。

3、指名让学生把课题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孙中山废除不合理的习俗。)

(二)质疑导学,聚焦“陋习”。

读了课题,你急着想了解哪些问题呢?(学生充分质疑)教师筛选并归纳:孙中山破了什么陋习?

他为什么要破除陋习?(用黑卡纸出示)预设:可能学生会问:孙中山是怎么破陋习的?(师解释,破除陋习可不是小时候的孙中山能做到的,那得等他当了临时大总统,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才慢慢破除陋习的。所以这个问题我们暂时不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接触人物,既检查了预习,又通过老师的适时补充,使学生对人物有了初步的情感体验。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由对课题中的关键词“陋习”的教学很好地发散开去,统领全文。)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本。

1、过渡语: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同学们认真读书,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2、学生自由读书

(1)课件出自读要求:

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读熟课文,正确流利;

三、思考问题,同桌交流。

(2)指名读要求。

(设计意图:出示具体的读书要求,既减少了学生读书的盲目性,又可以让学生在由浅入深的要求中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这是对三年级学生必要的阅读引领。)

3、检查生字词:

师:课文读完了,谁先勇敢地接受老师的挑战?

出示:痛苦、心疼、受罪

祖宗、既然、不该

总统、废除、缠足

为啥、辛亥革命

挑柴、空闲

指名分行领读

(1)请同学们读读第一、二个词,“疼”、“痛”意思相近,还可以组词——疼痛。

“总统”和“主席”一样,都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只是国家体制不同而已。“缠足”也叫“裹小脚”,相机提醒学生“缠”是翘舌音,“足”是平舌音。

“辛亥革命”是公元1911年,由孙中山领导的,推翻了满清封建统治的伟大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从那时开始中国再也没有“皇帝“存在了。1911年是中国的辛亥年,所以称之为“辛亥革命”。(2)让我们再次读一读这些词语。

(3)讲解多音字”挑”“空“,指名组词。

三、解惑促读,走近人物。

紧紧围绕学生提出的两个有价值的问题展开教学

1、孙中山破陋习,破的什么陋习呢?预设:缠足(板书)

2、孙中山为什么要破除这个陋习? 预设:这个陋习残害中国妇女。

3、孙中山为何觉得这个陋习是在残害妇女呢? 预设:缠足就使他姐姐变了个人。

缠足时姐姐很痛苦。

缠足就使他姐姐变了个人

4、姐姐在缠足前是个怎样的女孩子?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内容

学生交流:姐姐不怕吃苦,很勤劳,很能干。从什么地方感悟到姐姐能干? 板书:能干勤劳

姐姐很活泼开朗,姐姐唱歌也很好听,也很关心弟弟。板书:活泼 师补充:孙中山的姐姐名叫孙妙茜,只比孙中山大三岁。

说话练习:你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孙中山喜欢姐姐的原因吗?(课件出示填空)

如果你有一个这样的姐姐,你高兴吗?喜欢吗?那带着高兴、喜欢的心情来读好第一自然段。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初读课文后,学生已经对姐姐有了初步的印象,知道姐姐遭受了缠足之痛,姐姐是个封建传统制度下的牺牲品。那么,姐姐在缠足前是怎样的,通过文本解读,越喜欢缠足前姐姐的活泼开朗,欣赏姐姐的勤劳能干,就越能激发对缠足的恨,越能体会缠足的残忍。因此,这一板块设计重在通过多元解读让学生感受姐姐的能干、活泼,并进行说话练习,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也拉近了学生与姐姐的距离。)

讲述第一自然段时,老师的表情的微笑着的,语言也是甜美轻快的。讲述第七自然段时,老师的表情变得严肃沉重,语速减慢变得低沉。

5、可是后来,姐姐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第七自然段,5

思考:孙中山的姐姐变成了一个怎样的人?

预设交流: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

前后相差竟然如此之大!请问到底是什么事情让姐姐变成了这个样子?(1)这正是缠足给姐姐造成的身体上、心灵上的巨大伤害呀!

(2)指导有感情朗读“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

6、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妈妈给姐姐缠足的内容,自己读一读。

出示§2:“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 缠足是怎么回事呢?师讲解:缠足可不是有的同学理解的只是用布条把脚缠绕包裹起来那么简单。来先来看看以下这段资料:

资料一

云南六一村的吴杨氏老太太这样回忆她的缠脚的经历:她母亲用织布机上的“射通”,横垫在她的脚腰下,让脚腰凸起。然后,裹扎起来,逼她走路。慢慢的,脚腰被“射通”凸断了。她因此一个多月不能下床走路。虽然脚腰折断了,但她的脚仍然臃肿难看。她母亲又念叨:你这双男人脚,怎么还不烂?她奶奶也说:难烂了,该使用法子了。于是,她母亲在她奶奶的指导下,找来半个瓷碗,砸成碎片,放在她的脚底、脚腰、脚面上,再用缠足布包裹起来,套上小鞋,让她下地行动。她的脚被划破了,血迹从缠足布中渗透出来,变黑,发腥,发臭。她经常疼得脸色苍白,精神恍惚,体重大减。

资料二

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小脚骨骼的变形,正常脚和小脚的不同。师小结:所以自古就有一句俗话:小脚一双,眼泪一缸!

(设计意图:缠足这个陋习离学生现实生活久远,没有亲身经历很难激起学生深层次的情感共鸣。从文本看,“妈妈正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 6

地给姐姐缠足”是对缠足做法的再现。当然,这句话不足以让学生明白缠足的整个过程及给人带来的痛苦,于是,必须借助适度的文字与图片资料展示缠足后脚的断折、扭曲等变形情况,如此方能让学生对缠足的丑陋和罪恶产生直观的感觉。)

7、(1)妈妈怎样给姐姐缠足的?

交流:用一条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布条有多长吗?足足有4—5米长呢!来,读出布条的长。(“长长的”变红)

(3)一道又一道地裹在姐姐脚上,裹得越来越——紧。来,读出这种感觉。(“一道又一道”变红)

(4)同学们,听着听着,你们感受到姐姐的痛苦了吗?所以姐姐——(引读):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变红)(板书:痛苦 眼泪)(5)生带着初步理解读,感受姐姐的痛。

8、这样的痛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个月两个月,而是一辈子,在这样的情况下,姐姐还笑得出来吗?姐姐还唱得出歌吗?所以——

再出示: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

那我们能看到的是姐姐怎样的脸?(痛苦的脸、流泪的脸、木木的表情、没有一丝笑容、没有一点生机„„)

听到的又是什么?(痛苦的哭泣、难过的唉声叹气、难受的呻吟„„)想象一下姐姐缠足之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不能走路,走路常常摔跤,不能下田干活,没有了自由„„)

10、如果我们现在还沿袭这样的陋习,我们的生活将是怎样的?

在座的各位女同学,包括张老师,还有你们的姐姐、妈妈、奶奶等等女性,都将经受缠足的痛苦折磨。

11、姐姐的痛苦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面对这一切,孙中山又是怎么 7

说的?怎么做的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设计意图:紧扣开放性话题“孙中山为什么要破陋习”这条主线,运用结合图片资料、声情并茂的解说、联系上下文、角色互换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多元解读,多元感悟。虽文中对人物神态、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不多,但值得细细品味。通过前后的充分对比,再现缠足之残,语言文字背后,孙中山对姐姐的深厚感情也被进一步挖掘出来,学生真切体会到缠足给姐姐的身心都造成极大伤害,学生的情感达到了沸点。)

四、指导生字,布置作业。

1、指导生字书写,完成书上描红。

“既”和“即”不要混淆;“统”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注意“疼”、“痛”是病字旁,与“废”的广字旁区分。

2、搜集有关孙中山的小故事,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4.《孙中山破陋习》教学设计 篇四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人,请看大屏幕,知道这谁吗?(板书:孙中山)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查阅有关孙中山的资料,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孙中山是我们的国父,他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他是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孙中山破陋习。(板书:破陋习)齐读课题。

2.同学们,学贵有疑,读了课题,你脑海中都有哪些疑问?(陋习指什么?为什么破陋习?怎样破的陋习?)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想解决问题,就要从哪里找答案?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先来解决拦路虎,生字。同位拼着拼音,把134页的生字都会,如果有读不准的,同位给提个醒。生字会读了吗?我来考考大家,敢接受我的挑战吗?

2. 生字会读了,课文也一定能读好,我们找4个同学读课文,谁愿意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他有没有读错的地方。(多读几遍就能读好。)

三、精读感悟课文

1.生字解决了,课文也会读了,我们就来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孙中山要破缠足这一陋习呢?这得从他的姐姐说起。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孙中山有一个怎样的姐姐?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交流:能干活泼因为姐姐能干,活泼,所以孙中山很喜欢自己的姐姐,能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对姐姐的喜欢吗?

2.就是这么一位勤劳能干的姐姐后来却在他的身上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请同学们默读2-----6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①在姐姐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可怕的事?②把写孙中山的句子用------画出来,把写妈妈的句子用﹋﹋画出来。③从他们的语言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

交流:①在姐姐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缠足)什么是缠足?缠足就是裹小脚,你见过裹小脚的人吗?她们走起路来什么感觉?姐姐愿意缠足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读出姐姐的痛苦。

②对待缠足这件事,孙中山和妈妈各是什么态度?谁来读一读写孙中山的句子?你体会到什么?(有主见憎恨缠足,心疼姐姐,勇于同封建陋习作斗争)谁来读一读写妈妈的句子,你体会到这是一位怎样的妈妈?(心疼女儿无可奈何)

比较: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说明了妈妈的无奈和对女儿的心疼)

省略号(看图,被含着眼泪的妈妈推出房门的孙中山会想些什么?)

3. 缠足后的姐姐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七自然段。

交流:姐姐还是以前那个能干、喜欢唱歌的姐姐吗?没有了笑脸,没有了歌声的姐姐内心怎么样?(痛苦)读出姐姐的痛苦

以前那么能干那么活泼的姐姐变得如此痛苦,孙中山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痛在心里,所以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比较: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对孙中山的伤害程度很深)

4.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所以,孙中山当了临时大总统以后,他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同学们,陋习终于废除了,中国妇女们不用再裹小脚了,在座的女士们不用再受到像孙中山姐姐那样的迫害了,你心情如何?你想对孙中山说什么?真是大快人心,让我们带着对孙中山的敬意来感情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5.课文学完了,你知道孙中山为什么要废除缠足陋习了吗?(因为他看到姐姐缠足前后的变化,他不想再让中国的妇女们遭受缠足的迫害)

四、作业

问问周围的老人或查查资料,以前生活中还有那些陋习?把你了解到的写下来。

青岛胶南市第二实验小学 荆春燕

5.《孙中山破陋习》的教后反思 篇五

这是一个历史故事,讲述了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小时候目睹姐姐被迫缠足所受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后,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

由于年代的久远,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难体会,所以我重视了课前的铺垫。为了让学生们更真切地感受到缠足给姐姐造成的伤害,我补充了许多关于缠足的资料:“我们把这些小脚称作“三寸金莲”,相当于十厘米左右。是不是比同学们的脚小得多?封建社会,女孩到了四、五岁左右就要被缠足。为了使自己的.脚不长大,她们有的在脚底下垫上锥子走路,有的垫上碎玻璃或者是打碎的碗片,好让自己的脚腐烂,不长肉。同学们,听到这儿,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学生们联系自己以前受过的伤害,如手指被刀子割破、不小心被针刺了一下、手或脚不小心被玻璃划破了等,进一步体会到了缠足给古代女子带来的伤害之深。

6.《孙中山破陋习》教后反思 篇六

《孙中山破陋习》教后反思

本课故事情节简单,但为什么说缠足是个陋习,孙中山为什么深恶痛绝,学生难以理解。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在第一课时时,花较多时间讲了“缠足”一事,讲了缠足的两种类型:只缠不折的、折脚趾的,讲了封建社会,妇女在社会、家庭没有地位,只是“生孩子的机器”。学生认识到缠足对妇女的.伤害至深。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就能理解孙中山的心情,也知道了母亲的无奈。

在阅读过程中,抓住文中的空白,引发联想,学生从想象中有加深认识到缠足给姐姐的伤害。我让学生进行了练笔:妈妈含着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后,母女两的对话,注意人物神情;孙中山的心里会是怎样的。学生练笔能突出重点,如写姐姐是痛苦地哀求;妈妈是无奈的说。孙中山的痛心也符合当时人物心情。通过练笔,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上一篇:公司给客户中秋祝福语下一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