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启示》作文

2024-07-11

《生活的启示》作文(精选16篇)

1.《生活的启示》作文 篇一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花儿绽放,大地充满生机,生机勃勃的春天中,我尤其爱那绿油油的小草。

我家后院里有一片草地,每天起来后,他都会向我招手,那栩栩如生的样子,多讨人喜欢呀!

一阵微风浮过,小草在优雅的跳舞,旁边的大树也唱和着,小鸟和蝴蝶为它们伴舞,见着了这情景,你一定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可是,谁叫今天天气不好,狂风与暴雨来了,它们不断的垂涎欲滴了,可是,小草是坚强的代表,它努力反抗,终于狂风和暴雨走了,小草还是垂涎欲滴着,我从家里跑回来一看,小草又亭亭玉立了,真像一夜之间从小孩变成了大人。我就这样一直坐在小草的身边,一个下午,我都浸在小草的空间里。

小草亭亭玉立,就是说人一定要坚持,如果不坚持,做事怎么会成功呢?

2.《生活的启示》作文 篇二

一、孔子与《论语》

孔子名丘, 字仲尼, 出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 (即公元前五五一年, 也有认为出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 , 死于鲁哀公十六年, 即公元前四七九年, 终年实七十二岁。先祖为宋国贵族后家族败落。据《史记》记载孔子的先祖为了避免灾祸由宋出奔到鲁国, 因此孔子便成为鲁国人。

作为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的孔子虽然从小贫贱, 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冷落, 但是, 即使对现实社会有不满之处, 却一点也没有自暴自弃, 自轻自贱, 反而好学不倦, 从小怀有远大的理想。从《史记·孔子世家》的论述中可以看出, 孔子幼时便好礼:“孔子为儿嬉戏, 常陈俎豆, 设礼容。”[1]即使是做游戏, 他也常常设置俎豆等祭器, 模仿祭祀的礼仪动作。小小年纪, 就让众小儿群起效仿, 相互礼让, 列国闻名。年仅十七岁就已经显示出不同寻常的才德, 让鲁大夫孟釐子临终嘱咐儿子要拜孔子为师。成年后的孔子更显示出过人的才华:“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曰:‘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2]给出了施政的基础, 说明孔子很有政治才华。孔子的志向很大, 要做到“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3]在鲁国行不通, 到了齐国也碰壁, 到陈蔡等小国更是不行。虽然在卫国, 受到卫灵公的礼遇, 但是最终还是离开了, 晚年终于回到鲁国。致力于教育和整理古代文献。这也是他对于后代做出的最大贡献。

孔子所处的社会, 是动荡的社会;所处的时代, 是变革的时代。春秋时代是我国古代领主制封建社会向地主制封建社会过渡的一个大动荡时期。这个时期的动荡混乱表现为:子杀父、臣杀君、兄弟相残、权臣僧越, 加之国人暴动, 列国兼并, 夷狄交侵, 作为天下共主的周天子名存实亡。这样的社会现实与孔子所希望的“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的理想国秩序相差太多。因此, 孔子在一言一行中透露着对政治的看法, 对伦理的构建, 对道德沦丧的悲愤等等。而这些集中体现在一部《论语》之中。

《论语》, 记载着孔子的言语行事, 也记载着孔子一些学生的言语行事。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 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 伦理思想, 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语言简洁精练, 含义深刻, 与《大学》、《中庸》, 《孟子》并称为“四书”。

二、对“中庸思想”的阐释

“中庸”, 作为一种至德在《论语》中仅出现一次:“中庸之为德也, 其至矣乎!民鲜久矣”。[4]杨伯峻解释为:“中庸这种道德, 该是最高的了, 大家已经是长久地缺乏它了”。“中”, 折中, 无过, 也无不及, 调和;“庸”, 平常。孔子拈出这两个字, 就表示他的最高道德标准, 其实就是折中的和平常的东西。我认为这里“中庸”所说的意思是过与不及都是不好的, 折中的最好, 要做的恰到好处才是最强的。一个社会需要一个道德标准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人民也需要一个典范来标榜一下自己的道德水平。但是我们不能一味的宣传事物的一个方面, 还要适时的宣传其它方面。比如对于拾金不昧这样的事, 我们在赞扬这些拾金不昧者的同时, 也应该适时表示出对这些人的奖励, 有付出就应该得到回报。这样, 社会上的拾金不昧者必定会比现在多得多, 社会风气也会随之得到改善。

在《论语》中, “中庸”只此一见, 可是, “仁”、“义”、“礼”、“智”、“信”重要范畴出现的次数却远远多于“中”、“中庸”出现的次数, 但是这并不表示“中庸”的概念弱于其它的如“礼”的范畴。相反, 我认为“中庸”的比其它范畴更为重要。

孔子生活时代的经济、政治、社会意识等情况是“中庸”思想产生的背景和条件。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 孔子力图用和平手段消除纷乱, 重整秩序, 使整个社会按照以“仁”为内容、“礼”为形式的轨道运行, 在政治上达到“仁政德治”、经济上达到人民富裕的天下安乐的理想境界。在孔子心中, 这个理想境界便是西周文武周公之治。因此他的一生都在为挽救“礼崩乐坏”而奋斗。孔子认为挽救“礼崩乐坏”的局面必须维护贵族统治, 恢复西周文武周公之治, 那么面对子杀父、臣杀君、兄弟相残、权臣僧越等违背礼仪道德的行为, 孔子提出的“中庸”思想也是势在必行的。在孔子看来, 他所生活的时代之所以出现嗜杀、僭越等违背礼制的事情, 是因为天下不和, 要想天下调和, 就必须有一个“点”, 这个“点”必须是大家都能接受的, 不能有过或者不及的情况, 必须使大家都心悦诚服, 这就是“中庸之道”。因此孔子认为只靠“礼”, 天下仍然无法大治, 要使天下大治必须恢复“中庸之道”, 使天下人按中道而行。孔子在此呼吁“中庸”思想, 力图唤醒人们, 回到“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的合理社会之中, 为此, 他在终其一生的努力着。我认为, “中庸之道”, 不仅适用于当时混乱的社会, 也适用与当今的太平世界。

三、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启示

“中庸之道”, 对于今天而言, 最大的好处虽不如千百年前的乱世那么明显, 但是, 却是我们为人处事的准则。“中庸之道”, 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什么“枪打出头鸟”之类的消极话语, 而是经典的处事哲学。但是, “中庸”所表述的思想长期以来多为人们所歧解。在古代, “中庸”被誉为“至德”, 备受推崇, 但是在近现代, 很多人却将“中庸”视为明哲保身、“折衷”等消极的思想, 使得“中庸”横遭非议。“中庸”可以说是儒家所持有的一种积极而不激进、执着而不偏执的思维方式, 是一种折中调和的思想, 无论在人类社会还是自然界, 都可以说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状态。中庸为至德, 在人群中已久久不见了。人总是处于过与不及之中, 很少能做到中庸的。孔子要求的中庸之德必须具备和而不流, 中立而不倚, 时刚时柔, 刚柔结合的品质。人应该有原则的灵活变通, 绝不能无原则的肆意妄为, 更不能成为无原则无操守的乡愿之流。中庸之德虽然难求, 但人们还是不应放弃对它的追求, 即使求不到中庸之德, 也要像狂者狷者那样有原则的生活处世。

对于今天而言, 我个人认为“中庸之道”虽然难求, 但是也不是遥不可及的。我们可以先从低层次做起, 慢慢朝着目标前进。我们不妨把“中庸之道”用一个字来概括, 那就是“度”。

“度”, 说简单也简单, 一个字而已, 就是适可而止, 但是说难也是很难做到的。要想把事情做得完满, 让所有人都满意, 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更何况还有些事是你无论怎么努力都不会做得很完满的。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一些事情, 大多数都是平平常常的小事, 这些小事往往主宰着我们生活的大部分。恰到好处的做好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 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和谐。当然, 生活中也会碰到令人难以抉择的大事, 这些事虽然不多, 但是却会关系到自己的一生。中和的去处理这些关系我们人生的大事, 不仅可以是人生顺畅, 更可以令人生美好而幸福。同样的, 对于做一件事, 采用什么方法去做, 怎么做合适, 做多少合适, 用什么人做适当, 什么时间做合适, 什么地方做合适等等, 都会关系到这件事的成败。所以, “中庸之道”对于今天而言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实用性。

总结

任何一种思想, 倘能经受住历史长河的淘洗而历久弥新, 都应有其内在的魅力、恒久的价值。孔子的中庸思想在当今社会重现其活力、重放其光辉, 就是如此。在儒家的思想体系中, 中庸之道是一种精神, 一种追求, 一种状态, 一种境界, 一种政治智慧, 一种人文关怀, 一种道德诉求, 更是一种理想境界。所以他说:“中庸之为德也, 其至矣乎”。

参考文献

[1]孙风君.论语-中庸-思想及其现代管理思考[D].中国期刊网.

[2]郭晓东.孔子-中庸-思想的现代阐释[D].中国期刊网.

[3]胡念耕.孔子-中庸-新解.中国期刊网.

3.生活的启示 篇三

我们常会从生活中获得启示,一件小事、一句格言、一幅漫画,都能引起我们的思考,请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

【习作指导】

老师:同学们,生活是一本书,善于读这本书的人,时常会从中得到启示。说一说你曾经从生活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小丫:我从七岁开始学习书法,虽然写字十分枯燥,但我每天坚持练字,现在我的字写得很漂亮,经常被别人称为“小小书法家”。这件事让我明白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毛豆:学校运动会时,我参加了4€?00米接力赛,由于同学们配合默契,原来实力不佳的我们,竟然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使我懂得了团结就是力量,众人齐心,其利断金。

小丫:每天放学坐公交车时,我发现与其一窝蜂地挤上去,不如排着队有秩序地上车更节约时间。

毛豆:……

老师:你们都是生活的有心人。这次习作除了可以写从一件日常小事中得到的深刻启发外,还可以写什么呢?请你们认真读读习作提示。

小丫:还可以写一句格言、一幅漫画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毛豆:生活是包罗万象的。一本书、一次活动、一堂课、一次谈话……只要让我们有所启发的,都可以写。

老师:说得真好!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说不完,道不尽的。那么怎样把生活带给我们的启示写下来呢?

小丫:写生活给我们的启示,要做到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如写一件事的启示可先把事情的发生及经过清楚地写下来,再写一写自己从中得到的启示以及这一启示带给自己的影响。

毛豆:写一句话的启示可先说清楚这是句什么话以及它的来历,然后联系生活实际,选择一个具体的事例,写一写这句话带给自己的帮助和影响。

小丫:如果写一幅画的启示可先据画面编故事,再写一写自己从画面联想到的内容,然后写这幅画对自己的启发,对生活的影响。

老师:你们都说得很好!习作时,到底要按什么顺序来写,同学们应根据表达的需要来确定。思路有了,在习作时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才能让我们的文章变得有滋有味呢?

小丫:我们要围绕中心选材,抓住重点写具体,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毛豆:最好能通过重点词句来揭示自己获得的启示,就像《落花生》一文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

小丫:我觉得还要注意给文章取个好题目。

老师:小丫说得真好。这次习作可以怎么命题?

小丫:我觉得可以直接以“一件小事”、“一句格言”、“一幅漫画”为题,也可以在所列举的题中加上一个修饰词,比如“一件()的小事”等。

4.生活的启示作文 篇四

生活像秋天的风,从身边呼呼刮过,从指尖轻轻绕过,从眼前匆匆掠过,带来了苦恼,带来了甜美,也带来了繁星般的琐事。转眼到了五年级了,摘下一颗秋风携着的金色苹果,轻轻旋转,在阳光下依然灼灼生辉,令我深思。

暑假的一天,爸爸陪我去爬山。一路上,我又蹦又跳,把爸爸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山越来越陡,路越来越险,我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一下就坐在了石阶上,眼睁睁地看着爸爸小跑地向我追来,却无力再跑。这时,爸爸已跑到了我身边,打趣地问:“怎么啦!小刘翔也会有今天?”“山高,爬不上!”我一脸不满地向爸爸抱怨道。不料,爸爸一改刚才的嬉皮笑脸,严肃地说:“不行,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淌不过的河,万事都要坚持不懈!”说着,一把抓过我的手,带我向山顶爬了上去。

好不容易爬到山顶,我眺望远方,回想爸爸说的话,是啊,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凡事只要有恒心,有毅力,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如果半途而废就会一事无成,学习不也正是这样的吗?在学习中没有什么学不会的,只要我们勤学多问,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爬山事虽小,却让我深思,更给了我生活的启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生活启示录

生活就是一本书,从中,我们能得到许多启示。

记得一次我们到外婆家过暑假。那天天气炎热,我们做好去山上避暑的准备。

不知不觉中,我们走过毛竹林和枫树林,来到一片“花海”,其中有丁香、郁金香和平常不起眼的芦荟。我上前摘了一朵郁金香,正要去闻时,外公跑过来对我说:“孩子,这花可不能多闻。”我疑惑不解,外公马上解道:“郁金香的花朵有有毒碱,过多接触会使人毛发脱落。”我拿起丁香时,外公又说:“这花也不好,会在夜间散发刺激嗅觉的微粒,对高血压的人很不利,真正的好花是芦荟。”“可芦荟既不漂亮,也不起眼。”虽然芦荟随处可见,也不是很漂亮,但它对人们最有用的。它能全面调节人体免疫力,还能促进血液物质循环,排毒养颜,好处数不胜数,不象只看不中用的一些花,要对人们有用才行。

外公的话让我受益非浅。是啊,虽然那些花外表光鲜亮丽,可内在却很丑陋。比如说蘑菇,有一些很平常,却对人们十分有利,可有些很美,但却暗藏“杀机”。

生活的启示

生活好似一部情节曲折的电视剧,由一个个不太引人注目的精彩的小镜头,组成了绚丽多彩的生活。我热爱生活,也热爱生活中那些细小的镜头,正是因为它们,才使我受到了许多启示,许多教育。每当我遇到挫折时,我都会想起那一个个令我深思,令我难忘的小镜头。

一天我们正在上英语课,英语老师突然对我们说:“明天进行一至二模块的考试。”对于英语成绩差的同学,简直是一种“灾难”,然而,对于一贯英语考100分的我,是轻松加愉快。没有复习的我,结果却只考了92分。

我垂头丧气的走在回家的路上。像只斗败了的公鸡。一路上,心也怦怦直跳,轻飘飘的试卷在我手中却显得那么沉重。想起一部电视剧:女主角是个天真直率的平凡少女,总是以微笑面对人生,纵使有挫折,难过一下,再笑一笑,也就雨过天晴了。对呀,我为什么不能像晓诗一样:只要笑一笑,没什么事情大不了!

从这件事以后,我受到很大的启示:遇到挫折,勇敢面对,不放弃希望,并努力创造成功的机会,那么成功就在前方等着你,因为成功总是留给永不言弃的人!

生活中的启示

我之所以热爱我的生活,是因为生活给了我许多启示。

有一次,妈妈买来知了龟,经过水的浸泡之后,妈妈把知了龟放进冰箱。经过8、9个小时的冰冻后,当我再次打开冰箱的时候,有一只知了龟十分缓慢地从冰箱里爬出来,我便用大拇指和食指把它小心翼翼的放在裙子边上,我十分喜欢搞恶作剧,于是,我把裙子下摆掀起来,知了龟就掉在了裙子里,可是,知了龟却顽强的爬起来,当它爬到裙边时,我又一次裙子下摆掀起来……我以为它不会再向上爬了,可它依然这样反复向上爬着,它都坚持着,没有一点放弃的意思。最后,我被知了龟它这种顽强的精神打动了,便放了它。

我想:这也许就是生命的力量吧!知了龟——它对我的无情的捉弄唯一的回答就是坚持不懈。于是,我又联想到看到过的一篇文章,叫《生命 生命》。知了龟不是和飞蛾有着同样的精神吗?从中我受益匪浅。一个小小的昆虫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充满智慧的人呢?于是,我学着知了龟和飞蛾的样子——坚持,坚持……

生活中悟出的道理

“长大了,就要独立”,这不是一句人尽皆知的名人格言,而是我母亲对我的要求。

记得有一个学期,我的成绩直线下降,我的心情一下子变得很糟糕,总觉得自己就像从万人瞩目的玫瑰沦落为一株角落的野菊。母亲却只是抛下了这句话——“长大了,就要独立,就要学会靠自己去争。”我听了母亲的话,愣在了那儿。许久,才悟出其中的含义。

我开始努力把成绩赶上去!我夜夜逼迫自己做一些习题,用自己的毅力把睡意驱赶。终于,我的成绩一点一点地赶上去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的成绩在没有父母帮助的情况下再次冲向了第一名。那一天,我乐得合不拢嘴。我更深一层地理解了母亲那句话的深刻含义。我为此感谢母亲。

山儿依依,水儿青青,我此时的心儿是暖烘烘的。是的!生活中,用来激励自己的不一定是豪言壮语,也许,一句平凡的话更能启发一个人。

“长大了,就要独立”,这句话深深地启发了我:人的一生中都有成长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往往需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一些事,而这种力量,正是每个人步入社会应有的力量——独立。

生活中的启示

生活犹如一本充满学问的书,你翻开它,就会获得无限的启示。

那天,天还没亮,狂风伴着细雨一起舞蹈。我和爷爷一大早就从家里到体育馆跑步。跑着跑着我就得意起来,这大马路实在是冷冷清清,一个人也没有,我们难道是全市起得最早的吗?可这时,我看见一位近40岁的清洁工在那儿扫地,她脸上冷得通红,嘴巴不停地颤抖着,还一直咳,却还在那扫,路上却实在不好扫,路边都是一些烧烤的串子,还粘在土里,清洁工阿姨用手把土挖出来,再挑出串子,就这样一路挖过去,挑过去。串子和其它垃圾都扫完了,清洁工阿姨笑了,可她脸上都是泥土。

清洁工冒着刺骨的寒风,推着三轮车渐渐消失在我的眼前……顿时,我的眼睛湿润了,原来世界上真的有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清洁工每天起早贪黑,默默无闻地扫着冰冷的大街,却不要任何的回报。这样的品格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落花生》里的话:“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别人没好处的人。”

所以做人一定要做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还不要任何回报,我相信,这句话会让我受益一辈子!

石榴的启示

石榴是一种普通又常见的水果。它的外表并不好看。

春天,我和爸爸在小院里移栽了一棵石榴树,我和爸爸每天给它浇水,除草,施肥,松土,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的耕耘,石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爸爸把熟了的石榴摘下来,洗干净了放在果盘里和果盘里的苹果,梨一对比,显得更加丑陋了。它的个头较小,最小的和网球差不多大。爸爸把石榴掰开,哇!里面挤满了亮晶晶的珍珠,里面还有一颗白里透红的石榴籽。我拿了一颗石榴籽放在嘴里。一咬,喷出香甜可口的汁液。我津津有味地吃着一颗又一颗,直到把整个石榴吃完。我想:明年再让爸爸移栽一棵,让它结出更多美味的石榴,让大家一起分享!

吃完石榴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不要以貌取人,石榴虽然没有苹果那样平滑细腻的皮肤;也没有橙子红润鲜亮的外衣;更没有葡萄晶莹剔透的身躯。可是它的心灵是那么美丽。纯洁。就像我们每一个人一样,不要光注重外表,还要增强我们的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就像石榴一样,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

生活中发现的道理

生命中那些经过岁月的电火锻造后,沉淀下来的,化为隐没于黑暗后一双睿智的眼,但越来逐渐被乌云吞噬,它就会绽放出孕育已久的月光,光耀生命。

我的窗台上不知何时多了一株花,开了一朵白色的花,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好景不长,这株花被我家的小猫打碎了,于是我将花扔到院子里的一个小角落。

在一次考试中,我不知为何,考得一塌糊涂,先前的努力全都白费了。我一回到家就扔下书包往后院跑,然后痛痛快快的哭了一场。我发现了以前被我遗弃的花。

它比以前又长高了些,勉强从土里挣出头来,但令我惊讶的是,它开花了。是的,另一根分支长出了嫩白的花苞,我能听到茎叶中汁液如血液而流般流淌冲刷的生命之音,看到阳关透过它时,高高竖起的花蕾如同质问苍天举起的手指,坚定又充满信心。

对,“迎难而上是一种信念”只要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收获,我先前真的有努力过了吗?不没有,因为我没有将心思放在学习上。我感谢它。是它告诉我:面对挫折,要学会勇敢面对,坚持不懈。

生活中的小事

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放学后,我到花店里挑了一束康乃馨,送给了妈妈。妈妈一手接过花,一手抚摸着我的头,说:“以后不要再买花了,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看着那含苞欲放的花蕊和已经展开一片花瓣的花朵们,我转身回到自己的房间,关上了门。我闷闷地想,自己费尽心思,省下零用钱,给妈妈买花,可她为什么不像我想像的那样兴高采烈呢?平时你为我过生日的那股劲头又到哪儿去了呢?

第二天清早,我起得早,看见妈妈正在给花儿换水。我伏在门边静静地看着:妈妈左手拿着花枝,右手拿着小剪刀,轻轻地,细细地,一点一点地修剪着,好像花儿是玉做的,一不小心就会碎似的。她还不时将花儿放在鼻子边,轻轻地闻一下,把花儿那似有似无的芳香通过呼吸扩散到身上的每一个细胞。。。第一回,我看见妈妈陶醉在花的世界里;第一回,我发现妈妈的脸上荡漾着柔情,和我在睡梦中感觉的一模一样。

妈妈,我知道,您也是爱花的,只不过您因为爱我而无暇去爱花。其实,在您的心灵深处,我才是您最爱的花。

一件小事给我的启示

虽然我们每天接受着教育,但是它却比不上生活中的种种事物所给予我们的一切,因为身教重于言传,活灵活现的瞬间使我们受益匪浅……

爸爸是个体户,开了家店铺卖副食,我经常在那里帮忙。一次,店里来了一位老人家,我热情地招待她。她买了两瓶6.5元的鲍鱼汁和一盒2.5元的凉粉。老人家掏出20元零五角给我,我拉开钱柜,利索地拿出一张5元和一张10元纸币,“砰”一声把钱柜推进去,找了钱给老人家,这一系列动作都好像习以为常似的。老人家接过钱后异常地看了看两张纸币,把十元钱还给我就走了。

原来世界并非平时我们所想的那么糟糕,那么一无事处。就像夜晚的星空,无论多么黑暗,总会有璀璨的“明珠”镶嵌!老人家那默默无闻的一举使我对诚实有了更高层次的理解,做人就是要这样!不要被世俗的贪念玷污了我们纯洁的心灵。

如果我们生活在泥塘中,就要做一朵圣洁的莲花;

如果我们生活在黑夜中,就要做一颗璀璨的明星;

5.生活的启示小学作文 篇五

“宝贝!赶紧收拾,英语课马上开始了,十分钟后出发!”客厅里传来妈妈的催促声,我才不甘情愿地放下手中的课外书,走到乱糟糟的书桌面前,整理课外班要用的书。

“嗯……”我自言自语道,“听写本,作业,铅笔袋,咦?课本去哪儿了?”原本漫不经心的我顿时紧张起来。看看桌上,语文本,数学本颠三倒四地堆成了一堆,可就是怎么也看不见英语本的痕迹。我的脸上显出了慌张的神情,张口就叫妈妈,可她正在做事情,没时间理我。这下我急得掉出了眼泪,这儿扒扒,那儿翻翻,努力寻找着蛛丝马迹,可这都无济于事。妈妈把活干完了,拉起我的手就往外走,即使我对她说课本没找见,也不能让她停下,还批评我说:“你如果平时把书桌整理好,也就不会这么慌乱不堪了”。我心里也很懊悔,灰心丧气地跟着妈妈往前走,还默默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桌整理整齐,桌面收拾干净。

上英语课时,我简直羞愧的不得了,看着同学们得意洋洋地读着书,我却得和同桌借一本书看。不过这也加深了我对这件事的印象,好知错就改。

回到家,我第一件事就是整理书桌,把语文放一摞,数学放一摞,英语放一摞,草稿放一摞。把桌面擦干净,这下,书桌焕然一新,找东西也很容易找到。我也在我的目标中新加了一条“保持桌面整洁”。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找不见东西的时候了。

6.生活中的启示 作文 篇六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是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犹如成功路上的拌脚石,时时影响着一个人的学习,生活和事业,如果不能正确面对的话,挫折就会成为我们生活中的拦路虎。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对待挫折。

当我在体育场与伙伴们一起玩耍,滑着滑板飞驰在体育场上时,不禁想起了刚学滑板时的样子。

那是在去年暑假,妈妈给我买了一块滑板。因为我胆子小又掌握不好平衡,所以,在经历了一星期后我可以在妈妈这根拐杖的搀扶下滑起来了,并且越滑越快时,妈妈就很小心的一点儿一点儿的放开一只手扶着我。

几天过去了,在妈妈耐心的劝说和鼓舞下我终于同意完全放开妈妈的手一试。可谁知道,少了妈妈搀扶的我刚站到滑板上双腿直打颤,“啪”一下子坐到了地上,手搓破了渗出了血眼泪跟着就流了下来:“疼死了,妈妈,我不滑了。”我一边哭着一边拒绝再滑。奇怪,一向疼爱我的妈妈只是关切地说了声:“没事吧。噢,就手搓破点皮,没关系的。”却站在一边不扶我。“妈,扶我一把!”我有些“耍赖”。“没事,大小伙子的摔一下不要紧,自己站起来!”自己站起来?!我忽然醒悟了。这几天我不是一直依赖着妈妈的陪伴与搀扶?有了妈我便有了底气,可是,我怎么能这样长此下去?依靠妈妈的搀扶这怎能叫自己学滑滑板?!妈妈的意思是让我摒弃依赖,自己战胜困难啊!“怎么样?小伙子?”妈妈的眼中有笑意。

努力地忍着疼痛站起来。接过妈妈递过来的湿巾擦了擦手上渗出的血,昂起头,来吧!深呼吸,让自己的心情更稳定些,将恐惧驱散,我在心底不住地默念:重心,平衡;平衡,重心。然后一只脚踩在滑板上,另一只脚慢慢蹬着地,一点点地站到了滑板上。滑板慢慢前行,双腿还是不自觉地颤抖,稳住!稳住!我将双腿微曲,身体重心稍向前移,双臂伸展开帮助身体控制平衡。当滑板速度降下来时,我将重心偏移至右腿,左腿后撤继续蹬地,哇,速度提升了!“妈!你看!”我兴奋极了。“不错!真棒!……小心!……”“啪!”得意洋洋的我又重重地坐在了地上,虽然摔得浑身酸痛,我却笑出了泪!妈妈也笑着跑过来嗔怪:“得意忘形了吧!”妈妈伸出手来要扶我,我却一摆手:“我自己行!”心想:原来困难只是一只纸老虎,它能把我吓倒,却不能将我打败,只要我努力克服它就能赢。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有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

五年六班

7.瑞典生活垃圾的回收与处理及启示 篇七

1 瑞典生活垃圾回收与处理现状

1.1 概况

2010年, 瑞典全国共产生生活垃圾四百多万吨, 人均约500公斤。各处置方法份额:对垃圾使用特殊锅炉焚烧后用于集中供热, 同时进行发电的占48.4%;对垃圾进行再回收处理再利用的占35.4%;对垃圾进行生物降解处理, 生产沼气用于公共交通工具和市政公用车辆的动力消耗的占13.8%;而每年填埋的垃圾仅占1.4%, 见图1。

1.2 垃圾分类及回收方式

瑞典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比重如此之大, 主要归功于垃圾处理的源头, 即垃圾分类。垃圾分类不仅是居民、小区、垃圾屋、中转站、垃圾场等各个环节都要配套的系统工程, 更重要的是居民要树立垃圾分类的意识。在瑞典, 对垃圾分类的意识从儿童时期便开始培养, 系统的垃圾分类流程以及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使得瑞典在垃圾回收处理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除了需要每个人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外, 垃圾分类还是一个整体工程, 需要分类运输, 分类处理等, 牵涉到很多方面的问题。

(1) 押金回收制度。比如, 在各大型超市门口, 配有专门的垃圾回收间和易拉罐和玻璃瓶自动回收机, 顾客喝完饮料将易拉罐和玻璃瓶投入其中, 机器便会吐出收据, 顾客凭收据可以领取一小笔钱, 或直接在超市购物。

(2) 旅馆中的垃圾桶。在旅馆每个房间都有一个垃圾桶, 垃圾桶分为三部分:纸、水果等不可回收垃圾、塑料等可回收垃圾, 每个小桶上都贴着相应的标签。纸张类、瓶罐类以及水果残骸类。旅客根据标识投放垃圾, 无形中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

(3) 居民垃圾处理系统。瑞典每个家庭都在厨房的水池下或抽屉中放置不同的垃圾收纳容器, 分别收集玻璃瓶、金属、纸张、塑料和厨房垃圾等;有些居民的厨房水槽里还装有食物垃圾粉碎机, 垃圾可被搅碎后直接冲到地下水桶, 再由垃圾运输车直接送往沼气场。每条街边都设有不同分类的大垃圾桶, 每个小区或楼房附近都有一个垃圾回收间, 专门收集分类后的垃圾, 或放置闲散不用的物品供别的有需要的人取用。

(4) 定点垃圾收集站。对于大件或特殊垃圾, 比如家电、电池、灯泡、家具、树枝等, 会开车送往定点垃圾收集站。在收集站, 大家自觉地把每一件垃圾按类归放, 极大地提高了后续处理的效率。

1.3 城市垃圾自动处理系统

在斯德哥尔摩的汉马贝 (Hammarby) 滨海新城, 其垃圾处理的方式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这个新城中, 垃圾的收集系统像污水收集系统一样, 都是靠管道来完成的。这套垃圾处理系统是一套地下管道和吸尘器的结合体, 在巨大的吸引力作用下, 垃圾通过管道汇集到城市周围的垃圾收集站。垃圾在管道中的速度高达每小时70公里。在汉马贝, 由于垃圾在投放时, 就分为“有机垃圾”、“可燃垃圾”和“纸张”三类, 使得对垃圾的后期处理变得更高效。三类垃圾各有去处, 可燃垃圾会被送往当地热电厂的焚烧炉, 燃烧产生的能量一部分转化成了电能, 另一部分热能则被水流吸收, 并跟随“暖气管”进入小区居民的家中, 发挥余热。有机垃圾则被送进沼气池, 产生的沼气一部分进了居民的厨房, 一部分供给了小区内的混合动力车。剩下的残渣作为有机肥料, 返回到土地中。废纸则进了回收厂, 被制成其他纸制品继续使用。

使用自动收集系统一方面减少了二次污染, 垃圾在投入垃圾箱后极短时间内即被处理, 大大减少了次生污染的可能;同时也避免了垃圾车运行带来的环境影响, 减少了尾气的排放。

2 我国生活垃圾处理情况

我国目前处理垃圾的两种主要方法是垃圾填埋和垃圾焚烧发电, 而最主要的方式还是简单的垃圾填埋。随着人口的增长,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 我国1/3以上的城市均深陷垃圾围城困局, 部分城市已基本没有垃圾填埋堆放场地。

统计显示, 1980年,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仅为每天2107吨, 到2009年已经达到了每天35.59万吨, 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1.3%。中国城市垃圾收运系统已经初步建立, 生活垃圾基本做到了日产日清。截至2010年6月底, 全国设市城市、县及部分城镇共建成生活垃圾处理设施947座, 其中无害化处理设施816座, 填埋气体利用项目64个, 其中大部分卫生填埋场都对填埋气体进行了收集、导排和处理, 填埋气发电机组装机容量大幅提升, 有效降低了填埋气体对温室效应的影响。

垃圾分类回收有很多好处:一方面可以把有毒有害的东西区别开来处理, 另一方面还可以回收利用资源, 减少垃圾的处理量, 减少运输、技术处理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比如废纸, 它本身可以重新回收利用, 如果和剩饭剩汤等物堆放在一起则无法回收利用。北京每年产生废纸110万吨, 实际回收利用仅10万吨, 利用率不足10%。据有关部门公布的数字, 目前全国每年垃圾总量约5亿吨, 价值250亿元, 其中32%为生物垃圾, 18%为塑料垃圾, 8%为纸垃圾, 4%为纺织品, 3%为金属, 1.5%为玻璃制品, 而这些占量2/3以上的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为什么垃圾处理在我国尚未成为具有可观经济效益的产业呢?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制订垃圾分类方面的法规, 各种垃圾混杂给分拣回收带来了极大困难。垃圾回收企业得不到数量稳定可靠、成本低廉的原料, 因而难以维持和发展。

3 对我国生活垃圾回收与处理的借鉴

对垃圾进行资源化综合利用是发达国家目前的主要趋势, 其关键是根据垃圾特性进行分类, 正确的分类是处理的基础, 需要政府和居民的共同参与。政府的职能在于完善实际可行的回收制度, 开展相关的技术研发和设备投入, 强调政策引导作用。而居民需要提高对于垃圾分类处理的认识, 理解垃圾生态处理的主要意义, 共同实现垃圾生态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建立垃圾生态处理流程, 减少垃圾填埋率。

目前, 北京市的垃圾处理中, 填埋占了70%, 焚烧、生化处理仅占30%, 北京市政府计划到“十二五”末, 垃圾处理中填埋占30%, 焚烧、生化处理占70%。如何逐步实现这个目标?从瑞典的经验出发, 我们可以重点提高三个领域。

(1) 完善垃圾分类处理和回收制度。目前, 一线城市的居民区已经按照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进行初步的分类处理。但执行流程粗糙简单, 居民不能严格按照垃圾筒的指示来投放垃圾;即便按类投放了垃圾, 垃圾车转运垃圾时, 也是混合装卸, 造成了垃圾分类的再次混乱。所以我们要制定严格的垃圾回收制度, 向城市居民宣传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和理念, 促成城市居民垃圾分类回收习惯的养成。同时, 垃圾回收公司严格回收的各个步骤, 避免二次混合。

(2) 逐步切入财政手段。为了促成城市居民垃圾分类回收习惯的养成, 在初期需要调动一些强制的财政手段, 如征收垃圾税。目前我国的环保费用大多都是由政府提供, 资金来源有限, 限制了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处理。而市民征收城市垃圾费符合“谁污染谁治理”、“谁多污染多缴费”的原则, 既为城市垃圾的资源化筹措了资金, 又能在居民心中敲响警钟, 从而减少城市垃圾的排放量。

8.《生活的启示》作文 篇八

1.为“生活化”的课程目标而虚设情境的唯心主义倾向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较多的做法是选择成人的社会生活和虚构的学生生活,很少涉及学生亲历的真实生活,有些即使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也多半是过时的而非现实的生活事件。出现了“脱离学生生活的‘理想化’极端以及简单沉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的‘庸俗化’极端”[1]。不可否认,为了达到课程和教学的“生活化”目标,教学中借助一定的生活情境来表达、证明或者衍射某种观点实属必要,但一味为了追求“生活化”目标而虚设情境的唯心主义倾向则是值得广大政治理论课教师重视和反思的。

2.为“生活化”的形式课堂而滥设活动的机械主义情结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活化没有固定的范式和程式,然而众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却不约而同地达成了某种共识,认为可以通过设计一些表面热热闹闹的讨论活动,形成貌似轰轰烈烈的辩论场面,通过“生活化”的课堂组织形式来轻松达成“生活化”的课程与教学目标。于是,“生活化”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看上去告别了沉闷,学生的手、脑、嘴皆获得前所未有的解放,师生思维空前活跃。然而,就教育教学效果而论,一味为“生活化”的形式课堂而滥设活动的机械主义情结可以而且应该休矣!因为这样的教学除了收获形式上的热烈吵闹之外,着实难以形成冷却后的沉思和积淀。

3.为“生活化”的教育效果而急功近利的形而上学旨趣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原本是一个动态的育人过程,借助这个过程,师生在生动的政治课教学活动中感知多彩生活,丰富情感体验,锻造多样技能。然而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面对生活的时候,往往着眼于学生的现在生活或者说眼下生活,常用虚拟的现在生活情境来解释现在生活现象,用虚拟的“理想化”生活情境来指导学生不远的生活,于是近视地认为这就是教学生活化的最大化效果。那种为“生活化”的教育效果而急功近利的形而上学旨趣,带来的只能是目光短浅和脆弱的“理想化”的生活态度,殊不知,“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二、杜威回归生活教育思想内核之当代审视

教育究竟是什么?为了谁?关于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最早的清晰的论述见诸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他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的生活的准备。”基于这种认识,杜威借助于批判传统和对儿童生活乃至生命的关照,系统阐述了教育思想和功能,教育本质和目的以及教育原则和手段。

1.关于教育思想和功能

杜威从批判传统的教师观出发,重新确立“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强调尊重儿童的个性和自由,注重儿童现在的生活。教育为了谁?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使得一切主要工作是为儿童而不是为教师,在学校生活中,视儿童为学校一切工作的起点、中心和目的。”[2]值得注意的是,在现在看来,“以儿童为中心”并非意味着可以忽视教师这又一主体的作用,并非意味着只需单纯着眼儿童个体的生长和发展。杜威同时强调提出:“学校教育是改造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以儿童为中心”强调从个体出发,但最终指向的并不是有生有死的个体“一生”的质量,而是社会生活的保存,因此,教育作为社会生活和价值传递的手段功能才能得以显现。

2.关于教育本质和目的

关于教育本质,杜威有过一些精辟的论述: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他认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生活”既包括个人生活,也包括社会生活。基于此,他认为“学校即社会”,其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应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基于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杜威把教育看作是一种“智慧训练”,是养成人生行为的“智慧”和“对自然和社会的基本倾向”,其中包括“智慧态度”和“道德态度”、“智慧能力”和“智慧行为”。归根结底,教育的价值就是要使人获得和增长有益于人类社会进步的经验,即养成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的这些“智慧”的态度、能力和行为。基于此,杜威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教育过程本身,不应当有外界强加的终极目的。“教育本身并无目的,只有人,即家长和教师等才有目的。”而由社会、政治需要所决定的教育总目的,杜威将其视为“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并指责这是一种外在的、虚构的目的。

3.关于教育原则和手段

杜威在教学理论上的一个重大贡献是确立了“从做中学”的教学总原则,他认为,“从做中学”体现了知与行的结合。从学校角度而言,“从做中学”是现代教育的特征,学校这个“雏形的社会”应该为儿童提供生活化的环境;对个体来说,儿童能在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将学校中的活动和生活中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以此促进儿童的生长和发展。依据“从做中学”的原则,杜威在教学中把思维看作从疑难情境趋向于确定情境的过程,并称之为“科学方法”或“实验方法”,即“思维五步”:一是面对疑难的情境,二是确定疑难的问题所在,三是对疑难进行假设,四是对假设进行推断,五是验证假设。他将这种思维方法应用到教学方法上去,设计出“教学五步”:第一步,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情境;第二步,在情境中产生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第三步,让学生占有知识资料,对产生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的思考和假设;第四步,学生对自己解决问题的假设进行整理和排列;第五步,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

三、杜威回归生活教育思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活化之当代启示

1.科学界定、正确把握生活世界

何谓“生活世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关照、所依托、所瞄准的“生活世界”既区别于科学认识所建构的科学世界,也不同于教学论反思建构的观念世界或理想世界,更不能等同于独立于职业生活的日常生活世界,而是一个人自在地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人以自主的地位、自主的意识和自主的选择,同其他具有同样自主性的人们交往的教学世界。“生活世界”所展开的基本关系是人与人、人与文化之间的关系。那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生活世界”出发,就必然要从人与人直接交往的角度去分析和理解教学现象,也必然使用主体间关系的思维方式,在寻找教学客观规律性的同时注重对教学根本意义的探寻。因此,那种类似“确定结论,然后证明过程”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设计和呈现需要认真反思并谨慎使用。

2.理性回归、合理超越生活世界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活化的关键在于理性,应当以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作为根基和依据,关注学生的个体生活与社会生活,关注学生的过去生活、现在生活与可能生活,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自在世界与自为世界,并在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中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上,把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作为终极价值取向。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成为一种具有教育性、主体性的特殊生活过程。教学与生活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区别。教学活动植根于人的生活,以生活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反映人的生活要求和需要;但它是一种改造了的、超越了的生活,应该对人的生活保持一种批判和超越的态度,创造一种高于人的现实生活而更加美好的生活,引导人从当下的现实生活逐渐走向一种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更符合人性的可能生活。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成为一种同时强调学生能力、权利和发展机会的具有动态生成性的教学。总体上看,人的生活涉及两大领域: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在客观世界中,教学应关照人认识、探究和改造世界,并促进人从中发展出相关能力;引导人进行主体间交往与合作,并赋予人作为主体的资格和地位,即权利,使人获得社会交往与活动的能力。在主观世界中,教学应关照人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使人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机会。因此,教学应引入“自我”范畴,更加关注学生自身的能动与主体作用[3]。

再次,回归生活世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成为一种在工具理性实践模式基础上提升价值理性的教学。价值理性的确立从根本上转变了我们看待教学的视角,在这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现实生活中的人”为主要对象,教师赋予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自由发展的社会生活主体,以此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师所采取的教学行为符合思维生发、教学自身以及学生学习的逻辑,是最为有效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活化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不可逆转的趋向,要在其目标的引领下渐行渐远,需要在时间的基础上不断寻求思想源泉和不竭动力。只有当我们用理性的目光去打量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时,我们才可能更为深刻地认识课堂的实质,从而改进教学,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参与学习、成就自身。

参考文献

[1] 宗序亚.思想政治课生活化的内涵、特点与课程资源开发.教学与管理,2011(1).

[2] 田继中,支爱玲.谈杜威德教育思想及启示.宁夏教育科研,2006(2).

[3] 袭普良.把能力交给学生:思想政治课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关燕云)

9.生活的启示作文600字 篇九

我非常喜欢骑自行车,我一直有个愿望是自己能骑着自行车去一个很远的地方。

今年春天,我打算学骑自行车,妈妈陪我练了好几天也没有学会。邻居家的弟弟看到了也说要学骑自行车。因此两个家长约好让我们两个一起学骑自行车。我心里想:我比他大,我要是学得比他慢就太丢人了,因此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比邻居家弟弟先学会。于是接下来几天我下工夫练习,不怕苦不怕累,摔倒了再起来接着练习,练习时努力找到控制平衡的技巧,经过反复感觉、练习,一天下来我的长劲很大,能骑五六米了,又过了两三天竟然完全学会了,能独立驾驭自行车轻快地骑得很远了。我的心里高兴极了。通过学习骑车这件事,我得到了一个启示:我们在生活中需要对手,对手和压力才能激发我们的潜能,让我们进步。因此我们成长的过程需要压力而不是顺境。所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仇恨对手和压力,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应该感谢他们,因为他们让我们有了走向成功的动力。我们学习过程也一样,如果班级里没有比自己学习好的同学,我们就没有继续努力的动力,自然也就不会有进步。再比如球队的陪练,球队要想提高战术和技能,就一定得找球技较高球队、球员作为陪练,这样才会使球队水平不断提高。

在我们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事都是这样。只有在有竞争、有压力的环境下才有可能让我们获得更大的动力和成功。

10.生活中得到的启示作文 篇十

有一本书,它上面一个字也没有,却蕴含着许多人生的哲理;有一本书,它没有标明谁是它的作者,但是人人都是它的.作者,人人都可以在这本书上面写自己所遇到的困难。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做——生活。

在生活当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多的困难和折磨,但是有人就可能会让一些困难和折磨从凶器翻身变成掌声,可以说困难就是他手中的笔,写下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故事。生活中还有许多别人提出的警告,也许就是这些警告带我们走上了成功之路。

比如说在我三年级的时候,有一个晚上去公园玩,妈妈再三告诉我不要到河边玩。让人兴奋的是我在公园里遇到了我的好朋友——吴嘉彦,我们热火朝天的玩着,玩着玩着就走到河岸边(河沿边长满了青苔),一不小心摔跤了,在地上摔跤没关系,这可是在河边呀!我头脚朝天,脚旁边是一片江水,要是再下去一点的话就会幸好有人把我拉了上来,吴嘉彦也被拯救了上来。

11.《生活的启示》作文 篇十一

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和谐社会和素质教育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正是这两者关系的体现。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做到和谐社会、和谐生活,所以,我们所有人的教育需要全面提高,“教育的作用是让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生活的教育意义,他的目的在于发挥学校和教育对社会生活的简化、精华和平衡作用,更好地联系生活来教育,通过生活来教育。

我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教育又自信、自爱的孩子。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影响着现代教师的教育观,教师应该多学习他的思想精神,将其精髓汲取,并体现到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去。

3-6岁的幼儿是一个较特殊的时期,由于幼儿年龄小,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不强。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正好可以弥补幼儿教育的这个缺陷,让幼儿教育有法可施。

一、给孩子爱的教育

“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的,爱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陶行知对教育充满了爱,让他的每一位学生都感受着爱,所以他是一名优秀的校长,是伟大的教育家。在对幼儿的教育中,我们要有耐心、爱心、细心,要像陶行知一样爱学生、爱教育。陶行知在育才学校任校长时,他用四颗糖教育了一个用泥块砸自己班上同学的孩子,陶行知先生用奖励和关爱去教育那些不小心犯错的学生,给予他们尊重和宽容。幼儿就如一棵刚刚发芽的小树苗,需要教师持续不断地用心浇水、施肥,才能让小树苗茁长成长,变成一棵参天大树。每个孩子在来园时的表情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在每天的晨间接待中仔细观察,与孩子进行交流。我会主动和每一位孩子问早,和他们拉拉小手,一起说说前天晚上所发生的开心的事情,而个别情绪不稳定的孩子,我则会抱着他们并夸夸他们或是用好玩的玩具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让每位孩子都有一个愉快的开始,让家长放心将孩子交给我们。教育是一门艺术,我们在改正孩子错误的同时,也要给予他们表扬和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给孩子创造机会

“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是陶行知先生反对的理念,幼儿时期是他们想象力最丰富的时候,我们不该禁锢他们的思想,要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要解放孩子的右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创造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立足点和归宿。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六大解放”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教师应该让孩子走进大自然,让他们去感受大自然中的鸟语花香,然后通过颜色、感触、声音去想象和创造。在开设的娃娃家游戏中,请孩子来做一回爸爸妈妈,通过模仿爸爸妈妈进行游戏,给孩子提供了创造、发展的机会,在游戏中感悟生活。在理发店游戏中,不仅给孩子提供理发工具,我还为孩子们准备了发夹和发圈,让他们在探索中去学习,学会用发圈和发夹来为女孩子美发,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得到了发展,他们的创造性也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引导孩子去运用

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我们知道教学的中心就是做,就是实际生活,我们只有了解了生活,了解了孩子的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了解生活对孩子要求的变化才能更好地去教育。《纲要》中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在自主性游戏的理发店中,有一次我发现小理发师们特别空,有的甚至跑到蛋糕店去买东西了,这时我就对孩子进行了引导,我请孩子回忆平时生活中的理发店是怎么样的,原来在理发店中洗头分为干洗和水洗,洗完头还有按摩和敲背服务,这样理发师们的事情一下子就变多了,通过将生活中的已有经验巧妙地运用到游戏中,让孩子们更好地学会了理发。在学习叠衣服时,有的孩子怎么教都教不会,这时候我们不该急于求成,不能因为孩子做不好而去帮他们做完,剥夺他们的自主发展权,我们应该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孩子去练习,可以通过情景表演、个别辅导或是创编儿歌来帮助孩子,让孩子在实践中慢慢学习,从而积累生活经验,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创造性的人才,作为教育者要立足于“生活即教育”,充分实践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给孩子好的教育、活的教育。在以生活为基点的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的角色面临着新的定位,我们要真正了解学习陶行知先生的理论,让陶行知思想走进幼儿园,但同时,也不能忽略学校教育的作用。生活教育的理论博大精深,以上是我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中得到的启示,也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能更好地运用生活教育,用生活去教育,做到“教学做合一”。

12.《生活的启示》作文 篇十二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形成

那么何谓生活教育呢?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服务于生活,同时生活是变化的,有什么样的生活便受什么样的教育,其思想主张教育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为人民大众服务,以生活为中心,以实践为基础,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真善美”的活人。

1.“扬弃”中西教育理念。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受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约束,正如孔子的教育思想,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教育,提倡仁者爱人、“文行忠信”的育德理念,“诲人不倦”“有教无类”等教育方式方法;墨子的亲知思想,提倡“兼爱非攻”;王阳明的哲学思想,“知是行之始”、“知行合一”等哲学理念。陶行知先生依据中国的现实进行“扬弃”,从而创造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理论,在其教育实践中吐故纳新,认为“行是知之始”,即是对中国传统教育理论的继承和创造[1]16。陶行知在美国学习期间师承杜威,并且深受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杜威的教育思想主要是“儿童中心论”,在学校教育中推崇活动课程,重视“做中学”,认为“教育即生长”,反对传统教育形式。陶行知先生通过灵活运用杜威教育理论,取其精华,着眼中国教育的利弊和现实需要,革新教育,驱除弊害,形成了新的教育理念[1]124。其中“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就是源于杜威的思想主张,另外“教学做合一”理论也是对杜威“做中学”思想的批判和继承。

2.在社会中探索有效教育。清末民初,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次次的割地赔款使得泱泱中华日渐衰弱,由此引发了一大批爱国志士倡导新学,提出了教育兴国。从洋务运动、西学东渐到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在这一社会潮流的推动下,中国教育领域开始废科举、兴学校、办新学以及学习西方先进教育理念,引进了赫尔巴特、斯宾塞、杜威等国外教育家的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在这一社会环境下开始探寻真正适合中国教育的有效发展道路,面对教育的“穷困”、学校的荒凉、在城市工人乃至广大农民群众中文盲居多等这些现实,认为中国教育体制必须进行彻底的反思与改造,同时革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理论,成为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造教育运动[1]279。陶行知先生强调“教学法”,批判“教授法”,提出教学和社会生活不能分开,从“教学合一”发展到“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这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3.在实践中形成生活教育思想。生活与教育互为作用力,生活决定教育,教育通过生活来实现。陶行知先生通过对中国教育的不断探索,认识到教育必须借助生活的力量才能发展成为真正的教育,通过教育实验,创造教育理论。中国的农村人口占据大多数,陶行知“敢入未开化之疆土”、“敢探未发明之新理”,深入农村,开办乡村师范学校,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在1927 年创办了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几经实践发展,这所学校融合了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同时确立了教育目标,即体魄康健、农民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兴趣以及改造社会的精神,其中体现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原理[2]633。陶行知先生认为:“要有知识,是要从行动中去求来,不行动而求到的知识,是靠不住的。”学思辨行,教学做合一,一切教育理念都是从生活中得到的间接经验,陶行知认为“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这也是获取生活经验最有效的方法[3]13。

二、生活教育思潮下开展学校军训工作的意义

生活教育思潮对当代教育界影响深远,同时促进了乡村教育、普及教育、民众教育、社会教育、幼稚教育、女子教育、师范教育、职业教育等多种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作为人才,不仅要有文凭,而且要有水平;不仅要有学的能力,而且要有社会适应能力[4]58。因而,生活教育思潮下开展学校军训工作有了特殊的时代意义。

1.开展学校军训工作是个人发展的需要。军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效实现形式,在学生军训过程中,将学习军事理论知识与军事化训练相结合。在军训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诚信友爱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但新一代的青年学生从小生活环境较为优越,娇生惯养,缺少艰苦生活的磨炼,缺乏社会生活实践经验。因而在学校军训中不仅要学习政治思想教育和军事理论知识,还应加强军事技能训练,比如野外生存训练、团队协作训练、安全防卫训练等等,通过军训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以及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2.开展学校军训工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学校军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观念,是时代的“心声”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从体验军训生活来感悟社会,亲近社会,学习遵守军队中的“三大条令条例”,有利于培养青年学生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各领域的规章制度以及校规校纪等法制观念,有利于学生养成严谨、细致的学习习惯,以及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作风。生活教育就是源于生活,适应生活,为了生活和创造生活的教育,而社会适应能力又特指个体心理上适应社会生活和环境的能力。顺利实现由单纯的学生角色向社会角色的转变,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为社会做贡献。

3.开展学校军训工作是国家发展的需要。开展学校军训工作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也是加速军队现代化的需要。通过学生参加军事训练,使他们牢固树立国防观念,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为我军实现战时快速动员,储备基层指挥军官、技术军官和后备兵员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军训加强生活教育,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增强保家卫国的责任感,使学生亲身体验军事生活,居安思危,传承中华民族的勇武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三、以生活教育审视学校军训工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4]58生活与教育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军训教育与生活教育的统一,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生活即教育”:从军训中体验生活。生活即教育,教育源于生活,军训即教育,从军训中体验生活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军训教育来源于军训生活,军训生活要有组织纪律性,严格按照学校军训工作的规章制度进行。第一,体验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依据作息规章起床、早操、整理内务,要求整洁、有序;按时吃饭,整队进食堂,做好食堂卫生工作;操课,每天八小时训练,同时按照标准进行评比;课外活动,积极参加各种文娱活动;点名报到,以连为单位进行清点人数,进行生活讲评,传达领导指示,宣布次日训练任务;就寝,按规定立即就寝,保持肃静。促进学生养成遵守校风校纪的生活习惯。第二,搞好团队协作关系,在进行训练任务时互相帮助,保持自律。第三,遵守礼仪规范,教育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养成最基本的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第四,加强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军训期间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消防演练以及加强自我防卫的各种生活经验。在军训中体验生活,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社会生活[4]59。

2.“社会即学校”:学校军训工作适应社会发展。陶行知指出,“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又可以说成:‘社会即学校’”。对于学生的军训不应该只局限在学校内部,进行一些所谓的军事化的操练,而应该面向社会,面向大众[5]259。比如针对突发案件可以采取比较直接的方式就是进行野外实战演练,去公共场所,像火车站、广场、步行街等人口密集区,进行军事化模拟演练,让学生切实体会到遇到突发事故如何去应对、如何进行自我防卫、如何保护或疏散周围的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去体会军训的价值与作用。

3.“教学做合一”:学校军训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做合一”是在生活教育理论中彰显的方法论,指出了生活教育思想的实施方法和路径。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这既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强调了生活教育要以社会生活实际的“做”为中心,行动即为劳力,思想即为劳心,二者结合才能取得“真知”,称之为“在劳力上劳心”[6]546。军训中“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论,也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有效途径,如何发挥军训工作的育人功能,首先坚持“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讲的,“自强者胜,自胜者强”,在学校学习生活中要端正人生态度,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塑造以及自我人格完善。对于军训教官,要具备过硬的教学能力和训练素质,不断创新改进训练方法,同时引入相关军事理论科目,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着力开展综合素质拓展训练。军训中对于学生要德育为先,开展素质拓展训练,认识到实践,再认识再实践,激发学生个人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明远,边守正.陶行知选集:第3卷[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2]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2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3]申林静.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8.

[4]陈晴.生活教育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12.

[5]葛芝金.国防教育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3.生活的启示优秀作文 篇十三

天灰蒙蒙的,从早晨起就一直下着小雨,坏天气使本来就苦闷的我,心情更加压抑。学习的不顺利,成绩的不理想,以及接踵而来的期末考试,使我手足无措。而就在今天,老师下发的十几张复习资料,不禁打垮了我原本的复习计划,同时打垮的还有我仅剩的一点自信心。我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书桌上的复习资料,更不知道如何去分配仅有的两周时间。

我低着头走在嘈杂的路上,大脑一片空白。这时,一个粉红色的东西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那是一朵稚嫩的牵牛花,不知何故,她过早地开放在这个寒冷的早春。在雨中,她瑟瑟地发抖,在黑压压的楼群中,这路边的一点颜色格外引人注目。我怜惜地看着她,而她,却笑盈盈地看着我。虽然所处的环境很恶劣,她却是近乎完美的。她的花瓣已完全舒展开,叶片上的脉络清晰可见,茎紧紧地缠住栏杆,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她用粉红的喇叭,吹出了美妙的生存乐章;她用纯洁的笑脸,向路人诉说着生存的喜悦;她用斑斓的色彩,诠释了生命的美丽。

在喧闹的城市中,这是一片没被污染的净土,来来往往的人群中,这是路边一张真诚的笑脸,在苦闷烦恼的掩盖下,牵牛花心中充满了对美的追求,对生命的热爱。我深知自己也要向牵牛花一样坚强。是的,无论周围的环境怎样恶劣,只要心中有执着的信念,有对美的热爱,有对生命真诚的信仰,就一定使自己变得完美。哪怕这种境界不会轻易达到,只要追求过了,就是动人的 篇章。

14.生活的启示作文900字 篇十四

那时我正好在杭州旅游,有天晚上,我路过一家古色古香的纸伞店,连忙走了进去。这是一家面积不大却十分整洁的小店。两侧的长廊中摆放着色彩鲜艳、绣花精美、以竹枝为干的小伞,一把把,如同绽放的鲜花,惹人喜爱。我走近一看,只见伞皮薄如蝉翼,通透得可以看见绣绘的每一丝线条,每一抹色彩,使人如临梦幻之中。如果在艳阳日或雨天,撑着这把小伞遮阳避雨,该是怎样一番情趣啊!我欣喜万分,急忙用眼光搜寻店主的身影。

长廊尽头,是一位约莫60岁戴着眼镜脸形清瘦的制伞老师傅,他正趴在桌上专心研究手中一把伞的构造。

“师傅,请问这伞多少钱?”我指着不远处的一把绣着牡丹的竹枝伞问道。老师傅抬起头,悠悠地摘下眼镜,微笑地看着我,“小朋友,你买伞做什么用?”“撑着它,走在雨中……”我说着我的憧憬,仿佛已享受到了这份浪漫。老师傅笑了笑,“撑着它走在雨中?你看看,这伞面是丝绢,雨水的酸性会使的蚕丝变黄,况且它非常薄,怎能遮挡雨水?”他告诉我,这伞主要是用于欣赏收藏,不能遮风挡雨的。

可我仍然不甘心,就追问师傅:“那可不可以换一种可以抗雨的伞面,在上面刺绣,既实用又美观?”他笑而不语,却用手一招,把我领到一个小房间,从柜子里找出一把油布伞。他撑开伞,说:“这伞是用油布做的,既防雨又防晒,站在伞下,你还能闻到油布的清香。但你看它,伞面极厚,纹理粗糙,若在上面绣花,则失去了一份雅致,显得不伦不类。”说完,他拍着我的肩膀,问道:“小朋友,你现在明白了吗?竹枝伞好看,但经不起风雨;油纸伞牢固,可少了一份美感。其实,世上很多事皆如此,企求两全,太难哪。”我听了这句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走出那个小房间,我又爱不释手地拿起刚才那把绣牡丹的丝绢竹枝伞,“小朋友,现在还买不买呀?”老师傅笑着问。“买!”我掏出钱包,把钱交给老师傅,带着竹枝伞离开了……

15.《生活的启示》作文 篇十五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教学,高效课堂

实践表明,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当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结合时,整个课堂教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教学效率也很高。所以,中学物理教师创设生活化情境,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物理知识,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效果明显,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理念

基于对《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试行稿)的解读,物理生活化教学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物理课堂教学的内容要体现学生的生活,并能对学生的生活进行有效的指导,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二是教师教学形式与学生学习活动组织形式的生活化,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将枯燥的物理知识生动化。

二、生活化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

1. 生活化教学是教学活动本身的需要

生活创造了教育,教育是“生活所原有,为生活所营造”、“教育与生活是同步的”[1]。师生的日常生活经历,对教育能产生明显的影响。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反映在教育活动中。比如在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活动中事例的列举等方面,都会体现出师生在日常的生活痕迹,打上日常生活的印迹。教学活动与师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师生的生活经历影响教育活动的开展,同时教育活动反映师生的日常生活。所以,生活化教学是教育活动的本身需要。

2. 生活化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本身的需要

在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中,许多都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反映。物理学科的理论知识大部分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又反映日常生活事物的一般规律。如关于万有引力的发现,是由牛顿观察生活中的苹果下落而思考得来的,同时,这个规律又解释许多这样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离开了现实生活的物理,根本算不上是一门科学。没有物理学理论,生活中许多现象都无法解释,社会不会进步如此快,离开日常生活,物理教学将显得乏味而且无用,所以说,生活化教学是物理教学活动本身的需要。

3. 生活化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教育只有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才能发挥实际作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2]。如果学生只能解答书本上前人提炼好的规范的物理学科习题,不能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简单的实际问题,那么是中学物理教育的最大失败。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化的教学是不可缺少的。

4. 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物理学习观

中学物理是学生学习物理学知识的基础阶段,培养中学生科学地物理学价值观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学生将来在物理学领域所能取得的成就。生活化教学,把物理课堂和师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有利于让学生科学地认识到物理学科的重要性和趣味性,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物理价值观,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影响深远。

三、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

1. 中学物理教学观念生活化

人们的行为总是受思想指导的,要改变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现状,就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3]。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学与生活往往是分离的,生活是生活,教学是教学,这样的教育理念影响深远,“根深蒂固”于人们的脑海中,制约着教育的发展,阻碍着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和发展。要想很好地实施生活化教学,就必须从思想方面入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树立生活化教育的理念。教师在备课的阶段,就应该在生活化教学理念的要求下,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的方式方法,着力于培养学生树立物理生活化观念。

2. 中学物理教学内容生活化

中学物理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准,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处理教材时,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教学资源,尊重学生的见解,让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物理知识、利用物理知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最感兴趣,也会觉得内容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

实验生活化,让实验回归自然、回归社会,焕发出实验的活力,提高实验的实用性。练习题生活化,生活化的练习设计,让物理知识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物理就在身边,认识到生活中充满了物理,生活真有趣,物理真有趣。

3. 中学物理教学方式生活化

中学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有必要了解学生已经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并以此确定哪些经验可以作为教学资源,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实现教学方式的生活化,但需要注意的是,创设生活化情境应具有生活性、探索性、适切性、开放性和生成性。

四、结语

我国中学物理教学长期以来深受知识本位和学科本位的影响,忽略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致使中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低落,物理学习素养不高,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所以,实施生活化教学,对解决这样的问题很有效,这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值得在教学中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孙彦勋.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高效课堂实施策略[J].物理教学探讨,2011(08).

[2]韩雪琴.中学物理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的创新性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2.

16.《生活的启示》作文 篇十六

一、以生活为中心: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真谛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看来,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他的生活教育内容博大无比,是动态的,因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因而也是全面的,由此而开展的教育是有利于受教育者的终身。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主要有三个内容:

1.生活就是教育

他认为“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生活和教育原本是没有界限的,应该是一个统一体,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生活在不断融合,教育必须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只有这样,教育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重新充满蓬勃的生机。

2.以生活来改造生活

他认为,“以生活影响生活之教育”。为了实现生活教育,就必须使“生活和生活磨擦”,“拿好的生活来改造坏的生活,拿前进的生活来引导落后的生活”。以生活来改造生活,这是因为“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通过自觉的生活才能踏进更高的境界”。

3.教育的目标是为了改造生活

他认为,“为着应济生活需要而办之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所培养出来的人,不仅能够在社会中更好地生存,而且要通过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来推动社会的前进。陶行知提出教育所负担的使命是:教民“造富”、“均富”、“用富”、“知富”、“拿民权以遂民情而保民族”。这里的“富”是指经济,他认为要把政治、经济、教育三者在“遂民之欲达民之情”的基础上结合起来,其中教育是保证这种结合以及结合程度的关键。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我们的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根据他的“教学做合一”理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我们必须了解生活,了解学生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

二、为生活而服务:基于生活需要的语文教育观

1.学习语文是为了“向前向上的”生活

他所说的语文是指话语和文字,学习语文为生活服务,其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是使语文真正成为大众生存、发展和服务社会的基础工具;二是使语文担负起培养大众具有追求民主生活、救国兴邦等精神的责任。这就是说,学习语文首先要培养人们日常生活所必不可少的能力,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他在“《平民千字课》编辑大意”里提出这部书的宗旨是“训练处理家常信札、账目和别的应用文件的能力”;“培养继续读书看报领受优良教育之志愿和基本能力。”当然,生活中和语文相关的常识技能还不只这两条。他认为人们应该具有这些“现代社会的生活或该有的力量”,这是现代生活最起码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还要“培养人生与共和国国民必不可少之精神态度。”语文教育要担负起培养平等自由生活所必不可少的精神这一任务。

2.学习语文要学习生活的内容

陶行知认为只有通过学习生活的内容,才能培养生活的能力和精神。他主张“有用处的事物才给学生学,用处最大最多最急的事物在课程中占有优先权。”首先,他强调,学习文字先要掌握生活常用字。文字是生活的符号,必须和大众的生活结合起来,才能使文字发挥作用。“要想鼓起民众读书的兴趣,必须拿他们生活所需要的文字来教。”其次,所读的内容必须是生活的。他号召大家“读活人的书,做活人的事,过活人的生活。”他批判传统教育的“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为了识字而识字,为了读书而读书,不管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是否和生活有联系。他批判过去以文字为中心的书,是只有纤维而没有维他命,学了之后使人“害脚气病,寸步难行。”因此,只有用生活为中心的书,使文字降低到工具位置,那么读书才能从“死的、假的、静止的”转变成“活的、真的、动的、用的。”最后,陶行知认为,所写的文必须是生活的。写文章用的文字必须是大众的、生活的,这样的文章才有人读。同时,写的方式也应该是大众易于接受的。文章和说话一样,不能随便分离。他提出了“请大众的耳朵作先生来指导,才最可靠”的建议,即请“大众的耳朵”来鉴别文章好坏,文章读完后,大众听懂了,这才是好文章。

3.学习语文要运用生活的方法

他认为生活方法就是教育方法,即教学做合一。“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语文教育既然是工具教育,就应该从生活中“吸取培养它自己的血液”。如果脱离生活,语文教育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头脑是空的,感情也会枯竭,生活是语文赖以生存的土壤。他要求学生在演说会、讨论会、早会、晚会、一切集会与人交谈时,都要留心,仔细地听,学习那些擅长国语的先生和同学们的发音语调等。在“高级常能”里,陶行知要求学生会临时讲演,讲演的场合包括平时各种演说会、欢迎会、送别会及指定代表出席参加社团纪念会。从这里可发现,陶行知充分利用、创造具体的语文环境进行语文能力训练。

三、课堂回归生活: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

根据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思想,我们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育理念有了进一步认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是课堂教学的改革,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原则,只有付诸实践,才能体现出其先进性。

1.教学内容生活化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始终把教育教学同人类的社会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认为“生活即教育”,“是为了生活向上而实施教育”,从促进人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实施教育,“主张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教学内容应该是与人类社会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的,要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做到生活化,应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来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这样通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趋向,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感受到学习是有意义的。课堂教学由学校、由社会、家庭延伸,由课内向课外拓展,促进小课堂与大社会的沟通,为学生的成长创造广阔的空间。

2.学习方法实践化

陶行知先生鲜明地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主张。他认为,“做”是一种实践,一种探究,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在与同学的合作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本领的一个过程。他在杜威的“五步思维法”的基础上又加上“行动”的环节,成为“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这六步思维法,这种学习方式正是我们今天新课改呼唤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探究式学习,以“做”为中心,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遇到棘手的问题,鼓励学生开动脑筋,从多方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善于思考、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

3.师生关系民主化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中,他非常重视师生关系的构建。他提出三项主张:“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先生许一面教一面学。”启示我们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教会学生自己学,主动地“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这样才能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陶行知运用民主的理念,继承和发扬教学相长的思想,启示我们要努力构建师生、生生互动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他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合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这与今天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实质非常吻合。课堂离不开交往,交往的主体有师与生、生与生,他们是完全平等的,既互动又互惠,在平等交往中实现师生、生生互动,并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4.评价方式过程化

在生活教育思想中,陶行知先生严厉地抨击了“那毁灭生活力之文字会考”,“大规模地消灭民族的生存力”,呼吁“发动那培养生活力之创造的考成”,并阐明“考成”要以生活的实质为内容,不能像会考那样“纸上空谈”,要注重学生的身体强健状况,手脑并用的程度以及改造物质和社会环境的程度。他的主张和实践,和我们今天推进的课程改革不谋而合。新课改大力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在关注知识技能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态度的发展以及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教师积极的评价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是一种科学进步的教育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在大力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创造性地吸收生活教育思想精髓来指导教学工作,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上一篇:说明文中标题的作用下一篇:美德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