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产业

2024-10-20

化工产业(精选10篇)

1.化工产业 篇一

产业技术政策对我国化工产业技术进步的影响

一、产业技术政策的内容和作用 产业政策是一个国家的政府根据产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推动整个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政策体系.产业技术政策又叫行业技术开发政策,是政府所制定的用以引导和干预产业技术进步的`政策,是服务于产业结构优化,扶持和推动高新技术的优先发展,并指导和支持国民经济的技术更新、改造和创新的经济政策.

作 者:匡跃平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刊 名:技术经济 英文刊名:TECHNICAL ECONOMY 年,卷(期): “”(12) 分类号: 关键词: 

2.化工产业 篇二

三大举措驱动跨越

当前, 石化产业正处于世界能源结构发生转折、国际油价大幅下跌、石油需求增速放缓、炼油产业竞争加剧的复杂时期, 全球石化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动向和新的特点。

中国石化工业的发展已跨上新的平台、站在新的起点上, 面对矛盾和挑战, 如何破解制约发展的因素、加快石化大国向强国的跨越呢?“去产能、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这三大举措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一是壮士断腕去产能。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制约石化行业发展的毒瘤, 尤其是传统化学品行业成了产能过剩的重灾区。如重点产品产能利用率:原油加工65.5%, 尿素企业71.1%, 烧碱行业78%, 聚氯乙烯行业69%;甲醇行业63%, 除草剂草甘膦42%。去产能要严格按照国务院《指导意见》确定的总体要求, 落实好7项重点任务和3项保障措施, 落实好印发全行业的《石化产业调结构促升级三年实施方案》明确的四大领域、12个行业的重点方向和目标, 使去产能、调结构、促转型取得明显进展。

二是创新驱动。创新驱动解决的是发展动力问题, 如果创新搞不上去, 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 我们在全球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 因此我们必须把创新驱动作为引领行业发展的第一动力。《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三五”创新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均已发布, 石油化工行业将集中力量在新能源、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现代煤化工和节能环保五大领域加大创新力度, 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研发一批高附加值产品、实施一批重大创新工程、组建一批公共创新平台。

三是绿色发展。7月初石化联合会在北京召开了石化行业绿色发展大会, 对石化行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征求了意见, 倡议全行业走“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创新驱动为新动力、以绿色循环低碳为重要保障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本质安全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并提出了全行业减排和各行业绿色发展的具体要求和内容, 确立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目标和电石法聚氯乙烯汞污染治理路线图。

“十三五”时期是中国石化行业的关键时期, 我们这一代企业家肩负着带领中国石化产业由大到强的历史使命, 不仅要加大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力度, 更要加大理念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力度, 加快石化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加大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的步伐, 共同打造石化产业国际竞争的新格局、开创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局面。

为产业转移搭建交流平台

今年以来, 中国化工报社围绕行业中心工作, 围绕企业核心业务, 进一步强化新闻舆论工作在经济工作主战场作战意识, 强化权威人士、企业家等在行业中的话语权, 突出企业家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探索性地推出了企业家沙龙系列活动。同时, 通过报纸、杂志、网站、视频、微信微博客户端等多媒体手段强化推广与传播, 扩大沙龙在行业和社会中的影响力。今天我们在渤海新区举办的这次沙龙, 是众多沙龙活动的一部分。

产业转移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8月3日,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 《意见》指出要统筹优化产业布局, 全面启动城镇人口密集区和环境敏感区域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入园, 新建炼化项目全部进入石化基地, 新建化工项目全部进入化工园区。同时, 坚持调整存量与做优增量相结合, 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 发展专用装备制造和相关生产性服务业,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这样的新形势下, 化工企业搬迁究竟选址何方?产业转移该如何有效开展?哪些产业和区域值得投资?在我们的企业家沙龙上, 可以聆听到专家、园区管理者和企业家的意见。

没有升级的搬迁是失败的

中国城镇化史也是一部化工企业搬迁改造史。对于企业来说, 搬迁一定要伴随着升级, 没有升级的搬迁注定是失败的。企业要开展诊断工作, 提升化工企业核心竞争力, 以竞争力为依据, 推进产业优胜劣汰;把握市场机遇, 发展高端产品;扩大对外合作, 促进多元投资。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将多个产品 (产业) , 或依据产业类型, 或依据地域, 对企业的业务进行划分, 确定最具竞争力的战略业务或核心产业, 并对核心产业进行内外部环境分析。

目前我国部分化工园区存在与周边环境敏感点安全防护距离不足的情况, 甚至有园中村的情况。近些年, 化工园区建设和城镇化进程都很快, 化工园区规划和城市规划都在不断修编过程中, 但是在实施层面冲突较多, 例如规划搬迁的居民点久拖不搬, 规划作为绿化隔离带的区域演变成向园区提供社会服务的违章建筑区, 带来安全隐患。有关部门正在研究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工作有关要求和措施。工信部近期正式启动编制京津冀地区化工企业搬迁改造工作方案, 并提出工作原则、工作重点和实施进度要求。

“十三五”时期, 石化和化工行业的发展战略以优化石化产业结构、提升传统化工、发展化工新材料、推进化工新能源作为主要发展方向, 产业体系高效化、产业布局集约化、节能环保生态化、科技创新集成化将是主要发展路径, 以企业结构体制创新作为主要驱动力, 推动我国石化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到2020年奠定我国升级为石化化工产业强国的基础。

石化行业全行业都要加大创新力度, 拓展技术和低碳资源合作渠道, 发展绿色产品和高端产品。全球化工产品市场需求正向高端化和特种化方向发展, 发展差异化、高价值的产品和技术, 提升我国石化产业的整体水平, 从以规模化生产初级化工产品向发展高附加值高端化工产品方向转变。具体来说, 就是发展清洁能源、提高低碳原料如天然气、轻烃等的应用比例;发展高端专用树脂、特殊功能的工程塑料、功能膜材料、特种纤维、新型绿色专用化学品、高效肥料和低残留农药等。

科学有序实现转移

化工产业转移的首要问题就是转移到哪里去, 我认为一要按规划实现转移。二要向有环境容量的地方转移。如果一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已经排到全国后10位了, 那么有新排放的项目就应该不批。三要向有发展空间的地方转移。有空间的地方才能建起新区, 不能完全依靠拆迁来建设。四是要向有产业基础的地方转移。化工企业的产业链以及安全问题很重要, 在产业转移中应该对此加以考虑。

渤海新区所辖一市四区, 即黄骅市、临港开发区、港城区、中捷产业园区、南大港产业园区, 面积2400平方千米。地处环京津、环渤海中心地带的沧州渤海新区, 既面临河北沿海率先发展的难得机遇, 更面临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合作发展、“一带一路”开放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叠加实施的千载良机, 港口、区位、交通、空间、产业、政策等六大优势加速转化, 迎来大发展、快发展的“黄金期”。

譬如港口优势, 下辖的黄骅港是环渤海港口群中最具成长性的深水亿吨综合大港, 现已建成20万吨级航道和33个万吨级以上泊位, 跃居中国第一能源大港。北京、湖北、吉林等地的企业都在考虑向这边转移。区位优势, 渤海新区距北京只有220千米, 与天津“零距离”, 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战略地位十分突出, 是河北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平台。空间优势, 我们的土地不是农用土地, 不用转指标, 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产业优势, 初步形成了以炼油为龙头, 以大型合成材料、盐化工、精细化工、炼化一体化为主导, 以中海油等央企和地方炼油企业为主体, 上下游互动循环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十三五”期间, 渤海新区将重点打造以炼油、乙烯、芳烃为龙头, 以精细化工为重点, 以煤化、盐化相协同的“三化合一”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

向有容量有潜力园区转移

目前我们在河北衡水有一个下属企业, 这是一家有待入园, 同时又要进行产业升级的企业。在充分了解渤海新区后, 我们的工作小组正在协调相关的入园手续, 进展顺利。另外, 我们还要协调跨市区的能源指标。现在对渤海新区有了更详细的了解, 我们的信心也更强, 将加快入园工作。

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兼副总经理李泽之

我们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提供航天煤气化气体、专利专有设备、工程设备、总承包等。随着公司业务的拓展, 我们现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是供应工业气体。我们在提供服务的同时, 也非常关注行业投资发展情况。根据了解的情况, 未来我们在继续提供1000吨级和2000吨级气化炉的基础上, 还将发展2500吨级的气化炉, 着力实现气化炉大型化, 把煤化工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参加这样的沙龙, 受益匪浅。渤海新区在产业转移上有很大的优势, 我们对这里有信心, 而且之前也做过了调研, 今天通过交流, 更加增强了我们在渤海新区投资的信心。

利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新安

利民股份是一家农用杀菌剂制造企业, 位列中国农药企业50强。此次沙龙活动的专家发言, 高屋建瓴、客观详实, 从战略的高度让我们了解到化工行业整体发展的态势及政策导向。利民股份发展至今, 也有一些新的思考与转型发展需求。参加今天会议后感觉渤海新区地域、环境等特征非常适合化工行业发展, 我们期望有机会能在此地合作发展。

河北诚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贾邦泽

我们的子公司河北临港化工有限公司, 目前就在渤海新区内。我们企业今年总体发展还是比较不错的, 目前固定资产是90亿元左右, 净资产是70亿元。老话说宝地养人, 其实宝地更养企业, 临港公司在渤海新区逐步发展壮大, 实现了从基础化工到农药的发展。我们会不断增大在临港园区的投入。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信息与市场部经济运行处处长范敏

渤海新区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要加大宣传的力度, 在全行业进行宣传。另外, 在产业园区的发展过程当中, 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政策层面的问题, 此方面我们联合会可以做很多的工作, 希望和园区能有更好的沟通和交流。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市场部主任韩振飞

我们是为园区企业提供工程设计和建设服务的工程公司。这次参加沙龙有两点体会:一是园区的基础条件对吸引企业的影响非常大, 现在企业对园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除了传统的基础设施外, 还考虑包括环境容量、原材料供应和产业链耦合等的园区综合能力。全国部分园区的发展受到限制, 而渤海新区在土地、资源、交通、环境、发展空间和成熟度等方面有很大优势, 建议重点引入支柱型石化产业, 加速推进发展。二是从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角度来说, 无论是产业的升级还是产业链的延伸, 我们的工业4.0和两化融合步伐都要加快。石化企业的智能化建设、改造和升级是大势所趋, 希望引起行业、企业的关注和重视。宁波工程公司作为综合甲级资质的工程公司, 已经在工程设计的数字化交付方面进行了探索, 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 可与企业和园区进一步探讨。

巨化集团公司战略规划部规划管理王志强

巨化是成立于1958年的老企业, 我们的核心产品是氟化物, 其他还包括基础化工、盐化工、氯碱化工和精细化工等。“十二五”期间, 巨化淘汰了27套老装置。“十三五”我们的发展方向是向四新产业转移:新材料、新能源、新环保和新用途。临港园区和巨化有很多合作机遇。

沧州大化有限公司聚海分公司党委书记韩化成

我们是最早进入化工园区的企业之一, 目前我们处在一个去产能、抓创新、上下游产品连接、产业延伸的环境下, 今天的沙龙对我们很有启发性。二是渤海新区对我们企业的发展、对园区所有企业的发展都非常重视, 园区各级部门服务意识非常强。我们集团公司2015年处在一个最艰难的阶段, 集团公司采取了非常多的措施, 到今年6月才实现了盈利。

沧州旭阳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石峰

我们是一家煤化工公司, 沧州旭阳化工是旭阳的第四个生产基地, 选择临港化工园区也是经过六七年的深思熟虑。我认为这个园区非常适合搞化工产业, 整个河北省搞重化工工业最合适的就是这里和唐山, 而渤海新区的机会可能更好一些。旭阳自己也做了一个5年规划, 希望利用5年的时间形成一个除了焦化之外的第二个支柱行业。今天的沙龙, 对旭阳下一步怎么走以及第二个支柱行业做什么有非常大的启发。

河北鑫海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清江

河北鑫海集团是一个炼油企业, 也是渤海新区的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 今年能够实现利税3亿~4亿元。渤海新区这地方可以说是人好、地旺、发展前景广, 非常适合化工企业在这里发展。

唐山三友集团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规划发展部项目主管鲍雷雷

唐山三友集团是全国制造业500强, 国内纯碱、化纤行业排头兵, 在行业内首创了“两碱一化”特色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仍保持了较好的盈利水平。

3.全球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 篇三

现在,全球能源和化工产品的需求激增,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上涨,而随着能够大规模低成本的煤化工新技术的出现,使得由煤炭制造化工制品变得越来越有竞争力。同时,全球丰富的煤炭储量,加上煤炭储量丰富的国家提出减少对进口石油依赖的战略,使得煤炭再次被视为化工生产的原料,从而驱动了新型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比如在中国、美国和印度,将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潜力是最大的。不仅因为这些国家拥有全世界大约一半的煤炭储备总和,还因为他们正面临日益减少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内供应,需要寻求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其结果是,他们正在探索新型化工产业,例如使用煤气化来制造甲醇,并使之转换成乙烯和丙烯,这二者是今天化工行业的主要原料。

关于如何最佳利用煤炭资源,将是一个持久的辩论。显然,热能和电力将会最引人注目,但越来越多地将煤转换为化工制品的新型煤化工也将是一个相当有吸引力的选择。

本文通过介绍新型煤化工产业的供应链、发展挑战、运作现状及未来发展,让读者全面了解全球新型煤化工产业。

新型煤化工产业供应链

煤化工产业可以被分为传统煤化工产业和新型煤化工产业。前者主要包括合成氨、焦炭、电石和其他子产业的生产;而新型煤化工产业通过煤气化或直接液化,不仅可以发电,还能生产合成氨、天然气以及石油替代品,包括乙二醇、燃油和烯烃等,这与产能过剩的传统煤化工产业有本质的区别。它涉及能量转换的应用,因此在能源战略中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新型煤化工产业的兴起会让能源和建筑工程公司受益,尤其是建筑工程公司,它们在最初几年的受益会更加明显。

在“煤制x”的过程中,煤制化工品可能是最稳定的。首先,这一过程有利可图。许多化工制品是高价值的产品,而煤炭气化可以使用价格相对低廉的煤来生产它们。当石油价格高于60美元/桶时,从项目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新型煤化工完全可行。虽然目前国际石油价格连续下跌,WTI原油价格已经由2013年9月初的大约110美元/桶跌到了2013年11月中旬的大约94美元/桶,但这仍然大大高于60美元/桶,也就为发展有成本竞争力的新型煤化工产业,并实现石油资源的补充和部分替代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其次,煤制化工品可靠。目前煤制化工品技术正经历着巨大的市场增长,充分显示了对这一技术的信心。比如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已经引发了一批煤化工设施的建设。根据美国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的统计,到2012年9月,中国有34个这样的设施在运作中。

煤炭通过气化生产的化工制品已经开拓出了其在化工制品中的市场份额,比如全球有9%的甲醇是通过煤炭气化生产的。目前全球甲醇制化学品技术的主要供应商是UOP和Lurgi,它们分别是Honeywell和Air Liquide(法国)公司的化学工程部门。虽然相似,但UOP和Lurgi在工艺过程中使用的催化剂不同,导致产生不同的产品。UOP的技术被称为甲醇制烯烃(methanol-to-olefins,MTO)。该工艺制造乙烯和丙烯,还有一些较重的烯烃。出于这一原因,UOP将其技术与道达尔石化开发的裂化技术配对,将丁烯和己烯转化为乙烯和丙烯。Lurgi的技术被称为甲醇制丙烯,该工艺产生丙烯,但没有乙烯,副产品包括汽油和丙烷。Lurgl的气体生产高级产品经理Claus Grell认为丙烯生产是个优势,因为相对于乙烯,当今市场丙烯的价值在增加。

在其他方面,煤制天然气可能会是液化石油气和常规天然气的一个重要替代品,因为它具有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并且在煤化工产业中耗水量相对较小。而煤制燃油的一些试点项目已经能够大规模运行。但需要注意的是,煤制燃油的转换更有可能只是一个技术上的战略举措,投资者不应对在短期内进行大规模生产抱有很高的期望。

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的挑战

在某种程度上说,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是一个有风险的经济提议。对由煤制造的衍生产品必须非常有选择性,同时选址时要考虑物流。考虑煤制化工制品设施的公司必须权衡是让工厂靠近煤源(这往往是内陆,远离人口中心),还是让工厂更接近于最终产品的消费地或分销地。比如在中东建造的以气体为原料的石化厂就比以煤炭为基础的工厂更有竞争力。

同时,公司面对的挑战不仅是经济和技术方面的,对于环境的考虑也是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的一个主要障碍,这在已经签署了《京都议定书》或者是将二氧化碳作为一种温室气体进行管制的国家尤为突出。此外,煤炭中含有硫、汞、砷和其他污染物。破坏的环境,受损的矿工健康,与煤炭开采相关的意外事故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众对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的看法。比如在美国,环境方面的考虑是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的一大障碍。不仅美国关注新型煤化工产业中的煤炭气化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世界上的其他地区也是如此。比如中国的神华集团就认为,用清洁、资源高效的方式运作以煤炭为原料的设施是公司的重中之重。

4.煤化工产业发展前景(模版) 篇四

煤化工是我国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值此煤化工发展的新形势下,研究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研究煤化工对石油化工的替代性,深入探讨我国煤化工的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确实是一件涉及煤化工发展全局的大事。本文将从宏观(世界、国家)、中观(行业)两个层面就产业特点、发展趋势等作出分析,以求对未来的产业投资、建设作出一些建议。

一、宏观环境分析

化学工业是国家基础行业,而石油、煤(天然气的比例较小)对化学工业具有两大功能:燃料、化工原料。化学工业是能源大户,所以国家战略调整、能源结构调整等宏观环境的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煤化工的发展进程。

1.行业现状

目前全球有117家以大型煤化工能源一体化工厂,共有385座大型现代气化炉,总生产能力达到45000兆瓦,地区分布是东亚和澳洲占22%,非洲和中东占34%,欧洲占28%,北美占15%。气化用原料49%为煤炭,36%为石油焦。产品比例,37%为各类化工产品,36%为间接法合成油,19%用与发电。以煤气化为核心的现代煤化工产能年增长率达5%,高于全球化工产能年均增长率3.6%的水平。国家厂家在近两年纷纷开始在国内物色合适的企业投资,这主要是抓住项目建设资金大,国内企业运营经验不足的特点,而在国家开始管制之后,项目审查更为严格,这在一定意义上保护了我国煤化工行业在发展之初的规划较为完善,有效的避免了重复低效建设。

2.我国能源格局

在“十一五”规划已经明确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战略:“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优化生产和消费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化工行业要追求资源效益最大化是煤化工的发展企契机,而国家经济战略的可持续发展,使得煤化工必然是在今后的长期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从能源结构稳定性来看,我国煤炭、石油与天然气人均储量与欧美、OECD发达国家等有相当大差距。而在储采比上,我国能源的可持续性也很差,如果在未来10至20年中仍没有大的油田被发现,石油资源瓶颈将危及国内能源安全。而煤炭资源情况与世界平均水平最为接近,具有相对比较优势,这决定了我国长期依赖煤炭的能源格局,在“十一五”期间,2006年至2020年,我国将斥资1万亿发展煤化工,其中装备费用占50%,技术费用占10%。煤制甲醇、二甲醚、煤烯烃和煤制油在今后15年将是投资的重点。方向由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转变。

3.从经济稳定性来看,国际能源署(IEA)作出的研究报告表明,石油价格每上升10美元会使得下年中国的真实GDP下降0.8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率上升0.8个百分点。虽然我国石油能源比例不大,但利用煤化工的替代性降低石油消耗和进口依赖度,是稳定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4.环境污染

2006年,轰轰烈烈的“环保风暴”唤醒了企业对环保、安全的社会责任感。从环境保护来看,使用清洁煤气化技术后,煤化工能源一体化产业模式能有效解决常规发电厂的二氧化硫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生态平衡和环境容量是煤化工未来发展比较关键的考虑点,煤制油从根本上说是将一种资源转化成另外一种资源。生产一吨油品需消耗约4吨煤、十吨水,对地区水资源压力很大,而水资源超标消耗可能导致生态失平衡,这与新的国家战略中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相悖,也是目前发展煤化工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预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项目的节水技术应用是产业研发和项目投资的一个重要方向。由于中国煤炭资源和水资源总体为逆向分布,在煤化工规划时必须要考虑水资源平衡和项目的节水技术应用。从水资源分布来看项目投资,山西和宁夏不适合大规模发展煤化工,而贵州、内蒙古和陕西等区域则应该是政策倾斜的地区。因此目前煤制油只能作为国家的战略性技术储备,而不能作为大规模推广的产业化方向。而发改委极有可能会以水资源限制来作为煤化工的硬性指标设置门槛。

5.可持续发展

发展煤化工产业拥有几项优势:首先政府从战略上考虑,会提高准入门槛,以避免盲目投资,但为鼓励在能源替代技术和装备等方面有所创新,会对行业内企业有所优惠,先行企业有望受益并长期保持。其次煤化工成本远低于石化产品,具有经济可行性。再次,煤化工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如若能降低水消耗,完全有替代石化产品的可能。再次国内企业积累和储备了相关技术,在引进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技术改造建立核心竞争力,改变在高端石化产品的劣势局面。再次由于煤化工建设费用高,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可以吸引大量民间和国外资本投资,降低资金流动性,改善国内经济环境。

6.宏观调控

日前有关官员表示,经过半年多努力,《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和《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已经制定完成,并已上报在审。据透漏,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的基本精神是:稳步推进产业发展,不断发展煤化工产业,以缓解石油供应的紧张局面;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促进煤炭区域产销平衡,鼓励煤炭资源接续区煤化工产业发展,适度安排供煤区煤化工项目的建设,限制调入区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统筹煤与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与水资源的协调发展;煤化工业要坚持循环经济的原则,走大型化、基地化的路子,发展开放式的产业链条;加强自主创新,坚持以我为主的自主创新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设备国产化。从以上信息看,传统煤化工行业,如焦炭和化肥,投资增幅将很少,以技术改建为主,而电石产业甚至面临缩减淘汰的可能。

二、行业分析

1.上游供应分析

国家能源权威机构对十一五能源纲要的解读指出:优化能源结构非常重要,以煤炭为主体是现实,优化能源结构是方向。目前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高达70%的比例,这是由我国的现状决定的,但并不说明我国能源结构是优化的,以石油中心转向以煤中心是适宜的。煤炭的生产能力有很多要素决定,当年产量超过到20亿吨,开发难度及成本将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国几个产煤大省的生产负荷已达极限,对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可持续增长造成极大破坏。

煤炭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尤其是2004年以来上升非常快。2006年,煤炭企业的单位生产成本已经上升到了220元/吨,比2001年上升了一倍多。考

虑国内存在价格“双轨制”的变革以及中国未来对煤炭等基础化石能源的需求,以及“一金两费”政策的出台也将部分抬高煤价,中国国内中长期煤炭价格上涨幅度预计会在10%~15%左右。煤价的走高结合长期油价预测走平(2010年55美元/桶、2025年54美元/桶和2030年57美元/桶,),也将减少部分对利润追逐的投资。

因此,长远看煤化工的原料供应并非没有压力。目前全国煤炭行业销售毛利率为9%左右,盈利能力有减弱趋势。而2003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高居不下的非理性投资后果逐渐显现,潜在产能释放压力较大,从这一点看来,煤炭企业下游多元化投资的内部吸收,使低成本煤炭上下游一体化极具投资前景。

煤炭行业2003年来在高利润的刺激下,固定资产投资高居不下,未来一段时间煤炭行业潜在产能释放的压力较大。政府基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以及安全事故的压力,不断出台相关的法规和措施,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煤炭产能大规模释放带来的负面影响。按照国家统计局在2006年年鉴中给出了行业统计数据:2004年有4.4亿吨施工规模。2005年,整个煤炭建设规模为8.5亿吨左右,施工规模为7.57亿吨左右。未来三年平均投放的产能最少在2.5亿吨/年左右,我们估计2007年的新增产能投放规模为3亿吨左右。今年我国的煤炭产量大约为23.5亿吨左右,2007年的产量增速预计为10.6%—12.7%。

结合上表,虽然近几年国内煤炭产能快速增长,但考虑基于安全生产大小煤矿的关闭和现有煤矿产能核定,预期2010年国内煤炭产量在30亿吨左右,“十一五”期间,国内煤炭供求关系基本平衡,并没有给煤化工留出太大的产能空间作为。2007年及今后几年,我国煤炭运力将趋于紧张,运力的非均衡分布可能会导致局部富裕区域将产能转向煤化工消化。

综合,煤炭行业形式,不难看出今后几年煤化工的投资方向以地区性产业集群建为主,大型煤炭企业的投资将占很大一部分,而由于种种条件所限,产业投资规模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庞大。

2.生产技术

有机化工行业发展大致经过农业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工三个阶段。随着技术进步和原料成本的比较优势,三个阶段依次推进。如果仅从产品替代关系,不从经济性、技术角度考虑,则煤化工能够完全取代石化产品。煤化工主要包括传统的焦化和电石乙炔化工、煤气化和煤液化。三条产业链中煤化油技术壁垒最高,而煤气化应用最广泛,几乎是所有煤化工产业的基础。

3.细分产品市场投资分析

1)传统焦化和电石乙炔化工。利用方法是煤炭高温焦化,焦炭是主要产品,而焦炉煤气和富含烃类液体的焦油是焦化的副产物。国内传统焦炭行业和电石行业新产能建设一直不停,短期内过剩产能难以消除。但由于国内大量民营焦炭企业的存在,2010年前采用技术先进的粗苯加氢精制装置投资依然看好。PVC、电石法乙炔化工的成本优势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投资吸引力。电石法BDO是技术壁垒最高和成本优势明显的生产技术,但在建产能已经饱和,预计2008年出现产值高峰,建议谨慎投资。未来产业投资热点在于下游产品的衍生和联产、技术升级以及成本控制,今后新建产能的指导思想是产品品质提升和出口导向。

由于焦炭行业集中度低,2006年以来,发改委出台《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快焦化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产能集中在即,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产企业或企业集团是大势所趋,今后几年的主要走势为大型企业产能扩建、优势企业兼收并购。

高油价时电石法工艺的成本优势非常明显,但最大的问题是高能耗和环境污染。在利润的驱使下大量兴建了电石乙炔法的化工装置。2006年5月,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电石行业结构调整有关意见的通知》,指出将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进入门槛,禁止部分新电石项目的上马。但由于国内电石仍有产能在建,同时下游需求波动较大,未来供大于求的格局使的电石价格将随产能利用率及行业成本变化而变化。未来电石行业投资主线是煤电电石和电石化工上下游一体化,强化成本优势;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投资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率,迎合宏观调控,优化产业布局为主。

2)煤气化。煤气化是煤化工产业的核心所在,应用广泛、发展成熟。即在缺氧条件下使煤炭不完全燃烧成为气体,该气体中主要含有一氧化碳、氢气和二氧化碳等,可以用为化工原料。主要技术有壳牌粉煤气化、德士古水煤浆气化和GSP加压气化等。技术优势尤其是洁净煤气化技术以及先行企业优势较大。而真正降低煤化工产品成本的重中之重是获得便宜的甲醇,而具有煤炭优势和先进煤汽化技术是降低甲醇成本的主要手段。

下游产品合成氨产业链中,尿素已经严重供过于求,仅靠行业成本支撑产品价格,投资前景暗淡。未来企业只有通过投资技改项目降低成本或进行行业整合来获得发展。2006年以来行业整合明显加快,如中海化学收购内蒙古天野等,我们有理由认为在化肥行业未来将出现更多的兼并收购案例并成为“十一五”的趋势;未来硝酸和硝铵等由于主要用于化肥和炸药生产而在尿素下行的趋势下价格将逐步走低。产业势会与氮肥趋同,同样缺乏投资理由;下游产品甲醇产业链中,由于甲醇的物理性质不可能在国内大范围推广甲醇燃料,但甲醇是最重要的产出物及有机化工原料,可以用来生产甲醛、合成橡胶、甲胺、DMT、MMA、氯甲烷、醋酸、MTBE等一系列有机化工产品。预计到2010年,全球甲醇产能将达到5099万吨,需求量约为4226万,将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同时由于全球甲醇产能向低成本区转移,国际甲醇价格将逐步下行。

国内甲醇装置以煤炭为原料占多与国际上以天然气为主的格局不同,但目前计划开工的项目在1500万吨以上,预计2006年的消费量为760万吨,正常需求增长在15%左右,到2010年开始甲醇产能面临严重过剩的压力。如果国家推广甲醇汽油、二甲醚和甲醇制烯烃项目,甲醇行业还有投资机会,否则即使有成本优势,投资风险仍然过大。

DME,二甲醚的成本优势来自于低成本甲醇合成,作为优秀的清洁能源,国家可能推广为车用燃料,但其配套的二甲醚站建设和车辆发动机的改造,使此需求短期内很难产生规模效应。短时间内二甲醚仅仅依赖成本优势,难以建立竞争优势,所以单个产品缺乏投资前景,投资者应关注国家相关政策指向,及时跟进投资。

醋酸下游需求旺盛,预计未来需求增长将保持在10%以上。Celanese南京60万吨和扬子石化与BP合资的50万吨装置,使国内产能压力在2008年显现。而2008年左右全球醋酸供应仍将保持偏紧或平衡的状况,这使的国内的一体化企业有希望利用成本优势未来逐渐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

MTO、MTP,由于成本优势并不明显,所以只有通过甲醇生产烯烃的工艺技术和经济性突破,打开巨大的甲醇需求空间,否则只有寄托希望于于煤—甲醇—烯烃一体化装置降低成本与石化产品竞争,甲醛主要用于生产树脂、胶粘剂,年需求增长率为25%左右,产能已显过剩。未来投资方向是甲醇降耗技术开发以及甲醛的下游配套产品线的纵向多元化。

综合分析,煤化工产品大多进入壁垒不高,单一产品结构企业受市场价格、产能过剩等市场行情影响严重。今后的产业发展方向是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去除不确定的技术改良因素,煤气化多联产投资似乎是行业唯一的选择。国内目前的拟建、在建项目很大一部分是化工企业、煤矿企业在跑马圈地划分未来的利益范围,化工企业有技术、人员优势;但煤矿企业却占有资源、资金优势,把握着煤化工企业的命脉—低成本;而一些国际行业巨头则拥有技术优势、设备资源、资金优势及管理优势,所欠缺的是政策和资源,凭借其优势可以和我国众多的化工和煤炭企业采取广泛合作,但国家必然出于战略安全考虑限制其介入程度,这就要求我国的业内企业在加强设备、技术引进和消化的基础上,加大技术研发强度,降低成本,提升品质,争取在上下游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作强煤气化产业。

3)煤液化

煤间接液化,先将煤炭气化成合成气,然后再通过费-托反应以及蒸馏分离得到石脑油、柴油和汽油等终端产品。另外一条煤利用途径是煤炭的直接液化工艺,目前国际上已经开发出多种直接液化工艺,原理上都比较类似: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在溶剂中将较高比例的煤溶解,然后加入氢气和催化剂进行加氢裂化反应,在通过蒸馏分离出油品。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技术互补极强,直接和间接一体化装置是煤化油产业化的最佳选择。在这项技术上,并无成型经验可以借鉴。出于风险考虑,发改委目前只批准了兖矿集团、神华集团和潞安集团三家企业的煤制油项目。这是由于缺乏产业化运作经验,企业技术消化和参数摸索都需要一定时间,需要样板企业去摸索产业发展之路。但经过近40年的产业摸索之路技术风险并不大。乐观预计下一批煤液化产能建设仍以现有企业扩建为主,给三家企业将带来领先效应和巨额利润。

即使2010年国内煤制油装置规模达到2500万吨,每年耗煤约为1亿吨,仍然不到目前煤炭开采量的5%,并不会影响煤炭价格,况且目前的一些煤制油项目均有配套的新开煤田配套。但如果未来一段煤制油产能过大,则可能影响石油价格下降,降低煤化工的经济效益,所以,煤制油对石油产业的冲击并不大。从生产成本角度计算,煤炭价格10美元/吨,自主技术的成品油成本在25美元/桶左右,即使加上煤炭未来预期涨价成本,在原油价格预期45美元/桶下,总投资收益率(税前)在12%左右。

由于煤化油技术具有很高的壁垒,预计国家政策将适当推广煤制油技术,先行企业能够在未来可预期的30余年高油价下受益。中短期内,煤制油装置可能的煤炭需求占煤炭总需求的比例较小,不会导致煤价的大幅度上扬。长期看在生物能源及天然气的竞争下煤化工也不会对石油化工替代。

4.产品策略分析

尤其是石油价格高峰之后,煤化工行业的多数单一产品都存在产能过剩风险。单纯的低成本策略必然难在今后的国际化工市场构成核心竞争力,个人认为煤化工产业今后的投资方向主要是:

1)煤气化技术和综合生产效率提高带来的低成本多联产,化工产品精细化的研发,降低消耗尤其是水消耗的技术改进,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产技术改进。

2)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内需进入高速增长,但仍落于产能增长速度;外向型生产优势显现,海外投资增加,尤其是精细化工产品的出口将有很大提高;煤化工企业和石化工企业合作加强,联合开拓海外市场成为业内潮流。

3)投资主体仍以煤矿企业和大中型化工企业为主,外资引导下产业内资本性兼并收购案例层出,国家对产业内大部分产品的进入门槛将有所提高,产业集中

5.沃国煤化工产业概况及其发展趋势 篇五

发布时间:2011-9-2信息来源:

摘 要 概述了煤化工中煤焦化、气化、液化、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和多联产技术系统国内 外发展的现状,分析了煤化工产业面临的发展机遇。认为,通过煤化工技术,将煤转化为新的洁净高效的能源将成为今后研究开发的方向,规 模大、技术先进将是煤化工产业发展的趋势。

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资源,它不仅是重要的工业燃 料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并有“化工之母”之美称。但除冶金工业和化肥工业中煤的焦化和用于合成氨的煤气化之外,煤的其他深度化学转化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实现商业运营。进入21世纪,环境 保护 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洁净能源安全稳定的供应也成为一个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这些都为煤炭化学加工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加快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已成为 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让广大读者较全面地了解我国煤化工产业的现状,组织了这期“煤化工产业”的专题文章,旨在加快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延伸煤炭产业 链,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奉献洁净、高效、可靠的能源。

煤化学加工包括煤的焦化、气化和液化。主要用于冶金行业的煤炭焦化和用于制取合成氨的 煤炭气化是传统的煤化工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它们将进一步得到发展,同时以 获得洁净能源为主要目的的煤炭液化、煤基代用液体燃料、煤气化—发电等煤化工或煤化 工能源技术 也越来越引起关注,并将成为新型煤化工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对 煤炭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其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煤化工产业发展概况

1. 1 煤炭焦化

焦化工业是发展最成熟,最具代表性的煤化工产业,也是冶金工业高炉炼铁、机械工业铸造 最 主要的辅助产业。目前,全世界的焦炭产量大约为3.2~3.4亿t/a,直接消耗原料精煤 约

4.5亿t/a。受世界钢铁产量调整、高炉喷吹技术发展、环境保护以及生产成本增高 等原因影响,工业发达国家的机械化炼焦能力处于收缩状态,焦炭国际贸易目前为2500万t/ a。目前,我国焦炭产量约1.2亿t/a,居世界第一,直接消耗原料煤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 14%。全国有各类机械化焦炉约750座以上,年设计炼焦能力约9000万t/a,其中炭 化室高度 为4m~5.5m以上的大、中型焦炉产量约占80%。中国大容积焦炉(炭化室高≧6m)已实现国 产化,煤气净化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干熄焦、地面烟尘处理站、污水处理等已进入实用 化阶段,焦炭质量显著提高,其主要化工产品的精制技术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焦炭成为我国的主要出口产品之一,出口量逐年上升,2000年达到1500t/a,已成为全球 最大的焦炭出口国。

从20世纪80年代起,煤炭行业的炼焦生产得到逐步发展,其中有的建成向城市或矿区 输送人工煤气为主要目的的工厂,有的以焦炭为主要产品。煤炭行业焦化生产普遍存在的问 题是:

焦炉炉型小、以中小型焦炉为主,受矿区产煤品种限制、焦炭质量调整提高难度较大,采用干法熄焦、烟尘集中处理等新技术少,大多数企业技术进步及现代化管理与其他行业 同类工厂相比有较大差距。

1.2煤气化及其合成技术

1.2.1煤气化

煤气化技术是煤化工产业化发展最重要的单元技术。全世界现有商业化运行的大规模气 化炉414台,额定产气量446×106Nm3/d,前10名的气化厂使用鲁奇、德士古、壳牌3种炉 型,原料是煤、渣油、天然气,产品是F-T合成油、电或甲醇等。

煤气化技术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机械、建材等工业行业和生产城市煤气的企业,各种气化 炉大约有9000多台,其中以固定床气化炉为主。近20年来,我国引进的加压鲁奇炉、德士古 水煤浆气化炉,主要用于生产合成氨、甲醇或城市煤气。

煤气化技术的发展和作用引起国内煤炭行业的关注。“九五”期间,兖矿集团与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发完成了22t/d多喷嘴水煤浆气化炉中试装置,并进行了考核试验。结果 表明:有效气体成分达83%,碳转化率>98%,分别比相同条件下的德士古生产装置高

1.5%~2 %、2%~3%;比煤耗、比氧耗均低于德士古7%。该成果标志我国自主开发的先进气化技术取 得突破性进展。国内气化技术引进概况见表1。

表1 我国煤气化技术引进概况(略)

1.2.2煤气化合成氨

以煤为原料、采用煤气化—合成氨技术是我国化肥生产的主要方式,目前我国有800多家 中 小型化肥厂采用水煤气工艺,共计约4000台气化炉,每年消费原料煤(或焦炭)4000多万t,合成氨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60%。化肥用气化炉的炉型以UGI型和前苏联的Д型为主,直径由

2.2m至3.6m不等,该类炉型老化、技术落后。加压鲁奇炉、德士古炉是近年来引进 用于合成氨生产的主要炉型。

国外以煤为原料生产化肥的很少,一般都以石油或天然气为原料;国内由于行业分隔的原因 以 及煤制合成氨近年来市场的起伏,仅有少数煤炭集团有煤气化合成氨(化肥)企业(或生产 线)。

1.2.3 煤气化合成液体燃料(间接液化)

20世纪50年代,南非SASOL公司开始建设煤气化—合成燃料油的SASOLI工厂,70年代末、80 年代初相继建成SASOLII、SASOLIII厂,形成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煤气化合成液体燃料企业。SASOL公司加工原料煤约4500万t/a,获合成产品约760万t/a,其中60%为燃料油。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就进行了间接液化技术的开发研究。80年代开始,中国科学院山西煤 化所系统地进行了铁基催化剂费托合成生产汽油的技术开发,并完成了2000t/a规模的煤基 合成汽油工业实验;在钴基催化剂合成工艺开发方面,于90年代开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开 发工作,并取得阶段性结果,开发出3种型号合成柴油钴基催化剂。针对新型浆态床合成 工艺的催化剂、反应器等进行了小型试验,“十五”期间已立项正在进行1000t/a级间接液 化装置的开发和试验,并研制工业级煤基合成油工艺软件包。

在技术开发的同时,国内煤炭企业对引进成熟技术、建设煤间接液化工厂做了大量工作。平顶山煤业集团、宁夏太西集团就建设间接液化商业化示范工厂进行了煤种评价试验和建 厂预可行性研究,并就引进技术、投融资、立项等做了大量前期工作,目前项目正在论证阶段。

1.2.4 煤气化其他产品合成技术

煤通过气化制得合成气后,合成不同专用化学品取决于合成技术。国内外对该 类技术都有较多研究、开发,有的已进入商业化运行。

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可作为发动机代用燃料。世界甲醇生产能力3500万t/a,产 量约2900万t/a。我国甲醇生产能力约为300万 t/a,生产企业约140多家,其中50% 以上为 以煤为原料的工艺。〖BP(〗与国外相比,国内甲醇装置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特别是以 煤为原料 的工艺较复杂、成本偏高,因此缺乏竞争能力。山西晋中地区对甲醇汽车已做了多年的示范 工作。〖BP)〗

二甲醚作为另外一种代用液体燃料,其技术发展受到关注,有关研究者认为二甲醚可以作为车用柴油替代燃料,也可以替代LPG作为民用燃料。世界二甲醚产量约15万t/a,主要由甲醇 脱水工艺制得。近期技术发展是将合成原料气在一定条件下用一步法合成二甲醚。

1.3煤炭直接液化

通过对煤加热、加压氢化直接获得液体产品的工艺被称为煤的直接液化。德国建立的以 褐煤、烟煤为原料的直接液化工厂到二战结束前生产能力达到420万t/a。

自20世纪70年代起,德国、美国、日本等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相继开发煤直接液化新工 艺,并相继完成工业放大试验,为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代表性技术有德国IGOR工艺,美国氢煤(H-Coal)工艺,日本NEDOL工艺,这3种工艺都曾进行了百t/d级试验。

我国从70年代末开始煤炭直接液化技术研究。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所对27个煤种 在0.1t/d装置上进行了53次运转试验,开发了高活性的煤液化催化剂,进行了煤液化油的提 质加工研究,完成了将煤的液化粗油加工成合格的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的试验。“九五” 期间分别同德国、日本、美国有关部门和公司合作完成了神华、黑龙江依兰、云南先锋 建设煤直接液化厂的预可行性研究。

目前,神华集团煤直接液化一期250万t/a商业化示范厂建设已进入工程前期工作,预计2005 年建成第一条生产线,年产油品80万t。国内煤炭直接液化研究试验项目见表1。表1 国内煤炭直接液化研究试验项目(图略)

1.4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

IGCC是以煤气化为龙头的联合循环发电系统,该技术系统将先进煤气化与发电技术嫁接,以 实现煤电技术的高效、低污染和大型化。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开始有计划地开展IGCC技术的开发研究。美 国、荷兰、西班牙等国相继建设了工业规模的IGCC示范机组,发电净效率可达43%~45%,污染物排放量和耗水量仅为常规燃煤电站的1/10和1/2~1/3。国外IGCC示范电站见表2。当 前的发展趋势是以项目大型化来进一步提高发电效率、降

低初期投资、提高商业运转 的可靠性和利用率。国内对IGCC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组织开展了IGCC电站工程预可行性研究,对主要工 艺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评估。“九五”期间,进行了工艺、煤气化、热煤气净化等方面的关 键技术研究。目前,在山东烟台拟以引进方式建设400MW级IGCC示范电站的前期工作正在进行。

1. 5 多联产技术系统

多联产是近年来提出的能源转化与化工产品合成相结合的技术体系,目的是实现污染物低排放或无排放,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能源有效利用。

美国能源部提出的Vision21能源系统综合了发展趋势的需求,以煤气化为龙头,煤气用于 制氢、氢用于高温燃料电池发电、电池余热供热、CO2或其它污染物在原料(燃料)制备 阶 段得到分离和治理。壳牌公司提出的合成气园的概念就是以煤气化为核心,将生产化学品与 联合 循环发电相结合,同时还生产民用煤气和供热。更广义的多联产概念还将煤化工、合成工艺、冶金还原冶炼等组合成整体,或在煤矿区将能源转化成化工产品的生产,并使电力或热力 输送形成一个综合整体。

在多联产系统中,原来单独生产的系统在重新组合中可能被简化,对原料的要求降低,通 过不同工艺的互补而提高总体效率,最终使产品成本降低。

我国国内科技界、产业界关注多联产技术的发展,并进行了系统研究和相关单项技术的 研究开发。

表2 国外IGCC示范电站概况(图)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需求及特点

众多的研究者认为:世界已进入能源和化工原料多元化的时代,不同国家或地区应根据资源 和 经济发展的需求选择现实、优质的原料和技术。以煤炭为原料生产化学品和通过转化生成高 效洁净能源(电力、燃料油等)的技术将与石油和天然气化工形成并列竞争的趋势,煤化工 在各成熟单项技术的支撑下,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将以发挥资源优势为基础,以优化能源结构、特别是以优化终端 能源结构为方向,通过洁净、高效的途径,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优质能源保障,其未来发展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除发展传统的产品型煤化工(炼焦、合成氨)以外,将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以能 源转 化型为主的煤化工产业,建设能源转化型和产品联产型的综合煤化工厂,如煤炭液化、煤气 化—合成燃料与化工产品或电力、热力联产等。

(2)规模大型化,采用先进技术。以全球经济一体化为背景,培育世界级煤化工大型 企业,建立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工厂,如百万t级产品的大型煤化工厂。采用国内外先 进技术和现代装备,清洁生产和提供清洁产品,如现代液化工程、先进的合成反应工程等。

(3)在新的煤化工产业发展中,企业将成为新技术发展的主 体。企业投资开发先进技术用于技术更新和技术进步,同时注重新技术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商 品化。

(4)有利于煤炭工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相关行业的技术联合,从而可拉动内需,为就 业

提供条件,具备先进技术的煤化工产业将获优先发展。

发展煤化工产业的机遇及其发展趋势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我国煤炭行业、特别是大型煤炭企业正不断调整 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发展煤化工产业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途径。

3.1 煤炭液化将成为新型煤化工产业的重要方向

石油资源匮乏和国内石油供应不足已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一个严峻现实,依据煤质和其他综 合条件,发展煤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已成为国内煤炭企业和产煤地区关注的热点。

煤炭液化作为煤炭化学转化的高技术,其产业化将经历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需要 推动解决的问题有:①结合资源、经济等条件,研究煤炭液化的技术发展规划和未来产业格 局;②结合引进先进技术,配套、完善、提高工业化整体成套技术和装备,在近期完成工程 示范,同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和关键装备;③完善商业化工厂建设的投融资机制,拓宽国内外投融资渠道;④研究、制定发展煤炭液化的政策体制;⑤由国家、企业、科研等 共同出资,建立国家级煤炭液化科研和工程技术开发基地,培育专业队伍。

我国煤炭液化产业化发展有望在2005年完成以引进技术为主的1~2个商业化示范,2010年基 本完成自主开发技术工程化应用示范,2010年后逐步形成煤炭高技术转化新型产业。

3.2煤炭气化在煤化工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开发先进煤气化技术对煤炭行业发展煤化工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开 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气化技术,如多喷嘴水煤浆气化、干煤粉气流床气化等,国内引进 技术的项目也在进行。煤炭企业发展煤气化技术需要在总结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 煤种、煤质特点,通过技术、经济研究,开发或采用适宜的工艺和炉型,如加压固定床气化 和液态排渣气化等。

以往煤炭气化技术的发展以化工行业为主,煤炭行业在研究开发、工程实施、人员等方面都 较薄弱,需要加快综合力量的提高。

3.3 煤炭焦化

发达国家炼焦工业的收缩以及中国国内取消土焦、淘汰小型落后炼焦工艺都为发展先进、大 型焦化工业提供了新的机会,预计到2005年我国机焦产量缺口为2000万t/a,低灰、低硫优 质焦炭在国内外市场均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煤炭行业具有原料、运输等优势,特别是拥有优 质炼 焦煤资源的企业或产煤地区,如山西、黑龙江七台河等地区,具有发展较大规模、生产优质 或特色冶金焦、铸造焦的条件,可以抓住当前机遇,高起点、高水平地推动焦化工业的发展。

3.4有计划发展其他煤化工技术

目前,国内发展煤气化合成化工产品或替代液体燃料的势头很旺,如合成甲醇或进一步加工 下游产品(醋酸、醋酐等),合成二甲醚(一步法合成二甲醚技术正在开发中)。煤炭企业 发

展煤气化合成具有原料煤价格较低、有实施大规模工业化的实力等优势,但同时也需要充 分注重国内外市场需求容量、产品应用的社会投入、单元技术的工业化成熟度以及与石油、天然气化工的竞争能力等因素,应把产品目标尽量立足于国内市场短缺、替代进口上。

多联产是一项集多种能源产品和化工产品生产、多个单元工程组合、技术经济环境优化的煤 化工-能源系统,具有灵活多样的系统组合方式,作为一种关系未来发展的概念系统,需要 作许多基础研究和单元技术开发工作。

煤炭行业发展多联产系统,原料方面可考虑将煤、煤 层气、伴生矿物加工相结合,工艺方面将煤化工、发电、建材、冶金等相结合,产品方面应 形 成化学品、液体燃料、电力、热力、煤气、建筑材料和金属材料等关联生产,达到资源、能源的充分利用和循环生产以及环境最优化、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6.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天然气化工产业 篇六

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天然气化工产业

据有关部门评估,塔里木盆地可探明的油气当量总资源量为123亿吨,其中石油60亿吨,天然气8.0万亿立方米.目前天然气探明程度仅为8.22%,盆地天然气资源量占全国天然气资源量的22%,占陆上天然气资源量的28%.建成了轮南、东河、塔中、牙哈、哈德、柯克亚六个油气生产处理基地.塔里木油田天然气以伴生气为主,除少量城市民用外,大部分用于化工、气举采油和循环注气以及油田发电、锅炉等辅助生产.~天然气产销情况如表所示.

作 者:杨震 许卫兵 裴先渝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刊 名: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PKU英文刊名:CHEMICAL ENGINEERING OF OIL & GAS 年,卷(期): 33(z1) 分类号: 关键词: 

7.化工产业园区循环优化路径研究 篇七

关键词:化工产业园,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将循环、生态工业园的理念运用到化工产业,具有比较大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通过系统分析,要实现工业园的生态、 可持续的发展,就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首先是经济层面,主要考虑的是科技的投入;然后是制度层面,主要人文环境方面来论述;再次是从环境因素,力求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状态;最后还从循环经济的视角进行了总结。同过系统研究,不仅可以为化工园区的发展提供针对性建议,还可对类似的其他园区的发展起到指导意义和示范作用。

1提升行业经济发展水平,加强科技创新投入力度

化工园区必须要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在深刻分析园区特点的基础上,在整个市场环境中找准自己的位置,结合自己的特点,发展自己的独特优势,实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决不能盲目跟随社会发展潮流,要理性的看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真正做到发展但不失理智;我国经济国际参与程度不断提高, 武汉的化工产业也应当积极和国际接轨,关注国际发展的前沿理论和最新技术,要主动学习核心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思想,在产品质量和具体的服务品质上有质的提升;除了以上发展战略,还应当和相临近的园区紧密合作,在国外这种园区之间合作关系十分普遍,园区之间可以达成一致的服务标准和共享功能分区,进一步规范园区的准入标准,除了在污染上有明确的要求,还应挡在不同类型企业进入园区进行总量控制和比例控制,防止同类型企业进驻过多而造成内部竞争过于激烈,努力走上协调发展之路。

2建立化工园区的生态管理制度,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

园区建设和刚开始管理时,政府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般提供优惠政策,还可以在软件上面做文章,比如周到的服务、 便利的办证措施。政府也需要转变姿态,在节能减排上有严格要求,还应当联合多部门高效办公,在用地及审批方面应当给予政策上优惠。政府为达到鼓励园区企业走生态发展模式, 可以对在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上取得一定成绩的企业给予奖励, 比如减税甚至是免税,这样可以通过模范作用引导更多的企业走生态发展之路。

3重视生态环境改善,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化工产业和化工产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些化工产品已经深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有些化工产品由于其产品特性,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污染问题,不仅对企业员工身体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而且对生态环境和公共安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所以实现园区的绿色环保十分重要。将武汉化工产业园相关数据带入上述模型,得出了生态环境指标,分数偏低,这说明了武汉化工园在污染防治方面做的还不够好。

4注重园区协调发展,提高整体循环发展能力

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虽然是发展的方向,但是发展过程依然很艰辛,由于一系列的外部风险因素,增加了许多发展中的不确定性,但是武汉化工园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始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这就必然要求管理部门做好统筹发展计划,将经济发展、 环境保护与整个社会进步融为一体,努力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环境的有效保护与社会的整体进步。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的是实现社会和谐,所以不能单单为了保护环境而保护环境,一定要把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放在一定的高度。所以, 协调发展的理念显得十分重要,在环境保护的同时,协调好经济发展的步伐及结构,在环境可承载的基础上做好产品生产及研发。并且在对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大胆尝试那些对技术和产品有利的措施。对环境和社会整体发展有害的产品和企业,要严格控制甚至取缔,坚决保护生态环境, 走生态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8.化工产业 篇八

广州市建筑装饰行业协会材料委员会主任、集泰化工常务副总经理邹珍凡先生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远离污染,绿色环保是我们的经营理念。由于坚持“实在产品,安心选择”的产品方针,安泰建筑胶才有幸被选用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的幕墙工程上。此外,安泰建筑胶还服务于钱江世纪城沿江景观带等G20配套项目,为提升钱江世纪城的环境品位及土地提升价值助力。让建筑更安全,让城市更美丽,一直是集泰化工的使命和责任。

填补行业技术空白,致力打造绿色生态产业链

“十三五”期间,国内改革及低碳环保等政策措施将在很大程度上引导化工行业的走向,要求化工企业必须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作为一家以生产密封胶和涂料为主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集泰化工旗下的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家庭装修、集装箱制造、钢结构制造、石化装备、船舶游艇等各大领域。

强强联袂,集泰化工联合华南理工大学,将纳米改性技术运用到传统涂料生产体系中,开发出多种应用于专业领域的水性涂料(水性漆),具有化工行业领先水平。

邹珍凡这样解释说,集泰水性漆是将传统油漆的VOCs变成了水,每使用一吨集泰水性漆,就减少了有机溶剂的排放300-400公斤。目前中国集装箱行业,每年预计使用20万吨油漆,如全部改用集泰水性漆,就可以减少6-8万吨的有机溶剂的挥发,从而大大降低了雾霾污染。

毋容置疑,使用集泰水性漆,将更环保更绿色更健康更安全。2016年7月1日,广东省在集装箱行业强行推进“油改水”,集泰水性漆的出现,可以说填补了行业的空白,彻底打破了国际油漆商的垄断,同时也改变了整个油漆行业的格局。

据悉,集泰化工的经营管理团队已深耕行业20余年,在多年的行业实践中积淀了丰富的产业经验和厚实的经营基础。 2016年,我国装配式建筑全面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在2007年起基于对市场的了解和展望,集泰化工就开始引进国外的密封胶新品种进行研究,此次推出的AT-352改性硅烷密封胶采用的是德国的STP-E技术,该技术改进了日本MS技术在环保方面的缺陷,完美助力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集泰化工旗下“安泰”建筑胶作为建筑胶国内一线品牌,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套完整的解决方案。目前公司除了直接销售产品外,还采用包工包料的形式,解决很多建设单位对于施工质量把控的担忧。同时还免费提供包括售前技术讨论及施工培训,售中施工质量监督,售后产品质保的“一站式”服務。

整合行业资源,助力整个产业创新转型升级

邹珍凡还指出,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也需要行业上下游各个领域的齐心协力。集泰化工始终站在行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整合行业资源,独家冠名了发烧级技术沙龙《鹏城论剑》、行业高峰论坛《对话建筑师》等系列品牌活动,联结行业各个环节的产业生态链,致力于加强业内互动,推动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化工行业亟需进行资源重组整合,才能真正形成产业优势。不管是搭建连接产业链上下游的平台,还是研发新技术——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研制集泰水性涂料、装配式建筑胶等产品助力建筑行业的发展,集泰化工都体现了民族企业的品质与实力。

“互联网+”的时代,任何企业如不主动出击,就会被淘汰。在遍布全国的销售服务体系运转良好的基础上,集泰化工率先在业内建立了业内最完善的“3+1”全网销售体系,是为了顺应形势,形成互补,更好的服务客户。未来,集泰化工还将深入利用各类互联网平台,以“互联网+”方式将营销渠道下沉到普通百姓生活中,使更多个人和家庭认可和喜爱集泰化工的品牌产品。

更值得关注的是,集泰化工全力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不管是研发新型环保产品,还是参加各项慈善活动,都能体现其企业责任感和爱心慈善理念。近年来,集泰化工累计向寸草心乡村环保促进会捐款200余万元,用于10年赏鸟活动和野外鸟类摄影大赛的开展。今年11月助力“寸草心”在京山主办的第七届亚洲赏鸟博览会,推动绿色环保事业发展。

对于赞助“第七届亚洲赏鸟节”,邹珍凡表示,集泰化工希望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得到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让环保公益事业的发展之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好。作为中国乃至国际化工行业的标杆企业之一,集泰化工首先要为整个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着想,勇于担当行业绿色发展责任及社会健康环保责任。让建筑更安全,让城市更美丽,绿色生活,从我做起。

9.化工产业 篇九

江苏省沿江化工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阐述了位于长江三角洲的江苏沿江地带化学工业的特点和区域优势,分析了沿江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空间,从战略角度提出至2010年沿江化工产业的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

作 者:江苏省沿江化工产业发展调研课题组  作者单位: 刊 名:江苏化工 英文刊名:JIANGSU CHEMICAL INDUSTRY 年,卷(期): 32(1) 分类号:F407.7 关键词:江苏化学工业   长江三角洲   化学工业园   发展重点  

10.化工产业 篇十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化工产业整治工作动员部署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市第七次党代会,以及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暨“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动员会议精神,全面部署化工产业整治工作,深入推进化工企业“四个一批”专项行动和“263”减少落后化工产能行动,切实加快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刚才,XX三地分别作了发言,讲的都很好,希望在具体工作中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化工产业整治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我市传统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市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连续开展了三轮化工专项整治行动,关闭了一批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环境污染重、安全隐患多的化工企业,全市化工企业的安全环保水平和产业层次有了明显提升。一是产业规模和质态进一步提高。2016年,全市化工行业实现开票销售XX亿元,是2011年的2.3倍;占全市工业开票销售比重XX%,比2011年提高1.04个百分点。至2016年底,全市累计关闭、搬迁化工生产企业XX家,占整治之初XX家化工企业总数的XX%。目前全市XX家化工生产企业中,园区内企业XX家,入园进区率达XX%。二是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市各化工园区污水集中处理、集中供热、危废处置等基础设施基本建成,数字化在线监控中心正逐步完善,初步实现了污水专用明管以及污染源监控、环境质量监控和图像监控。三是企业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各化工企业积极实施自动化智能化改造,项目层次水平和安全度不断提高。XX项目在全市率先建成了应用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和自动智能控制系统三个层面的智能工厂框架;XX项目采用德国先进的连续化生产工艺,成为国内H酸行业标杆企业和清洁化标准体系起草单位。

尽管全市化工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企业规模层次仍然较低。2016年,全市XX户化工企业中,开票销售2亿元以上企业XX家,占比仅7.18%;5亿元以上企业XX家,占比仅4.25%。化工中间体企业占比较大,不少企业是间歇法为主的“小化工”,达到连续化、自动化、智能化要求的企业比较少。二是安全环保隐患仍然较多。部分企业安全、环保、能耗不达标,安全环保设施运行不正常;部分企业负责人缺乏化工专业知识,生产管理经验不足,生产现场混乱,“跑冒滴漏”现象严重;部分园区环保安全管理水平不高,监测和应急能力较弱,区域内异味气体浓度较高,群众反应比较强烈。三是违法违规现象仍然突出。去年中央环保督察期间,发现我市XX家企业的XX项目存在国家明令淘汰的“铁粉还原”落后生产工艺和装备,这些企业都是规上企业,个别企业规模还很大,这些企业都存在落后产能,其他企业生产状况可想而知。去年8月份,市经信委对四个化工园区XX个违法违规化工建设项目,组织了专家现场核查,发现XX个项目未通过化工联合会审,占比近XX%,有些项目与园区产业定位明显不符,有些项目明显属于落后过剩产能,严重影响了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健康发展。

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对化工产业整治工作十分重视,省委XX书记在全省“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动员行动动员会上强调,要认真落实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要求,把补齐生态短板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高度的共识、高度的警醒、高度的自觉,全力打赢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攻坚战;市委XX书记明确要求,要在全市实施新一轮化工行业整治行动,通过“关停一批、转移一批、升级一批、重组一批”,实现全市化工产业落后产能压减、集中度提升和产业布局结构性优化目标;XX市长明确要求,我们必须下更大决心,拿出更实措施,坚决淘汰化工落后产能。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委战略决策部署上来,以化工企业“四个一批”专项行动和“263”减少落后化工产能行动深入实施为契机,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深入推进化工产业整治,促进化工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聚焦产业强市、推进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二、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准确把握化工产业整治工作重点

近期,省、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部署安排减少落后化工产能、推进化工产业整治工作,各地要认真贯彻、狠抓落实,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入开展化工企业专项排查。

做好化工生产企业排查是做好整治工作的基础。各地要组织专门力量,逐个乡镇、逐个园区、逐户企业、逐个项目深入排查,查明辖区内所有化工生产企业,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经营、运输、仓储企业,以及在港区规划范围内的危化品仓储企业和危化品码头的底数,摸清生产企业规模、工艺、装备、产能等情况,以及危险化学品企业种类、生产、储存、使用、应急处置等情况。在此基础上,各地要严格对照产业政策和省市相关要求,按照“关停一批、转移一批、升级一批、重组一批”四种类型,逐个企业、逐个项目制定整治计划和工作方案,落实工作班子,明确时间节点要求和工作推进责任,确保无一遗漏、不留死角。XX月XX日前,各地要将化工企业“四个一批”排查情况及整治方案分别报市经信委、安监局、交通运输局以及港口局预审把关。XX月XX日前,四部门要将预审情况反馈各地,各地根据预审情况进行调整完善。XX月XX日前,各地要将化工企业排查表及整治方案上报市政府。

(二)坚决关停淘汰化工落后产能。

在专项排查整治过程中发现化工生产企业存在落后产能的,各地要责令企业立即停产相关产品,拆除相应工艺装备,完善基础台账资料,并组织专家验收;1个月内未通过验收的,由属地政府依法强制采取彻底断电断水、彻底捣毁生产设备、彻底清理厂房、彻底没收生产原材料、彻底没收产品“五彻底”措施,确保今年底国家和省明令淘汰的化工落后工艺、落后装备全部淘汰完毕。同时,按照省市专项排查工作方案要求,各地要坚决将以下企业列入关停计划,并依法尽快组织关停:一是通XX两侧1公里范围内在规定时间内(2018年底前)无法搬迁的化工企业;二是无备案、许可、环评、安评、用地等法定手续或手续不全的非法企业、非法项目;三是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四是环保不达标、风险突出且无法有效控制的企业。

(三)加快推进化工企业转移重组。

一要推进园区外企业搬迁转移。各地在制定化工企业整治方案时,对其中规模较大、市场前景好、技术工艺水平较好、安全环保压力较小,或有条件实施工艺技术升级改造的,要推动企业尽快向化工园区搬迁转移,除重点监测点外,其他不具备搬迁条件化工生产企业一律关停。要积极支持园区外化工生产企业、危化品码头、危化品仓储企业转型发展非化产业。二要推进园区内企业合作重组。各地要鼓励支持化工园区内有条件、有实力、管理能力强的企业兼并重组周边小化工企业,在减少化工企业数量的同时,支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三要积极承接市外重大化工产业项目。要抢抓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机遇,主动赴沿江地区上门对接,通过兼并重组、腾笼换鸟等方式,全力突破重特大化工产业项目。要强调的是,招引市外化工产业项目,必须要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优、宁缺毋滥,绝不允许承接低层次产业转移项目和影响破坏生态的项目。

(四)扎实推进企业升级改造。

一要推进现有企业自动化升级改造。所有计划保留的化工生产企业,都必须对现有生产装置进行密闭化自动化改造,对改造完成的企业,由市经信委牵头,组织市级以上专家逐户验收,验收不合格的企业,不允许申报新的技改项目。在推进企业自动化改造升级基础上,要重点围绕智能装备应用、车间设备互联互通、生产过程实时监控等环节,每年推进30户以上化工生产企业建成智能工厂、智能车间,进一步形成示范引领效应。二要做好化工企业分档管理。由市经信委牵头,每年对化工生产企业进行滚动认定,实行分档管理。对认定为一档的企业,要在政策、要素、资源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对认定为三档的企业,除提升环保安全水平的项目外,一律不再新批任何涉及新增品种和产能的改扩建项目;连续两年被认定为三档的企业,属地政府要将其列入关停计划,并依法组织实施关停。三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由市环保局牵头,对所有保留的化工生产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到2018年底,全市所有化工生产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并向社会公布企业名单和审核结果。对不按规定公布污染物排放情况、不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不如实报告审核结果的企业,要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要依法从重处罚;对单位产品能耗超过限额标准的企业,要责令企业限期实施工艺改造、设备更新。

(五)规范提升化工园区专业化水平。

要加快推进化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水、电、热、气、公共管廊、污水处理等公用工程,园区污水必须采用明管输送,并全部安装在线自动监测装置。要严格管理污水排放口,一个园区原则上只能设一个排污口。所有化工园区都要配套建成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填埋、综合利用设施,对新产生危险废物,当年内要实现规范处置,安全处置率要确保达到100%,对积存的危险废物,要规范管理,加大处置力度,确保每年消减量超过20%,今年年底前,由市环保局牵头,逐一组织验收。XX要加快推进化工园区500米卫生防护范围内居民搬迁工作;XX要加快推进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内化工生产企业转型转产;XX等地要加快化工园区综合智慧管理平台建设进程,确保今年年底前建成运行,实现对辖区内化工企业装备、人员、生产、仓储、车辆、物流的实时管控。

(六)切实强化危险化学品监管。

所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必须按要求实现自动化监控和视频远程传输功能,储存场所(设施)监控信号必须传送至化工集中区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系统。对重大危险源中的毒性气体、剧毒液体和易燃气体等重点设施,要设置紧急切断装置。市安监局要适时组织检查,对构成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但未设置紧急停车、紧急切断装置的危险化学品罐区,以及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生产储存设施,但未设置自动化监控措施的,要责令企业立即停止使用。要扎实抓好“打非治违”工作,严格查处危化品未批先建、未批先产等非法违法行为,对超许可范围生产经营的,一经发现,立即予以查处,并列入黑名单。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和储运企业,一律予以关停。

三、强化组织,落实责任,不断凝聚推进化工产业整治工作合力

全市化工产业整治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需要各地各部门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配合,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整治工作顺利推进。

(一)强化属地责任。

各地党委、政府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按照省、市统一部署,认真摸清化工企业底数,分类列出清单,找准存在问题,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详细的整治方案和实施计划,明确办结期限和标准要求,相关内容要列入政府工作重点,逐企逐户抓落实,不出成效不松手。各化工园区要发挥整治工作主阵地作用,集中精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升级、兼并重组、关停淘汰等重点工作,确保省市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各地要深刻吸取“地条钢”事件教训,坚决杜绝敷衍应付、隐瞒袒护、瞒报漏报、执行不力、查处不到位、效率低下等现象。

(二)强化市县联动。

市级层面将成立化工整治工作协调小组,市经信、发改、环保、安监等部门参加,具体负责全市化工产业整治推进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委。市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履行好监管职责,明确专人对相关重点工作任务实行目标化管理、节点式推进。市财政每年在市工业和信息化转型升级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专项用于化工产业整治组织推进工作。各地要参照市里的模式,明确相应的工作机制,成立专门机构,明确责任分工,推动工作开展。各地也可结合实际,专门出台激励政策,支持企业改造升级、兼并重组,实现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三)强化督查推动。

市整治工作协调小组及办公室要发挥牵头作用,加大对各地各部门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由市政府督查室牵头,会同市经信委、环保局、安监局、交通运输局等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每季度组织一次专项督查,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要加大化工产业整治工作在工业转型升级考核、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中的权重,未完成任务的,要责成当地政府向市政府书面说明情况,并严肃追究责任。各地也要结合实际,研究建立化工产业整治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不断加大工作督查推动力度。

上一篇:扬州五亭桥作文下一篇:开展学习道德模范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