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品德和修养

2024-07-23

教师的品德和修养(精选8篇)

1.教师的品德和修养 篇一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学术界的看法不尽一致,笔者认为,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不再是仅仅需要掌握单一技能的高精尖人才,更需要综合素质高、知识面宽、基础雄厚、具强烈法律意识的高精尖复合型人才,以能应付新的挑战。

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增强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模式,思想道德修养是以科学的人生观指导个体的人生实践,是人生自觉地自我规范,自我塑造,自我完善。“修养”不是脱离社会现象的修身养性,不是排斥教育的自我封闭,也不是对人的束缚,而是在社会实践中自觉地自我锻炼,是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而法律意识的增强则要求在学习法律知识的同时能把自己所学的应用在现实生活当中。

笔者经过思考和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存在很多方面的不利因素。大体上有如下几个:

第一: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半封闭的温带大陆大河环境,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家国一体的宗法社会,造就了“道德型”的中国的中华文化,不讲或很少讲脱离伦理学说的智慧。这种伦理道德学说曾经长期充当维系社会秩序的精神支柱。这种伦理道德为封建社会的统治,维护社会秩序立下了汗马功劳,它是绝对讲“臣对君尽忠,子对父尽孝,妇对夫尽顺,弟对兄尽悌”,“三从四德”,而且中国的宗法制度一直讲究“道统”,“心传”,不管是精华还是糟粕都是上代继承下来的,就决定它有精神虐杀的一面,在漫长的岁月中将封建等级关系伦理凝固化,成为封建社会压迫的一种形式。“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才正式对这种道德伦理的糟粕进行清算,但是悠远的古代文化所带糟粕不是一时能清算得了的,它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现代人的思维和生活。

第二:中学时代的应试教育副作用。

在这个层面上,家长,教师,乃至整个教育体系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高考的指挥捧的魔力使中小学的教育是以“分数”和“考试”为中心的教育,德育和美育长期受到不应该的冷落。学生把分数看成是“命根”,老师把分数看成是“法宝”,家长只看学生的成绩,不关心学生的心理和品格的全面发展。在“一试定终身”的高考的指挥捧下,一切都是以成绩论英雄,每每学年末的各项评比都是与成绩挂钩的,有些教师认为“成绩不行是说什么都没有的”。这种只用学习成绩的名次来衡量学生的优劣,就决定只在教学上下功夫而在塑造孩子的灵魂方面却很少花费时间和精力。学生在这样的环境就出现了一种畸形的成长历程,学生的灵魂也或多或少被扭曲,这样的环境中生产的中学生是一种“残疾”的。这样的学生一旦进入大学,就是很容易暴露出他的缺点。应试教育造就了一些人,但是却把很大一部分的学生给扼杀了。看来教育的制度是要大力的投入,不断借鉴古今中外的教育制度中的合理成分,不断地完善一个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体系。

第三个:社会的转型。

当社会初于价值的转型,伦理,道德,观念,都处紊乱状态之中,作为社会的一部

分的大学生,也是难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大学城已非伊甸园般的净土。作为一个典型的亚文化圈,大学城必然要受到社会大文化的影响和侵蚀。在商品化和传煤化的社会里,不吃人间烟火的象牙塔早已不复存在。德国的思想家雅斯贝尔斯在描述二战后欧洲新一代青年的精神在崩溃时曾这样写道只用三个否定来加以标志,那就是:“历史传统的断裂,主导的认识的基本缺乏,对不确定的未来彷徨苦闷”当代的中国正面临着相似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国的大学生正经历着一个痛苦的“断奶”历程,如何判断真,善,美;如何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是我们急待弥补的课程。

第四:当代道德建设的功利性。

现在的道德建设带有很强的功利性,曾经有一个银行因为满足了一个老人的兑换两角钱的旧银币而迎来了老人的存钱。这事的发生了以后,这家银行就开始了行风的整顿和建设,从此这家银行赢得了很好的口碑,营业额是直线上升,这家银行的职业道德建设是明显带有功利性的。就是大学生家庭教育里面也是带很大的功利性的,如果我们在考虑事情的时候考虑是否有利可图,这样的道德建设是一种畸形的。这一问题必将影响着法制社会的建设和完善。

第五:社会的不良风气的影响。

就我们身边而言,就很多的不良风气,像如“课桌文学”,“厕所文学”的泛滥,图书馆的书被乱图乱写,某些大学教授抄袭他人的学术论文被揭露,有些教师为了创收而对上课敷衍了事„„,还有是社会上的凶杀,色情,受贿,贪污,蒙骗„„更可悲的是好人好事被冤枉的情况是时有发生,有一个公司的出差人员因救了一个被车撞晕的妇女而被她的家人冤枉,在人道主义下救死扶伤,得到的竟然是为维护正义而要与恩将仇报的“家属”对簿公堂。就这样一件一件的,类似事件发生的同时,有些人因怕若上麻烦对好人好事是不闻不问。有很多的家长就这样教导他们的孩子不要多管闲事,常常把这些例子当成“教材”。不可否认这样的教育是不符合潮流的发展,好人好事被冤枉的情况也属少数。但是在这种让人学雷锋不讨好,反而招来一身麻烦的案例是让很多的人接受了 “希望在自己有困难的时候有雷峰的出现,但自己又不想做雷峰” 的这样一种观念。这一些社会的不良的风气无形中让大学生把社会想得比现实更可怕,都可能污染大学生。看来净化社会的风气需要整个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共同努力。

我国的经济取得大发展的前提下,党中央看到了作为以道德建设为灵魂的精神文明建设已不能和物质文明同步的情况,于是在以法治国的同时,党中央也曾强调要以德治国,看来今天的公民道德建设是必要的,而且是及时的,道德教育任重而道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

美国教育家,加洲大学校长克拉克.克尔说“大学应该是国家教育的中心,而且是生活的中心,它仅次政府成为社会的主要服务者和社会变革的工具,他是新思想的源泉,创导者,推动者和交流中心”。看来未来的大学被人民寄予更高的期望。因此作为大学生,我们要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认清时代发展的趋势,提高文化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抵御不良行为的侵蚀。

那当今大学生应该怎样提高道德修养和加强法律意识呢?笔者觉得,应做好以

下几点:

一、认真学习理论,不断提高自我修养的自觉性。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越彻底,认识越正确,进行修养的自觉性就越高,在修养实践中的盲目性就越少,就能及时地识别错误倾向,少走弯路,免遭挫折。朝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方向努力,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深刻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必须认真学习党的文件,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当前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总政策。必须认真学好必修和选修的思想教育课程。还必须认真学习与思想道德修养学方面有关的知识如伦理学、心理学、人才学、社会学以及现代管理科学等学科。只有理论上的坚定,才能有行动上的坚定,才不致于随波逐流,附和错误潮流。

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活动。

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主要以社会实践来检验。俗话说:“听其言,观其行”,这个“行”就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仅是智慧的源泉,而且是道德的源泉。人们思想道德的形成,正是在社会实践中,在待人处事中表现和形成的。人们要进行自我修养,自我改造,也必须通过社会实践,离开了社会实践,便谈不上自我修养,自我改造。人们总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列宁曾经指出,旧社会给我们遗留的最大祸害之一,就是“书本与生活实践完全脱节”。我国儒家倡导的“内省”、“自讼”、“吾日三省吾身”之类,虽可借鉴,但其最根本的缺陷就是脱离社会实践,因而收效甚微,正如明朝的黄馆所说:“历数十年犹未足以纯德明道”。当代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国情、乡情,耳闻目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气象以及碰到的许多新问题,既激发了为振兴中华,建设四化的雄心壮志,同时又看到改革开放前进道路的不平坦,看到了教育同形势发展的差距。在平时,大学生在学校的许多活动包括第二课堂活动中,都包含有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也是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例如担负党、团、学生会、系班干部职务,工作实践、参加集体组织的各项有益活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教育实习、专题报告会、讨论会、听录音、看录象、电影、开展书评、影评以及文娱、体育的比赛等。每个同学参加这些活动,既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才能,又表现了自己的思想道德,可以从同学们的议论中得到大家对自己思想道德的评价,学习他人的优秀品质,从而促进自己思想道德的修养。马克思曾说:“人来到世间,既没有带着镜子,也不象费希特派的哲学家那样,说什么我就是我,所以人起初是以别人来反映自己的。”

三、向先进人物学习

学习先进人物,可以从历史上学习,也可以从现实中涌现出来的大量英雄人物身上吸取高贵的品质,更要注意学习身边先进典型的精华。学人之长,补己之短,特别是同龄人的先进业迹更发人深省。因为其所处的时代、环境差异不大,主要是努力程度的不同。思想道德修养的目的在于学会如何做人,培养高尚的情操。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以先进人物作为楷模,就会不断激励自己向更高的思想境界攀登。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是很有道理的。

四、掌握批评的武器,发扬“慎独”精神

在我们大学生中,一些同学沾沾自喜于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而对自己的缺点、短处不乐于别人指正,这是片面的,不利于思想道德的修养。修养贵在自觉,应提倡“慎独”精神。“慎独”语出《礼记·中庸》,原话是:“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君子在人们看不见的时候,总是非常谨慎,在别人听不到的情况下,也很警惕。最隐蔽的东西最能看出人的品质,最微小的东西最能显出人的灵魂。思想道德修养的过程,主要是自我意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过程。优、缺、长、短对一个人来讲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正视这些问题,严于解剖自己,才能不断发扬优点,不断克服缺点。而对别人的缺点错误,则应抱着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诚恳指出。同时,别人对自己的批评,自己应该虚怀若谷,认真进行反省。

五、思想道德修养同学习遵守校纪、校规相结合一个人的思想意识修养,主要是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通过理论的学习,能动地指导修养,通过实践,检验修养的效果。而法律、法规,则是从理论、实践的结合上去指导人们进行思想、意识行为的修养,是对人们偏轨行为的制约。大学生在学校里,应该认真学习,模范地贯彻执行学校所制定的一切规章制度。因为这些规章制度是密切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而具体地贯彻执行法律、法规的行为准则,是保证高校贯彻执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需要,是促使大学生沿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方向健康成长的需要。

培养思想道德修养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要使自己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就必须善于总结提高,很下功夫。思想道德修养,贵在自觉,贵在实践,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这样日积月累就会取得长时间的进步。

2.教师的品德和修养 篇二

一、语文教师的修养要加强。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高尚的师德、无私的爱心、进取的精神以及丰富的知识储备是语文教师修养的最根本条件。纵观古今, 哪一位师圣贤人, 莫不是才高八斗、诲人不倦, 更是德才兼备, 以身作则, 教育学生。春秋时期鲁国人孔丘, 可谓家喻户晓、名垂青史。可他是报着对自己的国家深厚的感情和对自己的学生无限的热爱以及对教书育人这个事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周游列国、匡世救民、孜孜以求。当代教育家季羡林不但文章写得好, 书教得好, 更是一代师德楷模, 受到了莘莘学子的无比尊敬的爱戴。可是, 作为一名教师, 如果不爱国, 不爱教, 不爱学生就难以为师。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 人们的生活也精彩纷呈, 这就无疑给教师的心里投下了一枚炸弹。向官看、向钱看、向房看、向车看的潮流对教师的思想冲击实在太大了。特级教师郗禄和曾经说过:“一个教师要解决三个力的问题即动力、能力、精力。缺乏动力不想干, 缺乏能力不会干, 缺乏精力不能干。三者之中首要的是动力问题, 而动力则来自于对教育的事业心。”可见, 教师只有增强教书育人的事业心和荣誉感, 才会处理好贡献与报酬、名利与现实、苦与乐的关系, 从而心甘情愿地献身教育事业, 受到学生的尊重并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要让教师刚刚正正地站在三尺讲台上, 而语文教师的责任就更加明显。要站在历史的高度要求自己, 面对学生。

爱心是教师行为最基础的东西, 没有爱心则众叛亲离。常见某些教师在课堂上学生回答不出来问题就冷嘲热讽, 有的学生作业完不成就罚站。久而久之, 学生对老师望而生畏、敬而远之, 教学成绩不用说持续下滑。这就是没爱心、没耐心。有人说“教师本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这正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

“人的素质跟文化知识是离不开的, 不把文化素质提高就不能领会或领会不了教育学规律、心理心规律。”这就是“打铁须得本身硬”, 这就是对教师文化修养的基本要求。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要求教学目的、内容和方法的快速跟进。新课改的推行, 又对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实施的继续教育工程为我们教师的进修搭起了一个平台, 这是个上进的机会。《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 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可是, 这么多的新思想、新内容、新方法, 你不通过业务学习是万万不可能跟上时代进步的要求。而颓废思想、厌倦情绪实在让人防不胜防。实践证明, 语文教师又必须是一个大杂家, 什么都要懂、什么都得会, 这是个非常高的要求。只有克服畏难懒惰情绪, 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知识积累, 加强业务技能培训, 才能使自己的文化修养达到更高的要求。也只有这样, 语文教师才能使语文教学领跑其他学科。所以, 学而不厌、高歌猛进、积极进修学科知识, 拓展知识视野, 用良好的师德、渊博的知识, 不断充实自己, 才能成为合格教师。

二、语文教师的“演技”待提高。

教师是一个登台亮相、舞文弄墨的角色, 就像演员演戏一样, 演技不好, 戏就没人看。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只在于传授本领, 而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是教学目标。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 还要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教会学生吸取知识的方法, 要唤醒学生的内在积极性, 用爱心感化学生, 用高尚的品德去影响学生。中国大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 而是教学生学。”这是教学目的。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探究问题。一个称职的语文教师应该是满腔热情、一颗爱心;满腹诗书、一笔好文;满面春风、一手好字, 还要有入情入理的刻划、惟妙惟肖的表演, 这就是教学方法。叶圣陶先生说:“吟诵的时候, 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 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 内容与理解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可见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并不比教学内容差。在整个中学教学过程中, 语文教学承担着开路先锋的作用。语文教学搞不好, 就会直接影响到其它学科的教学效果。为了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师必须得有过硬的驾驭课堂的本领, 说学逗唱样样来得。读得生动, 朗朗上口、声情并茂;吟得贴切, 情景再现、入情入理;乐得适当, 融洽气氛、培养兴趣;评得准确, 培养尖子生、鼓励学困生, 这是对教师技能的要求。有了好的演技, 才是优秀的教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全神贯注于课堂, 活跃了课堂氛围, 使学生和教师的心智联系在一起, 使知识在师生和生生之间有效的传递, 提高了教学质量。当然语文教师提高“演技”, 并不是矫揉造作, 教师要做一个“真”人, 摒弃社会上的市侩之气, “身正为范, 学高为师”, 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征服学生。

3.教师的品德和修养 篇三

关键词:二胡教师;艺术修养;人文修养

二胡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自身的修养直接决定着教学的好与坏,也决定着学生演奏技巧的发展和艺术人格的完善,所以,二胡教师的艺术修养和人文修养,比自己的业务技能更重要。凡是从事二胡教学的人,在还没有着手去探求其高深的技巧与修养之前,至少应该要有禀赋、兴趣,要有理想、责任感,有温和而快活的性情,有始终如一的耐心。有志于二胡教学者,又必须知道二胡教学是一件最高尚、最快慰的工作,在繁忙复杂的教学过程中,它更能够带给自己精神上的慰藉和满足。

二胡教学多采用面对面手把手的个体教学,师生之间要有较多的思想交流,相互间的了解、沟通是必须的。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而深远的,你的言谈举止、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理想观,都是学生的榜样、表率。因此,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个性品质。只有具备这样的品质,才能认真研究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发积极的情绪,这些都对学生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产生重要的影响。真诚的爱护、关心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细节,做到严格要求,孜孜不倦,教学效益才能真正提高。

二胡教师必须具备正确的音响概念,同时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娴熟的演奏技法,对二胡具有很好的控制和驾御能力,对二胡的各种演奏技法了如指掌、炉火纯青,才能使学生正确理解二胡的演奏艺术,为逐步走向二胡演奏的顶峰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胡教师要了解中国文化的渊源,要具备有一定的文学、历史学、美学以及社会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的功底。因为二胡作为一种中国民族乐器,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承载体,他所表达的不单纯是音响,更主要的是深邃的文化的内涵、崇高的艺术境界和遥远的历史再现。同时要使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手法、思想和历史背景以及历史对作者和作品的影响。创作手法又包含了音乐基础理论、曲式学、中国音乐史、作品分析和音乐欣赏等学科的知识,使学生了解作品的特点,再加之演奏示范,才能使学生对画面、动感、情绪以及思想有深刻的体会。

在诸多修养中,对于“唱奏”技巧上的修养,是教学中最重要的。

“唱”指的是唱歌,声乐在音乐中的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教二胡必须先懂得唱歌。唱歌是“音乐自己表现”的惟一的直接的方式,俄国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歌唱实际上是一种悲欢的表现。幼儿在还不会说话时,绝大多数都能咿呀地用某种旋律来表达内心的情绪。世上无论哪种乐器,都不及人的嗓音那样直接地表达人的感情。因此我们可以确信声乐在音乐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是音乐学院还是普通学校的音乐课程,声乐都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小学、普通中学都以唱歌为基础,辅之以乐理、欣赏,音乐师范的专业声乐更是必修课之一,辅之以视唱练耳、乐理、曲式学、欣赏、作曲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为将来做音乐教师奠定良好基础。因此,二胡学生不能偏科,要多加强声乐技能技巧的学习,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演奏更富有歌唱性,更能贴近人的情感,也更有艺术表现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都要以情感为载体。在二胡演奏修养上,应知道技巧与情绪并重,而情绪尤为重要。如果人的情绪不能体现在演奏上,他的演奏不过是一种机械的反复,要知道,表现情感内涵是演奏的终极目的。

在唱与奏练习时,最能够直接地了解作品和熟悉作品的办法,就是“视唱”,视唱练习上能够调动学生的口、眼、手、耳的互动性,对作品的旋律首先要进行反反复复的视唱,对旋律或者说对谱子烂熟于心后,演奏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内外逢源,“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就是这个道理。教师的视奏能力和视唱能力对学生的示范作用是立竿见影的,技术性教学不能光靠说,如果教师自己的视奏能力和视唱能力差强人意,就是说得再天花乱坠也无济于事,反而是学生“雾里看花”,越听越糊涂。所以,二胡教学中的示范性手法是最主要的,教师应以感性教学为主,理性教学为副。

怎样教学生学习二胡,不能认为将自己掌握的全部技能囫囵吞枣地给了学生便算了事。良好的教育应由学生内心去发展,教师应先研究学生、认知学生,了解了学生的特性才能抓住教学对象,才能活用教学原理,才能使各个学生都有进步,适合自己特点发展,这就是“因材施教”的原则。

如有的学生音准不好,练习时总有点偏高、偏低,这就应着重进行视唱练耳的训练,培养其准确的音阶概念。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音准都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二胡自然不能例外。

有的学生基本功还不错,但演奏时往往流于生硬、不自然,这就需要引导其多欣赏一些二胡名作,认识各种不同时期作品的流派和风格特点,了解各种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及其创作手法,要深入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和情感内涵,这样才能更好地诠释作品,提升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要上好一堂二胡课,经验告诉我们:第一要引起学生的兴趣,第二要利用作品所表达的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反应,第三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演奏实践活动中来,以进一步发展其对作品的感受、理解能力,最后达到提高对作品的欣赏、理解、鉴别能力。更重要的还是把这三种程序混合进行,教学效果会更好。

引起学生的兴趣——打动学生的情绪与美感使其发生兴趣。如向纯正艺术理想前进,或找出有兴趣的东西使之与作品发生联系。引起兴趣可以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学习欲,教师应该开始就设法引导学生到个性表现的途径上去,使他们自己的表现方法合乎艺术的原理。一个好的二胡教师是超乎寻常的,他要去开发学生艺术上的禀赋,启发他们的艺术冥想力,培养他们的判断能力、创造能力、表现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品味、品格,更重要的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个性。

这里要特别提出要重视“听想”的训练。“听”即倾听,“想”即联想与想象。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因而,倾听自然是欣赏音乐的主要方式。在沉默中聆听作品而不加以评论也会大有收获。教师必须尽量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从中知道音高、节奏、速度等概念。在听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联想与想象。学生之能产生联想与想象,是基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及准确地感受、理解作品的能力。如何使学生将生活经验与作品的表现手段联系在一起,是促使他们产生联想与想象的关键。因此,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故事、诗歌,美丽而富感情色彩的图画、幻灯、录像带,都能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感受、理解作品之间架起联想与想象的桥梁。

各种技术性的学科,都应反复练习使之纯熟,逐步形成技能、技巧,二胡的技术学习也莫不如此。无论何时都应使学生精神集中,随时提醒学生,技巧的运用是为了表现服务的。至于教材的选择,重要的原则就是应与学生年龄及身心状态适合,并能引起兴趣,适应其技巧程度。二胡教材的选择,还应根据不同学生而选用不同的教材,以符合每个学生的特点,更不应把自己的爱好盲目地强加给学生。

4.教师的品德和修养 篇四

滕英超

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教学风格的形成都是有着他的自身契机和历史渊源的。借鉴文学、文章的风格研究的理论,有研究者提出从高尚的师德、独到的教识、新颖的教法、精妙的语言、优美的教态、敏捷的思维、动人的情感等方面去探讨语文教学风格流派的成因;有研究者则认为,政治素质、道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思维特点、教学方法、风度气质、师承关系以及教师的主观追求、所处环境等诸多因素是语文教学风格流派形成的基础。构成语文教学风格流派的教师素质和修养不是单一的,所以语文教师必须有意识地从多方面下苦工夫。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优良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就是教师的灵魂。古往今来,凡是优秀的教师无一例外地都是品德高尚的人,坚持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人。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的职业理想;热爱学生、以身作则和诲人不倦等等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这些要求对所有学科的教师都是适用的,对肩负着多种功能的语文课教师尤为重要。一个教师如果没有无私的脱俗的爱心,就不会关心学生,就不会了解学生要学什么和学到了什么;教师与学生之间就无法实现感情的双向交流和心灵的呼应,就无法建立起教学过程的和谐美的氛围。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如果在这方面有欠缺,则何谈进行教学改革和形成教学风格呢?上海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在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分析自己的教学特色而写的一篇文章中就是以《爱的事业》为题的,在纪念她从教40周年的研讨会上,她的发言题目也是《爱的奉献》,都有一个“爱”字,可见对事业的执着和对学生的感情在她心目中的地位。青年教师亦如此。在全国中青年语文教师观摩活动中,我结识了几位教坛新秀,他们的教学各具特色,但热爱教师这一职业是他们共有的。山东省泰安市青年教师程翔,一次在课堂上朗读一篇学生作文,准备读完后让学生分析。突然,一个学生指出这篇作文是抄袭的。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老师没有去批评、指责抄作文的学生,却说:“这的确是一篇优美的文章,我以前没有读过。今天读了以后,就像喝了杯甘甜的美酒,真是美的享受。同学们听了也是美的享受。我们应该感谢这位同学为我们提供了这么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这位同学表示感谢!”同学们的掌声打动了那位抄作文的学生,该生后来专门写一篇感情真挚的文章,记叙当时自己的感受以及所受的教育。这感人的教育佳话,固然说明程翔老师已经具备了机智灵活的教育应变能力,但更主要的,是让我们通过这件事感受到程翔老师对事业、对学生的一片爱心。老师的教育艺术、教育机巧„„都是植根于对事业、对学生挚爱的深情之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许多优秀教师的实践证明,教师的政治素质、道德修养、职业理想、敬业精神,像有人形容的那样:走火入魔的献身精神,对于教学境界的开拓和加深,对于教学风格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未来。时代在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在知识总量急剧膨胀的同时,部分知识也在不断老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广泛学习,深入钻研,建立一个科学的、高效的、适应时代发展的知识结构体系。语文是中小学开设时间最长、课时最多、内容最广、作用最大的基础学科。它的任何一个目标的完成都依赖语文教师。语文教师是语文知识的传授者,是语文能力的训练者,是智力的开发者,还是思想品德的培养者。只有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知识渊博的学生。教师知识越渊博,学生在接受知识时付出的劳动、苦恼和花费的时间也就越少。这是一个反比关系。做为一个称职的语文教师,特别是要成为独具风格的语文教师,在知识的积蓄上,不但要有以语文知识为主的社会科学方面的“百科知识”,还要学一点自然科学方面的“百科知识”。一位老教师上课“卡壳”的故事就很说明这一问题。这是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特别善教文言文的老教师,在讲《岳阳楼记》这篇他已教了一、二十遍的传统教材时,有位同学在课堂上提出一个疑难问题,请求老师解答:“文章写的是‘上下天光,一碧万倾’、‘皓月千里’的好天气,而‘皓’也就是白,按理说,银白的月光射在湖面上,经折射后,应该是白色,为什么却变成了金黄色,出现了‘浮光跃金’的景象呢?”这位老教师对于这样一个他从来没有思考过的新问题,一时无法作出圆满正确的回答,只得尴尬地说:“这个问题涉及光学原理,与理解课文关系不大,不在课上解决,下课后再作研究。”下课之后,这位老师感到十分不安,立即向一位物理教师请教,才算把问题弄明白,后又对这个学生作了解答,学生十分满意。事后,这位老师感慨万分地说:“教了大半辈子,想不到还是个不完全称职的语文教师啊。要完全称职,还必须继续学习,特别要学点自然科学知识才行啊!”这种事情在语文课堂上出现并不奇怪,特别是当今教学改革中的开放型教学,学生思维活跃,什么奇怪的问题都可能提出来,有的要靠教师的机智来处理,有的光靠机智还不成,需要的是真才实学。一个知识贫乏,基本功不过硬的语文教师,是不可能完成语文学科的复杂而艰巨的教学任务的,更不可能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所谓能力,是指人们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它包括完成一定活动的具体方式及其必备的心理特征。语文教学能力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智活动,是一个多层面多因素的复合结构体,它包括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深刻的理解能力,很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再具体一些分析:

(一)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智力因素与动机、情绪、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是构成语文教学能力的心理基础;

(二)由中文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语文教法等教育专业知识及其他跨学科的各种文化知识,是构成语文教学能力的知识基础。

(三)语文教学能力包括:听读说写等语文基本能力,分析语文教材的能力,了解学生的能力,设计教学方案的能力,设计板书和书写板书的能力,运用教学语言的能力,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指导课外语文活动的能力,评议语文教学的能力,考核语文成绩的能力,设计教具,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等等,这些构成语文教学的能力基础。

某种能力在某位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诸种构成因素中成为“主色”时,那么,这位教师的教学风格便具备了“能力型”的特点。比如,河南省周口地区商水县魏集有一位民办中学语文教师,叫李晓明,他的背诵能力是惊人的。1984年3月,在河南省周口地区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三次年会上,这位刚满19岁,仅有五个月教龄的青年教师作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教材背诵表演,面对专家、学者、地县领导和全体代表,熟练地背诵了初中语文第二册。不论课文难易长短,也不论文言白话,提一篇背一篇,点一段诵一段,指上句接下句,对答如流,琅琅上口。与会者无不惊叹,每背完一篇、一段,立即博得一阵热烈的掌声。他是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做到发音准确,字字响亮,切实遵照原文,不掉字,不添字,不重复,不颠倒,不破词,不断句,读出恰当的停顿节奏、轻声重音、口气语调,因此不论是高声朗读,还是低咏恬吟,一闭眼,文章的形貌便会浮现脑际;他一气背下,来龙去脉,处处清晰。《古代英雄的石像》全文3500字,又多是对话,背完,仅丢掉一个虚词“于是”。

表演是这样,平日教学呢?由于李晓明熟读课文,因此课堂上能熟练地口述、提问、释疑、检查作业,从不翻阅课本或备课笔记。学生在朗读或背诵时出错,他不仅能准确地纠正错字错句,甚至连某句话后面是分号,停顿时间稍长,某句话后面是叹号,要读出感叹语气等等,也都能一一指出,常常使学生赞叹不已。在讲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他运用准确、流利、富有感情的示范背诵,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背诵习惯,有些学生过去视背诵为苦事,现在渐觉成趣,因此,背诵作业虽数倍增加,但学生都能按时完成,学得比较扎实。李晓明老师又不失时机地由朗诵过渡到默读、速读和跳读,教会学生读书,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1983年期终考试,县教育局统一命题,以乡为单位组织监考评卷,他所教的普通班平均72分,超过重点班,居全乡第一名。

实践证明,语文教学风格与教师的思维特点也是相互联系着的。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服从于一般规律,但不同人的思维特点又各不相同。按照钱学森教授提出的思维科学理论体系,人的个体思维过程主要有三种形式,即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灵感(顿悟)思维。偏重于抽象思维的教师,其思维特点是逻辑严密,判断准确,善于概括和推理、分析和综合。在教学上,它是形成“理智型”艺术风格的基础。这种教学风格在课堂上往往表现为知识系统性较强,概念理论知识占比重较大的特点。而偏重于形象思维的教师,其思维特点是,善于演绎和分析。在教学上,它是形成“情感型”艺术风格的基础。在课堂上往往表现出以情动人,或情理并举、互相渗透等特点。灵感思维强的教师,其思维特点是灵活、敏捷。在教学上它是形成“创造型”艺术风格的基础。在课堂上往往表现出能够积极思维,周密思考,应变能力强,正确判断,迅速作出结论。当然思维类型的“偏重”并不等于“单一”,更多的人是“复合型”的,如上海市建平中学的程红兵老师,便认为自己的思维类型是“判断型与情感型的复合”。

从事任何工作都要讲究方法,教学也不例外。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它既包括教师教的活动方式,也包括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的活动方式,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我们知道,做为科学,只有一个客观标准,一个是非;1+1=2,谁都得这么教,而做为艺术,同一个科学内容、科学知识,可以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因为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由人,即由教师来掌握和运用的,而教学方法又不是僵固的“模式”、“框架”,教学也决不能“临摹”、“描红”,而是一种创造,一种艺术。这样,我们便会发现一个事实:在不同的方法中,可以运用同样的方式;同一种方法,在不同的老师那里,又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因此,教学方法的不同,便有不同的教学流派,也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是一个语文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基础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在语文教学风格流派形成基础的诸种因素中,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许多风格流派的特征,就是通过教学方法体现出来的,如“讲派”,“练派”,“导派”,“发现法教学”,“茶馆式教学”,等等。

气质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特点在行动方式上的表现,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风度,包括人的美好的举止姿态。它们对于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也是有着影响的。人的气质实际上是有优劣之分的,而且是能够改变的,可以调节的。从古代希腊一直到今天,不少专家学者都认为气质包括四种基本类型,即忧郁质、胆汁质、粘液质和多血质。后来的心理学家又有两维度等学说,即认为:胆汁质和多血质是外倾性的,忧郁质和粘液质是内倾性的;忧郁质和胆汁质是高神经质的,粘液质和多血质是神经质的。我国的教师气质,从历史上看,大多是属于内倾型的,一般来说,他们的人格形象是神情严肃、冷静庄重、谨慎小心、不好交际的。这种格局的形成主要应从长期封闭的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和灌注式的教育体制中去找原因。在当今改革、开放、搞活、竞争的时代环境中,内倾型气质已经日益暴露出与时代特征、培养人才目标不相适应的缺点。有人认为新时代的教育应当是充满生气和活力、能够充分展示人的主体性的教育;新时代培养出的人才应当是性格开朗、积极主动、善于交际、勇于开拓的人。因此,新时代教师应当以外倾型为主,尤其中小学教师队伍更应从内倾型为主逐渐向外倾型为主转变。这是社会和职业选择的需要。当然,外倾型气质也有其缺点。做为教师个人,应该有意识地自我调节,在向外倾型气质过渡中也要保留内倾型气质中有些好的心理品质。在现实中,确实有一些明显内倾型气质的教师,他们性情温和,不善言谈,课堂上往往用低音教学,很少表情朗诵,不能做绘声绘色的讲课。做为语文教师,这似乎是缺憾,但他们之中有的人教学实效并不差,他们同样能取得成绩,成为优秀教师,成为特级教师,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而蜚声教坛。原因之一,就是他们能够调节自己的气质,保留其内倾气质中好的因素,扬长避短,弥补自身的缺欠。在教改的大潮中,往往是内倾型教师首先接受“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育箴言,首先承认“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首先实行变“讲”为“导”、“练”的教学方法。

师承关系也是形成教学风格的基础之一。一般初出学门、初登讲坛的教师其教学处于模仿阶段,往往是先生如何教,我便如何教,老师怎样讲,我便怎样讲。自然,先生是怎样的风格,学生也便接近怎样的风格,先生具备哪些特色,学生也容易具备哪些特色。特别是流派的形成,更与师承关系分不开。于漪老师在为自己的教学风格“画像”而撰写的论文中,首先谈的是师承关系。她写道:“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之所以热爱她,还得从四十多年前语文老师的一堂课谈起。那是初中三年级的时候,年轻的黄老师讲鲁迅先生的《故乡》。这位刚从大学毕业的老师课教得生动极了。„„老师讲得那么传神,我们这些十四五岁的学生似乎也步入了文中描绘的境地。„„老师分析得那么深刻、精辟,我被深深感动了,心中涌起了对教师的崇敬之情。„„读高中时„„一次我们的国文赵老师在课堂上大声朗诵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读时头与肩左右摇摆着,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不禁油然而生,简直是充盈胸际。„„教我们大学一年级国文的是名教授方令孺先生。„„最使我们信服的是她的课‘新’,她对作品有她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见解,常常与众不同,不大说随俗的话。„„”最后于老师说:“如果说有‘师承’的话,以上可能就是。”不错,初中的黄老师,高中的赵老师,还有大学一年级的方令孺教授,就是他们的言传身教在她的身上培植下细胞,成为她教学生涯中有活力的基因。

师承有个人的,也有一代人的。比如关于教材教法的研究,有人就错觉地以为,是新中国成立后或文革后才有的。其实,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在我国就有一些很有理论价值的教学法专著问世了。仅以王森然(1895-1984)的专著《中国国文教法概要》一书中提出的教学原则的“四大主张”为例,就可见一斑。他主张实行“自动的”教学,反对“装罐头式”的教学;实行“经济的教学”,反对“玩赏解闷式”的教学;实行“非战的”教学,反对无视平民疾苦、贵族式的教学。这些新鲜的做法、深邃的见解都来自那一代语文教育前辈的实践,今天已经并应该为我们这一代人所学习、借鉴、继承、发扬。从魏书生老师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张和实践中,不难看到陶行知、叶圣陶等教育前辈的影响。魏书生说过,他培养学生自学已经达到了“自动化”。这与王森然提出的“自动的”教学虽不是直接的师承关系,但也不能说成是完全的不谋而合。

除了上述形成教学风格流派的心理基础之外,教师的一贯教学思想和对于教学艺术不倦的追求等对于教学风格的形成也起着促进作用。虽然,这种追求受到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诸客观因素的制约,但仍显出极大的能动性,而且是形成教学风格诸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以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陈钟梁为例,他是建国后成长起来的语文教师,50年代,从中学到大学,他接受的是正规教育,文化及专业基础知识全面而扎实,如同一个演员,他具备了唱、念、坐、打、口、眼、身、步的基本功。熟悉陈钟梁或听过他的讲课及报告的人都承认,他是个博学强记、思维敏捷、能言善讲、读写兼长的人。应该说,这些都构成了陈钟梁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良好的心理基础。除此之外,决定他的教学风格的还有他的一贯的教学追求。他的一贯追求是什么呢?那就是“戏剧性”。他自幼受父亲爱好的影响迷上了戏剧,在学校里被称为具有戏剧性的人物。他考入师范学院,戏剧梦破灭了,但戏剧的爱好使他受益非浅,成为他教学艺术中的一种追求。在教学设计中,他不是设置一个悬念,便是来一个“戏剧矛盾”或“戏剧插曲”,使他的教学设计花样翻新,别具一格。难怪1980年《文汇报》撰文称他为“教坛新秀”时说:“致力于设计教学法研究,并且颇有成效。”“戏剧性”,也就是“生动性”、“情节化”、“创新精神”,这种教学艺术上的个人追求,带动着形成教学风格的心理基础的诸种因素,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走向成熟,于是形成了陈钟梁的那种“精雕细刻”的细腻而充满活力的教学风格。

5.教师的品德和修养 篇五

一、简答题

12.师德建设的核心必须处理好的“三个关系”是什么?

①是处理好与教师职业的关系,这意味着教师要有敬业精神;

②是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这意味着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

③是处理好与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关系,这意味着教师要为人师表,人格高尚,克制私心。

二、辨析题

1.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①正确。②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行为方式、情绪状态、人格特征等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平时常常表现得烦躁不安、易怒、喜怒无常等情绪问题,学生在与教师的长期接触中,会潜移默化地受其影响,也会产生较多的消极情绪,甚至导致心理疾病。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许多学生的心理障碍是由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的。③所以,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2.师德行为的选择仅仅受外部条件的制约。

①错误。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选择,不仅要爱到外部环境条件的制约,主要包括社会历史条件、具体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道德观念与教师道德规范体系等;而且还要受到教师个人的主观内部条件的制约,诸如教师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师个体的道德素质,教师个体能力素质等。尤其是教师的主观内部条件对于自身选择合乎道德的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③因此,“师德行为的选择仅仅受外部条件的制约”的观点是片面的。

3.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①正确。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过程是由行为前的行为动机的确定,行为选择,行为本身以及行为之后的反省和评价的过程来完成。这一过程,既是精神活动的过程,也是实践活动的过程。道德是实践的精神,其特殊性就在于它总是把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变为以道德原则和

规范为标准的道德评价和道德教育的实践活动。教师职业道德不是被动地反映教育现象过程,而是从教师特定的职业道德价值要求出发能动地反映教育现象的过程。③所以,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4.教师职业良心同教师权利相联系,并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劳动中表现出来。

①错误。②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履行义务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劳动中表现出来。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教育事业整体的一种高度自觉的责任感;教师在教育教学劳动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③教师良心同教师义务密切联系,并从教师教育教学劳动中表现出来。

5.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①正确。②教育不仅仅是改造人,更是唤醒人,唤醒人内心中沉睡的巨人。当一个孩子犯了错,要惩罚他。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为自己的过失负起责任。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孩子犯了错,在不伤害其自尊的前提下实施“惩罚”,是必要的。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会伤害人。③所以,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6.教师对优生的偏爱是自然的,无可非议的。

①错误。②爱是一种公正,爱学生就要公平对待所有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教师对优生的偏爱往往表现为经常关注的仅仅是几位学习好的“得意门生”,在教学上给他们更多的关照,在学习上给他们特别的辅导,在生活上给他们格外的关心。这种偏爱很容易使那些自觉性、自主性不高的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冷落,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感,进而放弃某门功课的学习。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家庭、成绩、性格等因素而过分偏爱某一些学生,而冷落另外一些学生。③认为教师对优生的偏爱是自然的,无可非议的,这是“爱”的误区。

四、案例分析题

1.某学校一位实习老师,教数学。他上课很有趣,但对学生很严格,如果有上黑板演示题目做不出题,就会骂人。最严重的一次是,一个学习不好的男同学被教了好几次还做不对,他一怒之下就把人家的头往黑板上撞,用非常粗俗的话骂他。那个男生受不了这样的刺激,最后厌学,不肯再读书了,连高中都没上。

⑴这位数学实习教师的做法错在哪里?为什么?

⑵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参考答案:⑴这位数学实习教师辱骂、体罚学生是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

⑵分析:教师对待学生的道德,从理想层面上看,教师要热爱学生;从原则层面上看,教师要平等、公正、民主地对待学生;从规则层面上看,教师不准以任何借口歧视、侮辱、使用威胁性语言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案例中的数学实习教师,要让学生学好数学,对学生的严格并不错,但必须严而有度,严而有方。可是这位教师,对演示不出数学题目就要骂人,甚至对教了几遍还不会的学生,使用威胁性语言体罚甚至体罚学生。这种做法是错误的。⑶严重结果:造成了这位学生厌学甚至弃学;其行为严重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的师德形象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2.一次公开观摩课上一位二十多年教龄的女老师,在课堂上并没有频频去叫那些反应机灵、学懂会用的好学生,而是善于捕捉那些不敢大胆发言,没有勇气回答问题的差生的一闪之念。一位女孩刚把有信心的眼睛抬起的时候就被老师叫起来回答,结果是心理过于紧张,老师启而不发满头大汗,不知所措。这时老师让她坐下来,平静一下语气温和地说了句:“没关系,老师知道你会了。只是过于紧张而暂时想不起,以后经常锻炼就好了。”这堂课使人感到,女老师用自己的爱心在点燃胆怯者的智慧之火,让学生受到“我有被爱的权利”。

⑴为什么说这位教师的爱是公正的、无私的?

⑵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⑴这位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公正、无私的。

⑵分析: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局限于个别对象,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肩负的是对一代人的教育使命,并非对个别人的教育任务。无论学生的外貌形象如何,也不能学生的行为举止是否符合自己心意,学生成绩是否优良,无论学生的品行、素质好坏,教师对所有学生都应怀着同样的深情和爱心,给学生以公正、无私的爱。案例中的教师,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特

别是不歧视“后进生”,在课堂上,不仅态度和蔼,温和的与学生交流,而且用心去激励学生,用爱心去点燃胆怯者的智慧的火花,让学生受到“我有被爱的权利”。

⑶启示:①教师对待学生不能有“偏爱”,也不能有“偏见”。

②“让每一个学生都抬着头走路”,让每一个学生的心田都感受到教师的爱的阳光。③只要用心去播撒爱的种子,贯穿爱的教育,就会结出爱的果实。

3.某市第二十中学有一批复习资料投放阅览室让学生查阅,可是第一天就少了6本。有的人主张严肃查处,可是校长却不然,他写了几句话贴出去:“作为校长的首要责任是,要使全校师生明白,二十中人的人格是无价的,然而朋友,你信吗?投放的书少了6本。”第二天有人送回了一本,校长又公开写道:“你送回的不仅是一本书,你送回了人格,送回了二十中良好的校风。”第三天,其他5本也都送回了。

⑴根据案情说明这位校长的做法?

⑵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⑴这位校长的做法是情感育人。

⑵分析:案例中的校长,面对“学生拿走了图书阅览室里的几本书”的事件,不是严肃查处,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写了几句话贴出去。这几句话语重心长,道出了“二十中人的人格”、“二十中良好的校风”,感化这位学生,激起了学生积极情感的反映,于是这位学生就放回了书籍。在这里,校长既严,又爱,既有集体荣誉性的教育,又有人格尊严的启发。校长的情感很有感染力、渗透力,表现出对教育的忠诚,对学生的爱护。

⑶认识:①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交往,不能没有感情。教师的职业劳动需要丰富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同样是其劳动的工具。

②当学生有了缺点、有了错误时,教师要善于以情感去感化人、教育人、激励人。③教师情感育人需要有智慧。教育没有情感,就像磨坊没有水。

4.有人曾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

第一个工人说:“砌砖。”第二个工人说:“我在赚工资。”第三个工人却唱着歌说:“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

结果,前两个人终生都是普普通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工人却成了有名的建筑师。⑴三个人的劳动说明了什么道理?为什么?

⑵联系教育劳动实际谈谈其重要性。

参考答案:⑴三个人的劳动说明了“凡做事都要有个好态度”的道理。

⑵分析:这个故事中的三个人的结局固然有很多其他因素,但很重要的一

点是三个人的工作态度有本质的区别。第一个工人为建一堵墙而工作,显然是机械地不带感情地做一件重复的事情;第二个工人为“赚工资”而工作,把工作当成了维持生计的手段,态度中充满了被迫的味道;第三个工人为“建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而工作,充满了自信、自豪和想象力。由于各人的工作态度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不同。

⑶说态度问题很重要,这是因为:①对于教师来说,教育教学工作态度常

常能影响造就一种人生。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看到这样一种情形,领导交给教师一项工作,教师从心底里不想干,于是就消极应付,工作起来拖拖沓沓,经常惹得领导不高兴,最后尽管工作做得很漂亮,可就是由于你的工作态度不佳,在领导心目中的印象不好,落个费力不讨好的结局。②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坚守工作岗位,端正劳动态度,注重工作价值,把工作热情倾注于教育教学工作之中,焕发出更大更多的内部力量。③有了好的态度,我们才有了做人做事的出发点,我们的身体内部的潜质和热情才可能最大限度地被调动起来进而汇成专业方面的智慧。

5.为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方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和课改要求。某校创造性地拟定评价方案和表格,让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逐条审核,逐项打分,以此来判断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和具体需求,美其名曰“学生参与评价”。请对“学生参与评价”的做法阐述您的见解。

参考答案:①评价是一种手段,旨在通过评价,使教师看到自己的成功之举和不足之处,以便及时调整工作目标和进程,优化教学过程,明确努力方向,对于激发教师发扬优势,克服缺点,增强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不无裨益。

②学生是教育者,是教育的直接对象,他们与教师接触的机会较多,应该最有发言权。案情中,学生参与评教,由于学生年龄还小,认识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较差,考虑欠妥,因此,他们没有能力对教师的各方面教学行为作出一个合理、科学、恰当的评价,甚至往往出现“倒挂”的现象,一旦哪位教师对学生要求比较高,就会遭到学生装非议,被学生认定为“不好教师”,普遍不受欢迎;而如果教师对学生放松要求,时时处处迁就忍让,和学生装称兄道弟,对学生装不负责任,反被说成是“好教师”,深受喜欢。

③学校在组织评教时,不能盲目追求“时髦”效应,哗众取宠,注重形式,否则评教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和方向,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挫伤大部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6.小学语文课上,老师要求学生用“活泼”一词造句,学生甲站起来说:“李华同学性格开朗,在体育课上表现得很活泼。”老师点评道:“很好。”学生乙站起来说:“河里的水很活泼。”老师沉吟了一会儿,评点说:“说水„活泼‟不合适,这个造句不贴切。”学生乙狐疑地坐下了。请对这位老师的教学行为发表评价。

参考答案:①实行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师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教学逐渐由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改善。新课程改革更要求教师关注课堂教学细节。

②案例中,“活泼”一词的主要含义是“生动自然;不呆板。”学生乙的造句很有生气,也符合“活泼”一词的含义,正反映了学生乙具有丰富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善于观察和想象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是儿童智力健康发展的体现。教师对学生乙的造句没有给予积极的肯定,必然会限制学生乙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教师应注意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只有这样,学生长大后,才能具有蓬勃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意识。

6.品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篇六

2) 君子不可以不修身。——子思

3) 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子

4) 道德和才艺是远胜于富贵的资产。堕落的子孙可以把贵显的门第败坏,把巨富的财产荡毁,而道德和才艺却可以使一个凡人成为不朽的神明。——莎士比亚

5) 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黑格尔

6) 人而无德,生而何益.

7) 去谗贱货,所以修身.

8)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9)习勤忘劳,习逸成惰.

10) 兰芳不厌谷幽,君子不为名修.

11)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2) 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13)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4)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15) 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16)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17) 富润屋,德润身.

18) 修之至极,何谤不息.

1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7.浅谈音乐教师自身素质和修养 篇七

一、内在美

内在美就是音乐教师必须有渊博的知识, 即不但要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技能技巧, 还要对本专业以外的知识多了解吸收。比如有的音乐教师本身具有的音乐知识比较单一, 把自己封锁在本专业的圈圈里, 而对圈外的知识不太了解, 我认为这样是不好的。例如, 戏剧是我国的民间艺术, 是我国宝贵的艺术财富, 但有的音乐教师对它不太感兴趣, 认为这是一种落伍的艺术。实际上, 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 无论对哪种艺术都要去接触它、了解它、吸取它, 这样才能凌驾于课堂之上, 把自己渊博、丰富的知识更好地传播给学生, 让学生更尊重和崇拜你。

二、外表美

音乐教师的外表美很重要。特别是音乐这门学科, 它是一门美学, 音乐教师恰恰是音乐美的传播者, 所以说, 音乐教师无论是仪表、风度, 还是言谈举止, 都应给人美的感觉, 服饰不该是呆板的、落时的, 从色彩搭配到式样的组合都应该体现出审美能力与艺术品质, 切忌浓妆艳抹、穿金戴银、珠光宝气、俗不可耐。高雅、清丽、语言幽默、举手投足富有律动的美, 使人一看就能区别出你是音乐教师, 那么形象设计就合格了。

三、语言美

音乐教师在工作中语言要美。要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 运用正确的发音方法, 力争做到“字正腔圆”, 这也是唱好歌的前提条件。美的语言具有丰富的感染力, 是课堂教学的凝聚剂。

四、教学基本功

上好音乐课并非易事, 首先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体现本学科特点, 不可削足适履。音乐课一定要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增加趣味性、艺术性、与游戏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在这种意境之中获取知识, 完成音乐课的学习任务。一般的说, 音乐课课堂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 音乐知识教学

在讲解音乐知识的时候, 不要一味地给学生灌输, 因为大多数学生都把唱歌放在首位, 对音乐知识不太感兴趣。所以作为音乐教师要好好把握学生的这种心态,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地教学, 所讲知识要少而精, 把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这样学生才能掌握。例如, 在讲解音区时, 有两种讲法, 一是, 列出高音区、中音区、低音区, 然后在键盘上弹出让学生辨别;二是, 先从中音区入手, 再讲其他两种音区, 并结合键盘指出这三种音区在键盘上的位置。为了便于学生掌握, 我们可采用兴趣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找学生模仿小鸟与老黄牛的声音, 用这两种声音来比喻高音区和低音区的声音特点。然后老师再有感情地范唱《在希望的田野上》《假如你要认识我》, 从而让学生辨别分别属于什么音区。通过上述例子, 老师总结出这三种音区表达思想感情时的特点:高音区清脆、明亮、甜美;中音区浑厚、优美;低音区低沉、粗壮。

上述两种方法相比, 第二种显然要比第一种好。通过模仿动物的声音, 以及教师范唱, 做到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活跃了课堂气氛。所以说, 同样教授一种知识, 不同方法就会产生出不同效果。

2. 视唱教学

视唱是歌唱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它也是提高学生识谱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那么, 怎样才能行之有效地掌握视唱练习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不盲目地找一条就作为视唱练习; (2) 根据学生实际,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 (3) 视唱练习曲子, 一定要旋律优美、动听, 或者欢快活泼,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视唱练习曲子, 拍号不宜过难, 尽量选2/4、3/4、4/4、3/8的比较好; (5) 如果学生视唱基本功较好, 也可结合歌曲中难点进行练习。当然, 因每个音乐教师教学方法不同, 所以产生的效果也不同。但是, 无论哪种方法, 都应根据学生掌握、吸收情况来进行施教。

3. 范唱教学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 美好的嗓音是课堂教学的凝聚剂, 清脆、明亮、甜美的声音一下子就能够把学生注意力吸引进来, 使这种声音在课堂教学中产生一种积极因素。在歌曲教唱中, 我一般采取以美、以情、以动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以美是说音乐本身就是一门美学, 它不仅要求仪态美、语言美, 更主要的是通过音乐教学体现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 音乐的美主要表现在歌词和旋律上。李凌《音乐美学漫笔》中曾说过, 我们永远不要忘记, 唱歌就是唱情, 声音只是一种工具, 情从意中生, 理解意, 就能生情, 以情就是这个道理。比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首歌, 表达了蒙古人民对家乡的热爱、赞美, 进而把这种感情升华到对共产党和对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以动, 是说在歌曲教唱时, 要辅助一些相应的动作, 动作要准确、大方、协调, 能够体现出歌曲的内涵。

在歌曲教唱中, 如果做到了美、情、动的三者统一、和谐, 那么就能够把歌曲表达得淋漓尽致, 使学生真正感觉到音乐的艺术美与强大的感染力。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生动直观的感情途径去感染人、影响人, 并将这种审美感转化为理性认识, 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使人的思想道德、情感, 得到净化和升华。

8.教师的品德和修养 篇八

师德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职业的灵魂。对于“德”的概念,在我们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刻的阐释。宋代司马光曾提出“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的观点。传统文化中对于人的成长和成才,首先要求要修身,然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的本身在于立德。德之于教师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教书育人,德育为首,师德为先。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教师的育人观正处于调整、重建的过程中。教师职业道德在这一时期也表现出了错综复杂的问题,尤其是一些中小学教师的修养背离社会主义道德,而且还波及到整个教师队伍的声望和名誉,出现严重的社会影响。为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尤其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非常必要,非常紧迫,势在必行。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作为中小学教师,必须自觉遵循和身体力行地实践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做到为人师表。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摇篮,关键和核心是每一个教师都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铸造完美的人格,树立为人师表的崇高信念,具有渊博知识和创新精神,成为德才兼备的新型教师。

反观目前的教师队伍现状,总体是好的。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影响整个教师队伍的形象。主要表现有:

一是缺乏工作激情,缺少全局观念。一些教师甚至是处于年轻气盛的教师,本说是奋发有为、充满干劲的时候,由于对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缺乏认识,他们工作没有热情,生活懒懒散散,在教书工作中,得过且过,缺乏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某些重大问题上,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没有顾全大局,部分教师的全局观念、团队精神和忧患意识、竞争意识不强,意志脆弱,患得患失,情绪波动大。这些都容易造成教学过程中的失误或者仅仅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

二是师道尊严受损,计得失讲价钱。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受利益驱使,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个别教师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及利益至上思想严重,一切向“钱”看,有个别教师甚至向家长公开索要酬劳和礼物,追求直接的、更大的经济效益。有的老师在课堂上不认真讲课,私自开办补习班,把重点内容、关键要点留到课后去补习班讲,从中谋取私利。有的教师为了升学率,强迫或者变相劝差生留级和退学,想方设法歧视、排挤差生。对待学生家长,有时冷言冷语,有时冷嘲热讽,有时甚至恶语相向,使师道尊严受损。部分教师过分注重师道尊严,缺乏民主平等的思想意识,随意训斥、辱骂、讽刺挖苦和变相体罚学生,导致了严重的师生情感对立。

三是教学方法单一,只教书不育人。近段时间以来,中小学教师凌辱、欺压、猥亵学生的暴力事件时有发生,教师的声誉因此受到影响。在教学上,无视学生个体差异,照本宣科,照搬旧条,不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改进自身教法、培养习惯和提高能力方面下功夫,而是采取简单、重复和加重学生负担的做法,不计后果,不负责任。随意评说学生智商,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缺乏起码的爱心。在思想观念上,只教书不育人,抱残守缺,对课堂和校园以外发生的问题,一概视而不见,不闻不问。有的教师骂学生是“饭桶”、“一辈子成不了大器”;有的教师用教鞭抽打学生,罚站罚跪罚钱;有的教师缺乏教学公正,以成绩取人,明显偏向和溺爱“优等生”,而歧视甚至无视“后进生”的存在。

教师伤害或变相体罚学生事件不仅仅对学生造成深刻乃至终生的不良影响,而且在社会上也造成极大的恶劣影响。尽管只是在少数教师身上体现,但是它影响的不僅仅是学生和社会对这个教师的看法,同时也有可能动摇学生和社会对整个教师队伍的信任。针对教师队伍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教师应该树立科学教育的的观念,在几方面注意加强,确保教师队伍的纯正干净,充满活力。

第一、加强修养,完善自身人格。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人民的教师,就应该完善自己的人格,培养一种心胸宽广、乐观向上的精神,追求一种求真务实、朴实高雅的品位。让学生被老师的这种人格、精神、品位所感染,并且受到教育。作为人民的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对道德准则重新认识和认真体会,不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陶冶,形成坚定的信念,对教师岗位有个重新认识,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第二、关爱学生,教书育人。教师既要教书,但最重要的是育人。育人的关键在于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把学生的潜能变成发展的现实,促进学生的人生转变。其实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关爱每一位学生,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学生,更不是只注重少数学生的发展。教师要保护学生,关心学生健康,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教师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材施教,从教材中走出来,更加生动的讲解书本中所蕴藏的涵义。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成为健全的公民。

第三、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家长、社会都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老师,首先要有高尚的情操,深刻理解八荣八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作风正派,廉洁教学;其次要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最后要关心学生和集体,团结共事,尊重同事和家长。一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有所见识;只有树立一种终身学习的理念,拓宽自己的视野,不断更新知识系统,才能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个优秀的教师还要潜心修学,在自己的学术领域中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直接关系到中小学生德育状况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的民族的未来。教育的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的素质,师德最重要。国家应该大力加强对教师素质的培训力度,使教师的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更加热爱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更多的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和对社会有用的人。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师德素养,对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上一篇:问题整改报告格式下一篇:历史学考研复习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