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届高三化学上册教学调研测试(共8篇)
1.08届高三化学上册教学调研测试 篇一
江苏省无锡市
2012届高三教学调研测试
(二)历 史 试 题
第I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墨子》中说:“农夫造出暮入,耕嫁树艺,多聚菽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赶,多治麻丝葛绪捆布……”这则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的生活富裕安逸
B.农业地位极其重要
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2.徐天麟在《两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皇帝制
D.郡国并行制 3.唐朝政府规定:“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三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官差一人权检校市事。……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诸行以滥物交易者,没官……”这主要反映的是
A.政府禁止商业活动
B.政府重视管理商业活动
C.政府鼓励商业活动
D.政府竭力限制商业活动
4.唐朝一书法家作诗云:“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叫唤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下列作品反映出的书法形式与他所描述的最相符合的是
5.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尽责此数人。”这表
明嘉庆帝认识到
A.必须责罚军机大臣
B.军机处有利于皇帝高度集权
C.军机处应予以撤销
D.军机处可能给皇权造成危害 6.《简明广东史》记载,1846年,广州进口货物价值(不含鸦片)12,390,213元,比1837年减少33.2%,出口降至23,198,493元,比1837年减少了35.7%。导致广州对外
贸易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广州贸易地位相对削弱
B.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C.“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D.外患不断、战乱不止 7.王富仁教授认为中国近代以来每30年就有一个文化周期:
1859—1889—1919—1949—1979—2009,每一阶段都有文化的具体特征。其中对1889一1919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从学制度到学思想,国人的思想解放不断加深
B.“中体西用”的主张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C.马克思主义从传入到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思想
D.这一时期的各种思想“犬牙交错”,异常复杂
8.民国时期,皖南徽州地区“书报之传递不易也,而新闻绝少……货物之输运不便也,出者停滞,入者价贵”。江南铁路通车后,“一般民众往日之穿土布者,今日多改为洋布:往日之用自制器具者,今日多改为舶来品……徽州,已变成了都市,徽州人一向守旧的思想,也因而起了划时代的变化。”上述材料说明铁路使徽州
①商品运输成本提高
②市场上洋货流行
③思想观念逐步解放
④生活习惯日趋文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组织了正面战场的大规模抵抗,最能说明
A.国民政府认识到惟有抵抗才有出路
B.国民政府转变了对日本的传统看法
C.民族矛盾激化是国民政府政策改变的动因
D.国共合作改变了国民政府的对日态度
10.下列各项属于1840一1949年的道德观、价值观变化的有
①由轻视工商业到“实业救国”
②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道德体系和价值体系开始解体
③人民追求平等、自由、幸福和个性解放
④许多人献身民族解放事业,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毕生追求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④ 11.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拟定一个标题,最恰当的是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B.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D.一五计划取得的辉煌成就
12.由博客演化而来的微博,网民取其谐音,戏称为“围脖”。如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着“围脖”出席“两会”,成为2012年全国“两会”的一道风景。有人说:“正是现代媒体技术手段的进步,才燃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对这一说法评
价正确的是
A.强调只有掌握现代科技才能提高参政的积极性
B.认为网上交流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了解民意的唯一途径
C.正确揭示了科技发展对民主进程的直接推动作用
D.没有看到问题实质在于我国民主化进程加快 13.《十二铜表法》第9表公法中规定:“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告……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这能够体现
①保护平民的利益
②城邦的民主化治理
③依法治国的思想
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下图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荷兰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5.1908年,刘师培《<共产党宣言>序》一文中指出:“欲明欧洲资本制之发达,不可不研究斯编(指《共产党宣言》);复以古今社会变革均由阶级之相竞,则对于史学发明之功甚巨;讨论史编亦不得不奉为圭臬(指准则)。”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运用
A.文明史观
B.阶级斗争史观
C.全球史观
D.现代化史观 16.有经济史学家说:“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漫不经心的观察者来看,仅仅是经济和技术问题,实际上它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大变动问题。”这里“大变动”主要指
①国际劳动分工日益明显
②冲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政治制度、思想观念
③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确立
④推动了科技进步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7.观察下表,你认为美国私人部门资本增长率最高阶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1919年~1981年美国私人部门经济数据的年平均增长率(%)
1919~19484年 1948~1973年 1973~1981年
资本投入 1.2 2.6 2.7
劳动投入 0.6 0.7 1.4
资本 1.8 1.1 -5.0
——以上数据来自各年度的《美国统计摘要》
A.自由放任政策
B.国家干预政策
C.“混合经济”政策
D.第三产业兴起 18.美国大学教授罗伯特·佩普说:“在21世纪头十年,美国的相对实力不断下降,而中国的相对实力却一直增强。单极秩序正在变得过时,其他国家正在崛起为可以与美国实力抗衡的力量,美国正在失去大部分的战略自由。”对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是
A.中国的崛起构成了对美国霸主地位的严峻挑战
B.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使世界格局多极化开始出现
C.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使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增强
D.美国应放弃建立单极秩序以换取重获战略自由 19.由《环球时报》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金点强团队提出的“影响近现代中国的50个外国人”里,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名列其中。两人入选的最主要原因是
A.他们先进的科学理论影响着中国
B.他们严谨、踏实的科学精神影响着中国
C.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民众认识世界的方式
D.他们的科学成果直接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 20.下列文学和美术作品中,在风格流派上相同的是
A.图一与图四
B.图二与图三
C.图一与图三
D.图二与图四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中第21题、第22题、第23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4题为选做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21.(14分)在1787年宪法制定之前,美国社会各界对于应该建立何种民主制度众说纷纭。在扬弃古代民主和充分照顾国情的基础上,美国最终通过制宪构建起一种独具特色的 “代表制民主”,也即美国共和政体。考察它的形成过程,有助于我们理解美国的民主政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的领土太大,根本不适合民主制,甚至也不适合贵族制。
——《独立指南报》1782年7月20日
材料二 18世纪80年代的社会失序表明,权力一经滥用就不再是合法权威,会堕落为暴政;自由如果遭到滥用或走得过头,就是无法无天,最终会出现人民的暴政,形成民主的专制。
——伍德《美利坚合众国的创建》
材料三
1781年生效的《邦联条例》所规定的全国性政府,实行的是一院制,没有单独的执行和司法机构,在形式上与古代民主颇为相似。
材料四
在民主制中,人民亲身集会和行使政府权力,而在共和制中,他们通过其代表和代理人来开会和掌管它。
——詹姆斯·麦迪逊
通过采用代表制,“人民”将立法权交给自己选择的代表来行使。“人民”自己直接行使的权力乃是选举权。……古代民主的这些技术手段在“代表制民主”中均被放弃,代之
以原来属于贵族制和君主制的选择性选举、长期(终身)任职、任命性官职、政治职业化等机制。
——李剑鸣《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适合美国的民主制形式是什么?(1分)并结合材料一、一、三分析其不适合的理由。(3分)
(2)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古代雅典的民主制中有哪些手段被“代表制民主”放弃?(3分)“代表制民主”的实质是什么?(1分)在1787年宪法中,选择性选举有何具体表现?(2分)
22.(12分)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它延续着对人类社会的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明代前期一直被禁止使用的白银在正统以后取代纸钞和铜钱成为主币……反过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朱绍侯
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
材料二
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莫过于市场了。……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二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
——摘自《读书》1996年05期《市场·国家·公共领域》一文
材料三 从宏现历史来看当人们津津乐道两个世纪以来的无数发明创造时,当人们享爱着计算机、Internet、移动电话、飞机、汽车的时候,也不要忘记,这两个世纪也是血与火的世纪,而且我们同时享受着被污染的空气、水、阳光(紫外线增强)。前者固然是市场经济带来的,后者也是市场经济的孪生儿。展望21世纪,核战争的阴云是否真
(3)综合上述材料,美国的“代表制民主”与古代雅典民主的基本原则有何一致之处?(2分)在其权力结构中有何发展?(2分)
的已经消散,资源枯竭的危险是否真的已经被技术克服,环境污染能否靠拍卖污染权来治理,都还是未知数。在这种情况下,盲目地相信市场能自发地解决一切问题,每个人追逐个人利益能自动带来利益的最大化,无疑十分危险的。
——韩德强《萨缪尔森<经济学>批判》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影响市场发展的因素。(3分)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分析建国“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及消极影响。(3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市场经济”。(6分)
23.(14分)西方人文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的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材料三
上帝的道不是什么行为,而是单因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马丁·路德《论基督教的自由》
材料四
以下是启蒙运动时期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孟德斯鸠: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如此。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康德: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 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1)材料一体现的人文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指出这一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3分)
(2)材料二两幅作品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其反映的内容与材料一反映的内容有何关系?(2分)
(3)在灵魂得救的途径问题上,材料三持什么观点?此观点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4分)
(4)据材料四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3分)
(5)综合上述材料,之处不同历史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2分)
24.【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A.(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权。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信者,君臣之所共立也;权者,君之所独制也。”
——《商君书·修权))
材料二
在梭伦的法律体系中,立法权属于全体雅典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从执法及其监督体制看,他采取的措施是,公民陪审法庭(陪审员从各个等级中抽签产生)有权撤消或修改执政官的判决,如果公民大会对执政官在任期间的行为不满,则有权对他加以惩治。
——《商鞅与梭伦法治思想之比较》
材料三 公元前594年,雅典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取消公私债务,恢复债奴的公民身份,永远禁止把雅典公民沦为奴隶;他还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工商业经济,保护新兴工商业者的政策措施:他将人民按财产分为四个等级,各自拥有不用的政治权利。
材料四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梭伦的法治思想的不同之处。(2分)
(2)依据材料三、四,指出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政治上的举措及共同目标。(4分)
(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经济上的举措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次改革对两国政治体制的发展产生的影响。(4分)
B.(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现在,越来越多的德国人也准备开始了解这位一百多年前的伟大思想家。影响力逐步扩大的德国左翼党领袖拉方丹自然是马克思的坚定信徒。因为金融危机而焦头烂额的德国现任财长施泰因布吕克,现在也开始阅读《资本论》。如今已经数个月没有睡个安稳觉的施泰因布吕克,甚至成了马克思的粉丝。施泰因布吕克在接受德国《明镜周刊》杂志采访时说:“通常情况下,大家都承认马克思理论的相当一部分是不错的。”《汉堡晚报》则评论说:“现在马克思的魅力正在飞速增加。”
——摘自《广州日报》
材料二
据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报道:2000年12月31日,也即20世纪最后一天,在莫斯科红场上,数以千计的俄国人排着长队,前往列宁墓瞻仰列宁,而此前不久所举行的一次关于俄罗斯“世纪风云人物”的调查中,列宁名列榜首,他被俄国人民推举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
——人教版教材历史《选修4》
材料三
毛泽东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中“越来越多的德国人也准备开始了解这位一百多年前的伟大思想家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3分)
(2)材料二中俄国人民为什么推举列宁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2分)
(3)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怎样多次挽救中国革命的?(3分)
(4)简要指出列宁、毛泽东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2分)
C.【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报刊的一些文章看,认为包括医学、历法、习俗、音乐等方面印第安与中国古代十分相似。另外,墨西哥瓦哈卡地区印第安人“我”“你”“他”的发音及玛雅人“人”“镇”“银”等发音与汉语发音相同。美国考古学家也宣称在美西海岸海底发现了3000年前古代中国的石锚……总之,关于中国古人早就到达美洲的说法,差不多已持续200多年了。
——钟婴《印第安人会是我们的远亲吗?》
材料二
人烟罕至的墨西哥丛林里,隐匿着庞大的玛雅文明遗迹。金字塔的石造建筑雕刻着神秘的人像与精巧的文字,验证玛雅王朝曾经辉煌的年代。
材料三
我们和印第安人交手时,和我们同去的冈萨雷斯教士把那几口木箱、偶像和金器。统统搬上船去了。……在那场厮杀中,我们抓获两个印第安人,两人受洗礼后,一个取名胡利安,另一个取名梅尔乔;两人都是斜眼。打过那次恶仗后,我们重新上船,继续朝日落的方向沿海岸往前探察.我们给伤号治伤后便扬帆起航。
——[西]贝尔纳尔·迪亚斯·德尔·卡斯蒂略《征服新西班牙信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及其依据。(3分)
(2)材料二中玛雅人创造的“金字塔石造建筑”验证了玛雅王朝曾经辉煌的年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们还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3分)
(3)据材料三分析玛雅文明消失的原因。(4分)
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苯】(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白云在蓝天中飘浮,海鸥在波浪间翻飞,阳光下那些被浪涛击打得遍体鳞伤的黑礁石,更显得乌黑发亮,有棱有角,光彩四溢。大自然往往以它奇特的景物,给人以宝贵的启示,这幅黑礁石的画图,就永远不会从我的心灵中消失。它是我访问非洲最形象的概括,也是最深沉的记忆。
——穆青《黑色的礁石》
材料二
美国记者罗森塔尔在1958年写下了新闻史上的名作《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美]罗森塔尔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请回答:
(1)戈雷岛和奥斯威辛集中营是两个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它们各是因为什么罪恶历史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它们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符合文化遗产哪一项登陆标准?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6分)
(2)两段材料中两位记者提到“给人以宝贵的启示”和“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请以设立具有警示意义的文化遗产的目的作简要说明。(2分)
(3)如果中国也要申报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你认为什么地方最有可能申报?理由是什么?(2分)
2.08届高三化学上册教学调研测试 篇二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D(A项扺zhǐ。B项拈niān。C项皴cūn)
2.B(A项不合逻辑,“增长至5.2%和4%”有误,可删去“至”。C项搭配不当,“成交”与“增长”不能搭配,可改为“成交量”。D项成分残缺,“并因演唱而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应去掉“并”然后在“因”前加“昆曲”)
3.(示例)播客是借助数字广播技术制作声音和视频节目上传到互联网供分享的个人网络广播。(4分。符合下定义要求得1分;要点“借助数字广播技术”“将声音和视频节目上传到互联网供分享”“个人网络广播”各1分。超过字数倒扣1分)
4.(1)记忆是人生宝贵的财富。(或人生美好的往事,会成为珍贵的回忆)(4分。意思正确2分,语言平实2分)(2)《朝花夕拾》(1分)
5.A(喻:告诉)
6.D(①写苏轼的身体状况。③设想太虚修炼后的情景。⑥写的是胡定之,与苏轼无关)
7.C(“不必舍本逐末追求仕途的发展”与原文“但旋作此书,亦不可废应举”文意不符)
8.(1)太虚(你)将来一旦受到官务的束缚,想求得四十九天的空闲,又哪里能再次得到呢?(4分。“一”、“为„„所”、反问语气各1分,句意通顺1分)(2)(你)寄给我看的诗文,都十分高超,美妙到极点,娓娓道来而有一种逼人的力量。(3分。“示”“胜绝”“娓娓焉来逼人”各1分)(3)(我)刚到黄州,薪俸已经断绝,(家中)人口却没有减少,我心里对这件事十分担忧。(3分。“廪入”“少”“忧”各1分)
9.(1)“冰壶”比喻美好品德、纯真友情。一片冰心在玉壶。(2分。每问1分)(2)渲染了凄清、空寂的氛围。写出了词人与朋友分别后孤寂失落、依依不舍之情。(4分。每问2分)
(3)运用拟人(或想象)手法,寄语鸳鹭(或王叔济),问能不能在西湖边结茅而居,表达了自己归隐的思想(或追随友人的愿望)。(4分。手法1分,内容分析1分,情感2分)
10.(1)浑欲不胜簪(2)奈何取之尽锱铢(3)君子不齿(4)水落而石出者(5)驾一叶之扁舟(6)寻常巷陌(7)大巧若拙(8)失之东隅
11.①第一次,表达了傅玉涛对核桃的珍爱之情。②第二次,是为了证实“子孙万代”就是他曾经收藏的那一对。③两处内容前后照应,推动情节向前发展。(4分。第①点1分,第②点1分,第③点2分)
12.①两颗核桃大小、分量、形状完全一样,是天生的一对;核桃上的疙瘩都是一个一个天生长成而不是刻出来的“小葫芦”。②够年份,经过两代人之手,透进了人的血气,“揉”成了神奇的颜色,是珍贵的文物。(4分。每点2分)
13.①酷爱文物,见识不凡。②本真坦诚,爱收藏而不功利。③遇事想得开,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得失。(6分。每点2分)
14.①故事时间跨度大,叙事有波澜,“子孙万代”得而失,失而复见,见而又失,情节“奇崛”。②主人公情感复杂,得到的欣喜,失去的痛苦,复见的惊奇,最终失去的失落,五味杂陈,情感“奇崛”。③这些都是通过小人物、小物件、小事件来表现的。④都是通过平静、从容的语言来叙述描写的。(6分。前两点每点2分,③④点答出一点即可)
15.写诗动情在先或下笔后逐渐动情都值得肯定,不必强求一律。事例生动具体、典型,说服力强;从不同角度举例分析,论证更加严密。(6分。每点2分)
16.①写诗时超脱现实,如入无人之境。②展开想象和联想,人事景物可触可感。③忘却世间俗务,进入梦一般美丽境界。(6分。每点2分)
17.①由感而情,由情而诗,没有情就没有诗。②诗歌靠情感打动感染读者,作者用自
己的火去点燃读者的火。③不管形式、风格如何变化,动情才是新诗的根本。(6分。每点2分)
18.略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苏轼启:五月底,我弟弟来到这里,(从他手中)得到你写给我的信,(你)慰问的情谊十分深厚。近来天气进入初寒季节,你生活得怎么样?
我寄居在这里,大体上还过得去。但我弟弟刚到筠州,就失去了一个女儿,而我的一位老奶妈也去世了。悼念他们的心情还未消退,又得到家乡来的消息,说我的堂兄太子中舍(苏不欺)在九月份去世了。我身处他乡,身体衰弱有病,眼见的都是使人感到凄凉的事物,想来我的命就是如此脆弱。
又承蒙你告诉我,你中间有段时间得病不轻,暂且使人高兴的是你又恢复了健康。我们这些人渐渐衰老了,不能够再像年轻时那样对待自己的身子,应当赶快采用道书写方士说的办法,加强养身方面的修炼。我被贬住在这里没有事做,稍微了解一点养生术。现已借到本州天庆观三间道堂,冬至后就住到里面去,过四十九天才会出来。假如不是被贬官、遭到放逐,我怎么能有这样的机会养炼呢?太虚(你)将来一旦受到官务的束缚,想求得四十九天的空闲,又哪里能再次得到呢?应该趁现在有空闲去做。做时,只要选择平时所谓简明扼要、容易做到的方法去做就行,日夜修炼,除吃饭睡觉以外,不做别的事。只要满了这期限,养身的根基就建立了。从此以后,纵然再出来处理人世间的事务,事情办完了,心情又会回到原来的闲静状态,(修炼身性的事)自然不会废止。
(你)寄给我看的诗文,都十分高超,美妙到极点,娓娓道来而有一种逼人的力量。太虚你免不了要去求官位俸禄,将要通过参加科举考试去追求,参加科举考试不一定能实现愿望。我私下替你考虑,应该多写书,像你给我看的论兵和论盗贼等几篇文章就很好,就像这样写几十篇,那就是见识高超又切于实用的,但不必涉及当今的时政。只是你转过来写这类文章的时候,也不能停止参加科举考试的准备工作。
刚到黄州,薪俸已经断绝,人口却没有减少,我心里对这件事十分担忧。只好尽量节俭,每天费用不准超过一百五十钱。每月初一就取出四千五百钱,把它分成三十份,挂在屋梁上,每天天一亮就用画叉挑取一份,然后把叉子藏起来。未用完的钱仍然用另外的大竹筒装好贮存起来,用来招待客人。估计袋中的钱还可用一年多,到时候再另想办法了。
我住处的对岸武昌,山水美妙到了极点。有位老家在蜀地的王生住在城里,我过江后常常因为风涛阻隔,不能马上回家,王生能为我杀鸡煮饭,甚至几天他都不厌烦。又有一位潘生,在樊口开有酒店,可以划船直接到他店旁,虽是乡村酿的酒,自是味醇汁酽。岐亭监酒胡定之,随行带有万卷书,喜欢借给人看。黄州官署的一些官员,家家都会做吃的东西,很喜欢举行宴会。你看这些情况,我的生活难道不是已经过得去了吗?你打开信纸读到这里,我想象得出你一定笑得须髯都会抖动起来。
年底天气十分寒冷,希望你万万自己多加保重。夜里酒喝得多了点,字写得不像样子,不要怪罪,不要怪罪!不一一说了。苏轼再拜。
2014届高三调研测试试卷(一)(南京、盐城)
语文附加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9.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6分。每处1分;多于六处,每多答一处倒扣1分)
20.国别(体);史部。(2分。每问1分)
21.揭示邪说具体内容,让世人知道不可信从邪说;再加以禁止。(2分)
22.AD(A项中“抗日战争中”应为“抗日战争胜利以后”。D项中“单四嫂子”是小说《明天》中的人物)
23.(1)被监禁是因为欧也妮把自己的6 000法朗送给了堂弟。被放出来是因为欧也妮母亲病重,如果她去世,葛朗台的财产将被重新登记,欧也妮也有继承母亲遗产的权利,他害怕财产被分割。(4分。每问2分)
(2)宝钗为避嫌,故意放重脚步,笑着叫:“颦儿,我看你往哪里逃!”故意让红玉他们听到,把“嫌”推给了与此事毫无关联的黛玉。(3分)宝钗表面宽厚,(1分)却富有心机,有些刻薄和虚伪。(2分)
24.最大限度考虑不同群体的诉求(充分吸收民意),找到各阶层、各群体利益的最大平衡点(最大程度得到民众的认可)。(4分。“不同诉求”“最大平衡点”两个要点各2分)
25.养老保险制度中“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缺位;就业岗位本来就不多,年轻人更难找工作;行业收入分配不均。(5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答对三点得5分)
3.08届高三化学上册教学调研测试 篇三
文科综合(历史)
12.周礼规定,天子三架编钟三面摆置,诸侯两架编钟两面摆置,大夫一架编钟一面摆置。这表明西周时期
A.分封制度瓦解B.音乐教育普及
C.冶铁技术发达D.等级制度森严
13.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下令毁天下城郭。刘邦建立汉朝后,要求县以上的治所一般均须筑城。其目的都是
A.巩固中央集权B.承认土地私有
C.发展商品经济D.抑制诸侯势力
14.明清时期出现了“弃儒就贾”的现象。其原因是
A.科举制度被废除B.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被废止D.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15.胡适在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它)变换了全国的空气,解除了一个不能为善而可以为恶的最上层高压势力,然后才能有各种革命的新种子在那个解放的空气里生根发芽。该事件应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16.某回忆录记载:“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上述现象发生于
A.国民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
17.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曾表示,如果中国向美国表达需要粮食的愿望,美国愿意认真考虑。实际上中国政府没有主动要求美国政府供粮,只是同美国民间商业机构洽谈进口粮食的可能性。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中国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实现粮食自给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美国经济出现“滞胀”,急需打开中国市场D.意识形态的对立影响两国关系
18.万科、联想、海尔这几个在中国风云驰骋的企业都诞生在1984年。这一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公私合营的全面展开B.家庭承包责任制开始推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9.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载运。1854年英国废除了这一条例。这一变化表明
A.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贸易B.议会改革完善了民主政治
C.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D.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
20.19世纪晚期在德国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政治民主发展滞后”表现在①实行联邦制②皇帝掌握国家大权
③帝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④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21.20世纪30年代,继十月革命之后中国知识界出现了新的一轮“苏联热”,以苏联为主题的报刊书籍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新一轮“苏联热”关注的重点可能是
A.苏联经济建设的成就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C.苏联革命成功的经验D.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
22.有学者说:“布雷顿森林体系虽为美元霸权提供了国际制度的平台,但美元霸权地位的真正起步却缘于冷战开始之际的马歇尔计划”。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
A.是冷战开始的标志B.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组成部分
C.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复苏D.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经济控制
23.那场冲突虽然最终以苏美两国的妥协而告结束,但它对各国政府和人民造成了普遍的震撼,引起了人们对核战争危险的极大关注。研究发现,当事国在冲突前后所作出的决定,都是由于错误的信息、错误的判断和错误的考虑而误入歧途。“那场冲突”是指
A.古巴导弹危机B.越南战争C.朝鲜战争D. 柏林危机
38.(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清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曾说,条约“总是制定者从外国立场出发强迫签订的,因此,极端重视的首先是要求外部(国)贸易的发展,而不是发挥(中国)内部的潜力”。
——据陈诗启《中国近代海关史》等
材料二: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
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资产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增加自己的资本,把中世纪遗留下来的一切阶级排挤到后面去。
——摘自《共产党宣言》
(1)简述唐宋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表现。(4分)
(2)阅读材料一,结合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说明清政府是如何被迫满足外国贸易发展要求的。(6分)
(3)据材料二,指出世界市场形成的有利条件。“资产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有哪些具体表现?(10分)
(4)简述“关贸总协定”产生的背景。指出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8分)
39.(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通过对人类古往今来诸多文明的研究比较,提出了“挑战——应战”模式来解释文明的起源。他把自然界对人的刺激和人对人的刺激统称为挑战,把人对自然挑战的反应和人对人挑战的反应统称为应战。
——据汤因比《历史研究》
材料二: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基本上是一部中国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历史。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西方文明,西方的冲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和政治,注入了引起现代化并导致永久性变化的力量;面对这一冲击,中国作出的回应是逐渐引进“永久性变化”的要素的同时,背弃传统的“周期性变化”模式,走上现代化道路。
——李帆《韦伯学说与美国的中国研究》
(1)阅读材料一,用“挑战——应战”模式说明罗马法的发展演变。(6分)
(2)阅读材料二,用史实说明,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和政治发生的变化。面对西方的冲击,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导致“永久性变化”的要素?(10分)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呈现哪些趋势与特点?中国是如何应对的?(8分)
广州市2014届高三年级调研测试
文科综合(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160分
38.(28分)(1)表现:瓷器、丝绸等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广州等城市成为 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司、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等。(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2)《南京条约》等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便于列强倾销商品和收购中国农副产品;《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允许外国人到内地经商、开放内河航运,便于列强进一步 深入中国内地;《马关条约》等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便于列强资本输出。(6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3)有利条件: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具体表现: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不断强大;欧美国家的资产阶级逐步掌握国家政权;把亚非拉美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观念成为主流。(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4)背景: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加强贸易保护;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战后美国实力的增强。(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作用:促使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确立;通过多边贸易,促使各成员国之间 逐渐取消贸易壁垒,使各国通过贸易获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对发展中国家和 贸易小国的利益给予足够的重视,努力消除成员国之间的不平等。
(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9.(24分)(1)共和国时期,为协调贵族与平民的矛盾,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在征服扩张过程中出现了民族矛盾、经济纠纷等新问题、新矛盾,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6分,每点3分,其中“挑战”1分,“应战”2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2)变化:近代西方的冲击,使中国 “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逐步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要素:经济方面,新的经济成分;政治方面,新阶级的产生与壮大;科技教育方面,新式学堂、留学生、翻译、军事、科技人才等;军事方面:近代海军等;思想方面:西方民主思想、马克思主义等;社会生活方面:体现近代西方文明的生活方式、社会习俗等。
(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3)国际形势: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区域集团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关系出现新矛盾、新冲突,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增加,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4.08届高三化学上册教学调研测试 篇四
历
史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8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20题,共20题)、非选择题(第21题~第24题,共4题)两部分。本次考试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纸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
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战国某思想家认为,如果人们依顺天生具有的“性、情”做事,追求利益、满足欲望的话,他们一定会做坏事、发生争夺,“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带来坏结果。为此,他最有可能主张
A.要同等爱护所有的人
B.治理国家要清静无为
C.用仁政回复人的善性
D.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 2.《东汉会要》载:“西都(西汉)止从郡国奏举,未有试文之事;至东都(东汉)则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汉代选官制度的这一调整
A.扩大了官吏的人才来源
B.奠定了九品中正制的基础
c.有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
D.使考试成为选官的主要途径 3.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云:“下田戽(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该诗句能够反映出当时
A.耕犁技术取得重大进步
B.灌溉工具用于农业生产
C.筒车已经用于农田灌溉
D.水排冶铁提高生产效率 4.“洪武初议定,官给茶引付产茶府州县。凡商人买茶,具数赴官纳钱给引,方许出境货卖。”材料说明明初政府
A.管控重要商品的经营
C.规范海外贸易的程序
B.加征民营商业的税额
D.限制地域商帮的发展
5.右图为刊登在《巴黎人》杂志上的一张名为“向北京进军”的法军海
报,印证了法国侵略近代中国的历史。法国的此次侵略
A.导致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逼迫清政府允许其在华投资设厂
C.将战火从山东扩大到了华北地区
D.获得了武装控制京津地区的特权 6.“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
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
定的新态度。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
期间的变革。”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
A.促使了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
B.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C.推动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营造了必要空间
7.右图为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示意图,这一战役是
A.国民党军队在华北组织的重大会战
B.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
C.发生在敌后战场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D.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破产的标志 8.“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
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而且能够讲它所要讲的 话„„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
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本芽。”
材料中的这次“会议”
A.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B.决定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C.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宣告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9.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曾对印尼代表团说:“美国是看不起我们的,英国是看不起我们的。法国、联邦德国、日本、苏联这些国家它们都看不起我们。这个看不起是有理由的,因为他们的东西多,技术先进。”基于这一认识,中国政府
A.加紧核武器技术的研制
B.主动加入不结盟运动
C.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D.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10.“中国人感到在会谈中赢得了一大胜利。他们在公报中只作了最小限度的让步;而美国则面临
微妙的任务:即作为执行一项最终撤出台湾的长期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先行实现其减少驻台
美军的承诺。在至关民族利益的问题上,中国人认为他们没有为了中美和解而出卖原则:”此次
中美“会谈”
A.加快了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进程
B.推动中国外交出现重大转机
C.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
D.取得了中美两国建交的成果
11.下图反映了中国市场化指数的变化情况。图中1992-1997年我国市场化指数迅速提高,这
主要得益于
1978-2008年中国市场化水平指数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公有制主体地位得到改变
C.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D.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12.“克利斯提尼用全新的、基于理性的体制,代替沿袭已久的颇具权威的惯例,意在用对整个城邦的忠诚替代传统的对部落和氏族的忠顺。”这里“基于理性的体制”表现在
A.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B.设立四百人议事会
C.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D.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13.“中世纪后期„„意大利商人继续在地中海东部诸国的各个港口与阿拉伯商人相会,收取欧洲
公众所需要的种种商品。这种情况对牟获中间人厚利的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来说,颇称心如意;但是,其他欧洲人则大为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
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动力是
A.克服商业危机
B.扩大海外市场
C.对外倾销商品
D.追逐商业利益 14.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时说:“两千多年来阻碍物理学进步的一个信念是,„„运动是由外物的作用引起的,在量上可以由该外物所保持的速度来衡量,而方向则决定于该速度的方向。”率先打破这一“信念”的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牛顿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 15.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卢棱给旧秩序带来的威胁超过启蒙运动时期其缝任何思
想家。他的理论被视为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对国王、教会和贵族权力的直接挑战。法国大革命期间,他的名字被用来为民主制度申辩。”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卢梭提出了
A.防止君主独裁的分权思想
B.抨击等级制度的平等观念
C.捍卫人民主权的民主理论
D.反对贫富分化的经济主张
16.1908年底,德意志部分议员提出议案,要求详细规定帝国宰相的职责,规定皇帝的宣战权必须
得到议会的赞同。这些议案没有获得通过,但帝国议会获得了在质询宰相时通过多数决议确定
国会意见的权力,还可以宣布对宰相不信任。这表明当时德意志帝国议会
A.剥夺皇帝的行政大权
B.政治作用得到增强
C.最终获取了立法大权
D.决定宰相政治命运
17.苏联的粮食收购率1927-1928年是14.7%,到1938-1940年达到41.2%。对这一变化解读正
确的是
A.农民的全部余粮收归国家所有
B.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农业发展
C,苏联牺牲农民利益推进工业化
D.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
18.下面是1930年和1940年美国部分机器产量数据变化表,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罗斯福新政
┏━━━━━━━━━┳━━━━━━┳━━━━━━━━┓ ┃
┃
1930
┃
1940
┃ ┣━━━━━━━━━╋━━━━━━╋━━━━━━━━┫ ┃
拖拉机
┃
92万台
┃
156.67万台 ┃ ┣━━━━━━━━━╋━━━━━━╋━━━━━━━━┫ ┃
谷物联合收割机
┃
6.1万台 ┃
19万台
┃ ┣━━━━━━━━━╋━━━━━━╋━━━━━━━━┫ ┃
玉米摘收机
┃
5万台
┃
11万台
┃ ┗━━━━━━━━━┻━━━━━━┻━━━━━━━━┛
A.推行“以工代赈”
B.致力于国家工业复兴
C.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D.实施农业减耕减产政策
19.1948年夏,为了对付美、英、法三国在西德实行统一办法以及在那里实行货币改革进行报复,苏
联封锁了柏林,切断了通过东德到达西柏林的所有铁路和公路,美国开辟了大规模的“空中补
给线”来应对封锁。美苏的这一对抗直接导致
A.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柏林墙的出现和冷战的加剧
C.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的建立
D.两大阵营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20.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实行金融改革,放松外国银行准入。大部分经济合作与发展
组织的国家和地区都给予外国银行国民待遇。纽约、伦敦、东京、巴黎、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成为主要的证券交易中心。这主要说明当今世界
A.各国经济安全面临威胁、B.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C.经济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D.国际经济新秩序已建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中第21题一第23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4题为选做题,共4题,考生只能选做两题,多答无效。
21.(12分)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黑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二
(王阳明)在南赣建立起一种乡村民众的自治组织“乡约”,井亲自撰写了约规,即《南赣乡约》。阳明的乡约模式„„强调乡约格物致知,即格心中之物,而同时见诸行动。„„《南赣乡约》颁行以后,„„赣县“人心大约淳正,急公输纳,守礼畏法„„子弟有游惰争讼者,父兄闻而严惩之,乡党见而耻辱之。”
——程鹏飞《王阳明“知行合一”与南赣乡约》
材料三
阳明论政,大略以孟子《礼运》为蓝本。虽足针砭专制,究非真出新创。„„至宋元之世,儒学化为理学,理学又专尚程朱。„„末学弊极,浸至是非以孔子为权衡,纲常致个人于桎梏。„„阳明继起,乃明揭思想解放之赤帜,发为学贵自得之论。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王阳明“致良知”学说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5分)
(2)据材料二,分析《南赣乡约》颁行的社会价值。材料三的作者认为王阳明的思想贡献有哪些?
(5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说说王阳明的思想及实践对当今社会道德建没的启示。(2分)
22.(14分)近代中国工业化不是对西方生产方式的原样移植,存在着一条立足本土、工农结合、土洋结合进而现代化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真正成为中国工业化推动者的是清政府,它以洋务派为代表。他们无论是办军事工业,还是民用工业,其主导产业为钢铁、矿产、铁路„„即当时所谓的“机器矿路”。这是符合工业发展本身规律的,这些产业部门亦能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影响。„„此外,甲午战争前,„„广大的手工业者和工场主超了切实的和重要的作用。他们使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方式有了自己本身的特征。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
材料二
西洋棉货的大量进口与沿海大城市新式纺织厂的兴起,使得乡村各种副业生产的相对利益发生巨大变化。机纱之供应诱导出一些新的手工业,例如针织品及编花边。不过,最主要的影响是使农户把用于手工纺纱的劳动力移至手工织布。„„随着手工纺纱衰落同时发生的是手工织布的勃兴。新式织布机为手织机提供了许多改良的启示,结果手工织布的生产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尽管有洋布与国产机织布的强烈竞争,手工织布始终未丧失其为最有利的农村副业的资格。——赵冈、陈钟毅《中国棉纺织史》
材料三
——摘编自彭南生《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 请问答: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工业化起步阶段的发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工业化的主要影响。(5分)
(2)近代工业化对传统农村经济具有解构与重建的双重作用。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具体表现,概括近代工业化对农村副业生产带来的有利变化。(4分)
(3)据材料三,分析这一时期我国棉纺织业各部门的发展状况。综合上述材料,请你简要谈谈从近代中国工业化历程中得到的借鉴价值。(5分)
23.(14分)1787年美国制定的联邦宪法,体现了加强集权与分散权力的双重倾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革命确立的邦联共和制,特别是各州以立法机关为主导的分权体制,是属于美利坚民族的。因为它是在民族革命情感炽热的大环境下,作为英国集权体制的对立物而出现的。
„„这种体制相对英国而言,它张扬了美利坚民族精神.但就美利坚内部而言,„„权力软弱的邦联政府逐渐难以维系享有独立与主权的各州,分裂危机a益威胁着国家的统一。
——张定河《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材料二
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日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在共和国里极其重要的是,不仅要保护社会防止统治者的压迫,而且要保护一部分社会反对另一部分的不公。
—— [美]汉米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
材料三政府权力的制衡和分散性以及利益集团的多元性等等常使联邦政策步履雏艰,事倍功半,或因立法软弱无力而治标不治本。同时,各级行政部门作为执法者,不时地自作主张,越俎代庖:其“一仆侍二主”的性质及彼此间围绕资源和权力所展开的 竞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政府政策的有效性。
——梁茂信《略论美国政府解决城市社会问题的效用有限性》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加强集权的原因,结合1787年宪法内容,指出有利于美国加强集权的 规定。(4分)
(2)与集权相反的是分权。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述“美国政府权力结构的分散性”。(10分)
(要求: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畅;300字左右。)
24.【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有学者认为,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历史贡献或不在政治方面,而在文化方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维新运动期间,新派人士已有很明确的认识: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倪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戊戌时期,出现了最早的国人自办的女校——经正女学堂,出现了中国第一所近代国立大学——京师大学堂。从1895-1898年,出现各类新报刊约60种,多由国人自办,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时务报》,销量逾万,“此报名贵已极,读书人无不喜阅”。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在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里,出过黄兴、蔡锷那样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而短时间里纷纷兴起的学会,则兼有学术与政治两重意义。它不但使习惯于一家一户的中国人看到了“群”的形式和力量,而且为广开中国的民智而介绍西方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维新人士的教育观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产生的主要政治背景。(2分)
(2)据材料一、二,概括维新变法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举措并分析其作用。(6分)(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以维新变法为例,简要说说文化教育与政治变革的关系。(2分)
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唐太宗以其独特的治国之道妥善处理民族关系,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贞观四年,唐太宗与群臣讨论如何安置内附的东突厥。„„中书令温彦博建议把突
厥迁入河南朔方之地,全其部落、风俗,其实质是在尊重突厥生产方式及风俗习惯的前提下的自然同化之策。唐太宗反夏权衡后,采纳了温彦博的主张。
——梁华《从唐太宗的民族政策看唐文化的繁荣》
材料二
唐太宗为首的统治集团吸取了隋“弃德穷兵,以取颠覆”的教训,„„对边疆地区的军事行动十分慎重。在此期间,尽管唐王朝曾发动对东西突厥的战争,„„然在战争之后,唐朝廷也一反“贵中华,贱夷狄”的传统方针,而“抚九族以仁”,对少数民族实行较宽厚的羁縻政策。
——詹子庆、田泽滨《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温彦博提出的建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安置东突厥的措施。(3分)
(2)据材料二,分析唐太宗采取的处理民族关系的策略,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策略的实践效
果。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唐太宗的治国之道。(7分)
C.【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玛雅文明曾经辉煌一时,但其突然失落至今仍是个未解之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玛雅人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他们观测天象,制定了精确的历法。„„玛雅文字被视作神的创造,使用文字的权利均为祭司垄断。„„尤其是他们的建筑工程已达到古代世界很高的水平。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一度被人类的英雄主义所征服的执拗不驯的犬自然挣脱了束缚,导致曾经是文明的家园„„又恢复到了旧有的宇宙洪荒状态。„„这些废墟非常雄辩地告诉我们,玛雅文明的创造者们当年成功地发起的那场与自然环境的斗争是多么激烈。
——汤因比《历史研究》
材料三
当玛雅文明达到鼎盛的时候,迅速增加的人口超过了农业所能保障的极限.„„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神权政治所能寻求的,不可能是科学的解决办法,而只是更虔诚地膜拜神灵。
于是,更多的神庙出现在玛雅的土地上,更多耗费民力的宗教仪式频繁地举行。在这种恶性循环当中,„„玛雅的辉煌成为历史的遗迹。
——杭侃《玛雅文明:文明的另一种模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玛雅文明的主要成就。(3分)
(2)据材料二,指出汤因比分析玛雅文明失落的角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对玛雅文明的失落作出何种不同的解释?(5分)
(3)由于缺少足够的证据,材料二、三中关于玛雅文明失落的分析还只能作为假说。结合所学知
识,你认为破解玛雅文明失落之谜的有效途径主要有哪些?(2分)
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徽派建筑艺术是中国古建筑的一大流派,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荡里姚宗族村落遵循着人事活动必须要合于自然规律的生态原则,所以从大的空间格局看,该村村落山水景观是较为和谐自然的,村落布局也是乡民在生产生活中自觉选择的结果。
„„从传统风水信仰来说,在荡里姚小格局的村落镜像中,左为青龙,君为白虎,该村左边青龙为白洋河,右边白虎为南屏山、十八尖等山峰。
一何根海《村落镜像与神圣砌末——安徽池州荡里姚宗族傩神会的文化生态考察》
材料二徽州古村落在选址布局上受着风水观念的强烈制约。“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是他们基本的原则;但从风水学角度来看,具有完满的物质条件及合理功能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就是一个理想环境。人类有着自己的希冀、渴求和恐惧,而只有将这些情感,通过在创造自己的生活环境中表达出来,才构成一真正的理想环境。
一摘编自余治淮《桃花源里人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荡里姚宗族村落建筑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徽派建筑的显著特征。(4分)(2)徽州古村落选址布局上的基本原则是“依山造屋,傍水结村”。结合材料二,分析确立这一原则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徽派建筑取得成就的原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徽州古村落布局体现了怎样的环境理念?(2分)
2015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D
2.C
3.B
4.A
5.D
6.D
7.C
8.A
9.A10,B 11.D
12.C
13,D
14.A
15.C
16.B
17.C
18.B
19.C
20.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60分。
。21.(12分)
(1)主要内容:良知是人先天具有的是非之心;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致良知是成圣的途径。(3分)
方法:反省内心,加强道德修养;倡导知行合一。(2分)
(2)社会价值:缓和社会矛盾;利于基层社会的治理和稳定。(2分)
思想贡献:涵有批评专制的意义;打破对孔子的偶像崇拜;冲击理学对人的思想桎梏。(3分)
(3)启示:自觉提升道德修养;积极开展道德实践。(2分)22.(14分)
(1)特点:封建政府主导;侧重发展重工业;机器生产和等‘E生产并存。(3分)
主要影响: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步伐;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2分)
(2)具体表现: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1分)
有利变化:新的手工业行业增多;生产技术得到革新;手工织布的竞争力得到提升。(3分)
(3)发展状况:机器纺纱业有了长足发展.基本实现自给;机器织布业和手工织布业共同发展; 手工织布业的消纱量占主导地位。(3分)
借鉴价值:工业化建设要立足国情;工业化要与传统产业协调发展。(2分)23.(14分)
(1)原因:邦联体制威胁国家统一。(1分)
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总统掌握最高行政
权,对立法有否决权。(3分)
(2)
24.A.
(1)教育观念:全民教育。(1分)政治背景:面临瓜分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1分)
(2)举措:兴学堂;办报刊;立学会。(3分)
作用:制造舆论,宣传维新思想;孕育民主革命力量;启发民智,扩大政治参与。(3分)
(3)关系:文化教育举措推动维新变法;维新变法促进文化教育事业发展。(2分)B.
(1)建议:全其部落、保其风俗。(1分)
措施:允许部分突厥人内迁;在东突厥原居处实行羁縻府州制度。(2分)(2)策略:战而后和。(1分)
实践效果:为贞观之治营造了稳固的周边环境;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团结;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3分)
治国之道:政治决策慎重;吸取前朝教训,谨慎用兵;以德治国,和好民族。(3分)
C.
(1)主要成就:建立独特的历法体系;发明象形文字;修筑壮观的金字塔。(3分)(2)角度:自然因素(大自然的报复)。(1分)说明:环境变迁;气候干旱。(2分)
解释:人口膨胀突破农业保障的极限;频繁的宗教活动严重耗费民力。(2分)(3)主要途径:进一步释读象形文字;考古挖掘和历史研究不断深入。(2分)D.
(1)特点:山水景观自然和谐;村落布局是乡民在生产生活选择的结果;村落镜像体现传统风水信仰。(3分)
特征:粉壁青瓦马头墙。(1分)
(2)依据:符合风水观念;满足生活需要。(2分)
5.08届高三化学上册教学调研测试 篇五
试题Ⅰ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艺术也是一种
▲
心灵的艺术。艺术家抚弄艺术,▲
在乎其“市场价值”,▲
用它来搭建心灵之“庐”。明代末年的戏剧家祁彪佳说其寓园为
▲
之所,可寄寓心灵。
A.放任
不是
而是
安贫乐道
B.放置
不仅是
而且是
安身立命
C.放任
不仅是
而且是
安贫乐道
D.放置
不是
而是
安身立命
我的答案是 D 正确答案是 A 分析:本题3分,失3分;对近义实词、关联词语辨析得不够清楚。措施:加强近义实词、关联词语的积累、辨析。放任 放置
2.下列诗句与“雨昏青草湖边过”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A.薄罗轻剪越溪纹
B.山家烟火春日晴 C.花落黄陵庙里啼
D.饮马长城窟更寒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打扰您了!我想垂询一下如何解压并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B.明日搬新家,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家中备下薄酒,恭请光临!C.贵书店即将开张大吉,无论是多忙,到时我都一定会拨冗出席!D.天气日渐寒冷,侄儿在校是否需要叔父寄送御寒物品?望钧裁!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诗籍店铺真是只有米粒大小,在一道小街上。
▲
有时也遇见克莱曼答斯基女士,匆匆地来匆匆地去。
①犄角儿上还有一张桌子,坐着一个戴近视眼镜的,和蔼可亲的,圆脸的中年妇人。
②屋子有点黑,四壁是书架,中间桌上放着些诗歌篇子,木刻画。③桌前装着火炉,炉旁蹲着一只大白狮子猫,和女人一样安静无言。④铺子在一楼,只一间,可是和读诗那座楼远隔着一条甬道。⑤篇子有宽长两种,印着诗歌,加上些零星的彩画,是给大人和孩子玩儿的。A.①②④⑤③
B.④②⑤①③
C.④①③②⑤
D.①④⑤③②
5.阅读右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A.传统如陷阱,陷入便不能自拔。B.只有走出传统,才能推陈出新。C.面对传统,应当学会自我救赎。D.泥古不化,易被传统捆住手脚。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送方希则序 欧阳修
庄子以绅笏为柴栅,班固以名声为缰锁。夫官位爵禄,人之所甚欲,彼岂恶之邪?盖将有感云尔。是以君子轻去就,随卷舒,富贵不可诱。故其气浩然,勇过乎贲、育①,毁誉不以屑,其量恬然不见于喜愠。能及是者,达人之节而大方之家乎!
希则茂才入官,三举进士不利,命乎数奇。时不见用,宜其夷然拂衣,师心自往,推否泰以消息,轻寄物之去来,渊乎其大雅之君子,而几类于昔贤者乎!
余自来上都,寓谒舍,穿履金门者,再见春矣。会天子方向儒学,招徕俊良,开贤科,命乡举,而四方之杰赍贡函诣公车者,十百千数。余虽后进晚出,而掎裳摩趺攘臂以游其间,交者固已多矣。晚方得君,倾盖道涂,一笑相乐,形忘乎外,心照乎内,虽濠梁之游不若是也。未几,君召试中台,以枉于有司,夺席见罢。缙绅议者咸伤冤之,君方澹乎冲襟,竟于使人不能窥也。后数日,赍装具舟,泛然东下。以余辱交者,索言以为赠。
夫恢识宇以见乎远,穷倚伏以至于命,此非可为浅见寡闻者道也。希则,达人尔,可一言之。昔公孙尝退归,乡人再推,射策遂第一,更生书数十上,每闻报罢,而终为汉名臣。以希则之资材而沉冥郁堙,岂非天将张之而固翕之邪?不然,何徘徊而若此也?夫良工晚成者器之大,后发先至者骥之良。异日垂光虹,濯发云汉,使诸儒后生企仰而不暇,此固希则褚囊中所畜尔,岂假予说言之哉?觞行酒半,坐者皆欲去,操觚率然,辞不逮意。同年景山、钦之、识之亦赋诗以为别,则祖离道旧之情备之矣,此不复云。
(选自《欧阳修集》,有删改)
[注]①贲、育:传说中两位战国的勇士。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举进士不利,命乎数奇
数:命运
B.推否泰以消息
息:讯息
C.后数日,赍装具舟
赍:携带 D.操觚率然,辞不逮意
逮:达到 7.下列“为”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庄子以绅笏为柴栅 B.索言以为赠
C.此非可为浅见寡闻者道也 D.同年景山、钦之、识之亦赋诗以为别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是以君子轻去就,随舒卷,富贵不可诱。(4分)
(2)以希则之资材而沉冥郁堙,岂非天将张之而固翕之邪?(4分)9.作者在文中对方希则流露出哪些情感态度?请简要概括。(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10~12题。
栾家濑 王
维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白石滩 王
维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10.从体裁上看,这两首诗歌都是五言
(填空)。(2分)11.诗人善于从细微处描写,请从这一角度对“跳波自相溅”作简要分析。(3分)
12.这两首诗的尾句都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在营造的意境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回答。(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
?(《庄子•逍遥游》)(2)汩余若将不及兮,▲
。(屈原《离骚》)
(3)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4)乱石穿空,▲
,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范仲淹《岳阳楼记》)
(7)国将兴,▲
。(《荀子•大略》)(8)
▲,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咏史》)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7题。
围城冬夜 钱钟书 ①柔嘉不愿意姑母来把事闹大,但瞧丈夫这样退却,鄙薄得不复伤心,嘶声说:“你是个懦夫!懦夫!懦夫!我再不要看见你这个懦夫!”每个字像鞭子打一下,要鞭出她丈夫的胆气来,她还嫌不够狠,顺手抓起桌上一个象牙梳子尽力扔他。鸿渐正回头要回答,躲闪不及,梳子重重地把左颧打个着,迸到地板上,折为两段。
②鸿渐惊骇她会这样毒手,看她扶桌僵立,泪渍的脸像死灰,两眼全红,鼻孔翕开,嘴咽唾沫,又可怜又可怕,同时听下面脚步声上楼,不计较了,只说:“你狠,啊!你闹得你家里人知道不够,还要闹得邻舍全知道,这时候房东家已经听见了。你新学会泼辣不要面子,我还想做人,倒要面子的。”走近门大声说:“我出去了!”慢慢地转门钮,让门外偷听的人得讯走开然后出去。柔嘉眼睁睁看他出了房,瘫倒在沙发里,扶头痛哭。
③鸿渐走出门,神经麻木,不感觉冷,意识里只有左颊在发烫。头脑里,情思弥漫纷乱像个北风飘雪片的天空。他信脚走着,彻夜不睡的路灯把他的影子一盏盏彼此递交。他仿佛另外有一个自己在说:“完了!完了!”散杂的心思立刻一撮似的集中,开始觉得伤心。左颊忽然星星作痛。同时感到周身疲乏,肚子饥饿。鸿渐本能地伸手进口袋,想等个叫卖的小贩,买个面包,恍然记起身上没有钱。他无处可去,想还是回家睡。他看表上十点已过,不清楚自己什么时候出来的,也许她早走了。
④他一进门,房东太太听见声音,赶来说:“方先生,是你!你家少奶奶不舒服,带了李妈到陆家去了,今天不回来了。这是你房门的钥匙,留下来交给你的。你明天早饭到我家来吃。”鸿渐心直沉下去,捞不起来,机械地接钥匙,道声谢。房东太太像还有话说,他三脚两步逃上楼。
⑤开了卧室的门,拨亮电灯,破杯子跟断梳子仍在原处,成堆的箱子少了一只。他呆呆地站着,身心迟钝得发不出急,生不出气。柔嘉走了,可是这房里还留下她的怒容、她的哭声、她的说话,在空气里没有消失。他望见桌上一张片子,走近一看,是陆太太的。忽然怒起,撕为粉碎,狠声道:“好,你倒自由得很,撇下我就走!滚你的蛋,替我滚,你们全替我滚!”这简短一怒把余劲都使尽了,软弱得要傻哭个不歇。和衣倒在床上,觉得房屋旋转,想不得了,万万生不得病!明天要去找那位经理,说妥了再筹旅费,旧历年可以在重庆过。心里又生希望,像湿柴虽点不着火,而开始冒烟,似乎一切会有办法。
⑥不知不觉中黑地昏天合拢、裹紧,像灭尽灯火的夜,他睡着了。最初睡得脆薄,饥饿像镊子要镊破他的昏迷,他潜意识挡住它。渐渐这镊子松了、钝了,他的睡也坚实得镊不破了,没有梦,没有感觉,人生最原始的睡,同时也是死的样品。
⑦那只祖传的老钟从容自在地打起来,仿佛积蓄了半天的时间,等夜深人静,搬出来一一细数:“当、当、当、当、当、当”响了六下。六点钟是五个钟头以前,那时候鸿渐在回家的路上走,蓄心要待柔嘉好,劝她别再为昨天的事弄得夫妇不欢;那时候,柔嘉在家里等鸿渐回来吃晚饭,希望他会跟姑母和好,到她厂里做事。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选自长篇小说《围城》,有删改,标题为选者所拟)
注:本文节选自《围城》结尾部分,主要情节为方鸿渐和孙柔嘉在结婚定居上海后,因双方家庭和亲族,甚至佣人的介入,矛盾更为复杂,不断发生龃龉和纠纷。最后,方、孙的矛盾终因前者辞去报馆资料室主任而面临再次失业时激化,刚建的新家解体,他打算投奔在重庆当官的赵辛楣谋取职业。
14.本文前两段所描写的方鸿渐具有哪些的形象特征?请简要概括。(4分)15.妙用比喻是钱钟书的写作特色,请从第三段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并加以赏析。(4分)
16.请简要概括方鸿渐进卧室之后情绪变化的过程。这样写有什么意义?(6分)
17.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0题。
千古兰亭 祝
勇
王羲之不会想到,他的《兰亭序》,居然发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临摹和刻拓运动,贯穿了其后1600多年的漫长岁月。自那真迹被隐匿起来,后人一直苦心孤诣地复原着它原初的形状。这些后人包括: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米芾、赵孟頫、董其昌、八大山人、陈邦彦„„几乎书法史上所有重要的书法家都临摹过《兰亭序》。
面对着这些接力似的摹本,我们已无法辨识究竟那一张更接近它原初的形迹,但这已经不重要了,永和九年暮春之初的那个晴日,就这样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放大了,它容纳了一千多年的风雨岁月,变得浩荡无边,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把个人的生命投入进去,转眼就没了踪影,但那条河仍在,带着酒香,流淌到我的面前。在漫长的时光里,这些摹本、刻本、拓本,都被编入一个紧密相连的互动结构中。白纸黑字的纸本,与黑纸白字的拓本的关系,犹如昼与夜、阴与阳,互相推动,互相派生和滋长,轮转不已,永无止境。中国的文字和图像,就这样在不同的材质之间辗转翻飞,摇曳生姿。如老子所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周而复始,衍生不息。
中国文化一开始往往依托于巨大的青铜器和建筑(比如长城),通过外在的宏观控制人们的视线,让文字附着在青铜礼器之上,通过物质的不朽实现自身的不朽,文字因此具有了神一般的地位,最早的语言——铭文,也借助于器物,与权力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但纸的发明改变了这一切,它使文字摆脱了权力的控制,与每个人的生命相吻合,书写也变成均等的权力。自从纸张发明的那一天,它就取代了青铜与石头,成为文字最主要的载体,汉字的优美形体,在纸页上自由地伸展腾挪。在纸页上,中国文字不再带有刀凿斧刻的硬度,而是与水相结合,具有了无限舒展的柔韧性,成了真正的活物,像水一样,自由、潇洒和率性。它放开了手脚,可舞蹈,可奔走,也可以生儿育女。它们血脉相承的族谱,像一株枝桠纵横的大树,清晰如画。王羲之或许还不会想到,他对良辰美景的流连与哀悼,对生命流逝、死亡降临的愁绪,能借助一纸《兰亭序》从时间的囚禁中逃亡,获得了自由和永生。所有浩荡无边的岁月,被压缩、压缩,变得只有一张纸那么大,那么的轻盈可感,轻得像蝉的透明翅膀,中国人的文化与生命,就是在这份轻灵中获得了自由。
当这十几个世纪里的字画卷轴排列在一起时,我们才能感觉到文字水滴石穿一般的强大力量。文字它以临摹、刻拓的方式,从死亡的控制下胜利大逃亡,一步步完成跨越千年的长旅。从物质性上讲,纸的坚固度远远比不上青铜,但它使复制和流传变得容易,文字也因为纸的这种属性而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永恒。当那些纪念碑式的建筑化作了废墟,它们仍在。它们以自己的轻,战胜了不可一世的重。
(选自《十月》,有删改,题目为选者所拟)18.第二段中引用老子的话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19.简要概括本文第三段的论述层次。(6分)
20.结合对文末“它们以自己的轻,战胜了不可一世的重”的理解,阐释本文标题“千古兰亭”的内涵。(6分)
七、作文(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你喜欢大海,因为它无边无际;我不喜欢大海,也是因为它无边无际。(法国电影《夜莺》中的台词)
2015届高三期中调研测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试题Ⅰ
一、语言文字运用
1.D(3分)
2.C(3分)
3.B(3分)
4.B(3分)
5.D(3分)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6.B(息:减少)(3分)
7.C(为:向)(3分)
8.(1)因此君子把担任或不担任官职看得很轻,像云卷云舒般随心自由,不被富贵所诱惑。
(2)凭借希则的资质才能却幽居匿迹被埋没,难道不是上天将要让他显扬却一定(先)让他收敛吗?
三、古诗词鉴赏(11分)10.绝句(2分)
11.溪水湍湍,浪花迸跳,相溅有声。(1分)诗人描写这一细微的自然现象,为后句白鹭受惊做了铺垫;(1分)表现出作者对自然风光的赏悦之情。(1分)
12.共同的描写手法:以动衬静(反衬)。(2分)意境的相同点:都具有灵动的生命气息;(2分)不同点:“白鹭”句有世外自然的空灵自在,“浣纱”句有田园生活的清新纯美。(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3.(1)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恐年岁之不吾与
(3)以手抚膺坐长叹(4)惊涛拍岸
(5)猥自枉屈
(6)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必贵师而重傅
(8)历览前贤国与家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14.懦弱退让(2分),爱面子(2分)。若答“老练机智”得1分。15.以雪片的纷飞,形象地描绘了方鸿渐心理的繁多凌乱,(2分)暗示了家庭矛盾的复杂错乱;(1分)也用雪天的寒冷,写出了他内心的凄冷和痛苦。(1分)
16.情绪变化的过程:失望苦恼,愤怒狂躁,沮丧无奈,萌生希望。(4分)意义:表现了方鸿渐易变盲动的性格特征,(1分)也交代了小说的结局——婚姻的解体。(1分)
17.这晚点的时钟极富象征意义,形象地讽刺了方鸿渐生活在新的时代却有着落伍的家庭观念,(2分)它既是围城冬夜环境的组成部分,也表达了作者对方孙二人婚姻解体的伤感和同情,(2分)暗示对人生困局的无奈。(2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18.老子的话表明一物繁衍出万物的生生不息过程,(2分)充分地印证了《兰亭序》诞生后,历代的摹本、刻本、拓本不断产生,日益丰富,(2分)表明了《兰亭序》具有永恒的非凡的艺术魅力。(2分)
19.首先回溯了文字在发明纸张之前是被权力控制,具有神圣性的历史状况;(2分)接着分析了自纸张发明后,文字摆脱权力控制,书写权利均等,文化得以延续和扩展;(2分)最后阐述了王羲之的生命感悟正是借助轻盈的纸张,获得长久地流传。(2分)
20.“它们以自己的轻”,表达了文字书写的自由与纸张的轻盈;(2分)“战胜了不可一世的重”,表现了艺术作品以柔弱的姿态抵抗了权力的重压。(2分)《兰亭序》与千古的关系,写出了“轻”的艺术作品在“重”权之压下,以强大艺术力量,跨越千年,获得了永恒和不朽。(2分)
七、作文(18分)
6.08届高三化学上册教学调研测试 篇六
一、指导思想
依据江苏省2009年《考试说明》要求,模拟2008年省高考历史试卷风格,契合课改精神和理念,注重试题的主题立意,注重新情境的创设和新材料的运用,注重对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的考查,特别加强是对学生解读、提取、综合运用信息能力的考查,同时强化对学科主干知识和高考“双基”要求的考查,从而实现对“一模”检测后历史学科教学的诊断,并为最后冲刺阶段回归教材的复习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二、试卷特点
1、平稳与创新
一方面,本卷与南京市教研室三次统考试卷风格和理念一脉相承,有着统一、协调的整体共性,具体体现在:
(1)坚持试题的主题立意原则。确保每题的原创性,确保试题的高品位、有灵魂。(2)坚持试题内容大信息量原则。充分运用各种形式的图表和文献资料。全卷共有图片材料13件,非选择5题中,文字材料共有19条。
(3)坚持新情境的创设和新材料的运用。例如20道选择题100%都为材料型或情境型选择题。
(4)坚持试卷的相对稳定性原则。我们始终试卷难度相对平稳,不搞“大起大落”的战术,但在考查的能力要求上逐步加大难度,以便于广大师生的有序正常复习。
综合四次统测分数段人数和均分情况分析,可以看出变化较为平稳,见下表:
另一方面,又力求在形式、内容和立意上都有一定程度的自我突破和自我超越,兼顾到创新性、时代性等要求。例如:选择题第8题以《我的团长我的团》创设情境;
第11题和19题分别以展板和书页的形势承载文字材料;第18题以图片填空的形式作为选项;例如非选择题24题通过商鞅和王安石的改革,贯穿“改革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变法者是否坚决推行”和“改革必须注意维护人民利益”等立意,也具有创新性。
2、回归与提升
本卷的指导思想之一是引导师生对教材和考试说明的回归,以应对最后冲刺阶段的查漏补缺。例如:选择题第2题考查朱熹和王阳明思想的共同点;第15题具体考察4位启蒙思想家的学说、著作和地位影响;非选择题第21题第(4)问考查行省制度的意义、第23题对三大伟人的考查,特别是对十三大内容和意义的考查、第25题第(2)问对克伦威尔措施的考查,而且分值很大。
提升,指的是适当强调合加大对学科能力的考查要求,以适应近年来江苏历史高考的命题方向。例如:非选择题第22题,对二战后美国实施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措施的前提、对美国、联邦德国、日本经济政策的共同点的考查等等。
3、广度与梯度
试卷注重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基础知识,在考点覆盖范围上严格把关,起到对知识点全面考查的功效,统计如下:
(1)必修1:第3、4、6、8、11、12、13、19题,计24分;第21题,计14分,总计38,涉及九个单元中的第1、2、3、4、5、6、7、9等八个单元。
(2)必修2:第1、5、9、10、14、17、20题,计21分;第22题,计14分,总计35分,涉及八个单元中的第1、2、3、5、6、8等六个单元。
(3)必修3:第2、7、15、16、18题,计15分;第23题,计12分,总计27分,涉及八个单元中的第1、2、4、5、8等五个单元。
(4)选修1:第24题,计10分,涉及九个单元中的第2、4单元。
(5)选修4:第25题,计10分,涉及六个单元22位人物中的第3单元的1位。
三、主要问题与对策
(一)选择题:
依据电脑得分率统计,得分率较低(低于75%)的题目有:第2、12、16、11、4、5、20题。
问题与建议具体如下:
(二)非选择题:
1、基础薄弱。(1)基础知识点、主干知识点记不清,对教材不熟悉。如:
第21题第2问,不少学生错误认为汉初分封制导致西汉的灭亡或认为郡国并行制好或初期好;第4问考查行省制度的意义,2分拿不全。
第23题对中共十三大内容和意义的考查、民主主义革命写成“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25题第2问对克伦威尔措施一般只能答出“航海条例”,或和拿破仑的措施混淆。
(2)阶段性不明,如:
第22题第1问,前提条件答成“罗斯福新政。
(3)错别字问题依旧存在,如:
21题 “郡县制”已不太会写成“群县制”;但宣慰司的“慰”写成“尉”。
2、审题能力欠缺。
(1)阅读、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欠缺,文字理解错误,如:
24题第1问,“惩罚了灭亡秦国的败类”、“封赏灭亡秦国的功臣”。
24题第2问,不看“据材料三、四”,把目的答成巩固北宋封建统治。
(2)看不清设问的条件限制,如:
22题第3问,问德日经济措施的侧重点,结果答成共同点。
24题第1问,将“平赋税”理解为减少赋税,奖励耕战、耕织答不全;第2问,将“抑兼并”写成“抑制土地兼并”;第3问,忽视“主观”一词。第4问,归纳启示答成“变法要注意用人等”或套话“依据国情”,“实事求是”等;不少学生照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路线”点不到“初级阶段”。
25题第4问,不理解“英国历史新的出发点”即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或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3)回答时不结合材料,自说自话。如24题的变法启示等。
3、历史学科的思维能力欠缺。
(1)不能准确回答关键词。
21题第1问:许多学生把把“原因”回答成“目的”。第3问,“评价”答成影响,或不会评价。
22题第4问,“实质”是什么不能准确表述清楚。
25题第1问:克伦威尔活动能够的性质。答成“专制独裁”,不能强调阶级属性,或错写成“资本主义”。
(2)回答问题思考不够全面,思路比较狭窄,答案不全面:
如:21题第2问,对郡县制作用中“巩固统一”这一点答不到。
(4)不能把握题目的立意主旨,如:
21题,中央集权、皇权不明;
24题,如理解题意,则不难答出“改革的成败取决于变法者是否坚决推行”;
4、答题不够规范。
书写格式不规范;
缺乏条理,不分点、不分行,不写项目词;未做到序号化、段落化;卷面不整洁; 语言表述不规范。
(1)不会使用历史学科规范语言,专有名词术语表述不准确,如:
23题,社会性质写成“双半”,“两半”、“半半”、“半殖民、半殖民地”、“殖民地”等,“新三民主义”大多写成“三民主义”。
24题第1问,答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5题,乱用词语:因果关系、继承关系等。
(2)照抄材料,特别是文言文材料,如:
23题第3问,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要点照抄原材料,没有概括总结的意识。要主张对材料的原文有选择性的引用或作适当改造,(3)口语化严重,如:
24题第1问,“执法一视同仁”答成“连太子也不放过”。
四、冲刺阶段复习建议(抓住五个关键词)
1、计划
高考大决战临近,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要保持应有的镇静,要有条不紊。而制定具体计划,不仅能避免慌乱与紧张,还有利于提高复习的效率。距离高考还有30天,建议各校根据实际课时,认真制定并切实落实两个计划:
(一)是教学计划,即冲刺阶段“倒计时”。将必须要做的,最重要的最可能做到的教学任务安排进去;珍惜每一节课,确保每课都能解决一个具体问题。
(二)是盯人计划,即重点人群辅导计划。让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和产生出更大的效益。历史教师手中必须要由两张名单,一是语数外过线二历史不达线的学生名单,二是二模历史成绩在75—61之间的学生名单,两者就是本阶段重点辅导对象,与辅导对象双方订立详细计划,确保这类学生能冲刺过关。
2.教材
本阶段回归课本,重温基础,是复习教学的重中之重。基于时间因素,全面复习不现实,建议:
(1)通史强化式梳理,即选择重点单元,重点强化复习。理清每一历史阶段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内在联系,构建通史体系,宏观把握历史发展特征。
(2)主干网络式梳理。即注重主干知识网络结构多次构建,牢固形成主干知识网络体系,以应对不同的情景材料,以不变应万变。
(3)查漏补缺式梳理。即针对几次模考反映的问题,采取补缺式“点到为止”的方法进行点拨强化。
3.训练
有效训练,强化训练也是本阶段主要工作。但要注意精选内容,重在方法,强化规范。
(一)内容:(1)认真做好南京市教研室发放的“考前强化训练20题”;
(2)从各大市模拟试卷中分类精选试题;
(3)从五所直属、五所县中试卷重分类精选试题;
(4)从平时考试中已错、易错的试题中变式训练试题。整理错题集、重点问题等,让学生自主归纳整理若干专题知识,再回顾梳理的过程就是反思提高的过程。
(二)方法:注重两大题型解题方法的讲解与训练,并归纳成几大口诀,强化训练。
(三)规范:审题,要善于抓有效信息和关键词,特别是概括、分析、指出、认识、评价等等行为动词的概念与区别。
4.信息
信息具有双刃性,只能关注不能过分依靠。但在踏实走路的同时,抬头观天也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关注下列信息:
(1)命题人员构成的相关信息;
(2)今年的重点、热点问题;
(3)各省级大市以及广东地区模拟试题的信息。
5.心理
7.08届高三化学上册教学调研测试 篇七
化学试题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NH3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NH3是电解质
B明矾水解形成Al(OH)3胶体有吸附性,可用于水的净化
C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D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溴水,溶液变为蓝色,说明Br2的氧化性强于I28、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少量的HCl
B、用醋和澄清石灰水验证蛋壳中含有碳酸盐
C、在试管中煮沸液体时,加碎石片可防止暴沸
D、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干馏煤可以得到甲烷、苯、和煤焦油等重要化工原料。
B、淀粉、纤维素和脂肪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C、用大米酿的酒在一定条件下密封保存,时间越长越香醇。
D、“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乙醇生成的一种新化合物
10、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钙溶于醋酸:
CaCO3+2H+=== Ca2++CO2↑ +H2O
B、Fe3O4溶液稀盐酸:Fe3O4+8H+==3Fe3++4H2O
C、用烧碱溶液吸收氯气:Cl2+2OH-==Cl-+ClO-+H2O
D、向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用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
Fe2++H2O2+2H+==Fe3++4H2O11、相同质量的铜片分别与过量的体积相同的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二者相比较,相等的是
A、铜片完全消耗时所用的时间
B、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
C、反应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
D、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
12,用如图装置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K与N连接时,组成原电池装置
B.K与N连接时,石墨电极产生气泡
C.K与M连接时,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增小
D.K与M连接时,石墨电极
--的反应为:2Cl-2e==Cl2↑
22、常温下,Na2CO3溶液中有平衡:
A、Na2CO3溶液中:
·1·
B、加入NaOH固体,溶液pH减小 C、Na2CO3溶液中:
D、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3、据下表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
A、GOH溶液和M(OH)3可以相互反应 B、非金属性:T<Q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R>T D、L2+与T2-核外电子数相等
30、化合物Ⅴ是具有抗氧化和抗肿瘤作用成分.化合物Ⅴ也可通过图所示方法合成:
(1)反应①的类型________(2)化合物Ι的分子式________
(3)①A的结构简式_______。② 1molV最多消耗NaOH _______。1mol肉桂酸最多消耗H2 _______mol(1分)
(4)化合物I和Ⅱ反应还可以得到一种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5)关于Ⅴ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中有三个苯环B.能发生水解反应
C.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
(6)写出肉桂醛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满足一下两个条件: ①分子中含有苯环②羧基与苯环直接相连31、100℃时,在1L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通入0.1 mol N2O4,发生反应:N2O
4(g)
2NO2(g);
△H= +57.0 kJ·mol-1,NO2和N2O4的浓度如图甲所示。NO2和N2O4的消耗速率与其浓度的关系如乙图所示,(1)在0~60s内,以N2O4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mol·L-1·s-1。(2)根据甲图中有关数据,计算1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1==0.36mol.L-1.S-
1若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至120℃,达到新平衡的常数是k2,则k1k2(填“>”、“<”或“=”)。
(3)反应进行到100s时,若有一项条件发生变化,变化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A.降低温度B.通入氦气使其压强增大C.又往容器中充入N2O4D.增加容器体积
(4)乙图中, 交点A表示该反应的所处的状态为。A.平衡状态B.朝正反应方向移动C.朝逆反应方向移动D.无法判断
32、(16分)硫酸亚锡(SnSO4)可用于镀锡工业.某小组设计SnSO4制备路线为:
查阅资料:
Ⅰ.酸性条件下,锡在水溶液中有Sn2+、Sn4+两种主要存在形式,Sn2+易被氧化. Ⅱ.SnCl2易水解生成碱式氯化亚锡
(1)锡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0,与碳元素同处ⅣA族,锡位于周期表的第周期(1分)(2)操作Ⅰ是过滤、洗涤等(2分)
(3)溶解SnCl2粉末需加浓盐酸,原因是(4)加入Sn粉的作用有两个:①调节溶液pH②_______
(5)反应Ⅰ得到沉淀是SnO,得到该沉淀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___(6)酸性条件下,SnSO4与双氧水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7)该小组通过下列方法测定所用锡粉的纯度(杂质不参与反应):___ ①将试样溶于盐酸中,发生的反应为:Sn+2HCl═SnCl2+H2↑; ②加入过量的FeCl3;
③用已知浓度的K2Cr2O7滴定②生成的Fe2+,再计算锡粉的纯度,请配平方程式:
33、Na2SO3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而变质。某同学为证明Na2SO3有还原性,从一瓶实验室长期存放的Na2SO3固体中取出少量溶于水,滴入一定量的烧碱溶液和少许溴水,振荡后溶液变为无色。(1)在碱性溶液中Br2和Na2S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反应后的溶液含有
和Br-的实验报告,请完成未填完的部分。
限选试剂:2 mol·L-1HCl;1 mol·L-1 H2SO4;l mol·L-1BaCl2;l mol·L-1Ba(NO3)2; 1 mol·L-1 KMnO4、CCl4;新制饱和氯水;品红溶液。
SO3、SO42-、Br-、OH-等阴离子,下表是某同学鉴定其中
SO32-、SO42-
(3)为了测定上述样品的纯度,现取10.0克试样配成250ml溶液。取出25.00ml所配溶液,用0.10mol/L的酸性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重复操作三次,每次消耗0.10mol/L KMnO4溶液体积分别为20.02 ml、20.00 ml和19.98 ml。(相对原子质量Na 23S 32O 16)
①计算样品中Na2SO3的质量分数 为。(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②操作时,若未用0.10mol/L的酸性KMnO4溶液润洗滴定管,会导致测定结果(填“偏高”、“偏低”或“没有影响”
2014届惠州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化学参考答案
(学生答题只要合理就可给分)A8 D9 D10 C11 B12 C22 AD23 AD 30.(16分)(1)取代反应(1分);(2)C9H12O4(2分);(3)① CH3COOH(2分)②3(1分),4(1分)(4)
+HCl
(3分,漏写产物HCl的只得1分)
(5)CD(全对得4分,选一个对的得2分)(6)
(2分,合理的可给分)
31、(16分)(1)、10-3(2分);(2)、c2 NO2/ c N2O4(或0.122/0.04)(2分),<(2分)(3)、A(4分)(4)、B(3分)(5)、-1079.6(3分,未写“-”号扣1分)32.(16分)(1)第五周期(1分);(2)蒸发浓缩、冷却结晶(2分);
(3)抑制Sn2+ 的水解(2分);(4)防止Sn2+ 被氧化(2分);
(5)Sn Cl2 + Na2CO3 = SnO↓+ CO2↑+ 2NaCl(3分,未写↓和↑符号共扣1分,未配平扣1分)
(6)Sn2+ + H2O2 +2H+ = Sn4 + + 2H2O(3分,未配平扣1分)
(7)③ 61146227 H2O(3分,化学式H2O给1分,系数全对2分)
33、(1)SO32-+ Br2 + 2 OH-= H2O + SO42-+ 2Br-(3分,未配平扣1分)
(2)(8分)
说明:步骤③只加盐酸,观察有无气泡产生,不给分。
8.08届高三化学上册教学调研测试 篇八
南京卷
1、现代文阅读
(二)(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白衣人:当一个人痛苦地来见你 王开岭
患病,乃一种特殊境遇。一个生病的人,无论肉体、意志和灵魂,皆坠入一种孤立、紊乱、虚弱的低迷状态,他对身体失去了昔日那亲密无间的熨贴和温馨的感觉,俨然被异质侵入,肉体被劈作了两瓣——污染的和清洁的、有毒的和安全的、忠实的与背叛的„„
相对白衣人的优越,患者的弱势一开始即注定了。他对自身近乎无知,束手无策,被肉体的秘密蒙在鼓里——而底细和真相却攥在人家手中。身体的“过失”使之陷入欲罢不能的自卑与焦虑,其意志和力量被削弱了,连人格都被贬谪了。他敬畏地看着那些威风凛凛的白衣人——除了尊重与虔诚,还混含着巴结、讨好、恭维、攀附,唯唯诺诺,凄凄惶惶,对白衣人的每道指令都奉若神明。由于专业隔膜和信息不对等,白衣人——作为医学的权力代表,已成为患者心目中精神砥柱和图腾。
但是,接下来我们必须关注白衣人的态度。对于患者的弱势表现,他是习以为常、漠然受之,还是引为不安、勿敢怠慢?在一名优秀的白衣人那里,患者应被视作“合格”的生命,而非被贬低了的客体。甚至患者更应被作为“重要人物”,赢得超常之重视。有良知的医生一定会意识到:再去贬低一个已经贬低了自己的人,于心于职都是有罪的。同时,他也定能谙悟:在患者这种可怜兮兮的表象下潜伏着一股惊人的力量——一股难以抗拒的莫大的道义期冀和神圣诉求,它是如此震撼人心,容不得犹豫躲闪,你必须照单领受并倾力以赴,不辜负之。
“弱势”在良知一方总能激起高尚的同情,但在另一情形下就不妙了:一方正努力陈述痛苦,显露出求助的不安,同时不忘递上恭维;一方则满脸冷漠,皱着眉头,一副轻描淡写、厌倦不耐的样子„„很多时候,这涉关“生死大计”的接见维持不了几分钟即草草收场,更像是个照面。若患者不放心,巴望着多磨蹭会儿,白衣人便道:“先试试看再说。”其实,这话大有玄机:此次诊断只是个演习,乃试验性的,他已提前透支了一道权力——一次允许犯错误的机会。俨然一马虎士兵,从未要求自己“一枪命中”,竟打算连射下去,直到命中。细想一下那些粗鲁的医学行为,许多细节皆令人不寒而栗。
美国医学家刘易斯·托马斯在《最年轻的科学——观察科学札记》中毫不隐讳地说:他对医生本人不患重症感到“遗憾”。因为如果那样,医生本人就无法体会患者的恶劣处境,无法真切地感受一个人面临生命危难时的悲伤与恐惧,亦无法感同身受地去呵护、体恤对方。
读至此,我欷嘘不已。没有比这种“角色亲历”更能对蒙昧的医学现实有帮助了。体会做病人的感觉——这对履行医职乃多么重要的精神启示!它提醒我们,一名优秀的白衣人永远不能绕过患者的痛苦而直接楔入其躯体,他须在对方的感觉里找到自己的感觉,在对方的生命里照见自己的生命,于对方的痛苦中认出自己的那份——尔后,才能以最彻底和刻不容缓的方式祛除这痛苦。托马斯的话给自己的岗位设定了一种积极的难度,一份严厉的心灵纪律,进而从人文的角度更近地帮助医学,提升其关怀质量。它催促白衣人:以生命的名义,以全部的激情、理性和庄严努力工作吧!因为,拯救别人就是拯救自己,病人之现实亦即我们之现实,个体之命运即人类之命运。
(选自《江河之殇》,有删改)17.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6分)
18.结合文意,简要概括患者通常的心理状态有哪些。(6分)
19.怎样理解最后一段中的“角色亲历”?(6分)
卷2镇江卷、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明星畸高片酬谁之过
詹庆生
①近段时间,影视明星高片酬的话题引发了舆论热议。其实,明星超高片酬对影视行业健康发展的危害早已被广泛论及:占投资成本过半甚至更高比例的演员片酬,挤占了制作其他环节的成本投入,严重影响了影视作品的艺术质量;对明星片酬的无节制哄抬,对影视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威胁;随之而来的影视演员一夜暴富、拜金炫富等现象所传达的价值观偏差,也给社会精神文化建设带来很大冲击。
②在影视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制片、发行、放映的全产业链都进入了急剧扩张期。仅就制片领域来说,各种热钱汹涌而至。而在放映播映平台方面,也猛增许多。这些新出现的影视投资、制片、发行、放映主体为中国影视业创造的“世界奇迹”贡献巨大。然而,当其他环节都在急剧扩张的时候,有市场号召力的明星却难在短时间内出现数量的快速增长。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当市场需求急剧扩张而供给相对不足时,作为“稀缺资源”的明星价格上涨似乎就成了必然。
③近两年来,各影视公司不仅给明星开出超高片酬,还纷纷高价收购明星们的公司以期绑定与明星之间的合作关系。更为雪上加霜的是,许多刚刚进入影视制片领域的新军,为了在激烈的明星资源争夺战中占得先机,往往打破既有的行业规则,为明星开出难以拒绝的超高片酬。
④事实上,成熟的影视工业体系对于明星的依赖并没有那么强,创意和制作才是最为重要的。以好莱坞为例,一些风靡全球的影视作品,启用的大多是小演员甚至是名不见经传的新演员。这些作品的成功并不依赖明星的光环,而是富有想象力的故事创意、生动精湛的演技,以及令人瞠目结舌的制作水平。反倒是这些作品成就和培养了一批演员,让他们走上明星之路。而在稳定的影视工业体系当中,影视公司、演员、经纪公司之间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谈判议价的行业规则,明星片酬固然会因走红程度而起伏,但并没有出现类似中国这样片酬大面积坐地飙升的反常情况。所以,当前中国影视业中明星片酬反常飙升、过度依赖明星的畸形现象,恰恰折射出了当前中国影视产业在创意能力、制作水准、工业化水平等方面均未发展成熟的现实。“唯票房论”使中国影视产业处于前所未有的浮躁时期,那些蜂拥而入的热钱更是以赚快钱为目标,导致急功近利的思维方式弥漫整个影视业,IP热追IP,“鲜肉”热追“鲜肉”,明星似乎成了赢利的保证,而故事创意、表演艺术、精良制作这些对于影视生产至关重要的环节,反倒成了可以忽略不计的东西。在经历了前几年的疯狂之后,电影市场今年第二季度以来包括暑期档的低迷现象,已经给那些故事拙劣、面瘫表演、制作粗糙、批量出炉的影片以冷酷的回应。虚火上升的市场终将面临现实的惩罚。
⑤可以说,反常的规模化高片酬现象,固然有基于供需关系失衡的市场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处于粗放式增长模式中的中国影视产业结出的病态畸形的恶果,是狂飙突进背景下的产业“热症”,与远不成熟的产业“幼稚病”双症并发的典型症候。找到病根才能对症下药。对于反常高片酬、追捧明星的现象,我们应该以倡导行业自律,加强行业规范,对于节目形态和导向进行宏观引导,在产品购播与营销环节加强政策指导和舆论管控来治标,再以加快中国影视产业的整体升级,建立成熟规范的现代影视工业体系来治本。
(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10月)16.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6分)
17.第四段举好莱坞影视作品的例子有何作用?(6分)
18.结合全文,请具体说说成熟规范的中国现代影视工业体系应该包含哪些内容。(6分)
卷3无锡卷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极限也许只是一根草
叶延滨
①最近常看一个电视节目,这节目叫《挑战不可能》。参与节目的人,都是平时与我们生活在一起的凡人。但他们走上节目演播厅,都带上了常人认为不可能的“高招”,向人们认知的极限挑战。比方说,驾驶员开着直升飞机,用支架开啤酒瓶盖;一个社区女民警,能从十五个打扮一样蒙面行走的孩子中,找出其中的四胞胎兄弟,连国际刑警李昌钰都叹感:“我不行,做不到。”这个节目是对那些热爱本身职业普通人的赞扬,也让我们看到,人的能力可以达到的极限边界。
②这些极限挑战,其实也是在提醒人们,人的能力总有极限。不是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凡是那种超越极限的话,比方说骗皇上高兴的“万寿无疆”,比方说搞士兵卖命的“刀枪不入”,都是骗人的话。最近几年,几位诗人出乎人意料地去世,让我感到,与“挑战不可能’’展示的生命张力相反,生命的另一种特征,那就是脆弱和不堪一击。
③如果说生命是一只弓弦,《挑战不可能》里的主人公们,用绷紧的生命之弦,奏出了美妙的高音。现实生活中,从我们身边离去的那些人,他们在某一个节点上,这根弦绷断了。“压跨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句话为人们所熟知,那么,谁能知道那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也许每个逝去的生命,最后那一......根稻草不同。因为不同,所以古人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无常”。庄子是洞悉生命奥秘的大师。他说,生命是有限的,天下的知识和学问是无尽头的,什么都要想得到,那就活的太累了。庄子真是辩证法大师。他讲了三十三个寓言故事,大都与生命有关。他讲“郢人运斧”的故事,说的是有个叫匠石的奇人,将郢人涂在鼻尖上的白粉用斧子削去却不伤及郢人的鼻子。他还讲大司马手下有个锻钩刀的人,锻出的每一把刀轻重一样不差分毫,“非钩无察”方能得心应手。这些都是古代“挑战不可能”的奇人。同时庄子也讲生命的另一面,那就是"吾生也有进,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他说,生命是有限的,天下的知识和学问是无尽头的,什么都要想得到,那就活得太累了。庄子真是辩证法大师。人可以在某一专门技艺上精益求精,创造出奇迹;同时人更要明白 不可能什么都得到,要舍得放弃。遵循常理和中道,这样就可以享受人生。
④庄子帮我找到了那一根要命的稻草。人生有追求,术业有专攻,就能做........出成绩,甚至“挑战不可能”;人生有得失,生有涯而知无涯,善待生命,要学会放弃和舍得。在你放弃的许多“舍不得”里,必有一根将会是“会压垮骆驼的稻草”。⑤庄子早就告诉我们,那一根最后的稻草应该早早去掉。虽然我觉悟晚了,也要做个明白人。我也用手机,也开微信,但我绝不让这小东西把我变成低头族,人啊,就要珍惜“抬头”过日子。我 也喜欢小摆设小佩饰,但我绝不迷收藏,人啊,就要习惯“放下”朝前走。于是生活让我有了新的发现:每一个早上的阳光,都是让人欣喜的奇迹!
(选自《文汇报》有刪节)
16.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6分)
17.文中“最后一根稻草”“那一根要命的稻草”分别指什么.请简要概括。(6分)
18.请结合文章内容,阐释文末划线句的内涵。(6分)
卷4苏州卷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谈写字 沈从文
①社会组织复杂时,所有事业就得“分工”。任何一种工作,必需要锲而不舍地从事多年,才能够有点成就。当行与玩票,造诣分别显然。一般人对于某种专门事业,无具体了解,难说创造;无较深认识,决不能产生奇迹。不特严谨的科学是这样,便是看来自由方便的艺术,其实也是这样。
②写字算不算艺术?就甲骨文字看来,当时文字制作者,在点线明朗悦目便于记忆外,已注重其装饰美或图案美。到铜器文字,这种努力尤其显然。此后大小篆的雄秀,秦权量文字的整肃,汉碑碣的繁复变化,从而节省为章草,整齐成今隶,它那变革原因,虽重在讲求便利切合实用,然而也始终有一种造型美的意识存在。这种超实用的意识,浸润流注,促其发展。因此承认写字是一种艺术,算不得冒失。
③写字的艺术价值成为问题,是其被人承认为艺术之时。史称蔡邕写石经成功,立于太学门外,观者填塞街陌。王羲之作行草,更奠定了它的艺术价值,不过同时也凝固了文字艺术创造的精神。从此写字重模仿,重作者本人的事功,容易受人为风气所支配。与图画、音乐、雕刻比较起来,虽见得更贴近生活,切于应用,令人注意,但与纯艺术也就越远了。
④写字的艺术价值成为问题,还有个原因却在多数人对于字的估价方法。这种人对于字的本身美恶照例毫无理解,因其无理解,便把字附上另外人事的媒介,把字当成人格的象征,权力的符咒;欣赏它,只为的是崇拜它。中国运故宫古物往伦敦展览时,英国委员见有乾隆题字的都一例带走。中国委员以为这种毛子精神十分可笑。
⑤近来美术展览会里,常可以发现吴佩孚的竹子,冯玉祥的白话诗。假石涛假八大的字画,定价高而买主多。几个朝野要人,把鬻画作画当成副业,收入居然十分可观。“毛子精神”在中国是更普遍的存在的。几年来“艺术”走了点运,便是仰赖艺术欣赏者的糊涂势利精神,那点对于艺术隔膜,批判不苛刻,对于名公巨卿又特别容易油然发生景仰情绪作成的嗜好。山东督办张宗昌,虽不识字,某艺术杂志上还刊载过他一笔写成的虎字!多数人这么爱好艺术。标准越低,充行家专家的越多。无怪乎名胜地方,总碰到一些名人题壁刻石。若无世俗对于这些名人的盲目崇拜,这些人一定羞于题壁刻石,来虐待游人的眼目了。虐人的还有艺术家的美术字,譬如林风眠先生是个画家,他那有创造性的中国画,虽近于试验,但得承认它是一条可能的新路。不幸他还想把那点创造性用在题画的文字上,于是一幅好画也弄成不三不四了。有个批评家称赞他题在画上的字,以为一部分用水冲淡,能给人一种新的印象。显然,这种称赞是可笑的。林先生所写的字,所用的冲淡方法,都因为他对于写字并不当行。
⑥所以说,“分工”是挽救这种艺术堕落的办法之一种。必需认识分工的事实,真的专家行家方有抬头机会,这一门艺术也方有进步希望。
16.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17.概括“毛子精神”的实质及其“在中国是更普遍的存在的”的表现。(6分)
18.在写字艺术领域里,怎样才能做到“当行”?请根据文意概括。(6分)
卷5常州卷、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0题
还我鲁迅
朱学东
今天许多人不喜欢鲁迅的原因,除了鲁迅似乎太过“刻薄尖酸”“不饶人”的传统说法之外,还有就是鲁迅死后的神化,在新的时代新的人群中引发的逆反。但是,从来没有第二个人像鲁迅一样赢得过我的心。
这位“辗转而生活于风沙中的痕迹’’(废名语),“以非凡的志气,伟大的心地,贯穿了一代的人物”,也是一位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颓废苦闷,而又刚毅决绝;阴郁狐疑,而又温情慈悲。他对心性自由的攀缘,不屈服于一切势力的选择,他混合着个人主义与虚无主义在黑暗里的挣扎,以自己的真反抗一切奴役之路。他的努力,就像无声中国微茫的烛光,穿透着无边的寒夜,至今回荡在这块土地的上空。他那些本该速朽的文字,依然鲜活,渗着斑斑血痕。假若他地下有知,更会有深深的绝望,一如他活着时。
他死后,在他的精神墓碑上,后人以他最不希望看到的方式给他加冕。但他已经无能为力,只能在黑暗中,以他活着时穿透世相的目光,冷冷打量这喧闹的人世间,以他希望速朽的文字,让偶尔瞅上一眼的人胆战心惊。
他曾经带动了许多青年人走向精神幽深之地,后来也带动了我。他是我远离奴隶之路最重要的引路人,燃灯者。
但是,对于热爱鲁迅受教于鲁迅的普通人而言,我们更希望看到一个真实的鲁迅,而不是一个被高度神化、脸谱化的鲁迅。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鲁迅,对于深谙鲁迅各种著述的研究者而言,或许不是很难理解,但对于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更需要扎实的史料辨析,来为鲁迅祛圣祛魅,还给我们一个跟大家一样有人性弱点但更可爱可敬的鲁迅,而不是神坛上端坐的图像。
孙郁的《鲁迅遗风录》,其实做的就是这样的工作。
在《鲁迅遗风录》这本书中,孙郁通过对鲁迅生前生后的主要关系图谱包括精神传承的关系图谱的收集整理,为热爱鲁迅的普通读者,梳理出了与神化、脸谱化完全不同的鲁迅形象,那是鲁迅的友人、弟子以及受其影响者包括与他关系并不融洽的人心中或笔下的鲁迅,尽管立场态度各有不同,但所勾勒呈现的,都是活的鲁迅的不同侧影,它们汇聚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鲁迅。
孙郁通过这些不同侧重的叙述,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话语全然不同的鲁迅的生活和精神世界。而这些非官方的关系和话语,用孙郁老师的话来说,他要还原的是“私人语境里的鲁迅”。这些“私人语境里鲁迅”,实际上也是与主流的神化圣化鲁迅相对应的非主流的叙述。它为我们保存了一个没有被功利化的私人眼中的鲁迅形象,应该是更接近鲁迅的本真。
孙郁所呈现的,不惟是一个私人语境中的鲁迅,也为通过这些私人叙述,用北京大学高远东的话来说,就是以鲁迅为线索,为我们勾勒了一部当代社会思想文化史。其实我觉得还可以进一步说,孙郁是借这个话题,浇了当代社会思想文化的块垒。
《鲁迅遗风录》中,孙郁的思考,坚守了一个知识分子的独立立场,有着自己对于鲁迅精神的独特体验,文字感性流畅,温润诗化,充溢了与岁月不太相合的激情。’
我相信,所有热爱鲁迅的人,内心都会流淌着这种激情。18.作者为什么崇拜鲁迅?请分条概括。(6分)
19.如何理解第二段中画线的句子的内涵?(6分)‘
20.作者认为孙郁《鲁迅遗风录》一书的主要价值有哪些?(6分)
卷6苏北四市卷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以人文教育涵养工匠精神
黄 金
①培养大国工匠,源头在一流的工程教育。如今,工科人才的培养,不止一次听到“局中人”直呼“两难”:一头是工科学生的“难”,难在专业“窄化”、生活“宅化”。学生抱怨课程多、实验多,疲于应付眼前连绵不绝的苟且,无暇诗和远方,更难涵养精益求精、沉潜专注的匠心。另一头是工程单位的“难”,慨叹工程领军后备人才短缺,特别是素养好、领悟力强、科学与基础理论修养扎实、系统视野开阔、能驾驭宏大复杂工程的“将才”,更是难求。
②为何会出现这供需的“两难”?窃以为是因为工科人才培养的人文土壤、人文养分还不够,重视了学生掌握技术和工具的“硬知识”,少了些关注学生人格精神全面成长的“软学养”。③人文教育,以塑造完整健全的“人”而非单向度、工具化的“匠”为出发点,涵育的是人对价值道德的终极关怀,对做事的完美追求,是心灵的沉潜宁静,这和工匠精神是无比契合的。因此,工科人才的培养,切不可少了人文教育这一环,还需以人文教育铸匠魂、育匠心、造匠韵。
④一流的大国工匠,需要把科技创造同人类社会重大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甚至应当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具备关切环境、关怀生命的责任心。人文教育中,历史文化、哲学伦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学科知识的交汇融通,造就其博约相济、以文化人的特点,让学生涵育健全人格,谙悉工程伦理,明了历史环境,树立高远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早年间,钱三强先生立志立德,正是得益于人文教育。他中学时代即就读于蔡元培先生创办的孔德学校,接受德智体美的全人教育,名字也由“钱秉穹”改为“钱三强”,意为德智体都强。后来在孙中山先生的影响下,在未来中国蓝图的吸引下,钱三强决心学工科,以实际行动报国,自此一生未改初心。
⑤一流的大国工匠,不仅要培育专注技艺、追求卓越之心,更重要的是涵养赋予产品生命和内涵、在技术中融入巧思和灵魂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想象力、审美品位也是不可小视的创造力,不少蜚声世界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都曾得益于文学和艺术的滋养,对生命有了更高层次的体认,也让工程技术有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久远价值。目前,不少国货正从粗憨、实用阶段转向追求精细、美感的阶段,对工程人才的工艺审美素质要求更高。人文教育恰恰可以打破专业壁垒,将人的思考和生命力融入工程技术,赋予中国制造更大的价值。
⑥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质造”乃至“中国智造”的转折点。将人文教育的土壤培得更厚、渠道拓得更宽、内涵挖得更深,才能以世界一流的工程教育为国家的转型发展输送更多一流的“大国工匠”。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12月7日)
16.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17.作者为什么说“工科人才的培养,切不可少了人文教育这一环”?文中举钱三强的例子有何作用?(6分)
18.作者认为,成为一流的大国工匠,需要具备哪些条件?(6分)
卷7扬州卷现代文阅读
(二)(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是时候关闭你的上帝视角了 王梦影
⑴和颐酒店遇袭女性,衣着得体,遇事冷静,还是遭遇了质疑:怎么这么晚回房间?上个月,一位母亲在电梯里阻止男子吸烟,被拳脚相加,却遭微博红人怒斥:怎么做母亲的?不能忍气吞声么?本月初,一位中国旅日女留学生在家中遇害,嫌疑犯是她友人的同居男友。据被害者母亲陈述,凶手有家暴倾向,友人不得不向遇害女生寻求庇护,借住家中。这位姑娘仿佛已经无可指摘了。可她似乎仍有“不足”之处:怎能如此善良?警惕心呢?
⑵在每一起事件中,不幸已经发生,公众讨论无法弭平伤害或挽救生命。它的意义在于警示:未来避免悲剧重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⑶可是焦点往往偏移了。“键盘侠”常常分成几派,争论受害者是不是还有改进的地方。更糟的是,对受害者的审视会变成某种暗示,从键盘上蔓延到人心里,内化成为整个社会心理的一部分——成为受害者是羞耻的。受害者有罪论并不新鲜。自1965年威廉·莱恩提出这个名词开始,不公正的社会文化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围观者的头脑,让他们下意识地认为受害者有罪。
⑷我更愿意相信,如今很多评论者并不想给谁冠上罪名。他们只是迫切地想知道一个问题的答案:为什么不幸找上这个人?肯定有哪些值得警惕的地方——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⑸当事件已经发生,过程已经了解,这种找寻似乎非常容易得到答案。身在其中的人总是显得漏洞百出。就像我躺在柔软的沙发里抱着爆米花,对着恐怖片里的傻白甜不断痛心疾首:门口就是怪兽啊,半夜三更听到响动,出去看个啥!我看到那个人进地下室了,你就别跟着下去了!如果是我的话,一定能活到片尾。这个逻辑似乎是通顺的,因为我们开着上帝的视角。
⑹当我们俯视受害者,他们似乎总有可以提高的地方:犯傻、心软、莽撞„„但当自己置身真实世界,没有上帝视角,无法看到事态发展的进度条,不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再也不能够辨认每一个路人的忠奸,我们发现,这个世界太复杂了。简单的逻辑尽管方便,却通常并不可靠。我们站在当事人的位置,不一定能做得更好。
⑺其实,我们的安全感或许根本就找错了方向——约束受害者再严厉也是没用的。
⑻用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量,完全可以用来追问和督促——被诈骗者利用的个人信息是如何泄漏的?公共场所的监控和警察的及时反应如何到位?遭遇家暴的妇女有没有更安全的求助机构?
⑼今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数十名高矮胖瘦的性侵受害者和歌星Lady Gaga一起走上舞台,共同演唱“直到它发生在你身上,否则你不知道我的感受如何”。当时的副总统拜登介绍他们时这样说:“他们不断问自己,我做错了什么?事实上,他们什么都没做错。”
⑽不幸永远在发生,之所以没发生在我们身上,或许绝不是某种优越,只是幸运而已。下一次,关闭上帝视角,像凡人那样去参与公共事务,会是更积极的态度。
16.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6分)
17.简要概括具有“上帝视角”的人有哪些表现。(6分)
18.结合文章内容,列举“关闭上帝视角,像凡人那样去参与公共事务”的正确做法。(6分)
卷8南通卷现代文阅读
(二)(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观 园 陈四益
①中国人对景物的观赏,先秦时期多任其自然。造园之兴,可上溯秦代,但那时帝业初兴,开疆拓土,君临天下,所以想的不过是壮其宫室,广其园囿。②私家造园起源甚早,蔚为风气,则在宋以后。尤其是山水画兴,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昆阆之形,围方寺之内,激发起造园家无限奇思妙想,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精美林园。由于园主的衰败,时局的动荡,战乱的破坏,愚昧的毁弃,到今天,经典园林,所余无多。因其无多,更需珍惜。人海人山的践踏是对名园的破坏,闭门谢客的封闭也会断送了名园的生命。
③懂得园林之美妙,要有一双审美的慧眼,否则,美景当前,只留得几张时装照和一句:“啊呀,好看来西呀!”——岂不可惜。苏州久被上海人称为“后花园”。春日晴好,各家园林人满为患。不过,多数游客只是轮番在各处摆姿拍照;然后又急忙奔向其他园林,略无驻足流连、细细品味的余闲。每见此景,总不免为之扼腕叹惜。
④美,要有懂得欣赏的人,才能展现它的奥秘。园林之美,要有懂得园林的观赏者,才能展其妙趣。我认识一位苏州资深导游,她能把造园的奇思、观园的妙谛讲解得细致入微、俱在眼前。她告诉我,导游要能引人入胜,先得长期积累,深入研习,自己成为行家;当然,单有知味的导游还不够,还必须有求知的游客。有修养的游者遇到无修养的导游,或有修养的导游遇到无修养的游者——不是游客无味,便是导游无趣。赶路式的旅游,难免只能观其大焉者也。精细的园林,如不能深入领会,就必将“如入宝山空手回”了。
⑤游览园林,也如学习。要把事前预习的功夫做够,游览时,好景当前,一经点拨,便豁然贯通。自从《带一本书到巴黎》一类书籍出版,不少欧游客真是带才这类书去,大约一是因为花费浩繁,一生或只这一回,不甘空跑一趟;二是语言文字的障碍,不得不做些功课。
⑥多年前,应邀到过如皋水绘园。水绘园是如皋冒家建于明代晚期的林园,在当时颇负盛名,但到明清易代之际已渐趋零落衰败。清初,经冒辟疆再度经营,才重新显现出活跃的生命。“冒董因缘”是水绘园传说的魂。水绘园得此一魂,平添了无数思绪与谈助。可惜那回行程仓促,事前又没找到足够的资料做番“功课”,闲逛一响,不曾留下多少印象。近来得到一册关于水绘园的资料,在补上了有关水绘园艺术、历史、人物故事的一课之后,才惋惜那次竟是虚行,内心很是懊恼。遗憾的是,近几年我未能有机会再临水绘园。
⑦今日的水绘园,已非当日风貌,而是今人追摹、想象中的水绘园。(有删改)
17.请简要概述文章第④段的论述层次。(6分)
18.在作者看来,一座名园怎样才有“生命”?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6分)
【08届高三化学上册教学调研测试】推荐阅读:
江苏无锡市2012届高三教学调研测试(二)(无锡二模) 历史10-14
高三化学教学总结09-17
高三化学教学论文08-01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经验谈09-26
高三化学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06-13
高三复习课《化学反应速率》教学反思06-12
吉林省长春市2013届高三第四次调研测试 文综 Word版含答案5则范文07-18
高三化学教案08-08
高三化学组工作总结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