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实践简报(精选15篇)
1.劳动实践简报 篇一
阿克陶县劳动监察大队采取“四项措施” 推动全县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工作顺利开展
为及时掌握我县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状况,进一步规范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行为,提高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服务效能,我局自2012年3月初起,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用人单位2011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工作。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企业法律意识。以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工作为契机,树立了服务至上观念,进企业、到施工现场积极向企业负责人、劳资人员进行政策、法律法规讲解宣传,帮助企业了解劳动合同订立、解除等方面的法律知识, 协助企业解决用工管理中的问题,提高用人单位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认知度,依法规范用工管理。
二是转变工作思路,变“你来办”为“我去办”。针对我县注册的公司较分散、季节性用工较强的的特点,人员流动较快,书面材料多,参审耗时长、携带不便等特点,本着于法周延、于民间便的原则,安排专人上门指导审查,让企业“少跑腿”,为企业减轻了负担,同时也赢得了企业对监察工作的支持和尊重。截至目前,已走访本县及各地区公司企业35余家。
三是突出审查重点,实施有效帮扶。此次年审重点主要是:对非公企业、雇工较多的个体工商户落实劳动用工备案制度情况、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情况、工资支付情况、社会保险缴纳情况、就业政策情况进行重点审查。通过对全县各类用人单位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全面、及时、客观地掌握辖区内各用人单位的经营用工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性意见。增强规范劳动保障
方面的主动服务意识,指导和监督建筑业企业规范劳动合同签订和工资发放行为,主动预防拖欠农民工工资事件的发生;鼓励企业全员参保,稳定员工队伍,做到减员不欠薪,失业有保障。
四是多措并举,强化劳动保障制度建设。结合年审工作,把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深入开展下去,利用年审工作覆盖用人单位面广的优势,向各用人单位下发矛盾排查的相关文件和报表,督促各用人单位自检自查,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不断建立健全劳动用工管理机制,促进全县劳务关系健康发展。
劳动监察科 2012年3月20日
2.劳动实践简报 篇二
一、劳动实践课的育人效果
1. 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民族和国家最持久、最深层次的力量, 它承载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 是中国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幸福安康[1]。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后备人才, 河西学院组织大学生进行公益劳动实践, 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还填补了日常教学所不具备的德育教育功能的空白, 使劳动实践课成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课堂, 每个学生都受益匪浅[2]。在劳动过程中, 大学生吃苦耐劳、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和谐相处, 充分尊重文明、和谐、平等、敬业、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 对他们步入社会后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事实证明, 劳动实践课在立德树人方面的成效是无可替代的[3]。
2.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这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要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道德教育处于首要位置, 是各项素质之魂[4]。河西学院开设劳动实践课是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最有效方法, 不仅能使大学生体验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还培养了大学生的集体主义、助人为乐、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热爱校园、感恩生活的情怀, 从而推动了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 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5]。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河西学院劳动实践课自开设以来, 学生中的一些不良行为得到改正, 环境保护意识也得到提升, 学生们通过辛勤的劳动美化了校园环境, 体会到了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来之不易, 学会了尊重和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通过为期一周的劳动实践, 学生体会到了获得成果的喜悦, 认识到了保持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热爱劳动、吃苦耐劳、相互协作、互利双赢的良好习惯和品质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6]。
4. 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
通过为期一周的劳动实践课, 大学生用自己辛勤的双手美化了校园环境, 尤其是增强了一些独生子女学生的生活能力, 这些学生的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普遍减弱。通过劳动学生们体会到校园整洁的环境来之不易, 劳动是生活中最光荣的事情, 生活离不开劳动、人类的生产发展离不开劳动, 劳动创造了美、创造了幸福生活、创造了人本身。有了这些体会, 充分表明开设劳动实践课的必要性。
5. 使学校和学生双向受益
近年来, 河西学院遵循地方性应用型大学的建设发展规划, 立足河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自然人文资源的办学规律, 坚持“转型、提升、发展”的工作方针,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以服务社会为使命”的办学宗旨, 坚持“做河西文章、出特色成果、争同类一流”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理念, 在师资队伍建设、质量工程建设、科研平台和项目建设、美丽校园建设和对外合作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 河西学院正处于发展提升阶段, 需要大量资金进行基础建设, 为期一周的值周劳动不仅加强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也增强了育人效果, 还为学校节省了保洁费用和后勤开支, 为学院的发展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劳动实践课的特色
1. 以人为本,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
劳动的过程是个人自我提高的过程, 强调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就是高扬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和科学发展理念。河西学院率先在甘肃省大学中开设为期一周的劳动实践课, 有助于培养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 也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特别是有助于大学生将书中理论和实际劳动相结合, 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7]。大学生在课堂学到的知识在劳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和实用, 这正是中国学生普遍缺乏的品质。河西学院开设劳动课, 在一定程度上是破除中国应试教育弊端的重要尝试。同时, 在大学校园里开展劳动实践课, 可以使学生养成劳动的自主性、自觉性、积极性, 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参与意识, 使学生在思想教育和行为教育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实现知行合一。劳动培养了学生追求完美、热爱生活的优良生活习惯, 促使他们在生活上追求精益求精、止于至善。
2. 发扬学院优良传统、做好河西文章
河西学院的前身张掖师范专科学校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且享誉河西走廊的师范类院校, 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和教学名师, 河西学院开设劳动课, 发扬了先贤的优秀传统, 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逐步健全体制机制, 完善劳动实践课管理制度, 凸显了河西特色, 做好了河西文章, 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三、加强劳动实践课途径方法
1.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继续加强劳动实践课的德育功能
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 是国家未来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以及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情怀, 既是新形势下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又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生动体现, 是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的重要环节, 更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栋梁之才的重要途径。
2. 积极探索, 选拔和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实践课指导教师
近年来, 河西学院主动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在“转型、提升、发展”战略思想的指导下, 积极推进开门办学、开放办学, 努力提升学校自身发展及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初步形成东联复旦、向西发展的战略格局, 使学校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在下一步的工作中, 学院将选拔、引进、培养和聘用一批高素质的劳动实践课指导教师。劳动实践课已作为必修课程纳入到学校的整体教学计划中, 规定了为期一周的学时, 并且劳动实践课结束后, 还要进行考核, 计入相应的学分, 因此, 必须建设一支优秀的劳动实践课教师队伍。教师不但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品德修养、教育管理能力, 而且要具有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 能够以身示范、身体力行, 使学生信服, 学到真本事。
3. 以人为本,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
一方面, “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 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社会需要的是创造型、创新型人才。有创新的人才才会充满生命力和灵性, 学校通过学生的全面培养, 发挥人的综合能力, 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文化品位, 培养人格健全的人、全面发展的人、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人显得尤为重要。受中国传统文化“学而优则仕”的影响, 很多学生只注重学习成绩的提高, 而忽略了道德的陶冶、劳动技能的提升。河西学院开设劳动实践课的目的在于弥补这一缺憾, 以人为本, 面向未来, 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劳动实践教书育人。
教育部明确指出: “大学阶段德育目标是教育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 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河西学院开展劳动实践课, 出发点和最终目标, 是加强学生的德育, 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今后, 河西学院将继续深入细致地开设劳动实践课,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感恩生活的品质。
劳动实践课能够培育人, 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劳动实践课能够磨炼意志,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劳逸结合, 增强体质; 劳动实践课能够使大学生明白艰辛出才干, 劳动是增长才干和才华的最好平台[8]。公益劳动能够培养学生奉献社会的精神和服务社会的意识, 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劳动实践课能够担当育人功能, 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实践证明, 河西学院开设劳动实践课在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 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学校未来应继续加强劳动实践课, 完善劳动实践课机制[9], 深化劳动实践课改革, 健全劳动实践课的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 争取办出特色、办出一流。
摘要:大学生劳动实践课是河西学院加强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劳动实践课自开展以来, 已取得显著成效, 不仅提高大学生的劳动技能, 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同时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 意义深远。劳动实践课应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 并强化其育人效果。
关键词:劳动实践,德育,育人
参考文献
[1]神克洋, 张立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精神灵魂[J].科技信息, 2010, (13) :160—161.
[2]刘占柱, 张莉.大学生劳动课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11, (27) :190—191.
[3]郭广生, 王秀彦, 等.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学校育人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 2014, (11) :27—30.
[4]李磊.公益劳动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之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 2011, (12) :210—211.
[5]郝明莉.大学生公益劳动课程教育的实践与体会[J].高校后勤研究, 2010, (3) :54—55.
[6]梁飞飞.回归生活世界的大学生劳动教育探析[D].长春:吉林大学, 2013.
[7]王志新.劳动教育周的德育功能[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 (1) :32—34.
[8]林美莺.艰辛知人生, 实践长才干——论大学生参加公益劳动的意义及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2) :15—17.
3.建好劳动教育的实践园 篇三
学校以“绿色之教育,育绿色之未来”为教育思想,以“促进每一个生命个体自然健康地成长”为办学理念,秉持“厚德积行”的校训,在全方位打造绿色文化品牌过程中,为创新少先队工作,彰显学校特色,让队员们自然、健康、快乐地成长,以“绿源农科园”为依托,开展了“我的园地我做主”系列实践体验活动。
一、我的岗位我竞聘
为全面培养少先队员的自主管理能力,增强队员们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让队员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事情自己管。德积小学少先队大队部专门成立“绿源农科园”管委会,给队员们提供绿源农科园园长、副园长、组织委员等11个干部岗位,共有来自四至六年级的18名候选人参与竞选。候选人可以是自荐的,也可以是辅导员老师或3名以上队员推荐的。候选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热心少先队工作,热爱大自然,以服务学校、服务老师、服务同学为荣,有一定胆量魄力及组织管理能力,威信较高,责任心强,善于团结同学,工作积极主动,富有创新精神。竞选包括演讲、才艺和问答三项。队员们或用娓娓动听的叙说,或用铿锵有力的宣讲,或用形式多样的才艺,展示着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工作的那份热情,或阐述对“绿源农科园”岗位职责的独到见解与做好工作的坚定决心。
为了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大队部邀请了中队辅导员代表及三至六年级优秀少先队员代表担当评委,当场唱票,选出一年一届的“绿源农科园”管委会成员。
二、我的园地我做主
“绿源农科园”系列活动,不仅丰富了队集体的文化内涵和队员的课余文化生活,而且激发了少先队员热爱自然的朴素情感,进一步提高了队员的人文修养。
自主认领区域 “绿源农科园”面积大,园区多,区内果树、蔬菜、花草品种也多,极富教育意义。为了让更多的队员参与到“绿源农科园”的管理中来,管委会在开学初向全体少先队员发起倡议,各中队中队长利用班队课时间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向“绿源农科园”管委会提出认领中队管理区域的申请。管委会的小干部们拿到各中队的申请后,组织队员们实践操作,通过观察讨论,决定区域认领权,并颁发认领聘书。
自主设计队牌 根据包管区域的不同,队员们精心设计了属于自己中队的队牌,并开开心心地将队牌插到了包管区域内。一块块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队牌就像队员们明媚的笑脸,欢迎着大家的到来。比如:四(1)中队成功认领百花园后,队员们在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为百花园设计了五彩队牌。五彩队牌整个造型像盛开的花朵,花朵中心写着“四(1)中队”,五片彩色花瓣上分别是“缤纷百花园”五个大字。
自主养植花草 学校推出“自主养植花草”的活动后,队员们表现出了高涨的热情。由于经验缺乏,我们在种植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第一次种植凤仙花时,由于过早地把种子播下,天气寒冷,很多种子发芽后就被冻死了,幸免于难的也未能茁壮成长。在种植油菜的时候,油菜长得非常好,但由于收得过晚,也没有注意油菜上的虫子,最后的收成也不尽如人意。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和在网上搜索种植技巧,青菜和玉米都喜获丰收,蚕豆苗也长势良好。
自主开展活动 学校以“感悟体验 实践引导”为特征,通过系列实践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队员学会如何做一个心理健康,富有情趣的人。如开展“走近菊花”综合性活动:1.知菊花。查找菊花的相关资料,从名篇诗文中感悟菊花的品格。2.赏菊花。到百花园观赏菊花,感受菊花给秋天带来的生机。3.养菊花,了解菊花的生长特点,人人养一盆菊花,准备花展。4.写画菊花,队员习作抒情,展示有关菊花的书法、绘画等作品,赞菊花品性。5.开展诗歌朗诵会。6.举办“队花伴我好习惯”主题中队会。7.评比菊花少年,对在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和具有菊花一样品质的队员授予“菊花少年”称号。
三、我的果实我收获
每年果实成熟之际,少先队大队部还开展“欢乐枇杷节”“枣子嘉年华”等各种“果实节”活动。
9月,枣子成熟了,“枣子嘉年华”也拉开了帷幕——
“知枣” 为了探究枣的种类和营养价值,学校举办了“枣的知识知多少”调查研究活动。队员们自主分组,通过观察比较、查阅资料、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枣的知识。然后由“绿源农科园”管委会开展知识竞赛,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和优秀奖20名。活动不仅让队员们了解了很多枣的知识,也为队员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学习能力的平台,更为队员们的交流创造了契机。
“采枣” 成熟的枣儿点缀枝头,翠绿中隐现点点红色,皮薄肉脆、甘甜清香。采摘园内,队员们10人一小组开展采摘比赛,经过前期对枣的了解,大家都能准确判断怎样的枣最适合采摘。活动最后,少先队还会评选出“最大个枣子采摘奖”和“最质优枣子采摘奖”。
“品枣” 枣最突出的特点是维生素含量高。因此,枣就有了“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学校举办的“红枣品尝”活动总是最受队员们欢迎的,队员们会把自己采摘到的枣放进篮子里,在学校篮球场上搭起台子,欢迎全校师生来品尝,同时进行枣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食枣禁忌的介绍,通过活动告诉大家枣虽好,但也不是随便什么条件下都可以吃。
“用枣” 因“枣”和“好”谐音,故有“吃红枣 年年好”的说法。每年新春佳节,北方人会蒸枣饼,南方人会饮枣茶,食枣粒。想知道枣还可以怎么吃吗?那就来尝尝队员们制作的红枣糯米粥、红枣蛋饼卷、红枣汤等,保证让你赞不绝口。通过“枣的加工制作”探索活动,队员们对枣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枣叶、枣核还被制作成了各种贴画呢!
“我的园地我做主”德积小学少先队特色活动还在持续……相信在绿色理念的指引下,德积小学的少先队员们在“绿源农科园”里,通过活动锻炼了才干,陶冶了情操、塑造了心灵,基地结出了劳动之果、特色之果。
4.五一劳动简报范文 篇四
此外,市总工会表彰了一批重庆五一劳动奖状、重庆五一劳动奖章和重庆市工人先锋号。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我市工会改革工作中的创新举措,今年我市五一劳动奖安排了15%的比例,首次面向社会征集。
据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社会征集主要遵循四条总原则,一是公平公正公开;二是向基层和一线职工队伍倾斜,注重结构比例;三是注重综合素质,注重工作实绩,同等条件看最高荣誉;四是适当兼顾所有制性质、人员类型、行业、区域相对平衡。先后经过了社会推荐、初步审查、专家评审、广泛公示等一系列严格程序。
当天,16位来自重庆市出租汽车、高等院校、建筑集团等行业的劳动模范代表们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结合自身行业实际,向当地社会同行发出倡议,号召劳动者们“树行业标杆、创时代先锋”。
5.劳动模范表彰大会简报 篇五
市领导孙珅、李玉刚、崔培元、李大方、郑大光、金银墙、王爱民、佟永春、李洪国、吴煜、王兆宪、佟朋,市总工会主席高景洲出席会议。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单位主管领导、工会主席及相关人员,本届劳模大会评选的先进单位、先进集体代表和劳动模范参加会议。
大会表彰了我市各条战线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先进班组标兵)和劳动模范。劳模代表在会上宣读了《倡议书》。
刘立民代表省总工会,对我市工会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今后我市工会组织和广大劳动者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珅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我市劳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对全市广大劳动者和各级工会组织如何在全市振兴发展中做出新贡献,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各单位如何支持工会组织工作、保障劳动者权益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孙珅指出,当前我市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齐齐哈尔全面振兴发展难得的机遇期。全市广大劳动者要大力弘扬劳模的奉献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力量;要大力弘扬劳模的工匠精神,在推动经济发展上主动作为;要大力弘扬劳模的创新精神,在全面深化改革上攻坚克难;要大力弘扬劳模的担当精神,在加强党的建设上做出表率。
孙珅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传递正声音、集聚正能量,是时代的需要,是发展的要求,全市上下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积极行动,深入实践。各级劳模要珍惜荣誉,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保持模范本色,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始终争上游、站排头,努力创造新的业绩、新的辉煌。
6.企业51劳动节活动简报 篇六
在成雅工业园区“职工之家”活动室内,来自园区不同企业的17名产业工人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赢信汇通(雅安)智能制造有限公司、雅安成雅工业园坤三孵化园管理有限公司、雅安市兴元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三家企业一线产业工人作为代表,分别介绍了所在企业的产业经营发展情况,分享工作中的酸甜苦辣,提出对工会工作的建议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望,他们的演讲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对此次“我和我的企业——产业工人上讲台”活动表示充分肯定,祝福在场的产业工人们“五一国际劳动节”快乐,阖家幸福,希望园区企业职工在“职工之家”真正体会到“家”的归属感,放松身心后再回到拼搏的“战场”展示劳动的风采;希望企业充分利用“职工之家”平台,在沟通交流中相互共创、相互提升,共同推进企业发展更加兴旺;希望大家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互相交流学习,在拼搏中不断成长,在平凡的工作中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7.劳动实践简报 篇七
从教育部在学科目录中增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至今已有11年, 一些财经类高校纷纷设置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但发展到目前为止, 现代意义上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育, 在我国大部分财经类高校尚未形成相对完善的专业教学模式, 加之财经类高等院校长期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 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课程体系中处于附属地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我国目前轻实践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正面临着严峻挑战, 如何培养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市场需求向现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迫切要求。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国内学者刘苇江 (2008) 从课程实践环节设计、实践基地建设、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学生参与几个方面, 探讨了当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解决思路。曾煜 (2008) 探讨了社会保障课程教学形式及方法存在的问题。如何改变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现状, 从根本上解决学用脱节的问题;如何实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践实训过程与就业岗位的工作过程的一致性;如何实现课程设置与劳动社会保障行业核心技术规范、技术标准的同步, 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获取并提高。围绕上述主题, 本文依据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程的性质、内容、适合实践教学的程度, 将现有实践教学课程进行分类, 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改革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 对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传统教学主要偏重于介绍社会保障理论及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 学生缺乏感性认识。从目前情况来看, 我国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在实践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以下问题:
1.实践教学管理缺乏科学性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定位不准, 混淆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概念, 教学内容的选取过多依附于某门理论课或现有教材, 缺乏实际岗位所需要的实用性、先进性内容;教学手段保守落后等。
2.实践教学主体的考核方式单一
由于不同专业的实验实训课程结构和要求不同, 同一专业不同年级的实验实训内容的覆盖面不同, 对学生采用单一的考核方式显然不能满足各种需求, 也不够科学和合理。因此,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从考核的形式到内容, 都不应该忽略实验实训课程本身的特点和规律。
3.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落后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课程设置往往重视理论教学或课堂教学的环节, 轻视实践教学过程, 尚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过程控制和质量评价体系, 或虽有相应的实施方案, 但缺乏一定的制度保障和监控措施, 使得原有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验实训课程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以上问题的存在, 是由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缺少科学的分类。
三、实践教学课程分类
实践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形式, 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实践设置要注意内容更新, 体系设计科学合理, 实践项目名称要准确规范。实践课程分类主要依据课程的性质、内容、适合实践教学的程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可以划分为三大类别, 各类别独特的教学要求决定了其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的独特性。
1.基本实践课程
基本实践课程的实践教学课时占课程教学课时的30%, 这类课程的理论性较强,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对课程内容的原理和方法进行验证实验, 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如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劳动人事管理、社会保障制度国际比较等课程, 实践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主。
2.专业技能实践课程
专业技能实践课程的实践教学课时占课程教学课时的50%, 这类课程与现实对接紧密, 实践性较强, 需要通过模拟操作或现实操作来完成教学任务。专业技能实践课程使学生熟练掌握管理流程、管理方法和技巧有利于学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综合性实践课程
综合性实践课程的实践教学课时占课程教学课时的20%, 这类课程需要综合性的实训环境,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和处理问题的综合技巧。如学年实习、专业实习等, 突出对学生创新性、探索性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能力。综合性实践课程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基地来完成。
四、对策与建议
(一) 基本实践课程突出典型案例教学
对于基本试验课程常见的方式有案例分析教学、讨论式教学、观摩性教学等。其中, 案例分析教学精心挑选合适的案例让学生讨论和分析, 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式教学即对课程的某一内容或观点在课堂中进行讨论, 学生在讨论中分别扮演正方和反方的角色, 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陈述并辨论;观摩性教学即由教师选取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多媒体信息, 向学生播放媒体内容等, 这些实践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形式, 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 专业技能实践课程重在模拟教学
1. 加强模拟操作。
包括: (1) 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模拟实习。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与生育保险等各种业务模拟实习、社会保障会计模拟实习、社会保障软件操作模拟实习等。 (2) 企事业员工福利管理模拟实习。包括:劳动力计划与招聘职位模拟实习、工资福利管理职位模拟实习、劳动力培训职位模拟实习、绩效考评职位模拟实习等。
2. 重在现实操作。
现实操作教学环节主要是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考察活动, 开展教学参观, 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考察活动, 以丰富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如学习医疗保险时, 组织学生教学参观医疗保险中心, 请医保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中心的工作职能及医保政策等, 并参观该中心的工作现场。讲到农村保障时, 组织参观郊区的社保局, 了解农村养老保险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 或者到城郊参观农村的农村保障、村民福利、剩余劳动力转移等。学习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时, 组织参观附近街道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和社区服务中心, 了解社保所的工作职能、社会保险的现行政策及操作流程。学习国际劳务合作时, 组织学生到经济技术合作企业参观劳务输出的流程。
(三) 综合性实践课程在实践教学基地完成是关键
要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在综合性实践教学课程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在社会保险大厅实习, 学习向各企业发放国家调整的红头文件和本单位的调整明细;熟悉了社会保险基金内部管理系统和操作程序, 运用所学的知识, 帮助做咨询服务。在医疗保险大厅实习, 熟练掌握整理、发放条形码;增员、减员数据输入、输出;了解办理医疗保险整个工作流程等业务工作;运用所学的知识接听解答咨询电话。在职业介绍中心实习, 了解进行失业登记、职业介绍、招聘备案、转失业档案的程序等。组织学生到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合资企业等不同所有制企业实习, 了解企业参加社会保险的情况, 及一般合同制工人和临时工、农民工缴费及待遇发放的差别等流程。了解职工福利项目、职工技能培训种类、企业年金、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是否举办、企业劳动保护等情况。通过综合性实践教学使学生接触了社会、企业, 参与劳动保障部门的工作, 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摘要:财经类高等院校长期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 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课程体系中处于附属地位, 新增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实践教学也面临上述境遇, 并在长期发展中也表现出管理缺乏科学性、主体的考核方式单一、质量评价体系落后的现状, 针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依据课程的性质、内容、适合实践教学的程度, 将现有实践教学课程进行分类, 划分为基本实践课程、专业技能实践课程、综合性实践课程, 通过实践课程的科学分类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劳动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科学分类,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苇江.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初探[J].商业文化, 2008, (11) .
[2]曾煜.社会保障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8) .
[3]谭彦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考[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06, (10) .
[4]陈淑君.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程设计与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 (4) .
8.农村普高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篇八
关键词:劳动教育 学生素质策略 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每当我担任高一的班主任,面对来自四面八方、不同层次的学生,颇费心机。最令人头痛的是学生的劳动观念淡薄。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是温室中的花朵。在家很少劳动,在小学、初中时,值日马虎草率,随便涮几下便走人,甚至不参与。
环顾社会:70、80岁的老人奋战在田头,山头,忙得不亦乐乎;而18、19岁的青少年闲混在棋牌室、老年协会活动室,闲得不亦乐乎。他们喝酒不醉;麻将不睡,美其名曰:社交活动。
据统计表明,现在的刑事犯罪有年轻化的趋势,二十多岁的青壮年三五成群,无所事事。有的组织涉黑团伙,靠收“保护费”来“潇洒”地生活;有的经不住黄、赌、毒的诱惑,走上了偷、抢的不归路,实在让人触目惊心。我校曾3位学生毕业后,因好逸恶劳,找不到好的工作,又不愿参加农业劳动,开车抢劫,其中一人被判死刑,一人死缓。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综上所述事实,都有一个共同点,从小缺少劳动教育,劳动锻炼,尤其是艰苦的体力劳动教育和锻炼,没有劳动习惯,害怕体力劳动,好逸恶劳,以艰苦奋斗为耻,骄奢淫逸,不珍惜劳动成果,浪费财物,比穿戴,追名牌,攀档次,赶潮流,花钱如水,月光族,刮老族,铤而走险,酿成恶果。要改变这一状况,重要途径是重视劳动教育,尤其是艰苦的体力劳动锻炼,勤劳是幸福的左手,节约是幸福的右手,通过劳动使学生知道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珍惜劳动成果,尊敬劳动者,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提高。即古人所说的:“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所以动心忍性增其益所不能。”
二、劳动教育是新型劳动者的必然要求
“解放小孩子的双手。人类从腰骨竖起,前脚变成一双可自由活动的手,进步便一日千里,超越一切动物。自从这个划时代的解放以后,人类仍能创造工具、武器、文字,并用以从事于最高之创造。假使人类把双手束起来,就不能执行头脑的命令。我们要在头脑指挥下用双手使用机器制造,使用武器打仗,使用仪器从事发明。”
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同样教育了人类,也一定能培养人类良好的素质,正因为有的人不劳动、怕劳动、厌恶劳动,由此产生了赌、毒,走上了偷、诈、抢等犯罪道路。劳动态度是衡量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标准,不劳动是好逸恶劳之源。香港成了举世瞩目的东方明珠,这同“香港无闲人”不无关系。香港的繁荣昌盛正是以中国人为主体的香港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因此要从根本上减少、消灭赌、毒、偷、诈、抢等不劳而获之犯罪,还是要从劳动入手。殊不知解放60年来,对于犯罪分子,最重要的感化教育是劳动改造,包括末代皇帝溥仪在内就是靠劳动改造使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人。
从劳动入手,解放孩子的双手,从小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使孩子们的素质全面得到发展——陶行知先生的真知灼见在新时期仍有其现实的意义。
三、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劳动可以增强学生体质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大量的时间在课堂上,体力活动较少,学生体质下降:操场上跑不了几圈就不行了,体能大不如以前学生;军训了几天就有晕倒的;近视率居高不下……。在校期间,增加文体活动,如打蓝球、踢足球等活动,需要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社会劳动、田园劳动,达到动静搭配,四肢运动,血液循环,增强体质,促进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一个弱不禁风的学生不可能承担繁重的学习任务,也不可能为社会作出更多的服务和贡献。
(二)劳动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良好情感形成
俗话说“家务劳动是知识小百科”。我们可以从家务劳动中学到许多知识,使我们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通过体力劳动,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运用于生产生活的劳动实践,使书本上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了劳动效率的同时,检验了理论的正确性;通过劳动实践,又学到新的知识,陶冶思想情操,培养意志品质,促进智力、情感的发展。情感主要依靠后天培养。良好的情感能促进智力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劳动实践中,尤其是艰苦的劳动,为实现劳动目标,需要自信,情绪调控,不怕挫折,要有理论指导,从感性到理性,又把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结合,反复实践,熟能生巧,创新、取得经验,指导新的实践。激发学生劳动自觉性,培养劳动习惯性,培养钻研技术的兴趣,动手、动脑的能力,真切体会掌握知识的重要性,提高学习文化自觉性。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适当的劳动可以使身体的各种器官机能更趁完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劳动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创新精神
学生一旦有了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就会自觉地做好自己各项该做的事,有责任心,善于动手、动脑,有自己个性、特色,又好又快地完成各项劳动任务;通过这些劳动又巩固了学生自主、热爱劳动的习惯。
在遇到工作量大,复杂的劳动,需要同学的分工、合作,就如简单的教室卫生劳动,就有擦门窗、洗门、扫地、除灰尘等七、八种类型,需要全班通力合作,发挥各自特长,又好又快地完成,争取学校检查,获取优胜,培养集体荣誉感。
在劳动实践中,会碰到疑难困惑,需要与同学商量控究,要向有关专家咨询,要借、买相关书籍、报刊,自学、模仿、探究,在反复实践基础上,熟能生巧,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意识。活动量越大越复杂的劳动,探究的问题越多,学生收获越大,全面素质提高越快。
开学的第一天,小王带几分自豪地告诉我一件颇有感受的事。暑假他和他爸爸到风机厂去切割钢板,在一块如图所示的三角形材料上要割下一块面积最大的长方形钢板。我爸爸及一些工人师傅只是凭经验,跟着感觉走,割下后几次次修改,既化费了工时,又浪费了材料。
于是他量了它的边BC=120㎜,高AD=80㎜,根据相似三角形和函数的知识求得PN的长恰好是三角形ABC的中位线,此时得到的长方形面积为最大。
开始师傅们好象不太相信,当师傅们按我的方法截下的钢板固然是面积最大的一块,师傅们竖起了大拇指,他爸爸在一旁偷着乐,别提有多高兴。没想到数学还真有用着呢!
自那以后,原来数学成绩不怎么样的小王,对数学更有兴趣了,更有探究的劲头。08年的高考数学取得了高分,总分上了一本分数线。
(四)劳动是社会进步与文明的源泉。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应该说我国社会人口中绝大多数还是体力劳动者。我们仍然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还需要有相当体力劳动者,没有这些体力劳动者,交通的发达、城市的文明、市场的繁荣、社会的稳定就无从谈起。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学生对社会认同感和自豪感,是一条有效的德育教育途径。笔者曾对2005届所带班级53位学生作了抽样调查:
调查目的:了解体力劳动与学习成绩、热爱父母、勤劳节约、思想品质形成的关系。
调查对象:家在农村,学习成绩平均分以上、下各10人。
调查形式:问卷,电话采访,家访,个别访谈等。
通过调查情况看,能主动做家务,参加田园劳动的学生,多数学习成绩都位于中等以上,由此看来,适当的体力劳动不影响学习,通过体力劳动,他们更了解父母、尊重父母;自带菜上学,节约零用钱,折射出学生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的形成;适当的家务劳动、体力劳动能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
四、进行劳动教育的实践和策略
我所任教的是一所普通高级中学,据统计85%的学生来自于农村家庭。其父母、祖父母大部分是勤劳质朴的农民,劳动意识较强。但因子女较少,独生子女占了相当的比例,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劳动要求不高,甚至没有。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劳动观念日趁淡薄,本人深感劳动教育不能只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停留在口号上,需要教师采取切实有效的实践措施进行劳动教育,这关系到学生成长大事。
策略一树立科学劳动观
切实加强劳动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原理,也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教育工作的根本方针。邓小平同志早就明确指出“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小平同志的精辟论述,揭示了“教育”结合的实质。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根本上说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实践能力,是人们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思想、文化、身体、心理等方面的素质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如果说,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那么劳动教育是德育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以热爱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劳动教育应作为德育常规,使劳动实践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策略二教师做好劳动表率
教师除了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教育理论外,更要牢固树立劳动观念,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的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学生树立热爱劳动的形象,成为崇尚劳动的典范。
还记得2005年的第一学期,我担任了高一(2)的班主任。在第一个月学校的卫生考核中,我班卫生量化分在全校十四个班级中排行倒数第二。原来总有四、五个学生,值日马虎草率,轮到值日,不是忘了就是逃了,部分学生劳动技能也很差,扫地不干净,不会整理。
周五放学了,我走进教室,值日生早已逃之夭夭,室内桌椅凌乱,遍地纸屑,……。我先把教室打扫了一遍,然后将门窗擦干净,桌椅摆放整齐。
周一早自修,我早早地来到教室,观察学生的反应,特别留心溜走的小王、小李等同学的态度。刚一进教室,学生好象发现什么似的,四处张望,继而是相视而笑,还不时有同学低声议论:“今天教室怎么这样整洁?是谁值日?”。没值日的几位同学不好意思地低着头,若有所思。
见时机成熟,便说:“值日工作,既是整洁学习环境,又是培养劳动观念和劳动技术,同时也是培养你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的过程,要不然,小小的一间教室,不足百平米,何劳你们五十三位同学,我一人不就足够了!……”
下午,没值日的几位学生主动地找我对值日的事表示了歉意,并表示今后会认真负责。我在指出问题的同时也诚恳地接受了他们的歉意,也没有对他们作出处罚。不过第二天我将值日不认真的学生分散重排值日表,以认真负责的学生为组长,及时监督检查。并且在这二周内我每天亲自动手,认真指导。在学校的一次大扫除中量化考核分排在了全校的第一位。全班拍手称快,劲头十足,那种感觉是从来没有过的。
几周后,学生都不逃值日了,并且都很认真,一个年下来,我班的卫生量化分居然一直保持前二位。
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行动的榜样,远比一味地指责或说教有力的多!
策略三 父母做好劳动楷模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是每个人成长不可缺的重要环节。主动与家长沟通,引导父母做好劳动楷模。
1.重视教育合力的形成
只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充分利用家长会,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全面指导家庭教育。坚定的劳动观念,有良好的劳动习惯,教育子女,身体力行。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样做”。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以实践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再教育,再实践,从根本上克服劳动教育学校一肩挑的被动局面。
2.引导父母言传身教
父母应该注重言传身教,注意家庭生活中的每个细节,让孩子在崇尚劳动,劳动光荣的家庭氛围中,耳濡目染;一个怕劳动,厌恶劳动的父母,怎能培养出勤劳的孩子,不懂得教育子女,一味地溺爱子女,只能害子女,这种例子举不胜举。
3.重视家长的反馈
在家庭教育上,我重视与家长订立约定,对一些劳动观念淡薄,劳动知识缺乏的学生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如洗衣、做饭或参加一些必要的田间劳动。及时与家长沟通,保障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同步与和谐,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找到教育的最佳切入点。
策略四 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劳动教育
陶行知说过:“大凡服务社会,要远处着眼,近处着手。学生在服务社会的时候,就可以从自己的家里学起做起”。我们要求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采用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劳动内容,进行劳动训练。笔者构建了学生体力劳动教育资源五大系列:
类别内容要求劳动建议
自我服务洗衣,打扫教室卫生自洗衣裤,要注意探究季节不同,材料、质地不同衣料,洗法的不同。洗完后写说明文《怎样洗衣服》
家务劳动烧饭菜,打扫庭院卫生,布置庭院烧饭菜,有变化,平时外出就餐,注意观察。如豆腐有几种烧法,庭院布置,讲究艺术。
班级劳动打扫教室,校园;布置教室,校园环境。打扫卫生要讲究合作,又好又快,校园布置,教室布置讲究艺术,可观察别班或书上探究,完成后写《校园为什么这样美》
社会劳动敬老院打扫卫生,清扫所村(街)垃圾死角,保护母亲河清理敬老院劳动后,可访问老人,感觉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乡村卫生劳动,为母亲河洗脸,事后,可写文章呼吁社会讲文明、树新风,保护母亲河
田园劳动帮父母、亲戚、邻居种庄稼,种树、养鸡、鸭、猪。注意观察动植物习性,探究病害,怎样减少成本,探究市场行情,取得最大劳动效益,通过种树,呼吁大家保护生态环境。
策略五 建立常规,培养习惯
国外研究表明,每个人的时间有80%是由习惯来支配的,“认识、行为、习惯、品质”四者之间,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抓习惯,“用计划去管理,用好习惯去指挥,领导越干越高明”(魏书生)要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就必须将劳动教育,训练过程制度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由不自觉到自觉,由强化到习惯,减少随意性。
我们可根据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征、城乡差别、是否住校等不同情况,制定必要可操作性的常规,把劳动作为一项重要德育内容列入行事历。朝着自动化方向发展,以高一年级农村通校生为例,共19点,简称“三三一三”劳动常规:
一日三件事:1、自烧早饭;2、傍晚打扫班级或家庭卫生;3、晚餐洗碗。
一周三件事:1、周五班级大扫除;2、周六烧晚饭;3、住宿环境劳动、清除垃圾等,保证两小以上。
一年月日13件事:
1、正月初一承担父母家务职责、洗衣、扫地、烧饭、洗碗;
2、三八妇女节,为女老师做一件好事;
3、母亲节,为母亲做一件好事;
4、3月12日植树节,种3-5棵树,成活率要高;
5、“五、四”青年节,参加公益劳动一小时以上;
6、“六、一”节为幼儿园小朋友做一件好事,(剪贴制作小朋友喜欢的礼物);
7、“七一”节为老党员爷爷做一件好事;
8、暑期保证参加体力劳动,不得少于假期时间三分之一;
9、9月1日,开学、参加全校大扫除;
10、9月10日教师节,给老师,尤其是老师做一件好事;
11、重阳、老人节,为敬老院、孤寡老人做一件好事;
12、国庆节为村里或街道做一件好事;
13、元旦参加班级学校大扫除,迎接新年到来。
要注意三点:
1、考虑学生是消费者,做好事是体力上的好事,不要增加经济负担;
2、要注意安全,身体力行;
3、要注意积累劳动经验,培养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劳动效率。
五、构建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评价是推动劳动教育的引擎,真诚评价、激励性语言,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自己在不断成长。让评价作为激励的载体,伴随劳动教育的始终。评价结构表如下:
劳动教育评价记载卡
四项评价原则:
诚信原则:要求学生如实记载劳动有效时间地点、内容、中肯评价劳动成果;一方面避免劳动教育,蒙混过关,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是从小培养学生讲诚信的品质。
自主性原则;小组评价时,要看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的自觉性、主动性、习惯性,听他说出对劳动的真实感受,注意主动劳动观念的培养。
合作性原则:要看学生在劳动中,是否合理分工,发挥合作者各自特长、优势、达到互补。通过合作劳动效率是否提高,而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
探究性原则:要注重学生对劳动内容的探究、创新,在碰到困难时,有没有动脑筋、查资料、访专家,多角度、多方法探究。任务完成后的反思情况。
六、收获与感想
劳动观念的形成,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劳动教育的效果难以在短时间内见效.笔者对所任教两批学生的作了抽样调查,劳动教育效果良好。98届的102名学生,99届的107名学生,共209名学生,未出现犯罪人员. 有186名学生,占89%,有稳定的工作,其中有一人获得当地”十佳民工”称号.有5位是种养植专业户,占2%,有2人利用农村山区的自然条件办起了生态休闲家庄,有6户成了本地小有名气的企业老板。他们都是一步一个脚印,白手起家,勤劳致富,获得村民的好评,政府部门的嘉奖。
劳动教育,尤其是体力劳动教育是立人之本。一个人要变坏都是从厌恶劳动开始,懒是万恶之源,一个不劳动、怕劳动、厌恶劳动的人,也就会厌恶劳动人民,与我们倡导的和谐社会格格不入,我们党的教育方针就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培养,从“体力劳动开始”。
9.五一劳动节活动简报 篇九
xx社区联合xx社区国剧社于4月28日在社区居委会二楼会议室开展“xx社区国剧社庆五一专场汇报演出”活动,吸引了很多国剧爱好者和社区居民前来观看欣赏。
汇报演出中,国剧社的演员们准备充分,道具、服装一应俱全,演出以国剧社乐队演奏的气势磅礴的交响乐开场,随后演唱了《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经典选段,观众们不时传出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叫好声。国剧社汇报表演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圆满落幕,观众们都说这次演出是一场国剧视听盛宴。
这次活动不仅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更是对中国国粹文化的一种发扬,同时拉近居民关系,营造出幸福和谐的居住氛围。
10.五一劳动节系列活动简报 篇十
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让学生了解劳动节的由来、意义,树立爱劳动,会劳动,向劳模们学习的思想,近日,XX小学开展了五一劳动节系列活动。
本次活动为全校性的活动,各中队以主题班队会、观看相关视频、举办绘画、制作黑板报和手抄小报,亲身实践体验劳动等多种形式开展。同学们积极参与活动、认真对待各项工作。
在主题班队会中,学生通过观看“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有关资料、图片和视频,共同了解“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由来及意义。
在手抄报比赛中,学生以手中的笔书写自己对劳动的理解,对劳动的热爱,同时也为学生写一手好字、画一手好画提供了良好的训练和展示平台。
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劳动体验活动中,同学们通过回家自己叠被子、帮爸妈打扫卫生、清洁校园、清扫社区道路等活动,亲身体会到劳动者的艰辛,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五一劳动节是全世界无产队级、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本次劳动节系列活动,让同学们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劳动的价值与辛苦,让其养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好好学习,学会做人,认真做事,为以后服务社会,建设国家打下良好的基础。
XX小学
11.劳动与技术课堂生活实践教学探究 篇十一
关键词:实践;探究;学习
劳动与技术教育这一课程在新课改中成为国家指定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课程项目,给予学生一个可以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空间,在实践中获取课程的意义与真谛。劳动与技术这一课程在新课改中成为非常必要的一门科目,是国家指定的,扩展学生学习科目到综合实践的一个领域。帮助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亲身实践中开拓创新精神,感悟劳动与技术的融合,提升学生自主操作的实践能力。学生可以通过这样一个自主学习,亲身实践的课堂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且也能够在实践中获取宝贵而又丰富的经验。新课标改革中的这一举措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不同于以往枯燥课堂的新颖平台,激发了学生面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相较于其他传统的授课方式,学生可能更喜欢更加容易接受这种自己也投入到其中成为课堂内容的一部分这样的授课方式。教师在讲台上强硬进行灌输式的讲课其实并没有让学生亲自参与课堂实践所收获到的效果好。教学实践往往能够点燃学生面对新鲜事物的热情,使他们全部都置身于课堂中去享受劳动的乐趣。在教学中适当运用探究教学方式,引发学生自主探究兴趣,引导他们实践操作,会大大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何为探究性学习呢?其实探究性学习就是从学科领域或者是社会生活领域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实践操作,发现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表达和交流,合作与协作等一系列的活动内容。本文就是从社会生活中的众多行为活动中挑选出的一个活动来让学生在劳动与技术课堂上完成实践的过程,充分感受劳动与技术的相互配合以及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的一些收获。
本次劳动与技术课程安排的实践活动是蛋挞的制作,课前已经向学生说明由于时间等问题的限制,我们利用两个课时的实践只能进行蛋挞液的配比制作。而我们的教学目标也就是掌握蛋挞液的配置技术,并且每组完成15-16个蛋挞所需蛋挞液的制作,在最后每组还要完成一盘蛋挞的烤制。教师首先展示蛋挞图片,并提问蛋挞制作的几部分,揭示课堂实践制作的主题。学生通过思考,得出蛋挞制作的两个部分,明确制作主题。接下来进行的就是探究新知部分,教师要学生明确安排意图和职责。根据市场售卖情况,定出每组准备15-16个蛋挞皮。给出学生处理每组多余蛋挞的合理建议,引导学生尊师重道。下一个步骤是播放蛋挞液制作视频,开拓学生思路,引导学生准备特色蛋挞所需的辅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从视频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制作西点所需的工具比较专业,很多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所以要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认识。學生根据视频,记录做蛋挞液所需要的工具。学生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通过层层深入,一步一步阶梯式上升,有的放矢总结蛋挞液的制作流程。引导学生养成自己思考的习惯,真正做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同时,学无定法,方法和流程都是根据自身情况优化的。学生填写流程表,进行分工讨论,填写分工表。学生通过直观获得的感受,经过思维内化后,经过笔头落实到纸上,对于学生掌握技术技能是非常有帮助的。铺垫完前面的工作,接下来就是实际操作步骤了。
第一步,用剪刀、量杯和不锈钢盆将事先准备好的鲜牛奶量取100mL,倒入不锈钢盆里;
第二步,用剪刀、量杯和不锈钢盆将事先准备好的淡奶油量取200mL,倒入不锈钢盆里;
第三步,用量勺、筷子和不锈钢盆将事先准备好的糖粉量取50克,倒入不锈钢盆里。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如果用白砂糖,必须打匀;
第四步,用事先准备好的鸡蛋取3个蛋黄,倒入不锈钢盆里。有条件可先打匀;
第五步,用到准备好的工具:筷子和不锈钢盆,将前几步准备好的蛋液原料全部打匀,要求是糖粉要全部融化掉,蛋黄要不结块;
第六步,将打匀的蛋液放置到量杯中,再用量杯将蛋液灌注到蛋皮里,要求是留边一厘米;
第七步,将事先准备好的油纸平整铺在烤盘上,将蛋挞的半成品有序排列在烤盘上;
第八步,带好手套,将蛋挞的半成品小心搬动,送去烤箱,不要打翻,也要小心不要烫伤;
第九步,同样的带好手套,将蛋挞的成品搬出烤箱,过程中还是一样要小心,不要烫到手,脱掉手套,再戴好一次性手套,将蛋挞的成品装入包装盒。
以上就是学生实践蛋挞制作的全过程。在进行完上述基本蛋挞制作过程后,还要完成后续的一些收尾工作。也是劳动与技术学科中实践部分的一个拓展延伸,每组的个性化蛋挞点缀以及精美包装,这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完成以上步骤之后,就是最后的课堂整理,填写记录表,将桌椅归位,这是要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责任意识。其实在进行所有蛋挞制作过程之前,学生还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填写分工表,具体内容如下:分为工具材料和项目两类,在工具材料的分类下,有蛋挞皮、纯牛奶、淡奶油、糖粉、蛋黄、辅料、一次性桌布、一次性手套、垃圾袋、包装盒、还有剪刀。第二栏分别标明它们的数量。而在项目那一分类栏下面,分别有:量勺、量杯、筷子、不锈钢盆、烤盘、抹布、操作台、用餐区、桌椅、还有垃圾,而在它们之后,要标清针对这些项目器具的卫生要求,量勺要冲洗干净,保持干燥,量杯要用洗洁精清洗干净,倒置,筷子要用洗洁精清洗干净,不锈钢盆要用洗洁精清洗干净,倒置,烤盘要保持干燥,油纸干净整洁,抹布要用洗洁精清洗干净,摊平晾干,操作台要台面擦拭干净,地面清扫干净,用餐区要台面擦拭干净,地面清扫干净,桌椅要求要桌子放整齐,椅子归位,垃圾的要求是将一次性桌布和垃圾袋带出教室,扔到垃圾桶中。这些细节性的要求,都是希望学生通过这些实践后的小举动来培养出好的劳动习惯,也透过这些小细节从另一个视角明白做任何事都要细心,并且要有责任感。
在本次劳动与技术实践课结束之后,学生也都表示受益良多,与其他学科的上课模式相比,对于本次课堂实践的收获与反思是非比寻常的,学生也更倾向于这种能够自己动手实践的课堂模式。在本次课程结束之后,通过总结学生课后提交的课堂反思与收获,我也总结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现今社会中,人类已经步入了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同时带动了各门学科的发展,使学科内部更加细化,也让学科与学科之间互相交叉融合,出现了许多交叉学科综合学科。知识总量的激增,学科门类的分化增长,促使学生获得跨学科的知识,但是同时现代经济、社会问题错综复杂,如何合理运用跨学科知识,掌握自主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教师的引导是培养学生注重精神和态度的重要一环。劳动与技术就是可以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的一门科目,学生在新兴课堂上的实践对于他们独立思维和独立处事的能力是有所裨益的。在蛋挞制作这一课中,学生通过教师前期引导,视频的启发,有了对于行动的初步想法,与同学在一起分工明确地规划蛋挞的制作过程,在制作过程中与同学互相协作完成,从而让他们明白彼此协作的重要性。制作结束之后,收拾整理好工作台,从点滴小事就塑造学生注重细节的品格,也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从整体来看,学生的实践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还有最后收尾时的蛋挞点缀环节中的创新能力都在实践中有所提升,劳动与技术在学生实践中有所融合。总之,教学实践探究实现了它的教育价值,也实现了它作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的作用,从实际应用中实施了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实现了劳动与技术相结合,社会和学术相结合。
参考文献:
刘萍.教育研究与评论[J].技术教育,2010(3).
12.劳动实践简报 篇十二
为了深入了解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考察了辽宁省开设该专业的8所院校。走访考察的结果发现大部分高校该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一些普遍问题, 如图1所示, 其中实践教学基地少、实践教学所占学分比重不高、实践课程设置层次不清、实践课内容缺乏连贯性和递进性、缺少可操作性强的模拟软件、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差等问题尤为突出。
2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普遍存在的问题, 本论文通过健全实践教学所需的配套设施, 培养 “双师型”师资队伍, 进而改善该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 纠正 “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倾向。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体系的构建, 如图2所示, 需要从师资队伍建设、实践课程设置、实践内容和方式的调整这三大方面进行改革。
首先,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从两方面改善目前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能力偏弱的不足。第一, 本院校该专业教师需要定期到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社保经办机构、民政局、社区等机构进行相关技术的培训和进修, 以此提高该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 第二, 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 聘请相关专家、学者、研究人员走进院校进行实践教学的指导, 开展交流研讨会。
其次, 实践课程设置方面, 主要突出实践课程的层次性, 以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方式开设实践课程。实践课程按照基础实践、专业技能实践、毕业综合实践的顺序, 分别在大二、大三、大四开设。
基础实践课程包括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社会保障实务等理论性课程和校外实习基地的观摩。基础实习中实习基地的参观主要使学生建立对专业的感性认识, 在基础实习课程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开展专业技能实践。
专业技能实践细分为两周的社区实习、四周的实务实习Ⅰ、六周的实务实习Ⅱ, 重点对社会福利与救助、社区服务、人力资源软件、社会保险模拟软件等知识进行实践。
毕业综合实践包括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实习。在掌握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的基础上, 开设具有综合性的毕业实习, 使学生巩固以前学习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 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毕业论文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在毕业论文设计环节中, 按照选题、制定任务书、调研报告、外文翻译、论文的顺序开展。选题要保证一人一题, 由学生与指导教师共同商定。选题确定后由指导教师下发毕业论文任务书, 然后学生通过查阅相关外文资料, 了解国外研究动向, 根据收集的资料进行调研并形成报告, 撰写论文。
最后, 实践内容和方式的改革具体包括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实验教学是在校内的实验室学习人力资源软件和社会保险模拟软件的操作。实践教学主要从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践、校内实习基地的实践、课外活动来实施。 校外实习基地可以从以下机构中选择, 如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中心、企业事业单位, 民政局、慈善机构、社区服务中心、职业介绍中心, 社会救助站, 养老院、社保经办机构等。除了校外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外, 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实习基地和优势资源。课外活动包括各种校园文化活动, 将专业内容融入到文艺活动、知识竞赛、 演讲比赛、辩论赛、技能比赛、创业活动、公益活动以及各种社团活动。
在实施手段上也要做相应的调整, 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 使实习逐渐由单纯教学实习向就业实习转变。在实习模式上要灵活、多样, 采取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专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相结合、专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形式。迫于就业压力, 目前, 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把毕业实习阶段作为就业的试用期,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 分散实习、与就业结合的实习是必要的。
3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重点
第一, 在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 需要配套相应的实践教学基地和设施。与校外实习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强化校内实践基地及校内社会福祉研究所对校内实践发挥的作用, 配套实验室硬件设施, 购买模拟软件为以上的实践教学体系提供保障。
第二, 加大校企合作, 使 “我院教师走出去、校外专家引进来”的培养进修理念得到贯彻和落实, 以此来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玉玫, 李晨光.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和优势学科交叉发展的问题研究——基于中央财经大学的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11 (1) .
13.庆祝五一劳动节活动简报 篇十三
为庆祝“五一”劳动节,迎接党的十九大,展示职工精气神,定于4月20日开幕的`第十二届“工会·喀斯特杯”职工篮球赛部门协调会于4月5日在区总工会会议室召开。
本届职工职工篮球赛由武隆区委、区人民政府主办,区总工会、区体育局、武隆喀斯特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开幕式定于4月20日19:00,闭幕式定于4月25日21:00,地点设在区体育馆。协调会上区委办副主任李永泰主持会议,区委宣传部、总工会、公安局、体育局、市政局、卫计委、教委、喀斯特公司、供电公司等部门参加了协调会。区总工会常务副主席黄平对本届职工篮球赛的筹备工作情况作了通报,区委办副主任李永泰对本届职工篮球赛各部门的职能职责作了要求,区人大副主任、区总工会主席何太余对本届职工篮球赛的各项具体事宜作了强调,并对本届职工篮球赛的开闭幕式作了详细部署,把职工广泛参与、展示职工精气神、共庆“五一”国际劳动节作为本届职工篮球赛的主要目的。
14.小学“五一”劳动节教育活动简报 篇十四
通过班队活动、黑板报等活动形式,让同学们了解“劳动节”的由来,了解我国不同时代的劳模风采,充分认识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
围绕“我劳动,我光荣;我自理,我能干”的要求,开展以“五个一”为主题的技能实践劳动,通过做一次饭、刷一次碗、洗一次衣服、叠一次被子及做一次公益劳动,来体会父母劳动的艰辛,使学生体会到爸爸妈妈劳动的辛苦,做到尊敬长辈,理解长辈,增强学生劳动光荣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争做“劳动小能手”。
15.劳动实践简报 篇十五
关键词:劳动关系,劳动法律关系,劳动者,用人单位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力所有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法律上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 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 是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符合劳动法律规范、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关系。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而劳动法律关系则是劳动关系在劳动法中的具体体现, 是符合劳动法律规范并且纳入劳动法律规范调整的那部分劳动关系。在实践中, 以下几种情况是否形成了劳动法律关系尚存在争议, 很值得商榷:
一、所有的事业单位是否均可以作为用人单位与其工作人员形成劳动法律关系
事业单位, 是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 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 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由于我国从计划经济时代以来一直实行“劳动—人事”相分离的制度, 事业单位与其人员之间的人事关系, 由人事部门管理, 其人员享受干部待遇, 享有一定的身份特权。而企业与其职工之间是劳动关系, 由劳动部门管理, 其职工只是一般的工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劳动力市场中的身份因素, 统一劳动力市场, 使劳动力资源从行政配置转为市场配置。
《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第2条第2款均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 依照本法执行。”而《劳动合同法》第96条规定:“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 法律、行政法规和这国务院另有规定的, 依照其规定;未作规定的, 依照本法有关规定执行。”将以上规定结合起来分析可知, 第2条第2款确立了事业单位依照本法执行的基本原则, 只要是与其基于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之间就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都可以依照劳动法执行。但是第96条对于上述规定进行了限缩, 即对于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 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如《公务员法》第106条规定:“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经批准参照本法进行管理。”
本人认为, 基于事业单位在经费来源、编制管理、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都与企业不同, 这使得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上也与企业有很大的差别, 不作区分地将事业单位一律纳入劳动合同法的调整范围在实践中会遇到障碍, 特别是公立学校及其教师。比如在德国、法国等大陆法律国家将公立学校视为公务法人, 将学校的教师视为公务员。基于我国教育事业主要以公立学校为主, 在现有的学术评价体系没有改进的情况下, 为了我国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 教师这个职业应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在纳入劳动合同法调整以前应当采取一些过渡性的措施, 此外, 原来的一些规定在未做出调整以前应当优先适用。
二、事实劳动关系是否是有效的劳动法律关系
事实劳动关系是指无劳动契约或无有效劳动契约, 而为劳务之给付。目前学者将事实劳动关系进行了分类, 具体包括:一是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期满, 当事人没有续订书面劳动合同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二是无效劳动合同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三是双重劳动关系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
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对于不同类型的事实劳动关系采取了如下态度:
1. 对于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法》采取了认可的态度。《劳动合同法》第10条规定:“建立了劳动关系, 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 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 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第11条规定:“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 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 实行同工同酬。”第82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 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因此, 从第10条来看, 《劳动合同法》对于无书面劳动合同而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是认可的。第11条明确规定了订约期间由于没有书面劳动合同劳动报酬的确立方式。第82条则规定了超过一个月的订约期而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该承担双倍给付工资的责任。
2. 对于无效劳动合同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法也采取了认可的态度。《劳动合同法》第28条规定:“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 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 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 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根据第28条的规定, 我们认为其确定了劳动关系的无因性原则, 即书面劳动合同的无效并不必然导致劳动关系无效, 劳动者已经按照无效的劳动合同履行劳动给付的, 用人单位应该给付相应的劳动报酬。
3.《劳动合同法》对于双重劳动关系采取适度许可的态度。因此, 《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 双重劳动关系一般不会导致事实劳动关系的产生。过去之所以会出现双重劳动关系导致的事实劳动关系, 是因为立法上对双重劳动关系持否定态度。因此, 在先的劳动法律关系存在, 将否定后订立的劳动合同的效力。新《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 (四) 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 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 拒不改正的……”该规定从侧面承认了双重劳动关系, 并规定只有当在后产生的劳动关系阻止在先产生的有效的劳动合同履行时, 才可能产生双方劳动关系解除以及损害赔偿问题。
三、非法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建立的劳动关系是否是有效的劳动法律关系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第2条第1款的规定:非法用工是指无营业执照或者未经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建立的实际的用工关系。对此是否适用《劳动合同法》呢?目前我国的司法实践中, 不承认非法用工主体的用人单位地位, 进而否认这种与劳动者实际建立的用工关系为劳动关系。但是在理论上一直有人认为, 为了保护劳动者利益, 应该视同有效处理。本人对此表示认同, 一是从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立法宗旨出发, 如果否认其为劳动关系, 则应该适用民法的相关规定, 劳动者则失去了劳动法的倾斜保护;二是从责任的承担来看, 非法用工单位的违法行为不应该让劳动者承担其违法后果;三是从既有的法律规范来看, 《工商保险条例》和《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补偿办法》都对非法用工单位的用工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确认;四是新《劳动合同法》第93条规定:“对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的违法犯罪行为, 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劳动者已经付出劳动的, 该单位或者其出资人应当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赔偿金;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 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四、公司董事与公司之间的关系是否是劳动法律关系
在《劳动合同法》制定过程中, 对于高级劳动者 (包括公司高级管理人员) 是否适用劳动合同法, 一直存有争论。根据劳动部《关于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的通知》 (劳动部发[1994]360号) 的规定, 厂长、经理是由上级部门聘任 (委任) 的, 应与聘任 (委任) 部门签订劳动合同。实行公司制的企业厂长、经理和有关经营管理人员, 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有关经理和经营管理人员的规定与董事会签订劳动合同。但是, 随着我国公司法实践和劳动法的发展, 公司董事等高级管理人员与一般劳动者的区别越来越明显, 因此, 有所区别的确定不同于一般劳动者的法律规则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理由如下:
1. 从劳务关系角度, 董事更多的是作为管理者, 应为劳动者相对人。董事等高管人员的行为更多的是替代雇主进行经营、管理, 即行使雇主授予他们的只是命令权, 因此, 董事应为劳动者相对人, 而非劳动者。
2. 从报酬角度, 董事的劳动报酬主要体现对其经营管理的激励, 而非劳动者工资的对价性和保障性的结合。董事的报酬, 多是根据公司经营收益而定, 体现了公司对于其履行经营管理职责的激励, 如:股权激励、分红激励等。因此, 多数情况下, 董事的收入要远远高于普通劳动者。
3. 从董事的身份来看, 董事不限于自然人, 法人也可以担任董事。所以, 如果将董事纳入到劳动法的调整范围, 认为其能与公司建立劳动关系, 则可能有违于劳动者的自然人属性。
4. 从产生和免除方式来看, 董事也不同于普通劳动者。董事是由股东 (大) 会任免, 多数情况下, 其与公司之间并不存在劳动合同或聘用协议, 其身份的确认主要是通过任免后公示的方式实现。
5. 从实践来看, 由于诸多公司中董事为实际控制人, 公司“人格混同”。所谓实际控制人, 是指虽不是公司的股东, 但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 能够实际支配公司的人。现实中, 实际控制人往往是担任公司的董事或者经理, 因此, 公司与董事之间的关系, 更多表现为公司从属于实际控制人, 并受其支配, 很难确定董事与公司之间形成的是劳动法律关系。
参考文献
[1]关怀:劳动法 (第二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2]郭捷:劳动与社会保障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3]许建宇:关于适用范围[J].北京:中国劳动, 2006 (5) 年
[4]林嘉:劳动合同法若干法律问题研究[J].北京:法学家, 2003 (6)
【劳动实践简报】推荐阅读:
实践劳动美班会07-01
劳动实践周总结10-17
劳动实践汇报材料12-12
中小学劳动实践场所06-23
小学劳动实践工作计划07-12
家庭劳动教育实践活动12-31
大学劳动暑期社会实践总结07-18
社会劳动实践活动心得体会08-18
学生劳动实践个人心得体会09-09
在家劳动社会实践报告通用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