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反思(12篇)
1.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反思 篇一
我该怎么办
主备人:
张淑莹
审核人: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口语交际:我该怎么办
二、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理解图意,在说的基础上为图画续上一个结尾,并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话兴趣,让每个孩子都能用普通话准确的发表自己意见。
3、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说话的同时,使学生学会自我保护的基本方法,教会学生在生活中以礼待人的优良品德。
三、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运用语言表达,并能从中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五、教学过程:
㈠联系生活,明确图意
1、儿歌导入:播放《小兔子乖乖》的儿歌,师生共同解说歌词,体会儿歌中的故事情景。
2、引导学生回忆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以及心情(小朋友,你曾一 个人在家过吗?在家是什么感觉?)
3、出示本课主题并板书:我该怎么办(这节课,我们的任务就是
帮小明想想办法,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怎么把它处理好。)
4、今天,有位小朋友——小明,也一个人在家了。他遇到了一 个难题,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吧!
⑴出示图一,“图中的小明在干什么呢?他的爸爸妈妈呢?”例: 星期天,小明的爸爸妈妈去加班了,小明独自一人在家里写作业。
⑵出示图二,正当他在思考问题时,突然,门铃响了。同学们看看,发生什么事了?(适当加上小明心里活动的话)叔叔可能来干什么呢?
⑶出示图三,于是,他放下书本走到门边大声问:“谁呀?”回答的是一位陌生男子:“小朋友,麻烦你开开门,我是你爸爸的朋友。”
⑷出示图四,小明听说是爸爸的朋友,是不是直接开门了呢?他是怎么做的?
5、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并说清图意。说话时,需要注意:①把话说清楚、说完整。②态度自然大方、声音响亮。
【此环节中,从实际生活出发,从而引导学生观察图意,进而理解图中所表达的内容。】
㈡创设情境,全班交流
1、请同学开火车说说叔叔可能来干什么,发散思维。
2、学生自由说会不会让叔叔进来并且说明理由。【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并板书:让进 不让进】
㈢情景表演,深入交际
1、老师引导学生说:如果小明让叔叔进来该怎么说?怎么做?(板书:热情)如果小明不让叔叔进来又该怎么说?怎么做?(板书:说明理由)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无论让叔叔进来或者是不让他进来说话都要有礼貌(板书:有礼貌)
2、引导学生说出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A让 进:热情待客
B不让进:把理由说清楚,语气委婉,如果叔叔坚持要进来,要机智应对。
3、请同学们试着把这几幅图编成一个故事,在小组里说说。
4、组内进行分工、表演
刚才同学们编的故事都很不错,你们愿意做个小演员,把你们编的故事演一演吗?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这个故事需要三个角色:小明、爸爸、叔叔,剩下的那个小朋友就请做观众,对于组员的表演提出合理的建议,然后可以轮换进行表演,换另一些同学做观众,使你们组的表演更加真实,对话更加合理,好,现在开始吧!
5、请两组学生表演、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评价。
【在学生对问题进行全面考虑之后,对其所设想的不同情况进行情景表演,深化主题。】
㈣口编故事,开展比赛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练习编完整的故事。
1、最佳合作小组,标准:①说故事积极②听故事认真
2、最佳讲故事能手,标准:①说标准和流利的普通话②把话说清楚、完整③态度自然大方、声音响亮
3、选出讲得好的同学开展讲故事比赛。
4、学生评价,评出班级故事大王。
【通过主题的深化之后,让学生试图口头完整表达出图中所表达的 内容,从而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
㈤读读画画(练习)
1、明确要求:画一幅或者几幅画,然后再把画的内容写下来。
2、学生构思,想想自己画什么。
3、播放轻音乐,学生作画。
4、把自己的画和同桌说一说,交流交流。
5、把画的内容用几句话写下来。
6、小组展示交流。
7、全班交流。
8、评选“画画能手”和“写作能手”。
【在口头表达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看图写话的能力。】 ㈥总结体会
1、交流体会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需要跟大家交流的?
2、老师送大家两首小儿歌:
礼貌待客小儿歌 自我保护小儿歌
门铃响,客人到; 一人在家蹲,门是保护神; 小主人,有礼貌; 如果有人敲,先从猫眼看; 请进门,笑问好; 假如生人来,别把门儿开; 递上茶,把话聊; 大声打电话,歹徒最害怕; 客人走,送出家; 坏蛋能吓走,安全得保障; 说再见,请慢走。父母回到家,一定把你夸!
3、教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这节课大家学到了很多:①遇到问题善于思考,学会自我保护。②学会了怎么样说清一件事。③在交际活动中,学会了认
真倾听、小组合作的良好交际方式,所以啊,值得表扬的应该是你们每一个人。
㈦布置作业
同学们,刚刚大家在读读画画环节中表现得真棒!相信大家经过交流后一定能够画出更好的画,写出更棒的句子!我们课下再把它写在作业本上吧!
六、板书设计
我该怎么办
独自在家 ↓ 有人敲门 ↓ 询问 ↓ 猫眼观察(我该怎么办?)↙ ↘ 认识 不认识
↘ ↙ 弄清身份 ↓ ↓ 热情接待 自我保护
2.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反思 篇二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两位教师同课异构《称赞》一课,他们的风格迥然,解读不一,分别演绎了属于自己特色的语文课堂教学。(下面分别用A和B代表这两位教师)A教师的恬静传递着《称赞》一课暖暖的爱,让孩子们在赞美中一次又一次地朗读课文,理解谁赞美谁,赞美给人什么感受?然而,从三维目标的制定和课堂的落实上评价,A教师紧紧围绕着的是文本的内容与情感,课堂缺少扎实的识字教学和写字指导,不符合低段语文教学的特点。而B教师淡定而大气,更深层地挖掘了教材,真正实现了“用课文教语文”的思想,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天地,虽有所“拔高”,但凸显了“语文本位”的特征。综观这两堂课,有一个共同的亮点,就是都关注了文本语言,抓住了文本语言文字的特点及现象,实现用课文教语文的理念。
[案例1]抓住题眼——“赞”
课伊始,B教师就板书繁体“赞”字,从“赞”的字理上解读,让学生明白“赞”的本义是指进献“宝贝”(钱财),以求谒见。由此引申将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揽于一身,从而受人称道。因此,“赞”为夸奖、表扬之意,如“称赞”。课堂尾声,教师再次重温“称赞”之意,提升文本内涵。
[评析]B教师站在“赞”这个字理上来解读教材,理解称赞的含义,然而,面对二年级的孩子,这似乎有所拔高。依笔者之言,可以适当渗透字义,无须过深解读,故事传达给孩子的是称赞的魔力之大,它既能消除疲劳,又能增强自信,给人带来快乐。这样的解读,更适合7-8岁的孩子。
[案例2]关注时间诵一—“清雇”与“傍晚”
B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分辨“清晨”与“傍晚”,找出写“清晨”和“傍晚”的段落。
师:让我们先走进清晨的森林。(理解“清晨”)
师(出示清晨图片):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清晨是怎么样的?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太阳刚刚升起,第一缕阳光温暖地照射在森林里,早起的小鸟偶尔叫几声,森林里很安静,这就是清晨。
师:带着安静的感觉,带着阳光的味道,一起来读第一段。(生读)
师:真是个美好的早晨!小刺猬带着美好的心情上路了。
......
[评析]“清晨”与“傍晚”这两个词,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还不是特别清楚,B教师抓住了文本中的这一语言现象,利用图片让孩子知道了“清晨”和“傍晚”,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时间词,并提示学生为课文分段,理清课文脉络。类似这样的语言现象,A教师的课堂上也出现多处,如利用图片区别“板凳”与“椅子”,比较“板”与“椅”的写法等等。
[例3]抓住窗语特点,进行言语训练——“一个比一个好”
在A教师的课上,教师先从图片入手,让学生看看小獾的小板凳做得怎么样,这是怎样的三个小板凳,找出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说明。(粗糙)理解“粗糙”之后,教师又一次追问:“虽然粗糙,但是做得一个比一个()。”理解”一个比一个好”的意思。紧接着,教师出示句式:“一()比一()()。”孩子们在这样的言语训练下,一下子就掌握了“一个比一个好”这样的句式。
B教师的课上,教师带着孩子们整体感知课文后,让他们填空句式:“______称赞______。”或“______,得到了______的称赞。”这两个句式训练,不仅丰富了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更锻炼了他们的言语能力,学会用不同方式表达同一种意思。
从以上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位教师对文本的语言现象非常关注,言语训练做得扎实到位。不足的是:B教师偏离低段语文课堂的特性,过度开发教材,拔高了学习要求,与孩子有一定的距离;课堂中缺少朗读,缺少低段语文课堂的童真、童趣。而A教师设计得过浅,孩子们在课堂上没有真正地得到提高,仅限于课文学习之中,语文方面的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训练。
鉴于两堂课的优缺点,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再次对这两堂课的设计进行了整合,重构了对《称赞》一课的教学设想。
[《称赞》教学重构]
一、教学目标
①认识10个生字,书写“板、椅”,理解“粗糙”“泄气”等词语的意思。
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4次对话。
③学会由衷地称赞别人,体会称赞给我们带来的力量和快乐。
二、教学预设
(一)课前交流
●表扬学生上课前的好表现,说说听了老师的称赞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称赞老师,给老师带来快乐与自信。
(二)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以“称赞”为题的课文,请同学们举起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称赞”。
2.齐读课题,正音。
3.给“称赞”找近义词。
(三)初读感知,读准生字字音
1.课文讲了谁称赞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树叶上的拼音宝宝帮忙,争取把它读正确、流利。
2.句式练习:______称赞______。/______,得到了______的称赞。(板贴刺猬和小獾图)
3.叫叫“刺猬”和“小獾”的名字,认识“刺、猜”两字。(课件出示生字)小刺猬和小獾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朋友,你们看看,都认识吗?
●指名学生读自己认识的字,并说说是怎么认识的。
●开火车读,及时正音;齐读。
●指导书写“椅、板”(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木字旁,看看它们在田字格的位置);师范写,生书空一次,再在本子上写一个;展示优秀的字。
师:小刺猬看到你们写得这么棒,给我们送来了大苹果呢!准备一下,看你能得到几个?
●摘苹果:刺猬板凳粗糙但是傍晚椅子瞧留下(课件出示)
指名读,齐谢看图,区别“板凳”和“椅子”)
(四)细读课文,体会“称赞”的魔力
1.分段朗读课文。(开火车读)
师:我们把苹果上的词语送回到课文中读一读,谁愿意试试?其余同学边听边画出小刺猬和小獾互相称赞的话。
●齐读句子。
●谁想来做小刺猬夸夸小獾?(生读第一句)
●听了她的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再请一名同学当小刺猬,其他同学当小獾。
●采访:小獾,你的心情怎么样?最想说什么?
引读第5、6自然段,过渡。
3.出示小獾的话。
师:是啊,小獾听了小刺猬的话高兴极了,他拉着小刺猬的手,说——
●读句子。
●理解“泄气”。
师:小獾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想泄气了?
●学习第2自然段。
用上“虽然……但是……”说话,抓住生成,体会小刺猬真诚的称赞作用之大。
●理解“粗糙”。(他做的板凳可能是……可能是……非常粗糙)
师: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刺猬还称赞了小獾,使小獾有勇气继续做下去,不泄气,不放弃。
●再读句子“在我最泄气的时候……”体会小獾受到称赞后的快乐、自信。
过渡:小刺猬不但没有嫌弃小獾的板凳做得粗糙,反而称赞他一个比一个做得好,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给小獾带来了自信。(板书:带来自信)
4.体会小獾称赞小刺猬的真诚之情。
师:那么,小獾又是怎样称赞小刺猬的呢?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师:多么真心诚意的称赞啊!听了小獾的称赞,小刺猬也高兴极了——(出示)
师:小刺猬得到小獾的称赞,又收获了什么呢?
想象:清晨,小刺猬出门摘苹果,傍晚,小刺猬才背着苹果回家。整整一天,你看他有多疲劳啊!(随机理解“清晨”和“傍晚”。师板书:消除疲劳)
师:瞧,称赞多神奇啊!它不仅会使别人感到快乐,而且还能帮助别人建立自信、消除疲劳!
(五)拓展延伸,巩固识字
师:同学今天学得真好,希望在生活中,每个同学也能多多称赞别人,因为赞美能带给人神奇的力量!老师送你们一首小诗《赞美》。
赞美
小小刺猬心意诚,故事虽小启发大,
板凳粗糙赞美真。暖人的称赞嘴边挂,
小獾听了更自信,自信涌,疲劳除,
傍晚时分椅子成,小事大事都能成,
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反思 篇三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
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现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日积月累(屏幕上出现诗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将你了解的描写景物的其他诗句背给大家听)
第二、三、四课时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
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活动中又搜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口头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自己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习作
1.精彩回放:
a.读一读:上节课整理的好词佳句。
b.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c.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d.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做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2.学生习作:
a.教师启发思路。(将自己知道有关农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绘下来)
b.教师个别指导。
c.同桌互相交流。
d.推荐代表交流。
e.师生共同评议。
f.独立进行修改。
3.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文字、画面或照片。
4.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反思 篇四
这一单元的园地,比较有意思。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各种方法去识记,特别是我的发现,我把回字写到黑板上,先让学生自己查字典,看看回到底有几个意思。然后再把回字放到课本中的句子中,让学生逐一完成,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完成。
语文园地七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能根据课文图片说出其中的意思。锻炼学生说话的能力,让学生简单复述,不做过严的要求,意思对了即可。
在故事的结尾,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教师主要引导学生。
5.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反思 篇五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学习与生字有关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
二、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李卫、丹丹、小艺一起画画儿时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谁能画风”。是小艺首先动脑筋想出了办法,最后还是三人合作,用不同景物的变化描绘出了风的样子。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要勤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要动脑筋,善于合作,敢于创新。
本文对话较多,适合分角色朗读。
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课文插图,投影片或有关课件。
观察有风时景物的变化。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注意指导以下生字的读音和字形:
旗:笔画较多,可分“方、?、其”三部分记字形。
擦:平舌音,不要读成chā。
男:是上下结构,田字头,力字底。
2?写字教学。
卫:笔顺是:卫。
丹:中间一横要长些,第三笔是点。
擦:右半部分中间笔顺是:。
斜:左边“余”字上边的捺变为点。
(三)词句教学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容易理解,要结合课文或生活实际理解“洁白、斜斜的、显得”等词语。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三个小朋友正说着,画着,忽然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这句话写三个小朋友由于风的吹来,对画中的景物产生想象,真切地感受到了风中景物动态的美。读一读,写一写下列词语:
旗杆擦去吹斜显得男孩
(四)朗读指导
读好人物对话是本课朗读指导的重点,指导朗读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进行,尤其要读出他们会画风时高兴的语气。可采取自己练读、指读、分角色读等方式。
(五)练习提示 第1题,“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动脑筋的。”应在熟读课文之后让学生讨论,教师适当点拨。
第3题,要指导学生完成,指导时应重在开启学生的思路,同时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画出风中的不同景物。然后,把各自画的内容说一说,比一比谁画得好,谁说得好。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读题引起兴趣。
看到课题后你有什么想法?通过发散思维引起学习兴趣。
(二)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语句读通顺。
2?检查生字读音。可采取同桌互查、老师用卡片检查的办法。
3?检查、指导读课文。练习把课文读流利。4?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进行交流释疑,整体了解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读第一自然段,了解课文内容,读出李卫、丹丹、小艺在一起画画的高兴心情。
2?读2-8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重点理解李卫、丹丹在小艺的启发下,由不会画风到会画风的经过。
3?要读出三个小朋友会画风后的高兴心情。
4?自读第9自然段,小组合作学习。
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讨论。重点理解最后两句话。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课文中三位同学的创新精神。
(五)识字、写字教学。读写词语。
(六)完成课后第三题。开展创新性画画比赛活动 15 画风
一、教材简说
“画风”,这个题目引起了课本中的小朋友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本来陈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看了赵小艺的画后,陈丹却说:“我也会画风了。”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结果他们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
我们喜欢宋涛,因为他敢想,善于提出问题;我们也喜欢陈丹,她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善于向别人学习;我们更喜欢赵小艺,你瞧她,“眨眨眼睛,想了想”,她敢于迎接挑战,善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我们的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课文中三个孩子的思想;去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想出别的、更多的画风的办法。
二、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量少、任务轻。要求认识七个字,其中六个出现在课文人物姓名中,这些字很有可能在同学的姓名中也有。识字教学可作如下安排。
1.粘贴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说说他们的名字。学生读课文找答案,教师在头像旁写上他们的名字。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过程中就会认识“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2.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3.用减一减的办法识字:湿—显 4.写字指导。(1)正确书写。
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点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个绞丝没有点。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有三点,不能少。“眨”左边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横。“涛”字左边三点,右下还有一点。(2)美观书写。
观察结构特点:如,“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比较借鉴:乌—鸟丹—舟涛—寿陈—冻
示范:“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二)朗读感悟
这篇课文以人物对话的形式,讲了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三个小朋友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鼓励。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这样的课文还是第一次遇到,学生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做法,在朗读感悟过程中首先要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弄清哪个小朋友是怎么画风的,在此基础上再练习朗读。建议这样安排教学环节。
1.贴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结合预习说说谁叫什么名字?(如果预习不充分,学生不能确定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可让学生马上读书找依据。)在头像旁写上他们的名字。引导认读姓名,认识其中的六个生字。
2.出示三幅画(一幅画有飘舞的旗子,一幅画有弯弯的小树,一幅画着斜斜的雨丝),看看每幅画分别是谁画的?默读课文找答案。3.在头像下一一对应贴图。
4.练读对话,开展争做文中小朋友的活动。自由组合练读、分角色练读,竞赛读,争当“宋涛、陈丹、赵小艺”。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示范、指导。
“谁能画风?”要读出问句的语气来。“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要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读。“我能!”“我也会画风了。”
“我还能画!”等句子要带着兴奋的心情,用自信、肯定的语气读。
(三)积累运用
1.你还有什么方法画风?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写下来。完成课后习题“读读写写”。2.欣赏句子,仿说句子。
读句子:“忽然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 仿说句子:一场大雨过后,树叶显得。,显得。
3.抄写词语,再仿照样子写几个。洁白的纸弯弯的小树 斜斜的雨丝 洁白的()弯弯的()斜斜的()
(四)实践活动
小画展:动手画一画风,比比谁想得妙,画得好。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情景引入,巧设悬念
1.情景激趣。今天咱们一块儿去“旅行”。去之前老师有一个要求,你们要根据老师的描述,把你们看到的和听到的用笔画出来。
2.学生拿出纸笔作画。请几位学生上黑板作画。
3.教师描述。今天天气真好,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你们朝远处看,那儿有一座青山,山脚下住着一户人家,房前屋后种着果树,一条小溪从门前流过。赶快把这优美的景色用画笔画下来。4.学生边听边根据自己的想象作画。
5.教师继续描述:你们闻到了吗?没有?赶快深呼吸,闻到了吗?这是什么香味?你们听到了吗?远处传来了什么声音?多好听啊!赶快把这些让人陶醉的香味和美妙的声音画下来。6.学生质疑:声音、气味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
7.小结: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容易画,那么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能不能画呢? 《画风》教学反思
本课的题目就很有趣,足以能抓住儿童的心。我刚把课题板书就有孩子开始发问“风,是摸不着,看不见的东西怎么能画出来呢?”这问题多漂亮的开始,于是我也借机抓住了孩子的探究欲望,说:“是谁让小草低下了头,是谁让小树向我们招手,又是谁让风筝飞上了蓝天……”“是风。”孩子们争着说。
这样的课前谈话已经为本课的教学铺了条好道。课文讲述了三个小朋友互相启发,互相鼓励,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的故事,让我们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本课在写作特色上运用了大量的对话形式,词语丰富形象,易于积累。根据本课的特点,对话较多,生动有趣,分角色朗读是本课的特色,两课时完成了本课的全部教学任务,包括作业,学生的作业也完成较好。从整个来讲本人的教学还是比较务实,不繁、不减、不愁。回到家我认真反思了自己教学本课的亮点与不足。
一、由题眼入手,观察自然。没有课前谈话,就是板书课题《画风》这样就引导了学生自觉的观察自然界中风动的现象,引起学生对周围事物留心观察的兴趣。(如、我连续问了三个“是谁”把“什么”“怎么样”用这样一个环节,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再现比较丰富,这样自然而然的使我的教学有了很高的升华。)
二、课前设悬,提供给学生对风的感性表象。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的内容。文中有三个小朋友,自己喜欢谁就去认真读谁的语言或有关段落。这样的教学策略,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个环节,效果不错,几乎每个学生都读得认真投入。如、一女生说喜欢6自然段,读得真好。这里引导听的孩子们,从读中听出了什么语气,一男孩子说:“很为难,画风根本做不到。”班长读了4自然段,除了读的好还谈了自己的感悟。她说:“这段是动作描写,从„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明赵小艺很聪明,在动脑筋。”这时一男孩儿争着说读了5自然段,说是宋涛受赵小艺的启发突然明白怎样画风……)
三、阅读感悟、文笔生花。课文有借景抒情的写法与运用。比如、课文最后没有真正称赞每一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而是说“忽然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这是在借“风”来“夸”三个小朋友的画,栩栩如生,即平常所说的“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作者通过对具体景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或作品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那么,又如何进行抒情呢?
这里是我在本课中设立的重点,因为二年级下册已接近三年级的作文起步,本人注重阅读与写作的接轨。并对借景抒情的写法,作了简单的阐释。)借景抒情,关键在于对所描写的对象要有深刻而独特的感受。情和景要互相协调,这样才能情景相生,产生独有的艺术魅力。(例如、当自己做了一件好事或是受到表扬,或是拿着写有100分的考卷走在回家的路上时,可以这样写:“天仿佛格外的蓝,阳光仿佛更加灿烂,花儿向我微笑,小树向我招手……”)老实说,这个环节是我在教学中的亮点,孩子们说的好,写的好,素材丰富,而且有几个孩子借用其他景物。如、天上的白云……小鸟……天上的月亮……星星……太漂亮了。
四、课堂上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习所获和主观认识,畅所欲言,发表议论。鼓励学生对事物发表独立的见解,从而达到学用结合,课内外结合。(比如、课文最后一段,因为有以上“三”的知识面了,再引导学生理解该段就不难了,课文结尾以想象结束全文,给人无限遐想,这是对三个小朋友的夸奖。)
五、《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教学中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读自悟。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为激发、激活学生的灵性而服务。(比如、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这环节吧,本人鼓励学生再次走进文本,弄清每个人物的态度,观点、做法,要以有选择性的研究。孩子们非常认真,有说文中宋涛是个敢想,爱思考问题的男孩,有说陈丹敢承认自己的错误,也有说赵小艺也是好样的,爱思考问题。在此基础上,朗读就不容易了,孩子们能回答出“疑问、肯定、兴奋等语气,本人很满意了。)
当然,学完本课我也在想,如果在以学生的充分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能运用多媒体的多向交流功能,能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看、读、想、论等方式,逐步深入课文,或许会透明多了。但条件有限,上1000人以上的学校就一间多媒体教室。于是针对本课写作特色,我个人的教学意识,“三好、三抓”“用好书、用好教室场地、用好一支粉笔”“抓住学生的眼睛(兴趣)、抓住文题的眼睛、抓住文本的妙语(如3自然段陈丹的话)。
6.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反思 篇六
关键词:教学,参考书,文本,语文
教学参考书 (简称教参) 是教师教学时, 辅助教学活动的参考性书籍。它的编写是根据当前一个时期的课程标准要求, 与教材内容相配套的, 主要从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建议以等方面提出建议, 帮助教师在教学时作为参考使用。教参的文本是教参内在质量的主要载体之一, 也是影响其效果的最直接因素。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师用书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为依据编写的。下面就以这一教参为依托, 来分析一下影响教参文本质量的四个因素。
一.内容方面
(一)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指引、定向功能, 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设计的方向, 调控教学过程的有序进行, 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紧跟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参的教学目标要求具体明确, 其落实的可行性, 有效性和完备性较好。
例:《找春天》这篇课文的目标如下:
1. 会认9个生字, 会写9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体会春天的美景, 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 热爱春天, 愿意去观察、发现。
可见《找春天》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清晰的体现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目标要求, 指引着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 参考资料
教学参考资料和信息符合教学实际需求, 对教师的帮助很大, 有助于开拓视野。同时, 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料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增强学习兴趣。
例:《日月潭》中的参考资料如下;
我国东南部的一个省, 我国第一大岛, 台湾自古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省总面积约为3.6万平方公里, 人口2000多万。台湾岛上三分之一为山地, 山脉纵贯南北, 玉山及阿里山在山脉的西侧, 日月潭就是这两座山之间断裂盆地积水形成的。
二.组织结构
本册教参以专题来组织单元, 设计了八个专题, 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 每组内容包括四篇课文, 每一篇课文的教参内容都包括以下五个板块:教材简说
学习目标
教学建议
教学设计举例
资料袋
下面就以《数星星的孩子》这篇课文的教材为例:
(一) 教材简说
简略地介绍了本篇课文的内容, 使教师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教学目标, 把握教材结构体系。
教学本课, 我们可以先和孩子们一起到课文里找“星星” (生字) , 如, “撒”字叫金星, “楚”字是火星, “衡”字为水星…哪个孩子找到并认识了一个, 就奖给他一颗“星星”;哪个孩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就奖给他一个“星级奖章”。
(二) 教学设计举例
教参中提供了一些关于教学设计的建议, 有助于教师准确地把握课标要求。
1. 课前准备
a.制作星星生字卡
b.课文插图动画
2. 情境导入
在我国汉朝, 有一个爱数星星的孩子, 他说“天上的星星, 能看得见就能数的清, 他数星星发现了什么秘密呢?我们来读读《数星星的孩子》。
3. 初读感悟
4. 细读讨论
四个人小组讨论:哪些句子、哪些词语写出了他的可爱?你是怎体会出来的?
5. 整体朗读
.学了课文, 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
b.配乐朗读课文。
三.呈现方式
教参的呈现方式是编写者与读者进行对话的重要途径, 也是教参与教师之间亲近的纽带。
人教版教参采用32开本;字体的选择、字号的大小、行距的设定比较科学, 符合教师的阅读视野要求;每篇课文的五个板块条理清晰, 层次分明;整本教参只有文字, 没有插图, 让人感觉宁静平和, 体现一种朴素美。
四.编写特色
教参的编写特色是其内在质量赖以生存的“灵魂”。人教版教参的教学建议部分有大量的篇幅是介绍关于识字写字方面的内容。
例1:
“迈、迷、迹”三字都有走之, 建议重点指导以下两个方面。笔顺:先写走之内的“万、米、亦”, 再写走之。“走之”的左下撇捺交接处要“相连”, 不是“交叉”, 与“建之”不一样。
众所周知, 教参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在其编写方面仍有很大的不足之处。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适当的修改:
1.现行教参有提供丰富的教学设计的必要, 因为这样的话可以让教师有更多的选择来应付复杂多变的课堂教学, 在设计时, 最好是采用流程式或图表式, 便于教师理解。
2.现行教参大部分篇幅是介绍教师如何教的问题, 缺乏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 这样不利于平等教学观念的转变, 所以, 在编写过程中应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等方式来学习。
3.现行教参的整体编排有模式化之嫌, 每篇课文的教参都包括五个固定的板块, 难免有些乏味, 如果能够根据题材和教学内容的不同来进行形式多样的安排, 也许更能调动起教师备课的积极性, 也有助于教师教学过程中内容的生成。
参考文献
[1]孔凡哲, 张恰等.教科书研究方法与质量保障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7.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反思 篇七
执教教师:张 迪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704776836@qq.com 详细地址:宁夏中卫市中宁县恩和镇华寺完小 邮编:755100
一、课标分析
本教学设计旨在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趣,结合我这学期对于语文园地的教学方式,巧设“海底世界识字之旅”这种生动有趣的历险情境,变枯燥的练习为游中学,学中积累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各园地中穿梭在地球的五大洋中,并通过情景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认、读、比、写、说、演、编、画等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努力使课堂成为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充满激情和挑战的生命历程。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题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语文园地五》是由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以及展示台组成,而本组我的发现的编排每一行的字都有一个相同的偏旁,需要学生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巩固识字,并引导发现偏旁与字义的关系,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将其作为教学重点。而在日积月累中,本组安排了数量词的练习,要求学生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用数量词填上相应的事物名称;在“我会读”的安排中,需要学生通过朗读运用,从而积累词语;“读读背背”则延续了本单元“团结互助,友好相处”的主题,安排的小儿歌《走山路》,短小并有着深刻含义。口语交际则围绕“合作”为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展示台的设计也方便老师延续口语交际的话题展开。
三、学情分析
低年级识字教学是年段教学重点。二年级识字教学应是在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本班学生虽然接受能力一般,但是因为本班是课外阅读实验班,所以在长期坚持阅读的基础之上,学生能通过课外阅读认识并积累了大量生字。为他们的课内学习打下了基础。因而本课的重点我设置为运用新的识字方法,巩固识字。但是因为班上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有部分学生对于生字的运用仍未牢固,学习相关知识仍有所欠缺,因此数量词的积累将可能会成为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目标:
1.应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认识“铁、钉、裙、裤、袄、疼、痛、疯”八个字,引导发现并说出偏旁与字义的关系,让学生积累识字方法。2.养成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准确使用数量词。
3.让学生通过读记词语并运用词语说话,掌握读读背背中要求掌握的15个词语,并积累词汇。
4.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让学生对单元主题“团结”有新的体验,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互相帮助。
5.通过情景学习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兴趣。第二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背儿歌,并通过儿歌学习,回归单元主题,深化认识,从而与同学建立起团结友好的关系。
2.围绕“合作”主题,开展口语交际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学会把自己的感受与想法表达出来,乐于与人分享。3.通过情景学习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兴趣。
第三课时目标:
开展“展示台”的活动,鼓励学生以各种方式展示自己收集整理的关于团结的词语和谚语等多种积累成果,并通过展示,学会欣赏别人的成果,珍惜自己的成果,并把成果收入学习记录袋。
五、教学重难点:
1.能发现运用新的识字方法,巩固识字;
2.能正确运用数量词。
六、教学手段:教学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开场白:同学们,又到了我们每个单元一次的“海底世界识字之旅”的时间了,今天我们来到美丽的太平洋,将会认识新的朋友呢!2.介绍学习小伙伴:小海豚。
二、激发疑问,历险开始
(一)我的发现
1.观察:这一群小海豚身上有什么?(生字宝宝)2.借助拼音读生字,读准字音。
3.多种方式检测生字:小组读、指名读、互读、再脱掉拼音读,组成词语认读。4.为生字分类,小结方法:在小组内说说分类,先自己想,然后再说,看谁的发现和别人的不一样。
5.根据偏旁扩充学字:还认识哪些带有这些偏旁的字,怎么认识的?(如果遇上学生说出与“钅、衤、疒”三个偏旁相近的偏旁的字时,更要教会学生分辨偏旁的区别。)
(二)日积月累——我会填
1.过渡:小海豚知道我们都是识字小能手了,需要请我们帮个忙呢。好朋友小鱼给了它一封求助信,但是它也不大认识这些字,想请大家帮帮忙。亲爱的小海豚: 你好!
前几天,我不小心被海底的一块铁片和一颗钉子弄伤了尾巴,现在疼痛极了。每天只能穿裤子,不能穿美丽的裙子,因为我快冷疯了。你能帮我找一件漂亮的棉袄吗? 小鱼
2.出示课件:让学生先自由读,然后齐读。根据信中的数量词,小海豚还想知 3
道更多知识,让学生拓展说出课本中的数量词,并写在课本上,然后同桌互评,谁写得好,写得对。
3.过渡:同学们真棒!你们真是小海豚的好朋友,它要当我们的导游带领我们畅游太平洋呢!快跟上来吧!
三、学会积累,学以致用:日积月累——我会读
1.读词语:让学生以喜欢的方式自由读一读海星身上的词。2.认读词语:大声抢读、开火车轮读,分男女生读词语。
3.说话写话:你能用上这些词语说话吗?选择你最喜欢的词语说说话,能写就写下来,然后读给同桌听。4.汇报,评价。
四、交换礼物,情感积淀:日积月累——读读背背
1.过渡:小海豚这么辛苦地当我们的导游,我们是不是该送点礼物给它们呢? 2.示《走山路》: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的字多读几遍。3.初次检测朗读情况:喜欢读的站起来读;(时间还够的话试背)
五、回顾所学,作业超市:
1.下课前回顾今天经历的冒险,学到的知识。2.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项作业做一做吧:
(1)小诗人:把小儿歌背下来,下节课小海豚会评谁背得好。
(2)识字大王:今天的生字词语,我们还可以收录到《识字大王识字本》。(3)小作家:用上今天学到的生字词语,编成一个小故事。(4)小画家:为小海豚和它的新朋友小猪、小兔和小鹿画幅合照。
八、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五
海底世界识字之旅——太平洋
钢铜铁钉
钅
与金属有关
被裙裤袄
衤
与衣被有关
病痛疼疯
疒
与病痛有关
看偏旁,知字义
九、教学后记: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的12个字与“钅、衤、疒”字的关系。第一行都有“钅”字旁,金字旁与金属有关;第二行字都有“衤”字旁,衣字旁与服装、被子等有关;第三行字都有“疒”字旁与疾病有关,通过“你还知道哪些“钅、衤、疒”的字?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字?”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通过交流识字经验增强识字的自豪感。
读读背背:《走山路》是一首有趣的绕口令形式的儿歌,在教学中要以读为主,熟读成诵。让学生借助插图,在读中感悟。
1、下面我们就来学一首儿歌:走山路。
2、借助拼音自由练读,注意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配乐朗读)
3、多种方式练读:指名读,同桌互读,边评边读,组内读,男女生读,齐读,边读边做动作„
4、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小猪、小鹿和小兔为了什么事急坏了?
6、让学生自由发言。
7、指导背诵(四人小组合作、开火车)
8、齐背儿歌。
第五单元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编排的。从“识字5”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从团结起来力量大,到相互称赞、学会欣赏别人,到互相帮助、和谐相处,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处处体现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现代意识。教学时,要让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言行,克服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品格,学会多为别人着想,学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谅解别人,养成豁达的性格,保持健康的心态,成为受大家欢迎的人。
8.六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八
小学语文六年级 下册 教学反思
5、《手指》教学反思
学会一种方法更重要
丰子恺浅显风趣的散文《手指》,学生学会一种方法进行学习,在朗读中体会语言风格,学得风生水起。
伸出手指,观察说说,五个手指的特点,喜欢哪个手指?看看丰子恺先生是怎么为我们介绍的。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体会丰子恺风趣的语言风格。
给出一张表格,填写五个手指的长处和短处,得到的启示。学生或自主,或合作进行学习填表格。
交流展示中,师着重引导学生说出大拇指的长处和短处,再让学生读一读,读中指导学生读出风趣的语言风格来。后几个手指的学习类似于这个方法,放手让学生展示交流学习,在读中让学生说说该怎样读会读得更好一些。不知不觉交流朗读中明白了五指的特点及丰子恺的语言魅力。学到这,我们不禁要问,感悟五指的特点,给我们什么启示呢?学生很快说出,或用课文中的话语说出。读读文中的话,体会即可。
接着有趣的是请学生扮演五指进行情景表演,在表演中进一步领悟五指的特点,也明白了团结一致的重要性。
6、《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
走进文本
走进春节里
老舍笔下的《北京的春节》,京味京腔中散发着老北京特有的年俗,领着学生走进文本,走进老百姓的春节里。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弄清写了春节里的哪几个日子?也就知道了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那就跟随老舍的描写一起过一回北京的春节,品尝一下春节的味道。
走进腊八,腊八粥的飘香,杂拌儿的好吃,一下让我们闻到了北京春节的气息。学生在找一找,说一说,读一读中喜欢上腊八的京味。除夕真热闹,自由读,谈感受,个性品尝年三十的风味。接着师生引读,男女生引读品味除夕的热闹,一次一次诵读,身心与文字一起愉悦年三十的习俗。顺势延伸写一写“我家的除夕”,在老舍文笔的启发和带动下,学生用文字洋溢着自己除夕的快乐,喜庆。来到正月初一,与文本对话,师
小学语文 六年级下册 教学反思
生对话,新年就这样谈话间来到我们身旁。正月十五闹元宵,我们美美地读,分层次读,小组竞赛读,那各式各样的灯在我们读中恍若就在眼前。
铃------下课了,一节课过完了一个北京的春节,那习俗,那纯朴,那年味,在我们眼前,在我们嘴里,在我们心里。过年真好。
1、《文言文两则》教学反思
给学生一种会读能说的能力。教罢《学弈》、《两小儿辩日》二篇文言文,强烈蹦出一个认识:文言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会读能说的能力。
读是基础。让学生一读,读准字音,单个读,纠正后再读,指名读,齐读;二读,读出停顿,学生尝试读,师范读,指名读,交流读,划出节奏来读,指名读,齐读;三读,读出味道来,读出意思来。
读是提高。在学生读到 小学语文 六年级下册 教学反思
作者情感的共鸣。
3、《桃花心木》的教学反思
利用教材来教
教学完《桃花心木》一课,充分切实明白了是“用教材来教,不是教教材”的真正含义。
由林清玄的文章说起,感悟小事,获得启示。今天学习的《桃花心木》也是这一类文章。图片认识桃花心木,有什么想说的?课文是怎样描写桃花心木的,读句子感悟桃花心木的外形特点。在这些体验下再读题,学生对桃花心木的形象就更深刻了,学生也更有意愿学习课文了。
让学生自主学文,找到种树人奇怪之处,做上批注,交流知道几个“不定时”。真奇怪,有什么疑惑想对种树人说,自然学到种树人的话语,朗读,体验交流中明白道理。一种启示自然显现在学生的脑海里,还得扎下根来,延伸到生活中的“不确定”,图片情景再现生活中不确定的事例,学生看着思考着,再说一说今后生活中的不确定,在说中,启示已慢慢扎进学生心里。再进一步让学生写一写,“如果有一天---------”。一颗“不确定”,面对困难,做好心理准备,锻炼自己独立自主的心的思想。已经成为一颗种子深深种在学生的心里。
用教材教,教会学生去学,去思考,去生活。多好啊。
4、《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一种体验阅读在滋长
做一件事努力尽心做了,可最后失败了,心情怎样?接着再做,还是失败了,心情会怎样?仍不放弃再做,终于成功了,心情怎样?
在谈话间徐徐导入课文学习,《顶碗少年》一课会让我们明白许多,请同学们把自己当作顶碗少年来学习课文。
顶碗少年 小学语文 六年级下册 教学反思
感悟小事,获得启示,你又有什么启示呢?交流展示,难怪作者文末说有些微微的激动,激动在哪呢?继续深入交流。把这些启示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写一句面对失败鼓舞自己的话,时时提醒自己。
让学生体验阅读学习,是一种心灵的滋长,是一种生命的呵护。
7、《藏戏》教学反思
形成一种自学的能力
《藏戏》一文浅显易懂,是适合学生自学的文本。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利用文本让学生形成自学的能力。
由地方戏剧猜一猜,谈一谈,导入到藏戏。给出导学案让学生自学交流。导学案如下:
1、读熟课文,弄清藏戏的由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从文本中体会藏戏的特点,感受藏戏的特点。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到一定的时候下,课堂上进行交流展示。这时老师只起个学习者,引领者的作用,说出一个话题,让学生去展示,去质疑,去补充。如有学生在展示说藏戏的由来时,说得有点啰嗦,学生就敢于质疑,可以这样说就简练了,他就说上了。说到藏戏的特点,学生更是兴趣十足纷纷展示着,仿佛自己就是藏戏的研究者。在交流展示中我分明感受到藏戏就在班上开演着,学生就是藏戏的主人。
多热闹的展示啊,老师有疑问,文章开头三个文句,是什么文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学生读一读,就展示说出,是反问句,起引起读者注意,吸引读者兴趣的作用。
相信学生,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没错的。
8、《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反思
一导一放
对比中学习
教学《各具特色的民居》,老师先引导学生学习《客家民居》,了解课文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表达客家民居的特点。接着让学生运用这种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傣家竹楼》,看看课文是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写出傣家竹楼的特点,再二者对比,加深对二种民居特点的了解,从而学生体会到不同地方民居的鲜明特色。顺势拓展让学生说一说你知道的地方民居的特色,学生在资料、图片的帮助下,能说出皖南民居,北京四合院,蒙古包,土家族吊脚楼的大致特点来。
小学语文 六年级下册 教学反思
在引导学生学习《客家民居》时,学生在默读熟课文的基础上找到客家民居的特点,是营垒式住宅,叙述中运用列数字法写出了客家民居的传统魅力,崇尚圆形,八卦布局这一特点,学生在读一读,拓展议一议中真切感受到其中特色,文化特征在民居中的体现。学生在读一读中进一步体会到客家民居的特色,并深受其感染。
在教师地导引下学生有方向性学习,并形成一定的学习方法。运用到《傣家竹楼》的学习中,学生读一读,说一说中展示了傣家竹楼的特色。
一导一放,对比中学习,学生形成能力中运用能力学习。
9、《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
牵一句而启全篇
《和田的维吾尔》一篇浅显易懂的课文,怎样上出语文味来?怎样更好地发挥学生自主性?我深思着。
在教学中,在导入读题后,学生通读课文找到中心句,全文都是表达这样一个中心的意思。“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用这一中心句牵起全文地学习。
课文是怎样写出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过了十分钟后,学生进行展示交流。“一个停电的晚上,环境恶劣,一个汉子还迎风引吭,体会到和田维吾尔人的豪气与乐观,不由得惊奇而肃然起敬。”如果换作我们会怎样呢?联系自己来谈,在对比中体验更深了。难怪说,读中心句。这就是和田维吾尔人,继续交流展示。有趣的交流,有趣的朗读感受到和田维吾尔人甜甜的生活。在小结处,在过渡处,扣住中心句,朗读中心句,在读中一步步深化认识了和田人的特点,文章的表达方法也自然而然领悟到。
牵一句而启全篇学习真好。
10、《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
老师是一个引导者,一个质疑者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传统课文,规范质朴,至情感人。怎样让学生学会学习?我把自己当作一个引导者,一个质疑者,让传统课文散发出现代课堂的风采。
小学语文 六年级下册 教学反思
上课伊始,板题读题后,文中哪句话写到这个课题?自然学到 小学语文 六年级下册 教学反思
12、《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
老师就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诵读中体会思想的严密,体会思想的光辉
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一文,经典传诵,深深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行为———为人民服务。
简介写作背景,导入课题学习,为人民服务,学生自由放声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号召我们大家为人民服务。
全文五个自然段,引导学生一段一段带着思考、带着理解朗读,谈自己的体会,思维在交流中碰撞,体会表达上的严密性,体会思想的光辉性。
齐读 小学语文 六年级下册 教学反思
稍作理解后再读。链接当时背景资料,谈谈感受后再读。一夜的工作是他一生工作的缩影,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理解后再读。去掉叙述语,专读两段的语言部分。情感一步一步渲染,一次一次朗读,在读中学生的自豪也一步步走向深入。
还有哪些人是这样为人民服务的呢?在交流中一颗为人民服务的种子也种在学生心中。
1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
童话现实中探究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童话学生相当熟悉,都知道里面的故事情节。按老传统讲解固然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怎么办?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不太知的深层点的东西,学生的兴趣就又来了。
简略导入课文学习,师直接说出学习任务,这篇课文的内容大家都非常熟悉,今天我们就在熟悉的基础上探究一些不太知的东西,想试一试吗?先来探究小女孩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擦燃一根根火柴的?在交流朗读中初步体会当时社会的无情,不合理。没有人来关心小女孩,没有人来同情她,小女孩只有擦燃一根又一根火柴在幻想里、在童话里找到自己的温暖、快乐、幸福的生活。这一次次擦燃的火柴出现的幻想可以前后颠倒吗?这一探究弄清了童话故事的发展顺序。多么美好的童话啊,可现实中呢?小女孩死了,死在大年夜里,依然没有人同情她,多么可怜啊!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啊?!学生异常激动气愤,冷漠、无情、不公平、不合理一个个词从他们纯真的心里说出,这一个个词直面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小女孩,小女孩回到我们身边吧,我们会给你幸福和快乐的。链接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朗读谈体会,你会怎样对待小女孩?
一颗纯真的心灵触摸着纯真的童话,认识那个社会不合理,更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也激发学生美好的心灵,关心别人,帮助别人。
15、《凡卡》教学反思
和学生一起学 一起探究
回顾《卖火柴的小女孩》顺势讲到《凡卡》一课,契科夫笔下的九岁凡卡又是怎样悲惨的生活呢?学习课文,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熟课文,标注自然段。接着一段一段浏览读,说出每段的大致意思,这样就自然明白了文章按“准备写信——写信——寄信”
小学语文 六年级下册 教学反思
来写的。其中写信部分有信的内容和回忆部分。写信当中穿插了回忆乡村生活的情景,这种写法就叫插叙。
引导学生读,和学生一起学,一起探究自然对课文有了初步的认识。
深入下去探究文章的内涵,读信的内容体会凡卡的悲惨生活。从关键句,关键词中充分感受到这样的生活让凡卡只有死路一条了,从而认识到社会的不合理。读中说体会,体会中读是感悟深刻文章的一种朴素的方法,也是心灵和文本对话思考的过程。
再来学习穿插的回忆乡村生活部分,学生美美地读着,多美好的生活啊,难怪凡卡求爷爷把他接走。可凡卡能被爷爷接走吗?凡卡的信爷爷能收到吗?链接当时的社会背景,学生走进当时社会去思考,去理解。在交流中学生认识到爷爷不可能收到凡卡的信,凡卡的悲惨的命运控诉着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合理。
可最后作者却写凡卡做了一个甜蜜的梦,梦见爷爷读他的信。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探究中体会文学的魅力,不必多讲,点到就让学生多多读,读中体会文学的魅力。
16、《鲁滨逊漂流记》教学反思
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知作者写作情况,唤起阅读兴趣。
开课之时,师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英国作家笛福根据这个故事写成了一篇长篇小说《鲁宾逊漂流记》,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的思想,积极进取。这部小说真有这么神奇吗?我们先来看看故事梗概。梗概就是小说的主要内容。
二、抓梗概知主要内容,激发阅读兴趣。
学生阅读小说梗概,说说了解了什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交流完善着,师相机板书小标题,接着依照小标题按顺序说一说,这样就轻易自然概括出了小说的主要内容。鲁滨逊在孤岛上是怎样活下来的?他是怎样和野人进行斗争,救下星期五的?这些疑问我们可以阅读原著找到答案。在概括主要内容中时不时抛出一些悬念,一些疑问更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三、品读小说精彩片段,点亮阅读兴趣。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小说的精彩片段,边读边思考,在打动你的地方做上批注。我们静静地默读着,笔端时而沙沙写着。交流探讨时,我们激烈碰撞着。谈到鲁滨逊记日记时,把事情从坏处和好处来看,我们更是热烈交流。之后我们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在读中交流,我们更明白乐观对待事情。“小说用 小学语文 六年级下册 教学反思
脱口而出。
多么好的一部小说啊,课后我们细细读读。
17、《汤姆
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
导路 开启
心灵走进
《汤姆 索亚历险记》一课教学紧张而深沉。
回顾《鲁滨逊漂流记》引到《汤姆 索亚历险记》,板书课题,读题,问学生发现了什么?课题有书名号,为什么?弄清这是一部小说的题目,所以用上书名号。作者是谁?请同学简介作者。师帮助抽出关键词概括,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文章以辛辣的讽刺风格著称。那我们今天就走进马克吐温笔下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品味他的故事,他的风格。
先来看“梗概”,什么是“梗概”?学生迅速说出是小说的大概内容,主要内容。从梗概入手探知小说写了些什么内容。师引导学生读 小学语文 六年级下册 教学反思
小组合作探究居里夫人的哪处美丽深深打动了你,那你就探究哪处?看看体现了居里夫人一种怎样的美?十来分钟探究后,课堂上展示交流。读外貌句子感受到居里夫人的美丽、庄重。课件出示居里夫人画像,学生进一步感受后再读句子,这样居里夫人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刻印在学生的心中。
抓关键词品味居里夫人的工作之美,“一吨、三年又九个月、0.1克”从数字中感悟到居里夫人是怎样执着地工作啊!又抓关键词“一锅一锅、冶炼、溶解、沉淀、分析、烟熏火燎、点点烧痕”体验居里夫人工作的辛苦而忘我。读关键句子领悟,老师一次次引读句子,学生在读中触击到居里夫人工作之美。
居里夫人的生命之美,学生在找到句子,读句交流中体会到居里夫人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老师又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引读,学生一步一步体会到居里夫人的生命之美。
居里夫人的人格之美,学生自由汇报展示,又链接相关文字,阅读中更凸显居里夫人的人格之美,难怪爱因斯坦说,齐读他的话语。
三、回顾文本,行文“美丽”
课文学到这,作者是谁啊?简介作者梁衡,作者是如何行文的呢?探究文字的写法,体会到文字的自然开头呼应课题,段与段之间的过渡缜密,结构严谨。
如此美丽的文章我们要好好的品读品读啊。
19、《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反思
文本的对话
激情的飞扬
怀着激动的心情来上课,板书“千年梦”是指什么?学生快速能回答,继续板书“圆在今朝”是指什么?学生想想能说出是实现了飞天之梦。于是进入文本直接学习“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升上太空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读句子谈感受,把感受带到文字中再读句子。这就是千年梦圆在今朝啊!怎不激动呢?怎不自豪呢?要知道为了这一刻中华民族经过了一千年的努力,快速读文,找到千年梦想追求的几个时间段,汇报出来是“中国古代、中国明代、1970年4月24日、2003年10月15日、2005年10月12日”,抓关键句子通过朗读体会中华民族追求飞天梦想的艰辛和执着。千年的梦想在今朝实现了,心情怎样呢?在读梦圆在今朝的激动句子。
为了这一天,我们科技工作者付出了多少啊?!品读学习课文 小学语文 六年级下册 教学反思
朗读中体会,体会中激情朗读。同学们,今天祖国的航天梦想的接力棒传到你们的手中,你们准备好了吗?未来登临月球,探索火星等的梦想要靠你们去实现了。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反思
抓一纲要引领学习,形成学习能力
由真理谈起,谈到《十万个为什么》谈到作者叶永烈,自然谈到此文。板书课题,读题后问课文哪儿具体写了课题的意思?学习课文 小学语文 六年级下册 教学反思
要性。
师生平等中质疑,探讨中学习变得多轻松自在啊。
多好的一位老师,那我们今后在学习生活中可要--------学生马上接到话题,可要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善于发问。
9.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反思 篇九
1、在语言环境中认识“嚷、剃、眯、梁、腮、焕、剩”7个生字。
2、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小贝当要求理发师给他刮脸的句子意思。
3、联系句子,知道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
4、根据人物的动作、语言的表现体会人物的特点,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体会小贝当的天真与可爱,体会孩子渴望长大的迫切心情。
教学重点:
1、用自己所学的方法认识7个生字。
2、学习边读边思, 理解小贝当要求理发师给他刮脸的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1、“但是”是表示转折的关联词,初步学习用“但是”造句。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的句子来体会人物特点。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有趣的朋友,他的名字叫小贝当,他才上小学二年级,却去理发店,要求理发师为他刮脸。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来,让我们一起学习第4课。
2、揭示课题:4、刮脸。
3、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思考:在理发店,小贝当向理发师提出了哪些要求?理发师是怎样回答的?然后完成填空。
(学生所填的答案肯定顾头不顾尾,文中的小贝当其实对理发师提出了三个要求,只有找到这三个要求才能正确填空。允许学生发言且有不同答案,分析交流后用媒体出示正确答案。
2、学习字词。
三、研读课文
1、齐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小贝当是个怎样的孩子?
(1)学习课文第1-3节,感受人物形象。
听了老板的话,小贝当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_______地想:_____。
(2)学习课文第4小节。
思考:小贝当是怎么读报的?(读得很认真,把报纸翻得哗哗响。)既然他不认识字,为什么还要这样做?(他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天真可爱。)指导朗读:读出小贝当一本正经的样子。
(3)再读句子体会“但是”的作用。
教师指导学生体会“但是”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它前后的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是相反的,然后引导学生造句。
(4)学习课文第6小节。
思考:小贝当是怎样要求理发师为他刮脸的?(他指指边上那位脸腮光净、容光焕发的先生说:“我要像他一样。”)
听了小贝当刮脸的要求,理发师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说的?理发师讨厌这个难伺候的小顾客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5)学习课文第7-10小节。
小贝当说话时的前后语气有了怎样的变化?这又是为什么呢?(小贝当先得意,后着急,心开始沉不住气了。因为理发师一直不理睬他。) 指导朗读:读出小贝当先得意后着急的语气 。
从理发师的言行中,我们又可以看出他是什么样的人?(幽默风趣)
四、总结全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五、作业
1、火眼金睛找错字。
2、拓展:课文中的小贝当有着一颗渴望长大的心,关于“长大”这个话题,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天真可爱、渴望成为大人的小贝当说呢?
板书设计:
4、刮脸
剃头 天真可爱
小贝当 看报 一本正经
10.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反思 篇十
这一节课的教学中也有几点自己感觉还算满意的: 1、和孩子们交流的时候是用心地倾听孩子的发言,并及时给予了评价。
2、在布置孩子们自己阅读时,真正走近学生,了解他们的阅读感受。认真地观察了孩子们边读边划下的句子,做到真正地了解孩子们的也现状,然后有针对对性地请这些孩子起来回答。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和信心。这应该是关注学情的具体体现吧。
3、尽管孩子们不能用丰富发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但是从他们的眼神里我感受到课堂内为他们展示的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美丽还是征服了孩子们的心,他们让我感到了一种只能在心中意会而不能用言语来表达的愤悱状态。如果在课堂上再多给一点具体的引导,再多给一点时间,让他们从容地思考,从容地表达就更好了。很多习惯需要在一日一日的课堂学习中慢慢渗透的。
4、有一个课堂上的临时发挥觉得处理得较好。因为考虑时间的问题,出示课文中的重点段落“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我没有主动去提问分析,而是让学生自己默读这段话,看看自己有什么疑问?果然孩子们提出了文章的核心问题:“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原的追求,使玛丽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人生意义的发现是什么?
可以感受到孩子们的思维开始在起火花了,只要给他们时间去思考,智慧的火花就会绽放。其实只要顺着孩子的这个问题让他们回到文中去细读课文答案就会自然出来。课堂上给孩子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训练。一节课总是有很多的遗憾,尽力而为,往理想里走,望美好里去。和孩子们共同享受课堂生活的乐趣是我的追求所在。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反思
首先,教学目标设计从整体效应出发,注意了纵向横向之间的关系;从学生实际出发,适应了个别差异的需要,使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弹性。
其次,是多样化教学,多样地或灵活地呈现了课时内容。授课时,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了授课。为了使学生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精心设计问题,从多方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朗读形式也多样化。譬如:为了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课堂上播放了神州五号发射时的真实场景,在播放的同时,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朗诵了描写发射时的片段,包括听课的老师在内,那种抑制不住的澎湃的心情涌上心头,为祖国感到骄傲,为杨利伟感到骄傲。同时也激发起了学生朗读的欲望,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领会作者的意图,达
到了精读理解的目的。
不足之处,由于学生预习过程中忽略了对词语的理解或教师讲解过程中对词语解释不到位,导致学生在活用词语的时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反思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的题目,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的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教学这篇课文,我力求让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通过阅读分享,真正掌握课文的内容。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把说话的舞台让给学生。我始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给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圈点、思考、交流、汇报、朗读、表达.....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语文课堂上有所收获。
二、潜心读文,理清课文层次。
课堂上引导学生潜心会文,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是这一课的重、难点。对课文中的三个事例,我指导学生研读的重点是具体事例中的“问号”是什么?由此发现的“真理”是什么?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是怎么样的?边读边完成自制的表格,理清课文的层次。
三、研读课文,体会文本内涵。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关注“敏锐地注意”“敏感地意识到”“百思不得其解”以及“反复的研究和实验”“许多实验”“反复的观察实验”等词句,并反复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使学生在反复地诵读中体会和领悟到“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深刻含义,感悟“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通过自读、默读、合作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悟,让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说说自己读了课文中的三个事例有什么感受?透过“!”还能感受到什么?感悟“!”蕴含的丰富情感内涵。在此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受,此时,学生对课题、对课文的认识也得到了升华。学生在阅读分享中真正体会课文的含义。
两节课下来,本课预先制定的学习目标基本达成,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错,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在引领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方面,在这堂课上还显得有欠缺,没有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感悟,造成后面的模仿写话效果不够理想。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先以“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入题,待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后,我便引出了“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呢?”,将学生带进课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学生独立阅读之前,我指导了学生学习的方法,然后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效果的检查。虽然这是公开课,在座听课的除了校考核小组成员外,还有外校的九名老师,但是,我没有把这一环节作为花架子进行敷衍,而是实实在在地让学生自学、讨论,并对各个自学环节进行检查、给予评价。在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以后,我引导学生就“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展开了重点内容的突破。学生自然谈到了科学课上发生的事情。我顺势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如果你是怀特森老师的学生,面对这种种出人意料的举动,你会怎么想?哪些词语才足以表达你当时的心情?在学生忿忿然时指导学生朗读,使学生产生内心真实呐喊:算哪门子老师?然后及时转换角色:“怀特森先生怎么做的?在我们这个群情激愤的教室里,请怀特森老师献身。”学生纷纷扮演怀特森先生义正词严却又语重心长地侃侃而谈,把本是半直接引用,半间接引用的怀特森先生的一番话条理清楚地表达了出来。这一环节的设置,不仅将课堂气氛引向了高潮,而且让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对怀特森先生的做法进行理性分析与判断,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并且在以后的学习中内化为一
种学习态度。
在教学的结尾,我还设计了一个小练笔: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你认同这样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从学生上交的练笔作业来看,除了两个学生认为这样会让学习不好的学生无所适从外,其他人都从不同侧面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论证,有的甚至还引经据典呢!
11.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反思 篇十一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角的认识》教学反思
博碾小学 李军洲
《角的认识》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低年级学生对几何平面图形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种认识飞跃。由于学生对角的认识生活经验不多,教学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本节课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了学习的全过程。《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取知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上,教师应给学生留下一片空间来,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动手操作、讨论、质疑问难、自学、暴露自我,以取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在教学中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通过几个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如:移动角的一条边,你发现了什么?观察这三个角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和小组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同时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个性,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经历了认识角的过程。正是因为有了教师的放手,才有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真正会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课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用实物(红领巾、三角板、纸扇、长方形、不规则图形等)的演示,导出生活中的角。并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触摸,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营造生动、鲜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从生活中的角到平面的图形去追索,去发现,去总结,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然后让学生触摸三角板上的角,有什么感受。同时讨论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再利用课件演示画角的步骤,并要求学生亲自动手画角,在画好的角上标上边和顶点,并联系实际说说你在生活中还发现哪些物体有角?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角的大小与角的张口有关与边的大小无关时,我利用学生的三角板与老师教学用的三角板中一样大的两个角,先让学生猜猜它们的大小,然后再通过演示,验证角的大小与角的张口有关与边的大小无关。这一情景的创设为后面的体验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12.人教版二年级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篇十二
教学目标:
1、复习反义词,发现新识字方法
2、复习近平义词,练习说句子。
3、做个小导游,练习说话。教学重、难点:
1、认读反义词及9个生字;积累词汇,练习说话填句子。
2、口语交际。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识字。读准9个生字的字音,并交流识记方法。
2、让学生自己先借助拼音读一读六组反义词,再读一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自己是否发现这几组词的共同点(每组的两个词意思相反)。
3、给生字找朋友。
4、用“我说你说”的方式,师生或生生之间对说反义词,先说教材里的六组反义
词,再扩展说其他反义词。
二、日积月累
1、“我会选”是让学生仿照示例(中心、中央)给“著名、特别、漂亮”选择近义词。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近义词。可让学生读一读这些词语,自己发现这些词语在词义上的联系,然后选词配对,再读一读。
2、“读读说说”是让学生仿照例句说句子,目的是让学生感知感叹句和陈述句的句式特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要注意,前后两句话之间有一定的因果联系,比如,“我要把它拍下来”,是因为“花坛真漂亮”。第一次仿说,在内容上有一定的限制(说北京),第二次则没有限制。不管哪一次,都要注意引导学生说不同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去说,尽量不要和其他同学雷同。
3、“我会读”是朗读《我爱祖国》这首短诗,主要是让学生扩大阅读量,积累语言,同时受到思想品德和情感的熏陶感染。让学生自己朗读,诗歌的意思不必讲解。可鼓励学生背诵。
三、口语交际
1、展示资料,选择伙伴
展示地点可设在教室,也可设在宽阔的操场,甚至野外。让学生在展示出的资料中了解自己关心的风景名胜,并在此过程中选择好自己的交流对象,完成分组。注意在选择交流对象过程中的交往方法和注意事项。
2、分组交流
(1)、“导游”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和知道的情况,“游客”提问,“导游”解答。
(2)、“导游”在介绍的过程中,“游客”随时提问,导游灵活安排介绍和答问两方面的内容。
(3)、“游客”先提问,“导游”一一作答,然后“导游”再介绍游客没有问到而自己认为有必要讲的情况。
3、全班交流
各组推选最好的“导游”,在全班介绍风景名胜,并进行交流。如时间不允许,可先让各组代表简单说说自己准备介绍的内容,让大家选出两三个代表在全班交流。交流的方式可以像小组交流一样,也可以变换方式,注意体现师生和生生的互动。
4、总结
简单总结一下这次活动的情况,可一起分享搜集资料的经验,交际的经验,也可评“最受欢迎的‘导游’”,“最受欢迎的‘游客’”等。
四、展示台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口语交际08-05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11-24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07-22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口语交际教学设计09-08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计划10-20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找春天教案11-13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教案09-27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学反思12-01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