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平凡的世界后感

2024-07-12

读平凡的世界后感(精选12篇)

1.读平凡的世界后感 篇一

高宇花

《平凡的世界》是著名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巨著。这是一部全景式地展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 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 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的艺术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日常平凡的生活与激烈复杂的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特定时代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故事催人泪下,一次次苦难中展现出的顽强坚韧的精神品质使人精神升华,读后让人荡气回肠。

一部优秀的作品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就有这样的经历。1989年,我读省电大汉语言文学自费大专,那时学费四百元 ,给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又增添了几分忧愁。我们家七口人,我们姊妹三人都上学,我老大,劳动力只有父母,靠种地养家糊口,我的学费来自卖桃子,那时桃子一公斤才六角钱。因贫穷,父亲不让我补习,故而读书时我颇为惭愧,整日忧心忡忡,怨天尤人。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向同学借了《平凡的世界》,书中平凡的少平却有着不平凡的`经历,上学――务农――进城――务工――回乡,从地狱进入天堂又落入地狱,命运似乎一次又一次地跟他开玩笑。但他并没有消极,他始终自信自强,奋斗拼搏。我被少平的奋斗精神震撼了,他的精神给了我前进的力量和勇气。可以说我的成功部分来自于这本书的启示。

故此,除了学好专业课外,我又开始捧起高中英语史地课本,利用晚自习和双休日苦读起来。次年七月(1990年),我又回到母校榆中青城中学,以社会青年的身份参加了高考。尽管没考上,但我也无怨无悔,我已努力了。上专科的第二年,即1991年,我又节衣缩食,不吃早餐,用省下来的钱买了自考书,和同学又报了自学考试,读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

毕业后没分配工作,但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1994年,我参加了白银市招干考试,当年考入白银区水川一所初级中学任教。此后,我的生活峰回路转。之后,我满足于现状,开始追求物质享受,精神也变得空虚起来。后来,我买了一部《平凡的世界》,又细细咀嚼起来。在该书521页,我读到“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成年的我再读这些至理名言,又有了更多更深的体会与感悟。掩卷沉思,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少平的奋斗精神激励着我不断攀登,不断进取。我不能满足于现状,只追求物质享受。鲁迅说过:人活到老,学到老。保尔・柯察金亦言: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人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于是,我又捧起还未修完的汉语言本科专业书苦读起来。此时我已29岁,人生大事尚未解决,但我坚持苦读。不知不觉我步入大龄青年的行列,31岁的我仓促恋爱、结婚。

修完本科后,我又报了英语专科自考。此时,我却遭遇婚变――结婚不到半年闪电离婚。当时来自家庭、社会的沉重压力,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此时,我又想起了少平,相比之下,我感到惭愧。扪心自问,他在遭受一次次情感的打击之后,并没有向命运屈服,依然以惊人的毅力奋斗着。少平坎坷的婚姻再次给了我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我在随笔中写到:尽管命运那样不公,尽管人生这样坎坷,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于是,我又拿起笔,一边写日记,靠写作排遣心中的忧愁;一边记动词、背单词、背时态,并于底顺利拿到英语专科毕业证书。

如今,已到中年的我收入还不错,但一贯不修边幅,同龄人笑话我不注重外表形象,但我不在乎这些。因为我内心充实,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幸福写在我的脸上。

《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不平凡的人,是这群不平凡的人组成了这平凡的世界。读完这本书使我产生了很多想法:改革开放给了我们每个人良好的机遇,我们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人生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不断地拼搏,才会逐步靠近你心中的理想。

《平凡的世界》是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如果没有这本书的引导就没有我现在的生活,它已陪伴了我二十几年。这本书像一盏灯指明了我前进的方向,陪伴我走过坎坷泥泞的人生之路;它就像一位智慧老人,在我最无助最落魄的时候,指引我前进的方向。

2.读平凡的世界后感 篇二

关键词:平凡世界,女性形象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倾注了自己的生命而写成的一部力作, 描写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 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小说刻画了孙绍平和孙少安等在艰难困苦中奋斗的平民英雄, 同时也写出了生活在她们身边的女性形象, 她们或勤劳、善良、朴实, 她们或自尊、自强、自信, 在我们为其命运悲喜交加的同时, 也引发了我们对生活深深地思考。

一、贺秀莲——最幸福的女人

作为小说主人公孙少安的妻子, 贺秀莲以黄土高原女性特有的柔情和体魄, 成为孙少安这个背负太多重担的农民身心疲惫时停泊的港湾, 是“贤妻良母”的典型。贺秀莲在农村长大, 小学毕业, 没有什么文化, 没有受到过现代思想的熏陶, 是一个纯洁、勤劳、善良、甘于自我奉献和牺牲的传统女性。她嫁到了一贫如洗的孙少安家, 丝毫没有为物质的贫乏发过一句牢骚, 而是马上把少安的亲人看做自己的亲人对待。在打枣节中, 她打一会枣子, 就马上跑到少安奶奶的身边, 把绵软的枣子剥掉皮给老奶奶吃, 仅此一个细节, 秀莲那勤劳善良的本性就展现在我们眼前。她有着自己执著的爱情信念, 是那么的专注而投入, 用作者的话说:“也许正是由于知识不多, 精神不会太分散, 对于两性之间的爱情非常专注, 所以这种感情实际上更丰富、更强烈。”她一旦认准了孙少安, 便要时时刻刻跟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 事事处处都为着自己心爱的人着想:准备结婚时, 她考虑到少安家境困难, 就只给自己选便宜的衣服料子, 而给丈夫扯好一点的布料;当他们生活在一起的时候, 贺秀莲因爱惜自己的男人孙少安, 在盛饭的时候给男人孙少安舀稠的, 将白面馍馍三番五次送到孙少安的碗里让少安吃, 而自己从来都不吃。她生活的全部轨迹是以自己的男人为圆心而划出的一个圆, 她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尽心尽力的照顾着家里的老老小小, 她最大的幸福就是拥有丈夫的爱。当孙少安的人生发生重大起落的时候, 这个朴实的农村妇女, 做着自己所能做的一切:少安开砖厂, 她家里砖厂两头忙, 充当着少安的贤内助, 毫无怨言;少安遭遇了第一次创业失败, 她承受着和少安一样破产的痛苦却千方百计的安慰丈夫, 给他说着宽心话;甚至当少安苦闷之际把怒火向妻子发泄的时候, 他也心甘情愿的当他的出气筒, 用她的善良, 她的爱硬是为自己的男人撑起了一片天。她的贤惠, 她的忠诚, 她的淳朴使她身上放射着中国传统妇女美丽的光彩。然而这个默默付出的女人, 却没有机会享受生活, 在奋斗多年苦尽甘来的时候, 却因过度劳累患上了肺癌, 为这个家付出了自己生命的全部。有人说贺秀莲是个悲剧女性, 而我却认为她是幸福的。她与孙少安相识之前, 已经有许多人向她提亲, 可是他一个也看不上, 直到少安出现, 这个真正的男子汉让她一见钟情, 仿佛在茫茫人海中, 一直寻找的人突然出现在面前, 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看到孙少安家徒四壁, 却毫无怨言, 义无反顾, 甚至欣然接受了他的一切, 那是因为她从心里喜欢少安, 能和自己所爱的人在一起, 所有的困难在她眼中不值一提, 这不也是一种幸福吗?她用自己的温柔和体贴, 换来丈夫的感激和疼惜, 把一个原本心里装着另外一个女人 (田润叶) 的少安完完全全变成了踏踏实实跟自己过日子的好丈夫, 这难道不又是一份幸福吗?尽管她操劳一生最终患上肺癌, 过早地离开了这个家, 尽管她把自己的全部追求都放在了一个男人的身上, 但是在她有生之年, 大胆追求到了自己所喜欢的人, 并为他做了自己所能做的一切, 她的心里应该是满足的, 她的人生应该是幸福的。

二、田晓霞——最完美的女人

田晓霞出生在一个干部家庭, 在城市长大, 这个美丽的姑娘, 活泼开朗, 豪爽洒脱, 更加可贵的是她从小爱读书, 善于思考, 对事物有着自己独立的见解。她没有一般城市女孩儿的世俗眼光, 从不鄙视衣衫破烂的孙少平, 反而从他的谈吐中找到了思想的共鸣。她有男子般的豪情与气魄, 女子的温柔与风情。在她的心灵深处, 有着比她美丽的外表更加珍贵的一颗善良的心。在看到孙少平做揽工汉子时, 住的地方异常简陋, 铺盖破破烂烂, 就二话没说, 马上置办了一套崭新的铺盖悄悄地送到少平的住处, 还为他精心的铺好, 这散发着芳香的崭新被褥, 为孙少平在艰难岁月中带来了温馨的家的感觉。当已经成为省报记者的她来到矿区, 亲眼目睹了孙少平在井下艰苦而充满了危险的工作环境时, 没有为自己爱上了这样一个地位卑微, 生活困窘矿工而后悔, 相反, 她更加坚定地继续爱着她的意志坚强的少平。在田晓霞的身上, 最让人为之惊叹的是她对爱情的理解, 在她的日记中有着这样的爱情观:“我为我的‘掏炭丈夫’感到骄傲。是的, 真正的爱情不应该是利己的, 而应该是利他的, 是心甘情愿地与爱人一起奋斗并不断地自我更新的过程;是溶合在一起, 完全溶合在一起的共同斗争!你有没有决心为他 (她) 而付出自己的最大牺牲, 这是衡量是不是真正爱情的标准, 否则就是被自己的感情所欺骗”。这样的爱情没有索取、没有依附, 那样的高尚、纯粹, 至真, 至美!其实, 爱情本身就应该是高尚的, 当下现实生活中的爱情被附加了越来越多的物质条件, 以至于太多的人丢掉了爱情的本质, 正是因为田晓霞能够将爱情的本质与物质剥离开来, 所以她真正品尝到了爱情的美好。这个女性是新一代知识女性的代表, 在爱情上, 它是整个作品中最为幸运的一个, 因为她所爱的人也深深地爱着她而且他们互为知己。在心与心的碰撞与对接中, 在相同的志趣爱好中, 在相互的欣赏中, 他们惺惺相惜。尽管她在洪水中为救人而显出了宝贵的生命, 但她的生命是那样的美丽。

参考文献

[1]、《平凡的世界》人物形象分析, 汤思源, 《北方文学 (下半月) 》2011年11期

[2]、《平凡的世界》中的人性美, 曹国辉,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年第02期

[3]、浅谈路遥《平凡的世界》的人性美, 张旭丹, 《成功 (教育) 》2012年07期

3.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爱 篇三

“我比你更爱润叶,我可以为她不要性命。你能吗?你不能。以后别再见润叶了,让我们好好过日子!”李向前对少安说。

润叶与少安青梅竹马彼此相爱。李向前,润叶痴情的追求者。按理根本没有李向前的事。然而,爱情撞到现实后出现了裂缝,贫富差距、长辈反对、政治联姻。故相爱的人之间硬生生插进一个理直气壮的第三者李向前。

两个男人都爱润叶,可润叶只爱少安。李向前号称用命爱润叶,事实只证明他的爱要多自私有多自私,以占有为目的,以愉己为责任,完全不顾润叶的感受与处境,给她的痛苦雪上加霜。最终他以失去双腿为代价换到了润叶的内疚与同情。而那时少安已结婚生子。

秀莲,又一个异常优秀可爱的女性。她虽无润叶读书多,却比润叶多了果断勇敢的“女汉子”气质。在少安转身要走的时候,她一个虎扑从背后牢牢抱住他,撒血誓盟:“算命的说你命短,没关系,我用我的血给你续上!我就是要跟你在一起。”这样的清丽容颜、这样没有余地非你不可的爱,一刹那便收服了少安。

少安也愛润叶,但一定没有润叶爱他的多。或者男性对爱的唯一性不那么执著?面对现实,少安懦弱退缩了,另娶他人生儿育女,还口口声声说是为了不让润叶吃苦,为她好。少安的自私与李向前本质并无不同。不过以爱之名,行自私之实。

少安婚后,润叶才死心嫁给李向前。李向前断腿之前,润叶从未与他同睡一张床,甚至为了躲避丈夫夜里纠缠,调到别处工作。秀莲遇见少安之前,相遍了附近村里的男人也没看中一个。她为少安远离亲人家乡、敬老扶幼、未同甘只同苦,积劳成疾,在少安砖厂重建,好日子已到的时候,含笑而逝了。

《平凡的世界》书还没看完,电视剧已看完。其中两男两女交织的爱恨情仇人生命运,让我有了一种感觉:男人更爱自己,女人比爱自己更爱爱情。男人为生而生,女人为爱而生。

人在保证基本生理需求的前提下,才轮到谈爱情。生存和性都排在爱情前面。这是一个外国男科学家的理论。以此说来,爱情属于高贵高尚的奢侈品,而两个并不富裕的姑娘,润叶与秀莲却把它们当成了婚姻必需品,当成和一个男人在一起亲密生活的底线条件。想到这一层,我想我从这个角度理解了安妮宝贝的一句话:“男人与女人不同类。”

“女性是这生命的奇迹!”作家以及词作人姚谦说。不管其他男性是否也这样认为,起码《平凡的世界》里少安、少平、李向前这三个人肯定是深有体会的。尤其少安,两个爱他至深的女性都如此奇迹般美好。远远看着润叶,与秀莲恩爱厮磨家长里短,这幸福少安心里比谁都清楚。做男人是幸运的,只要善于发现,随处可见奇迹。女人比较不幸,身为奇迹要在奇迹不多的男人世界里找奇迹,多少有点难度,容易失望。

4.读《平凡世界》后感 篇四

然而,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在近十年间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出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放在有着不同思想的两代人身上,色彩是那么鲜明。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作者通过两代人的鲜明对比,从而突出展现了青年一代那种叛逆,永远不会拘泥定式,陈腐守旧,无论什么时期都走在时代前列,凌驾于时代之上。其实,青年就是青年,青春年华,就要有股闯劲,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不是看不惯世俗,而是在俗中而不俗,与时俱进,为理想追求不懈。孙家两兄弟和田家两姐妹表现出的与时代同步的行为,在挫折面前,铿锵前进;在苦难面前,是那么的坚强;在理想追求面前,又是那么的执着。这不正是人们所要具有的.精神实质吗?

孙少平与田润叶虽然青梅竹马,但门当户对的封建腐朽思想至使在苦难中挣扎,从未放弃的铁骨男儿,却在此时不敢越过雷池半步,从而使一段美好的爱情化为乌有,造成了一个不算悲局的悲局。使人遗憾。

孙家两小子到底有什么魔力,使田家两位小姐都钟情于他们,这是当大队书纪的田福堂永远解不开的谜。因为他虽也有过年青,但却没有一颗年青的心。这是他无法拥有的,因此他也就无法体会到,无法理解。所以就要从中插一手,百般阻拦。最后他不也没有阻止的了润生娶带有孩子的红梅吗?青年人的思想不是他一个封建的朽木所能懂得,拥有的。

就在那物欲横流,思想半个疙瘩的年代,少平要比少安更坚强,更执着,思想也更前卫一些,他有一个另人羡慕的头脑,坚韧的性格。他和晓霞排除各种阻力,没有那些世俗的关念,走到了一起,可谓非常不易,实属难得。

然而,现实又是多么残忍,有情人却不能成眷属,遗憾至极。但晓霞的死并不能作为最后的结局,同样不能从少平心中抹掉。用看门老大爷和一句话说:“晓霞是个好娃娃。”不错,她是青年人的代表,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平凡的世界》只所以平凡,就在于它是发生在我们周围普通人身上的普通话小事,但它却有着无限的内涵,反映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的精神状况和人心所向: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俱兴,社会还要不断完善,不断进步,这就需要年青的一代去拼搏,去奋斗。这是真理。

5.读《平凡的世界》有感-读后感 篇五

一部好的作品会照亮人的一生,使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得到升华。《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那种屈辱苦难和艰辛的生活,正好与我曾经的心境和处境产生共鸣。我好像跟小说里的人物一起生活过,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爱恨情仇都那样鲜活的与我的生活交汇融合。每一个平凡的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我曾经为我下乡时所受的苦难而耿耿于怀,但是读了《平凡的世界》之后,与孙少平的那些关于奋斗、坚强、忍耐的精神比较,却相形见绌,《平凡的世界》白纸黑字的告诉我们这样的人生真谛,人,无论在什么位置,无论多么贫寒,只要一颗火热的心在,只要能热爱生活,上帝对他就是平等的。做为一名普通劳动者,不把不幸当作负担,自己才能成为自已生活的主人。

在《平凡的世界》里,精彩的情感故亊撑起了平凡世界的一片绚丽天空。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形象感人,富有立体感的人物形象,书中的一个个主要人物,那么的真实,那么的善良,这是作家心灵的折射。少安与润叶的爱情,润生与红梅的爱情,少平与金秀的爱情,润叶与福堂的亲情,晓霞与福军的亲情,李向前与李登之的亲情,少平与金波的友情,少平与师傅的友情,润叶与晓霞的友情——这些人与人之间的爱情、亲情、和友情的一一展述,使我们在这些平凡的人身上体验到了人性的真、善、美。

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故事是这部现实主义小说中最为浪漫的一道彩虹,他们让我们知道真正的爱情是超越门第,超越贫富,甚至超越生死的。虽然他们的社会身份有着巨大的差异,但在思想上却达到完美的融合。他们被彼此的气质所吸引,在海阔天空的思想交流中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而后又在更深的理解中将友情升华为爱情。这样的爱情稳固而坚贞,能够经受岁月的磨砺而焕然如新。可是,现实就是如此无情,在所有人都艳羡他们的爱情时,田晓霞却在采访黄原发洪水时因救人而溺水牺牲了。这确是令人感到悲哀!正如路遥在书中所说:“最令人痛心和难以接受的是,当生命的花朵正蓬勃怒放的时候,却猝然间凋谢了。人类之树谁知凋落了多少这样的花朵,冷落成泥,只有香如故……美丽的花朵凋谢了也是美丽的。”

6.读平凡的世界后感 篇六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文/黎章

记不清是第几次看《平凡的世界》了,从十多年前的第一次囫囵吞枣阅读,到现在的电视剧集追看,作者通过一个个画面,全景展现了土地改革制度转型期黄土高原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贫困农村到繁华都市,从乡下盲流到省部大员,从穷苦落后到乡村巨变等等。这是一部时代巨著,我无法领略作者对著作的全局规划,也无法对书中的社会做全面的评价,却也在阅读中收获了良多的感动与激励:为剧中的亲情、爱情、友情所感动;为人性的纯洁、善良、高尚而感动;更为主人公的坚强、勇敢、执着而感动、而激励。

书中的主人公叫孙少平,出生在陕北的一个贫困家庭,他背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来到县城念高中,他衣衫褴褛,连最差的丙菜也吃不起,经常是在等其他同学都离开食堂后,再去食堂拿他的两个黑馍馍吃,为此他深深地自卑过。

在高中,因为相似的境遇,他与初恋郝红梅惺惺相惜,却也最终因此经历了“初恋”的失败。后来他遇到了出生县城、见多识广、敢爱敢恨的田晓霞,从此他的视野逐步开阔。高考失败后,他先是在村里的小学授课,随后由于一些原因不能再教书,他不甘心在村里度过余生,感到自己应该继续追寻理想,便毅然说服父兄,独自去黄原揽工。

这个阶段,在田晓霞的帮助下,孙少平通过大量的阅读,在精神层面取得了跨越式的进步,他和田晓霞的关系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后来少平去桐城煤矿当了一名普通的煤矿工人,工作虽然辛苦,但收入稳定,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他真正意义上从“农民”转成了“工人”,工作、感情生活不断地锻造着他。

然而命运却没有给予孙少平足够多的酬报和宠爱,在他事业上取得进步成为矿工组长的时候,在他和晓霞的爱情即将开花结果的时候,晓霞却意外因公殉职。晓霞的意外离去给了少平巨大的打击,而惠英嫂贴心的关怀让他在自己的感觉和外界的看法上左右为难,故事最后少平又因为矿难而毁容。然而这一系列的打击并没有击垮少平,他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颓废消沉,他强忍悲痛重新出发,步伐更加坚定走向未来。一路走来,少平“命途多舛”却始终“自强不息”,少平用他丰富的经历完成了平凡向伟大的蜕变。

或许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也经历了农村生活的巨变,我在孙少平身上找到了一点自己曾经的影子,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的情感被一次次触动,我的心灵也一次次接受洗礼。回首自己这些年的经历,发现我这些年其实过的挺不尽人意的,也曾立志在京城奋斗一生,却殊不知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平凡的过客,在青春开始绽放的时候来到京城,又在韶华开始凋零的时候离去,我轻轻的到来,又轻轻的离开,京城依旧是那个京城,繁华依旧,而我却不再是原来的我,物是人非。回顾这些年的经历,开心过也迷茫过,努力过也颓废过,可不知为什么,回忆的时候却总是不自觉地把吃过的苦,受过的伤滤过,只剩下幸福、感恩以及内心深处的某些执着!

感谢路遥,让我有机会读到这么伟大的巨著;感谢平凡的世界,让我明白,我的世界并没有变得阴暗;感谢少平,让我知道,心灵的坚强才是真正的强大!

作者简介

7.《平凡的世界》中的爱情悲剧 篇七

孙少安和田润叶虽是青梅竹马,但由于家庭条件的差异,少安早早回家务农,润叶则当了城里的小学教师。当年少时两小无猜的友情逐渐演化为爱情时,当聪明善良的润叶表示出爱意时,老实巴交的少安自知无法逾越经济条件和家庭背景这两座大山——最后少安和农村女子贺秀莲结了婚,润叶则嫁给自己并不喜欢的李向前。孙少平和他哥不一样,他思想超前,视野开阔。尤为可贵的是,他敢于冲破传统的樊篱,迫切地希望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改变生活,这就和极富才华、性情要强的田晓霞擦出了爱情的火花。然而,就在他们的爱情开花结果的时候,一场洪水夺去了晓霞的生命——他们之间的爱情戛然而止。与此同时,少安和秀莲依靠自身艰苦卓绝的努力闯出一番人生的天地时,秀莲却因劳累过度,身患绝症,含恨离开人世。

掩上书卷,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男女主人公的爱情都是令人哀伤痛楚的悲剧结局?

路遥小说中这种爱情悲剧观念有其形成的原因。

路遥出生在陕北农村,在经历了生活的苦难和生存的磨难后,作家对现实生活的严酷与复杂产生了冷静的思考和深刻的认识。陕北早年艰辛屈辱的生活使得路遥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非常强烈,当路遥从农村走进城里,才真正认识到城乡的差异有多么巨大。比如,小说中的少安承受的压力有来自传统观念的束缚,职业地位的迥异等,而他和秀莲的婚姻似乎更加符合人物的性格和生存环境;少平和晓霞虽然冲破了这些束缚,却遭受到了无法预知和抗拒的意外之灾。

路遥是一个对艺术充满激情的作家。他追求完美、讴歌爱情,但他更理解生活、忠于现实。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使他彷徨、无奈,亦使他清醒、觉悟。鲁迅先生曾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路遥是想通过小说中的爱情悲剧告诉人们:现实生活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消除了造成悲剧的种种存在因素,才有可能品尝到爱情甜蜜的果实。于是,他选择借助文学在虚构的小说世界里表现自己的爱情观念,他想与读者分享自己苦苦思考后的结晶,随即产生了让读者惊心动魄的感动力量和艺术效果。

田晓霞是承载着作家审美理想的人物,路遥悲痛地安排她的悲剧,正是忠于现实的表现:职业、地位和生存环境的巨大鸿沟,使得她与少平缺乏共同生活的物质基础,如果让晓霞背叛少平而另结权贵,无疑破坏了晓霞的整体美感。于是,路遥安排了她的殉职,试图将她的善良崇高的品质和她传奇浪漫的爱情放大,闪耀出悲壮凄惨的美!晓霞的意外离世,将《平凡的世界》推向了高潮!可以这么说,只有这种带有悲剧特质的笔法,才符合人们的审美口味,这也正是路遥的小说被广大读者喜欢的真正原因之一。

路遥钟情并热爱着脚下的黄土地。年少时家境贫困那段独特的经历,使他深切地体会到生活的残酷无情,也感受到了人间真情。出身于农家的他,虽则受到了许多磨难,但是对黄土地的钟情却深深地植入了内心深处。直到进了城,这份感情依然没有改变和转移。他对这片黄土地始终怀着赞美、感激、眷恋和期待。因而,他的身上有着悲天悯人的苦难意识和平民情怀。他对人生的执着追求、对故土的热爱与眷恋、对现实生活的理性认识,再加上深重的苦难意识和悲情的人生观,这一切构成了路遥小说鲜明的悲剧性情结。

8.平凡的世界 篇八

2014年的春夏之交,在鸟巢对面的奥体中心再见格桑,他那份长长的写满了难于解决问题的单子上总算划去了“吃”这一条。

孩子们的境况看一眼就知道好多了。

场上四名队员都穿着印有“中国”两个大字的训练服——尽管他们中还没一个是国家队的正式队员,“大师兄”多布杰甚至穿了一条专业的紧身训练裤,此情景与三年前已是云泥之别。

2011年,拉萨市正北的体校大院一角,我们跟着格桑次仁走进火柴盒形状的宿舍楼,在被十几张上下铺和拖鞋脸盆洗簌用品挤满的房间中第一次见到他的队员们,9月的拉萨昼夜温差非常大,午后热得透不过气,宿舍内幽暗的光线下,穿着各式单薄背心短裤的孩子们,面对记者的镜头一哄而散,却又三三两两地挤在走廊尽头的楼梯扶手后,不时伸头窥探。对于我们观摩训练的请求,格桑教练略有些不好意思却又略带一点兴奋地说:“你们后天再来吧,后天我们在大体育场训练,我让队员们都换上统一的服装,我们有统一的运动服,都换上很漂亮的!”

两天后,我们和队伍几乎同时抵达训练场,身边二十来个十几岁的孩子嬉笑打闹地一路走着,他们穿着同一式样的红白相间国产运动服,从白色的地方看过去,衣服单薄得几近透明,还有些人穿着似乎不很合身,略大那么一点——后来想想,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新衣服还是大一点的好。走着走着,格桑次仁开着车在我们身旁泥泞颠簸的土路上呼啸而过,多布杰从车里探出头来,笑着冲我们挥手——同肉汤一样,被教练开车载着到训练场,都是最优秀的运动员才有的待遇。

记忆中的那个上午很长很长,训练项目一项接一项,期间几名记者甚至尝试着也在这座可能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训练场跑那么一两圈,我也试了下,才100米便已上气不接下气,肺仿佛被点着了一样,不知用了多久才挣扎着跑完这迄今为止最长的400米,而后弯腰在场边活生生喘了好几分钟。

受训的孩子几乎没人看我们的洋相,他们没事人似的跑了一圈又一圈,背靠着蓝天白云和黝黑的群山。

三年后,在拥有全国最好的翠绿草皮和蓝色塑胶跑道,却鲜见蓝天白云,更看不到群山的北京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他们依然一圈又一圈地跑着。这次跟格桑教练来的队员有4名,男生是多布杰和米觉尼玛,女队员是努增旺姆和次仁措姆,他们刚在埃塞俄比亚结束为期一个月的特训,在北京暂歇并备战几天后秦皇岛的一次国内比赛,整个费用都由田径管理中心负责,这令格桑十分感激,对于这支来自世界屋脊的队伍,哪怕只是身上这身运动服,都算得上极大的帮助。

“北京的空气还是差点”,我问格桑教练,“队员们对这环境适应么?”

话一出口,便为这个草率的问题开始懊悔,对于这些从几千公里外自来水和用电都困难的农牧区走出的孩子们来说,这算得了什么呢?

“没什么不适应的,我们这些孩子,什么苦都吃过,什么地方也都住过,生活条件啊,这些方面从来都没什么挑的,什么条件他们都能适应。”格桑次仁淡淡地说。

但困难依然存在。

做完热身和准备活动,训练正式开始,今天的主要内容是400米计时跑,要求两名男队员每组要在六十几秒、女队员要在七十几秒左右完成。

两圈下来,几名队员便纷纷来到场下换下钉鞋,换上柔软的跑鞋。这几双钉鞋是格桑教练最近才同相识的一家服装品牌要来的,当时一共给了6双,这批好不容易弄来的应急物资并非完美,很多穿上都不是那么合脚。多布杰换下的一只鞋面上,清晰地由内而外渗出一滴一角硬币大小,不是很圆的血迹。

“袜子上血更多。”格桑教练说,后来在训练结束换鞋时我们又去看了一眼,果然如此。

“我们的服装、鞋都是没有赞助的,可能是成绩不好吧……”,格桑次仁略有些不好意思地低声说,“所有这些装备只能靠我自己想办法去弄,到处联系认识的人去要,如果能把装备问题解决了就好了,我也能把更多精力放在训练上。”

他要操持的事太多。

今年,队里最大的多布杰即将年满20岁,米觉尼玛19岁,努增旺姆18岁,四个人里最小的次仁措姆也17岁,尽管不少人早过了高中毕业的年纪,却依旧只能以拉萨体校学生身份存在于这里——尽管申请了很多年,西藏自治区体育局下至今没有一支正式的田径队,这意味着眼前这些以及他们身后更多的孩子都没有运动员编制,也就没有工作单位,没有日常经费,没有工资津贴,没有社会保险……

这些年,想办法解决学生们的日常费用一直困扰着格桑次仁,孩子们参加比赛倒有些奖金,他给每人开了银行账户,把钱一笔一笔存在里面。

日子一直不好过,格桑自己倒认为,情况已经改善多了,他甚至觉得希望就在眼前。“这几年我们陆续也算出了点成绩,自治区体育局也把我们田径当做一个重点项目,(编制和工资)正在解决中,虽然还没有结果,但是正在办。”

去年全运会,多布杰代表西藏自治区参加了男子10000米比赛,因为鞋子不合适,跑到第12圈,脚就磨出了血,后面13圈硬撑着完成了比赛,最后只跑了第10。跑完走下场,整个鞋上已是血淋淋的一片。

训练中,孩子们把鞋端正地摆在跑道边,米觉尼玛甚至还留着刚打开包装时撑在鞋楦里的纸团,鞋下脚后,依然把它们塞回鞋中,把鞋面撑得挺挺的,新的一样。

“这些鞋,要是我们自己掏钱买的话,都要好几百或者一千多一双……只能想办法找人去要。”训练间歇休息的时候,格桑在跑道边,捡起多布杰那只渗血的跑鞋,一边用手指摩挲着一边说,他并非在抱怨条件艰苦,比这难得多的日子早都是家常便饭,如今孩子们身上穿的这身家当放三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更不用说吃住在奥体中心,飞去埃塞俄比亚集训了……

“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格桑说。

作为田径教练,格桑次仁没什么名气,他没有让人耳熟能详的弟子,也很少有机会接受采访,如果不是2011年西藏半程马拉松的关系,我恐怕也很难有机会认识他。他没有帮手,此时身边帮他记录成绩的是恰好在北京上学的女儿,平时所有事务都要一个人操办,除了训练,孩子们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都要他操心——特别是前些年物质条件极为匮乏的时候。他就这样一点一滴地燃烧着自己,在全世界海拔最高的体校默默地一干就是14年,格桑有自己的理想,希望能为国家队输送人才,希望能在西藏培养出属于自己的世界级中长跑运动员;他也很容易被现实满足,眼下他最大的目标就是多布杰能够拿到一个年底即将在韩国仁川举行的亚运会的参赛资格。

刚结束的埃塞俄比亚之行让格桑收获不少,他们同一百多名世界顶尖的运动员一起训练,那里比西藏更艰苦的环境让格桑印象深刻,据他说,整个埃塞俄比亚都没有一块像样的体育场,就更不要说什么塑胶跑道了,那里的运动员都在草原或者土地上练习,每天早上,拿着一瓶白开水和一个饼到训练场,练完,就地换一身干衣服,喝口水吃着饼,就是一上午。

“人家的运动员在那种环境下,马拉松男子能跑进2小时10分的一抓一大把,能跑进2小时6分之内的,我们训练那个俱乐部就有好几个(现世界纪录为2小时3分23秒),所以我现在觉得,出成绩不在于条件,主要还是看人。”

这甚至让格桑觉得,自己这些运动员现在的条件都有点太好了。他十分敬佩当地运动员在极艰苦条件下对跑步体现出的执着与热爱,他更多将这次非洲之行的收获归结为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超越一切物质条件的灵魂力量。

格桑真正烦心的是队员的成绩,比如说曾经的天才少女努增旺姆现在状态就不很好。

2011年,15岁的努增旺姆以1小时23分05秒的成绩,蝉联了拉萨半程马拉松女子组冠军,并打破了由她自己保持的赛会纪录。在此之前,她还参加了第一届高原地区耐力项目对抗赛15-16岁年龄组的比赛,一举拿下3000米和6000米双项冠军,一度被国家体育总局田径管理中心主任杜兆才誉为“未来的马拉松之星”。

然而,三年过去,努增旺姆还是那个名不见经传的藏族小女孩,格桑次仁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他很怕伤仲永的故事在自己手里重演。

努增旺姆性子很倔,有些脾气,三年前,格桑将这种脾气看做优秀运动员常有的个性,现在则让他感到有些挠头。旺姆此前被一个外籍教练带过一年,可能是训练方式有问题,成绩不升反降,他又用了将近一年的功夫,将旺姆的成绩恢复到了之前的水准还略有进步,不过现在最头痛的是,旺姆的训练态度有点问题,不是特别投入。

“她能力是有的,但是现在训练不好,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格桑说。

不知这三年经历了什么,总之旺姆看上去没有15岁的时候那么有“星范儿”了,2011年,她清澈的眼神在镜头前映出的只有对胜利的渴望,发令枪响后,义无反顾地冲在所有女参赛者的最前面,一路领跑直到冲线,随后便疲惫地瘫倒在终点迎接她的工作人员怀中,涨得通红的小脸和只有30多公斤的娇小身板看着让人心疼。

三年过去,努增旺姆依旧不爱说话,心事重重的样子看上去还没15岁爱笑了,但她却比那时对环境更敏感,即使在训练,乌溜溜的眼睛也总是不停地打转,甚至会不时扫一眼摄影师的镜头。同一块场地上,比她还小一点的次仁措姆明显更专注,最后一个项目跑完,旺姆耷拉着脑袋走下跑道,措姆则平静地自己加跑了一圈,作为队里最小的一员,措姆的眼神中看不到一丝杂念。

没人知道旺姆心中“自己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在格桑的队里,谈恋爱当然是不被允许的事情,但是相对于其他这个年纪的少男少女来说,她们的生活中也的确缺少了很多应有的温暖。

随口一问后我惊讶地得知,旺姆已经三年多没回过家了。

旺姆的家距离拉萨市超过1500公里,属于阿里地区的噶尔县左左乡。阿里是被称为“西藏的西藏”、“世界屋脊之屋脊”的地方,平均海拔4500米,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概3个浙江省大)只住了8万居民,举目所见只有无际的草原和成群的牛羊。

三年前在拉萨采访的时候,旺姆说,自己家在很远很远的牧区,要坐几天的汽车,之后还要坐两天的马车——运气不好的时候最后这段路还只能步行,才能到。所以,当时平均一年也难回家一次。三年过去,不知道她家的交通状况有没有所改善,回家能否稍微方便点,唯一知道的是,格桑教练告诉我:“这三年旺姆都没有再回过家,其他人一年也就能回上一次。”

这不能不说是成长路上一种严重的缺失。

“好好练练,我觉得她还是能成为一个不错的马拉松选手的,她有很多优势。”对于旺姆,格桑倒是充满信心。

也不是所有队员都像旺姆,米觉尼玛就外向得有点过头。训练中,他倒是一丝不苟地跟在大哥多布杰身后;训练一结束,就变成了他无休止耍宝的时间。最后拍照的时候,摄影师问他能摆几个姿势,他想也没想就说了句“10个”,而后真真在镜头前一个接一个地摆了10个姿势,全场哄堂大笑,他则一个劲地举着大拇指对摄影师说“OK,OK!”——这可能都是前些日子刚跟埃塞俄比亚人学的。相比之下,年龄更大的多布杰要深沉一些,一举一动显得成熟稳重,但情绪上来时,依然藏不住藏族人热情开朗的性格,会抱着米觉尼玛摔跤,哥两个玩闹起来,一旁的旺姆和措姆也会笑着帮手——当然都是帮多布杰。

三年前那堂漫长的训练课结束时,所有队员在场内围坐着休息,在格桑的提议之下,一名不记得名字的队员主动站起身来,为我们这些远方到来的客人唱了一支藏语民歌,整个体育场弥漫着藏族少年那能够铭刻在人记忆深处,只属于世界屋脊的嘹亮音色。

9.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九

在高中时,我曾经迷恋过《平凡的世界》一书,我被路遥笔下煤矿工人朴实无华、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染,至打那以后,我深深的爱上了煤矿、爱上了煤矿工人,那种感觉就像是有一层淡淡的薄雾裹着一片浓浓的诗意,青藤般地依附在我少年时代的情怀里。

也因此,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我毅然选择了煤矿电子应用专业;大专毕业,在熙熙攘攘的人才市场中寻觅工作时,我又无悔地选择了煤矿行业!这辈子,我铁了心要与煤矿结下这不解之缘„„

很幸运,XX年9月,我和许多支援矿区建设的院校毕业生一样,满怀激情和憧憬的来到了张集矿这片热土,成为一名综采电器维修工。初到张集矿时,看着井下那条条宽敞明亮的巷道、那威武成排的液压支架、那轰鸣不断的采煤机运转声,还有那矿井地面随处可见的绿草、鲜花、碧水、拂柳,无论你是远观还是近赏,从每个角度上都会隐现出诗情画意般的景致,移步景变„„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由衷的感到,能成为张集煤矿的一员,是我们年轻一代人的莫大幸福!也就从那一刻开始我也更加坚定了要以满腔的热情以及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来投入到生产工作中去,同时我坚信,在张集煤矿渡过的每一天,必将会成为我今后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记得有人曾经这样说过:“以你的聪明和才智,无论你在哪片土地上挖掘,你都能挖到金子,但是你必须得以煤矿工人的心态去挖掘!”对此,我深有体会。毕竟,煤矿是一个艰苦的行业,对此我早已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我相信,在生产一线工作多年的我,会比别人更懂得劳动的珍贵与价值;会比别人更懂得从劳动中去体验那份自豪与快乐。在井下生产工作中,无论多苦多累,我都没有过怨言,因为我深深地懂得:再好的种子,也只有扎根于肥沃的土地,才能快速地茁壮成长;成绩再优秀的学生,也只有在最艰苦的一线去磨练,才能更快地掌握专业知识,我愿意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张集煤矿这片沃土里。

选择了煤矿就意味着选择了平凡、选择了奉献。我愿做那一名最平凡的张集煤矿人,默默地奉献着我的青春和汗水。

很荣幸,能成为煤矿工人的一员!

更荣幸,能成为张集煤矿的一员!

10.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十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每天都要发生许多变化。有人倒霉了,有人走运了;

有人在创造历史,历史也在成全或抛弃某些人。每一分钟都有新的生命欣喜地降生到这个世界,同时也把另一些人送进坟墓。这边万里无云,阳光灿烂;

那边就可能风云骤起,地裂山崩。世界没有一天是平静的。

早前,就早已听闻过《平凡的世界》,路遥先生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一本书,一直想读,却总是有些差错而不曾读过,就连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上映的时候,也只是粗略扫过一些片段,没有看完整的一部,十分惋惜。幸而,如今总算有时间,能完整的把这本书看完了。

《平凡的世界》描述了那么多人的一生,没有人是永远一番顺遂的,总有些许坎坷。有人能撑过再站起来,就如孙少平与孙少安;

有人被打击了就趴下了,精气神都没有了,就如田福堂。这就是人生呀!许是晴空万里,许是地裂山崩。所以,人要有韧性,不能被一件事就打垮了,要能站得起来,要能拿得起放得下。路是要走的,虽在这大千平凡世界里,我们只是沧海一粟,地球不会没了谁就不转了,但是在我们平凡的生活里,我们是自我世界的主角,走好自己的路,虽是平凡人物,但也走着自己人生里自己的路,身边也总有不平凡。

在书里,我是真切感受到了这些人物身上的韧性,尤其是孙少平。在我看来,他是其中最为坎坷的人物。自幼家贫,生活不好,幸而他热爱读书,有着不同于庄稼人的眼界,让他能走出山村,走上不同于一个农村庄稼汉的路。读后感•他能吃苦,不论是怎样的苦活,他都能干的很好,成长为了一个肩膀宽厚的男人。但这一路,他仿佛一直受着人生给他的磨难。他凭借自己的际遇,成为一个煤矿工人,并努力的工作。在一切都向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晴天霹雳,他的挚爱田晓霞遇难,在极度的悲痛下,他又再一次的挺了过来,哪怕是后期出事故毁容,他也没有丧失对生活的乐观,而是在悲痛后又继续走下去。“他依稀听见一支用口哨吹出的充满活力的歌在耳边回响。这是赞美青春和生命的歌。”

【篇二】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这个浩缈的世界来说,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这个世界也是平凡的,悲与欢、生与死、穷与富、世事的变更,于历史的长河来说,无非是些平凡事。对于平凡,我素来都是这样认为的,直到读了一本书——《平凡的世界》,这才恍然大悟。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长篇,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平等人位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我很喜欢路遥的出发点——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从小处着眼,作者刻画出一个个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衬托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反映人们的思想,给人以亲近,给人以启迪。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我认为孙少平这个人物是全篇文字的主线,通过他的成长和成熟的经历,展现给大家面前的是那个时代整整一代人对生活的憧憬与无奈。他受过了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包括并不好高骛远。贫穷曾让许多有理想的人们意志消亡,可在逆境中人们的自卑与懦弱我们没有理由去嘲笑它,相反我们要用另外一种眼光去学会欣赏。那种战胜自我,重塑信心的渴望中所表现出自卑里的坚强让我敬畏,因为那也是一种精神。战胜困难,摆脱束缚,让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的体会生活中间的亲情、友情、爱情,学会生活,懂得珍惜,对于我们这一代人,也是一种警醒。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正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他认识到了平凡,也选择了平凡。

当我费力的打开第一页的时候,就被一个雨雪描写的场面给吸引住了:“…系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雪花,正纷纷玲玲的飘洒着…”我喜欢景物描写,给人美的享受,这可能是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受,春天到夏天,夏天到秋天,秋天到冬天,冬天又到春天,过度的非常自然,跨越了近10年的季节变化,相同的季节不同的手法描写,让我大览宏图。

最让我赏识的是,从这些平凡人的故事中,作者给我们引发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我们怎么去生活,和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思考,书中多次提到对人生的赣台,这可能是这本书的深邃所在,也是这本书的精华。

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会是白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什么是平凡?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

这是一个喧嚣浮躁、道德危机的时代,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都该再重温《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尽管命运是那样的不公,尽管社会有那么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每一个正在虚度生命的人们都该读《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珍惜。

其中穿插两个字交错复杂的爱情故事。孙少平是幸福的,因为有田晓霞的出现。即使他们最终不能到一起,他们都是幸福的。这也是孙少平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一点,他遇到了田晓霞。然而,现实生活中能有多少人能找到自己的真爱呢?对于很多人来说,孙少平的爱情是让人羡慕的。少安是平凡世界里面写的最成功的人物,我是这么认为的。真的是把人物形象刻画到了极致。我甚至感觉少安就是身边的某一位人。他小时候因为无钱读书而退学,他与润叶的爱情是那么的让人惋惜。是的,没有浪漫。少安,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对于家他没有一点点的自私。为了家里能够维持下去,他放弃了润叶。尽管书中说他对润叶是一种兄妹之情,但是我们不会忘记他接到润叶给他告白信时他的那种喜悦,甚至抓狂。润叶这么好的人,少安没有理由不喜欢。只是我们的少安责任心太强,他在潜意识李认为自己给不了爱人幸福,因此他不敢去谈爱情。他只有婚姻,没有爱情。他的老婆必须是能够与他一起撑起这个家的。再说到少安的事业,可以这么说,少安是一个很精明很勤劳并且思想很先进的人。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能够发家致富并不超出我们的意料,他的经历却是几经坎坷,几度起伏。多么的现实啊,付出才会收获。有得当然有失,事业上如日中天时他的妻子却病入膏肓。这又是平凡的世界一大绝笔。

《平凡的世界》对我的影响也许我现在还无法预测,有一点时肯定的,它给予我一种来自灵魂的震撼。它改变了青春时期的我。我的思想,我的行为,我的态度。真的事无法言语,只记得那段时间自己好像很麻木,就像回到了那个时代,内心充满着各种幻想。我开始变得多愁善感了,我感觉世界事多么的美好。

生活没有如果,他们的命运告诉了我们。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受制于这个时代。我们不能完完全全的决定着自己的命运,我们要做的是怎样让我们更幸福。有远大的理想很好,想平凡的生活也好,这只是我们追求幸福的一种途径。

【篇三】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的一部作品,1986年出版三部曲中第一部,随后两部相继出版。小说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全景式地表现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

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一部宏大的作品,故事发生在那片黄土高原上。字里行间透露出那种农民特有的朴实。他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就那么真实的活在我们之中一样,打开一扇扇精神世界的大门,人生格局就此改变:空阔、宽容、坚硬、柔软。

他似乎总是在讲述生活的不易,活着的艰难。但它又不仅仅是在描写苦难,它通过展现那一个个小人物普通艰难境遇的同时,却也极力书写了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美好心灵与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孙少安和孙少平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如果说孙少安是立足于乡土矢志改变命运的奋斗者,那么孙少安则是拥有现代文明知识,渴望融入城市的“出走者”。他们两个的人生更像是中国社会中普通人人生奋斗的两级经验。

这部书一共有110万字,读来却没有一种很累赘的感觉。倒是有种酣畅淋漓之感。

孙少安13岁便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家里有半瘫的祖母,弟弟妹妹要完成学业,姐姐嫁了个不争气的丈夫需要帮扶,家中破败不堪,负债累累。孙少安只好辍学,惜别了青梅竹马的田润叶。最初我不太能接受这样的结果,总觉得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特别是润叶和向前的不幸福的婚姻生活,我觉得孙少安和田润叶应该在一起,但随着阅读的持续,我开始理解孙少安的选择。

对于孙少安来说,秀莲似乎是更好的选择。“老婆孩子热炕头”也没什么不好,朴实的秀莲又何尝不是最适合他的那一个?他们都是扎根于黄土地的实干家,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来创造未来的日子。而田润叶和徐向前的生活也渐渐的步入正轨。你可以说我这是苟且,但这样的结果,即使是两个有情人之间的错过,我倒是并不觉得有什么太过于可惜的地方。少安对家族的那种强烈的责任感让他选择了秀莲,而事实证明,秀莲也确实是那个,可以和他共患难的淳朴的“糟糠之妻”。

文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孙少平的经历。他饱经生活对他的磨难,有着年轻人对未来的憧憬和理想,希望摆脱命运的枷锁。有着丰富阅读体验的他,不愿意留在哥哥的砖厂中帮忙,而是独自离开家乡去外边打拼。

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是我理想中爱情的模样。他们的爱情超越了阶级与贫富,跨越了生死,是一种柏拉图式的爱情。他们共同讨论文学,谈论理想。但这样的爱情又不是虚无缥缈的爱情,爱情主人公彼此的双方,都是脚踏实地的行走在这片坚实的土地上的人物。

孙兰香是孙少平和孙少安的妹妹,孙家四兄妹的经历像是进阶式的。孙兰花是家里最大的孩子,是个悲剧式的人物,似乎永远的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上甚至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每每读到,总不免唏嘘感慨一番;孙少安读了高中,在家庭的逼迫下过早的成长为一名男子汉,承担起家庭的重担,把生活过的也算是风生水起;孙少安见识广阔,出走双水村,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孙兰香是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见识广阔,思想独立,不必过多背负家庭的重担,是走的最远的那一个。

其实这部书讲述的故事就是简简单单的朴实的故事,没有什么太过出彩之处,叙事技巧也不像先锋文学那样讲究,就是老老实实的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一步步的记录,一步步的描写。

但正因为这样的朴实,这样的平凡,会让生活在那个时代和现在的我们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不管生活在那一个时代,谁又不是那个拼了命也想要让自己的生活再好一点的人呢?那个人是孙少平,是孙少安,是你,也是我,是生活在这平凡的世界里的每一个平凡的生命。

小说的结局是少平走向了惠英嫂的屋子,这两个人之间,我不知道究竟有没有爱情,但是却有一种惺惺相惜,“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抱团”之感。

整本小说就这样结束,秀莲和晓霞都死去了,只留下少平和少安两个人,田润生和郝红梅最后走到了一起,徐向前和田润叶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

生活哪有完美的呢?我们都不完美,但生活必须继续。

世界又怎么可能总是顺遂我们心意的呢?这本来就是一个平凡的世界,我们也只是平凡的我们,但又有谁能否认这平凡的我们的人生,不是一部充满激情,充满热血,充满奋斗的血泪史呢?

致敬,平凡的世界,平凡而执着的我们,平凡而执着的人生。

【篇四】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这个浩缈的世界来说,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这个世界也是平凡的,悲与欢、生与死、穷与富、世事的变更,于历史的长河来说,无非是些平凡事。对于平凡,我素来都是这样认为的,直到读了一本书——《平凡的世界》,这才恍然大悟。

这一部伟大的巨著,为我们解说了平凡和苦难,阐释了生活的意义。书中为我们描述的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一个黄土地上的世界。这里生活着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黄土北朝天的普通人,他们演绎着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贫穷与富裕、苦难与拼搏、世事变更的戏剧。是喜剧?悲剧?正剧?也许都有一点。在这本书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险离奇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

老师推荐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以为她是在搪塞我,因为我读完第一遍的时候,我没有任何感觉,这里面的事情太平凡了,平凡得让我感觉到他们都好像是发生在我的身边。然而,当我读到第三遍的时候,我已经感觉到了我的血液慢慢地开始沸腾了。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孙少平。这是一位对苦难有着深切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铮铮铁骨,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气。从学生时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时代的“揽工汉”,他经历的是艰苦卓绝的人生奋斗,然而在痛苦与磨砺中,他形成了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我欣赏他的苦难的哲学,钦佩他对劳动的认识,羡慕他对生活的理解。

关于苦难的哲学,书中这样表达“……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

但是他已经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认识啊?每到我们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也许这种困难与挫折只有孙少平所遭受的苦难的百万分之一——我们可曾有过这样的认识?就算是哪天放学是下了场雨,亦或是天气有些闷热而又停了电,我们往往会听到许多的怨天尤人。然而,我想只要是你读了《平凡的世界》以后,读懂了“苦难的哲学”,那么就算是你今后遭受再多的苦难,你也不会怨天尤人。

对于劳动的认识,书中这样写道:“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这绝对是一条精辟的理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的理论。“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无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对于这些人来说,孙少平给他们上了生平最重要的一课——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这里体现出的是两种人,勤劳的和懒散的。人生来是没有差别的,然而经过了不同的境遇和发展之后,人与人之间便产生了巨大的差别。而在这期间,对于劳动的认识不同,对产生这样的差别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正如我们考到大学的时候,在学习方面,我们没有太多的差别。然而,经历了三年的大学生活之后,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又是何其巨大。宰相刘罗锅在和绅临终前对他说:“其实,每个人的结局,都是他自己一手精心设计的。”当我们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们都应当好好想想,我们是怎样对待劳动的。

孙少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其实,他也就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一个比普通农民多读了几本书,一个对生活的意义有着更高层次追求的人。在写给妹妹孙兰香的信中充分表现了他对生活的认识:

“……我们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使我们一生受用不尽;

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首先要自强自立,勇敢地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会是白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什么是平凡?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孙少平这样一个对生活的意义有着更高追求的人,又怎能称之为平凡的人。即使是平凡,也是一个更高层次的伟大的平凡。

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没有经受太多的苦难,然而我们的世界也是平凡的。我们每一天过这平凡的生活,做着平凡的事情,演绎着一幕幕平凡的戏剧。擦亮我们的眼睛,仔细瞧一瞧,那一位是孙少平呢?

【篇五】

我用一天多的时间看完了路遥路老先生的《平凡的世界》,看完后脑子很乱也很累。心中总有点东西想说一下。倚栏轩文学网

一田晓霞问什么死啦?

我知道是救落水儿童时被洪水冲走了,但是路为什么这么安排,是为了情节的曲折性?是为了扣题说明平凡的人不可抗拒自己的命运?还是想说上天太嫉妒他们之间的爱情?···

我感觉都不是,最终的原因应该是路认为,田晓霞这样的女子在时代认识放面是绝对前卫的,而这样一个单薄女子是承受不了缓慢、臃肿的历史车轮的缠坠的,所以路会说:那就让她牺牲吧。因为她不死路老就没法写啦,就不能更好的表达路老的意思

是她一手把孙少平从朦胧中甚至说是愚昧中拉到清晰的思想世界,她让他看《参考消息》,看大量外国小说,这给了孙少平一个重生的机会。追重要的是,她以实际行动告诉了孙少平她是走得了“脱轨”路的,这在孙后来拒绝金秀的表白时得到证明,孙:金秀是不同于晓霞的,她没有晓霞的性格特性。在同学们眼中,她是“大哥”,不仅仅是她的风风火火吧,是因为她看得比其他人远,想的比其他人沉重,所以就具备其他人不具有的洞察力与魄力。在他父亲眼中,她从小是个有很多奇怪想法的女孩子,他父亲在很多地方是故意“惯”这个爱女的,这不光是因为父亲对女儿的爱,还因为他父亲的性格与公正的价值观,要知道这位在文革时期不低头的地委书记是条头脑开明,能力过人,知识扎实的硬汉!我想假如晓霞还活着的话,田书记是理解她女儿与孙少平的爱情的,这在晓霞死后,他把晓霞关于她和孙少品之间恋爱的日记让少平保存就能看出来。

田晓霞短短的一生是光耀而幸福的,又是不公的,因为这个思想前卫心忧国家的单薄女孩子还没有体验因为她的“怪异”的思想带来的她与少平之间的人世中最为奢侈绝美的幸福;

也没有给这个她热爱的大地带来她期望的成果。

唉,我们同情她吗?不配!!她应当获得最公允最尊严最崇高的敬意!

二是社会改造了孙少平的世界,还是孙少平改造了自己的世界?

孙少平这个主人公,本来拥有读者很大的期望,但文章结尾处,他还仅仅是个煤炭班长,是怪在他出现在了“平凡的世界”?

读者不自觉的会拿他和他哥孙少安作比较,他们两个都是能做事的男人,但从结尾看似乎少安的成就更大一些。当然这不排除他们所处的条件困难程度不一样,而且一般人评价的标准也有失公允。

少平收到晓霞的影响,后来又读了大量书籍,他的头脑变得“难懂”了,这是他哥说的。是啊,他为什么要拒绝自己妹妹给他调工作的建议,还要呆在那个又黑又苦又危险的挖煤世界,假如晓霞没死的话他能不能接受这个建议那,因为他们当初就是本着这个打算让他去的,我感觉是有可能的,因为他后来不去大城市除了因为他已经热爱这个黑色的世界了,他应该还考虑的是塔城市因为晓霞的死而变得陌生了。这就触及到了一个问题:

难道是这个苦难的的没有尽头的生活已经悄悄地改变了少平的“幻想”,那个双水村没有的广阔的世界!很明显煤井的世界是不广阔的也许我们会说思想的广阔也是广阔,但我们是不是感觉我们说这个的时候都有点心虚吗,思想的广阔没有了现实的基垫不是玄虚了吗?

一个人刚开始的斗志昂扬是因为他有一个有意义的世界在呼唤他;

后来,当这个意义变得越来越淡薄,一种情况是他变得很愤慨,他发怒了他有种报复的念头,于是他再次斗志昂扬,他这一生也就不再幸福了,另一种是他变得玩世不恭而不堕落,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他干的很认真很卖力,但永远不再血气上涌,他会有沙滩男孩的幸福;

后来他想改变这种平淡的状态,于是他开始沿着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路走下去,这他又再一次斗志昂扬,但他却无比怀念刚开始的那个世界的声音,他会有自给自足的幸福。

孙少平终究还是平凡的世界里的一个平凡的人,他没有挣脱命运的枷锁,这在他摔镜子的那一刻就说明啦

三少安的成就

少安一直有个生活的意义,那就是扶起她在他家里的顶梁柱的责任,走出平困,出人头地,这是他的生活哲学。可以说他这个意义他从来没放弃过,于是他走到了最后,并且有了在他那个世界里的很大的成就。

他是个被生活所迫的人,他牢牢抓住每一次救命草,他身上有他不可摆脱也内心眷恋的重担,可以说那就是他的盔甲与盾牌,那就是他对这个家的强烈而深沉的热爱!所以他变得无比强大。

四兰香的宇宙

这个长篇的小说,幸亏有兰香的存在,让人有口气喘。

她对这个家庭的热爱不亚于每个人,在她能力范围内,默默地为这个家做着不为他人所知的奉献,这似乎超出了她那个年龄的应有的责任,我本以为她会永远走不出大山,成为一个合格的农村妇女。这是令人揪心的!

仁爱的上天,他给了孙家一个莫大的厚赐,那就是兰香成为了一个大学生,并攻读她最喜欢的宇宙学,蓬勃而又沉寂的孙家人终于走出了大山,走出了中国,走向浩瀚无边的太空,那是兰香的思想在遨游!这真是不可思议的变幻!

兰香,我们最可爱的人!!她的天资过人,她的朴素善良,她的超拔自然!!

【篇六】

说实话,我并不是一个非常喜欢看小说的人,甚至于不算一个读书爱好者。但是,对于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我却感到有千言万语想表达。

我想大多数读过这本书的人都应该有同样的感受。但由于语言贫乏而退却或者没有与读者分享自己感想的强烈愿望而没有在此留下自己的语言。不管怎样,我们应该庆幸的是我们曾经读过这本书!

也许我真的应该庆幸。如果不是我姐姐从广东打电话给在湖北读书的我,给我介绍《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如果不是亲戚家里恰好有这本书,我想我也许会失去人生当中一笔宝贵的财富。的确,我是这么认为的,平凡的世界最适合高中读。我也是高一时开始阅读这本书的。

《平凡的世界》对我的影响也许我现在还无法预测,有一点时肯定的,它给予我一种来自灵魂的震撼。它改变了青春时期的我。我的思想,我的行为,我的态度。真的事无法言语,只记得那段时间自己好像很麻木,就像回到了那个时代,内心充满着各种幻想。我开始变得多愁善感了,我感觉世界事多么的美好。一切都和以前看到的不同了。前几天在学校宣传板上看到这样一段话:“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我认为我的境界应该是上升了已成的。是以往的我,充满怒分。看完这本书,我平静了下来,我开始用心去感悟这个世界。每当我骑着自行车去学校的路上,我吸收着新鲜的空气,眺望着远方的天空,真是心旷神怡。路旁的野草似乎有了生命,天上我飞鸟似乎能够与我交流。夕阳听见我的歌唱也愈发红火。什么是幸福,我想这就是一种吧。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步提高的确是个很好的口号。可是当前这个社会明显是偏重与物质文明的。到大学读书四年了,我感觉我的确变了很多。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要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实在是太难了。我们有太多的束缚,如宿友都找到了女朋友而你没有时,同学都去聚会而你缺席时,别人都在狂欢而你却一个人静坐时,你还能从容的享受精神生活吗?尽管你不喜欢聚会,不喜欢唱歌,但是你别无选择。无奈,的确。这就是生活,有得有失。当少平得知小霞死亡的消息时他能接受吗?当少安收到润叶给他的那封告白时,他的痛苦你能理解吗?生活真如歌德所说的那样,我们每个人都在推着石头到达山顶,然后石头滚下来,我们接着把它推上去,周而复始。

孙少平是幸福的,因为有田晓霞的出现。即使他们最终不能到一起,他们都是幸福的。这也是孙少平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一点,他遇到了田晓霞。然而,现实生活中能有多少人能找到自己的真爱呢?对于很多人来说,孙少平的爱情是让人羡慕的。少安是平凡世界里面写的最成功的人物,我是这么认为的。真的是把人物形象刻画到了极致。我甚至感觉少安就是身边的某一位人。他小时候因为无钱读书而退学,他与润叶的爱情是那么的让人惋惜。是的,没有浪漫。少安,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对于家他没有一点点的自私。为了家里能够维持下去,他放弃了润叶。尽管书中说他对润叶是一种兄妹之情,但是我们不会忘记他接到润叶给他告白信时他的那种喜悦,甚至抓狂。润叶这么好的人,少安没有理由不喜欢。只是我们的少安责任心太强,他在潜意识李认为自己给不了爱人幸福,因此他不敢去谈爱情。他只有婚姻,没有爱情。他的老婆必须是能够与他一起撑起这个家的。再说到少安的事业,可以这么说,少安是一个很精明很勤劳并且思想很先进的人。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能够发家致富并不超出我们的意料,他的经历却是几经坎坷,几度起伏。多么的现实啊,付出才会收获。有得当然有失,事业上如日中天时他的妻子却病入膏肓。这又是平凡的世界一大绝笔。

少平与少安相比,少平无疑是作者付出笔墨更多的一个。我们也往往因此而忽视了少安。对于他们两个,我更喜欢少安。少安生活的曲折并不比少平平坦。只是由于少平的经历更加的富有激情而让我们的目光投向了他。事实上作者也有意的把他们两人做了比较。他们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二者之间思想的区别,注意,这本书具有时代转折性。他们的青春处于不同的时代,少安的青春是一个十分混乱,完全的计划经济体制,政治斗争激烈的时代中。而少平的青春时期,改革开放开始萌芽到彻底实施,这注定是一个充满激情的时代,少平注定了要走出去。时代的不同决定的他们是想的局限性不同。少平最成功之处是突破了时代局限性,他的思想更加开放,也更加的有点“自私”吧(因为我们的经济也有公转私了嘛)。

至于兰香与金秀这一代,应该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开放,富有激情,敢作敢当。再也不用偷偷摸摸的谈年爱了,穿牛仔裤,染头发成为了他们的时代特色。80年代与70年代根本没有可比性,差距太大了。

关于少平,我认为他们的爱情有点不平凡,有点牵强。如果说他们有缘分,那么他们谈恋爱也说得过去。但是感觉总有点别扭,对于少安来说,他也必须舍弃点什么。之前,少平说他的理想是到一个没人的地方苦役,当晓霞来到矿井找到他后少平对晓霞说:他要报考局里办的煤炭技术学校,准备重新学习数理化,以便参加考试。他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迫切的说出他的计划。我想他在潜意识里也为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感到担忧,他迫切的想缩短他们之间的距离。为此,他不得不对他的理想做出妥协。到最后,晓霞牺牲后,他还是去重拾他的理想了。

是的,也许路遥也不知如何处理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让他们之间一人离去也许是最好的选择。当然,任何书中主人翁是不能死的,所以我们的晓霞注定成为了牺牲品,为成全主人翁的完美而牺牲的。从而也锻造了一部凄美爱情。向来凄美的爱情更能打动人心,所以晓霞啊,可惜了。

书中还有一人,跟少安一样,我非常的喜爱,那就是我们可爱的润叶。为什么我会喜欢她呢?因为他的善良,还有他的坚强。润叶与少安不能在一起不是他们的错,是这个时代的错误。润叶相对来说更加的积极,她是主动示爱的,可是结果让他措手不及。她难以接受,润叶对感情是极为专一的,这也决定了她注定要承受痛苦。她很平凡,在少安结婚后她失去了最后一道防线,在长辈们的压力下,她冲动的屈服了一次。可是之后她再也没有屈服过,她并没有接受他的丈夫。直到李向前失去双腿,她的大爱无私终于得到了完美的体现。真正的大爱无私啊!令人钦佩。如果在一个好一点的时代,他与少安就是天生一对,他们将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生活没有如果,他们的命运告诉了我们。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受制于这个时代。我们不能完完全全的决定着自己的命运,我们要做的是怎样让我们更幸福。有远大的理想很好,想平凡的生活也好,这只是我们追求幸福的一种途径。

哲学上讲的社会最终发展形态也并不让人有多少期待,因为它太远了,远到我们穷尽一生都不可达到时也就没必要追求了,我情愿不做伟大的人,不做英雄,也不可丢下我当前所追求的幸福。

《平凡的世界》之所以是一本好书,因为他的人物以及情节都刻画的很真实。直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体验着那个时代的风风雨雨。看后让人很受启发,回味无穷。

11.《平凡的世界》的诞生 篇十一

震撼我心灵的是路遥写作《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的艰辛过程。

家里的钱本来就不多,家人都希望他写点应时应景之作,赚点稿费贴补家用。听说他要写大部头的长篇小说,都很不赞成,说写这样的东西太不现实了,毕竟生活要紧。但路遥坚持要写,他说,这将是一部很有份量的作品,好的话可以流芳百世。他最终说服了全家人,开始潜心写作这部长篇小说。

家里生活紧张,但家人知道他做的是一件大事,所以也就不再抱怨什么了。家里日子最艰难的时候,几乎连买菜的钱都拿不出来。路遥的母亲去菜市场买菜。转了半天,挑了半晌,最终只买了一根葱回来。用一根葱能做出什么饭来呢?老人家熬了一锅小米粥,放了一点盐,撒上切得极碎的葱花。粥熬好了,路遥端起碗,一边吃一边说,“好吃,真香。”年迈的母亲听了他的话,心酸不已。转过身,默默地擦去眼角的泪花。

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路遥的长篇小说终于写完了。这部长篇小说,三易其稿,全是用笔写在稿纸上的。写在稿纸上的文字,堆起来足有半人多高。那天傍晚,写完了最后一个字的路遥,挥手将钢笔扔出窗外,然后双手掩面,流下了释然的泪水。这项巨大的工程,耗尽了他全部的心力。现在终于圆满结束了,他心里五味杂陈,激动、酸楚、欣慰、开心,什么滋味都有。他用他的坚韧,写就了一部感动了无数人的长篇小说。这部长篇小说,浸透了他的心血,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宛若原野上的一蔟芳草,生机盎然,郁郁葱葱,充实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12.试论《平凡的世界》的崇高美 篇十二

严峻的冲突是艺术美的基本特性,而崇高是艺术美的一种类型。正是在严峻的冲突中和无尽的苦难中,才更能显示出人的百折不挠、无坚不摧,表现出比优美更伟大、更复杂的美感——崇高美。路遥是一个社会责任感非常强烈的作家 , 他不断的思考人生 , 对生活充满热爱。同样,他的小说始终关注着社会和人 , 他能在激烈复杂的社会冲突和人物心灵冲突中塑造内涵丰富并且引人深思的典型艺术形象。对崇高美的追求 , 是路遥艺术创造的一个特点。

1.内容概述

文化大革命后期到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是动荡发展的,改革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沧桑并且苦难。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不正常,造成城乡之间巨大的不可逾越的鸿沟,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困难。路遥在这个时候出生在西北山区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自幼由于家贫被过继给伯父,过早的学会了坚强。他一生钟情于养育他多年的黄土地,这片土地是其精神资源的源泉。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当代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该小说全景式地表现了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为背景,讲述了在面对现实压力和人生抉择时,孙少安和孙少平兄弟俩依旧坚守最初梦想和对爱情执着的追求的故事。小说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平凡人的形象 ;生活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个人生活与社会冲突纷繁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同时也表现了这些平凡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和未来的憧憬,赋予了人物一种崇高感 ;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对社会情景的描述恢宏大气,真切感人的向读者展现了崇高美。该作品的问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绵长深远的影响[1]。

2.《平凡的世界》的崇高美

2.1 人物自我牺牲和奉献的道德崇高

《平凡的世界》大量的叙述和描写了人物的自我牺牲和无私奉献。以主人公孙少安为例,他致富后并没有骄傲自大、背离乡亲,而是对周围人的苦难感同身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更多的人走出苦难,过上幸福生活。而在其破产后,乡亲们却对他冷眼相待,可当他东山再起后并没有漠视他的乡亲们,而是选择了宽容和资助。他并没有在追求财富的道路上丧失道德情感,这也正是现代这个浮躁的社会大多数人所缺少的品质,他爱这里的人,爱这片土地。而另外一个主人公孙少平是一个善良有责任感的人。高中时,冒着生命危险救遭遇洪水围堵的侯玉英 ;解救被工头欺侮的小翠 ;施恩贫苦的劳动者。他普通却不平凡,没有被苦难异化,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坚持读书,升华了自己的灵魂。这些人物的自我牺牲和无私奉献都体现了道德的崇高美。

2.2 爱情赋予人物的崇高

爱情是美好的,悲壮的,却又是崇高的,自古以来讴歌爱情的小说不胜枚举,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亲手营造起一份份纯美的爱情,却在最后选择将其毁灭,回到现实的苦难中来,“乌托邦”式的爱情终成幻影[2]。

孙少安与田润叶 :孙少安和田润叶彼此相爱,但终被现实打败,孙少安不敢面对和接受这份感情,而润叶却执着的爱着少安,甚至将这份坚持带到了她与李向前“门当户对”的婚姻悲剧中。孙少平和田晓霞 :相识、相知、相爱,在这条道路上,两个人也曾徘徊犹豫,甚至迷茫,但他们选择了勇敢和坚持,最终步入婚姻的殿堂。可世事难料,田晓霞在采访抗洪救灾的过程中,为了救一名小女孩永远的离开了这个平凡的世界,他们的爱情也成为了永远的悲剧。

2.3 苦难赋予人物的崇高

外部环境能深深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对人物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与孙少平两兄弟的人生充满着荆棘,但两兄弟愈挫愈勇,不向邪恶低头、不向命运折腰、不屈不挠的奋斗。生活的艰辛没能使他们退缩,反而造就了他们刚毅的性格。他们热爱生活,显示出特殊环境和精神状态下高尚的品质[3]。

3.《平凡的世界》的社会意义

最近,一家青年报做个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年轻人仍然把《平凡的世界》列为对他们人生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足见其魅力之大,影响之深远。《平凡的世界》告诉我们 :人,无论身处何位,无论多么贫寒困苦,都要有一颗火热的心去拥抱生活。路遥虽然离开了这个平凡的世界,却在这个平凡的世界留下了不平凡的声音,这声音越过黄土高原,传遍神州大地,久久回荡。

4.结束语

《平凡的世界》的崇高美体现了作者自觉的美学追求,也给我们带来了深沉、有意义的审美价值。这部小说深深的影响了几代年轻人,小说对底层奋斗者而言,具有“灯塔效应”。小说所传达出的精神内涵,正是自觉的继承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传统。

摘要:路遥,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写了社会改革变型时期的中国农村发展的历史,用自己平凡而又悲苦的一生塑造了一群平凡世界中不平凡的中华儿女。本文重点分析路遥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中题材、爱情、理想、苦难赋予人物的崇高美。

上一篇:我爱审计这一行的演讲稿下一篇:便民服务站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