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语文教学

2025-01-19

聋校语文教学(共15篇)(共15篇)

1.聋校语文教学 篇一

一、教学目的要求:

学习23个声母,35个韵母的发音部位及方法,能较正确地掌握声母、韵母的发音和口形,并能默写声、韵母,能准确地认读16个整体认读音节。

学会用两拼法拼读音节,对有听力的学生要求会用韵母带调拼读音节,会拼读(或)直呼教材中出现的200多个常用音节,做到口形基本正确。

能正确地打出汉语拼音字母指式。能正确清晰地打出音节指语,姿势正确,能看懂学过的手指语。

会写拼音字母,做到笔顺、格式正确,能正确地抄写音节,仿写声调。

学会85个生字,能借助拼音较正确地读出词语,打出指语,能正确地理解字词的意思,大部分能默写,能正确地认读词的口形,能仿照田字格中的生字和笔顺分解书写生字,姿势正确,执笔方法正确。

二、教学重点:

学习汉语拼音最基本的内容,要求掌握声母和韵母的发音,形体,指式及拼音方法,逐步达到直呼音节。

完成识字的任务,要求掌握生字的笔画,笔顺,读音字形和字义,培养学生借助拼音识记生字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1、汉语拼音的读音和音节的拼读。

2、生字的音、形、义及笔顺。

3、句子的理解及改写。

四、进度计划

2.聋校语文教学 篇二

聋生因为听觉障碍, 在学习各科知识方面, 尤其是学习语文方面困难显得更加突出。笔者认为, 在聋校语文教学中, 首先应该广泛运用聋生的视觉、触觉、味觉、嗅觉、残存听觉等感觉器官去直接感知事物, 让他们与语言文字描述的对象去发生联系, 去认识它们, 从而正确理解语句的意思和课文内容。因此直观演示法是最适宜的。“依文学语”是聋生学习语文的特点, 所以要提高语文教学实效, 应充分运用读书指导法。聋生语言缺陷要得到补偿, 要形成和发展他们的语言文字能力, 必须要认真组织聋生自身的语言实践练习。所以练习教学法对聋童有重要意义。其次, 在运用语言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时, 运用的必须是聋生具有感性经验的语言。在运用直观教学方法时, 要注意和相应的语言结合起来, 尽一切可能让聋生运用语言这一方式来理解、掌握知识。第三, 聋校语文不能只用口语讲解知识, 也不能在教学中只采用一种方法。否则就会出现聋生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 注意力不集中, 出现老师用手敲桌子、用脚蹬地板等聋校特用的办法去吸引, 维持聋生注意力的现象, 这样做是无法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

在日常的实际教学中, 对聋生具有特殊意义的直观教学法和读书指导法运用得不充分, 教师大多是单纯用口语、手势讲解课文, 影响了评议教学的质量。因此, 笔者根据自己这几年的一些教学感悟和反思, 谈几种教学方法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直观教学方法是聋生在校学习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

现代教学指出, 人的一切认识活动都是从感性开始的。因此在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学方法, 能使聋生充分运用各项感官, 观察、接触所要学习的事物本身, 使聋生获得的概念鲜明完整、充分真实并且具体精确。

直观教学符合人类思维发展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 当聋生对抽象的概念不能用语言来理解时, 如果有实物或形象的帮助, 就显得容易多了。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掌握客观事物。直观教学法使学习内容和客观事物形象直接联系, 能帮助聋生正确理解知识, 还可以提高聋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的能力。聋生学习语言, 总是以感性的形象作为来源, 只有创立了各种形成感性形象的机会, 才能更好地学习语言。

现在大多数聋校都有了多媒体设备。笔者在使用多媒体设备时, 明显感觉到这是最现代化的直观教学手法。它对聋生学习语言文字十分有利, 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制作动态画面, 把情境搬进教室;也可以将画面和语句紧密结合, 画面、文字、声音同步显示, 也可以随意选取, 不仅对理解语句起到了有效作用, 而且对训练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十分有效。

二、读书指导法是聋生进行有效阅读的方法

读书指导法旨在指导聋生读书, 学会阅读文章的方法,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聋校的语文教学中, 运用读书指导法最能提高聋生的阅读能力, 且终身受用。这是因为课文是聋生学习语言的依托, 教师用它指导聋生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基础思想。聋生从学校毕业后, 书籍报纸等就成为提高他们思想水平和文化科学知识的最可靠的途径。那么, 读书指导法就是培养!、提高聋生读书的能力, 教会他们运用读书的方法去吸收更多的知识。

三、谈话写话教学法是促使聋生积极提升思维的有效方法

在教学中正确地组织谈话写话, 可以促使聋生积极进行思维, 进行智力活动, 也可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更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对话能力。在开展谈话写话教学方法时, 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 问题要结合课文内容, 能为全体聋生所理解, 而且能引起聋生积极思维, 问题不能太简单, 也不能过于难。其次教师的问话要能调动全体聋生积极思考, 顾全大局, 不能只对学习好的学生提问, 要面向全体学生。此外, 谈话写话必须是在学生对已有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进行, 这样才能起到较好的作用。同时谨记不能急躁, 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在聋生表示有困难时, 可以让他坐下来想一想, 教师给出必要的帮助, 不要挫伤聋生的积极性。

四、多层次、反复练习教学方法是培养聋生语文能力的有效方法

聋生把习得的语文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 要通过练习、技能巩固下来, 因此练习对培养和提高语文能力, 具有重要意义。在日常教学中, 运用练习教学法所练习的内容必须是聋生已经学过的理解了的知识, 否则就无法进行练习, 要抓住主要内容、基础技能进行练习。想要达到什么效果, 都必须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 要谨记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紧密结合, 同时要经常反复使用, 才能巩固聋生的能力, 防止遗忘。

3.论聋校语文对话教学实施 篇三

关键词: 聋校 语文教学 对话教学模式

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或者学生之间以知识为媒介,以平等的关系对某一个或者一系列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现代教育中,学生已经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对主动建构知识的愿望越来越高,对知识的理解越来越多元化。对话教学的实施恰好可以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和愿望,能在教学中激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动手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聋校语文教学的基本问题

很多普通教育工作者对“对话教学”概念的理解不深刻,在实施对话教学模式时总是心存顾虑,认为实施对话教学不利于加快授课的速度,课堂对话难以解决实际的问题。这种想法在聋校的教育工作者中更明显。人们认为,聋校实施对话教学的可能性基本为零,由于聋校学生的特殊性,对话教学无法在聋校语文课堂展开。由于种种偏见,导致聋校语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很多教师认为,对话是需要运用有声语言进行沟通的。在聋校学生的世界里,声音基本上难以感受,外界的声音刺激对聋生的刺激基本不存在,聋生对声音的感知能力非常低。基于种种原因,聋生难以像普通人那样学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对话教学存在很多困难。很多聋校语文教师无法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知识的传授,轻视能力的培养,没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将知识和能力统一起来。很多教师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没有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对话教学模式单一。

聋校语文对话教学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对话教学实施的模式过于单一。在聋校课堂中,语文对话教学难以用有声语言的方式进行,更多的是通过手语进行交流,对话教学需要建立在学生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基础上。聋生因为不能和别人进行有声语言交流,所以在综合理解能力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这就导致聋校的教师对学情的评估出现偏差。对话教学的关键在于通过交流和互动对课堂知识进行重组和建构,将新的内容纳入自己的思维体系中。但是在聋校语文课堂上,教师认为聋校学生听力上存在缺陷,交流上会有很大的障碍,因此不愿意运用对话教学的模式进行教学。一些教师虽然尝试采用对话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但是因为心存疑虑,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始终认为聋生的思维和理解能力不能达到对话教学的要求,不愿意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不愿提高教学综合感知力,在实施语文教学时,只能运用单一的僵化的教学模式。

二、聋校语文对话教学实施策略

聋校语文教学在实践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很多教师尝试探索新的对话教学方法。对话教学的真谛不仅仅是组织对话活动,不仅仅是对课堂知识的重新感知,更多的是对新知识的建构及培养更高效的思维模式。因此,要探索科学有效的语文对话教学策略。

(一)对话教学要与生活体验结合。

对话教学的实施要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聋生在听觉上虽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其他感官更具有灵敏性,对外界的刺激更敏感。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调动学生参与对话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生活教学内容的兴趣。学习语文文本知识的真正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教师在实施对话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想法,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注重对话的平等性。

语文文本在聋校语文课堂上是教学的媒介,聋生进行真正的对话教学离不开对语文文本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师生之间要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构建为和谐平等的关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语言建构的新型的教学理念,对话教学的模式非常丰富,引发对话的途径非常多。师生主体要进行对话教学必须有对话过程的契合点。在实施对话教学时,教师要认识学生的理解能力,对话教学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关系上,教师要将课堂知识作为对话的出发点,认识到学生面对新事物的情况下能够应付自如。最重要的就是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这样才能进行真正的对话教学。

(三)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创新要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用问题作为对话教学的引发点。在课堂设计上,要善于提出问题,设计有用的问题。从教学发展的角度分析,教学的根本性不在于知识的灌输,兴趣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动力。聋生虽然在听力上存在缺陷,但是对事物的兴趣并没有减弱,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聋校语文课堂上,要善于寻找话题,善于寻找有价值、有意义、善于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教师在实施对话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对话话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新的教学背景下,聋校学生在学习中已经不是仅仅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还需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锻炼思维创造能力。因此,在新的教学背景下,聋校语文实施对话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同时也能提高聋校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相薇.聋校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王丽萍.特殊教育中专聋生语文阅读教材选编初探[D].云南师范大学,2007.

4.聋校语文教学经验交流 篇四

教师 何丽

上一学年我负责的三、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收获,也有很多不足,有很多惊喜,也有很多无奈,现在就结合我平时的工作,和大家进行一个简单的分享,有不好的地方欢迎大家多给我提意见。

一、课前认真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想要上好课,就一定要认真研读教材和教参,要清楚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教材体系、结构、基本内容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要熟练掌握教科书的内容,包括教科书的组织结构、认知结构、重点章节等;同时,教师也要广泛阅读有关参考书,多方查找相关资源,要结合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资源加以利用,充实教学内容,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课堂教学方面 1.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关键,我负责两个班级的语文教学,时间就更宝贵,更需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的时间。要将课堂时间价值达到最大化,那么就一定要备好课、备好学生,还要结合注意学生的知识点补缺,才能在课堂上完成该堂课的教学内容而不至于跑偏。2.注意策略的变化

在给三年级的同学上课时,我觉得我还是挺有激情的,小孩子需要声情并茂,并且不断提示着才能保持注意力。同时,三年级是打基础的阶段,需要反复诵读练习,虽然他们课后没有花够时间,不能够将每篇课文背出来,这是我的失职,但是我充分的利用了课堂时间让他们反复朗读后试背,至少可以很流利的朗读,在提示下试着背出。

对于六年级的同学,我会用相对简洁的语言来表述,多结合生活实际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会在一对一改作文和作业时和同学交流最近的或者在家的情况,更贴近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生活。

三、重视听写

三年级的同学刚接手的时候完全没有记拼音的概念,让他们写词语还稍微好一点,拼音基本不会主动识记。为了让学生养成识记词语和拼音的习惯,我用了很长时间,坚持每天或者至少隔天听写,不会的就抄写再听写。这样听写得好的同学当天作业就会少很多,也提升了一些同学们的主动性,经过一年的反复练习,现在三年级同学基本可以在听写两次以后记住当课的词语。有的时候一课有十一二个词语,二十多个字的拼音,第三次听写时王琬豫和梁缘园可以只错一两个,所以我觉得还是有效果的。当然,对于完全没有听力的学生,拼音不像我们能够拼读记忆,全靠死记硬背,确实很难,记得慢忘得快,十来天以后就忘了少半,应该是所有聋生共同的问题,但是识记这个过程肯定是必不可少的。

四、坚持作文练习

在谢艳萍老师的带动下,在范主任的督导下,上学期全校学生都开始了写作练习,高年级的写周记或命题作文,低年级的看图写话。这既让同学们养成了写作习惯,提高了同学们的表达能力,学会审题规范答题,更架起了一座师生沟通的桥梁,让老师能够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情况。通过一学期的练习,同学们都有明显的进步,当然,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相信通过几年的坚持,一定可以有很好的效果。

五、作业及时批改,尽量面批

作业批改上,抄抄写写的作业我会记录同学写错的字词,课前利用两分钟统一讲一下。一课一练和作文我都是找时间一对一面批,再将错误率高的知识点统一讲解,这样能有针对性的纠正每个同学的易错知识点,也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效果有一个了解。

六、不足、困惑和改进措施

1.对于三年级的张、陈、白、费四个同学,有时候会觉得真的很愧疚,良心有点痛,但是又很无奈。特别是张,大家都知道他很聪明,真的很聪明,可是他们已经跟不上三年级的进度了,我有试过找二年级甚至一年级的书来教他们,但是只坚持了几天。张和白,心情好的时候会把布置的作业写了,一般情况都是没兴趣的,要盯着守着才会写点作业,而且一会儿又搞其它的了。我也很困惑,课堂时间要以能跟上进度的同学为主吧,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他们,课外他们又有其它的事情,总之学习没有兴趣。学习始终不是老师单方面努力就能有用的,像廖丹,她不聪明,但是态度很好,每次学了新的词语就能够在第二天默写出来(拼音除外),完全是自觉完成。也是我没找到激起他们兴趣的点和方法,希望大家能够多给我提些建议

2.应该更重视阅读和积累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大量地阅读文章,当所汲取的言语作用达到某种程度,积淀在言语主体的言语规则自动进行组合、调整,最终形成一种语言直觉结构。要使学生形成语言直觉结构,我们必须加强学生的诵读。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和形式的感受性,启发、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言语,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言语转化为学生的语感素质。

阅读包括泛读和精读,我想,在下学期,三年级同学我应该更重视精读,每天要求他们背一个段落,并且实时巩固抽查。上学期我让他们花了大量的时间背拼音,课文学完以后再要求背课文对他们来说太多了,也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并且,我更注重听写检验词语和拼音,而忽略了背诵和默写课文,以后我会注意调整,做到词、句、篇的同时积累。六年级同学我会双管齐下,要求背诵的段落会坚持让他们背诵,同时坚持每周两篇的阅读理解练习,将精彩的句子和词语摘抄出来。相信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一定会有所收获。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感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请大家指正,谢谢。

5.聋校美术素质教学心得 篇五

当前,在大力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注重儿童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己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然而长时期以来,美术绘画教学因受传统教育观念与模式的影响,“ 重讲授轻参与、重技法轻创造”,使学生没有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没有足够的思维空间,更谈不上认知、技能、兴趣、创造等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一)、培养意识,形成参与定势。

l、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以情激趣:在绘画教学中,有许多内容都包含着一定的思想性,加上中高段学生的情感发展很快,教师要努力去拨响学生学习后“ 情弦”。学生动了情,继而就有了情趣,有了与教师、作品同频共振的情趣,教育效果可想而知。从而以情造像,图情并茂。

以美激趣:“ 美” 是美术课具有的独特的优越之处。“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教学当中,我们应充分挖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需要和审美潜能.让他们体验到教材之美。如能使学生沉浸在美的氛围中,就会收到“ 唯恐聆听之不周,不知铃声之响” 的效果。

2、沟通情感:我们的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有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3、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一定努力完成一项任务,都会产生成就感。既对自己的付出抱以肯定,又能激励自己继续前进。但是教师如果把学习任务的难度定得过低,学生不费多大劲就能够达到,那么,完成了任务学生也感到是理所 1

当然的。如果难度过高,学生可能会不愿去完成它或对此失去信心。因此,为了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教师应把难度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如何控制这个度,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随机调节难度。当难度小时.教师可设置一些“ 障碍” ;当难度过大时,教师要适当处理,分步进行。同时,当学生失败时,教师应给予帮助和鼓励;当学生成功时,教师要给予表扬肯定,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主动参与学习、参与创造。

教学是教和学的活动的统一体。教学方法既包含教师的教法,又包含学生的学法。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是实现从教到学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应有系统地把学法指导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使学生有愿望也有能力参与学习,进行创造。

(二)、创造条件,提供参与机会。

学生有了参与的兴趣、能力,还必须有参与机会,否则一切都成了“无本之木”。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除了进行正常绘画活动以外,还可如下操作:

l、课堂绘画作品的展览,让学生在“ 看” 中参与。绘画是由线条、色彩、形体等外在形式构成的可视图像,学生可以直接感受,也易接受。特别是同班同学的或同龄人的优秀绘画作品展览,一定程度上,学生都爱看,看了之后还会自觉地学习其中的优点。在上课前,拿一些前几届或平行班的作品当范画,或把自己班的优秀作品展览在黑板上,请同学按小组分别上去看。学生对此较感兴趣,看得仔细,学得认真,因为这时的看,关系到自己的具体操作。教师若再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下那些作品构图、色彩等方面的优点,学生掌握得越快,越全面。同时教师提出要求,布置任务,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对于学生创作素材的积累也有很大的益处。

2、学生走上讲台,让他们在“ 教” 中参与。在传统教育中,师讲生听。教师高高在上,学生惟命是从。讲台与课桌近在咫尺,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却遥遥千里,这种课堂气氛中的学生沉闷、压抑,主动性不能发挥不说,甚至感到“ 学海无涯” 而厌课、厌学。心理研究成果早己提示: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情绪积极,思维敏捷,想象丰富,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教师要努力营造这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走上讲台,参与“ 教学”。这样学生肯定愿意,而且教得认真,学得开心,真正体现自主参与。

3、学生学会评价,让他们在“ 说” 中参与。大部分美术教师在作业讲评中多采用教师讲评法,可它受教师个人的年龄、性别、知识水平及爱好等的影响,往往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遏止学生的思维与个性发展。为了提高小学美术课质量,必须让学生也参与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就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具体的课堂操作中,我们可以采用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形式;并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与能力循序渐进。让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绘画、审美、创新等美术素质之目的。

6.聋校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探讨 篇六

近年来, 根据与毕业生的交流和了解, 我发现毕业生在踏入社会的1~2年内, 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有一个飞跃性的提高。为了了解我校毕业生在踏入社会后, 缺少了教师系统的学习辅导, 为什么语文知识运用能力会比在校期间有更大的进步, 我对本校15名初中毕业后参加工作的毕业生语文知识运用情况作了一个调查, 情况如下:

1. 与周边人员的主要交流方式

以书面表达为主, 主要通过随身交流笔记本、手机短信来交流。

2. 与外地朋友、同学的主要交流方式

以书信和QQ聊天为主。聋校学生毕业后, 交流的人群扩大了, 且多与健全人的沟通为主, 与人沟通的方式主要是书面语言, 沟通的内容以生活、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和感情变化等贴身生活事件为主。

二、聋生踏入社会初期语文知识运用能力飞跃式提高的原因分析

为了客观分析毕业生在毕业初期语文知识运用能力迅速提高的原因, 找到更高效的语文教学途径, 我对我校聋部的语文教学方法进行了解, 发现我校的语文教学存在重课本知识传授, 轻生活语言学习;重语文知识讲解, 轻知识实践运用指导, 从而导致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实践运用中无所适从, 错漏百出。而学生在进入社会后, 因生活需求, 增加了语文知识实际运用的机会, 每天与周边健全人的书面交流, 与朋友、同学间的短信、书信、QQ聊天沟通, 促使他们在毕业初期语文知识运用能力有了一个飞跃性的提高。

三、聋校语文生活化教学的主要途径

1. 把生活的“源头活水”引入课堂

(1) “说”生活故事。为了鼓励学生观察、表达身边的生活故事, 我在语文课前3分钟开设“说生活故事”的一个固定教学环节。刚开始, 学生无内容可言。为了帮助学生寻找述说的内容, 我先利用相机捕捉学生身边的生活场景, 将生活场景在课堂展现在学生面前, 从而引导他们述说、谈论这些事件;然后慢慢安排命题式的谈话内容, 最后, 逐渐放手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的谈话越来越丰富, 情节越来越细腻。

(2) “写”生活体验。因受聋生直观思维的影响及生活圈子的局限, 聋生的书面表达存在言之无物、句序颠倒、表达不清等问题。为了提高聋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我首先注重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感受生活, 再培养学生写生活体验方法。其次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如在引导学生写文章的提纲时, 我通过指引学生“画”树干图来完成文章提纲的罗列。

(3) “做”生活化作业。一是结合各种生活实际, 指导学生写请假条、借条;二是布置学生写日记, 通过引导学生记事、写观察、谈感受等, 多方面地丰富学生的日记内容;三是结合活动, 设计专题性作业, 如三月“学雷锋, 树新风”活动, 组织学生查找雷锋资料, 开班会, 讨论交流等。

2. 创设校园生活语言环境

聋校多数是全寄宿制学校, 校园生活语言环境氛围较之普校对学生有更深远的影响。一是校园物品贴词语标签, 各处室贴门牌, 教室、功能室的各物品贴名称;二是教室开辟“写话角”“读书角”。“写话角”展示学生每天作业、日记中的好句子或根据生活实际学习日常用语;“读书角”提供丰富的、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三是完善校园文化长廊、读报栏等文化宣传阵地。四是开设教室“交心留言箱”, 用以提高学生书面沟通的能力。

3. 搭建学生与外界交流的桥梁

一是组织聋生与普通中小学生开展交友笔谈活动, 引导学生与健全同龄人通过书信交流。二是加强聋生与家长的书面交流机会。引导学生定期给父母写在校表现, 汇报学习、思想状况, 甚至提意见。

7.聋校阅读教学剖析与教学建议 篇七

【关键词】聋校;阅读教学;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历来是聋校语文教学的重点,培养聋生运用基本的阅读方法达到独立阅读理解的能力,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反观当前聋校阅读教学的现状,这一目标达成度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

一、聋校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聋校语文阅读总量分析

现行聋校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九年课内阅读量与普教六年相当,课外阅读量在要求上大致为普教同学段的二分之一。在受到听觉障碍影响的情况下,较低的阅读总量限制了聋生语感的培养与阅读能力的发展。

(二)聋生阅读理解基本水平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九年级学生应该“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这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事实上,很大一部分九年级聋生达不到这个水平,就连教材中的课文理解也存在很大的困难。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聋生存在诸多阅读障碍。如认知与言语能力偏低,生字、生词较多,选文的内容远离聋生生活经验等,造成聋生阅读起点能力达不到所学课文应有的基础,聋生阅读障碍较大,学文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聋生语言积累较少,阅读量与语言文字使用频率过低,缺乏熟练使用常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难以形成良好的语感。

3.聋生阅读理解水平与选文所要求的理解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使用普通学校教材的聋校,教与学都很吃力。

4.同班聋生差异大,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难以兼顾全体,教学高耗低效。

5.教材体系与教学方法不够适应聋生阅读理解的实际需求。

二、聋校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

(一)阅读总量的目标定位

聋生只有学好语文,掌握一定的词汇量与阅读理解能力,才能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语言文字理解应用基础,这是语文工具性的重要体现。经过听力语言系统训练的聋生要以接近普通同龄孩子水平发展,在语文学习目标的定位上就不能过于降低要求。因此,笔者认为,聋校语文教学在周课时数超出普通学校的情况下,可以将课内与课外阅读量与普通学校作出同等要求。只有做到大量阅读,才能逐步培养聋生的语感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应用能力。

(二)阅读能力的目标定位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能力的要求非常明确,作为聋生在基础教育阶段也应具备接近于此要求的阅读能力。

1.学会朗读、默读,学会精读、略读、浏览以及对诗文的诵读,学会借助工具书与网络阅读,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

2.有较为丰富的阅读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3.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聋校阅读教学建议

(一)采取主题情境模式编排单元选文

主题情境组文的编排便于聋生理解记忆,提高学习方法与效率,培养语感,形成阅读同类文章的能力。

(二)低中学段强化语言积累

聋校低中学段语文阅读教学要强化语言积累,多背诵经典儿歌、古诗、童话及叙述描写类的短小美文,多阅读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叙事类文章。13岁以前是人类记忆力的高峰,通过多背多读为聋生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为下阶段的阅读理解与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中高学段注重阅读实践活动,强化阅读技能

聋校中高学段语文阅读教学要安排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涉猎广泛的阅读内容,增强聋生生活阅读的技能,形成阅读价值观念。随着理解力的逐步提升,阅读教学要在阅读实践中加强语文思维习惯的培养,在字里行间捕捉教材、作者、社会建立的多种信息联系,增强理解能力,提升阅读应用能力。

(四)明确背诵、熟读篇目,强化背诵、熟读训练

目前聋校阅读教学仍在繁琐分析课文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实际上很多聋生学完课文之后仍不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这样的阅读教学没有多大实际意义。聋生只有在大量的背诵与熟读积累中,常用字词才能够不断反复重现,加深记忆与理解。所以,聋校阅读教学要把背诵、熟读一定量的篇目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强化训练,尽量做到人人过关。

(五)增强阅读综合能力的培养

聋校阅读教学应围绕“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发展进程,通过不同阅读方法与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让聋生充分参与每一个环节。不同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能机械割裂,应有机结合。

(六)增加课外阅读量,提倡读整本的书

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补充,是阅读教学的课外实践。对于聋生来说,低中学段图文并茂的绘本故事、童话故事、叙事短文,中高学段多情节的叙事小说、长篇故事等,均是较好的课外阅读选材。聋生进行课外阅读,既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与阅读量,还要逐步学会整本书的阅读,真正做到读进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与精神愉悦的满足感。

阅读教学是聋校语文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应充分认识阅读教学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明确阅读的目标,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科学安排阅读教学内容,为提升聋校语文教学质量与聋生全面发展打好底色。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8.聋校语文句子数学策略范文 篇八

粟青玲(湖北钟祥,钟祥市特殊教育学校 431900)

【内容提要】句子是人类使用语言进行沟通交流的基本单位。聋人在句子使用上的不规范性是形成其社会沟通和交往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以国内外关于聋人语言学习方面的研究成果和个人的教学实践经验为基础,总结出了在聋校语文句子教学中的几个有效策略。

【关键词】聋教育 语文教学 句子教学 策略

聋人由于听力的丧失,很难掌握口语——“这句话怎么说”,但是必须掌握书面语——“这句话这么写”。可是,书面语学习缺少了口语的基础,使得聋人学习书面语面临着巨大的障碍。语言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沟通交流,句子是使用语言进行沟通交往的基本单位。聋人在沟通交流中,往往使用手语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但在使用书面语时往往会有词不达意、不知所云的表现。由此可见,聋校语文教学意义之重大、任务之艰巨,它肩负着培养聋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重要任务,是使聋人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是实现聋人各项素质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然而,聋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普遍较低,令许多教师忧心忡忡,束手无“良策”。来到一所聋校,随意找一个学生,问他几个问题,能完全看懂口形并正确回答的几乎没有;随意翻开一个学生的作业本,诸如“小刚擦黑板很干净”、“在写字教室里”、“陈龙夺得冠军第一名”、“同学们做眼保健操认真,保卫视力”、“我平时学习日记胜利会”之类病句比比皆是。国内外的一些聋人语言研究者从汉语手语词语特点、汉语手语句式特点、手语语法与汉语语法的比较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对聋人书面语学习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产生原因、聋人书面语习得的方法和途径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为我国聋校语言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笔者依据这些成果和个人在语文教学中的经验总结,提出一些在句子教学中的有效策略,意与读者商榷,共同促进聋校语言教学的研究和发展。

一、多元化、多形式沟通策略

1学生单项接受,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沟通的模式一般有四种:○即老师讲,2个别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有简单的信息反馈;○3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学生听;○4不但有师生之间、有限沟通;○生生之间的沟通,还有学生与其他媒体(如教材、视频材料)之间的沟通。沟通能力是语言学习的主要目标之一,而这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在沟通交流中实现的。但我们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发现,聋生在课堂上沟通交流模式主要是单向的,沟通形式也多是手语交流占主要成分,缺乏的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教学媒体之间的全方位的有效沟通。针对这一现状,笔者提出多元化、多形式的沟通策略。

所谓多元化,即在聋校语文句子教学中,并不是由教师讲、学生听这样的单向交流,也不是师生之间简单有限的双向交流,而应加强生生之间、师生与教学材料之间多向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使学生在多向的沟通交流之中去理解词语、分析句子、掌握语法,习得语言(这里指书面语)的分析和表达方式,最终达到顺畅、清楚地使用句子表达的目的。

所谓多形式,即在课堂沟通交流中,不但可以使用口语和手语(包括手势、表情、身体、口型和聋式手语),更应提倡交流主体之间使用书面语进行交流,特别是师生之间的交流。因为教师往往掌握着较为规范的语言表达形式,其与学生在使用书面语沟通交流时往往使用的是较为规范的语言(更多的是句子),这个过程也是在对学生进行着汉语规范教学。

二、多渠道,全方位教学策略

聋生汉语学习的一个主要渠道是课堂。但是聋生在课堂教学中接触到的汉语语言是有限的,并且都是一些“课堂语言”、“教科书语言”,而非真实生活中的语言。所以当聋生在生活中需要用语言来表达的时候就会出现困难。这就需要拓展聋生的语言学习渠道,把语言教学延伸到课外。

那么在课堂之外聋生学习汉语的渠道又有那些呢?在课堂之外,师生间的交往是很少的,即使有交流,也是使用简单的、只在小范围内可以明白的手语,而

手语句子又没有一个规范的句式,生生之间的交流比师生之间的交流更不规范(这里指语法规范)。在课堂外环境所提供的学习材料又是那么的贫乏。基于此,笔者在句子教学中提出了多渠道、多方位的教学策略。

所谓“多渠道”,就是把句子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班级环境拓展到学校环境到社会大环境,使聋生获得语言信息的渠道更多更广泛,以增加他们的词汇量和阅读量。课外生活中的师生交流,不要单单只是教学的延续,我们生活的各方面都要成为师生交流的话题;句子教学也不应以下课铃响为结束,而应引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并摘抄佳句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从每一天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写一句话开始,把句子学习延伸到课外。

语言教学材料来源于生活。在句子教学中,我们要使语言学习与生活相联系,使聋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真正有意义的语言学习,即“全语言”策略。这个“真实的语言环境”则包括班级环境、学校环境乃至社会环境。譬如,把教室里的各种设备设施贴上标签,以增加聋生的词汇量;在教室里设置“学习园地”专栏,在专栏中开辟“佳句集锦”或“每日一句”,这些句子可以是从书中摘录的,也可以是教师撰写的,也可以是学生之作。一般情况,下这些句子的句式是当前及近期的教学内容,其内容最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学校环境的创设则要求学校在各个门口悬挂铭牌,标明其功用;在各种器材(如电教器材、体育器材等)上标明其名称;在校园的花草树木上悬挂铭牌,注明其名称、生长特性等等。总之,尽量使聋生在校园生活中到处能够接受环境的熏陶,潜移默化的接受到句子教学。至于社会环境,我们无力去改变或创设什么,但我们可以引导聋生在社会环境中去学习。譬如,可以布置一些社会性作业,让学生利用校外活动时间去收集一些广告语、宣传标语;让学生利用网络去搜集与某一主题相关的句子;等等。让他们的学习拓宽到社会这个大环境。但要注意一点:对于社会环境中的一些负影响,如“同音字假借”、“句子成分省略”等现象,教师要及时点评并予以矫正。

三、多手段、直观性教学策略

在聋教育中,充分发挥聋生的视觉优势进行教学,是大家的共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聋校开展直观性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在句子教学中语法规范的教学是一个难点。语法是一种形式的概括,语法的学习需要抽象的思维,而聋生的认知的特点之一就是缺乏抽象的思维。在聋校低年级段,我们不宜过分强调语法教学,更不能大讲语法规则,但也不能无视语法规则,任由其天马行空。在聋校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每课后面都有仿写句子的练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和聋生的生活经验。还可以广泛利用图片、实物、动作、简笔画、演示(包括多媒体演示、动作演示、场景演示等)等直观手段呈现语法。比如,汉语一般的表述是根据动作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语序的,聋生会出现诸如“李明拿吃橘子”之类的语序问题。要讲清这个语序,就可以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看清演示者的动作先后性,然后根据动作先后来排语序。

在聋校语文句子教学中,我们必须明确,聋生手上比划的和笔下写的是两种语言,即手语和汉语书面语。他们用手语可以“说”得流畅生动,并不等于同样也可以用书面语表达的正确和通顺。原无锡聋校校长宋鹏程(聋人)曾说过:“从广义上来看,书面语能解决聋哑人生活各方面交流的困难,引导聋哑人走向广阔的天地。”但是聋生对语言训练又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需要我们聋校语文教师加强语言训练方面的引导,采取有效策略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和沟通交往能力。句子作为沟通交流的基本单位,句子教学在聋校语言教学中显得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季佩玉 黄昭鸣 主编:《聋校语文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2.汪飞雪 主编:《听觉障碍学生教学法》,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

3.季佩玉 简栋梁 程益基 主编,《聋教育教师培训教材》,中国盲文出版社,2000年。4.朴永馨 主编:《特殊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5.陈云英 等著:《中国特殊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9.聋校语文第六册 13螳螂 篇九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

2、正确观察图画,提高学生有顺序观察的能力。

3、会用“什么时候,我们在什么地方,可以怎么样”的句式说、写句子。

4、能正确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难点:正确观察图画,提高学生有顺序观察的能力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

2、能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三、教学难点:正确观察图画,提高学生有顺序观察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看图。

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它的名字叫“螳螂”(板书)螳螂是种昆虫,今天我们来一起认识它。

3、读题,教学“螳螂”。

(二)、教学生字词

1、读课文,勾画不认识的字。

2、提出生字

触角

3、教读字音。

4、再读课文,勾画不理解的词。

5、理解词义。

6、读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

(三)、指导书写

(四)、巩固练习

1、读字词,讲词义。

2、写字词。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螳螂》的生字词,下课后认真读和写。

六、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

13螳螂

触角

教学反思:这节课我们班学生都很认真的听课,能很好的回答问题。在教组词时好的学生都知道词语都在课文里,不认真的学生就不会,尤其是程建东和严笑远。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观察图画,提高学生有顺序观察的能力。

2、会用“什么时候,我们在什么地方,可以怎么样”的句式说、写句子。

3、能正确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三、教学难点:正确观察图画,提高学生有顺序观察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听)写词语。

2、讲讲词语的意思。

(二)、新授

1、读课文,读出停顿。

2、边读句子边对照插图,理解句子的意思。

3、边读句子边思考下列问题,并从课文中找出答案:(1)什么时候,我们在什么地方可以看到螳螂?(2)螳螂的身子、头、触角、腿、翅膀各是什么样子?(3)螳螂爱吃什么?

4、对照插图,理解课文内容。

5、指导朗读,读出句子之间的停顿。

(三)、巩固练习

1、读句子,指图讲讲句子的意思。

2、指图讲讲课文内容。

五、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13 螳螂(1)什么时候,我们在什么地方可以看到螳螂?(2)螳螂的身子、头、触角、腿、翅膀各是什么样子?(3)螳螂爱吃什么?

教学反思:通过对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发现我们班的学生还存在好多问题,曹高淋上课总是喜欢聊天讲话,严重影响上课的氛围,不过这节课总体来说教学效果还是可以的。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观察图画,提高学生有顺序观察的能力。

2、会用“什么时候,我们在什么地方,可以怎么样”的句式说、写句子。

3、能正确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三、教学难点:正确观察图画,提高学生有顺序观察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指图讲讲句子的意思。

(二)、新授

1、读课文,读出句子之间的停顿。

2、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3、小结:从大处到小处,从头到胸部的腿,到背上的翅膀。这和我们观察螳螂的顺序是一样的。

4、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1)引导学生说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①螳螂生活的季节、地方。

②螳螂的样子。③螳螂是庄稼的好朋友。

(2)理解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三)、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读出句子之间、自然段之间的停顿。

2、试背课文。

五、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课文。

六、板书设计:13 螳螂

①螳螂生活的季节、地方。②螳螂的样子。③螳螂是庄稼的好朋友。

教学反思:通过对第二段的学习,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体会螳螂是什么样子的:在逐步的引导学生自己讲述出螳螂的样子。这节课上课学生都很认真,表现都很好。对于螳螂都很有兴趣。

第4课时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为了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点:1、2、3题

三、教学难点:

4、5题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诵和默写课文。

2、评价。

(二)、练习

1、第1题:

(1)读拼音,打指语。(2)写句子。(3)评价,读一读。

2、第2题:

(1)读词语,想想应填什么词。(2)学生填空。(3)评价。

3、第3题:(1)读句子。

(2)让学生自己填写。(3)评价。(4)读一读。

4、第4题:(1)读例句。(2)分析句式:

什么时候,我们在什么地方可以怎么样。(3)引导学生仿照句式说、写句子。(4)评价。

五、课后作业: 1、2、3、4、5题。教学反思:

10.浅谈聋校的剪纸教学 篇十

关键词:聋校;剪纸教学;体会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操作既可以开发利用右脑,促进左脑的协调发展,又能让学生的认识活动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学习技能的提高,从而达到智慧的生长和创造力的开发。儿童正处在求知欲望最强的启蒙阶段,剪纸倘若能紧紧地抓住他们好奇的心理特征,进行早期开发,让他们从剪纸中发展创造性思维,参与创造性游戏,对于培养儿童敢想、敢干,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及卓越的创造力大有裨益。

从教15年来,我一直从事听力障碍学生的美术教学工作。这些学生虽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言语障碍,但在其身心发展过程中,视力得到了代偿,观察力、模仿力强,他们并不缺乏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因此,在编写特殊教育学校(听障专业)的美工教材时,手工制作占了很大比例(尤其是三至六年级),这无疑是符合聋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聋生完成手工制作的过程,是其动手动脑能力发展的过程,也是绘画、造型等能力综合运用的过程,手工制作激发了聋生动手的兴趣,更让他们品尝到了成功的甜蜜。

根据学校和聋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我将聋校美工教材里面关于剪纸部分的内容,进行了改动和扩充。剪纸,也称剪纸艺术,是用剪刀和刻刀在纸上进行艺术加工的一种民间造型艺术,具有鲜明的价值性、审美性、实践操作性和趣味性。我将剪纸教学设计成单元系列活动。经过多年的教学和实践,学生的剪纸等美工作品多次在市、县获奖,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在谈谈我的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剪纸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学生的剪纸技巧获得发展,重要的是激发其兴趣。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助推器。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探索学习,才会主动运用感官去看、去动脑想、动手做,积极探索,这样就能促进其剪纸潜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在剪纸教学中,我并不是采取强制性的教育方法来约束学生,因为这样做不仅不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相反会使学生感到压抑、厌倦和畏惧。所以,我根据聋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剪纸兴趣,让他们高高兴兴地投入剪纸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真正做到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并能适时适宜、机智巧妙地激发、引导学生对周边熟悉事物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让教育目标与学生的兴趣一致。

二、创造良好的剪纸环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前提

剪纸虽然是以学生自发为主的一种活动,但是如果没有适宜学生自主活动和自我表现的环境,学生就难以在活动中充分地发展。

1.物质环境是培养创造力的基础。在学生剪纸时,要为他们准备工具和材料。通过适当的辅助材料的提供,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丰富主题情节,并引导学生剪出最高水平。

2.精神环境则为聋生营造一种轻松、自由,且利于交流的氛围。在平时指导学生剪纸中,我常鼓励聋生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重视每个聋生的个性及艺术创作,并及时给予赞扬,给予他们被认可的快乐,使他们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意识,使他们由此而更加喜欢剪纸活动,更富有创造的勇气。

三、注重过程,循序渐进

在教学剪纸这部分内容时,最通常的流程是:欣赏作品——示范讲解——学生操作——展示交流,因为美工类的作品太多地包含了技能的传授。而示范讲解的方法显然是学生最易掌握的,学生也乐意这样学,而且在自己操作的过程中只要对某些细节稍加修改就能得到教师的赞扬

1.准备工具和材料。剪纸虽名为剪,但在实际创作中,它是一种运用剪、刻、撕、染等技法相结合的平面造型艺术。剪纸工具规格越多、越齐,剪纸创作越快、越方便。

2.构思剪纸图案。构思剪纸图案涉及剪什么内容的问题。对于初学剪纸的聋生,我选用现成的简单图案。对于美术活动的小高手们,则要求他们尽可能自己设计图案,力求创新、个性化。

3.剪刻图案。首先确定剪纸成品的色彩基调。然后,把图案覆盖在选择的纸上,将图案的四角、周边用胶水牢牢地粘在纸上,进行剪刻。剪刻时,要掌握一定的剪纸技巧和方法。从上至下;先中间后四周;先小后大;应柔则柔,应刚则刚,一气呵成;能剪勿刻,连则勿断。这些技巧和方法,不仅适用于整幅作品,而且适用于一幅作品的局部。同时,还要相互配合使用。

4.粘贴图案。剪刻完,用胶水把图案粘贴在背景纸上。注意四周的“留白”,一般左右对称、上稍窄下稍宽。一定要小心和精心,不要把图案“贴死了”,缺乏灵气和动感,影响作品美观。

四、适时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

在剪纸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以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为出发点和归宿;运用各种指导方式,使他们有发挥积极性、主动性的机会。例如,在学剪窗花、花瓶时,没有形状花纹的限制,所以我不限制聋生进行创作,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剪。而有的剪纸作品需要在创造之前有一定的构思,这对于聋生来说就有一定的难度了。那么就必须善于发现和鼓励聋生的点滴创作成果。对于每一张作品,我都加以肯定,遇到困难时,稍加指导,使他们重新获得创作的热情。教师的指导、帮助,使聋生发现了自己的长处,有助于打开再创作的思路。

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深有感悟:聋生虽然身体上不完美,但是这并不能阻碍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热情。我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继续探讨民间艺术创作的特点,将诗情画意般的剪纸艺术创作在聋生中广泛开展下去。我相信只要方法得当,这些迟开的花朵也能绽放出灿烂的迷人光彩!

参考文献:

徐新荣.剪纸艺术进课堂:传统民俗剪纸艺术传承形式初探.[J].大众文艺,2012(12).

(作者单位 秦皇岛市特殊教育学校)

11.创设情境,提高聋校语文教学效果 篇十一

一、情境教学的特点及对聋生学习的意义

情境教学的基本特点是它具有趣味性、直观性、需要性、参与性和交往性。

情境教学的趣味性是它适合聋生的心理特征,具有新奇、好玩的特点,能使聋生心情愉快地接受训练。其主要作用是吸引、诱导聋生,培养聋生的正常心理,让聋生在玩中学习。情景的气氛还有利于带动一些成绩差的学生。

情境教学的直观性是它具有实物和情景,具有情节的动态反映,形象感受性强,符合聋生形象思维的特征。情境教学的直观性有利于形成聋生的言语意识,建立正确的词语概念,特别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理解性语言。

情境教学的需求性是指由于情境的吸引,让聋生产生参与的需求,产生模仿和表达的需求,需求是动力的源泉,这种需求可使聋生由被动学习进入主动学习。

情境教学的参与性是指聋生可以参与情境活动,充当角色,或观察、或摆弄、或游戏、或表演,使聋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需求,学习和体会有声语言的理解,表达感性语言的意义和表达的规律。

情境教学的交往使用性,是指情境教学可提供聋生交往的机会和场所,并能使聋儿在教学中对话交往,学习使用语言。它会有效地促进聋生表达性语言的发展。

二、情境教学的主要手段

1.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情境

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有三种方式:实物、图片和挂图。实物和图片主要用于词语的教学中;颜色和一些易于找到的东西,都可直接用实物,加强感官效果,突出真实性。而生动形象的图片对于那些在现实生活中难于找到的东西也是行之有效的。

2.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

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现在主要是多媒体课件的应用,集声、画结合于一体,它对于那些动态画面比较多的语言训练教学很有帮助。优势在于可以模拟现实环境,或虚拟现实生活中不易找到的情景和事物,利用视觉、触觉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多感官的综合刺激,例如《秀秀明白了》一文,运用flash动画形式,演示水蒸气把暖壶塞顶出去的过程。

3.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创设情境

语言训练课上,老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展开自己想象的空间,去创设适合自己的语言环境。老师也要积极地融入学生所创设的环境中,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他们尽量用正确的语言去说出自己想要说的话。

比如,在教小动物时,在师生共同创设了情境之后,师生都带上自己喜欢的头饰扮演小鱼、小鸟、小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跟着老师学小鱼游,小鸟飞,小兔跳,让学生都动起来,边动边说。在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教学内容时,教师就说:“天黑了,小动物们都要回家了,小鱼再见!”于是戴小鱼头饰的聋儿边说边学小鱼的样子游出教室;当老师说:“小鸟再见!”戴小鸟头饰的聋儿就边说边学小鸟的样子飞出教室;当老师说:“小鸟再见!”戴小兔头饰的聋儿就边说边学小兔的样子跳出教室。凭借这种如临其境的感受,会很快地理解角色在情境中的地位、言行。

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实践的时候,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分组演示,进行对话,学生在演示对话的过程中,老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学生通过对话练习,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改变教学环境,创设更广阔的情境空间

对于与我们现实生活很贴切、相近的教材内容,教师可大胆改变教学方法,把学生带到教室外面,让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去感受、体会“真实的情境”。例如教学《放风筝》这一课时,教师就把学生带到广场,带入大自然中,让学生准备好“仙鹤”、“蜈蚣”、“仙鹤”等造型的风筝,让他们放风筝,体验放风筝的乐趣,让他们相互配合,把“大蜻蜓”放飞到天上,仔细观察风筝的在天上飞的姿势,让他们细心体验放风筝的快乐,相互配合的重要。

5.以表演、游戏创设情境

耳聋学生特别喜欢表演,通过学生自己表演或做游戏创设情境,容易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语文和思品课上教师可组织学生扮演文本中的角色,进行表演。例如教学《老鹰捉小鸡》一课时,教师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同学们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可以让他们轮流扮演“母鸡”、“老鹰”、“小鸡”的角色,体会不同角色的思想、动作特点。

6.讲故事创设情境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语文课上可将所学的内容编成故事,引导他们兴致盎然地去学习跟故事有关的内容。

例如,聋校最常见的看图说话练习,练习题有时候只提供一副图画,显示一个时间的内容,对于过程并没有全部显示,这对于想象能力和语言组合能力有一定局限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个困难,这时,教师就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帮助学生完成练习。例如,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九册的“基础训练二”的“看图说话”练习,就可以讲这样一个故事,1一天放学后,小超背着书包往家走。2忽然刮起了大风,天上乌云密布,看样子马上就要下雨了,小超加快脚步往会跑。3他看到王奶奶晾在绳子上的衣服还没有往回收,王奶奶年龄大了,行动不方便,小超冒着雨帮王奶奶衣服抱到家里。4正在着急的王奶奶赶紧让小超进屋。

这样的故事情境的“呈现“,让学生头脑中有了一个完整的故事链,对于看图说话的能力提高有很大作用。

情境教学强调聋生参与,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体现了“学生主体”这一现代化思想。它使大家和谐互动,体现了在“做中学”、“玩中学”和“用中学”,创设情境、气氛,调动了聋生的注意力,角色参与,激发了聋生的学习兴趣,多种形式的互动,使大家都得到了提高。

摘要:本文主要从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创设情境、改变教学环境,创设更广阔的情境空间、以表演、游戏创设情境、讲故事创设情境等手段调动了聋生的注意力,角色参与,激发了聋生的学习兴趣,多种形式的互动,提高聋生语文成绩等方面阐述。

12.聋校五年级下期教学计划 篇十二

1、学习习惯和兴趣 :

五年级共有8人,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如庄康、陈振贵、薛晶晶等同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A类的学生)

(2)部分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规律的精神。(如张艺和陈宇柔)

(3)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还有些难度。(薛晶晶、李文杰、陈振贵、庄康、张春铭、袁星星)

二、教材分析:

聋班五年级数学选用的教材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的数学第十册,本册的教材包括以下内容:小数的四则运算;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

1、使学生掌握小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四则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能运用整数四则运算的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小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3、使学生初步掌握整数、小数混合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计算一般的三、四步式题。

4、使学生理解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列综合算式进行解答。

5、使学生认识射线和常见的几种角,认识垂线和平行线,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

6.使学生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7、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8、养成字迹端正、学习认真的好习惯。养成爱数学,用数学的好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小数的四则运算、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教学难点:

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五、教学要求:

A类学生: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能够理解并掌握本册的内容,会独立自己完成相关的作业,可以灵活应用于平常生活中。

B类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相关知识内容,能够完成相关的作业,并能应用在世纪生活中。

C类学生:在教师的辅助下,能够学习到本册相关内容,并能完成作业。

六、课时安排:

一、小数的四则运算(36课时)

1、小数加法和减法…………………………….7课时

2、小数乘法……………………………………12课时

3、小数除法……………………………………14课时

整理和复习…………………………………… 3课时

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25课时)

1、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5课时

2、应用题 ……………………………………14课时

整理和复习………………………………… 6课时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9课时)

1、角的度量 ……………………………… 5课时

2、垂直和平行 …………………………… 4课时

3、三角形 ………………………………… 3课时

4、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 3课时

整理和复习………………………………… 4课时

13.聋校语文教学 篇十三

【摘要】:词语教学是聋校语文教学的基础,聋生学习语言主要从学习词语开始。词语教学的主要方法是将音、形、义完整地联系起来。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尝试着分析聋校语文词语教学的常见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有的放矢,探索规律,提高聋生词语教学的效率,夯实词语教学的基础。【关键词】:聋校语文;词语教学;常见问题;对策

词语教学是聋校语文教学的基础,聋生学习语言主要从学习词语开始。词语教学的主要方法是将音、形、义完整地联系起来。聋生由于听觉障碍,感知片面,在词语的发音、书写及词义理解等方面存在困难,本文试从聋校语文词语教学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旨在提高聋校词语教学的效率,夯实词语教学的基础。

一、词语发音方面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词语的三要素包括音、形、义,首要的是语音的掌握。聋童由于缺少听觉表象,无法感知或不能清晰地感知字词的声音刺激,便失去一条最重要,最经常的感知言语的渠道。有关人类记忆的心理研究表明,多种感官的协同感知有利于提高识记的效果。从对语言材料本身的记忆来看,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只有口语记得牢,书面语才记得好,而聋童由于缺少语音刺激或语音清晰度低的缘故,从而使语言材料的记忆不牢固、不精确。

1.对重度听障者来说,听觉的缺失,使他们失去了借助听觉模仿形成有声语言的途径。他们无法获取自己发音的反馈信息,仅靠视知觉和触觉动觉模仿口形来掌握字音,因而发音时有的学生呼出力量不足或不平稳,有的学生不会发声或发出尖声高叫,使语音清晰度极低。这样无论是模仿他人的发音,还是对自身发音动作的调解,都不能达到十分精确的程度,从而影响记忆的精确性。针对这些弊端,在字音教学中,教师要强化聋童多种感官参与感知语音的活动,如让学生将手背放在老师的喉节处,使其感触到发音时声带振动的频率,这样通过触觉让学生感知声音的存在,逐步培养他们从感知声音向感知有声语言过渡;再让学生用眼仔细观察老师的发音部位及其运动状况,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发音部位和保持正确的口型。这样通过视知觉观察口形变化并摹仿发音,在反复练习中变成熟练的技能,进而提高语音清晰度。

2.对轻度听障者来说,他们不同程度地保持一部分残余听力,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增加声音的强度来提高他们对语音的感受性,在学生边听边说的练习过程中,使言语听觉和言语动觉之间建立暂时神经联系,又通过言语听觉反馈信息对言语动觉实行调节,提高对字词识记准确性。

二、词语书写方面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聋童由于听觉受损,语言表达迟缓,影响观察的效果。在词语书写时,是大体轮廓或地知觉汉字,对于结构和笔画中的细微差别难于一下辩认,上下、左右、正反、里外等结构常常颠倒混淆,并有增添和丢失个别笔画等现象,因而经常写错别字。

1.受字形相似影响写错别字

对一些形近字,聋生缺乏用字音的明显差别去识辩字形上的微小差别,易出现泛化现象。例如,“太阳”中“太”和“大”字形相似,字音截然不同,正常儿童可以通过音形分析,准确掌握汉字,而聋生只能用视觉辩认字形,容易错写成“大阳”。针对这一点,教师要利用知觉选择性规律,加强知觉对象与其背景的对比,突出知觉对象的鲜明性。例如“太”字中“、”可作为知觉对象,用彩色粉笔加以突出,强化视觉刺激,这样才能形成学生清晰的印象,补观察片面之不足。

2.间架结构掌握不准

间架,指字各部分比例大小。结构,指汉字组合规律。聋生的知觉整体性差,他们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和比例的认识比较模糊,往往过分注意事物各部分特征,而忽略各个部分在整体中的相互关系,因而对字的间架结构掌握不准,容易写错别字。例如:“薄”写成“簿”,“落”写成“落”等。教师在讲这类词时,要从该字是上下结构,以及该字的每笔每画在格中的具体位置方面,突出在书写中强化识记。

3.区分不清独体字与其作偏旁时的细微差别

聋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以比较固定的思路去认知事物,而不懂通过比较找出事物之间的相同处和相异处。例如:“校”字中的“木”(木字旁),它作偏旁时撇捺变成撇点,讲课时教师如不加以强调突出,学生便会囫囵吞枣地认为,木(木字旁)和木字一样,还有“土”(提土旁)和土一样。诸如这些独体字作偏旁的变化规律,教师必须通过比较使学生区分两者之间的细微差别,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精确性。

三、词义理解方面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词义教学是词语教学的核心,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更全面、更迅速、更准确。对聋生来讲,每个词义都要通过教学才能形成概念,在教学中如不注意抓住词义的确切性,就容易产生概念的混淆。

1.词义兼代

词义兼代是把意义相近、甚至不相近,仅有某种联系的几个词用其中一个词表达的一种语言现象。聋生习惯于用手势语进行交际活动,手势语的词汇量远不如有声语言,以这种数量不限的语言表达形式表达有声语言丰富的思想内容,就难免会出现兼代现象。例如“笤帚”和“扫地”、“镜子”和“照镜子”。教师在讲解这类词时,要采取多媒体演示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名词和动宾词组的区别,从而排除手势语对有声语言的干扰,更准确地理解概念。

2.概念扩大化

聋生由于听觉障碍和感知特点,对事物的表面现象记忆深刻,如“爸爸”、“妈妈”这类人称代词,往往受直观的影响,将这类记泛化为人的性别和年龄的标志,而不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因此,教师在讲这类词时,要从意义识记方面,要求学生把自己直系亲属的照片带来,运用“这是**的爸爸。”等句式,以句子巩固字词,从而真正理解这些词的内涵。

四、词语记忆方面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良好的记忆应该是先用意义识记把知识系统化,再用机械识记来巩固知识。由于聋童的经验不足和思维发展水平不高,在记忆的方法上,大多是机械识记,即对材料单纯反复阅读为基础,逐字逐句的记忆,而不是以理解材料为基础的意义识记,这样严重影响了识记效率。针对这一点,教师要积极发展学生的意义识记能力,以调动他们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发展思维。

1.从形式上识记字词

聋生对词义的理解能力较差,往往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逐字逐词的识记,这不能不严重影响识记效果。为让学生充分理解词义,在词语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汉字的表形性特点,把抽象的文字还原成形象,借助学生形象思维的优势,激发兴趣,帮助理解识记。例如:“灭”字,讲解时,教师可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点燃一张纸,让学生看到火后,用一簿片一盖,火就熄了,总结出一压住火就是灭。这有象形字“串”字,表示几个物体,中间一竖,即把物体穿起来成一串,讲解时教师要告诉学生该字的意义,再现事物形象,使学生在理解中识记。

2.难以找出新旧材料之间的异同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新旧材料之间包含共同因素,迁移才能顺利进行,但低年级儿童掌握的概念其概括程度较低,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往往发生困难。所以既要异于新知,又要含有新知,显新旧知识的共同因素于其间,以引发学生产生寓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例如,学习合体字时,运用学过的字加以对比,通过换、加、减偏旁的方法,以旧带新,化难为易,如“情”和“猜”,“锻”和“段”,学生不用一笔一笔死记,而是自己动脑筋,运用构字规律,变繁为简,触类旁通,大大提高记忆效果。

词语教学是聋校语文教学的基础,为提高聋校语文词语教学的效率,我们有必要探究其由于听觉障碍形成词语学习障碍的原因,弄清缘由教学才能有的放矢,让我们一起在教学的同时探索规律,夯实词语教学的基础。【参考文献】:

14.浅析理想的聋校语文课堂 篇十四

一、理想的聋校语文课堂应是问号“? ”

理想的聋校语文课堂应带有悬念,充满诱惑力,富有挑战性,将认识过程变为能动探索发展的活动过程。在这里,聋生可以带着一个个问号不断探究,认识语文世界,在语文世界里倍感兴趣、好奇、新奇,历经疑惑、质疑、思辨、探究,进而生疑、质疑……如此循环渐进。聋生在这样的语文课堂里,不仅积淀了语文知识,促进了语文知识的建构与应用,而且完善了认识策略与学习策略。点燃起智慧之火,播下创新的种子。如学习《锯是怎样发明的》一课时 ,向聋生提出这样的问题 ,鲁班被叶子的齿轮割了一道口子后发明了锯子, 那么你看到叶子的齿轮时你想到些什么,会做些什么? 走出教室,走进生活,聋生仍然能抱着好奇,带着思辨,探究现实生活,向生活提出疑问,从而寻找一个支点超越自己。

二、理想的聋校语文课堂应是冒号“:”

“沟通从心开始”。对话是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教学活动的本质“沟通”和“合作”应得以彰显。特殊教育工作本身强调教师要关心学生,尊重其人格,贯彻人性化精神。当聋生有了表达欲望时,应该让他们表达出所见所闻、所想所经历,同时让聋生的语言得到发展,培养思维习惯。聋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抒发情感的权力和机会, 就能自信地做学习的主人。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上,聋生取得可贵的平等、独立、自主的地位。课堂不再是老师的“独角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等形成了多重互动的网状关系,实现学生与教师、同学、环境、语文教材文本的对话。在体验、感悟、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聋生内在的认识结构与外部信息相似的“信息相似块”处于活跃的动态生成状态,实现聋生内在经验与课程资源信息的交互、整合、丰富、提升,激活聋生内在经验,优化知识结构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展现出聋生自己的特长。那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在这里没有歧视,只有尊重和互助,让你有一种极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因为生命的火花在碰撞。

三、理想的聋校语文课堂应是感叹号“! ”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课堂必须是一个多情的空间,富有情感性。有人提出:语文课堂应该富有诗意。让聋生有一种美的享受,向每一个聋生的心灵敞开温情的怀抱,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如学习《春蚕》或《我的妈妈》等课文时,可让每个聋生找一些有关母亲伟大的文学故事、图片或自己与母亲之间的照片等在课堂上展示。聋生情感的闸门将一次次开启,每一次感动,每一次欢笑,每一次流泪,都将是聋生心灵的一次次滋润,情感将会更丰富、更细腻、更纯正,实现价值的追问、素质的培养、精神的提升、人格的完善。聋生不再被动地学习,也不再单纯地练习,更不再机械地训练。新课程理念让学生体验学习、体验活动,将课程实施过程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结合起来,激发学习兴趣,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会学,能学好”。聋生的眼睛、头脑、双手、嘴巴、空间、时间都得以解放,增强聋生的情感体验,以情激情,实现对美的追求。

四、理想的聋校语文课堂应是省略号“……”

语文知识蕴涵丰富、意犹未尽,具有开放性。语文课堂里,聋生的想象之门被打开,自由纵横驰骋在联想的天地。语文的外延与生活是一样广阔的。生活在继续,语文课堂也在不断丰富和外延。语文课堂实现与生活相通,触角不断拓展和延伸。删去传统语文教学的“句号”,提倡“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教学游戏化、教学故事化,替代教学法、比较教学法”。聋生在语文课堂中披上行头、粉墨登场。如学习《老山羊请客》、《小蝌蚪找妈妈》等课文时,让聋生以课本为素材,排演课本剧,以戏剧等方式促进有效学习,充分调动聋生的各种感官,发挥表情丰富的优势,将复杂的情感和丰富的信息通过活动表现出来, 不知不觉中让聋生回到社会这个大主流中。可以说,聋生的语文课堂因生活而丰富,聋生的学习生活因语文课堂而精彩。

15.聋校语文有效教学方法的选择 篇十五

一、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要改变教学中过于偏重知识传授,忽略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过去我们的教学,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总是考虑到把握文本的整体性,考虑到教学过程的流畅性,而忽略了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教师不仅要钻研教材,更重要的是要深入了解所教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水平,要体现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能力、智力的原则。教师的教学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字,记得多少词,而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懂得如何去主动学习,懂得怎样去学习。我们的这种过重传授知识的习惯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方法。如果我们一味的只是定势的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无论学生是否对文本的把握有多少,教师只是抱着教不教在我,学不学在你的态度。长此以往,学生是不会有太大的进步,缺少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只是一种被动的接受,最多也只是成为了读死书,死读书,没有思维或者是不想思维的学生。一旦学生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那将严重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产生厌学的心理,影响了其它学科知识的掌握。每一门学科之间都是贯通的,所以每名教师都应该有责任、有义务,以学生的学习为线索来设计我们的课堂教学。让我们的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以学科体系为线索来设计我们的课堂。

二、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听障学生由于自身的听力影响,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多半是由表像及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而获知,对于这样的学生,要多进行做中学,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获取知识,并能长久记忆。我们知道,正常情况下,孩子对事物的一知半解,通常会让错误的东西在头脑中记忆良久,而正确的总是忘记,这是因为孩子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就在积累经验,而有些事物的真实性又不能全部理解,片面的记忆在孩子的头脑中形成了“正确”的表像,只有通过实际的操作,或者是多年的经验才会纠正过来,那么对于听障学生来说更加要通过这种实际的操作来改正其错误。

在课堂中,不要拘泥于以往的教学步骤,检查、复习、新授、练习等,要根据课的不同需要,考虑到教材的内容、体裁不同,可以先学后教,也可以先练后讲,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文本中发现问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等形式,必要时再由教师引导来解决问题。此外,还应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身心发展特点来设计课堂教学。教师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关键在于把握好教与学的度,并要拿捏好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教学行为价值判断的取向

最近听了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张人利校长的关于“后茶馆式教学”感受颇深,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要讲,学生通过研究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要讲。我们通常总是怕学生学不会,总是不厌其烦地讲,一堂课中教师讲的时间占据了大半,而留给学生的只是极少的时间,限制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也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想的发展。有时我们教师讲的大部分都是重点,但对学生来说,也许老师认为的重点学生并不认为是重点,也许不是重点的学生反倒认为是重点,教师的主观意识决定了教学的方向所指,而没有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所以我认为张人利校长所提到的“相异构想”很有必要,在课堂中,如果给学生以尽可能的时间暴露他们的潜意识,就会真正地倾听到学生对文本的另一种诠释,也许他只是一段文字中某个词不懂而错误地理解了文本,也许只是一句话理解错误,所以在“相异构想”中能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解决,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把握文本。

一堂好课的标准并不是看教师讲的有多生动,有多动人,而是要看学生的学习效果怎样,通常我们应看学习一般的或接受能力慢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效果如何。一堂课中,学生举手的次数多少,通常也能检验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教师要在课堂中要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即使不举手也要主动去提醒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上一篇:申论热点:校园安全问题下一篇:区发改委党组书记对于巡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