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的文章

2024-12-04

校园文化的文章(精选16篇)

1.校园文化的文章 篇一

关于校园的文章:我成长的校园

校园,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使我们成长的乐园。下文是为大家分享的关于校园的文章:我成长的校园,欢迎大家参考。

我成长的校园

我有一个三年之久的校园,它不算美丽,也不算漂亮,初一的我们总是会在这校园中追打、嘻戏。初二的时候我们总是会在教室中和老师对骂,而初三的我们才真正懂得学习的重要性。校园对于我来说是美好的回忆的纪念册,是知识发展的书海,是哺育我们成长健壮的健身房。

我爱我的校园,我爱我的老师,我爱我的同学们。校园教会了我浩瀚的知识,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教会了我如何善待他人。我美丽的校园,长着壮壮的参天大树,新新绿叶正在逐壮成长,就像正在成长的我们,而大树正像我们的校园,滋润着我们,渲染着我们;让我们生活在安全的地方。

我爱校园,我成长的校园带给了我无限的美好,带给了我无限向往的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比得上我成长的校园,小鸟也许在欢乐,也许在哺育自己的孩子,也许在做爱巢。正像我的母校一样对我无微不至…… 我爱校园,不是短短的时间长流造成的,而是被它的无私所感动的。我爱我校,没有原因。我成长的校园

成长似乎是一夜间的事,甚至还没来得及张口说再见,蓦然回首,好多事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被自己淡忘,在池塘边漫步,池中的金鱼依旧快乐地吐着泡泡,望着池中的倒影,不禁一阵心寒,苦笑:“呵呵,又老一岁了!”

是啊,一年过得好快,我上初二了,不会再是那个刚进学校时的那个懵懂,未脱稚气的孩子,看到初一的新生,仿佛又见到了那时的自己,脑瓜里面总是充满了奇怪的念头,那时真是太天真了,总以为世界上有永恒,一直在寻找着传说中的永恒,总想成为世界的中心,让所有人像行星一样环绕在我周围。

初一时不懂得什么是竞争,什么是残酷。在这一年间好像一下子长大了,变得稳重了,看的似乎更远了:在那时的我,只觉得小草好可爱,随风摇曳,树叶沙沙地响,好似美妙的大自然交响乐,花儿是校园里的精灵,播撒五彩缤纷的心情种子,总觉得拥有这样一个狭小而充满温馨的空间足够了。而现在,我从小草中读到了坚强,在花中看到了怒放的生命的美好,还看到了更广阔的蔚蓝天空,蕴藏着那种令人捉摸不透的深邃的蓝。

十月的阳光如同淡水,温柔地洒在教学楼上,我很喜欢校园,喜欢我的同学们,我们教室门前就是草坪,也许一株小草会让人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但上千株挨在一起,就组成了绿的整体,自豪地向人们宣告它的存在,难道我们班级不也是一个绿的整体么?大家在一起经过风雨考验,有泪水有喜悦,一同成长。风依旧在吹,吹动着我们的 发梢。

我以前爱追求完美,不想我的单色彩虹上出现一点瑕疵。然而我明白这是不可能的,我现在依旧会很开心地笑,一如当初,其实,很多东西都没有改变,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遗失了欢笑,童心那份真诚与善良,那成长又有何意义? 学校的大操场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新教学大楼,其它的什么也没有改变,白云依旧是白云,蓝天依旧是蓝天,只不过学到了一些,又淡忘了一些,放弃了一些,懂得了一些,我在成长,学校也在成长,如果没有学校,我就如茫茫大海上的那一叶扁舟,不知何去何从。校园是我们的成长驿站,记录着成长的痛苦,也镌刻下欢乐,沿着成长的足迹,我们击向成熟,走向未来!我成长的校园

“沿着校园熟悉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我哼着歌走在“小树林”里,好久没来了,青翠的树叶凋落许多,看着那一棵棵熟悉的树,我陷入沉思…… 我清楚地记得,刚上一年级老师带领我们到小树林观察植物时,它们还只是一棵棵小树苗,枝干细细,叶子小小,是那么的脆弱。就像刚上一年级的我一样,上课不敢大声回答老师的问题,下课一个人坐在教室里玩。后来在老师的鼓励和同学的陪伴下我越来越开朗。高大的教学楼、飘扬的国旗、宽阔的操场……一切那么的吸引人。这时的我是多么天真,竟抱着球往篮框下跑。“扑哧”我不由笑了起来。“哥哥能帮我捡下球吗?”我捡起球看着那个红领巾在胸前飞舞的小弟弟,想起六年级大哥哥给我系红领巾的事,当时我既兴奋又激动,自己终于成为一名少先队员了,戴上红领巾多么自豪。一二年级的生活是开心悠闲的,只要一下课我就以箭离弦的速度冲出教室来到小树林和朋友们捉迷藏玩游戏,笑声从小树林传到很远。三四年级的时候教室离小树林远了一点,但每次做完操我总不忘到小树林里走走,每次打完篮球大汗淋漓时也喜欢到小树林里坐坐。自从上了五年级以后教室搬到了四楼离小树林很远了,每天有背不完的英语单词,做不完的数学习题,看不完的课外书……再也没那么多的时间来看小树林了。

今天看见小树林的树叶虽然不再青翠,但小树苗多长成了树,变得粗壮而且挺直,仿佛刹那间我们都成长了。曾经,我也是那脆弱的小树苗,但经过风沙的洗礼,我已经长成了一个翠绿的小树。我在北街校区得到很好的成长:学校组织的每次活动,留下了我们的欢声笑语;课堂完成的每个学习任务,都浸透着老师辛勤的汗水;老师和同学们深厚的师生情谊,留下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球场上我们的欢声笑语在校园处处飘荡。我已经深深融入到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感受幸福,收获理想。

我静静地站在树下,阳光透过树叶缝隙,层层洒落下来,再次回望我美丽的校园,内心充满了感恩与敬重,是你,让我得到了成长,是你,让我从一棵小树苗逐渐成长,在不久的将来,我将用生命的翠绿来回报您,我最亲爱的母校。“请我们记住这美好时光,直到长成 参天大树……。”我加快脚步向教室走去。

关于校园的文章:我成长的校园

2.校园文化的文章 篇二

关键词:中日翻译,文化翻译,翻译技巧

翻译与文化密不可分, 任何一名译者都无法脱离文化而单纯的转化文字符号。因此, 在翻译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各种文化的融合与碰撞的现象。有许多学者都已经意识到了翻译多于文化传播的重要性。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刘宏老师曾经论述过“翻译中的文化渗透”现象, 通过中英文例句的举例, 为我们论述作为一名译者, 在遇到各种文化现象时, 应当如何最有效地处理。湖南工程学院的谢建平老师在“文化翻译与文化传真”一文中, 通过许多生动的英文例句从“传真”的角度论述了文化翻译。他认为要准确地掌握好文化“传真”得度, 就必须考虑三个要素:不同语域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内容和文化心理。

虽然在文化翻译方面, 已经有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相继出现, 但是这些研究多是针对英语为原语的情况, 针对日文原语的情况还比较少。中日两国关系密切, 文化交流方面亦需要不断地加强。因此, 在两国越来越密切地交流当中, 中日文化翻译的研究也应该推陈出新, 不断地完善。该论文既是针对中日双语翻译时的一些问题而进行论述。在综合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了中日翻译当中的一些实例1意图在中日翻译过程中文化渗透现象的框架下找出适合文化翻译的翻译技巧。

1 文化对翻译的影响

(1) 文化的定义。文化的定义多种多样, 各国学者对其解释都不尽相同。但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认为, 文化“实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其4个主要特点就是:完整性、保守型、可变性和主次之分性。

《说苑·指武》中有“文化不改, 然后加诛”, 《文选·补之诗》中有“文化内辑, 武功外悠”。在这里, 文化表示了对人性情的陶冶, 品德的教养, 属精神领域的范畴。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当中, 人作为主体, 客体是自然。而文化则是两者的对立统一体。文化的出发点就是从事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活动, 进而也改造自身即实践的人。人与文化是双向的, 缺一不可。二者实质上是相互创造, 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的。在人不断地实践当中, 文化得以发展。而文化则带动人类整体素质地提高与完善。实际上文化研究离不开语言, 跨文化的文化研究是文化翻译研究的重点。因此, 充分了解文化的定义, 对树立一名翻译的文化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2) 翻译中文化的重要性。语言、文化与翻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交际既然离不开语言, 也离不开文化。语言是交际的媒介, 文化是交际的内涵。因此, 跨文化的语际交流离不开翻译。翻译的本质作用就是在人类交际过程中克服语言和文化阻碍而实现信息地沟通和思想地交流, 以达到开阔视野的目的, 实现互通有无、彼此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 对社会发展起着强大地推动作用, 也具有现实的社会价值。虽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有人开始在文化层次上展开研究, 但是没有形成规模化和系列化。究其原因是因为文化的影响是隐形的, 不像语言研究和理论研究那么直观。

(3) 文化影响的表现方面。中日两国出于历史的渊源, 在文化方面有着一定的共通性。但是这种共通性并不代表两国文化具有绝对的一致, 这也就导致了一些文化上的问题的出现。中国地处亚欧大陆, 因此, 汉语中有许多利用陆地动物作比喻的例子, 如, “他壮的像头牛”“他肥的像头猪”“他像猴子一样敏捷”等等。而日本是地处太平洋的岛国, 四面环海, 所以, 语言中有许多是用水生物作比喻的。如, “魚の目 (鸡眼) ”“法螺を吹く (吹牛) ”“腐っても鯛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等等。

有这样一个例子:德国人、日本人和中国人一同坐火车, 三个人在一个车厢里。途中上来一位客人, 这位客人将手里端着的鱼缸放在空座上。德国人开始发问:“您能告诉我这鱼的名称吗?他在生物学上的类别以及有哪些特征?它们在科学上的意义是什么?”日本人接着问道:“请问这种鱼我们国家能不能引进?根据日本的气候、水温、水质, 这种鱼能不能生长?”轮到中国人问了:“这种鱼是红烧好吃, 还是清蒸更好吃一点?”这就表明了各国人三种不同文化思维方式的特点。

例文1:いつもご迷惑をおかけしています。

译文:非常感谢你们一直以来给予我们的支持。

直译:我们一直给你们添麻烦, 真对不起。

例文2:北京に来まして今日は時間があったので、ついでにあなたを訪問しました。

译文:我们到北京来, 今天抽出时间特地来拜访你了。

直译:今天我们来到北京来, 有空顺便来拜访你了。

在此两例文中, 中文习惯正面表达, 而日本人则更加习惯与用反面表达。这就是两国逻辑思维差异的一个体现。因此, 在中日互译时, 要注意转换表达方法以符合译文习惯。

例文3:雨後の竹の子≠雨后春笋。

在日文中也有雨后的春笋这一表达方法, 但是它所表示的含义是消极的, 贬义的。而中文的雨后春笋则是一种积极的表达, 用来比喻新事物大量的涌现。如, 汉语的丧服与日语的“丧服”都指的是“为悼念死者而穿的衣服”。但是在两国读者中产生的形象却截然不同, 中国人应该会立刻联想到白色, 而日本则是黑色。另外在日本白色, 有“白无垢”这一说法, 在字典里这个词的解释就是一种婚礼上穿着的服饰。

2 中日文化翻译实例和翻译技巧

2.1 异化法

例文:贾母一一指与黛玉道:“这是你大舅母, 这是你二舅母, 这是你先前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红楼梦》第三回

訳文:そのときご隠居さまは黛玉に向かって、「これはそなたの一番目の伯母さま、これはそなたの二番目の伯母さま、それからこちらは亡くなった贾珠兄さんの嫁さん」と一々指差して引き合わせられる。——松枝茂夫译

在日语里原来没有一番目の伯母さま, 二番目の伯母さま这类说法。遇到这种情况时, 多是名字加上称呼。比如拓哉兄さん、明子姉さん。但是译者在此处仍然保留了中文的称呼习惯, 保留了原来的形式。这样处理既使日本读者了解到了中国的文化, 又忠实了原文。

2.2 套译法

例文1:原文:我孩子时候, 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 人都叫伊“豆腐西施”。

訳文:私がこともの時に、筋向いの豆腐屋には確かに一日中楊二嫂が座っていて、人々は彼女を『豆腐屋小町』と呼んでいた。

原文里出现了“西施”一词, 在中国读者的眼中, 这一称呼能够立刻令人联想到一位美女的形象。但是日本读者对此可能就会产生疑问, 于是译者采用了“小町”这一日本人熟悉的形象以代之。小野小町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大美女, 在日本所有冠上名为「某某小町」的, 都代表公认的美女。

例文2:原文:他对人说话, 总是满口之乎者也, 叫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 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 替他取下一个绰号, 叫做孔乙己。

訳文:孔乙己は人としやべる時はいつも、文語体の『なりけり』の文章だったので、聞く者は半分も理解できない。で、彼の姓が孔だったから、誰かが子供の文字手習い書に書いてある『上大人孔乙己』というこれまた半分も理解できない文章から取ってきて、かれにあだ名をつけて、孔乙己と呼んだ。

原文里的“之乎者也”被『なりけり』代替了。这种翻译方法使原文内容更易于理解, 并且也保留了原文对孔乙己人物塑造的风格。

2.3 归化法

例文1:原文:段小楼:蝶衣, 你可真是不疯魔不成活呀!唱戏得疯魔不假, 可活着也疯魔, 在这人世上, 在这凡人堆里, 咱们可怎么活呀……——霸王别姬

訳文:段小楼:蝶衣、お前は本当に芝居の虫だな!しかし芝居も大事だが、人生も大事だ。この世の中、たくさんの人の中で、どうやって生きていくか。——水野卫子译

例文2:原文:袁四爷:那么日后踏雪访梅, 再谈不迟, 失陪了。

訳文:袁四爺:それでは、またの機会ということに。失礼しよう。

在“霸王别姬”电影当中出现了大量的北京方言。这些北京方言带有浓重的地域色彩。如果强行翻译的话, 反而会使读者、观众感到不适。在这里译者采用了意译的方法。语言和文化就是个体与整体的关系。过于强调个别词汇反而会影响整体, 也就达不到文化传播的目的。着眼于整体, 不斤斤计较个别词汇, 才能从宏观角度上保持“原味”。

3 结语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它在一定范围内影响或者制约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工具则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强, 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出来。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利用文化进行殖民的今天。一个国家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与其综合国力的增强, 还在于其国际当中的影响力。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曾说过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

为了能够充分展现我国的软实力, 就有必要对翻译当中的文化渗透进行研究。在中日翻译过程当中, 文化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我们却可以将其产生的影响降至最小。所以说, 作为一名译者, 应该适时注意两国文化的动向。在翻译的过程中, 保证两种文化输出的动态平等。在保证了文学的可读性与文化的正确传递性之间掌握好平衡。要想做到这点, 译者就必须了解两国文化中的相异点, 只有这样才能够清楚地传达出原文中的含义。

参考文献

[1]李建军.文化翻译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

[2]刘宏.翻译中的文化渗透[M].中国翻译, 2001.

[3]谢建平.文化翻译与文化传真[M].中国翻译, 2001.

3.文化是篇大文章 篇三

学校本来就是文化之地,但一些学校却离文化越来越远了。然而,南宁市第十四中学多年以来却坚持“文化立校”、“文化育人”,而且做得很实。从做科研课题开始,到今天的竞赛活动,扎扎实实抓学校里最小的单位也是最重要的单位——班级,抓班级的文化建设。其中有对共性的要求,更提倡个性的彰显。从活动的方案及其案例中可以悟出,文化的形成不可太功利化、任务化,而且非老师一人之力可及,一定要举全体师生之力。这样的过程即教育。班级的文化,在今天的活动中是突出了重点的,这是突破口;但他们已经注重了文化建设的系统性,比如班级形象的系统设计。全面地说,班级文化的发展是班级文化、教室育人环境文化、班集体活动及行为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的全面协调持续健康发展。这是一个以文化积淀和文化创新为动力的班级建设的发展过程。班级文化的形成中,班级精神的塑造是根本。十四中一向重视班级精神的塑造,这次活动中也渗透着这一点。班训和班级口号是典型的传递,班名(也可以是一种学校给的荣誉)、班标、班旗、班歌也应该是重要的传递,如果设“班级形象代言人”应当也是一种传递(他或她应是集体的骄傲)。十四中人所做的一切努力,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他们育人绝非单纯地追求升学率,学生在良好的班级文化的滋润里也绝非是单纯的“学习机器”、“考试机器”,而一定会成长为一个个“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班级文化之中,除去上面所讲的意义,还有相当重要的一个“板块”——班级课堂文化。课堂本来就是文化之所,但一些课堂的文化含金量却越来越低了。这恐怕是因为社会的功利性越来越强,教师的人文精神及其素养也越来越少,文理学科在各自学科系统内贯彻知识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做得不够导致的。据我所知,十四中一向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且也同样是硕果累累。我衷心地希望十四中日后也能奉献出提高课堂文化含金量的实践研究成果。

4.关于写校园的文章 篇四

和阿杰的相遇很自然也很偶然。自然是因为他大我一届,所以到车站接新生很自然,偶然是这么多新生,这么多接站的人,偏偏让他接我回学校了。而且,他居然是我老乡。对我这个第一次离乡背井的女孩来说,这种亲切感,一下子就把阿杰当作自己的亲人一般。开学一个月后的一场高烧,亲人就成了恋人了。孤独,带着病痛的孤独,有时候可以变成一种很强大的力量,把我的矜持和高傲统统击的粉碎。阿杰,客观的说,是一个优秀的男孩子,高高瘦瘦的,戴副眼镜的那种书生,平时话不多,但是很会疼女孩子。在我躺在床上的那几天,他给我买药,买花,买水果什么的;很体贴的嘘寒问暖,虽然不多的几句话,却已让我感动,让我流泪,就这样我习惯了身边有个人爱护我,关心我,心疼我,我想,女人,天生是一种需要呵护的花儿,一只需要爱抚的猫儿吧。

我没想到,爱情,如果这可以叫做爱情的话,来得这么快。大学生的恋爱,简简单单,每天也就是等着我一块儿吃饭,一块儿自习,一块儿散步,但就这么简单的生活,却让我快乐的不知所措。和阿杰在一起,总是有说不完的话,宿舍里的,家里的,生活上的,学习上的,阿杰的话不多,是一个很好的听众,只要他用眼睛专心致志的看着我,只要他偶尔一个淡淡的微笑,我就觉得好幸福,似乎整个世界一下子都亮了起来。

圣诞节的那个晚上,他第一次吻了我,其实就象到了夏天自然会有雷雨一样,一切发生得很自然。现在回忆起来,只是记得当时心跳的厉害,脸红了老半天。说起来也挺可笑,那居然是我的初吻。有必要补充一下,我父母都是老师,老爸在一大学教哲学,老妈是一中学的音乐老师,他们就算不用说一句话,这近20的耳闻目染的熏陶,也足以让我变成一个典型的传统的东方女孩,认为上学时谈恋爱就是不道德,是坏孩子才做的事情,早恋似乎跟堕落有着必然联系似的。有时候这种潜移默化的东西,根本让你无法抗拒,从小这种家庭环境,让我象一列火车,沿着既定的轨道开往既定的终点站。所以,在上大学前,我就像一棵盆栽的玉兰花,尽管长得很好,开得很美,但是缺乏一种内在的生机和活力。走进大学,慢慢想我打开了一扇自由的窗户,一个爱的空间。

就像阵雨一样,来得快的东西,往往去的也快。其实也不是件大不了的事,但是我却因为它,无法接受阿杰继续留在我的世界里。那是一次做公车的时候,一个小偷的手在我们眼皮底下伸进了一只别人的裤兜,我看了一眼阿杰,他的眼神示意我不要多管闲事。但是,我还是喊了,手缩回去了,没有人吭声。我当时没有说什么,直到3天后,晚上睡觉前,我给阿杰打了一个电话,就说了四个字,阿杰,分手吧,没有等他有任何反应,我就挂了电话,因为,我心疼,那个晚上,就象齐秦的歌,我的眼泪陪我过夜。也许该给阿杰一个交待吧,我写了一份信,当作解释,也给我的初恋画上一个并不圆满的突然句号。我只是告诉他的叔叔是谁(他和持刀歹徒搏斗时候,数十名围观者,无一上前相助,我叔叔至今仍躺在病床上,也许要躺一辈子)。

我得让自己有事情可做,因为当我一安静下来,回忆就会逼着我看不想看的幻灯片一样,把那些本来以为早已从记忆消失得画面,重新给你清晰的放映出来,每看一次,你觉得似乎已经愈合的伤口就又裂开一次。

我把精力都放到学习和一些社会工作上,一年下来,我自己都觉得不再是从前的我了。从那时候,我开始相信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迸发出超乎想象的潜力,女人也完全可以做的比男人出色。我是班上唯一一个学双专业的人,因为我们专业本来就难,但是我还是学了商务英语专业。

大二的那个夏天,暑假没有回家。因为我参加了贫困地区志愿支教。

考完试,离志愿活动开始还有好几天。我没事就去海边游泳,蓝蓝的海水,宽宽的海面,轻轻的海风,使我可以完全放松自己,我喜欢拼命游,直到自己彻底的精疲力尽,然后就躺到沙滩上,晒晒太阳,这个时候是我最喜欢这个城市的时候。

上帝说,给你关上一扇门,就会给你打开一扇窗。其实上帝已经给我打开过很多窗了,我总是自己轻轻的把她关上了。每一次我收到纸条,或者礼物,甚至最直接的电话或者当面表白,我总是能保持一种超然的姿态,连我自己都惊讶于自己的成熟,我不想伤害任何一个人,也不想接受任何一个人。

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是个阴天,天比较冷,风比较大,浪也比平时高多了,我还是跟平时一样做了一下准备运动,就向深水区游了。感觉海水凉了很多,一个接一个的浪头大过来,游得挺费劲,不过我心情却很舒畅,没有了平时拥挤,也没有了平时嘈杂,只有海风和海浪的即兴演奏,第一感觉和大海贴得那么近,似乎已经融合在一起。

当我在沙滩上躺这的时候,耳边响起一个很有磁性的男声:“你是君吧,今天天冷,风又大,你这么躺着很容易感冒的。”我睁开眼睛,一个有点脸熟的男生不知什么时候站到了我的身边。“你是……”,“我是物理学院的刚,在那次下乡支教的动员会上我们说过话。你不记得了吗?”

刚很魁梧,去支教的路上,我的行李自然落在了他的肩上。到了那个希望小学后,生活的艰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一日三餐一成不变的蒸土豆加水煮萝卜,一个月中就尝到了两次肉味——我们去的第一顿和走的最后一顿。带去准备做干粮的火腿和方便面,在第一天就分给了那里的学生,那咽这口水的眼神是让谁也无法拒绝的。晚上,我们几个人聚在一起的时候,不免发发牢骚,但是没有一个人说,“后悔”两个字。这时候,刚总是讲个笑话什么的,让大家暂时用笑声忘却嘴里的土豆味。

看上去成天乐呵呵的刚,其实是个心细的人。常常在我不小心陷入回忆的黯然时候,出现在我的旁边,跟我调侃一会儿,当这个似乎不经意的关心第二次的时候,女生的特有的直觉告诉我,刚对我有感觉了。一个月枯燥的支教生活中,刚借给我的几本书成了打发时间最好的消遣。结束的时候,才有人告诉我,这些书根本不是他带去的,是他磨破嘴皮子从校长家里借来给我看的。

如果现在你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那么你可以问问自己:你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满意吗?满意的话,你就不用做什么了,好好享受吧;不满意?那就简单了,什么地方不满意,那就是你现在需要做得了。以前我总是用这个方法,来支配自己的时间,似乎屡试不爽,感觉总能让你自己平凡的生活变得充实起来。

我修了双学位,因此,我的业余时间大部分是在图书馆渡过的。那个暑假后,图书馆的自修室很紧张,去晚了就没有座位了,给我占位成了刚的义务。慢慢的,给我打水,给我拿书包,也似乎成了理所当然的事。刚约了我好几次,我都没答应,除了十一的时候一起去爬了一次山,因为有好几个同学一块儿去了。刚显然仔细的打听过我的故事,圣诞节的时候他送了我一张Bryan Adams的CD,那张圣诞卡写了这么几句话,圣诞快乐,送你这张Bryan的CD也不知道你喜不喜欢,我挺喜欢那首right here waiting。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不要因为曾经失去过,就不敢再去拥有了。天冷了,多穿点衣服,当心着凉了。读到第三遍的时候,我的眼睛已经湿润了。

不留神之间,已经是大四了。那天,刚告诉我一件事,阿杰三天后去北京,他已经被Berkeley录取了。刚默默地说了一句,你去送送他吧,他是中午12点半的火车。我没有去,也许,阿杰是一把一字口的螺丝刀,而我是十字型的螺丝,勉强的话,只会把我这个螺丝拧死。我很清楚,阿杰和我永远只是平行线了。不知道,本来是不该相识的他们怎么相识的,我没有问,刚也一直没有说,只是告诉我,关于我喜欢的音乐,喜欢的作家,喜欢的菜,等等,等等,都是阿杰跟他说的。也许,有些债只要你欠下了,就永远没法还清了。

5.叙事文章:周末清晨的校园 篇五

一个周末的清晨,我独自来到校园,外面朦胧的笼罩着一层薄雾。我迈着轻松的步伐缓缓的来到校园,刚到校门,就看到了一座庞大宏伟的假山,假山周围尽是花草,一丝带着寒意的微风轻轻扶过我的衣袖,扑鼻而来的`花香令我陶醉。

向前走走,便能在雾中隐约的看到迎风招展地五星红旗,看着,看着,我心中浮现出当年革命先辈在战场上拼杀的场面,是他们的血肉换来了我们今天这幸福的美好生活。旁边,是个椭圆形花坛,花坛周围使用大理石围成,里面种着花草树木,远远看起来,美极了!……

渐渐的,雾散了,远处挂着人工鸟巢的银杏树上,静听,可以听到叽叽喳喳的鸟儿欢笑声,花花绿绿的鸟巢衬托着刚刚发出芽来美丽小榕树,简直无以伦比。刚刚栽上的梧桐树也深受鸟儿们的欢迎与喜爱,都在上面欢乐的玩耍。

向前直望,便能看到高四节的两座教学大楼,大楼长约200米,宽约15米,高大约10米,远远?望,好似一座拔地而起的小山,高大而雄伟,壮观极了!楼房顶的边沿,插着数支五彩缤纷的小旗,正在欢快的起着波浪。

草坪上,露珠滋润着小草,使他们充满生机,焕发着真正的“绿”,让我淘淘欲醉!

6.关于大学校园的情感文章 篇六

伤害在爱情中似乎是逃不掉的,有人说,在爱情中,只有受伤才能成长,才能看清楚什么叫爱情。爱情也如生活一样残酷,一定要用打击来教育人。但是大学是一个很尴尬的地方,我们不认为在大学里不可以谈恋爱,有的甚至在大学就结婚了,这是我们的权利,但是我们同时又会有认为,在大学这样的象牙塔里面,连恋爱都是幼稚的,带来的只是伤害。那么,在大学里,我们就应该怎样去经营好一份纯真的爱情呢?

大学很美好,可以风花雪月,可以无忧无虑,可以纯真得一尘不染,没有社会的复杂,没有生活中琐碎的关于柴米油盐的烦恼,没有巨大的压力,所以,大学里面的爱情应该是最美好的。对,大学的爱情是最美好的,但是最美好的东西就如同是水晶一样,美好得如此的脆弱,经不起一点碰撞,一摔到地上,能够拾起来的就只有会刺伤人的碎片了。或许是我们自己把大学的爱情制造成易碎的水晶球的,我们把它想象的太美好了,不允许它沾上一些世俗的东西,如果不小心沾上了,我们就认为爱情走了,又或许,我们只是把类似的爱情当成了所谓的爱情了,我们并不是真的爱了,但这样去而让我们伤得很深。

大学是什么?爱情是什么?大学的爱情又是什么?谁走过大学之后不会想起大学里无关世俗的爱情啊?有人曾说,在大学里不谈一场恋爱,是会后悔一辈子的,有些美好,是错过了就没有的。我相信这句话。我们有恋爱的权利,我们有恋爱的理由,因为我们不要孤独,因为我们要一份完整的大学回忆,因为我们要一份以后永远也不会有的最纯真的爱。

但是为什么大学里的那么多爱情,最后还是以伤害的泪水结束的呢?因为年轻,所以我们抱着有资格犯错的心态,很勇敢的去爱了,以为自己经得起伤害,因为天真,所以我们相信我们的爱可以抵御一切,直到最后,发现爱情的盾根本抵挡不住生活得矛时,我们也才知道,我们曾经以为受得起的伤害真的太重,以至于留下的是永远的心灵疤痕。大学里的爱情没有错与对,爱就爱了,爱了就勇敢爱了,没有必要选择后悔,但是我们却应该让它带来的不是累计的伤害,而是美好的回忆。

我们必须先清楚的知道,象牙塔里面的爱情不一定经得起生活的磨洗,我们一直在生活中,没有可能真的完全摆脱生活谈爱情,我们不是现实,但是必须生活。不要把爱情想象得如何如何的神圣,把它想象成最美的水晶球,摔碎的时候越是心疼。再次,我们要面对的不止是相爱,如果你不幸的不能相爱时,请相信,我们可以寻找另一份美好的。

而在大学里,还有一种爱,“暧昧很近,爱情很远”,我们要经营爱情,但一样,我们也要经营好暧昧关系,那是一种不确定的爱情,两个人之间或许有爱情的存在,或许什么都没有,只因为两人都没有道个明白,两个人都不清楚对方的心意,于是一直保持的一份暧昧,不说是因为害怕,害怕对方的拒绝,最后就一直暧昧下去,感觉却里爱情很远,永远处于一种比友情多一点,比爱情少一点的微妙关系中。而处在这样的关系中的人是最痛苦的,这样的爱,或许从一开始就是伤害,有句歌词就是这样说“暧昧,让人受尽委屈,找不到相爱的证据,何时该前进何时该放弃……无奈我和你写不出结局,放遗憾的美丽停在这里”,暧昧的人是很无奈的,没有办法把爱情摆在阳光里弄个清楚,一直在用心的揣摩对方的心意,害怕对方的突然冷漠,却又因为害怕拒绝而不敢说出自己的爱。

其实我们没有必要把大学里的爱拿出来像解剖尸体一样分析得透透彻彻的,爱情本来就朦胧的,而大学里面的爱情更是朦胧的美好,我们也没有必要提防着那些爱情所带来的伤害,没有伤害的爱情很不真实,或许伤害让我们看到更多爱情的美好。只要我们用心,没有什么经营好还是不经营好的爱情,如果因为我们的爱情太美好而受伤,那我们就在心灵深处怀念那份美好就已经足够啦。大学是一个大课堂,既然它可以教我们知识,教我们做人,教我们要爱自己的父母,教我们要真诚的对待朋友,那为什么就不可以教我们爱情呢?

大学爱情就是简单的一回事,只要我们不去刻意的经营,就是我们最好的经营方式,尽量的让自己的爱情只是爱情,尽管我们无法摆脱生活,还是让我们把最纯真的爱情放在最纯真的大学年代吧,尽管过后我们会失去,但至少,在我们心里曾经有一份美好,一直不会消失的美好,即使那是用伤害换来的。

大学爱情很美好,请珍惜每一个人,珍惜每一刻真心,珍惜每一份爱情,即使是单恋,因为你也曾在别人的梦里,给过别人快乐,他(她)也曾为你付出一份真诚的爱,尽量的不要让自己伤害每一个真心爱你的人,也不要因为曾经被伤害而失去爱的勇气。让大学的爱情保持它的美好,就算是易碎的水晶球。

7.校园文化的文章 篇七

党的十七大以来, 落实科学发展观和面对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 更加重视民生问题和生态文明建设, 旅游业被定位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 进一步成为广泛涉及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复合型产业。基于溱潼镇工业基础薄弱, 农业又处于地少人多的客观状况, 2000年溱潼镇党委选择了发展旅游生态复合型产业, 这是一项既适合溱潼镇镇情, 又符合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正确举措。历史的积累, 文明的遗泽孕育了溱潼独特的经济文化个性, 杰出的人文、开放的经济、典型的水乡古镇风貌等。这些使古镇的保护性开发, 责任重于泰山, 保存一个典型而又完整的溱潼古镇形态, 这是发展的基础, 依托“古镇保护”, 实施“发展大旅游、建设小城市”的战略目标, 缔结古镇旅游发展的经济圈, 这是溱潼发展的最佳选择。党委政府凭借着这里悠久的历史资源、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厚重的文化资源, 开始着手研究恢复整理古镇历史文化, 开始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 一个继周庄之后的水乡旅游古镇, 名声鹊起, 神奇般展现在世人面前。2005年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7年被评为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一举在全国打响, 2012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一、主攻两大板块彰显古镇特色

充分利用我镇“古”和“水”两大特点, 以“完善景点、挖掘内涵、连接沟通”为主要措施, 全力打造“水域景区”和“古镇景区”。一是丰富古镇景点内涵。不断提高文化内涵, 努力增强游客的参与性、互动性、娱乐性。使古镇旅游由单一“看”, 拓展为“感受、参与、互动”的复合性旅游。二是开发水上游览线路。加强和周边景区的联动, 将灵秀的水乡风貌跟厚重的历史文化、独特的饮食文化交融结合, 使游客能更深切地感知溱潼的水乡魅力和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

二、拓展两大市场做大旅游产业

一是全力开发旅游商品, 拓展卖方市场。开发具有溱潼特色的系列水产品, 统一营销, 形成规模。新建“溱湖八鲜”美食一条街, 重点推介“溱湖八鲜”和“溱潼十六小吃”, 让游客在溱潼玩的开心、吃的称心。同时积极引导鼓励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产业, 研制生产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 满足游客购物的需求。二是全力开展旅游营销, 拓展买方市场。充分发挥旅游公司的平台作用, 抓好市场营销工作。采取举办旅游节、召开新闻发布会、旅游商品展销会等形式加大旅游的宣传促销力度。研究制定政策, 努力营造与各地旅行社搭建资源共享、客源互流、市场共建、利益双赢的良性竞争和精诚合作局面。

三、以历史、人文、民俗为三大主题, 全面打造文化旅游精品

(1) 、借助丰厚的人文资源, 恢复了相关景点。东观归渔是古“溱湖八景”的首篇乐章, 位于镇东华光桥下, 原来是建于后晋的一座道观。观前是渔船停靠的港湾, 每当夕阳西下, 炊烟袅袅, 星光渔火, 交相辉映。湾内的观渔亭、亭边九曲桥和麋鹿石雕顾盼生辉, 极具诗情画意。该亭由民国元老于右任铭额:“观址留芳, 远寺疏钟初夜月;渔舟唱晚, 小桥流水夕阳天”就是此景的最好写照。

院士旧居为当今世界著名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李德仁、我军自动化技术与建设的开拓者李德毅弟兄院士的旧居。旧居由乾隆大厅、睿园和东西两群宅院和后花园组成, 为水乡古民居之代表, 这里有当年荣德生先生的下榻处和无锡三新公司驻溱办事处旧址。

慧井位于院士旧居睿园内, 与井旁的智泉相映成趣。据说饮用了这里的水, 便可“壮志乘扶摇”了。

从院士旧居走出是李家的后花园——山茶院。早在清代乾隆年间, “花影清皋”就成为溱潼古八景之一。清代孙乔年这样写道:“满庭花卉一灵泉, 碧水清澄镜面圆。月下阶前僧去后, 闲听窗外水涓涓”。

民俗风情馆原为朱氏古宅, 馆的门额由原江苏人大副主任戴为然所书。馆内有清末民初古宅四十余间, 门厅、大厅、穿堂、堂屋、厢房、照壁至今保存完好。尤其是干架式仪门和上面的砖雕工艺精湛, 呼之欲出, 令游人叹为观止。

馆内秦砖汉瓦馆收集了本地区上自秦汉时期的各种瓦当、古砖、工艺品千余件;耕织馆内有古农具、古织机、古纺车、古风车和各式古代辗米、舂米工具, 为古代农耕文化展示的集大成者。

契约文书馆, 馆藏溱潼地区历史文书计1355件, 藏品起于明万历八年 (1472年) 止于1958年, 时间跨度487年。这些历史文书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 对研究我镇地方行政区划、历史、宗教、家族、货币、司法、战争等提供了生动的例证。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洪波先生称之为十分难得的民间历史文书宝库, 并将自己收藏的5份古契约无偿赠送给我馆。细读这些历史文书, 如同走进了时空隧道, 返身四百多年, 产生几多惊叹、联想和感悟!

溱潼古八景之一的绿树禅寺原名绿树院, 建于五代时期 (907-960年) , 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明代大修时留下了长腭龙、五尾凤的石础史证。今山门的匾额是已故的中国佛教协会副主席茗山长老所写。五开间的佛殿建筑全国少有, 殿中巧妙地采用过梁山、金字山、中柱山多种结构, 既美观又实用。梁间蜀柱、抱梁云、荷叶墩做工精细, 充分显示了水乡古建特色风貌。

寺内的一株千年老槐高十数米, 粗约二围。虽枝干中空而根深叶茂。相传这里是董永与七仙女初会之处, 镇东的董永墓、镇南的鹊仙桥和待建的鹊仙岛旅游胜地使这段神话故事日臻完美。

老槐树旁的槐安亭巧妙地借用了“蚁穴南柯”的典故。亭边的槐仙井, 相传其源头与5公里外董永墓前的辞郎河相通。每当七夕之夜, 俯身井边, 依稀听见“无人私语”的悄然之声。

老槐树下的婚俗馆设有花堂、洞房。备有花轿、凤冠霞帔和各式礼担、礼盒。展示了里下河地区婚俗风情。一年一度的“中国·溱潼情侣节”就在这里举办。大词作家阎肃先生亲自主持了首届开幕仪式。并留下了“茶王百岁铺霞锦, 槐佬七夕渡鹊桥”的美好诗篇。

神奇的古山茶是溱潼旅游的闪光亮点。该山茶植于宋代, 距今已有800多年, 为“松子”品种。经专家鉴定是国内人工栽培的山茶中生长地域最北、基径最粗、树干最高、树冠最大、花开最多、树龄最长的一株奇葩, 享有“六最”之美誉。国际茶花协会主席格里高力�戴维斯先生称“这棵800多年历史的“松子”山茶树是国际山茶树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世界茶花文化遗产。为全球人工栽培的茶花之王”。该树先后与云南丽江、台湾阳明山两处山茶结为“姐妹花”和“团圆树”。为进一步提高溱潼古山茶的知名度, 在中国茶花协会的大力支持下, 在镇区西郊, 创建了全国第一座以观赏为主的茶花植物园。园林占地近3000平方米, 栽有世界珍贵茶花1500多株, 200多个品种。

“好鸟枝头亦朋友, 落花水面皆文章”。如果说“古”是溱潼的神韵, 那么“水”就是溱潼的灵魂。0.54平方公里的土地承载着千年古镇的沧桑变更, 近年来, 党委、政府在恢复古镇景点建设、注重历史传承的同时, 还充分利用水面资源, 结合古镇优势, 大力做好水上旅游文章。

水云楼始建于宋咸淳年间, 因四周云水苍茫而得名。也是溱潼“南楼读书”古八景之一, 别看它蛰居水国, 可它与武汉的黄鹤楼、镇江的多景楼和南昌的滕王阁合称为“三楼一阁”。2005年在冯其庸先生的倡导下得以重建。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楼不在大, 有文永恒。黄鹤楼是因崔浩的题诗而闻名于世;多景楼因米芾的题字而身价百倍;滕王阁以王勃的名篇而千古传颂, 我们的水云楼是以蒋鹿潭和他的<<水云楼词>>而闻名于海内外!

驸马亭是根据季驸马的故事而建, 它位于镇南郊湖北村村口。泛角重檐琉璃金瓦, 外有石栏环抱, 富有皇家气魄。相传明天启年间, 奸党专权, 季氏驸马直言进谏, 险遭厄运, 为了避难, 携公主幼子一同沿运河乘舟而下, 在这里弃舟登岸, 改季姓为田, 隐居乡间。今溱潼湖北口一带的田氏和当今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都是他的后裔, 人称“乡贤世家”。今驸马亭所建之地是当年季驸马舍舟登岸之处。

大学士码头是明朝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储巏少年时期去水云楼读书系舟的地方。码头前的这尊仿青铜石像, 底座呈覆斗状, 高80公分, 以寓意他“才高八斗”。弱冠之年的储巏手不释卷, 才华横溢, 踌躇满志, 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北望江乡水国中, 帆悬十里满湖风。白苹无数依红蓼, 惟有逍遥一钓翁”, 大诗人笔下把江乡水国的自然风光描绘得多么美丽。“一眼望三湖, 湖南、湖西、湖北口”相传也是大诗人留下的半副孤联, 五百年来一直是人们茶余酒后难以应付的话题。

(2) 、做好古文化的挖掘。重新刊印了《水云楼词》, 被国学大师冯其庸先生赞为研究清词的一大幸事;组织人员对古镇的民间传说、民间风俗、民间手工艺制作等进行了挖掘整理并形成文字材料, 积极申报非物质遗产, 使这些历史遗存得以重新焕发生机, 为旅游服务。同时, 还将包装出一些民间文艺、民风民俗进行表演。组织对古文化有一定研究的人士成立了溱潼镇古文化挖掘与保护工作小组。工作小组成员利用业余时间, 对古镇的历史沿革、民俗文化、民居特色、民间美食、传统手工业等不同领域进行深入挖掘。编印了《溱潼旅游》内部资料, 不定期刊登有关溱潼古文化的内容。同时, 采取多种形式展示成果, 将民俗文化演化成旅游活动向游人展示。并将相关资料编印成册, 目前已编印了《古今诗人咏溱潼》、《溱潼古秋水庵》、《寿圣寺与水云楼》、《八仙在溱潼》、《九月十六灯会》等内部资料。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系列丛书《溱潼》也已出版。

(3) 、利用溱潼镇历史文化资源, 挖掘、提炼和开发廉政文化资源, 以历史名人的廉政勤政故事为主线, 以相关历史遗迹为基础, 建成集观光、休闲、教育功能于一身的特色鲜明的廉政文化景点, 提升景点廉政文化的影响和教育功效。完善现有的水云楼和储巏广场两个景点, 根据挖掘整理的典故, 制作一批廉政文化的浮雕、雕塑和展板、楹联, 颂扬明代廉吏储巏为官清正, 刚正不阿的品德;修建清官施淑贤廉政坊, 重现古代“清官留下一只靴”的场景, 通过图片、实物的展示, 给参观者浓厚的廉政文化熏陶;研发廉政文化工艺品, 制作出一批具有廉政文化特色的砖雕、木雕和文房四宝、笔筒、镇纸、清风扇、壁挂等旅游产品, 增强廉政文化的影响力, 吸引力和渗透力。

8.校园文化的文章 篇八

借此理念,我尝试推行一种以文本为载体、少教多学、少讲多做,让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初读抄查—翻译归纳—赏析挖掘—联想领悟—拓展延伸—积累应用。看起来似乎环节繁杂原始,实际可概括为“翻译解疑归纳(文字层面)、赏析挖掘领悟(文章层面)、拓展积累应用(文学和文化层面)”三大环节,再简而化之就是“翻译—赏析—拓展”。操作简明有效。其实质就是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激活文言文教学。下面我谈一谈具体的做法。

一、翻译解疑归纳——翻译文本,解答学生疑惑,归纳文言现象

(一)初读抄查。首先是“初读”,就是学生调动积累来朗读,边读边猜意思。“读”是对文言文的整体感知,进而了解文本的大体内容,为后面的深入学习打好基础。其次是“抄”,“抄”是要求学生动手将课文下面的注释,摘要抄录到原文中相应的字、词、句头上去,以能体现常用文言现象的字词句为主。教材的注释本是很详尽的,给学生时间,学生完全可借这些注释大致读懂原文,但学生往往不太重视它。“抄”这一做法,无疑是有利于自主学习的。抄完之后还有不理解的怎么办?最后就是“查”。注释再详,也不可能释尽原文中的每一字词句,况且学生不同,对课文字词句的理解也会有所差异。“查”,即要求学生对注释未涉及而自己又感到理解有困难的字词,自己动手查一查相关工具书、参考书,并将查得的东西用红色笔录于课文旁边,以便使难点更醒目。此法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翻译归纳。首先是“翻译”,即对着已“抄”“查”好的课文,逐字逐句地口译。此过程肯定还会有疑问,可以同桌或前后桌协作,也可学生互问互答,或与参考书比对;最后再上传学生尚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就典型问题进行点拨,既为点拨,老师便没必要对原文章句作通篇的讲解,而应侧重于对文中关键字词句及重难点的诠释、讲解。以学生对字、词、句的意思已没疑问为分界线。至此,学生大致实现读通、读熟课文的目的。 “归纳”是指引导学生回忆、联系、比较、整理并归纳文言现象,即归纳常用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一义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以“词不离句,句不离段”为原则,其实就是结合语境理解,归纳在笔记本上。“归纳”这一环节也可放在学习完课文的复习阶段,可以整个单元一起分类归纳。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分类整理,这样有助于词语的积累。把这些东西专门积累在本子上,长此以往就会积少成多,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能力,也为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这些环节是学生独立自主学好一篇文言文的关键,同时也是学生积极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过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这些环节,尽量安排在第一课时当堂完成,不得已让学生带回家的,要有检查落实的后续措施。

二、赏析挖掘领悟——赏析文本内容,挖掘并联系实际领悟文本的内涵和外延

疏通完文字层面的文意,接下来就是文章层面的内容“赏析”了。可以像学习现代文那样,根据课文的教学目标设计若干个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具体清晰明了,能引领全文和体现教学重难点,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据此先归纳各段大意或文章主要内容,再借助设计的若干个问题赏析文本内容,挖掘其思想情感内涵,并要让学生学会联系实际来观照——古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于今天仍有借鉴意义,学习后明白什么,悟到什么,都应该归纳总结,以提升阅读品位,获取熏陶。

(一)赏析文本内容。即对文言文段落及全文,在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的特点予以理解与归纳。如教学《烛之武退秦师》,可设计以下四个问题:

1、烛之武是在什么情况下“退秦师”的?

2、烛之武是怎样出场的?

3、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退师的?

4、秦伯退师后,晋文公表现如何?

以上四个问题,以第三个问题为重点。因为它是课文的难点,要集中突破。

第一个问题是引出文章的第一段。讨论烛之武“退秦师”的背景,分析战争的原因。

第二个问题是引出文章的第二段。烛之武出场是由于佚之狐的推荐,这是侧面烘托人物形象,衬托出烛之武卓越超群的外交才能,使主人公未出场时,就引起了读者极大的关注。

第三个问题是引出文章的第三段。分析烛之武的劝谏艺术,体会烛之武的辩才。烛之武的说辞共125个字,语言非常精炼,含义丰富,可分为四层:①“亡郑”于秦无利可图。②“舍郑”于秦可得实惠。③晋君不可信。④阙秦利晋不可为。总之,在短短的百余字内,烛之武站在秦的立场上,替秦分析围郑的利弊,层层深入,句句击中要害,又句句打动秦伯,使秦国最终撤去了包围,保全了郑国。整个说辞充分表现出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第四个问题是引出文章的第四段。晋文公最后以“不仁”“不知”“不武”三条理由退兵。

通过以上四个问题,学生对《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的内容、结构及语言就能够理解和归纳了。

(二)挖掘并联系实际领悟文本的内涵和外延。即挖掘文本语言文字表层下隐含的深层次的内容和思想情感内涵,联系实际观照古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提升阅读品位,获取熏陶。如教学《烛之武退秦师》,可设计以下几个问题来帮助学生挖掘文本的深层次内容和观照古人的人生价值观。

1、晋国攻打郑国有“无礼于晋”和“且贰于楚也”两个原因,这两个原因与秦国根本没有关系。为什么秦国要和晋国一起围攻郑国呢?

2、烛之武能说退秦伯除了有他的三寸不烂之舌之外,还有什么客观因素吗?

3、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的四点理由中最关键的是哪一点?

4、结合全文,你认为烛之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探究第一个问题,学生联想到秦国帮助晋国是作为同盟者出兵,只是意图获取点好处。从而挖掘出秦晋围郑的真正原因是为了争夺利益,扩张势力,称霸诸侯,进而联系实际得出“春秋无义战”的结论。

探究第二个问题,学生联想到秦国和晋国只是为了利益暂时联合,他们联合的基础不稳固。这是烛之武说退秦师的客观因素之一。另外秦伯是一个善于决策、善谋利益、胸襟开阔的君主,这也是客观因素之一。进而使学生领悟到劝谏能否成功,除了要考虑劝谏者说理的艺术,还要考虑被劝谏者的客观因素。

探究第三个问题,学生得出的结论应该是“阙秦以利晋”这一点理由最关键。从而使学生联想明白国与国之间的结盟或战争,都是一个“利”字使然。

探究第四个问题,学生一方面认可他是一个深明大义、不卑不亢、能言善辩、有勇有谋的爱国者形象,另一方面又认为他有些清高和孤傲。联系实际,从现代人的眼光看,烛之武满腹才华,却等到70岁,才被启用,除了有当权者不注意选拔人才,有权者的嫉妒等原因外,也有烛之武自身的性格缺陷。这一个问题的探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和历史事件时能够一分为二地、历史地、辩证地看待人物和事件。

通过以上四个问题的探究,学生对《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就达到了深层次的赏析,提升了阅读品位,明白领悟到了文本的内涵和外延。

以上两个小环节,可根据具体文本灵活运用。既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分开进行。同时,“赏析”的过程,教师切忌包办。凡是学生在课下注释或课前提示中能找到的,教师不讲;凡是学生能够运用已经具备的知识能力来解决的,教师适时提醒,及时鼓励;凡是经过点拨学生可以心领神会的,教师要及时启发指导。

三、拓展积累应用——拓展同类课内课外文本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和方法并应用于实践

经过了“赏析”的过程,学生能够揣摩咀嚼理解词句而更准确、深入地把握了文本的内涵和外延。接下来就要借鉴古代文学大家的写作技巧,体味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加强积累与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和迁移运用的能力。

(一)拓展同类文本阅读。即学习了一篇文言文,可介绍学生在课内或课外阅读与其同类型或相类似的文言文。如教学《烛之武退秦师》之后,可向学生介绍《触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召公谏厉王弭谤》等同类型文本,它们都是古代臣子对君王的劝谏,因此,可以让学生以这四篇文言文为载体,搜集资料、探究古人的劝谏艺术及其对现代人的处事意义。教学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后,可让学生对比阅读苏轼的《石钟山记》,探究二者在语言、写作方法及思想观点等方面的异同。教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后,可将本文与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进行比较,探究魏晋人与唐人生命观和精神气质的异同。

(二)积累写作素材和方法并应用于实践。即把文言文中涉及的人、事、物及写作技巧作为作文素材和方法积累在自己的写作素材和方法本里,在作文时有意识地加以借鉴和运用。如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时,烛之武其人其事就可用于作文时“爱国”“智勇”等方面的话题;叙事过程中,作者体现的“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巧设伏笔,首尾呼应”、“波澜起伏,跌宕多姿”的艺术手法值得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借鉴。教学《鸿门宴》时,刘邦、张良、樊哙、项羽、项伯、范增等其人其事可在作文中灵活运用于各种话题。教学《劝学》时,荀子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论述。其中所体现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议论文写作范式和在论述中运用的比喻、正反对比等论证方法都值得学生在议论文的写作中借鉴运用。

以上所介绍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中可视课文篇幅的长短,或整篇进行,或逐段进行,也可根据学情调整或删减部分环节。总之,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自得、自悟和语感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能力。

9.文化留人--企业必做的文章 篇九

所谓文化留人,就是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及约束功能,使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企业发展目标相一致,最大限度地释放蕴藏在员工心中对事业追求和个人价值实现的能量,增强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增强人才对企业的归属感.

作 者:王爱军  作者单位:胜利油田党委办公室副主任,高级政工师 刊 名:中外企业文化 英文刊名:CHINESE & FOREIGN CORPORATE CULTURE 年,卷(期): “”(9) 分类号: 关键词: 

10.校园文化的文章 篇十

厘清廉政文化概念的内涵,是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界定廉政文化的内涵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首先,廉政文化的主体是全体公民。廉政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念,不仅规范和引导着执掌运用公共权力的组织和个人的行为,而且规范和引导着普通公民对执掌运用公共权力的组织和个人进行评价和监督的行为。因此,廉政文化的建设者和承载者应是全体公民。其次,廉政文化具有时代性特征。廉政文化必然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的变迁而演变,从而被赋予时代性的新内容。再次,廉政文化是一个包含众多要素的文化结构。探讨廉政文化的内涵,既要考虑各项要素,又要抓住核心和关键,为廉政文化研究确立准确而清晰的分析框架。最后,要关注廉政文化的功能。文化的功能在于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廉政文化就是人们用以应对腐败难题的工具,其功能指向非常明确具体。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廉政文化是指一国公民中当时所盛行的关于廉洁从政的理论、价值、制度、心理等,主要用来规范和制约执掌公共权力的组织和个人的行为。廉政文化主要由理论、价值、制度和心理四个要素构成。廉政理论主要包括人们关于廉洁从政的指导思想和理论知识。廉政价值是指廉洁从政行为对人民群众的作用、功效和意义,是对廉洁从政的判断和评价。廉政制度是一

1套旨在规范和约束执掌公共权力的组织和个人行为的规则。廉政心理主要包括廉洁从政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愿望和信念等。

在实践中,人们往往把廉政文化和廉洁文化混同起来,但二者是有所区别的。从包含的内容上看,廉洁文化是通过对人民群众的社会公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以规范和约束个体行为,营造一个廉洁奉公、诚实守法的社会氛围。廉政文化是政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紧紧围绕廉洁从政的心理倾向和价值取向,主要用来规范和制约执掌运用公共权力的组织和个人的行为。可以看出,廉洁文化所包括的内容、涉及的范围、教育的对象比廉政文化更为宽泛。从建设重点上看,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在于教育执掌运用公共权力的组织和个人规范地行使公共权力,同时规范和引导着公民对执掌运用公共权力的组织和个人进行评价和监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点在于教育全体公民不论是否执掌和运用公共权力,都要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廉洁自律、诚信做人等。从现实意义上看,廉洁文化的建设有利于廉政文化氛围的形成,而随着廉政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化,必将进一步促进廉洁文化建设的发展。

廉政文化作为在人类政治活动中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有其独特的功能作用。从功能的角度深化对廉政文化的认识,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廉政文化的内涵。廉政文化的主要功能有:一是导向功能。廉政文化有自己的一整套价值观,并规定着执掌运用公共权力的组织和个人以及普通公民所追求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努力把党内思想理论教育、纪律教育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以此去除思想深处的消极因素。二是陶冶功能。廉政文化渗透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通过一系列为人们所接受的道德价值观念来陶冶人们的精神和灵魂,进而规范和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三是凝聚功能。廉政文化反映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价值取向,能够以相同的精神理念、价值观念、道德准则、行为准则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聚集起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四是规范功能。文化是有规范性的,组成一整套行动准则。廉政文化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让执掌运用公共权力的组织和个人服从它所蕴含的一套行为规则。五是预防功能。廉政文化能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和廉政意识教育筑起党员干部的心理防线,通过文化的内敛机制消除腐败产生的主观动机。同时,廉政文化能够通过思想舆论道德的压力筑起社会思想道德舆论防线,起到遏制腐败现象的作用。(此文摘自《中国监察》)

监审室

11.校园文化的文章 篇十一

具体来说, 一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这就是说记叙文记的是一个人、一件事、一个景物, 但不能局限于一个人、一件事、一个景物, 而要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 揭示或印证某一规律, 给人以启示, 做到以小见大, 见微知著。二是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文章不但要让读者知其然, 还要让读者知其所以然, 认识事物的根源, 才称得上深刻透彻。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就要刨根问底, 深究一步。三是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是要求考生在写议论文时, 观点不落窠臼, 富有新意, 让人读后眼睛一亮, 精神一振, 受到启发, 触发深思, 文章胜人一筹。

记叙文要做到深刻, 须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大中取小, 以小见大

“一粒砂里看世界”, “一滴水能折射出一个太阳”。对于生活中看似简单、平常、琐碎的小事, 用心的人往往能从中发现丰富、深刻的内涵。所谓“小题大作”, 就是抓住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琐碎小事展开联想、想象, 跳出小圈, 扩大视野, 将其放到广阔的社会或历史背景中, 透过现象发现本质, 以表现大的主题。要善于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情、视野中的小角度, 揭示深刻的社会问题, 能够“袖里藏乾坤, 沙中显世界”。正如巴尔扎克所说:“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 惊人地集中最大的思想。”这种“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 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是写小事情悟大道理;二是写小人物显大精神。

二、感悟要深, 细节要精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古语云:“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这里的“至微”就是指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美, 具有永久艺术价值的细节。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达到“一瞬传情, 一目传神”的境界。一些同学的文章, 能从生活中选取新鲜的材料, 叙写也比较生动;但是, 没有真挚情感的涌动, 不能带来心灵的震撼;没有理性之光的闪烁, 不能给人人生的启迪。究其原因, 是没有用心感受体味生活, 不能解读生活中蕴涵的丰富情感, 不能捕捉生活所折射的深邃哲理。“一花一世界, 一树一菩提”, 纵览世界, 洞察人情, 用心感受, 用心体味, 方能感受到真情的可贵、真理的永恒, 方能写出动人的华章。

三、借助议论, 深化主旨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深刻的思想内涵是文章的“灵魂”, 感悟则是使“血肉”中生出“灵魂”的手段和过程。没有感悟就不可能对生活进行精加工, 就无法使主题思想得到升华。高考作文选择叙事类文体追求深刻, 可以用议论的笔墨画龙点睛说理性的文章, 要想深刻, 须做到:

(一) 议论深入, 见解独到

生活中有些材料看来似乎很平常, 但却包含深刻的意义, 我们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 探究并揭示现象存在的背景, 把小题材放到广阔的社会及历史背景前面展开。在作文中, 用“这样的背景下”做引语, 给看似一般的事物提供一个背景, 相形之下, 事物就会有不同的意义, 深入开拓, 就能收到“一滴水反映出太阳光辉”的艺术效果。

(二) 揭示原因, 具体分析

从宏观上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 即用发展的眼光、联系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问题, 从因果关系上把论据和论点联结起来。运用这种方法说理, 可以用“因为”开拓思路, 当然这只是外在的, 更重要的是例子与分析应当存在因果关系, 而不是人为地强加上去的。同时还要注意到所分析的原因跟论点相一致, 否则就无法把材料和观点联系起来。要用理性的睿智之光, 对观察到的表象下一番“振叶以寻根, 观澜而溯源”的功夫。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 对事物的现象进行概括, 去伪存真, 去粗存精,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 进而“上升”“飞跃”, 形成对事物理性化的认识。同时, 注意对事物发展过程进行动态分析, 探求事物在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上的特殊性。

12.企业文化文章——诚实 篇十二

在外居住近两个月,每天早上去赶班车,都会买点包子、鸡蛋当早餐。早市上的摊点很多,早餐的类型也多种多样。最开始,天气很凉,我每天穿便装,到了包子店门口会喊一声:“老板,来两个荤香鸡蛋的包子。”或许是曾经有人买了包子没给钱,每次老板都把钱接过去,仔细数一下再放进钱箱。“有点小气啊”,我经常会这么嘟囔一句。

渐渐地,天气暖和了,最近上班时,穿上了工装,虽然很薄,但也不觉得冷。清晨,再去包子店买早餐,老板娘看见我穿着工装,说:“呀,你是长城汽车的员工啊。”我微笑的点头,那次,老板娘只是接过钱,顺手放进钱箱,没有细数。日子一天天过去,照例,我每天都回去包子店买包子,老板娘的态度越来越亲切,由之前的自己接钱,到让我自己放钱,她偶尔看一眼。越来越明显的,我感觉到她对我的信任在增加。

直到今天,早上,老板娘和老板似乎很忙,一个和面,一个搅馅。“老板,来两个包子。”像往常一样,还没到门口,我就喊了一嗓子。“噢,你自己拿包子吧,钱放在箱子里就行。”老板娘头也没回,一直在忙着。按照老板娘的话,我自己打开蒸笼,拿了两个包子,打开钱箱的时候,我愣住了,随即是满满的感动。这是多么大的信任啊!钱箱里,满满的都是钱!虽然都是一块、五块,最大的面额也就是五十,但总比我一块五的包子钱多的多。“老板,你对我这么放心啊,不怕我偷了你的钱哦。”我开玩笑道。“哪能呢,长城的员工我最放心了,从来不会偷奸耍滑。”老板娘擦了擦额头的汗,回头对我说。

从包子铺出来,走在大街上,觉得空气很清新。看着路上穿着长城工装的人,心里更是亲切。这种信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建立的,更不是某个长城员工能够单独建立的,那是一种长期的、共同的努力。长城人,用自己的行动,自己的信念,自己的涵养,为这个社会,注入了这么多的正能量。

此情,此景,充溢我心间的,只有一句话:我是长城人,我为长城感到自豪!

13.校园生活文章 篇十三

离初中毕业已经有两年多了,回想起那时候的校园生活就是酸、甜、苦、辣,但我仍然称其为“幸福时光”。因为她记录了我成长的点点滴滴,更多的是给予了我收获的喜悦。初中生活是一个自我磨练的过程。

在初中时光中,若没有经过艰苦的奋斗,没有经过辛勤的付出,我们的人生将毫无好处,就如同茧没有经过痛苦的挣扎而永久不会转成秀丽的蝴蝶,河蚌没有经过砾沙的一次次磨练而永久不会孕育成晶莹高贵的珍珠一样。初中是一生中储备知识、性格成熟的最为宝贵的时期。初中生活完美却显短暂,回首三年完美的日子,我思绪万千,有遗憾,但更多的是欣慰。每一天清晨,天空还散着点星星的时候,我们就背着书包去校园开始了一天紧张的校园生活。那时候校园的生活是苦的——那时候,每一天都是顶着月亮上学,顶着星星回家。在一天的学习中,课几乎是连着上的,即使到了午后也无法休息。夏天的早操我们做广播操,冬天我们就跑步。比起繁重的学习,我们很喜欢这段时间,很简单,大家边跑步边聊天。但是渐渐,每一天都要跑上10圈,很累很累。每一天回到家里总想洗洗就睡了,但是堆积如山的作业还在等着你,我是属于写的比较快的,即使这样也要到11点才能做完。有时真是觉得坚持不下去了,可自从看了甘如的《珍惜生命》这篇短文后,我逐渐明白了“谁能赢得时间,谁就能获得成功”,试看这天在建设社会中出类拔萃的人物,哪一个不是废寝忘食,日夜兼程的呢?也正是这些正能量激励着我,让我有了前进与坚持的动力。

校园的生活是更是辣的——能够说初中的学习竞争是残酷的,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赶超成绩好的学生的情绪就像吃了辣椒后想找到食物去掉口中辣味一样的着急,而排行在前面的学生深怕有人超过他也在着急的学着。大家都在不断的拼搏,谁也不会等谁,因为时间对于每个学生都很宝贵,所以没有人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帮忙别人,谁没有珍惜时间没有把握好时间就得淘汰。使得这种竞争变得残酷。不知何时谁会超过谁。在这个过程中使我深深的懂得:成败是取决于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认真、严谨的态度和勤奋的程度。同时校园的生活是也酸的——初中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使自己心里感到酸溜溜的事情,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交友上。比如:当许多人的学习成绩超过了你,甚至成为班里“落后生”,拖了班级后腿。这时,心里就会有些悲伤,甚至有些沮丧,想要放弃。当受到老师批评时,想到自己原先是个多么优秀的学生不免有些默默的伤感。在交友上也是一样的,偶尔因为一些小问题就会发生口角,产生分歧,这时候心里又是矛盾的,是不是该先说对不起。在这个过程中使我体会到:伤感、悲伤、沮丧是我进步的拦路石,我就应从悲伤中勇敢地走出来,化悲伤为前进的动力,坦然地应对它,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强者。

14.教研文章的提炼 篇十四

善于积累, 勤于记录, 这既是一种“叙事研究”式的专业成长方式, 也是好的教研文章选题不断产生的良好基础。储备丰富, “想法”自然就多, 这是选题的“前炼题时期”。从一个“想法”到成为选题, 则至少要过“问、查、清”几道关。

“问”。这个“想法”会是一个“好选题”吗?它有价值吗?它是“实经验、实体会、实尝试、实建议、实见地”吗?它的的确确是“真实的问题, 真实的研究与解决”吗?

“查”。搜索记忆储存, 查阅有关书刊, 将“想法”来一番“三堂会审”, 看是不是“借来”的, 是不是陈旧的, 是不是重复的, 以进一步决定取舍, 调整角度。

“清”。一清切口是否准实, 二清材料是否优足, 三清思路是否清晰。炼选题的更高境界, 就是更深入地开掘题材的创新价值, 提出新的诠释、新的方法、新的构架、新的发现。

二、炼成文

要“炼”选角度。对惯于“袖手于前、疾书于后”的写作者而言, 此项工作在“写前”已成。这里单项列出, 乃分而言之以资强调, 表明选题、成文各炼其“炼”。所谓选角度, 即指写前选题既“炼”, 大方向已定, 在此大框架下, 再精选成文角度。面对同一主题, 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 会有不同的“得”。

要“炼”找切口。为文章找定一个小切口, 既能写得实, 深得下去, 不致浮在面上, 又能与他人文章形成差异, 不致雷同, 此实为教研文章明智划算之选。如语文教学中的“长文短教”大家谈得多了, 但要能切开一个“小口子”, 就又要另辟蹊径了。

要“炼”容含量。教研文章属实用一路, 此类好文应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这包括教学智慧含量和专业研究份量。教研文章不像科研文章那么“科技”, 但在“有研究、有见地”上总还是有个相应标准的。“炼”, 就是要把这些“溶质”都凝练在一篇之内, 在“单位面积”内见密度。

要“炼”显新意。教研文章的新意, 不是靠华丽语言的外烁, 而是靠内容特色实力的魅力。立得起的标题、靠得住的文句、优质新颖的引证实例, 都是这种“吸引力”的体现, 最终炼制出的文本就是要把文内“力道”传真出来。写教研文章, 要通过行文这一修炼场, 将文本再三修改锤炼, 直到自认“最好”了, 才肯出手。

15.校园文化的文章 篇十五

●冯根林(安徽)

最近读到一些文章,心里很难过。我知道这类文章不少是“海归”和“博士”写的,他们都有着极高的学历,也有着很高的智商,他们常用著名学者的姿态,用放眼世界的目光批判苦难的中国,用精确的数据歌颂幸福的日本。文章中没有忧国忧民的情怀,只有对日本顶礼膜拜的向往。从这点上来看,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已经迫在眉睫。

我实在想不通,这些腹有诗书、学冠中西的所谓“大家”,他们难道不清楚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他们难道不了解当代日本“幸福无忧”的出处?况且日本真有那么幸福吗?如果日本真有文章描述的那么美好,为什么联合国新近发布的全球幸福指数最高的前十名国家中,没有日本的名字呢?的Jetpac笑脸幸福排名,日本全球垫底。

也许因为我们距离南京太近了,也许因为我们到大屠杀纪念馆参观的次数太多了。看到这些东拼西凑、洋洋洒洒为日本歌功颂德的文字能够发表,而且能在重要媒体上,我有说不出的心酸。

在这里我不得不引用这样一组网上的数据:

1991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中,对日本侵华战争造成的中国军民伤亡有如下的概略统计数字:“2100余万人被打死打伤,1000余万人被残害致死。”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前夕,中国军队和地方研究机构得出如下结论:“据不完全统计,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伤亡380余万人,中国人民牺牲余万人,中国军民伤亡总数超过3500万人。”

……

日本在全中国占领区的毒品贩售总额每年约为20.37亿元(日元)。日本在对东北的统治中,仅1932~1944年,就从东北掠夺了2.23多亿吨煤、1100多万吨生铁、580多万吨钢;1942~1944年的3年间,征收的粮食970万吨被直接运往日本。

日军侵占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中地区以后,决定以军用手票支付不包括华北在内的侵华日军军费。1937年末,发行额为137万日元;一年后猛增到3680万日元,1942年12月,发行额已达5亿日元……

据不完全统计,日本侵华给中国造成的财产损失约为777万亿日元(按1944年汇率计,约为194万亿美元),靠着抢劫积累的财富,“战后一贫如洗的日本”经济迅速腾飞。日本的GDP总值是46234亿美元,按此计算,日本要想赔偿中国的损失倾举国之力也要150多年才能还清,更有无数无价的宝贵生命,日本是永远也无法偿还的。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1972年9月29日上午10时20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至此,中日两国间悬而未决长达二十七年之久的赔偿问题,以中国政府的大义放弃画上了句号。为了友好,天文数字的战争赔款我们放弃了,可惜时至今日,日本对我们友好了吗?

今天之日本,借俄罗斯石油管线问题来牵制中国经济血脉,用参拜“靖国神社”来激起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借钓鱼岛问题侵蚀中国近海资源,与美国结盟在南海挑起事端,对侵华滔天之罪不发一声道歉,在民意调查中依然最敌视仇视轻视中国人……

在这样的境况之下,我们却读到了日本国家美好人民幸福一切都值得称道的文章,我不能不把这类精英作者称为文化汉奸。和平年代的文化汉奸们智商很高待遇很高情商也不低,中国人民用血汗培育了他们,他们却当起日本的美化师和吹鼓手。为什么这样做,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最清楚了。汉奸文化所描绘的美艳画面,其实皆是罂粟之花。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作为平民百姓,我没有博士的头衔,也没有留洋的经历,但我有朴素的爱国之情。我会做最通俗简易的联想:假如邻居抢劫了我的财富,伤害了我的家人,赖掉了经济赔偿,过上了优雅富裕的生活。我及家人只能卧薪尝胆、发奋图强。我们绝对不会去羡慕他们,更不会去歌颂他们。这不是狭隘民族主义思想,而是炎黄子孙的正常感情,也是任何一个国民的正常理智。

我们承认日本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我们不能容忍“日本月亮都比中国圆”“什么都比中国好”的奴颜媚态。

和平年代我们依然要警惕汉奸文化与文化汉奸。

16.和谐校园征文我写的文章 篇十六

花开了,开满枝头。“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空气中弥漫着一阵又一阵淡淡的花香。春天开满了枝头,整个春天在校园里回荡。一座校园,沐着春风,风景无限;一群学子,荷着梦想,走在路上。一角一落的深情,一日一夕的成长,伴着坤舆,展成卷卷诗图,安静欣赏。

第一卷 如画:水木皆晴翠,依依总关情

坤舆园,是一个胜景如诗的所在。

清晨的远望,迎见了第一缕阳光的喜悦。喜鹊悄然穿过枝梢,活泼生动的明媚。一泊波光粼粼的湖水,多少久久难了的情思。漫步在校园的小道上,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听着那绿色的声音,任阳光慵懒的扑在面颊。

自然的灵韵也总搭配的缤纷有致,与你许多的宁静。而你的眸子,也无法掩饰曾对那抹绿意有过怎样的深情。教学区的的草地上,你曾掘着铁锹,小心翼翼的栽好那株树苗。你心念着黄昏中,它的形单影瘦,也暗暗许下承诺,时时回去看它。然而再去的时候,取作记号的石子已不知去向,绕遍层层的小树,始终未能辨出它的模样。你痴痴的怅惘着漫山新绿,怜爱也缀满了比比枝桠。也许多年以后,你还会回到那里,望着重重的繁阴如盖,轻轻抚握着那厚壮坚实的枝干,也把出了坤舆园健康有力的脉搏。

青枝处处,绿叶如许,调理着整座校园日日安静的呼吸。这样自然的精灵,一定会懂得,一代又一代的学子走过,不变的是当年种下它们时耿耿可见的专心。

第二卷 志远:玉石自砥砺,书卷掩明灯

静静的坐在湖边的长椅上,早已数不清天边的青云曾费尽多少空空的仰望。然而又曾有多少次,你憧憬着羽化双翼,扶摇直上。可你终究不是飞鸟,一次次,摔得遍体鳞伤。风雪的悲伤,搁浅了希望。

不妨翻翻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几节青青的修竹,一位端坐的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他,必是有着玉一样温润的性情,石一般坚定的信仰。他的志向,不在那一片幽篁。治国平天下,才是生生不渝的理想。他懂得,一个济世之才需要怎样的磨砺。于是,淡远了他清苦的修习,后世传开了那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艰难困苦,玉汝以成。其实,关于理想,我们需要的是做好自己,脚踏实地。只要书桌上留下了汗滴,偌大的天空总有一片会适合你。几卷书稿,一盏青灯,源头活水,映得自在清明,破书万册,不辞孤感劳倦。也许,“先天下,后天下”的理想会略显遥远,可你还是会仰天长笑。因为,经历了一番冰寒彻骨的琢雕,我辈已非蓬蒿。

第三卷 纷扬:花开多少事,恬落有余香

每年的那架爬山虎,总幽幽的,生出许多记忆。一个校园,一群伙伴„„

中秋的圆月,是谁排解了你思乡的哀愁?元旦的聚会,是谁尝到了最香的饺子?同学的病床,是谁相守着日夜不睡?掌声泪水,是谁接过了集体荣誉的奖状?那天,我们为何哭泣?是失去了四川同胞的消息,还是有感于温暖坤舆的点滴。那天,我们又为何振奋?是播种了奥运文明的轨迹,还是见证了嫦娥奔月的传奇。

还记不记得,我们曾去志愿的,那些学校的名字?崎岖的山路阻挡不了大家服务的热情,疲惫的旅途更削弱不了大家志愿服务的决心。朝阳询问着他们的光景,服务着一片赤诚。当从那份和乐中融融走出,他们也记住了飘扬着“河北大学工商学院”字样的实践队旗。

还有三尺讲台上,亦师亦友的荣光;还有六人宿舍里,欢歌欢笑的疏朗;是不是还有一个等在楼下、守在湖旁、存满手机里的人,叮嘱你多添衣裳?所有的点滴,恰如三月花雨,纷扬一霎,盈落手心。沁出的宜人芬芳,分明是一种积淀着感动与自信、催人上进的力量。

第四卷 前路:但发桃李远,久使令名彰

天空刚刚飘过柳絮,盈盈的,笑成你们的眉宇。可是,赏过四度的人儿,心头已是隐隐的忧伤与惊悸。通往校门的路,正笔直干净的等在那里。整理好了行囊,忽然不想说再见。离别的一季,母校也在哭泣。

去吧!外面的世界更需要你们。天涯海角,只要不忘坤舆之训,就无所谓分离。

无论何时,请记得实事求是,笃学成型。坤舆的书桌,还记得你们自习的影痕。无论何地,请记得为他人开一朵幸福之花。曾经匿名捐款捐物,献血无私,却不知母校已无数次默念了你们的名字。你们走后,母校依然在默默的关注你们。你们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与荣誉,都会使母校的草更青,水更绿。

明天,这里又会竖起更具朝气的楼宇,又会生出更为明丽的花木,又会走进一批稚气未脱、满怀梦想的孩子。更为完备的实验室里,更为标准的体育场上,他们活泼而专注的神情,宛如你们当年一样。相信,那时的坤舆已被传颂的更为响亮!

和谐,如春天,阳光灿烂,和风阵阵;和谐,如夏天,充满生机,热气腾腾;和谐,如秋天,丹桂飘香,硕果累累;和谐,如冬天,意境悠远,静谧祥和。和谐的校园是一幅画,看,老师带着我们漫步校园,哥哥扶起不慎摔倒的妹妹;和谐的校园是一首诗,诗里写满了每一份友情、每一丝快乐、每一片希望„„

上一篇:有趣的手工课作文400字下一篇:初三物理下册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