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结构游戏的再认识

2024-09-25

对结构游戏的再认识(精选11篇)

1.对结构游戏的再认识 篇一

《我对行业的再认识,我对自身的再感悟》

《我对行业的再认识,我对自身的再感悟》 亲爱的家人,您好

这是我给您们的一封信,感谢您对晓燕的信任,更感谢我们能一起前行,感恩感谢我至亲至爱的家人,也是晓燕从事着个行业的一个感悟,也是我家人康美传奇的所悟到的,我送给您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记我自身加入康美的心得

自从我加入康美以来,也有很有一段时间了,我把这段时间心里的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各位老师的言传身教,使我对直销的这个行业有了从新认识,专业知识就不和大家多说了,因为都了解,我想重申一下直销的真正的内涵,这是一个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做一个惠及子孙的事业,丰富自己的人生历程,这才是直销者真正的追求,没有哪个行业能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直销只不过给平凡的人一个不平凡的平台,成就一个不平凡的人生,从一个兵到统帅是需要不断的修正自己才能修成正果,直销业在中国跌跌撞撞的发展这么多年,是多少前辈用他们的执着的信念,披前斩莿,为我们探索一条成功的路,那么这么才能成功?不是您加入这个行业您就能成功,关键在学习,怎么学!怎么学会?怎么学通,怎么学会用,要相信您的领路人,学习前辈的经验,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能否静下心来学习是个人问题与行业领路人无关,您若前行,我必陪同,您若放松,一切归零,宁愿牺牲我十分钟,也助您前进一秒钟的,关键看您能否改变自己,挑战自己,完善自己,自己能不能克服传统所没有经历过的困难和挫折,知识成就梦想,团队和平台助您成功,没有努力的学习,什么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不要急着想成功,先让知识为翅膀丰满,想要飞得的更远,请为自己加满油!

为啥你的直销做不起来?这几条原因不妨看看。

进入直销的两难:进来以前,不相信直销有这么好;进来后,不相信直销就这么简单。直销没有奇迹,只有规迹。做直销是同样的话跟不同的人讲,同样的事做给不同的人看。

那么直销做不起来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心太急

总想一夜暴富。

4、没有很快成功,立即就抱怨。

二、小生意,小付出

1、不投入时间和精力。

2、急于要回报。

3、不做计划,不匀速发展,不始终如一。

三、盲目自大

1、没有归零心态,盲目自大。

2、不相信领导人,自认为能力比谁都强。

四、脱离环境,远离系统

1、开会就会,不开会就不会。

2、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不按成功模式去做。

3、不推崇上级、工具、公司,不咨询。

4、自创风格,我行我素。

五、行动力差。

1、等学好了再行动。

2、等忙完了再做。

3、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

六、怀疑

1、给别人成功找原因,给自己不行找理由。

2、现在做是不是太晚了。

3、产品贵,人们买不起。

4、怀疑自己没有口才。

5、人脉不行,没有名单。

七、耍小心眼

1、产品,自己没有用过,先让别人用。

2、拉人、存货、冲业绩。

3、自私综合症。

4、不注重团队工作,单打独斗。

八、认为自己是为别人打工

1、我决不能让上级挣我的钱。

2、总认为上级为他工作是应该的,不懂得感恩。

3、随便占用上级的时间。

九、低姿态,反推崇。

1、把直销当成了求人的生意,没有理解其实直销是帮人的事业。

2、爱争论。

3、形象差,不专业。

十、惧怕行动

1、做做停停,重新开始,像爆爆米花。

2、享受的时间多,干活的时间少。

3、提前过享受自由的生活,不愿付出艰苦的行动。我为我们今天能选择一份民簇企业,弘扬咱们祖国的中医文化,而倍感骄傲,传播健康观念,刻不容缓,静思一下,反醒一下,沉淀一下,总结一下,为了我们明天更好的前行,虔诚一下我们的事业,虚心一下感谢我们的老师,我们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那么就一定会在康美的天空翱翔!

最后祝愿家人

寻一方净土:看花开花落

赏一弯明月:看云淡风轻

交一生知己:享世间真情

择一份事业:度无悔人生

——晓燕感悟 2016年4月11日星期一

2.对结构游戏的再认识 篇二

1.当一个句子的谓语表示一个动作,主语和它存在被动关系时,一般用被动语态表达。而在be+过去分词作表语结构中,从形式上看与被动语态相似,但从意义上分析,两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被动结构强调一种被动关系;而表语结构强调的是主语所显示出的状态。试比较:

(1) The story was told by a famous fortune teller.这个故事是由一个有名的占卜者讲述的。

该句中强调的是告诉这个动作与主语故事之间的被动关系,它是典型的被动结构。

(2) This story is well told.这个故事讲得真好。

本句强调这个故事的特点是讲得好,属于be+过去分词充当表语结构。

(3) The museum is usually closed at 8 P.M.这个博物馆通常在八点关闭。

本句中的“is closed”强调的是关门的被动语态结构。

(4) The museum is now closed.这个博物馆现在不开放。

本句中的“is closed”表达的意思是主语博物馆的状态是不开放的。

2.被动结构中动作执行者(即主语)通常由介词by引导(by有时会省略);而be+动词过去分词作表语结构时,其后往往接“in”,“with”,“at” ,“of”等介词构成一些短语,由此类介词引导的介词短语对主语的特征及其状态进行补充说明,尤其是说明人称主语的情绪或状态的较为多见,小结如下:

(1)在“be+动词过去分词”作表语时,连接介词为with,如在annoyed,contented,covered ,delighted ,exhausted ,pleased ,satisfied等词之后时,例句如下:

1)The battlefield was covered with the dead,the woundedand the dying after the war.战争过后,战场上遍布着死去的,受伤的和奄奄一息的人。

2)We are satisfied with the smoothness of the negotiation.我们对谈判的顺利进行很满意。

(2)在“be+动词过去分词”作表语时,连接介词为at,如在amazed,astonished,disappointed,excited,等词之后时,例句如下:

1)They were surprised at what the boy had did.他们对小男孩的行为感到惊奇。

2)The woman was delighted at the recovery of her stolenjewels.这位女士对珠宝的失而复得感到很高兴。

(3)在“be+动词过去分词”作表语时,连接介词为in,如在intended ,interested ,enriched ,engaged等词之后时,例句如下:

1) He is absorbed in technical innovations all day.他整日一心一意进行技术革新。

2) I suspect that he is more or less involved in the affair.我猜他跟这件事或多或少有点牵连。

(4)在“be+动词过去分词”作表语时,连接介词为of,如在tired ,beloved ,made ,tired,scared等词之后时,例句如下:

1) You will be convinced of your innocence as long as youcan prove it.只要你能证明,别人就会相信你是清白的。

2)The force would be composed of troops from NATOcountries.这支军队将由来自北约国家的部队组成。

3.对贿赂的再认识 篇三

关键词:受贿罪 财物 本质 有价性 确定性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观点将贿赂作为受贿罪的对象,[1]实际上贿赂犯罪具有权钱交易的本质,“行贿行为与受贿行为共同指向或影响的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2]贿赂是贿送行为和收受(索贿)行为的具体对象,“是构成对犯罪来说不可缺少的要素的物”。[3]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贿赂明确以“财物”为内容,但由于范围过窄而颇受诟病,后司法解释明确规定财物包括可以用金钱计算数额的财产性利益。财产性利益作为一个包容性较强的概念,涵盖了房屋装修、含有金额的会员卡、旅游费用等,在一定时期内基本满足了惩治贿赂犯罪的实践需要。但司法解释是柄双刃剑,在扩张解释的同时,提供了很多具体可以参照的样本,有些难免是“急就章”的产物,而司法人员在司法解释的“具体”和法律规范的“本质”之间很难求得一种法律适用的平衡。随着经济生活的发展变化,经济交往的形态日益多元化,金融衍生工具催生出更多样的财产形态,由此,贿赂犯罪的手段也不断翻新,受贿人有着天然想通过“钻法律空子”而逃避惩处的倾向,必须对贿赂进行重新认识,在受贿罪权钱交易本质的视野下,准确划定“财物”的本质边界,对贿赂犯罪的定罪量刑做到不枉不纵。以下结合一些新型的贿赂犯罪样态,通过对受贿罪对象的本质的重新认识,理清认定新型贿赂犯罪的基本思路。

二、有形性是贿赂的本质属性和典型形式特征

贿赂的典型表现形式是金钱和物品,“有形”的贿赂成为司法实践中最为常见的,“无形”的贿赂较为罕见或相关案例传播范围小,使司法人员在处理“无形”的贿赂时感到棘手。分析我国《刑法》及司法解释的演变路径,从对“财物”的规定——一般指金钱和实物,到对财产性利益的规定——可以金钱计算金额的,如提供房屋装修、含有金额的会员卡、代币卡(券)、旅游费用等,虽然司法解释保留了弹性规定,对于非典型的情形预留了适用空间,但是大量的具体信息仍然在向司法人员传达着一些导向性、指引性的信息。列举的示例具有指引作用,司法人员会将与示例对象具有“等质性”的具体对象归为同一范畴,而上述规范、示例更大程度强调的是以下信息,即“财物”是有形的、实体的东西。

将有形性视为贿赂的特征的观念是不全面的,这一观念是对法律规定的不当限缩,大大落后于社会经济生活的,[4]违背了立法原意,会造成贿赂行为的不当出罪。采用当然解释,财物显然包括商品,而商品早就突破了实体性的要求,其包括有形商品、无形商品,无形商品甚至已占到了现在经济生活的更大比重。所以,有形性不是贿赂的本质特征,虽然在司法实践中,最普遍的贿赂仍然是有形的金钱、物品,但有形性只是贿赂的典型的形式特征而已。

贿赂之所以能够成为和权力交换的“砝码”,不在于形态表征,而在于其发挥的功能和作用,即可以满足人的需要,即贿赂对于人来说是有价值的,而且这种价值是大致可以评估、衡量的,而不是无法计算的,故将有价性作为贿赂的本质属性之一是较为恰当的,有价性可以作为不同形态、不同品类的贿赂的“公约数”。有价性的特点表现为可计算性,这种可计算性包含可以用货币计算价格的,也包括可以按照非公开标准估算价值,如用毒品、枪支等违禁品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违禁品的法律性质并不影响其可以成为受贿罪的对象。[5]

对于贿赂的认识,从有形性扩展至有价性,对于有些实务案例的认识分歧就不难解决了。

[案例一]吴某某为某县商检局局长,杜某为一民营公司负责人,该公司主要生产木质集装箱,2012年至2014年,吴某某多次在商检环节对杜某予以关照,在加快审批进度等事宜上提供了帮助。杜某为了宣传产品在某商场租了一块广告电子显示屏,可以循环播放10条广告,一条广告一个月广告费5万元,为感谢吴某某的帮助,杜某提出吴某某可以拿其中3条去做广告,每条只需要支付5000元广告费。后吴某某找了三个客户在电子显示屏上做广告,共收了15万元广告费,吴某某支付给杜某1.5万元费用。

此案在办理中形成了分歧意见:一种观点认为,吴某某的行为构成交易型受贿,受贿对象就是户外广告服务,受贿数额为13.5万元;第二种观点认为,吴某某的行为构成受贿罪,行贿人是杜某,杜某将本由其收获的利润让利给吴某某,而此种让利又是对吴某某之前职务行为的回报;第三种观点认为,吴某某不构成受贿罪,因为吴某某以1.5万元的价格从杜某处获得了广告经营权,其通过自己的劳动、经营找到了广告客户,其收入是合理正当的。

以上观点分歧的根源就在于对贿赂的认识不同。其中第二种观点是一种典型的还原思路,即将新的形式还原回典型的贿赂犯罪,先将贿赂还原为实体性的财物(金钱),再把贿赂的输送方与请托人建立关联,由此将新型受贿形式还原为典型的受贿犯罪。这种认定思路貌似合理,实则逻辑不清,所谓的“还原”在论证上也是跳跃的。类似案件的问题核心就是,行贿行为和受贿行为的具体对象是什么?在案例一中,吴某某最终获得的是金钱利益,但这些利益并不是请托人杜某直接给予的,而是吴某某从广告客户那里获取的。杜某提供给吴某某的是一种户外广告服务,只要吴某某拉来广告客户,就可以由杜某提供广告服务,杜某只收取少量费用,更多的利润任由吴某某赚取,以此回报之前利用职务之便提供帮助的行为。这其实就是一种交易型受贿,区别就在于交易的对象是无形商品(服务)。

在认定此类行为时,存在一种认识误区:国家工作人员获得的利益不是请托人送予的,而是通过了销售等其他中间环节,国家工作人员获取的利益是从市场交易行为中获得的,这对认定受贿犯罪形成一定的障碍。这种认识误区的关键就是受“有形性”的制约,将贿赂的属性单纯的确定为有形性,只有钱和物才能被评价为贿赂,将给钱、给物的人当作行贿人。在交易型受贿的认定中,需要破除上述狭隘思维的藩篱,对于以无形产品作为交易对象的时候,行贿人提供的财物就是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无形产品,这与收受汽车、房屋等实体性财物的交易型受贿本质完全一致。如果非要做“还原”的话,可以将交易对象转换为实物,如杜某名下有10套新房待售,市场价100万一套,杜某为了感谢吴某某,允许吴某某以每套100万元的价格对外出售,每卖出去一套,吴某某只支付杜某20万元,这种情况显然可以按照交易型受贿处理。

当然,上述还原的方法还是较为笨拙的,其实有立法例早将“无形的”贿赂予以明确。如《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将贿赂范围确定为不正当的好处,而所谓不正当的好处可以是有形的或无形的,“只要能满足公职人员需要包括主观和客观需要的一切有形或无形、财产性或非财产性的不正当好处皆可成为贿赂。”[6]由于考虑到各缔约国的具体情况,《公约》采用了内涵较为宽泛的概念,由于这种“无形”贿赂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不十分典型,以至于成为罪与非罪的焦点所在。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呼吁刑事立法与《公约》相衔接,司法解释已经为衔接做好了准备,但司法实践仍然显得有些畏缩不前。

三、不确定的对象不宜评价为贿赂

刑法评价的对象是人所作出的行为,人对行为的结果可以控制或预见的,行为人不能为他所不能控制、管理的原因所造成的结果承担责任。贿赂犯罪评价的是受贿人和行贿人的行为,那么受贿人所收受的东西和行贿人所给予的东西就是他们所承担刑事责任的评价依据之一。

贿赂作为刑法评价的行为的具体对象,确定性是其应有之义,对象不确定,行为就是不确定的。贿赂“既系作为衔接认定犯罪条件之基础连接桥梁,则必须该标的确实存在或是具有实现之可能,否则欠缺贿赂标的者,对于贿赂罪而言,仍旧是空的、难以成立者,因此欲论收受贿赂有罪者,必须确实有贿赂标的之存在,此不论是单纯行求、要求或是期约亦然”。[7]

在司法实践中,有的案例将财物扩大至财产性利益的期待权,有违罪刑法定原则,而此错误法律适用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对于贿赂的确定性本质的认识和理解。而实践中,将财产性利益的期待权作为财物予以认定的情况,一般是由请托人提供理财信息或机会,处罚的都是期待权得以实现且财产实现增值的情况,而如果财产出现负增长,即期待权未得实现,则不认定为受贿罪,这显然又有客观归罪之嫌。期待权的本质是不确定性,即使这种权利实现的可能性很大,也不能作为受贿罪的对象予以认定。有观点认为,国家工作人员接受收益机会,实际上取得了财产性利益的期待权,获得了本不应也无力获取的财产性利益,正是这种“不义之财”的客观表征,决定了接受收益机会应当按照受贿定性。[8]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将获得的收益机会的不正当性直接等同于最终获得财产性利益的刑事可处罚性,而且忽略了收益机会与财产性利益的来源的差别。

[案例二]朱某某系某市城乡建设管理局局长,2010年,朱某某接受某房地产公司董事长丁某的请托,在土地审批、资金划拨等方面丁某公司提供帮助。2011年,丁某送给朱某某50万元表示感谢,丁某同时告知朱某某,自己公司控股的某担保公司发行了一款理财产品,收益率比较高。后朱某某将收受的50万元交给了某担保公司,并以其妻子王某的名义与担保公司签订了资金委托协议。2013年6月,理财产品到期后,担保公司将本金50万元,收益200万元转入了王某银行账户,购买该批理财产品的人员均获利在四倍左右。

在查办该案时,对于50万认定为受贿罪没有异议,但对于本金及收益一同评价则产生了如下分歧:第一种观点,朱某某的行为构成受贿罪,受贿数额为250万,按照《受贿意见》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请托人谋取利益,以委托请托人理财的名义,未实际出资而获取“收益”,以受贿论处。朱某某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以请托人提供的收益机会,获得了财产性利益的期待权,从而获得财产性利益,其行为符合受贿罪的构成要件。第二种观点认为,朱某某在获得50万元贿赂款后已经属于受贿既遂,丁某只是提供了收益机会,但决定权在朱某某本人,虽然朱某某实际获利,但该理财产品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对于收益应按孳息处理。

贿赂的确定性包括价值确定、形态确定、权属确定等,尤其是价值的确定至为关键,可能直接影响罪与非罪、罪轻与罪重,而财产性利益的期待权是具有不确定性的,二者本质相悖。如果将期待权作为财物予以评价,在司法处断上会产生以下矛盾之处:(1)立案查处的时间的不同会直接影响罪与非罪、罪轻或罪重,因为理财产品随时受市场影响,不同时间的盈亏状况不同,那么受贿数额会有所不同;(2)理财产品是否赎回影响认定,在案发之前赎回的,受贿数额确定,未赎回的,数额则不确定;(3)同样情况会遭遇不同处理,违反正义的基本原则。如果请托人请托不同的国家工作人员谋取利益,回报的方式均是提供理财机会,不同的国家工作人员购买了相同金额的理财产品,同时案发,但一名工作人员在案发前已赎回赚了200万元,另一名国家工作人员未赎回,案发时亏损20万元,受贿罪的认定不是决定于请托人给予的对象,而是决定于受贿人的处置行为和市场情况等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在上述案例中,直接以最终收益认定为受贿数额则值得商榷的。

若能准确把握贿赂的确定性本质,关于商业机会能否认定为贿赂的问题也迎刃而解。有观点认为,行为人可能获取的仅仅是商业机会,将商业机会通过自己交由他人运作从中赚取利润,既有获利的可能,也有亏损的风险,但刑法只对实际发生的危害行为及其结果进行评价,正是基于行为人的职务行为,才使行为人获得这一商业机会,商业机会的获得与行为人职务之便之间存在对价关系。[9]商业机会只是一种交易的机会,是一种交易现实性和利益或然性的结合体,没有交易就没有交易利益,有交易也可能不产生期望的交易利益,在交易机会变成具体的商业行为之前,商业机会蕴涵着期待性利益,交易利益具有不确定性,不属于财物,也不属于可以用金钱计算的财产性利益,暂不能为我国刑事法律所评价的。

[案例三]2010年10月,某房地产公司在某市河东区开发一住宅小区,河东区房管局某科科长王某(负责全区新建住宅配套费征收、管理等),找到房地产公司,要求将住宅小区的门窗安装制作业务交由其负责,该公司考虑到王某对其在建项目有一定的管理权就将门窗安装制作业务交给王某。后王某让其朋友刘某安排承揽单位,业务完成后刘某从承揽单位取得回扣20万元,将其中10万元给了王某。法院经审理后认为,王某索取的只是商业机会,王某所得的12万元回扣是加工单位所给,而王某和加工单位之间并无职务上的制约关系,法院最终认为该笔事实不构成受贿罪。

通过商业机会所获得收益,与请托人提供商业机会之间有关联,但还取决于受贿人的经营、市场因素,而且伴随着一定的商业风险,这种不确定性是提供商业机会的人所不能控制的,将责任归咎于行贿人是不公平的,将受贿人的付出视而不见同样是不公平的,故从贿赂的确定性本质观之,法院的判决是正确的。

司法解释不断为实践提供着好用的“大前提”,但解释又总是滞后于不断流变的社会生活,作为法律适用者,还需从立法文本出发,把握住法典原意的本质,妥当运用法律解释的方法,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无论贿赂犯罪的形式如何新颖多样,只要符合罪质的规定,都应为法律规范所包摄。“当一个看来是属于某一个词的意义范围内的事物出现时,它好像就被自然而然的收纳进去了。这个词语的词义会逐渐伸展,逐渐扩张,指导人们根据事物本身的性质将应归入这个词名下的各种事实、各种概念都包含了进去”。[10]

注释:

[1]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710页。

[2]薛瑞麟:《受贿罪犯罪对象应为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载《检察日报》2007年2月16日第3版。

[3][日]大塚仁:《刑法概说》(总论),冯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52页。

[4]孙国祥:《贿赂犯罪的学说与案解》,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第137页。

[5]廖增田:《受贿罪纵览与探究——从理论积淀到实务前沿》,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年版,第104-105页。

[6]陈正云:《<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关于贪污、贿赂、挪用犯罪规定评释》,载《人民检察》2008年第22期。

[7]柯耀程:《刑法问题评释》,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版,第287页。

[8]宋东来、李冠熠:《受贿罪中贿赂范围的界定——基于若干特殊‘贿赂的分析》,载《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9]同注[8]。

4.对《沂蒙山小调》的再认识 篇四

《沂蒙山小调》是山东民歌的代表,是民歌手口头传承与现代音乐工作者笔头创编的结晶,植根于沂蒙古往今来优秀文化和思想道德的凝聚和积淀,反映了浓厚的沂蒙文化以及沂蒙山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革命与建设的崇高革命精神。

沂蒙山小调 民歌 沂蒙文化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在沂蒙山脚下住着的人们,几乎没有不会唱《沂蒙山小调》的,它给这里的人们带来生机和希望。过去,这里的人们唱着《沂蒙山小调》上前线去打仗。今天,这里的人们唱着《沂蒙山小调》建设自己美丽的家园,使生活日渐富裕。《沂蒙山小调》传唱在沂蒙山的每个角落里,在沂蒙山人一辈一辈中传唱着。

《沂蒙山小调》不仅是山东民歌的代表,还是民族双向传播的结晶,是沂蒙山绮丽风光的化身,是新时代的沂蒙精神,是一种浓缩着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革命与建设的崇高革命精神,是沂蒙人民古往今来优秀文化和思想道德的凝聚和积淀,是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它把“沂蒙山”这响亮的名子,传唱在祖国的大江南北。

一、《沂蒙山小调》的内在风韵

而今的《沂蒙山小调》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狭义的沂蒙山,即已于2004年确立了版权的《沂蒙山小调》,或沂蒙民歌中某一个独立的民歌;而广义的沂蒙山小调,是指流行于沂蒙山区民间的所有小调类的民歌。如《王禅修仙》《绣荷包》《放风筝》《大踏青》《小踏青》《跑四川》《卖饺子》《摘石榴》本地所有《花鼓戏》,等等。从古到今,沂蒙山区的人民习惯称自己代代传唱的许多民歌为沂蒙山小调或沂蒙小调。

二、《沂蒙山小调》是民族的魂

《沂蒙山小调》它不仅是山东民歌和东北民歌精华的荟萃,还是民歌手口头传承与现代音乐工作者笔头创编的结晶。

由于《沂蒙山小调》风韵纯朴,内容贴切,一经演唱传遍了整个齐鲁大地的角角落落。后来又很快流传到全国各地,蜚声海内外。由于当时《沂蒙山小调》无标示词曲作者,以致长期以来,一直被称为山东民歌。其实,它并非原生态意义的山东民歌,而是1940年为了痛击日军“黄沙会”,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员李林在沂蒙民间曲调的基础上,根据山东人逃荒到东北的卖唱人所唱的曲子加工谱成曲,由文工团团员阮若珊填词创作而成的,关于《沂蒙山小调》的原型,引起民族音乐家的广泛关注,其中以民族音乐家,中国音乐研究所苗晶教授和沈阳音乐学院杨久盛教授的论述最具代表性。

“据《沂蒙山小调》的编曲者李林说,原曲调是远在1937年‘九一八’事变前,他在东北沈阳,从一位山东逃荒讨饭的人那里听到的,那位山东人所唱的曲调也许是从他的家乡山东来的,也许是‘闯关东’逃荒东北期间从满族民歌那里模仿获得的”。苗先生将《沂蒙山小调》看成山东民歌的一种变体。因为《花鼓戏》的旋律及结构与《沂蒙山小调》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而杨先生认为满族民歌《采花》是《沂蒙山小调》的母体,并非《沂蒙山小调》传入东北后才有的《采花》。看来,这首脍炙人口的新民歌与山东传统民歌或辽宁满族民歌之间存在着联系,但不管是山东民歌的变体也好,东北民歌的变体也好。《沂蒙山小调》是民族精华的荟萃,是两地民族双向传播的产物,它结合沂蒙山的单调,又吸取了“逃荒人逃荒地”的民歌因素,再通过李林和阮若珊深入腹地,整理素材,最终完成了《沂蒙山小调》。

三、唱着《沂蒙山小调》谱写革命乐章

沂蒙山区位于黄河中下游,是中华民族发祥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曾涌现出许多著明的思想家、军事家等。沂蒙山区是全国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早在建党初期,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就在这里撒下革命的火种,1927年,这里就建立了党组织。八路军一一五师进驻沂蒙山区,并先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鲁南游击纵队、中国工农红军鲁南游击总队等党、政、军机关。当时的沂蒙山区成了山东乃至华北地区的政治、文化、军事中心。在党的领导下,沂蒙儿女以及大的热情和崇高的精神,积极参与参战,砸小米、做军鞋、送炮弹、抬担架,特别是在国民党在重点进攻山东时,当时的460万沂蒙儿女中就有120多万人参军支前,军民并肩、艰苦转战、屡战屡胜。特别是著名的孟良崮战役中,全歼国民党精锐部队74师,对山东和全国的战局,都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解放这片热土,沂蒙人民有6万多名革命先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涌现出大量模范英雄。而今的沂蒙任命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展现出来的崇高的政治信仰、火热的政治热情和坚定的政治立场。他们对党无限忠诚,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时刻听从党的召唤,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定不移按照党所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而《沂蒙山小调》就是在这种矢志不渝的革命传统和崇高的革命精神下孕育而生。

四、《沂蒙山小调》的传承与发展

《沂蒙山小调》以明快的旋律、琅琅上口的歌词,在几十年间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成为一首反映沂蒙山乡土气息的代表曲作。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民歌之一。2005年,山东省将它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流传的《沂蒙山小调》,从演唱形式来说有独唱曲,也有四声部混声合唱;有大型交响乐,也有爵士乐风格的;《沂蒙山小调》的版本很多,演唱风格也有多种多样,第一代演唱者韦有琴唱出了它原有的纯朴、淳厚实在的韵味,第二代传人王世慧加入了科学的演唱方法唱出了它的独特风韵,唱出了它所代表的民族魂的。它也曾被超级女声用通俗唱法演唱,却也有着轻柔而迷人的音色。它也曾被刀郎演唱的粗狂而豪放。王世慧说:“用交响乐、合唱、独奏等形式来表现它,我认为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因为传统民歌要往前走,尤其是要让年轻人接受它,用时尚的形式表现出来可能效果会更好”。

在每年的临沂文化艺术节中,都以《沂蒙山小调》为主题进行一系列的沂蒙山风情展演,并编排了以《沂蒙山小调》为主旋律的大型民族交响乐曲;2005年,《沂蒙山小调》代表山东民歌,成功入选为全国优秀民歌30首登上月球,走向宇宙;如今,临沂大学又以百人的民族乐队成功组编了以《沂蒙山小调》为主旋律的民族管弦乐团,奏响了沂蒙大地,唱响了全中国。《沂蒙山小调》也被改编为《刘庄钢琴变奏曲》,通过“民族化”与“世界化”的完美结合,从“多元化”的位置寻找民族音乐的价值。《沂蒙山小调》近年来先后通过银幕、舞台、影视等手段,大力发展升华,充分发挥了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功能,相信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沂蒙山小调》所带来的沂蒙精神对我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沂蒙山也会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变得大而美,富而强。

参考文献:

5.对主人翁精神的再认识 篇五

——参加“让组织放心,为企业添彩”主题教育感想

在参加公司党委举办的“让组织放心,为企业添彩”主题教育以来,我经常想到“主人翁精神”这个问题。

“主人翁精神”并不是个新词汇,也不是个新说法。现在有许多员工认为自己只是个打工者,没有话语权,“主人翁精神”逐渐淡薄,在工作中,养成的“打工者”心态造就了很多的“差不多”先生,凡事都是点到即止,差不多就行了。比如说扫地,看不到垃圾就行了,何必连灰尘也扫掉呢?其实,这些“为别人干活”的心理,或者只对有酬劳的工作感兴趣、效果过得去就行的打工者心态,都是要不得的。做好工作不以薪水来衡量工作的好坏,应该处处想着企业利益,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公司其实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一个员工都是公司的主人。是否做好工作,首行要确定自己是否是负责任了?是否是浅尝辄止、具有消极思想?是否具有主人翁精神?只有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我们才能具有让组织放心,为公司出力的条件,才不会昏昏噩噩的虚度一生。

道理很容易懂,说说也很简单,但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因为这还关乎一个心态的问题。众所周知,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其

—1—

实不是出身,也不是财富,而是思维观念,而人最难以改变的也恰恰是思维观念。有主人翁精神的人,职业生涯的成功就有了最基本的保证;没有主人翁精神的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就缺少了根基。我们怀有激情,渴望成功,但又急功近利,心浮气躁;我们幻想付出努力马上就会得到看得见的收获,但对工作本身可以增长才干、增长才干才能有所成就"的简单道理却视而不见,在职业迷途中徘徊、游荡、浪费着青春。事实证明,在所有成功人士的身上,几乎无一例外地表现出这种主人翁的精神:把工作上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甚至比关心家事更关心工作;主动、积极、负责、奉献、坚持、追求成功、永不言败。他们不贪图名利、不计较得失,只是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全力以赴地完成任务,以“怎样才能更好、怎样才能更快”的标准处理每一个工作细节。他们这样做时,可能没有刻意地想得到什么,但是,只要长期坚持这样做了,该得到的,就能得到。时时以阳光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的人和事。时刻提醒自己不为失败找理由,不为错误找借口,不断训练自己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锻炼自己战胜困难的信心,在自己具体工作中,做岗位的主人,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作好本职工作,不断的钻研业务技术,不断修补自己业务技术上的短板。

一个人,无论在怎样的工作环境中,心态是最重要的,即使处在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环境中,也没有必要怨天尤人,其实,它是一种考验,让我们学习如何处理困难,增强毅力的机会,如果遇到这样的环境,我们一定要坚强的接受,然后用自己的胆识,用自

己的才华,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战胜困难,是每一个人应学会的技能,一旦战胜,获得成功的喜悦,会更增强我们的信心,不管以后遇到再大的困难,再棘手的问题,都会迎韧而解,那么,经过这一番历练,我们的工作能力就会更上一个境界!

无论在哪,不具有挑战性的环境是不存在的,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工作压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环境尚不可怕,更不要说工作压力了。压力有很多种,有来自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这可通过后天的学习来弥补;有来自时间的紧迫,这可通过提高工作效果来摆脱,有来自心灵的压力,这可通过端正自己的态度来调整,有来自沟通上的压力,这可通过加深理解来解决。总之,要处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我是谁,我是干什么的,我要得到什么——这也是主人翁精神的内涵。

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在企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积极的推动作用,是现代企业文化的主要组成部份,因此,将这种文化融入到每一位员工的心目中显得至关重要。做工作首先要找出自己的职业生涯方向,主人翁本身就需要与时俱进,管理实践需要主人翁理论的指导。对于理论来说,我们应该亲自去实践,不断在实践中纠正自己的错误。工作中我们最好不要推卸责任,人人都希望去承担时,工作就好开展,工作就会进步,企业才能得到良性发展。只要发现对企业不利的事,就积极干涉使之往企业有利的方向发展;反之,积极参与,把企业利益摆放在第一要位。工作中最好把一些自己的缺点改掉、磨掉,要踏踏实实的工作,不要马虎、不求甚解、囫囵吞枣,养成吃苦耐劳的好习惯。善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把自己充分的融合到企业大家庭中去,做任何事情都先考虑自己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员,不做有损家庭形象的事,多做给家庭争光的事,时刻注意自身言行,用主人翁精神去武装自己。当我们都能用主人翁精神工作时,我们才能持续和谐发展,共建企业美好的明天,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做岗位的主人,给自己打工,主人翁精神影响着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影响着我们的言行举止,影响着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为了公司和个人的发展,让我们在主人翁精神的指引下,抓住市场和公司给我们的每一个发展机会,以主人翁的心态对自己负责,使自己的人力资本不断增值,同时,也才能真正做到“让组织放心,为企业添彩”。

物业公司丁丽萍

6.2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再认识 篇六

梁晓惠

(河北司法学校,河北石家庄050081)

要:民营经济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在我国已经得到确认,但是,民营经济的先天不足及运行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又严重影响着其进一步发展。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民营经济必须在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的竞争中,重新审视自己、改造自己,否则,就难以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民营经济;经营管理体制;企业文化;股权分散;规范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587(2001)02-0035-03

自从市场经济在中国植根以来,中国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所有制结构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国家经济从完全依赖于国有和集体而转向混合经济,其中,民营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有关资料统计:1999年底民营企业已经发展到151万家,占中国全部企业的20%左右,并且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政策的激励下,过去以省市为主导的集体经营的企业也开始逐步实现民营化。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社会发展对民营经济的肯定已成为改革战略的核心之一。1999年的宪法修正案已正式承认了这种转变:“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民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从国家法律的角度为民营经济地位的确立以及在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奠定了基础。2000年5月朱榕基总理在“21世纪论坛”开幕式讲话中再次指出,我们要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同时,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更快发展。进一步证明了国家对民营经济作用的肯定和鼓励。但是,民营经济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开始影响并制约着它的健康发展。能否在国家政策逐步宽松,世贸大门即将打开的时候,将民营经济已经形成的良好势头稳定地保持和发展下去,已成为当前民营企业家考虑的首要问题。企业家们需要站在一个新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企业,对民营企业固有的先天不足和后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反思,并在清除现

有痛疾的同时制订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方向的最佳发展目标。

一、目前民营经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以现代企业标准衡量目前的民营企业,不难发现其无论在经营决策机制、成本控制体系方面,还是在企业文化及管理风格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间题。

1.发展的盲目性及短期行为

综观国内外,任何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都是从经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分析后,对企业的发展方向作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及长远的战略规划,任何企业都不可能获得长足发展,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底得主动权。可惜,目前我国众多的民营企业,特别是尚处于中小经营规模的民营企业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经营的唯一目标就是眼前的既得利益。尽管相当数量的企业选择了很有发展前途的项目,却因缺乏长远规划而不能发展壮大。

2.管理体制的功能缺乏及决策体系的高度集中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一旦发展壮大,相应功能部门必须设立,企业经营必须专业化、制度化,以提高规模效益。但是,众多的民营企业尽管已经走出了最初的原始积累阶段,却仍旧是家族式管理模式,或未设专业部门,或形同虚设,企业重大决策完全集中在总裁或老板手中。有些企业老板尽管或多或少认识到这一点,并企图改进,但由于体制的不变而无济于事。因此,往往一个小小的失误就导致企业动荡甚至破产。民营企业一个最大的优点是,市场嗅觉比较灵敏。但是现代企业首先要求克服的就是由于过于灵敏而导致的“拍脑袋决策”,即经验决策。大多数民营企业初创于市场没有转人买方市场的时候,赚钱的机会比较多,一些乡镇企业、个体民营企业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其项目决策往往是靠老板的灵感直觉。应该说在当时的市场背景下这种方式是有效的,但在进人买方市场的今天,这种决策方式是很危险的。

3管理经验缺乏,“成本核算”概念不清

通常人们都认为:与国有和外资企业不同,民营企业规模小,组织灵活,容易削减成本。但事实并非如此,许多民营企业老板、管理人员,由于缺乏管理企业的经验,凭着一股热情、一股闯劲儿创立了企业,却不能科学地管理企业。有些老板心中根本无成本核算概念,即使有也是概念不清的“成本核算”,企业无控制成本消

费的监控机制,资金使用随意性极大,以致许多企业经常出现“无米下锅”的状况,为了摆脱困境,企业领导者往往盲目举债贷款以解燃眉之急,很快出现举债不成、贷款不能,导致公司破产倒闭。事实证明,没有一个严格的管理监督机制,民营企业不可能聚财致富,发展壮大。因此中小企业一定要运用好成本领先的优势,因为大企业运作成木往往比较高,效率比较低,而以“中小”为基本特征的民营企业就可以充分发挥价格优势、效率优势,进而旅得足够的竞争优势。

4.企业文化欠缺,引起人力资源的频繁流动

调查证明,许多民营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领导者即丧失了最初的亲和力,企业内部常常因权利问题开始内江,丧失凝聚力,使员工对企业管理风格、管理制度、激励措施等不能认同,使得多数公司留不住人才。不仅影响了公司目标的实现和长远规划的执行,甚至对企业领导者个人一生事业的发展留下隐患。

以上问题,在民营企业中带有普遍性。我认为,民营企业若要健康发展,必须注意解决上述问题。

二、进入新世纪的发展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深人发展和新世纪的到来,特别是加人WTO的日益临近,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民营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一方面要对前一时期的发展进行深刻反思,加强市场研究力度;另一方面还要对未来的发展进行认真分析和科学预测,并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1.实行股权多元化、分散化管理

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主要是由个人或集体企业创办起来的。从发展趋势看,这两种企业都应向股权多元化、分散化的方向发展。这是因为民营企业的经营特征应当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只有股权多元化、分散化才有助于上述目标的实现。所谓股权的多元化、分散化管理是指通过法人相互持股使企业股权多元化、分散化之后,就可以削弱最终所有者的控制,形成经营者集团控制的格局,真正实现企业自主经营,即法人架空机制。这种机制很适合上述民营企业。因为这样的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光靠企业自身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面向社会 广泛筹集资金,实现资本的社会化,这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松下电器公

司为例,松下幸之助在80多年前创业的时候,是100%的独资,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松下家族的资本在松下电器公司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1950年降到43%,1955年降到2006.1975年更猛降到3.5%,1990年又降到2.9%。松下幸之助从创业直到逝世,始终是松下电器公司的象征,掌握着松下电器公司的命运,但是,我们应当注意到他的实际身份实际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最初是以他的资本即以资本家的身份控制着企 业,后来则是以他的知识,以他的经营理论、经营韬略和经营才干即以经营者的身份控制着企业。我们每一位民营企业家都应当有这样的观念和胆识,敢于和善于广泛集资,实现资本社会化,这样才能不断积累实力、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才能掌握住企业,使企业和个人的事业兴旺发达、昌盛不衰。

2.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

民营企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须进行股份制改造。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大多是有限责任制或合伙制,普遍存在产权关系不清、治理结构不合理、家族化管理等问题。要实现民营经济再次飞跃,必须建立产权明晰、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并以此为契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重组和改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范的、完善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这是公司再次发展的必备条件。

3.建立独特的企业文化

有人说:企业文化是精神原子弹。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或者没有一个明确企业文化的企业,就和一个没有灵魂的人一样,不可能有发展前途。民营企业应在前一段企业发展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形成自己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价值观念,最终形成一个具有民营企业特色的、健康的、良好的企业文化体系。也就是要做到:首先营造出一个富有生机充满活力的企业态势,然后认真研究、总结、修正、优化企业的运营机制、管理模式,同时对所有管理运营象计算机软件一样进行“格式化”,再将格式化后的企业管理运营系统复制到企业所属各个部门,从而形成独特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

4.储备和培训更多的优秀人才

建立了独特的企业文化就有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和机制。现代社会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这就需要企业做到,一方面加强人才储备,以特殊的企业文化吸引一大批精英人才为企业服务;另一方面建立健

全人才培训制度和机制,使公司形成一个拥有各类优秀人才的群体层。这是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又一必备条件。

5.找准主营业务,提高科技含量,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讲人新世纪.与创业时比较,市场对民营企业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企业有高度集中的业务范围,严密的业务发展计划,完整清晰的业务发展战略,扩大业务增长潜力,尤其要瞄准产品市场前景良好、科技含量高的换代产品。正如美国著名管理学教授杜拉克曾讲过的,作为一个企业,过去生产的产品,是一种资源的组合,就是把各种资源组合成一个产品,但现在你再向客户提供单一的产品,很可能就是自己企业死亡的开始。也就是说,整个市场需求现在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企业必须适应它,否则就难以生存。

6.加强内部管理,走规范经营之路

企业要得到市场的认可,还必须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管理团队的素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内部管理制度,二是建立具有高水平、复合型的高素质管理队伍。使企业行为完全按市场规范运作,健康稳定发展。

7.扩大发展空间,做好外围运作

企业发展时机的选择与业务发展的阶段要互相配合。没有进人大规模的商业经营,没有显示出经营能力和发展前景的企业,无法树立起企业形象,吸引投资者,实现扩大经营。如果一家企业已经经营了一个时期,且经营的产品或从事的服务市场发展势头良好,前景广阔,企业在技术、人才、管理、销售网络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在同行业处于领先的地位,那么这家企业就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惠湘.中国企业批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3〕与100名老板对话〔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7.对口令“跑步——走”的再认识 篇七

在《田径》上册 (田径教材编写组编,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是这样描述走和跑的联系的:“走与跑都是人体移动的自然方法, 属于周期性运动。走和跑的动作周期是由一个复步, 即走或跑两步形成。无论走与跑的距离长短, 都是单个周期动作的重复。”两者在技术上存在着共同点。“跑步——走”, 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队列练习方法“跑步”的口令, 相信所有体育教师都能很熟练而正确地实施口令和完成动作。所以, 在平时的练习中, 老师们习以为常了就觉得很自然, 没有什么不合适的。可是, 仔细考虑就会发现, 这个口令好像不太对。既然是跑, 怎么又变成了走了呢?这是不是存在着矛盾呢?到底“跑步——走”是“跑”还是“走”呢?

首先, 在《体操》 (体操教材编写组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239页是将“跑步”, 口令为“跑步——走”归纳在“1.各种走步及其互换和立定”里面, 也就是说它是一种走步方法, 理应是一种走。

其次, 在《体操》 (体操教材编写组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240页关于“跑步”是这样描述的:“上体微向前倾, 两腿微弯, 同事左脚利用右脚掌的弹力跃出约80厘米, 前脚掌先着地, 重心前移右脚动作与左脚相同。行进速度每分钟170步~180步。”这段描述中关于步幅的大小和步频的大小充分说明了“跑步”确实是跑的动作, 并不是走的动作。普通的走步步幅是远小于80厘米的, 并且步频也大约只有每分钟100步~120步。在“齐步”和“正步”中步频分别是, 每分钟116步~122步和每分钟110步~116步。即使是竞走, 它强调的也还是走, 是比赛谁走得快。它也还不是跑的范畴, 一旦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了腾空的状态了, 就说明是犯规了。步幅要大约80厘米, 而且步频要达到每分钟170步~180步, 也就是意味着每秒钟必须完成大约3步的速度。如此速度, 只有减少脚的支撑时间来解决问题, 即必须改双脚支撑为单脚支撑, 以减少支撑的时间。再从实际的练习经验来讲, “跑步”练习起来就是跑的技术动作。

第三, 同样在《田径》上册 (田径教材编写组编,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是这样描述走和跑的主要区别的:“走的一个周期包括两次单腿支撑和两次双腿支撑, 不允许出现身体腾空现象。跑是单腿支撑与腾空的交替, 一个周期由两次单腿支撑和两次腾空组成。”也就是说走和跑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能否出现腾空状态。在“跑步——走”口令中, 如果从字面上来解释, 显然是存在矛盾的, 也就是在这个练习中既要跑又要走, 是走和跑交替进行的练习。其实不然, 在“跑步——走”的练习中, 强调的是跑, 它是遵循跑的技术原理的, 而不是遵循走的技术原理的。另外, 从结束跑步动作后的口令中也可以看出, “跑步”结束后“立——定”口令发出后, 学生要有4步的缓冲过程, 也说明其速度是比较快, 惯性是比较大的。应该是一种跑的技术动作。

第四, 基于以上第二和第三两点, 说明“跑步”是以跑为技术特征的, 并不是以走为技术特征。在口令中“跑步”是个预令, 是告诉练习者现在准备做什么技术动作的, 这个技术动作是跑步前进。“走”是动令, 是告诉练习者现在可以出发前进, 并不是告诉练习者现在开始走步。

8.对写字教学的再认识 篇八

进入新时期,有相当普遍的人认为:现在电脑都普及了,让学生花这么大的工夫练字,值得吗?尤其是毛笔字,已经没有多大的实用价值,又不要人人做书法家,何必让小学生去练?

可是恰恰相反,国家不久前公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并未因为电脑的普及而降低了写字教学的要求,相反倒是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这是为什么呢?

“电脑取代论者”只是把汉字看作纯粹的负载信息的书面符号,殊不知汉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让学生学写汉字,是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人能写字,字也能“写”人。也就是说,写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育人的灵性。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转变课程功能,要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这正是《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写字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记得郭沫若先生曾为《人民教育》杂志题词:“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为什么写字可以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呢?因为写字是一项十分精细的活动。要想把字写好,就得全神贯注,凝神静气,仔细观察字的结体,揣摩笔画的呼应、避让、穿插,并要脑眼手相应,准确控制运笔的轻重疾徐。这样久而久之,就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的心理品质,养成沉着、镇静的习惯。

学生通过写字养成的细心、沉着、注意力集中等心理品质又能对学习其他课程产生良好影响。上海市内江路第二小学曾对小学生写字与学习成绩的关系做过测试,其结果是:语文学习成绩优良的85名学生中,写字不符合大纲要求的只有8人,占9.4%,而在17名成绩属于中差的学生中,却有14人写字达不到大纲要求,占82%。在数学成绩优良的69名学生中,有87%的人写字达到了大纲要求,在成绩属于中差的学生中,写字达到大纲要求的只占25.6%(方水浩《小学生写字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写字往往是人的心理状态的反应。扬雄在《法言》中说:“书,心画也。”意思是说写字是用线条来描述自己的心理状态。岳飞是个抗金英雄,他的书法作品大气磅礴,透出一种刚毅挺拔的英雄气概。所以有人评论他是“字如其人”。人的灵魂可以通过写字来表现,反过来说,写字活动对于陶冶人的性格、气质、情操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文字是一种凝聚力。因为在汉字中积淀了中华民族的睿智、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华民族的精神。教孩子写汉字,就是让他们去体验民族的文化,民族的思想、感情。语言学家洪堡特把这个问题说得再清楚不过了:“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二者的同一程度超过了人们的任何想象。”坚持写字,就能让学生体悟到中华文化,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值得骄傲与自豪,从而工工整整写字,方方正正做人。在《难忘的一课》这篇课文中,一位船员看到光复后台湾的一所小学校里,青年教师正在教孩子们一笔一画地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他的眼睛湿润了。老师只是在教孩子们写字吗?不,他分明是在向孩子们传递着民族的感情,爱国的情意!

诚然,电脑的普及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大进步,用电脑制作文本的确是便捷多了,但它却不能完全取代人的书写活动,更不具备写字活动本身所特有的育人功能。这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的。

怎样才能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实施《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写字的要求呢?这就需要我们从新的视角对写字教学进行再认识。“新的视角”“新”在哪里?我们只要将《语文课程标准》跟过去的大纲比较一番,就能知道“新”在何处。

一、知识、技能与情感相结合

过去的大纲只是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并不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则是将知识、技能与情感等方面的目标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如笔顺规则、间架结构等都是有关汉字方面的知识,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则将其作为写字过程中的要求提出:“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这就告诉我们,笔顺规则、间架结构是为写好字服务的,我们不应将笔顺规则、间架结构作为独立的知识去传授,更不应当拿这些内容去考学生。《语文课程标准》还强调了写字时的情感体验。如第一学段要求用硬笔写字能“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第三学段则要求“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此种情感体验也不是孤立的,而是伴随着书写活动油然而生的。

事实也是如此,在学生练习写字的过程中,知识的运用、技能的锻炼、情感的体验是融合为一体的。汉字是用线条组成的具有审美价值的方块结构。写字实际上是以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疾徐来抒发情感和描写意境。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田字格安排笔画,按照笔顺去写,注意笔画之间的呼应、避让,实际上就是力求运用有关知识将字写得端正、整洁、美观,在写字的实践活动中历练写字的技能。一旦他们对汉字的形体美有所感悟,就能对写字发生浓厚的兴趣,乐此不疲,越写越好。字写得整洁、美观了,生活习惯也随之变得整洁了。徐州市大马路小学有个五年级的学生,平时脏兮兮的,作业本子也和本人一样脏兮兮的。后来由于天天练字,天天在优雅的古筝声中描呀仿呀,久而久之,字写干净了,人也变得干净了。现在做的作业,跟过去相比真有天壤之别!家长看了,高兴地说:“没想到练字把我家孩子练干净了!”(于永正《教海漫记》)

二、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我体验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行为目标的陈述方式与过去的大纲有很大的不同。《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理念是,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必须倡导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语文课程标准》的陈述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的。如“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其中虽未出现“学生”字样,但却是暗含在其中的。同类内容,过去的大纲则是从教师的角度陈述的。如“教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怎样执笔、运笔,使学生掌握汉字的笔画、偏旁、结构的书写方法”。“教学生”“使学生”的措词屡见不鲜,强调的是教师的传授。

传统的写字教学,大都是由教师向学生传授,让学生机械反复地练习。如指导某字的写法,就是不厌其详地交代某字从田字格的某处起笔,某笔压在田字格的某某线上……名曰指导,其实是一种繁琐分析。然后让学生如法炮制,写上三遍或五遍。为什么必须要这样写而不要那样写,学生则懵懂不知。《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学生学习任何知识都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获得的任何知识,都是他们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塑造而成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进行自我体验,从而获得写字的有关知识与技能。如临帖,就要先自己仔细观察、揣摩,有了一个整体的印象再动笔临摹。然后再将自己临写的字与范字对照,哪笔临写得好,哪笔临写得不好,然后再临写第二遍。如是逐一对照,学生就知道了某字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要注意些什么。又如,写“地”字,土字旁为什么最后一笔一定要变成“提”?不变行不行?教师可以先板书一个“土也”,让学生观察这个字好看不好看,怎么写才好看,这样学生就能体验到“土”字作为偏旁必须变形,否则两个部分并肩而立,互不相让,字就显得很宽、很散,没有整体感,不好看。举一反三,连类而及,学生也能悟出:为什么左右结构的字左半边要左舒右敛,而右半边则要左敛右舒。

又如过去抓儿童的写字姿势,只是要求他们做到“三个一”,至于为什么写字要“三个一”,学生就不得而知了。其实也可以让儿童自己体验一下。先让他们执笔写字时手指靠近笔尖,学生立马就会发现这样执笔是看不见笔尖的。为了看清笔尖,身体就得前倾,头向左偏。时间久了,不仅人易疲劳,而且容易造成近视和脊柱弯曲。再让学生手指离笔尖稍远些,他们就能感到腰板可以挺直了,胸部也能与桌沿保持一拳的距离了。学生有了体验,就会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写字姿势,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三、九年一贯,持之以恒地抓好写字

过去的大纲,小学、初中是分开的,在教学的设计上这两个阶段都是自成体系的。这一次研制的《语文课程标准》则是将小学、初中打通,九年一贯,通盘考虑。在写字方面,就形成了一个由硬笔到软笔、由简单到复杂的完整训练体系。

过去的写字教学为什么效果不好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受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写字教学重视不够,就更谈不上坚持长期、系统的训练了。低年级还让学生用田字格练习写一写字,到了中高年级,除了抄抄生字,就很少有机会练习写字了。让学生过早地脱开范字自由发展,这是小学生写字不“入体”的重要原因。

苏教版新编的“课标”教材,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将写字编入教科书,形成“两根柱子(阅读和习作)、一条龙(写字)”的整体框架。坚持“识写结合,描仿入体”。即教什么生字,就相机练习写什么字。让学生通过描红、仿影逐步“入体”(不是入颜柳欧赵之体,而是入楷书之体)。不是只一二年级描红仿影,而是一描到底,一仿到底。不是只在写字课练字,而是将练字融入日常的作业、日记、习作等书写活动之中,要有“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

第一学段,要注意打好写字的基础。初入学,注重养成写字的正确姿势,并要反复抓,抓反复。平时写字要做到“练字先练姿”,务求形成良好的习惯。过去的大纲要求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语文课程标准》则改为“规范、端正、整洁”,在“正确”的基础上突出了“规范”的要求。为什么要突出“规范”的要求?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需要计算机更好地处理文字信息,汉字的规范化直接影响着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应用的范围和效率,也决定着我国现代化的步伐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所以写字规范的要求就被提到日程上来。汉字的规范化需要从娃娃抓起,所以我们在这一阶段的教科书中除了在字形、读音上注重规范外,还不惜篇幅,列举了每一个生字的规范笔顺,以求小学生从小就能按照笔顺规范书写汉字,增强其规范意识。

进入中高年级则主要学习写钢笔字,以书法家写的规范楷体为范字,让学生描红、临写,并学习写毛笔字。“学写毛笔字”部分,还在题头部位插入了文房四宝、著名书法家、著名法帖等图片,让儿童在习字的同时,感受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进入初中,进而练习规范、通行的行楷,并临摹名家书法。

由于将写字列入教科书,对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写字的目标,坚持长期系统的写字训练起到了保证作用。

9.浅议对市场营销的再认识 篇九

浅议对市场营销的再认识

“市场营销”的内涵 “市场营销”简单地说,就是“市场”和“营销”的组合;“市场”是“营销”的对象,“营销”是争得“市场”的必要手段.营销学对“市场”的定义是指“具有某种特定需要或欲望,愿意并能够通过交换来满足这种需要或欲望的`全部顾客”.简言之,“市场=顾客”;对“营销”的定义则是指,“对计划和执行关于产品、服务和创意的观念、定价、促销和分销,以创造符合个人或组织目标交换的一个过程”.如果我们将两种概念加以整合,那么“市场营销”是否可以理解为“个人或集体通过创造,并同别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获得其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种社会过程”;或者说“为了创造可同时实现个人和企业目标的交易机会,而对想法、物品和服务的构思、定价、促销和分销进行策划和实施的过程”.

作 者:奚中利 作者单位:工行新疆分行营业部刊 名:新疆金融英文刊名:XIN JIANG FINANCE年,卷(期):“”(3)分类号:F8关键词:

10.对货币市场功能和作用的再认识 篇十

对货币市场功能和作用的再认识

货币市场健康发展是金融市场和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之一,金融市场运行规则的完善又是货币市场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选择先发展资本市场,后发展货币市场的.路径,在一定程度上与国际潮流相悖,因而重新认识货币市场的作用与功能十分必要.

作 者:秦彬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刊 名: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XI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年,卷(期):2002 24(3) 分类号:F830.9 关键词:货币市场   资本市场   同业拆借   证券回购市场  

11.对高校人文教育的再认识 篇十一

[关键词]高校 人文教育 科学教育 人文素质

[作者简介]赵式坪(1957- ),男,河南堰城人,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文教育。(河南 郑州 450052)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7-0082-02

一、对高校人文教育的认识

人文教育是指通过授予受教育者以人文学科知识,使其在认识自我世界、认识和适应社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能力和审美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包括提高自身修养与素质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

从20世纪90年代在国内进行的人文精神大讨论中,我们重新认识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从属于不同的教育思想体系,科学教育着重强调知识的传授,把培养科学精神和开发智力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而人文教育则注重人性的养成与人格的塑造,强调教育是人的价值的引导及创造过程。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受传统思维定式的影响,在高职院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专业、轻素质,重教育、轻德育,急功近利等现象,造成部分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心理脆弱,走出校门后,独立生活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低、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差,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能适应工作环境。这充分暴露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力度不够,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加强人文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扬叔子教授说到,长期以来,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存在着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过弱的文化陶冶,使学生人文素质欠缺;过窄的专业教育,使学生学术视野与学术基础不够;过重的功利主义导向,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与扎实的基础训练不够;过强的共性制约,使学生个性发展不足。无数事实证明,人才质量的差别不仅在于他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在于人的基本素质,其中,人文素质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科学与人文融合是人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1.科学与人文融合是人本身发展的需要。人的存在与发展不仅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以维系自然生命力的发展,而且还必须有一定精神需求的满足,使人在情感上获得幸福体验、幸福享受。物质和精神的创造与享受能力的发展,主要途径在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因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正是人生存与发展本身的要求,两者缺少任何一方,都是片面的教育,都不足以承担人的全面发展的重任。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没有全面的科学和人文基础知识,没有一定的科学和人文素养,是难以有所作为的。高质量的人才需要有科学技术的专业知识,但不管科技如何发展,不论知识经济如何受到人们的关注,人永远不会物化到失去自己的思维与情感的境地。总之,人的发展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内在需求。

2.科学与人文融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的教育,客观上已经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工具”。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在于教育的竞争,尤其是科学教育的竞争。因此,必须有效地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

首先,科学技术越发展,社会生产力越进步,人类社会的发展就越需要人文精神作指导。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社会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与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越发深入;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但是,正如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费因曼所说,科学这把钥匙既可开启天堂之门,也可开启地狱大门,究竟打开哪扇门,则有赖于人文指导。

其次,科技的发展不断削弱人类的道德和文化价值观念,引起人类精神和道德的危机,造成人类物质与精神的失常。人类精神生活的贫困化,必将削弱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基础。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与精神基础所受到的威胁和削弱,所潜伏的危机和隐患,将使人面临着“要么共同生存,要么共同毁灭”的严重困境。

再次,社会进步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并需要人文文化、人文教育来指导和关怀。现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劳动的性质,带动了职业的迅速变换,加速了工人的全面流动。人们发现,仅靠单纯的科学技术、先进的工艺流程对生产率的提高并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相反,和谐的人际关系、社会责任感、事业心、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心态等对提高生产率则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活的社会化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闲暇时间,社会进步把人们从以往人与自然的单一、被动的关系中解放出来,扩展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更丰富、更全面的主动联系,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同时,人们开始普遍感到精神生活的相对贫乏与滞后。实践证明,要解决这些问题,单靠科学教育是无能为力的,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更确切地说,就是要依靠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

著名学者钱伟长教授指出:“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的人,是一个爱国者,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道德品质高尚、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门家。”这一论述十分中肯地说明了在大学生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这也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所在。

三、实施人文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育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关键在教师队伍素质。因此,要实施文化素质教育,必须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1)加强师德建设。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应基于教师的人格,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体现。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作为坚强的后盾,必须时刻做好教师的师德建设和现代教育理论培训工作,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2)加强教师的工作能力,不仅使他们授予学生以“鱼”,还必须教会学生“打鱼”的本领,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3)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在实际教学中,要将这三支教学力量有机结合,切实承担起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光荣使命,使“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不仅体现于对专业知识的传授,也体现在思想道德的引导上。(4)有计划地组织加强文化素质的师资讲习班、研讨班,采取各种形式来培训教师,提高现有教师的学术水平与文化修养。

2.加强课堂教学中文化素质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的渗透。科学和人文,是人类文明发展中两条并行不悖的主脉。从理论上讲,科学强调逻辑和理性,帮助人们摆脱愚昧、认识真理,提供知识和方法,增强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直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物质财富的增加,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因此,科学更具有刚性,更能解答或解决实际问题。人文则强调和谐和感情,关心人的精神世界,引导人们追求善和美,赋予人类的生产、生活、乃至科学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人文更具有柔韧性、渗透性、包容性和导向性。科学有人文相辅,可以更加明确其价值和意义,明确正确的发展方向,在创新思维上有所启迪;人文有科学支撑,可以更加严谨和厚重,避免模糊和玄虚。科学与人文相互融合,即在此层面上实现“天人合一”,可以刚柔并济,相互借鉴,相辅相成,有利于彼此的健康发展,并共同推进社会的进步。

自古以来,哲学、科学、艺术是三位一体的关系。正如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所说,建筑师要有哲学家的头脑,社会学家的眼光,工程师的精确,心理学家的敏感,文学家的洞察力。但最重要的是,他应该是一个有文化修养的综合艺术家。课堂教学是文化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素质教育,否则,二者的并举格局就不易形成。要积极寻求文化素质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的巧妙结合,在学生精神发展的主线上努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首先,要尽可能地打破学科专业界限,充分体现学科交叉、文理渗透;其次,理工科教学应适当增加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文科教学应适当增加现代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课程,同时充分给予学生选择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权利;第三,在教学方法上,要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上下工夫。文化素质教育课要注重师生互动,专业课要在讲清专业内容的同时,还要描述科学家们的坚毅、科学知识的严谨等科学精神。

3.重视智商开发与情商开发的结合、虚拟社会引导和现实教育的结合。正确处理好情商与智商的关系,对个体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孔子说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说,你想成为一个杰出的人,或有助于社会发展的人,首先要考虑他人,考虑社会,处理好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之间的关系。因此,加强人文教育,既要重视智商的开发,也必须重视情商的发展。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还必须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待人接物、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为人处世。因此,我们必须教育学生做一个有良知的人、做一个有智慧的人、做一个有修养的人。人文素质培养起始于人性的自觉,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十分重视这一点,也就是说不能强迫学生怎样做,而是要启发他们从心灵深处去自悟。正如富兰克林的一句名言:“留心你的思想,思想可以变成言语;留心你的言语,言语可以变成行动;留心你的行动,行动可以变成习惯;留心你的习惯,习惯可以变成性格;留心你的性格,因为性格可以决定命运。”

信息社会和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通过网络,人们可以进入一个虚拟的社会。在虚拟社会中,人们可以放松心态,现实生活中不敢做的事、不敢说的话在虚拟社会中都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但虚拟社会并不是现实社会,让学生拒绝网络也是不现实的。因此,教育和引导尤为重要。虚拟社会必然需要通过人这座桥把现实社会进行延续,没有现实社会的文化养分,虚拟社会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所以,要教育青年学生不要沉溺于网络,而是学会合理地利用网络,善于在网络中寻求积极的营养成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要突出人的核心地位、主体地位,使学生既能在虚拟社会中畅游,又能够在现实社会中和谐相处。

4.加强对人文教育的研究。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其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实地调查、实验研究、筛选经验、科学论证等,可以实现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这样,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就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教师本身的模式也由“教书型”转向“专家型”与“学者型”。在全国高校中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会遇到许多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需要认真地进行研究。我们应从本校实际出发,根据文化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要通过对文化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取得有效的成果,指导文化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提高文化素质教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瞿葆奎.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组.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M].北京:三联书店,2001.

[3]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1.

上一篇:小学学校基本情况介绍下一篇:水库信息化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