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法制宣传计划

2024-09-22

民主法制宣传计划(精选14篇)

1.民主法制宣传计划 篇一

江泽民同志指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而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因此,强化农村基层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促进基层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近年来,大田县各级各部门在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中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探索和积累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初步形

成了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模式和路子。使我县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找到了切入点和突破口。都贯穿着“系统工程”观念、“以人为本”原则和“关键在党”的思想,使我县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当前,广大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税费改革稳步推进,基层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治安局势比较平稳,总的形势是好的。这为我们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农村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比如在经济方面,农民收入增长减缓,有的地方农民负担还比较重,有些地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压力还比较大;一些地方的盗窃、抢劫、杀人、放火、伤害等刑事案件比较突出,不安定的因素仍然存在,由土地延包、园林承包、农民负担、基金会、村委会直选,以及婚恋、家庭、债务、宅基地纠纷等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时有发生,邪教、非法宗教活动也不容忽视。这对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提出了挑战,我们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迫切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归根到底就是要实现、维护、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目前,农民群众有“四盼”,即盼富裕、盼稳定、盼公正、盼尊重。这“四盼”就是群众根本利益的一种反映。每一“盼”都与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密切相关。今后,全县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就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紧紧抓住“村”这个环节,全面落实民主法制建设的各项措施,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现就如何强化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农村社会稳定是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任务和重要目标

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基层法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平稳运行,为百姓谋利益。总结实践经验,我们发现,一个区域的民主法制建设工作往往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是成正比的。因此,对于发展相对滞后的后进村,要采取重心下移,工作前移的办法,以机关干部下村挂职为契机,对后进村进行集中整顿转化升级,工作中要坚持把民主法制建设的成果转化为推进农村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现实动力,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搞好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不断增加农民收入。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农村出现的新问题;要依法、及时、妥善地处理农村人民内部矛盾,及时发现、解决影响农村稳定的各种纠纷,防止矛盾激化;要深入贯彻“严打”方针,严厉打击严重危害农村治安秩序的刑事犯罪活动,特别是各类霸头和黑恶势力团伙,要坚决打掉。要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继续推行定包案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办理要求和定办结时限的“五定”制度,建立健全党委和政府负总责、综治委牵头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基层狠抓落实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排查调处工作要始终注意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着重解决好改革中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从源头上防止和化解引发矛盾纠纷的各种因素。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综治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意见》和省综治委《关于县乡两级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意见》,积极改进干部工作作风,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基层接访,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群众按正常的渠道反映和解决问题,努力做到一般矛盾不出村,重大矛盾纠纷不出乡镇;对于治安混乱的村庄,党委、政府要坚持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对“乱、瘫、穷、愚”综合整治。

二、农村事务民主管理是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核心内容

要坚持依法建制、以制治村,健全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把农村财务、土地承包、村办企业、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宅基地划分等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务全部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要注意双向制约,不仅要“约民”,更要“约官”。各级各部门都要尊重群众的民主权利,要建立健全村民和村民代表议事制度,规范村级重大事务的民主决策程序,凡是与村民根本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都要进入民主决策程序,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保障群众当家做主。

(一)要抓好“两个规范”。即规范干部行为:针对少数村干部讲“人治”不讲“法治”,擅长下命令,不愿意搞服务,重政策、轻法律,说话办事随意性大等问题,要采取有力措施规范干部行为。通过各种学习培训,加强教育引导,使村干部

2.民主法制宣传计划 篇二

一、中国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状况

我国是一个有着2000多年封建专政政治体制传统的国家, 广大农民长期被排斥在国家政治生活之外。由于封建宗族意识和传统伦理意识的浸染, 造成了我国农民依附、唯上、唯命是从、逆来顺受的政治性格和消极的政治心态, 他们的等级意识、管本位意识和封建宗法意识非常浓厚。“皇权至上”、“权大于法”、“特权思想”等观念在传统农民中根深蒂固。至今许多农民还缺乏起码的主体意识和民主意识, 加之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自然经济封闭社会, 农民聚集而居, 少有流动, 农民之间的关系靠礼与情来维系, 法律似乎成了多余的东西。他们对自由、平等、权利的要求很模糊, 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热情也不太高, 即便对与自己直接有关的一些权利, 也不知道用法律或其他正当手段加以维护。正如费如通先生所说:“传统乡土中国是一个礼治社会。”传统农民的契约意识极为淡漠、法律意识十分欠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农村推广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民的经济活动自主权增大, 农民的社会流动机会增多, 民主法律和农民的日常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一部分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的思想开始解放, 民主法律意识开始觉醒, 逐渐开始尝试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目前在广大农村基层, 由于受低文化素质的影响, 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及农村干部不仅民主主体意识不强, 而且法制观念淡漠, 对民主法律知之甚少, 懂法、学法、守法、用法还相当困难。据资料显示, 在1999年对某乡一个村38户的调查问卷中, 当问及你知道哪些法律时, 回答知道宪法的有14户, 其中有1人将宪法写成了洗法。知道与村民自治密切相关的村组法的有3户, 其中有1户写成了春组法。当问及村民自制的“四个民主”内容时, 只有5户能答对。现实生活中有的农民还不知道民主选举村干部及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是自己最基本的民主权利, 也不知道具备这种基本权利对自己究竟有多大实质性意义, 更不知道宪法赋予了他们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监督的权利与义务, 不知道如何履行或享受公民依法监督公仆的权利。他们大多期盼的是农村中能出现包公式的为民做主的清官。另一方面, 由于中国浓厚的封建宗法家族文化的影响, 使得一些农民漠视法律的存在, 以实法代替国法, 无法形成成熟的法律意识。

二、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民主法制知识的宣传教育, 是增强农民民主法制意识的重要环节

社会主义法制, 是无产阶级通过国家政权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和社会程序, 它表现为立法、执法、守法三个方面, 它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办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在于全体人民当家做主。在农村基层, 社会主义民主表现在广大农民依照法律参与农村经济政治、社会事务和管理, 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3.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新书简介 篇三

《法制参考》 内容为每月从全国报刊中采撷最重要、最精彩、最有价值的法制信息,全部文章均经过加工整理,篇幅小,容量大,涵盖广。能让您在繁忙的工作中不错过有价值的法制、经济信息;能使您始终站在法学领域的最前沿;能对您的专业素养和所从事的工作起到潜移默化的帮助。该书为16开本,每月出版一次,全年12本,定价:180元(不再另收邮寄费)。主要内容有:【法制动态】【法制观察】【新法月刊】【热点事件追踪】【经济了望】【法制日记】【法学前沿】【案件与判例】等。

注:《法律工作手册》、《法制参考》常年征订,错过征订期的,届时将全年补齐。

《人大代表依法履职读本》 本书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组织有关专家编写的第一部人大代表培训教材。全书的具体内容是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提出的“依法阐述、表达准确、深入浅出、便于理解”的要求,根据人大代表执行职务的需要,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代表的地位和作用、权利和义务,特别是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审查批准国家预算、审议法律草案、审议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议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代表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的提出及处理、代表闭会期间的活动等专题,分章进行了阐述。为了便于代表了解掌握相关情况,书中还提供了丰富的背景资料。每册:18.00元

《地方人大公文写作》 为切实促进地方人大公文撰写规范化,有效提高办文质量,我社特约请有关专家,在总结地方人大公文处理经验,分析地方人大公文处理流程,剖析地方人大公文得失的基础上编写出本书。全书共分七编:

第一编地方人大公文概述。包括公文种类、格式、处理的基本原则等内容。

第二编地方人大通用正式公文文种例析。包括公告、决议、决定、请示、报告、批复、意见、通知、通报、函、会议纪要等文种的撰写。

第三编地方性法规公文例析。

第四编地方人大专用公文。包括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以及会议议程和日程等文种的撰写。

第五编地方人大日常事务公文。包括计划、传达和宣传提纲、调查报告、工作总结、情况报告、说明、讲话稿、主持人用语、办法、制度、简报、会议须知等文种的撰写。

第六编地方人大公文的写作艺术。

第七编地方人大公文写作探讨与展望。

全书在分析各类公文的性质、特点和撰写要领的同时,探讨了撰写技巧和处理程式,是目前我国各级人大机关第一部公文写作指导用书,获全国公文写作研究一等奖。每册:50.00元

以上书有部分现货,有需要的单位和个人,请与我部联系。

联系人:孙宇峰、隋成光

电话:0431-5091613 5091605

账号:221000661018150007755

户名:吉林人大工作月刊编辑部

4.民主法制示范村 篇四

一、村民自治组织健全。村民委员会组成人员,村级治保会,调委会,村民小组名单均上墙。

二、民主选举制度规范有序。规范选举委员会成员,村委会成员,明确监督和罢免程序,结果当场公布,让群众满意。

三、健立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一事一议”制度。村级重大事项均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

四、制定即符合本村实际又符合法律规定的村规民约和自治章程,明确村民权利的义务,明确村级各类组织之间的关系和工作程序,明确经济管理、社会治安、村风民俗、婚姻家庭、计划生育等方面的规定与要求,违反村规民约和自治章程的行为得到妥善解决,无遗留问题。

五、建立村委会成员报告工作,民主评议村干部和审议监督制度,村委会成员每年都应报告工作,接受民主评议,任期结束时,接受离任审计。

六、建立规范的村务和财务公开栏,村务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定期公布于众。

七、学法用法活动应做到“五有四落实”即:有计划;有教材;有骨干,有阵地,有活动,经常利用不同形式开展学法活动。同时,保证人员.时间.内容.效果“四落实”。

八、人民调解工作应实现机构网络健全,达到规范化调委会标准,民间纠纷实现负增长,调解率.调解成功率分别达到100%.95%,无非正常死亡,无民转邢案件,无群体性械斗,无群众越级上访。

九、治安防范机制健全,分工明确,措施具体,本村无重大治安案件发生。

十、安置帮教工作网络和制度健全,情况清,底数明,定人,定责,包帮教,包转化,无帮教脱节,无重新犯罪。

学法用法制度

村民、居民要认真学会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宪法,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主动参加镇、村举办的各类法律培训,学会用法律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特别是涉及农村和居民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

提高自身法律素质,帮助他人宣传法律,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实现依法治理。

支持各级组织开展普法活动,建设新农村。

关心和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团结友爱,睦邻友好,倡导公平正义,为平安和谐社会做贡献。

村法制宣传员在村“两委”领导下,在司法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组织群众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其职责是:

一、年初制定定阶段、定内容、定形式、定层次的“四定”法制宣传工作计划,并及时提交村两委讨论后付诸实施。

二、宣传员要安排具体时间,接待村经济组织和村民法律咨询,协助调委会调解生产、经营、生活中的民事纠纷。

三、坚持法制宣传教育制度,定期进行党员干部法制学习会。

四、根据不同时期治安情况,利用各种形式开展法制教育、始终把青少年和外来暂住人口作为重点教育对象。

五、法制宣传员要及时掌握、收集、整理全村的遵纪守法情况,配合做好每年一次的“遵纪守法户”、“双文明户”和“五好家庭”的评比工作。

六、配合村两委会组织实施本村的普法任务。

5.长江社区民主法制村市级 篇五

长江社区隶属铜陵市郊区桥南办事处,坐落在横港东临桂家湖和古圣社区、南邻铜陵长江公路大桥、西邻浩浩长江、北临六国化公司,辖区范围广,有多家企业、社区面积0.3平方公里,下辖3个自然村庄,两个安置小区,现有户籍数700余户,下辖人口1850人,近几年来,社区在狠抓社区建设的同时,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开展社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民主法治社区”的创建活动,把建设“民主法治社区”与“五五普法”、“平安社区”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推进我社区民主法制建设步伐,向民主社区、平安社区、和谐社区迈进。

一、领导重视,健全机制

首先,社区成立以书记为组长,社区主任为副组长的民主法治领导小组,把依法治居工作列入社区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切实加强民主法制社区工作领导。社区两委成员包片、包组,形成共创共建的良好局面。第二、加强依法治居的其他组织建设,即抓好社区综治维稳工作站、治保会、调解会、帮教小组、治安联防队建设,加强其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保证依法治居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建立和完善民主选举制,实现社区自治举措 随着城市化发展需要,2006年8月撤销原长江村委会,实行村改居。采取公开、公平竞争的民主原则,依法换届选举。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民主直选产生的社区干部有着相对广泛和扎实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在社区居民群众中有着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为社区民主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居民法律素质 社区的法制宣传教育为切入点,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利用法制宣传专栏,定期刊出与社区居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制法规宣传,建立居民法制教育学校,针对辖区居民实际情况,开展普法学习讲座,为居民讲法制课,提供法律咨询,有的放矢地开展法制教育学习活动,每到重大节日期间进行普法宣传,使居民在较轻松的环境中系统掌握了党的政策和法律知识,增强居民学法、知法、用法、守法。提高社区居民的自律、自治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以“四民主”、“两公开”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确保创建工作到位

社区紧紧围绕创建活动的中心内容,“四民主”、“两公开”制定了《民主自治章程》、《依法治居规划》、《议事决策规则》、《居民大会制度》、《居务公开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等规章制度,实行依法决策,民主管理,居民自治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道路。

1、健全民主决策制度,民主决策是居民参政、议政,当家作主的生动体现,是居民自治的力量

源泉,融洽了干群关系。

2、规范民主管理制度,居务管理制度的落实,使人民群众真正参与到社区重大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中来,增强了居务管理的民主性、科学性,避免了社区干部因决策失误给集体经济造成损失,较好地防止了居务管理活动中的暗箱操作和社区干部不公、不廉行为的发生。

3、完善民主监督制度。民主监督是各项工作能否真正落实的保证,也是开展好各项工作的外部动力,社区制定了《居务、财务公开制度》、《民主理财、监督小组工作制度》等一整套工作制度,落实民主评议制度和群众监督机制,从多方面完善民主监督机制。

五、落实责任,防患未然,确保社区一方平安

1、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作用,化解矛盾纠纷,结合社区实际,社区与各居民组长签订综治、司法、信访工作责任状,把任务责任分解到人、落到实处,每月排查一次矛盾纠纷,发现矛盾及时给予处理,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社区。

2、依法治理促发展。结合社区平安创建工作,充分利用综治宣传月、6〃26禁毒日、12〃4法制宣传日,广泛开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号召居民树立良好居风民风,遵纪守法,依法加强安全防范。

3、以民主法治建设带支文明卫生创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群众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社区因势利导,把民主法治社区建设与文明卫生创建结合起来开展,取得了明显效

果。

六、“民主法治社区”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社区通过开展“民主法治社区”的创建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加强了干部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增强了居民的参政意识,有力地推动了居民法制化建设,促进了社区各项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1、社区各类组织健全、制度完善、社区两委战斗力不断增强,社区治保调解、普法、安置帮教、治安巡逻的队伍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明显,有效构筑了社区治安群防群治网络。

2、治安稳定,历年均未发生杀人、抢劫、强奸、纵火等重大刑事案件,无邪教组织活动;无群体性械斗、闹事和集体越级上访等重大事件;无买卖人口、制贩吸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也没有赌博和封建迷信活动。

3、防范措施落实。各种形式的专职联防、义务联防形成制度并长期坚持。物防、技防设施落实;民事调解工作扎实,无因民事纠纷激化而酿成刑事案件。

4、开展法制教育,做到了人员落实、经费落实、宣传阵地落实,而且始终保持了法制宣传活动经常性、多样化。居民的法律意识和参与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社区干部依法治居水平得到了提高,维护了社区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

以上便是我社区开展民主法治社区创建工作以来基本情况,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不足之处。今后的工作中我社区将继续努力,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使社区 的各项工作走上制度化、法制化管理轨道,更好地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桥南办事处长江社区

6.充分宣传 扩大民主 反映民意 篇六

今年以来,五港镇以基层站所述职述廉为契机,充分发挥民主效应,反映群众所需,以群众的民主投票反映基层站所的工作实效,进而改进工作方向,提升工作质量。在基层站所述职述廉中我们重点把握五个关键环节,充分发挥民主,反映民意。

一、广泛宣传,确保民主的充分发挥。

为加强群众对政风行风的监督,提高群众参与率,五港镇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横幅、板报、宣传车、告群众书等多种宣传方式,告知群众参与基层站所政风行风评议时间、地点和方式,让群众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自宣传开始到结束,接到500多名群众、企业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的报名参加,充分体现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二、严格筛选,确保人民群众主体作用。

为充分反映民意,我们注重民主评议的代表产生,我们严格按照县纪委民主评议流程的要求,兼顾群众和外来人员的民主权利。从各行各业中选取民主评议参加人员,我们选取了镇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和22个村的支书,44名村民代表,为进一步发挥民主效应,体现五港镇企业代表的民主权利,我们从众多的外来企业中选取了30名企业代表,(其中15名原为个体工商户代表,为充分听取民主意见,我们用 15名外来企业代表替换了原15名个体工商户代表)进一步完善参加评议人员的外向性。为保证参加人员的真实性,我们实行了电话核对和现场身份确认,保证参加人员的真实性。此次基层站所政风行风评议认真听取了本地群众和外来企业的意见、建议,充分体现了民主,发挥了民意,为进一步提升基层站所的服务能力奠定了基础。

三、有的放矢,确保民主评议内容的针对性。针对民主评议内容,我们认真结合县纪委要求和听取群众、企业代表的意见和建议,选取了最贴近群众切身利益的10个评议内容对参加评议的基层站所进行评议,从信息公开到服务态度;从办事程序到办事进度;从办事公开、公正、公平到营私舞弊;从行政作为到乱收、乱罚、乱摊派;从清正廉洁到收受钱财贿赂等方面进行评议,最大限度反映民生民意。

四、加强监督,确保评议的公正性。

针对此次基层站所政风行风评议,县纪委和五港镇委员会高度重视,从头至尾严格按照要求实施,实行处处重视、时时监督,确保评议之中不出现营私舞弊,拉票贿选等现象,确保民主的充分发挥,确保评议结果的真实有效性。

五、落实整改、确保评议的运用性。

7.民主法制宣传计划 篇七

一、法制是班级管理有序进行的保证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 社会上也要进行这个教育。”国有国法, 校有校纪, 作为一个班集体, 班主任要能正常有序地开展班级管理, 制订出切合班级实际, 有利于发挥学生能力的班规班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班主任工作过程中, 每学期开学初都应该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 (小) 学生守则》和《中 (小)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并讨论、座谈, 同时向学生宣讲学校新学期的工作思路和学生德育计划, 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写出个人计划、讨论制订班级公约, 然后交班委会讨论通过, 最后由班主任逐一进行审核、修改, 指导学生誊写成文, 并将个人计划和班级公约张贴上墙。针对目前青少年学生的

新学期, 新课程, 新心理、生理特点, 在班级管理中, 我们还要注意加强学习国家法律法规的力度, 组织学生学习《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 要求学生在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班级班约的基础上, 进一步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 达到有效遏制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事件发生的目的。

法律法规学习了, 班规班约制定了, 并不是说明班级管理到位了, 更重要的是实施。为了有效的保证班规班约的实施, 还要制定出班级公约的实施细则。在实施班级管理过程中, 我们根据制订出的班级公约, 就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上学放学、课堂纪律、学习态度、参加活动、宿舍管理等方面制订若干操行量化奖惩细则, 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进行集中, 形成一套较为适合班情的班规班纪, 并晓之于每一位学生, 然后指导班委会督查考核, 这样使班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有一个标准去约束自己的言行, 从而也为班主任处理日常工作提供了依据, 避免了班主任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民主是班级管理正常开展的必备条件学生也应享有充分的民主, 充分尊重学

第三, 背诵内容灵活掌握, 以辅助教学。生的民主权利, 保证学生民主参与管理渠道的畅通, 对班级管理、班干部的产生、三好学生的评比都是非常关键的。学生的操行评定、毕业鉴定等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事情, 更应该尊重学生本人的意见, 遵循师生平等的原则, 只有这样才能沟通师生彼此的心灵, 缩短师生相互间的心理距离, 从而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同时, 班级管理必须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意见、建议进行分析集中, 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学生迫于老师的压力, 当着老师的面勉强执行有关班规班约, 离开了老师便失去自我约束力, 不利于班级秩序的稳定, 班级管理就难以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与法制观念必须并重, 只有有效地将民主与法治结合起来, 制定出切合学生实际, 学生能自觉或经过努力能做到的, 并有利于形成良好班集体的班规班约, 实施“依法治班”。才能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秩序井然的优秀班集体, 学生才有一个积极进取、健康成长的环境。

8.民主法制宣传计划 篇八

普遍和长期存在的城管制度运行中的诸多矛盾问题,早已严重影响着政府机关形象,需要各方面力量共同推动妥善解决。为此,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创新,希望走出一条新路。南京市近年来推出了大城管体制改革,亟需总结提升。一年以前,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和南京市人民政府专门委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研究新形势下完善城市综合管理改革及其立法课题。课题组由韩大元教授和胡锦光教授担任学术顾问,莫于川教授具体主持,人大、北大等高校的教授和博士生组成课题组承担。在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广泛调研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和立法建议稿提交委托单位后,被采纳转化为地方性法规草案,经南京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的《南京市城市治理条例》于2013年3月1日起施行。

共六章八十六条的《南京市治理条例》,是国内首部关于城市治理的地方性综合立法。它突出“以人为本”理念,强调维护市民权益特别是参与管理权利,注重完善政府机关和其他组织的治理责任制度,精细建构部门和基层协同配合执法机制,在立法精神上强调了民主行政、依法行政和高效行政的现代行政法治观念,条文设计彰显了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柔性管理为核心的城市治理理念,打造了多层次的市民和社会组织有序参与城市治理机制,有助于走出当下城管执法的特殊困局,形成政民合作、共同治理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法制,符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现代民主法制发展的方向。

南京市充分发挥地方立法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全国率先创新理念、探索突破,制定出作为城市治理基本依据、具有“龙头法”意义的《南京市城市治理条例》,通过地方立法构建起人性化、多手段、高效率的城市治理模式,为这方面的顶层设计和各地实践提供参考思路和样本,具有重要的制度创新意义。(中国人民大学 韩大元 胡锦光 莫于川)

本刊特邀约了曾参与《南京市城市治理条例》研究起草过程的教师和博士生撰写的一组文章,将两期连载,多角度介绍从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的基本理论和制度探索,希望通过观念更新和制度创新,探索出一条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的革新路径,最终能够走出困扰人们的城管困局,为广大读者特别是关注城管矛盾问题和政府法治发展的朋友提供参考。

中共中央提出,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新形势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南京市正在实践的依法推进城市治理,特别是公众参与城市治理,正是在新形势下更高层次、更有前瞻性、更有效推动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现公众管理社会事务的宪法权利的积极探索,具有重大的法治发展意义。

一、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宏观背景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谁来管?仅仅是城管部门的家务事,还是需要更多的部门协同管理?市民是否有权利且有责任参与其中?这些问题,需要扩展视野、认真思考、明确方向。南京市正在进行的体制、机制和方法创新,有助于政民共同治理,建设法治南京,符合当下的政治和法制发展的基本要求,具有政治正确性。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分析如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时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2012年12月4日,首都各界在人民大会堂隆重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对此再次提出明确要求。

那么,如何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开展工作、推动改革与发展,实现“良法善治”?这里提四点结论性意见供参考:(1)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2)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后,应当理性选择行政法制建设道路;(3)我国行政法制正深入转型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需要积极去应对;(4)要积极推动行政革新,深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下面结合行政监管执法的常见问题和事例入手,简略探讨推动行政革新、建设法治政府、实现城市治理法治化的基本脉络、方向和路径。

二、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基本理念

我国《行政处罚法》第十六条就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作出授权规定以来,城市管理工作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以及综合执法制度普遍推行,逐渐形成了现行的城市管理体制。但从城管实务来看,城管执法机关与执法对象之间长期处于紧张关系,小广告、路边摊、违建行为、随意排污、拉链马路、噪声扰民等诸多问题和矛盾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各方面对此都不大满意,已成为制约城市健康发展的瓶颈。尽管城管执法机关投入的人财物力越来越多,但城管难题也日益增多、棘手难办、常受差评,市民很少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城市的主人。

究其原因,改革开放30多年来,市民的权利意识日渐觉醒,利益诉求日渐增长,依法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积极性日渐提高,但一些行政公务人员对此没有足够认识,无暇倾听市民的民生呼唤,不够尊重市民的合法权益,将市民置于城市管理的对立面,导致城市管理的矛盾问题重重,政民关系紧张。从我国现实情况看,各地的城市管理正从秩序型、高权型、粗放型管理转变为服务型、民主型、精细型管理,但由于国家层面的城管综合立法尚未出台,综合执法面临诸多制度局限,远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惟有更新观念、形成共识、创新机制、改变方法,通过城管体制、机制和方法创新,引入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公众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才能形成符合城市发展方向和市民生活需求的城市治理模式,把城市建成广大市民快乐健康生活的和谐家园和命运共同体,这具有重大的法治发展意义。

城市是人群、机构、资源和财富的积聚之处,也是问题、矛盾、风险和危机的积聚之处,城市管理水平关乎民生、发展、宜居,集中体现城市政府的行政能力。在日常语境中,“城市管理”有不同的含义。狭义的“城市管理”,常被表述为“城管执法”,是针对城市生活中影响市容市貌的“脏、乱、差”问题,对占道经营、污染环境、妨碍邻里等问题行使街头执法权的行为,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而广义的“城市管理”,被称为“城市治理”,是对城市管理最宽泛的认知,强调多主体共治的作用,认为城市管理主体不仅是政府,社会团体、公私企业、自治组织、市民也应发挥积极作用。例如联合国人类居住中心2000年5月在《关于健全的城市管理规范:建设“包容性城市”的宣言草案》中提出:“城市管理是个人和公私机构用以规划和管理城市公共事务的总和,这是一个调和各种相互冲突或彼此不同的利益以及可以采取合作行动的总和。”

三、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境外做法

放眼世界,20世纪80年代出现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世界潮流之后,引起了治理模式变革,有关城市政府的治道变革与制度创新成为核心内容之一。城市的重要性和脆弱性日益凸显,维护和保障城市运行秩序成为基础的行政职能;同时,在许多法治国家和地区,随着城市治理理念兴起,市民的基本权利包括民主权利受到关注,表现为城市管理主体多元化,多元主体间的协助、互动及管理方式柔性、多样化,通过行政改革实现从传统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走上官民互信、政民合作、共同治理的路径,可谓改革创新成果显著、经济社会发展快速、广大市民切实受益。境外一些国家、地区、领域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借鉴。

德国:政府部门对于城郊群体露营房车的治理难题(违法的模糊性)、城市垃圾处理难题,没有采取一禁了之、一罚了之的方式,而是采取官民协商、限期自律的方式取得积极治理效果。如,1994年《循环经济暨废弃物法》第25条规定的自行回收废弃物可代替行政许可和处罚。

澳大利亚:实行食品安全的合作监管,统摄了食品行业、研究机构、普通民众,在解决沙门氏菌感染问题的过程中,政民合作产生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日本:地方自治体通过公私合作(即PPP,如“横滨公害防治协定”)来推进城市环境法治的基本政策目标,成为世界公认的范例。

新加坡:作为公共品的城市消防工作以及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志愿者组织和服务为主、政民合作承担社会责任的公共治理模式,也成为范例。

我国台湾地区:根据台湾“电信法”第16条的规定,采用了行政合同、先柔后刚的协商型管制模式,在高技术时代推行企业自律为主的政民合作规制,已经取得积极成效。

公众参与治理的其他行业、领域还包括:劳动安全与职业保障、金融监管、交通监管、给付行政(社会保障)等方面。简言之,许多选择走向法治的国家和地区都不同程度地选择了多主体、多机制、多方式、多依据的城市治理模式。

四、南京市城市治理条例的六个创新亮点

在长期实行综合执法制度的基础上,近年来南京市积极推动城管体制、机制和方法探索创新,实行地方行政区域的“大部制”改革,形成“规划、建设、管理”合理分工和互系互动,涵括市政建设、交通管理、安全生产、市容环境、生态环境、公共卫生、市容管理等多个领域,其做法对于优化管理组织和运行机制,提高行政效率和管理水平,化解或缓解城管领域长期存在的行政职能交叉、重叠、缺口等疑难问题,具有特殊功用。

同时,人们在实践中也感到,大城管体制的实施效果与设计目标之间还存在一些落差,市民参与热情有待提升,有必要在总结和借鉴经验的基础上,找到解决城管难题的更有效的民主法治路径。特别是在社会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须以“人”为中心来考量城市综合治理举措安排,由传统的“城管执法”转型为新型的“共同治理”,将既往的城管体制纳入更加民主化、规范化和法治化的新路径。在此背景下,通过立法机关、政府机关、专家学者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终于推出了具有开拓意义的地方性法规《南京市城市治理条例》(以下简称《治理条例》)。它是推动观念更新和制度创新的顶层设计,确立了一系列新的法律原则和工作方针,这在其第四条表现得最为丰富:“城市治理应当遵循依法行政、服务优先、公众参与、共同治理、柔性管理、最小损害的原则,尊重社会公德,执行国家政策和专业标准,维护公共利益。”概括起来,《治理条例》具有六个方面的创新亮点。

(一)确立民主理念

《治理条例》第一章第一条开宗明义规定了本条例的三个立法目的,第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推动公众参与城市治理”。作此规定具有远见卓识和重大意义。我国《宪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可见,《治理条例》把推动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确定为首要的立法目的,保证市民有权依法管理公共事务、共同治理城市,符合宪法和法律精神,体现了从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的民主行政理念。

(二)健全参与制度

行政民主的推行需要平台和抓手。《治理条例》不仅建立了承担组织、指导、监督考核、协调关系、依据授权决策等多项重要职能的城市治理委员会,还在第二章规定了十多种适用于基层、社区、市民和社会组织的参与治理方式,第四章规定了承担宣传教育、信息收集、劝阻违法行为等事务性工作的行政执法协管员制度,这为市民依法、高效、便利地参与城市治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城市治理委员会作为市民依法参与城市治理且受委托作出一定决定职能的高层级组织机构,由专家、市民代表、社会组织代表等构成的公众委员所占比例不低于50%,比较起来,与之性质相似但无任何决策职能的美国行政会议,公众委员所占比例仅约40%。可见,就立法原意而言,《治理条例》赋予城市治理委员会等市民参与治理机制的民主程度是很高的。

(三)规范重点事项

既往的城管执法实务中,一直存在诸多妨碍市民生活、引起市民反感的老大难问题。因此,《治理条例》第三章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专章就建(构)筑物管理、建筑垃圾管理、物业管理、市政设施管理、道路交通管理、停车设施管理、户外广告设施和招牌设置管理、应急管理等城市管理主要事项,特别是一些最棘手、最顽固、最热点的社会问题,例如小广告、路边摊、渣土车、违建行为、随意排污、拉链马路、噪声扰民、破坏市政设施等作了集中规定,为解决这些突出社会问题提供便利高效的法律调整依据,也便于相关部门和基层组织依法协同配合管理,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和执法的工作效率。

(四)注重柔性管理

在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新理念指引下,柔性管理方式在行政监管执法实务中得到日益广泛的运用并取得积极的行政成效,逐渐成为行政监管执法机关和行政公务人员积极运用的管理方式。例如,2012年1月1日起施行的我国《行政强制法》第五条就规定:“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适当。采用非强制手段可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得设定和实施行政强制。”《治理条例》第七十二条也规定了:“……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应当根据违法行为的不同性质和危害后果,采取与达到行政目的相适应的行政执法方式,优先采用教育、劝诫、疏导等手段……”这样的立法精神,有利于形成和谐的政民关系,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五)强调程序约束

程序法治是保证公平公正的法律利器,所谓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改革、开展工作、解决难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求行政机关和行政公务人员要按照法律规范的程序要求办事,《治理条例》对此作了比较系统的制度安排。例如,第六十六条规定:“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应当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向社会公布统一受理举报投诉的电话、信箱和电子邮箱,对收到的举报、投诉应当登记并在五个工作日内将处理情况告知当事人;案情特别重大或者复杂的,经批准可以延长处理期限,但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对于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应当向当事人说明情况,并在二个工作日内移送责任部门处理。”第六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城市管理相关部门提出商请后,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履行协助义务,不得推诿或者拒绝协助。因法定事由不能提供协助的,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请求部门并说明理由。”这里的“应当登记”、“五个工作日内”、“告知当事人”、“经批准可以延长处理期限”、“说明情况”、“二个工作日内移送”、“书面形式告知”、“说明理由”等等,都是行政程序规范,类似的行政程序规范在《治理条例》里还有很多,它们具有保证行政管理行为的规范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功用。

(六)完善责任机制

法治政府也是责任政府,建立健全责任机制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应有之义。《治理条例》第五章对此作了系统规定,例如“报告城市治理的实施情况”、“监督检查”、“评议考核”、“督办督察”、“责任追究”、“重大行政案件备案制度”、“责令改正”、“限期履行职责”、“直接撤销”、“检察建议”、“司法建议”、“舆论监督”、“向社会公布调查处理结果”、“主动公开管理制度”、“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和意见”、“检举和控告”、“核实处理结果反馈举报人”、“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国家赔偿”、“追究刑责”、“公开道歉”等20多项监督救济制度,形成比较健全的责任机制,这是实现城市治理目标的法律保障。

五、治理委员如何创新推动城市治理

上述创新亮点,体现了国务院法制办和南京市的领导决策者和《治理条例》制定者的法治追求,符合行政法治发展方向和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有助于推动由传统城管走向共同治理的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的转变进程,这具体表现为五个转变:

一是由小城管的理念和制度转变为大城管的理念和制度;

二是由一个部门的职能、职责转变为多个部门、再到一级政府的职能、职责;

三是由单纯管理转变为共同治理,即由一人挑担转变为共同承担;

四是由单纯维持秩序转变为提供行政服务,即由管制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

五是由仅仅倚靠行政处罚等刚性手段转变为更多地适用柔性手段,形成刚柔相济的执法模式。

如果有关监管执法机关和其他参与主体通过积极实施《治理条例》,能够推动上述转变,努力实现立法目标,就能为走出城管执法的现实困局指明方向并提供经验。

就各级城市治理委员会的功能发挥而言,除了通过制定委员会章程和其他硬法、软法规范来完善运行制度,还要注重提升城市治理委员会委员(公务委员、公众委员)的素质和能力,以更充分地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对于公务委员来说,应强化依法行政、民主行政、阳光行政、效能行政、服务行政的法治观,在职能范围内积极履行职责、依法行使职权、推动城市治理;对于公众委员来说,应当通过制度安排和创造性的实践探索,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市民沟通,不断增进市民的认同和支持,动员更多市民参与城市治理工作。

为此,需要继续抓紧《治理条例》的配套立法建制,包括各级城市治理委员会的构成和运行办法,理顺部门职能、职责关系,帮助市民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城市治理,调动其积极性、保护其参与热情,在治理实践中提高市民素养。只有将广大市民和社会组织看作政府机关的合作伙伴,看作城市共同体管理事务的利益相关者,畅通其利益表达途径,尊重其意见和建议,创造条件、创新机制,确保广大市民能够便利地参与到城市治理过程中,打破城市管理中公权力的垄断性,改变其公共服务单一提供者的角色,使得广大市民多多受益,法定的管理权利切实得到实现。这样的认识和经验,有助于深化城管执法体制改革,成为积极推行社会管理创新的范例。

9.2012年重庆民主法制15条 篇九

【民主法治15条】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我市直辖以来,历届市委按照中央决策,扎实推进民主法治,取得明显成效。为进一步贯彻中央要求,认真实施宪法和法律,全面落实总书记“314”总体部署,着力推动科学发展,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中共重庆市委三届十次全委会决定,总结和深化我市民主法治的具体实践,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建设充满活力、规范有序、公平正义的直辖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完善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健全群众意见顺畅表达、及时办理机制。各级党政干部要坚持开展“大下访”、“三进三同”、“结穷亲”等活动,落实基层党组织“三项制度”。区县每天要有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定期约访群众;乡镇(街道)领导干部要即时接待群众;村(社区)干部要上门走访群众。各级干部下基层,要主动发现并认真研究解决群众的具体困难。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要阅批群众来信,当发生敏感问题或重大事件时,要与群众直接对话。要落实群众工作日制度,开通区县长和市级部门负责人公开电话、电子信箱,拓宽群众意见表达渠道。市、区县群众工作 联席会议要定期分析社情民意,研究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二、在干部选拔考核上健全民意测评机制。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同时将组织考核、干部评价和群众意见相结合,按照干部品行、才能、资历与任职岗位相匹配的要求认真选拔,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完善市级部门、区县、乡镇领导班子工作评价和领导干部考核民意测评机制,加大民生实绩考核力度,扩大群众参与面。民意测评中满意度明显偏低、确属不称职的领导干部应予免职。

三、完善重大决策程序,使各项决策民主化、法制化。坚持重大事项常委会集体决策。市和区县党委对重大问题决策时,要充分听取人大、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坚持和完善“暑期谈心会”、“双月座谈会”、“市领导联系党外干部”等制度。重视工、青、妇、科协等群众团体和离退休老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坚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必经程序。涉及民生的重大决策要举行听证会,并公开听证代表名单、听证过程。听证参与者要具有代表性并有其平等和充分辩论的机会。对违反决策程序出现重大失误的,严格追究责任。

四、健全政务公开制度,搭建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直通车”。各级政府要依法推进政务信息的公开,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市、区县政府政务信息 电子网络的公开平台,要及时准确公开财政预决算、公共资源配置、国有资产管理、重大建设项目、社会公益事业、审计结果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新闻发布制度,支持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及时、准确地发布信息,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群众意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加强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充分吸收合理建议。对群众关切的突发事件,要及时、客观、公正、全面报道。加强网络管理,防止利用网络恶意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

五、完善基层自治制度,保障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全面实行村(居)党组织班子成员公推直选和村(居)民委员会成员直选。凡涉及村(居)民利益的重要事项,都要由村(居)民会议或代表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全市村(居)“两委”要按照“让群众看得见、听得懂、用得上”的要求,利用公开栏、广播、会议等形式,深入推进党务、政务、财务、服务公开。要及时公开低保、合作医疗、社会救助、征地补偿、扶贫资金、救灾专款、涉农补贴、社会抚养费、集体财务收支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内容。村(居)“两委”班子及其成员不按规定实施村(居)务公开、弄虚作假侵害群众利益的,村(居)党员大会或村(居)民会议有权依法依规罢免。要完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扩大厂(院、校)务公开,重点公开重大决策,包括干部选拔任用、公用经费使用、收入分配等 3 内容。发挥好工会和职工代表大会作用,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及时调处劳动纠纷,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六、为全市人民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供制度保障。市委支持人大和政府将“五个重庆”建设、“民生十条”、“共富十二条”等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的实践成果适时转化为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支持民族自治县依法制定和完善促进发展、保护环境、传承民族文化的条例。凡制定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都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公布采纳情况。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及时修改或废止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

七、有效实施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各级人大要综合运用执法检查、专题询问和工作评议等方式,加大监督力度,保证宪法和法律得到贯彻实施。区县人大可加开代表大会,听取审议“一府两院”有关重点工作报告,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询问。人大常委会重大监督活动要邀请人大代表参加,并通过电视和互联网等方式向社会公开。各级党委政府要倾听政协的意见建议,支持政协开展委员视察、参与工作检查和对政府部门工作的民主评议。坚持各级领导牵头督办制度,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

八、支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两会”闭会期间依法履职。加强各级人大代表与选民的联系,每个区域性代表小组建一个“代表之家”,每周都有代表接待群众。组织代表积极 参加视察促进、检查监督、调研建议等活动。推动人大代表走千村、进万户,广泛收集并及时反映群众的意见建议。发挥政协人才优势,深化“委员助推”活动,支持委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收集反映社情民意,积极建言献策。深入实施“五大同心工程”,激发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创造活力,引导全市爱国统一战线始终与党同心同德,自觉围绕加强民主法治凝心聚力、建功立业。

九、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重点推进投资、社会事业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三个领域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减少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推进区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打造“一站式”便民服务平台并向基层延伸,逐步实现乡镇(街道)、村(居)便民服务网络全覆盖。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在城市管理、文化市场、资源环境、农业、交通和食品**监管等执法职责交叉的领域,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将执法力量下沉到基层,使问题在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理。严格规范执法行为,依法细化行政裁量权,将建议、劝告、提醒等行政指导方式引入行政执法。推进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改革,发挥行政复议解决行政纠纷的主渠道作用,使群众知晓并愿意通过行政复议进行**。

十、维护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办案,确保司法公正。各级党委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各级法院要严格执行司法公开的各项规定,全面实行立案、庭审、执行、听证、文书和审务公开。支持法院依法做好执行 工作,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支持检察院依法行使对侦查、审判、执行等环节的法律监督。法院、检察院提出的司法建议、检察建议,抄送同级党委、人大、政府,有关单位必须在规定时限内认真办理、及时反馈。扩大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中基层群众比例,保障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的审理。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规范律师执业行为。对于社会广泛关注的行政诉讼案件,被诉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应出庭应诉。

十一、严格执行“零容忍”、“单方退出”的纪律要求,建设“镇得住坏人、帮得了百姓、管得住自己”的政法队伍。严明政法队伍“六条禁令”。对于以权谋私、滥用司法权、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公、检、法、司各级办案人员,一律停止执行职务,启动问责机制,严肃处理。对领导干部、政法干警与近亲属在同一单位工作需要任职回避的,一律予以调整和交流。禁止现任法官、检察官的近亲属及离任法官、检察官“隐性代理”案件,维护司法判决的公信力。深化司法拍卖体制改革,涉诉资产全部公开交易、竞价拍卖。努力建设有理想信念、亲民爱民、清正廉洁的雷锋式**队伍,使全市政法干警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十二、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制度,确保困难群众打得起官司。市、区县财政要加大保障力度,确保法律援助、司法救助资金投入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加大法律援助和诉讼费减免缓力度,保证低收入家庭的当事人打得起官司。有 严重生活困难的刑事案件被害人、执行案件申请人应得到司法救助。完善覆盖所有乡村的便民诉讼网络,派出法庭开展巡回审判、就地办案数量不少于所办案件的30%。健全民事行政检察与法律援助衔接机制,对农民工追索欠薪、工伤索赔等案件,检察机关应予支持起诉。切实保护赔偿请求人的合法权益。落实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制度,引导律师事务所为群众提供便民法律服务。

十三、健全基层综合治理机制,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在全市主要街道、广场、车站、码头、社区等公共场所,设置“阳光政法”查询监督平台,便于群众报警、投诉、查询、监督。健全交**合一体制,实现打击犯罪更彻底、服务群众更直接。完善校园新型警务体制,加强校车管理,确保全市幼儿和中小学生安全。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在可能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的领域,要制定防范细则。深入推进应急联动防控体系数字化建设,实现“看得见、过得去、救得了”的目标。对群众**事项实行信息化管理,完善**维稳联动机制。拓展城乡基层一体化大综治工作平台职能,推动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引导和规范各类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引领服务群众、反映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作用。若发生“群体事件”,须深入了解事件背景,甄别事实,积极公正地处理群众积怨。健全扫黑除恶长效机制,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努力使人民群众安全感指数保持在90%以上。

十四、完善权力监督制约、保证干部廉洁从政的机制。依法推进“三项行动”,严肃查处基层执法单位违规执法、领导干部插手干预工程建设、侵占惠民资金三类问题。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违规经商办企业、收送“红包”、超标准使用公务车“三项治理”。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电子监察系统,对工程项目招投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矿产资源开采权出让、政府采购等进行公开交易,杜绝“暗箱操作”。健全涉农、扶贫、慈善等专项资金分配使用的监管机制,防止贪污、挤占、挪用。各级党委政府要督促有关职能部门认真调查核实群众和媒体反映的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及时公布处理结果。

十五、深化普法示范工程,增强干部群众的民主法治观念。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学法、带头守法,新提任领导干部要参加法治理论知识考试。将法治教育列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校)必修课程。坚持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和公务员学法制度。全市村(居)“两委”班子成员全部接受法治轮训。加强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法治培训。大中小学生每月要上法治教育课。实施“六五”普法,实现普法宣传教育在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全覆盖。强化全社会诚信守法意识。丰富民主法治宣传载体,开设专题网站,设立“法治宣传周”。以“唱读讲传”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宣传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氛围。

10.民主法制宣传计划 篇十

——民主法治示范村典型发言材料

芦溪县银河镇邓家田村(2010年6月10日)

各位领导:

邓家田村地处芦溪县银河镇以北,是一个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生态环境良好,人文底蕴丰厚的丘陵山村。全村总面积9.8平方公里,山林面积6200亩,森林覆盖率达95%,有农户685户,人口2780人,下辖24个自然村小组,6个党小组,有中共党员70名,预备党员4名,有资源型企业4家,有农产业种养合作社组织6个。村内有交通干线2条,村组水泥公路全面贯通,“沪瑞”高速公路穿村而过。

近几年来,村支两委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讲和谐、保稳定、求发展”为工作思路,以“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为工作目标,全力打基础,认真抓落实,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村民的法律意识和参与“四民主”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村干部依法治村水平进一步提高,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此作一简要发言。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村支两委班子充分认识到民主法治建设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工作。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成立了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委会主任任副组长的邓家田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24个活动小组,并制定了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实施方案。二是层层签订责任书。村委会与24个村民小组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禁毒责任书》,各组又与农户签订责任书,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村委会还对辖区内的刑释解教人员指定了帮教责任人,签订了帮教协议。三是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村治保调委会的职责》、《村规民约》、《村务、财务公开制度》等36个制度,做到制度上墙,有章可循,管理规范。

二、深入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法制环境

近几年来,村支两委以“平安村镇”创建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依法治村、以德治村、村民自治工作,使普法工作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结合,深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使村内治安热点问题得到及时整治,违法青少年得到有效帮教。我村“两劳”释放青年甘家福在村支两委的教育帮助下,建成了年出栏达600头的养猪场,年产值逾40万元,并带动了众多农户从事养殖业,成了全村有名的“浪子回头金不换”。为了防止“法轮功”、“门徒会”等邪教组织的破坏活动,村内加强了对邪教本质危害和外在表现的宣传教育,使村民能分清正常宗教信仰与邪教的区别,自觉抵制邪教的侵蚀,教育广大群众不听、不信、不言、不传。村委会还通过“送法下乡”、“法律进村入户”、法治文艺、召开群众会等方式进行宣传,切实增强村民法治观念,提高村民民主意识,营造了良好的学法用法守法氛围。

三、坚持民主公开,推进基层民主建设

在村支两委换届选举期间,全村党员干部利用发放选民证的机会,广泛向村民宣讲民主法治的重要性,努力提高农村干部群众参与监督意识。一是抓好民主选举环节,加强组织建设。通过民主选举优化了村支两委干部结构,加强了基层村民自治组织建设;二是抓好民主决策环节,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村民委员会进行决策时,充分发扬民主,对涉及到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一律由村委班子会研究,再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三是抓好民主管理环节,依法规范村民自治。村内民主管理制度健全,制定并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建立了有关生产、财务、治安、计生、党员干部目标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村级民主管理的水平,特别是党员目标岗位责任制的创建得到了各级的肯定;四是抓好民主监督环节,实行村务、财务两公开,实行村民自治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逐步规范,每季度向村民公布一次村内财务及村务,做到给农民群众一个明白,还基层干部一个清白,推动了农村基层廉政建设,密切了干群关系,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机制不断优化。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调动了村民民主参与的积极性,为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健全调解网络,积极化解矛盾纠纷

为使村级社会治安得到综合治理,我村建立了三级治保调解网络。村委会设立了村民调解委员会,各村民小组也相应成立了人民调解小组,选配了德望高、有威信的老党员为调解员,同时根据村民居住情况,每组选出了一名纠纷信息员。二级调解网络健全后,工作职责明确,并能积极开展工

作,热心为群众排忧解难,全力化解各类纠纷。一是出现的各类纠纷得到及时调处,调处成功率达95%以上,没有因纠纷调解不善而导致刑事案件和非正常死亡。在昌金高速公路的施工过程中,我们全面调处该工程施工时产生的矛盾纠纷达200起,制止了3起伤亡事故的发生,共追回村民土地、材料、工资等累计金额达164万元。二是能及时发现、整治各种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全因素,整治不了的治安“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开展整治,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处置在萌芽状态。三是结合辖区实际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按照抓早、抓小、抓苗头的原则,做到提前预防、及时处置。2009年我村引进了一家鞋面制作厂,该厂落户于王永茂家中。由于进他家的道路不够宽,需通过其邻居自修道路方可进入,本身两家不和,工作很难开展。经过调解委员会和调解小组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矛盾双方最终消除对立心理,握手言和,鞋厂成功引进并解决了当地50多人就业问题。

11.民主法制宣传计划 篇十一

我国当前最大的国情是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国家的大政方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当前经济繁荣、综合国力强大、人民生活富裕。随着国家的发展,有一些不好现象伴随而来,如法制体制跟不上,犯罪特别是青少年犯罪乘上升趋势;人民的道德素质乘下降趋势;贫富向两极发展;一些少数民族不法分子扰乱社会等。所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1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必须贯彻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民主是法制的基础,法制是民主的保障。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制化,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之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目标,只有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2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和侨务政策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制制度,切实做好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进一不形成各民族干部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社会政治局面。

3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工作

21世纪头20年,既是“重要战略机遇期”、“黄金发展期”,又是“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在“矛盾凸显期”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最主要、最普遍、最大量的是人民内部矛盾。能否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严峻考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宜梳不宜堵、宜散不宜聚、宜解不宜结、宜顺不宜逆。要坚持按照“区分性质、讲究策略、把握时机、严格执法、冷静稳妥”的基本要求,把握和遵循预防为主原则、力争主动原则、关心群众利益原则、教育疏导原则、民主法制原则。着力建立健全矛盾疏导化解,使协调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4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12.县委宣传部长民主生活会发言 篇十二

县委宣传部长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

今年以来,我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弘扬“八字”××精神,坚持“三做”××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思想、工作、学习、作风等方面均取得较大的提高,政治立场更加坚定,宗旨观念,组织纪律性和拒腐防变

意识得到增强。现在,我就将这半年以来的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情况作几点汇报,欢迎各位领导、同志们对我多提宝贵意见。

作为宣传部长,自己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工作首位,不断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发展意识。思考得最多的问题是:如何带领宣传文化系统一班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团结一致、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加快××脱贫、富民、强县奔小康和撤县建市提供动、智力支持的问题。自己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今年以来,主要围绕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县委七届三次全会精神,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明确目标,加快发展,年初我们确定了“坚持一个统领、突出一条主线、把握一个基调、兴起三个高潮、搞好三大纪念活动、营造五个氛围、实现五个促进”的工作思路。通过9个月的实践,目前,全县理论工作率先争强尽展创新领飞之势、社会宣传活化载体增强了感召之力、舆论宣传聚集××擂响了造势强音、环境建设劲吹文明创建工作新风、文化事业彰显××地方特色品牌,为全县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得到了省、市、县的充分肯定,在全市党建工作会议表彰中,我县荣获全市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单位(列第三名),同时荣获两个单项先进,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知识竞赛荣获市优秀组织奖,“两讲一建”活动荣获省先进,全市东部10县文明生态村创建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并在全市推广我县创建经验。

就我自己来讲,今年来,无论在工作上、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我都严格要求自己,始终把握“六个方面”:一是切实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二是不断地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三是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四是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五是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六是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具体讲:

在理论学习方面。尽管日常工作很忙,但是从未放松过学习,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中央、省、市的安排部署,做到及时学习、及时贯彻,切实抓好落实。今年按照省市县委要求,主要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的讲话,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工作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及省委和批转省纪委、省委组织部《关于严肃查处领导干部送钱收钱,跑官要官等违纪违法问题的意见》等有关内容,将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切实统一到十六大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上来。同时,注重加强知识积累和经验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提高工作能力,增强理论素养,学以致用,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三月份南方考察归来后撰写的体会文章《拓宽思路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在《××日报》“南方归来话感受专栏刊发,在文明生态中创建过程中撰写的调研文章《贫困县创建文明生态村的思考》在《××宣传》作为经验文章进行交流,并在全市推广。

在政治思想方面。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得到及时、坚决的贯彻落实。作为常委班子的一员,时时处处维护一把手的核心作用,时时处处维护领导集体的形象和权威,注重主观世界改造,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进取,切实做到勤学习,不断改造自我;多实践,不断充实自我;宽胸襟,不断锤炼自我;严自律,不断完善自我;讲奉献,不断升华自我,充分发挥宣传部--参谋部的作用,积极为县委决策出主意、提建议,推动工作落实。同时切实引导好全县的舆论导向,把好正确的政治方向,使全县党员干部在发展××经济的征途中不迷路偏航。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

在作风建设方面。坚持把各项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往群众心里做,切实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真正以群众的反映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诱发不安定的事不做、妨碍稳定、激化矛盾的事不干。最大限度地减少应酬活动,工作中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坚持每周深入所分包乡村,为群众解决障碍经济发展的问题,帮助群众谋划致富路子。同时在部机关带头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扬民主,正确处理个人与领导集体的关系,搞群言堂不搞一言堂,营造一个团结、民主、和谐、集体决策的良好氛围。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确保决策的科学性与正确性。同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协调工作,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

在廉洁自律方面。一方面,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努力抓好宣传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另一方面,增强自律意识,严格遵守《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清正廉洁、防腐拒变,切实当好廉洁自律的表率。努力搞好配偶、亲人和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虽然我县的宣传思想工作取

得了很大的成绩,我自己也做出了最大努力,但和中纪委第三次全会工作报告提出的“四大纪律八项要求”相比,我自身在有些方面还有一些差距。一是在学习方面还抓得不够紧,满足于学到学过,而在深入学习上花的时间和精力不多。二是工作上有时还存在急躁情绪,县委作出决策后,要求立即抓落实,抓出成效。三是工作上感到效率不高,深入基层和深入实际还不够。四是调查研究工作还不深入细致,跑面听汇报多,蹲点和分析、解剖问题相对较少。这些不足之处,下一步我将加强改进,努力克服。也欢迎班子的成员多给我提意见和建议。

13.法制办主任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 篇十三

法制办公室主任 XX

即将过去的一年,我在工作中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自身还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主要是:

1、对领导安排的工作,积极完成后,汇报的少。有些工作没能盯着干,咬着办。工作中按部就班的多,开拓创新意识不强;

2、根据分工,我主要负责法制办公室的工作,对分管工作存在工作不到位,不检查、不督导的情况。

3、由于事务性工作较多,下基层调查研究不够;

4、在工作中安排计划部署的多,落实力度不是很大。

5、档案归档管理工作时紧时松,存在档案归档管理工作归档不及时的问题。

6、双语学习不够,影响干群交流沟通,掌握社情民意。

7、参加上报信息工作不积极,没有开展做好信息报道工作。

8、坚持了工作作息制度,但是存在没有及时翻牌子的情况。

9、对法律法规学习不够全面,影响制约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

10、我的工作距离党组织、县领导和办公室领导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没有高标准、严要求自己。

14.2014 民主小学宣传工作总结 篇十四

2014年,民主小学在教育局领导的关怀下,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开原市教育工作大局和学校教育发展建设的中心任务,进一步拓展宣传信息渠道,提高宣传信息质量,增强教育新闻宣传效果、提高宣传工作水平,为提高教育工作在全社会的影响力,营造促进教育工作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持续不断地贡献热情,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宣传组织机构,明确学校宣传工作目标

2014年,我校在原有的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队伍建设,形成了以副校长王哲为负责人,以信息员和班主任教师联合完成教育信息的采集、整理工作的辐射型工作组,建立学校信息网,集团信息网,以网络平台的方式加大教育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拓宽信息的收集渠道,增加信息的收集速度,提高信息的质量。同时,为了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教师树立教育信息重要性的思想,积极主动的收集、上报信息,我校特别制定了《宣传信息工作方案》,对积极上报教育信息的教师和学生给予奖励和表扬,强化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上报信息的质量和水平,提高采用率,保证教育信息的及时交流和报送,全面快捷的反映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二、加大教育教学工作的宣传力度,提升学校良好的工作形象

首先,我们依托多种载体,广泛开展教育教学的宣传工作。今年,我校积极与上级宣传机构、传统报纸、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等宣

传平台展开合作,紧锣密鼓地上报学校管理、教育工作中的重大新闻事件,增加学校工作的宣传力度。截止到11月份,我校向《中国教师报》、东北新闻网教育频道、《铁岭电视报》、《铁岭教育咨讯》、《开原教育信息》、开原教育局信息股、民主小学网站等平台,上报信息、师生撰写的文稿共计百余条,对开原市、民主教育集团民主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广泛的宣传。

其次是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注重特色宣传。为了提高学校教育工作的社会参与度、知晓度与满意度,积极开展学校的宣传工作,我校围绕“美国犹他州立舞蹈团访华教育交流活动”、“铁岭市‘市长杯’职工工作技能大赛”、“开原市创建艺体教育示范县评估工作”等重大校园新闻事件予以滚动式重点播报,先后在各大媒体宣传,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三、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带动教育工作不断发展

一是充分利用教育信息网络优势,开展网络宣传。及时更新学校教育宣传信息平台,及时监控信息报送时间、数量、质量,做好校园信息网内容保障工作。积极向教育局信息网、市委、市政府信息办和市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等部门进行信息报送,同时,通过建立家校网络平台,促进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及时把学生每天参与的重大事件、教育新闻汇报给家长,赢得广大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和理解,积极配合学校更好地完成学校工作。

二是不断创新校报形式,积极开展向上级领导汇报校园新闻的工作。今年,我校大力开展学校新闻汇集整理上报工作,每学期以校

报的形式,整理汇集校园重大事件,上报到市委市政府教育局等各大领导机构,积极向各位领导汇报学校半年来的中心工作和取得的教育教学成绩,便于领导及时指导学校工作,使校园工作更加紧密的契合全市的中心工作,为学校的良好发展奠定媒体基础。

四、积极开展校园文体活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为教育信息的宣传上报工作做好保障。

一是广泛开展校园文学交流活动,加强班级文学作品研究和作品创作工作。我校每学期举行中高年级学生征文比赛。收到的百多件作品中,共评出了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30名。征文比赛中涌现了一批高水准的学生作文,促进了学生对文学创作的热情,为学校教育信息的投稿工作奠定了基础,丰实了投稿内容和形式。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形成系列报道,营造浓厚氛围。我校每学期各大科室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师生共同参与,例如美术百人绘画、音乐歌满校园、体育快乐运动会、书法诗词诵读比赛、教师赛课活动、教研活动等等,从教学到文艺体育,内容丰富、节奏鲜明,既丰富了师生的校园活动,又为校园信息的上报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载体。

2014年,在开原教育这个广阔的平台上,民主小学的宣传信息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更加有力的发展,但我们还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一是加大教师投稿的力度,提升教师稿件内容的丰富性;二是进一步阔大信息来源渠道,提升信息的质量和高度,力求快捷、迅速地上报高质量、内容多样的信息。相信,在教育局各位领导的悉

心引领下和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宣传工作会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为教育教学宣传工作贡献更多的力量。

民主小学政教处

上一篇:写景作文:牵牛花叶圣陶下一篇:观看电影《热血教师》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