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感悟(共15篇)(共15篇)
1.中考化学感悟 篇一
感悟人生中考作文
生命是一次单程不轨的旅行,也是一次短暂而宝贵的消费,你会有什么感悟呢?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感悟人生中考作文,欢迎参考借鉴。
感悟人生中考作文【一】
“即使是一支蜡烛,也应该蜡烛成灰泪始干;即使我们只是一支火柴,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听了大诗人艾青的这番话,使我们陷入了沉思。人为什么活着?我们应该怎样活着?
人为了什么活着呢?有的人活着,只是为了存在。为了让自己的躯体存在,有如一个没有灵魂的模型;为了吃喝玩乐让自己能够尽情享受一番。他们活着如行尸走肉一般,他们的存在与不存在毫无差别。而有的人活着是为了需求和努力。需求友谊、成亲、尊重与自主……努力学习、进步、贡献与帮助他人。他们从中得到快乐,得到满足,感到无比自豪,自己不会白走着一趟了。他们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他们为了自己的需求去奋斗,在生活中显示出五彩斑斓的色彩,生命的光彩也在灼灼的闪耀,生命的意义将最终体现。他们活得轻松,活得丰富,活得顽强,活得自在,在索取中奉献,在奉献中索取。
这两种人正应了藏克家说的:“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那我们又应该怎样活着才算有意义呢?
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无异是生命,生命也是最公平的,不多给谁,也不少给谁,一个人一生只有一次,那要怎样把握住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呢?这是人世间一个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是活得轰轰烈烈,还是活得默默无闻。战斗英雄黄继光,在敌人的碉堡下,手榴弹塞进去又被推了出来,眼看要到了冲锋的时间了,情况万分危急,在那一刻,他扑了上去,用胸口堵住了火力点。那次战斗,我军胜利了,在危急时刻,黄继光牺牲自己,救了大家,他一生活得轰轰烈烈。其实,不论轰轰烈烈,还是默默无闻,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光亮,只有每个人都向那发光点前进,才不会白活一场。虽然路上有荆棘,有深渊,有寒冷,但只要你坚持到底,就能够胜利。
人的一生要多做几件好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做了好事并不是为了图人回报,只是让自己得到满足。
如果每个人心中都装着他人,我们的世界将变得更加灿烂辉煌。
感悟人生中考作文【二】
天空在哭泣,山川在暴怒,大地在残忍地冷笑,灾难,这不可抵挡的利箭,直插进我们的心里。这些天,我已经看惯了挣扎在生死线上的人与死神的残酷较量,不禁感叹生命的无常与脆弱,但又无时无刻不被顽强不息的生命所折服。不!更确切地说,是震撼!的阴云尚未散去,仍然笼罩着中华大地,笼罩着每个人的心。可是,十三亿炎黄子孙从没惧怕过,在这次事件中,我感悟出了生命的真谛。
在地震中,一位被压在砸下来的石块下的伤者,被困180小时之后获救,在这期间,他靠喝自已的尿液来补充水分。在瓦砾里面断水断粮,与外界失去联系,还不能入睡,因为一旦睡着了,就再也不会醒来了。他在与死神打仗,疲劳战,比的是意志,他赢了,他获救了,是强大的生存信念支撑着他,意志力是他的矛,坚定的信念是他的盾,他靠着它们,驱赶了死神。
古今中外,是一个绿茵草原,绽放着无数凄切而壮美的生命之花。一个以有生命就希望为名言的世界顶尖科学家------霍金,因患严重的肌肉萎缩症而只能通过电脑系统和语言合成器表达自己的思想。但他凭着一个清醒的大脑和仅能活动的三根手指,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震惊世界的科研成果。但是,他虽然拥有了很多四肢健全的人所没有的东西,可他在掌声、鲜花背后,所受的煎熬,有谁体会得到?病魔摧残他的身体,但推不垮他的意志,是心底那个信念支撑着他,永不倒下。霍金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让我感触良多的话:无论命运有多坏,人总应所作为,有生命就有希望。听来像老生常谈,然而这却发自霍金的内心深处,就是最有说服力的勉励,霍金的行动已证明一切。
另一朵花瓣上刻写着顽强,的生命之花------张海迪,五大著名残疾人、二十位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五岁时,张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高度截肢,下半辈子只能坐在轮椅上度过,要是我,我早觉得天都塌下来了,都不想活了。但她没有,她默默地承受了这一切,接受了命运的不公平。张海迪没有进过学校的大门,但她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奋发自学,以顽强的毅力,先后自学完成小学、中学、大学课程。她甚至以坚定的意志力,去攻读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她在与命运抗争!她在用实际行动来告诉人们:我可以!。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奠定了她在世界上的地位------她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张海迪的事迹又一次告诉我们:从容面对命运的不公,有着自已的信念和草根般的顽强生命力,一切都会好起来。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
贝多芬、爱迪生及中国最近的残运会游泳运动员李汉华,项项铁证都说明了生命因坚持而可敬,因顽强而变得五彩斑澜。身体残疾的人能做到的事令我们这些四肢健全的人感到汗颜。残疾人能做到的事,我们就不能做到?坚持心中的信念,每个人都能做到。生命的真谛,莫过于此。感悟生命,让生命之花开得轰轰烈烈!
感悟人生中考作文【三】
我曾经彷徨过,等待过,可你从来都不曾停下你急促的脚步,但我却静静站在原地思考,或许我们的步伐不相同,又或许我们的目标不同,问候如果成为牵绊你的绳索,或许我不应该对你有过多的问候;关心如果成为阻碍你无形的墙壁,或许我不应该把我的关心变成一道道墙壁,“地球不会因为没了任何一个人而停止转动”,对你而言:“身边多一个人和少一个人,没什么区别”,当一个经常过问你的一天都在干什么,或是在你生病的时候对你问候的人,你会对TA的行为感到讨厌吗?当然每个人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能一概而论,所以说要因人而异。每个人的思想信念不同,所以才会成就我们这个千奇百怪的世界,性情各异的人……
在这个世界上,自己就是任何的根本:你做错了什么事情,首先不是乞求别人的原谅,而是应该让自己明白自己错在什么地方,从警醒自己不能再次犯这类错误,人是不完美的,每个人都有错误的时候,错误是人完善和修饰自己所必须经过的。人犯错误是可以原谅的,可如果在某个问题,一而再再而三的犯这类错误,那么你就要好好思考,自己有没有在上一次错误中反省过来。
人生如果像一道菜,那么生活就是炒菜的锅炉,而人就是炒菜的人,人不可能从一出生就成熟,需要生活的磨砺,才会懂得种种酸甜苦辣,才会从生活中汲取经验、从而收获精神、物质的双重财富,这财富是他人所无法窃取的;就好比你不可能一开始就会炒菜,而菜也不是从一开始就是熟的,需要在锅炉中不断翻炒,在不断翻炒的过程中,你还需要添加调料,而且或许有时候不是一定会取得成功,而是需要在失败中汲取经验,失败给你的永远不是打击,而是经验。在反复总结以后,我相信一道秀色可餐的美食会是你的杰作!
然而爱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付出,不爱请释手离别,爱请努力珍惜。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有责任和义务去等待;你也没有任何的权力去要求别人的等待。结合生活方方面面,编写出精彩的人生剧本,打造绚丽人生舞台,导演出一场完美人生。
2.中考化学感悟 篇二
准备阶段:反复研读考试大纲
在总复习开始之前, 教师要反复研读当年的考试大纲, 明确考点、热点和重难点, 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与前一年的考试大纲比较, 找出有变化的部分, 进行重点分析, 这样才能在复习时有的放矢, 避免了盲目和混乱。
第一轮:基础复习阶段
课本内容是根本, 不管试题形式如何变化, 但最终要以课本为依据,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所以这个阶段复习的目的, 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化学基础知识, 提高基本技能, 做到全面、扎实、系统的形成知识网络。
目前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 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 后面的实验探究题虽是“高于课本”, 但原型一般还是课本中的例题或习题, 是课本中题目的引伸、变形或组合, 所以第一轮复习必须要以课本内容为根本, 抓好单元复习, 奠定厚实的知识基础。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熟悉、熟练程度, 直接关系着中考基础分获得的多少。教师应和学生一起, 共同将各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总结和对比, 同时要重点抓好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的掌握。千万不能把眼光放在追逐做难题、偏题上, 否则会误导学生舍本求末, 得不偿失, 浪费了时间、精力, 而收益甚微。
在熟悉掌握课本基本内容的基础上, 可以配套做一些基础性习题。通过练习, 进一步消化应掌握的内容, 巩固基础知识, 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解题思维能力, 增强学生解题运作能力。按单元复习, 避免了学生面对课本内容无从下手的困惑, 初步形成一个小的知识体系。学生就会对占70%的基础题有所把握, 取得复习的初步效果。
第二轮:专题复习阶段
这个阶段的复习, 要求突出重点。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 重点在于双基训练, 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 应侧重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这一阶段尤其要精心设计好每一个专题, 每一节复习课, 注意化学思想的形成和化学方法的掌握。初中总复习的内容多, 复习必须突出重点, 抓住关键, 解决疑难, 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狠抓重点内容, 适当练习热点题型。
从中考题型来看, 近年来逐渐加强了对知识运用能力的综合考查, 选择、填空、实验、计算都是考核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从题目看, 知识都来自于课本, 并且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因此, 教师在引导学生系统把握和理解课本知识的基础上, 应开拓思路, 放宽眼界, 把历年来的中考题型分类梳理, 按题型特征, 结合当下命题的时代性、人文性、现实性、开放性等特点, 设计专题性复习, 如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生产, 环境保护, 实验探究, 信息题等, 让学生多见多练, 在练习中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 强化灵活运用知识解析试题的能力, 进而提高学生对知识把握程度和运用能力的档次。这一轮复习, 目的性强, 目标具体, 要把学生个性特点及时代特点, 现实生活等方面因素纳入到题型设计的范围中来, 把课本知识拓展到生活当中去, 让学生面对“题目在书外, 答案在书中”的试题时, 从容不迫, 有条不紊, 能够自如地运用所学知识, 游刃有余地解题。这样学生才能适应新考纲下的中考题型的新面孔, 学会把所学知识与时代生活联系起来, 能有理有据, 条理清晰地解答占20%比例的中档题。
第三轮:套题强化训练阶段
套题强化训练阶段, 也叫考前指导与适应性训练, 主要目的是适应中考要求, 提高应试技巧。这一阶段的重点应放在三个方面:思想方法的提炼;模拟考试的讲评;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整。以达到以下三个目的:基础知识的再次覆盖与重点强调;解题能力的实际检验与强化提高;考试经验的具体积累与不断丰富。
在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复习完后, 要做些模拟试题检查复习效果, 让学生调整心态, 振作精神。模拟考试题都是教师通过收集整理和改编的题目, 有较强的针对性, 也适合学生的特点。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试卷, 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加以解决, 并加强这方面练习。
经过这轮复习, 提高学生对课本知识整体把握的条理性和系统性, 在训练过程中增强和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把所学知识系统地运用到具体解题的过程中,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把握和理解。提高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 进而达到对各单元知识的有机整合的目的。这有利于学生对占10%比例的较难题的解答, 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四轮:回味与反思阶段
这个阶段的复习, 根据学生特点, 将基础题、易错题进行再回味练习, 抓好基础题的得分率。在考试前的一周时间, 教师把时间还给学生, 主要是让学生对基础知识查漏补缺。经过前三轮的复习, 学生对初中的化学知识和思想方法掌握得更牢固了, 但在复习过程中和学生训练过程中, 总会发现有些知识还没掌握好, 解题还没有思路, 因此要抓紧时间把这些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弄明白, 然后再找类似的题给学生做一做, 直到学生真正弄懂会做为止, 决不要轻易地放弃。这一周老师不再集体上课, 而是让学生自己提问, 老师解答。在考前最后一周, 让学生再次回顾自己平时常犯的那些错误, 当初为什么会犯, 是什么知识点出了问题, 找出问题所在, 加深印象, 力争在最后的关键性考试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对自己的确没有弄懂的地方, 让老师帮助解决问题。通过这一个环节, 学生的自信心大增, 可以轻装上阵, 满怀信心参加考试, 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3.物理中考备考的六点感悟 篇三
这里所说的三个基本是我们在物理中考复习中要十分侧重的三个方面,其一是基本概念要清楚,其二是基本规律要熟悉,其三是基本方法要熟练。
1.关于基本概念。我们以实例加以说明,如速率,它的意义含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表示速度的大小,另一方面是指在匀速圆周运动中表示路与时间的比值,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表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在不同的地方,速率的含义是不相同的。
2.关于基本规律。我们也举例说明,如V=s/t、V=(vo+vt)/2这两个经常用到的计算平均速度的公式,前者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是定义式;而后者则仅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下才适用,属于导出式。我们在运用时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关于基本方法。物理的基本方法有很多,最常见的有积累法、实验法、建模法、观察法、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比较法、逆向思维法、放大法、比较法、转换法、类比法、科学推理法、归纳法等。这些方法渗透于物理教材的各个章节中,我们在复习时,一定要注意深刻领会和运用。
二、复习要立足教材,侧重知识整合
物理新课教学,一定要吻合教材“先现象后本质”“先宏观后微观”“先部分后整体”“先特殊后一般”的结构顺序,这个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征。而总复习则不能完全按照这样的顺序去简单地重复,它要求从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来进行考虑,做到在教师的指导下,重新归纳和整理分散在相关章节中的零散的、孤立的知识点,把“力、热、声、光、电磁”五大部分已经学过的概念、定理、公式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分类列表与框图的形式,将其串成线、连成网。我们通过这样的整合,进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构成有机的知识网络。这样,学生就能从现象到本质地对其有一较为完整的认识,极大地方便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对学生系统地理解掌握知识大有裨益。
三、复习要强调探究,提高实验技能。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物理试题,相关科学探究及实验题的数量与分值呈现上升的趋势。因此,强化科学探究和实验操作并掌握题型及要求,就成了解答科学探究及实验题型的的关键。科学探究及实验题主要考察这五个方面的内容:1.对实验过程的感悟。2.在科学探究实验中各种仪器的作用。3.在科学探究中对实验数据的处理。4.学生能够运用一定的物理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实验。5.学生能够熟练地完成自主设计性实验。在复习中强化科学探究和实验操作,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物理研究方法,尤其在要求控制变量法的基础之上,对每一个实验及相关的内容做全面的、系统的复习,然后再带着疑问走进实验室进行科学探究,通过反复的操作练习,细心地观察现象,认真地分析结果,如此,便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彻底弥补知识的不足。
四、复习要联系实际,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知识
调查显示,全国各地的中学生较为普遍的存在着一种现象,就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者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十分薄弱,他们在面对某单一的知识考查时,也许能较为顺利地通过。但是,面对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考查,并且结合生产生活中的物理情景时,就会一筹莫展,表现得束手无策。这种现象就提醒我们,在物理复习中,一定要对物理情景的教学加以高度重视,要密切联系实际,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尤其应该注意要联系当前普遍关心的社会、经济问题,譬如能源、环境等。坚决杜绝从概念到概念、从规律到规律、从练习到练习的方法,努力做到物理知识情景化,物理情景理性化。让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不再是枯燥的公式、单调的概念、呆板的规律,而是随时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的问题情景化、情景问题理性化,从而大踏步地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
五、复习要重视画图,更要让学生学会识图
图形是作为一种语言存在于物理学科中的,学习物理就不能离开图形。不管是运用力学知识的机械设计,还是运用电磁学知识的复杂电路设计,其表述手段依靠的都是图形语言。因此,对于物理学习来说,按照科学的方法动手画图,不失为一种重要而又有效的方法,而且它对日后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有着极不寻常的意义。在物理教材中,《大纲》要求的画图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画图诸如“作光路图、作力的图示、作力臂图以及画电路图”等,属于作图类题型;另一部分是结合题目所给的条件,分析现成的图形,属于识图。有时识图比作图还难,它要求学生不但要能把复杂的图形看简单,还要能在比较复杂的图形中看出基本图形。比如,在计算有关电路的习题时,学生常常很难分析出已给的电路图是并联、串联,还是混联,如果能熟练地运用等效替代法,将所给的电路图画成等效电路图,那么,电路的连接点就能比较容易地被识别出来,进而使相关的问题迎刃而解。
六、复习要关注热点,把握考试动态
4.感悟美好中考满分作文 篇四
请在下面的作文题中任意选做一题。
(1)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要听到也要读到很多有意义的话。其中有些话一定会给你不少的启迪,令你刻骨铭心,甚至会改变你的人生。
请以“一句话照亮世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地名。
(2)岁月如诗,人生如歌,我们不应该仅仅重视结果,更应该咀嚼生命的每一个过程:生活中的一次次磨练;学习中的一次次探索;科技制作中一次次的发现;绿茵场上的一次次拼搏;与家长、老师、同学的一次次心灵碰撞……我们的只是在求索中收获,能力在创造中提升,意志在磨练中坚韧,情感在交汇中融合,我们的生活由此而丰润美好,我们的青春因此而鲜亮光彩。
请以“感悟美好”为话题作文。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地名。
5.成长感悟类中考满分作文 篇五
无忧无虑的童年一过,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迎来了繁忙的学业,迎来了每天埋头苦写的作业。我对成长的第一个感悟就是,我越来越忙了,越来越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了。我每天都奔波在学校与家之中,在学校的时间里,我得认真度过每一堂课,好好完成老师交代给我们的任务。等到晚上回家,每天在路上我的脑海里都还装着今天课堂上所学到的新的英语单词。就算回了家,到了睡觉的时间,我都依旧回想着今天所学到的一切,依旧沉浸在学业中。我的成长第一个感悟就是,我真的越来越忙了。
我成长的第二感悟就是,我确实懂得了很多。在成长路上所有学到的知识都钻进了我的脑海中,这些知识往往会在不经意的时候钻出来,为我解答疑难。成长路上有付出就一定有回报,这些回报最直观的就体现在我们的学习成绩上。当我在一次考试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时,我是兴奋的,我会拿着我的试卷在教室四处炫耀着。有时,有同学借机玩笑般的揶揄我,我也不在意,只是沉浸在这份喜悦之中。想着向所有人都分享出我胜利的喜悦,也想向班上的同学们证明,证明我也是很棒的!
6.成长的感悟中考满分作文 篇六
欣赏那个爱阅读的十四岁的我。《安徒生童话》《红岩》《我的动物朋友》……一本本名著像良师益友般陪伴我成长。我走进保尔·柯察金的精神世界,和他探讨非凡的人生;我想象着贝多芬在失聪世界里的孤独和沉寂,和他一起聆听用生命奏出的音乐……书的世界,有我。我的世界,有书香浸润的优雅。
欣赏那个钟情自然的十四岁的我。我双手托腮静坐在窗前,虔诚地观察着大自然的一切。深夜里,浩瀚的夜空中,那划破夜空的流星,灿烂如夏花,让我忆起那些或青涩、或叛逆的年少过往。正是这一路的行迹,纠正着我、鼓励着我,给我一个绚丽的十四岁。
欣赏那个懂爱的十四岁的我。十四岁的红烛吹熄时,妈妈落泪了。我懂得,每一根蜡烛的背后,都包含了妈妈的担心、呵护、陪伴、期待。“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过谢谢你……”这旋律中有我对过往那些任性和叛逆的忏悔,也有感恩和回报的决心。我的父母,我的老师,我长大了,我水远以你们为荣,永远以爱你们为最大的幸福。十四岁的我,为爱而欣赏人生,为爱而踏歌前行……
欣赏那个真实的十四岁的我。在人们眼中,青春中的女孩清纯如水,可我却像一株野蔷薇,天真、稚气又带点野味儿。虽然我与“水一般的女子”相去甚远,但我觉得,释然坦荡也是一种美丽。高兴的时候就开怀大笑,难过的时候就放声大哭,想跑就跑,想闹就闹,烦恼不沾身,心思不过夜,逍遥自在,真好!
7.化学中考复习策略漫谈 篇七
一、通过阅读教材对“双基”进行一次全面完整的梳理
在以往上新课时, 虽然常常强调教材内容的重要性, 但可能一方面是疲于紧跟老师的新课节奏, 另一方面是针对性地或者是迫于需要地去读教材, 获得的知识有的是比较零散的, 有的是块状的, 有的是条状的、线性的。新课结束以后, 一定要挤出比较完整的、相对较长的时间, 通读、细读、研读教材, 跳出题海, 摆脱教辅资料的束缚, 学生一定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阅读的内容包括正常的核心知识和实验的教学内容、拓展视野的内容、进一步探究和研究学习等各方面的内容。例如第六、七两章的概念、实验等。阅读时, 注意联系平时在解题时遇到的问题, 理解地背诵核心概念和原理。例如把酸、碱、盐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进行比较性阅读, 都能起到开拓思路、活跃思维、敏锐发现实质问题的作用。
二、利用生活中的问题情境串讲各章内容
我设计的问题情境是从第六章的溶液配制开始的:生产中需要配制10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 (用氢氧化钠固体和水) 和100克10%的稀盐酸溶液 (用38%的浓盐酸和水) 。学生有了任务, 就自然动脑去解决, 于是共同复习了两类典型的溶液配制步骤及操作注意事项并由此伸展开溶液的六大块知识:组成、特征、性质、量度、分类、分离。这是第一集。第二集我又充分利用上集的内容设计问题情境:配制的两份溶液标签脱落, 帮忙鉴别开来。学生开动脑筋, 想出六大化学方法:1.指示剂;2.金属;3.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4.盐 (碳酸盐、可溶性铁盐、铜盐、钡盐、铵盐) ;5.碱 (不溶性碱现象明显) ;6.酸 (测量温度) , 一大物理方法:蒸发。边整理方法边口述现象。老师及时总结出酸、碱、盐的通性, 师生共同回忆由这些性质决定的用途, 再让学生默写相关性质和用途中隐含的化学方程式。从而将第七章最重要的知识:酸、碱、盐的性质和应用全面打通贯穿。等到复习第六章内容时, 又充分利用上节课中的内容情境编制故事的第三集:酸、碱、盐为什么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由此引入第三章的内容:物质构成的奥秘……以此类推, 将各章知识都通过一系列问题串讲在一起。
三、设计并重做探究实验领悟实验三大原理
实验题是学生容易失分的题型, 原因之一是把做题与实验相分离, 造成对实验的目的性不明确, 题意理解不透彻。纵观近几年的中考实验题的设计, 有的就是课本上的常规实验, 包括演示实验及课后学生实验, 有些是由其发展、变形、派生出来的内容。因此在复习中要认真领悟实验三大原理 (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 , 不仅要把做题的过程当成实验的过程, 注重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 对实验方案能明确目的及其优缺点, 并能提出改进的见解, 而且要在问题情境中所涉及的探究实验尽量让学生做一遍, 如果没有条件, 至少也要分组演示。每个实验都有其原理、技能和操作的具体要求, 在做实验中体验实验的意义过程, 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前面那个污水问题, 我就用矿泉水瓶装了一瓶废水, 准备了若干仪器和药品, 带到课堂内。鼓励学生每想出一种方法时就让其上台来做一做。用实验检验理论是否正确, 从而起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四、有效训练, 增强能力
目前, 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个人情况有选择地做几套近几年的中考题和一些最近的模拟题, 研究分析中考题题型、解题思路和方法, 提高解题能力。训练中要做到:
1. 练习要有梯度, 针对自己的实际, 逐步提高速度、难度。
2. 每天都要根据老师复习的要求, 完成一定量的同步练习, 这样听老师讲解效率更高。
3. 要不断反思, 弄清题目考查的意图、解题的关键、常用的方法。
对典型习题, 更要多下工夫, 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要对错误进行详细分析, 不断消除化学复习中的失分点, 增加得分点。
总之, “厚积而薄发”是化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提高化学成绩, 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 正确的答题思路, 以及较强的理解表达能力。当然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在复习中有所侧重。若三者都能兼顾, 相信学生一定会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摘要:传统的化学复习是一种对知识的再现与罗列, 一些学生不能融会贯通, 遇到综合性较大的问题时往往一筹莫展。为此我们需要优化我们的化学复习教学, 要回归课本、抓住重点, 通过合理的情境让我们的学生建立起知识的脉络, 结合精心设计的习题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以良好的心境来迎接他们人生中第一次重要的选择。
关键词:初中化学,复习,优化
参考文献
[1]王苏豫.高考生物复习.扬子晚报, 2010-04-12.
8.自制化学实验教具感悟 篇八
关键词:自制教具 实验改进 化学教学
一、自制教具出现的背景
在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是教学的必要辅助, 实验中奇妙的现象和五彩缤纷的色彩变化都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对化学探索的极大兴趣。学校实验教学大都使用厂制的常规实验器材,所有实验器材配置基本相同,实验教学的方式也基本相似,这种教学模式只能满足实验教学的一般性要求,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也受到限制。而且目前普遍存在仪器设备短缺的问题,且有些有毒气体的制备性质实验危险,有污染,需要在通风橱中进行,大大的限制了课堂演示实验及学生实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自己动手、就地取材,大力开展自制教具活动。
二、自制教具的基本方法
自制教具因为其取材方便、价格低廉、科学合理、使用可靠的原因,使教师的教学变得更加灵活。因为自制教具从设计构思到具体制作都由作者自行创意筹划。而且在制作过程中经过不断的修改和完善,使其更能满足自己的教学需要。自制教具可以在课堂上边讲边做,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制作,更可以和其他相关课题结合起来,使得自制教具有了更加灵活的表现,可以适应灵活的教学方法,这是工业成品无法实现的。
三、自制教具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激励学生的创造动机。任何一件教具的设计都是经过一番思考,然后出现创意、构思和修正。这种创新的实践过程包含着制作者的创造精神。同时,由于教具的创作和使用过程必然涉及科学知识与生产技术,在创造性思维物化的过程中,对人的科技意识会起到强化作用。
(二)使教学方法得心应手。应用自己做的教具,针对性强、容易在最需要使用教具的时侯,发挥它的作用,加以口头启发,道理讲得清楚,学生容易理解。
(三)磨炼老师。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自制教具活动的广泛开展,是培养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的一个很好的途径。许多教师注意到了这一点,在使用中发现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加以改进,使之不断完善,直到满意为止。持有这种追求精神的教师,不但在教具改革上能够做出成绩,同时还从制做过程中受到磨炼,增长才干,在精神上获得很大的乐趣。敬业精神得到增强,教师自制教具是很辛苦的事情。这就首先要有敬业精神,有目标、有追求、苦心钻研、克服困难。这种自制教具的过程是对教师敬业精神的磨练。
总之,自制教具不但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好处,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人的素质培养也有好处。这就要求化学教师从改革、创新、质量、素质培养的高度来看待自制教具的积极作用,积极的参与,让自制教具真正地走进课堂,服务课堂。
四、自制教具在化学教学中的使用实例
(一)苏教版普高新课程教科书《实验化学》在“专题3物质的检验与鉴别”中关于火柴头中硫元素的检验,按该方案1的操作方法进行实验时,我们感到该装置及方法虽简单,但操作时既要手持火柴和点燃,同时又要掌控甲烧杯并收集火柴头燃烧所产生的SO2气体,一个人操作起来不太方便,为此我们用的铜芯(直径1mm)独股塑皮电线绕制了一个“8”字形支架,来固定和支撑甲、乙两烧杯,如图所示。由于电线软硬适中,实验时可先固定好烧杯,再加入溶液,待收集好SO2气体后很容易将甲、乙两烧杯口对口合拢,这样一个人就可以很从容的进行实验操作了。
(二)在讲解《分子晶体,原子晶体》时,通常我们都会借助多媒体动画演示和几何图形。看似效果很好,可是在实际操作过程我发现还有很多孩子不太理解。后来我用乒乓球粘了几个活动的分子堆积模型,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不仅学生感觉很棒,同事见了也受到了启发,自制了一些实验教具,大家共同分享。
(三)再如:铜与浓硝酸的反应,产生二氧化氮气体,可以用一个具支试管,在具支试管的支管上套上一段橡皮管,再绑上小气球,可防止漏气,然后在单孔橡胶塞上插一自制长滴管,用自制滴管吸取百分之三十的氢氧化钠溶液,在具支试管内加入一小块铜片,再倒一毫升至二毫升浓硝酸,然后迅速塞紧试管,观察到反应迅速发生,产生大量红棕色的气体,溶液呈蓝色,有了小气球,有毒气体二氧化氮不外泄,反应后将胶头滴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挤入试管中,将二氧化氮全部反应完。该装置可以在全封闭的环境下实验,反应后的尾气吸收效果明显,不污染环境,比常规试验仪器就要好很多了。一定要从细微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并从这个角度去考虑,对教材中的实验采用自制教具进行改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提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具并被老师应用于化学教学中,使学生在经历活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学习,体验劳动的艰辛,品尝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探究的积极性。极大程度上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与合作学习意识,对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观念和能力极为有利;有助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彻底纠正传统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的弊端;通过参与自制教具活动,不仅可以改变心理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巩固基础知识,启迪思维,培养动手能力,陶冶爱科学、爱劳动的情操,而且可以剔除教师的职业倦怠,促进大家精诚团结,为我国的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培养发明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參考文献:
[1]刘雅维,冯丹君.创新理念在自制教具过程中的充分体现[J].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北京市56中学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化学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
9.中考话题作文素材:感悟与感恩 篇九
1.作文拟题求靓丽
题好一半文,一个好的题目,可以反映出作文的立意角度,构思技巧,所以往往能够给读者带来震撼作用。拟题要注意运用修辞、俗语、格言、广告语、歌词等,这样才能出奇制胜。
2.立意选材求不同
写感恩父母是最常见的,不如换换感恩对象,这就叫独立不群。即使写感恩父母,也要注意找好角度,于同中求异。
3.表现方式求新颖
10.中考化学感悟 篇十
给我一本《三字经》,请让我慢慢品读。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在最初,本性是善良的。这样善良的本性大家都差不多,只是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后天的努力、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不一样,品行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的人,不想学习、认为学习累,学习苦,或者生性贪玩,随之品行也慢慢地改变,变成一个无用之人。有的人,从小刻苦学习,努力创新,坚持不懈,那么他就会比别人多一份收获的甜蜜。每个人的起跑线都是平等的,一样的米养百样的人,你未来的人生梦想都有你自己决定。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如果一个人想要成功,那成长路上必定会有很多的风雨,会有很多的阻碍,只有你经历了磨难,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玉不打磨雕刻,怎么会成为精美的器物?如果我们没有考验,即使一帆风顺最终也会失败!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人之子,不好学,不应该如此。年幼而不知道认真学习,长大以后就不会有所作为。如果一个人小时候不知道勤奋学期,那他长大就会无所作为!人生在世,即使能活一百岁,那童年有有多久呢?古人认为,最好的学期年龄在十三岁以前,不是说你过了十三岁就不能学习,而是这段时间的学习你会事半功倍,会很轻松。这不正所谓: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吗?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孩子通常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上学还要父母背书包。可知,我们跟黄香比起来是多么的惭愧呀,父母是生我们养我们的人,我们要孝敬他们!百善孝为先!不能忘记父母,长大了,对回家看看。父母——才是你最亲最亲的人!
朋友们,多读一些经典书籍吧!读书使人美丽,读书使人智慧!读了《红楼梦》你会看到清朝中期四大家族的兴衰。读了《三国演义》你会看到东汉末年看魏蜀吴三分天下的传奇历史。读了《水浒传》将你带回宋朝看一百零八将在梁山起义。看了《西游记》将你带回唐朝看西天取经。一本本经典,每一本都值得回昧!
朋友,开始读书吧,就算你很忙,也可以抽出一点时间来不是吗?让我们阅读经典,有古人一起徜徉在书的海洋中!与我们一起去感受经典!中华上下五千年,每一年,每一天,每一个故事都值得你去思考,都可以让你去细细品味!让我们敞开心扉,去想象、去感受,去品味。从仓颉造字到蔡伦造纸,从三分天下到安史之乱,哪一件事不值得我们回忆?
花开花败,四季轮回,已阻止不了我们追忆经典的脚步。
11.中考化学新热点 篇十一
一、考查“低碳”理念
例1 (2016年广东)“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民心,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出行多乘公共交通工具
B.生活中用火烧毁废旧塑料和橡胶
C.用废旧报纸制作铅笔杆
D.农业和园林改浸灌为喷灌和滴灌
解析 出行多乘公共交通工具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A符合题中理念;用火烧毁废旧塑料和橡胶会产生多种有毒、有害的物质,污染空气,B不符合题中理念;用废旧报纸制作铅笔杆节约林木资源,减少了树木的砍伐,有利于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C符合题中理念;改浸灌为喷灌和滴灌,既能节约用水,又能节约能源,D符合题中理念。
答案:B。
二、考查“低碳”生活
例2 (2016年衡阳)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倡导“低碳”生活。要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可采取的措施有:(任写三条即可)
(1);(2);(3)。解析 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因此要减少使用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的使用,更多地利用清洁燃料(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另外,植物能把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因此要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
答案:(1)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2)更多地利用清洁燃料 (3)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合理即可)
三、考查“碳循环”
例3 (2016年常德)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使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逐年提升
B.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大
C.积极倡导“低碳”行动的目的是消除大气温室效应
D.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在各种因素作用下能保持相对稳定
解析 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但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相对稳定,A错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也相对稳定,B错误;积极倡导“低碳”行动的目的是减缓大气温室效应,不能消除,C错误;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从而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D正确。
12.中考化学图像题分类解析 篇十二
一、解答图像题的步骤
图像题以给出有关函数图像,用直角坐标系表示的曲线变化图出现的最多。解答图像题时可分三步进行。
(一)图像题一般包括图像和文字叙述两部分,解题时首先要了解文字叙述所提供的已知条件或要求。
仔细阅读、理解试题的文字叙述,以对试题进行初步了解。
(二)认真识图,综合分析文字叙述和图像,对试题作全面了解。
识图时要清楚图像中曲线的起点、转折点、终点的意义,为解题提供依据。
(三)进行知识迁移,设计解题过程,得出正确答案,将答案简捷、规范地书写在试卷上。
二、图像题型真题分类解析
(一)有关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题型
该类题型在2008年各地中考题中均有出现,主要考查三种类型溶解度曲线,即硝酸钾、氯化钠、熟石灰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曲线。现我举几例加以解析。
1.(2008年东营市)10℃时,在两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饱和溶液;保持溶液温度不变,分别向其中加入等质量的相应溶质;再将温度升高到40℃,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情况如图1所示。图2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仔细观察、分析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当温度t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钾的溶解度。
(2)烧杯甲盛放的是_______溶液。
(3)状态三时,烧杯_______中溶剂水的质量相对较小。
解析:(1)由图2可知,温度高于2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钾的溶解度。
(2)在温度由10℃升至40℃时,甲烧杯中溶质全部溶解,而乙烧杯中未全部溶解,说明40℃时甲烧杯中的溶质的溶解度比乙中的大,对照图2,可知甲中盛有的是硝酸钾溶液。
(3)状态一→状态三的过程中水的质量未变,由于1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故10℃时饱和氯化钾溶液的质量分数比饱和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大。根据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可知饱和氯化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大,水的质量小。
答案:(1)大于22℃;(2)硝酸钾;(3)乙。
2.(2008年来宾市)右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回答:
(1) 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 10℃时,A、B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_______B(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将30℃的A、B两种接近饱和的溶液通过升高温度可达到饱和的是_______溶液。
(4)若将10℃的A、B两种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30℃,此时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_______%B(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解析:(1)、(2)两问属于根据图像直读题,由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可直接选项(1) A; (2)小于。
(3)由于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因此将30℃的A、B两种接近饱和的溶液升高温度,只有B溶液可达到饱和。
(4)由于10℃的A、B两种饱和溶液中B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A的,而A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温度升高到30℃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为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故温度升高到30℃时,为B物质的饱和溶液。
答案:(1)增大;(2)小于;(3) B; (4)小于。
3.(2009年湘潭市)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像回答:
(1)温度为t2℃时,A的溶解度_______B的溶解度(填:“>”、“<”、“=”) 。
(2)将t3℃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物质是_______。
(3) t3℃时,将80gA物质放入到100g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g。
(4)此外,由该图你还能获得的信息有:_______(至少写一点)。
答案:(1)>;(2) A; (3) 160克;(4) 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4.(2008年海南省)甲、乙两种固体纯净物的溶解度曲线如图A所示。在常温下,先在两支试管里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图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装甲溶液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都增多
答案:A。
(二)有关溶液反应的选择题题型
该类题型通常考查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1.(2008年无锡市)在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下列物质至过量,其对应的曲线变化(V为加入溶液的体积,AgCl难溶于水)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在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KOH溶液,随反应的不断进行,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少,pH逐渐增大,故A错误;由HCl+AgNO3=HNO3+AgCl可知,随硝酸银溶液的滴入,生成的沉淀质量逐渐增大,但是当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完,产生沉淀的质量保持不变,故B错误;由HCl+NaHCO3=NaCl+H2O+CO2可知,随NaHCO3溶液的滴入,在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生成的气体质量逐渐增大,但是当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完,产生气体的质量保持不变,故C错误。
2.(2008年山东省)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下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Y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
A.消耗铁粉的质量B.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
C.溶液的总质量%D.生成氢气的质量
解析: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由Fe+H2SO4=FeSO4+H2可知,随硫酸的不断加入,生成的氢气、硫酸亚铁的质量均增加,所消耗铁粉的质量也在不断增加,但由于铁粉的质量是一定值,故上述三者增加的质量在铁粉消耗完后均不再改变。故选C。
3.(2008年青岛市)下列图像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
B.向一定量的硫酸和硫酸镁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C.将足量碳酸镁和氧化镁固体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
D.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固体,充分搅拌
答案:A D。
4.(2008年连云港市)下列图像与对应实验相符合的是(%%%%)。
A.图 (1) 表示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1的盐酸
B.图 (2) 表示向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等质量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金属镁和锌
C.图 (3) 表示将一定质量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至有晶体析出
D.图 (4) 表示向氢氧化钠与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答案:A。
(三)有关溶液反应的计算题题型
化学方程式与溶液结合的计算是初中化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中考化学必考内容之一,虽然不是压轴题,但也有一定的难度和技巧。综观近几年此类中考化学试题,不少试卷都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是将其与图像函数结合进行命题,通过文字与图像来共同提供信息。它们涉及的化学方程式及图像虽有所不同,但解题路径却是异曲同工。
1.(2008年临沂市)刘明用石灰石(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在准备将反应后的废液倒进废液缸时,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未知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他决定利用该废液,测定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他将废液过滤,然后向废液中慢慢滴加Na2CO3溶液,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在加入Na2CO3溶液的过程中,开始时没有发现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的溶质除含有Ca Cl2外,还含有_______;
(2)计算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解析:(1) HCl或盐酸。
(2)解:分析图意,(25g-5g) Na2CO3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全部反应,生成5g碳酸钙沉淀。
设20g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2.(2008年乐山市)将29.1g由NaCl和BaCl2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溶解于94.2mL水中(P=1g/cm3),向所得溶液中滴加质量分数为14.2%的Na2SO4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下图是所加Na2SO4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图,计算:
(1)生成沉淀的质量是多少?
(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解析:(1)由图可知,生成BaSO4沉淀的质量为23.3g。
(2)设BaCl2的质量为x,生成NaCl的质量为y。
同理:y=11.7g
溶液的总质量=29.1g+94.2g+100g-23.3g=200g
溶质的总质量=11.7g+(29.1g-20.8g)=20g
NaCl的质量分数=20kg/200g×100%=10%
答:生成沉淀23.3g,所得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
3.(2009年连云港市)某班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是到连云港碱厂参观,该厂主要产品之一是小苏打(碳酸氢钠)。参观结束,同学们带回一些化验室里废弃的小苏打样品,来测定其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假设该样品中只含有氯化钠一种杂质)。取样品9.3g逐滴加入稀盐酸,生成CO2气体的质量与滴加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求:(计算结果用百分数表示,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1)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90.3%。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2.5%。
参考文献
[1]李真.初中化学图像题解析.http://www.ycy.com.cn/Arti-cle/kdlx/stdb/200610/9706.html.
13.中考化学感悟 篇十三
与其说这是一篇日志,不如说是一份别样的心情记录,记录着这一路走来的心得与感悟……
每每想象着国外生活该是怎样的新鲜与激情,却又常常笑自己,傻不傻呀,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还不够你折腾的?却不曾想到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呀。而后来经历的种种也越来越印证了这句话。
5月7号凌晨4:30起床,平日还在床上美美享受的时间,而此时却背起行囊准备出发,目的地,一个自己完全未知的世界,是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没有亲人的陪伴,也没有了那么多的约束,终于可以放开自己,放下心中的种种,去享受旅行带给自己的那些不曾预期的唯美感受。一路的兴奋冲淡了沿途的疲劳,在七个小时的车程后我们抵达了威海,短暂而快速的午餐之后我们前往威海码头等候登船,可能是因为威海与韩国只有一水之隔的原因吧,好多韩国的印记以随处可见,而此时对于大海彼岸被自己定义为新鲜事物的那份期待更加浓烈了。
遗憾的是要乘的船没有像电影中泰坦尼克的那般壮观迷人,甚至可以说差距悬殊。但也许是因为第一次乘船,感觉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的新鲜而令人兴奋,那怕是在别人眼中早已司空见惯的大海,也是那么的吸引眼球,会心血来潮的跑到甲板最高处对着广阔而深邃的大海用心的呼喊,清爽的海风吹起衣角,哗
哗的浪涛声似乎在传递着那份属于大海的沙哑回应。此时此刻觉得大海是那么的令人敬畏,自己的心胸也随着这份宽广变得无限的开阔,想想自己以前的烦心事,那些纠结自己的人,那些束缚自己的丑陋情绪,那些所谓的不堪、痛苦、折磨,所有的种种都不再是事,自己的人生境界与期望也随着这无垠的大海而扩大,升华。
船上的早餐和晚餐让自己很喜欢,也许第一次都是新鲜的,就像初恋一样。好巧的是,一行的那么多人,我恰好和辅导员与卢书记一个房间,是内心对于领导的恐惧吧,不知道该讲些什么去缓解好像不属于同一阶层的人之间的些许尴尬。好在与领导同睡并没有像自己想象的那么不尽人意,他们更像自己的长辈,与他们促膝长谈是一种经验、阅历的汲取,而这些是我在以后的人生几年甚至几十年才会感受和领悟到的。
晚上和最好的朋友坐在一起开心的谈笑,不在乎谁被愚弄,而重要的是言来去语中的欢声笑语。即使是最好的朋友、哥们、兄弟,生活中也会有些许的不完美,就像每个人都会有自我的时候,但我想正是这些才积累起日渐深厚的友谊,想想能一起开心的把玩同一件事情,畅谈自己对于事物的看法与心得,忘却生活中的种种不愉快,还有那美味的零食,那该是一种何等的享受与美好呀!
没有晕船而是十分享受的睡过了一晚,因为些许的摇晃好像回到了儿时的襁褓,有一种被保护,很窝心的感觉。上午1
1点我们顺利到达了韩国平泽港,映入眼帘的一切都那么的吸引眼球,美丽的跨海大桥,繁忙的港口运输,感觉很壮美。过了韩国海关,我们坐车去饭店,对于城市的整体感觉是太多的褒义词,清新、繁华、舒适等等。远处的小山被密密的苍翠植被覆盖,城市内是到处的绿色,感觉城市绿化覆盖度有70%~80%。沿途可见连片的停车场上密密麻麻的排满了私家车,是电影中国外的场景,而细看韩国的汽车,基本上是起亚、现代这样的民族品牌,足以感叹这个国家的民族意识该有多浓厚呀。
韩国的第一餐是当地有名的石锅拌饭,好美味!吃到了地道的韩国泡菜,有点像中国的酸辣白菜。之后,我们前往延世大学,这是韩国私立大学中的牛耳,短暂的参观让我们感觉到了国外大学的不同,而这样的感觉在之后的几天行程中更加显著。
大学参观之后,我们来到韩国有名的清溪川,这条河原来受到污染,但经过治理后成了一道迷人的风景线,清缓的河水与之流纵穿首尔,大大降低了城市噪音与污染。很多韩国人在沿途驻足歇息,难能可贵的是,众多的人群下是依然干净如洗的路面,由此可窥得韩国人的环保意识与国民素质,沿途可见由生活可回收废品搭建的个性标志,向到此的行人诠释着属于这个国家的生活理念。清澈见底的河水从身边淌过,单就那清脆悦耳的声音足以让你心旷神怡。一路走来,一路欢喜。
随后的韩流馆和东大门市场足以让我感受到这个国家的消费水平,不过潮流的东西在这里得到了更多的展示,那更像是一
种生活的品质与品味,让自己和他们显得那么的格格不入。想买的东西太多太多,而每每感到囊中羞涩,韩国的确是一个购物天堂,但对于自己,更像是一个欣赏的天堂。一天的舟车劳顿足以让身体感到疲乏,而我们的住处在一个山上的度假村,一路盘旋的上去,这样的上下坡在韩国是很常见的。住的房间很舒适,有别中国的是,房间里一张大床一张小床,很人性化。
第二天上午我们参观韩国诚信女子大学,据说韩国领导人的夫人都出自这里,是一所培养女子精英的大学。校区不大但每一处都是那么的干净优雅,女孩简洁得体的着装,专注认真的学习姿态,足以让任何人感动。我想,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勤奋学习你都会觉得不好意思,喜欢这样的学习氛围与创作环境,好希望自己以后能到国外读书,能在这样的环境下不断的提升自己,开拓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阅历,基于这种梦想自己要努力的还很多……
下午参观江源大学,他们的图书馆给你别样的感觉与心情,很整齐很有秩序,那种舒适而激人奋进的环境会使读书的效率倍增,更羡慕的是图书馆通宵为学生开放,作为学生奋斗的主要阵地,这才是大学该有的!晚饭是韩式年糕炒鸡肉,一连几天的韩式饭似乎有点厌烦了。饭后,我们前往南怡岛,这是一个私人岛屿,叫做南怡共和国,是《冬季恋歌》的拍摄地,头一次见到这么原生态的树林,岛上的动物们悠闲地在夕阳下散步,如果你靠近,它们还会灵性的驻足摆姿势配合你拍照呢,恩一切好美。
晚上又是热水澡后美美的一觉。第三天我们要去全亚洲最大的游乐园,由于是自费项目,考虑到门票的问题,我和一行的几个同伴没有去。想想自己来韩国的初衷,只是单纯的想换一种心情让自己有更高的人生追求目标,而这些都已经达到了,反而远远的超出了最初的那份期许,美丽新奇的一切都足以让自己兴奋,学校的别致与经典,那些别样的韵味更坚定了自己追求梦想的脚步,心有多大,梦想就有多大,我想视野和角度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心态,进而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以至一生。
中午吃的韩式正宗烤肉,卢书记请我们喝的清酒,亚亚的红色真的很美味,也越来越发现平时义正词严的书记原来是这么的平易近人,像一个亲和的长辈给予我们指导和关心。下午首尔大学的参观,让我们见识了韩国最高学府的气派与底蕴,有好多中国的留学生在享受着这里的高端教育。
随后的几天我们游览了一些韩国的民族景点和购物中心,如景福宫和明洞。买了挺多东西,主要是给姐姐,这样才安心。因为她为这个弟弟付出了太多,爸妈生了我,她算是我的再生父母吧,也许在她的心里并不需要这样的感谢,仅仅是希望她的这个亲人能更好的学习生活成长下去,但不管怎样,我都需要铭记和报答这份恩情。
当走在形形色色的人群中才切身的感受到自己对于这个大都市是如此的渺小,同时也很期望自己能融入这个更大的人生舞台与环境。来到韩国的种种让自己感触良多,有面对新兴事物的兴奋与欢喜,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自愧与感叹,但更多的是经历这些后对于自身的检讨与思索,给予了一些原来不曾想过的也不曾想到的。也许这就是生活赋予我们的意义吧,给予我们经历的同时,也会给予良多的感悟,总之感谢一切的到来,欢迎你们!
回到学校,又是往日再熟悉不过的学习与生活,我想,看过、亲身经历过后就该有些许的改变,不管是之于学习、生活还是人生态度,都该与原来的自己有些不同。坦然的面对呼啸而过的生活境遇,真诚的对待亲人朋友,哪怕是路人甲乙丙丁,踏实、勇敢的追求更大的人生梦想,即便做不到最好,也该更加努力进取才对!
14.中考化学感悟 篇十四
有关中日关系:
(一)日本明治维新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或借鉴: ①改革是社会发展和国家富强的推动力;
②要坚持对外开放,对外来文明的学习吸收,不能生搬硬套,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能有利于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③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发展科学技术。
(二)热点链接:2014年2月27日下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设问:我国为何设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1、设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原因:
(1)为了牢记历史,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斗争。(2)缅怀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所有做出贡献的人们。(3)彰显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2、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原因:
(1)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2)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3)牢记侵略战争带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深重灾难。
(三)面对又一个甲午年,面对日本超常的忧患意识,我们青少年学生应如何面对?
1、必须牢记历史之耻,增强民族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奋发图强,立志成才,为民族、为国家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迎来12月26日执政一周年之际,参拜了靖国神社。
1、你是如何看待安倍政府否认侵略罪行的言论的?
日本军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残暴罪行,铁证如山,国际社会对此早有定论,不容置疑。公开否认侵略历史,歪曲历史,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也影响了中日间的健康、稳定合作。希望日方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正确认识和对待日本侵华历史,维护中日关系政治基础。
2、教科书事件、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事件:
①目的:否认侵略,美化战争,掩盖日本在中国及亚洲犯下的滔天罪行。
②实质:日本右翼势力抬头,军国主义在复活。
③影响:这些做法严重伤害了中国和亚洲人民的感情,不利于日本同亚洲各国特别是中国的友好往来,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安宁,威胁了世界和平与发展。
3、钓鱼岛:
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我国的这一立场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
(五)新时期应该如何促进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
①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日方必须正确侵略历史,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②双方通过对话、平等协商,友善解决分歧;加强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③和则两利,斗则两伤。两国政府应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的大局出发,实现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
(六)面对中日关系中国应该怎么做?(1)国家怎么做
①不断提高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②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积极开展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
③要坚持通过对话,平等协商,妥善处理中日之间的分歧,积极探讨解决分歧的办法,避免中日友好大局受到新的干扰和冲击;
④针对当代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军国主义立场,我们必须对此应有足够的警惕。(2)青少年应怎么做 ①牢记历史、珍爱和平。
②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使祖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③呼吁日本右翼势力,深刻反省历史,不能再把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拖人战争泥潭。
有关中美关系、台湾问题
1、美国史启示
(1)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政治前提。(2)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是应对社会危机的重要途径。(3)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4)要大力发展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适时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政策。
(5)要抢抓国际机遇,要根据国际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对外政策。
2、当今中美关系是怎样的?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美双方存在共同利益,双方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友好发展是主流,但双方存在摩擦和矛盾,矛盾的焦点是台湾问题。
3、未来中美关系的蓝图
①中美两国都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干涉他国内政; ②加强中美两国之间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③美国遵守一个中国原则;
④加强对话,以和谈的方式解决两国的分歧。
4、影响大国关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你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因素:国家综合国力、各国的利益及共同利益、国际形势等
认识:合作双赢,互相尊重、和平共处、弱国无外交,中国正在迅速崛起……
5、对台湾问题的看法:
①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
②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统一大业必将实现; ③“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④发展两岸关系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符合当前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 ⑤“台独”势力逆历史潮流而动,是不会得逞的;
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任重道远,需要我们长期奋斗。
有关国防
4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空军机关调研时强调: 加快建设一支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强大人民空军,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坚强力量支撑;2014年4月23日是中国海军成立65周年纪念日。
65年前的今天,中国海军的第一支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宣告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成立于何时?你认为如何维护国家安全?
答:1949年11月。增强综合国力,走科技强军之路,加强国防建设,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化解地区危机。
有关两次世界大战及其世界格局的演变
1、战争启示:①应该发扬国际社会的团结与合作精神,加强国际间的支持与协作,团结就是力量;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③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决不能重演,我们要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等。
2、如何避免战争:①提高综合国力;②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③加强国家间友好合作。
3、中国应如何应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3)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4)反对霸权主义,妥善解决各类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有关三次科技革命、改革、战后经济发展
1、三次科技革命的启示
(1)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2)科技革命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发展生产力,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3)青少年要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发扬艰苦奋斗和创新精神,立志报国,为实现民族振兴而奋发学习。
(4)科学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合理利用科技,趋利避害,造福于人类,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2、罗斯福新政的启示:
①要善于依据本国国情进行改革创新; ②国家应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3、二战后,日本、西欧各国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①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②积极引进科技,大胆创新; ③坚持改革开放,政府要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④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4、改革类问题的启示或认识: ①改革是强国的必由之路;
②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树立不怕挫折和困难的观念; ③改革要结合本国国情,实事求是; ④改革要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重要的历史人物
1、华盛顿的贡献:
①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取得了民族的独立; ②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
2、林肯的贡献:
①领导了南北战争,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 ②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解放了黑人奴隶。
3、对汉武帝的评价:
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为了推进大一统格局,采取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推恩令等一系列措施,使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西汉王朝达到鼎盛时期。
4、对唐太宗的评价: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封建皇帝。他在位时期,注意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励精图治。他知人善任,虚心纳谏,轻徭薄赋,完善法制。在他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唐朝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有关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
1、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失败结果的认识: ①弱国无外交; ②落后就要挨打;
③我们应大力发展我国的经济和综合国力,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认识:(1)代表事件(探索的尝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2)特点:中国的近代化过程是一个由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的过程,经历经济政治文化领域,是一个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层层递进的过程。
(3)启示:①中华民族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②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3、近代史上国共关系变化的启示: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4、回顾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奋斗历程,给我们的启示或感想: 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③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5、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举措或建议:
①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实行惠民政策,减轻农民负担; ②大力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实施科技兴农; ③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④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附:
一、中国社会在20世纪发生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事件1:1911年辛亥革命 人物:孙中山 变化: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事件2:1949年开国大典和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人物:毛泽东
变化:①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②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事件3: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人物:邓小平
变化:中国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
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会议回顾:
1、中共一大:1921年召开于上海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遵义会议:1935年召开于遵义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召开于北京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成为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4、中共十五大:1997年召开于北京
首次提出“邓小平理论”的科学称谓,并将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和指导思想)
三、中共所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1、毛泽东——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起点标志: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5.中考化学复习有效性研究 篇十五
一、强化课标意识
化学学科的中考是初中化学的终结性考试, 其目的是对初中毕业生在化学学习方面是否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的要求做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考试内容和要求, 是新课标下中考化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因此, 中考化学复习应强化课标意识, 应紧紧围绕《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进行复习。
1.合理整合三维目标, 防止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
立足于三维目标, 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是新课标下中考化学命题的核心指导思想。因此, 中考化学复习必须全面关注三维目标, 通过对三维目标的合理整合, 进一步促进三维目标的有效落实。在进行知识梳理时, 不仅要重视知识的系统化和结构化, 而且要重视过程和方法的有机融入, 使过程与方法更加明确和具体, 同时还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渗透, 使学生对化学学科及其化学学习的价值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感受。如化学实验的复习, 应以具体实验为载体, 既要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理解, 又要引导学生加深对探究过程和方法的感悟;既注重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以及表述实验结论等能力的培养, 又重视引导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勇于创新等科学精神的升华。复习时, 不仅要充分利用实物展览和多媒体展示等方法和手段再现实验过程, 而且要精心选取典型实验, 努力为学生动脑设计、动手操作、动口交流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2.准确把握目标层次, 防止逾越课标要求的超标复习
内容标准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中对有关教学内容的目标层次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这些目标要求虽是初中化学教学应达到的最基本要求, 然而却是中考化学不应逾越的最高要求。平时教学中, 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 甚至提高目标层次, 拔高教学要求, 但在中考复习时, 应注意将有关内容及要求回归《课程标准》, 要防止因对超标内容和习题的关注和强化而干扰正常复习和误导学生, 应引导学生把有限的精力和宝贵的时间用在对双基深层次的理解和更广泛的应用上, 用在对化学学科思想方法的感悟上。尤其要注意的是, 在《课程标准》中, 对目标要求的层次是采用一系列行为动词来表述的, 在表述目标要求的层次时, 不仅不同的行为动词所表述的层次水平不同, 而且相同的行为动词在指向不同的课程内容时, 所表述的层次水平也有差异。中考复习时, 必须重视对表述目标层次的行为动词的研究。要重新研读《课程标准》, 认真分析和比较表述学习目标水平的行为动词, 力求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各行为动词所蕴含的意义, 防止用老经验、老套路来安排复习内容和实施训练。如《课程标准》对“化合价”的目标要求为“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因此, 对化合价的复习, 就不能像以往中考复习那样, 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对化合价定义的理解、记忆以及对化合物中化合价规定的分析判断上, 而应该把重点放在“应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技能巩固上。
二、突出主干知识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初中化学新课程承担着对未来公民进行化学启蒙教育的重任, 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应使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形成基本的方法和价值观, 理解化学、社会和技术的关系, 并具备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上要求既是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的教学重点, 也必然是新课标下中考化学考查的重点。中考化学复习只有围绕上述重点, 突出对初中化学主干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才能增强复习的针对性, 提高复习的有效性。那么, 究竟哪些内容属于初中化学的主干知识呢?笔者根据新课程所倡导的知识观, 对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主干知识作出如下分类和总结, 供大家参考。
1.事实、理论等陈述性知识
一是“物质类”知识, 包括氧气、二氧化碳、金属、酸、碱、盐等常见物质的主要性质与用途, 溶液的基本知识;二是“工具类”知识, 包括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金属活动性顺序, 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 常见物质的俗名等;三是“规律类”知识, 包括原子得失电子的规律, 质量守恒定律, 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置换反应与复分解反应的规律等;四是“技能类”知识, 包括化学用语的书写、数字意义、符号意义及运用, 根据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常见化学仪器的识别和使用。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常见气体的制取, 常见物质的检验和区分等。
2.过程、方法等策略性知识
一是研究物质常用的化学方法, 包括观察研究的方法 (如实验现象的观察, 图形、图象、图表的观察等) , 定量研究的方法 (如物质组成的定量研究, 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等) , 对比研究的方法 (如物质性质、制法、用途的比较, 物质组成、结构的比较等) , 条件控制的方法 (如燃烧条件的探究, 金属锈蚀条件的探究, 影响物质溶解性因素的探究等) ;二是化学学科的思想方法, 包括“分类”的思想方法 (如元素和物质的简单分类, 典型变化的初步分类, 化学反应的基本分类等) ,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方法等;三是化学学科的基本观念, 包括物质的“多样性”观念, 微粒构成物质的观念, “物质是变化的”, “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等。
3.情感、态度等价值性知识
一是常见物质的应用, 包括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及常见金属、酸、碱、盐的主要用途, 常见合成材料的应用;二是化学物质与健康的关系, 包括元素 (如钙、铁、锌等) 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有机物 (如糖、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 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有毒物质 (如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 对人体的伤害;三是化学与能源的关系, 包括燃料燃烧的条件与应用, 常见化学燃料的主要成分和新能源的开发等;四是化学与环境的关系, 包括“三废”处理的一般原则, 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等。
三、优化复习方式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 就没有成功而有效的课堂教学, 最有价值和最有效的参与是学生思维的参与。从初中化学教学的实际看, 在中考化学复习之前, 学生就已经经历过多种形式的复习, 如单元复习、阶段性复习、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等。那么, 怎样才能使学生在中考复习时仍具有浓厚的兴趣并产生积极的思维呢?
1.重情景创设, 在联系实际的应用中激发学生兴趣
不少教师认为, 创设情景的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而复习是对已学知识的回顾和总结, 况且中考复习时间紧、任务重, 中考复习就应该开门见山地直接对复习内容进行归纳和罗列。那么中考化学复习教学有没有必要创设情景呢?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 任何学习的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注意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 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体会、学习化学, 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笔者认为, 中考化学复习教学中创设情景具有以下意义: (1) 情景具有生动性, 将化学知识的复习置于现实社会生活的情景中, 既能对学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 又能有效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 情景具有可变性, 通过不同的情景呈现知识, 既可以避免机械重复, 提高学生灵活迁移知识的能力, 又可以创设思维容量和力度不同的问题, 满足不同水平层次学生的需要; (3) 情景具有针对性, 将知识放在具体的情景中加以应用, 能更好地突显知识, 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和应达到的要求有更直观的认识和更真切的感受。因此, 在中考化学复习教学中, 重视情景创设是十分必要的。为了更好地发挥情景在中考化学复习中的重要作用, 广大教师要做有心人。一方面, 要开阔视野, 扩大信息来源, 多渠道、多方位地关注生产、生活、社会和科技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 丰富复习教学情景;另一方面, 要根据复习教学的特点, 开动脑筋, 多在情景的整合上下工夫, 既要灵活应用原有情景, 让同一知识融入不同的情景中, 又要充分挖掘现有情景中所蕴含的问题, 用同一情景来呈现不同的知识。如, Fe+CuSO4Cu+FeSO4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反应, 针对该反应的复习, 可以从金属冶炼的化学史、农药波尔多液配制和贮存时容器的选择以及金属活动性的探究等不同方面创设情景, 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应用中深化认识、增强记忆。再如, “加碘盐”是与学生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一种物质, 以“加碘盐”为情景, 既可以围绕元素的有关知识设计问题, 又可以围绕化学式的书写、意义以及计算设计问题, 还可以从物质分类、性质、反应原理以及检验等方面设计问题。
2.重问题设计,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学生思维
教育心理学认为, 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基于问题的复习, 有利于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状态而增强复习的有效性。但要注意的是, 复习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既要防止挫伤学生思维热情的简单再现式提问, 又要避免阻碍学生思维的包办代替式提问。那么在中考化学复习过程中, 什么样的问题才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 才能有效激活学生思维呢?
首先, 问题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为中考化学复习是建立在学生学完初中化学课程基础上的一次全面复习, 问题的设计不仅要有利于引导学生对整个初中化学知识进行有序回顾和有效重组, 还要有利于学习过程的合理再现和方法的融会贯通, 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应用和价值的充分展示。只有综合性较强的问题, 才能更好地兼顾多方面要求, 具有足够的思维容量和思维强度, 才能提高学生思维的参与度。如氧气、二氧化碳分别是“身边的化学物质”主题下的两种重要气体, 复习时, 问题的设计不能仅局限在性质、用途、制备等内容的简单归纳和总结上, 而是要包含以下内容:一是以氧气、二氧化碳各自性质为中心, 分别构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组成、性质、变化、制法、用途的知识网络;二是通过分析, 比较氧气、二氧化碳两者之间在组成、用途等方面的差异, 在巩固组成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思想方法的同时, 深化对氧气和二氧化碳各部分知识之间关系的认识;三是以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转化反应为切入点, 加强氧气与二氧化碳的联系, 认识氧循环和碳循环的意义, 增强学生对待自然、物质、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其次, 中考化学复习中的问题还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这不仅是因为开放性的问题具有更强的发散性, 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且因为开放性的问题往往还具有不同的思维起点, 更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如化学变化是贯穿初中化学的核心概念, 为了在中考复习中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该概念的认识, 可设计如下问题: (1) 你认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有什么本质差异?你是如何判断一种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 (2) 从你所熟知的化学变化中, 举例说明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有哪些? (3) 从质量上看,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有什么共同特点?你将如何从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对此作出解释?以上三组问题的设计具有不同的开放特点, 能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对化学变化进行深入思考。问题 (1) , 分析问题的角度是开放的, 学生既可以从新物质生成的角度进行分析, 也可以从构成物质微粒是否发生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问题 (2) , 认识问题的层次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开放的,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化学变化的掌握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分类总结, 还可以通过讨论交流等互动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补充和完善;问题 (3) , 提出问题的视角是开放的, 它引导学生将对化学变化的认识从定性引到定量, 从宏观引向微观。
四、重视练习质量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中考, 强调能力立意, 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中考化学复习怎样才能促进学生将所获得的知识和方法有效地转化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转化为对中考试题的正确解答呢?实践证明, 重视练习质量是实现上述转化的重要途径。
1.精选习题是提高练习质量的基础
作为初中化学教师, 大多不止一次地组织过中考化学复习教学, 不少人手上都有多种版本的练习册和试题汇编。应该说, 教师可用于复习的习题来源都非常丰富, 然而学生在中考复习中可用于练习的时间和精力却非常有限。因此, 选什么样的题给学生练习, 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 教师在选题时要特别关注全面性、目的性、典型性和多样性。全面性是指选题时要从有利于巩固双基、掌握方法、提升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等方面全面审视习题, 要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高度全方位的关注习题的价值。目的性是指选题时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围绕复习内容, 针对中考考查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以及能力形成的关键点进行选题。典型性是指所选的习题要有丰富的知识内涵、较高的思维含量和较大的拓展空间, 要能够练一题带一片。多样性是指选题要兼顾各类题型, 要充分发挥不同题型的训练功能, 尤其要重视那些具有时代特色, 体现课改精神的新题型, 如开放题、探究题、信息题等。
2.端正态度是提高练习质量的关键
研究表明, 良好的动机和积极的态度对提高练习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 在中考化学复习中进行练习时, 必须进一步明确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首先, 应重视从学生实际出发, 在把握好习题难易度的同时严格控制习题的数量。习题太易, 缺乏挑战性, 不能满足初中生强烈的表现欲, 也就难以激起学生练习的热情;习题太难, 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丧失练习的信心和勇气。习题量偏大, 占用学生过多的时间, 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而产生抵触情绪;习题量不足, 将难以兼顾各类题型和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问题, 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巩固双基和提高认识, 也不利于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和能力的提升。其次, 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 要结合具体问题和典型案例, 引导学生认识练习的重要性和感悟练习的价值,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 认真仔细地完成每一份习题。
3.及时反馈是提高练习质量的保证
及时反馈的含义是指不仅要配合复习内容及时进行训练, 使学生能及时检测自己对复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而且还要在训练后引导学生及时反思, 及时总结, 及时解决所存在的问题。事实告诉我们, 虽然选好题是练好题的基础, 但高质量的习题未必就能取得良好的练习效果。影响练习质量的因素很多, 练习后能否趁热打铁及时讲评, 以及讲评的方式方法都会对练习的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中考化学复习课上的习题讲评特别要重视有的放矢, 要针对练习中存在的问题, 帮助学生分析原因, 寻找薄弱环节, 寻求解决方案。在讲评具体习题时, 首先要“就事论事”, 针对习题特点、题型特征, 指导学生读题、审题、析题, 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解题的思维过程, 获得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而不是单纯地讲授正确结果;其次要“借题发挥”, 将问题进行拓展和升华, 对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解答问题的规律。
【中考化学感悟】推荐阅读:
中考化学复习大纲07-14
中考化学探究实验题09-13
中考化学理论知识总结10-21
中考化学模拟试题906-30
中考化学方程式计算题08-03
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10-24
中考化学知识点大总结07-02
广西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文件大小08-17
南宁市2014年中考物理化学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