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职业道德论文

2024-09-06

教师的职业道德论文(共14篇)

1.教师的职业道德论文 篇一

教师招聘备考资料: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是在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只有在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过程中严格遵守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教育性原则,才能将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引上正轨,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

教育性原则

评价的教育性原则是指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要符合教育的要求,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作用,充分体现“教育是评价的基础,评价过程是教育过程”这一宗旨,通过评价使广大教师在评价中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贯彻评价的教育性原则,首先要求评价指标的设立具有教育性。其次,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广大教师,保证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顺利进行。最后,要恰当地处理评价结果。

民主性原则

民主性原则是指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要坚持走群众路线,要相信、尊重、依靠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教职员工和社会各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扬民主,共同搞好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工作。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我们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必须坚持的根本路线。因为我们开展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工作主要是由群众来做的,贯彻民主性原则,首先要求在制定评价方案与指标时广泛征求广大教师的意见,通过反复酝酿讨论,充分发扬民主。其次,在评价过程中,评价者要具有民主思想和民主作风要本着与广大教师合作共事的态度,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和人格,再次,要调动广大教师进行自我职业道德评价的积极性。最后,要充分重视社会各界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意见。

方向性原则

方向性原则是指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性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有利于广大教师提高社会主义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社会主义方向性是我们开展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在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中,贯彻方向性原则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其次,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教育价值取向。最后,要坚持评价过程中的社会主义方向。在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始终都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客观性原则

评价的客观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过程中,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真实、客观地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的实际情况。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贯彻评价的客观性原则,首先要求评价者要对评价对象进行广泛调查、全面收集资料,并严肃、认真地整理资料,按照客观、统一的标准进行评价。其次,要求评价者注意评价对象的个体差异性,从实际出发。最后,评价人员在评价时要做到公正、客观。

科学性原则

评价的科学性评价原则是指在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过程中,评价者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严格遵守评价科学和教育科学的客观规律,恰当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去设计评价标准、文章来自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chifeng.offcn.com

评价方法、处理评价结果。只有遵循科学的评价原则,才能得出科学的评价结果,这样的结果才有意义和价值。贯彻评价的科学性原则,首先就是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要遵照评价的科学程序。科学的评价是有程序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亦是如此,所以,评价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计划、组织、考察、评定、总结五个环节进行。最后,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手段。

文章来自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chifeng.offcn.com

2.教师的职业道德论文 篇二

一、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内容

从社会学的视角而言, 专业是社会分工不断发展和成熟的产物。

教师职业标准应该以教师的服务理念为基点设计具体的道德标准。在当前由于商业文化盛行而导致教师职业道德滑坡的背景下, 将服务精神确立为我国建构教师职业标准中的道德标准的基点更有现实意义。

人类社会早期虽然存在社会分工, 但分工并不明确。随着社会分工日益明确, 社会中出现了职业, 某些职业由于具备了特定条件而逐渐成为了专业。可以说, 专业就是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满足了特定标准的职业。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也基本上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 教师是由长者、官吏或者僧侣兼任的, 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比较随意, 很少人能长期从事教学活动。随着欧美一些国家的政府兴办初等学校, 政府在为教师提供一定经济待遇的同时, 规定教师除从事教学活动之外不得兼任其他职业, 教师成为了专职。到18世纪中下叶, 现代学校系统的建立和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客观上要求教师在具备学科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具备教育知识, 以便教师能够对集中在一起的儿童进行良好的教育;而教育科学化运动凸显了教师的教育知识和教学技能的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 一个人只有接受过师范教育并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教育知识和教学技能及获得教师资格认证之后才可以从事教师职业, 教师职业已经具备独立于其他职业的特征, 开始向专业化发展。20世纪60年代之后, 随着基础教育普及化程度的提高, 人们对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素质的要求日渐强烈。专业化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在世界范围内遂成为一种潮流, 不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性组织在其文件中要求将教师职业作为专门职业进行对待, 一些国际性教育会议也将教师职业专业化作为会议主题, 而且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到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均在其政策或法律中规定了与教师职业专业化相关的内容。可以说, 教师职业专业化已经成为教师职业发展的趋势。

教师职业专业化就是教师职业逐渐达到专业标准的过程, 确定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内容必须以确定专业的标准为前提。人们对专业标准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 也形成了诸多观点。根据刘捷博士的梳理, 国外的杜威、布朗德士等学者和国内的曾荣光、叶澜等学者分别在各自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专业的标准。[1]其中, 利伯曼提出的界定专业的8条标准是当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2]

(1) 范围明确, 垄断地从事于社会不可缺少的工作; (2) 运用高度的理智性技术; (3) 需要长期的专业教育; (4) 从事者无论个人、集体, 均具有广泛的自律性; (5) 在专业的自律性范围内, 直接负有作出判断、采取行为的责任; (6) 非营利, 以服务为动机; (7) 形成了综合性的自治组织; (8) 拥有应用方式具体化了的伦理纲领。

分析诸位学者关于专业标准的观点不难发现, 学者在确定专业标准时主要采用的是“结构-功能”模式。出现专业标准数量不一的原因一是学者对是否将专业的功能作为标准存在不同看法, 二是学者对专业功能发挥的基本条件进行分解的详细程度和描述角度不同。学者对专业功能发挥的基本条件的认识在总体上是一致的, 这些条件包括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以及专业自主权和专业组织。笔者认为, 虽然每一种职业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 但是不同职业发挥的社会功能在性质上存在差别, 将“功能”作为专业的标准有助于我们准确区分专业和职业。综上所述, 一种职业被认可为专业一般应符合以下四项标准: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具有一定的专业道德;具有完善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成熟的专业技能;具有高度的专业自主权和权威性的专业组织。

教师职业专业化就是教师职业逐渐符合专业的四项标准的过程。根据专业的四项标准, 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内容包括教师教书育人的社会功能、教师专业道德、教师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以及教师专业自主权和专业组织四个方面。

二、教师职业标准的构建

构建教师职业标准需要确定教师职业标准的内在结构和具体内容, 由于为获取教师资格的公民和入职后教师的学习和实践的内容均存在一定差别, 衡量获取教师资格的公民和入职后教师的水平的标准不但应该存在具体内容上的差别, 而且应该存在结构方面的差别。当前, 学者对如何构建我国教师职业标准存在不同认识,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者没有区分教师职业标准的适用对象是为获取教师资格的公民还是入职后的教师。教师职业标准在适用对象上的差别已经表现在其他国家制定教师职业标准的实践之中, 例如英国2002年颁布的《英国合格教师的职业标准及初任教师培训的要求》中的教师职业标准部分以获取教师资格的公民为适用对象, 澳大利亚2010年颁布的《全国教师专业标准》以入职后教师为适用对象。为了强调教师职业标准的针对性, 鉴于我国已经实行了教师资格制度, 关于获取教师资格条件的研究成果已经比较多, 本文主要以入职后教师的职业标准为研究对象。

1. 不必或不能反映在教师职业标准中的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内容

教师职业已经处于专业化的进程之中, 作为指导教师发展和衡量教师水平的教师职业标准应当反映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内容。但是学者在确定专业的标准时主要采用的是“结构-功能”模式, 这样教师教书育人的社会功能也成为教师职业专业化的一个内容, 同时我国的教师职业专业化起步比较晚, 专业化水平还不高, 这两个原因决定了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部分内容没有必要或者没有可能反映在我国的教师职业标准之中。

教书育人的社会功能表征的是整个教师职业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整个教师职业对社会进步贡献的大小并不能证明教师个体是否合格或者是否优秀, 因此教书育人的社会功能没有必要作为教师职业标准的内容。

教师专业组织本应是教师群体组成的旨在保证专业权力、保证专业水平和提升专业地位的组织, 但是我国目前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培训基本上由国家负责组织, 现有的教师专业组织不但没有承担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维护教师权益的职能, 而且规模比较小, 多数中小学校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校教师均没有加入教师专业组织。在这种背景下, 教师个体是否加入教师专业组织并不能表明教师个体专业水平的高低, 因此教师专业组织也不应该作为教师职业标准的内容。

2. 必须反映在教师职业标准中的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内容

教师专业道德、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师专业自主权应该被每一位教师所具备或享有, 而且不同教师的专业道德水平和行使专业自主权的能力有高低之别, 不同教师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有多少之别, 因此这些内容应当和可以作为教师职业标准的内容。下面具体分析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这三项内容如何反映在教师职业标准之中。

(1) 教师专业道德。专业人员将所从事的工作作为一项事业, 将服务对象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并根据自己所提供服务的质量来取得报酬, 可以说, 专业道德的实质就是服务精神。由于教师劳动具有价值性和劳动主体与对象的主体性的特点, [3]这决定了教师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具有更强的利他性和服务性。因此, 教师职业标准应该以教师的服务理念为基点设计具体的道德标准。在当前商业文化盛行而导致教师职业道德滑坡的背景下, 将服务精神确立为我国建构教师职业标准中的道德标准的基点更加具有现实意义。需要指出的是, 强调教师的服务精神并不是排斥教师获得高报酬, 而是要求教师首先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服务, 作为对高质量教育教学服务的回报, 教师才能获得高报酬。换句话说, 教师获得的高报酬是教师提供高质量教育教学服务的结果。我国已有关于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研究过于强调教师职业专业化对提高教师经济地位的作用, 容易造成教师职业专业化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教师经济地位的误解。无论从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理论还是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实践来看, 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首要和主要目标都是提高教师质量, 提高教师经济地位的目标只不过是提高教师质量目标派生的一个结果。

(2) 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教师职业成为专业的内在依据, 应该作为教师职业标准的核心内容, 系统全面地反映在教师职业标准之中。就教师专业知识而言, 教师职业的特殊之处在于教师不但要知道教什么, 而且还必须知道如何教, 相应的教师专业知识不仅包括学科知识还包括教育知识。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教师职业认识的不断深入, 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的外延应该超出学科知识即教师所教学科的知识和教育知识即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在学科知识方面,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逐渐深入, 教师必须掌握有关当代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 “这是作为人类社会中知识分子的教师所必需的, 也是要与充满好奇心、随时会提出各种问题的学生共处, 并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胜任教育者角色的教师所必需的, 同时还是需要随着时代、科学发展而不断学习、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教师所必需的”[4]。在教育知识方面, 专业区别于一般职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专门职业把服务和研究融为一体, 即专业人员不仅要提供优质的专业服务, 同时为了保证服务品质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还要在服务中不断进行研究, 通过研究提高专业水平”。[5]教师职业专业化之后, 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不但要知道教什么和如何教, 而且要知道如何改进已有教的内容和方式, 这就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关于研究创新的知识, 从而帮助其增强研究创新意识和提高研究创新能力。就教师专业技能而言, 教师除了掌握学科教学方法的技能之外, 还必须掌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师的专业技能, 不但因为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 更因为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基本上已经连接了互联网, 配备了多媒体设备, 这对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出了迫切要求。

(3) 教师专业自主权。教师专业自主权是以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基础形成的教师专业组织和教师个人独享的权利。由于教师职业标准的主要功能是指导教师个人发展和评价教师个人水平, 这里仅从教师个人的角度来分析教师专业自主权。虽然教师专业自主权强调的是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在从事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活动时不受外界干预的自主性, 但是教师行使专业自主权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教师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过程, 是教师展现其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职业标准应该从考查教师专业能力的角度来规定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内容, 将教师的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指导评价权转化为能够测量的教师专业能力指标并进一步进行分解。这里特别强调一下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权,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没有规定但又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项权利, 因为教师为教育教学活动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环境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这就要求教师职业标准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权作出回应。然而, 北京师范大学“我国教师社会与经济地位研究”课题组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5月进行的关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权的调研发现, 虽然接受访谈的中小学校教师普遍认为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管理, 包括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惩戒, 但是相当一部分教师表示不知道如何进行管理, 尤其不知道如何对学生进行惩戒, 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的能力还比较低。为此, 教师职业标准不但需要规定教师应该熟悉与教育教学管理相关的政策, 而且需要规定考查教师管理学校场地、教学设备与设施和在危机事件发生之后采取合理措施的能力指标。

(责任编辑:刘福才)

参考文献

[1]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56—61.

[2]Liberman, M.Education as a Profession[M].PrenticeˉHall.转引自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现代教育学基础 (中文修订版)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452—453.

[3]檀传宝.走向新师德——师德现状与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4—5.

[4]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8, (1) .

3.教师的职业道德 篇三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a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0-0130-01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为人的行为准则。只有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能完成好教书育人的任务,才能在学生心中永驻其崇高的人师形象。现笔者对此观点谈几点认识。

1教师要热爱我们所从事的事业,让工作快乐起来

我们热爱自己的岗位要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因为这个岗位对于教师自身而言,它是对教师生命的唤醒,是对教师生命过程的丰富,使我们从这一职业中获得生存和精神寄托,因此,我们从心里热爱我们的岗位,凡是学校安排的岗位,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优劣好坏之分,都是育人的都是伟大的。要从心里热爱自己的岗位,恪尽职守,尽职守责。我们爱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播撒爱心,收获希望,享受平和而又充实的人生幸福。首先要有正确的理想信念,教师树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就能在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准确判断是非曲直,就有了逆水行舟的动力和精神支柱,不为金钱所惑,全身心投入到自己所钟爱的事业和工作中。就会勇敢地面对现实,主动克服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和干扰,不断改变自我,战胜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升华精神境界。我们还要勇于淡化功利意识。从某种角度上讲,功利意识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因素,能催人上进,但如果过分处心积虑地在付出和回报之间企求更大的功利,就容易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便又成为制约人的进步和发展的消极因素。教师这个岗位没有显赫的权力和地位,没有丰厚的报酬,在社会上没有四通八达的关系网,有的只是默默地付出和奉献。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得好:“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虚地垂着他的绿荫的”。当教师就需要培养这种平凡中见伟大的精神。如果功利意识浓,一事当前先为自己着想,无论干什么工作都需要考虑是否对自己有利,就会使人消极低沉。因为教师这个职业永远无法满足个人的名利要求。教师职业是一个特殊职业,教师的精神风貌和人格特征对青少年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关系着成千上万学生的健康成长,从教則安,爱岗敬业也是教师职业精神的具体体现,因为只有安心从教,才会认真探索教育教学规则,才会不断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愿我们的每一位老师对自己选择的职业无怨无悔,而且痴心不改, 让工作快乐起来!

2教师要热爱我们的学生,让工作快乐起来

教育影响着一代代人的成长。而热爱学生正是教育的灵魂,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的确,爱是一种情感交流,当你把炽热的爱通过一言一行传给孩子时,就会激起孩子对你情感的回报,从而乐于接受你所给予的一切。热爱学生是我们的根本出发点和工作归宿。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必然要热爱学生。热爱学生,不能只爱个别学生,而是爱全部学生。他们都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祖国未来的前途命运主要靠他们来把握。我们的教育对象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能只关心个别学生,而应关心热爱全体学生,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凡是教育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学生的品格还是智慧,都不可能充分或自由地发展。”对于孤儿、单亲学生,以及在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我们应该把特别的爱给这些特别的学生。要从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心、爱护和帮助,要细致入微地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并在一定的时间和场合给他们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允许他们在特定的情况下有一些“自由行动”,甚至可以在某些方面暂时降低一些要求。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是新时期的教育理念。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为突破,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育事业是一项灌溉的事业,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须是一条流动的溪,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只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广阔的智力背景,才能在工作中一直保持着创造的激情和活力,在教育教学中能灵感泉涌。教育事业是着眼于未来的事业,教育工作的性质与特点要求教师应具有相当程度的职业敏感,应跟随着时代奋力前进,所以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教师教学过程的重点是教育学生学会学习,确立终生学习的理念。要教育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必须首先确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学会终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再是一个教死书的教书匠,而应该成为一个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要想教好学生,就必须扮演好这一角色,就必须不断学习,终生学习。学习新的教育理念,用新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是使自己的教育取得成功的法宝。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从理论上学,在实践中学,向同行们学,于反思中学,在与教师和学生的合作中学,要力争使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成为一种发展着的教学艺术。如此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提高自己的身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师工作不仅仅是一项职业,更是一项事业。每一位教师热爱自己的事业,对自己拥有一颗平凡心,对工作拥有一颗事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责任心。爱我们的学生,爱终身的学习。教师的一生将是学习的一生、思考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同时也是有意义的一生、快乐的一生。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Ethics

Chen Zhiping

Abstract: It is not merely a job that the teacher works, it is an undertaking even more.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ethics are teacher’s codes of conduct. This text discusses to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ethics simply what time it is.

4.教师的职业道德论文 篇四

一、说理疏导法

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种基本方法。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首先,以理服人。

其次,讲究针对性。要根据教师的道德情况,不同类型,层次,因人制宜地进行说理引导。

再次,要尊重教师的人格。教育者要把教育对象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发扬民主,以平等的态度进行双向交流。

最后,要研究说理疏导的艺术。教育者要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去说理,要深入浅出,将比较深的教师道德理论讲得深入浅出,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说理疏导法包括讲授、报告、谈话、讨论、辩论、阅读书籍报刊等形式。

二、个别教育法

个别教育法是针对教师道德品质的差异性,用交心谈心的方法,去解决教师道德问题的一种方法。它是教育者联系教师的情感,了解教师道德情况的基本方法。运用个别教育法应注意:

其一,要正视教师个性差异,注意因材施教,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要尽量扶植教师个性的积极因素,抑制个性中的消极因素,塑造优良道德个性。

其二,要分析道德问题的特殊性,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其三,要注意进行职业道德个别教育的艺术性。在进行个别教育时,教育方式、教育环境、教育时机、教育用语等都是不容忽视的。

三、对比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两种方法的区别在于:说理疏导法更强调在道德认识的角度对教师进行德育,而个别教育法更强调在道德情感的角度对教师进行德育。

两种方法的共同点在于:都比较注重针对教师的个别差异,因此做题时不能仅从个别差异的角度去选择个别教育法。

结合常见的考题,我们将这部分内容进行相应的巩固。例如: 1.孙校长发现李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些倦怠现象,对待工作毫无激情,教学效果也明显下降。于是,孙校长单独找到李老师,与他促膝长谈,倾听他的烦恼,共同寻找解决办法。孙校长的行为采用的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方法。

A.说理疏导法 B.对比教育法 C.个别教育法 D.榜样教育法 1.【答案】C。解析:案例中孙校长与教师促膝长谈,倾听他的烦恼,即从道德情感入手,并非给教师讲道理,因此选个别教育法。

5.教师职业道德的反思 篇五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一种所有为师者均应遵守的行业规范,行为准则,这种约定俗成的理解也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认识,尽管不很规范、严密,是一种朴素的解说,但却是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

一、教师必须具有更高尚的职业道德。

为什么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首先是由教师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韩愈在《师说》中曾给教师下过这样的定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说教师应具有渊博的知识,而同时教师不但要“通其业”,还要“成就其道德”,也就是说,教师还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春秋战国之际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墨翟也说过这样的两句话:“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他认为教师要有学识,但更要有德行,品德行为是根本。当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说:“教师要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是教学问的;一种为是人师,是教行为的。”这些都说明了教师不但要有学问,更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因为我们的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的师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身身的面貌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在学生的心灵上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有时甚至会影响他们一生。藤野先生是鲁迅日本老师,教鲁迅的时间并不长,而且教的是医学知识,对鲁迅后来搞文学创作可以说没有多大用处,但鲁迅终生怀念和感激这位医学老师,并不是因为他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大创举,也不是他在教学中有什么独树一帜的创造,而是藤野先生那正直的品格、严谨的治学、亲切的态度给鲁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说,教师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它可以起到家庭和父母无法代替的`作用。

其次,从教师的工作对象看,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青少年学生,青少年正处于一生中长知识、长身体和形成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很大,从“孟母三迁”这典故中我们就可以清楚这一点。相传孟子年幼时,住处附近有一片墓地,孟子嬉游玩耍也常到墓地去,说的也多是“墓间之事”。孟子担心儿子这样下去会碌碌无为,于是就迁居到街市附近。孟子又常到街市上游玩,接触一些做生意的人,嘴里说的又多是“街卖之事”。孟母见儿子还是不思学业,随后又迁居到一座学堂旁,孟子常到学堂接触先生和书生,自然也就模仿着读起书来了,孟母见儿子再也不到处玩耍,一心钻研学业,十分高兴,她对孟子说:”这个地方我们可以久住了。”这个典故说明了周围的人或事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青少年学生模仿力强,接受能力快,但认识能力差,所以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这首先就要求教师注意自己的形象,注重自己的言行,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不仅会引起学生注意,而且会使学生受到熏陶,并竞相效仿。学生最听老师的话,作为父母都有这样的感受,孩子在家里常不听父母的话,可老师的话却言听计从,也就是说,老师的话在学生心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说作为一名称职的教师,除了要教好书以外,还要以自己高尚的思想和良好的道德影响、教育学生,

先有道德高尚的教师,然后才有品学兼优的学生。

二、教师怎样才能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首先,教师必须献身教育,教书育人,诲人不倦。

师德要求每一个教师都要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在本职岗位上忘我工作,要树立终生为教育事业献身的职业道德,那么怎样才能现出热爱人民教育事业来呢?那么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教书育人,要防止只热爱个别尖子、只育个别高材生的倾向,要有育全体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的思想,而教师能否真心实意地面向全体学生,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怎样对待后进生的问题。后进生能否成材?俗话说就是“歪脖子树”有“歪脖子树”的特长。从历史上,曾一度被视为“差等生”的“歪才”,最终却成为杰出人物的不乏其人:达尔文、居里、拿破仑、拜仑、海涅、爱因斯坦等这些伟人,都曾被视为难成器的”差等生。象海涅这样一位德国大诗人,曾被老师斥为“对于诗一窍不通的德国山沟里出来的野蛮人”;象拿破仑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军事家,在巴黎军事学校学习时成绩只得过42名。这都说明了“差等生”以其特长往往可以成就大才。我们不能忽视对中下等生的培养和教育。当然重视高材生、培养尖子生是我们教育教学中心任务,而在培养优秀生、尖子生的同时,也应注重对中下等生的教育。也就是说,作为一名教师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不拘一格育人才,要因材施教。对优秀学生要为他们创造条件,鼓励其发扬创造精神,对“ ”要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对“歪才”要象“病梅”那样加以扶正,不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成为“正才”。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对全体学生负责,对学生全面负责的精神。

对学生负责不仅要因材施教,而且要做到诲人不倦。诲人不倦为我国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教师对学生诲人不倦,首先要深入切实地了解学生,要知人知心,俗话说:“种花需知百花异、育人要懂百人心。”当一名好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不只是“识其人”,而且还要“知其心”。对学生诲人不倦,还要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不能急于求成,简单从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风细雨,滋润禾苗成长。教育学生也是这样,需要潜移默化,坚持不懈。

其次,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6.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篇六

【答案要点】

(1)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利于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3)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爱岗敬业,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实践中;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应关心学生,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为人师表,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将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为学生做榜样;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钻研,不断进取

联系实际分析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

【要点解析】教学过程既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辩证统一的。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学生智力的发展有赖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不存在无知识的智力,知识是智力活动的内容和手段,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掌握知识也需要以相应的智力发展为条件。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智力发展的水平。个体掌握知识的快慢、深浅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的智力水平。

(2)智办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引导学生自觉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促进智力的发展。知识不等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寡并不代表智力发展的高低,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掌握知识来促进智力的发展。

7.浅论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道德 篇七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教师

高职院校教师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高职教师是时代精神的体现者、民族精神的振奋者, 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品学兼优的人才, 并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 提高全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

1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深入发展, 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与经济运作方式适应、同步, 新的观念、新的挑战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冲击和影响是巨大的。它不仅影响和改变着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环境、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思维方式, 更影响着高职院校教师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道德观念以及政治倾向。由于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队伍都比较年轻化, 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能够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在人生、理想、信念、道德观等方面表现为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趋向。但是,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着人们价值观念的变更, 这种变更对当今高职院校教师价值观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而且和普通高等院校教师相比, 高职院校教师有其本身的特殊性, 这些因素导致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在继续教育中必须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1.1 价值观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与国外的交往日益增多, 目前, 在高职院校教师中价值观念出现主体性增强、价值观多样化和实效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师精神世界的主流, 同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在少数教师中有所表现, 这些负面腐朽的思想如果不加以抵制, 无疑会腐蚀高职院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从而有碍于他们健康的职业道德素养的形成。

1.2 思维方式

高职院校教师知识丰富、信息来源广, 他们不盲从, 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进行理性分析, 多角度、多层次论证, 从事物的对立统一和普遍联系中寻找规律;从他人的经验中探索成功的道路。但是由于对社会和历史发展了解不深、实践知识不够, 思维容易偏离实际, 在思想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主观片面性, 往往把事物想得过于简单, 而误入形而上学的歧途, 以至于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常常做出过高的估计, 当理想与现实出现反差时, 情绪容易波动, 而产生颓废心理以及对信念和前途失落的思想。

1.3 行为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高职院校教师获取信息的渠道空前增多。他们的行为已突破了机械性、被动性、慢节奏的方式, 向能动性、创造性、高效率的方向发展。他们爱拼搏、敢冒风险、追求高效率, 但又不喜欢受到各种社会规范的约束, 由于社会阅历少、行动随意性大, 因此容易碰壁。

2 高职院校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热爱祖国是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 高职教师更不应该例外。爱祖国不是空的, 要体现在实际工作中。高职教师只有满怀爱国激情,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合格人才。应该有热爱教育, 献身教育之德。教师的职业是最神圣的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是最受人尊重的。古往今来, 人们把教师比作浇灌幼苗成长的“园丁”, 比作将全部心血化为火焰的“红烛”, 比作攀登科学高峰的“云梯”, 比作为人类编织幸福的“春蚕”, 这些都是对教师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的赞扬, 高职教师更应该具有这样的道德风尚。献身教育事业首先是要热爱教育, 应该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而感到自豪, 从心眼里迸发出热爱自己职业的感情。应该有热爱学生, 诲人不倦之德。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力量源泉。社会主义的师生关系是“尊师爱生”。教师要满腔热情地毫不保留地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在传授知识上的保守主义和自私心理都是不符合师德的。因此, 教师要不厌其烦、循循善诱地启迪学生的智慧, 做到诲人不倦。应该有严于律己, 为人师表之德。教师必须在自己的道德、情操、品行、作风等方面给学生做出好的样子来, 否则, 教师在学生面前是没有力量的。特别是在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不正之风的情况下, 教师更应该把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作为自觉的行动, 用执著追求真理, 敢于抵制歪风邪气的实际行动来教育、感染学生, 成为学生的楷模。应该有治学严谨, 勇于创新之德。科学是无止境的, 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 然而, 科学知识的获得是不能苟且的, 必须有严谨的态度。高职教师只有治学态度严谨, 勇于创新, 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新的科学知识,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情况, 从而把学生引向学科的前沿, 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出类拔萃的人才。应该有关心集体, 团结协作之德。培养学生的任务, 不是由某一个教师可以单独完成的, 而必须有整个教师的集体努力。在教师的集体中, 有各种分工, 只有这些教师团结一致, 互相配合, 才能办好学校, 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教师做教学工作, 主要是靠个人的努力, 这是教师工作方式的特点之一, 但教师还要结合在一个有机的教学集体里, 要善于依靠和吸收集体的力量和智慧, 否则, 就会自命不凡, 过高地估计个人的价值以致脱离群众和集体, 影响学生的成长。

3 教师在高职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素质教育是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 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教育进行不断探索所形成的共识。国家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有这样的表述:“实施素质教育, 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是一场从传统教育走向现代化教育的伟大变革。这不仅涉及到思想观念的更新, 还涉及到体制机制、师资队伍、物质基础、外部环境等方面。在这诸多因素中, 教师队伍建设是办学的第一生命。高职素质教育的快慢缓急和兴衰成败, 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 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建设高质量的高职教师队伍, 是全面推进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师素质的范围很广, 内容很多, 其中职业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和灵魂。教师职业道德, 是教师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是教师思想素质的直接反应。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主体, 就是要用自己的才德、学识、言传和身教去启迪、感化、熏陶和塑造学生的心灵。教师的职业道德如何, 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巨大的影响。由于高职教师的职业特点, 教师的职业范围比较确定, 制定和执行规则的标准具体充实, 效果也易于检验。并且, 在教师道德领域中, 它是最能够与经济体制、校纪校规建设直接联系, 形成相互配套的一个层面。因此, 从高职教师职业道德入手加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 对高职院校不仅是重要的, 也是可行的, 而且也是大有潜力的。

参考文献

[1]林森.德育教师的“心”“情”“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2.

[2]马志云.师德·职教·人文素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4, 4.

[3]刘涛.在加强青年教师师德方面的体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2, 2.

8.学会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 篇八

对于学校教育来说,最重要的可能不是知识和能力,而是道德、心理和素质,但恰恰是这些最重要的东西在实践中被忽视、被遗忘。我们都知道一个道理,道德教育不是也不应该、不能够是装饰品,但事实却恰恰相反,道德教育成为教育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装饰品。几乎没有哪一所学校的哪一个校长敢于在他的讲话中不把德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但“谈起来重要,做起来忘掉”却是我们最常见的现象和问题。

学会教育,不仅应该成为我们教师的基本教育素养,更应成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对于教师来说,“学会教学”大概是不需要追问的事情,也是中国教师最引以自豪的事情。从师范教育的角度看,拿到了师范毕业文凭,一般来说,在教学技能方面的素养和训练,尽管与职场的要求或与成熟教师相比还有一定距离,但我们仍然相信我们师范毕业生的质量,更不用说一个有数年工作经验的成熟教师。然而,谈及教育,尤其是做孩子们的德育工作,教会孩子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让我们的老师真正成为孩子们成长过程的“重要他人”,扪心自问,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师范教育,是否合格?答案可能是否定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即使不能说是基本不合格的,也可以讲是基本没有得到应有的训练。

学会教育、学会培养、学会关爱,是教师教育的基本主题。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已经颁布,其中提出开设伦理课程的要求。这可能是作为教师教育政策设计的重要进步之一。关心孩子的道德,关心孩子的心理,关心孩子的素养,让我们的下一代成为有教养、有涵养、有修养的公民,大概是比什么都重要的任务。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这句话的意义应当有更为深刻的解读。不是说成才不重要,而是说不成人,成才就没有意义。不仅如此,成人比成才更困难。成人,是具有更普遍意义的事情,因为对于更多的人来说,他们的主要任务不是成才而是成人,而成才则可能只局限于少数人。换一句话说,“成人就是成才”或“成人就等于成才”。按照今天多元智力的标准看,每一个人都是“才”,每一个个体存在都有意义,不同的人都可能在不同的方面,在不同的领域发挥作用。因此,只要成人了,就等于成才了。但如果不是这样,如果没有成人,那不仅是没有成才的问题,而且同时也等于既毁灭 “人”,又葬送“才”。

(薛晓阳,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兼职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江苏扬州 225002)

责任编辑 徐向阳

9.谈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 篇九

山东平原师范学校

李好志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是人类奔向光明的引路人。没有教师,人类难以摆脱蒙昧无知的状态。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下一代人的繁重任务,他们用知识去激励学生求知的欲望,以奉献精神架起师生友谊的桥梁。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师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既然教师的地位如此重要,我们必须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从教十年来,我深深的感到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真正的热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把教书育人的工作做好。

一、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

中国有句古话:“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老师对学生的爱,才会换回学生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师爱是我们教学上取得成功的前提。赞可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儿童。”英国教育家罗素指出:“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学生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如果我们深层次地思考一下,教师劳动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塑造下一代。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而且是人群中容易接受新事物,具有丰富的情感,有独特个性的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凭着自身的个性、知识、才能、情感、人格和意志,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我们政治课教师的工作是塑造学生的人格,教师劳动的特殊性也规定了师生关系是学校里最主要的人际关系,由于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的地位,这就决定了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主导方面,热爱学生成为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也就自然的成为调整师生关系的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如果我们再深层次的思考一下,教师劳动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热爱学生是全部教学活动的基础。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中,实际上是师生之间感情交流的过程,由于教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学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老师,只有主客体感情和谐一致的时候,教与学的任务才能很好的完成,才能形成课堂上的教与学的良好的互动情境。只有教师热爱学生,才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的氛围,这样,教师才能深入地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就会把教师的表扬看作鼓励,把批评当作对自己的爱护,表扬和批评就会在和谐 的师生关系中成为积极向上的动力。如果师生关系不好,学生就会把表扬看成是“哄人”,把批评看成“与人过不去”。在这种关系中,批评和表扬都会成为教育的障碍。可见,教师热爱学生是和谐师生关系前提,也只有在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二、提高业务水平是师德的关键

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提高业务水平。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渊博知识和能力。在知识的海洋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见解、有能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时常会碰到意想不到的问题,使教师无所适从。这使我想到“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的名言。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中,要求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这给我们教师的“一桶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一桶水”应该是新鲜的活水源。教师不仅要对教学内容做到“取之左右皆逢源”,而且还要阅读与本学科有关的专业知识,捕捉新的教育信息,保持源源不断的长流水,做一位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

教师还应具备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因为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从远古时代到未来世界他们什么都知道,并认为教师什么都知道。这种好奇心加求知欲是发展智力的动力,教师应珍惜它,而不能扼杀。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才多艺,和学生打成一片,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所以,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己的知识。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充实自己。

三、走进学生的心灵是师德的升华

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讲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发牢骚、叹息,而应该在这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流连忘返。与学生以心换心是作为一位教师能得到学生信任的关键。教师不能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更不能满口教训口吻,而要用朋友的道义去规劝学生,用亲人的情怀去关爱学生,用教师的严厉去要求学生,这样才能走

向学生的心灵世界。这个世界是广阔而迷人的,远离这个心灵世界你会觉得离学生很远,工作茫然;走进这个心灵世界,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找到答案。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教师道德情感的核心是爱学生,教师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学生的感情是最纯洁而无暇的,老师惟有以感情为纽带才能让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我们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只能用智慧、情感、意志、信念去施加影响。只有教师把爱均匀的撒向学生,他们才会以真情回报。也只有这样才能把政治课中知、信、行三者用情感的纽带联系起来,即首先让学生知道怎么做,然后教师用自己的情感影响学生,让学生认为应该这样做,从而去指导自己的行动。一个人如果没有为别人着想的观念,没有对他人的关怀,不具有理解他人的情感就不能产生有道德的行为。因此,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去培养学生的爱心。从同情、仁慈、善待的基本情感入手,再上升到较高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等。有爱才有宽容,宽容是沟通人与人情感的桥梁,是创造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也许,宽容只不过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普通的话语,然而就是这点点滴滴,让我们把浓浓的爱意化作涓涓细流,浸入学生的心田,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我门应深刻地体会教育学生必须深入了解学生,从大量的“接触点”了解学生的心灵。如学生生活中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有什么愿望,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教师的爱接触到这些“点”上就会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就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果一个教师不能把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统一起来,教学过程“剧场化”,就会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产生毁灭性破坏。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新的学生观和人才观,让教育教学从过去的约束型向疏导型转变,不再站在学生的对立面进行训斥,而是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工作不再是生硬的控制,盲目的说教,而是体贴入微的关怀和真诚的教诲。曾有人这样给教育下定义:教育是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茫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微的念头带来自信。这不正是师德升华的体现吗?的确,如果教师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那么各项工作一定会迎刃而解,水到渠成。

总之,良好的师德,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动力。

10.教师的作用与职业道德 篇十

教师的作用与职业道德

教师是一个活动中的一个基本要素。认识教师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过程以及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认识教师的劳动特点及其应具备的素质,特点和条件;认识他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改进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工作,提高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中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我个人认为教师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这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工作者应树立的基本观点。因为教师的特定活动对象是学生,他根据一定的社会委托,对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他跟学生的关系是据此而产生的。社会对受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者的要求,主要通过教师来体现,教师是一定社会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方针、政策去培养人,使学生的身心朝着社会的要求方向发展,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其次,教师术有专攻,受过专门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训练,教师知之在先,知之较多,在知与不知的矛盾中教师处于矛盾的主导方面,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计划、大纲主要靠教师去组织实施。而学生则知之在后,知之较少,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对前人的文化成果,加以消化,进行一番取舍、组织、加工、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观点,教师不仅用丰富的知识观点哺育学生,还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能力的正确方法,他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活动的组织者和引路者。美国的心理学家科克实验证明:“学生的成优劣与指导多寡成正比,指导越具体、细致,成绩越优,缺乏指导,成绩最差,各组的成绩均因指导的增加而上升。”

第二,教师又是年青一代心灵的启蒙者和塑造者。加里宁曾说过:“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是什么意义?这就是影响学生们的.心理和道德面貌,要在整整十年的学生期间内,从一定方向上影响学生地就是说,要把学生造就成人。”

儿童步入学校后,他的知识,智力的开拓和发展,道德观、人生观,个性的形成都与教师的启蒙和塑造密切相关,不仅如此,教师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也有重要作用,教师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程师,是使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保健师,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者,这种建设者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物质文明的建设,正因如此,党和国家对教师寄予莫大的希望。

此外,“凡是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学生,都有一种‘向师性’,都会产生‘学生感’,他要学习,要听教师的指挥。”这种属性,在学生的学习、生活起着主导作用,这有客观上也要求教师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但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起主导作用并不属于教师说的算,教师可以包办、代替,教师可以把学生当成“白纸”、“瓶子”、“罐子”,将前人积累的文化科学成果移植到他脑中去,因为教师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对象是具有主动性、积极性的学生,肯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意味着否定学生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相反,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精心培育的结果,所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

11.教师职业道德、身心素质的培养 篇十一

关键词:职业道德;文化;教学;身心;素质

教师承担着培养祖国未来的重任。教师职业道德的品质高低,是衡量教师是否称职以及教师能否维护自身形象和人格尊严的关键,同时也决定了教师能否很地承担起培育社会人才的重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需要按照道德教育,道德修养以及道德实践的基本途径,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循序渐进,成长为优秀的教师。职业学校的教师是当下教育中最关键的环节!怎样让自己更优秀、更有耐心、更有爱心,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磨炼!

一、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全面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楷模,教师要有高尚的思想情操,高度的敬业精神,并用自身的良好思想道德情操、高尚的人格、品行和举止;用顽强的进取精神和开拓创新意识去影响教育学生。教师要适时把握社会中的新思想和新动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以此来规范和指导自己的言行。这样才能在素质教育中用正确的方式和方法来教育和引导学生。

二、注重积累广博的科学文化素质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大大加快,新的学科、理论、技术不断涌现,开拓和创新已成为最鲜明的时代特色。时代的前进推动着教师在不断提高专业知识修养的同时,还要有广博的知识;不仅要懂得本学科、本专业的知识,还要有一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美学知识和现代化办公的电脑知识等等;不仅要给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还要帮助他们掌握技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这些必然要求教师要对新知识不断地吸取,对新技术不断地掌握,这样才能适应素质教育对文化的需求。

三、培养过硬的教学素质

培养过硬的教学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基本要求。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必须做到三个加强。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更多地掌握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使自己不仅能传授知识,而且能够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促进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方面健康发展,以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

1.教学能力

要在限定的时间内高质量、高效率地上好每一节课,科学地设计每节课的内容;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用自己的新知识、新方法指导教学。

2.教育学生的能力

培养优秀学生,转化后进生是教师永恒的一项课题。在不断促进和转化过程中,新旧矛盾不断出现,就要求教师有预见性,有说服能力,有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的科研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目的和内容不断变化,教育方法不断更新,在教学理论、技能、技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教学模式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中介体的模式。因此,教师要按教育规律办事,有针对性地教学,做到科学育人,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指导自己的教学,提高自身的科研教学素质。

四、拥有良好的身心素质

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教师的劳动是以自身德才学识为主要内容的复杂的脑力劳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教师的劳动越来越复杂和繁重,这就要求教师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保证。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只有个性才能影响學生个性发展和定型。”教师须有很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灵活的思维能力,坚强的意志,健康的情感和性格等心理素质。以培养学生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的信念,经得起困难的考验,朝气蓬勃地面对未来。

综上所述,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文化、教学、身心素质,推动教育体制的改革,搞好素质教育,树立新的意识,适应21世纪国际经济和技术竞争的需要,教师素质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它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兴衰,国家的兴旺与发达,我们要用战略的眼光看待素质问题,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12.教师是学生职业道德的领路人 篇十二

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会计职业道德, 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各种经济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作为一名会计人员, 其职业道德的高低, 是国家财经法规有效贯彻执行的关键因素。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意识和观念的培养, 提高他们的会计职业道德水平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

(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任何行业而言, 专业知识都不是作为一个从业者最重要的素质。作为一名会计人, 有责任心、有事业心、有正义感是在专业技能之上更应该强化的内容。

(2) 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理念。对于企业来说, 他们要选择会计人员, 不仅关注他们的职业技能, 更注重的是德才兼备。会计人员整天与金钱账目打交道, 受到利益诱惑的机会要比其他职业多得多,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更要有自律能力。而职校每年为社会培养大量会计人员, 作为职校的教师要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来。

(3) 有利于提高学生从业后的自我保护意识。一些经济案件, 大都与会计人员有关。会计专业老师是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的启蒙导师, 因此, 从学生时期就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的行为规范, 为他们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职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学校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够重视。目前, 大部分学校只关注了技能培养, 对学生的人格培养道德培养重视不够, 大部分会计专业的教材也相对陈旧, 只停留在简单的守法的认识上, 导致学生缺乏对会计道德的了解。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 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对现代会计专业人才的需要。这些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 一定要加强自身职业道德教育, 成为合格人才。

(2) 说教式的道德知识灌输、忽略道德情感的熏陶。目前会计专业缺乏针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全面深入的书籍, 这种局限性导致了目前各级学校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流于形式, 对学生的职业教育简单停留在守法的浅层认识上, 忽略了日常生活中对学生润物细无声式的逐渐渗透、日渐深入的情感熏陶。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议

(1) 将道德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并不断强化。在教学中, 教师应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当中。教师本人先从思想上重视职业道德教育, 将传授会计专业技能与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 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

(2) 改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方法。 (1) 运用案例教学, 将道德教育贯穿于会计教学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 应该多举例, 把理论融入一个个生动的具体案例, 从而让学生理解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中的相关规定, 让他们充分认识诚信为本的职业道德理念。 (2) 定期观看会计德育短片, 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在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 多让学生观看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短片, 用影像教学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13.教师的职业道德论文 篇十三

在学生时代, 我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来自于这句话:“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那时在我的心中老师是像父母一样可亲可敬的人,可以保护自己的长者。教师的职业神圣的,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后来读韩愈的《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在我的眼里是一本百科全书,是道德高尚、爱生如子的长者,是学生最崇拜的人,教师的职业也是很多学生追寻的理想。

直至自己做了教师,站在三尺讲台,才真正体会到教师这种特殊职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对广大教师爱生如子的博大胸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也努力以优秀教师为榜样,处处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己的言行、追求做教师的最高境界。在平凡的工作中,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学生时代是世界观、品质、性格形成阶段,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就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模范作用,为学生树起前进的旗帜,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教师不仅要有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

因此,教师处处都要为人师表,这是师德的重要表现形式。

我们常说:“一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教师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平凡琐碎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但是,我们应该立足现今,着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燃烧的蜡烛,”教师“人梯”„„教师的工作就是奉献,让我们牢记学无止境,为人师表,让我们用行动去播撒爱,让我们用爱去培育心灵,让我们站在新的高度,在教育、教学的工作实践中,用高标准的师德观念,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素质,让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出不平凡的力量。

2008年的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县及其周边,发生了8、0级的特大地震,这场灾难夺走了数万鲜活的生命。一时间,神州大地举国哀痛,悲伤成河。地震可以震毁我们的家园,却震不跨中华民族的脊梁。面对灾难,看到我们英雄的教师奋不顾身抢救学生的英勇表现时,我为之感动!大灾有大爱,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向世人宣誓人民教师这个职业的神圣;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印证了人民教师的伟大,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华丽诗章,铸就了伟大的师魂——大爱无疆。地震发生后,我们每天守着电视,每天都被感动着,震撼着;每天都在接受着灵魂的洗礼。在灾难面前,教师们首先想到的是学生,哪怕他们的孩子近在咫尺,哪怕他们的孩子惊恐地叫着“爸爸妈妈”。他们当中有人一手一个抱出孩子,自己的孩子却留在幼儿园里,被无情的灾难夺取了生命;他们当中有人张开双臂趴在一张课桌上,死死护着桌下的四个孩子,用自己的生命为孩子们撑起了生命的蓝天;他们当中有人不断鼓励埋在废墟下的学生,镇静、勇敢,却顾不上同样埋在废墟下的女儿;他们当中有人本已逃出将要垮塌的教学楼,当听到有学生还在楼里时,义无反顾地去救学生,就再也没有回到学生中;他们当中有人为了学生,顾不上自己家人的安危,带着几十个孩子翻山越岭,把孩子们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太多太多的教师在灾难面前,谱写了生命中最亮丽的篇章;太多太多的教师用他们的大爱,用他们的奉献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不锈的师魂!他们是新时代教师的骄傲,我们会以他们为楷模,维护教师的形象和尊严,将大爱无疆,敬业奉献的师魂传承下去。

14.高校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篇十四

【摘 要】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具有极强的典范性,是全社会职业道德的排头兵。把握新时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新内涵,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刻不容缓。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高校教师在高等教育劳动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高校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规范是: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求知创新、治学严谨;团结协作、关心集体;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关键词】教师 职业道德 高校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教师的职业道德,或简称师德,指的是作为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是职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规范。它体现的是教师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崇高的道德品质是教育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教师只有以自己纯洁的灵魂,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的心灵,才能培养出具有优良品质的新一代。因而才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呼,这本身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社会价值的体现。

根据我国现行《教师法》的基本思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规范其内容可做如下表述:以为学生服务为核心,以爱岗敬业为原则,以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廉洁从教为基本要求,通过教育管理和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师德风尚,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工作实践中,按照师德的基本内容,努力强化师德意识,实践师德规范,自觉履行教师义务,促进师德水平的提高。

二、高校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规范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高等学校教师在高等教育劳动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是高校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所形成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的普遍规律的概括和总结。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高等教育过程中人际关系的调整,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善恶评价,乃至高校教师道德作用的发挥,都必须通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实现。那么,今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条件下,高校教师应具备哪些职业道德规范呢?

1.爱岗敬业、奉献社会

之所以把“爱岗敬业、奉献社会”作为高校教师首要职业道德规范,是由于高等教育、高校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教育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崇高事业,它担负着传递生产知识、劳动技能和社会生活经验、社会意识的职能,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当代国际之间的竞争,虽然经常地大量地表现为经济竞争,但其实际上是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实质上就是教育竞争。而在教育竞争中,高等教育又有着特殊的作用。高等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职能,高等院校是新知识、新思想、新文化的发源地,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传播人类先进文明的神圣殿堂,是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水平和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是永恒伟大的事业,高等教育是人类社会特别是现代社会发展重要发动机。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高校教师则是一个神圣而责任重大的职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创造者。高校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启迪智慧,陶冶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情操,塑造学生的心灵,为社会培养又红又专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又要潜心学术,严谨治学,搞好科学研究工作,为社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新文化,为社会提供智力支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离开了高质量的高等教育,离开了高水平的高校教师,显然是不行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要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丰收,没有高校教师的辛勤劳动和努力是不可能办到的。因此,高校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极为重要和光荣的,它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

忠诚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奉献社会”,努力做到敬业、乐业,为民族、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理所当然应该成为高校教师的自觉行动和必须具有的职业道德品质。

2.热爱学生、教书育人

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然要与有关的人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在与诸多方面的关系中,教师与大学生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在这一关系中,教师是主要方面,起着主导的和积极的作用。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处理与大学生关系的重要行为准则,是高校教师道德的主要内容。热爱学生是高校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孔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努力做好教学工作,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有用人才。热爱学生又是高校教师的一种重要教育手段和重要教育力量。教师对学生的热爱,能使师生在心理上、感情上接近起来,赢得学生对老师的信赖,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劝导,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教书育人之所以成为高校教师的职责和道德要求,是由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的。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高级专门人才。高校培养的大学生质量如何,不仅直接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而且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如果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只抓学术业务不重视思想道德,势必贻误学生的健康成长,那就可能背离了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办学方向,损害社会的整体利益,显然这是有失于教师道德的。热爱学生、教书育人这一高校教师道德规范,首先,要求教师了解大学生,关心爱护大学生,引导他们既会做学问,又懂得如何做人,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其次,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要摒弃陈旧的等级观念,要有民主的作风,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发表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探讨学习和学术问题,建立民主、平等。再次,对学生既要悉心爱护,又要全面严格要求。一是严要有据,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学校和专业教育目标要求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二是严要有度,严得要合情合理,苛求和降低标准都不合适。三是严要有恒,要坚持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过去、今天和明天,不接收学生的“礼品”、“红包”,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不打“人情分”、“关系分”。四是严要有方,要采取学生欢迎的、有效果的好方法,而不是粗暴强制,迫使学生就范。第五,坚持在课堂教学中把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无论是公共课教学还是专业课教学,教师应积极探索,使用各种方法,寓思想教育于知识、专业教学之中,使学生既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又受到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3.求知创新、治学严谨

求知创新、治学严谨既是高校教师道德不同于其他职业的重要标志,也是区别于普通教师的特质,是每一个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学术美德。高等院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地方,对教师的业务素质要求很高。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教师要想教好书,毫无疑问自身的思想觉悟、创新意识、治学精神、知识素养和专业水平必须远远高于学生。教师要完成好教学任务,必须遵守求知创新、治学严谨行为的规范。不仅自己进行科学研究,而且还要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要完成好科研任务,更离不开求知创新、治学严谨。科学研究是一项艰苦的探索性工作,它不仅需要不懈地勤奋学习,长期地知识积累,始终不移地探索创新,而且还要耐得住寂寞,经受起名利诱惑,忍受无尽的精神困扰,付出艰辛的智力劳作。因此,高校教师理应把求知创新、治学严谨作为自己从事科学研究的职业品质。江泽民同志指出:“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应该具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和学术道德。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需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求知创新,治学严谨,首先要求高校教师勤奋学习,孜孜不倦吸收新知识,钻研业务,精通所教的专业,了解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教学规律,做好教学工作,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其次,高校教师必须紧紧跟踪所从事专业的前沿,掌握最新学术动态,不断探索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努力抢占专业制高点,积极推动学术进步,为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作贡献。再次,有鉴于目前学术风气不正、学术道德失范问题,高校教师要增强事业心、责任感,正确对待学术研究中的名和利,要忠于真理、探求真知,自觉维护学术尊严和学者的声誉,遵守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反对沽名钓誉、投机取巧、急功近利、损人利己的不良风气,杜绝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请他人代写文章,在未参与工作的研究成果中署名,盲目追求数量,粗制滥造论著,甚至篡改、伪造研究数据等等一切有背学术道德行为。在学术研究工作中高校教师要耐得住寂寞的精神,坚持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坚韧不拔、实事求是、严谨自律、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自觉维护、遵守知识产权法,依照法律和学术规范,合理引用和应用他人的研究成果,不虚报教育教学和科研成果,维护科学尊严,努力成为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严谨治学的力行者,优良学术道德的传承者。

【摘 要】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具有极强的典范性,是全社会职业道德的排头兵。把握新时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新内涵,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刻不容缓。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高校教师在高等教育劳动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高校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规范是: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求知创新、治学严谨;团结协作、关心集体;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关键词】教师 职业道德 高校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教师的职业道德,或简称师德,指的是作为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是职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规范。它体现的是教师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崇高的道德品质是教育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教师只有以自己纯洁的灵魂,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的心灵,才能培养出具有优良品质的新一代。因而才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呼,这本身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社会价值的体现。

根据我国现行《教师法》的基本思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规范其内容可做如下表述:以为学生服务为核心,以爱岗敬业为原则,以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廉洁从教为基本要求,通过教育管理和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师德风尚,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工作实践中,按照师德的基本内容,努力强化师德意识,实践师德规范,自觉履行教师义务,促进师德水平的提高。

二、高校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规范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高等学校教师在高等教育劳动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是高校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所形成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的普遍规律的概括和总结。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高等教育过程中人际关系的调整,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善恶评价,乃至高校教师道德作用的发挥,都必须通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实现。那么,今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条件下,高校教师应具备哪些职业道德规范呢?

1.爱岗敬业、奉献社会

之所以把“爱岗敬业、奉献社会”作为高校教师首要职业道德规范,是由于高等教育、高校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教育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崇高事业,它担负着传递生产知识、劳动技能和社会生活经验、社会意识的职能,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当代国际之间的竞争,虽然经常地大量地表现为经济竞争,但其实际上是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实质上就是教育竞争。而在教育竞争中,高等教育又有着特殊的作用。高等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职能,高等院校是新知识、新思想、新文化的发源地,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传播人类先进文明的神圣殿堂,是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水平和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是永恒伟大的事业,高等教育是人类社会特别是现代社会发展重要发动机。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高校教师则是一个神圣而责任重大的职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创造者。高校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启迪智慧,陶冶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情操,塑造学生的心灵,为社会培养又红又专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又要潜心学术,严谨治学,搞好科学研究工作,为社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新文化,为社会提供智力支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离开了高质量的高等教育,离开了高水平的高校教师,显然是不行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要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丰收,没有高校教师的辛勤劳动和努力是不可能办到的。因此,高校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极为重要和光荣的,它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

忠诚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奉献社会”,努力做到敬业、乐业,为民族、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理所当然应该成为高校教师的自觉行动和必须具有的职业道德品质。

2.热爱学生、教书育人

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然要与有关的人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在与诸多方面的关系中,教师与大学生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在这一关系中,教师是主要方面,起着主导的和积极的作用。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处理与大学生关系的重要行为准则,是高校教师道德的主要内容。热爱学生是高校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孔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努力做好教学工作,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有用人才。热爱学生又是高校教师的一种重要教育手段和重要教育力量。教师对学生的热爱,能使师生在心理上、感情上接近起来,赢得学生对老师的信赖,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劝导,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教书育人之所以成为高校教师的职责和道德要求,是由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的。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高级专门人才。高校培养的大学生质量如何,不仅直接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而且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如果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只抓学术业务不重视思想道德,势必贻误学生的健康成长,那就可能背离了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办学方向,损害社会的整体利益,显然这是有失于教师道德的。热爱学生、教书育人这一高校教师道德规范,首先,要求教师了解大学生,关心爱护大学生,引导他们既会做学问,又懂得如何做人,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其次,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要摒弃陈旧的等级观念,要有民主的作风,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发表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探讨学习和学术问题,建立民主、平等。再次,对学生既要悉心爱护,又要全面严格要求。一是严要有据,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学校和专业教育目标要求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二是严要有度,严得要合情合理,苛求和降低标准都不合适。三是严要有恒,要坚持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过去、今天和明天,不接收学生的“礼品”、“红包”,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不打“人情分”、“关系分”。四是严要有方,要采取学生欢迎的、有效果的好方法,而不是粗暴强制,迫使学生就范。第五,坚持在课堂教学中把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无论是公共课教学还是专业课教学,教师应积极探索,使用各种方法,寓思想教育于知识、专业教学之中,使学生既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又受到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3.求知创新、治学严谨

求知创新、治学严谨既是高校教师道德不同于其他职业的重要标志,也是区别于普通教师的特质,是每一个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学术美德。高等院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地方,对教师的业务素质要求很高。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教师要想教好书,毫无疑问自身的思想觉悟、创新意识、治学精神、知识素养和专业水平必须远远高于学生。教师要完成好教学任务,必须遵守求知创新、治学严谨行为的规范。不仅自己进行科学研究,而且还要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要完成好科研任务,更离不开求知创新、治学严谨。科学研究是一项艰苦的探索性工作,它不仅需要不懈地勤奋学习,长期地知识积累,始终不移地探索创新,而且还要耐得住寂寞,经受起名利诱惑,忍受无尽的精神困扰,付出艰辛的智力劳作。因此,高校教师理应把求知创新、治学严谨作为自己从事科学研究的职业品质。江泽民同志指出:“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应该具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和学术道德。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需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求知创新,治学严谨,首先要求高校教师勤奋学习,孜孜不倦吸收新知识,钻研业务,精通所教的专业,了解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教学规律,做好教学工作,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其次,高校教师必须紧紧跟踪所从事专业的前沿,掌握最新学术动态,不断探索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努力抢占专业制高点,积极推动学术进步,为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作贡献。再次,有鉴于目前学术风气不正、学术道德失范问题,高校教师要增强事业心、责任感,正确对待学术研究中的名和利,要忠于真理、探求真知,自觉维护学术尊严和学者的声誉,遵守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反对沽名钓誉、投机取巧、急功近利、损人利己的不良风气,杜绝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请他人代写文章,在未参与工作的研究成果中署名,盲目追求数量,粗制滥造论著,甚至篡改、伪造研究数据等等一切有背学术道德行为。在学术研究工作中高校教师要耐得住寂寞的精神,坚持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坚韧不拔、实事求是、严谨自律、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自觉维护、遵守知识产权法,依照法律和学术规范,合理引用和应用他人的研究成果,不虚报教育教学和科研成果,维护科学尊严,努力成为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严谨治学的力行者,优良学术道德的传承者。

上一篇:又是一年春来到的作文下一篇:计算机基础知识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