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高中教师随笔

2024-11-11

优秀的高中教师随笔(共16篇)

1.优秀的高中教师随笔 篇一

优秀的教师如何提问(高三教师随笔)

山东省牟平市成教中心张华琛

一个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要使学生积极参与,除了创设环境,运用多样性使学生保持动力,还要善于提问,帮助学生清楚地理解所学的内容。

教师有效使用提问的能力是构成良好课堂气氛的组成部分。优秀的教师会建立并保持高度互动的课堂气氛──以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为特征,而不只是教师在讲话。有效的问题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处理信息并思考答案。好的问题会促进学生参与,提高思考水平,帮助学生组织思路,引导学生更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也会使教师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以便提供反馈信息。教师如何运用较高水平的问题促进学生较高水平的思考呢?可从三个方面来讨论:问问题,得到答案,继续或补充提问。

一、如何问问题

教师必须将问题说得清晰、简洁。清楚的问题运用的语言是自然的、不模棱两可的,是与学生的水平相适应的。要达到有效,所提问题应该要求学生处理或思考他们所学内容,然后给出答案。这意味着教师应该避免使所问问题只有一个答案或者都是反问。封闭式问题,就是只需要回答是或否、对或错的问题,它使学生猜测答案而不去分析内容。即使学生回答这种封闭式问题时,确实思考了他们从前所学的内容,他们仍然倾向于选择答案,而不是通过思考得出答案。反问,就是那些不必回答,只为获取效果的问题,是有很大局限性的,因为它过度抑制了学生的回答,学生不清楚这些问题是否需要回答。同样的原因,教师应该避免将答案包含在问题之中,或者自问自答。

另外,教师应该一次只问一个问题。许多时候,教师连着问了多个问题。当问一个问题的时候,他们却想着所讲内容的另一个方面。结果,是想要一个答案回答所有的问题呢,还是一个答案回答一个问题就不得而知了。同样,当教师问一个问题,随后又重新表述时,学生可能会感到迷惑不解。这种情况会产生两个问题:1.学生思考最初问题的思路被打断;2.重新表述的问题常常与最初的问题不同,这使得学生纳闷,它是不是一个独立的问题。

对提问需要考虑的另一个方面是问题的类型,或者是需要学生思考的水平。目的不同,问题的类型也不同。问题可能是低层次的或高层次的,收敛型的或发散型的,狭窄的或宽泛的。在回答收敛型问题时,学生的思考过程是从宽泛到狭窄,从一般到具体,这些问题只需一个或很少数量的答案。问谁、什么、什么时候、哪里以及封闭式问题都属于收敛型问题。这些问题适合在加强内容的`具体、重要性方面时使用。发散型问题要求思路从狭窄到宽泛,从具体到一般,他们要求学生辨别或产生几个可能的答案,其中任何一个都可能是正确的。这两类问题的区别,在我们的数学中经常遇到。假设学生遇到7×9,收敛型问题可能会问:“7乘以9是多少?”教师期望学生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这是一个低层次的问题。然而,相同的表述作为发散型问题,学生可能会用简单的加法、交换特性、算术法则的组合或其他创造性的方法去寻求答案。不同于收敛型问题只集中于单个正确答案,学生必须从最初的事实扩展或发散,从而得出答案。

为了保证正确描叙和选择合适的问题类型,我们应该在做课程计划时,考虑问题本身和提问的方式。毕竟,好的课堂讨论和交流不是凭空产生的。一些问题是由于学生的评论或问题在课堂上自发产生的,这些不可能事先计划。然而我们可以将许多关键问题写入课程计划中。以上做法至少有以下四个重要原因。第一,在课程中加入计划好的问题,可以增加实现互动教学的可能性。第二,若预先准备好问题,我们更可能将问题集中于课程的主要目标。如果完全依赖于自发产生的问题,我们可能很容易偏离目标,对某一方面问太多的问题而忽略其他方面。第三,在课程计划中加入一些关键问题,更可能使我们问不同水平的问题。发散型、高层次、过程类的问题比收敛型、低层次、内容类问题更难产生。提前准备一些这样的问题,即使不会全部用到它们,也会使我们将注意力转向更高水平的思考。第四,提前写关键问题使我们更可能清晰、简洁地表叙问题。

二、获得好的答案

教师问过问题之后,必须让学生来回答它们。问题清楚、水平多样化可以促进学生的参与。这里教师经过一段等待时间,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是尤为重要的。

等待时间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使之得出答案所使用的停顿时间。它包括:1.教师问问题与学生回答之间的停顿;2.一个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反馈之间的停顿。

为了使等待时间更有效,问完问题之后,可以环顾教室,默默数5下,再叫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在重复、重新表述另外的问题之前,至少要停顿几秒钟,否则会打断学生的思路,妨碍他们回答。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千万不要打断他们。当他们回答完毕,要停下来,用几秒钟思考一下他们的答案,让别的学生也思考一下这个答案,然后再考虑应该如何继续。

教师应该使等待时间与所问问题的难度相匹配。一般来讲,低层次、收敛型问题比高层次、发散型、过程类问题停顿时间短。因此,应使用不同的等待时间,以满足学生处理问题、思考答案的需要。

等待时间的有效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然而,大多数教师仍然主要让学生自愿回答问题。这一作法导致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不平等。有效的提问要求问到尽量多的学生,尤其是那些不主动举手回答的学生。一个好的做法是,提出问题,停顿,让所有的学生思考,然后让一个学生来回答。为保证所有的学生有均等的机会,我们可以将每个学生的名字写在一张卡片上,随机抽取卡片,让学生回答问题。这一做法能够使我们知道哪个学生回答过问题了。为使所有的学生保持注意力集中,我们的提问方式要多样性,随机抽取学生回答下一个问题。提问所有的学生,尤其是那些非自愿回答的学生,可以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它使得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和我们交流或获得成功,为我们提供一个更加全面判断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程度的机会。

三、补充学生的回答

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我们需要对回答作出反应。提问过程的这一阶段称为补充阶段。我们的补充行为会鼓励或妨碍学生的参与,从而影响我们的长期教学。

教师最常见的、也是无效的反应是“好极了”。不要使用这些程序化的、毫无意义的反应,我们应该尽力综合处理、扩展、修改、提升或评价学生的回答。教师如何进行补充,要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精确度和自信心而定。

1.当学生自信地回答出正确的答案,接受并承认这个答案后,再继续,不要过多地赞扬。

2.学生回答正确,但很犹豫,要及时提供反馈或者用别的问题鼓励学生确定答案是正确的。在继续进行前,要让学生理解答案为什么正确。

3.学生回答得很自信,但答案并不正确,要对学生的积极思考给予肯定,然后用别的问题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避免直接替学生说出答案或者叫另一个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这里,我们要强化的是学生的参与和努力,而不是强调答案的正确性。4.学生回答的既不正确,又粗枝大叶,我们要给出正确答案,然后继续进行。我们要避免试图纠正那些错误答案。

一般说来,学生不能正确或自信地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们都可以进行补充。这些补充行为可以划分为四类:提供正确答案、深入探究、重新引导和重新表述。只有当学生粗略地、不正确地回答问题时,提供正确的答案才是明智的。

深入探究是指:提问回答问题的学生额外的问题,以帮助其扩展或提高回答的水平。这些补充的问题常常是针对原有问题的重要方面,能够使学生改善原有的答案。在这种情况下,这类问题常常是进行简单描叙述的收敛型问题,而且需要用不止一个问题对原有问题或答案的重要方面进行说明,从而引导学生得出更正确的或者更完整的答案。

重新引导是纠正错误答案的另一个方法。当教师重新引导时,可以让另外一个学生回答相同的问题。这种补充方法对于那些自我意识较强的学生尤为有效,那些在学业上很自信的学生受到这种做法的挑战,从而会更加努力学习。然而,对于那些不自信的学生,这一做法并非有效。事实上,它可能会导致这些学生降低自信和动力,从而减少参与,不再积极努力学习。

重新表述只意味着将问题用不同术语再重申一遍,学生不能回答教师的提问,常常是由于原有问题的表述方式欠佳。因此,将问题重新表述能够使问题更清晰、更简单,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重要方面。一般说来,重新表述不是一个继续探索的有效技巧,应该竭力避免。较好的方法是引出某类问答,然后继续探索,以帮助学生得出正确答案。

总之,提问是有效、互动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带来许多令人满意的结果,可以用于多种目的。

邰晶

2.优秀的高中教师随笔 篇二

我国供需关系正面临着不可忽视的结构性失衡, “供需错位”已成为阻挡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障碍。为此, 我国在面对新形势下的经济环境, 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 以此积极应对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困难。如果用公式来描述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 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 扩大有效和高端供给, 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同样, 体育教学事业中也存在着“供需错位”的基本矛盾, 这就需要体育教师进行知识结构优化, 从而提供适合学生体育兴趣发展的前提。

1 供给侧改革相关概述

供应侧是经济学中相对于需求侧的一个概念。经济的平稳发展需要注重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充分发挥供给特点适应结构特点, 使供给与需求能够完美匹配, 增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在高中体育教学事业中, 体育教师就相当于供给侧中的供给, 而学生相当于需求, 为满足供给与需求的搭配合理、匹配度升高, 需要对供应侧进行更新升级, 形成从现阶段高校学生本质特征出发的体育教师知识系统, 突出学生兴趣爱好和时代特征。

2 供应侧改革对高中体育教师能力结构的启示

供应侧改革下的体育教学更应该尊重需求角度的思考, 从学生需求方向审视供给是否达到质与量的结合。以“创新发展理念”带动高中体育教学的科学化发展, 将创新思路落实为体育教师的知识系统构成, 升华学生体育学习效果。对高中体育教师的核心理论知识、基础性知识、辅助性知识进行优化升级, 加深教师对体育课程的理解程度。突出体育教学中的改革, 突出时代创新精神培养, 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能够承担起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

3 优秀高中体育教师知识能力结构分析

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一项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素质, 而能力结构是个人所具备能力类型及各类能力的有机组合。要想成为优秀高中体育教师, 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由核心知识、基础性知识以及辅助性知识三部分构成 (图1) 。核心知识主要是指有关体育方向包括运动技能知识、体育教学知识、运动训练知识、专项裁判知识等。基础性知识主要是指能为体育教学提供理论基础, 具备一般规律特征的相关知识综合, 包括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生理学知识、解剖学知识等。而辅助性知识是在体育教学中、日常生活工作中能够不断拓宽教师个人思维方向的有力工具, 如外语知识、计算机知识、营养学知识、保健学知识等等。

3.1 核心理论知识

核心理论知识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知识, 这些知识的储备完全决定了教师能够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体育工作者。 (1) 运动技能知识。体育课程如何与其他课程相区别, 主要在于体育课程的身体运动的特殊性。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是体育课程的基本目标, 对于达成目标, 就需要体育教师具备扎实的运动技能知识, 而且自身有着多项运动技能保证体育教学。不论是田径、球类还是体操, 都需要教师具备运动技能基础指导学生学习。 (2) 体育教学知识。教师所具备的运动技能知识要想转化为学生学习的成果就要有体育教学知识进行指导, 打个比方, 体育教学知识像是一个加工厂, 将来自教师源头的运动技能通过体育教学这个加工厂, 形成合理、高效、科学化的知识, 传输给学生。 (3) 运动训练知识。体育课是项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是为了学生获得体育知识, 起到强身健体、培养健全人格的体育目的。尊重运动训练中的规律, 提供合理化的训练过程, 是提高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重要保障。 (4) 专业裁判知识。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以学生竞赛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价, 而在此过程之中, 教师充当起裁判员的角色, 裁判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场上队员的技术、战术发挥, 直接影响比赛结果, 所以为保证每场执裁的公平性, 体育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的裁判能力。 (5) 运动心理知识。学生心理变化曲线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 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 如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如何进行教学、不同性格的学生如何批评或鼓励等都应该成为体育教师在工作中注意的细节关键。

3.2 基础性知识

“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基础性知识是体育教师工作的根本和起点, 是需要不断补充、更新、扎实的。 (1) 教育学知识。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解决教育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深厚的学科基础为教育学前进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而体育教学也是在教育学一般规律下的深刻思考, 体育教学规律与教育学中的规律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对教育学知识的熟练认知, 为体育教学深化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2) 心理学知识。运动心理学来源于心理学, 心理学是对人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科学的认识, 体育教学中要结合心理学知识进行科学化教学。 (3) 生理学知识。生理学是对人身体功能的研究, 体育锻炼过程本身就是人的机体对刺激逐渐适应的过程, 所以在教学中要应用生理学知识, 从客观规律出发, 达到教学目的。 (4) 解剖学知识。运动过程中是骨骼、肌肉、神经等身体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体现, 理解和掌握人体各骨骼、肌肉、器官的形态结构, 功能关系对于指导体育教学有基础作用。

3.3 辅助性知识

辅助性知识是教师知识升华、教学质量提高到高层次的途径。 (1) 外语知识。面对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不断推进, 外语成为人与世界之间交际的重要工具。不论是体育课堂教学前准备时的外文资料也好, 亦或日常生活中新闻报道, 小到电子产品说明书都需要我们将外语作为一种技能知识进行学习, 从而提高我们认识世界的广度和宽度。与时俱进是每一个渴望进步的人都必须自身要求的, 在多种思想融汇的现今时代, 不断增强自身能力是不被世界甩掉的唯一方法。 (2) 计算机知识。计算机是科技化的产物, 可以提高办事效率, 通过计算机能够快速的了解世界动态, 认知全球形式, 掌握时代发展趋势, 当前对计算机的不熟悉就造成思维上的举步维艰, 成为生活的必要。体育教师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不仅能够促进教学, 而且能够丰富日常工作生活。 (3) 营养学知识。身体锻炼与营养是分离不开的, 俗话说“三分练, 七分吃”, 更好的营养补充能够巩固增强练习成果。教师指导学生动作技能学习也要将营养学知识进行普及, 高中过程中的学生正处于学习压力大、身体负荷重的阶段, 积极锻炼强健体魄, 补充营养不断为身体成长提供动力。 (4) 保健学知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诸如学生崴脚、抽筋等体育伤病情况的出现, 所以就要求体育教师应具有体育伤病的预防和处理, 运用医学保健知识对学生进行医务监督和指导。使体育课堂安全性提高, 保障学生享受体育的权利。

4 结语

供给侧改革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思路, 扩大了有效供给, 促进了整体的健康持续发展。高中教育事业上接初中, 下启大学, 重要作用不言而喻。面对全面改革形势下的高中体育教师也应该进行自身知识能力结构优化, 为此本研究凸显出研究意义。在知识构成框架中, 核心知识、基础性知识以及辅助性知识的三个层面对优秀高中体育教师知识能力结构进行分析, 希望能够为教育事业改革提供理论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春燕.体育教师能力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08, (12) :84-86.

[2]黄敏.人性化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展望[J].体育学刊, 2011, 18 (5) :79-81.

[3]王清玉.试论体育教师能力结构.体育学刊, 1997, (4) :57-59.

[4]谭沃杰.高校体育教师能力要求及培养[J].体育与科学, 1999, (1) :344-346.

3.优秀的高中教师随笔 篇三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师 优秀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132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育发展到今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教师在学生学习中发挥的作用,依然没有消减。优秀的教师不仅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学科学习,还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中阶段是学生进行数学学科学习的关键时期,本文就新时期如何做一名优秀的高中数学教师展开论述。

一、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高中数学教师,教师首先要注重的是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要能够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即可,没有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传统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对知识点进行灌输的过程,因此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没有提出过高要求。而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的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注重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只有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展开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如果教师除了掌握扎实的数学知识,还有较为宽阔的知识面,那么就能够很好地将数学知识点与一些学生十分感兴趣的话题结合起来,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自然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不仅要时刻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同时还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我充电,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科学习。

二、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

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理念就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活动。从实际情况出发也是做好事情的前提,做事情是如此,教学活动也是如此,尤其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更应该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

那么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如何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活动呢?为了使教师的教学活动能够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结合起来,需要教师首先有效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中国实行大班教学制,因此一个教师要负责的学生数量较多,虽然教师都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也能够把握每个学生的数学水平,然而对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因素却把握的并不到位。例如有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了困难,数学成绩较差,教师可能只了解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却难以准确的把握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教师想要切实的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活动,就要对影响每一个学生的因素有准确的把握,这样才能切实帮助学生更好的学好数学知识。

三、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的方法性与技巧性

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想要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本人认为不仅要能够认认真真的开展教学活动,还要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学科学习,并且能够帮助学生把数学学科学好,这样才真正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与抽象性都很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与数学学科的特点展开教学活动。想要使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更加高效,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数学学科学习的规律。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部分学生由于没有有效把握数学学科学习的规律,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严重困难。当然,教师想要使学生有效的把握数学学科学习的规律,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加以引导,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题目讲解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明白,每一道数学题目都是有一定的解题规律的,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形成对数学题目进行归纳总结的意识,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进而更好的把握数学学科学习的规律。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一门十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学科,作为新时期的高中数学教师,既要有较强的对学生进行知识教学的意识,同时又要有通过数学教学有效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意识。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也是现代社会对人才提出的重要要求,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起重视。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做数学题目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虽然学生在做数学题目过程中运用的知识点是一样的,但是每一道数学题目却是不一样的,因此,学生做每一道数学题目的过程,就是在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做数学题目的过程中,积极进行思考,尽管学生在做数学题目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思维障碍,但是教师依然要鼓励学生通过个人的努力将问题加以解决,学生一旦有了活跃的思维,自然对学生进行创新活动有很大的帮助。

五、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幸福感

现代社会一直提倡提高人们的幸福感,高中学生作为一个重要的群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幸福感引起重视。那么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幸福感呢?本人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的幸福感,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出努力。

1.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为了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加轻松、幸福,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乐趣,这样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有更大的兴趣。

2.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在提高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幸福感的过程中,本人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能够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幸福感。

4.最优秀教师随笔 篇四

如何提高孩子们练习的兴趣

通过这几天的乘法口诀的练习,我发现学生对于有情景图的练习题和一般的练习题比较起来,做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

一开始的时候,学生做口算题只是纯粹的计算,做的多了,有些会做的题目也会出现错误,这不是因为不会做,而是因为题做的多了,人变得有些麻木了。这时,如果还是一味的让学生做下去,只会起到反效果,增加学生的厌学心理。尤其是临近学期结束,期末考试的日子越来越近,学生做的试题也越来越多,这时,教师在练习题的选择上也要动一动脑筋,到底怎样才能让学生做的开心,又有练习的效果。大部分学生在做有情景图的题目时,表现出的兴趣都相对较浓厚,因为情景图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而且在学生看题时也能起到一个放松神经,缓解紧张情绪的作用。同时,在做练习的时候,一定要精炼,挑选有针对性的题目让学生做,适时的减轻学生以及我们老师的压力.

5.优秀高中随笔600字 篇五

若有所悟,原来,在青春雨季中,也可以如此优雅地跳一曲华尔兹。原来,在困难面前,只要你努力奋斗,一切都不算什么。仿佛,想起了什么。

看窗外云卷云舒,昂首怒放花朵腾跃这太阳舞姿,思绪游离。

脑海中那鲜活记忆陆续地浮现。

零碎记忆,逐渐拼凑成衣服美好画面。

月考结束,成绩出来,我考差了。

窗外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我心情也同这些雨水沿着屋檐流落进泥土之中。树上叶子在风中打转,带着不舍与思念,乌云不解风情,迟迟地赖着不走,迟迟地赖着,直到把忧郁种子洒在我心间,直到它深深地扎根。

我看着那一份布满红叉试卷听着身旁那些考试成绩取得进步欢呼声。而那些欢呼声犹如针一般地扎在我心中。泪水不知何时如断了线珍珠,滴落在桌上。

我就像一只被上帝捉弄雏鹰,被暴风与雷雨无数次鞭打,直至坠落谷底,就连爬上去勇气都没有,天空对我来说,可望而不可即。

放学了,我浑浑噩噩地出了校门,在一个毫不起眼角落,我看到了一个令我“震撼”画面。一只小小蚂蚁在缓慢地前行。它一步一步地向前,直到在墙根旁停下。它伸出“双手”,一只脚向上弯曲,另一只脚则支撑整个身体落在地上,准备蓄力代发。它一步步地往上爬,可爬到一半时却顺着墙有滑了下来。但它不放弃,一次次地向上“攀登”。终于。那只小小蚂蚁以胜利者姿态站在墙头。仿佛,我想起了什么。

6.音乐教师教学优秀随笔 篇六

知识,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和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在欣赏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听辨力、记忆力以及想象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

黑格尔说过:“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使学生处在形象活泼的音乐氛围中,才能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著名教育家杜威也提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适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脑、动口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采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电教媒体能产生活跃的动态画面,使内容更充实、更形象、更生动、更具有吸引力,从而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条件。

7.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推销员 篇七

优秀的推销员充满热忱。热忱的人充满活力, 态度积极, 表现出亲和力与信心。热诚发自于一个人对自己以及工作目标的信心。同样他也激发目标客户同样的信心, 积极影响他们的购买决定;优秀的教师充满热忱, 激发他的教育目标客户拥有同样的信心, 积极影响他们的学习欲望。

优秀的推销员熟悉自己的产品, 了解自己的客户, 在推销产品的同时也把自己推销给了客户。客户对产品的认可, 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推销员的认可;优秀的教师熟悉自己的业务, 了解自己的学生。教师将自己的学识推销给他的学生。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的接受能力以及认可程度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对于自己的推销, 这种推销不仅包括自己的学识, 同时还包括自己的品格魅力。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教师的态度。正所谓:亲其师, 而信其道。

优秀的推销员将自己的产品推销给客户后, 还有重要的一环就是保证客户能够正确使用其产品, 在使用过程中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如果需要及时给予帮助;优秀的教师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同时他并不认为教育只是获取知识的工具, 而更重要的是获得一种能力。因为学生必须学会使用知识, 知识才能发挥力量, 知识本身并不具有力量。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传授着获得知识的方法以及使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并在这个过程中给予辅助与指导。

优秀的推销员在推销自己的产品的过程中有着积极的心态和行动, 而积极的行动必然回导致积极的结果;优秀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以积极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学生, 同时用积极的方法和行动将知识传授给他的学生。

优秀的推销员知道如何来消除客户的抗拒心理:信心—客户必须相信推销员和他的产品;兴趣---客户必须对产品产生兴趣;动机----客户必须有合理的购买动机;优秀的教师知道如何来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信心---学生必须相信他们的教师以及他所教授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于他们的未来有着积极的作用;兴趣---学生必须对知识感兴趣, 因为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动机---学生必须有合理的学习动机。

优秀的推销员知道产品与客户是他最大的财富;优秀的教师知道他的学识与学生是他的最大的财富。他们在他的控制之下等待发掘。

优秀的推销员会根据产品和客户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推销;优秀的教师会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因材施教。

优秀的推销员在工作中从来都不是在找借口, 而是在找订单;优秀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来都不是在抱怨周围的环境和学生自身的条件, 而是在不断地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

优秀的推销员有着很强的自律性。他知道自制是一种强化塑造自我的行为, 可以使他达到完美的境地;优秀的教师知道内在的修为是他教学成功的关键, 他会用正确的情绪、思考和行动来增加他的力量, 作最有效的运用。

优秀的推销员知道如果客户不接受他的产品, 没有购买动机, 原因永远在于他自己本身, 客户永远是对的;优秀的教师知道教学效果不理想, 学生学习成绩不令人满意, 那是因为他自身的结果。没有有问题或不合格的学生, 只有有问题或不合格的老师。

优秀的推销员知道合作精神是成功的必要因素,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他会成功地让他的客户来为他宣传、推销他的产品;优秀的教师知道, 学生之间相互帮助与指导会产生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

优秀的推销员知道他在推销产品的同时也是在推销他自身的个人品质与魅力;优秀的教师知道他在教学的过程中, 知识的传授不是他的工作的唯一, 他同时在传播一种积极的思想与信念, 并与他的学生建立一种心灵上的沟通。

优秀的推销员知道伤害客户就是伤害自己, 是永远也得不到任何回报的;优秀的教师知道, 伤害学生, 无论是外在还是内在的, 都会事与原违。他也惩罚学生, 但是他的惩罚是理性而宽容的, 积极而健康的, 是充满智慧的。

优秀的推销员知道, 推销的最高境界是不用推销, 客户自己就找上门来;优秀的教师知道,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是为了不用教”。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而获得知识, 并锻炼运用知识的能力。

8.高中学生自主型随笔的类型及价值 篇八

一、高中学生自主型随笔的内涵及类型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自主”的解释是“自己做主”,而自主型随笔作为高中生随笔的一大分支,除了讲究“随手写来,不拘一格”外,更关注高中生的主体需要。由此“自主型随笔”可定义为“高中生可自己做主的随笔”,即高中生在学习或生活中不受外部压力的影响、仅凭有感而发写下的具有浓厚主体意识的随笔。

常言道:“人生意义的大小,不在乎外界的变迁,而在乎内心的经验。”而自主型随笔的本质可概括为“坚持内心”,这种本质要求它不仅仅是练笔,更是一种对生命价值的记录与对话。

自主型随笔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使用普遍,根据高中生主体需要,自主型随笔可分为倾诉型随笔和创作型随笔。

(一)倾诉型随笔

倾诉感悟型随笔的种类较繁杂,其中包括对日常考试成绩的倾诉、对家庭生活的倾诉、对学校交际困惑的倾诉、对青春烦恼的倾诉等等。这些倾诉感悟由高中生个体自发选择、自发书写,包含了高中生个体最近阶段真实的精神面貌,可信度极高。例如徐州一中一名高二学生的随笔《月考后》片段:

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竞争的激烈使得我们“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为了“前进”,我们只能选择在百万大军中冲出一条血路,成为佼佼者。我觉得我即将面临第一次应战,至少是我认为的使我深感压力的第一次挑战。我们既已选择,就不能后退,如同《亮剑》里的李云龙说的“狭路相逢勇者胜”。而能够取得最后胜利的一定是怀着勇气拼到最后的人。

片段中,出现的“压力”“竞争”“血路”“应战”“挑战”“胜利”“勇气”等词语分明是高中生的内心独白。通过这些平实直白的词藻,学生向自我、向师长倾诉在繁重的课业负担下对竞争的无奈,以及表达不服输、欲拼搏的勇气。这种倾诉不仅仅是“吐苦水”“发牢骚”,从普遍意义上讲,更是高中生在经历外界冲击的过程中,走进内心与自己对话,尝试触摸自己的灵魂,揭开自己的不解和困惑,在倾诉中有所释放,有所感悟,接受成长。

(二)创作型随笔

根据是否原创,创作型随笔可分为原创型随笔和仿写型随笔。创作型随笔在高中生随笔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但它的价值却是不容忽视的。目前,大多数的高中生在分数中苦苦挣扎,无暇读书的现象越来越多,更别提自主创作了,长此以往,高中生的想象力、创新精神也会随之逐渐枯萎,这对于中国教育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现象。而这种创作型随笔的出现,无疑说明在成绩的高压下仍有一部分高中生热爱写作,拥有创作激情,这是值得教育者欣喜与鼓励的。

1. 原创型随笔

原创型随笔,顾名思义重在原创,所以这种类型的随笔可尽可能以高中生自我发挥为主,教师辅导为辅,而充分自我发挥带来的结果往往是文章个性十足。当前社会崇尚个性这是毋庸质疑的,但在高中生作文中,尤其是高考作文里,个性突出的作文经常会导致极好与极差两种结果:个性突出且符合高考要求则极好,个性突出而同高考要求处于不明了状态或干脆抵触则很有可能极差。这两种结果的巨大落差让普通高中生不敢轻易尝试“个性十足”,久而久之,“不敢尝试”便成了“忘却尝试”。因此,在日常随笔中,原创型随笔相比于其他类型随笔而言,更是难能可贵。如《深海寻梦》片段:

我很小的时候,生活在海底的人鱼部落,我是那里最小的一条人鱼。我们无忧无虑地生活着,直到有一天人类开采海底油田的设备发生了故障,黑色、油腻的石油如岩浆般喷薄而出!在万分危急的时刻,族人把唯一一粒能变成人形的药丸逼我吃了,然后将我推向了海面……

记忆里的家乡是一座美丽的海底花园。阳光透过碧蓝的海水柔和地洒在五彩缤纷的珊瑚树林里,婀娜多姿的珊瑚树时常变化着她绚丽的色彩。我们最爱在树林中穿梭、嬉戏,采着绿得发亮的水草快活地舞着。成群的鱼儿游荡在我们身边,陪着我们一起兴奋地高声大笑。这就是我的家乡,我的天堂。

显而易见,片段里出现的故事情节同现实世界有着一定联系,这位高中学生在自己的随笔中以主人翁的立场、原创小说的形式表明自己对现实生活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热切关注,尤其是“记忆里的家乡”段落更是表达了对美丽家乡不受污染的怀念与希冀。高中生这种强烈的主体意识个性十足,反映到随笔,形成原创型随笔。

2. 仿写型随笔

相较于原创型随笔,仿写型随笔的主体意识略弱,但这种类型的随笔在提升高中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方面为高中生搭建了一座“仿照——形成自我风格”的桥梁。高中生在仿写的过程中,受到美文的熏陶感染,发展文学思维能力,激发创造潜能,形成较丰富的积累,为独立创作、形成自我风格提供条件。

近来,仿写型随笔的出现同高考作文的高分值息息相关,因此目前高中生仿写的对象绝大部分是历年的高考满分作文。仿写满分佳作的确对提高高中生写作水平作用颇大,但是过满则溢,教育者在采取仿写手段进行训练写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新精神,防止学生思想因频繁模仿他人作品而被禁锢局限。

二、高中学生自主型随笔的价值及意义

1. 有助于落实课标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自主型随笔为高中生进行自主写作提供广阔的练习空间,减少高中生对写作应试心理的约束,培养高中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鼓励高中生自由表达和创作性表达,符合课标要求。

2.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的花季阶段,身体和心理已达到一定的成熟程度,具有丰富的潜能,存在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能够站在更高的立足点上,更加客观、公正地看待外界和自我。在自主型随笔中,高中生多角度观察生活,捕捉生活的精彩之处,感情真挚细腻地表达自己的独特体验和真切感受,而在潜移默化中转化为发自内心的劝说鼓励,鼓励自己,要积极,要勤奋,要宽厚,构建积极乐观、不偏激的人生态度,形成对家庭、学校、社会、人生的合理的认知,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态度,促进高中生身心和谐发展。

3.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自主型随笔注重高中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自我理解和独特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并获得自我的启迪和成长。在这种发展个人精神世界的过程中,教育者应尊重更真实的感受、体验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珍视高中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充分激发高中生的主动进取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内心世界的广阔,学会用自己的能源照亮自己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的积极、乐观、实干、豁达、好学去战胜自己的消极、悲观、空谈、狭隘、厌学。”

4.有助于师生心灵对话

随笔不光是高中生的一项作业,还是搭建师生交流沟通的平台。学生写随笔,教师批改随笔。在这种互动的过程中,作为教育者,每个教师扮演的角色并不仅仅是高高在上的审视者,而应该是积极主动的交流者和沟通者。教师在衡量高中生时,关注成绩是一方面,但是心理健康也应受到同样的重视。而高中生的随笔里往往反映了高中生最新的状态与思想变化,教师应以敏锐的洞察力从随笔中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进而帮助学生。“教师的大爱不是唠叨,不是较量,不是夸张,不是广告,不是推销,而是一种能点化人的‘简爱’和‘潜爱’。”如有一名女高中生在随笔中写到对隔壁班男教师的仰慕之情,言语大胆,语气忧愁,其语文老师在批改过程中及时发觉异样,同这名女学生在课后敞开心扉进行详谈,帮助女学生分清师生之间的关系,告诉女学生应把关注重点转移到学习上,鼓励她重新开朗起来。

自主型随笔指高中生在学习或生活中不受外部压力的影响、仅凭有感而发写下的具有浓厚主体意识的随笔。自主型随笔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使用普遍,根据高中生主体需要,自主型随笔可分为倾诉型随笔和创作型随笔。这种类型的随笔不仅可以展示高中生的内心世界,而且在顺应课改现状、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珍视学生主体性和搭建师生交流平台等方面的价值也不可忽视,是高中生随笔的重要类型之一,值得高中教育者重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魏书生与民主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8-10.

[3] 严育洪.“事”说师生关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10-11.

9.高中优秀随笔300字【通用】 篇九

随着盼望已久的春游到来,我们都掩饰不住内心的狂欢。一小时的车程后,我们来到了位于安福寺的桃花园。

一进入大门,一阵阵花香随风飘来,沁人心脾。再往园内走去,一株株桃花出现在我们眼前。桃树上都已开满了花朵,它们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飞着,似乎想为我们表演一下它那优美的舞姿。一只只蝴蝶也扇动着翅膀翩翩起舞,生动地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百禽戏春图”。

整个桃花园一望无际。随处可见一些树木和花草,它们虽不起眼,但它们却在无数株桃花中显得另有一番风味。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我们也到了返回校园的时候了,我们向桃花园告别后,依依不舍的坐上了校车。正当我们还沉浸在离开桃花园的“悲痛”中时,窗外那一片金黄色的土地吸引了我们。仔细一看时,才知道那是一片麦田。那金黄的麦子让人情不自禁的为它赞叹。它开的是那样茂盛,它的一生又是那样的平凡,它又是那样的无私。它并不求人们能欣赏它,它只求能为人们默默的奉献。我不禁开始为麦子而感到惋惜:它的颜色是如此的美丽,但没有人去欣赏,去爱护它。

10.小学教师读书优秀随笔 篇十

其实,阅读《教育的力量》,就能够给出明晰的解惑之路。教育应该作为一种力量而存在,我们应该竭尽所能,让每一个世界变得生动、快乐、不单调、不沉闷、更不黑暗;在充满阳光的白天帮助孩子呼吸到花朵的芬芳,在漆黑的夜晚也能注意到星空的美丽;即使身处人生的十字路口,也能很快走出茫然,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在帮助自己的人,这就是教师。

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财富。阅读经典,学习不同时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会让我们变得善于思考,远离浮躁,更加有教育的智慧。

阅读《教育的力量》,我们确切知道教师不仅在于教,更在于学,只有这样,教育才会不断进步。肖川老师的字里行间流露、挥洒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练就的教育学问。

阅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篇,我们深深地感动于“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激励着我们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精力挥洒在教书育人这块神圣的土地上。没有权力金钱,有的只是年复一年的耕耘,有的只是小草对春天的回应和礼赞。

阅读《爱的教育》,故事中所洋溢的单纯、美好、永恒的爱的情感,将我深深地包围,涤荡着我的心灵。它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崇高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教育又能使爱不断地升华,它也教给我怎样去创造一个充满爱的世界……

阅读这些经典名著,我总是不断地被吸引、被感动,有些东西便不留痕迹地沉淀下来,沉淀到我的内心深处,越来越深刻,也越来越清晰。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教师在一生中要不断提高自我,需要读书好学。读书,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献。四川教育出版社,-05.

[2]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07.

11.勤写教学随笔,成为反思型教师 篇十一

作为一名新时代优秀教师,必须学会写教学反思。一堂无论“成功”或“失败”的教学,都值得我们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进行客观地教学反思。课堂教学中有新的想法、成功的体验、偶发的事件等要认真地记录并加上自己的感受和即时的想法;听了一个精彩的报告或是一堂优秀的课,也要认真记录其优点及引发的思考;哪怕是一节不成功的课,能引发自己的思考,也是有必要记一记的。以下是笔者其中的两篇教学反思,与大家分享。

2009年3月25日 第七周 星期三

观摩

今天下午,我荣幸观摩了全国特级教师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二部的刘德武老师的两节精彩数学课。刘德武老师声名远播,为众人所知。面对面的课堂展示观摩,领略名师教学风采,我感到非常的兴奋和感动。其中我感想颇多,情不自禁地从心底里萌发对刘老师的钦佩之意。我佩服他那份满腔热情的敬业之情,高龄的他整天忙碌于教育事业之中,尽他的最大努力用他自己执教的典型课例和研究成果来展示给每一位教师,他的教学的精神灵魂影响无数教师,从而影响无数的学生,不断地推动教育事业前进。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一个教育家的一生归宿所在,真正地体现到教师这职业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忘我境界,体现出教师是辛勤的园丁的典范态射。

他的样子是多么和谐可亲,多么慈祥。他用朴实有力的教学语言去激励孩子大胆发言,培养孩子学习的自信心。如刘老师执教“画一个正方形”这一课,课前,刘老师向孩子提出具体要求:讲话、动作要快些干脆些。刘老师有意识地让孩子边写课题边让学生大声地读出来,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技能。

这节课,主要分了四个不同层次:第一,在点子图上画一个任意大小的正方形,然后收集并依次展示并板书。主要是展示“横平竖直”的正方形。(学生感觉画这些正方形的感受很容易)第二,在点子图画一个正方形,要求正方形的4个顶点必须在网格的交叉点上。(不能再画出跟第一次面积相同的图)然后收集并依次展示并板书。(学生感觉比较困难,需要沉静地思考)让孩子细说每个正方形的面积。教师给予提示。第三,在点子图画一个正方形,要求正方形的4个顶点必须在网格的交叉点上。(不能再画出跟第一、二次面积相同的正方形)然后收集并依次展示并板书。第四,用课件演示,验证画正方形规律。

整节课,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沉浸在思考数学问题中。每当解一个问题,轻松一口气,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个个都露出微笑。每当遇到数学问题,学生不怕苦,沉浸于思考;刘老师让孩子讨论交流、汇报,并给予及时的点拔与提升,锻炼他们学习意志,培养他们关于归纳、运用学习数学方法,在思维火花碰撞中,燃起孩子创新的思维能力。

刘老师介绍了这节课设计的初衷和意图,主要是培养孩子的思维过程,打破传统的学习方法与策略的局限与定势,让孩子不仅会画,还要研究它们之间的联系,善于让孩子进行在比较中梳理知识,理解知识内在联系。

我也特别欣赏刘老师执教的“小数乘法与学习策略”,虽然我已听过他的这节课,但是有一种百听不厌的感觉,欣赏刘老师的教学新理念,教学风格独立风格,非常大器,教育思想很到位。

刘老师展示执教小数乘法的观摩课,设计的目标在于让老师体现上小数乘法都可以上的很精彩,体现思维训练过程,增强思维素养,培养学习数学的方法,挖掘数学思维,领悟数学方法策略的重要性。

12.优秀的高中教师随笔 篇十二

第一阶段, 随笔化作文实践的缘起。

两年前, 在市教育学院组织的教师培训上, 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发展学校专家王立军教授的讲座, 启发了我的灵感, 我开始进行“带题授课”的尝试。

时至今日, 王教授的一些话仍令我记忆犹新:“一点穷追, 才会把我们的一点想法作用于课堂教学”;“课题要小巧”;“小课题研究和教学的核心理念链即为学生在过程中参与———体验———反思———生成, 教师也在这个过程中反思和生成, 所谓的生成就是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的一个顿悟的状态”;“研究与反思的积淀, 将使教师更加从容”。

王教授的讲座, 那些具体而丰富的事例, 那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做法, 就像迎面吹来的凉爽的风, 让人感到愉悦, 让人悠然神往。这次讲座, 使我产生了带题授课的想法。而作文教学又颇让语文老师感到头疼, 我决定就从最难的开始尝试, 一旦有心得收获, 岂不是很好?———以后种种, 均由此而起。

第二阶段, 初始阶段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初三开学初, 我要求学生准备一个“随笔本”, 并依据自己的喜好和特点, 给随笔本起名字, 就像作家起笔名、命名作品集一样。在课堂上, 我带领大家分组进行点评。在分享和评价的过程中, 掌声、笑声不时响起, 学生们既明敏, 又富有想象力。有的叫“红尘苦旅”, 有的叫“满纸荒唐言”, 有的叫“穿越者”, 有的叫“云淡风轻”, 有的叫“班婕妤”……全班43人中, 我们评选出“最浪漫的人”“最有思想的人”“最酷的人”“文采斐然奖”“个性独具奖”“幽默诙谐奖”等“荣誉称号”。

学生从准备随笔本开始, 就不会觉得这是一项复杂枯燥的课业负担, 抵触心理减轻很多。

实践过程中, 我也一直把“激趣”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因为, “兴趣, 是最好的老师”;因为, 如果学生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只把写随笔当做沉重的负担, 那我的实践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随笔从写句子、写语段开始, 50字到200字之间即可, 我很少要求学生们写600字的大作文。只有在考前热身时才写一篇正规的大作文。这样, 我就首先把学生从沉重的作文负担中解脱出来了。因为轻松, 他们才会慢慢开始说真话;因为简单, 所以, 每个人的起点就没有太大差别, 他们才可能会感兴趣, 才可能会大胆想象、广泛联想, “话匣子”才可能会打开。

在减少字数的同时, 内容也很简单:最开始, 要求把课上学习的生字生词连词成句, 能连成一个故事更好, 胡编乱造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只要词语的使用说得过去就行。

在连词成句的过程中, 学生常常会被自己和同学的“胡编乱造”逗得哈哈大笑, 事后也津津乐道。

就这样, 学生们渐渐产生了兴趣。开始时, 我经常会利用课前几分钟进行赏析和点评。这是我们师生都享受的过程。不断有学生找到感觉, 不断有人体验成功, 不断有人感受到“写”的快乐。大家的随笔字数越来越多, 写完之后就互相交流, 一些同学进入到自觉地写、为兴趣而写的良好状态中。

随笔实践阶段关键词:激趣。

第三阶段:随笔内容的变化。

随笔内容开始时, 是连词成句、连词成故事。接着, 就文章中的某一句话, 发表自己的看法, 言之成理即可。再之后, 尝试用课堂上学到的写作方法、修辞手法, 写一段话, 加以运用。

在随笔作文进行到一两个月的时候, 连词成故事这样的作业就少了, 更多的是贴近生活、随意性较强的作业。比如, 在穿越剧热播的时候, 让学生写一个穿越题材的故事;在学生之间发生摩擦的时候, 让大家开诚布公地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在苹果教父乔布斯逝世的时候, 让大家讲一讲关于“改变世界的几个苹果”的故事, 讲一讲商界精英的故事;在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播出后, 研究一下颁奖词, 自己动笔, 为身边的最美人物撰写颁奖词, 等等。

随着练习的不断深入, 随笔开始与课堂内容有了更深程度的勾连。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 让学生尝试把诗词作品改写成习作, 尝试换位思考, 体会那情那景中, 诗人内心的喜怒哀乐。学生写过散文版本的《月夜》, 写过现代诗歌版本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等等。借由随笔的写作, 学生有可能对作品有更加深入、更加独到、更加个性化的理解与感悟。这对语文学习、对课文理解, 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万物静观皆自得, 四时佳兴与人同”“寂然凝虑思接千载, 悄然动容视通万里”。说的无外乎同一个道理———“文学即人学”。如果学生能够观察、思索身边的人、事、物, 把思想、情感、心理述诸笔端, 那么, 他就进入到一个生活—学习—思考—写作的良性循环中, 未来的发展将更值得期待。

余秋雨先生说:“一个不被挖掘、不被表述的灵魂是深刻不了、开阔不了的”;“不被表述的灵魂无法不断获得重组”;“当你被一种很好的表达方式打动时, 其实是语言背后的那个灵魂让你感到有魅力, 而不是它的主语、谓语有魅力”;“要学会表述灵魂、挖掘灵魂, 然后更好地与世界沟通、对话”。

这, 恰是我对自己的希望, 也是我对学生的期许。

随笔实践阶段关键词:多写, 循序渐进。

第四阶段, 学以致用的问题。

初三开学初, 学校组织了一次养成教育大型展示活动;期末, 又组织了一次学科特色活动。初四时也有类似的大型活动。我充分利用这些机会, 动员学生积极参与, 活动所需稿件均由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动笔写作。在活动过程中及时写下感受、感悟, 教师及时组织交流、互动。这样, 几次大型活动下来, 学生在写作上的自我认同感大大提升。

在参与活动过程中, 学生学科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从而对下一次活动更加期待, 这才达到了开展活动的目的。如果学生在过程中没有得到启迪、没有得到成长, 那么活动就很难称之为有效。

随笔实践阶段关键词:应用, 激活。

第五阶段, 大作文的操作。

初三第一学期期末, 我布置了一次大作文, 题目为《随笔写作阶段总结》。一方面是想让学生对本学期自己的优缺点有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 另一方面, 我想看一看自己一个学期的小课题研究到底有了怎样的斩获。

结果令我大感欣慰。平时写大作文枯燥贫乏、如同嚼蜡的学生, 这次却言之有物:自己的优点、缺点, 别人的优点、自己的困惑、需要老师怎样帮助, 等等, 都真真切切写了出来, 真正做到了“我手写我心”。

对于此次作文, 我不仅针对性很强地写了很多评语, 而且进行了面评、面谈。在交流的过程中为一些同学解决困惑, 寻找应对策略, 指出改进方向。

初三、初四两次“春蕾杯”作文竞赛, 我都做到了全员参与、逐一面批。在一对一辅导的过程中, 我与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根据学生的特点、程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点拨、指导。

“面批、面改”, 无论对于学生, 还是对于教师, 都是难能可贵的机会。学生会因此体验到被重视、被认可的快乐;教师也可能因此找到作文教学、提优补差新的切入点。

随笔实践阶段关键词:师生互动。

第六阶段, 随笔作文布置方式、交流形式的变化。

教师示范阶段:

最初, 随笔由教师布置, 一天布置一次, 教师批改, 课前交流。时间持续近一个学期。

社团活动阶段:

选出5名学生担任随笔组长, 每人带领八九个组员。随笔写作小组各自起名字, 设计小组标志, 选取幸运色, 组内统一随笔本。随笔组长布置并批改作业, 两天布置一次, 语文辅导课交流, 教师定期抽查随笔本。时间为大半个学期。

班级组建的5个随笔写作小组分别叫做“复仇者联盟”“你是我的眼”“传奇VIP”“诗香阁”“花染墨香”。黑板上两天一次的随笔作业、各组随笔本的装饰也都各出心裁、悦目养眼。

更新换代阶段:

初三第二学期过半的时候, 由5位随笔组长推选组内表现最优秀的组员担任第二任组长;第二任组长布置、批改作业;第一任组长只负责批改第二任组长的作业;五位第一任组长的随笔作业交互批改。教师不定期抽查随笔本。时间为半个学期。

这一阶段的随笔交流以一代、二代随笔组长为核心, 他们推选作品, 组织朗读、评价, 全班参与互动, 教师参与组织和点评。安排在语文辅导课上进行。

随笔实践阶段关键词:榜样引领、团队合作、优势互补。

第七阶段, 各种辅助做法。

辅助做法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各种机会, 对学生写作随笔的热情和积极性进行呵护、激发、引导。

比如, 出随笔写作手抄报, 学生先后完成了6期随笔写作手抄报。分别展示在班级板报和走廊展示板中。

比如, 整理学生随笔习作, 集结成册, 以激发学生成就感。由学校和教务处帮助印制的《田家炳中学学生随笔作品选》由此诞生。

比如, 提倡并指导学生阅读书籍, 以丰富心灵、充实思想。先后指导学生阅读过的书籍包括:《论语》《孙子兵法》《鲁迅杂文选》《陈丹青文艺随笔作品选》《繁星·春水》《童年》《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纳兰词演绎》, 等等。

比如, 有针对性地组织语文课前活动, 以展示个性、激发潜能。时至今日, 曾经组织的课前活动“大朱脱口秀”“蚊子说兵法”“舒婷讲《论语》”“真人演说西游记”“红楼探梦”等等, 仍旧鲜活地留在我和学生的脑海中。

比如, 利用走廊文化, 展示学生作品。我利用学校创建校园文化的机会, 把学生的原创现代诗、随笔组长的评语、教师的期许以及诗歌作者的靓照展示在走廊中, 作为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提升学生自我认同感的手段, 相信对于每一名小作者, 意义是不一样的。

随笔实践阶段关键词:引入阅读、课前活动、宣传与展示。

第八阶段, 随笔实践与初四教学的折中与融合。

到初四第一学期后半段, 为了应对中考, 为了进一步减轻学生负担, 随笔写作实践告一段落。作文教学变成一周一次当堂作文, 教师批改, 四人一组读文、交流、评价。每一次习作都装订成册, 放在班级, 供学生随时翻阅、写评语。

虽然随笔实践告一段落, 作文形式也有了改变, 但是, 我相信, 随笔作文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团队合作、优势互补、师生平等交流等小亮点、小火花会延续下去。

这是我内心美好的期待。我把这称之为“不是结局的结局, 胜似结果的结果”。

再一次想起了王立军教授说的话:“一点穷追, 才能使我们的一点想法作用于课堂教学”, “研究与反思的积淀, 将使教师更加从容”。

确实是这样, 一点穷追, 必将使价值最大化!

我无法确知随笔实践的效果究竟怎样。我所能做的, 只是关注当下、脚踏实地, 一天一天、一点一点地去思考、去实践、去期待。

我也不知道做了这些事情, 到底会最终成就哪一个学生, 但我相信, 一定有人因之被激发、被激活、被成就!这就够了。

其实, 与学生相比, 收获最大的应该是我自己。在近一年半的时间里, 我只做这一件事, 我的眼里和心里常常看的、想的就是这一件事。我的心慢慢地越来越静, 对于一件事的专注程度越来越高, 兴趣也越来越持久。

这学期开始之后, 我就可以做另外一件事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 我就可以这样一件事、一件事地做下去。在不断做事的过程中, 期待着自己的人生, 观看着身边的风景。

以上就是我在随笔化作文上的粗浅做法, 是我带题授课的一点点尝试。

最后, 我想与大家交流几个值得考虑的语文小课题研究方向。

方向一:进行“随文学习”的探究。包括“随文学习语法”“随文学习写作”“随文学习修辞”等。尤其是“随文学习语法”, 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 能够解决一直以来许多语文教师共同的困惑。

方向二:关于“专题式语文学习”的尝试。

方向三:思考如何让“综合性学习”成为语文教学的主流。

方向四:如何进行序列化的名著阅读教学。

方向五:如何把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阅读体验、各种活动相结合, 创新作文形式。

方向六:如何运用“体验式阅读教学法”进行叙事类文本的教学。

13.幼教随笔:一起来做优秀教师 篇十三

幼儿教师更更不容易,但我们都把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作为自己的目标吧!我相信我们大家都能做到。

当我读完《成为优秀教师的八个习惯》后,细细回味,感悟颇多,受益匪浅。这篇文章以教师的习惯为主线贯穿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工作、生活的各各方面的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结合我十余年的工作经验,要想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也可大致分为横向的四个方面。

一、教师自身:首先作为一名光荣的教师,我们应对的起这个称呼。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处处严以律己、为人师表。不论在孩子面前、同事之间还是还是群众眼中都应是一名合格称职的老师,这是最基本的;其次要有进取心,不能安于现状,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形成积极主动奋发向上的心态,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大胆创新;再次要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

二、教师与孩子。现代的社会要求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我们应成为能够帮助孩子成长进步的好伙伴。“蹲下身来”应成为我们常用的一句话,我们应站在与孩子同等的高度去看问题,一切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我们给予孩子更多的`应是爱、支持、鼓励和帮助。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心理环境,让孩子在快乐自由中求知,同样我们也会收获许多快乐。

三、教师与教师。同事之间应该成为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好姐妹。我们都是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要珍惜这份缘,和睦相处。在此基础上形成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竞争、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却觉得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应学习他人优点,弥补自己的缺点,以正直宽容之心真诚对待别人,努力完善自己。

四、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家长应该成为为了共同目标携手努力的好朋友。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学会换位。我们与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因此我们与家长应多沟通,争取家长的帮助与合作,遇到事情学会换位思考。

做一名教师不容易,做一名幼儿教师更不容易,做一名优秀的

14.优秀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大班 篇十四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因此,我们幼儿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八个一活动,它是一种个别化、开放式、自主性的活动。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去选择玩具。如:跳绳、皮球、报纸、毛线等。

你瞧,营里镇朝阳幼儿园的孩子们在户外活动中正高兴地玩着自己喜爱的玩具,脸上都洋溢着活动带来的喜悦。一个个皮球好象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在孩子们手中跳动自如,一跟跟跳绳如同蝴蝶一样在空中旋转飞舞,一个个圆圈在孩子们的腰间、手腕和腿上来回转动,孩子们真了不起!

丰富多彩的八个一活动,不仅能给幼儿带来自信和快乐,还能锻炼孩子的交往能力。

15.和合:优秀教师的灵魂 篇十五

关键词:和合,学生,教师,灵魂

如何能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下来学习, 如何让学生能跟进老师的思路而不感觉到学习是一种压力?如何能让学生间相互合作关系融洽?如何能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带到大自然运用到生活中, 做到学以致用?作为一名真正合格、甚至优秀的老师, 就应该做到这些:法宝只有一个, 这就是———“和合”理念。和合教育理念是新形势下对教育的更高的要求, 和合理念下的师生关系, 应该是一种和谐、平等、民主、开放、相互学习的关系, 是一种和爱精神, 是老师和蔼可亲地走近学生, 用心去关心学生并了解学生, 把爱撒给每一位学生。和合教育对提升学校的内涵发展, 促进校园文化和谐发展, 促进学生成才, 有着巨大的作用。

下面, 我们就来看一下和合教育思想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运用。

一、树立和合理念、师生共同成长

有这样一个例子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某班学生小然学科成绩不是很好, 但是唯独语文是个例外, 她每次语文练习成绩都是90分以上。平时的课堂上, 她从来不主动去回答老师的问题, 但语文课上, 我们却一次又一次见到她熟悉的身影, 听到她流利地回答。我很奇怪, 为什么各科之间的差距如此大呢?于是, 我就找她促膝长谈, 一问才知道, 原来语文老师是她最喜欢的老师, 她愿意在课上配合老师, 不想让老师对她失望。所以, 她一直积极主动表现自己, 自然, 语文成绩很优秀。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简单的例子, 通过这个例子, 我不得不佩服这个语文老师, 因为他真正把和合理念用在了日常的教学中, 并取得了成功。这体现出了学生对老师的喜欢, 达到了教学上的“和”。在“和”的理念指引下, 学生乐意配合老师, 外显行为上的“合”又进一步促进了师生的“和”。那么, 我们应该如何也做到像这位语文老师这样优秀呢?在我们的教育学中, 已经告诉我们该如何去做了。在课堂上, 我们要做一名“诱导者”而不是“讲授者”, 要做一名“引导者”而不是“控制者”, 要做学生“耐心的倾听者”, 要做教学情景的创设者, 要做学习进程的调控者, 要做学生能力提高的帮助者!教师要树立起“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这种参与是知识与智慧的分享、思想与价值观的沟通、情感的共融, 而不简简单单的是表现上的你问我答。

二、学生之间和合、获得成功喜悦

教师不仅要做到自己和学生之间合作融合的关系, 还要帮助其建立起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众所周知, 合作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基础, 是学生健康心理的表现;不会合作, 就没有成功!教师要通过书本中的积极的合作因素, 教学生学习树立起正确的合作关系, 让他们知道合作学习能够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学生之间的学习也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老师帮助指导, 引导大家在合作的基础上向着目标前进。只有有明确目标的合作, 才更有合作价值, 更能体现学生的自身的价值!学生之间的合作离不开讨论, 我们要让学生在自由的讨论中认识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来学习知识, 提升智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课外知识拓展、培养和合习惯

学习知识固然重要, 但是不能忽略了培养良好习惯这一点。我做过一个调查, 我们的学生现在读报纸的很少, 而能坚持天天读的就更是少之又少了。曾经有位名人, 他把读报比喻成吃饭, 因为两者都是每天生活必不可少的。报刊中有各种各样的有用信息, 就像花蜜吸引着蜜蜂一样吸引着学生。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 新事物不断地涌现……这些新的信息, 我们都可以通过每天的报纸来了解。一份小小的报纸, 十几分钟的阅读时间, 就能让我们了解世界的变化;这样的阅读习惯, 真的是一个完美的好习惯。作为老师, 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把这样的好习惯培养起来, 我们可以组织读报小组, 利用每天的晨读时间让他们轮流读报给大家听, 并就报纸中的某些消息来发表看法, 这样大家不仅提高了读报的兴趣, 更能在语言表达方面有所长进。长此以往, 他们就能自觉养成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和合习惯。

四、做到学以致用, 健全学生人格

知识的学习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堂与书本, 而应该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社会中。《负荆请罪》是我们所熟知的经典课文, 赵国的大将军廉颇知道自己错了后, 就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请罪, 他完全放下了自己大将军的身份。我们的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难免也会犯一些错误, 有时和同学之间闹点小误会, 明知道是自己错了, 但就是放不下所谓的面子, 不肯认错;有的同学承认错了, 但并未心服口服。对于这样的情况, 我们老师就应该耐心去开导学生, 给他们阐释其中的道理:人最可贵的精神就是知错就改, 人无完人。犯了错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知道错了仍不肯认错。像廉颇这样的大将军都能这样知错就改, 我们大家是不是也能做到呢?通过这样的耐心讲解, 我相信, 一定会得到学生的认可!久而久之, 他们就会在人与人的交往中, 主动做到与社会的融合, 培养出健康、完美的人格。

总之, 一名优秀的教师, 要把重点放在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上, 通过诸要素之间的协同效应, 从实践出发, 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 让师生在和合的教育环境中一起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王金国.试论现阶段我国的教育公平问题[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2004 (2) .

16.做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 篇十六

摘要:本文根据对北大名师就教学经验进行的访谈,探讨了优秀大学老师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和他们的教学模式,并对教学工作的一般原则与不同教学风格的关系及其涉及的教学管理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作者认为,教学是引导思考,不是灌输知识;是培育和发扬个性,不是标准化的管理。构建优秀的教育体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不是某种简单有效的教学方法所能实现的。

关键词:教学方法;能力培养;教学风格;教学管理

一、前言

大学教师是大学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大学的教育质量。那么怎样才算高水平的大学老师?如何提高教学能力以更好实现教学目标?这种基本问题其实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所关心和困惑的。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老师队伍,培养优秀的人才,也是每一个大学的根本任务。

如何办好大学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教育与做科研项目是不同的,检验标准是模糊的,也没有某种万能的模式或方法。科研可以带动教育,但决不能代替教育。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人才不是工业产品,教师也不是流水线上的工人,按照某种严格的规范和标准培养不出优秀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有非常深刻的内涵,教育是否成功的衡量标准是长期而复杂的。过去常把教师比做园丁,学生正如花园里的各种植物,固然都需要阳光雨露,但尊重个性,发掘植物自身的生长潜力,平衡个体与总体的生长与需求,才是“管”好这个大花园的关键。

教育是一直伴随人类历史的古老话题。对于现代大学教育的理论与方法,也有相当多的研究和著作。大到大学理念与教育模式,小到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学问题与案例的处理。涉及的领域也扩展到社会、历史、经济、政治、心理及科学技术的各个方面。但教育问题解决了吗?怎么做好大学教育?怎么做好中国大学的教育?怎么做好某一所大学的教育?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这是因为教学工作有两大特征:一是教学环境的复杂性,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时期的教学要求不一样,学生的个性也有很大差别,甚至每届学生都不一样;二是教学工作带有普遍的经验性特征,与游泳、打球、驾驶车辆类似,理论固然重要,但要真正精熟,主要还是要在实践中掌握。这样看来搞好教育的原则就明确了,一是要有科学的理论与指导,二是要努力激发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情。

二、工作目的

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探讨如何得到、继承和分享成功的教学经验与理论。一些原则性的东西其实每个人都知道,比如要教好课,教师要“把课程内容吃透”,要有“高度的责任感”等。但是如果不解释清楚怎样才算“把课程内容吃透”,“高度的责任感”究竟有什么具体表现等问题,这些重要原则就毫无意义,甚至成为讨厌的说教。

优秀的教师是一所大学最宝贵的资源,如果能把他们的教学经验与成果继承和分享,对大学教育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方面Ken Bain已经做了非常好的工作。但基于教育自身的规律,不同社会环境与文化背景下我们不可能去照搬别人的经验。身边教师的教学经验对我们来说可能更具现实意义。我们对北京大学20多位知名教师进行了深入的采访,了解他们的教学过程,试图总结出优秀大学教师教学模式的一般规律,供大家交流与学习。我们的采访记录部分内容已整理成文,发表在电子版的《北京大学教学促进通讯》上(网址:http:11t.pku.edu.cn/)。我们采访的教师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电子、生物、医学、文学、哲学、历史、环境、经济等专业领域,年龄从35~70岁不同层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优秀大学教师的共同特征

1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教学热情。这一条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却是教育界的真理。没有这一条,什么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育技术都是空话。教师只有热爱教学工作,才能主动关注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己教学方面的技能。在我们的采访中所有教师或者对这一点进行了明确表述,或者从他们的亲身经历中能清楚地感到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丘维声老师说:“像我讲《高等代数》讲了十二年,如果没有激情的话,就变成照本宣科了……所以每次走到讲台上我都充满激情。老师讲课充满激情,学生听起来才会津津有味。”

再引用沈岿老师的话:“首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对教学有职业道德。这份职业道德,简单来说就是认真,包括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考试、认真反思教学效果。”

又如赵凯华老师所说:“讲课是一种享受,我喜欢讲课。最关键的是老师——讲课的人,要对自己讲的东西充满激情。我们教书多年,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就是一旦上了讲台,就像一个演员进入了角色……用激情去感染听众,让他感觉被吸引,跟着你一起来学习、考虑问题。”

2专业精深、知识广博。无论理工还是人文学科,教师都要有深刻的思想,要有全面的、甚至跨学科的知识,要有前沿和应用的眼光。教师要熟悉所授课程内容,要懂得比学生多,或者形象地比喻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只有站得更高,眼界更宽,才能充当学生的引路人。我们可以看看这些优秀教师的做法:

必须有跨学科的知识,不仅要前沿,要跨学科,还要了解实践。有些老师介绍的都是别人的思想,他自己没有琢磨透,然后讲出来学生也是云里雾里的,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避免。(陈少峰)

不仅这门课,这门课的前后左右的课程都要了解。(陈守良)

无论在科研还是在教学中,我都特别重视对基本东西的深入理解,一定要对基础知识懂得非常透彻。在物理学中,有很多人称自己已经理解了某一概念,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你只能说你对某一概念理解到了某个层面。任何一个概念都是有深化的空间的。(郭弘)

3授课要经过精心准备,不能照本宣科。教师对教学内容要烂熟于胸,信手拈来,这样才能有出色的课堂发挥和对问题与讨论的把握能力。教学是面向学生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所以教学过程、内容安排也要符合学习的认知规律。

为了把这门课教好,我把所有习题从头做了一遍,把所有公式都重新推导了一遍,还比较了好多本国内外的教材,认真消化课程内容。(武际可)

当你讲一些很枯燥的专业理论的时候,随时结合讲一些理论在研究和自然科学中的应用例子,可大大活跃课堂气氛,并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刘树华)

讲课一定要重点突出,用生动的比喻,深入浅出地讲解,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韩济生)

作为一名教师,你绝对不能永远照本宣科,过去怎么理解现在还是怎么理解。(郭弘)

不按教材讲,他用自己的语言来讲。教材只是帮助学生回忆、归纳知识点的,时间长了记不清了可以看看。但是,在教学上教师可以创造的东西其实是无限的。(武际可)

现代基础课要反映科学前沿和科学内容一般老师都

做得到。但是把科学的前沿成果,经过研究以后,反映到课程里,成为一个课程的脉络,这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钟锡华)

每次备课都需要根据学科技实践的发展来充实和调整一些内容。(孙祁祥)

4重视基础。基础理论是课程的核心,最基本的东西要反复讲,并在以后的课程中不断提升,使其与应用及前沿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时间长了,大部分所学的内容都会忘记,基本的理论与应用的思路才是最重要的。

5注重能力与思维方法的训练,培养对事物本质的理解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自己“悟道”,而不是灌输某种“正确”的观点或结论。我们采访的所有老师都提到这一点。比如很多数学或物理的定理需要在某种坐标系下推导、演示,但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规律本身是与坐标无关的。教学教的是思想、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单纯的知识没有用处,不会运用,也很快会忘记。

你提出的问题,你的逻辑推理,你的结论,要进入学生的脑子里,让学生跟着你转,跟着你想。(陈守良)

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角度来看,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科学地思考,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例子或者是数学本身的例子来提出问题,然后再启发学生自然而然引出一个基本概念。让学生明白概念是自然而然提出来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数学家脑子里蹦出来的。这样就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思考的过程,而不是把知识直接端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鼓励了学生自己去琢磨、思考、研究一些问题。(丘维声)

6教师要有承认错误的胸怀和勇气。教师要懂的比学生多,并不意味着教师每件事都要比学生高明。优秀教师不但不排斥,还欢迎学生的不同意见和质疑,双方在事实与逻辑的基础上共同探讨。教师对不懂的东西和错误之处都坦然承认,不但不会损失“师道尊严”,反而会赢得学生的尊重,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不懂装懂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要敢于在学生面前承认我不懂。(陈守良)

老师发现和改正错误的过程,实际是学生和老师交流的一种方式,学生从中学到的东西可能更多。(赵凯华)

7关注、尊重和理解学生。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互动与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觉得自己受到关注才会有比较高的积极性。

像好的演员一样,老师上课要关注全场。教师在课堂上要时刻与学生有呼应,要让学生知道你在关注他。你看学生的反应就知道他明不明白。(陈守良)

尊重学生,而且把学生有些合理的有益的知识吸收进来,在课堂里和学生一起磋商、消化,也应该看作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洪子诫)

8紧跟时代与科技前沿。这也是教好课的一项重要内容。优秀老师始终关注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在当前社会中的应用及与前沿工作的关系。这样不仅可以使课程生动有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运用能力。

9对于教育技术合理的应用。老师们普遍认为以电脑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资料保存整理、内容展示方面有其优势,但不能夸大技术的作用。教学的思想,实物与实验的演示,现场参观学习等是技术无法替代的。讲课切不能象做学术报告一样放PPT。

教师要有自己的思想,不能让多媒体“喧宾夺主”。多媒体是工具,一节课最重要的问题不是应用多媒体的技术问题,而是怎么组织这堂课的教学,这堂课要讲什么的问题,怎样论证,自己脑子里要清清楚楚。(陈守良)

技术的先进性决不能等同于教学方法的先进性,更不能等同于好的教学质量。我还是赞成写黑板,结合学科特点适当的情况下用PPT。(王夔)

四、教学的风格与个性

每个教师的教学都有各自的特点,越是优秀的教师个性越鲜明。对这个现象,王义道教授有过精彩的阐述(http://11t.pku.edu.cn/?p=101)。我们认为这是完全合情合理的。设想: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有很多,不同课程有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也都有自己的个性,教学活动理所当然的是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环节,教学工作又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不可能每个环节都去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做——实际上也没这个必要,一两个环节把握的好就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我们的采访中各位老师也确实讲述了各自的“绝活”,有的课堂讲授非常精彩,有的以启发性的问答与讨论为主,有的把课题性研究融合到教学中等等。

教学个性问题也引起了教学管理者的普遍关心,这就是如果允许老师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任意施教,教学质量如何保证?确实有个别老师把个性当成不认真教学的借口。一个科学的规范会使大部分教师有章可循,不是可以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吗?现在很多大学对教师各课、教案、教学计划、作业、考试、讨论、教育技术的使用等各个方面作出规定,并与考核和提职挂钩,可能就是基于这种考虑。作为管理制度,总要有一定覆盖面,针对每门课、根据每个老师或学生的特点制定规范是不可能的,那样也等于没有规范。这就带来一个全校、甚至全国“一刀切”的情况,老师们意见很大,认为扼杀了教学活力,注重的是形式而非教学目的本身。最主要的问题可能是产生了非常符合教学规范,但效果很差的教学方式,比如有的老师像作学术报告一样在教室里放PPT或录像。我们认为,这不应该是规范的问题,规范的目的肯定也是为教学服务。但规定不应过多、过细,教学规定本身应当尊重老师、课程与学生的个性,应当符合教学的一般规律。规范所保证的应该是最基本的原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既是教育的出路,也是教育的目的。

上一篇:最难忘的一张照片作文下一篇:区域地理中国农业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