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师的四个标准

2024-06-09

好老师的四个标准(13篇)

1.好老师的四个标准 篇一

学习好老师四个标准的心得体会

李天水

习总在北京师范大学号召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各种媒体多有解读,有空洞的,有跟风的,有误读的,不一而足。下面我仅就自己的肤浅认识,谈谈对好老师四个标准的理解。

首先,我与好老师的标准还有相当的距离,要做一名好老师,还有相当的路要走,甚至走不到头。一方面,作为一名教师,好老师这个标准应该是我的终极奋斗目标;另一方面,好的标准需要一些定性或定量的东西来评判,如果这些定性或定量的东西不是可以确定的话,那永远不会有“好”出现,最多也就是个较好。

即使如此,但并不影响我可以把好的标准拿来当作我的理想目标,并尽最大努力,向着目标迈进。

第二,谈理想信念。我也是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人。我希望在自己做的事情上有所建树,既为了自己,也为社会多做贡献;我希望自己生活富足,从而有能力赡养老人,抚养孩子,为社会减负;我希望有自己的精神乐园,我希望看到这个社会的公平正义能得到伸张,我也坚定地相信,我们的生活环境也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好。虽然这些理想

/ 4

看起来很庸俗,与“高大上”很不靠谱,但我一直认为,这才是真实的、最有现实意义的,也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正常人所应有的。我们工作、生活在这个社会,环境不一样,担任的社会角色不一样,某些所谓的共同的理想,也只能远大的,人类社会穷其整个历史进程所追求的。只有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向一个一个具体的目标奋进,我们的理想信念才会更丰满。

第三,谈道德情操。如果,将我这生所做的事情按照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依据有德与无德来进行分类的话,无德的事情不会超过1%,所以我不是一个无德的人。孩童时代,无德的事情可能要多一些,那时,不理解什么是道德,也不知道如何遵从道德。工作后,帮助学生分辨是非,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奉公守法,勤勉自律,既是积德,也是份内之事。再后来,工作内容、性质都发生了一些变化,面对的成人教育,适合自己的教学工作任务少了,支持教学工作的工作却多了起来,所以,服务又成了我的工作的第一要务。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从事着普通的工作,从道德层面实在做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感人事迹来了。我想,其实大多数的社会人也是这样,如果我们没有机遇,没有能力,没有金钱,没有地位,做不成大德天下的事迹来,遵守法纪,遵守道德也是德,不失德便是德,守德就是积德,守德就是榜样,守德就是推动这个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生力军。

/ 4

第四,谈有知识。斗胆补半句,光有扎实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足够的能力,这就是我们上师范时老师经常所强调的教学的基本功。传道授业的基本功一方面来自先前在学校的学习,另一方面来自于工作中的学习。学校的学习往往是最基本的,虽然有好多东西对我们目前所干的工作似乎是不沾边儿的,某些学习是徒劳的,但不可否认,毕竟它们与众多知识体系一起提供给我们了解决现实问题的一般策略和思维方法。今天,我们运用于工作中的基本功大多是通过工作,不断地再学习,不断地总结经验而获得的。如果学校的学习是先天的,工作中的学习是后天的,那么先天和后天所获得的扎实知识和基本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谈创新,我们谈效率,一定要是通过学习才能实现的。时代在发展,技术在更新,思想在超越,我们早前所获得的知识与能力可能在后来若干年的工作之中使不上劲了,有些知识与能力可能就在几个月后就成为过去式了。多媒体的运用,会计电算化的运用,新的教学理念的运用,新的管理方法的运用及如何适应新的被管理模式等等,无一不需要我们去学习去适应。社会大潮并不因为部分人的观望延迟而奋勇向前。

第五,谈仁爱之心。仁爱之心,人皆有之。但有大与小之分,讲前提的,有条件的,互惠互利的仁爱在大多数人的心中根深蒂固。那么我想,总书记所提倡的仁爱之心也就只能是一种大仁与大爱了。要做到大仁大爱还是很不容易的,那

/ 4

就是,那些仁爱的行为是不能讲条件的,是没有利益关联的,或者说利益很遥远,或者实现概率较小。这种大仁大爱是社会所追崇的,实际上却是非常稀有的。大仁大爱者往往放弃一已私利,从善如流,终身如一,所以是难得的。“小仁小爱”则因为获利者是自己、或家人、或小团体,其边缘难以界定,其标准难以分明,所以总是绕不出自私自利的圈子。所以,很多人,他们往往会把大仁大爱放在口头上以遮掩自己的一已私利或集团利益行为。

如果按施爱者与受益者所获利益来考究仁爱与否的话,那么,如果施爱者所获得的利益小于受益者所获得的利益就是一种仁爱之举,所谓的大爱,那就是施爱者是零收益或者产生了负收益,而受益者所获得的收益更大,受益者更广泛。这种收益既有经济收益也有社会收益,我们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要追寻的目标那就是,零收益或负收益。即使做不到,也要向其迈进。

一句话,要真正落实习总对教育工作者所提出的要求,那就是奉公守法,脚踏实地,不断学习;我们在获得社会馈赠的同时,要忠于自己的本份,做好自己的本份,要反哺社会,向社会传递更多的正能量。不要喊空话,不要好高骛远,要向着一个又一个具体可行的小目标奋进,众多小目标的合成就是我们的人生终极目标。

/ 4

2.好老师的四个标准 篇二

一、基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在交往关系上应该是和谐的, 在解决问题的意愿上应该是一致的, 这有利于有效地开展批评教育工作。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看到有些教师在实施批评教育时, 对有问题的学生实施高压政策, 态度蛮横, 说话生硬, 甚至不惜威胁学生, 这样不但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反而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滋生他们的厌学情绪, 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使班级管理工作陷入困境。对此, 有教师认为, 学生犯了错误以后, 当教师的就是要严厉一些。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任何事情要把握一个“度”, 若超越了这个“度”, 事情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批评学生固然应该严肃一些, 但必须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 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因此, 在开展批评教育时, 要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出于对自己的关心、关爱, 同时教师的教育手段要能为学生所接受, 只有这样, 才能维护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育也才能有效。

二、先导:树立教师榜样示范

“居人上者, 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曾指出:“教师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 是直观的、最有效益的模范, 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在学生心目中, 教师的形象不仅是无字之书, 也是无言之教。教师人格形象的组成因素很多, 而语言、行为是不可忽视的两个方面。在语言方面, 如果教师多用、善用“你好”“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 学生会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友好和平易近人, 当学生处于“热衷效仿”的年龄阶段, 教师的语言效应“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在行为举止方面, 若教师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 自己便不可以迟到;要求学生锻炼身体, 自己也要率先垂范;要求学生注意卫生, 自己就不能够乱丢垃圾。往往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 会在无形中影响学生。如有些教师批评学生做广播操没有站相、力度不够、姿势不标准、动作不到位, 影响了班级的形象和荣誉。而教师自己做起来却马马虎虎、随随便便, 这样, 教师的批评教育就是软弱无力的, 也不可能真正对学生改正不良行为起到很好的作用。教师的良好模范行为才是学生心目中学习并规范自身的丰碑。

三、关键:讲究教育艺术方法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 高明的教育是用五十种方法去教育一个学生, 低层次的教育则用一种方法去教育五十个学生。批评要讲究艺术, 做到“批评有方、有度、有理、有据”, 要提高批评教育的艺术性与科学性, 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选择好批评教育的时机。即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 选择最佳的批评教育的契机和场合。如:有位班主任发现班上有男生偷偷抽烟, 但他没有像其他教师那样, 将此事急切地告知家长, 或当着同学面前历数抽烟的种种害处, 而是在一次班会上, 不点名地说了这么一番话:“今天我给大家讲讲抽烟的好处。”一句妙语让那些抽烟的学生大吃一惊, 他紧接着说:“第一大好处是可防小偷, 因为抽烟会引起咳嗽, 特别是夜半时分, 咳嗽得最厉害, 小偷听到了咳嗽声, 自然就不敢偷你的东西了。第二大好处就是长期抽烟的人可以演包公, 从小开始抽烟的人, 长大后脸色黄中带黑, 演包公都不用化妆了。第三大好处是永远不老, 抽烟的历史越长, 寿命就越短, 那人就是想老也老不了。”这番夸张诙谐的反语以“好处”暗示了抽烟的害处, 让学生在笑声中接受和理解了教师规劝戒烟的用意。

二是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批评教育要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为前提, 如, 在对待“早恋”这个学生比较敏感的问题时, 教师不宜“开门见山”, 这时可采用“迂回战术”, 从人生、理想方面来谈, 让学生考虑与之有关联的问题。面对这样和风细雨式的批评, 学生也会心服口服, 自觉地认错改过。一旦师生双方情感沟通顺畅了, 再接触“主题”, 学生内心就容易接受教师的批评和教育。

三是运用好具体方法。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的批评教育方法, 同时还要兼顾错误的性质和程度, 适当地开展批评教育, 当学生做错了事或违反了纪律后, 教师应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去考虑问题, 心平气和地与学生一起分析犯错误的思想根源, 找到解决的办法。

四是批评后做好学生的抚慰工作。批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情绪, 在班级常规管理中, 教师要积极创设一种良好的教育情境和亲切融洽的氛围, 诚恳开导、耐心启发,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所犯错误的性质及其危害, 让学生体会到班主任的一片真心。班主任要注意批评教育的善后工作, 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 防止出现过激行为, 并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

四、根本:促进学生自我醒悟

卡耐基是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家, 也是一位演讲大师。有一次演讲后, 他刚回到办公室, 秘书莫莉小姐就笑吟吟地迎上来问:“卡耐基先生, 演讲成功吗?”卡耐基说:“非常成功, 掌声四起。”莫莉由衷地笑着说:“祝贺您!”卡耐基说:“莫莉, 你知道吗?我今天去给人家讲的是‘如何摆脱忧郁, 创造和谐’, 我从公文包里取出讲稿, 刚一开口, 下面便哄堂大笑。”莫莉说:“那一定是您讲得太精彩了。”“的确精彩, 我读的是一段如何让奶牛产奶的新闻。”卡耐基说着, 将手中的材料递给莫莉。莫莉的脸唰地红了, 喃喃地说:“昨天我太粗心了, 卡耐基先生, 这不会让您丢脸吧。”“当然没有, 你这样做使我发挥得更好, 还得谢谢你呢。”从此以后, 莫莉再也没有出现过因粗心而造成的类似的工作失误。面对秘书的失误, 卡耐基不仅没有指责、埋怨, 反倒以委婉含蓄的方式来暗示、启迪她, 寓批评于无声中, 从而唤起的不是对方的抵触与不满, 而是其内心的歉疚。

批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 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纠正错误的思想行为和自我醒悟的机会或平台。教师作为学生成长和进步的指导者和帮助者, 在批评教育的同时, 最根本的一点是要创设适当的教育情境, 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把外部的要求转化为学生改正错误的内在动力, 把教师的期望转化为学生的积极行动。从大量的案例来看, 教师成功的批评能触及学生的心灵, 为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反省提供足够的空间, 因而能够取得明显的教育效果。

有个班主任讲了这样一件事:一天刚上课, 小浩同学走上讲台告诉老师他书包里的20元钱不见了。老师想, 如果用严厉的办法很难把钱找出来, 即使找到了, 也可能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理想目的。于是, 他对全班同学说:“小浩同学的20元钱找不到了, 可能是有人跟他开玩笑, 把钱藏起来了, 也可能是有人有意‘拿’走的。现在拿着这20元钱的同学肯定觉得无法给自己辩解了, 但我相信他不是有意要这20元钱。这样吧, 我现在先把这20元钱帮你还给小浩同学, 等你有机会了再还给我, 如果确实有困难, 就不要还了, 希望你不要不好意思, 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是我应尽的职责, 没有做好这个工作, 我应当向你道歉。”过了几天, 他在办公桌上发现了一个信封, 里面不仅有20元钱, 还有短短的一封信:老师, 相信我, 不会有下次了!批评的目的不是仅仅要让学生承认错误, 更不是要惩罚学生, 而是要通过批评激起学生在思想和感情的认同, 促使他们进行自我反思, 并积极改正错误。

3.语文好课的四个要 篇三

落实目标,眼中要有人。如果一节语文课只关注了部分学生,或者学生作为配角只是被动地配合教师的表演,那么这只能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漠视,说不上好课;再如果一节语文课失去了课堂的本真和师生思维的交流,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对学生有何益,更遑论一个“好”字?

一节语文好课,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摄取知识的主体地位,教师就必须让学生自己阅读,独立思考,对照问题和学习任务,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从中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不仅能使学生学得深刻,而且能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自我意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亲身体验过的知识要比从他人处听到的更要深刻。

一节语文好课,它就必须把学生放在首位,细节应该浸润于课堂的方方面面,各个角落,每个细节,教师眼中要有学生,解决学生所想,解答学生所惑,解放学生所困,让整个课堂灵动起来。

处理文本,脑中要善变。一节语文好课,教师引领学生既要进得去,沉得下,还要善于跳出来,这就体现教师处理文本“变”的智慧。

比如,《羚羊木雕》一课讲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一场小矛盾,一位教师发问:“假设你就是作者本人,你会怎样做?既能维系你和万芳的友谊,又不会让父母亲责备、迁怒?”让学生跳出文本解决生活问题,很有现实意义;再如,一位教师在讲授《社戏》时,逆向思维,别样求解,从结尾“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一句中,紧紧扣住“好豆”“好戏”四个字,缘木求鱼,追根溯源,文中是怎样体现“好豆”“好戏”?如此开讲,别有一番风味,也让听者津津乐道。

一节语文好课,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根据学习目标对文本进行大胆聚合或取舍,努力开掘文本中能力训练素材和具有思维价值的材料,善于通过变序、连线、比较等方式加以合理组合,立足文本善于“变”。

探究文本,心中要存疑。一节语文好课贵在有疑,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探究;有探究,才有收获。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疑问”是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方法。

比如,读鲁迅的《孔乙己》中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揭示了孔乙己卑微的社会地位,也预示了孔乙己的悲惨结局。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进行换位疑问:“站着喝酒”的是短衣帮,而孔乙己却是穿长衫的,他为什么“站着喝酒”?穿长衫的都是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为什么孔乙己却不能如愿以偿?为什么说孔乙己是介于二者之间的第三种人?

一节语文好课,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设疑,千方百计地将重点、难点、困惑点设计成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我们提倡让学生提出问题,力求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从而在课堂上形成一种人人思考、个个参与讨论的教学境界。

安排流程,胸中要联动。同样一节语文课,有的教师上的是不冷不热,不痛不痒,青烟缭绕,了无生气;而有的教师则上的是火光熊熊,热烈酣畅,淋漓痛快,映红一方天空。

一节语文好课讲求互动生成,比如,教读南宋词人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有一位同学声情并茂地诵读了课文。一位老师很平静地说:“还不错,你读得不错,很有表情,也很流畅。”另一位老师则很动情地说:“很好,你读得真好!读出了词人深重的忧虑,读出了词人的一腔悲愤,也读出了词人率军北伐、气吞胡虏、金戈铁马、为国立功的人生豪情,让我们为你精彩的诵读喝彩!”教室里响起了经久而热烈的掌声。

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引领学生去认识、去体验、去品味,哪怕是一个故事、一个想法甚至一个微细节。只有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在学生成长的同时,老师自己也得到成长,才能称得上是一节名符其实的语文“好课”。

4.一堂好课应具有的四个特征 篇四

1、好课有德

研究课堂教学,从前通常总把目光更多地投向,“教什么”、“怎么教”这两个层面上,关注的是教材的剪裁、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和选择。其实,解决好“怎么学”、“为什么教”的问题远比上述两个问题更为重要。每位学科教师首先要树立育人意识,全面了解并亲近学生,让学生喜欢你,有德的教学才是踏实的教学。这里的“有德”是指,关注学生学习的心情、态度、习惯,关注学生之间的友好交流、愉快合作、合理评价,让他们会倾听、会观察、会尊重、会欣赏、会助人、会共享、讲文明、讲道理„„一些学科教学的问题是:“教书”才是根本,“育人”是教书的副产品,学科教师在课堂评价时更多关注知识,关注解答的对错,考试是优还是良。其实,还有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在每一节课中都要细心地去关注孩子们的精神世界,犹如春雨润物,让孩子们的精神生命在每节课的活动中得以成长。

2、好课有效

上你的课之前与课后学生是不是有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是衡量一堂“好课”的重要尺度。好课就应是“让学生得到实惠”的课,是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怡情广识,受益匪浅。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不仅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利益多少,也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受益面的大小。一堂课对授课班级的学生来说是否有意义,对多少学生有意义,对这些学生有多少意义,是评价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基本依据。

3、好课民主

民主不是学生说到哪里,教师就跟到哪里。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与我们教师的预设是有差距的,有时甚至是出乎意料的,学生随时会暴发出很多出乎意料的问题和点子,这就要求教师抛开预设教案,从学生的动态变化中去动态生成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少教师有这样的体验,课堂上学生之间经常由于认识发生分歧而产生争论。有些学生的发现甚至是教师始料未及的,有时学生的发言漫无边际,有时学生活动太专注于自己而难以静下心来„„教师怎么办?每一节课总有课堂教学目标,此时教师应做到循循善诱,以目标为导向,对学习过程中不理想的,甚至错误的东西进行匡正。教师在尊重学生、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同时,更重要的一项任务是要始终明确预定的目标,从而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正确把握方向,即知道学习什么、怎么学习及怎样指导学生开展学习,当学生认识发生偏差时怎样匡正,学习到什么程度才算完成了本次的学习任务,等等,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实质——这就是教师的一权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增强目标意识。

4、好课求真

一个班级有优秀的学生,当然也会有不优秀的学生。说他不优秀,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或是学习成绩不好,或是捣蛋、有行为偏差。在课堂教学中,要时时关注每一个学生,要注意从他们的反馈中及时发现问题,予以补救。学生的想法有深刻的、符合逻辑的,也有肤浅的、违背常规甚至是错误的。一堂课留有些许“缺憾”,几多“瑕疵”,不是任课教师追求的结果,而是事物的必然。真实的课才是好课。课堂对教师的驾驭能力、应变能力都是一种挑战,应对这样的挑战,疏漏、欠缺在所难免,而教师也正是在应对挑战、不断反思与修正失误之中才有了自己的专业成长与教学智慧的生成。

总之,要上出一堂好课确实不容易,要做到大部分课是好课就更不容易了,因为好课还要关注目标达成度(自主、合作、探究、引领、语文)、动态生成的把握度(教师的能力),等等。

教学改革,落实学生主体

学生,作为学习和成长的主体,而不仅仅是客体。“主体”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强调人是自立的、自主的、自尊的、自信的、自强的。教学的主体——学生,是活生生的,是有求知欲望、学习兴趣和能力的人.传统教育的弊端在于目中无“人”,认为学生是求学者、受教者,是一只“空口袋”,只要老老实实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抄写背记就可以了。因此,传统教学主张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形成了一套先教后学、先讲后练、以讲为主的教学规程和课堂模式。

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还是客体是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一个分水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一次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作用是“主导”。教育的本质是自育,学习的本质是自学。

学校应该首先是“学”校而不是“教”校,“教”室应该是“学”室,“教”材应该是“学”材。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作用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提高了。教师的任务不仅仅在于讲好课,更在于引导和诱发学生自己学习,和学生一起学习,还要能应对学生思考和提出的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把教学引向新的高度和深度。学生主体地位确立了,各种生动活泼的教育方法和模式就产生了,教育质量和效益自然就提高了。同时,一批符合时代要求的好教师、名教师也就成长起来了。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经提出教育的两个原则:“自己掌握”和“愉快掌握”。他认为,“教育的整个过程应该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所引起的心智活动应该一直是内心乐于接受的”。他说:“学生自己得来的任何一项知识,自己解决的任何一个问题,由于是他自己获得的,就比通过其他途径得来的更彻底地属他所有。”“自己掌握”和“愉快掌握”这两个原则其实是相联系的。没有自己掌握,就很难有愉快掌握。尝试教育的高效益正是因为体现了这两个原则。

但是,今天的教育领域,相当多的学校,仍然被传统教育的弊病所笼罩着。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满堂“问”、满堂“做”的现象仍然比比皆是。传统教育的习惯力量表现了其极强的顽固性。

传统教育的弊端在于过分重视知识传授,而漠视思维训练,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研究的兴趣,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当前中国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教师照本宣科,将教科书和标准答案奉为圣旨。学生会听话,但不敢和不会思考;会答题,但不会独立分析和提出问题。这对国家的发展是不利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过:“根本不用担心中国,因为中国在未来几十年,甚至一百年内,无法给世界提供任何新思想”。当然她说得太过分了。但她的话不能不引发我们对现在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深思。

知识不能改变世界,思维才能改变世界。教学改革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从而造就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界充满了西方的话语体系,新名词、新概念到处泛滥。作为一个全球现代化进程中的后起国家,最薄弱的一个环节是缺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从而也缺少自己的话语权。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许多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中国这片沃土上成长起来,这是中国本土的、原创的。毫不夸张地说,其理论基础和实践效果同外国教育理论相比毫不逊色。这是值得中国教育界自豪的。

现在中国学界包括教育界,普遍流行的论文格式是西方式的。这类文章一般框架比较宏大,论述系统全面,文辞铺陈华丽,内容却很难说充实,有的则相当空泛,真正有用的东西寥寥无几。许多论述不能说不对,但是无用。有许多文章还让人如入五里雾中,不知所云。据说这类文章很少有真实的阅读量,只有评职称、算工作量、发奖金的统计量。各级教育系统每年生产的论文数量,如果做一统计,其数量恐怕是惊人的。但实际上这种文章绝大多数是束之高阁、无人问津,最后付之一炬、不了了之。其浪费可谓惊人。这种西式论文,孔夫子没写过,朱熹、王阳明没写过,陶行知也没写过。为什么中国人偏偏要写这种又大又空的西式论文呢?

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我们当然要学习、研究、借鉴,但希望教育理论界不要太热衷于“贩卖”外国的教育理论,而要大力地扶植、重视和宣传我们本土创立的教育理论、方法和经验。中国两千多年的教育历史和优良传统已引起世界的关注。我们应多向国外讲中国的教育故事,把中国原创的教育理论和经验逐步推向世界,让世界教育界倾听中国的声音。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这是很多老师共同关注的话题。并且这也正是在新课堂模式下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努力的方向。

如果一节好课,只是学生老老实实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抄写背记模仿练习,那么,知识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各种传播媒体教育平台将来可取代老师。冷静下来细细思考,才发现传统的“先教后学、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让我们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和成长的主体,他们是一群活生生的,有求知欲望、学习兴趣和能力的人.;一味的“灌输式”教学,终会慢慢磨灭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欲。

相反,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更多地引导和诱发学生勤于思考,自主学习和总结,学生主体地位确立了,各种生动活泼的教育方法运用好了,学生自然会更喜欢你的课堂;同时,教育质量和效益自然也就提高了。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课才是大家心目中的“好课”呢?

一、好课,必须是学生“全员参与”的课。

老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应该表现为促进学生的学习,这里的学生,指的是“每一个”。全员参与,才能实现全员学习。在当前班额人满的情况下,虽不能落实对个体学生的个别教育,但完全可以实现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因材施教。教学中,不管是演练还是实操,都需老师留意每个学生是否参与进来,你有责任顾及到班级的每一个成员。

二、好课,必须是学生“状态积极”的课。教育不同于其他领域,根本性就在于主体必须有积极主动的意识。外力的推动只会影响和激发内在学习状态,内在动力才是持久的。这也就要求老师们,充分运用各招教学方式,设计好整堂课环节,并且课堂上不断地质疑、激发、引导、鼓励学生,有了问题时引导解决,获得成果时即时评价。

三、好课,必须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课。

学习态度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学习,一种是被动学习。主动学习,心情愉快,精力充沛;被动学习,心情烦躁,精神涣散。学生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又快又好。传统教学模式,理论和步骤抄写给学生,然后制作产品;这时候就已经剥夺了学生思考探索的权力;再者你都写好了,学生做与不做或提前做都已无所谓,就因为你在游戏前已让我知道结果。

所以,新课堂模式来临,让我们把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在实操中学生自己总结记录、探索发现;更多地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自主展示,自主质疑,全员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将学习当作是一件有趣的有意义的事情。

四、好课,必须是有“教师主导”的课。

教师的课堂价值在于促进学生学习,促进学习本身就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主导”的核心在“导”,放下自己,眼里只有学生,心里装着学生的疑惑,“导”的作用就会发挥好。

实操课,老师“导”地更多的是带动学生有规律的演示和制作,有组织的讲解点评。如果这一切主导好了,你就是真正“组织者、启发者、指导者”。

五、好课,必须是有“检测反馈”的课。

5.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的四年级作文 篇五

老师,大家再也熟悉不过了。因为没有一个人没有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培养。同样对我来说,教过我的老师有许多,虽然我只是个六年级学生。在这些老师中间,有慈祥的,有严格的,有……但每位老师都不是完美的`,因为俗话说得好,人无完人,所以老师也就不会达到完美的境界。在我的心目中,老师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就已经很好了。

首先,最基本的,老师必须得有高的教学水平。接下来,就要讲师生之间的学习生活了。师长、师长,这个词语我们平时都是这样讲的,但在现实生活中,老师也应该是我们的朋友:我们遇到困难时,老师应该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碰到问题,老师也应该和我们一起讨论;平时,我们也可以和老师交流、交流……我希望同学跟老师之间不是停留在表面的师生关系,要成为真正的师长加朋友的关系。同学跟老师应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就是我希望的平等。

我还喜欢幽默、风趣的老师。说实话,一堂课如果是平平淡淡地过去,太没劲了。要是在课堂上,老师能给我们一些幽默,课间能和我们说说笑话,我们会很高兴的。这样,一些平常调皮、不爱上课的同学也会爱上课堂的……

6.当一名好教师的四个要件(续) 篇六

教育是一项诗性的事业,也是一项理性的事业。要将教育理想转化为现实,不仅需要激情,还需要智慧。教育是人类智慧的产物,人类又通过教育追求智慧。智慧是教育的内容,也是教育的手段和目的,教育对智慧具有内在性和必然性要求。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教师,不能没有智慧,智慧是教师职业的灵魂和魅力。

通览教育史,每个生生不息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智慧,都有许多关于教育智慧和智慧教育的故事代代传承。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同样积累了丰富璀璨的教育智慧。这些以故事、对话、格言、语录、史料等形式存在的教育智慧,对于今天的教师而言,显然是无价之宝,理当充分开发和利用。然而,教育智慧是内生的而非外加的,而且非常麻烦的是,这些主要以书籍和文字符号为载体的教育智慧,必须经过阅读、体验、感悟等极其复杂的环节,才可能被消化和吸收,真正内化到教师的个人智慧中去。反观当下的学校课程和日常教学会发现,偏重知识授受而忽视智慧启迪的现象非常普遍,教育智慧匮乏已成不争的事实。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则冷笑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来自世界各地的小朋友出了一道考题:请你对其他国家的粮食短缺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结果,在看完题目之后,非洲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粮食”,欧洲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短缺”,拉美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请”,美国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其他国家”,而中国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自己的看法”。

中国的每一位父亲或母亲,每一位负责任的中国教师,每一位教育理论和教育管理工作者,看到这则略显幽默但更具讽刺意味的故事时,是不是应该认真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究竟是怎样的成长经历,让这些孩子陷入了如此尴尬的境地?

在《智慧型教师素质初探》一书的序言中,田慧生教授讲过一个他主持活动教学课题时的实例:

为把课题前期的研讨引向深入,学校课题组设计了一道“数学题”,然后让一名数学特级教师对低、中、高三个年级段随机抽取的各20名学生进行测试。题目是这样的:一条船上载了25只羊,19头牛,还有1位船长,要求根据已知条件求出船长的年龄是多少?测试结果是大多数学生居然都算出了具体“结果”,只有少数学生对试题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且质疑者低年级学生居多,中年级次之,高年级最少。

如果说以上两例只是描述了一种现象、一种结果的话,石中英教授在《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一书后记中讲述的故事,则非常生动地揭示了类似现象、类似结果的深层次原因。故事情节如下:

在小学低年级的一节语文课上,教师正在带领学生学习“小画家”一课。该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说,冬天下雪了,大雪将整个原野都覆盖起来。清晨,小鹿、小鸡等小动物们都出来了,纷纷用自己的蹄或爪子在雪地上画出了美丽的图画。教师在完成了教学任务以后,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青蛙和蛇没有出来?不一会儿,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说:“老师,因为青蛙和蛇没有穿毛衣,怕冷,所以待在家里没出来。”老师听了以后很不高兴,用非常严厉的口吻说:“不知道就不要乱说!”在让这位学生坐下后,老师又问全班同学:“谁知道,谁能告诉大家正确的答案?”这时候,教室里静极了,再也没有人站起来回答。看到这种情形,老师说:“我告诉你们,青蛙和蛇是冷血动物,冬天需要冬眠,所以不可能出来。这个道理等你们上初中以后就明白了。”

以现有的教学方式,我们究竟是把学生越教越聪明了,还是越教越愚蠢了?当今的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究竟缺少了什么?这是田慧生教授的反思和追问。类似的教育到底在追求什么?是在培养思想的主人,还是在养成思想的懒汉?是在造就知识的创造者,还是在训练知识的奴隶?这是石中英教授的评析和慨叹。当上面3例被放在一起的时候,笔者思考更多的是:为什么有些孩子不知道什么叫“自己的看法”,而有些孩子又总能找到“结果”或所谓的“答案”?诸如此类的教育后果与教师的专业素养具有怎样的关联?当一个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标准答案”的时候,或者要求学生“不知道就不要乱说”的时候,是基于怎样的知识观和学习观?有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内心感受和个体经验?作为这种教育当事人的教师,是主动的还是被迫的?是清醒的还是盲目的?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一个教师如果没有专业发展意识,没有对教育智慧的自觉追求,何以走出各种假冒伪劣教育的怪圈?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卢红、刘庆昌两位学者曾强调:“做一个有智慧的教育者,应该是每一个教育者的愿望。但是,能做一个有智慧的教育者却只是少数教育者的幸运。普天下教育者的数量太大了,教育家却出奇的少,这充分说明了拥有教育智慧是需要知识、品行和努力的。”尽管我们不能由此推论只有教育家才有教育智慧,但说教育家和教书匠的根本区别在于教育智慧,应该没有什么争议。我们没有理由要求每一个教师都成为教育家,但要求每一个教师追求教育智慧不做教书匠,却是有理由的、可行的,而且很现实。教育的真谛在于启迪智慧。一个拥有教育智慧的教师是幸运的,一个学生遇到有教育智慧的教师则更幸运。正如朱小蔓教授所言:“教育智慧是优秀教师内在的秉性、学识、情感、精神等个人独具性格化的东西在特定的情境下向外的喷涌和投射。”“智慧型教师那临场的天赋、即席的创作、完美的应答以及润物细无声的绝妙,是孩子们成长的福音,是人们对教育、对好教师永远的景仰。”

只有智慧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智慧的人,只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智慧的学生。而且,只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创造精彩的教育故事,才能获得教师职业的尊严与幸福。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一个拥有智慧的教师会成为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或所谓的贵人,而不是一般的教书匠或所谓的匠人。匠人只知传授不知启迪,贵人不但传授知识而且启迪智慧、教导人生。做贵人而非匠人,应成为教师个人职业生命的本体价值和目标追求。

四、教育良知是教师职业的道德底线

所谓良知,即一般人所应具备的对于真、善、美的正确判断能力。所谓教育良知,即一般教师所应具备的对于教育之真、教育之善、教育之美的正确判断能力。教育良知是教育理想、教育激情、教育智慧的源生之本和可靠保证。或者说,教育理想、教育激情和教育智慧的表现形式千差万别,但它们的共同基础在于教育良知,在于教育者对于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于受教育者发展潜力的无限信任。

良知是人之为人的基本原则和道德底线,教育良知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内在要求和前提条件。教育是一项实践性、价值性、反思性特别强的事业。一个真正具有良知的教师,为了维护教师职业的价值和尊严,为了捍卫教育的科学性和人文性,会自觉接受各种形式的质疑和批评,会随时随地站出来与各种各样的“反教育行为”做斗争。良知所呵护的是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教育良知所呵护的是教育者的价值和尊严,它具体而鲜活的表现形式就是教育批评和教育改革,其中,教育批评指向过去和现在,教育改革指向当下和未来。

求真、向善、审美是人之本性,也是教师职业活动之本性。如果否定这一本性,关于教育理想、教育激情、教育智慧和教育良知的所有话题,都将失去基本的价值尺度和可靠的思想基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陶行知对于教师职业“求真”品性的高度概括。“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这是孟子教育思想的人性论基础,也是其对教育活动“向善”品性的严密推导。“学校无小事,事事育人;教师无小节,节节示范。”这句不知语出何人但几乎每个教师都耳熟能详的格言,则具体而深刻地道出了教师职业“求真、向善、审美”的价值追求。

首先,一个具有教育良知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具有“求真”精神的教师。具有“求真”精神的教师追求教育之真,培养的是具有科学、务实精神的人。追求教育之真,就是要做真教育,而非假教育。真教育是依靠真心做教育,是教育家管理教育。假教育往往是被官僚、商人掌控的教育,这些人不懂教育,只想金钱和权力,只会谎报成果、编撰新闻,制造所谓的政绩、商机。

其次,一个具有教育良知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具有“向善”品质的教师。具有“向善”品质的教师追求教育之善,培养的是具有善良品质和高尚情怀的人。追求教育之善,就是要做善的教育,而非恶的教育。善的教育是依靠善心做教育,不抛弃、不放弃,尊重、宽容、同情、关爱每一个学生,而恶的教育则有意无意地使用冷漠、讥讽、体罚、暴力等方式摧残身心、奴化心灵。

再次,一个具有教育良知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具有“审美”意识的教师。具有“审美”意识的教师追求教育之美,培养的是具有审美情趣和爱美之心的人。追求教育之美,就是要做美的教育,而非丑的教育。教育之美,美在它的真和善。教育之丑,丑在它的假和恶。美的教育是依靠童心做教育,因为童心最美。美的教育朴实自然,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丑的教育矫揉造作,满足的是成人世界的偏好和虚荣心。

最后,一个具有教育良知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具有“仁爱”之心和社会责任感的教师。“仁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基点,也是教育之真、善、美的集中体现。俗话说:教育是一种良心活。一个教师具有怎样的教育良知和职业道德,取决于对教育之真、善、美的认知程度,取决于能否体悟到教师职业的责任感、崇高感和荣誉感。需要警惕的是,因为受“分数第一、升学至上”思想的影响,因为市场经济原则和功利性评价标准的广泛推行,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中,各种失真、伪善、腐败现象时有发生,人们开始对教育品质和教师职业道德颇有微词,乃至强烈谴责和愤怒。而这正是我们呼唤教育良知的根本原因所在。

总之,相对于教育理想、教育激情和教育智慧而言,教育良知具有先在性、基础性和决定性地位。“教育良知在引导生命追求价值与意义的教育实践中显得更具有优先性。它以命令的形式要求教育者、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学者本着对生命的理解、尊重与信任,在各自的教育实践中各司其职,各尽其分。”或许,我们可以将教育理想视为一粒粒饱满的种子,将教育激情视为一轮普照万物的太阳,将教育智慧视为广袤肥沃的土地,将教育良知视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水和大气。当越来越多的教师拥有了这些基本条件,我们便可期待那教育的春天!(续完)

7.做一个好老师的的标准是什么 篇七

做一个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呢?

做一个好老师的标准,首选是一个道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人。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教师的职业不同与其它的职业,它的特点是用自己的言行教育人影响人。一个好老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是一生的,受益是终生的。它的影响作用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固定的曲调;有的只是潜移默化的、润物无声的奇效。所以要当一位好老师,人格的魅力是首选的,它对这些年幼无知的孩子的影响是长远的。

其次,做一个好老师的标准是:一个勤学好问、博学多才的人。做一个好老师,他们的文化底蕴要丰厚,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游刃有余,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学生才会佩服信服,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崇高的威望。学生对他的教诲才能心服口服。著名教育人士说过,“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长流水。”要使自己水流不竭,就要经常使源头有水。博览、勤学才会使自己的源头的水充足。第三,做一个好老师的标准应该是一个协作精神强,富有爱心的人。善于主动和他人沟通,就能互谅、胡解、互帮、互助;就能心情愉悦精力充沛的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去,就能使自己的才智发挥到最佳。师师沟通、师生沟通、师长沟通,才能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现代教育理论提倡的尊重教育,合作学习,更需要一位善解人意,待人公平,尊重学生,热爱童心的好老师。“蹲下来和学生讲话”的例子,就体现出尊重教育的一个特色;而斥责、挖苦、有损学生自尊的教师,是不受学生欢迎的。

第四,作为一个好老师的又一个重要标准是:教育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灵活多变的教育教学方法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好每门功课的不竭动力;因此,在教学中,能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参加实践,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使教学直观、形象、活泼,使学生视听感沉静在此情此景中,使学生愿学,乐学。

第五,做一个好老师的另一个标准是:能按照教育方针,按照课程设置,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去施教,使学生的身心相得益彰,健康发展。实践证明了,如能按照教育规律去履行自己的职责,教育就会有较好的效果。反之,则不然。因材施教是每一位好老师的法宝,按照个体学生的身心特点,家庭特征,所处的环境,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能扶其长,去其弊,暖其心,正其根,使学生茁壮成长。

第六作为一个好老师应是一个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的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教师工作的前瞻性,长久性。今天的教育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发展。教师的责任重大,要求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俗话说得好“教育无小事,就怕不用心。”职责是当一位好教师的前提条件,奉献是当一位好老师应有的精神素养。

8.秋天的四个成语 篇八

秋水伊人 指思念中的那个人。

秋色平分 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秋毫之末 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

秋高气爽 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秋风过耳 象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比喻与己无关,毫不再意。

千秋万岁 千年万年。形容岁月长久。

千秋万代 一千年,一万代。指世世代代,时间久长。

皮里阳秋 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皮里春秋 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琨玉秋霜 比喻坚贞劲烈的品质

疾风扫秋叶 比喻力量强大、行动迅速,象暴风扫除落叶一样。

洞察秋毫 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春秋鼎盛 比喻正当壮年。

春秋笔法 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春露秋霜 比喻恩泽与威严。也用在怀念先人。

春兰秋菊 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春华秋实 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9.判断企业文化竞争力的四个标准 篇九

郭士纳在IT业井喷初期接手IBM,柔韧而坚定地发动了一场企业文化变革,使得这家连年亏损的IT业“病狮”重振雄风;李东生在TCL遭遇国际化重创危机时刻,开始了“鹰的重生”的企业文化变革,使TCL得以扭转劣势重获市场认可……这些都表明:优秀的企业文化对推动企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个有作为的企业家,他提出、实践和塑造企业文化,使企业上下产生一种认同感,进而提炼出一种共同的价值观。

企业家塑造企业价值观与文化需要思考的问题

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目的是什么? 我的最终奋斗目标是什么? 产品如何被人们所接受?我如何制造出最好的、最有竞争力的产品?怎样把最好的人才集中到公司来,并最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何创造最好的战斗力,以团队的力量去战胜一切? 建议企业管理者问问自己:“这些问题,对于我自己的企业以及我个人,意味着什么?”把这个问题考虑清楚之后,再问:“我的企业应该采取哪些行动才可以打造出真正的企业文化来?”

回答这些问题并付诸行动,可以显现出企业文化的力量,而拥有这种力量,可以推动企业管理者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认识,让企业运行在正确的轨道上,并保持优越的竞争位置。

但如果不是美国遭遇日本企业的强力挑战,企业文化这一概念还不会如此迅速地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话题;如果没有日本企业的强大竞争力,也就不会出现企业文化这个概念,所以带来竞争力的一个核心元素就是企业文化。一个拥有企业文化的企业,一定会拥有竞争力,反之亦然。

今天,企业的成功越来越多地源于高效的企业文化管理。例如,在全球拥有2500多家咖啡连锁店的星巴克公司,其价值观是:“我们对待员工的方式影响员工对待顾客的方式,而顾客如何对待我们则决定了我们的成败。”这个信仰使得公司设计了大量的人力资源管理原则以提高员工被重视的感觉。利用企业文化管理来获取竞争优势已经越来越成为企业的共识。

判断文化竞争力有四个标准

是否具有价值

企业文化有没有价值,首先要看它能否在企业获取市场的过程中做出贡献。曾有研究者对1987—1991年期间美国22个行业72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列举了强力型、策略合理型和灵活适应型三种类型的企业文化对公司长期经营业绩的影响,并用一些著名公司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得出,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作用的结论。因此,企业文化对企业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是否稀有

企业文化是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它不仅与企业所处的国家、地区、行业等有关,还与企业的创建者、领导者以及所处的生命阶段有关。如老沃森的影子在IBM比起他本人活得更久,而且他有意识地在任职期间把那些曾经使IBM获得成功的价值观制度化。

对于具有强烈个性的继任者来说,企业往往是变革的试验田。TCL总裁李东生就是一例,在他的带领下,TCL形成了独特的合金文化。他认为TCL能取得今日的成就,建立开放的企业文化体系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是否难以模仿

阿里巴巴是一个以文化为特征的企业。众多企业都去阿里巴巴取经,其中不乏大量网络企业。参观过后,这些企业依然保持原来的轨道运行,但阿里巴巴的东西就是学不到手,部分原因在于企业的执行力不够,但更重要的是固有的企业文化在潜移默化地起作用。这种无形的东西,是无法学习和模仿的。

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都是无形的。无形,就意味着难以学习与模仿。

是否不可替代

无形本身也是难以替代的。企业文化的持续性让生活在其中的个人,心甘情愿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企业,直到将这些规范内化于心中,成为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从本质上说,这种规范也是无法替代的。

按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四个衡量标准,企业文化无疑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

企业文化变革是个系统工程

当我们用战略管理的视角关注企业核心竞争力时,有四个标准帮助企业判别哪些资源和能力是核心竞争力。

每个企业都会有企业文化,但这些自然形成的企业文化大多对企业经营没有明显作用,有的甚至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主动的导入和塑造才能形成一个深具企业个性和竞争力的企业文化,从而对企业经营产生积极的影响。

而企业文化变革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作。通用电气前总裁杰克·韦尔奇实施的文化变革工程历经12年,IBM的郭士纳也花费了5年时间才将旧有的文化体系打破,建立起新的IBM文化。文化变革不仅历时长久,而且需要一个系统的步骤。

1、描述现有文化

文化变革必须在了解这个组织的文化背景下进行,为此,首先需要对公司的文化现状进行内外部的调查; 然后在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加以归纳、总结,得出分析报告; 最后对报告中的各种现象进行深层次分析。这个阶段,可借助Gerry Jonson和Kevan Scholes在1993年提出的“企业文化网”来了解和设想与组织的习惯、标识以及结构相联系的控制方式。

2、构建新的文化体系

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的目标,支撑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环境的支持,但很多企业仅仅从环境的要求出发,制定了与自身不适应的价值观体系,结果价值观成了摆设,人们仅仅记住了这些口号与标语,实际工作中却依然如故。因此,构建新的文化体系时一定要与企业战略、企业环境相匹配。

3、制定文化管理计划

由于文化具有阻碍变革的天然倾向,在制定变革计划的过程中,管理者必须预计到现有制度中哪怕是一个微小的变化将会如何影响到企业中的其他方面。

一旦决定进行文化变革,就要制定一个标准的变革计划,从而规范和指导变革中人们的行为。同时变革模式的选择,变革牵涉到的部门,变革的阶段与进度,变革中的计划人员和执行人员的安排等,都应在计划中明确列出,以保证整个工程的连贯性,同时也让企业清楚变革所到达的阶段。

nlc202309030243

4、执行文化管理计划

执行文化管理计划困难的原因在于:(1)仅规模本身就是问题所在,让成千上万的人共享一个价值观和标准是一项艰巨的工作。(2)许多企业并不是首次进行文化变革,员工们可能已经疲于变化。(3)信仰、价值观本身就是非常难以改变的。

除了配合新企业文化的一系列推广活动外,企业家还要知道文化变革是一个全员参与的工程。虽然决策在于企业家和高层管理人员,但执行和巩固却在全体员工,因此一定要注意员工行为和观念上的更新,这就需要系统的培训。这包括企业文化理念、员工行为培训等。

5、文化监控

很多企业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下定决心改变并制定了完善的变革计划,可是不久就发现,企业不仅没有变得更好,反而不如从前。

某工厂的生产部经理,在任职的两年里对生产流程进行了重大变革,使产量和生产率都得以提高,这一成就使得他被提拔到另外一个工厂工作。但在他离开的6个月之后,生产部门放弃了经他改进的所有流程,重新按照老办法生产,结果产量和生产率都下降了。

这个案例说明,文化的回归力量是如此巨大,因此,对新文化进行监控和追踪以确保它继续发挥作用并获得预期的成果十分关键。

另外,在构建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过程中,我们还必须关注员工的心理感受和领导的表率作用。在这个过程中,组建一个强有力的文化管理团队也至关重要。

企业文化决定经营模式

不同的文化蕴含着不同的经营与管理模式。欧洲注重人本自由和设计,在此基础上表现出强劲的满足个性特征的差异化能力; 美国强调技术和创新,在此基础上表现出强劲的技术产业化能力; 日本强调品质和服从,在此基础上表现出强劲的成本和品质能力。这些公众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产品的内涵和管理的风格,也使得经营模式有所不同并取得成效。

今天的中国企业还在学习欧洲、美国或者日本成功的经验。需要明确的是,我们必须理解自己的经营背景和管理背景,挖掘中国文化中明确的价值取向,并让公众的价值取向与经营和管理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自己文化的作用,才可以找到属于中国的经营模式。

如果企业还是孤立地看待自己的产品,显然是落后了。产品仅仅是载体,而打动顾客的“内涵”是企业的价值和追求。当消费者购买产品时,就等于购买这个品牌所代表的某种信念和态度,产品反而是随着购买这些观念而来。

从企业所追求的价值出发而非产品本身出发,是优秀企业和一般企业之间的差距。随着技术和市场的开放,产品之间功能上的差异不会有太大的距离,而顾客感知价值的距离会非常大。给产品赋予“生命的意义”,便成了中国企业缩小与世界优秀企业之间距离的根本选择。

10.工作的四个阶段 篇十

人的成长可分为四个时期,在这四年里同样我也走过了四个阶段

第一年:懵懂期

那时在校园刚刚毕业,步入社会,对工作充满了幻想,同样也很怯懦;当时的我比较内向、自卑,我应聘的岗位是家装设计,恰好是对外服务的窗口,也是经过很长的思想斗争、朋友及家人的鼓励才想要尝试这份工作的。刚上班什么也不懂,就当个小跟班在别人身后奔波,穿梭在各个工地;晚上就在办公室学习制图,我比较幸运,当时跟我一齐上班的同事也很乐意指导我,第一年上班,虽然很累,但是也摸索着、进步着。

第二年:探索期

那年我开始正式作图、接单,哇塞!接第一单的时候但是心里超级紧张的阿!记得签合同的时候我的手都在哆嗦阿!我使劲控制着自己不让别人看出我个性紧张。之后陆陆续续接单,接的工程多了,事情也就多了,需要经常跑现场,现场的状况、进度、质量,临时状况发生、解决。在这一年积累了好多装修现场的经验,也慢慢的学会了如何与人交流,如何处理随机事件的发生。

第三年:建立期

这一年我应对着一个选取,是持续当时的专业,还是放弃此刻的专业;如果持续当时的专业就意味着要离开这个大家园,当时的我也是几经思考,最后选取留下来,被调到房产公司做文员,这也算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当时的工作资料需要细心,但是马虎跟了我这么多年,从来都没有放弃过我,还好当时的工作资料与我之前使用的软件一样。因为工作资料的改变,我需要学习的资料有很多。当时的领导也比较耐心的指导我,不只在工作上的指导,还有其他知识的掌握,问题的思考,学习的技巧等等好多好多。这一年我慢慢的建立了自己的思想机构,有了自己独立自考的潜力。

第四年到此刻:维持成长期

我换部门了,这次貌似有点与众不同了,文员、库管、现场管理员在这个部门全都做过了,供热公司是刚刚建立的部门,在不同的岗位工作也让我对这个部门的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以前都是有人指导着工作,在工作上我不够独立,总是想依靠别人,但是供热公司是新成立的公司,正处于摸索期,接触的同事也都是新人,我在办公室做文员,为施工做前期准备工作,冯卓经常说我,你的`活都是急活;确实我工作性质的原因,经常都是着急的工作,这就需要提前设想我下一步着急的工作会有什么,怎样做。以前公司的墙上还贴过一个很励志的话:老板找你来是解决问题的,如果没有问题你立马失业。这段话在我工作的时候我经常会回想起来,每次完成一项工作之后,都会觉得我在这个岗位上是有用的、是能体现我的价值的。这一年我觉得我是成长最快的一年,慢慢的学会独立工作,在工作中寻找成就感。

11.高效课堂的四个要素 篇十一

怎样才算高效?课后自我四问便知。此四问也可用来评价他课。此四问乃指:明确目标;提高效率;注重方法;课堂效果!

问题一 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获得多少?

这是明确目标的问题。备课首先要准确把握课标。但依据课标确定目标并非照搬,而应根据学情灵活变通,依据内容和学情确定目标。

课标是最低标准、基本门槛,可适当提高。上海格致中学就提出“国标校本化”要求结合校实际把课标具体化,变成校标班标师标,这样才能把课标落到实处。

不仅要清楚让学生获得什么,还要明确获得多少,学到什么程度,这样教学才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测性。英语单词就不能笼统地说要学会本课10个单词。何为“学会”?须知,课标对单词还有“四会”、“三会”之分,必须明确告知,另外,课中还要达标检测。

问题二 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

这是课堂教学效率问题。向课堂要效率,每节课的目标都应当堂完成。这节课的任务还需课后几小时作业才能完成,就不是当堂达标,而是加重了课外负担。目前,在课效问题上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课前无预习,课后无作业

这是课教水平、效率最高的方式。北京22中孙维刚就是这种方式,中学六年大循环从不布置课外作业,所有问题都是在课内解决。

也许有人说特师水平高,一般难做到。现在,高青部分农村初中在尝试“课前零预习,课后零作业”:课前没预习任务、课后没书面作业、学生没有传统意义的作业本,做到了把时间、能力、健康“三还给学生”。高青县花沟初中就明确要求:

①不准布置任何形式的课下书面作业,不准课下发成套的书面试题,课上完不成作业不准留在课下,更不准留隐性作业;

②推行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制度。做到“定目标、快节奏、大容量、讲练结合、当堂达标”。突出体现“学一点、记一点、会一点、知识当堂消化”原则;

③自习课提倡“自助餐”式学习。学生选择要补学科目,或预习新课,或复习旧知,或练习提高,都由学生自定,不受教师干涉。

这样,教师提高了课效,课业负担明显减轻,而教学质量却大幅攀升。为增加课间休息时间,还把课减为40分钟,课间延为15分钟,每天课时数不变,真正体现了“把健康还给学生”。

需要强调,课前零预习,课后零作业,必须以课堂高效做保证。高青县几所初中主要抓课教效率,对于双基做到了当堂教当堂会,当堂作当堂改,不留尾巴。当然,课前无预习任务不等于不许预习,只是不硬留,不检查;课后不留作业不等于课后不学习,而是不留与课本直接关联的书面作业。如自习课,学生可自由选择预习或复习内容,老师不能给学生硬性规定书面作业。这样,学校就可以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如时政播报、影视教育、书法绘画、自由阅读等。

2.课前有预习,课后无作业

课前发预习学案,要求必须完成书面预习作业,上课先检查预习情况,只点拨不会的。课堂完成必要练习题,课后不再布置巩固性作业,但要布置下节课预习作业。实际上,每节课后仍有作业,只是把巩固性作业变成预习作业。有人说预习不是作业,预习有多种形式,如果自由看书,没有书面硬性规定,就不是作业;如果发学案练习并让学生必须完成还要检查,就是作业。如果每门课都布置大量课前预习作业,学生负担自然就会加重。

3.课前有预习,课后有作业

目前,大都课前有预习学案,课后有巩固作业,可以说一堂课前后夹击,学生没有轻松时间。甚至有学校搞循环式教学,不分课上课下,课堂无边界,课堂效率大打折扣,学生负担就会大大加重,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基本没有从事其他活动的时间。

在同课异构活动中,同样上一节课,有的提前让学生用了3-4课时预习,并与学生进行反复演练,第二天上课时让学生展示表演,听课人都为之惊叹,但这种课没有效率可言。而有的仅仅是课前与学生交流10分钟就开始上课,虽然课堂不热闹,但学生学得很扎实。这就如同赛跑,发令枪响之时,运动员都应该站在零点起跑线上,而有的却提前站到了60米处,已没有可比性。因此,公开课或同课异构活动应该是当堂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能提前与学生见面或布置预习作业,只有这样才能看出一堂课效率高低。

问题三 让学生怎样获得?

这是教学方法问题。目前教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是“先学后教”和“先教后练”。

“先学后教”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自学能解决就要让学生自学,教师不急于讲;不会的可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实在不会的教师再加以点拨,教师一定要退到最后一步。先让学生说,学生回答错了不要紧,教师可以纠正,但一定要给学生学与说的机会。

“先教后练”是一开始就由教师讲,讲概念、讲例题,讲完之后让学生练习巩固。采用这种教学方式的教师有一个基本假设:今天是新授课,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是一无所知的,所以我要从最基本概念开始讲起。难道学生真的是一无所知吗?教师让学生自己看书了吗,如果教师没有给学生自学的机会怎么就知道学生自己看不懂?比如,有一位教师在讲数学例题时,只是自己在黑板上讲例题,讲完了就出几道题让学生练,上完了课学生也没有翻开书。我问这位教师为什么不让学生看书?他说书上例题每一步都很清楚,连答案都有,学生看会了就不认真听讲了,有学生很浮躁,看一遍就不想看了,难以深入。什么是“会”?学生看明白了不一定会,能够写出来、能够给别人讲明白才是“会”。教师先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自己看书,看完后合上,把例题每一步都写出来,再讲给同桌听,并就每一步说明为什么这么做,根据是什么。如果每个学生能够给别人讲明白,就是真会了。课堂上不要怕学生看书,不要怕学生浮躁、不认真,而应跟上检查措施。“三分教学、七分管理”,先进教法没有管理做保证就落不到实处。

衡量一堂课效率的高低,不但要看学生是否当堂掌握了,还要看学生怎样掌握的,是教师灌输还是自学掌握,这有着本质不同!

问题四 是否每个学生都达成了教学目标?

课堂效果高不高主要看课堂达标率。如果目标合理而适度,学生就应当堂达标且要人人达标,只有少部分学生达标不能算好课。有些教师在“达标测试”环节往往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

①只检查学优生。教师提问几个好学生,这几个会了就以为全班达标了。这种检查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在一节课上,教师要尽量检查到每类学生,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单靠教师提问很难做到这一点,可通过合作小组相互检查来实现;

②虽然全部检查,但对学困生无补救措施。有些教师在下课前也搞全班检测,做对举手,不举手也不问错在何处,课后谁来给他补课,何时汇报结果。没有具体补救措施,这些学生就会逐步变成落后生。

虽然对于需要拓展拔高、能力训练和价值观的问题,不可能做到堂堂清、人人清,但对于每堂课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核心概念,应要求每个学生掌握。这既是课标基本要求,也是落实教育公平的基本措施。一定要把课堂教学提高到促进教育公平的高度来看待。

要做到“堂堂清、人人清”,首先做到“步步清”。如古文教学,第一步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熟读,包括字音字义、断句、熟练程度等。不是只检查几个学优生,而是分组让每人都要读,同学相互检查、相互帮助,向全班汇报,大家都过关就是“步步清”了。然后翻译课文,要求每人在理解的基础上合上书、不看注释、不看资料、不相互讨论,能够独立翻译,这才是真会了。只有把课教每一步都夯实,每个学生都检查到,才能做到堂堂清。这样做看似耽误时间,其实节省了重复劳动时间和课后大量作业时间。不然仅靠下课前几分钟搞达标测试,不会的没有时间清,只能放到课后,又加重了学生课后负担。

12.入学论文的四个层次 篇十二

而是作者的文笔、大学入学论文最重要的不是写这篇文章作者的生活及梦想,想法表达及文章内容的整体呈现。学校希望从文章中去拼凑出申请人的真实面貌,而非从中去挑选精彩的故事。当学校在审视一位申请人的档案时,要知道他/她的家庭背景,求学历程,然后从他/她的入学申论文章中去了解有关每位申请人其独特及人性化的一面。

一篇才气纵横的申论文章会让评审更希望去看看当事人的推荐函、成绩单、或基测成绩去找寻相当的佐证。但如无法找到相符的证明,那评审很容易会认为这篇令人眼睛为之一亮的文章并非出自作者本人之手。最糟糕的情况是,同学们抄袭网路上或是某一本名为「最佳大学申请文章范本」书上的文章,却很不巧的是评审看过同一篇文章。

能藉由入学申论文章来表现出个人与众不同特质的,就是最令人心动的文章。但有时同学们写得过火了。例如,我们有一个文章的题目是“We realize that not everything done in life is about getting into college.Tell us about something you did that was just plain fun.” 结果有位同学冷酷的向我们报告说他的家庭将入学列为第一要务,所有的活动、课程及课余时间都以准备升学为生活主轴,生活毫无乐趣可言。这篇文章除了勉强激起评审的同情心,完全达不到异军突起的效果。

完美无缺不是必要条件。许多申请者犯了颇为重大的错误,但却无损于被录取的决定。有位想念天文学而且同时会吹爵士喇叭的同学,将著名爵士乐手Louis Armstrong误植为1969年登陆月球的Neil Armstrong,评审认为他可能是不小心刚好将两位人名混淆而已,现在,这位同学已完成大学学业而且已朝向天文物理博士学位的阶段迈进。话说回来,如果当初他没有不小心在入学申论文章的第一段误植“Neil”为“Louis”,可能大家也不会对他这么印象深刻。毕竟,评审了解凡人是会犯错的,小瑕疵无伤大雅。

入学论文的四个层次:

一.“新手入门”级

这种文章任何人也可以写到,它只会概括地说描述主题和技术方面的优势, 例如开设公司或者为什么要将“双赢”模式应用在你未来的机构等。大多数的内容都并不个性化和详细,并说明您的应用程式开发。事实上,大部份有科技和工程背景的都会以这种方式写入学论文。

二.“无名氏”级

在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到多一点的你-你的工作,您的目标、你的背景和兴趣。不过文章仍然未够出色和高明。这个级别的论文经常会包含成就、目标等资料但是同时通常包含以下缺点:

1.列出个人成就但是没有详细描述令人信服的过程。

2.经常会使用一些非正规和庄重的语句而令人感觉不好的态度, 例如

应该说成:“I-Told-Them-So”,“And when my plan was implemented instead of

the one proposed by my immediate supervisor.....”。

3.文章有很多有价值的材料但是没有充分利用,因为没有足够的细节、描述和没有深入了解互动心理。

4.遗漏: 没有真的按个人和工作生活关键事件描述,也没有真正的愿景,目标等。

三.鹤立鸡群级

这是较级别二有改善的论文,属于B + 的入学论文。大多数商学院的入学论文基本上都是这个水准的的论文,包括Stanford, Sloan, Wharton, Kellogg,而Stanford, Sloan, Wharton, Kellogg, Harvard 申请人都有卓越的Harvard 等,个性、学术背景和工作历史。当然也有很多申请人会被Stanford, Sloan, Wharton, Kellogg 等大学拒绝,假使这些申请人的入学论文可以作出改善, 他们的申请会成功吗? 一个给经常被拒绝的申请人的建议,是努力改善入学论文。四.成功级论文

大多数成功级论文都是凭借的血、汗水和泪水组成,而且简洁和专业。成功的论文通常意味着重写、改进和耐力。因此目标是编写高水准的成功级论文。文章中的巧思可以留予人好的印象,也可弥补文章内的句逗点错置或拼字错误。论文不需要大而无当的格局或是陈义过高,一些特别的人生体验分享或吉光片羽一样会受到重视。就算是长春藤等大家挤破头的学校,入学申请评审也不会将17、18岁的青少年与「完美无缺」画上等号。评审要看的是在校成绩及课内外活动背后的真实个体,他们重视的是那个愿意放下设防,愿意显露真实面貌的个人。他们理想中的学生是能放下我执,全心学习,能够独立思考,放开心胸不自我设限的学生。最后,人家说照片能传达千言万语,对评审们来说,一篇能透露出真实心声的入学申请论文要比一张照片能传达的更多。

13.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的标准 篇十三

人这一辈子,父母和老师对其影响是最大的。一个好老师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呢?

老师是为学生传授知识的,如果一位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是一位好老师,那么这个老师的的课,他在课堂上所讲的知识就很容易被学生接受,要想做一个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

作为一名教师,不管你的学识有多高,专业有多强。师德修养是第一位。一名教师是否合格,我觉得评价标准应该把老师的师德放在首位。

2、课堂内容丰富有趣。

课堂不用所谓严格的纪律来约束学生,用知识本身来吸引和引导学生。最好的纪律是自我约束,靠强制和胁迫即便能够收获一节安安静静的课堂,也不能收获高效率的课堂。所以,高水平的教师会让学生情不自禁的进入自己的教学情境,收放自如,有张有弛,声不在高低,调不在急缓,让学生如痴如醉而无暇去开小差、破坏纪律。也许做到这一点很难,但这是目标。

3、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

作为老师,不仅要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较强的专业素养,还有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不管是任课老师还是班主任,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学生,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一群鲜活的生命。我们要面对各种难以预料的场面,有来自孩子们的、家长的,学校的、社会的等„„这是,我们老师除了有专业的管理能力,还要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

4、关爱每一个学生。

学生是人,是有感情的人,老师对他好,经常关心爱护他,他会很好的回报老师的。一个好生说了这样一个例子,其实她开始的学习并不好,只是中等水平,她的成绩的提高完全是得力七年级教她的几个老师。她是一个单亲家庭女孩,妈妈几年前就离家出走,她一直跟父亲相依为命,学校老师知道他的事情后,都经常找她谈心,问寒问暖,关心她的生活情况和学习情况,由于有了象父亲一样关心爱护她的老师们,她觉得自己不孤单了,于是她把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真正做到了不耻下问,老师们也很感动,对她倍加呵护,终于她的成绩在全班扬了名,在全校也出了名,老师和她自己都很高兴。因此她说她很感激老师,是老师让她重新扬起了自信的风帆。

5、拥有一颗公正无私的心。

无论是学习好的学生,还是学困生;无论是表现好的学生,还是表现差的学生,他们都希望老师能一视同仁,不偏向任何一方。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不简单,有些老师一谈到好生(尤其是学习好的学生)就眉飞色舞,一看到差生(尤其是表现差的学生)就横眉冷对;对好生的错误往往是一带而过,对差生的错误经常是上纲上线,抓住不放;批改学生作业时也是一样,对好生的作业总是仔细批改,字斟句酌,而对差生的作业不管对与否,都是一把“√”或一把“×”了事。学生们提到这个话题时,尤其是那些差生个个都很有意见,他们认为有些老师在这方面做得不好,应该对好生、差生一碗水端平,不能厚此薄彼!这是学生对老师的一点不高的要求,我认为老师们应该重审自己的做法,是否任何事情都做公平了?请老师们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让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平等的待遇。

6、信任学生的能力。

相信学生能学的更好,不喋喋不休。学生对老师的疏离甚至反感,原因往往有三:一是老师的水平低下,无法让学生信服;二是老师人为制造和学生的代沟;三是老师的无谓重复,不断说教。所以,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有时候,信任比鼓励更能够促使一名学生进步,信任也会潜移默化的渗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让他对别人也时刻生出信任感。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7、认真负责,默默奉献。

上一篇:中国医科大学2014年1月考试《医用化学》考查课试题单选下一篇:工程款支付证明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