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操作票夹

2024-10-26

多功能操作票夹(精选3篇)

1.多功能操作票夹 篇一

多功能沼渣沼液吸运车的工作原理就是在真空泵的作用下将罐体形成负压, 通过管路将液体抽入罐内, 完成抽液操作;再通过给罐体加压使沼液排出罐外, 完成排液操作。

1 操作

1.1 抽液操作

(1) 选择好合适的作业地点, 一定要选择地势平坦适合作业的位置, 将抽渣车停靠妥当, 采取必要的制动措施, 以防在作业过程中发生移动。

(2) 检查液压油、机器等各个部位是否正常, 管路连接是否紧密, 车辆各个部位完好。

(3) 关闭除抽液阀以外的所有阀门, 认真检查各阀门, 确认没有有漏气现象。

(4) 把吸料管从沼气池出料间插入到沼气池内, 距液面50 cm以下。注意要把沼气池上方排气阀门打开, 以免真空压力破坏池体。

(5) 把四通阀门手柄扳到“吸”功能处。

(6) 启动机器, 调整油门, 推上离合器, 真空泵开始运转。

(7) 时刻观察观察口内液面, 严禁液面超出观察口指示的最高安全位置。沼液每罐3 min左右, 沼渣5 min左右, 清水1~2 min。当到达指示高度后应迅速打开减压阀, 把胶管拔离液面, 固定在罐体上, 同时将离合器推倒空挡位置, 使真空泵停止旋转。如遇抽吸困难应上下拉动吸料管防止沼渣堵塞抽料管。必要时把抽出的沼液反复回冲到沼气池内, 使沉淀的沼渣便于抽出。

1.2 运输操作

运输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行驶。液体运输不同于固体, 容易发生倾覆, 应避免紧急刹车和急转弯, 同时一定要注意选择行进路线和减速慢行。遇到大坑或高岗要绕行, 不可存在侥幸心理, 以确保万无一失。

1.3 排液操作

(1) 沼液运到指定位置后, 把四通阀门手柄推向“排”功能处;也可采用自然排放法, 即打开“排污阀”, 使沼液通过罐体后方的排污阀排出。

(2) 将吸液胶管口对准沼液排放处, 推上离合器, 发动机器, 调整油门, 加压排出沼液。排液完成后, 将吸液管固定好。

(3) 关闭排污阀和抽液阀, 打开喷洒阀即可, 启动机器, 离合器推倒排液位置即可。

(4) 路面洒水或喷洒沼液可根据喷洒面积大小、喷洒量多少来调整喷洒器按钮和行进速度。

(5) 打开排污阀使沼渣排泄干净, 清理阀门部位关紧阀门, 进行再次作业。

2 维护与保养

(1) 检查油水分离器内的泵油量不得低于油标中心位置。油路不可有渗漏现象。

(2) 不同种类和牌号的真空泵油和液压油, 不可混合使用, 建议使用真空泵专用液压油。

(3) 经常检查液压油是否达到正常部位。

(4) 真空泵油需要定期更换, 根据使用情况, 一般每月更换1~2次, 或每工作100 h更换1次, 每次更换加油1.5~2.5 L (第1次换真空泵油时, 真空泵工作应不超过10 h) 。

(5) 真空泵转速为850~1 100 r/min。转速过高会造成泵的响声过大, 同时容易损坏真空泵。因此, 应避免真空作业时转速过高。

(6) 定期检查皮带松紧度和破损程度,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7) 若罐体内液体溢出进入真空泵, 应将所有管路、气水分离器、油气分离器、真空泵等部件全部清洗干净, 油气分离器真空泵油必须全部更换, 方可继续作业。

(8) 罐体各处不得有漏气现象, 否则会减小抽吸的力量, 不能实现作业要求。要保护好罐体及时刷好防锈漆, 尽量避免车辆日晒雨淋。保持设备清洁, 阀门用后要及时清理干净, 并涂抹废旧机油以防生锈腐蚀阀门, 造成阀门难启闭。必要部位涂抹润滑油。

3 注意事项

多功能沼渣沼液吸运车的使用技术性较强, 不仅要有丰富的机动车驾驶经验, 还要熟知多功能专用车工作原理, 又要知道沼气安全使用常识, 务必做到安全使用。

(1) 驾驶多功能沼渣沼液吸运车要有相应的驾驶执照。

(2) 驾驶车辆前仔细阅读车辆使用说明书和沼渣沼液吸运车使用说明书。

(3) 发动车辆前要检查油位和窗标位是否正常, 检查车辆轮胎气压以及各个部位是否正常。

(4) 罐内液体不可过满, 严禁超出观察窗指示的最高安全位置。

(5) 严令禁止在沼气池的周围2~3 m的地方抽烟和使用明火。

(6) 完成每次抽渣操作后要及时盖好水压间盖板以免发生危险, 完成整个沼气池抽渣后, 连接好管路各部件, 检查管路是否漏气。

摘要:介绍了多功能沼渣沼液吸运车的操作技术及维护保养, 以为多功能沼渣沼液吸运车的运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功能沼渣沼液吸运车,操作技术,维护保养

参考文献

[1]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户用沼气高效使用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2]李健, 贺瑞肖.沼气池建造.使用与维护技术[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3]沈连峰, 陈景玲, 马巧丽, 等.沼气建设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研究[J].中国沼气, 2009, 27 (5) :21-24.

2.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结构及功能探讨 篇二

关键词:操作系统;结构;功能

中图分类号:TP316

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的核心组成部分,在计算机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自计算机诞生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研究和革新计算机操作系统,不断挑战实用性和完美性的计算机与系统的结合。计算机的种类繁多,包括个人计算机、服务器、大型计算机、超计算机等,应用范围也不同,从个人使用、办公、科学研究、网络服务器、工业自动化控制等等。而不同的计算机,不同的应用范围都需要不同的操作系统支持计算机在各自领域的应用。随着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必须不断更新和进步。此外,计算机的硬件技术也不断发展,高度集成化、智能化的技术不断应用到计算机硬件的研发中,短短数十年,计算机的CPU从单核发展到双核、多核,现在已经出现了8核的CPU。此外,计算机的硬盘容量和显卡控制系统也不断更新,存储量和存储效率不断提高,以满足更高的用户需求标准。例如十年前,一部高清DVD格式的电影也就500mb左右,而现今的高清电影动辄十几个G,因此计算机硬件也不得不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此情况下,计算机操作系统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要,也是不断满足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加高效、快捷的计算机需求的必然[1]。

1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诞生,半个世纪来,计算机不断进化、发展,已经成为近代社会对世界影响最大的发明之一。计算机的进化过程中不断以提高运算速度、缩小体积、增大容量为发展动力,整个发展过程不仅要求计算机硬件不断应用新技术不断发展,同时也要求能适应硬件发展需求和计算机进化需要的操作系统。

计算机诞生之初并没有操作系统,人们通过各种按钮来控制计算机,随着计算机功能的不断增加,应用范围不断增大,传统的按钮已经不能满足计算机操作的需要。后来,科学家们研究了针对计算机控制其工作的汇编语言,这种汇编语言是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雏形。操作者将汇编语言打制成有孔的纸带,并输入计算机中,供计算机编译。此后,为了更好的使计算机运行和管理应用程序,科学家们通过不断研究发明了操作系统,计算机操作系统很好地实现了对计算机程序的控制和共用,能够对计算机的硬件资源进行高效管理,同时得益于集成电路技术的高度发展,微型计算机开始走向了改变世界的开始。

计算机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门完整的学科,它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础。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撑,无论是大型计算机还是微型计算机,必须有硬件和软件共同组成,硬件技术随着机械、电子技术的发展不断前进,而软件技术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操作系统也必须不断优化结构,不断开发新的功能,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2 操作系统的结构

操作系统作为典型的软件,是具有特殊结构的知识产品。软件的结构是软件功能和操作方式的体现,是反映计算机硬件程序的客观存在。由于客观世界的不断变化,软件系统作为为客观事物服务的系统,也必须不断改变,以适应新的需求和新的技术进步。软件的结构设计决定了软件的功能和性能,是计算机软件工程师们一直研究的问题,而计算机操作系统作为大型的软件结构,需要更科学、强大的结构系统。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的结构通常有整体式结构、层次结构、模块结构和内核结构等部分组成,以下分别介绍各个结构的功能与特性。

2.1 模块组合结构

模块组合结构在早期的开发思路是“各司其责”。结构化的程序设计为早期的模块组合结构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开发思路,在设计模块化的组合结构时,设计人员为了响应多通道程序同时运行的需求,设计了“进程”的系统概念,并且设计了分时系统。在操作系统中首次应用了虚拟存储器的概念,使当时内存较小的计算机能够同时运行多个程序。为了更加优化系统多进程问题,研究者们设计了条件变量机制,并且针对结构中核内实体间的不安全因素提出了权能系统,典型的基于权能的系统如Hydra、EROS等[2]。随着计算机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模块之间的交互影响越来越繁琐,模块组合结构已经不能适应大型操作系统的发展需要,于是科学家们开始寻找更加高效的系统结构的设计方法,在此情况下,分层结构和层次结构开始应运而生了。

2.2 层次结构

层次机构是解决系统中多程序同时运行占用共享资源的矛盾的重要解决思路。在进程分层结构中,系统按照依赖关系分层实现系统功能,下层模块为上层模块提供功能结构,同时利用其更下层的模块提供的接口来为本层的系统服务,通过严格的层次调用,规定只能由上层模块调用下层模块,制约了模块结构中的系统交互,使系统的结构更加简单明了。而层次结构中也因为过多的层次降低了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同步分散,导致任务控制存储资源浪费较大,同时无限制的分层使系统膨胀化。基于层次结构中的优点和缺点,上世纪80年代后期,科学家们根据模块结构和层次结构的优缺点,研究出了微内核结构,试图用微内核结构解决层次结构中的一系列问题。

2.3 微内核结构

微内核结构又叫服务器与客户结构。在此机构中,绝大部分的系统服务用于空间执行,系统中的基本功能在内核模式下运行,其它服务都以进程的形态与用户存在于特权级中。内核中的基本功能包括线程管理、空间映射、中断处理、异常处理、和消息机制的任务通信。微内核机制的有诸多优点,例如内核精简,可移植性好;稳定性、安全性好;易于维护;可扩缩性好,直接支持分布式应用。而早期的微内核结构并不被业界看好,因为进程间的通信都通过微内核,是通信切换开销过于复杂。指导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科学家们提出了第二代微内核结构的思想,针对IPC机制进行了优化,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微内核结构才开始被广泛应用。

截至到现在,模块组合结构、整体式结构、层次结构、微内核结构仍然在不同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中被应用,因为这几种结构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同时也有各自的缺陷,因此适用于不同的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从纵向管理操作系统,是“垂直结构”,主要特点是低层服务与高层;微内核结构的特点是横向管理操作系统,是“水平结构”,两种结构都可以应用于虚拟操作系统,是分别面向过程和面向指令的操作系统。

3 操作系统的功能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

3.1 系统管理功能

(1)进程管理功能,通过系统的调度使用户在单任务下,采用独占的方式运用处理器处理任务,在多程序和多任务下使用处理器调度任务、分配任务和资源并回收任务[3]。

(2)存储管理分为几种功能:存储分配、存储共享、存储保护、存储扩张。

(3)设备管理分有以下功能:设备分配、设备传输控制、设备独立性。

(4)文件管理: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目录管理、文件操作管理、文件保护[4]。

(5)作业管理是负责处理用户提交的任何要求。

3.2 协调功能

计算机操作系统还具备协调功能,系统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协调资源使用过程中的关系,合理调度各种计算机资源,使高速设备和低速设备都能充分发挥作用。

3.3 提供系统环境

计算机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使用计算机的环境,而非原始计算机的按钮操作或打孔纸条程序,使用户在友好的界面下向计算机发布各种命令,实现各种功能。操作系统通过自身程序,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具体资源抽象化、形象化,并表现出来,使用户能够快捷方便地使用计算机满足自身需求[5]。

4 结束语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计算机是信息时代的支撑基础,计算机操作系统必须不断创新结构和功能,满足网络时代、信息时代的不断更新的需求,满足社会发展和各行各业的应用的需要,才能开发出更科学完善的、人性化的、实用性更强的操作系统。

参考文献:

[1]苏志明.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功能、发展及分类[J].企业技术开发,2012(32):125-126.

[2]袁锦泉.嵌入式操作系统功能分析及简化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08):289-290.

[3]于莉.操作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J].软件导刊,2011(01):144-145.

[4]车敦仁,周立柱,杨亚奇.Client/Server计算与现代DBMS的体系结构[J].计算机科学,2009(5):15-17.

3.多功能操作票夹 篇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0例测试者为门诊及住院病人, 其中男性216例女性184例, 年龄最小7岁, 最大80岁, 40岁以下156人, 40~60岁以下147人, 60~70岁66人, 70岁以上31人, 文化程度:高中以上186人, 初中以上122人, 小学及文盲92例。

1.2 检查方法

检查仪器采用意大利spirolabⅡ型肺功能仪, 测试前休息15~20min。

2 肢体语言的应用

2.1 测试前的指导

当患者面临一个陌生的环境、操作者和仪器时常会出现不自觉紧张、焦虑, 甚至由于过度紧张, 常常会出现呼吸动作不协调, 不会用口呼吸, 以致不能配合测试。指导者应该营造一个轻松的环境, 面带微笑, 伸出右手引导或轻扶测试者手臂, 通过肢体语言拉近彼此的距离, 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2.2 测试中的指导

测试者通常取坐位, 指导者坐在测试者一侧, 指导测试者将口含嘴正确含入口中, 夹上鼻夹, 用口呼吸。当需吸气至最大量时边用语言指导边用手托起测试者肘部向上引导至最大吸气量末, 指导者也随之挺胸抬头身体向上伸展, 然后将手放在测试者肩部边下压边嘱其一直呼气至呼尽为止, 指导者也随之放松下来, 当需要使用爆发力呼尽时用果断的语气指导其“用力吹”同时稍用力迅速拍一下测试者肩部然后下压至呼尽止, 当测量每分钟最大通气量时可用手的上下摆动来指导测试者的呼吸深度与频率。对于年老体弱, 肺功能较差的患者要视乎病情作调整, 尽可能缩短测试时间, 以最少次数取得最佳值, 出现病情变化即时停止操作。

2.3 测试后的指导

在肺功能测试后嘱患者放松身心调整呼吸, 并予适当休息。

3 结果

临床上通过采取以上方法, 绝大部分受试者能以最少的测试次数取得最佳值, 本组病例中只有1例测试者经反复指导仍不能配合检查以致体力大量消耗最后取消该项检查。

4 讨论

肺功能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与指导者的讲解、示范和受试者的理解和接受有密切关系, 指导者通过肢体语言的应用、语气语速的急缓、语言的指导使测试者感觉到这个过程是一个共同协作的过程, 指导者与受试者要全程投入, 同步完成。当2个人在交流时, 肢体语言会有一些类似于“镜像效应”的反应, 一个人的肢体语言感染着另一个人, 使得2个人的动作有相似之处, 这就叫做“同步性”, 这表明这2个正在交流的人同时进入了同一种虚设情境。在肺功能测试的过程中指导者与测试者正是利用了肢体语言的这一特征共同完成整个测试过程。

5 结语

目前肺功能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各个领域。肺功能不仅用于肺部疾病的功能判断, 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而且用于指导外科和麻醉科手术, 特别是胸腹部手术的老年、有吸烟史及有慢性肺部疾患的患者, 可根据肺功能测定指标对手术及手术后的康复进行评估。测试过程中应用肢体语言, 高质量完成测试动作, 既能增加肺功能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也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一个准确的依据。

摘要:目的 探讨肢体语言在肺功能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对400例肺功能测试者在检测过程中注重肢体语言的应用。结果 受试者容易掌握及接受, 缩短测试时间, 减少病人体力消耗, 而且能达到质量控制要求。结论 通过肢体语言在肺功能检测操作中的应用及受试者的努力配合, 增加肺功能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为临床诊断提供一个准确的依据。

上一篇:开学典礼家长发言,家长发言稿下一篇:科教版四年级品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