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虽然

2024-12-05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虽然(共10篇)

1.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虽然 篇一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争做文明延吉人

延河小学五年二班金昭璇指导教师 杨忠林

延吉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开始了。国家卫生城市是城市卫生工作最高荣誉,是一个城市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为响应“创卫”工作,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的决定》精神,市委、市政府确定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延吉市开展了许多与学生健康教育有关的活动:学校通过广播、多媒体、宣传单等多种方式来提高我们的健康教育、卫生习惯的知识,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学校、班级出关于健康、心理、卫生、等内容的板报;各级医院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病人及其亲属开展健康教育;各行业结合本单位特点开展有关职业卫生、疾病预防、卫生保健等方面的健康教育活动。

6月12日,我们延河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学校周边捡垃圾。烈日下,每个人都捡得可积极,可认真了,连地上细小的垃圾都逃不过我们的眼睛。我想,每个人都和我想的一样,那就是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延吉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做贡献,争做文明延吉人。

我们可以从如下力所能及的方面做起:

(1)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瓜皮纸屑,不乱涂乱画。

(2)看见地上有纸屑、杂物要主动拣起来,丢入垃圾箱内。

(3)养成良好的文明节约习惯,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不浪费一粒粮食,不随处乱倒剩饭剩菜。

(4)勤换衣服、勤洗澡、饭前便后要洗手,早晚要刷牙,并要注意掌握正确的刷牙姿势。

(5)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远离各种流行疾病。

(6)保护视力,远离近视,注意读写姿势和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玩电脑、看电视。

用我们的行为习惯去改变整个城市;用我们的实际行为去创造我们美好的家园。只要每个人都有一颗创卫的心,我相信,迎接我们的是一个

2.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虽然 篇二

1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取得的成效

自1990年以来,国家爱卫会组织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对推动我国城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卫生管理,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1 健康教育深入扎实,居民健康素质不断提高。国家卫生城市均成立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2],设置健康教育所,提供编制、经费、设施、技术等条件,保障各类健康教育活动深入扎实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居民的平衡膳食、适量运动、低盐饮食、戒烟限酒等促健康行为发生率明显大于非国家卫生城市居民促健康行为发生率;学生、住院病人、单位职工、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普遍提高;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远低于国家3%的控制水平;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率国家卫生城市明显高于非国家卫生城市;拓展了健康教育渠道、方式、方法。

1.2 基础设施得以改造完善,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国家卫生城市重视市容环境卫生的改造、维护、发展,建立健全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和城市卫生长效管理机制。2008年国家卫生城市城市路灯亮化率达99.3%,街道保洁时间最长达14.8小时,道路高压冲水率为4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6平方米,部分已成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1.3 健全了公共卫生体系,公共卫生保障成效显著。国家卫生城市加强了对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卫生的监管,严格落实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实行健康体检和培训制度,城市公共厕所布局与管理评价为较好以上的占91.97%,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国家卫生城市加强了疾病预防控制和传染病救治“两个体系”建设,传染病防治成效明显,应急能力增强。2005-2008年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覆盖率为100%,法定传染病漏报率<2%,计划免疫安全注射率100%,计划免疫单苗及“五苗”全程接种率均≥95%,常驻儿童建卡、建证率≥98%,流动儿童建卡、建证率≥96%,乙型肝炎发病率、细菌性痢疾发病率、肺结核发病率均低于非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平均水平。国家卫生城市居民公共卫生意识明显增强,促进了城市公共场所环境卫生、食品卫生、除四害、疾病预防控制等管理工作[3]。国家卫生城市居民对创建卫生城市满意度逐年上升,2008年国家卫生城市居民对创建卫生城市满意度达97.89%,大大高于非国家卫生城市居民满意度。

1.4 社区卫生规范有序,城乡卫生一体化管理机制初步建立,城乡结合部卫生进步明显。国家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工作逐步规范,制度化、专业化模式日趋形成,工作内容全面、细致,实现了社区卫生健康教育制度化,“门前三包”常规化,日常保洁社会化,垃圾收集袋装化,卫生创建基层化,“四害”灭防经常化,公共卫生规范化,卫生服务站设置合理化,全国、省、市级管理优秀(示范)社区不断涌现。同时,国家卫生城市坚持“城市带动农村、农村学习城市”的理念,重视城乡结合部及城中村卫生工作,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扎实有效,农村环境卫生和村民卫生意识有了显著提高。2008年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垃圾清运率达99.60%,村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1.46%。

1.5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美化了城市、提升了形象、锻炼了队伍、提高了素质,国家卫生城市的品牌效应显著,社会影响力巨大。在创建过程中,领导、工作人员、群众共同参与,协同攻坚,相互支持;执法队伍文明执法、规范执法,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市民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开展创建活动促进了卫生事业的发展,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实现了巨大转变,城市整体卫生水平,城市功能不断升级,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的声誉和形象,有力促进招商引资的能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 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的基本经验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方方面面,任务艰巨。在调研中发现各国家卫生城市在创建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好的做法。

2.1 创卫要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科学论证的原则。

创卫最终目标是改善城市卫生状况,提高市民的生活和居住环境,增强居民的幸福感、自豪感。因此,国家卫生城市在创建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科学论证的原则,关注民生,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医食住行、环境秩序、公共服务设施等问题,积极推进专项创建工作,一定会得到群众拥护和支持。

2.2 创卫要兼顾标准与规划,重视基础工程建设,坚持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国家卫生城市在创卫过程中以标准为依据和抓手,着眼于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科学谋划、发掘特色,或依山或傍水,形成了不同的城市特色和品位,为卫生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4]。

2.3 创卫要创新管理理念,创新工作方法。

调研的国家卫生城市在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发动、落实目标责任、严格考核奖惩、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组织、管理、发动、协调等工作模式。

3 国家卫生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3.1 国家卫生城市巩固、持续发展压力增大。

第一,随着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人口不断扩张,居民的卫生意识、卫生需求不断提升,对城市卫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卫生维护成本增加。随时间推移,创卫时的基础设施需维修和更换,一些基础工程也面临改造或新建。因此,大量的经费投入是影响国家卫生城市巩固、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第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标准较高,创建后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减弱、部分工作人员离开原工作岗位,导致标准的维护难度加大。第三,部分市民的综合素质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不良的卫生习惯、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依然存在。第四,国家卫生城市巩固、持续发展的长效管理机制正在积极探索,虽然部分国家卫生城市已经制定相应的长效管理办法,但仍存在种种不足,亟需要进行积极论证,出台国家层面的国家卫生城市巩固、持续发展的长效管理办法。第五,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办法需要修订。全国爱卫会办公室制订的《国家卫生城市考核命名和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国家卫生城市满3年复审一次。每届政府一般工作5年,这5年中,如果再次迎接国家卫生城市的复审,要么疲于应付,要么产生侥幸心理,不利于国家卫生城市巩固和发展工作的开展。第六,国家卫生城市巩固、持续发展的目标不明晰,随着原有条件的改善、目标的实现,新的精细化的发展目标尚未形成,国家卫生城市巩固、持续发展的深度、标准需要重新制定和思考。

3.2 亟需要制定适应新时期的爱国卫生工作的法律法规。

目前,爱国卫生工作的法律、政策依据仍是《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国发[1989]22号)及省级条例和地方行政规章。《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在当时产生了积极影响,随社会发展,该决定已不适应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需要。各级爱卫办在工作中无法可依,工作中小心应付、缺乏创新、为难情绪重、心理压力大,工作成效不显著。

3.3 国家卫生城市卫生管理还存在部分问题。

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卫生发展不平衡,卫生状况差距较大,个别破产或濒临破产企业单位卫生和宿舍区卫生管理较差;“五小行业”的管理缺乏长期、有效的措施,管理制度、标准不完善;“除四害”工作面临新的问题,由于养宠物的居民增多,居民拒绝投鼠药,以防毒死宠物,居民除四害积极性不高,宠物疫苗接种及卫生管理仍有较大差距;建筑工地食堂、浴室等卫生设施、卫生管理较差。

4 国家卫生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4.1 要重新审视和论证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的组织程序、申报条件、评比标准、考核办法以及奖励、惩罚措施等,变被动创建为主动争取。国家自90年代提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以来,对推动我国城市卫生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健康素质起到了无可非议的巨大成效,发挥了辐射、导向、引导、示范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卫生观念、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城市各级领导都把城市卫生作为“民生工程”下大力气狠抓落实,因此,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的辐射、导向、引导、示范作用减弱,加之与国际接轨,城市的卫生发展有了一定的方向和目标。目前,许多城市把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当作政绩工程,采取弄虚作假,欺骗检查,事实上已经偏离了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的目的和主题,社会上也出现了对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的各种议论,甚至反对的声音。因此,未来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如何实施,应引起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思考。国家爱卫会办公室也应适时调整和转变工作职能,从管理身份向卫生城市创建的参谋、业务指导身份转变,减少政绩效应。

4.2 应加强省市爱卫会办公室工作调研。国家爱卫会办公室应调研各省市爱卫会办的工作职责、地位、作用、编制、管理体制、经费保障等内容,制定适合我国爱国卫生运动的规范性文件或申请制定爱国卫生运动的法律、法规,统一全国各级爱卫办的职能、编制、管理、经费投入等,提高爱卫办的社会影响力和工作能力。

4.3 对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标准进行修订。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标准内涵丰富,为适应社会发展,应在原标准基础上增加城市人文内容,突出城市地方特色,增加经济学指标;修改不适的概念,增加新的卫生需求标准,新标准力求具体、翔实,提高可操作性;新标准应减少各部门标准简单叠加的现象,淡化行业部门标准的痕迹,突出融合、一致、统一,形成一个完整、符合时代需要的标准体系。设立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申报标准,明确申报条件,提高申报的透明度[5]。

4.4 丰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内容,增加各专项工作的科技含量,实施“科技创卫”。全国性质或范围的检查评比,都以国家卫生城市指标为基本标准或基本条件;积极创造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的平台或载体,开展各类融入卫生项目的专项达标、竞赛、评比等活动,提高人们参与的积极性。使用市容卫生管理、公共卫生体系信息检测、疾病预防控制、除四害等工作中的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工作效益。

摘要:文章对目前国家卫生城市的卫生状况进行调研,总结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的成效与经验,对创新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和促进国家卫生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政策修订和完善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卫生城市标准[R].2005.8.

[2]陈丽琴,王桂兰.健康教育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中的作用[J].社区医学杂志,2007;5(4):64-66.

[3]刘东华.四害综合防治技术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中的应用[J].医学动物防制,2006;22(11):804-805.

[4]曹玉梅.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促进城市健康快速发展[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9;20(4):23-24.

3.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虽然 篇三

明确目标,理清思路

突出工作重点。一是加快“九大工程”建设。大力实施城区绿化攻坚工程、绿色通道建设工程、水岸绿化工程、生态恢复工程、森林资源保护工程、宜林荒山绿化工程、镇村绿化工程、林业产业提质工程、森林文化建设工程,通过这“九大工程”的实施,实现城乡绿化全覆盖、裸露山地全消除、生态景观全提质的目标。二是扎实推进城市绿化攻坚。落实《2015年城市绿化攻坚实施方案》要求,以“沿城、沿景、沿山、沿水”绿化提质为重点实施“八大工程”,即中心城区澧水河岸护岸林建设工程、城区公(游)园建设工程、建成区闲置地绿化工程、城区重要交通节点绿化工程、城乡结合部重点区域绿化工程、城区周边生态景观林建设工程、社区(庭院)绿化建设工程、绿色通道建设工程。通过“八大工程”的实施,努力构建以绿色为背景,澧水风光带绿化特色明显、道路绿化整齐贯通、公园绿地分布合理、庭院绿化一院一景、节点绿化耳目一新、周边山地色彩斑斓的城市绿化景观。特别是把澧水风光带打造成四季常绿、季节有色、布局立体、视觉强烈的20公里樱花景观带,为张家界市中心城区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注重工作实效。一是做亮“点”。抓好市城区和县城绿化,以一流的设计、专业的施工,打造绿化精品。二是做精“线”。以道路、河道为重点,实施道路绿化工程和河道绿化工程,着力打造绿化景观长廊。三是做厚“面”。抓好荒山、坡耕地绿化和破损山体生态修复,结合现代农业发展,大力发展林果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将小城镇发展与绿化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因地制宜搞好“四旁”绿化,积极创建一批生态文明村居。

把握工作原则。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与创建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卫生城市、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和文明城市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先易后难、依法依规”的总体创建工作思路,把握好“三大原则”: 一是坚持生态与经济共赢。把生态建设和造绿富民结合起来,不仅让群众长远受益,还要让他们眼前得利,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森林城市创建的积极性。二是坚持景观与人文相容。把森林城市创建和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通盘考虑,把城市绿化做成城市景观、融入文化内涵,使城市森林富有人文气息,充分彰显张家界的城市特色。三是坚持城市与乡村互动。坚持城乡一体化,在规划上、措施上、保障上都要做到统筹考虑,协调推进。

多措并举,扎实推进

部门协作,齐抓共管。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不是某一个部门的责任,是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共同责任。各级各部门应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多方联动的工作机制。林业部门发挥主体作用,加强指导和调度;财政、发改、城管、住建、规划、交通、水利、旅游、科技、国土、监察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广泛宣传,全民动员。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一项涉及面广的工作,必须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特别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评价指标要求公众对森林城市建设的支持率和满意度达到90%以上,这是一项硬性指标。在整个创建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一是大力营造森林生态文化。重点是通过生态科普园建设、森林文化节庆活动、绿色单位创建以及举办生态文明讲座、开展生态文化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普及森林生态知识,提高全民森林生态意识。二是主动搭建各类宣传平台。尽快制定宣传方案,通过各类宣传媒体和宣传平台,营造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浓厚氛围,不断提高群众知晓率。三是积极动员全民参与。精心组织每年3月份的义务植树月活动,发动全民义务植树。开展古树名木认养,引导和动员市民出资认建认养古树名木,特别是各级领导和党员干部要带头出资认养;所有认养的古树名木要统一造册登记和挂牌保护,确保管护到位。同时,各级机关、厂矿、学校、社区及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社会团体,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动员各方力量,投身绿化事业。

创新机制,加大投入。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资金整合、各方联创”的生态建设投入机制。一是加大政府投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创建工作经费,保障造林绿化工程建设需要。市政府已作出决定,今年将筹资不少于1亿元的资金投入到市城区绿化攻坚工程中去,各区县政府在三年创建期每年要筹措1000万元的创建工作资金。二是大力争资立项。林业、财政、发改、水利、交通、住建、城管、国土、环保等部门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大争资立项力度,特别是要积极争取上级林业部门的支持,共推创建工作。三是创新投入机制。深化创建工作与企业的互动,鼓励和引导公司化造林,将林地流转给造林公司或造林大户,大力发展造林绿化基地。鼓励企业发展苗木花卉基地,支持苗木花卉产业做大做强。大胆创新投入模式,积极探索以土地换森林、以森林换资本、以资本换资金等办法,更加有效地解决造林绿化的投入问题。

(作者系张家界市林业局局长)

4.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宣传口号 篇四

2、优化人居环境,建设美丽xx3、讲文明 讲卫生 改陋习树新风

4、培养卫生习惯 争做文明市民

5、增强市民卫生意识 提高城市文明水平

6、群策群力创建卫生城市 同心同德打造文明xx7、创卫工作人人参与,美好环境家家受益

8、创卫关联你我他,齐抓共管靠大家

9、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营造和谐优美环境

10、创建卫生城市人人动手,城市整洁优美人人受益

11、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营造清洁卫生环境

12、革除生活陋习、优化人居环境、优化生存空间

15、搞好城市公共卫生,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16、清洁环境,消灭四害,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17、卫生好,环境好,健康生活更美好

18、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创建整洁生活环境

19、创建卫生城 共享大健康

5.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 篇五

建设幸福宜居新新乡

——新乡市国家卫生城市年审汇报

尊敬的黄主任、尊敬的省爱卫办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

在这初冬时节,我们迎来了省爱卫办国家卫生城市年审考核组的各位领导、专家。首先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您们多年来支持、关心新乡国家卫生城市建设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新乡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北依太行,南临黄河,紧邻省会郑州,是中原城市群及“十字”核心区重要城市之一。现辖两市、六县、四区及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总面积8249平方公里,总人口563万,市区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新乡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和中国中部最佳投资城市,连续三届荣获“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连续四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增速居全省第二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5.9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31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0.3%和7.6%。中国社科院《2008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显示,新乡综合竞争力位居河南省第三位。

近年来,新乡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坚持“四个重在”,以巩固创建成果,提高市民素质、提高城市品位、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为目的,突出规范、科学、高效、创新四大主题,不

断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城市环境面貌日新月异,实现了新的突破和发展。

2008年12月我市被全国爱卫会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以来,全市上下备受鼓舞。天更蓝了,水更清了,道路清扫保洁到位,垃圾清运及时,饭店卫生达标,公厕干净卫生,四害密度降低,广大市民深切感受到了国家卫生城市创建为其生活环境改善带来的新变化,并自觉主动维护城市的卫生管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以及对荣誉的珍惜,使市委、政府下决心保持并巩固创卫成果,持续改善市容环境卫生状况和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让全市人民长期享有一个卫生、舒适、整洁、优美,秩序良好的生活环境。为此,新乡市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国家卫生城市考核命名和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出台了多项卫生长效管理办法,加大力度,狠抓落实,确保创卫工作不走过场,以实际行动落实“以人为本,为民创建,常态创建”的工作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新乡市两年来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落实长效管理机制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制度保障,开展长效管理

我市创卫成功之后,市领导高度重视长效管理工作,及时提出了创建工作要从行政强力推动到制度保障运行转变,从突击治理到日常的严格监督管理转变,从非常态创卫到常态的有效管理转变的“三个转变”,使城市管理尽快走向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精细化,使新乡创卫的成果得到不断完善和巩固。市委书记吴天君,市

长李庆贵等主要领导两年内对城市卫生日常管理工作进行了40余次的巡视检查,现场办公解决问题60多件,协调各部门解决问题100多件,对城市卫生管理工作进行了多次批示,近期,市委书记吴天君在爱国卫生简报上的批示中要求:“要切实发挥‘一个委员会和两个中心’的作用,按照原确定的市爱卫会和市城管指挥中心的运作机制,加大督查、整改力度,严格兑现奖惩政策,确保我市创卫成果。”新乡市出台了《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我市爱国卫生工作构建城市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的意见》,确立了“市领导周巡查,城管监督中心日督查,爱卫办月暗访”的工作机制。

按照长效管理机制的要求,市爱卫会、市城管指挥中心、市城管监督中心,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每周安排市四大班子一名市级领导带队开展巡视活动;城管监督中心“数字城管”督查员每天进行检查;每月由市爱卫办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对市容秩序、环境卫生、五小治理、病媒生物防制等进行暗访督查;城管指挥中心汇总情况后,每月召开一次多部门共同参加的城市管理讲评会,对各区、各责任单位的工作进行点评和部署,严格落实奖惩政策。从制度上保障了城市卫生管理的长效保持,并不断推向深入。

一是加强和调整了市城管指挥中心组织机构,由一名副市长任指挥中心指挥长,各区、各责任单位为其成员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义务,实行目标管理。二是按照“全覆盖、无缝隙”的原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率先在省内建立了市、区两级的“数

字城管”网络系统;新乡市作为我省警务体制改革的试点城市之一,警务体制机制改革后,城市管理任务迅速被纳入所有警种的工作范畴,形成了“大城管”的格局。三是严格监督检查,市城管监督中心实行早七晚十工作制度,开展网格化督查。选派230名督查人员,对市容环境卫生和所有城市部件进行全天候巡视,对发现的问题用数字化手机拍照编辑,及时派遣相关责任单位限时进行整改,对城市卫生管理主体、过程、结果实行数字化管理。

“数字城管”运行初期,结案率仅有60%,同时,市民投诉率较高。截至2010年10月份,通过“数字城管”网络共督查派遣各类问题16.9万件次,结案率达到了99.8%;受理解决市民群众来电来访、举报投诉近万件。对比发现,市民对环境卫生的投诉率逐年降低,各责任单位履行职责的意识明显增强。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为我市城市管理整体水平的持续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新乡市纪委监察局对全市各责任单位的长效管理情况实施全程效能监察。建立健全了“数字城管”与经济挂钩运行机制、城市管理单项工作“红”、“黑”旗评比制度及效能监察办法,规范了责任追究程序。由市纪检监察部门安排专人负责城管效能监察工作,每月根据市领导巡视、“数字城管”运行、市爱卫办月暗访和媒体曝光等情况,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城管效能监察意见,实施责任追究。截至2010年10月份,共对各相关责任单位进行经济处罚100余万元,分别对14个县级单位进行通报批评,27名县级干部进行责任追究或诫勉谈话。通过对各责任单位长效管理工作进行督促检查,指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并记录在案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形成有安排部署、督查评议、整改落实和考核验收的督促检查机制。我市城市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已经形成,并充分的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城市卫生管理水平大幅提高,市容市貌发生显著变化。

二、多策并举,巩固成果,确保各项指标符合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并不断提升

(一)大力实施“3010”民生工程

“3010”民生工程行动计划是新乡市委、市政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建设中原城市群强市的高度出发,作出的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和发展环境的重大决策,是从人民群众最企盼、最迫切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的战略选择,是建设健康城市的重要举措。按照“产城共融、交通先行、产业协调、城乡一体、集约发展”的理念,即通过优化周边八条快速通道连接功能 , 绿化美化沿路景观 , 实现 30 分钟到达六座卫星城和大型产业聚集区 ,打造“30分钟经济圈”,促进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基础设施,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建设“10分钟生活服务圈” ,使市民出门步行 10 分钟 , 即可方便地到达游园广场、学校、医院以及购物、休闲、健身等场所;建设 “10分钟生态休闲圈”,从市区乘车 10 分钟 , 即可到达市区周边的生态园、植物园、水系景观等景点 , 游览和欣赏优美的田园风光。造就一个生态、和谐、舒适、方便的生产生活环境,有力地提升市民居住的舒适度、出行的便利度、环境的舒适度和服务的满意度。

通过“3010”行动计划的实施,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卫生城市创建,全面促进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使群众生活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城市卫生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市容市貌保持良好 在道路清扫保洁方面,今年我市重点推进专业化一体化道路清扫保洁作业模式和建立清扫保洁应急机制,提升机械化清扫水平和道路洁净度。2010年投资600多万元购置道路机械设备,主要道路机械清扫率由2009年的60%提高到90%以上,大幅提高了我市道路机械清扫率和道路清扫洁净度;规范建筑工地管理,在全市范围内对新开工和在建的340个建筑工地,硬化建筑工地出入口,增设围挡护栏,改造宿舍,完善车辆冲洗设备,开工工地必须建水冲式公厕;加强对运输车辆带泥上路、沿路抛洒问题的源头管理,道路洁净度明显提高。在公厕、垃圾中转站管理方面,强化专业维护、专人看管保洁,确保生活垃圾、公厕粪便日产日清。在建筑垃圾清运处置管理方面,坚持日查制度,严格落实清运处置审核制度,切实遏制私拉乱运行为。2010年,我市投资2000余万元新建100座公厕,目前已建成51座。在“三场”(生活垃圾处理场、粪便处理场、医疗废物处理中心)运转方面,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处理生活垃圾、粪便和医疗废物。截至目前我市日产生活垃圾700余吨,日处理垃圾700余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投资1420万元建成新乡市

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日处理医疗废物能力8吨。全市89家医院、300余家诊所产生的医疗废物统一运至该中心集中进行处理,年处理量达1000余吨,有效控制了我市医疗废物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杜绝了医疗废物的外流;我市粪便无害化处理场总投资470万元,日处理粪便300吨。年产粪渣1.44万吨,运送到粪便无害化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1.2万余吨,处理率达83%以上。对市区各出入市口及过境铁路沿线开展以清理积存垃圾、清理户外广告、清理绿化带为重点内容的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规范市容秩序方面,大力开展占道经营、店外经营、非法摩的运营、机动车乱停乱放、清理户外广告、露天烧烤等专项整治活动。按照疏堵结合原则,在市区建立了24个便民服务点和18个临时露天烧烤大院,合理布设早餐工程经营摊点,满足市民需求,方便群众生活。特别是今年6月份以来,全市12个派出所组织各警种综合执法,交通巡防大队民警在每天的重点时段,对重点区域紧盯死守,随时发现,随地处置,不给违规流动摊贩以可乘之机。治安管理大队、案件侦查大队民警24小时巡逻执勤,随时随地清理清除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不文明现象,通过综合治理,以前城市管理的难点区域面貌实现了大变样。

(三)强力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市八条快速路的拆迁进展顺利,拆迁总任务188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拆迁185万平方米,占总任务的98%;7条干线公路建设项目总投资5.1亿元,6个项目正在开工建

设,1个项目正在招标; 2010年计划改造棚户区项目20个,拆迁8643户,需拆除旧房面积116.2万平方米。截至2010年上半年,已完成拆迁面积53.85万平方米,占46%。在建面积60.1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7.76万平方米,实际完成投资1.728亿元;卫河沿线11座泵站全面升级改造,目前4座已完成改造任务。剩余7座泵站土建已基本完成。加大城中村拆迁改造力度,全市城中村改造项目共28个(其中,续建16个,新建12个)。截至2010年上半年,已完成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16个,正在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9个,已启动拆除改造12个村,累计拆除各类房屋42.85万平方米;开工建设村民安置楼的10个村,累计建设村民安置楼65.34万平方米。

(四)水源地整治工作出现新起色

2009年以来,我市组织中源水务公司大规模整治西大池,对铁路西梦西路东西两侧便道以外进行彻底清理,敦促搬迁周边养殖场,砌筑蓄水池防浪墙和护坡,维修输水暗渠及补漏,完成中心岛环境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贾太湖占地36.06万平方米,库容200万立方米,设计输水能力为每天13.2万立方米,其供应量占全市需水量的80%以上。该区域附近监狱的排水系统,直接影响供水质量。为加大环保治理力度根,市政府协调司法部门投入资金70万元,整修排水系统,整治周边环境,使贾太湖水质明显好转,现在贾太湖水质完全达到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截至2010年10月份,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

(五)环境保护扎实有效

2009年以来,新乡市政府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对卫河流域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强化环境执法,严格环境监管,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环境质量得到了很大改善。2009年API指数≤100的天数为335天,优良天数占总天数365天的比例为91.78%,截止到2010年10月25日,我市API指数≤100的天数为 276 天,优良天数占监测天数298天的比例为 92.6%;两年来,烟尘控制区覆盖率均达到100%; 2010年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工作已完成,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1.9分贝.为进一步提高我市污水处理率,我市组织相关部门的技术骨干,普查62个城中村的村修雨水管线,对已标注道路红线、管线位置,已列入城中村、旧城改造计划。更新改造了原有水厂和城区供水管网,新建了五水厂,城市用水普及率达100%,水质综合合格率达100%。对新修的11条道路,污雨水管网直接与收水管线连接,使污水处理率进一步提高,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86.71%。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卫生城市标准。

两年来未发生特大环境污染和破坏事件。

(六)食品及公共场所卫生得到保障

全市两年来共发放食品卫生许可证75个,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38个,正确发放率达100%。同时,加强督导,有专职部门对各区“五小”卫生状况进行督导检查。两年来共检查督导单位4400余户次,提出整改意见1700余户次,及时掌控反弹现象,对反弹严重、问题突出的单位,采取集中治理的方式进行整顿,不符合要求又拒

不整改的坚决予以取缔。

(七)传染病防治效果明显

2009年以来,我市加大了重大传染病防控力度,尤其是手足口病防控和甲型H1N1流感防控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遏制疫情传播,成立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防控方案、确定定点收治医院、实行首诊负责制、强化预检分诊、信息收集、加强疫情监测、病情筛查,开展健康教育和加强督导指导等,通过不懈的努力,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2009年,我市手足口病防控达到了“无蔓延、无恐慌、无死亡”的效果。2010年,截至7月底,我市手足口病共报告1221例,较去年同期减少2296例,下降65%,平均发病率为每万人2.36人(全省平均每万人8.15人),处全省发病人数的第17位(高于济源市)。甲型H1N1流感防控情况较好,2009年以来,先后培训卫生系统医护人员2600余人,确定了市传染病医院为市级甲型H1N1流感定点收治医院,新建成5间负压病房,负压急救车,药物、仪器设备等应急物资准备到位。信息收集准确,疫情动态掌握及时。对甲型H1N1流感接触人员进行跟踪管理,实现了群防群控,有效遏制疫情传播。

同时,使用9种疫苗预防12种疾病,全面做好扩大免疫规划工作,采取切实有力措施,提高二类疫苗接种率。全面落实艾滋病救治救助政策和结核病现代防治策略,进一步强化重大传染病综合防制措施。

(八)进一步完善公共医疗卫生基础设施

目前,全市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84个,构建了方便、快捷、经济、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了市传染病医院应急救治病房楼、市疾控中心、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市卫监所,城市医疗卫生环境得到改善。

三、大力开展爱国卫生工作

(一)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

两年来,以整治城乡环境卫生为重点,全力开展三清、三改、四灭活动。一是领导重视,责任明确。市委、市政府从2010年开始,将每年四月份的爱国卫生月确定为春季环境综合整治月,在全市城乡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全面清理城乡环境卫生。每旬进行讲评及排序,强力推动全市城乡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二是充分的宣传发动、提高认识。利用爱国卫生月宣传活动,到基层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结合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全力提高广大群众对整治环境卫生重要性的认识,做到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综合整治。三是加强督查指导。市爱卫办以孳生地治理为主要内容,督促爱卫会各成员单位迅速展开以清除暴露垃圾、露天粪坑和污水坑为治理重点的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以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市场、占道经营、店外经营等城市卫生管理薄弱环节为检查重点,对市区大力开展暗访督查工作;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对全市的封闭垃圾道、改造厕所、宣传栏、鼠饵盒、垃圾箱的设置进行复查,我市建成区范围内没有出现旱厕反弹,所有居民小区垃圾道封闭后没有重启现象。广场游园设置的宣传栏、垃圾箱、禁烟牌都

保证了使用功能。到目前为至,全市共清除城乡结合部暴露垃圾3600立方,清理整治污水沟13条,增设垃圾箱2400余个。截至2010年10月份,共下达各类督办通知261件,建议整改通知书7份,接受各责任单位回复253件,协调解决问题300多个。

(二)卫生创建稳步推进

以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建设健康城市为载体,推进卫生创建的细胞建设。近两年来,我市先后有300多个单位积极提出申请,要求创建省级或市级卫生先进单位。到目前为止,全市创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608个,国家卫生县城1个,省级卫生城市1个,省级卫生乡(镇)3个,省级卫生村10个,市级卫生先进单位117个,市级卫生村10个。

(三)病媒生物防制成效显著

病媒生物防制方面,采取了以孳生地治理为主,药物杀灭为辅的方针,组织群众清理积水、杂草,堵洞抹缝760余处,投放鼠药814箱;根据季节特点,适时开展灭蚊蝇压高峰行动,对蚊蝇高峰期进行集中消杀,使蝇、蚊、鼠等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之内。连续三年组织全市各县(市)区及办事处病媒生物防制骨干力量进行了培训,使病媒生物防制一线工作人员更加充实了理论知识,掌握了更多实用技巧,有力的提升了技术骨干的水平和能力,为今后我市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更好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健康教育全面开展

认真组织开展“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4.25”全国计划免

疫宣传日、世界无烟日等各类宣传周(日)专项宣传活动,全年集中开展一次健康教育月活动,市区中小学全部开设健康教育课,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0%以上。同时,以重点人群的传染病基本预防知识宣传为主,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等多种渠道,利用散发宣传单、宣传画、小册子和举办讲座、开展咨询等多种形式,加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结核病、甲型H1N1流感等重点传染病健康教育。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50余期,制作宣传版面100余块,发放宣传单20余万份。

四、自加压力、持续提升,建设健康城市

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的基础上,新乡市委、市政府站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以超前的战略眼光,于2009年提出了建设健康城市的目标,将卫生城市创建引向更高层次。健康城市是世界卫生组织为应对城市化给人类健康带来的挑战所倡导的一项全球化行动。

我市参加了2010年9月在大连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健康城市市长论坛。我市健康城市试点项目工作启动后,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多元合作、项目推进、健康促进”的做法。重点开展健康社区、健康医院、健康学校、健康酒店、健康商场等11类健康单位试点工作。以“3010”民生工程为抓手,大力优化健康环境,提升健康服务;实施市民健康素质提升工程,每周发送2.5万条健康教育短信,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健康城市理念,营造良好的健康氛围;积极倡导健康生活,实施市民健康行为干预工程,投资85万元为市区每户

家庭配置控盐勺、控油壶等健康干预产品,目前此项工作已经进入招标程序,将于今年年底前实施到位。我市建设健康城市的过程是一个持续提升的过程,将不断展示一个魅力新乡、宜居新乡、健康新乡的美好城市形象。

两年来,新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卫生长效管理工作,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了城市卫生管理从制度、运行、监督等长效机制的有效开展,保障了创卫成果的巩固提升。目前,新乡市委市政府正在组织实施建设健康城市工作,努力将创卫工作推向新的更高的层次。我们坚信,在省爱卫会的支持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努力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在不久的将来,新乡市一定能够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和谐文明、经济发达的幸福宜居之城。

6.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技术总结 篇六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技术总结2007-12-08 13:52:44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技术总结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技术总结(2)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技术总结

海宁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北部,东距上海100公里,西接杭州,南濒钱塘江。全市陆地面积近700平方公里。现辖8个镇,4个街道,总人口64万。建成区面积2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万,由硖石、海洲、海昌三个街道所辖。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1986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以灯、潮、名人三大文化独具地方特色,荣获了“中国皮革之都”、“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和“中国经编名城”称号,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

(市)”之一,200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亿元。第1文秘版权所有

我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都十分重视爱国卫生工作,全面落实上级爱卫会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自1995年获得省级卫生城市荣誉称号以来,一直把巩固和提高我市卫生工作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从加强市民素质教育,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大城市管理力度等方面着手,使我市各项爱国卫生工作水平有显著提高。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工作目标,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经自查已基本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现根据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有关技术要求,将我市“创卫”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申报国家卫生城市基本条件符合情况 1、1995年、1998年创建成为“浙江省卫生城市”,2004年经省爱卫会复查重新确认。

2、城市生活垃圾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指标要求≥80)。

3、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67(指标要求≥50)。

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6,绿地率≥3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

5、全年api指数均<100(指标要求占全年天数比例≥70)。6、1998年市区获得鼠、蚊、蝇、蟑螂四项“先进市区”称号,2004年经嘉兴市爱卫办复查四项均达到全国爱卫会规定标准(指标要求三项达标)。

7、有海宁市人民政府关于爱国卫生工作管理规范性文件。(海政发(1997)56号《关于印发海宁市爱国卫生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8、建成区范围内无烟草广告。

9、近两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10、近两年无甲、乙类传染病暴发

疫情。

11、本市居民对卫生状况满意率。

二、爱国卫生组织管理

我市的爱国卫生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始终坚持“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爱国卫生工作基本方针。积极开展农村改水、病媒生物防治、健康教育、创建卫生城市、镇、村和卫生单位等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各级组织健全。历年来我市爱卫会组织健全,市爱卫会主任由分管市长担任,市、街道办事处二级爱卫办均能承担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爱国卫生和社会卫生工作,做到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较好地完成爱国卫生各项工作任务。

(二)政府领导重视。市政府高度重视爱国卫生工作,主任主持召开爱卫会有关会议,亲自检查爱国卫生工作每年2次以上,其中每年春节及具有海宁

特色的每年举行的市“三节一会”期间,主任都组织并参加检查卫生工作,确保市重大活动和节日期间市民健康。政府于2001年3月7日市人代会上通过关于海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明确,“围绕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国家级卫生城市目标,深入开展群众性创造活动,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全面提高文明程度,改善城乡环境”。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非常重视卫生城市巩固工作,每年多次讨论研究部署爱国卫生工作。2005年初市长在人代会上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工作目标。

(三)人员经费充足。市爱卫办编制4名,现有人员9名,其中主任由卫生局局长兼任。每年市财政除安排相应的办公经费外,还核拨改水经费、除四害经费、创卫经费等专款,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市区三个街道爱卫办均有与工作相适应的办公用房和经费保证。

(四)扎实完成任务。市爱卫办还一直较好地承担组织、协调各部门共同履行社会卫生工作职责。

1、市爱卫会于2001年2月16日下发了《海宁市爱国卫生“十五”计划》。每年都制订爱国卫生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各街道办事处,各乡镇爱卫会也都每年根据市爱卫会工作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制订爱卫工作计划和上年工作总结。

2、每年抓住

“爱卫月”活动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全市爱卫月宣传,做到计划、宣传、任务、检查、总结“五落实”,每次活动都有重点地解决几个群众反映强烈的卫

7.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虽然 篇七

据悉, 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县) 工作于2013 年正式启动, 计划到2015 年在全国选择100个左右城市 (区、县) 开展创建工作, 标志着我国循环经济工作重心由点 (企业、园区) 、线 (重点行业) 为重点, 向点、线、面全面推进的战略调整。 该项创建工作以提高资源产出率为核心, 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资源产出水平、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污染减量及效果、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绿色消费、循环文化、保障条件等9 个方面, 制定了包含41 个建设评价类别、67 项具体评价内容的指标体系。 首批40 个创建地区是从全国申报推荐的55 个备选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县) 中经过细致的符合性审查和评审确定, 共计19 个市, 21 个县。

近年来, 山西省晋城市按照“以煤为基, 多元发展”的工作思路, 着力改造提升资源类传统产业, 培养非资源类新兴产业, 不断完善煤层气开采—集输—液化 (压缩) —车用、民用、发电, 煤—气—化—废弃物综合利用, 煤—焦—冶—铸—机加工—装备制造三条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链, 先后开展了国家级低碳城市试点、循环经济标准化建设试点、循环农业示范市、再生资源回收试点市、节水型社会试点等一系列创建活动, 全市循环经济发展初见成效。

8.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虽然 篇八

【关键词】宜昌;生态园林城市;创建

2014年1月13日,宜昌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市长马旭明报告政府工作中指出:“突出绿色发展,加快打造美丽宜昌,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强化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确保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检查,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进一步彰显生态宜居城市魅力”,第一次将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早在2011年9月湖北省城市管理经验交流会上,副省长张通就提出武汉、宜昌、襄阳要在“十二五”期间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2012年8月,湖北省住建廳副厅长袁善谋来宜昌检查工作时要求宜昌抓紧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1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为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我国在不同阶段对城市建设提出过不同的建设方案和建设目标。主要有卫生城市、文明城市、森林城市、园林城市以及生态园林城市等。

生态园林城市是一种以人为本、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以资源流动为命脉的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社会和谐的人类居住形式。生态园林城市崇尚生态伦理道德,倡导绿色文明,保护和营造地带性植物群落,实施清洁生产,防治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再生能力,保持地域文化特色,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004年9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深圳举行新闻发布会,首次向全国发出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号召,之后部分城市确定了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目标;2007年6月公布了包括青岛、南京、杭州、威海、扬州、苏州、绍兴、桂林、常熟、昆山和张家港等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试点城市名单;2012年,对《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建城[2010]125号)中生态园林城市部分进行了修订,形成了《生态园林城市申报与定级评审办法》和《生态园林城市分级考核标准》。

“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就是要实现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从而达到一种稳定有序状态的演化过程。尽管我国并未提出生态城市的建设方法,但生态城市的建设应当是城市发展的高级目标。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作为建设生态城市的阶段性目标,具有可操作性,适合中国的国情,对于改善中国城市的生态环境,以及建设生态城市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基础作用。

《生态园林城市申报与定级评审办法评审办法》指出:生态园林城市评选遵循自愿申报、分级考核、逐级晋升、有升有降的原则,根据考核结果依次分为一星级生态园林城市、二星级生态园林城市、三星级生态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申报与定级评审办法》规定:生态园林城市评审每两年开展一次,偶数年为申报年,奇数年为评审年。住建部城市建设司负责生态园林城市分级考核标准、分级考核实施细则的制订工作。已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命名,且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命名3年以上是申报生态园林城市的条件之一。

2 宜昌园林建设

2.1 基本情况

宜昌位于湖北省中西部,地处长江中游与上游分界处,“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素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区域面积2.16万km2,总人口416万,城区人口160万人。

2.2 园林现状

2.2.1 园林建设

宜昌围绕“宜居、宜业、宜旅”主题,全力打造“宜人之城、昌盛之地”, 以“两坝一江、三楔四廊”作为城市特色城市生态廊道空间,保护宜昌江穿城、城镶山的山水园林格局,形成上至三峡坝区、下至白洋新区,长达90多千米的城市景观画卷。宜昌坚持“师法自然、和谐相融”的原则,城市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城市与森林同建共进的理念,着力完善城市“绿肺”功能,逐步形成了“林水相依、林田相交、林路相映、林城相宜”的生态格局和“城在山中、绿在城中、楼在林中、人在绿中”的景观特色。据统计,宜昌城区已建成公园、绿地、游园102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88m2。

2.2.2 城市荣誉

2005年,获“全国十佳宜居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称号;2008年11月,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2010年1月,获第六届中华宝钢环境奖城镇环境类优秀奖;2010年2月,获“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2011年7月,获“201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和“中国最佳投资城市”称号; 2011年12月,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12年5月,获 “2009—2012年度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2012年7月,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2.3 生态园林规划

2012年8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在武汉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情况汇报。省委书记李鸿忠,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国生出席会议并强调,宜昌要按照省第十次党代会部署,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绿色生态,体现以人为本,彰显优势特色,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成为现代化特大城市。

宜昌以“真山真水入城,公园绿地成网”为原则,规划新建生态绿地公园10座,14座市级公园,中心城区绿地面积达到4 000hm2,保证居民在步行10min内能够到达公园绿地或公共开敞空间,形成以城市内部山体为核心,以沿江、沿河、沿路的带状绿地为联系纽带,以各级各类公共绿地为主要活动区域,建立点、线、面结合的复合式、立体化结构。发掘红星路--一马路街区、环城南路--环城北路—环城东路—献福路—璞宝街街区的文化内涵,结合历史建筑的保护,打造承载宜昌特色的历史文化展示街区。

2013年12月,宜昌市委、市政府山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城区生态建设打造宜人之城的意见》,到2015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节水型城市基本建成,生态建设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单位GDP能耗降至1.134t标煤/万元以下,单位GDP用水量不超过14.4t,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超过9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以上,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积极申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3 对宜昌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议

宜昌城市生态园林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对照还存在一定差距,如在城市生态环境指标方面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41%,目前只有40%;城市生活环境指标方面空气污染批数≤100的数一年要达到300d,而今年1~2月连续多天出现空气重度污染;城市基础设施指标方面生活垃圾无害处理要≥90%,目前还只有70%等。

3.1 要确定创建目标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体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崇高荣誉之一,是一块金字招牌,宜昌要进一步提高对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重要性的认识,确立3~5年内实现目标。

3.2 要成立创建专班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要成立宜昌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全市创建工作。

3.3 要科学编制创建规划

认真组织专家学者市民研究制定创建实施方案,经人大审查以后以党委、政府的名义发布,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参考文献

[1]黄光宇 陈勇。生态城市理念与规划设计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刘健.城市生态园林的构建及其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科研与技术,2005,(5):67~71

[3]王蕾.生态园林及其构建方法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06,22(7):407~410

作者简介:

9.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规划 篇九

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这是全市人民生活的大事,是促进全市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总目标,加强基础卫生设施建设,建立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全面提高城市卫生整体水平,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新浦区人民医院制定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规划》全面开展爱国卫生组织管理,健康教育、院容环境卫生、环境保护、传染病防治、消灭四害等各项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

一、领导高度重视,周密部署

按照市委市政府及新浦区区委区政府的相关文件通知精神,医院积极部署,周密安排,将创建卫生城工作作为医院的重点工作。对此,医院成立了以院长王经建同志为组长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召开动员会对相关科室明确了任务、落实了责任、细化了分工,量化了管理,做到不漏项目、不漏点位、全方位覆盖。同时,结合《标准》要求医院各部门确保发现一项、整改一项、达标一项、巩固一项,务求全部达标。

二、健全管理机构,完善各项制度

医院将创建卫生城工作、建设健康医院作为今后医院的重点工作来抓,全面完善各项制度。组织全院职工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领会其中的新精神,并

把传染病防治工作作为医院重点工作之一列入科室绩效考核内容之一,作为医务人员奖罚依据之一。为了将传染病防治工作稳步推进,医院专门成立了传染病预防保健科并配有专职人员4名,并对传染病预防保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调整。新增了肺结核诊断小组,由分管医疗的副院长任组长,成员由医务科科长、相关的科室主任担任,同时为了保证传染病网络直报的快捷配备了专人报告和专门的网络维修人员。依据国家《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医院先后建立完善了《传染病报告制度》、《传染病自查奖惩制度》、《疫情管理制度》、《传染病培训制度》、《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制度》、《预防科工作制度》、《艾滋病工作制度》、《预检分诊工作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程序》、《性病防治制度》、《网络直报管理制度》、《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管理机构的健全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为我院建立健康医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强化培训,切实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为了有效地防治传染病,切实提高医务人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医院每年都制定传染病防病工作计划、疫情报告计划,同时加大对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工作力度,加强了传染病报告时限和医院感染报告时限的培训,加强传染病报告卡和登记本填写要求的培训,加强了消毒隔离技术的培训,医院还每年对感染性疾病门诊的医护人

员进行岗前培训,对新上岗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岗前培训。医院将传染病知识的培训与医务人员的晋升挂钩,鼓励大家积极参加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学习。每年全院将完成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不少于300人次,参加人员不低于全院医务人员总数95%,合格率不低于98%,拟在发热门诊进行人禽流感演练3次,提高了我院应对人禽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一系列措施和培训使我院的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更为制度化、正规化,有力地推动我院传染病防治工作向前发展。

四、强化疫情报告,完善门诊管理

为了有效控制传染病发病率,我院强化了疫情报告管理,对内、儿、急诊、皮肤等可能接诊传染病的科室,全面实行了门诊日志制度,报告率均达99%以上。2003年,我院开始按要求进行传染病网络直报,配备专职人员1名,并建立了管理体系,规范了报告程序,坚持每天进行各病区以及化验室巡回走访自查,并进行传染病的网络报告和零报告工作及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的网络直报工作,每月自查门诊日志和住院病倒以便筛查传染病有无漏报现象。

医院在候诊大厅设立了分诊台,制定了相关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并抽调了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专职坐诊,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对就诊病人进行预检分诊。

按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我院积极建设感染性疾病工作小

组,医院已选派多名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学习专科知识。另外,医院投入大量资金因地制宜重新建设了感染性疾病门诊,进一步优化了感染性疾病门诊的布局、设施和就诊流程,对于规范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严格医疗垃圾分类管理,认真开展消毒隔离效果监测

医院成立了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和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急领导小组,明确相应医疗废物管理组织职责与责任,制定医疗废物处理方案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如: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流失、泄漏奖惩制度,医疗废物流失、泄漏责任追究制度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急方案,医疗垃圾收集暂时储存、清运制度、医疗垃圾分类制度、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分类指南等。保健科工作人员对全院员工及保洁人员进行医疗垃圾分类管理的专题培训,确保了全院各科医疗垃圾均能分类放置,医疗垃圾暂储站符合环保要求。同时,医院准备对污水处理进行改造,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污水排放达到国家要求。

医院加大对消毒器械、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使用和消毒毁形的监管力度,加强了对于重点部门如手术室、供应室、胃镜室、口腔科、产房的消毒隔离监测,有效控制了医院感染事故的发生。

六、加强计划免疫,广泛普及健康教育工作

我院产科坚持做好每一位符合计划免疫接种条件的新生儿的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工作,乙肝疫苗接种率100%,并对疫苗的使用、冷链保存严格登记和监督。

我院把健康教育纳入了医院综合目标责任制管理,设专职健康教育人员按照国家卫生城市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医院健康教育组织网络健全,成立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除2名专职人员,拥有兼职人员30名,各项制度完善,开展了门诊及住院病人的防病知识宣教。医院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栏一块,并每年更换六次以上。

医院每年编制健康教育处方不少于18种种,每年发放健教处方不少于15万张,处方使用率91.6%。每年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18次以上,听课不少于2600人次。医院每年还开展了10次以上的多种宣传日活动,免费发放宣传资料3987份。医院还开展了具有专科特色的各种讲座,尤其是要进行中医治未病特色讲座,通过采用多媒体等现代表现手段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专业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同时医院把住院病人的健康教育纳入了日常工作,利用工休会等形式进行宣传,住院病人的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达80%。医院严格控烟管理并形成制度和计划,设立禁烟标志,将除“四害”工作重点落实,进一步对院内环境进行了完善。同时工会每年都开展多次丰富多彩的职工娱乐活动,并每年免费对职工进行一次体检。

七、积极开展艾滋病、结核病的防治工作、规范医院用血制度

医院成立了艾滋病管理领导小组及结核病防控领导小组,在皮肤科设立了VCT咨询室。医院按照江苏省有关防治规范,开展结核病防治自查例会制度,自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立即整改,并在院周会上通报,严格防控结核病。

医院临床用血全部来自市中心血站提供的血液,检验科建立了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对临床用血进行严格的申请、登记制度,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保证用血的安全,防止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生。

八、严管重处,使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医院为了认真落实传染病防治法,专职人员每月对临床科室的传染病登记本、门诊日志进行核查,核查病案室的出院登记本和传染病登记本,并将检查结果与科室的考核挂钩,出现问题从重处罚,有效减少了迟报,杜绝了漏报。

新浦区人民医院在新浦区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创建卫生城工作,传染病防治得到的实实在在的落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加倍努力,使工作更上一层楼,为实现我市早日跨入国家卫生城市的宏伟目标而不断努力。

新浦区人民医院

10.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总结 篇十

根据市委、市政府统筹安排,交通局认真履行爱国卫生工作委员部门责任,积极承担公路综合整治、运输市场秩序管理、创卫宣传、单位内部创建等创卫工作任务,另外还承担督促文化街社区创卫工作等方面工作内容。今年,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全面动员、周密组织、强力推进,在承担创卫工作任务重、工作头绪多、资金投入高的情况下,局党委在安排爱国卫生工作的同时,紧密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高度重视,统筹安排,筹措资金,认真落实创卫工作标准;交通系统干部职工积极主动,任劳任怨,不遗余力,保证爱国卫生及创卫工作扎实有序开展。现将交通局爱国卫生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爱国卫生及创卫任务完成情况

一是道路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在道路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中,共挖补坑槽1856.2平方米,清运垃圾9564.6立方米,清理疏通边沟115680米,整修路肩边坡84622平方米,铲除路肩高草72195平方米,路树刷白3800棵,处理煤矿沉陷区裂缝150米,填筑煤矿沉陷区328平方米,处理水毁123立方米,拆除违法广告牌234处,清除堆积物75处,拆除洗车门市4个,拆除违法地磅2处,拆除违章建筑物15处、临时建筑17处,公路路况路貌整治成效明显,沿路群众反映良好。

二是街道景观创建进展顺利。我们在公路养护方面,建立健全各项养护管理制度,加大养护中修投资力度,积极对煤矿沉陷区的路况进行恢复。坚持开展养护目标考核与检查,做到日常性养护记录、养护巡查、路况评定等基础资料齐全。今年,交通局紧紧围绕创卫工作,配合市政府开展路产路权维护和路况集中整治活动,对因煤矿开展导致路基松动、路面损坏的地段进行集中整治;投资520万元对龙潭大桥进行整修;投资50万元对南环路南街段进行维护;投资223万元对王观路大修;投资9.6万元完成东柿路8公里双侧路肩培育16000平方米。干线公路好路率达89.17%,超年计划88.51%的0.67个百分点;县道好路率达70%,超过上级下达指标2个百分点。我们严格按照“四统一”的总体要求,紧扣“畅、洁、绿、美,安全、舒适”的标准,S321线创建“文明样板路”20公里,县道东柿路创建标准化路段8公里、王观路12公里,乡村道路创建60公里。拆除非法标志,规范制作指示牌35块,清洗、刷白、更新百米桩、警示桩4650个,更新砌筑路边石2230立方米,植树1800棵,全方位改善了我市道路整体环境形象。组织人员对我市道路标识桩、路沿石、桥栏杆进行清洗刷新,并做好长期保持。街道景观治理中,我们安排运管所组织人员对全市公交站牌、候车亭、农村客运招呼站等公共设施上的乱贴、乱画、小广告等进行清除,共清洗公交站牌、候车亭46个,农村客运招呼站70个,并按要求不间断进行保洁。对市区内损坏的候车亭及时整修,目前已全部整修完毕。

三是交通运输秩序整治到位。此项工作中,我们先后投资800万元,建成乡级客运站15个,乡间招呼站100个,为全市人民群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候车环境;对全市城乡公交站点站牌配套完善工作进行统一设计,努力做到规范、标准;调查调整公交线路途经站点,规划设立公交站牌,建设多级便民客运站点,使交通设施利用日趋合理。加大对违规车辆的查处力度,两年来共受理举报投诉65起,查处违规车辆393台,进一步净化了运输市场。制作创卫宣传标语,营造浓厚创建氛围,在全市780台公交客车车内进行张贴,并派驻专人到各客运站点协助维护秩序,排队上车,文明乘车。组织安排稽查队对我市客车的车容、车貌进行监督检查,对车容车貌不符合创建标准的责令其立即整改,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市的对外形象。

四是爱国卫生宣传工作扎实有效。在宣传工作中,我们按照创卫工作要求,大力开展爱国卫生宣传工作。我们充分利用周二、五学习日时间,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共建美好幸福家园为主题,组织举行演讲比赛,选拔三名同志参加市比赛活动,综合成绩优秀,张丽同志荣获三等奖。今年,我们结合创卫工作进度,编写《创建动态》36期,板报12期,积极开展爱国卫生宣传活动,开展荣辱观教育、道德教育、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文明素质和健康意识;开展以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社会和谐为内容的“三和”活动,职工创卫意识、文明意识、卫生意识明显增强。

五是窗口单位爱国卫生及创卫效果明显。今年,在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创建任务的同时,我们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努力抓好窗口单位建设,打造窗口单位良好形象。投资600万元对客运中心站进行升级改造,已于五月份开工,现已完成基础硬件建设;长途汽车站投资200万元,对候车厅内外及后场地进行全面改造,经过整修的候车大厅具备宽敞、舒适、美观、实用等特点,已经投入施用,停车场改造基本完工;局机关投资40万元,对局综合办公楼进行外部改造,投资10万元进行了内墙粉刷及卫生间改造,卫生间达二类标准;运管所投资30万元,对所办公楼内墙粉刷改造;地管所投资10万元完成办公楼批白、卫生间改造、购置垃圾筒、地面硬化等工作;征稽所筹资5万元,硬化门前路面400平方米,清除堆积物10余吨,绿化美化280余平方;其他二级单位筹资硬化地面,增设体育器材,更新办公设施,种植花草,改造卫生间,进一步改善了机关的卫生环境和办公条件。局属各单位积极组织人员每周三次对单位卫生进行大扫除,建立卫生评比制度,单位内部卫生及周围环境达到卫生标准。

六是公共场所卫生常抓不懈。创卫工作中,公共场所的整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一个城市的整体面貌。交通局领导十分重视行政范围内公共场所创卫工作的督促和检查。市内客运车站每天组织全站职工,对候车大厅、站前广场、后场地进行全方位清扫,确保站内外卫生干净整洁。投资4000元配备流动保洁车一辆,活动果皮箱一个,建造垃圾池三个。专门增加卫生保洁员7人,专(兼)职消杀员2人,负责对全站的卫生保洁和消毒灭杀工作。电子显示屏每天滚动播放健康教育、爱国卫生及各种病媒生物防治等内容,建立健康教育知识长廊和宣传栏,定期更换内容,效果良好。

七是督促社区创建工作得力。根据上级安排,我们交通局、公路局分别承担文化路社区和金凤路社区的创建督促工作。交通局在工作中想尽办法,投入资金,协调群众关系,充分调动居民创卫工作积极性,社区创卫工作有序开展。公路局筹措29万元完成500米卫生墙修建任务;对分包社区进行摸底排查并实行社区小组和机关科室分包。交通局根据市创建工作要求,协助文化路社区,督促相关单位,进行立面改造和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相继完成长胜路5号院、交通局家属院、葡萄胡同、民康路60号院等社区改造工作任务。特别是长胜路5号院由于产权不明、住户复杂,交通局主动出资40万元维修下水道、硬化路面、粉刷外墙及楼梯间,社区环境有了根本性变化。

二、爱国卫生及创卫基础工作情况

(一)围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举办健康知识竞赛,扎实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交通局领导班子集体能够正确贯彻上级的各项要求,专题研究交通系统的健康教育工作,作出了健康教育安排,要求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坚决贯彻,积极落实。今年是新密市推进“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的关键一年。我们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努力开展宣传工作,使健康知识深入人心,效果明显。一是针对长期办公人员的健康状况开展“健脑养生八法”、“保持心理平衡十要决”、“健康生活常识”、“创建卫生城市标准”等培训内容,开展健康教育系列讲座。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健康教育和服务活动,利用宣传板、宣传栏、宣传单等形式宣传健康知识,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印制了宣传单500份、印制宣传手册620份、健康知识宣传材料800余份,向交通系统干部职工及职工家属发放,使干部职工加强了保健意识,提高了卫生觉悟。三是进一步完善了“行动”的组织领导,严格按照《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检查评比标准》要求开展自评工作,并对2009年的工作做出安排部署。四是由交通局爱卫办、创建办主办开展了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亿万农民健康知识竞赛题库》为主要内容的“交通系统健康教育知识竞赛”活动,来自全系统各二级单位的9个代表队和各单位观众200多人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办公室宣传组组长李绍光同志为一等奖获得者颁奖。适时举办健康教育知识竞赛活动,进一步提高了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切实爱护自己并关爱他人健康,从而在全系统形成健康知识教育的浓厚氛围。

(二)紧抓“四害指标”,做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2008,我局在市创建办、市爱卫会的指导下,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中心,深入开展了病媒生物防制各项工作,确保工作落实到位。一是领导重视,宣传到位,做好思想发动。我局利用板报、宣传栏大力开展病媒生物防制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以环境治理为主,组织局属各单位对环境进行大扫除,及时清理卫生死角的垃圾,严格做好除四害工作,大力除害,取得较明显的成绩。四害密度不断下降,控制和减少了传染病的发病率,保证了单位干部职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成立了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领导小组,责任到人,明确专人负责,精心组织,群策群力,密切配合,大力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二是开展专项活动,严格落实措施。

1、为做好夏季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我们印发《新密市交通局关于开展夏季灭蚊、灭蝇、灭蟑活动的通知》(新密交[2008]67号文),确保蚊、蝇、蟑繁殖活动高峰期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净化环境卫生,防制疾病经四害传播流行,保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本次活动中,对公共场所、市内干线公路等人员流动密集地区、部位进行重点监控和防制,效果良好。

2、为进一步巩固我局的除四害成果,控制四害密度,确保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稳步推进,我局加大季节除四害的工作力度,印发除四害方案,病媒生物防制活动通知。举办了除“四害”业务培训,共20多人参加培训,并且组织了社区组建的专业消杀队伍,在集中投药日中发挥了作用。

3、大力开展了以清除垃圾、粪便、积水等蚊蝇孳生地为重点的环境卫生突击整治工作,全面整治了环境卫生,清除了蟑螂卵和蟑迹。

4、加强道路的清扫、保洁管理,主干道清扫保洁率达100%,清理卫生死角。对所有卫生死角按地段分清责任,全面进行彻底清理。

5、加强垃圾清运管理。认真清除垃圾、余泥渣土,垃圾收集、清运及时,日产日清,户外环境整洁,做到无蚊、蝇孳生地,并搞好绿化美化。

6、以“讲文明树新风、迎奥运保健康”为主题,大力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宣传活动。今年7月,在交通系统启动迎奥运病媒生物防制集中宣传月活动;加强媒体宣传,统一编印除四害宣传资料,组织病媒生物防制知识测试,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除四害宣传。三是病媒生物防制软、硬件建设双管齐下。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环节必须坚守规范,工作内容必须与全市、交通系统各单位、单位内部协调一致才能获得良好效果。我们调整了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市爱卫办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要求,与全市各单位统一行动,做好防制工作,建设毒饵洞、购置相关药物,建立防制档案,定期对二级单位投药、消杀进行安排,不定期进行督促整改,总体效果良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各项指标均在控制范围之内。

(三)紧密结合创卫目标,爱国卫生基础工作坚实稳固。爱国卫生基础工作是我们在上级专业部门指导下,长期坚持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我们以资料档案为入手,以抓好工作落实为突破,以督促整改为手段,以查检评比为激励,系统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爱国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投入创卫工作,环境卫生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此外,我们投资18万元完成郑少高速东引线、白寨收费站、客运中心站、长途汽车站大型创卫公益广告标语制作,并安装到位。交通系统成立爱国卫生活动、健康教育、病媒生物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长效机制,每年根据工作重点安排爱国卫生月活动、健康宣传活动、健康教育培训、控烟禁烟、杜绝烟草广告、夏季灭蚊等活动,各项工作年做到年初有计划安排,年底有总结评比,努力做好创卫基础工作。系统各单位共设置健康教育宣传专栏14个(块),刊登健康教育知识72期,健康教育档案资料完善,健康教育培训8次,系统各单位组织了健康知识测试,合格率98%以上;按照标准要求建立毒饵洞109个,培训专职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人员23名,购置药物,坚持做到定期投放、喷洒,多次开展灭蚊、蝇等除四害工作,保证“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持续性开展。经过交通系统全体干部职工长期不懈努力,交通局、公路局荣获“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称号。

三、主要做法

一是健全组织。我们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常务副局长为副组长,其他副局长、各二级单位党政正职为成员的创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内分工明确便于抓好工作落实;每年下发《新密市交通局爱国卫生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行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二级单位对照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层层落实,明确到人、责任到人,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把创卫工作纳入长期进行、重点管理工作范围。

二是宣传教育。宣传发动是创建取得实效的前提。我们坚持宣传引导先行的原则,做到层层发动,广泛宣传。召开动员会,向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使广大干部职工明确创建意义、创建目标、创建标准、创建要求和文明规范,真正使创建活动达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各单位按照规定在门口悬挂创建横幅20多幅,并按要求在规定地段设立健康教育专栏和创建宣传专栏8处(个)。利用简报,板报,客运站、收费站、征收大厅电子显示屏、客运中心站电子滚动式广告屏等多种形式、多种载体宣传创建工作,印发简报、办黑板报及时报道创建工作的情况,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三是加强督查。为使创建工作不脱节、不虚设,长期坚持、良性发展,我们抽调专人设立了创建工作专项督查小组,局督查科人员切实加强交通系统文明创建工作重点部门、重点地段、重点目标进行督促检查,明确标准,严格要求,发现问题当场指出,下达“督查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后复检,有力促进了全系统创建工作开展。

四是突出重点。以道路环境集中整治创建工程、客运市场规范化管理创建工程、窗口单位文明创建工程、机关形象建设创建工程四项创建工程为重点,根据不同单位、不同地段特点和实际,把握关键,点面结合,整体推进,加强专业指导,提升创建水平,确保创建效果。

五是严格考核。创建领导小组建立例会制度,每星期召开一次会议,每半月开展一次检查评比,检查情况在全系统通报。好的表扬,及时推广,差的批评,限期整改,强有力的推动了爱国卫生及创卫工作的开展。

四、问题建议

创卫工作是一项高投入的社会公益工作,在具体创卫工作中,市财政要给予足够资金保障;全市要建立健全创卫工作长效机制,做好全民动员,对乱帖乱画等不文明行为采取行政手段进行干预,确保持久坚持,巩固创卫成果。

五、下步打算

爱国卫生及创卫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领导重视,各责任单位齐抓共管和广大职工积极支持和参与。我们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创建力度,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1、突出创建工作重点。今年交通系统创建重点放在客运场站建设、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标准化路段创建上。一是要争取早日完成市客运中心站升级一类站工程;二是要按照《新密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要求,督促各乡镇成立组织,落实养护队伍和经费,使农村公路达到畅通、洁静标准;三是要做好标准化路段创建工作。

2、强化各项制度建设。继续做到深化创建力度不减、宣传教育力度不减、监督检查力度不减、整改落实力度不减这“四个不减”。通过制度的实施,达到爱国卫生及创卫工作的有机结合。

3、加强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我们坚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注重在教育中培养,在实践中塑造、在管理中强化,在环境中熏陶。坚持不懈的开展各种思想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大力提升职工的思想道德水平。

4、提高爱国卫生及创卫工作的覆盖率。把创卫工作覆盖到每个单位、每个职工、每个家庭、每个角落,是卫生创建工作的必然。只有使爱国卫生工作深入到基层,才能不断夯实交通系统爱国卫生及创卫基础工程。

上一篇:高校学生评教名存实亡下一篇:初中百日誓师大会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