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

2024-08-03

写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共16篇)(共16篇)

1.写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一

中国从古代以来就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有关写中国传统文化作文,欢迎大家参考。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1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文明造就了中国的辉煌,中国传统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中国节日就是中华传统的体现之一。

中国节日最典型,最盛大的节日非春节莫属。春节是中国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又叫新年。春节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开始,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春节也是我最爱的节日。人们会穿上红新衣,去给邻居亲戚串门拜年,人们还会早早的去买年货,这时候的各家超市是最火爆拥挤的,人们会买大鱼大肉,对联福贴和鞭炮,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贴上对联和福字,听妈妈说,要倒贴福字,因为福贴倒,意味着:福“倒”(到)了!到了晚上,小孩儿们会出门点鞭放炮,天空中绚丽的颜色,伴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小孩们个个欢呼雀跃,笑得合不拢嘴,为节日增添了一份喜庆的色彩。各家宴请宾客,大人们会和长辈亲戚们在酒桌上谈笑风生。说到吃的,春节美食也是春节特色之一,年糕,饺子、汤圆、春卷……这些传统美食无不透露着中国文化的色彩。

中国端午节也是传统文化的典范,在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过,为什么呢?原来是因为我国古代的伟大政治家,思想家屈原在这一天投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规定这一天悼念屈原。今天的端午节也有很多的民间习俗,包粽子就是其中之一,人们会摘粽叶,淘洗糯米,包好做成三角状,一家人在一起包粽子,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小时候,我看见爷爷在这一天把一种不知名的草插在大门口和窗户上,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问爷爷这是做什么。爷爷笑了笑,说:“这是端午节的习俗,这个叫艾草,插上它,这一年蚊虫就会远离咱家,咱们一家人也就会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在端午节,一些地方会举行“赛龙舟”,人们会拉上亲朋好友到江边观看龙舟比赛。看!一艘龙舟就如离弦之箭一般飞速驶来,激起了江边人的热情,人们都在争辩自己认为会胜利的龙舟,人们有说有笑,好不热闹!

中国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表现,虽然在一些人看来它平淡无奇,但你若仔细回味,就会发现原来看似遥不可及的传统文化就在我们可能忽视了的生活之中,我们要珍惜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中华传统经久不衰!

中国文化的作文

2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辅相成,各自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价值,一个都不可少。

传统文化有其独特的优美。当砚台上的墨被研开,墨香顺着空气优雅地钻入鼻腔,我不得不被其儒雅的气息所沉醉;当沾上墨水的毛笔在纸上笔走龙蛇时,一个个汉字从笔下跳跃而出,显现在纸上,我不得不被优雅的字体所震撼;当捏糖人用那双灵巧的双手将一块块麦芽糖捏成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小动物时,我不得不被捏糖的趣味所吸引;当雕刻大师手执一把雕刻刀在石头上东刻西磨,一个逼真的物体慢慢出现在眼前,我不得不被其精湛的手艺所折服……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纸上终究是诉说不完的,它就像一杯老舅芳香四溢,回味无穷。

诚然,传统文化之美令人向往,但现代科技也有其不可或缺的价值。君不见在极具现代科技的机床上一瓶瓶墨水岁流水线上应运而生,其生产速度令人瞠目结舌;君不见手机、网络为我们传达信息提供方便的服务,其神奇的技术令人好奇不已;君不见原来只能通过手工制造的食品现如今都可以在机器上实现量产,解放了劳作的双手;君不见3D打印技术在几分钟内就可以打造了一个精致又实用的物件……如今发达的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传统文化有传统文化的优点,现代科技有现代科技的优点。那两者相比较孰优孰劣呢?在我看来,两者都有其不可或缺的优势,两者相互交融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各自的优点,为我们人类文明增光添彩。

墨水只靠手工研制,其生产速率就会怠慢下来,若只依靠机器生产,就体现不出墨香独特的气息。所以两者都需要保留下来,既保留传统工艺,又要依靠现代科技升华现代科技。

就拿书写来说,有些同学书写的字迹非常潦草,原因很可能是因为手机用久了;平时发消息只在手机上发,忽略了书写的重要性。出现这种情况,就得提醒这些同学多注意书写了。这绝不是在否认现代科技,只是在提醒我们要在学好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才可以向现代科技看齐。当我们书写的字迹清楚,再在业余时间用手机打发一下时间,这未尝不可。而且这样也方便我们的生活,一个短信或一通电话就可以与千里之外的朋友、家人联系上,这样的便利不是很实用吗。

传统文化就像一只小船,而现代科技就像一双木桨。只拥有一只小船,没有木桨,小船将无法向前方航行;只拥有一双木桨,没有小船,那就与拥有一双木棍一样没有太大的作用。只有拥有船和桨,并且二者相互合作才能并肩向前迈进。

让我们以传统文化为船,现代科技为桨,向前出发!

中国文化的作文

3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创造了无数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也许中国有了基本的道德准则、和礼仪文化。

中国从古代以来就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化风俗历史。中国古代的教育学家孔子就教育我们“不学礼,无以立。”的话语。

毫无疑问,传统礼仪文化对于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般说来,社会上讲文明礼貌的人越多,这个社会便会越和谐。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应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建起一片属于自己的文明天空。我们应该以自己祖国的传统文化为荣,让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好地发扬和继承下去,而不是让传统文化逐渐地埋没和暗淡下去。

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一路风尘仆仆走过来,有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文化,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甚至有很多现代的年轻人并不喜欢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其实,除了端午节以外,我们国家还有许许多多的节日,比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可相反,他们更喜欢过外国人的洋节日。例如白色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等丰富多彩的外国人的节日,他们认为过这样的节日更有意思,更能够符合现在的潮流。但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却是意识十分淡薄。

中国的传统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遗忘与不屑,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老百姓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和产物。是不能够被人们轻易的轻视和糟蹋掉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应是体现中国人价值的生活方式,传录它们还可以使我们的文化内涵发扬光大。

传统文化毕竟是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塞,中国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其为中国了。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国人和海外人引来容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没有它,国人将迷失自我。没有它,中国便将只剩下一个空壳子。

纵观古今中外各国发展,世上没有一个民族是会否定自身的传统文化的,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会认为自己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过时的,有害的。

而传承和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是每个华夏儿女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地大声说:“我是中国人!”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外来文化,应该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让它受外来文化所侵略。

2.写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二

一眼望去, 有多少书籍走进了30年!《改革开放三十年——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重大抉择1978-2008》 (中央文献版) 、《中国改革开放30年》 (辽宁人民版) 、《改革开放30年重大决策始末》 (张神根、端木清华, 四川人民版) 、《中国改革30年——10位经济学家的思考》 (张维迎, 上海人民版) 、《改革开放三十年见证与回顾》 (魏礼群, 中国言实版) 、《30年——转型与变迁》 (庞松、黄一兵, 广东教育版) 、《流光如梦——大众文化热潮三十年》 (谢轶群, 广西师大版) 、《30年——1978-2007年中国大陆改革的个人观察》 (赵海均, 世界知识版) 、《30人谈30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名人访谈录》 (徐根初, 人民日报版) 、《30年30人——见证中国改革开放1978-2008》 (潘灯, 外文版) 、《日志中国——回望改革开放30年》 (中国民主法制版) 、《开放中国——改革的30年记忆》 (中信版) ……

这些书籍, 或个人所著, 或集体所著, 都有特定的价值。笔者想, 应该建立一个“改革博物馆”, 从它的后门出去, 能与“文革博物馆”衔接, 那多好。两个博物馆, 一字之差, 蕴涵着沧桑巨变。“改革博物馆”可以把这些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书籍统统收进去。

在这些书里, 有若干本在笔者看来颇具特色。在此从思想的记忆、个人的记忆、民间的记忆三个维度, 选介三本书:《交锋三十年——改革开放四次大争论亲历记》 (马立诚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 、《激荡人生——一起走过三十年》 (吴晓波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 、《民间记忆30年》 (徐迅雷等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 。“记忆”看起来是朝向过去的, 其实都是“面向未来, 春暖花开”的。

《交锋三十年》的作者马立诚, 在我看来他本身就是思想家。当年他和凌志军合著的《交锋》, 在中国, 尤其是在思想界, 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交锋三十年》记述的是改革开放的4次大争论:第一次是1978年前后, 争论的中心问题是, 要“两个凡是”还是要改革开放?第二次是1992年前后, 中心问题是, 要计划经济还是要市场经济?第三次是1997年前后, 中心问题是, 私营经济是活水还是祸水?第四次是从2004年开始至2007年, 中心问题是,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不是搞错了?

争论很多回, 主线仅一条:“左”与反“左”。比如那4份著名的万言书, 就是“左”与“极左”的代表。同那些“旗帜鲜明”的“左视眼”相比, 其实更可怕的是“左”的思想深入到一些普通的干部群众心中。而每次改革的重大突破, 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的。

书中最经典的细节是:1991年9月1日晚, 央视“新闻联播”按照惯例, 预播了次日《人民日报》重要社论《要进一步改革开放》的要点, 其中有“在改革开放中, 我们要问‘姓社姓资’”这样一句话。其实, 如果在改革开放中要问“姓社姓资”, 社论标题“要进一步改革开放”就成了一句空话。9月2日, 人们拿到报纸, 却发现这句话没了, 这立即引起了社会关注和议论。因为央视预播的社论和第二天见报的社论出现重大差别的事, 还没有发生过。

这一年年初, 上海《解放日报》发表皇甫平为改革呐喊的系列评论之后, “姓社姓资”的争论蜂起。进入1992年,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震动全中国, 他鲜明地批评了“凡事都要问一问姓社姓资”的主张。而当时担任《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的于宁, 在起草的社论草稿中, 并没有写那句话, 是当时报社的主要负责人在修改时, 写上了“在改革开放中, 我们要问‘姓社姓资’”。央视播出这篇社论摘要时, 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同志看到了, 当晚立即指示当时的中宣部部长王忍之对社论进行修改, 把社论中两处“问一问姓社姓资”的话都删掉。

对一个人来说, 技术跟上是不难的, 思想跟上是很难的。改革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可是30年来那些反改革的人恰恰折腾得紧。在改革开放的思想记忆里, 对于改革还是反改革、进步还是反进步, 我们必须看个清清楚楚、想个明明白白。

邓小平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就把以人民为主体的价值观纳入到社会主义本质规定中, 这是一个实质性的拨乱反正。1979年, 《人民日报》展开系列讨论, “为富字正名”。企业家是最先感知“春江水暖”的人群之一。财经作家吴晓波在《激荡人生》里, 为30位著名企业家立传, 他们在改革开放历史的坐标里, 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位置。全书分为“八十年代记忆”“九十年代记忆”和“新世纪记忆”三辑。这些企业家的个人记忆, 深深烙下了开放改革的历史痕迹。

年广久说自己就是一个改革的“傻子”, 史玉柱说自己是一个著名的失败者, 步鑫生是第一个“砸”工人饭碗的厂长, 刘永行是靠饲料起家的第一个“首富”, 袁庚是蛇口拓荒人, 唐骏是盛大与华尔街之间的桥梁, 马云的梦想伴随着互联网起飞, 李书福的梦想跟随着汽车轮子疯转……在改革的实践领域, 真的要宽容改革者, 善待失败者, 客观公正地看待有争议者。书中最出乎笔者意料的人物是温元凯, 这位在改革开放初期属于“改革人物”的大学教师, 当年一本《中国大趋势》激动了许多人的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前15年, 基本上是谁先开放改革, 谁的影响力就率先崛起。亲历商业启蒙的温元凯, 后来自己办过公司, 甚至还成了到华尔街历练的金融家。“成功地由科学家转到思想家, 又从思想家转到企业家的人, 相信更是稀少, 但温元凯却绝对是一个该被书写、被历史记住的人。”作者这样感慨。

在《激荡人生》之前, 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上下两卷, 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功, 这本记载中国30年改革开放史里企业变革的书籍, 曾获2007和讯华文财经图书大奖。《激荡三十年》的抒写, 更有激情;而《激荡人生》则平实了许多。或许, 作为财经作家, 吴晓波更擅长写事而非写人。

每一个人都是改革开放的受惠者, 也是改革开放的创造者。普普通通的人民群众, 其实也有着排山倒海的创造力, 他们是真正的务实求变者。安徽小岗村那21位秘密开会谋划“分田到户”的村民, 就是这种创造力的典范。“这次秘密会议同样也是里程碑式的, 简直就是一个村里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民间记忆30年》开篇《1978:中国向何处去》中, 作者徐迅雷这样评价来自民间的力量。

《民间记忆30年》从民间角度出发, 分年度记录和评述了改革开放30年来的社会事件, 每年为一辑, 分为年度概述、民间记忆、年度记事、年度流行等。它大处着眼、小处着笔:《1978:中国向何处去》《1979:杀出一条血路》《1980:八十年代新一辈》《1981:给历史一个决议》《1982:绝对信号在闪烁》……《一毛钱的学生餐》《第一条喇叭裤》《我是全村第一个万元户》《股票认购证点金传奇》……小老百姓的“口述历史”同样折射出30年非常而非凡的历史。

3.写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三

答:要想让学生把传统节日话题作文写精彩,指导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了解节日,抓准特点

凡事凡物均有特点规律,传统节日亦是如此。所以,首先要指导学生了解不同节日的特点,也就是每个节日的传统习俗、文化。让学生通过咨询、上网、阅读等方式进行了解,比如除夕——年夜饭、放鞭炮;元宵节——吃元宵、闹花灯;清明节——扫墓、吃清明粿;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中秋节——赏月、吃月饼……学生对所要写的节日了解得越深入,手头掌握的资料越多,也就越容易写出不同节日的特点,准确表达节日的相关内容、场景、氛围。

二、观察节日,感悟氛围

在了解节日习俗的基础上,还要指导学生细致观察不同节日中的人、事、景、物,品出不同节日不同的味道、不同的氛围:春节——喜庆、吉祥;元宵节——热闹、团圆;清明节——缅怀、激励;重阳节——敬老、感恩……有了氛围,就有了浓浓的“情”,文章就能以“情”为线索串联细腻而美好的节日画面,就容易做到情景交融。

三、参与节日,写出过程

写节日话题作文,要特别注意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所以,必须让学生从留心观察的“旁观者”转换为热心参与的“当局者”。比如亲手包饺子、元宵、粽子;亲自放鞭炮、做花灯;亲身体验看花灯、划龙舟、当拉拉队……写作之前,让学生问问自己:“我快乐吗?我收获了吗?我成长了吗?”进而思考:“我为什么感到快乐?我是怎样得到收获的?”再让他们去追忆自己“参与”时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思一虑,提炼自己从节日中获取的美好、独特的感受,并把这些感受恰当地表达出来。一般来说,学生最有感受的就是自己亲身经历的过程片段,可以让学生在这个片段中对自己的语言、动作、内心想法、感受进行最详尽、最细腻的描写。

四、彰显个性,力求创新

传统节日的作文要写得精彩,还要注意彰显个性,写出学生自己独特之见,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一般性的材料中发现亮点,提炼中心。比如,针对“一些家长在春节或是清明节给逝去的长辈祭拜”这个素材,可以指导学生先采用“对比看”:以前总是烧些纸钱,现在还多了什么?(“车子”“房子”“电脑”“冰箱”等一应俱全;“钞票”也不一样了,有美元、英镑、欧元、港币、新台币等)接着“对比听”:回忆一下,你的家人在烧这些东西时嘴里会念叨什么?(奶奶会念念有词:“保佑我们孙子好好学习,儿子发财!现在我们生活好了,也要让你们住上别墅,开上轿车,出门旅行坐坐飞机用用美元!”)然后“思情趣”:这些话虽然不“靠谱”,可句句虔诚,满含敬意,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经过这样一番引导,学生对家人烧纸钱供拜时的“与时俱进”“不传统”的情节进行了细致的描述,该文章就显得富有个性,充满情趣。

学生写传统节日话题作文,最常犯的毛病之一是摘抄传统习俗而不知联系实际。一旦将习俗与学生独有的个性情趣融合在一起,文章便会有“质的飞跃”。比如,传说端午节有喝雄黄酒的习俗,以驱赶妖魔,让妖魔现身。曾有个学生写有关端午节的作文时只是一味地摘抄传统习俗——“雄黄酒”的故事,作文干巴生硬。通过课堂评讲启发谈话,我发现这学生属蛇,还得知了他曾有过偷喝酒“现蛇身”的经历,就赶紧调整思路,组织全班学生一起讨论如何把这篇习作写好。经过一番讨论与修改,这学生的新作真是妙趣横生:听奶奶说,要是喝了雄黄酒就能驱走妖魔,我纳闷了:我可是属蛇的,要是喝了这酒像白娘子一样现出蛇身怎么办?要是不喝岂不是承认自己是妖魔?看着妈妈、奶奶在厨房忙碌,犹豫再三的我决定豁出去了。于是,我鼓起勇气,拿起奶奶备在桌上的一杯雄黄酒“咕咚咕咚”一口气喝了下去,然后搬了张凳子坐在卫生间的大镜子前静观“其”变。刚开始,我只觉得自己的肚子一阵灼热,五脏六腑仿佛要烧了一般,我想:坏了坏了,莫非这酒真有魔力?要起作用了?可没等我多想,我又感觉自己面红耳赤了,仿佛一下子烧到脸上,连眼睛都红得发光了,我赶忙大喊:“妈妈,奶奶,我是不是要变成蛇啦……快来啊……”妈妈、奶奶闻声赶来,都傻眼了:“我的天哪,你怎么浑身酒气!”“我的小祖宗,那是全家人喝的量,你怎么全喝了!”没等她们扶住我,“扑通”一声,我已瘫软在地“不省人事”了……据说,头重脚轻的我嘴里还直念叨着:“看到我的蛇尾巴没……看到我的蛇尾巴没……”

节日中的传统虽然有许多约定俗成,但“个性”取决于过节的那个人,就是“我”——“我”过节,“我”写作,“我”阅读,“我”快乐!“我”很重要,做一个有个性、有主张的“我”更重要!强调写出自我感觉,文章才能精彩!这就是教师在作文指导中应传递给学生的正确理念。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乌山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4.写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四

汴梁将军老他乡,万里漂泊在苏杭。苏杭清泠冷寒霜,淡烟疏雨间残阳。岁月如流可无恙?一夜青灯白发长。但见平生泪两行,苍生美人不能忘。忆昔夜宴高台上,谁可与我诉衷肠?夜来秋风响回廊,枕上江南梦徜徉。游丝飞絮满眼望,孤帆高悬去潇湘。翠柳风清红杏香,黄莺碧树春草芳。风尘天外卷飞沙,日暮塞外啼寒鸦。不见群雄纷逐鹿,千年烽烟观走马。回首却恨西洲曲,已误故侯东陵瓜。谁把哀筝入素弦?小怜纤指拨琵琶。桥边绿水映桃花,落雁佳人倾天下。年年长安新柳发,征人断魂绕胡沙。为何纷争辨戎夏?飘摇故园惟残瓦!干戈寥落忆繁华,千里万里帝王家:纷纷往事随流水,江山亘古美如画。看取新人眉似柳,魂梦相依为君守。已作雁门太守客,不慕燕京万户侯。团扇新置掩双眸,美人久病形神朽。西风袅袅是金秋,江上飞来双沙鸥。本是年少展风流,岂知怨慕满汀洲。红酥手捧黄藤酒,饮罢清泪不能收。

君当挥戈下河洛,切莫呢喃酣高楼。不取故土守边关,西湖歌舞梦犹酣。不向关中兴霸业,闲来湖滨寻钓船。清笳声起清宵半,杨花落尽杨柳岸。宴饮饮罢人尽散,长夜未央倚栏杆。长恨此生已蹉跎,回首泪下望霄汉。霄汉苍茫空浩叹,临事方知死生难。揽镜自照鬓斑斑。出师一表可曾谙?关山远隔漫胡尘,塞上落雪满雁门。壮士雄心泯江南,已负社稷负此生。我族发祥自昆仑,洪荒从来皆无痕。中原万里虎狼奔,河洛至今少行人。苍穹一叹笑沉沦,乘舟日边学垂纶。血色漫漫月黄昏,旧鬼掩泣泣新魂。英杰陨落如星辰,飞沙走石天地浑。何年一雪靖康耻,今朝重见越王孙。王孙远游随铁蹄,黄龙府变烟雨迷。

帝都故宫黍离离,神舟梦里雨凄凄。战残白骨与草齐,丹枫叶落乌夜啼。西湖湖边岳王墓,千古遥指采石矶!悲风呼啸绕战旗,将军拔剑南天起,长城泣血江山一。不叫九鼎与狼子,铁索千寻沉江底。人生短促驹过隙,乌衣巷口梦依稀。新亭堕泪何时已?青磷白骨夜夜哀,几人重登越王台?盘马弯弓踏故土,时穷节现忠魂在。敌军已自殁边塞,长城南北生新麦。野芳自发无人采,夷狄溃散不复来。烟消云散见苍翠,月明星淡净尘埃。桑田已复化沧海,惟有壮心永不改。事事无成身老也,青山到老头亦白。白马长啸西风里,书生投笔何慷慨!尘埃落定一孤鸿,余得江上几清风。钱塘几番潮水空,孤月夜夜冷苍穹。

5.写传统文化的小学生作文 篇五

近来,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广大观众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大家在对选手们的出色表现赞叹不已之余,纷纷对节目的形式及内容表示赞赏。的确,中国传统文化在现在日新月异的快节奏、多元化的生活中显得越来越小众,越来越被边缘化。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更热衷于那些外来的快餐化娱乐节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学习越来越少。这种现象与现在的教育体制、社会文化氛围有着密切的关系。学校教育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涉及只是蜻蜓点水一般,意思一下而已,并没有真正的让学生领会到传统的魅力。应试教育的急功近利与浮躁,也使学生没有机会、没有精力去探究传统的美。同时,社会文化也未能给与相应的引导,充斥着媒体的都是高富帅、白富美的社会价值观。

这次《中国诗词大会》所涉及的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即使这样也能让人们为之惊呼,而中国传统文化的浩瀚和深邃现在越来越不为人所知,长此以往,可能导致文化的传承出现断层。因此,希望这次《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不是昙花一现,应该以此为起点,逐步培养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大家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使中国文化得以传承有序、发扬光大。

6.写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六

还记得,梁启超曾经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是啊,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旺则国兴旺,少年心怀梦想,则国充满希望。

想 想近代历史上的中国,历经沧桑,受尽凌辱,从1840年开始,中国经历了从被打开国门,到半殖民地半封建,再到被日本铁蹄践踏。。。。。。究其原因,是国 家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19世纪中叶,西方经过工业革命,经济技术飞速发展,封建中国远远被抛在了后面。科学技术的落后,使中国从一 个天朝大国,逐渐沦为一个落后的国家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梦想黑人和白人的平等;袁隆平梦想发展杂交稻,造福全世界;李连杰梦想把武术传播到世界;陆士谔的世博梦,孙中山的三峡梦,方志敏的强国梦;我也有一个梦想,它一直深深扎根于我的心中,就是成为一名科学家。

小 时候,总听说那个那个科学家又获得了什么奖,认为科学家总是被光环笼罩着,很令人羡慕,觉得自己要当一名科学家,获得奖就够了。慢慢的我长大了,才逐渐地 发现科学家不是那么简单:是他们,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是他们,提高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是他们,赢来了祖国崭新的明天;所以,我发现我肩上的担子不是仅仅 获个奖了,因为我梦想着成为一名能为人类造福的科学家,尽管现在我离科学家还有很远的距离,也许会经历无尽的苦难,有跌倒,有风雨,有荆棘,但是我会毫不 犹豫地坚持下去,因为我相信,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可以弹出世间绝唱;只有经历困难,才有冲破阴霾的力量;只有忍受地狱的磨练,才可以实现梦想!

如 今,我已经成为一名大学生,我离自己的梦想舞台更近了一步,在大学这个开放的平台上,我有机会锻炼能力,有时间开拓视野,可是越是开放的地方,越容易导致 堕落:虽然有很多大学生,但是仍有很多的不能毕业,经常有很多的大学生沉迷网络,迷失自我;经常有很多大学生无所事事,不务正业;经常有很多大学生灰心丧 气,浪费时间。因为他们没有梦想,他们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而我,拥有一个梦想,一个值得我终身奋斗的梦想!它,指引了我前进的方向;它,照亮了我脚下的 道路,我的人生注定与众不同!

一个人,是渺小的;但是当他和祖国联系起来是,就是伟大的。一个梦想,是渺小的,但是当它成为祖国的梦想时,就是不可估量的。我梦想成为一个可以为祖国做贡献的科学家,我就是一个伟大的人!

7.写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七

关键词:低年级;识字;方法;错别字

上世纪50年代,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对他的女儿说过:“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每一个中国人都以能正确、熟练地使用汉字而感到自豪。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阅读和作文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识字教学提出要求:(1)1、2年级要把识字教学作为教学重点。(2)1、2年级要多认少写,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3)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识字的主要材料。(4)要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将识字和生活、识字和认识客观事物结合起来。(5)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使抽象变为形象,有利于学生掌握。

小学阶段,低年级学生是识字大户。《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汉字,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我觉得应该从低年级开始就要运用多种方法,尽量减少乃至杜绝错别字。

先说课堂教学。首先,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扩大分析结构单位,简化识字心理过程。低年级识字教学过程的编排,总是先出现笔画少、字形简单的独体字,如“人、耳、目”,这些独体字主要从笔画上来分析。后来由独体字向合体字过渡,分析合体字时要尽量分析较大的部件,不再分析小部件。从结构、位置、偏旁等分析生字,给学生一个相对整体的过程,避免太琐碎,学生不容易记忆。如“秋”,左右结构,左边是“禾”,右边是“火”。不需要用基本的“点”“横”等分析。

其次,课堂教学生字时,一定要做到音、形、义相结合,给学生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以汉字中的形声字为例,形旁表义,声旁表音。教学时应先分析形旁和声旁,从义辨形。如“清、情、请”三个字,声旁都是“青”。水很清,所以“清”是“氵”旁;心中有情,所以“情”是“忄”旁;用语言请人,所以“请”是“讠”旁。可以说形声字是典型的音、形、义的结合体,教学时抓住这一特点,进行比较,学生就很容易掌握,也就会减少错别字。

汉字中的会意字是用两个意义合在一起变成一个新的意义的字。教学时,可用“义”促“形”,帮助学生记忆,如斯霞老师教“朵”,就让学生体会:“几”像花,“木”是树。“朵”即树上的花。再如“宴”字,可依据字形编个小故事:女主人白天在家里开宴会。如此形象,学生肯定不会记错。当然,教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范写,也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减少错别字,除在课堂上紧抓不懈外,课后巩固则是不容忽视的一环。如果说学生课堂上学的字是学在眼里,那我们巩固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把字记在脑子里。巩固识字的方法有很多:

如“找朋友”游戏。将一个生字的两部分制成卡片,分给两个学生,让他们找出来拼成一个新字。拼对后再带领学生读字、组词。如果学生发现了多种拼合方法,则更好。

有些教师常用的编字谜,也是一种记忆字形的好方法。像“王先生,白先生,一同坐在石头上”“有土是小山,见水白浪翻,有脚走不快,加衣可挡寒”等。学生对于猜谜一直有较浓的兴趣,边猜谜边学习,就不会写错字了。

多音字的出现,也会造成错别字。有的学生会忘记一字多音,运用时记不住,找一个其他字代替,就成了别字。巩固时,让学生用多音字的几种不同的读音造句,并在句中注上拼音,可以帮助记忆生字。

为帮助学生减少错别字,可以设计一些改正错误的练习。改错误有两种,一为:“捉特务”。每人手中一本其他学生的练习本,捉出其中隐藏的“特务”——错别字,并加以改正。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的辨认能力,同时也能让他们体会发现的乐趣。另外一种改正错误的方法,是请一些经常写错别字的学生上黑板默词,请大家改正,然后再进行组词、造句。按照由字到词到句的顺序,运用语言环境帮助记忆字形,理解字义。

帮助学生减少错别字,还可以从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开始。教师了解一些汉字的发展变化史,教学生字时,适时出现它们的甲骨文或繁体字,会让学生觉得不可思议,从而产生探究根源的兴趣,从根本上掌握生字的字形。

要想很好地纠正学生的错别字,教师自身的文字功底必须扎实。只有多学一些训诂方面的知识,多了解一些汉字的起源构造,多掌握一些文字的典故趣事,才能练就一双慧眼,立刻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别字,同时上起课来也会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参考文献:

[1]李玉华.低年级巧妙识字的四个小方法[J].今日科苑,2008(02).

[2]魏长青.新课改背景下的识字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03).

作者简介:刘晓蓉,1974年1月出生,女,汉族,江苏省扬中市人,小学高级,本科,研究方向:小学低段语文识字与阅读。

8.写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八

同学们:

你们好!我们心中都有一个中国梦,那是我们梦开始的地方。梦,寄予了我们心中的憧憬与渴望,给了我们前进的方向。因为有梦的参与,才能装点我们的世界。

我从小就有这样的中国梦,那就是长大后当一名作家。在我眼里,作家便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他手中的笔便是一根魔法棒,似乎有着无限的魅力:在充实自己的同时,把自己的思想和喜怒哀乐一同分享给了其他人……

埋下种子

我的童年是与奶奶一起度过,还记得无数个那样的夜晚:一位奶奶和她的孙女槐树下乘凉。奶奶把孙女依偎在身旁,然后不厌其烦地给她讲古代的传说,有趣的故事。《牛郎织女》,让她对天空充满了幻想,甚至有了一探究竟的念头;《小红帽》,让她对森林充满了期待和对坏人的厌恶与憎恨;《三只小猪》,让她对勤劳有了初步的理解……那个女孩,就是我。

弹指一挥间,我离开了奶奶,随父母来到了城市。因为父母注重对孩子的培养,便经常从报社订来杂志,从书店买来图书给我看,这是我扩充知识面的开始。

我手捧书,尽情在书海畅游,小船渐行渐远,我发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在书的世界里,我的思想得到了满足,收获了快乐。我目睹了主人公的生活,与他们对话,便更加向往了……书,成了我忠实的朋友。

书读多了,便埋下了梦想的种子。

尝到甜头

那年,我四年级,第一次触摸到梦的翅膀。我代表学校的名义,参加了作文比赛,并以《老师的眼睛》一文,获全国一等奖。站在领奖台上,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自信和阅读的快乐,更多的是激发了我继续写作的念头。

我爱上了写作,它让我爱不释手,因为它是我情感的流露。没有它,我就像笼中的鸟儿。我在成长,梦想也在成长,我已经离不开文字,我不停地写呀,涂呀,删呀,改呀……有付出,便有收获,我不断地尝到写作的甜头。

守望梦想

我步入初中,作业向我发起进攻,我却仍痴迷着文字,痴爱着梦想。我知道,成功是来之不易的,它只会光临坚持和努力的人。所以,我从来没有放弃过,我一直在努力着,只为守望心中的梦想。我相信,唯有耐心守望,梦想终会有开花结果的一天;我坚信,终有一天,我会像一只轻盈的鸟儿,飞向我梦寐以求的地方!它,就是我的梦看,亦是我的中国梦,永不言弃的中国梦!

祖国,因为有我们,因为有我们的梦的参与,才焕发生机与活力!我会一直坚持,只为心中的梦,中国梦!

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有追梦的经历呢?让我们携着中国梦,守望自己的梦,走向辉煌的明天!

梦想成真!

你们的朋友:悠悠轻似梦

9.写中国钟南山院士的作文600字 篇九

您还好吗?

从的非典第一次认识您,到的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疫情,再次看到您,已经过了17个春秋,岁月已悄悄为您染上了白发。您是一位院士,是一位医生,更是一位战士,是一位遇到困难奋不顾身的坚强战士,您奔跑在抗疫一线,用自己的行动带动了许多人,带给了我们希望和信心!

当各大新闻媒体发布“武汉疫情”时,我们开始极其紧张,家家户户紧闭大门,待在家里,原本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大街上变得冷冷清清。就连平时调皮捣蛋的孩子都渴望早日结束假期去上学。在这样的时刻,人人都心情沉重,就连电视剧、手机游戏都显得黯淡无光,索然无味。

钟南山院士,您来了!您让我们充满了希望。您告诉我们,不要出门,待在家里,避免被感染上病毒。我们记住了,因为我们知道,您这样做是为了我们,为了大家。

在那些抗击非典的日子里,您成了一名骁勇的战士!抗击非典,也就是一场与死神争夺生命的战争,而您以自己精湛医术和坚强斗志,成为了“非典”战场的不倒红旗。而如今,抗击肺炎,您更是坚持在一线,鞠躬尽瘁,这种对工作的坚守,学者的铮铮风骨,以及勇敢无畏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我相信,在您的精神感召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战胜病魔,加油!

我衷心祝愿您和奋斗在一线的工作人员保护好自己!

向您敬礼!

一名中学生

10.中国领导人的传记为啥由外国人写 篇十

我带着情绪提出了几个名单,但最后发现不是太右就是太左,或者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什么,选来选去就是不太满意。有两位说,写最高领导人的传记,至少得四、五年时间收集资料。一位说,有限制就不写。出版社等方面的意思很明确,一定要在最高领导人在一年半后退下来时出版(2013年3月后),这个时间不仅仅是商业需要,更是政治要求。而且,希望传记能够全面、公正、客观,既不肉麻地拍马屁,又不过红线。计划先在海外出版,随即引进到大陆。

我之所以说自己“带着情绪”,是因为我几乎看过所有外国人写的中国最高领导人的传记,我不认为他们能写好,更不一定能写深。再说,胡温这代领导人,正好是我关心政治的十年,如果由我来写,恐怕比任何外国人都不会差吧?

我问,为什么不找中国作家写?或者组一个写作班子?出版社回答:中国人写的根本不考虑。不是通不过审查,而是根本不会拿去审查。外国作家的名气并不用太大,但一定要是外国人。写好的传记可以由你过目,提出修改建议,然后我们出版社再提供意见。不直接参与写作,但务必保证作者弄出的东西能够出版。要避免写出来后无法在大陆出版,否则前期的投入就白费了。

我说,汉学家我几乎都认识,稍微有点想法的连中国都进不来;而那些拍马屁的,写出来的东西,恐怕会让咱领导人在历史上的地位不升反降。最后,我试着问,要不这样,我找一些持外国护照的华人写,这批人可不在少数,或者我和他们一起写,写好后不要落我的名字就行了。我的想法是,这种传记影响大,如果能够介入一些,注入一些好的理念,强调领导人真正的优点,总归是一件善事,至于介入此事使我个人的“品德”受损,也就不计较了。总比交给那些御用文人搞出来的要有益点吧?

出版社却斩钉截铁地说,不行,要外国人写才行。由华人写本来应该更全面,我们也好在写作中随时提出一些修改意见,但问题是你们不是“外国人”,即便到时取个外国名字,但写最高领导人传记的作者,肯定需要贴出照片的。到时就露馅了。

作为作家,我感到屈辱,作为中国人,我感到很屈辱。但这是事实啊,看看从毛泽东到江泽民再到邓小平,能够在国内出版并大卖的传记作品,哪一本不是蓝眼睛大鼻子的外国人写的?是这些外国人写的好?还是他们了解得更多?又或者他们在中国人中更有“公信力”?真不知道历史会如何记录我们这个时代。很久很久以后,也许后人会说,那个时代的中国,竟然没有传记作家?或者他们会像我们说起清朝时所有的那种口气质问:为什么连写领导人的传记,都要挟洋自重?充满洋奴哲学呢?

中国相关部门当然也有组织过给领导人写传记的,但效果实在不佳,大多进行到一半就叫停了。后来兴起了领导人的子女为自己的父亲(母亲)写传记,洋洋洒洒厚厚的一大本,但可想而知,“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我看过几位将军的孩子写自己父亲的传记,如果稍不留意,还以为是看耶稣基督或者人家民主领袖华盛顿的传记呢。

中国人给领导人写“传记”也是有的,不过都只能在海外出版。由于中国政府不鼓励领导人写自传,也严格限制国内出版与媒体业界涉足此领域,反而给了海外一些政治势力与利益集团以可乘之机。你不能出版,你不披露领导人的生平事迹,你不许领导人谈一下想法、写出他们的思想,别有用心的人就在海外大书特书,造谣生事的有之,错漏百出的更多,有些有政治目的,有些只为了图利赚钱。大家不妨到海外尤其是港台的书店、报摊去瞅一眼,几乎中国所有领导人的“传记”与“评传”都能够找到,五花八门,且都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出现这种情况并不难理解,因为市场有需求,因为海外读者想了解中国的党和政府领导人,因为海外政治机构与媒体也希望有这类书上市,补充他们的资料库。当然,更重要的还是中国人想知道自己的领导人到底是个什么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港台的这类书百分之九十都是自由行到香港的大陆人买走了。

由于相关规定,国内出版界在出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传记与自传时束手束脚,相对来讲,国内对于翻译作品限制就不那么严了,且有些话从洋人口里说出来,我们听着舒坦;由自己人口中说出来,就是讽刺,怎么听怎么不顺耳。于是我们看到,堂堂14亿人口的大国,领导人的传记竟然都是外国人写的。

言论与出版自由,早就是我们自己那本宪法里赋予公民的权利,现在为啥只有外国人有这样的权力?如果能够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传记的出版方面打破成规,与时俱进,我也许不用抱着这本厚达800页的《邓小平时代》阅读了整整一个星期。

11.写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十一

亲爱的老师:

您好!

今天我写信给你,是想跟您谈谈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这方面的内容。

人人都有梦想,有的人想成为举世闻名的体育冠军,为国争光;有的人想成为医术高明,善良的医生,为穷人们免费治病,攻破医学史上至今还未攻破的疑难杂症,医好许多医治不了的疾病,让人们从此远离疾病,永远健康快乐;有的人想成为一唱大红的歌星,唱出最优美动听的歌声,为人们陶冶情操,安定情绪,消除疲劳,使人们心态健康平衡,脸上绽放出久违的笑容;有的人想成为工程设计师,设计出造型,风格,结构新颖独特的建筑物,设计出可以防各种自然灾害的房子;有的人想成为……

“神十”的发射成功,更加坚定了我的梦想---当一名宇航员!“当一名宇航员”这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尽管这个过程有多么艰难,我都会坚持到底,毫不气馁。因为只有经历无数挫折和磨难,才能登上胜利的顶峰;只有坚持不懈的水滴,才能磨掉石头那锋利的爪子,滴穿它那坚硬的身躯;只有不断磨练自己,才能实现这个光辉的梦想。

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高手如林,而我,微不足道。不过,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嘛!转眼间,就快上六年级了,所以,我会更加努力认真勤奋的学习,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时,这也是中国人民的梦想,难道不是吗?

老师,您也有自己的梦想,而这个梦想,必须以国家的强大为后盾,每一人的梦想汇聚在一起就是我们共同的“中国梦”。

我会为着这个“中国梦,我的梦”努力前进,前进,再前进!

老师,希望您能回信给我,提出一些您的见解或感受。

身体健康,工作愉快!

您的学生---沈佳佳

12.写传统作文 篇十二

重阳节这一天要敬老、爱老,要吃重阳糕、吃螃蟹,喝桂花酒。这一天,还有人去敬老院慰问老人。

还记得去年重阳节时,我和美术班的师生一起去敬老院慰问老人,画老人,并做一件孝敬老人的事。我当时还说:我们要像老人的孩子一样孝敬他们。到了敬老院后,老师先组织我们画老人,看着他们饱经风霜的脸庞,我仿佛看到了我的奶奶。画完画后,我带着许多好吃的去看望老人。我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孤独的坐在一旁,和我的大奶奶长的很像,她的眼中闪着泪光,随时要哭出来似的,我很想去安慰她,又怕说错了话。一些老人看到我们带的东西后,连蹦带跳的过来抢,我见那位奶奶没过来,还一动不动的坐在那里看着我们,我就从人群中挤到了奶奶身边,对奶奶说:奶奶,给你吃。你可以把我当成您的孙子。只见奶奶把我给他的东西塞了回来,我还没张口说什么,她就摇了摇头转身进了屋子。活动结束后,我回到家问妈妈:为什么那位奶奶她把我给她的东西塞回来呢?妈妈也不知道,我想,奶奶也许有她自己的想法吧。虽然,我不理解她的想法,但一天,我过得充实而开心。

13.笔蕴传统写新风 篇十三

画作《醉春图》,前景一丛娇艳的曙红色牡丹,枝叶墨色灵动,侧锋笔趣潇洒大方;后面隐衬的几支树丫淡墨枯涩苍劲,构成鲜明的对比,彰显出画家娴熟的中国写意花鸟画功力。《国色天香》作品,近处一块淡墨描绘的异形大石,倾斜向上,石头的线条自然由浓至淡,侧锋浓淡的皴擦笔法,皴写出斑驳的岩石肌理,展现出一种独具特色的曲折个性;背景洒落地隐衬出一丛红花绿叶牡丹,花繁叶茂,色泽流芳,一只小鸟正展翅高飞,既在写景又在写心。

《报春图》画面上红梅怒放,格外醒目。《傲霜图》行笔刚劲,浑厚的墨色,浓淡交融一体,运用中锋、侧锋的变化,绘制出交错的树干枝头;花蕾、花蕊错落有致,深墨浓郁有层次,淡墨清雅有品位;老干新枝,穿插灵活,疏密得当,更好地展现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香远益清品质。《白梅小品》笔力遒健,深浅布局,芳香四溢。作品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一曲曲新颖的迎春心曲。

画家的花鸟画技巧运用娴熟。同样是描绘荷花高洁的画作,在《出淤泥而不染》作品中,下重上轻的构图,表现出一种疏密对比的美感。而在《玉立婷婷》作品中,看似萧疏的几株荷花枝叶,却表现出幽静深远的空间美感,两只水鸟平添出生活的情趣。画作《鹤梅共春》,鹤寿的潇散淡远,白梅的迎春怒放,都较好地表现出“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诗心画意。而在《鹤祥仙艳图》,又在清淡而平凡的生活氛围之中,呈现出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雅趣。《祝寿图》作品,亦静亦动,墨色凝练,寓意深长,表现出一种虔诚的“真善美”挚爱情感。

画作《农家小院》,洗练的笔情墨趣,简洁的生活情趣,呈现出一种西北汉子质朴的性格。《北国风光图》作品,普通的树丛,熟悉的故土,在画家浓淡相宜的笔下,演绎出无比眷恋养育自己的这一片家乡沃土生活的情怀。而在《新春》画面上,墨色的灵动运用,挥写出一种富于变化的趣味;老树新枝组合成一支新春圆舞曲,既皴画出树丛新芽远近的空间感,又展现出画家热爱生活,钟情书画的一颗活泼而富于激情的心灵。作品中洋溢出一种春意盎然的诗意化情感,令人回味无穷。

《渭南的土地 顽强的精神》是画家的代表作。近景是一株历经岁月沧桑的老树高耸云天,正绽放出一树梨花带雨的繁花;其余浓淡交错、高低各异的小树丛,渐次拉开视野宽阔的空间感距离。背景勾画出西部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七沟八梁一面坡山峦。在这里画家写景抒怀,画的是自己数十年生活的这一片丰饶的沃土,彰显出来的是一种孜孜不倦地自我追求的画艺人生轨迹。

王培硕,号明月山人。自由画家,年逾古稀,陕西富平人氏。现为陕西省书画研究院理事、神州书画院顾问、关中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联创书画院研究员、渭南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黄山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富平书画院副院长、柳范书画协会副会长、泾三书画院副院长。

在上海世博会期间,王培硕应邀参与有关方面举办的书画笔会,挥毫描绘出《报春图》,广受与会者好评追捧。画家作品先后被日本、台湾、韩国、加拿大、美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构、文化团体,以及书画爱好者争相收藏。

14.写传统作文 篇十四

立夏前一天晚上,家家户户都开始煮鸡蛋,因为所有小屁孩第二天就要举行斗蛋比赛了。

蛋出锅后,家人们就精挑细选一个“蛋中强者”,装进精美的蛋套里侯赛。

第二天课间,我们掏出自己的鸡蛋,两两一组进行比赛。

只见我们手握鸡蛋,加足马力,使劲将手里的鸡蛋撞在一起。

经过一番苦战,全班超过一半同学的鸡蛋挂上了“蜘蛛网”,弱者淘汰,强者胜出。

在大家的望眼欲穿中,决赛开始了。杀入决赛的两员强将紧盯着对方,眼神在空气中发生了激烈的碰撞,都企图用眼神“杀死”对方。

他们紧握鸡蛋,像两阵风一样撞了上去。两颗鸡蛋互相挤压、碰撞,“打”得不可开交。最后,咔嚓一声,引得围观的同学瞪圆了眼。下一秒场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老师举起胜出者的右手,宣布我们班的蛋王诞生了!大家开始剥去蛋壳,把白嫩光滑的鸡蛋塞进嘴里,吃得津津有味。

15.写传统节日的作文 篇十五

写传统节日的作文

把根留住

有了源头活水,才有江河的澎湃;有了文化根基,才有民族的繁荣。面对世代相传承载华夏文明的传统节日和新潮时尚名目繁多的进口节日,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一下:哪里才是我们的根,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把根留住,只为那骨子里流淌的龙的血液,只为那共有的`黑头发、黄皮肤。

传统节日是一种民族文化形式,其受重视的程度从侧面反映了一个民族的主流文化形态。一位哲人曾说:“一个民族的节日,便是这个民族最壮美的历史。”可以说,中国的每个节日都讲述了一个意味隽永的故事,或是彰显着金戈铁马为国尽忠的豪气,或是诉说着柔肠百转海枯石烂的情话……它能让亲朋相聚,共话巴山夜雨,自是一种氛围,一种情调;亦能聊抒思念之情,慨叹盈虚无常,自是一种寄托,一种交流。它能思接千载,折射古文明的光辉;亦可传承礼教,提升现代人的修为。可以说,传统节日已成为凝聚亿万人心的中国结。

然而时下洋节一天天地在中国大地上红火起来。从一开始的图个新鲜,看个热闹,到后来的大张旗鼓,风起云涌,大有取代传统节日之势。扫地红尘飞,才著工夫便起障;(本网网 )开窗日月进,能通灵窍自生明。并非要对这些舶来品一律说不,只想让国人明白何为本,何为末,可别忘记了名姓,拜错了祖宗。

16.静心耕传统 禅定写书道 篇十六

著名国学专家、著名书法家、知名管理学者、中国化管理商学院院长、中华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华书画艺术产业联盟主席。兼任国内多所大学国学及管理学教授,国学文章及书法作品被数百家国内外媒体报刊杂志登载,被评为“中国百名最具影响力专家”。

段俊平先生遵循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教诲,数十年如一日归隐研习中国传统文化及书法艺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终获传统之精髓。理想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段俊平先生自幼承祖父(民国时期著名书法家段建昭先生)言传身教,诗余墨戏,遣兴砚池。书法以其深厚的国学底蕴,自成一家。书法作品品位超凡脱俗;笔法天真自然、骄快飞扬;意境清雅和畅、禅定写心;神韵筋脉相连、古朴飘逸,深受国内外政要,商界精英和大众群体喜爱,并被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香港中华艺术馆、日本国立博物馆及众多艺术机构收藏。所写论文被《中国书法》《书法》《书法导报》刊物刊登,并成为书法教学的教材,2012—2013年被多家媒体评为最有天赋和最具升值潜力的书法家。

段俊平先生认为书法作品中不仅饱含书家的喜怒哀乐、品学德性,书法更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自有它的庄道禅儒。书法一下笔,字里行间的哲学思想比比皆是。书法有了文化赋予的属性,让我们有了共同欣赏书法的基础,这是书法写意抒情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文化追求和谐,太和之道是我们的理想境界,书法的境界也是如此。当然,书法的和谐不是简单的线条平均排列,而是通过错落有致、浓墨相间等艺术手段,达到一种艺术的平衡。如《兰亭序》的章法整体雅致匀衡,黄庭坚的《黄州寒食诗卷跋》一点一画,互相牵制,一字一行,小大参错。苏轼《寒食帖》牝牡相衔,彼此渲染。中国文化“和为贵”的价值观,在书法艺术中得到了完美体现。

除了上述以外,段俊平还认为除了书法精神体现出的中国文化精神,书法作品本身的内容,也是中国文化的具体传承。书家的作品,不乏王羲之、苏轼这些文化大家,所写为自己的文学作品。但很多书法家,尤其是当代书法家的作品,都喜欢用古代的文化经典作为书写内容,“厚德载物”“上善若水”“无为而治”这些文化名言,可能就在居室中变成我们今天生活的元素。如果不懂儒家,不懂“知其不可而为之”,也不懂道家“道不远人”,那么,有人就会写一些“财源滚滚”“升官发财”之类的话,俗不可耐,完全丧失了文化品位。由此可见,书法和文化紧密相关,在对文化的传承中,完成书法的抒情写意功能。

(责任编辑:陈海峰)

上一篇:童年生活的趣事作文700字下一篇:微课设计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