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工作在企业管控中的作用

2024-08-23

纪检监察工作在企业管控中的作用(共11篇)

1.纪检监察工作在企业管控中的作用 篇一

企业文化在集团管控中的作用:

关于企业文化的作用,广大学者已经做了充分的研究。企业文化的作用一般体现在导向作用、约束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辐射作用、品牌作用等方面,而在以增强集团整体竞争能力为目的的集团管控中企业文化的作用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内在作用,企业文化在集团中的重要作用主要是为集团的发展壮大提供内在驱动力:

1、凝聚作用:集团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是指当一种价值观被企业员工共同认可后,它就会成为一种黏合力,从各个方面把其成员聚合起来,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根本上来说,集团各个成员之间凝聚力的基础是集团整体的事业目标。企业文化的凝聚力来自于集团根本目标的正确选择。如果集团的事业目标既符合集团的利益(出自: 业务员网:),又符合绝大多数集团各个体的利益,即是一个整体与个体双赢的目标,那么说明这个集团凝聚力产生的利益基础就具备了。否则,无论采取哪种策略,集团凝聚力的形成都只能是一种幻想。

2、导向作用:集团企业文化能对集团整体和成员企业的价值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集团整体的价值取向和经营管理起导向作用;二是对集团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起导向作用。

3、激励作用:集团企业文化具有使成员企业以及集团成员产生一种高昂情绪和奋发进取精神的效应。企业文化把尊重人作为中心内容,以人的管理为中心。企业文化给员工多重需要的满足,并能用它的“软约束”来调节各种不合理的需要。所以,积极向上的理念及行为准则将会形成强烈的使命感、持久的驱动力,成为员工自我激励的一把标尺。一旦员工真正接受了集团的核心理念,他们就会被这种理念所驱使,自觉自愿地发挥潜能,为集团更加努力、高效地工作。

4、约束作用:集团企业文化对集团成员企业以及集团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企业文化的约束不是制度式的硬约束,而是一种软约束,这种约束产生于集团的企业文化氛围、群体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群体意识、社会舆论、共同的习俗和风尚等精神文化内容,会造成强大的使个体行为从众化的群体心理压力和动力,使企业成员产生心理共鸣,继而达到行为的自我控制。

二、外在作用,企业文化在提升集团核心竞争力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1、辐射作用:集团企业文化一旦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会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交往等)对社会产生影响。集团企业文化的传播将帮助树立集团的良好公众形象,提升集团的社会知

名度和美誉度。各成员企业将共享这种无形的资源。优秀的企业文化还将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2、品牌作用: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品牌形象,是一个由以产品服务为主的“硬件”和以企业文化为主的“软件”所组成的复合体。企业的信誉、形象、品牌和知名度已经成为企业不可估量的无形资产,在市场竞争中占据着十分显著的地位。集团独特的企业文化在其品牌形象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强大的集团品牌在集团进入新领域开拓新市场的活动中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品牌价值是时间的积累,也是企业文化的积累,需要各成员企业的共同维护。经济危机中大型集团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已经席卷全球,而且各大预测机构都断言2009年将是危机影响进一步深入的一年。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作为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者的各个企业都将在不同层面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单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来说,经济危机是一个契机。经济危机中,大部分企业都将采取谨慎收缩的经营策略,而在内部能力塑造上有更多的精力;另一方面,危机中,具有优秀企业文化的集团会显得更有生命力,而文化低劣的集团在危机中往往会从内部爆发出更多的矛盾甚至冲突,内外交困的情况会让集团走向危险的境地。而对于经济危机中大型集团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确定集团整体的理念体系。主要包括集团使命、核心价值观、集团精神等。理念体系要求能指导集团整体的文化发展,适合集团整体的发展需要。

2、确定集团整体的识别系统。主要包括行为识别和形象识别两个方面,行为识别主要是通过规范集团员工行为准则并加强内部宣传、培训、教育;形象识别系统主要是统一标识、服装、产品品牌、包装等。

3、确定集团整体的企业文化建设规划。主要是规划集团整体文化建设的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并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

4、促进集团文化的落地。集团文化的落地主要包括推进集团文化理念体系在各成员企业内部的进一步理解和塑造,补充丰富集团文化理念体系。另,制度层面的改进是文化落地的重要工作,在文化的指导下,对集团现有制度进行必要的修改,以反映集团文化的精神,这也是企业文化指导集团行为的重要体现。

5、文化总结与持续改进。任何企业的文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环境的变迁会促进文化的变迁。大型集团要保持长久平稳的发展,时刻保持集团文化的先进性是必要条件。

成熟的文化是集团成熟的重要标志,成熟的文化也是集团发展的动力之源。我们祝中国的集团企业都能拥有成熟强大的企业文化,在经济危机中依然能保持勃勃生机,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纪检监察工作在企业管控中的作用 篇二

一、当前企业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在少数企业中, 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 监督部门处于可有可无地地位, 工作难以正常开展或流于形式, 不能正常发挥监督职能作用, 其原因:一是少数企业党政领导对监督工作不重视, “一手硬、一手软”, 使纪检监察部门工作孤立无援, 硬不起来。二是有些领导自恃权利大、责任大、贡献大, 是特殊“公民”, 不要监督;有些领导干部本身就心术不正, 行为不端, 视监督如“芒刺在背”, 必余去之而后快, 想方设法排斥监督。三是纪检监察机构弱化, 每逢机构调整或机关减员, 首当其冲的就是党群部门, 导致人员不足, 甚至有些单位纪检监察部门归并至党群办公室, 致使纪检监察干部身兼数职、精力不济。四是有些纪检监察人员心存杂念、患得患失。监督领导怕受到打击报复, 监督其他人员又怕得罪人, 因而对违规违纪行为睁一眼、闭一眼, 不能正常履行监督职能。

二、腐败的表现形式及其危害

一些地方和企业, 思想政治工作弱化, 封建特权思想、资产阶级价值观、道德观、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腐朽思潮成为一种“时髦观念”侵入到我们一些意志薄弱者的头脑之中, 并产生消极腐败现象。其形式主要表现为:1、利用职权搞权钱交易, 贪污受贿;2、公款吃喝玩乐, 奢侈浪费、腐化堕落。特别是在一些亏损企业, 企业本身经营就已十分困难, 职工工资尚无保障, 但领导依然手机随身、小车出入、吃喝玩乐;3、官僚主义、失职渎职;4、损公肥私, “富了方丈穷了庙”;5、任人唯亲、培植个人势力和关系网;6、吃、拿、卡、要, 乱收费、乱涨价、乱罚款, 搞行业不正之风;7、欺上瞒下、虚报浮夸, 骗取成绩和荣誉;8、滥用职权、盲目决策, 造成重大失误等等。

三、强化纪检监察监督保障职能, 为深化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保驾护航, 应着重作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思想教育, 解决企业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问题, 构筑抵御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

政治思想教育是新时期党的建设基础工程, 是反对腐败,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措施。针对企业干部队伍的思想实际, 应从五个方面加强宣传教育。一是抓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学习和贯彻, 坚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明确前进方向, 政治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积极开展党风党纪教育, 使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反对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 时刻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 经受住“金钱、权利、美色”的考验, 自觉抵制以权谋私的不良风气;三是抓好艰苦奋斗教育, 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树立“勤俭兴业”的观念, 反对享乐主义, 抵制铺张浪费、奢侈腐败之风;四是抓好法纪教育, 增强企业干部职工的法纪意识和自律自控能力, 做到自律、自省、自警、自励;五是通过宣传教育树立对监督工作的正确认识。

2、健全法规制度、促进廉政建设法制化

离开法制化、制度化管理, 廉政监督将无以为据, 处于“因人而治”的无序状态, 难以保证廉政监督的权威性、公正性和稳定性, 因而法规制度建设是企业廉政建设的重要环节。在制度化建设中, 着重应抓好以下几项:

(1)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在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处理过程中, 只有通过集体讨论研究决定, 才能有效地实施对权利的监督和制约, 防止因个人专权, 导致腐败行为的发生。

(2) 坚持党员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 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自觉接受党内民主监督, 及时洗去身上的“尘埃”, 轻装前进。

(3) 坚持民主测评领导干部制度。俗话说“民心是杆秤”, 也是一面镜子。因此, 将领导干部置于群众监督之下, 使得有腐败意识和行为的干部有所顾忌, 及早收手。

(4) 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反腐败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融“责任、目标、监督、考核、追究”为一体, 对责任人有一定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特别是对企业党政“一把手”抓好本企业反腐倡廉工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5) 积极开展领导干部任期交流和重要部门岗位轮换制度。既有利于干部经受锻炼、增长才干, 也是廉政建设一项有效措施。

四、掌握政策界限、在实施监督中保护和支持改革

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 健全的市场机制尚未形成, 管理体制正在变革, 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 各地企业情况又有所不同, 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可能概括现实生活中的所有复杂现象。因此, 我们在依照政策法规实施监督时, 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要以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热情支持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创造性突破, 保护新生事物。

3.纪检监察工作在企业管控中的作用 篇三

【关键词】内部审计;纪检监察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其本质要求是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互相制约、互相协调的运行机制。企业中纪检监察部门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监督机构,怎样有效发挥作用,就案件查办工作而言,应当通过加强内部审计,推动企业纪检监察、内部审计的协调联动,强化审计工作的震慑力,从而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违法违紀行为、提升企业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力度。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为例,2014年,全系统纪检监察部门查办了结案件中,纪检与审计联合查办占比76%。2015年以来中海油全系统查办案件均为纪检和审计联合办案,内部审计正在从单一审计向联合监督转变,在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

一、内部审计及其在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中的定位

(一)内部审计的内涵

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因此,内部审计是企业健全自我监控和自我约束的重要机制,是保障企业正确履行经营控制权的重要手段。

(二)内部审计在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中的定位

随着公司制、股份制这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企业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企业健全自我约束、自我监控机制,健全内部控制机制,以适应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现实。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正是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出现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通过专业的审查方式,对企业人员履职情况实施监督,防范、惩治违法、违纪行为,从而切实保障企业所有者的利益。而内部审计作为对企业经济财务管理状况进行相对独立的监督检查的专业部门,通过发挥审计经济监督的专业优势,不仅能够及时发现、移送企业人员违法、违纪线索,拓展案件查处线索,同时通过积极参与案件调查、取证,夯实案件定性依据。内部审计已成为企业深化纪检监察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

二、内部审计在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中的作用

(一)加强信息沟通,有效预防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近几年来,社会上揭露出来的企业经济腐败案件大部分与单位管理和资金监督失控有关。而审计部门通过经常性的内部审计监督,可以及时发现一些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规范财务收支行为,完善财务监控制度,并及时进行分析、研究,找准其存在的源头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意见和解决方法,并及时将信息与纪检监察进行沟通交流,那么无形中纪检监察工作关口就前移。发现问题,纪检监察人员就能尽早进行谈话、教育等,从而有效预防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起到保护企业人员的作用。

(二)利用内部审计监督,开展效能监察,规范权力运行

社会上目前揭露出来的腐败现象也都暴露出一些企业在管理秩序、权利运行中存在的缺陷。一个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有利于规范权力的运行程序,并能有效配合纪检监察部门开展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不断完善制度和改进管理办法,不断规范权力的运行。从而实现权力运行在哪里,纪检监察和内部审计就能够跟踪监督在哪里,二者在民主管理、科学管理中,形成分工合作和带有各自特点的监督合力。

(三)利用内部审计专业性监督优势,抓案件线索,严查经济案件

内部审计是一种经常专业性监督,在审计实施过程中,能直接发现企业是否有国有资产流失、设置账外账、“小金库”、虚报冒领费用、侵占挪用公款的问题存在,纪检监察部门可以在查处案件中发挥审计的“侦察兵”作用。如:对于群众来信来访的一些线索模糊的经济问题,由审计部门先行审计,摸清情况,对反映出来的问题重点审查,并提供情况和线索,纪检监察再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发现的线索,以及超越审计权限和手段的重要事项作进一步的查证和处理,从而弥补了审计专业监督手段的局限。另外把审计结果作为备案材料,建立企业干部廉政档案,为干部升迁、转任、调动时,能够全面、客观加以评价提供重要依据。同时,内部审计对纪检监察转来的信访举报以及纪检监察在查办案件中发现有需要审计的线索,可以结合审计工作安排和审计项目的开展,组织审计。这样纪检监察与内审工作优势互补,有利于弥补审计成果难以综合体现的缺陷,有利于将纪检监察工作触角直接延伸到腐败案件的案源,从而达到遏制腐败的效果。

三、目前企业的具体做法和经验

近几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国有企业积极响应政府提出的“健全企业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号召,努力探索和研究新形势下提升企业自我约束、自我监控的有效方法,通过不断加强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的协作配合,充分发挥了内审在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中的重要作用,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具体做法

1、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审计工作与纪检监察工作的协调制度。一是把审计和纪检监察合并成一个部门。实行统一领导,提高审计质量。如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建立了审计、纪检、监察、风险管理、监事会“五位一体”的监督格局,审计人员和纪检监察人员相互配合,相互提供案件线索,信息互通,成果共享。二是为了培养审计人员和纪检监察人员的业务能力,纪检监察人员跟审计人员一起进行审计,审计人员跟纪检监察人员一起办案,有效地提高了审计人员的办案能力和纪检监察人员的审计能力。三是关注审计进程,发现疑点及时介入。在对二级单位审计过程中,纪检监察人员会及时了解审计情况,及时介入,直接参与,与内审人员共同进行梳理分析,从而形成审计与办案工作的整体合力。

2、注重纪检与内审各自专业领域知识的融合,提高内审工作的针对性。挪用公款一直是是企业的顽疾,这种以改变公共财物的既定用途以谋取私利的行为不仅会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更会干扰破坏企业金融业务管理,严重损害企业的合法权益。依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国企管理人员)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均要依法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由此可以看出,挪用公款的用途、时限是纪检监察立案定性的关键。如果审计只对账面数字简单核算一下了事,就发现不了问题;有时虽发现了一些问题,但由于不了解国家相关法律规定,看不到深层次的“猫腻”,也不能深入细查,使违纪违法者得以逃避法律追究制裁。审计工作发现有挪用公款的线索时,在与纪检监察部门的沟通、交流后,纪检监察部门会以国家法律为依据,指导审计人员通过审计鉴定技术对涉案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會计报表等会计资料进行全面查证,不仅要查明涉嫌款项的权属问题、行为人挪用公款的手段、方法、挪用的数额等重要财务事实,还要认真查明挪用公款的用途,以便为纪检监察部门立案定性提供证据。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审查一些重点单位、重点问题时,纪检监察人员与审计人员都会加强信息沟通,利用各自专业知识协调配合,有的放矢开展内审工作,大大提高了企业案件查办工作成效。

(二)取得的经验

1、加强了案件初查工作的保密性。在违纪违法案件查处的过程中,初查工作的保密程度不仅影响办案工作的质量,有的甚至关系到案件查处的成败,一般在案件初查阶段由审计机构根据事先安排开展审计工作,纪检监察部门并不直接出面,从而避免在企业内部引起很大反响,使那些违纪违法人员在思想上放松警惕,不但具有很强的保密性,同时也可以取得更好的初查效果,充分发挥案件查处的整体效能。

2、提高了案件查处的效率。在违纪违法案件特别是经济案件的查处过程中,案件检查部门直接查账不但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在业务水平上要求也很高。通过审计不仅可以使整个查办工作更为专业、全面,而且审计时获取证据相对快速便捷,节约了查案取证的宝贵时间,使办案人员集中更多精力来查证违法违纪事实,加快了案件查处的速度;同时由于审计中取得的证据正确性相对较高,进一步提高了案件查处的质量。

3、提升了审计和查案的社会效应,在违纪违法案件查处过程中,案件线索来源的可靠性是查案工作的生命线,有的案件由于缺乏可靠的线索而无法深入调查,而群众举报的线索可靠性必须经过初查后才能证实,审计工作在拓展案件线索来源这个环节上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而审计人员受审计权限局限,不能对所发现违法违纪行为予以处罚,因而对外的威慑作用不太,将审计与纪检两者有机结合后,既节约了案件查处的成本,又提升了惩治腐败、打击违法违纪行为的力度。

4、起到了以惩促防的作用。各二级单位和分公司虽然大部分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但由于各种原因有时会出现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等方面的漏洞。通过审计和案件查处,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开展案后教育,不仅惩处和教育了违纪违法分子,而且及时发现了基层单位账务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促使案发单位建章立制,堵塞漏洞,规范了各分公司的财务制度,预防和减少了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四、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

实践中,由于受审计环境、审计权限和审计手段、方式的影响,再加上审计人员与纪检监察办案人员对具体案件认识上的差异,使有的案件尽管审计人员历尽艰辛,花费很大功夫抓住了线索,但收效却不理想,不是移交不出去,就是移交后无法立案,究其根本原因,从审计方面分析,主要是审计取证没有完全遵照案件查处的要求,造成虽然有案件线索,但定性依据不足,纪检监察人员无法将审计线索转化为司法实践。因此,认真研究审计案件遇到的问题,正确适用法律,科学审计取证,对于确保内部审计工作质量,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内审在纪检监察案件查处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转变审计查办案件的角度

当前,国企改革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经济领域不法活动屡禁不止,打击和遏制这一违法、违纪行为、严肃企业财经纪律是国企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企业审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要转变以往审计工作对事不对人的观念,既要对事,又要对人,而且要多从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二)强化审计查办案件的手段

司法实践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重物证,轻口供”,而有的内审人员在审计取证当中,缺乏获取审计客观证据的意识,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主观证据的取得,审计中过多依赖和采用询问、笔录和主观推断的方法,而没有下工夫从银行账户和会计资料这个最基础、最能如实反映事实真相的客观线索入手,导致其提供的案件线索、证据难以取得案件查办人员的认同。当然,在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取证,询问、笔录、分析推断是必要的,但它作为依赖人的行为并受人的思想支配的主观证据,只能作为判断是非的参考。而要掌握能够立案定性的铁证,内审人员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从账户入手,顺藤摸瓜。内审中,应注意抓住被审计对象的银行账户,顺着账户资金的收入来源和支出方向,查明资金的真实性、合法性,以便于发现“小金库”、转移资金、非法收入、贪污私分等问题;二是从内部控制制度评审入手,审查被审计对象内部控制是否健全,实际执行效果如何,进而找出内控制度的薄弱环节,分析其是否予以违法、违纪分子以可乘之机;三是从收款收据入手,主要检查被审计对象在一定时期内各种收款票据的领、用、存情况和报销凭证中的大额发票、购置发票及请客送礼发票,以发现收入不入账和虚报冒领、贪污挪用等问题;四是从盘点资产入手,重点盘点现金、有价证券、贵重物品等,查明有无贪污、非法占用等问题。

2、要注意内审与社会和外部力量相结合。经济领域一些大案、要案的作案手段相当隐蔽,且作案人员往往串通一气,订立攻守同盟,给内审工作和纪检监察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因此,内审人员应当与工商、税务等行使国家经济监督职权的权威部门密切配合,发挥整体优势,为查找案件铁证创造多种有利条件。

(三)加强移送案件线索的及时性、准确性、全面性

一是注重移送案件线索的及时性。内审的职责是发现案件线索,而不是查实案件,因此对于内审过程中发现的重要案件线索,在掌握必要的违法、违纪证据的前提下,应当及时移送纪检监察部门,一般不宜继续深查下去,以免打草惊蛇。二是注重移送案件线索的准确性。对于审计发现的案件线索,进行认真反复地核实、对比,确保移送案件线索准确、证据确凿,为纪检监察人员立案定性提供坚实的依据。三是注重移送案件线索的全面性。在移送内审发现的重要案件线索时,特别强调审计证据的全面和完整,不遗漏与查处案件有价值的各种证据和资料,不遗漏与案件有牵连的其它隐藏的案件线索。

4.纪检监察工作在企业管控中的作用 篇四

理工作中的作用

【摘要】在2005年1月26日国务院第79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社会安全事件确定为四大突发公共事件之一。当前新疆连续发生社会安全事件。国税作为政府一线执法和公共服务部门之一,加强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应急管理意义重大。本文就国税部门如何发挥纪检监察在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应急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社会安全事件 应急管理 纪检监察

一、国税部门加强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应急管理的必然性

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等。

历史证明,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也是各类矛盾集中凸显时期,是突发事件频发时期。当前全新疆各族人民正朝着“跨越式发展”努力,社会经济处于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时期,随之各类大大小小的社会矛盾也将逐渐出现。近期发生的和田“7〃18”、喀什“7.30”、“7.31”严重暴力恐怖事件,不仅说明了新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更说明了新疆加强社会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任务的严峻性。为此,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对新疆发展与稳定形势做出了全面的分析判断和工作部署。自治区国税局党组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做好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工作的重要性和各级国税机关承担社会稳定工作的责任与义务,要求全系统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思想,坚决落实自治区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各项部署,主动接受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坚持“反暴力、讲法制、讲秩序”,坚定不移地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把稳定工作作为硬任务、第一责任,始终做到思想上不放松、工作上不懈怠。国家税务总局党组书记、局长肖捷等一行在2011年8月新疆工作调研中,要求“新疆各级税务机关和广大税务干部职工要在认真履行好法律赋予的税务机关职责的同时,自觉承担起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重任”。新疆国税机关作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部门,在履行税收职责的同时,也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责任。

应急管理作为当前维稳工作的主要措施之一,对做好全国税系统安全稳定工作起着极其关键和重要的作用,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二、从纪检监察角度分析国税部门存在的突发事件安全隐患

(一)执法风险诱发矛盾。由于税收实体法有关要素难以准确把握、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不够严谨、税收程序法有些规定过于原则和税收征管机制等方面原因,基层国税部门面临许多执法风险,容易诱发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产生矛盾。如果矛盾经常性发生或者个别矛盾得不到理想的解决而进一步激化,就有可能导致社会性、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二)执法过程存在的隐患。税收直接涉及到纳税人的切身利益。不合理核定税款或者过于刚性的税务检查、处罚等执法行为都可能导致大部分纳税人的不满,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落后、生活物资匮乏、大部分小型商贸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盈利水平较低的边疆贫困地区,税收执法过程极易引起集体信访、抗议等事件的发生。

(三)作风建设方面的隐患。税务人员具有相关执法权,个别干部在工作中存在不作为、乱作为现象,或者工作态度粗暴、故意刁难行政管理相对人的不良作风,也是激化矛盾的安全隐患。

(四)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不足。国税部门不是国家暴力机关,对特定安全事件掌握的信息量有限,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思想上没有充分的认识,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由于人员和装备达不到专业化程度,防范能力不足。

三、国税机关纪检监察部门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的职责和依据

综上所述,纪检监察部门在国税系统安全维稳工作中有着特殊的定位,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承担着监督、监察、问责和追究职责,发挥着监督职能作用,确保应急管理各部门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其法律依据主要有:

(一)在2003年非典等相关突发事件发生后,国家对应急管理给予高度重视,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文件规定“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监察机构要把督促风险隐患整改情况作为衡量监管机构履行职责是否到位的重要内容,加大监督检查和考核力度”。据此,国税机关监察部门有义务督促本系统风险隐患的整改,加大对下级局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力度。

(二)自治区国税局在转发•关于严格执行政治纪律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紧急通知‣(新纪发电(09)7号)文中强调:“全区各级国税纪检监察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强化对各级国税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反分裂斗争中遵守政治纪律情况的监督检查,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纪律意识,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确保维护稳定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促进社会大局稳定”。

(三)•全国税务系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实施办法‣第六部分第(三)项明确提出监察部门要纠正损害纳税人利益的不正之风;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税收违法案件一案双查办法‣指出要“加强对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征收管理和执法行为的监督检查,依法依纪查处征收管理和执法中的违法违纪行为”。执法过错行为、不作为、乱作为以及违规违纪行为都是安全隐患产生的根源。

纪检监察部门要积极履行职责,落实以上相关规定,通过加强日常监察和应急管理监督,切实根除各项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稳定。

四、切实发挥纪检监察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一)监督落实领导责任制和制度建设

监察部门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监督国家法律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这里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监督工作:

1.根据•自治区国家税务局系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管理办法‣第四章第三十五条规定“领导干部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维护社会稳定,督促单位“一把手”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加强领导,把维稳工作与税收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确保应急管理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2.监督应急管理各责任部门定期开展各项工作。主要监督负责安全稳定及保卫工作的部门定期开展风险隐患和重大危险源集中排查活动,将排查情况建立台帐,及时通报有关单位,以便整改落实,防患于未然。

3.监督应急管理工作制度建设情况。应急管理工作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期任务,必须有一套科学、系统、操作性强的机制作保障。监察部门通过督查相关部门及时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应急领导组织等应急管理制度、机制,确保应急工作简便、高效、有序开展。

(二)监督纳税服务工作和优惠政策的落实

落实好纳税服务工作和税收优惠政策,有利于国税机关和纳税人建立和谐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纪检监察部门依照职责要做好落实纳税服务和税收优惠政策相关工作的监督。

1.督促完善纳税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包括宣传咨询、申报纳税、法律救济等内容的纳税服务体系,拓展多种渠道,利用多种方式加强与纳税人之间的沟通,认真梳理和研究纳税人提出的建议。督促相关部门和人员不断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狠抓业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服务水平,为纳税人提供公平、文明、高效的服务。

2.督促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也是当前一项重要的工作。中央新疆经济工作座谈会召开之后,积极贯彻落实税收政策、用足用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大力扶持新办企业和具有比较优势的地方支柱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为增强经济发展实力和后劲服务成为国税部门重要的工作内容。在国家即将出台更多对疆税收优惠政策的时期,纪检监察部门通过督促税收政策的运用和落实,使国税部门及时、准确履行职能,切实肩负起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光荣使命,为改善民生和维护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通过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减少安全隐患

紧紧围绕国税系统中心工作,结合 “作风转变年”活动,以落实部门行业作风评议制度为着力点,通过督导评议、查纠整改,推动作风建设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的构建。积极开展政风行风建设,纠正部门行业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提高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纳税人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国税系统政风行风进一步好转,不断提高纳税人的满意度,尽可能地减少安全隐患。

1.在政风行风建设方面,抓好两个“点”的工作。纳税服务厅和稽查局是直接面对纳税人的示范窗口,这两个“点”的工作直接关系整个国税系统“面”的整体形象。为打造人民满意的行业形象,大力强化优质服务和推行阳光稽查。主动加强与纳税人的沟通、协作,对纳税人反映的问题及时处理,切实督促将纳税服务落到实处。通过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制约机制,广开舆论渠道,虚心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促进纳税服务厅和稽查局服务工作大幅提高。

2.加大纠风工作力度。切实纠正损害纳税人利益的不作为、乱作为、效率低下以及“吃、拿、卡、要、报”等问题;认真纠正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违规强行推广纳税申报方式、违规强行指定税控器具品牌产品以及乱摊派、乱收费的现象;深入治理税务机关强行指定税务代理机构、税务干部与税务代理机构串通谋利等问题。

(四)加强效能问责和责任追究

加强效能问责和责任追究,坚决依法办事,严厉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促使干部职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政治警觉。通过警示作用让干部充分认识到在维护新疆稳定,反对民族分裂、反对非法宗教活动等大是大非问题上,要做到立场十分坚定,旗帜十分鲜明,态度不暧昧,行动不动摇。

1.对于党员干部发生挑拨民族关系制造事端或者参加民族分裂活动的,以及组织、利用宗教活动反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煽动骚乱闹事,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规定给予相应的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2.对于干部组织或者参加非法组织,玩忽职守、贻误工作,滥用职权、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行为,坚决依据•公务员法‣给予相应的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3.依据•自治区国税系统行政效能问责办法(试行)‣,对系统各单位或者个人涉及违反维稳规定的行为给予相应的责任追究。包括未按照•信访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信访事宜,造成重复访、集体访、越级访的;发生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案件;违反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造成重大损失;重大事项应报未报,贻误处理时机;部门发生应值班而无人值班,或有人值班而不履行其职责的;工作态度粗暴或故意刁难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属于本岗位职责的事项,或工作推诿,或未按规定时限完成,或久拖不办。

参考文献: 1.魏礼群,•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 2.唐贤兴,•我们的应急管理体系到底缺少什么?‣ 3.新华网•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栏目

4.•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二〇〇六年六月十五日发布)

5.•关于严格执行政治纪律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紧急通知‣(新纪发电(09)7号)

6.•全国税务系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实施办法‣(国税党字„2008‟38号)

7.•税收违法案件一案双查办法‣(国税发„2008‟125号)

8.•自治区国家税务局系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管理办法‣(新国税党字„2011‟12号)

9.•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10.•公务员法‣(2005年4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11.•自治区国税系统行政效能问责办法(试行)‣(新国税发„2009‟53号)

5.纪检监察工作在企业管控中的作用 篇五

一、纪检监察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作用

纪检监察工作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纪检监察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基础。一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落到实处,就必须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由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引发的矛盾,必须通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来解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理顺群众情绪,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二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促进力量,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条重要渠道。三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特别是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全党全国在指导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原则问题上高度一致,能够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政治保障。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法案件,严厉惩处腐败分子,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能够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组织保障。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能够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作风保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抓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能够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四是构建和谐社会是纪检监察工作追求的最大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纪检监察部门开展的执纪办案、预防和惩治腐败、监督检查、行政效能监察等各项工作,都是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二、纪检监察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如何发挥职能作用

1、纪检监察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充分发挥反腐倡廉的组织协调职能作用

党风廉政建设搞得好不好,是社会和谐与否的重要标志。在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现阶段,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反腐倡廉工作,不坚决反对和预防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与健康发展。当前全党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纪检监察机关要协助党委通盘谋划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战略任务,针对全局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和建议;抓好反腐倡廉工作的部署和任务分解,积极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督促它们按照各自的职能开展工作等。在具体加强组织协调工作上,一是搞好调查研究、作好组织协调预案这个基础。要围绕组织协调的目标和任务,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展开调查研究,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作好组织协调预案,预案内容主要包括协调目标、任务分工、措施和手段、对协调效果评估等。比如,制定《纪检监察机关惩防体系主要任务立项分解方案》、《党风廉政预警机制实施方案》、《预警信息员制度》等。二是把握争取领导、协调各方这个关键。“争取领导”:纪检监察机关协调的是事关一个地区全局性的反腐倡廉的重要事项,就要争取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的重视、支持和理解;纪检干部要就组织协调事项争取分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大事多请示、多汇报,使纪检监察工作引起重视,列上议程、定期研究、具体指导。请示汇报要做到,事先有充分准备,汇报时有自己的见解、打算,提出意见供领导参考,当好参谋、助手。“协调各方”:就是主动牵头,平等协商,明确各自职责,把任务和责任分解到有关部门或科室个人,发挥各自优势,齐心协力完成相关任务。例如,加强与公安、检察院、法院、审计、税务、工商等部门的组织协调,合力查办大案要案;加强与组织、宣传、文化、广电和新闻单位的组织协调,发挥党风廉政“大宣教”的作用;加强与政府办、教育、卫生、财政、建设、农业等部门的组织协调,开好政府廉政工作会等。三是建立健全好组织协调制度这个长效机制。对一些带有稳定性、长期性又涉及各个层面的工作要切实建立健全组织协调制度。比如,进一步健全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反腐败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纪检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在查办案件中加强协调配合机制、损害群众利益专项治理协调制度等;加紧建立

治理领导干部涉足非法利益格局问题、治理招投标领域的腐败行为、治理干部人事工作中腐败问题等组织协调制度。通过全面整合反腐资源,形成强大的反腐合力,推动惩防体系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不断深入。

2、纪检监察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充分发挥廉政教育职能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要立足于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执政水平和拒腐防变能力。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是有效预防腐败的重要手段。要坚决纠正反腐倡廉教育是“软任务”、“虚功”等错误认识,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从思想源头上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一是突出重点,切实把廉政教育抓出成效。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必须坚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对象。党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指出:“反腐倡廉教育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领导干部是各级领导班子的重要成员,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骨干和中坚力量,能不能做到廉洁从政、执政为民,将会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各级领导干部都掌握着一定权力,是权力的掌管者和行使者。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在领导班子中居于主帅位置,集人、财、物权于一身,往往成为那些心术不正者和不法之徒拉拢腐蚀的重点对象。抓好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示范导向作用。各级领导干部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活动的决策者和组织者,所处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反腐倡廉教育必须坚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开展党风廉政教育,要抓住重点内容。要针对带有普遍性和根本性的问题,抓好经常性教育;针对理想信念问题,经常开展理论教育;针对法纪观念的问题,经常性开展党纪政纪法纪教育;针对心存侥幸的问题,经常性地开展正反典型教育。开展党风廉政教育,要抓住重点时间。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节假日和婚丧喜庆等时

机敛财,要适时进行廉政提醒教育,使他们不要在温情默默的糖衣炮弹下“一失足成千古恨”。开展党风廉政教育,要突出重点部门。管钱、管物、管人的实权部门和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领域,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这些重点部门和重点领域党员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掌权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二是灵活教育载体,增强教育实效。要继续运用党课、培训、报告会、文艺演出、知识竞赛、征文、报刊专栏等一些传统的教育形式;不断发展举办展览、专题讨论,摄制电教片、公益广告等新的教育形式;认真探索运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开设廉政网站、网页,加强反腐倡廉网上舆论疏导和引导的工作。通过不断改进反腐倡廉教育方式方法,增强领导干部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三是深入研究反腐倡廉教育规律,大力推动廉政文化建设。一方面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制度建设。坚持把廉政教育贯穿于一个党员干部成长的每个阶段,形成终身教育格局。要以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为载体,加强对青少年的廉洁意识教育;以入党培训和初任培训为阵地,加强对新入党人员和新录用公务员的党风廉政首因教育;以干部任前培训和廉政谈话为手段,加强对新任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责任意识教育;以中心组学习会和民主生活会为契机,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经常性的党风廉政提醒教育;针对各级各类干部的业务特点制定轮训计划,对各级干部进行定期的党风廉政教育培训。坚持把廉政培训制度、廉政谈话制度、廉政承诺制度、述职述廉制度等教育形式制度化,通过整合资源,形成立体教育格局。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廉政文化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发展廉政文化思想,创新廉政理论,努力构建起一个包括廉政观念、廉政思想、廉政理论、廉政文学、廉政法规、廉政风尚、廉政作风等在内的廉政文化学科框架,引导廉政文化建设迈向更高更新的平台。要积极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从情感上、心理上影响、引导、鞭策着人们的行动;要紧贴生活实际,创出具有时代特色的反腐力作,全方位多角度激励人,促进全社会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

3、纪检监察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充分发挥监督检查职能作用

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纪检监察工作要强化执法监督检查。坚持依法执纪、依法办案,坚持在法律和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任何违纪违法行为,都必须依纪依法严肃处理。一方面加强执法监察工作。把监察重点放在为老百姓办事的机构和部门,坚决制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行其是的行为,坚决纠正“该作为的不作为、不该作为的乱作为”的现象,规范依法行政行为,推进依法行政。建立健全行政监察投诉制度,引入公众监督机制,要倾听群众呼声,亲办群众之诉,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满意留在基层。要积极探索执法监察和纠风工作的听证制度,吸纳社会各界代表参与纠风工作。另一方面加强民主监督,从制度上规范权力运行。一是针对权力过于集中产生的弊端,要用制度适度分解权力。“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腐败”。权力过于集中,必然造成官僚主义,必然要犯各种错误,必然要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要解决因权力过于集中带来的腐败问题,关键要用科学的制度科学配置权力,使权力适度分散与平衡,把一人掌握多种职权改为一人掌握一项职权或多人交叉掌握某项职权,形成部门之间、单位之间、领导干部之间权力运行各个环节能够相互协调、相互制衡,控制越权行为,防止权力滥用。二是针对容易产生腐败的环节和领域,要用制度规

范从政行为。抓住权、钱、人管理等环节和领域中存在的弊端,制定严格的制度加强对权力的制约、资金的监控和干部任用的监督。要通过制度建设,强化监督,限制和制止权力进入市场;要建立财务审批制度,变“一支笔审批”为“领导班子集体审批”;要通过制度建设,严格监督干部选拔任用,把好用人关;要通过制度建设,最大限度地削减在行政审批、行政执法领域的自由裁量空间,消除权力寻租现象。三是针对人民群众在监督中的作用,要用制度营造民主监督氛围。人民群众作为领导权力的承接主体,其监督具有直接性、广泛性和有效性。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作用,必须通过制度进一步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改变人民群众因不知情而无法监督的问题。要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机制制度,广开言路,听民声,察民意,知民情,进一步在全社会创造一个人民群众敢于监督、善于监督、能够监督的良好氛围。

4、纪检监察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充分发挥案件查处职能作用

构和谐社会就是要崇尚公平正义。纪检监察机关要始终保持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的高压态势,以反腐实际成果取信于民。一是惩戒碌碌无为者。对于那些“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人,对那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人,对那些“不谋事专谋人”的人,决不能任其行事,要通过实行责任追究、引咎辞职、末位淘汰等制度,形成高压态势。同时,要通过查处抓典型,形成人人想干事、谋大事、成大事的积极向上氛围。二是严惩以权谋私者。当前,以权谋私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以权代法、权钱交易、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等,要遏制这些以权谋私现象的发生,必须死死盯住有权的人、用制度监督制约有权的人,坚决查处滥用权力和以权谋私的人。要通过执法、纠风、行政效能、信访等渠道发现案源,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同时,要让以权谋私者,在政治上付出沉重代价,在经济上占不到任何便宜。三是打击为虎作伥者。要通过查处,重点打击严重腐化堕落的案件,司法人员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的案件,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案件。四是狠抓扰民乱民者。腐败和不正之风严重干扰了经济发展秩序,损害群众切身利益,挫伤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要通过案件查处,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要通过案件查处,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5、纪检监察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充分发挥依纪保护职能作用

和谐社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代表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社会成员共享文明成果的社会。纪检监察工作要在方方面面贯穿执纪为民的基本理念。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实际行动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真正打牢构建和谐社会的群众基础。一是严肃执纪,挽救干部。纪检监察工作要综合考虑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既要严厉打击腐败分子,为经济建设排除干扰,又要准确执法量纪、宽严相济、区别对待,旗帜鲜明的支持改革者、鼓励创新者、教育失误者、惩处腐败者、追究诬告者;要通过案件查处,有针对性地帮助发案单位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发案的深层次原因,提出

6.纪检监察工作在企业管控中的作用 篇六

摘要:新形势下企业政治思想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正确认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相辅相成的关系,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保证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本文作者就企业文化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做了一定的分析。

关键词:企业文化 思想政治工作 作用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探索,革新思想,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更具先进性、时代特征,才能更加行之有效,从而企业文化建设也将随之质的飞跃。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结合,不仅是企业整体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把握企业思想工作新特点 建设企业文化新形态 1.1思想政治工作多元化

社会快速发展,社会形态呈现多样化,企业面临的环境发生很大变化。企业经过不断地改革、改制,原先的按需分配转变为现在的按劳分配。不再是计划的大环境,企业内更多的是讲公平,拼效率,企业员工面临的工作环境大不一样,面对的竞争大不一样,企业员工不断接受新观念,思维方式大不一样。所以,现在企业所处的环境,要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比以前更复杂,更多样。1.2思想政治工作复杂化

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化,其缘由还是企业员工思想复杂化。如今企业,对于员工的要求高,员工的知识层次、文化水平较以前都提高许多,员工的素质文化高了,思想也就复杂了,对于事物的看法也就复杂了。在过去,企业单一,信息流通速度慢,企业员工思想不复杂,对于自身要求自然也没那么高,但是现在,信息时代的到了,网络、媒体大力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知识的方法越来越多,随之人们的思想也变得复杂化。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也因此增加了一定的难度,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2 辩证认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关系 正确把握促发展

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相辅相成,两者具有同一性,互补性,但是却又不完全一样,存在差异性。以人为本,用文化的力量进行管理,通过管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来达到企业的管理和效益双赢,这就是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同一性;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长期生存中提炼的管理理念,倡导的行为规范,大力建设企业文化,对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起了关键作用,也是提高企业行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而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确保企业文化能够胜利发展,这就是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互补性。而差异性,企业文化注重文化,思想政治工作注重思想。企业文化通过文化力量以无形的形式影响着企业,而思想政治工作则是通过宣传教育来调动员工积极性。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改进

通过企业文化改进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树立正确的企业管理文化观。通过建设健康的企业文化,使员工得到全面发展,健康的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员工是生产力,更是企业前进主要推动力。不但要对员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更要关心企业员工的生活,做好员工群众关系,在企业管理上将逻辑与人情并重,在企业中营造员工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文化环境。思想政治工作改进过程中,要应用“以人为本”的理念。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三种力量:政治力、经济力和文化力。政治力具有强制性,处理不好,容易疏远员工;经济力,处理不好,容易使员工惟利是图,对于企业发展,将是一颗毒瘤;唯有文化力,能够使员工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推动企业发展。企业文化则也强调沟通,沟通使得企业和员工之间互相了解互相认同,通过交流产生共同的意愿,共谋企业蓝图。员工相信企业,把自己的工作交给企业安排;企业认同员工,为员工提供能帮助他们发展的良好平台,帮助员工去实现自己的价值,使员工在企业有存在感,员工因此也能在企业有好的发展。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借鉴企业文化,从而拓宽思路,丰富内容。而企业文化也可以从思想政治工作中充实文化内涵,保证企业文化的先进性和有效性。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要不断加强企业自身的宣传,让社会外界认同企业;要不断丰富企业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员工的精神支柱,也是凝聚力的所在;要积极举办企业文化活动,丰富企业员工生活,也是企业文化的一种体现。4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 保证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息息相关。员工通过思想教育对企业文化有一定的认识,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也对员工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政治工作推动着企业文化的发展,为企业文化得到好的发展做铺垫。企业新时期,我们必须用新的头脑、新的角度、新的方法,不断研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推广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认真审视工作,仔细研究工作,努力推进工作,促进企业文化健康发展。首先,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来充实企业文化,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企业文化。让企业干部积极参加培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头脑,增加自己的知识,从而能够科学正确的认识事物,对事物做出判断继而做出正确的抉择。其次,建设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从而去影响企业员工。通过弘扬企业精神、展示企业风采、实现企业员工自我价值,增添企业文化活力,为企业文化注入力量。再次,树立品牌,塑造典型,再进行宣传和倡导,培养和打造,创建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

为了积极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适应市场化运作的需要,在市场竞争中,国有企业应当不断调整思路,不断深化改革,以激发企业内部活力。改革,随之而来的必是利益分配的调整,利益格局的变化,因此,改革的过程其实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好,有效解决员工思想认识问题,得到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会助推国企改革顺利进行。

思想政治工作是所有企业的重要工作,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我国企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重组和改革,尤其对于国企改革,思想政治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提高国企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更有利于增强国企的核心竞争力。5 结束语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企业和谐发展的保证。在当前社会竞争压力巨大的环境下,企业领导者能否正确把握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影响着企业未来的走向。因此,这是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7.纪检监察工作在企业管控中的作用 篇七

目前, 在企业管理中, 企业效能监察具有重要的约束、规范作用, 有利于规避经营风险, 避免企业资产流失;有利于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 提高生产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因此, 探究如何发挥好效能监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企业效能监察概述

2.1 企业效能监察含义

效能监察指的是企业监察机构对影响企业效能的业务和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具体指的是对经营管理者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 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促进企业内部高效管理, 因此, 在企业管理中加强企业效能管理至关重要。在效能监察工作中, 主要涉及7个方面, 即效能监察性质、效能监察目的、效能监察作用、监察主体、效能监察方式、效能监察对象和效能监察内容。在企业日常管理中, 企业效监察不仅能够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而且还能够起到很好的内部监督作用。

2.2 企业效能监察的作用

2.2.1 有利于促进纪检监察工作的发展

新时期, 在企业发展中, 企业经营管理结构和机制都在逐渐发生变化, 这也对企业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不仅需要旅行党内监督职责, 而且还需要负责行政监督工作。通过企业效能监察, 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范围和对象都在不断扩大, 而效能监察是企业纪检监察和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重要载体, 也是纪检监察部门进行监督管理的重要方式。

2.2.2 有利于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在企业的发展管理中, 通过企业效能监察, 有利于对企业进行监督管理。企业业务活动指的是业务主管部门对于企业的监管行为。通过企业效能监察工作, 并不能对企业的业务活动进行直接管理, 但是其能够对企业管理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监察部门能够对业务主管部门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从而及时发现漏洞, 及时解决问题, 促进企业规范化管理, 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2.2.3 有利于实现企业资产保值增值

效能监察的主要任务是堵塞管理漏洞,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而企业管理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是促进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关键。对于企业的物资采购实施效能监察, 有利于降低投资和采购成本, 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 实现资产增值。对于企业生产进行质量、安全实施效能监察, 有利于防止发生质量错误和安全事故, 产生间接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 效能监察工作对实现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发挥着重要作用。

2.2.4 有利于促进企业反腐倡廉建设

企业管理中的缺陷和漏洞往往会产生腐败现象, 企业效能监察有利于将反腐倡廉建设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中。通过纪检监察部门的效能监察工作, 能够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缺陷和漏洞, 并且提出一系列整改意见和建议, 堵塞漏洞、完善管理, 发挥效能监察工作的预防作用。除此以外, 通过企业效能监察, 可以对违规人员追究相关责任,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廉洁意识。因此, 效能监察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 对于促进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3 企业推进效能监察工作的措施

3.1 建立健全效能监察工作机制

(1) 将效能监察融入企业中心工作, 通过督促监察建议或决定的落实, 消除经营管理缺陷, 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完善企业激励约束机制, 加强内部监督和风险控制, 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 (2) 坚持从企业全局出发, 正确把握效能监察工作的发展方向, 根据企业效能监察的范围, 选取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效能监察实施重点项目。 (3) 结合效能监察工作内容, 改进监察方法, 拓宽监督渠道, 采取抽查、明察暗访和受理投诉举报等方式, 综合运用调阅资料法、现场调查法、询问核实法、分析复核法开展监督检查工作。 (4) 实行关口前移, 采取事前参与、事中监督的工作方式, 积极围绕企业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经营管理等突出问题、难点问题选题立项, 规范工作程序, 堵塞管理漏洞, 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5) 在开展督查工作时鼓励业务专家参与, 弥补监察人员对某些监察项目专业知识的欠缺。 (6) 有效拓宽监督渠道, 充分依靠和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设立效能监察投诉箱, 受理社会各界投诉, 加大效能监察力度。 (7) 加强纪律检查监督, 完善企业内部考勤制度, 坚决惩处违规违纪员工, 推进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 确保政令畅通。

3.2 加强惩防体系建设

效能监察工作的重点对企业管理进行监督, 核心工作是保障企业高效、有效的运转, 效能监察工作在选项、立项之前, 首先应该公开监督制度、检查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 将效能监察与效能奖惩同步结合, 奖优罚劣, 奖勤罚懒, 这样才能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 应该创新权力制约机制与监督检查机制, 把“重点抓”与“整体抓”结合起来, 以重点工作带动整体工作, 以查促教, 以惩促防。另外, 还应该将惩防体系建设植根于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经营管理体系之中, 为企业发展创造健康、宽松的环境。

(1) 推行交叉任职。确保企业效能监察工作能够切实、方便地介入企业的决策、运行过程管理当中, 这样才能够减少效能监察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 促进内部控制与过程控制的推行。

(2) 引入外部监督机制。形成内部监控与外部监督双重监督模式, 通过双重监督模式, 可以加强效能监察工作的效力与说服力。

(3) 贯彻落实企业“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选人用人机制、激励约束机制, 特别要深入研究对企业“一把手”的监督约束机制。

3.3 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紧密结合

(1) 将效能监察与加强企业负责人的管理相结合, 建立健全对于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的考核和奖惩制度, 保障企业负责人经营管理的有效运行。 (2) 将企业效能监察与企业重大业务活动的管理相结合, 完善企业法人治理, 形成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企业管理运作机制。 (3) 将企业效能监察与企业资产管理相结合, 对财务资金、企业物资、重大资金处理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 加强内部控制, 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转。

3.4 加强效能监察工作过程监督

由于效能监察工作往往是以项目的形式开展和管理, 项目团队是随着项目而诞生和解散的, 因此临时性特征比较明显, 项目组成员不仅需要完成效能监察项目的, 而且还需要做好本单位工作, 在此过程中, 有些人员很难全身心的投入效能监察工作中。对于这一问题, 既然企业纪检监察部门是企业效能监察的牵头部门, 就应该对此制定出具体的工作方案, 明确管理职责, 明确项目最终交付成果, 而且还应该对各个阶段工作的内容、负责部门等进行规定。另外, 在日常工作中, 纪检监察部门还应该定期对相关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 督促项目负责部门验收职责, 尽快完成工作, 保证企业发展。

3.5 加强效能监察工作宣传培训

现阶段, 在企业效能监察项目中, 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从各个部门抽调来的, 专业的监察人员比较缺乏, 而且很多监察人员没有经过严格的、专业的业务培训, 因此, 对效能监察的工作要求和工作内容了解不够深入, 这样就会影响监察人员的日常工作情况, 不利于企业发展。对此,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应该定期安排专业培训, 加强专业知识宣传工作, 明确效能监察工作开展的程序和方法, 提高项目组人员的工作自觉性和履职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 效能监察工作是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的关键, 为了强化企业监督制约机制、规范化企业管理行为、对企业资产进行有效管理, 促进企业反腐倡廉建设, 必须加强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因此, 因此, 必须建立健全效能监察工作机制, 加强惩防体系建设, 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紧密结合, 强化效能监察工作过程监督, 使其能够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摘要:效能监察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同时也是纪检监察工作服从、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途径。本文首先介绍了企业效能监察的概念和作用, 然后对企业推进效能监察工作的对策进行了详细分析, 以期在企业管理发展中, 更好的发挥效能监察的作用。

关键词:企业管理,效能监察,作用

参考文献

[1]崔语凌.企业管理中效能监察发展方向研究[J].经营管理者, 2015 (19) :56~57.

[2]赵文钺.浅谈如何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发挥效能监察的作用[J].工业, 2015 (03) :79.

8.纪检监察工作在企业管控中的作用 篇八

【关键词】纪检监察;电力系统;作用

我国对电力系统进行检查工作起步晚,而且一线检查人员数量有限,对电网的整体检查能力有限,想要达到理想效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除此之外,纪检监察的对象是人,有些基层人员以中庸思想进行处事,部分人员有好人主义,这些思想都不利于纪检监察工作的顺利开展。

1、目前纪检监察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1.1纪检监察人员素质不高

纪检监察工作和其他工作不同,想要保证监察的效果,队伍中的人员素质要高,业务水平要强。纪检监察队伍不仅人员少,而且在具体工作中经常发生变动,特别是县公司,没有设立独立的纪检监察部门,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人员大多是兼职,日常工作地点都是和其他部门安排在一起。另一方面干部在工作期间有年假、或者需要轮休,导致员工岗位和责任经常性的发生变化,那么之前安排的工作就容易出现脱节,业务水平,业务技能都不能形成连续性的发展。

1.2党风廉政宣传力度不够

大部分基层单位,例如纪委、党委等都比较重视党风廉政建设,但是有一小部分部门和班组,由于日常工作繁杂,或者关于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认识不清,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导致在这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很多上层的教育工作到了基层就停滞了,长时间没有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基层员工对工作的责任心、对廉政工作的重要性都抛之度外,不利于该部门以后工作的展开。

1.3检查工作配合不到位,疲于应付

我国电网企业正推进三集五大和两个转变工作,纪检监察工作也在深入的开展。但是所面临的情况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第一点,由于电力企业人员主观思想错误,班组、部门等针对纪检监察人员安排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都以应付的态度进行,导致工作落实不到位,大部分都是表面文章,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不利于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点,在监察工作中很多人员都顾虑人情方面的因素,当监察人员对具体情况进行了解时,得到的只是部分事实,很多人碍于人员而不能以实情相告,

2、纪检监察工作的措施和作用分析

2.1提高党风廉政教育的宣传力度

反腐倡廉工作要常抓不懈,其教育内容和方法也要随着情况的发展而变化,根本原则就是围绕现阶段的工作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宣传。相关的宣传教育人员可以改变教育方法,提高自身在工作中的亲和力。例如在工作中了解反腐倡廉的新问题、新情况,然后记录到工作本中,在日常工作中抓住问题不放,不断的分析问题,总结不同的解决办法,提高个人能力。教育对象不同教育的方法也不同,如果个人素质较高的纪检人员,主要分析思想上的问题,有的放矢,这样教育效果较好[1]。除此之外,教育人员可以组织丰富的活动,在娱乐轻松的氛围中营造平等的交流条件,这样干部在相互讨论分析中,就会互相学习、互相教育,不仅更加珍惜以往的奋斗经历,同时从自身开始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加强廉政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就是要求广大工作人员有相同的信仰,在大方向上都是一致的,区别是在处理小问题上方法不同而已。通过这些廉洁知识、企业信仰形成适应的行为方式,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好了,员工的合法权益就有效的被保证,利益矛盾也会弱化,工作氛围更加轻松愉快。

2.2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按照制度进行日常工作的监督管理,让监督工作更加透明化、公开化,提高被管理人员的信任度。可以设置举报网站、举报信箱,坚决使用不实名制,这样举报人员就没有后顾之忧了,监督管理人员必须选拔业务能力强,个人责任强的人员,这样就避免监督管理人员自身工作不作为问题的发生。对举报信息的真实性要认真核实,对于信息不明的情况,不要盲目下结论,仔细调查分析,不放过一个贪污违法的人员,同时也不要冤枉一个忠于党章的人员。收到举报问题后,必须提高工作效率,在最短时间内调查清楚,把贪污违纪人员公诸于众。

2.3纪检监察工作的作用分析

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是该队伍的核心,只有干部的能力和责任提高了,在日常工作中才会给一线人员带个好头,影响所有人员的工作态度。因此必须建设一支纪律严明、公正廉洁、政治立场坚强、业务精通的干部队伍。具体执行办法如下:第一点,要求所有纪检监察干部认真进行培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从根本上提高个人业务能力和政治素质。例如监察部门可以组织专业人士撰写培训内容,该内容一定要有针对性,然后按照课程进行培训,培训之后有笔试检验环节,只有笔试合格后才能结束课程,否者要继续进行学习。除此之外,还可以撰写相关的文刊,刊物中会有电力系统纪检监察工作中的真实案例,然后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从中得到一定的经验和观点,有利于培养监察干部的工作态度,提高其工作责任心。第二点,积极配备组织机构和领导,优化纪检监察队伍的整体结构。业内人士都清楚,如果人员结构出现问题,那么在处理问题时会浪费大量时间,时间都浪费上报和批准方面,而用于基层解决问题的时间却非常少,如果人员配备不合理,处理问题时会出现没有真正的负责人,各个领导层没有统一的管理,形成很大的内耗[2]。第三点,提高工作中的监督管理力度。纪检监察干部如果主观不努力,那么工作效果会十分有限。必须严格对领导干部进行要求,通过严格的监督和教育提高其纪律性,内部管理严格化,其他人员才能提高工作责任心。除此之外,纪检监察干部工作中要态度良好,树立可敬、可爱和可亲的形象,增加工作中的亲和力。

总结

从上诉的分析中得知,纪检监察可以强化电力企业的管理,可以从政治方面进行治理,除此之外在监督管理中发现企业经营的弊端和漏洞,配合企业对制度的建立和修订,让制度在企业运营中发展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时昕.浅谈纪检监察工作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J].中国电子商务,2014,(16):94.

9.纪检监察工作在企业管控中的作用 篇九

摘要:本文介绍了企业能源计量和统计在节能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即企业能源计量和统计是企业和政府进行节能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置与管理是能源统计和能源管理的基础。加强企业能源计量的配置与管理,完善企业的能源统计管理工作,建立地区和国家能源数据中心等措施,对当前的节能工作具有重要基础作用。

关键字:节能 能源计量 能源统计 能量平衡

国家在“十一五”期间的节能目标是万元GDP能耗下降20%,并于2006年开始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千家重点用能企业分别与各级政府签订了节能协议,同时各级政府也与中央政府签订了节能协议。对于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而言,节能量的完成一方面主要依靠产业结构调整来完成,另一方面依靠企业的节能技术进步。而无论以什么方式节能,最终都表现为企业能源消耗情况的变化和汇总。所以对企业的节能管理工作是政府节能工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近期快速实现节能降耗目标的主要工作方向。目前包括千家企业在内的众多高耗能工业企业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与各级政府签订了节能协议。该协议一般规定的是一个定量的节能量指标,并没有规定这个节能量是如何计算得来,也未明确是五年环比累计还是2010年当年与2005年对比形成的能力。此外,即便有的规定了计算方法也不尽合理和完善,全国没有形成统一的计算方法。

企业节能量的计算无非3种方式:(1)单位GDP能耗的变化与GDP的乘积;(2)企业产品综合单耗的变化与产品产量的乘积;(3)各工序单耗的变化与工序产品产量的乘积之和。但如果没有一定的指标数据的关联支持而用某单一指标来计算节能量,可能会出现一系列无法考核、弄虚作假的情况。所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而且行之有效的节能量计算方法是目前节能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企业节能量的计算必须以大量的能源统计数据为基础,故建立全面客观反映企业用能情况的能源统计指标体系与数据分析中心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而企业的能源统计数据的全面与准确程度取决于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置与管理,可以说企业能源计量和统计是企业和政府进行节能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置与管理是能源统计和能源管理的基础。

1.企业能源计量工作现状与评价

能源问题是关系我国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既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又是一个能源紧缺大国,面临着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节约能源和资源的战略地位极其突出。采取强有力的节约能源措施势在必行,而这些措施的落实都离不开计量。加强能源计量管理,提高能源利用率是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环境的最有效途径,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容。能源计量涵盖了工业生产领域的各个环节,从原材料采集、运输、物料交接、生产过程控制到成品出厂,都需要通过测量数据控制能源的使用,涉及到热工量、化学量、力学量、电量等诸多学科测量参数的应用,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必不可缺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涵盖了能源利用的全过程,包括能源的购销库存、加工转换和能源的终端消费。离开计量数据管理,就不能量化各生产环节的能源消耗,企业的能源管理工作也缺乏相应的数据基础。工业企业作为能源消耗大户,其增强节能意识,加强能源计量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保障经济发展后续能力,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节能型工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企业建立完备的能源计量监控管理体系,对加强生产经营核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基础作用。众所周知,严格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效益。在发达国家,通过能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直接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各行业都不惜把大量资金投入计量领域,以期获得高额经济回报。在我国,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等能源消耗总量较大的行业一直非常重视企业能源计量工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企业能源计量体制,也是各工业行业中能源计量管理相对完善的,而其他行业的能源计量工作相对薄弱。

企业能源计量工作在技术层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企业的一级能源计量器具的配置与管理方面由于涉及企业间的贸易结算,所以配置和管理相对完善,但在一些流体计量方面由于技术原因仍存在因计量器具不准确而产生贸易摩擦的情况。如一些热电厂向多个蒸汽用户供应蒸汽,当冬季总蒸汽需求量大时,蒸汽总管的流量计准确而各个用户的个别流量计可能处于非设计负荷区,使得各个用户的流量和有可能小于总管流量;当处于夏季时,有可能出现用户少,用蒸汽的企业根据工业生产需要蒸汽需求大,流量计能够准确计量,但总管的流量小于流量计的设计工作范围而导致流量测量不到,从而出现各个流量计的和大于总管的流量。类似的情况在很多行业和地区多有发生,这需要在流量计的设计选型和系统配置方面系统考虑加以解决。第二,企业的二级能源计量器具一般指的是能源在企业内部的各个分公司或各个车间及各个工序之间的分配和互相输送。目前在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等几个行业二级计量的配置和管理是相对完善的,而在其他行业则相对较薄弱,很多企业能源购入以后认为内部“一勺会”无所谓,根本不去管理,尤其是对工艺产出能,仍存在没必要进行明确计量的认识误区。这种情况在很多企业的能源管理工作中存在,导致无法对企业的能源消耗情况进行管理分析。这需要企业首先在认识上加强能源管理,改变“重节能项目轻能源计量”的认识,并树立通过能源计量器具完善加强能源管理的投资要比一般的节能项目投资的效益要明显的意识。第三,企业的三级能源计量器具的配置一般是指企业用能设备的能源计量情况,企业的三级能源计量器具的配置情况普遍较差,即使是能源管理情况比较好的行业中的企业也存在很多问题。按照GB17167即《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要求,企业在计量方面的投资将可能显著增加,同时由于多方面的因素限制也使得一些仪表无法安装上去,但是在一些重点装置和工序方面,企业对其能源计量应当加强,尤其是根据工艺的需要已经配置了一定量的能源计量器具、只需适当加一些仪表就可以完成能量平衡监测的装置和工序。如按照GB/T16614企业能源平衡计算方法,一般企业在6kV和10kV的风机和水泵的电机的配电柜上会配置电度表,如果在风机或水泵的进口或出口配置相应的流量计和压力表,就可以非常方便的对风机和水泵及其适配的电机进行效率考核。第四,企业能源计量仪表采集的能源数据管理方面相对薄弱。企业的计量器具一般由设备或仪表车间管理,能源数据的月报数据有能源统计部门管理,而能源的采购和消费调度由生产和运行管理部门管理,能源计量、能源数据统计、能源利用效率和成本分析等相关工作缺乏统一部门的管理,所以导致能源计量工作的重要性得不到应有的认可,这也是能源计量得不到重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有些企业能源计量工作比较被动,认为能源计量是政府要求,是“不得不做”的,因此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开展企业能源计量工作在管理层面仍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是企业领导层片面追求产品的产量和产值,能源计量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二是企业计量基础薄弱,企业计量设施需要一定的前期投入,投入不足导致计量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大大降低。三是计量管理水平落后,很多企业没有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计量管理制度或不严格执行。四是企业内部计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企业计量人员缺少技能提高的机会且待遇较低,人才流向其他生产部门。五是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对企业的指导服务没有完全到位。这些原因导致企业计量工作没有充分发挥促进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的应有作用。加强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工作的政策建议

做好企业能源计量工作,必须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强化能源计量的法制观念。做好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工作关键在于企业自身。政府要通过制定国家能源节约技术政策,鼓励和引导工业企业走高效节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强化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工作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完善配套政策和标准。国家质检总局应加强与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联系、协调,共同研究探讨如何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管理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建立激励机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等。有关政府部门应在自愿的基础上,帮助重点用能单位建立、完善计量检测体系,细化考核要求,指导企业加强管理,节能降耗,增加效益。组织国家节能监测管理中心等单位制定“企业节能监测与能源计量管理规范”,以此作为实施以上意见的技术指南。建立企业节能评价体系,提倡节能生产。依据《企业能源计量仪器配备和管理导则》国家标准,对企业特别是重点耗能企业的能源计量仪表的配备率和完好率进行检查。

其次要引导企业加强计量基础工作。要加强对节能监测和能源计量仪器仪表的监督管理,提高节能监测和能源计量仪器仪表的质量。还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计量协会、节能监测中心等社会中介机构和计量技术机构的作用,为企业提供服务。

三是加强能源计量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企业应从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向模型化、精细化、数量化的管理模式转变。计量是提供企业资源数量化管理的依据,要依靠能源计量管理降低企业的资源成本、管理成本和运行成本。

四是开展信息交流,加强能源计量合作。要积极开展企业间的学习和交流活动,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要学习、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能源计量管理和检测技术,提高本单位能源计量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计量工作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国外发达国家把原材料、工艺装备同计量称为现代化生产的三大支柱。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对企业的计量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计量工作的核心就是通过量值溯源,出具准确可靠的计量数据,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技术保障。计量完善才能有能源统计。企业能源统计的现状与评价

虽然上世纪80~90年代我国制定了工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的标准、计算口径及考核办法,但随着90年代末政府机构调整和当时的能源相对过剩,节能工作一度被忽视,企业能源管理和统计人员部分流失,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到目前为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统计数据失真、指标不完整、指标不统一,缺乏科学性和综合性,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目前的能源统计现状与国家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落实20%的节能目标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

1、能源统计体系弱化

1998年国家政府机构调整以来,原来的工业部门变成了行业协会,行政管理职能随之消失。一些行业管理部门、地方政府和企业在机构调整中撤销(或合并)了能源管理机构和精简了能源统计人员,过去形成的能源管理机构和统计机构逐渐弱化,能源统计人员大量流失。目前我国在能

源统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去形成的国家、行业、企业三级能源统计机构有所弱化,导致能源统计资料缺乏和公布滞后;过去制定的能源消费报表中的部分重要指标,如工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指标、按地区和企业分类的工业主要经济及效益指标、主要耗能设备指标等基本没有按既有渠道上报,数据指标不完整。

在各工业部门撤销后,原有的行业节能机构随之取消或弱化。统计部门简化了能源消费的统计指标,削减了能源统计人员,削弱了与节能密切相关的统计、计量、公布制度,造成能源消费统计资料缺乏、失真和滞后。目前的节能管理部门无论从定位还是人员构成,都远远不能够适应当前节能形势的需要。

2、统计功能与目前的要求不相适应

目前国家、地方、企业等各级系统所具有的能源统计功能,仅仅是反映能源的综合平衡,即能源资源与使用的平衡,不具备反映和监测能源动态供需、能源市场运行状况的功能。

目前企业能源统计不具备反映能源利用效益的功能。反映能源利用效益方面的指标主要是与经济产出相关的能源消耗强度指标,如万元总产出能源消耗、万元GDP能源消耗等,过去企业的能源平衡表中没有此项指标。关于产品单耗指标,以前在工业经济技术指标中有比较完善的统计,但受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职能调整的影响,一些工业行业协会已无法通过既有渠道获得资料。在国家统计方面,1992~1994年国家统计局曾经建立了产品综合能耗指标统计内容,但在以后的统计方法制度改革中取消。

目前的能源统计还不具备为能源排放统计提供具体服务的功能,其原因:一是目前能源消费的行业分类方法不适应能源排放统计的需要。能源排放统计需要的能源消费行业分类方法,是以产品的生产活动为原则来进行行业分类,而现行的能源消费行业分类方法则是以“工厂法”为原则进行行业分类。二是目前的产品分类太少、太粗,远不能达到能源排放统计对产品分类的要求。三是缺少按耗能设备划分的消费分组。燃烧方式不同、设备不同,则排放因子不同,因此能源消费按耗能设备分组,是一项重要、不可缺少的指标分组。

3、统计范围和内容可比性差

目前企业的能源消费统计分析还没有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科学的指标体系。过去规定的产品(工艺或工序)统计范围、统计口径、折标系数等均发生了一些变化,如目前电力折标系数(电力折标系数过去统一采用0.404kgce/kWh)使用比较混乱,缺乏权威机构的认证。由于企业的能源消费统计计算方法的不统一,企业能够拿出的能源消费数据往往不够完整、准确,集中汇总误差很大。目前国家统计局颁布的电力折标系数统一采用0.1229kgce/kWh在企业的能源统计过程中也造成了一定的统计混乱。另外,由于企业报表多,概念又不一致,其计算的综合能耗指标在企业之间的可比性比较差。

综上所述,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建立的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有些综合能耗指标如吨钢可比能耗、炼油吨因数能耗等指标基本与国际上的指标可比。当时建立的能源统计体系,可以全面反映企业的总体状况,是指导企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环节。但各行业发展也是不均衡的,如钢铁、化工、电力等行业在能耗统计方面做的较好,其他行业较为一般。另外,过去各工业企业填报的企业能源平衡表均靠手工计算和填报,随意性较大,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无法考核和监控,且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软件程序和数据库,缺乏对历史数据的连续记载。加强企业能源统计管理工作的建议

企业能源统计是企业能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编制企业能源规划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政府监管企业能源使用、进行企业能源审计和企业能量平衡的基础和依据。

企业能源统计的基本任务是:

(1)便于国家对企业用能进行监督和管理。为国家制定能源政策,编制和检查能源计划、保持能源供需平衡提供依据;

(2)调查企业执行国家能源政策和能源计划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查明原因,提出改进意见;

(3)加强企业能源管理,挖掘节能潜力,制订节能技术改造方案,为提高企业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发展生产、改善环境提供必要的信息;

根据统计学原理,能源在企业内部流动的过程及其特点,可划分为能源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和最终使用四个环节进行能源统计.根据企业能源系统确定企业能源统计系统边界。划定的某一边界线独立核算的经济体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投入产出统计分析,其物理模型要求输入的能源品种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中的规定确定,可以是一次能源、二次能源、耗能工质和体系内的自产能源,如化学反应热等;产出项可以用产品实物产量和价值量两种形式中的任意一种表示;划定的边界即:投入产出分析的体系,实际应用过程中,大到一个地区、一个行业,小到一个企业、一个工段或者一台设备。但不管体系划定的范围如何,应符合投入产出这一要求。如果要进行能源经济方面的分析,其最小单元即分析的体系,应为经济上独立核算的“单位”。按照国家要求和企业能源管理工作的需要,由企业投入能源开始,沿着能源流向进行能源统计与综合分析,每一个环节中可以分为许多用能单元。如果把企业用能系统看作一组电路,各个用能环节是串联的,而在每个环节内的用能单元又是并联的。企业用能系统可以看做一个混联的系统,反映企业能源利用流程和流向,这将有助于我们对用能系统的统计与分析。

统计的中心任务,就是要设计一套科学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并用一套科学的方法来搜集统计指标的数值以及分析其数量关系,以正确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所达到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效益等。如果这两个方面都做好了,那么统计也就可以达到正确反映社会情况和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目的。所以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是统计工作的中心问题之一。

企业能源消费平衡表的建立过程是对企业使用能源可观物理过程的描述,它既反映企业能源利用的能源流程同时反映企业用能的流向及能源的投入与产出关系。它是企业能源统计报表基础表,把企业能源利用的全局全面的反映出来。

统计指标体系中的描述指标体系是评价指标体系和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的数据来源,根据能源平衡表资料,结合有关技术经济指标,可以分析能源利用状况及节能潜力,考核能源经济效益,研究能源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利用平衡表的数量关系,还可以验证能源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提高能源统计数据的质量;根据能源平衡表,还可以推算和预测有关能源资料。

确定统计目标。首先是企业的能耗数据报表,其次是反映企业能源利用流程的全面的能源平衡表,第三是与能源消费分析相关的月报的工业增加值、总产值,各工序的产品产量,能源的这标系数和能源价格。

建立以各省和各行业协会为数据中心的能源数据中心,及千家企业直报的中央能源数据分析中心。利用行业协会的专业知识,和各省政府的政府职能,加强数据收集、分析、汇总。建立晚上的基础能源数据库,使数据全国全行业共享。

在建立的各能源数据中心基础上,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加工,进行对比汇总等一系列的专业分析与计算,并在行业能源经济专家的分析整理基础上建立行业的能耗标准和能源状况分析。总结

10.纪检监察工作在企业管控中的作用 篇十

【摘要】随着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不断提高,研究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凸显出关键价值。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最后从多方面提出了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作用

一、前言

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思想政治工作在近期得到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能够更好地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和质量,从而构建完善的企业文化。

二、概述

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加强在思想政治工作指导下的符合自身特性的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不断完善企业核心价值体系,促进企业逐步完成从制度化管理向企业文化管理的转型,为企业营造和谐的发展氛围。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是每个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都应深入思考的问题。

企业文化属于一种新的管理科学与管理方法,它的实质是将以往企业管理中对物的过分重视变成对人加以重视,对职工的观念与意识加以重视。现在很多企业对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已经有了认识,而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起较大作用的就是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的提出,经历了很长时间。1847年,马恩共同创建了共产主义同盟,这是无产阶级的首个政党,同盟章程中出现“宣传工作”的概念。刘少奇同志解释过这一概念,他指出宣传工作实际上就相当于思想工作。我国于1951年召开了首次全国性质的宣传工作会议,刘少奇同志在会上正式提出新的概念,即“思想政治工作”。所谓的思想政治工作指的是在日常政治工作当中属于思想性的那一部分,还有思想工作当中属于政治性的那一部分。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属于其中的一项基本内容,通常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就相当于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互换。简而言之,思想政治工作指的是相应的阶级,以及政党,还有社会群众这三者之间通过相应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观点,有一定的组织、计划,以及目的的来影响其成员,从而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符合社会、阶级的需要,促进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

三、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企业文化的社会主义方向

我国的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的企业文化,它必然要受社会主义思想原则、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指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大局出发,强调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通过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四项基本原则等,解决好价值观这一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有效地保障企业文化的社会主义方向,保证企业文化建设健康发展。企业文化除了要符合企业文化建设的一般发展规律,更要保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企业的社会主义的方向,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强有力支持,是上述这些要求得以顺利实现的保障。

2.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企业文化代表多数人的根本利益

我们党领导的实质在于执政为民,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在企业中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企业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从根本上讲,企业文化建设与实现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只是从总的方向上讲是这样。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过程中,由于观念、体制、方法等原因,出现脱离群众根本利益的情况也难以避免。这些偏差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及时发现并加以纠正,以保证企业文化确实代表多数人的利益。

3.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推动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积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一套成熟的运行机制和可靠的队伍,相对于企业文化而言拥有机制和体制上的优势,从而为行之有效地建立企业文化提供了有形的队伍、有效的机制,使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不会完全流于自发,而是能够有步骤、有秩序地加以推进。特别是在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除了要把工作的落脚点定位于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为改革创造良好的思想基础和工作氛围外,还要主动为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开辟道路、提供动力,推动企业文化向健康成熟的方向发展。

四、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分析

1.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中职工的思想动态

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和对象是职工,正因为如此,在完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更加关注职工的思想,重视职工的思想动态。要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要时刻了解职工的内心想法,从而可以让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发挥其思想教育的作用,从而让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融入至企业的各个环节。对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主管领导来说,其需要大力完善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充分考虑企业不同时期的发展和目标以及职工的思想状况,然后有效选择工作载体,积极组织企业的各类活动,进而发挥企业党组织的带头作用。

2.用科学发展观培育企业文化

企业想要有效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引导作用,就需要用科学发展观来培育企业的文化,要充分考虑事物的发展规律,科学管理企业,促进企业在科学发展观下不断提升自己。对于企业党组织来说,其要积极贯a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要重视科学发展观作为企业发展指导方针,让企业能够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紧随时代发展,积极探索符合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与时代同步,进而得以快速、有效地发展。

3.着力加强制度建设

企业各项制度既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又是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在企业文化建设结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为此,企业党组织要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不断引领企业及时修订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相适应的制度。要不断创新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成为促进企业创新管理的重要力量。

以人为本,建立人才资源开发制度。思想政治工作应着眼于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队伍的建设,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最大的资本,人才优势是最具竞争力优势的意识,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要构建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人才资源管理和开发体系,实现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开发以及人力资本开发的转变,真正使企业成为人才辈出之地、人才聚集之地、人才创业之地。要对企业人才资源进行科学的分析、岗位描述、岗位价值测评、绩效考核与管理、教育培训与开发。还应完善激励制度,包括促进全员学习和竞争成才制度,留住、吸引和鼓励核心人才的制度等。

五、结束语

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对企业文化建设有着重要影响,有关人员应该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利用优势条件,研究制定最为符合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策略。

参考文献

11.纪检监察工作在企业管控中的作用 篇十一

关键词:电力安全监察;电力安全生产;作用

中图分类号: F40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6-42-2

0 引言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科技的发展进步需要大量电力资源的支持,因此电力安全也受到了各方关注。如今安全隐患已成为行业问题,要保证正常的生产生活用电情况,必须加大安全监察力度,排除故障。然而,安全监察工作在电力生产中还存在大量的不足,制约着我国电力安全的生产工作。

1 电力安全监察工作在电力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1.1 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电力企业是具有双面性质的企业,一方面它属于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商业赢利性质。如果我们做不好监察管理工作,很可能出现一些生产事故问题。这样不但会影响人们日常生活,还会对企业经济的生产产生影响。因此,我们我们要做好对电力企业的监察工作,排查一切隐患,为电力企业生产提高效率,使企业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 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如今各行各业的日常生产劳作都离不开电,如果哪天电力企业突然出现问题,不能正常运行,对人们日常生活,企业生产带来不可估计的麻烦。所以我们的政府就要把电力发展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并且制定相应的政策来保证电力企业的正常生产。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生活处于一个稳定的发展状态,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不会造成对整个国民经济体产生影响。

1.3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现如今社会不断地发展,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电的参与,吃饭我们有电饭煲,取暖有电暖器,出行我们有电动车,如果现在让我们处于没有电的状态,生活状态将无法想象,例如,我们无法使用网络,无法通过计算机来工作,很多用电作为能源的工厂不能生产,用电取暖的地方无法取暖,这些都会严重的影响人们生活。只有保证电力的充足供应,人们才能安居乐业,生活才能更加丰富多彩,生活环境才能更舒适。

2 电力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机制不健全

很多企业都以利益最大化为根本,从不考虑只追求利益而对其他方面所带来的损害而考虑。激烈的竞争难免会导致电力负荷安全。从而引发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些都是由于没有较为系统完善的管理机制进行约束,企业的安全监管不够,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没有对违规企业进行处罚。助长了大批生产企业投机取巧,久而久之养成行业恶习,形成不正之风。

2.2 安全意识淡薄

每一个企业都是以安全生产作文立厂之本,没有人可以拿生命开玩笑,但是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安全事故都是由于人为造成的,电力企业和员工的安全意识低,企业没有及时地对员工进行定期安全教育培训。员工本身的安全素质整体不高,对安全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比如我们看到一个零件的缺少,一个电缆的松动这些小问题。很多员工看到了但是不及时地去解决这些小问题,导致发生安全事故的例子屡屡发生。安全意识淡薄,那么安全风险就慢慢向你靠近了。

2.3 违章行为频发

我们都知道“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的道理。在现如今这么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为了创造高利润,采取非法的手段来生产。这些都是威胁企业生存的安全隐患。检查人员在检查过程中为了应付日常工作作出一些假的报告蒙混过关。有的生存员工为了不受惩罚谎报漏电量等问题。一些有问题的机器没有得到及时的修复还在生产,最后导致机器发生故障,带来一些不能预料的事故。这些违规工作在日常生产中频频发生、后果不堪设想,不但会造成企业停产,还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 提高电力安全监察水平的措施

3.1 加大国家支持力度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在安全监管工作方面的国家相关部门也应该增加对它的支持,这种支持不能仅仅的是在资金的投入上。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我们的电力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就是因为我们的国家对电力行业的资金投入大的结果,但是我们相关立法机关并没有在企业监督管理上制定出太多的相关政策。一直以来我们都是靠企业的自我监管,但是没有上级的监督检查,这些企业没有很好地把这些检查当成问题,导致自我监管没有效果,这是企业惰性。所以国家的相关政策部门应加大对电力企业的监管,让电力企业员工对安全生产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制定相应法律后也能减少盗窃电力设备和损坏电力设施等违法行为的出现。

3.2 完善企业本身监察体系

我们不但要让国家制定相关监管的政策,我们企业自身的监察体系也要完善。这就要我们企业自行定制,过去的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电力企业在制定监察系统时要结合当前的法律法规,同时还要与自己企业的发展相结合。我们需要企业中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负责人来共同完成自身监察体系。使我们新建的监测系统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先进的技术性。量身定做的监测系统要落实相关责任和任务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岗位、具体工作人员,落实第一责任人制度,一旦在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应准确定位,员工的考核结果与责任挂钩。帮助我们的员工了解生产安全和安全监管的重要性,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学习。为了检测学校的成效还要不定期进行突击检查。切实地落实安全工作的效果。通过严格的系统控制,有效提高电力安全水平。

3.3 加大管理力度

加大管理力度主要在这三个方面。一是加强电力企业员工的敬业精神,组织员工进行定期训练,同时,企业要有新的好的训练计划,即使新员工在进入单位一段时间后也可以迅速准确了解单位的工作特点,也能够让员工迅速进入企业生产生活中。二是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依法监督工作。三是执行制度和加强管理的责任,在电力监察部门的监督下,要严格遵守“事前教育、事中预防、事后抢修”的流程,并建立严格的执行制度,将每个流程的责任人,与个人绩效考核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做好责任管理措施,对各方向的电力安全,全程的进行严格监督管理,不能出现任何监管问题。

3.4 提升监察技术能力

日程生产过程中,安全监管要有技术条件的支持,而提升监测水平的技术是避免不了的。所以我们需要监控人员有一双敏锐的眼睛,首先要做好平时的准备工作,能及时、准确地找到问题,最后找到解决的方法。科学的监测检查方法是我们要学习创造的,因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使电力企业减少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增加研究经费投入,使设备维护得到支持还能有效快速地找到问题的所在,并能快速的将其一一修复。这样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劳动效率。把在电力巡检工作发现的这些问题与厂家一同解决,以方便制造商结合实际情况,提高设备和技术。

3.5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加强企业宣传教育工作,我们的宣传不仅要在内部进行,还要对社会上的群众讲解电力宣传标语,对内部员工的宣传是为了避免员工在工作中不清楚的事情而发生事故,对工作中的问题有更明显的认识。除了做对工作人员的安全宣传外,也要社会群众对安全教育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让大家对合理用电和安全用电有一个合理的认识,我们根据电力事故的原因了解到,对用电安全的意识和能力的电力日常过程中的一些人是不够的,宣传工作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避免员工只知道事故的后果,而不知道发生的原因。宣传工作要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做到广而告之。

4 结束语

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影响的着企业的效益,它们是密不可分的。电力企业是否能够安全生产直接影响着社会的正常秩序。许多主客观因素都会影响电力生产,这些因素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积极地应对这些因素产生的负面影响,加大监管力度,为了我们国家经济正常发展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 蔡永锋.电力安全生产中电力安全监察工作的重要性探析[J].科技与创新,2015(24):48-49.

[2] 李铭谦.电力安全监察工作在电力安全生产中的有效应用[J].电力讯息,2016,(1):159-160.

上一篇:《学弈》教学设计下一篇:森林经营管理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