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导读(精选10篇)
1.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导读 篇一
《蜀道难》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只此二句,便贯穿了整首诗,有激昂澎湃的感情,有回味悠长的留香,有豪情万丈的呐喊。“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只此一笔,就勾勒出险而峻的蜀山绝壁,领世人进入那群峰之间,邀世人共观那峭壁绝岩。“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仅此二句,酣畅淋漓,带着那一声声惊天动地的声响,连同那蜀道的艰险,一同呈现在世人面前。惨淡月光下,一个身影,左手一壶浊酒,右手一把利剑,趁着酒兴而舞,剑反射出淡淡寒光,身旁石桌上,笔墨散乱地放着,纸上,一篇文章洋洋洒洒,最显眼的,莫过于那几个字:蜀道难!
《杜甫诗三首》
在大唐落日的斜晖里,守着秋风破败的草堂,独对黄昏中的青冢,你是否还在回味壮年时的游历?在巫山巫峡边,在萧萧落木下,在清清白沙间,曾把满腹的感慨忧伤,都化作了“凋伤枫树”的诗句,都化作了“艰难苦恨”的诗行。在颠沛流离时,你却用对黎民的同情,创造了记载唐王朝兴衰的格律。感时忧民,情系社稷,穷困潦倒的酸楚,痛失幼子的悲泣,你把所有的感伤,所有的喜悦,所有的恨,所有的爱,都用你精湛的诗艺,融入你的大唐诗史中!
《琵琶行并序》
一个秋天的夜晚,左迁九江的白居易被一支琵琶惊醒,循着琵琶声,他发现了自己,鄱阳湖流下了两行清泪。琴声和着泪水沉到湖底,千年之后这里仍然能够听到嘈嘈切切的琴弦。水茫茫,风瑟瑟,钩弦月,江心船,琵琶曲,悠悠荡,心中事,听明了。一千年的情节里,频频回首的是抱琵琶的女子。罗衣淡淡,清愁薄绪,掩盖不了她的绝艺。一念间花落了,留于浔阳江畔,一曲琵琶终了,填满了夜的每一个空隙。尘世如烟。千年转瞬,而那曲,依然残留于青灯古寺处,等待那个有缘人,一解千年前的情思。
《李商隐诗两首》
在中国文学史上,李商隐是人们不能忘却的诗人之一。他用心灵去抒写,给人以朦胧之感;他用感情去铺陈,给人以凄冷之美。他出身贫寒,陷于勾心的朋党战乱。他胸怀绝技却无人赏识,他有惊世之才却为官场所排挤和打击。他一生颠沛流离,怀才不遇。从《锦瑟》中现出他的迷惘,从《马嵬》中看出他的抑郁。他在大唐没有留下名垂青史的功名,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从此诗的国度有了“朦胧”和“无题”,也竖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2.高中语文必修3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篇二
(一)内容标准
1.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来学习鉴赏中外小说,能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
2.了解小说的基本特征,了解小说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3.注重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二)教学要求
1.本单元是学生们步入高中以后第一次学习小说,教学中应该讲解一点小说的基本常识,如小时哦的三要素是典型的环境、典型的人物和典型的故事情节。小说的基本特质是艺术的虚构和生活的真实(或生存的真相)相结合;小说的情节发展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小说的叙事方式有顺序、倒叙、插叙、补叙等,还有小说中刻画人物的几种方法。以余华、格非为代表的现代先锋实验小说的创作特点也应让学生有所了解。
2.小说的语言必须生动、形象、简练而又鲜明,语言的学习和训练是小说教学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小说的语言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作者的叙述性语言,一是小说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教学中我们要重点分析、鉴赏小说中的个性化人物语言。如《祝福》中当祥林嫂被婆家抓走之后,鲁四老爷说了三次话,只有八个字,第一次说的是:“可恶!然而„„”第二次:“可恶!”第三次:“然而„„”文字很少,但鲁四老爷虚假、伪善的封建卫道士形象却跃然纸上。
3. 抓住人物形象来理解小说的内涵和艺术成就。人物是小说的主要构成要素,小说的主题和作者的创作意图都要通过人物形象来表现,即使现代派小说,也离不开人物的心理和命运。因此,欣赏小说要注意把握人物形象。本单元的四篇小说,塑造人物形象都很成功,如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祥林嫂、桑地亚哥等,无不栩栩如生,各具典型意义。学习时要注意从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入手,进行细致的剖析,把握这些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感受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艺术。
4.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结合有关背景材料,来分析理解作品的人物形象。让学生了解作家的生活经历和创作目的,做到知人论世,以更好地把握文意,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小说不像杂文和时评一样,可以直接表面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但小说中总是深层次的蕴含这作家个人的悲喜爱憎、立场、价值观等主管情志。比如王富仁先生就评价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彷徨》为“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如果我们联系鲁迅先生小说创作的目的和动机,要“揭示出民众的疾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就不难理解王富仁先生的这一评价了。曹雪芹称《红楼梦》的创作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如
果我们能了解曹家由盛转衰的背景和作者晚年“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困顿辛酸,大概就能略解“其中味”了。
5.根据小说接受美学理论,文学作品的最后“完成”是由读者和作者共同创作的。所以才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小说教学中,我们提倡个性解读和创造性阅读。让读者努力参与作品的“再创造”,你有你眼里的林妹妹,我有我心中的祥林嫂。另外对小说经典文本的解读,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结合当前的时代特点,不予作品新的时代气息,这也是一种文本的再创造过程,这样才能够使作品做到“常读常新”。比如在我们社会主义事业已经繁荣发展的今天,我们身边有没有“祥林嫂”,“祥林嫂”的别具仅仅由封建礼教负责吗?有没有其个人性格的悲剧?假如你被迫寄人篱下,你会不会有林黛玉的敏感、多疑、小性儿?“怕多走一步路,怕说错一句话”,谨小慎微,“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压抑和痛苦你就很容易理解了。
当然,任何个性解读和创造性解读都必须以对文本的深刻理解为前提,不能够生拉硬扯,无中生有,盲目拔高,牵强比附。对小说反应的民族心理特质(如祥林嫂自身的顺从、麻木、愚昧、盲从心理,等都已经成为一代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或者说在祥林嫂身上也人体现了某些“中国人的劣根性”)和人类共同的情感价值趋向和追求(如桑地亚哥的硬汉子形象),必须有正确的理解和体认。这是文学不分国界、不分时代可以打动不同时空的人的原因,不同的民族风格、时代特色也为世界文学的丰富多彩提供了可能。
(三)教学建议
3.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 篇三
1、字音:沁(qǐn)园春百舸(gě)峥(zhēng)嵘寥廓(kuò)挥斥方遒(qíu)漫(màn)江携(xié)来浪遏(è)飞舟
2、词义:
峥嵘:本义形容山势高峻突出,引申为不平常。
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劲头十足。遒,强劲有力。
激扬:激浊扬清,批评坏的,褒扬好的。
3、近义词辨析:
寥廓:(天空)高原空旷。
辽阔:(土地海洋等)辽远广阔。
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也指因主观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义气: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如讲义气。
遏制:制止,控制(一般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效果)。
遏止:用力阻止住。如滚滚洪流,不可遏止。
4、文学常识:
诗歌:古代文学体裁之一,起源于古代劳动。《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战国时期在南方出现的楚辞体代表作《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界,诗歌分为新体诗和旧体诗。“五四”以前的诗歌统称为旧体诗,其中旧体诗又以唐代为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唐代以前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近体诗从唐代才开始兴起。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主要区别在格律方面――即能否押韵、讲究平仄、对仗。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律诗都是八句的,有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绝句都是四句的,有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五四以后兴起的新体诗也有格律诗和自由诗之分,其中用旧格律填写新内容的称为格律诗,像《沁园春?长沙》;其它的称为自由诗,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和艾青的《大堰荷――我的保姆》等。
词:是诗歌的一种。词的全名为曲子词,是与曲调相谐和的唱词。词起源于隋唐之际,隋代已有声腔,曲调,但不见曲子词。到了唐五代开始出现发间曲子,也就是有了乐谱后而按谱写词,名为曲子词,后简称为词。现存最早的民间曲子词是在敦煌莫高窟藏经室中发现的敦煌曲子词。现存最早的文人词是李白的《忆秦娥》和《菩萨蛮》。因而李白被尊为“百代词曲之祖”。词发展于五代,到了宋代发展到顶峰。根据风格特点,词有婉约和豪放之分;按照字数,词有小令、中调和长调之分。
《诗两首》
1字音:彷(páng)徨寂寥(liáo)惆怅(chàng)凄婉(wǎn)颓圮(pǐ)青荇(xǐng)浮藻(zǎo)长篙(gāo)漫溯(sù)斑斓(lán)笙(shēng)箫
2、词义:
彷徨:(心事重重)地走来走去,犹疑不决。
颓圮:坍塌,毁坏。
3、近义词辨析:
沉淀:指沉到溶液底层的难以溶解的物质,比喻凝聚,积累。
积淀:指长时间积累起来的习俗、文化。
彷徨:犹疑不决的走来走去。
倘佯:自由自在地走来走去。
4、文学常识: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的明朗、沉挚。
徐志摩(1896-1931),笔名云中鹤、南湖,浙江海宁人。诗人、学者。新月社的主要发起人和主要成员之一。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名篇有《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在病中》等。
《大堰河——我的保姆》
1、字音:青苔(tāi)荆棘(jí)火钵(bō)忸(niǔ)怩麦糟(zāo)炖(dùn)肉团箕(jī)凌侮(wǔ)叱(chì)骂
2、词义:
典押:把土地和房屋押给别人,换取一笔钱,到期还款,收回原物。
天伦:指父子、兄弟等关系。
瓦菲:生长在瓦缝中的野草。
凌侮:欺凌,侮辱。
3、文学常识:
4.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导读 篇四
第一单元
同步习题一(附答案)
(1)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苍皇 晴朗温和 狠毒无比 残缺不全
B.
邮戳 波涛汹涌 奋不顾身 慢不经心
C.
精采 倒霉透顶 蜂拥而至 耳鬓厮磨
D.
理睬 目瞪口呆 遍体鳞伤 凶残嗜杀
2.下列各项中,加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吮吸(shǔn)脊梁(jí)
朱拓(tà)
百无聊赖(lài)
B.讪讪(shàn)埋怨(mái)俨然(yǎn)
少不更事(ɡēnɡ)
C.间或(jiàn)
干瘪(biě)谬种(miù)沸反盈天(fèi)
D.正月(zhēnɡ)驯熟(xùn)炮烙(pào)踌蹰(chóu)
3.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A.
老头儿想:我也有这样一颗心,我的手和脚也跟海龟一样啊!
B.
“星鲨”原文为Calano(加拉诺),意思是“杂色斑驳的”,是一种鲨鱼的俗称。星鲨是一种小鲨鱼。这里将“Calano”译作“星鲨”,以表示老人对犁头鲨的轻蔑。
C.
在欧洲访问期间海明威发表了一部歌颂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旧译《战地钟声》,1940)。
D.
“别想啦,老家伙。”他又放开嗓子说。“还是把船朝这条航线开去,有了事就担当下来。”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诡秘
寒喧
乌云笼罩
惴惴不安
B.
蹒跚
形骸
宽宏大量
安分耐劳
C.
淘箩
祭祀
异乎寻常
走头无路
D.
驯熟
烟蔼
逆情悖理
寻死觅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小说史上,无论就哪个方面而言,《红楼梦》都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红楼梦》是中国小说中反映时代最深刻的作品,具有极高的思想性。《红楼梦》的叙事结构也有了重大突破。它改变以往多数小说情节和人物单线发展的特点,创造了一个宏大完整而又自然的艺术结构,使众多的人物活动于同一时空,情节的推移也具整体性,表现出作者卓越的艺术才思。《红楼梦》的语言运用更达到________的地步,它以北方口语为基础,________传统文言中的精华,融会贯通,形成高度艺术化的文学语言。作者往往只需用________,就可以勾画出一个个性鲜明的形象;作者笔下每一个典型形象的语言,都独具个性,像宝钗的雅,黛玉的尖,凤姐的俗,薛蟠的粗等等,使读者仅凭这些语言就可以________人物。作者的叙述语言,包括小说里的诗词曲赋,不仅能与小说的叙事融成一体,而且也能为塑造典型性格服务,做到了“诗如其人”——(),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由于以上卓越的各方面的成就,因而使《红楼梦》无论是在思想上或是艺术上都别具面貌,呈现出永久的艺术魅力,卓立于世界文学之林。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登堂入室 兼采 三言两语 判断
B.
登峰造极
兼采
三言两语
判别
C.
登峰造极
博采
只言片语
判断
D.
登堂入室
博采
只言片语
判别
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与小说中不同人物的身份口气高度切合B.
将小说中不同人物的身份口气高度切合C.
把小说中不同人物的身份口气高度吻合D.
使小说中不同人物的身份口气高度吻合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由于以上各方面的成就的卓越,因而使《红楼梦》无论在思想上或是艺术上都别具面貌
B.
由于以上各方面的成就的卓越,因而《红楼梦》无论在思想上或是艺术上都别具面貌
C.
由于以上各方面的卓越的成就,因而使《红楼梦》无论在思想上或是艺术上都别具风貌
D.
由于以上各方面的卓越的成就,因而《红楼梦》无论在思想上或是艺术上都别具风貌
8.下列句子与“寄言纨绔与膏粱”一句修辞相同的一项是()
A.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B.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C.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D.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说,“你尽可被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他想:不过这条鱼给我弄死了,我倒是过意不去。现在倒霉的时刻就要来到,我连鱼叉也给丢啦。“Dentuso”这个东西,既残忍,又能干,既强壮,又聪明。可我比它更聪明。也许不吧,他想。也许我只是比它多了个武器吧。
“别想啦,老家伙。”他又放开嗓子说,“还是把船朝这条航线开去,有了事儿就担当下来。”
他想,可是我一定要想。因为我剩下的只有想想了。除了那个,我还要想垒球。我不晓得老狄马吉奥可喜欢我那样击中它的脑子?这不是一桩了不起的事儿。什么人都能办得到。但是,你是不是认为我这双受伤的手跟骨刺一样是个很大的不利条件?我可没法知道。我的脚后跟从来没有出过毛病,只有一次,我在游泳的时候一脚踩在一条海鳐鱼上面,脚后跟给它刺了一下,当时我的小腿就麻木了,痛得简直忍不住。
“想点开心的事吧,老家伙。”他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离家越来越近了。丢掉了四十磅鱼肉,船走起来更轻快些。”
……
他想:不抱着希望才蠢哪。此外我还觉得这样做是一桩罪过。他想:麻烦已经够多了,还想什么罪过。何况我根本不懂这个。
我不懂得这种事,也不怎么相信。把一条鱼弄死也许是一桩罪过。我猜想一定是罪过,虽然我把鱼弄死是为了养活我自己,也为了养活许多人。不过,那样一来什么都是罪过了。别想罪过了吧。现在想它也太迟啦,有些人是专门来考虑犯罪的事儿的。让那些人去想吧。你生来是个打鱼的,正如鱼生来是条鱼。桑•彼得罗是个打鱼的,跟老狄马吉奥的爸爸一样。
他总喜欢去想一切跟他有关联的事情,同时因为没有书报看,也没有收音机,他就想得很多,尤其是不住地想到罪过。他想:你把鱼弄死不仅仅是为了养活自己,卖去换东西吃。你弄死它是为了光荣,因为你是个打鱼的。它活着的时候你爱它,它死了你还是爱它。你既然爱它,把它弄死了就不是罪过。不然别的还有什么呢?
“你想得太多啦,老头儿。”他高声说。
他想:你倒很乐意把那条鲨鱼给弄死。可是它跟你一样靠着吃活鱼过日子。它不是一个吃腐烂东西的动物,也不像有些鲨鱼似的,只知道游来游去满足食欲。它是美丽的,崇高的,什么也不害怕。
……
风在不住地吹,稍微转到东北方去,他知道,这就是说风不会停息了。老头儿朝前面望了一望,但是他看不见帆,看不见船,也看不见船上冒出来的烟。只有飞鱼从船头那边飞出来,向两边仓皇地飞走,还有的就是一簇簇黄色的马尾藻。他连一只鸟儿也看不见。
9.文中画线句应如何理解?
10.老渔夫为什么会想起“老狄马吉奥“?
11.老渔夫把大鲭鲨弄死,为什么觉得是一种“罪过”?
12.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三、语言表达
13.仿写:根据语境,仿照画波浪线的语句再写出三个句子并填在横线上。
读点鲁迅,在你孤独无助时,那是一根神奇的拐杖;,;,;,。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9月6日,编剧刘毅在其微博上发帖称,“开学了,各地教材大换血”——他列举了20多篇“被踢出去”的课文,比如《孔雀东南飞》、《药》、《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雷雨》、《背影》、《狼牙山五壮士》、《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朱德的扁担》等。其中涉及鲁迅的作品有多篇,因此刘毅称之为“鲁迅大撤退”。
20多篇经典课文一列出来,既让网友开始怀念起那些熟悉的字句,也让网友唏嘘感慨,更有网友质疑,既然是“经典”,为何要撤?而本报记者从广东教育出版社语文教材编写人员处了解到,广东今年的语文教材也有改动,依然保留鲁迅作品,但是把《药》换成了《祝福》。
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请发表一下你的看法,观点要鲜明,语意要连贯。
四、作文
15.经过高一半年的生活后,同学们心里一定有很多的感受想表达。请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一个内心独白的片段,表达出对人生的思考。200字左右。
妙笔生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A项苍-仓。B项慢-漫。C项采-彩。
2.【答案】C
【解析】A项“脊”应读“jǐ”。B项“埋”应读“mán”。D项“炮”应读“páo”。
3.【答案】D
【解析】“某某说”在前,“说”后用冒号;“某某说”在中间,“说”后用逗号;“某某说”在后,“说”后用句号。
4.【答案】B
【解析】A项喧-暄。C项头-投。D项蔼-霭。
5.【答案】B
【解析】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登峰造极:比喻学问、技艺等已达到最高的境界。此处应为“登峰造极”。兼采:同时采纳。博采:广泛地采纳。此处应为“兼采”。三言两语:指很少的几句话,形容较简短、简洁。只言片语:个别的词句,片段的话语,形容话语零碎。此处用“三言两语”较为恰当。判断:断定,肯定或否定某种事物的存在。判断:辨别(不同之处)。此处应为“判别”。
6.【答案】A
【解析】此处的“诗如其人”指小说里的诗词曲赋同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点极为相似,应选“与(和)……”句式。
7.【答案】D
【解析】画线句有三处语病:第一处,定语语序不当,应改为“由于以上各方面的卓越的成就”;第二处,成分残缺,应删去“使”,还“红楼梦”的主语地位;第三处,搭配不当,“面貌”应改为“风貌”。
8.【答案】B
【解析】“纨绔与膏粱”是借代,B项中“孤帆”也是借代,代指船。
9.【答案】①人生的价值就在于不断地克服各种困难,推动社会发展。②奋斗有时会失败,甚至牺牲生命,但是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是不可战胜的。
【解析】这句话是桑地亚哥的内心独白,是小说的核心精神,它生动地揭示了桑地亚哥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也是作者海明威的思想观与价值观的反映。这句话意味着,人生的使命是奋斗,是与命运做不懈的抗争。
10.【答案】老狄马吉奥也是渔民的儿子,当时的棒球好手。他脚上虽然长着骨刺,但打起球来依然生龙活虎,他是一个“硬汉子”,老渔夫桑地亚哥很崇拜他。老渔夫想起他,是对自己的鼓舞和鞭策。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老狄马吉奥其人,其次,要知道衬托作用。
11.【答案】在老渔夫看来,大鲭鲨跟自己一样靠着吃活鱼过日子。它不是一个吃腐烂东西的动物,也不像有些鲨鱼似的,只知道游来游去满足食欲。他是美丽的,崇高的,什么也不害怕,也是一条硬汉子。把强大的对手打败,是很幸福的,也是可惜的。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大鲭鲨“又粗大又尖长的蓝色的头、两只大眼和那咬得格崩崩的、伸得长长的、吞噬一切的两颊”是一个强大的对手,它与其他的鲨鱼不一样。弄死它是出于无奈。
12.【答案】昏暗、孤寂、苍凉、阴险,远离人烟,深不可测。暗示桑地亚哥孤立无助的悲凉和所处环境的艰险。
【解析】在仔细体会景物描写特点的基础上,要更深层次地把握环境与人物的关系。
13.【答案】在你彷徨无奈时 那是一盏不灭的明灯 在你空虚无聊时 那是一桌无价的精神大餐 在你消沉无为时 那是一剂振作奋发的良药
【解析】本题是嵌入式仿写题。做此题一定要审清语境和要求,要分析语境隐含的信息。从画线语句的特点看,要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读鲁迅”的作用。
14.【答案】为鲁迅争取教科书中应有的位置,让直抵人心的批判力量恒久传承,无疑是需要的。鲁迅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在特定的情境下,鲁迅的价值尤其不可替代,仍要对其抱有信念。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能力。题干要求是“观点要鲜明,语意要连贯”。答题时首先要亮出自己的观点,要切合材料,表达要连贯、得体。
5.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导读 篇五
保护环境是每个人责不旁待的义务,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只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就能为保护环境贡献一点力量。下面就是我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中总结出来的,希望对保护环境、节能减排能有帮助。
第一点, 出门不要开车,做公交车、骑自行车和走路是再好不过的办法了。如果路途遥远,可以做公交车,这样既可以节约能源,又可以赶时间;如果路途不太遥远,可以骑自行车,这样既可以赶时间、节能减排,还可以锻炼身体,同时也是出去郊游的一种方式;如果路途不远,也不赶时间的话,可以选择步行,因为走路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欣赏路边的风景,同时还可以思考问题,何乐而不为呢?如果有急事,必须要开车的话,要选择低排量的车,这样从尾气筒里排出来的二氧化碳就会减少对空气的危害。
第二点, 要节约每一度电。在日常生活中,有好多电都是在不知不觉中浪费掉的。比如:我们一边开着电视,一边开着电脑;出门的时候,电源没有关掉;每个房间,没能做到人走灯灭......这样太浪费电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如果我们能合理用电,节约身边的每一度电,这样就能节约好多能源。
第三点, 要节约每一滴水。大家知道,水是生命的源泉,如果没有水,地球上的万物都不能生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做到节约用水:将洗菜水、洗碗水存起来,用来冲厕所;将洗衣服水存起来,用来拖地、冲厕所;洗澡的时候,尽量不要淋浴,可以将水接到大盆里,这样既可以好好地泡个热水澡,也能节约好多水,其不是一举两得......可以节约用水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只要你留心,随处随时都可以。如果我们不节约用水,50年后的地球将会是一个缺水的星球,到那时候我们将会面临吃水困难的问题而濒临死亡,所以我们要从现在开始节约每一滴水,让地球妈妈不再口渴。
第四点, 变废为宝。我们身边的一些废品也可以变成一些新事物。比如:肥皂盒可以改成储物盒,废电池可以做装饰品……废物利用的例子举不胜举,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习惯吧!
6.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导读 篇六
一、单元教学构想
本单元的话题是“体悟山水神韵”,包括三篇必读文本,两篇选读文本,必读、选读中各有一篇文言文。
必读文本中,《听听那冷雨》《再别康桥》在自然美的基础上表达了作者独特的幽幽情思;《石钟山记》虽也游历山水,表达的却是作者对人生充满哲理的思考。两篇散文语言丰富细腻,意境美好自然,情感真诚深厚,可以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品味语言,感受意境,从而领悟作者寄托在美好景物中的情思,学习多角度评价作品语言和感情的方法。一篇文言文语言平实浅易,可以让学生对照注解,借助工具书解决文字障碍,教师只做检查及明确,而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丰富的自然与深刻而普遍的人生哲理的契合上。三篇必读篇目,分为“美读·构建”“品评·提升”“拓展·运用”三个环节,用课上时间统一组织学习,用时8课时。
两篇选读文本,《游褒禅山记》内容与手法都与《石钟山记》相似,都是在记游的基础上阐发哲理;《钓台的春昼》则是一篇典型的游记,作者述所见,抒所感。另外,《语文读本》还收录了11篇有关山水神韵的诗文,可以与两篇选读文本结合在一起,让学生选读其中两篇,写下自己对文章(或句子)的感想,然后进行小组或班内交流。
二、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阅读文本,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整体意境,构建文本整体世界。
2.学习赏析评价山水诗文语言的方法,更深入地领会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情理美,掌握山水诗文赏析的基本方法和规律。
3.走进文人富有魅力的精神世界,培养对山水自然的敏感的心灵,提升自我的精神境界。
4.进行广泛的阅读,品味意境情感,体悟山水神韵。
三、学习活动设计(一)文本品读 1.《听听那冷雨》《再别康桥》都以其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意象、感人的情思给人以美好的享受,请反复朗读体味,并背诵《再别康桥》。2.《石钟山记》语言洗练,朗朗上口,请反复朗读并背诵,同时总结落实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3.《听听那冷雨》《再别康桥》有许多精彩的描写,请摘录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或一句),与同学交流。两篇文章中或许还有读不懂的地方。质疑,与同学讨论。总结山水诗文赏析的基本方法和规律。4.《石钟山记》应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认识作者对前人不迷信不盲从、勇于探索事实真相的精神。(二)运用拓展
1.略读两篇选读文本及《语文读本》,从中选取两篇自己感兴趣的作品,运用课上学到的评价赏析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篇目、段落或句子,写在笔记本上。
2.小组内交流自己对选读文本及《语文读本》作品的赏析,每个小组选出小组最佳,代表小组进行全班交流。
单元教案
说明:本单元按照学习规律分为三个层次,即美读·构建一品评·提升一运用·拓展,每个层次需要二至三个课时,每个课时一个教案。
美读·构建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课文,解决对生字词和长句难句的理解与朗读节奏。2.初步感受文本的语言风格和情感基调,能建立起对文本世界的初步建构。3.能充满感情地朗读。
二、教学方式
1.运用工具书,解决字词。
2.教师范读,学生默读揣摩,并进行朗读练习。3.分组进行朗读比赛,可配乐,评选优秀。
三、教学重点
《听听那冷雨》要读出作者心中那种长长的幽幽的深深的思乡之情。《再别康桥》要读出缠绵心中的康桥情结;《石钟山记》要读出对科学精神的执著的追求。
四、教学难点
《听听那冷雨》要读准一些长句的节奏和重音的落实;《再别康桥》要能读出诗的韵味;《石钟山记》要注意夜泊绝壁时的气氛和人物心情。
五、课时安排
《听听那冷雨》《再别康桥》2课时 《石钟山记》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课文《听听那冷雨》《再别康桥》,解决对生字词和长句的理解与把握。
教学方式
在提前预习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接力赛,找出重点字词和长句,进行阅读强化。
教学过程
(一)导语:本单元的话题是“体悟山水神韵”,山水,人人可见,神韵,却并非人人可感,只要你有善感的心灵,山水自有神韵,正如辛弃疾在《贺新郎》中说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本单元的两篇优美的诗文《听听那冷雨》《再别康桥》正是作者将自然山水与心中浓浓的情感的完美融合,于是就让我们借助作者笔下的文字,走进呈现在我们视野中的山水世界,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去体悟山水神韵,去感受人情的美好。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接力赛,随时订正学生朗读不准确的地方,强调重点字词和语句。最后评选最佳选手。其他同学边听边考虑“冷雨”和“康桥”中寄托了什么情思,从哪些内容看出的。
1.重点强调的字词:惊蛰 料峭 霏霏 孺慕 氤氲 岑寂 铿锵 惊悸 寒濑 想入非非 太初 迷离 如椽 石破天惊 羯鼓 一通 冥想 2.重点句子
《听听那冷雨》(略)《再别康桥》
●第一节要读出离别的感觉。
●第二至第五节从意象特点、意境风格上看,作者应该是幸福愉快的心情,所以要努力读出作者的这种心情,而且到“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是他感情的高潮。
●从“但我不能放歌”作者感情陡然降落,直到“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几乎说不出话来,所以,语气要低缓、沉重,几乎哽咽。
●最后一段,离别的感觉要比第一段更强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习整体感知文本的角度和方法。
教学方式
找出文本中由“冷雨”和“康桥”分别写到了哪些人、事、物,这些内容组成了怎样的意境,作者在“冷雨”和“康桥”中寄托了什么情思,何以见得。分组讨论,然后找代表在全班交流。
教学过程 1.导语
经过上节课的朗读,我们对全文有了整体的感知,两篇文章各有一个中心意象,各是什么?从题目就可以看出:“冷雨”和“康桥”。这节课我们再细读,看看作者由冷雨又写到了些什么人、事、物,给我们描画了怎样的一幅雨中世界,作者写康桥又写到了目之所及、心中所想、身之所行的哪些内容?请同学们分组合作,一起从文中找出这些内容,概括到笔记本上。
2.学生活动15分钟 3.学生交流、总结
《听听那冷雨》
●冷雨一中国历史一那片土地(大陆)一文字一冷雨
●美国落基山雪峰一台湾山中雨后清晨美景
●听雨一大陆秋天一人生一王禹偁
●日式瓦屋一二十年前的雨一孩提时母亲的吟哦——江南水乡的蚕吃桑叶的声音一瓦屋里听台风台雨一雨中的回忆(江南,桥上,船上,四川,秧田,嘉陵江)●台北雨声的变化一雨中的浪漫故事
●回到巷子尽头的小屋整理深深的记忆
总结:
教师:从台北淅淅沥沥的春雨到大陆的杏花春雨,从美国落基山雪峰到作者在台湾的山中见到的雨后清晨缭绕的山雾,从中国历史写到中国的现实,从20年前的雨声写到20年后雨中的记忆,全由一张雨网编织,全凭千伞万伞装饰,由此这篇文章立体交构起一个雨中世界。
解决下列问题,收束全篇:
1.这个雨中世界的特点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概括并用原文的内容来加以说明。
明确:朦胧,内涵丰富,五彩多姿„„(学生答案应各有不同,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2.这样一个雨中世界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思?找出原文中作者对雨中世界的每一笔是如何写的。
明确:对故土河山的追思,对传统文化的向往,对半生漂泊经历的感慨,对25年没有回到故土的遗憾。
《再别康桥》
招手作别一西天的云彩一河畔的金柳一波光里的艳影一软泥上的青杏一柔波里的水草一榆荫下的一潭一星辉一笙箫、夏虫一挥袖告别
总结:
思考解决以下问题:
1.这首诗歌呈现给我们的康桥世界,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明确:康桥的秀丽宁静空灵,诗人曾经拥有的浪漫的学习生活,诗人在此寻梦的过程,诗人悄然而去的身影。
2.由此我们走进作者的感情世界,感受作者心中的有哪些方面的情思? 明确:身处其中的幸福和深爱,即将离别时的依恋与伤感。本节课的总结:
阅读散文诗歌,整体感知全文应该感知什么?(学生总结,教师补充明确)意象呈现给我们的文本世界及渗透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如何感知?(学生总结,教师补充明确)1.寻找意象组合的线索,把握意象之间的联系;
2.分析意象的特点以及由意象引发的叙述、议论、抒情等; 3.感知文本世界的整体风格或感情基调。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顺畅地朗读《石钟山记》,并落实一些重点的文言基础知识。
2.整体感知本文,让学生由此了解“记”这种文体,认识本文的写作目的。
教学方法
朗读接力,整理笔记,笔译重点句子,师生共同探讨本文写的事和明的理。
教学过程 1.导语
前两节课我们体会了现代散文和诗歌的优美,这节课我们再走向古代,去追寻古人的足迹,聆听古人的心声。让我们先通过语言走进文本。2.学生朗读,教师正音并强调重点词语的读法。
重点句子:(略)3.看看本文有哪些方面的重要词语(让学生充分读语句,体会词语的语境义,明白句式特点)实词:略 虚词:略 句式:略
4.小测,检验学生对基本字词句的掌握情况 5.默读,完成下列任务
本文所记叙的中心事件是什么? 答:探讨石钟山命名的真实原因。
本文的写作目的主要体现在哪一段? 答:最后一段。
最后一段的中心意思体现在哪一句? 答: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用三个词,概括三段的内容。
答:质疑,解疑,心得(学生答案合理即可)6.由此可见,苏轼写本文不仅是为了写景叙事,而且是为了明理,他走进自然,也不纯是为了游山玩水,而且是为了倾听自然真实的声音,探究事实真相,并由此给自己也给我们留下深刻启示。这也是记这种文体的特点之一,即因事明理。
品评·提升
教学目标
1.解决学生对充满美感的文字往往是“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问题,使学生初步掌握评析文意的基本角度与方法。
2.能够从语言、情感、表达技巧各方面品味文本的精美之处,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
3.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教学方式
教师教给学生方法,学生对文体作摘要、评析,然后进行交流、评价。
教学重点
明白用来评价文章的角度和方法,深层探究《听听那冷雨》《再别康桥》中作者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两篇文章细腻、柔婉的语言风格,以及《石钟山记》中作者勇于求实的精 神,从而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
从语言形式、思维情感各方面把握三篇文章的深层内涵。
课时安排 《听听那冷雨》《再别康桥》2课时 《石钟山记》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归纳品评文章的一般方法与规律。2.完成关于《听听那冷雨》《再别康桥》的评析。
教学方式
教师教授方法,学生自选角度作书面评析。
教学过程
1.导语:同学们在阅读《听听那冷雨》《再别康桥》时,总感觉到文章写得实在是太精彩了,但是真要说出是怎么个好法,往往感觉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究其原因,还是我们不太了解评析这种诗歌散文的方法。大致来说,评价诗歌散文的方法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评价语言,可就其修辞方式谈,也可谈用词效果、语言风格等;
②评价文章,既可就其形式(如语言、结构、表达等),也可就其内容(意境内涵、思想情感等);既可从整体人手,也可从局部的某一段或某一句谈起。
另外还要注意:第一,在评价的时候,要紧紧地抓住文本的语言因素,不能空谈观点;第二,即使从局部人手,也应该联系全文的背景,思考得深入一些;第三,可以从一个角度来分析,也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
2.针对《听听那冷雨》和《再别康桥》,为每篇各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3.教师巡视、指导。
附:评析参考
品评语言:(略)品评意象:(略)品评意境:(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领悟文章精彩之处,深层探究《听听那冷雨》《再别康桥》中作者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两篇文章细腻、柔婉的语言风格。
2.做个性化解读,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教学方式
1.学生交流,教师组织学生总结归纳。
2.由文本联系到学生的生活。谈自己曾有的强烈的感情。
教学过程 1.导语上一节课大家都完成了对两篇文章的赏析,这一节课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要求每一位同学都记下其他同学的发言摘要。
2.小组交流,由一人代表本组作总结发言,摘要本组的精彩内容。
3.教师总结余光中的散文强调人的精神世界的再现、自我感受的抒发,展示人瞬间的主观感觉和心理。一篇文章,从语言上讲,句式长短变化多端,文言口语和欧化语法参酌互用,伸缩自如而紧凑连贯。同时,大量使用叠音词,不仅增强了散文的节奏和韵律,而且描写感觉十分细腻,引起读者的感官刺激,使人如闻如见,如履其境。修辞上,大量使用比喻、通感、拟人、排比等手法,别致而恰当地烘托出思想情绪。从内容上说,《听听那冷雨》思绪超越辽远的时空,但总是流淌着古中国的记忆和情韵,并以这种记忆和情韵去观察,去体会,写到美国的奇岩怪石,写到台湾溪头润碧湿翠苍苍交叠的山影,但无一不渗透着那种缠绵的家国之思。
而《再别康桥》这首诗,用别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构思,舍弃与人的对话而去告别“西天的云彩”,轻轻的来到,沉默地告别,悄悄地离去,给人以清新飘逸之感。而用“金柳”“柔波”“青草”“星辉”等意象抒情,避开了人间烟火,使康桥如诗如画,加以优美的节奏、错落的诗行,给人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
4.启发学生联想自己曾有的为某人某事某物所激发的强烈感情。
教师启发:《听听那冷雨》和《再别康桥》,都是作者因为有着强烈的情思,以至不吐不快,加上作者丰富的联想,写成脍炙人口的佳作,也感染着一代代的读者。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有这种那种为某人、某事、某物所激发的强烈感情,试着说一说。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品味《石钟山记》叙事过程中作者表现出的心理状态,体会整个事件中作者所表现出的可贵的精神。
2.品味本文事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作者的观点作出评价。3.在更高层次上再次朗读课文,读出作者的内心感受。
教学方式
教师带领学生品读,引导学生体会,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
1.导语:前面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石钟山记》一文的主要内容,今天我们再深入领会作者在探讨石钟山命名原因的整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许多可贵之处和可圈可点之处,大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自己的眼,用自己的心,去发现,去体会。2.学生朗读第一段,思考作者是针对谁的说法进行的质疑? 明确: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和唐朝李渤。
作者的这一做法给我们些什么启示?不迷信传统或权威,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充分体会“余固笑而不信”中的“笑”)3.他对郦道元和李渤的说法提出质疑,有依据吗?如果有,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略)这一点又给我们什么启示?科学探究不是凭空进行的,要有充分的依据。4.学生朗读第二段,思考作者是如何探究事实真相的?遇到困难了吗?(尽量用原文的语言回答)5.作者对此番探索作出了深刻的思考,即“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对作者的这个论断,同学们是否同意?(让大家充分发言)教师的自我观点:(教师不同,观点也可以各异)6.统观全文,可以看出事理之间的关系。本文的目的是明理,但确是在叙事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也就是说,叙事是为了明理,结论仅仅扣住叙事而来。
运用·拓展
教学目标
1.广泛接触山水诗文,理解作品深远美好的意境情感,走进古今作家丰富博大的内心世界。
2.运用课上所学习的评价赏析诗文的基本方法,赏析名篇佳句。
教学方式
1.学生自读,写出评析。2.小组交流。学生评价。课时安排 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引导:通过评析三篇课文,我们更深一步地理解了文章的美好与丰富。在中国浩如烟海的诗文宝库之中,山水类诗文数量极大。除课本上两篇选读文本《游褒禅山记》和《钓台的春昼》外,《语文读本》在这一单元还选取了11篇诗文。略读这13篇文章,从中选取一篇自己感兴趣的作品,运用课上学到的评价赏析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篇目、段落或句子,写在笔记本上。
第二课时
小组内交流自己对选读文本及《语文读本》作品的赏析,每个小组选出小组最佳,代表小组进行全班交流。
(说明:学生由于水平不一,在进行评析时,教师可以适当作一些角度指导,以帮助学生完成作业。)评析参考:略
【教学设计点评】
国家新课标语文教材(山东人民版)已经实验近一年了。从整个实验区老师们的反映来看,总体上感觉比较理想,教起来也比较顺手。由两位老师编写的第一模块第四单元的教学设计在充分贯彻新课标理念和挖掘教材特点的基础上。体现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设计思想。语文教学的备课实际上就是备学生,以学生作为自己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切实考虑学生的实际和未来的发展,真正做到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从上面两位老师的单元教学设计当中,我们看到了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变讲堂为学堂的可贵努力。从单元体设计到单元教案,从单元教学构想、学习目标、活动设计到教学过程,教读文本到选读文本。从文本品读到运用拓展等等,在诸多环节和方面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渗透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观念。
2.突出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体验和感悟,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和发展,是整个教学设计的突出特点。一是整个教学设计依照新课标中“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的层级要求设计出了“美读·构建”“品评·提升”“运用·拓展”的三个层递环节,让学生自主走进教学文本,去品读和感悟。二是强化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无论是文本中重要的词语句子还是精彩语段的体味、咀嚼,都立足于学生自己的个性化认识和描述。如在“品评·提升”这个环节中所设计的第二个教学目标就紧紧抓住了语文课独有的语文味儿。三是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设计了学生思考和交流的学习活动。四是课内外结合。开拓课程空间,丰富课程资源。这主要体现在单元教学构思和“运用·拓展”环节。
3.重视山水诗文的诵读教学。这个教学设计高度重视了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诵读。通过让学生多诵读和感悟来领悟文本世界的深层内蕴,从而达到学习山水诗文的文内之旨和言外之意的教学目的,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美好而高尚的情操,丰富学生纯正的精神世界。这种教学思想主要渗透在“单元整体设计”的“学习活动设计”和“单元教案”中的“美读·构建”的环节里。应该说,拿出相当部分的时间让学生诵读,以诵读来加强对文本的理解和品味,并“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是新的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
7.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导读 篇七
来到机场,看见机场可真大呀,比我们操场还要大足足十倍呢!而且我们乘坐的飞机也很大,细细算来,差不多有两三户人家的房子那么大吧!
坐上飞机以后,我觉得椅子比家里的沙发还舒服。当我听见空姐说:“请系好安全带,飞机即将起飞。”我便抓起安全带,狠狠地把它扣紧,然后看着窗外的景色变化。
我以为飞机就比汽车跑得快一点。结果,飞机快到达跑道边缘的时候,猛地感觉飞机一颤,原来是飞机的轮子离开了地面。飞机翘着机头,继续上飞。我把目光投向地面,下面的城市好小啊!一座座房子像一块块积木一样,河流像一条白丝带,地上跑得汽车像一只只小蚂蚁……
不到半小时,天空钻出来一朵朵的云,一层层的云,没过多久,我们就被白白的、软软的云包裏住了,就像一块夹心棉花糖,又过了几分钟,我们的飞机居然飞到了云层上方去了,俯视一看,到处白茫茫的一片,好像我们每个人都变成了神仙,像孙悟空一样,脚下踩着筋斗云呢!又似乎腾着云,驾着雾,那种感觉别提有多爽了。
8.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导读 篇八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通过窦娥冤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从文学鉴赏的角度理解关汉卿设计三桩誓愿应验的用意。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介绍关汉卿: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元代人说他:“生而凋搅,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关于元杂剧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元杂剧的唱词按一定宫凋写成。共分五个宫(五个全音阶):正宫、中吕宫、南昌宫、仙吕宫、黄钟宫,分别个当于现在的C、D、E、G、A五个乐调(谱号);曲牌,相当于现在的调号和板号(如二黄散板、西皮快板等),也即简谱中的曲谱和节拍。元杂剧中一折限于一调一韵。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科范或叫“科”“介”,是关于动作、表情或其他方面的舞台提示,如“笑科”“见科”“把盏科”“做掩泪科”“内作起风科”等。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来源:学科网ZXXK] 此外,每本杂剧结尾处有两句或四句诗句,用以概括全剧思想,提出本剧剧名。例如,“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末句是戏的全名,“窦娥冤”则是简名。[来源:学科网]
二、研读课文
1、在课文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 明确: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
2、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把课文分成若干层次。[来源:学#科#网] 明确:10个曲牌有3个层次。使剧情有张有弛,有烘托、有渲染,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第一层是[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大意是窦娥指斥天地鬼神。[来源:学科网ZXXK] 第二层是[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告别婆婆。第三层是[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发下三大誓愿。分析第一层: 齐读第一层两支曲子。
(1)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明确:窦娥诉说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动地惊天”。又因为窦娥的冲突对象隐于幕后,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对象。由于内心的悲愤难以控制,便构成了对天地的怨恨与控诉。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识里,是被看作能够主宰世间万物包括人的命运的最神圣的东西。是不容侵犯的。但由于窦娥的冤情深重,而天地面对人间的邪恶残暴竟无动于衷,所以窦娥唱出“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的唱词时,便自然得到了人们的共鸣。
[滚绣球] 明确:作为封建社会中的一普通女子,窦娥对神明的天地本应深信不移,可是残酷的社会现实使她对天地鬼神由信赖而怀疑,由怀疑又转为愤怒的控诉:“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样,窦娥通过自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含冤难辩的悲惨经历,认识到了善良的人的贫穷命短,罪恶的人富贵延寿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她的觉醒意识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作为封建社会一个弱女子的窦娥,认识了封建社会的罪恶又能怎么样?她除了对天地日月鬼神进行愤怒的控诉以外,只能是“落得两泪涟涟”。[来源:学科网ZXXK] 分析第二层:
(2)从“左侧右偏”“前合后偃”两句可见窦娥在赴刑场途中所受的苦难,可她为什么还要提出坚决走后街,舍近而求远呢?
明确:因为窦娥的婆婆住在前街,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这充分显示了她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展示了她性格中温顺善良的一面。
然而,她的婆婆还是迎面赶来了。关汉卿驾驭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窦娥对婆婆的一段说白,出自这个封建社会小媳妇的口里是那样的贴切,表现得是那么自然、生动。在戏剧冲突的程度上,由急转缓,由怯转伤,抒情气氛加浓,窦娥的性格更加完美。可见窦娥对婆婆的孝顺,但像这样一个完美的善良的妇女,竟然惨遭如此的冤屈,被诬陷为杀人凶手,足见当时的统治是何等的腐败,社会是何等的黑暗。这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还为悲剧的产生蓄足了势,起到了深刻批判封建社会的作用。
阅读[快活三][鲍老儿]。
(3)这两支曲子是窦娥临刑前对蔡婆婆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在表现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呢?
明确:使人们对窦娥的悲惨遭遇更加同情。她劝婆婆不要过分悲伤,再一次表明了她善良、美好的心灵。这样的好人蒙冤而死,自然使人们对不公正的社会产生愤恨之情,戏剧的审美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分析第三层:
(4)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明确: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5)她的三桩誓愿与第一层对天地的指责是什么关系呢?是否矛盾呢?
明确: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斥和要感动天地,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
(6)窦娥的三桩誓愿明明是幻想,却偏偏写成现实,明明是不合理的偏偏写成合理的,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除了乞求天地鬼神申诉冤屈以外,没有别的办法,作者采用这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一是表明社会的腐败黑暗,二是刻画窦娥强烈的反抗精神,三是表达人民要惩治邪恶的愿望。
(7)“煞”就是结尾的曲牌,为什么关汉卿要把“煞”分成[二煞][一煞][煞尾]三个曲牌呢?
明确:说明蓄积在窦娥胸中的怒火再也无法控制,犹如地下岩浆,冲向决口。也说明剧作家意犹未尽,他要把窦娥的无辜受害,要把人们对窦娥的同情,要把人们对统治者的愤恨表现得痛痛快快,淋漓尽致。于是在结尾处一波三折,把高潮推向顶峰。
补充材料
“苌弘化碧”“六月飞雪”“东海孝妇”典故的出处:
1、“苌弘化碧”出自《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沉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
2、“六月飞雪”出自《太平御览》: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王系之狱。仰天哭,夏五月为之下霜。
3、“东海孝妇”出自《汉书·于定国传》: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
东海孝妇逆来顺受缺少反抗精神。十大古典喜剧:
关汉卿《救风尘》、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康进之《李逵负荆》、郑廷玉《看钱奴》、施君美《连闺记》、康海《中山狼》、吴炳《绿牡丹》、高濂《玉簪记》、李渔《风筝误》
十大古典悲剧:
9.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导读 篇九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体味语言,强化文言阅读,重视文化传承,注重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想象力、欣赏力、表达力和体味语言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必修(3)的编写意图和教学要求是通过开展 “感悟自然”的语文综合活动,学习科学小品、小说、古典诗歌及相关的表达交流活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应的语文知识,了解科学小品、小说、古典诗歌的审美特点,并通过语文综合活动,进行游记、科学小品、短篇小说、对联等文体的写作练习,以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本校高一学生的语文能力较低,缺乏丰富的想象力,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都较弱,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只能停留在表面上,很难有自己的心得,基础知识不扎实,迁移能力弱,作文内容比较空洞,题材陈旧,立意不高。
语文必修(3)第一单元
课文解读
独辟蹊径 别具特色
《黄山记》是一篇独出心裁的游记文章,用独特的手法勾勒黄山美景,赞叹大自然的崇高卓越,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赞美这能使“绝处已经逢生”,能让“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的”伟大时代,激起人们对祖国的壮丽河山,对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热爱。
《黄山记》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语言优美,构思谋篇独具匠心,体现了游记散文的又一特色:大手笔绘景,突出景物特点。读来有一种奔腾直泻,不可阻遏的磅礴气势。
一个时代的精神标识
——谈《巩乃斯的马》
周涛的《巩乃斯的马》是当代文学进入新时期后关于十年“文革”的的一份深刻的叙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正是他个人关于“文革”岁月的记忆和感受。却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精神标识。
热爱自然,热爱生命
——读梭罗的《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是一篇文笔优美流畅、风格清新朴素的的散文。梭罗笔下瓦尔登湖是大自然的精灵,这里的湖水清澈见底、颜色奇幻,无限生机。因此,瓦尔登湖不仅是梭罗生活栖息的场所,而且是他的精神家园和心灵的故乡,更是现代都市人向往的世外桃园。确实,在现代文明的逼迫之下,人们离纯朴恬静的大自然已经越来越远,一些古朴的令人神往的原始生活已经褪化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是嘈杂、焦灼、浮躁和不安。人毕竟又是自然之子,崇尚自然、向往自然之心难泯,这或许是《瓦尔登湖》更受当下读者喜爱和青睐的原因吧。
教学设计
《黄山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品味本文用独特的手法勾勒的黄山美景。
②明确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方法及运用。
能力目标:①了解本文独具匠心的构思谋篇的手法。
②领略华美如诗的语言及联想和想象。
情感目标: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②领会“只有勇于攀登、探索的人才能征服自然、创造自然”的主旨。教学重点:理解本文构思谋篇的手法。教学难点: 语言简练巧妙、热情奔放。
教 法:目标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 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 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常言道“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确有不同其它山的独特之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黄山的游记,领略黄山的美景。
(展示黄山的风景图片,让学生对黄山有感性认识,激发学习的兴趣。)
徐迟,当代著名作家,地质学家。他跨越了新旧两个时代,有着十分丰富的阅历,对生活的激情历久不衰,喜游好动(人称”满天飞")具有广博的见闻,其报告文学,《歌德巴赫的猜想》热情洋溢,引起国人心灵的震动,激励人们去攀登科学的高峰。本文更是激情澎湃,引导人们去探究,去思索。
三.检查预习
预习思考题:认真阅读《黄山记》,写出每部分的内容大意,运用工具书解决词语的问题。
明确:内容大意:第一部分:大自然精心安排黄山胜景(介绍黄山的概况);第二部分:回顾古人攀登黄山的历史;第三部分:记叙从温泉宾馆至天都峰顶的历程;第四部分:在天都峰顶所见的奇观。
生字词:
煞费苦心(sha fei ku xin):辛辛苦苦地费尽心思。
皖(wan):安徽的别称。
悭吝(qianlin):过分爱惜,舍不得拿出自己的(东西)。
糗(qiu):干粮。
卓越(zhuoyu):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狭仄(xia ze):狭窄。
诡奇(gui qi):奇异。
摺(折)皱(zhouzhe):折缝。
载(zai)(沉载浮):又。
10.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导读 篇十
我知道我在寻找什么,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有人说,看摩天大楼的人其实是在看自己的幸福。我不是,我的幸福感没那么高。
我的快乐低如尘埃。
世界上有无数成功的人。他们头上有着令人羡慕的光环,无数的崇拜者和模仿者跟在他们身后。然而,这就是你想要的吗?人生不是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做自己。
有的人的幸福像瀑布或山洪,有的人的幸福像涓涓细流。
鸽子在屋檐上成群结队,院子里鲜花盛开。你喜欢的狗,即使你在它叫的时候打它的小脸,它还是喜欢安静的靠近你睡觉。有宁静的月亮,可饮用的露水。这些都是我急于向你表达的,我安静的快乐,我真实的自己。
在这样的高速旋转中,我们失去了什么,又收获了什么?看看那些在令人窒息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里匆匆忙忙的人。看着那些跟在名人后面偶像化的人,还有那些盲目模仿成功复制者道路的人。他们的眼睛里充满了名利,却失去了蓝天,他们的耳朵里充满了奉承,却失去了鸟鸣。他们迷失了自己,迷失在别人的道路和时间里。
在我的时代,我要做我自己,追逐我的小幸福。
我经常背着背包去附近的山里徒步旅行。在大自然中,我发现自己。浓密的树叶遮住午后的阳光时,故意漏掉一两片,砸湿了地面;当深秋的第一棵树,黄叶或红叶,在我面前摇摇欲坠,带着我说不完的悲伤,当南风带着大地的馨香打在我的头发上……这一刻,时间在外面的世界一点一点流逝,却仿佛与我无关,因为我找到了自己的时间。我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我可以坦率地自言自语。
在我的时间里,我只想做我自己,我只想像个孩子一样,在你面前快乐地解释我简单的想法。走自己的路,忠于自己的幸福,做自己,就像水边清澈的蜻蜓。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导读】推荐阅读:
高中语文必修3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示例10-12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肖邦故园教案 苏教版必修06-15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5课 山水田园诗四首学案 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11-01
一年语文单元导读课07-12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作文:饭碗06-19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10-14
森林防火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作文08-19
高中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第一学期)09-22
高中第一册写作口语交际单元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