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

2024-07-02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精选19篇)

1.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 篇一

及时抓住幼儿生活活动中瞬间的偶发事件进行随机安全教育,也是一种不错的教育方式。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1

活动目标

1、遇到突发事件时,幼儿能及时快捷地撤离到安全地带。

2.幼儿熟悉安全撤离路径,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安全意识。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活动准备

1.幼儿、家长和教师共同收集报刊、杂志。电视报道中有关紧急撤离的事例或图片。

2.班级紧急撤离图。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观看录像或图片,让幼儿感知遇到突发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煤气泄漏、火灾等)。

提问:“如果遇到突发事情时怎么办?”目l导幼儿说说自己的见识和感受。知道遇到突发事件不要慌,有秩序地撤离可以避免危害的发生。

2、出示班级撤离图,带幼儿观察并找出班级在紧急情况下撤离的路径和位置。

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撤离时要走图中标注的路径?使幼儿了解图中标注的撤离路径是离户外安全地带最近的一条通道。

3、带幼儿观察撤离路径的条件(几层楼梯、弯道情况等),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走到达安全地带最快?启发幼儿讲述撤离方法和注意事项。如可以分成两队,沿楼梯两侧迅速撤离:按顺序.不拥挤;听老师指挥等。

4.熟悉警报录音。组织幼儿“实战演习”。听到警报声音时,在老师的带领下,按图标路径迅速撤离到户外安全地带。如幼儿在撤离情况下出现拥挤、用时过长等情况,教师带幼儿查找原因,再次演习,使幼儿掌握正确、快捷的撤离方法。

活动延伸

1.将幼儿撤离时的正确方法。用照片或绘画图片的方式呈现在墙饰上。

2.向家长介绍活动情况、目的,请家长带幼儿熟悉小区居住环境,寻找紧急情况下撤离的路径和安全位置。

3.教师或家长带领幼儿了解生活环境(幼儿园、公共场所)中都有安全通道及出口,认识紧急出口标志。

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2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暑假中应注意的防溺水、防走失、注意交通安全等知识,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通过讨论,激发幼儿向往过暑假的情感,教育幼儿愉快、合理地过暑假。

3、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4、引导幼儿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问题。

5、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活动准备:

安全图片

活动过程:

一、暑假来了

1、教师:“小朋友们,明天开始我们幼儿园就要放假了,这个假期叫做暑假。知道为什么吗?

2、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想法。

3、教师总结暑假的含义:这个假期是在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放的,我们叫它暑假,暑:就是热的意思。

二、怎样愉快地过暑假

1、教师引导幼儿:“暑假里你们想做些什么事情呢?”

2、幼儿互相说出自己想做的或是喜欢做的事情。

三、怎样安全过暑假

1、暑假里很多小朋友都会去游泳,游泳的时候我们奥注意些什么呢?(严禁到沟、河、池塘等处玩耍游泳,一定要在自己父母的陪伴下去游泳,游泳的时候要做好防护措施,不能到深水区游泳。发现有小朋友落水要想打人呼救,不可自己施救。)

2、有些小朋友的把爸爸妈妈会带你们出去旅游或经常带你们去逛超市,这个时候我们要注意哪些安全呢?(要紧紧跟着大人,不能走丢了。如果走丢要向超市、景点的工作人员求救,出外与家人走散了,要懂得打电话110报警,不要跟陌生人走,不能乱叫大人买东西。出去旅游要做好防暑措施,多喝白开水。出去玩耍、逛街、旅游,小朋友都不能再马路上乱穿、追打、玩游戏,要提醒把爸爸妈妈开车、骑车、走路时注意遵守交通规则。)

3、暑假里我们还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呢:不能玩火、玩电、玩尖锐的物体。夏天的太阳毒辣,不能到太阳底下长时间地玩,要保护自己的皮肤。

吃冷饮时,不能一下子吃得太多,否则,会引起肚子痛,影响身体健康。吃西瓜时,要把瓜洗干净,请爸爸妈妈切好西瓜,吃的时候不讲话,以免瓜子呛人,还要防止西瓜汗流到衣服上,另外,不可乱扔西瓜皮。独自在家时不要让陌生人进来,不要告诉陌生人只有你一个人在家。

四、安全我知道

1、出示防溺水、防走失、遵守交通规则等方面的安全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图画中的小朋友做的对不对,为什么?

2、暑假马上就要开始了,小朋友在暑假里一定要注意安全,要把老师和爸爸妈妈教你们的安全知识牢牢记在心里,并按照爸爸妈妈说的安全、正确的方法去做,只有这样小朋友们才能过个安全愉快的暑假。

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3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遇事不要紧张。

2、培养幼儿基本的防火意识与能力。

3、让幼儿初步掌握最基本的安全防火、灭火知识,学会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记住自己的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

2、相关VCD一盘。

3、消防标志“严禁烟火”、“安全出口”、“火警119”,相关字卡、电话机一部、湿毛巾若干。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观看火灾录像,使幼儿感受火灾的危险性。

(二)出示图片,幼儿观察。

教师提问,启发幼儿讨论。

1、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2、火灾会带来什么后果?

3、消防员叔叔用什么来灭火?是怎样灭高楼上的大火的?(云梯、高压水龙头、空气呼吸器。)

(三)着火了,怎么办?

1、火烧得很大,自己没办法扑灭怎么办?(打电话报火警)你知道火警电话号码是多少吗?(119)

2、如果小朋友家里着火了,屋里很多烟怎样逃出来呢?(观看录像后得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下腰往楼下跑)

3、为什么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大火烧着的许多物体冒出浓烟,人们呼吸困难,容易窒息死亡)

4、为什么要弯着腰往外跑呢?(烟火上升导致上层空气更加缺氧,尽量降低身体,呼吸近地面的氧气)

(四)模拟打火警电话。

教师演示拨打“119”电话的方法,提示幼儿说清楚着火物、着火地点和自己的姓名及电话号码。

引导幼儿模拟打火警电话。

(五)预防火灾。

出示消防标志“严禁烟火”、“安全出口”、“火警119”,讲解其含义。

观看录像,教育幼儿不玩火、不燃放烟花爆竹。

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4

活动目标:

1、尝试了解各种不同的交通标志图,正确表达它们各自的作用。

2、体验游戏的快乐,乐于遵守交通规则。

3、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有关“交通标志图”的信息图片。

2、立体的交通标志(停车标志、信号灯、左右转弯标志)。

3、自制信号灯(红色八盏、绿色八盏)。

4、“十字路口”场景布置。

活动难点重点:

活动难点:解读交通标志图。

活动重点:让幼儿明白如何正确穿越“十字路口”。

活动过程:

1、“前些日子,老师请小朋友在马路上仔细寻找各类交通标志图,并画了下来,谢谢你们。今天,我们开展一个“交通标志图”的交流会,请小朋友把各自找到的标志图展示出来,并要用自己的语言完整讲述,让我们听明白这个标志图所表达的含义。”

2、幼儿自由交流,展示标志图,表达具体含义。

3、教师引导孩子设想路段的情况,以生动的例子、形象的手势,启发孩子理解标志图的作用。如某幼儿出示“禁止鸣喇叭”这个标志图后,教师引发幼儿思考:

(1)这个路段旁可能有什么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设施?

(2)假如你听到连续的喇叭声,你会感觉如何?

(3)预设的答案:可能幼儿园的小朋友正在睡午觉;可能医院里有病人需要休息;可能大哥哥大姐姐正在考试;

(4)小结:当我们看到这个标志,在走过这个地方时,绝对不能鸣喇叭,要保持安静。

4、“现在,老师扮演交通警阿姨。你们想不想当一个小记者来采访我?”

5、教师引导孩子从交通警的职业情况、辛苦程度、交通手势等不同角度进行采访。

6、具体了解民警在指挥交通时有什么手势?这些手势告诉我们哪些交通规则?(微笑立正表示对人尊重;右手掌往上,手心向外,体前平举表示请停下;右手臂侧举,来回移动表示前行)

7、请幼儿学做民警阿姨指挥交通。

8、“在十字路口,设有明显的交通标志图,叫什么名称?”(信号灯,也叫红绿灯)

9、游戏:过马路要看灯幼儿分成信号灯、行人两类角色,自由体验生活。教师引导孩子正确做好信号灯的闪亮工作。(幼儿站在小椅子,手持红、绿两种灯作准备状。处于十字路口的八盏信号灯,要有规律地轮换跳动,为确保幼儿调换红绿信号灯这一动作的整齐性,他们以倒数10——1的齐声念读为辅助手段,进行合理操作)。

A、幼儿徒步行走在人行道上。

B、幼儿学做开汽车状,穿梭于马路上,面对交通标志,正确识别,认真开车,最后把车停靠在停车场,结束活动。

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5

活动目标:

1、了解扭伤脚后正确的处理方法。

2、仔细观察看图片,能在图片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3、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制作3种标志,分别表示3种处理方法:用手揉、冷敷、热敷。

2、娃娃、毛巾每人一份。

3、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活动,向幼儿提出问题。

(1)旁白:浩浩在家里玩的时候,一不小心把脚扭了,这可怎么办呢?

妞妞说:快,用手揉一揉,揉揉就好了!

兵兵说:不对,不能用手揉,要用冰毛巾敷。

乐乐说:什么啊,明明是用热毛巾敷。

(2)教师:他们的意见都不一样,到底谁说的对呢?老师这里有三个标志,你同意哪一种方法就站到哪一个标志的后面。请你说一说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

2、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了解脚扭伤后正确的处理方法。

教师:

(1)脚扭伤了以后到底应该怎么办呢?请小朋友先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2)现在看过书了,有小朋友要改变自己的选择吗?

3、集体看挂图,了解扭伤后的处理方法。

(1)教师:记住哦,扭伤后用手揉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揉搓会使受伤部位的伤加重的。

正确的做法是立刻停止活动,躺下,把脚垫高,把毛巾浸过冷水后,冷敷受伤的部位,这样可以减轻扭伤处的肿胀,有止痛的效果。受伤一天后,再把热毛巾敷在受伤处,这样做可以帮助受伤的地方很快好起来。

(教师边指挂图,边向幼儿解释说明。)

(2)教师带领幼儿,一边说扭伤后的处理,一边用准备好的毛巾做相应的动作,进行练习。

4、玩扮演游戏,小心扭伤后的急救方法。

2.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 篇二

(一) 倾听方面。

语言是一种表达, 但这种表达却是建立在倾听的基础上的。只有准确理解了交流的对方, 才能准确的表达自己。只有让幼儿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 才有助于幼儿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形式以及运用语言的方式, 并能更好地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在幼儿的语言学习和发展中, 要注意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 进而发展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

(二) 表述方面。

对于幼儿来说, 世界是未知的, 更是新奇的。而这份新奇恰是他们表达自己的一种动力。为了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首先应引导幼儿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另外, 在大胆表达自己的基础上, 对于一些简单的事物或过程, 还要尝试引导幼儿对其进行说明和描述简单, 以发展其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 文学作品欣赏方面。

文学作品是语言的具体运用, 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语言的美的表达。这种美, 不仅表现在形式上, 更表现在语言所传达的内容上。初接触系统的语言学习, 要善于引导幼儿接在优秀的语言段落直观地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在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方面, 要善于采取多种活动形式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四) 早期阅读方面。

在语言的学习中, 阅读从来就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阅读是有意的训练, 在阅读中, 可以调动幼儿的多个感官, 感受语言的魅力, 学会语言的运用。因此, 在早期阅读方面, 首先要重视阅读在发展孩子语言能力方面的作用。其次, 要利用多种方面开发和发展其语言能力。

明确了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 还需要将语言教育活动落到实处。要做好语言教育活动设计, 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将一定的目标、内容以及活动方式转化成一个个具体方案。幼儿具有自己特殊的年龄和语言思维特点, 在进行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时应遵循一些原则, 概括来说不外乎如下五个方面:

(一) 注重幼儿的获得经验, 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在进行幼儿的语言教育活动设计时, 要考虑幼儿现有的语言发展水平, 即要考虑本班幼儿已有的语言发展水平。如在针对小班幼儿所组织的“做客”的情境谈话中, 设计之前必须先了解本班幼儿是否已经掌握了在做客时一般应用的礼貌用语。如果忽视这个已有经验, 设计出的活动要么会被幼儿所“不屑”, 他们早就懂得了;要么会让他们很“懵懂”, 即不太好接受这个情境, 那就谈不上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了。

第二, 在设计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时, 还要在幼儿已经获得经验的基础上, 如何建立新的语言学习经验。如在”做客“情境谈话活动的基础上, 可在本活动中引导幼儿进一步在其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引发幼儿对于新的内容产生比较强烈的学习兴趣。对于参与活动的幼儿来说, 建立在其已有经验基础上的新的语言学习经验内容此时就是“跳一跳, 够得着”的果实。面对这个挑战, 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会得到很好的调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有利于幼儿语言能力的习得。

(二) 教师与幼儿是互相作用的正所谓“教学相长”,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 无论教师还是学生, 都不是孤立的, 相反, 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之间是互相作用的。在语言教育活动中, 这个关系会随着具体活动内容以及活动要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那么, 如何做到教师与幼儿的互相作用能发生适度的影响呢?

第一, 要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 并对教材进行适当修改和补充。比如面对有些故事人物多、对话多的情况, 教师不妨修改故事角色和对话, 更有利于幼儿理解, 他们就能克服记忆的困难了。第二, 要善于发现和找出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出现的新技能、新要求。根据这些新要求, 来确定教师在活动中参与指导的重点和难点。

(三) 语言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要相适应在任何一种语言教育活动中, 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关系。在选择活动方式时需要结合教育对象的特点。例如表演一般时候很适合对于故事的学习, 但对于某一个班的幼儿来说, 表演可能有难度, 这时候就要果断放弃这个方式而改采用其它更合适的方式。比如改用朗读竞赛等。

(四) 在活动中要注意面向全体, 还要重视个别差异。所谓面向全体, 即教师要了解和照顾到全体参加活动儿童的需求, 进而把握活动设计的尺度。以组织谈话活动为例, 教师应了解本班幼儿已有的谈话经验, 要确定他们可能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还要熟知他们的语音、语义、语法以及语用水平。

(五) 要做到不同领域的相互渗透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

但这些材料中又绝不仅仅是语音, 它同时还包含与语言有关的其它信息材料, 比如音乐、美术、动作等不同的发展领域。在设计语言教育活动时, 首先要把握好语言这个主要的发展领域, 坚持从语言角度进行设计和开展外, 还要注意和其它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

在渗透时, 要慎重考虑其他领域活动因素的参与度以及参与时机, 比如要根据活动内容的要求决定什么时候辅之以音乐或美术的活动手段更为恰当, 以实现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学习内容的目的。

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中, 经过其他方式、符号的共同参与后, 最后切记仍应回到语言上。在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中, 不可简单盲目地把活动搞成语言、音乐、美术等的大拼盘, 失去语言的本色, 即不能喧宾夺主, 忘记了将活动落实到语言教育的根本点上。

参考文献

[1]赵凤娟.幼儿园语言区活动组织初探[J].文教资料.2011.15期

3.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 篇三

面对提问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师应该如何改进并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提问呢?下面结合实践中的案例来探讨如何设计语言教育活动中有效的教师提问。

一、分析素材内容,学会寻找和发现问题

教师先认真研读素材,从不同的角度找素材和幼儿经验之间的结合点,再从中寻找、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可以这样做:

1.抓题眼,问问题。

如中班语言活动:“门铃响了”,教师可抓题眼“门铃”来问:门铃响的声音是怎样的?幼儿可能会回答门铃的声音是“叮咚”、“叮咚咚”,教师接着问,这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教师还可以进一步追问:门铃响了,有谁会来呢?幼儿会好奇地猜想是“爸爸妈妈回来了”、“家里来客人了”又或是“送水或是送快递的人来了。”教师这样问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然而,有的教师在讲故事之前喜欢用“老三问”,如: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2)“今天我们会讲一个什么故事呢?”

(3)“猜一猜故事里会有谁呢?”

这些都是无效的提问,因为没有小朋友不喜欢听故事。还有,教师一点线索都没有提供,让幼儿无从猜想。另外,教师在问问题时,尽量少用叹词“呀、啊、呢”,因为这会使问题显得不简洁。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不能为了问而问,不用问的问题不问,问题应简洁明了。

2.抓重点,问难点。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应抓住教学活动中的重点,针对幼儿理解有困难的地方,设计问题。

比如小班的语言活动:“好饿的毛毛虫”,当毛毛虫因为吃了很多杂乱的食物后肚子疼时,教师可以问幼儿:毛毛虫肚子疼了,怎么办?又比如故事“姜饼人”中,当姜饼人在河边遇到了狐狸,狐狸说要驮它过河时,教师可以问幼儿:姜饼人会怎样决定?姜饼人和狐狸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

充分挖掘素材中对幼儿发展有价值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开启幼儿发散思维之门,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合理设计问题的层次,使提问有条理

幼儿学习获得的新知识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延伸和发展的。因而,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由浅入深地进行提问。

根据提问模式理论,提问可依据学习目标分为六个层次水平,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恰当应用。

1.知识水平的提问。这类问题是确定幼儿是否记住了先前所学的内容,比如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中有什么人物等。这类问题是最低层次的,在教学上不能滥用。

2.理解水平的提问。这类问题是帮助幼儿组织所学的知识,弄清它的含义,比如,看图后讲述:图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类问题能反映幼儿的理解水平。

3.应用水平的提问。这类问题是鼓励和帮助幼儿应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如毛毛虫星期一吃一个苹果,星期二吃两个梨,星期三吃了三个李子,那么毛毛虫星期四会吃几个草莓?这类问题能反映幼儿对知识概念的应用情况。

4.分析水平的提问。这类问题帮助幼儿分析事物间的关系或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而判断、推理出结果,比如:“犟龟”故事中,当乌龟陶陶走了很久之后才得知自己走错了方向,他还会坚持长途跋涉去参加狮王的婚礼吗?为什么?这类问题需要分析才能回答。

5.综合水平的提问。这类问题是帮助幼儿将所学的知识以另一种新的或有创造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知识。如,故事“姜饼人”中,提问幼儿:如果狐狸没有吃掉姜饼人,会怎么样?这类提问是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

6.评价水平的提问。这类问题是帮助幼儿根据一定的标准判断素材的价值,提出自己的见解。比如,中班语言活动:“城里最漂亮的巨人”,活动最后可以提问幼儿:你们觉得巨人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是最高层次水平的提问。

教师应根据教学环节的进展情况,提出适宜层次水平的问题,使教学过程中的提问环环相扣,连接自然,体现由此及彼,承上启下。

三、提问后适当思考,机智有效地回应幼儿

教师提问后,要给幼儿适当的思考时间,等待幼儿回答之后,教师也应适当地思考,考虑如何有效地回应,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回应方式:

1.有时需要回应,调整问题引发幼儿思考。如小班语言活动:《奇妙的圆》,教师提问:什么东西是圆圆的?幼儿的回答局限于太阳、月亮等,这时教师可采取引导提问:马路上有没有圆圆的东西,汽车上有没有呢?

2.有时需要鼓励,引起幼儿对教育现象的关注,让孩子继续探究。如中班语言活动:“甜甜的棍子”,教师先抓题眼——“甜甜的”来问幼儿。

教师问:“什么东西是甜甜的?”

幼儿答:“苹果是甜甜的。”

教师回应:“嗯,你说的对,有些水果是甜甜的。”(同时,教师奖励该幼儿一块糖。)

别的幼儿答:“梨也是甜甜的。”

教师回应:“你说的也是水果。”(这次,教师不奖励。)

大部分幼儿看出了其中的奥秘:如果他仍回答水果的话,肯定得不到奖励,于是他就要积极想出不一样的答案才行,因而幼儿的创新思维得到激发。

另一名幼儿答:“老师,糖也是甜甜的。”(教师奖励他两块糖。)又有幼儿答:“妈妈做的糖醋鱼是甜甜的。”(教师奖励三块糖。)接着幼儿答:“老师表扬我时,我心里是甜甜的。”(教师手中的一包糖都奖给他了。)教师巧妙地回应,能引起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回答问题。

3.有时需要转移幼儿的视线。如在一个大班的语言活动中,教师问了一个有关“老虎”的问题之后,一名幼儿大声说:“老虎的屁股摸不得!”顿时教室像炸开了锅一样,原本计划的教学活动无法进行下去,这时教师机智地回应:“其实‘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这句话是有道理的,想不想知道?想知道的话看过来。”幼儿的视线又转移到教学活动上来了。

可见,精心设计的问题,如果配合教师机智的回应,教学活动将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策略设计教师提问,在活动中,幼儿会感受到尊重,能够独立思考,有充分的想象与语言表达的机会,可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最终在认知和情感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4.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篇四

1、复习旧知,温故知新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集体教学活动大致可以分为哪三个部分?

2、引起思考

师:老师这节课的导入怎么样?

二、讲授新课

1、介绍幼儿园教育活动主要的六种导入方法。

教师介绍主要的导入方法包括音乐导入、直观导入、游戏导入、演示导入、作品导入和经验导入。

2、教师播放音乐模拟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导入环节,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音乐导入:是利用歌曲、乐曲或组织简短的音乐活动来导入教学。

3、教师出示实物模拟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导入环节,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直观导入:是在活动开始时,通过让幼儿来观看实物、图片、标本或播放幻灯片、电视录像片等方式引起幼儿的兴趣,从中提出问题,创设活动情境的导入方法。

举例:科学活动《蚕的一生》

4、教师组织手指游戏活动。

师:这是什么导入方式?

游戏导入:是用游戏活动或用游戏的口吻导入教学。

举例:社会活动《我是最好的》

5、教师演示静电产生的实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演示导入:是通过演示实验、操作玩教具和表演的方式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产生想要了解演示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变化及原因的强烈愿望。

6、教师播放故事《小果树生病了》,模拟导入环节,引发思考。

师:这是什么导入方法?(故事导入)

教师用谜语导入的方式模拟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导入环节。

师:这很显然是谜语导入。

总结:故事、谜语都属于文学作品。

作品导入:是用儿歌、故事、谜语等文学作品来引出活动内容,引发幼儿联想的方法。

7、呈现案例:大班体育活动《变变变》,活动目标是让幼儿感受、表现孙悟空的动作、角色。

用经验导入模拟上述活动,引发思考。

经验导入:是教师利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引导幼儿探索、联想的基础上导出活动的内容。

三、课堂练习

分组为三个活动(小班语言《猜猜我有多爱你》、中班健康《嘴巴里的牙宝宝》、大班社会《少数民族大家庭》)设计至少两种不同的导入方式。

四、作业布置

1、理解、熟悉本课的主要内容。

2、分组试讲你为以上三个活动设计的导入环节。

3、预习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其他技能。

五、总结提升

总结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导入技能,主要有六种类型,分别是游戏导入、直观导入、演示导入、作品导入、音乐导入和经验导入,阐明还有其他的导入方法,让学生课后自己积累。

5.幼儿小班安全教育活动设计方案 篇五

一、活动来源:

小班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于保护自己,珍惜生命的意识是极其缺乏的,《幼儿教育纲要》指出:要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学习和生活活动,满足幼儿各方面发展的需要,要让幼儿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知识,学习保护自己,我班不少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反映,孩子一出幼儿园就跑开了,玩滑梯时不会谦让,过马路也不肯拉着大人。为了让孩子感悟到生命的珍贵,萌发保护自己的安全意识,减少幼儿身心受到意外伤害的可能性,我班开展主题活动《安全我知道》,幼儿在主题活动中,学习一些安全常识,保护自己,

资料

二、主题目标:

1、学会在室内玩耍时保护自己的方法。

2、培养幼儿游戏时识别安全和危险的能力。

3、了解户外活动时要注意的安全知识。

4、帮助幼儿懂得用不正确方法玩滑梯易造成伤害

5、帮助幼儿了解在阳台上的安全知识,知道不爬阳台,不往阳台外扔东西等。

三、家园共育:

1、利用家庭生活督促、指导幼儿注意安全,加强幼儿安全意识。

2、为孩子准备适合他们使用的小牙刷和儿童牙刷,和孩子一起早晚刷牙,餐后漱口。

3、不带孩子吃街头不干净的食品,防止病从口入。

4、带孩子乘公共汽车时,提醒幼儿遵守交通规则,不把头、手伸到车厢外面,要坐好,站稳。

6.一个具体的幼儿园活动设计方案 篇六

1.认识家中常见的植物.

2.感觉照顾植物的乐趣.

3.了解植物成长的过程.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我家的植物;.

2.挂图:我家的植物;.

3.班级里栽种的各种植物.

活动流程:

展示挂图→思考问题→照顾植物→活动延伸

活动过程:

一.展示挂图:

请幼儿看幼儿用书我家的植物的画面,教师给幼儿一一讲解展示挂图我家的植物;

二.思考问题:

看到了图上的许多种植物后,请幼儿思考以下问题:

─哪些植物会发出香味?你们家里有能发出香味的植物吗?这些植物让你想到什么有趣的事?

─哪些植物的叶子有多种颜色?你家有吗?是些什么颜色的叶子呢?

─哪些植物会攀爬?这些植物学会开花吗?开什么颜色的花呢?

─哪些植物常在房间.客厅里看到呢?

三.照顾植物:

请幼儿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照顾植物:

─修整枯掉的叶子或过长的枝叶。

─整株拔起生病的植物,更换土壤、晒晒太阳。

─当土壤表面干了的时候,就需要给植物浇浇水,直到喷底有水漏出来为止。

─开花的植物放在阳光下,观叶的植物一星期1-2次太阳即可。

四、活动延伸:

7.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 篇七

一、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观念

教师观念的转变, 是形成新课程体系的要素之一。教师应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 以幼儿园教师职业岗位 (群) 能力分析为基础, 结合幼儿园教学的典型工作任务, 从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 完善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 从目标、内容、方法、条件保障、考核等方面构建完整有效的幼儿园活动设计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其次, 突出知识融合与能力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幼儿园活动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符合课程目标与职业岗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二、构建“园·校”双向互动的实践合作教学模式

“园·校”双向互动的实践合作教学模式即高校与幼儿园相合作,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边学边练。

1.紧密结合幼儿园教学结构调整本学科的教改思路和教学实践

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不断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合作性, 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实践中, 提高学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综合素质, 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学校,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活动设计课的理论学习, 以幼儿园教材为内容, 设计幼儿园活动方案后在幼儿园开展教学活动, 并结合教学活动效果及反思评价整理修改教案。与此同时, 对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也带来新的挑战, 督促教师密切关注幼儿园教学实际, 不断提升教师的分析评价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能力。

2.采用“教、学、做合一”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设计中, 转变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 将课堂与实习地点相统一, 突出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教学中充分整合幼儿园现行的教育教学资源及内容幼儿园教学资源, 建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全方位实践平台, 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实践机会。

3.多角度实践方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设计教学方案、案例观摩评析、模拟教学、试教、见习、实习以及幼儿园活动设计大赛、幼儿园说课大赛等, 将教与学背景相融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优化学习过程, 增强幼儿园教学的操作性、针对性、实效性, 培养学生设计、组织、评析、反思的能力。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 鼓励学生亲身尝试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假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到幼儿园进行社会调查和实习, 增强对幼儿园的感性认识, 明确学习方向, 增强学习动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依据学生的不同风格进行分组, 给每位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同时, 邀请幼儿园教师担任实践课程指导教师, 介绍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 使学生熟练掌握并在实践中运用科学的方法组织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

4.以形成性、发展性的多元化评价为主优化实践教学评价

评价在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的实施中发挥着极大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能够激发学生对活动设计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激发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因。教学中将评价应贯穿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 自评、生生互评、小组点评、教师综述的多维评价, 对学生进行公正而全面的评价, 促进学生在成果分享及思考中, 审视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进而自我改进, 不断提高执教的能力。

三、建立校企合作双赢的实践教学新机制

校企合作源于共同的使命与追求, 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始于“双赢”, 其目标在于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学校和幼儿园双方只有找到了利益的共同点, 合作才有基础, 才有正确的方向。在人才供求市场以需方为主导的今天, 高职院校作为校企合作的主体之一, 合作过程中应更加主动, 并且合作机制创新的目标应定位于构建促进和维系校企双方合作共赢、能动性全面激发的制度环境。

构建校企共赢机制, 推进合作发展。学校和幼儿园合作能及时补充幼儿园师资队伍, 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执行力, 学校通过与幼儿园合作, 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建立校企合作培育机制。在学校层面, 要建立由幼儿园、行业等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咨询委员会, 为高职院校重大问题提供咨询或参与决策, 从而把高职教育与行业幼儿园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在专业层面, 要成立由高职院校、幼儿园负责人、有关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以及有专家委员会确定课程培养目标, 制定课程方案。

建立校企利益分享机制。要发挥人才智力资源优势, 共同设计与开发科研项目, 开发幼教产品和幼教资源。要以教学、培训、科研合作项目为纽带, 确保幼儿园在获得学校服务的同时, 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基地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聘请幼儿园优秀教师与管理骨干担任实践指导教师, 发挥其精通实践技能的优势, 在实训教学、实训教材开发、项目案例实施、实训教学手段改革中发挥主导作用;建立校企资源共享机制。学校与幼儿园的社会分工不同, 其资源特征和容量也各有千秋, 因此必须建立双方资源互补和共享的机制。要按照“供应链”管理的模式, 使幼儿园共享高职院校的教育培训资源以及文化生活资源, 使学校共享幼儿园的环境、项目和人力资源。

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幼儿园活动设计实践教学, 能够有效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因此, 通过实践教学能够真正实现课程开发与幼教机构零距离配合、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贴近、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触, 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

8.对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的思考 篇八

【关键词】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 健康行为 学习能力

关于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通常只涉及对教育目标及活动内容的确定、活动方法及组织形式的选择等一般性问题的讨论。现针对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特征对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谈谈笔者的一些认识及体会,以期提高幼儿园健康教育的质量。本文所指的健康教育不包括体育活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

一、一个核心目标:帮助幼儿养成及建立健康行为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幼儿健康行为的建立、改变和巩固[1]。因此,幼儿健康行为的特征、形成规律就成为设计健康教育活动过程中关系到活动目标确定的中心问题。我们在实践中应根据幼儿健康行为的三级水平来设计健康教育的目标,有步骤、有条理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幼儿健康行为是外在的显现表现,其总体特征可以概括为有利性、一致性和规律性。有利性是初级水平的健康行为,指的是幼儿在成人的帮助和提醒下,在较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有利性的健康行为是儿童在短时期内可以达成的要求,它是健康教育的近期目标。一致性是中级水平的健康行为,指的是经过幼儿努力,使外部表现与内在动机趋向相同的行为表现。一致性的健康行为需要幼儿形成正确的健康态度才能完成,它是健康教育的中期目标。规律性是高级水平的健康行为,指的是表现为规则的、恒常的甚至是自动化的健康行为。有规律性的健康行为要在反复的生活实践中才能实现,它是健康教育的远期目标[1]。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健康行为的形成尤其是有规律的健康行为的养成、建立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教师应依据不同类型教育活动及其教育目标所涵盖的时间范围,充分关注对幼儿健康行为的不同水平要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见表1)。

如在“保护牙齿”的教育活动中,集中教育活动及相关的延伸活动中目标的要求只能关注健康行为有利性和一致性的特征,即“学习保护牙齿的主要方法,能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而“培养保护牙齿的良好习惯”这样的目标表述则适宜在学期(年)目标及幼儿园教育目标中出现,因为它涉及的是健康行为规律性的要求并且包含了更广泛的目标内容。考虑儿童健康行为的养成有不断的反复性,必须借助系列主题活动并依靠长期的健康生活实践才能实现。

二、一种核心方法,两条基本途径:实现健康教育目标的有效手段

健康教育活动设计要抓住一个核心方法——行为练习法,两种基本途径——集中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有效帮助幼儿形成有一致性和规律性的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的建立离不开有效的练习,在使用行为练习法的过程中应考虑到两个必要的步骤。一是如何帮助幼儿建立有关健康行为的表象。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用教师讲解示范正确的健康行为,或出示包含健康行为的范例(个案),如情景表演、讲故事、讨论评议、感知体验、运用多媒体手段等方法,来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有关健康行为的表象。二是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有效的练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这里的行为练习既包含了集中教育活动中的行为练习,也包含了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练习。

如课堂上的行为练习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活动内容的不同选用不同的练习形式。在“保护牙齿”的活动中,可采用真实情景练习,让幼儿实践刷牙、漱口的方法,使幼儿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了解正确刷牙、漱口的步骤及方法;在“遵守交通规则”的活动中,教师可运用游戏练习法,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巩固有关道路安全的知识,学会遵守基本的交通规则;在“不跟陌生人走”的活动中,教师可用模拟情景的行为练习方式,让幼儿学习拒绝陌生人,不随意跟陌生人走。

采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练习法仅能让幼儿初步掌握健康行为的动作顺序及特点,建立有利于幼儿自身健康的行为。而健康行为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就离不开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要有效利用家庭及社区资源,将课堂上获得的健康行为进行巩固,真正实现健康行为有利性和规律性的要求,有效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生活中的健康教育可以采用的形式有:日常生活中的常规要求;对幼儿健康问题的随机指导;提供专门的健康教育实践机会;家园合作等[2]。这也为健康教育延伸活动的设计提供了思路,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活动的特点来设计不同的延伸活动。如在有关“平衡膳食”的活动结束后,可有以下几种设计思路作为延伸活动的选择:请幼儿在双休日和父母一起为自己家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为幼儿组织一次自助餐活动,教师在活动中随机指导;日常的进餐活动中提高对幼儿合理饮食行为的要求等。又如在有关游戏安全的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在户外活动中加强对游戏规则的要求及随机指导;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提醒幼儿正确、安全的游戏方式等。这样才能将健康教育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以实现健康教育的目标。

三、一个重要依据:幼儿年龄特征及学习能力是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的重要依据

在设计健康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学习能力是活动设计及组织中应该予以考虑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影响着健康教育目标的制定、教育内容及组织方法的合理选择。

在健康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中,除了要关注幼儿健康行为的养成这一核心目标外,还应考虑目标要求要体现幼儿的年龄特点。如在“保护牙齿”系列活动中,小中班的活动目标主要是“让幼儿了解牙齿的作用及构造,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能坚持饭后漱口、早晚刷牙”;大班则应考虑到幼儿认知水平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对有关牙齿保护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幼儿对龋齿、换牙等和自己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一些现象产生了兴趣,因此在这个阶段开展有关活动,则可将活动目标定为“了解龋齿的成因,并知道它给身体健康带来的危害”,或“知道换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用害怕;学会保护新长出的牙齿”。这样,使各个年龄阶段的教育目标既呈现年龄阶段的特点,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在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上,也应对幼儿的年龄特征有一定的考虑。如在有关“平衡膳食”的活动中,首先应让幼儿对各种主要食物所含的营养价值及其对身体健康的作用有所了解,然后幼儿必须建立关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的概念,最后才能理解科学膳食结构的内容以及如何合理搭配饮食。再如在对有关人体认识与保护内容的学习中,首先学习的是对五官作用的认识与保护的相关内容,因为这部分内容是幼儿最熟悉并和他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有密切联系的,其次才是对皮肤、关节等的认识与保护,最后是对人体主要脏器如心脏、肺等的认识及保护。也就是说,根据幼儿的知识经验和学习能力,健康教育的内容应该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

在组织方法的选择上,幼儿的年龄特征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针对低年龄幼儿,应多选择直观、形象、生动的方法,如充分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事物的形状、颜色、构造、气味、味道甚至重要性的感知体验法;运用特定的角色来展现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出现的健康问题,让幼儿借助具体的形象、生动的语言及动作来获得健康知识的情景表演法;或用具体、形象的语言向幼儿讲解粗浅的健康知识,并借助身体动作展示健康技能的讲解演示法等。但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来说,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有了提高,思维水平有了发展,在组织相应的教育活动中,除了运用以上一些方法,还可运用小实验来加强幼儿对健康知识科学性的认识,适当运用讨论评议来激发幼儿思考,帮助幼儿总结所学过的知识。在练习法的运用中,年龄小的幼儿更多采用情境练习、游戏练习的形式,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则可以适当增加重复练习的次数。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当选择组织方法,可以增强幼儿学习的有效性。

四、两种设计思路: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的规律性要求

任何一种幼儿园教育活动都要促使幼儿知识的丰富、情感(态度)的改变和行为的建立。从幼儿园健康教育来看,健康知识是健康行为建立及健康态度改变的基础,情感态度是引发健康行为形成或改变的动力,而能不能帮助幼儿建立相应的健康行为,形成科学、合理、有益身心的生活方式是衡量健康教育效果的关键。在健康教育活动中,这三者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生相伴的。即,健康知识的学习中蕴含着幼儿情感的萌芽及产生某种健康行为的自觉性,健康行为的建立中展现着幼儿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及对维护自身健康的态度。因此,在幼儿健康教育活动中,“知”或“行”都可能成为健康活动的契机和开端,从而使健康教育活动呈现出两种基本的设计思路。

一种思路是从健康知识的学习入手,让知识的学习成为健康行为建立的基础,使幼儿在获知、明理的过程中产生维护自身身体健康的愿望和意识,以促进健康行为的建立,即整个教学过程呈现由“知”激“情”、由“情”导“行”的特点。

这种设计思路主要的教学步骤及环节包括:首先,引出学习的主题,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其次,进行相关健康知识的学习;最后,健康行为的尝试操作或练习。如在“我爱吃海带”的大班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先通过观察海带的特征、了解海带的烹调方法和营养价值等环节,让幼儿认识海带等海产品,知道海带的营养价值;然后现场制作凉拌海带给幼儿品尝,让幼儿愿意吃海带,以建立良好的饮食行为[3]。但在这种设计模式中,容易出现只关注健康知识的学习,忽视健康行为养成的情况,包括在健康行为练习的环节中,也会出现仅以健康知识的学习来代替健康行为实践的现象。

另一种思路是以健康行为的尝试练习为开端,在健康行为的操作过程中展示幼儿已有的健康观念及认识,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知识学习,从而引导幼儿正确健康行为的建立。即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由“行”悟“知”、由“知”导“行”的过程。

这种设计思路主要的教学步骤和环节有:首先,呈现幼儿日常生活中有关的健康行为,这些行为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它们是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健康经验的直接反映;其次,进行正确健康知识的学习,用合理的健康认知来巩固或修正已有的指导健康行为的知识;最后,根据所学的健康知识对健康行为进行调整和纠正。在这样的活动设计中,健康知识的学习更有针对性,也有利于儿童不健康行为的纠正和健康行为的养成。如在“我们会配餐”的大班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先让幼儿自选食物进行配餐,展示幼儿已有的健康行为,通过这个过程,教师可以了解幼儿已有的有关健康的知识经验;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合理搭配饭菜的原则,加深幼儿对有关饮食营养知识的了解;最后让幼儿再次自选食物,调整配餐[3]。

【参考文献】

[1]顾荣芳.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116,126-127.

[2]刘馨.幼儿健康教育活动中应关注的两个问题[A].全国幼儿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论文集[C].2007.

9.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 篇九

东林书院

活动目标:

知道放养活动的意义,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的各种关于环保的资料、图片。

2、幼儿带来的各种水生动物、水桶

活动过程:

1、幼儿将自己收集来的关于环保的资料和同伴分享、阅读。

2、环保小卫士论坛。

请幼儿根据自己收集到的、或是了解到的资料,来谈一谈关于环保的事情。以论坛发言的形式进行,每个幼儿可以拿着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图片来向大家介绍。

3、教师小结。知道环保的重要性。

4、放养活动。

请幼儿将自己带来的水生动物拿到东林书院的水池中放养。知道只有保持水池生态环境的平衡才能保证环境的健康。

延伸活动:

10.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方案设计方案 篇十

1、幼儿对拍球,滚球有一定的练习基础,有个别幼儿很好的掌握了运球的技巧。

2、对社区附近的成人篮球练习很有兴趣,会自行组队观看模仿,对篮球表现出一定的喜爱。

活动目标:

1、开发幼儿探索皮球各种玩法的兴趣,培养对篮球的兴趣。

2、练习拍球,培养动作节律,促进动作的协调发展。

3、热爱体育,热爱运动。

4、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5、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重难点:

掌握连续拍球,投球的技巧、

活动准备:

1、与幼儿等数量皮球若干,自制篮球筐一个

2、欢快的音乐,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今天皮球王国要举行皮球比赛,我们小朋友一起去参加,搭上火车我们一起去吧。教师开火车带小朋友到户外场地;

二、基本部分:

1、引入活动1幼儿到场地自己挑选皮球,进行自由活动,探索皮球的各种玩法、

2、鼓励幼儿积极说出并示范自己的玩法,让孩子一一展现。

3、教师简单小结幼儿的各种玩法,拍,滚,抛等玩法。并让孩子加以练习。

三、出示辅助材料,和皮球做游戏

1、出示自制篮筐一个,教师亲身示范投篮动作,让幼儿模仿练习。

2、将大小班分成两队,轮流进行实物灌篮练习。

3、教师调整大小班的灌篮距离,重点讲解幼儿在投球中出现的错误,纠正方法。

4、将两队小朋友带到指定场地,进行定时的投球比赛。

5、幼儿快乐灌篮。

四、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皮球王国的国王表扬小朋友真棒,个个玩的很好,他还特别授予了小朋友喜羊羊和美羊羊的称号,小朋友们高兴么?

2、教师和幼儿开着火车离开皮球王国。

活动延伸:

11.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及其设计 篇十一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育;设计

美术教育,作为以培养人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帮助。且由于美术教育涉及的领域多样,因此,为了促进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教学发展,我们必须重视对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并做好有关的教育活动设计。基于此,本文就美术教育与其他领域整合的特点及问题进行了探讨,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帮助。

1与其他领域整合的美术教育活动的特点

美术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幼儿园教学中的主要课程项目之一。因此,我们要在考虑幼儿学习与认知特点的前提下,通过做好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的活动,促使幼儿更加全面地理解、表达、感知和体验,进而加强幼儿对美术的学习兴趣。而促进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一些主要特点,如下。

1.1活动目标具有不同领域的关联性特点

促进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发展对幼儿园的全面教学有着极大的帮助,因此,作为相关教育者,我们在制订这类美术教育活动目标时要充分考虑与其他领域知识、情感、能力目标的关联性及其对幼儿美术活动的价值。

1.2活动内容具有不同领域的渗透性特点

活动内容具有不同领域的渗透性,是美术活动与其他领域整合的具体表现。其他领域内容与美术教育活动内容间的有机联系对幼儿的美术学习有重要作用。以社会领域活动为例,带领幼儿观察和了解各种社会现象,可以帮助幼儿深入体验和准确理解要表达的对象。例如,对生活中各种废旧材料的收集、整理和探究有利于幼儿创新性的表现,对于相关社会生活经验的讨论和分享,可以拓展幼儿的美术创作思路,提升幼儿的审美……各领域的渗透可使幼儿的美术教育活动内容更具趣味性、生活性,也可促使幼儿更加自然、自如、自主地投入到活动中去。

1.3活动形式具有多样性特点

与其他领域教育活动的整合,可使美术教育活动的形式更丰富多样。科学领域中的观察与实验、语言领域中的文学作品欣赏、音乐活动中的旋律感受、社会领域中的人际互动等活动形式可使美术教育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可以促使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参与活动,从而提高活动的有效性。为最大化地实现与其他领域整合的美术教育活动的价值,教师宜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如,带领幼儿进行参观、调查、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了解社会,从而为美术表现和创作积累更丰富的素材和经验。

1.4活动评价具有全面性特点

与其他领域整合的美术教育活动的评价,不只是对最后呈现的静态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更应对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是否关注不同领域内容间的内在关系,活动的组织和安排是否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能否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充分的体验、感知和表现,能否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并帮助其迁移相关经验等进行评价。

2设计与其他领域整合的美术教育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2.1关注幼儿的认知和学习特点

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实施都应以幼儿的认知和学习特点为前提。幼儿的认知和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同化、顺应、重组、经验迁移的循环往复过程。“经验”无论是作为教育活动的结果,还是作为教育活动过程中的经历与体验,都与幼儿的兴趣、需要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设计、组织和实施与其他领域整合的美术教育活动时,宜基于幼儿已有的美术及其他领域的经验,以及这些经验之间的关联,创设合乎幼儿年龄以及认知和学习特点的环境,让幼儿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逐步建构和完善“经验”。

2.2活动目标的制订要注意不同领域内容的有机整合

制订与其他领域整合的美术教育活动目标时,既要考虑美术领域的关键经验,也要考虑美术活动与其他领域活动内容方面的相关性,要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不同领域的角度加以深入思考。如,一个有关“影子”的美术教育活动。教师在制订活动目标时,考虑到“影子”涉及到“光与影”这个科学领域的内容,于是就先设计了游戏性的科学活动,让幼儿在灿烂的阳光下自由地游戏或做舞蹈动作,让其感受影子的变化与光和自己动作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发现了许多有关影子的秘密:影子会随身体动作的变化而变化;在同一时间,影子的投射方向是一致的;人站在其他物体的影子里面,自己的影子就会被挡住,等等。在这之后,教师请幼儿用涂色或撕纸拼贴的方式来表现影子。幼儿通过小组合作,例如一个幼儿做动作,其余幼儿用笔描摹影子,让幼儿进一步理解了影子随光而动的现象。美术活动前的游戏性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幼儿积累了有关影子的经验基础。

2.3尊重美术教育活动与其他领域内容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设计与其他领域整合的美术教育活动,要尊重美术活动与其他领域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规律及其关联,不能为了整合而整合,更忌“大拼盘”“大杂烩”式的拼凑。有两种设计思路可供参考:一是横向并列式,即美术活动与其他领域内容围绕既定的教育目标形成互补的关系,以共同支持幼儿对教育内容的全面感知、理解和表达。如,《打字机协奏曲》是一首节奏鲜明而富于变化的音乐,时而急促跳跃,时而舒缓连贯,这和美术表现形式中的点、线变化有着一定的相似性。活动中,教师首先请幼儿倾听音乐,让幼儿说说自己的“第一感受”。幼儿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对音乐的节奏、旋律、情绪、风格等谈谈各自的感受。如,有的说音乐在跑步,有的说音乐在跳舞,有的说音乐在快快地跳。之后,教师请幼儿用笔画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幼儿在创作过程中一定程度上表现了音乐与美术之间的融通。二是纵向递进式,即美术活动与其他领域内容围绕既定的教育目标形成递进的关系,各领域内容之间彼此推动,以促进幼儿在活动中的发现、积累,丰富和完善相关经验。通过这些不同领域活动经验的积累,幼儿对作品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理解,于是,在美术欣赏活动中,解读作品意蕴的“对话”语言更加丰富,审美体验也得以深入。

2.4教育过程既要多样化,也要注意为幼儿留“空白”

与其他领域整合的美术教育活动宜以多样化的形式展开。首先,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活动过程中可运用图片、视频、实物展示等多种手段,帮助幼儿感知、体验学习对象,习得必要的知识经验和表现方法,进而对学习对象进行整体感知和经验建构。其次,教育形式要立體化。与其他领域整合的美术教育活动应将“整合”的理念渗透到一日活动之中。教师要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例如,在散步、游戏、户外锻炼、郊游等活动中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及时引导幼儿感受自然世界的千姿百态、社会文化的丰富多元、人类生活的幸福美好,帮助幼儿积累起对“美”的感性经验。

教育活动的展开要注意为幼儿留“空白”,也即留给幼儿自主探索、思考、表达和表现的时间和空间,并为幼儿创造延伸和运用各种美术经验的机会。如,结合不同的节日文化,让幼儿参与班级环境的美术创作;在创造性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利用各种美术材料进行创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重在提供适合不同年龄幼儿的操作材料,以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

3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活动的发展在如今重视幼儿教育的形势下,我们必须要重视对美术教育活动的发展,并做好相应的教育活动设计,以满足幼儿美术学习的需要,从而帮助幼儿建构和完善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万玉娇.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环境创设[J].时代教育.2013(01).

12.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 篇十二

幼儿园《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试行) 中明确规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会设计和实施幼儿教育活动”, “了解实习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 在指导下设计教育活动方案, 组织一日活动获得对教育过程的真实感受”《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中规定“制定阶段性的教育活动计划和具体活动方案在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体现趣味性、综合性和生活化”。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教育活动设计素养的高低体现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课时量不够, 影响教学质量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的专业知识理论层次高, 建立在对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基础上, 该类课程一般在第三、四、五学年集中开设, 每周2学时, 每门课程都设置为32学时。

按照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 该类课程的讲授和实践环节分别安排16学时。对教师来讲, 教学任务繁重, 讲授部分的理论知识, 难以展开, 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总共分为5大类语言教育类型, 每种类型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教学基本步骤, 但由于课时量有限, 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基本处于满堂灌, 互动和交流较少, 这些直接导致学生在教学实际活动中从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的实施都力不从心。

(二) 多媒体教室有限

从物质环境来看, 教室配置遵循的原则是“合班上课使用多媒体教室, 单班授课使用普通教室”,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只有部分课程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室, 没有直观的教学视频资料作为参考, 所有的活动都只能是凭空想象, 导致学生在自己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理念上的错误, 教学形式刻板, 大多属于空洞的说教。

(三) 对幼儿教育特点的了解不足

高校开设此类课程一般是根据本专业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但在课程设置中忽视了学生没有幼儿园教育的实践经验, 对于第三学年的学生来讲, 很少有幼儿园教育的见习、实习经验, 学生在没有幼儿园教育直观经验的情况下, 依靠自己的想象进行思考, 这样的学习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学生把理论基础知识背的很熟, 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无从下手, 真正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过程中觉得理论与实践互相脱节, 甚至觉得理论没有多大用处。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实施的对策

(一) 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指在教师引导下, 创设教学内容所需要的具体场景, 学生在这种场景中模拟扮演不同角色, 进行技能训练的一种方法。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中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 是学生对幼儿园教师心理和环境的模拟。在课堂中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有利于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寻找和体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

(二) 加大课时量, 增加实践环节

班额大, 课时量有限, 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理论部分深化不够, 实践部分时间紧迫。采用小组分工活动, 不能给每个学生提供足够的展示机会;采用单个同学的说课形式, 不能看到教学活动进行的全貌, 不利于教学活动真实过程的展现。因此有必要增加课时量, 让整个教学有质量的有序进行。

(三) 利用多媒体观看幼儿园优质课教学视频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最大的教学目标就是教会学生怎样来组织幼儿园的五大领域课程, 在学生真正组织优秀的教学活动之前, 我们有必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是优质的幼儿园教育活动。

利用多媒体资源观看幼儿园优质课程的教学视频, 让学生在观摩学习和评价的基础上, 学习优秀幼儿园老师组织教学活动的技能技巧, 学会评课, 教师对优质课程的评价和分析, 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另一种方式。对范本的模仿、学习是学生进一步提升教学技能的基础。

(四) 定期参观幼儿园, 观摩幼儿园真实教学活动

学生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除了学生自身对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外, 还包括对幼儿的了解和分析, 定期参观幼儿园, 观摩幼儿园真实的教学活动, 有利于学生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 观察分析幼儿的认知特点, 思维特点, 这些直观的信息, 能够指导学生在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课程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如何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增加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熟悉程度。

参考文献

[1]步社民.教师成长中的“技能”及其超越[J].教育发展研究, 2011 (4) :48一53.

13.幼儿园活动方案设计 篇十三

设计理念:

《纲要》中提到:引导幼儿对身边的`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秋天丰富多样的树叶给幼儿提供了探索、发现、表达的广阔空间。幼儿园老师经常带小朋友开展着捡落叶的活动,这些颜色不一,大小不一的落叶给孩子们带来无限的惊喜和好奇,“老师这是黄树叶,老师你看这是片树叶真大呀!”,当小班的孩子们高举这些落叶向老师诉说的时候,心中就有说不出的激动。设计树叶分类的科学活动,能够满足孩子的探究愿望,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建构认知,尽情畅游在树叶多彩的世界里。

活动目标:

1 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树妈妈和树叶宝宝的浓浓亲情。

2 能排除大小的干扰,按黄、绿颜色对树叶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一颗大树(树干为主),树叶(大小不等,合计60多片,黄色多些,绿色略少)

幼儿每人一个盒子,里面放3片树叶,放在椅子底下。

活动重点: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

活动难点:能排除大小的干扰,按黄、绿颜色对树叶进行分类。

活动过程:

一、树叶宝宝问个好——区别颜色

1、秋天到,秋风吹,小树叶一片一片落下来。看看,这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宝宝?(黑板上拿起一片绿色树叶)——提问几名幼儿(绿树叶宝宝)

2、那和绿树叶宝宝问个好吧。

3、这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宝宝?(黄树叶宝宝,方法同上)

二、树叶妈妈找宝宝——巩固颜色,初步感知分类。

1、你们喜欢树叶宝宝吗?那请你们去捡树叶,听清楚,每个小朋友轻轻地到这里(老师指着黑板)捡一片树叶。(捡好树叶的小朋友轻轻地回到座位)

2、老师拿一片黄树叶,问:黄树叶宝宝在哪里?黄树叶宝宝在哪里?请把黄树叶宝宝举起来。

3、老师拿一片绿树叶,问:绿树叶宝宝在哪里?绿树叶宝宝在哪里?请把绿树叶宝宝举起来。

重复几次。

三、送树叶宝宝回家——颜色对应,操作中学习分类。

1、大树妈妈想念树叶宝宝了,我们送树叶宝宝回家吧。(出示颜色标记——绿房子和黄房子,放在大树的两边)

2、请绿树叶宝宝住绿房子,黄树叶宝宝住黄房子。(分批摆放树叶)

3、小结:树叶宝宝又回到了妈妈身边,真开心。绿树叶宝宝住绿房子,黄树叶宝宝住黄房子,真好。

四、帮助大树妈妈——在操作中进一步巩固分类。

1、秋风吹,又有许多树叶飘落下来,帮助大树妈妈,给树叶宝宝按绿色、黄色分一分。(出示塑料篮子4个,2个黄色,2个绿色。)

2、每个幼儿椅子底下放一个小盒子,里面放2—4片树叶。

3、操作后简单讲评幼儿操作情况。

五、延伸活动,激发继续探索的兴趣

1、请幼儿按黄、绿两种颜色排排队。

2、我们到外面去捡树叶,找一找还有哪些颜色的树叶宝宝。

设计意图:

和树叶宝宝问个好,使幼儿很快进入角色,并认知绿、黄树叶宝宝,为下环节做铺垫。

角色扮演,使幼儿感受浓浓的亲情,并初步感知了分类的意义。

通过送回家的游戏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习分类,满足幼儿的需要。

在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对颜色的分类。

14.幼儿园语言领域活动方案 篇十四

1 倾听故事传说,能讲述故事传说的大意。

2 让幼儿明白给大家带来快乐,自己就会快乐。

3 识字:甜香果实

活动准备:挂图字卡鹿 松鼠 杜鹃鸟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传说

教师生动的讲述故事传说,幼儿欣赏。

二、理解故事传说

——提问:有哪些小动物走过苹果树?

它们都干了些什么?

小草看到这些小动物拿走苹果,说了些什么?

苹果树怎样回答的?

——出示教学挂图,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传说,幼儿看图 倾听。

三、讲故事传说

——教师出示字卡“甜香果实”教幼儿认读

——引导幼儿看图,练习讲故事传说。

四、表演故事传说

15.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 篇十五

一、了解家长对“亲子教育”的认识程度, 不急于宣传

首次调查问卷显示, 有好多家长压根就没听说过“亲子教育”一词, 有极少一部分家长知道此项活动, 也是在电视、网络、杂志上看过, 但都是属于只看表面不知实质, 概念很模糊的那种。考虑到亲子教育对农村来说是一个新名词, 开展、普及亲子教育对于我们和家长来说都是涉及的一个新领域的这一特殊性, 所以, 我们改变了以往的那种“新事物先宣传”的传统认可方式。这次我们没有先召开家长会, 也没有发放有关亲子教育的宣传单, 更没有举办任何的讲座。我们认为就“亲子教育”而言, 表面性的宣传、理论性的资料太空洞, 远没有实际活动来得更直接更具体, 大城市开展的活动再好, 那是别人的, 是遥不可及的, 只有家长自己从活动中尝到了甜头, 才会真正地认可它。

二、在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中, 指导家长以正确的方式与孩子沟通

1. 亲子秋游:

大自然是一个广阔的教室, 赋予了我们取之不尽的源泉, 为了扩展幼儿的视野, 丰富孩子们的社会经验, 也为了给父母和孩子提供一个情感交流的机会, 增进亲子感情, 我们第一次组织了“亲子秋游”活动。走进云龙公园, 盛开的菊花、多彩的秋叶、弯弯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令孩子们欢呼雀跃, 欣赏、陶醉、教育……亲子活动在美景中拉开了序幕。在公园里, 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亲子游戏, 在《找妈妈 (爸爸) 》游戏中, 孩子蒙着眼睛, 听声音去找家长, 罗煜喆爸爸的一声柔情呼唤“宝宝我爱你!”当孩子找到爸爸相拥的那一瞬间, 让公园里好多的围观者为之感动。“登云龙山“比赛, 是对幼儿耐力、体力、坚强意志的训练和考验, 培养幼儿从小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另外也想看看幼儿在家长面前的表现。没想到大多数孩子都是自己完成了上山、下山的任务, 表现还真的很出色。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累了想抱抱他, 没想到孩子却说, “老师说我们长大了, 不要爸爸妈妈抱了, 我不嫌累!”有个别幼儿偷偷让爸爸、妈妈抱着, 看到老师后立刻不好意思得溜了下来。我们说———这就是“累并快乐着”!美丽的云龙公园、小南湖畔, 东坡运动广场、云龙山上留下了孩子们的串串脚印、阵阵笑声, 随行中我们不忘时时捕捉教育契机, 让家长们充分感受到了身边处处是教育以及自然环境的教育作用。

2. 第二届亲子运动会:

有了对亲子教育的正确认识, 也有了上次参与运动会的经验, 第二届的亲子运动会, 可以说家长是有备而来, 同样是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 这次的场面更是热闹非凡。当孩子说:“爸爸, 你真棒!我们跑了第一名!”时, 当孩子说“妈妈, 不得奖也没关系, 我们下次继续努力!”时, 我想比赛、奖品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孩子们收获了自信、快乐, 家长们得到了欣慰和满足。

3. 第二届亲子互动玩具大赛:

如果说“第一届亲子互动手工大赛”是无意试探的话, 那“第二届亲子互动玩具大赛”, 就可以说是我们的有意挖掘了。通知上我们写明:“玩具, 不一定非要到商店里去买, 有时家里的小塑料瓶、塑料袋、空易拉罐、剩布头、旧扣子、旧挂历纸等, 经过你们的巧手一翻加工后, 都可以变成孩子们喜爱的玩具, 而且这些玩具会更具有实用意义。”几天后, 我们见到了比上次更丰富、更实用的手工玩具作品, 无论从外观造型、还是从内在实用性上, 我们都能看出家长是用了心思、费了功夫的, 孩子们自然也是有资格炫耀一番了。亲子制作活动, 给更多热爱手工的大朋友、小朋友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 同时在亲子互动制作的过程中, 也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情感。其实亲子教育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它就是生活的点点滴滴, 有时候不需要家长有多么高深的理论知识, 只需要一颗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与孩子同乐的心就够了。

4. 亲子教育讲座:

家长们有了对亲子教育的认识, 体验到了参与亲子活动的乐趣, 感受到了亲子教育带来的实效, 再聘请亲子教育专家来解读疑惑, 学习“什么是亲子教育?”“亲子教育的意义是什么?”……有了专家的引领, 让家长真正走进亲子教育就显得容易多了。在学习中再结合我园开展亲子教育活动走过的历程, 向家长介绍亲子活动的目的、意义、在活动中家长应承担的角色以及需要家长配合和注意的事项等内容, 有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感受颇深的家长们会更加理解亲子活动蕴含的教育意义, 也从而拓宽了家长亲子教育的思路。

在亲子教育的研究探索过程中, 我们通过不同的教学主题、不同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活动形式为家长和幼儿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心理环境。亲子教育是现代大教育观的必然趋势, 我们老师就是亲子教育的呼吁者、引领者、指导者, 在以后的工作中, 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下去, 为最终实现幼儿健康和谐发展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常州市北环幼儿园“早教研究”课题小组的“0——3岁亲子教育活动的研究”[Z].

[2]太仓市城厢镇四小幼儿园的“挖掘家长资源开展幼儿园亲子活动的研究”[Z].

[3]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4]卢乐珍.走进童心[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8.

16.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 篇十六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案例教学为重点,主要为了培养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此课程在改革中存在较多问题,本文对此课程在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对此课程的改革能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一、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对课程的属性定位不清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具体包括了幼儿园教育活动与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活动环境创设、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概述、幼儿园活动设计中的目标分析及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理论基础五大部分。对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五大部分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意见,有的学校认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应该是五大部分所包含的全部课程,而有的学校认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只讲解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这门综合性的课程,而舍弃了另外四大部分的课程。因此,课程定位的准确与否,严重影响着改革的顺利进行。

2.理论和实践的比重不合理

在现代的教育学中,强调理论课程与实践相结合,把学到的知识能直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大部分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都把重心放到了理论知识上面,实践活动举行较少。无论是选择哪种类型的教材,其重点都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而非理论知识的应用。另外,由于学校每年的扩招导致实践基地严重缺乏,为了弥补实践基地的不足,学校只能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减少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不利于学生知识应用技能的提高。

3.课程与教材的主次不明确

课程与教材有本质上的区别,课程是教师所讲授的各门学科和有计划、有层次的教育活动,是为了实现教育的目的而选择的合适的教育内容;教材是为了讲解课程所使用的工具如课本、讲义、教学资料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不能明确课程和教材的主次關系,在教材选择时就会出现许多问题,如选择的教材内容偏离课程,选择的教材内容太难于理解,选择的教材脱离实际生活,都不适用于教学,因此,教师在选择教材前应对课程进行充分的研究,以确保选择教材的合理性。

二、促进改革的方法及策略

现代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对课程的属性定位不清、理论和实践的比重不合理、课程与教材的主次不明确等,继而提出一些促进改革的方法与策略,下面对其进行详细的阐述。

1.转变教学理念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对现代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强化十分重要。在自己的知识库足够丰富的基础上才能对课程有更深入的了解,对教学内容和方向有足够的把握,才能把知识更加完整地传授给学生。比如幼儿园课程理论从课程的内容、实施、目标等方面,完整阐述了幼儿园怎样教、教什么的一系列问题,并结合了多个教育实际案例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总结了教学经验以供广大教师参考。

2.平衡理论与实践的比重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改革中要平衡理论与实践的比重,在重视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也要注重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虽然,高校由于扩招使得实践基地严重不足,但是应该利用好仅有的实践基地进行理论知识的应用,高校可以按照年级以及专业对实践基地进行资源配置,让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实践基地,更好地理解实践的重要性。另外,国家应加大对高校建设的资金投入,大力支持高校实践基地的建立,高校应对国家投入的资金实行有效的利用,做到专项资金专项使用,不能转移使用。

3.优化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除了传统的课本、讲义外,还包括实际生活素材、多媒体素材等,在教学过程中都可以使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优化教学资源,运用多种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可以使用一些学生喜欢的图片、视频、音乐等形式来体现教学内容,帮助同学们理解较为深奥的理论知识。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特点编制符合学生学习使用的教材,比如可以在教材中设计一些由学生自己完成的表格,有《课程活动内容与方法》《活动工作评价表》等;教师还可以在教材中加入一些具体的实践环节,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设置学生需要完成的个人或小组任务,并且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打分评判,提高了学生参加任务的积极性,且直接引导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另外高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参观学习,体验实际的幼儿教学,对了解幼儿的思维习惯、生活方式有重大的帮助,为以后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总结

17.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方案 篇十七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主人公与玩具之间的亲密之情。

2、懂得要爱护玩具,不能乱丢玩具。

活动准备:图片

活动重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懂得爱护玩具,不乱丢玩具。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内容:

出示白色绒毛狗,问,这是谁?长的什么颜色?这么可爱的绒毛狗会是谁的呢?

二、出示图片,分段讲述故事

1、讲述故事第一段

问1:这是谁的绒毛狗?

问2:每天陪辉辉干什么?

问3:有一天辉辉和绒毛狗发生了什么事?

问4:绒毛狗会在哪里呢?

2、讲述故事第二段

问5:绒毛狗被谁发现了?是怎么说的?

问6:青蛙叫来了谁?

问7:后来又叫来了谁?

1、你知道这谁的宝宝吗?辉辉的宝宝怎么会在这里呢?多可怜呀,辉辉看到绒毛狗心理会怎样呢?

2、讲述故事,问:辉辉为什么这么晚还要找来呢?

3、你玩过玩具后会将玩具放在那里呢?

4、 小结:我们要爱护自己的玩具,玩过后一定要放好,不可以随便仍掉。

三、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18.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 篇十八

一、相同点

1. 三公性:

建筑设计方案征集活动通常采用三种模式:公开征集、邀请征集、定向征集。招标方式通常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 组织形式分为自行招标和委托招标。他们都是由建设单位从单位的需要出发, 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开展的方式。

2. 创造性:

建筑设计方案征集活动和设计招标, 均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 选定一定数量的设计单位参与征集、招标全过程。这两项工作均需要设计单位了解建设单位的想法, 参与设计, 打开设计思路, 结合项目特点创造性地提出设计成果。

3. 系统性:

为了保证项目建设的公开、公平、公正, 建设单位在建筑设计方案征集活动和设计招标工作中, 均通过搭建组织平台、技术平台、交流平台、公众参与平台、监督保障平台、决策平台等工作平台来监督和执行程序, 故建筑设计方案征集活动和设计招标是系统工程, 全过程运用系统理念。

4. 商务性:

在建筑设计方案征集活动和设计招标过程中, 建设单位均涉及经济行为, 需要支付相应的费用。在建筑设计方案征集活动, 对于较优的方案设计者, 予以一定的经济补偿, 在设计招标中建设单位需按照程序与中标单位签订设计合同, 交付设计权, 支付设计费。

二、不同点

1. 开展阶段和条件不同:

建筑设计方案征集, 通常在建设单位提出项目建设必要性时开展, 随着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深度进行深化, 属于项目筹备阶段的规划设计的产物, 主要针对建筑设计方案的布局论证和规划, 属于概念性成果, 后期需要优化和详细设计才能形成最终的设计实施方案。建筑设计招标是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已经得到论证, 投资已经基本落实, 需开展进一步的详细设计, 按照招投标法所必须履行的程序, 设计招标在项目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2. 操作目的不同:

开展建筑设计方案征集的目的是为进一步提高建筑设计专业水平和设计质量, 吸引高水平设计单位参与工程项目设计, 引入竞争机制, 集思广益, 提供较优的设计和布局方案, 供建设单位作决策使用, 方案征集的设计单位与后期参加设计招标的单位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设计招评标工作依据设计单位对建设单位提出的标书作出的响应, 通过设计方案展现设计单位对招标文件要求的理解程度, 体现设计团队业绩、水平, 各专业配套能力等, 专家通过采取对方案设计技术标和报价等商务标部分进行打分, 最终推荐出设计单位排名顺序, 由建设单位按程序履行招标手续后签订合同, 交予建筑方案的设计权的程序。

3. 操作主体不同:

建筑方案征集活动是建设单位根据工程需要, 结合以后的使用需求提出的方案, 是国家法律法规以外的操作程序, 开展征集活动的主体是建设单位。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建设单位为了公平公开公正的选择较优的设计方案, 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参照了国家关于设计招标的模式, 如通过委托招标代理机构 (根据资金来源不同, 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渠道不同, 中央投资项目的建设单位委托的中介机构不仅应遵守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发的《中央投资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管理办法》, 还应遵守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颁发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办法》) 组织与管理开展方案征集。设计招标的是由建设单位负责, 和其委托的招标代理机构准备好招标文件, 提交规划部门审核, 由规划部门审批同意后在公开媒体予以发布或邀请招标, 并由规划部门组织项目评审和备案的程序, 它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建筑工程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以及《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办法》。

4. 经费来源渠道不同:

建筑方案征集活动通常采取奖励机制, 分设不同等级奖项, 奖励金额由建设单位确定, 因建筑方案征集活动不是项目建设过程的必要工作, 其奖项经费来源项目在立项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 乃至预算决算阶段, 均不会批复, 可由建设项目单位自筹或通过项目投资中的建设单位管理费支付, 而建设项目设计费在项目立项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结合项目工程量以及工程复杂系数予以深化测算, 在项目投资中单独分项予以明确, 设计费的使用纳入预算执行体系, 与项目预算执行进度紧密挂钩。

5. 评审主体和方式不同:

建筑方案征集活动评审, 通常由建设单位聘请相关行业专家和单位员工、领导班子等作为评审主体, 采用定性方式投票表决较优方案或者淘汰较差方案进行评审, 因建设单位无专门的专家库, 专家资源有一定的局限性, 故建设方案征集活动的评审关注点更多的集中在方案总体布局, 单体布局使用功能、层高, 建筑外观效果、外形特点等设计的基本要素和设计理念等方面, 对设计各专业以及特殊的用房条件和使用需求把关甚少。建筑设计招标由规划部门从专家资源库中抽取行业内建筑、结构、设备设施、消防、人防、造价方面等领域的专家, 结合设计单位投标文件, 采用综合评分法量化评审技术标和商务标, 评审侧重于审查设计方案、深化设计的工艺水平和设计单位的实力、团队、设计业绩等使用性较强的要素。

6. 成果应用:

建筑方案征集活动的优秀成果, 属于“半成品”, 不能直接投入建设使用, 建设单位需要进一步综合各征集成果的优点, 广泛吸收借鉴各设计单位理念, 调整优化, 深入设计, 形成最终的方案, 最终的方案既体现了优秀方案的特征特点, 又融入了其他方案的优点, 是一个集大成的创作。设计招标往往是直接运用建筑方案征集的最终方案进行单体平面布局, 强调使用功能和使用工艺的深化设计, 深化设计后用于最终项目的建设。

三、开展建筑设计方案征集活动的优点

1. 节省设计时间:

建筑方案征集活动是在建设单位规划设计任务书不明确、征集者自身思路和目标尚不清晰阶段即可筹划开展, 建设单位只需要投入少量经费, 设计单位亦未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的情况下, 先提交一个建筑规划方案双方再进行专业交流, 建设单位认同方案创意和设计思路后, 再按程序开展设计招标工作, 为后期设计节省大量时间。方案征集模式有效地发挥了建设单位与设计机构的互动, 保证设计构思与建设单位要求的合理衔接, 形成具有可操作性、高质量的方案成果, 为指导下一步编制招标文件, 开展设计招标提供服务。

2. 民主自由决策:

建设单位通过搭建组织平台、交流平台、公众参与平台、监督保障平台、决策平台, 营造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氛围, 有利于贯彻在方案征集阶段集思广益、开放公众广泛参与平台、民主决策, 杜绝因领导个人喜好、方案形式大于内容、造型夸张奇特、一味追求图面效果等方案的入围。

3. 增强方案储备:

公平公开公正地开展方案征集活动, 吸引更多优秀的设计单位参与进来, 拓宽建筑方案的创作思路和方法, 聚集各设计单位的智慧和成果, 通过征集得到的方案可以纳入建设单位方案储备库, 为建设单位优化方案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4. 保证设计质量:

完善的建筑方案征集活动需要搭建工作平台、引入中介机构、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 方案征集活动的组织和评审过程会更加科学合理, 较优方案的设计可以博采众长, 集思广益, 从而保证了征集方案的质量。

四、开展建筑方案征集活动启示

19.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 篇十九

【关键词】 模拟教学法;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02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教学特点与要求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作为师范类学前教育的新型课程,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理论基础课。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是注重学生实际训练,教学定位在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融合了学前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这门课程也是一门应用课程,与幼儿园学生技能培训、实习实践、见习观察等课程共同构成实践体系,在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中位于核心地位,因此对幼儿园教育从业者有着很高的要求。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这门课程从理论角度来看具有很强的理论综合性特点,在理论上具有指导作用;从理论与实践综合角度来看,又有着非常高的实际操作要求。因此这门课程要求教师能够把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能够科学设计和有效指导课堂活动主题、内容、过程和目标。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对于一些基本的理论课程要采用生动的形式讲述出来,便于学生接受,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结合幼儿教育指导大纲,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相关知识和各方面技能进行教学,要尽可能结合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授课,例如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优质课观摩等,力求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中学习。

二、模拟教学法应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中的优势

模拟教学就是指提前设定活动主题和活动目标,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堂上进行一定的角色扮演,例如让学生来扮演老师,学生扮演发表见解和意见的听众,来创造一种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模拟构建的教学情境。模拟教学法力求表现真实,利用各种情境让学生去现实体验各种复杂事物,在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和作出决定的方式方法,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有来自高等院校,也有很多来自职业院校,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教师在授课时只注重传授哪些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如何传授知识学生才能更好的应用这一点,培养出来的幼儿教育从业人员将难以满足社会对于他们“应用性”方面的需求。而通过采用模拟教学法模拟幼儿园现场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置身于仿真的幼儿教育工作环境,亲身体验如何做好一名幼儿教师,会让他们理解和领悟如何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场工作实践中。

相对于其它教学方法,模拟教学法具有及时、灵活、生动形象等优势。将模拟教学法应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这门课程中,可以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从学习的封闭式走向开放式。模拟教学法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操作、应变、创造、组织、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是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工作能力和个人素质的桥梁,同时也是学生认识社会、顺利步入工作岗位的有效途径。

三、模拟教学法应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中的重要环节

将模拟教学法应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这门课程中,通过把实际教学工作中的角色、程序等内容实施模拟在现,可以增强教学仿真程度,提升教学效果。模拟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具体应用可分为两大块:环境模拟和心理模拟。

在环境模拟部分,环境的设置要尽量逼真,主要包括桌椅的摆放,教学所需材料的准备,各种玩具教具的制作等部分,例如幼儿活动主题墙,幼儿作品展览,幼儿活动区摆设等,要达到学生一进入教室就进入情境角色的效果,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在心理模拟环部分,要充分突出学生主体性,使学生在学习方式上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教师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从心理上进入情境角色,让学生在进入角色的心理下分析、整合和运用各种知识,达到知识内化的效果。例如指导学生换位思考,在幼儿角度看待事物,分析思考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扮演教师授课过程中要以幼儿为中心,引导幼儿积极回答问题,启发幼儿思维,观察幼儿对于所教内容的理解和感兴趣程度。只有建立起学生这种心理环境,才能使他们更好更深的理解教学内容,增加他们的学习体验,使他们的学习由抽象变为具体。

在将模拟教学应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时,主要由以下几个环节。

(1)阐明意图

在这门课程讲授开始前就说明这门课程应用模拟教学法的意图、要求以及过程,可以通过座谈会、个别谈话等形式征求学生意见,使学生对模拟教学有一个基本认识,形成思想准备。

(2)学生分组

按照人数将所有学生平均分组,在分组时要注重男女搭配以及知识分层,要保证每个小组都由不同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学生组成。

(3)确定要模拟的教学内容

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选定学生比较感兴趣和自己比较擅长的领域作为要模拟的教学内容。如果有多组学生选定了相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指定他们按照不同教学方法组织。

(4)搜集教学资料,制定教学计划

小组成员按照自己的特长分工协作,搜集教学资料,最后集体汇总。组长要负责召集组员讨论,制定相应教学计划。

(5)编写教案

在前一阶段充分准备基础上,小组成员根据所确定模拟教学的内容,编写教案。在编写过程中小组成员要积极讨论,发表不同观点,使教案整个环节环环相扣,同时符合备课常规,分清教学主次,详略得当。

(6)模拟授课

各小组推荐一名成员进行模拟授课,其他几人扮演幼儿角色。授课学生要在开始之前阐明自己教学目标、内容以及所准备的材料。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之前准备的教案按计划进行,教学时间可以根据所选择的模拟教学内容以及面向的幼儿年龄大小而定。每组轮流上课,训练学生上课的各种技能,以及掌控上课全过程的能力。

(7)教学评价

在模拟教学过程结束后,教师和学生应对教学进行总结评价,主要通过自评、他评、教师评价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内容要从目标制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环节衔接、课堂互动、现场应变、语言表达等多方面内容考量。首先由进行模拟教学的同学进行自我评价,阐述自己在模拟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验以及不足之处;其次由小组其他成员对讲授同学进行评价,深入分析模拟教学同学在讲授过程中的得失;最后由教师进行总体点评,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思考,从而使模拟教学有头有尾。

四、模拟教学法应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注意点

通过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这门课程中实施模拟教学法,最大程度调动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积极性。在整个模拟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他们通过用心准备,模拟方案,相互讨论,实际才做,总结评价这些环节,使他们增强了实战经验,获得了积极探索的心态。教师在实施模拟教学法时,还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模拟教学法是一门教学艺术,在模拟情境进行角色转换时教师要有丰富的把控经验和专业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心理学家。在实施模拟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深入研究各种教学理论与实践,熟练掌握各种转换情境的方法,积极参加相关学前教育交流活动。

(2)发展学生专业意识

要去除学生在学习时唯分数至上的传统心理,采取各种方式调动学生关于模拟教学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要让学生了解当前学前教育的需求点,不断发展专业意识,增强自己各方面能力。

(3)模拟教学要与其他实践活动相结合

模拟教学法终归只是模拟情境的教学,关于学生其他相关素质的培养必须到真正的实践活动中。模拟教学只有与其他一些相关实践活动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培养自己专业素养的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歌咏比赛,讲故事,绘画,钢琴,玩具教具制作等。将这些活动与模拟教学结合采用进行,有利于学前教育学生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有助于培养他们对于学前教育事业的信心。

五、结束语

虽然当前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中采用模拟教学法仍处于起始阶段,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理清,但模拟教学法是这门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学生只有在课程中经过模拟教学的训练,才能发现问题,更好的提升自我;只有不断在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学前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林一钢.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15-118.

[2]王芳,卢乃桂.教学内容知识:教师教育中教学实践课程的重点[J].教育发展研究,2010(2):69-73.

[3]张爱琴.模拟教学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中的运用[J].宁波大学学报,2013(5).

上一篇:股票配资流程是怎样的下一篇:音乐论文摘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