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小组合作学习工作总结(精选19篇)
1.生物小组合作学习工作总结 篇一
生物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评价做到合理、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七年级生物学科根据自己的特点,特制定以下合作方案,以供参考使用。
一、合作小组的组建:
1.分组:按优、良、中、差生合理搭配,同时兼顾性别、特长等,保证各小组有各学科优秀学生。4人小组,做到优势与劣势的整合。
2.排位:由传统的插秧式变为方阵式,便于1帮1或多帮1。
3.小组长的选拔:
①组长要有较强的责任心;
②组长成绩比较优秀;
③组长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④组长在组员之间要有模范带头作用。
二、合作小组的管理分工及职责:
(一)组长的职责:
1、组织督促小组学生一起完成学习任务;
2、给小组同学分配确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并帮助其确定知识的展示的方式;
3、负责本组的上课纪律;
4、评价本小组学生的上课表现和目标任务达标情况。
(二)小组内学生评价细则
1、每个组准备一个考评本,设正副两个组长。
2、正组长负责学习,副组长负责管理纪律,一节课一考评,一天一统计,一周一评比。用“正”字统计自己负责的4位同学一天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及展示的成绩情况。考评共分五项:
①课堂发言:发言一次加一分(正字画一笔得一分),得到老师的特殊表扬加二分;回答错误不加分。
②课堂展示:展示一次加一分,有解题方法的总结或得到老师的特殊表扬加二分;展示错误不加分。
③组内讨论:积极参与组内讨论的,一节课加1分,表现比较突出的加2分;不积极不参与
该项为0。
④完成任务:老师或组长分配的学习任务,及时完成的加1分。不及时为0。
⑤违纪: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讨论和问题无关的、注意力不够集中、纪律差的每次扣除1分,老师点名批评的扣除2分,连续两天多次违纪的的请出小组,需向老师、组长申请方可回组以观后效。该项由副组长认定,一节课结束后由组长记录。
3、组长每周一总结,找出每组学习问题,确定下周努力方向。组员每月月初自定学习目标,月底要达标,各小组根据组员完成情况,自定奖惩措施。
4、学习表现好,但是纪律最差的不能当选最优秀组员。
三、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1、教师对小组预习“导学案”评价
“导学案” 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教师在要每节课前检查学生预习“导学稿”情况并给每组打分。
① 不预习“导学稿”的每生扣该组3分。
② 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前导学或学前准备部分,发现抄袭他人的每人次扣该组1分。学生
对疑难可以作出标记。
2、教师对小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评价
这一阶段的评价着重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的参与程度,组员间的分工,学习秩序等。①要求小组长、记录员等各司其职,讨论有序且积极。若发现该组成员相互间闲谈每人次扣该组2分。
②发现有学生不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每人次扣该组1分。
3、教师对小组课堂展示情况评价
这一阶段的评价着重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对学生课堂板演、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评价来了解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奖励办法
在全班评选课堂学习优胜小组和优秀组员
1、优胜小组标准主要以小组学习评价标准为依据(30%),并综合各小组每月任务达标情况进行评定(30%),最后在期末考试中组员平均分最高的小组(40%),汇总上述情况即为本学期最优秀小组,小组长即为最优秀组长。期末结束后将由老师给一学期表现优异的小组和组员进行表彰。附1:小组学习评价标准
1.组员课前准备充分,物品放置整齐,安静等待上课。
2.自主预习:主动、认真、投入地完成预习提纲要求的内容,并保持组内的安静。
3.交流讨论:组内分工明确,讨论积极主动、热烈有序,发言面广,有礼有节;达到了解决问题或产生新问题的目的;无捣乱、高声喊叫等不良现象发生。
4.展示:参与积极主动,一周内各成员至少应有一次展示;板演规范清楚,讲述或发言响亮、清晰,条理清楚,见解或方法独特、有新意。
5.组内各成员尊重他人发言,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思考,在倾听后评价他人发言,及时补充自己的想法。
6.善于思考,能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并有条理地表达思考过程。
7.组内“兵教兵”结对明确,成员间互相帮助,主动为学习有困难的组员解惑答疑,达到共同进步。8.每次课堂检测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评改,并及时做好记载。
9.组长认真组织安排组内学习活动,组内成员服从组长和教师的指导,听从组长和教师的指挥。10.做到入室即静;进入教室后,不管上课还是下课,学习风气浓厚,无追打、乱扯、闲聊等不良现象。
第组组内课堂积分表
小组合作学习守则
一、热爱本小组,不放弃本组每个同学,不歧视有缺点的同学,诚心诚意帮助同学,不给本小组脸上抹黑。
二、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同,知识基础不同,所以学习的事和别人比较不是关键,和自己比较才是关键,要随时想:今天的我比昨天是否有了长进,是否获得了更多的知识。
三、不管自己有几分聪明,只要把它发挥到极致,我就是顶天立地的人。
四、不经过独立思考,小组不展开讨论。小组讨论先中间讨论,后两头帮扶。帮扶,应先让被帮扶人讲,查出错误,帮扶人针对错误讲解,直到被帮扶人理解为止。
五、浪费时间等于自杀;小组讨论应抓紧时间、围绕主题、提高效率,争取第一时间展示。
六、不认真预习的同学是想在课堂上自己把自己抛弃的同学。
七、学习新知,不认真复习总结等于半途而废。
八、每日事,每日必清。
九、自信和认真是成就未来的关键。
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
1、倾听他人发言:①听取发言要专心,眼睛注视对方;②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思考,记住要点,并考虑他说的话是否符合实际,有没有道理;③别人发言时不随便插嘴打断,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提出来;④听人发言如有疑问,请对方解释说明时,要用礼貌用语,如“是否请你”或“你是不是可以”;⑤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体会别人的看法和感受。
2、讨论问题:
①发言围绕讨论中心,不东拉西扯;②谈看法要有依据,能说清理由;③语言表达力求清楚明白;④别人提出疑问时,要耐心解释,态度友好。
3、互帮互助:①主动、热情、耐心地帮助同学,对被帮助同学不说讽刺、嘲笑、挖苦一类的话,不伤害同学的自尊心;②帮助同学时,要向同学说清解决问题的方法;③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可以向同学请教自己不懂不会的地方,接受帮助后,要表示感谢。
4、反思与质疑:①虚心考虑别人的意见,修正和补充自己原来看法中不正确、不完善的地方;②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肯定与自己不同甚至相反的正确看法;③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大胆设想或看法。
5、自律自控:①服从组长安排;②小组讨论时,有序发言,声音要适当,不影响其他小组学习,不讲与学习无关的内容;③服从组内大多数人的意见,个人意见可保留,但应到课后再跟老师和同学交换意见。
6、小组讨论的要求:
⑴、小组讨论的规则是:在独立思考后,仍有疑惑需要解决,先是一帮一,两人间的讨论,如还有困难,再扩展为4人或5人间的讨论。如遇到较难的问题记录下来,班级讨论。⑵、小组讨论的形式有:
A.自由发言式: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自由发言,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各抒己见。B.轮流发言式:这一方式就是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挨个发言,一人不漏。
C.一帮一讨论式:当部分学生在难题面前尽最大努力也不能解决问题的疑惑,而教师又无法加以个别指导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种讨论方式。
7、小组成员的发言:
要求每个小组必须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才能回答问题,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小组的各个成员可以是对该问题的不同角度发表意见,但不能出现两个完全对立的结论。若有些学生在没有经过思考的情况下站起来,只是简单的重复前面同学的观点或者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这样的参与是无效的.要求每人一周内至少主动发言不少于3次(老师点名不算),学科组长、课代表做好记录。
8、小组合作学习八项规范:坐正立直、秩序井然;高效自学、积极发言;合作探究、质疑问难;团结互助、共同发展。
9、小组合作学习八种技能:学会倾听、学会记录、学会互学、学会展示、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10、合作技能“七字诀”
听取发言要专心,注视对方动脑筋。说明理由要充分,启发大家同思考。求助别人要心诚,得到帮助表谢意。反思敢于承认错,肯定别人学着做。自控发言尽量轻,服从集体留个性。帮助同学要主动,诲人不倦情谊浓。建议之前多思考,分工合作效果好。协调彼此求默契,交往合作争第一。
2.生物小组合作学习工作总结 篇二
一、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
科学分组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一般教师都会采取就近原则, 如以同桌为一组或者以前后桌四位同学为一组。这种分组方式虽然简单便捷, 但是难免使得分组活动过于随意性, 影响小组活动能力的实效性。为了提高分组活动的科学性, 提高小组学习活动的能力, 我们在分组的过程中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是要注意小组成员的精心搭配。我们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一个基本的分组原则就是同组异质的原则。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需要各种能力的学生发挥自身优势, 从而使得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能力达到最优化。为此,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分组过程中, 可以按照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思维方式、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性别等多种因素的差异性对学生进行差异分组, 使得具有不同优势的学生可以在同一个学习小组合作中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二是要明确小组内部分工。按照同组异质的原则, 学习小组内部成员往往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这样, 就使得很多的学习小组在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过于依赖小组中某一个或者某几个人的问题, 很多时候, 我们甚至可以看到, 一个学习小组中往往就一个学生在做各种事情, 而其余的学生都只是旁观而已。这种只靠一个人“单打独斗”的合作学习方式只是徒有形式而已, 而这样的小组合作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为此, 在活动开始之初, 我们就要对小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有了明确的分工以后, 一方面可以帮助各个小组成员创造发挥自身能力的机会, 另一方面, 也可以有效提升小组学习活动的质量;三是要保证学习小组在一定时间内的稳定性。小组合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 成员之间的默契度是非常重要的, 而组成员之间往往需要通过一定时间的磨合期才能够配合默契。如果我们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过于频繁地调整小组成员, 会使得成员缺乏有效的时间进行了解、沟通、磨合, 从而会影响小组活动的学习效果。为此, 保证小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的稳定性是十分必要的。
二、选择恰当的合作课题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恰当课题的选择至关重要。我们在选择课题的过程中, 一方面, 要注意把握课题的难易程度。倘若教师选择的课题过于简单, 就难以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欲望, 而选择的课题难度过大, 超出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范围, 这样,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往往就不知道从何入手, 从而影响到合作学习效果的同时还会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因此, 教师在选择课题的过程中, 一定要选择一些难易适中且具有一定探究价值的课题供学生学习讨论;另一方面, 要学会把握合作探究的时机。一般来说, 在课堂教学中, 一些重点难点部分、学生容易迷糊犯错的部分都是我们进行合作探究的良好时机。例如, 很多学生对于“排泄”和“排遗”这两个概念总是容易出现混淆, 这时候, 教师就可以在这个混淆点上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如能被消化的食物从胞肛排出体外的过程我们可以称之为什么?草履虫把不能消化的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什么?以此为依据, 我们探究一下“排泄”与“排遗”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就这样, 通过教师的引导, 学生再通过小组讨论、假设、归纳、总结等过程对这个易错点进行反复探究, 从而达到理解和巩固的目的。
三、评价要注意整体与个别评价相结合
评价在整个小组合作学习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教师的评价, 可以总结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优势与不足, 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师的评价之下获得更多的收获。为了提高评价的科学性,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进行评价时, 一定要注意整体与个别评价相结合的模式。通过整体评价, 可以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 提高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而通过个别评价, 则可以进一步激励学生在学习小组中个人能力优势的发挥。
总而言之, 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 又是一种学习品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不是一朝一夕内可以实现的, 它需要教师经过长期的引导和训练, 并且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还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引导, 这样才能够使得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地落到实处, 真正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 面对新课改的潮流, 我们理应抓住时机, 大胆革新, 努力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大胆引入合作学习模式, 使得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如今新课改中所倡导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不仅可以有效发挥学生个人的潜能, 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因此, 这种学习方式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效果更加显著。在本文中, 笔者结合初中生物学科的特征, 总结了几点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希望能够为小组合作学习在生物课堂上的有效开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生物学科,小组合作学习,团结协作
参考文献
[1]单余平.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反思[J].中学教学参考, 2011年11期[1]单余平.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反思[J].中学教学参考, 2011年11期
[2]陈顺林, 杨增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J].西藏教育2011年第07期[2]陈顺林, 杨增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J].西藏教育2011年第07期
3.初中生物小组合作学习浅谈 篇三
初中生物知识由浅入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因人而异。而在45分钟的教学课堂上,生物教师不可能帮学生解决所有的问题。同时,教师帮学生解决问题,也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课堂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发挥。本文将针对在初中生物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生物的学习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存在以下几种问题。(1)小组设置不理想。教师进行分组往往是按照学生的座位远近,长期这样的分组,学生之间彼此熟悉,往往形成思维定式,不利于新想法和新观点的产生。(2)小组讨论容易跑题。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的时间一旦过长,就容易偏离主题,谈论与既定目标不符的话题,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现制止,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3)小组合作学习只能在课上发挥极短的作用。学生在课后进行生物学习和巩固时遇到问题,往往没有既定的小组进行讨论学习,使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找到了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实行小组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我们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二、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
科学合理地分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小组人数的确定,另一个是小组内组员的确定。对于小组人数来说,要根据具体的探讨问题而定,一般而言,以2~6人为宜。人数过少,学生的想法和思维不易扩展;人数太多,又可能出现争抢发言,失去秩序的问题。2~3人的小组适合对单一问题的探究,而多人小组适合进行生物实验探究。另一个方面,对于小组成员的组成也要注意,以往按照座位产生的分组,大家相互了解,往往形成好学生主导发言,而其他学生被动地接受,直接听取好学生的解答思路和答案,甚至不主动参与生物实验,从而导致了小组内每个成员的获益不均。这就要求生物教师在分组时,不能一直按着座位进行分组。在分组初期,可以先按照座位进行,之后要注意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在以后的分组中保持每个小组的总体实力相当。
三、教师适度干预小组讨论
生物教师对小组的适度干预,包括对小组讨论的问题设置和对问题完成的评价标准,以及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生物教师设置小组讨论的问题,要注意明确有针对性,以确保组内成员可以根据问题进行合理分工完成既定目标。生物教学中会进行很多生物实验,以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学习《鱼》为例,教师首先要为学生确定本次小组合作的目标,就是观察鱼的外形,记录其特点,并且分条进行罗列,在15分钟内完成。这样为学生设置明确的目标和完成时间,学生就会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和学习,从而提高合作效率,节省上课时间。
其次,教师要积极地参与到各个小组的合作讨论中。在各个小组合作讨论中,生物教师不能置身事外,应该尽可能地到每个组进行倾听和指导。一方面,教师可以掌握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可以有效监督各个小组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交流合作中;另一方面,某些生物知识或生物问题,有些复杂难懂。例如,在学习《DNA的遗传作用》时,由于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小组内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交流可能不够深入,或者存在其他问题,那么教师的参与可以对各个组的讨论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深入,帮助学生解决交流合作中的问题。
四、重视课前课后的合作延伸
学生对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仅仅靠课上的学习是不够的,还需要课下的练习和积累。除此之外,对于一些生物知识的学习,还需要课前准备实验材料,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准备。那么,生物教师设置的合作小组,在课后和课前都要发挥作用。在课后,小组内的同学在进行知识巩固和练习时,遇到任何问题可以及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前,由于下一课的学习要进行生物实验,需要较多的实验材料,那么小组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别准备实验材料,避免了一个人准备过多材料,同时也使每个组员都参与进来。这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前以及课后的延伸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为初中生物教学開创了新的局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学会了与他人合作。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中,教师还要积极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丁邦平.合作学习:大面积提高学业成绩的理论和方法[J].山西出版社,2010.
4.生物小组合作学习工作总结 篇四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新时期初中生物教学理念的有效更新,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高效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本文首先对初中生物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进行了概述,包括开展原则、存在问题等,之后文章对初中生物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进行分析,包括:科学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基础;明确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前提;引入竞争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重要举措;恰当的引导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催化剂等方面。
【关键词】初中生物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实施策略
1.引言
小组合作学习简称合作学习,是以合作互动的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活动,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创新的教学理论与方略[1]。合作学习一般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系统利用生物课堂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互动来促进学习,促使学生共同达成学习目标。其最大特点是能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及课外活动中去,这对于枯燥乏味的应试教育有着变革性的作用。本文拟通过对初中生物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进行探讨,旨在促进初中生物教学模式的丰富,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2.初中生物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概述
开展初中生物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另外,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等方面同样起到很重要的作用[2]。而当我们在初中生物的教学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要有明确的小组讨论主题,或需解决的学习任务;(2)小组内各成员要面对面互动;(3)小组内要有相互合作帮助的互
1动的气氛;(4)小组内人人参与,每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如果能按上述原则落实到位,真正开展起来的话,对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效果应该会有很大的提高。但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很多地方都是流于形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一般就显示为:分组的随意性大、合作学习目的不明确、学生的合作意愿不强、对合作学习的理解不深、合作学习的效果不明显等。根据实际显示,初中生物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很多学校的实施都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只见开花,不见结果”,到最后往往都会出现合作过程热热闹闹、气氛热烈,汇报过程冷冷清清,学生你眼看我眼,争着往后退,没人站出来发言。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实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但要让它在初中生物的教学里真正发挥作用,必须找到有效的实施策略,并使之落实到位。
3.初中生物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实施策略分析
3.1科学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基础
我们应该认识到,一个班里几十名同学分别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小学,自身的智力发育、潜力倾向各不相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必然存在。但传统教学模式是标准化、统一化的模式,当然这种模式有着工作量小、易于管理等优点,但从长远来看,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逐步脱离了教育实际。所以,尊重差异、面向差异,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相应的发展,这就成为新时期初中生物教学的“必由之路”。科学分组为因材施教、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基础。但科学的分组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前期工作,通过家访、谈话、调查、课堂
表现等综合观察为学生分组,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内找到自己的位置,并让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在小组内部获得合理的搭配。分组时应避免 “就近原则”与“一成不变”的原则,即不能因为学生座位离得近就分成一组,也不能只分了一次组之后就再也不重新分组。而应该根据组内学生个体的变化,以及学习内容的变化,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不定期的重新分组。
3.2明确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前提
在有了科学分组的基础上,就要合理并且明确地进行分工,职责到人。一般可以采用6人小组制,对每个合作小组,要设立组长、记录员、报告员、监督员和信息搜集员等不同职务。其中,组长负责本组的全面工作,主持组内讨论,分配发言任务,协调学习进程,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记录员负责记录组内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意见情况;报告员负责搜集组内意见,组织语言向全班展示本组的学习结果;监督员负责检查本组成员的学习和纪律情况,做好登记;信息搜集员主要是针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资料的采集整理,辅助记录员落实组内学习遇到问题的处理工作。小组内的成员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结合实际情况互换身份,让每个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体验不同角色的不同感受,以达到全面共同发展的目的[2]。教师要定期对各个小组的考核成绩进行检查,并结合各种考核成绩,对进步程度不同的小组和人个予以表彰和奖励,对于考核出现下滑的小组,要及时总结差距,找出原因,制定解决措施,最终使全班成绩共同进步。
3.3引入竞争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重要举措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一方面是要尊重各组之间的差异,努力促使各小组共同进步,但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要促使学生进步,又必须引入竞争。针对初中生的年龄,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模式,要想取得
一定的成效,都应该建立在竞争的前提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也不例外,初中生物教学所建立的较为完善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应该是一种以一定教学目标为导向,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基本形式,以教学过程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的教学机制,并且要形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在组间开展有序且良性的竞争。这种竞争可以采取两组为一个搭档,互相检查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纪律情况、课堂表现等方面,互相帮助、互相竞争。每月选出一组进步楷模,让各组学习。以此实现各小组你追我赶,最终实现共同进步。
3.4恰当的引导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催化剂
在初中生物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虽然我们关注的是要学生起主导作用,重视学生的自我能动性与自我学习的能力,但教师在每个环节所起到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在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包括导学案的设计、活动内容的安排、考核模式的制定、竞争方式与途径的规划等等,都需要教师充分的前期工作和大量的准备[3]。一般来讲,在小组活动中,教师的设问一般不宜提出太多的内容,最好是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给学生,以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作为载体,以学生查阅资料,收集信息,使用现代科教等手段去主动获取更丰富的知识为途径,以活动化的教学形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独立性为目的,最终形成每个学生的最大效率的进步。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由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
4.结语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转变,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更新,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地转变。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方式,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明显的作用。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虽然仍有很多不足之处,但进步的理念是显而易见的[4]。所以,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一定可以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王坦 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2] 郭凤云 初中生物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
5.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篇五
本学期我们学校为深化“惜时增效、轻负高效”的教学改革,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一学期下来有许多困惑,也有收获。现在总结如下:
一、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组建合作小组时,我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四人为一组。按学习成绩优、中、差搭配,让他们先自由组合,在这基础上,再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配,从而将一个班级组建成十四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这样既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间竞赛,公平竞争,发掘小组的群体智慧,实现优势互补。
二、培养合作组长
培养小组长关键在于培养他组织小组活动的能力,如怎样进行预习检查,怎样组织讨论,怎样提问同学,怎样给组员讲解,掌握小组的秩序等,尤其要关心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尤其是训练组长怎么给组员讲解。在合作学习中小组长的作用明显体现出来了。大多数小组长工作十分认真负责,他们负责检查小组成员每天的作业,组织本小组的每个组员在讨论时都要发言,课堂练习也由小组长组织批改、订正。我们每个月还采取了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比,每周分别评出一个优秀小组,每个组员分别奖励三分、二分、一分,其组长多奖励两分。这样,就有效地激励了每个小组长的上进心,也增强了每个组员的集体荣誉感,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纪律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培养学生学会倾听
开始合作,很多同学在其他同学发言时,有的是因为没有轮到自己发言而丧失了刚才的那份热情;有的是还在等着发言,在思考着自己的想法;也有的是因为没轮到他而觉得无所事事„„很少去关注同学的发言,才出现了“老师,我来说” “老师,我还有„„”“前面不是说过了吗?”这样的情况。因此,我着重培养学生静下心来,学会“倾听”:在“听”的过程中学会“挑刺”,发现其他小组存在的问题;更要在听的过程中吸收其他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在“听”的过程中学会如何规范、清晰地表达,提高“说”的质量。
四、小组合作的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因此,我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小组合作。例如:试卷讲评课完后,我让各小组对本组成员进行总结和评价,有的小组说到本组总的学习气氛,好的是能够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不好的是爱说小话,行为涣散。各组成员都要为本组争光,积极帮助学习后进的同学。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
6.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篇六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对学生学习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水平。仅有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这样,不仅仅能够提高课堂的效率,还能够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模式,教师在教学中提到的每一个问题,都先留给学生必须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讨论,这样才能够使学生不断发表自我的观点和见解,发挥自我的创造力。对于一些比较困难的问题,教师在做出关键的指导后,能够先让小组成员在一齐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派出代表在课堂上展示自我组的研究成果。
之后,对表现优秀的组提出表扬,并对表现一般的组提出鼓励。这样不仅仅能够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也能够使小组成员在每次讨论之后得到学习的信心和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构成多角度、多元化的解题思路,不仅仅使学生思考的本事得到提高,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本事。
二、打造出富有生命力的课堂
(一)、课堂氛围浓厚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提升课堂的氛围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在每次讲新课之前,能够想让学生自我完成导学案。这样不仅仅能使成绩优秀的学生感受到更多的挑战,也能够使成绩中等的学生受激励,竭尽全力去思考,以便能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提出自我的见解。当然,这种学习模式也能够使成绩困难的学生更多地将精力放在学习与思考上。
在小组讨论时,他们如果也能够提出自我的观点的话,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和成就感。课堂是一个绝对公平的地方,在课堂上,教师应当给每个学生供给公平的机会去展示自我思考与钻研的成果。这样才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进取性。
比如,教师在上习题课之前能够把习题先分发到每个学生的手中,让小组在一齐进行讨论,研究出各种问题不一样的解题办法。在上课的时候,教师需给学生供给机会让他们能够站在讲台上向所有同学展示自我组的研究成果。
这时,有的平常不怎样与人交流或成绩很一般的学生都能够勇敢地站起来代表自我的小组上台发言。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不仅仅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本事,也使学生在上台发言与讨论过程中提高自我的语言表达本事,很好地活跃了课堂的氛围,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二)、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经过教师课堂和课后各环节的带动,经过小组不断地交流、讨论以及最终展示讨论成果的环节,很容易地向教师暴露了自我的困惑,从而,给教师讲课的重点供给了方向。应对学生的困惑,教师应当适当地对其进行点拨,努力地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过程的欢乐。当然,教师也应当定期给小组布置合理的任务,以便于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综合本事。
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教师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时候,应当合理地布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这样不仅仅能够使学生深入了解学习任务,也能够使学习更具针对性,从而提高学生辨别任务和分析任务的本事,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害羞或者情感敏感的时期,对很多问题他们多怯于表达,以至于教师在上课时无法弄清哪里是学生会的,哪里是学生不会的,课堂没有了针对性的重点,也无法到达预想的效率与效果。如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仅仅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也能够使学生学习更加简便欢乐,课堂氛围更加进取活跃,从而很好地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四、综上所述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不仅仅能够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进取地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活跃课堂的氛围,也能够很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每个学生不论成绩好坏,聪明与否,都能够参与到激烈地小组讨论中,都能够无顾忌地提出自我的观点,从而找回学习的信心与兴趣。
7.生物小组合作学习工作总结 篇七
一、依据学生情况合理划分小组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个体之间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如有的学 生语言组 织和表达 能力比较强;有的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有的学生领导能力比较强。因此,教师在进行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到每 个学生的特点,合理划分每个小组,尽量做到每组有一名领导能力强的组长、一名发言人、一名动手操作员等,这样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例如,在做“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质和蛋白质”这一实验时,教师可这样分 组:每组六人,其中负责 带领全组 讨论、明确实验原理、过程的组长1人,负责实验器材和试剂准备的2人,负责实验操作的2人,负责实验记 录并发言的1人。由于责任落实到位,分工具体,实验得以顺利进行。当然这种小组分工不应一成不变,否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选择难度适中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内容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难度适中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对于简单的问题可让学生自学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则以教师讲解为主。例如,在学习减数分裂时,对于减数 分裂各个时期的特征没有必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自学即可;但是在学习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时,学生个人很难解决,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讨论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的特殊时期是哪些,然后再绘制曲线图。
三、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并给予必要 的引导
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及时了解讨论的情况,必要时给予一定的指导,它能决定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对于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收获起重要作用。例如,在学习“探究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时,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会出现怎样变化?液泡大小有何变化?颜色有何变化?在清水中,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会出现怎样变化?液泡大小有何变 化?颜色有何变化?通过实验,学生能观察到: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洋葱鳞片 叶外表皮 细胞会出 现质壁分 离现象,液泡体积变小,颜色变深;在清水中,洋葱鳞片 叶外表皮细胞会出现质壁分离复原,液泡体积逐渐变大,颜色变浅。教师此时可提出问题:当溶液浓度大于或小于0.3g/mL时,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通过该实验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知道,溶液浓度大于0.3g/mL时,发生质壁分离现象时间更短,如果浓度过大时,细胞就不能质 壁分离复 原了;如果浓度 小于0.3g/mL,质壁分离现象不明显,从而可以用来判断细胞液的浓度以及判断细胞的死活。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另一问题:如果把0.3g/mL的蔗糖溶液换成5%的KNO3溶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会出现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现象,如何解释?教师再引导他们分析一下,学生就会更加深刻地记住:原来活细胞会主动选择吸收钾离子,导致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吸水,从而发生自动复原现象。
四、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要及时给予肯定
教师要重视和关爱每个学生,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游离于合作学习之外,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进步,都在合作学习中有所收获。
首先,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中,要仔细观 察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必要时要深入到小组内,要及时地对小组予以肯定。如对同一个问题,不同小组可能有不同的看法,要对能够提出独特见解的小组给予肯定。
其次,教师要对表现突出的、回答问题积极的、语言表述精确的个人提出表扬,特别是对于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学生,如果他能够勇敢地站起来代表本组发言,那么要给予表扬、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当然,对小组、个人肯定的方式多种多样,不仅仅是通过教师给予肯定,还可以通过组内评选优秀组员,班级小组之间评选优秀小组和个人来给予肯定。
8.生物小组合作学习工作总结 篇八
一、重视合作学习前的方法指导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期,一定要做好宣传动员的工作。通过宣传,使学生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形式、优点、意义及注意事项,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出发点。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前期的宣传活动,可以让学生有的放矢,尽早进入角色。
二、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搭配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把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搭配是分组成功与否的关键。在学生自愿原则的基础上,笔者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好、中、差等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搭配成一个合作学习小组。每个班级分成的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一般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以便于公平竞争。要求小组的成员要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上课时要按照分成的若干小组就座,以便讨论。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到成功的喜悦。因此,笔者首先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观点的问题解决方式,又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这对于刚刚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尤为重要。起初,学生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不知从何想,更不知从何说,难于用语言表达,笔者便耐心扶助,除教给他们一步一步的思考方法外,还努力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使他们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2.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在教学实践中,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地举手,不住地喊“老师,我,我”。更有甚者,用胳膊把课桌碰得咚咚响,或者想自己的事,做自己的事。出现这种状况,肯定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交流时,笔者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一是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并与自己的意见相比较;二是开展道德教育,使学生明确不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是一种不礼貌行为,也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逐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3.培养学生在探究实验中合作的能力。首先,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学生的很多生物知识都是通过实验探究后理解和掌握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动手操作实验探究,因此笔者着力培养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其次,培养学生把实践与思维结合起来的习惯。探究实验活动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但往往会出现实验后仍不能正确解答生物问题的现象。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很好地把实验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因此,在指导操作实践时,务必把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会在动手的同时动脑,每操作一步都要与要解决的生物问题相联系,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第三,培养学生合作的习惯。开展探究实验活动时,小组合作学习更要体现合作意识,既体现集体的智慧,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笔者在指导时,有意创设有利于合作的活动,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
四、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1.合作学习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生物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笔者在呈现问题情境后,一般会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然后才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先独自思考问题情境,使讨论更加丰富,从而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2.正确处理好学困生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到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 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为此,笔者首先要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其次,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第三,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动手操作,细致分析一下过程。第四,在指导时,重点指导学困生学习操作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
3.精心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生物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9.体育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篇九
一、小学体育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长处
1、营造了愉快的学习氛围
小学体育课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在不断的讨论交流中,学生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本小组的荣誉负责。因此每个同学都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学习,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回首以往的体育课堂教学,体育课有严格的计划性和约束性,教师只能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锻炼的热情,学生上体育课热情不高,练习时较被动,往往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是一种灌注式加训练式的教学,学生根本没有主动参与。而小组合作学习则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且课堂气氛热烈活跃,不但轻松愉快地掌握了体育课的技术和技能,还大大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为终身体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建立互帮互学的师生关系,使课堂充满热情和快乐。如教学障碍接力跑时,在以前往往摆好障碍,排好队伍,讲解一下规则和要求,就发令比赛。现在我们就可以安排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调整队伍次序和障碍摆放,学生就会思考、合作,每个人都有分工,有一个适合于探讨的问题,所有的学生都会参与进来,都会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合作学习真正能启发自己,帮助别人。通过相互配合,动作协同,默契合作,建立起特殊的关系和友谊,它不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培养了良好的个性品质。
3、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小学体育课中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的利益取向,使小组成员间加强了合作意识,调动了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发挥了每个人的最大潜能,增加了成功的机会,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它特别强调互帮互助,而且帮助应该是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评价重心从鼓励个人优胜转向了小组成员合作成功,激发了团队精神,学生间容易产生互帮互学的心理。与他人的合作和竞争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和集体荣誉感,真正让他们领会到什么“笑一起笑,哭一起哭”的同甘共苦精神。
二、小学体育小组合作学习的关健
1、要以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主
体育教学必须姓“体”,发展学生身体,掌握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相关的心理品质仍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所以,在体育小组合作学习中,仍须致力于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体育意识和能力、运动兴趣等的培养,这些都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服务的,为其一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的。
2、要重视学生实际
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必须具备必要的经验和知识储备,不能忽视学生的实际而急于求成。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之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拥有的知识、技能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不能只为了研究而研究,应为课堂教学服务。对学生要积极给予辅导,有时还可以直接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去,这对于体育课中的合作学习显得尤为突出,保证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特别有效。
三、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目标
1、让学生学会倾听
有效的合作学习最基本的条件是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吸取他人的见解,从而修正自己的想法、指导自己的行动。而小学生经常是几个同学围在一起,我说我的,你说你的,等大家把自己的想法说完,等到反馈的时候,还是说:我觉得……我认为……不能达成小组共识。
2、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第一,鼓励学生敢说。合作前,教师可以运用导向性语言,如:“对于这项活动内容,老师希望其中一个小组的同学能够先说自己的观点。”在小组合作时,老师要及时鼓励一些思维能力弱、不善言谈的学生发言,用期待的眼神注视他,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给予表扬;合作结束后,先问一问:“你们小组还有谁没来得及说?”如有,教师就给他一个机会:“请你在全班同学面前说一说,好吗?”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学生们都知道了合作时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二,培养学生能说。当学生基本都敢说后,教师应适时发挥那些思维敏捷、表达清楚的学生的作用。再反馈是让他们带头先说,然后引导大家参与评价和学着说。要让学生知道,发表自己观点的时候应该声音响亮、语句通顺、吐词清晰,要有理有据、有自己的见解,敢说别人想不到的话,以提高学生能说的水平。
第三,让学生学会争辩。合作学习时,常常会有不同的观点,这就要求学生在聆听同伴发言的基础上,善于协调与同伴之间的分歧,有效地解决各成员间的冲突,使各小组成员在争辩中明理,达成共识,使合作学习能真正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效果,并从中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协作的能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四、小学体育课建立小组合作的具体方法
1.性别分组这种分组适用于男女合班教学,且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例如:男生学习头手倒立,女生学习肩肘倒立。
2.体能分组一般可分为ABC三组,或AB两组,这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分组形式,目的是“抓两头,促中间”,面向全体学生。例如中长跑、投掷、跳远等体能差异较大的项目。还有ccc这、组合,差差组合,即把身体素质差或身材矮小的分在一起,适当降低学习要求,满足心理需求。
3.兴趣分组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分成几个兴趣小组,这种分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特长,发展个性,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作用很大。尤其适用于有一定基础的高年级学生及毕业班,
4.友伴分组让几个要好的伙伴自由组合成小群体,这种分组有利于学生之间团结互助,培养交际能力。例如乒乓球、羽毛球、游泳、舞蹈等项目。
5.混合分组。混合编组能使男女生在合作、交流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加深对异性的了解,消除“怪念”,形成健康心理。
6.心理特征分组。根据平时对的学生观察和了解,按学生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来分组。分组时既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又要通过活动逐渐克服学生的不良心理,促进他们健康心理的形成。如性格外向的学生愿意在公开、激烈的氛围中学习,而性格内向的学生则愿意在相
对安静的状态下进行学习,教师在小组巡回指导时,应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良好性格,健康心理。
7.学习方式分组。即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特点进行分组。如有的学生喜欢先练习,然后思考改进技术动作;而有的学生则喜欢先思考,然后练习;有的学生则习惯边思考边练习;还有的学生喜欢观察、模仿,然后再练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及时了解、准确把握,以便科学、合理地划分学习小组。
8.目标动态分组。(这也是评价的一个表现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结合学生的自身条件、掌握技能的进展情况以及教学目标的要求,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级别的小组,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跳绳教学中我用闯关的方法开展教学,学生们通过自己努力达到或接近上组级别的,上升一级,而练习不认真、技术停滞不前的,则降为下一级,从而使学生“学有目标、学有所获”。
三、结论
10.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 篇十
易门县铜厂乡底尼村完小吴玉寿
本学期,我在班内实行了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一个学期的实施,总的来说,这种互助合作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下面将具体的想法和做法总结如下:
一、分组原因
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些竞争并不是靠个人的单兵作战就可以取胜的,团队精神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合作在今天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校地处农村,学生质朴可爱,集体荣誉感强,有责任心,但基础较差,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不能主动的学习,家长由于各种原因能够监督和辅导孩子学习的很少,学生回家学习的效率较低,老师留的作业基本上能够完成,但质量太差,背的任务大多数学生完不成,有的学生根本就是在“混日子”,老师交给的任务能少写就少写,查出来就写,查不出来就算,这样,差的学生会越来越差。有时,有一部分学习相对较好的学生,上进心也不强,学习上没有动力,也没有压力,学习成绩也没有达到理想的分数,基于以上这些情况,我把班内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
二、分组方法
按成绩把学生分成好、偏好、中等、差四等,再按照学生的性别、能力、性格,每组分配一人,组成4人学习小组,成绩好的学生为组长,负责讲题、监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排座位时按照同组就近原则,这样便于组长管理和讨论问题,学生准备记录本,合作学习中便于讨论交流和记录。
三、分组好处
通过学习小组,提高监管力度。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名老师对几十个学生,在平时的管理上不免会出现漏洞,或者有检查不到的地方。
通过小组合作,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平时上课时每个班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不主动学习或开小差,或玩东西,小组合作学习以后,上课每做完一道题,就会有组长进行检查,不会的组长就得给他讲,大家还要等他,而且每次都要被老师统计出来,很没有面子,这样不学习的学生也会跟着学,而且进步很大,教
师再加以鼓励,学习积极性就高涨起来,成绩自然也会有所提高。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效率,优化了学习方法。在新课程中,增加了许多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这些内容如果单独一个人做要浪费很多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能节省时间,学生兴趣也比较浓。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选择与判断 什么是有效的,正确的,最佳的的观念与做法。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
1、分好小组。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小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4-6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等。而且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2、明确任务。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先要明确学习任务与目标,用很短的时间,协调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等。
3、进行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活动中,每人要各司其职。既是学习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组织者,使每个学生都平等合作,快乐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率。
11.生物小组合作学习工作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实施 生态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20 0109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小组各个成员之间围绕共同的学习难点展开讨论的一种互助式学习方式。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那么,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依据学生情况合理划分小组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个体之间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如有的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比较强;有的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有的学生领导能力比较强。因此,教师在进行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点,合理划分每个小组,尽量做到每组有一名领导能力强的组长、一名发言人、一名动手操作员等,这样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例如,在做“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质和蛋白质”这一实验时,教师可这样分组:每组六人,其中负责带领全组讨论、明确实验原理、过程的组长1人,负责实验器材和试剂准备的2人,负责实验操作的2人,负责实验记录并发言的1人。由于责任落实到位,分工具体,实验得以顺利进行。当然这种小组分工不应一成不变,否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选择难度适中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内容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难度适中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对于简单的问题可让学生自学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则以教师讲解为主。例如,在学习减数分裂时,对于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特征没有必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自学即可;但是在学习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时,学生个人很难解决,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讨论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的特殊时期是哪些,然后再绘制曲线图。
三、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并给予必要的引导
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及时了解讨论的情况,必要时给予一定的指导,它能决定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对于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收获起重要作用。例如,在学习“探究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时,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会出现怎样变化?液泡大小有何变化?颜色有何变化?在清水中,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会出现怎样变化?液泡大小有何变化?颜色有何变化?通过实验,学生能观察到: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会出现质壁分离现象,液泡体积变小,颜色变深;在清水中,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会出现质壁分离复原,液泡体积逐渐变大,颜色变浅。教师此时可提出问题:当溶液浓度大于或小于0.3g/mL时,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通过该实验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知道,溶液浓度大于0.3g/mL时,发生质壁分离现象时间更短,如果浓度过大时,细胞就不能质壁分离复原了;如果浓度小于0.3g/mL,质壁分离现象不明显,从而可以用来判断细胞液的浓度以及判断细胞的死活。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另一问题:如果把0.3g/mL的蔗糖溶液换成5%的KNO3溶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会出现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现象,如何解释?教师再引导他们分析一下,学生就会更加深刻地记住:原来活细胞会主动选择吸收钾离子,导致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吸水,从而发生自动复原现象。
四、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要及时给予肯定
教师要重视和关爱每个学生,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游离于合作学习之外,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进步,都在合作学习中有所收获。
首先,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中,要仔细观察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必要时要深入到小组内,要及时地对小组予以肯定。如对同一个问题,不同小组可能有不同的看法,要对能够提出独特见解的小组给予肯定。
其次,教师要对表现突出的、回答问题积极的、语言表述精确的个人提出表扬,特别是对于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学生,如果他能够勇敢地站起来代表本组发言,那么要给予表扬、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当然,对小组、个人肯定的方式多种多样,不仅仅是通过教师给予肯定,还可以通过组内评选优秀组员,班级小组之间评选优秀小组和个人来给予肯定。
我校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这一课堂教学模式以来,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存在个别同学游离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外以及某些小组由固定成员发言的现象,这些问题有待于教师进一步解决。但是,通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生物课堂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而是大多数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生物课堂更加融洽、更加生动活泼、更加具有吸引力。
12.生物小组合作学习工作总结 篇十二
初中生物科学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实验性、生活性、推理性、趣味性,根据生物教学的特点,结合动机理论,精心设计小组合作的“问题”,把具有创新性、实验探究性、趣味性、生活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这些问题可以是一定的环保性材料或是现实生活的应用,并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目标指向,它们在书本上没有现成答案,问题的设计推动学生在学习中思考、探索,因而学生们必须通过一定的比较、推理、实验才能把问题解决,这样会把学生带入趣味且富于创造性的学习情景中,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1. 生活性问题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设置的内容如果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可激发学生的间接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设置小组讨论题时,可以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社会热点潮流,把问题生活化。
2. 科学性问题
2011年《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等目标,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给合作小组设置科学推理的讨论题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例如,为了训练学生“生物具有适应环境,且结构与功能总是相适应的特点”的生物思想,教师给学习小组提供一个探究问题:
【例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材料】:如右图中两种狐(A、B),一个是生活
在北极的极地狐,另一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
请你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都与_____相适应;
(2)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是______(填“A”或“B”),你做出判断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
(3)根据“生物具有适应环境,且结构与功能总是相适应的特点”,尝试推测生活在沙漠和热带雨林中的植物,它们的根茎叶可能各有什么特点?
【第三个小问题分析】
(1)沙漠的气候特点是炎热干燥,以仙人掌为例,植物体的结构对于水分必须要有开源节流的功能,植物根必须_____地下,_____能力强;植物的叶会散失水分,为了减少植物体水分的散失,叶子的面积______,必须有_____功能;植物的茎肉质,有_____功能。
(2)热带雨林的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植物体的结构必须有散热的功能,植物根茎叶的面积都较_____,有利于植物体_____。
这道题是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总是适应环境”的题目,从不同气候类型的角度把题目细化,目的是降低学生的思考难度,让学生的思考、讨论更有方向性,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锻炼“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总是适应环境”的思维方式。
3. 实验性问题
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是生物教学的目标之一,生物教师可以给学习小组设置体现实验推理的讨论题,来培养学生的实验推理思维和操作能力。例如,在学习酸雨的危害时,提到酸雨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有学生就提出“常见农作物生长所需的酸碱度是否相同?豆科植物的种子的萌发所需环境的PH值是否相同?”我在肯定这位为同学的探究思想的同时,顺势利导,鼓励学习小组就这两个问题任选一个进行研究,讨论出实验的方案,然后到实验室实施实验。下面是各小组在实验室探索实验的节选图:
经过一番实验研究,各学习小组进行交流后得出结论:
(1)不同豆科植物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酸碱度(PH值)范围相同。但是,不同植物苗体生长所需要的最适合的酸碱度(PH值)范围不同。
(2)除了用PH4.5、PH11、PH12溶液保湿的植物种子不发芽以外。得出不同植物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酸碱度(PH值)范围约是:PH5.6~PH10,最适合豆科植物种子萌发的PH值是8,萌发速度最快。
这个问题是由学生提出来的,为了保护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思维和提高他们的实验动手能力,教师顺势利导地给学生提供合作研究问题的机会。以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中,精心设计问题很重要。好的问题会把学生带入趣味且富于创造性的学习情景中,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和合作学习兴趣,也可以锻炼学生实验思维、科学思想、推理思维和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3.英语小组合作学习个人总结 篇十三
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新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就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涉及学生学习的三个方面是:动机与态度由被动到主动到自主;教学方式由接受到探究;社会环境由个人到同伴合作。这是学习观的根本变革,学习已经不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的交互能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唱“独脚戏”,他们花大量的时间讲解语法,组织机械操练,学生自主语言实践机会明显不够。小组活动则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据统计,如果一节课中有一半时间用于小组活动,那么学生个体训练时间是大班化讨论或问答模式下学生个体训练时间的五倍。在传统的课堂中,通常情况下是教师问,学生答,谈不上是交互的。而小组活动时,每个学生均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可以根据各自情况反馈,想答(问)什么,就答(问)什么。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在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自觉实践,提高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交互-交际的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我国在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各地的班学生数额将继续偏大。大班中包含了各种学习风格、各种性格类型的学生。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怕在班级发言,而小组活动为那些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空间。甚至还可以从小组中得到某些帮助安慰,建立自信,很好的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经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合作的同时实现不同的目标,小组中的个体在不同方面发挥优势,各个学生都张扬了自我的个性,在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小组活动中展示了才华,在达成目标的同时,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二、 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合理分组 、规范操作
14.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工作小结) 篇十四
小组合作的学习,有人说“小组合作学习”很耽误时间,也有人说小组讨论得不出所以然来,但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是很有用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关键是我们老师怎样让“小组合作”更有实效,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课堂中可以起到如下作用。
一、“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出带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让他们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去探讨、去表现,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力争解决问题,当通过讨论和争议问题得到解决后,他们的好胜心理充分得到满足,使得以一种胜利者的心态来对待学习,这样会增加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也会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带挑战探索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这就使学生为了解决问题而从不同角度来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探索、来争论,来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办法。比如我在讲解一个几何证明题的时候,我让学生讨论可以有哪些方法证明结论?哪种方法最简单?小组成员各抒己见,激烈讨论,扩大了学生的思维,也掌握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教学重点难点处加强合作学习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之中,在针对问题分组讨论时学生会动脑、动手,往往会提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如果教师在备课时准备不充分则很可能被问倒,一时反应不过来。这就使得教师在课前要作充分准备,认真备课,除备教材外,必须备学生,备学法,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二次备课,针对教学内容,吃透教材,了解相关知识,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促使学生和教师相学相长,互相激励,共同提高。
四、“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理念中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小组合作学习”即在建立发挥学生主体性、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主动性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首要特征,学生们在讨论活动中,学习明显主动了,下课后学生们围着教师久久不愿离去。
在教学多边形及其内角和一节时,让学生总结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首先出示四边形,求内角和,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四边形内角和,并且说出证明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讨论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针对不同情况加以引导,然后各组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与全班同学交流,最终得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这样,教师让学生独立思考,待时机成熟后再合作探究,然后组间交流,较好地发挥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效果。
15.生物小组合作学习工作总结 篇十五
在学习中, 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共同促进呢?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 在学业成绩方面, 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在实践教学中, 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 根据成员在性别、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 每个小组一般由4人组成, 每个小组都有优等生1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1名, 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 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 不定期地互换角色, 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 无明显差异, 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 坦诚相待, 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 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班上的一位“学困生”在小组长的帮助下, 一步步的努力跟着大家在前进, 学习的积极性也高了许多。
小组合作学习前, 教师要引导学生预习课本内容提出问题, 因为疑是学习的第一步, 俗语有:学贵有疑。尤其是在学生不能提出问题时教师要设置问题帮助学生思考。如, 在教学《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一课时, 我设置了三个大问题:“呼吸道仅仅是呼吸的通道保证气流的通畅吗?还有哪些作用?这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为什么?谁来谈谈你所查阅到的有关呼吸系统的疾病?”“由细菌、病毒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 肺炎是怎样传播的?叙述这些致病的微生物从外界到达发病部位的‘旅程’。”然后请小组讨论问题并自由选择展示讨论最成熟的答案。这样, 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 又给了他们自由选择内容和活动的空间, 使学生明白怎样学习,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积极的评价, 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 也可以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 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 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同时, 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价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在观看完《溺水急救》的动画后有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要及时地排除胃内的积水?”及时肯定学生的仔细, 并提出针对性的问题。然后把问题抛给学生, 这时, 有几个学生早已按捺不住回答道:“当然是因为积水有细菌会发生肠道感染”。通过学生互评给予肯定。通过多种评价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 是能得到认可的, 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开发他们的潜能, 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 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提高合作技能。
对于小组合作在课堂活动中的有效性,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量与分析: (1) 小组成员的组合。 (2) 小组成员应答的积极性。 (3) 小组成员能否提出自己的问题。 (4) 教师设置问题的难易程度。比如, 在问题的设置上, 有些题目可以由学生自主通过阅读课本自行解决, 比如, “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有难度的问题如“由细菌、病毒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 肺炎是怎样传播的?叙述这些致病的微生物从外界到达发病部位的‘旅程’。”可以设计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分析。这样小组合作的目的性更明确, 效果也更显著。在这节课上小组合作明显兴致更高, 有的小组参与度非常高, 小组成员发言达四次之多, 而且出现了两次小组提问的情况。但是我们也看到有一两个小组的同学并不积极, 仍然需要不断地探讨小组合作成员组合的合理性以及教师问题设置与引导兴趣激发等多方面的问题。
16.生物小组合作学习工作总结 篇十六
生物实验课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舞台。通过实验教学,指导学生探索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通过同学之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用辩证的思维看待事物,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学生将来去探索新知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工作中,我尝试着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应用到我的生物实验课中,为我的实验教学增添了不少色彩。下面就我的实践教学谈谈我的做法。
一、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小组合作学习是让学生在互动中取长补短,发挥众人之长,集思广益,最终获得知识,增强自身能力。然而,在实践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小组活动的参与往往被优等生所包揽,学困生在此过程中只是一个听众,没进行思考,也没真正参与其中,增加了优等生与学困生的差距。
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展开要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只有学生进行了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合作学习才有必要进行。如在进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教学中,我让各小组按要求进行实验操作,发现问题,自己记录下来,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小组合作讨论,分析解决问题。这样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小组活动前,先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思维打开了,合作学习取长补短的目的才能达到。让优生更优,以优带差,从而促进全体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合作意识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生物实验课因为涉及许多实验材料和仪器的使用,学生的好奇心又很强,因此教学开展起来是有一定难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才能让合作学习有效的应用到生物实验课中。
如何培养学习的合作意识,首先,构建固定的合作小组是合作学习最基本的条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别、性格及学习习惯等进行分组,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4-5各人左右,明确各成员的责任,均衡搭配,合理分工,防止有些同学在小组活动中无所事事,或做与小组活动无关的事情,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自己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其次,举行小组学习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可以采取小组自评和各组之间互评。重点对合作小组的活动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对评价结果要给予适当的鼓励。
最后,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虽然小组中各成员分工合作,但也要小组的荣辱与个人得失联系在一起,组内成员的奖惩也与小组成绩相联系,组员间相互监督,表现出色的学生带动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能让一个成员落后。因此,一个小组就像是一个小家庭,大家荣辱与共,互帮互助,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师引导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始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热情投入于学生的合作学习中。
例如,《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探究实验课,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科学探究”课,对“科学探究”没有任何基础知识,如何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兴趣呢?我在此并没有直接讲授科学探究的步骤,而是在前一节课向学生介绍一个生物新朋友——鼠妇,让学生认识它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等。“让你去收集鼠妇,我们再来做实验,怎么样”?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下收集本组探究课所用的实验材料。这样学生的第一个小组活动就在我的引导下兴致盎然的进行了。学生在收集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问题,产生疑惑。课堂上我让学生把课下的疑问提出来,很自然就可以将学生带入探究实验的环节,理解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重要意义。由此我再提出具体的实验要求,分配各组实验设计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制定计划。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教师深入小组,保证小组学习合作有序、有效地开展。教师还要参与各组的学习讨论,把握各组学习情况,同时对有问题的学生还要适时点拨,传授学习方法。把学生的学习活动推向高潮。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创新思维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动力
初中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课本实验虽然数量不少,但内容和形式与学生的需求有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实验远远满足不了他们对生物的好奇心。因此,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实验材料、条件进行改变,配合教材内容,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学习《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时,我让各组学生自己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步骤,在叶片上印上自己的头像或自己喜欢的照片,在果实上印上自己喜爱的商标或图案等,制作自己喜爱的小书签,他们绞尽脑汁,展开想象的翅膀,实验内容不断突破,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了。学期末我们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评出最佳设计奖,最佳效果奖,最佳创意奖。
学习了植物分类之后,生物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还自发组织,动手为校园内的植物挂牌。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由课上延伸到课外,由教师组织转变成学生自发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使我的生物实验课更丰富了,学生学习主动性更强了。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有机会发言,人人有机会操作学具,人人有机会参与竞赛,人人做学习的主人。我从学生那里获得对自己教学的反思,及时纠正实验教学的偏差和方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学习习惯。
总之,生物实验课给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的好场所、好机会,它让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动手动脑,提高能力,发展个性特长,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7.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团队经验总结 篇十七
虹桥学校 张敏
随着我校小组合作学习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在悄然发生变化。为了避免课堂教学中 “注重形式,缺乏实效”的现象,现根据自己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对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总结如下:
1、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有充分的理由。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课堂尽管采用小组学习的组织形式,但所讨论的问题没有思考性、启发性和探索性,学生不加思考就能回答;有的所提的问题虽有思考性,但学生刚刚转过身,还未进入讨论状态,教师就宣布讨论结束;有的小组内的分工不明确,一开始讨论,学生就显得手忙脚乱,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其他学生惟命是从;要么一哄而起,使得小组讨论成为一种课堂教学的“摆设”,把小组合作学习简单化和庸俗化。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采用小组学习策略准备不足,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教师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等的深入和细致的分析,把问题情景、自主学习、协作环境和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只有这样小组学习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2、小组合作学习应让更多的人表现自我、体验成功。
课堂教学中学生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关注学习有困难、默默不语的学生,让他们在老师与同伴的帮助鼓励下,积极地在合作学习中表现自我,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3、小组合作学习并不仅仅只是座位方式的变革。
不少教师只要一提到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想到的就是座位方式的改变。如果问及为什么要改变座位方式,却说不出很充分的理由。正因为如此,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课,光有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几个人一组围座一起,事实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既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也未曾注意让小组学习中每个成员机会均等的参与。为了避免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观”、“旁听”地位的学习状况,我们就应该恰当的采用小组合作。
4、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要认真的做准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准备:(1)为什么这个环节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2)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4)学习中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如果这样做课前准备,小组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5、合作的方式和习惯需要长期培养。
(1)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2)让学生学会思考,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关系。(3)要让所有的人积极参与,特别关注小组学习中保持沉默的学生。
6、融入竞争机制,优化合作学习。
18.小组合作学习阶段总结 篇十八
本人自实行小组合作教学以来,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摸索和探究,取得了一些点滴的进步,所以在这里略做总结.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4-6人为一小组,将一个班级的学生按照成绩、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被很多学者认为是一种适应各种学习风格,并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一种最流行也最有效的方法。早在1979年,美国的以为教育学家约瀚逊就论述了这种方法的种种好处。他这样写道:
小组合作学习比起班级竞争学习或个体学习来,更能有效地掌握、保持和迁移概念、定律和原则……合作的集体成员可以逐渐形成更高超的概念学习策略,更有效的探寻和利用他人的信息,更能从自己的头脑中复现或用自己的话阐述正在学习的材料,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材料……
学生越是具有合作的态度和经验,他们就越是能积极主动、持之以恒地追求明确的学习目标,越是相信学业成败是靠自己的努力,越是希望成为优秀的学生和获得优异的成绩,越是认为学习新知识是有重要意义的……与只有班集体竞争学习或个体学习经验的学生相比,有合作学习经验的学生更加下自己的教师,更容易把教师当作激励者而接纳教师,无论从学习上还是私人感情上都是如此。
小组合作学习具体功用的探索及成果:
1、让每个学生抓住学习的机会
《标准》的第一条基本理念说道: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该是为每一个学生开设的,要保证让课堂面向每一个学生。
作为一个年轻的数学教师,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充分体会到:面对着眼前五四十多人一个班的学生们,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享受课堂带来的知识,课堂中游戏的快乐体验和课堂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是很难困难的。很多情况下出现的结果往往是只有少数积极分子参与了课堂的的各项内容,大多数的学生只是旁观者的局面。
对以上的问题,我认真的进行了思考,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实践。起初,我试用同桌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练习中同桌进行操练。但不久我发现以两人为一组全班仍然有三十组左右的学生,而且虽然同桌学习比单人学习好,但是成对学习的对象始终是同一人,形式单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于是我最后试用了以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组织合作学习。这样一来,全班变成了四人为一组。无形中,一个原本看起来规模很大的班级,演变成为了有十五个小学习小组组成的小班级了。四人小组中,每个学生在都有机会接触较多的同学,也有了向同学展示自己,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在四人一组的小集体中,同学们积极思考,操练所学的知识技能,充分展示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然后,在小组间讨论,进行活动时,每个成员轮流在班级中展示自己。这样一来,从数学角度来说,每个学生展示自己,发表自己的概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小组合作学***弥补了大班上课的缺点,同时使完成《标准》提出的让每一个学生走进课堂有了实现的可能。
2、让每一个学生发扬自己的个性,并得到合理发展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尽管大部分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主动参与而使自己的学习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有小部分学生,疑问基础较差或者个性内向的关系导致的自卑心理使得他们不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是等到老师注意到他们,点到他们的名字时才愿意开口。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消极的作用。通过实践,我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对着仪现象是有帮助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那些平时不敢在全班级面前发言的学生愿意在小组里面与其他同伴交流,会在小组中得到同学的赞赏或者得到同学的帮助意见。通过交流,基础差的学生得到了较优秀学生的帮助从而得到了提高,原本心理内向的学生也渐渐对自己和自己的想法树立 了自信。最终学生们都敢于大胆地展示自我,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
1、分好小组。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小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4-6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等。而且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2、明确任务。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先要明确学习任务与目标,用很短的时间,协调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等。
3、进行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活动中,每人要各司其职。既是学习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组织者,使每个学生都平等合作,快乐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率。
19.生物小组合作学习工作总结 篇十九
基础教育改革至今, 不仅重视总体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深化, 更侧重了提高课堂效率。由80年代兴起的小组合作学习 ( 也有人称为同伴学习教学) 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知识学习效率、社会交际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有积极影响, 传入我国后, 已经与与探究式学习教学、掌握式学习教学成为中国主流教学方式。目前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改革有较大影响的时杜郎口中学 “小组合作”, 但如杜郎口中学成汝喜老师所说 “优生同学忙着完成更多任务, 弱势的同学也在紧紧的跟随”, 他们的小组在互助互进仍需改进。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改革中, 有很多学校并不熟悉合作学习模式的具体操作, 仅为了 “小组”而强硬地将教学分割成小组任务, 这些处理小组建立存在问题的现象, 主要呈现在以下两方面: 其一, 小组形式不明确。主要是通常由于课程内容的需要, 当设计小组合作的时候, 老师采用了就近原则仅是是让学生转个身或者前后桌挪动合拼就组成了临时小组。其二, 缺乏真正的组内的相互作用。生硬组成合作学习小组, 由于成员之间没有长期的了解和默契培养, 对于学习任务协调不好, 可能在完成任务时, 组内成员自我意识过强, 甚至产生较大的意见。
2. 相关理论
在马洛斯的层次需求理论里, 人需要被尊重、归属感, 而群体的本质是其成员基于共同目标而形成互赖, 由此促使群体成为一个整体, 若群体中任何成员或次群体的状态发生改变, 将会影响其他成员或其他次群体产生改变, 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所属的环境所决定。学校为学生创造了学习小组的环境, 作为学生小群体, 在个人和小组之间, 学生需要 “解决好学生个体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 如果可以充分利用小组, 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根据学生学习认知和能力存差异, 合理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可以利用组内在的相互心理作用, 完成课堂教学预期目标, 实现学生在已有的能力上向最近发展区发展。约翰逊兄弟对于小组的建立, 总结出5要素: 积极依赖关系、面对面促进相互作用、个人责任、社会技能和小组过程。对于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和面对面的相互作用的肤浅理解, 小组过程的不重视正是目前合作教学改革对于小组建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3. 研究问题的提出
因此, 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来提高课堂效率, 如何避免 “为了小组而小组”需要解决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样的合作小组才算是建立成功的?
菊泉中学于2008年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改革, 笔者在该中学见习期间, 看到该校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改革中, 对小组的组建, 采用了类军训的 “集训”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基础, 而且全校范围内班级的管理和上课模式比较创新。由于做法比较独特, 因而笔者意欲研究一下, 希望对小组学习教学改革具有参考价值。
二、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有课堂观察, 访谈, 调查。
三、菊泉中学小组组建案例分析
广州增城新塘的菊泉中学从08年至今不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改革探究, 虽然学校改革不见得有杜郎口般卓越的成绩, 但经过笔者一个月的观察发现, 该校在小组的建立这一方面, 无论是小组模式的呈现形式, 还是小组文化内涵, 都具有自己的特色。
1. 采访了解
在了解学校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改革中, 笔者曾与该校的吴培森校长有过以下这样一段对话。
问: 吴校长, 请问您的改革中, 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小组怎么想到这样的分组和桌椅排放的呢? 这样子的小组形式是一开始就这样, 还是慢慢摸索而形成的呢?
吴校长: 在开始改革之前, 我花了一年的时间观察学校的改革需要的条件, 不仅是从学校的自身, 也和老师们去参观校外的改革现状和参加相关改革培训。学生的分组和桌椅排放, 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校外成功的改革案例。
问: 吴校长, 您改革以来, 对于现在这样的小组形式, 课堂上上课时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
吴校长: 小组合作学习刚刚实施时, 学生觉得很有趣。可是, 当新鲜的事物过了, 学生热情不再, 课堂上知讨论什么,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个月。这时, 我们反思我们为什么还出现这样的状态?后来我们想通了, 是我们的教学设计还没改变, 于是我们经过一个月的探究摸索, 不断尝试改变了这种状态, 学生学会了在课堂上发言, 知道怎么学习。
问: 那您能具体说说在是怎么样解决学生觉得无聊的课堂这一难题吗?
吴校长: 其实, 我们主要是经过差不多一年的讨论、摸索才解决这个问题的。当时是改革初期, 2008年大概9月份左右, 我们想了各种方法, 课堂教学的改进, 学生活动的增加等等, 起初这些改变是有点效果的, 学生又有了点热情, 但是没过多久, 学生又觉得没趣了, 我们只得又进行不断地尝试。差不多到了到了第二年的3月份, 我们才得出比较有效的课堂模式。在这个模式最重要的是把握时间设计模块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2. 观察分析1学生分组
如吴校长所说的, 在借鉴别的学校分组和桌椅摆放的做法的同时, 学校在不断地观察学生上课表现, 才形成自己的小组呈现形式。在学生入学时, 老师会在观察的基础上以4人为单元对学生进行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分组, 以作为培训的基本单元小组, 除了后期的稍微变动, 这个也将会是今后的课堂小组, 而不是为了仅仅作为教学手段临时小组。以互助合作为基础, 组间开公平竞赛为必要前提, 分组原则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课堂座位是4人环形组合, 组内成员将会定期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轮流换座位, 组间位置变化规律亦是如此, 从前往后推动, 一个单元小组桌椅排放如下图:
当需要独立测试时, 1号和2学生则分别往4号和3号学生旁边顺时针或者逆时针将桌椅排放成4号和3号学生一样面对讲台, 同时每个学生之间保持一小段距离。该校平均每个班约50人, 而这个操作仅需要15秒以内, 是相当快速的。
2课堂规范和小组要求
根据采访记录, 改革前期之所以会有学生热情不再而造成课堂尴尬的场面, 就是因为组内没有相应的操作标准。探究的过程中, 课堂的活动增加, 教学设计的模块精确设计, 都是为了制定相应的活动准则, 使得学生有具体的上课流程和操作规范。因而, 为学生创造同舟共济的前提是先让他们有在一起了解的机会, 从学生活动中概括出合适的活动规则。
开学初, 学校举行类似入学军训的集训。此集训期间, 担任培训的老师会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意识的培训。除了日常站军姿的锻炼外, 集训期间还进行小组活动培训。活动一般是集训小活动和课堂专训。这两种形式提出相应活动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只是集训小活动更富有趣味性, 课堂专训可侧重小组规范。比如集训活动中, 培训老师会设计竞赛活动, 要求学生在分工合作的前提下, 既增进感情又培养合作意识。而当小组成员在回答课堂提问或者进行课堂展示中, 个体成员作答时需要以 “我是**小组的**同学”、“我代表我们小组”做开场回答, 每次作答完毕, 学生都会和其他小组成员互动 “我的回答完毕, 请指教”。
对于小组内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靠分工和相互监督促进进步。组内将会有小组长, 他的责任是总体监督和协助分配责任。组内每个人都有决策权, 对于组内的任务都有各自的责任, 因而会根据班级要求而制定组内的奖惩制度。实质上, 责任分明和奖惩机制利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 建立互赖、互动、负责的和谐关系。
四、小组组建的意义和建议
1. 小组建立的意义———长久的学习成长伙伴
至今仍以传统的掌握式较为主导教学方式课堂, 学生背负着沉重的学习负担, 导致了学生厌倦繁重的课堂, 因此只有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 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 才会愿意学习, 才能学得更好。
菊泉中学对于学生进行的开学集训时, 首先谨慎分组可以形成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督促; 其次培养小组文化为学生提供舒适学习环境。通过合作, 学生可以一方面通过提供帮助, 实现自己影响别人的愿望; 另一方面, 凭籍接受指导, 满足别人影响自己的需求, 这种归属感和影响力的统一, 保证了合作学习在学业成功和心理沟通上收到一石二鸟之效。
2. 相应的改革建议
因此, 在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 对于学生小组的建立, 有以下几点建议:
1小组形式的成立
进行小组教学, 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小组的成立。临时或者随意形成的学习小组仅是为了体现形式, 而真正的成功小组教学需要根据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实行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下, 既要充分考虑班级总体分组数量和班级空间的合理性, 同时也要对学生的成绩、家庭背景、性格等各方面的因素充分考虑。例如分组前, 老师除了在对学生的了解基础上先私下根据名单分组, 进行成员初步安排, 还要根据实际的小组合作情况, 组员相处情况进行合理调动。具体的小组人数可在4到6人间, 太多或者太少了都会造成效率降低的情况。
2组内小组文化的培养
小组组建成立后, 就是要促进组内成员的相互了解了。组建是一个过程, 而不是一个短时间内完成的事。可以从两个时间段进行培养学生之间的互助和友爱: 课堂和课外。
课堂上需制定课堂小组规范, 并且培养学生合作过程中应当遵守规则的意识。比如课堂回答问题要求, 参与小组活动纪律, 与以往课堂中不一样的课堂守则等。这些小组规范守则都是合作学习顺利高效进行的保证。而课外则要促进小组成员的相互沟通。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小组合作需要学生有足够的默契,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培养成员之间的小组合作精神。例如布置较为轻松而又能增进学生感情的课外作业, 可以是合作调查或者手工活动等, 既能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需要不断地课堂效率, 合作学习小组教学方式由于其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社会技能有着较好的效果, 逐渐被教育工作者认可。但在实际课堂中, 由于对合作学习小组没有充分的理解, 课堂上很多老师仅仅是将合作学习小组作为一个教学手段, 使得合作学习小组形式化。怎么样进行有效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是小组学习改革的首要难题。本文采取访谈、蹲点观察的研究方式, 了解到广州市增城区菊泉中学所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改革中, 采用“集训”的类军训方式, 配合课堂小组培训, 规范学生小组内在要求, 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小组改革中小组建立的做法。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形式,相互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简论[J].中国教育学刊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 2002, (01) :32-35.
[2]余文森.深度解读杜郎口[J].基础教育课程, 2010 (10) :26-31.
[3][美]约翰逊 (Johnson, D.W.) 等著.刘春红, 孙海法译.合作性学习的原理和技巧:在教与学中组建有效的团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8, 65.
[4]马兰.掌握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若干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1993, (02) :6-9.
【生物小组合作学习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生物兴趣小组活动07-21
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工作总结08-28
历史小组合作学习06-15
小组合作学习英语07-23
中学小组合作学习07-31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10-09
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06-12
小组合作学习考核细则09-27
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10-24
小组合作学习试行方案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