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一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2024-06-18

【精品】高一化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18篇)

1.【精品】高一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一

篇一:高中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高中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化学组:安晶

一、指导思想

以化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引,认真落实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夯实基础,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二、现状分析

1、教材分析:

选修内容是最基本的化学反应原理,包括反应速率、反应方向及限度等问题。从理论的高度认识酸、碱和盐的本质及其在溶液中的反应。对于大家已经熟悉的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将以反应热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定量关系为主。以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为基础的电化学过程和装置,如电池、电冶金和金属腐蚀等,是富有时代气息和应用广泛的领域。作为化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每个实例,都是那样的有趣和富有启发性。

2、学情分析:

理科班大多数学生有学习化学的兴趣,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由于高一课时紧,内容多,部分学生必修1、2的知识遗忘较严重,理解掌握上差别较大。有极个别学生基础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工作目标

1、认真做好教学常规,确保教学有效开展 深入备好每节课,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备课组共同研讨确定学案内容,根据班级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共享。部分章节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再根据班级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共享。此项工作上课前两至三天完成。认真上好每节课,积极实践新课程理念,把握好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精心设置习题,合理、分层布置学生作业,书面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学生配套教辅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反馈。精选每章的测验题,与备课组共同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对每一次测试要认真分析,总结,为学生确定合理的目标。

2、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积极、认真开展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依据学校现有实验条件,在保证演示实验绝大部分完成的基础上,适当开展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后实践。

3、做好综合实践,践行分层教学

(1)培养特长生学习、探究化学的兴趣和能力。

(2)利用晚自习做好缺差辅导,确保每一个学生学习不掉队。

4、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教学业务能力

(1)学习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新课程的具体要求,利用每周的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时间,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2)定时与备课组内的老师进行交流,解决有关问题。与备课组每周进行一次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化学教学的最新动态、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

(3)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都能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总之,只有我们坚定信心,师生共同努力,相信在本学期我们一定能圆满完成高二年级的化学教学工作,取得优异的成绩,为高三化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篇二:高一化学必修一教学计划

2011-2012第一学期高一化学必修一教学计划 许胜焕

一、工作要求

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2、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

4、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作用 集体备课,集体讨论,补充完善。同时,根据各班的具体情况,适当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标准,让学生学会并且掌握,教案应体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及时反思、归纳总结修改。备课组要做到资源共享。作业在完成课本上的习题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完成补充习题。

二、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与操作

1、备课要求

新课程强调化学教学是化学活动的教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设置问题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尽量让问题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突出促进学生、教师的发展,体现学科特点、教师特色,备课思路过程要有特色。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状态、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和个性差异,注重师生情感互动,让学生有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提高学习效率打下感情基础。

树立“团队”精神,注重发挥集体力量,提高备课的质量和效率,并及时在课后记下教学随笔,进行教学反思,并大力提倡“集体备课”方式。

2、授课要求

(1)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新知识的引入

(2)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树立化学课堂教学是化学活动的教学的观念。(3)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4)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的意识和能力。(5)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造精神。

3、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是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记录学生成长和评价反馈的重要手段。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适量性(2)层次性(3)针对性(4)实践性(5)探索性

4、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的辅助手段之一。形式可以有一般辅导、个别辅导、学生互相辅导。各班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兴趣小组、竞赛辅导小组等。

5、测验评价

必要的测验检查是检测教学效果、激励学生学习的一个有效方法。各专题及时过关考试,认真对待。

三、本学期主要完成必修一的教学任务:具体安排如下表 篇三:高一化学必修1教学计划

2010~2011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高一年级备课组: 一,指导思想和要求

贯彻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为指导,积极稳妥地推进我校普通高中第一阶段化学新课程实验,进一步提高我校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学校领导,学校职能部门和化学教研组的领导下,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受益奠定良好的基础。二,主要工作

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加强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以学习新课标为主要的学习内容,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把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教学注重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2、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本学期要继续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提倡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地转变,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3、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

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与要求,可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尽可能做到每节课后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要从深层次上去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4、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作用

集体备课,教案基本统一.每一节课都有一个主备,然后集体讨论,补充完善.同时,根据各班的具体情况,适当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标准,让学生学会并且掌握,不搞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教案应体现知识体系,思维方法,训练应用,以及渗透运用等,要有对重点难点的分析和解决方法.备课组要做到资源共享.作业在完成课本上的习题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做《三维设计》中的不同题目.5、做好优生化学补差工作和学困生的补习工作

化学教学一定要继续以高考为目标.各位老师要盯住本班的优生,确保化学达到或接近其它科目的成绩;同时要做好学困生的补习工作.以提高高考人均分。

6、做好化学兴趣小组的辅导工作 要以出成绩,出人才为目标.三、教材分析,重点难点

新课程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让学生掌握和形成未来发展所必备的化学基础、人文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必须有利于学生自主、创造性地学习化学,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有创造性的发展。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2)突出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3)体现高中课程的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4)强化实验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功能;(5)反映学科发展的最新前沿知识。

五、学生分析

本届学生是第一次走进新课程,学生基础薄弱,因此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初中知识的复习进行教学,结合教材进行。2010/9/6

2.【精品】高一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二

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

高一学生的年龄大都在15、16岁之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在不断的发展并趋于成熟。学生记忆力处于人生的高峰期,以意义记忆为主要特征。思维能力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时期,抽象思维开始占据优势,但尚处于经验型阶段,抽象思维仍需要以具体形象为支持。观察力虽然已有所发展,但观察事物的目的正处于被动盲目观察向主动自觉观察的过渡时期。对自我形象更加关注,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心理十分突出,自尊心强而敏感,好奇心强,求知欲较高。在刚进高中时,每个学生对自己都有一个比较高的期望,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做事坚持性不强,心理承受能力比较低的学生,尤其是学习目的不明确、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很容易放弃对化学的学习。

高中化学对学生的要求

初中化学重点培养的是学生感性认识方面的能力,重视形象思维的形成,强调记忆性和规范性。但高中化学重在培养学生理性认识的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需要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基础化学知识体系。因此,在高中阶段学生要解决一个问题往往需要有较强的分析、概括、抽象、推理等能力,这对于处于转型期的高一新生来说,无疑具有比较大的难度。因此教学的关键在于要充分了解学生,吃透教学大纲和教材,做到: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有的放矢,课堂教学针对性强,才能减小两极分化,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策略

1. 突出学科特点,加强实验教学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高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学习心理尚未最后定型,可塑性很大。具有接受生动、形象化教育的年龄特征,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实验中获得启示,理解知识,展开思维。这不但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帮助他们从经验型的抽象思维向理论型的抽象思维发展。例如:讲“钠与水反应”时,先给学生演示了课本上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分析放出气体的成分,进而讨论验证该气体的方法。验证之前,先要将产生的气体收集起来。这就要求学生预先设计一个实验装置;在讲“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时,要求学生先掌握基本操作程序、仪器的使用方法,然后再让他们自行实验,学会实验的误差分析。从容量瓶到滴定管,学生通过亲自实验,可以分析出十几种可能引起误差的因素。让学生在做实验中体会,在体会中学习。学生应该是一个思想者,而不是一个机械的接受者。

2. 导好课,注重化学的实用性、创造性和趣味性。

二十一世纪的化学将是最实用的科学,二十一世纪的学生也将是最讲究实用的学生。所以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化学的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将抽象的理论和形象的应用结合起来,以保持和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碳的多样性”时可以以故事导课:1797年,英国化学家钱南为测出金刚石的组成,做了一个代价高昂的实验。他将金刚石放在密闭的、充满氧气的、用纯金制造的箱子里让其燃烧。实验结果使他感到非常意外——箱子里的气体成分竟然变成了二氧化碳。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提示了他们如何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讲“氨的合成”时,给学生讲德国化学家哈博在合成氨工业化及合成氨应用上的功与过.另外,还要把教学与发展学生学生思维结合起来,所选择的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如“法医是如何提取指纹的?交警如何判断司机是否酒后驾车?人工降雨是怎么回事?医院里吃钡餐是怎么回事?怎样检查人是否患有糖尿病?人为什么会煤气中毒?什么是纳米材料?纳米材料有什么优越性?”等等,都是学生感兴趣而又需要动一番脑筋才能回答的问题,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设计化学习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发展学生智力的突破口。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各类方法点拨。设计“探究性试题”和“开放性试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着对提高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大有裨益。如讲“金属”时,可以设计如下题型:

(1)下表是某种常见金属的一种用途——(表略)

(2)请提出你想要探究的有关该金属的化学性质的两个问题:

a.b.

(3)请自选试剂,设计实验方案,对你提出的两个问题进行探究(简述步骤、现象及结论)。

a.b.

此类题内涵丰富,思维量大,有利于引导学生将学习重点从被动接受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这样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勇于探究,结合化学知识进行推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4.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3.高一化学和初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篇三

初高中课程为何难衔接有很多原因。目前在校的高中学生都是初中“课改生”,在初中成绩很不错,但是上了高中感到不适应新的教学方式。不仅学生学得吃力,而且教师教得也费劲,主要问题是初中化学基础知识不扎实。初中课改教材调整了很多内容,内容通俗、简单;部分教学内容删除了,降低了难度、深度和广度,理解、接受和掌握起来更容易了。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齐全,学生很少注重独立思考和归纳总结。课时充足,进度较慢,讲授重难点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盲点以及学生消化和巩固时间较多。

高中教材内容抽象概括,牵涉知识面广,受高考限制,教師一般不敢降低难度,初高中教材难度差距加大。高中教材知识点增多、时间紧,教师只能讲重点和规律,没时间反复强调重难点内容和知识盲点,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巩固与强化,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一新生还按照初中的学习方法学习,完成作业困难,积压的盲点越多,越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从而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最终导致考试成绩不好。

如何解决初、高中化学课程体系衔接的问题,帮助高一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教学和学习特点是高一教师应该注重的问题,所以,高一的化学教师要重视初中与高中化学课程上的不同,应注重以下几点:教材的衔接、教学方法的衔接以及学生学习心理、学习方法的衔接。

一、做好教材衔接

高中化学教师要坚持课改要求,改进课堂教学,与初中化学老师进行交流,尽快了解新课改的教学思想与模式,完成初、高中化学学习中相关知识点的衔接,及初、高中课程改革的衔接。

高一化学教师应熟悉初、高中教材体系和内容。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解决和未解决,哪些知识点在高中需要拓宽和加深。通过衔接初、高中教材相关知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初中化学知识,做到对高中化学学习有所帮助。

二、做好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心理、学习方法的衔接

高中化学要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之上深化,知识密度、深度和难度加大,内容比较抽象。刚上高中的学生学习习惯、自学能力相对较差,高一学生在短时间内要接受更多的知识,但课上消化的时间少。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高一化学教学难度、进度不要太快,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节奏,由慢到快,把握整体学习的进度,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并放慢速度多练、多写、多体会,从而达到应用掌握的水平。

教学上更多地采取启发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教师应掌握教材、大纲,通过摸底测验,摸清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尽快克服学习化学的心理障碍,鼓励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在化学教学中要发挥实验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动力,利用教材上的图片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社会、生活和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使化学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过程,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生学会知识,是为了学生课外学更多的知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给予学生各种知识的具体指导,照顾一些传统学习习惯,尽可能地留时间给学生复习,消化新的知识。高一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高一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阅读习惯、作业和实验规范的教育,培养和提高学习能力。高中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与初中差异很大。高中学习要改变初中学习方法,使学生做到课前预习,明确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听课,集中注意力听课,主动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应让学生重视知识和规律的形成,不仅仅对结论死记硬背。课后复习是关键的一环,通过教材和听课笔记,对课堂的内容进行总结,找出记忆规律和要点,找出不明白的地方加以解决,最后巩固练习。有问题随时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尽量做到独立钻研。在做中练,不断找出好的学习方法。经常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理解消化情况,并针对性地指导和查漏补缺,备课时、讲课时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高中学习能力利用远强于初中,体现尤其是化学实验上。要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和规范,敢于实验,做好化学基本操作和实验设计的准备工作,勤于思考,善于观察,用化学实验解决问题。

总之,我们要认识高一化学和初中化学学习上的特点和实际困难,帮助学生由初中化学跨到高中化学台阶。做好化学教材知识衔接,做好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心理、学习方法的衔接,使学生为高中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使学生能有效、正确地学习各种知识及技能。

4.高一化学教学计划 篇四

认真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受益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新课程下的化学高考做准备。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学校教务处对学科备课组工作的各项要求;强化化学教学研究,大面积提升化学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本人担任三个班的化学教学,其中有两个理科普通班,一个实验班。

三、本学期教学达成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我想首先能够提高学生对化学课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认真备好课,充满激情地上课,学生爱听我的课,想听我的课,我想,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一定会被调动起来。其次,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掌握本学期化学必修2课本的知识内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化学素质。通过学习,学生所掌握的化学知识越来越多,在知识的熏陶和影响下,在不断进行的教育和教学中,学生将不知不觉地能自觉运用化学知识和化学分析方法,去理解知识,分析许多实际问题。如有关环保问题、生态问题、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等。第四,提高化学学习成绩,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第五,夯实基础,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四、具体措施

要实现预期的目标,一定要采取一些严格的但又是切实可行的措施才行。

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可以采用各种教学形式、各种教学方法和各种教学手段,以吸引学生。在教学上做个有心人,多思考多动脑筋,多留心多点准备时间,精心备课,不仅要备知识备教材,更要备学生的学情,以饱满的热情走上讲台,能让自己感动一定能让学生入迷。

化学知识靠日积月累,化学素质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要靠不断的渗透与熏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经常地灌输化学的学习方法、分析方法、渗透化学知识、化学技能和技巧。化学教学法中,要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联系起来,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视作业的布置、检查、批改和讲评,注意学生的学情和信息反馈,及时讲评,以增强作业效果。

作业是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记录学生成长和评价反馈的重要手段。但是作业过多过难,则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疲于应付,严重地束缚和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故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适量性

作业一定要适量,使适量的作业既可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各种能力的目的,又能

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自学、总结、归纳和反思。

(2)层次性

首先,作业本身要有层次,应由易到难。其次,对不同基础、不同类型的学生,作业也

要分出层次,使各种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完成。

(3)针对性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或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适合其个性发展的作业,培养和促

进每位学生发展其特长。

(4)实践性

作业要尽可能结合社会、生产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必要时还可以自编一些题目,让

学生动手、动脑,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能力。

(5)探索性

平时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每次作业都要尽可能设计一道难度适当的探索性题目,让学生通过做作业逐步培养分析、探索和创造的能力。作业批改要坚持教师全批全改与学生订正相结合;对学困生的作业,还要在批改后及时具体指导、及时补差。

五、测验评价

必要的测验检查是检测教学效果、激励学生学习的一个有效方法。各章及时过关考试,认真对待段考、期考

多鼓励、少批评;多耐心、少埋怨,放下教师架子,与学生共同商讨学习化的好方法、好点子、好主意、好想法,再把它们推荐介绍给学生。

总之,只要用心,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用心,就能做到优秀。

周次

第一周第二周第一节

第三周第四周第五周第六周第七周第八周第九周第十周第十一周第十二周第十三周章节、教 学 内 容、教学时数第一章化学实验方法1节 第一章化学实验方法归纳整理2节蒸馏、萃取 第一章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2节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第一章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归纳与整理第一章2节 第二章物质的分类2节胶体的制备 国庆放假 第二章离子反应2节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第二章氧化还原反应2节 第二章归纳与整理第二章 复习迎期中测验2节 期中测验及试题讲评 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2节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水的反应 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2节金属铝的两性 第三章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2节氧化铝的两性;氢氧化铝的两性

第十四周第三章复习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2节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实验

第十五周第三章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2节

第十六周第四章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2节

第十七周第四章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2节氯水的漂白作用;氯离子的检验 第十八周第四章硫和氮的氧化物2节雨水PH值的确定

第十九周第四章硫酸和硝酸2节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第二十周第四章氨2节

5.高一化学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篇五

二、目标任务: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使学生牢固扎实地掌握化学必修2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良好的心态应考。在期末考试中力争在平均分、有效人数方面有教大的突破,力争达到更高的层次。

三、主要措施:

1、认真学习和研究的《新课标》、课本、教参,增强常规教学的目标性和针对性,严格控制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认真深入备课,加强集体研究,集思广益。坚持每周至少一次集体备课,同时要多讨论、多交流,组员之间互相多听课,共同研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讲究教学策略。深入研究学生,摸清学生情况。日常教学的全过程都要以学生现有水平为起点,着力中层,关照上层,挖掘下层,做好分层的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明确目标,树立信心,鼓足干劲,做好分类辅导工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在日常教学的全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和系统性,着力点是对牢固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用好资料,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5、抓好协调工作。同组老师之间多沟通,团结协作,科任与班任之间、与级组其他老师之间互相沟通。

6、加强理论学习,发扬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爱岗敬业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全身心投入到教

7、实验教学有待加强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尽量做好每个演示实验。本人教学中,课前准备较周密,演示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良好,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得清楚;教师应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给学生示范,甚至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感性知识上升到抽象的思维。

6.高一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六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

我在备课时,参考和分析了很多有关资料,尽量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方式,认真写好教学纲要,尽量使知识点的教学有条理性,学生较易学和理解。同时课后及时对刚上完的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水平

在教学中,我根据本校的实验设备条件,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的实验或学生实验,或调换一些实验,或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同时鼓励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究精神。还严格要求学生,加强学生的实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水平。

三、认真批改作业,及时进行针对性评价

作业是一种很好的信息反馈方式,从作业中能够发现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布置作业要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对市面上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我认真分析并记录了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针对性的评讲,并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做到有的放矢。

四、根据学生实际,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我教的班级中,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也就差,有些学起来就没信心,更不想去学。针对这种情况,我通过找他们个别谈话和分析他们的作业、试卷了解原因,对于对化学不感兴趣的,我就用一些实际例子跟他们说说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或聊一些有趣的化学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对于没有努力去学的学生,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同时,后进生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在作业或练习或在课堂上及时地表扬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7.浅谈高一化学的教学要点 篇七

一、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1.怎样听课?高中化学知识容量大,要求学生课前要做好预习,预习时要努力理解,记住疑点。在听 课时要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着重突破难点和疑点,顺应教师的引导积极思考,课后仍有疑点的,要主动寻找解决方法。问题必须及早解决,不宜积压。

2.怎样记笔记?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知识特点比较鲜明,系统中夹杂零碎。比如“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知识”,相同的仪器在不同的实验操作中有着不同的作用;或者用不同的装置可达到相同的实验目的。因此化学的笔记与其他理科笔记有所不同,要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以主动学习和思考为主,简要地记知识的特点、难点、疑点、内容提纲,课后再详细整理。整理笔记的过程本身就是很好的复习过程。

3.怎样阅读课本?无论预习还是复习,均要阅读课本。一般预习时,先浏览大概内容,确定重点后 精读重难点;复习时,先浏览各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再细读细节和重难点。

4.怎样复习?复习按时 间分为日 复习、周复习、月复习和学期复习。复习的目的是为了强化记忆,加深理解,熟练应用,复习的周期和频率因人而异。复习 时不仅要读课本、笔记,还要读做过的习题,尤其是曾做错的题目,在反思中利用分析、比较、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因此建议学生做好错题集,在总结中提高自己。

5.怎样充分利用好化学参考书?化学参考 书重在精而不在多,一般选择一本适用的就可以了。学生在预习和复习时要充分利用好参考书这一资源,利用好参考书中的提纲、例题和方法辅导等。一般要和课本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参考书的最大效果。

二、教会学生建立知识网络,突破化学理论的难点

新课改后,化学知识板块调整比较大,先是“从实验学化学”,然后就到“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其中包含“物质的量”“物质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这些理论知识对刚上高中的学生而言是比较深奥和不容易理解的,处理得不好就会让学生产生对化学学习的畏难情绪,不利于化学学习。在引导学生理解这些理论知识时可采用建立知识网络的方法。例如,学习“物质的量”时,可建立以物质的量为中心,微粒数目、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为基本点的网络框架,将知识串联起来。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又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三、教会学生研究化学元素的方法

元素有两种存在形式:游离态和化 合态,研究元素的性质既要研究它的游离态又要研究它的化合态。一百多种元素 不是逐个 研究,而是分类 研究,以点带面。例如,卤族元素的研究是以氯元素为典型代表,氯元素的化合价有 -1、+1、+3、+5、+7,负价态一般研究其氢化物,零价态研究其单质,正价态一般研究其氧化物、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水化物对应的盐类。氯元素的研究主选了部分与 生活和生 产密切相 关的物质,如Cl2、HCl、HClO、NaCl、AgCl、KClO3等物质,其中以氯 气为主,其余为次。对具体物质的研究又遵循“结构→性质→用途→制备→ 保存”等顺序,最后将这些物质之间的联系找出来,形成网络知识模型,形成学习方法后再迁移至其他元素的学习中。

四、教会学生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方法

高中化学主要是从氧化还原的角度研究物质的 化学性质,所以对于具体物质而言,要研究它的化学性质首先从化合 价入手。例 如“硫及其 化合物”:H2S———S———SO2———H2SO4,-2价的硫元 素仅表现 还原性,+6价的硫元素仅表现氧化性,0价的硫元素和+4价的硫元素则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自然界中-2价的硫元素比+4价的硫元素稳定,所以,硫单质一般降低为-2价而表现氧化性,+4价的硫元素则易升高为+6价而以还原性为主。彼此间的反应则要符合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所有这些与初中化学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在高一,教师要努力教会学生研究和分析物质化学性质的方法。掌握方法比记住知识点更重要。

五、教会学生正确面对困难

高中的化学学习要求是比较高的,这就使得在高一开始阶段,部分学生由于没有充分适应而出现成绩不理想的现象,从而在信心上受到打击。作为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正确地、勇敢地面对挫折。同时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分数的含金量,客观评价分数的意义。

8.新课程下的高一化学教学 篇八

【关键词】课改 新课程 兴趣 衔接 方法 教材 实验

随着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福建省实施新课程已近两年,这次的改革主要是在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充分体现了“以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新课标确立了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无处不渗透着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发展为本。当前,摆在广大化学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化学课堂中贯彻新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或者说怎样改革化学课堂教学才能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为此,我们结合教学实际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高一化学在中学化学的地位非常重要,不仅仅是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中学四年的化学学习当中,初中化学主要是入门,让学生初步接触化学的一些皮毛,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但只是浅尝辄止,到了高中就完全不同了,高一年主要是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也就是学生必须在高一阶段能够掌握并熟练应用“双基”,然后在高二的时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并在高三年得到更大的提高甚至是突破,因此,激发兴趣、指导学法、抓好基础,引导入门、注意能力的培养是高一化学教学任务中的重中之重。当前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确立起来,而在高一阶段教师要向学生传递并让他们接受这样一种信息:我们学的是“有用的化学”,而不是“为了学化学而学化学”。

二、做好初高中化学学科的衔接

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他们的化学知识是比较粗浅的,停留在一知半解的阶段,而且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也还不是很高,因此,高中化学第一节课,教师不应当急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告诉学生,化学是一门相当有用的学科,化学对人类社会乃至整个世界都有深远影响,简单说,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化学的各方面好处,要逐步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我们化学这一门学科。在做好这一件工作后,接下去要做的是要了解学生的化学基础。此外应该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自学和思考来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由于初中化学教学的改革,对知识要求大大降低,造成教师侧重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没有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常识性介绍及选学部分没有讲述,造成知识缺陷;高中教师对初中教材的特点了解不多,往往未处理好初三与高一的衔接;由于农村中学的实验条件及中考改革等问题,一些学校化学科的教学较少进行实验,据了解初中阶段有进入实验室动手实验的学生不足1/4。根据学生初中化学基础的实际,我们穿插了一些初高中衔接复习专题,同时从学法指导入手,更新学生学习理念;从知识层面提炼初中化学的三条主线,第一是抓好化学用语的巩固,第二是化学反应规律的梳理,第三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抓好初、高中教学衔接对实施高中新课程起到一定作用。

三、引导学生寻找適合适合的学习方法

在新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化学新课程目标中,科学素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结合。知识与技能可以通过接受学习来获得,但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却难以靠讲授灌输来形成。它们只能在具体活动过程中通过不断的体验、内化而形成。因此,我们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应注重教学过程的同时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具体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2〉注重选择涉及变化过程的练习;〈3〉注重实验教学中的过程教学。注重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的教学,是现代教学论的基本主张。有时,过程比结论更具有意义,它能唤起探索与创造的欢乐,激发认知兴趣和学习动机;它能展现思路和方法,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还能深切体会到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方法。

四、教师要灵活使用教材

打开高中化学新教材,可以发现原有的知识体系已被打破,学生的学习内容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使课堂教学自然延伸到了社会、生产、生活和科技等现实领域,新颖丰富的学习内容引人入胜。“发展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的现代教育理念展现其间,为实施素质教育和争取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奠定了基础。那么,如何灵活应用新教材,找寻新的合适的教学方法,并且将研究性学习渗透到教学过程当中,是每一个一线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教师必须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这种教学重视的是知识获得的过程,重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去获得知识的结论。在某种意义上,新教材可以视为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案例或范例。教师备课不应只是备教材、写教案,更主要的还应在“用”字上下功夫,即:对知识结构的适当调整;合理开发课程资源,要了解每个模块的编写思路,明确重点知识的化学内涵,揭示化学核心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其次,能够根据社会发展、学生实际收集教学资源,对单元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包括改进试验,增加新的化学学习教材。

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可以说其是一名化学教师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是化学教师的生命线,化学教学过程中若脱离了化学实验,那就显得非常空洞,也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遑论提高学生的能力了。

化学实验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个是演示实验,另一个是学生分组实验,通过实验,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记忆并理解相关的化学知识,同时,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过,很多学生受困于条件的限制,在分组实验方面有所欠缺,因此,还需要主管部门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9.高一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九

高一化学备课组成员由詹海东和杨健敏老师、孔毅英老师组成。高一化学备课组,是一个团结奋进的备课组,各成员间通力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和学生的一致好评。现简单总结如下:

一、有计划的安排高一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新学期开课的第一天,备课组进行了第一次活动。该次活动的主题是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及讨论如何响应学校的号召,开展主体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活动。

一个完整完善的工作计划,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满完成,所以一定要加以十二分的重视,并要努力做到保质保量完成。高中化学新教材第一册共分七章,第一学期完成前四章内容的教学,中段考到第二章。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每周一次的关于教学工作情况总结的备课组活动,发现情况,及时讨论及时解决。

二、定时进行备课组活动,解决有关问题

高一化学备课组,做到了: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教案都能在讨论中确定;备课组每周一次大的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化学教学的最新动态、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一般每次备课组活动都有专人主要负责发言,时间为二节课。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都能解决一到几个相关的问题,各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研究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三、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共享,全备课组共用。一般要求每人轮流制作,一人一节,上课前两至三天完成。每位教师的电教课比例都在90%以上。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每章至少一次的学生实验,要求全体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课后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习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每章由专人负责出题;每章一次的测验题,也由专人负责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四、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学校的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

本学期学校推行了多种的教学模式,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本学期分别安排了詹海东老师的名师示范公开课、中段考复习公开课,杨健敏老师的新教师上岗公开课。都能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10.2018高一年级化学教学计划 篇十

课程计划中的各门学科由于它们的对象、任务不同,知识范围、性质也不一样,但都是必要的和重要的。小编准备了高一年级化学教学计划,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提高教学工作质量为重点,切实加强教学研究和教改实验工作,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大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二、基本情况

1、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高一年级3、4两个班,共有学生138人,班主任分别为李多宽和方跃老师。这两个班的学生全部是学校录取进校的普高新生和部分职高生,基础差、底子薄,想让他们对化学有兴趣并学好化学,以及明年选择理科,任务相当艰巨。因两个班为高一年级新生,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在增进了解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学生学习对化学的兴趣。对教师的亲近,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

2、教学情况分析

对于高一新班,科任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让他们明确知晓化学教师对他们的基本要求,知道他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如规定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特别是没有预习时是不允许进实验室进行学生实验的,没有理由是不能不交作业的,上课有问题只要举手示意就可以提问的等。要求学生准备好听课笔记,最好准备一本相关教辅书籍等。对化学特别有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将会利用周六对其培训。

本学期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必修1内容,既有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内容,也有元素和化合物等知识,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的把握,更应重视科学方法的培养,科学态度的形成。

三、本期教学目标

1、思想教育目标

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审美情趣;通过化学绪言中化学史及第一章化学新能源的学习,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与创新意识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针对高一新生求知欲望强烈的特点,要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祖国化学化工事业的发展作出新贡献。

2、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物质的量等量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辩证思维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通过碱金属、卤素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基本化学实验技能。

3、知识传授目标

本学期通过有关化学基本概念和元素基础知识的学习,首先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这一基本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其次,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知识的学习,要让学生牢固掌握化学用语的使用。要通过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碱金属和卤素性质的实验深化对有关元素化合物及化合物性质的理解。

四、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1)基本理论的重点是氧化还反应、离子反应及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特别是物质的量),要注重化学用语的应用,化学计算技能的形成和提高。

(2)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点是钠、过氧化钠及氯气的相关性质,氯气的制备,关键是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技能为一定量物质的量浓溶液的配制

2、教学难点

(1)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2)物质的量概念的建立及计算。

3、相互联系

本学期是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的第一学期,学生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适应新的环境,教师要协助班主任逐渐让学生从过分关怀的初中阶段改变过来,以培养学生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较快解决高中课时容量与难度比初中大,教师的教学节奏比初中会快,作业比初中多的现状,以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坚持按教学计划授课,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不随意拓宽教学内容。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课堂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突出合作者、帮助者、引导者的角色,要尽量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究活动来寻求问题的解决。

11.信息技术背景下的高一化学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化学;教学应用

化学是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的重点课程之一,高一化学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后期发展,决定着学生未来的专业发展。因此,高一阶段做好化学教学工作,对于学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学中如何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化学教学质量,是化学教师应该掌握的一项技能。本文将对高一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论述。

一、信息技術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按照教学改革的要求,信息技术在当前各学科教学中应用广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不容乐观,以化学教学为例,教师受教学观念和方法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应用出现了两个极端。

1.教师过分依赖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都感受到信息技术应用的优点,它有效地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化学教学中有较多的实验课,课堂演示占用时间较多,还比较麻烦,但是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则可以减少这种麻烦。因此,教师过分依赖信息技术,不利于教师基本功的发展。

2.教师排斥应用信息技术

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过分依赖信息技术,而有的教师则因为教学观念的影响不愿意运用信息技术,他们认为运用信息技术会弱化化学教学,许多化学实验尽管繁琐,但是只有经过自己亲自动手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观察细致掌握其原理。基于这样的原因,部分教师在教学时排斥应用信息技术。

二、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做好初高中衔接,打好学习基础

高一化学不同于高二、高三的化学学习,学生刚刚进入高一,对于高中快节奏的生活可能还有些不适应,而相比于初中阶段高中学习的难度更大。初中时没有打好基础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高中学习很容易就会对化学学习产生反感。因此,高一初始阶段的教学必须要做好初高中衔接,让学生尽快适应不同学段教学理念的转变。从初中化学教材与高中化学教材内容设置可以看出,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深入,两者有必然的联系,高一化学教材中的许多知识都是对初中化学知识的延伸。

2.优化演示实验,吸引学生注意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有许多定义需要通过化学实验来进行论证,有许多假设需要用实验加以证实。因此,在教学中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现象的清晰度至关重要。

传统的化学课堂,实验多以教师课堂演示或者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完成。这两种方式都有一定弊端,在课堂上教师演示实验的时间有限,因此,他们常常是以较快速度来完成实验,有些学生还没有完全弄明白实验的步骤,没有看清实验现象,实验操作就已经结束了。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操作时必然存在差距,导致实验效果不佳。

如果适时采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通过多次播放演示实验课件,直到学生弄清为止。例如,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节时,教材提到了“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一些实验”,教师在课堂上可能没有那么长时间去展示,但是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观摩相关的视频,弄清其原理,记住实验现象。再如,在《元素周期律》一节,为了比较碱金属单质与水反应剧烈程度的不同,同时规避实验的危险性,可以通过同时播放从锂到铯与水反应的实验视频,碱金属的活泼性就一目了然。這就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重要体现。

三、化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注意事项

1.教学中不可盲目使用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是时代的进步,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化学知识都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讲解,教师必须明确信息技术只是化学教学的辅助工具,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被信息技术局限自己的思维,过分依赖这种教学技术,而是要学会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

2.信息技术不可替代学生实验

在化学课堂上信息技术虽然可以辅助教师进行一些较繁琐的实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化学实验都可以用信息技术来代替,实验是学生探究化学知识的主要方法,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会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该让学生动手的要亲自动手。

总之,当今是信息的社会,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只会越来越广泛,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要牢牢把握时代发展所带来的机会,用好信息技术,做好化学教学工作,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

12.【精品】高一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十二

关键词:科研与教学,医用有机化学,建设,精品课程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我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也体现了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创新性人才培养中, 高校一线基层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素养、具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者所在教学团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 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目的, 将课程建设成符合新时代需求的精品课程为目标, 对承担的医学大面积基础课程《医用有机化学》进行了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 其中包括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内容的扩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及考核方式的科学性等。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 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1年, 该团队所承担的《医用有机化学》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1 教学理念的更新

创新性人才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力量。现阶段, 我国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 大学教育是创新性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所以, 大学承担了社会赋予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历史使命。而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 就必须正确把握创新内涵, 尊重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 更新教学培养的理念, 不能仅仅“照本宣读、满堂灌”, 而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将最新科研成果和科研思路及时引进相关教学内容。这不仅改变了教学内容的陈旧, 保持了课程内容的先进性, 也加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避免了学生“学和用”的脱节。德国著名教育家威廉·洪堡在19世纪初就提出了教学与科研统一[1], 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 可以增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而且也可激发大学生主动、研究性学习。所以, 注重教学与科研结合、加强教学与科研互动的这一教育理念也正成为各个一流大学的基本教学理念。

在《医用有机化学》的课程建设中, 作者所在团队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 也借助数据库中的科研文献, 及时引进与医学相关的科研思路、科研方法、科研成果及前沿问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要求每一位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注重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使学生们只为“分数”的应试学习转变为“解决问题”的主动研究性学习。

2 教学内容的扩展

医用有机化学课程是临床专业一年级学生的基础课程, 他们刚由高中进入大学, 知识内容增多, 且对临床专业不甚了解。普遍认为化学与临床联系不大、用处不多, 再加上医用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多, 知识抽象枯燥。所以, 教学内容必须拓展, 加大引入与临床专业更紧密联系的有机化学知识, 从而让学生明确有机化学与后续课程及临床医学专业的紧密关系,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例如在讲解乙烯的氧化反应时, 就加入了它的氧化物之一环氧乙烷的医学用途, 并扩展目前临床常用的消毒灭菌试剂, 使学生通过对比, 了解这些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与临床用途的联系。在讲解醇类化合物时, 强化介绍甲醇、乙醇的特点、中毒原因并与相应临床治疗方法联系起来, 使学生体会到有机化学小分子物质在机体代谢中的不同特点, 并通过提出如何快速简便检测酒驾的方法, 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性。在讲解仲胺化合物二甲胺的亚硝化反应时, 联系了2013年发生的复旦大学投毒案。在该案中, 罪犯就是使用了此反应的产物N-亚硝基二甲胺, 引导学生热烈讨论, 并穿插介绍了这类化合物的特点及危害,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不仅需注重知识的学习, 还要重视自身情商的培养。讲解对映异构的基本知识时, 引入“反应停”事件, 通过事件中受害儿童的图片, 介绍了化合物的不同对映异构体在生理活性上的差异,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教学阶段, 作者所在团队定期研讨, 对拓展内容进行收集和取舍, 精练讲课内容, 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教学学时中, 即完成了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内容, 又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医用有机化学对于将来临床工作的重要性, 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 改变被动学习的学习态度。

3 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多样化

合理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决定教学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 就如同一流的饮食材料被厨师混乱烹调, 而导致材料的浪费一样。所以, 教学内容准备得再好, 都需要教师采用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及手段而去完成, 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育学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 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2]。当讲授一年级医学基础课《医用有机化学》时, 这种理念就尤为重要。因为纯粹的有机化学知识枯燥、繁多, 而如果我们牢记这一点, 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方法及手段来配合不同章节的讲解, 教学效果势必就会提高。事实上, 作者在授课过程中, 根据不同的教学知识内容而综合运用了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类比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的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了学生“学思结合”, 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羰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时, 先提出问题:如何检验糖尿病患者尿液中是否含有丙酮?给出时间, 让他们讨论, 然后, 再引入羰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的讲解, 待讲解内容完成后, 把刚才的问题再一次提出, 让学生给出答案。这样, 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听课, 并通过讨论, 主动参与进来, 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近年来,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推广, 《医用有机化学》课程的讲授也逐步采用powerpoint, 并根据所授内容配合动画及板书等多种教学手段, 使讲授内容直观、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如在讲解对映异构时, 由于对映异构是化合物的立体构象, 有些学生对空间想象力不够, 对此很难理解, 这也一直是历届教学中的难点。对此, 作者所在团队将相关内容利用flash演示出来, 使得抽象的结构简单直观, 一目了然, 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 还制作了医用有机化学课程网站 (http://202.117.16.250/jpkc/yyyjhx/index.asp) , 拓展了第二课堂课外学习。在网站上, 提供了医学有机化学教学大纲、电子版教学课件、试题库等相关资料, 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但也有相关工作继续改进, 比如, 建立学习论坛和互动性较强的答疑平台, 这样就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在课后随时和学生进行交流, 解决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4 考核方式的科学性

考核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 它既可以反映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 也可反映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现行的考核方法是期末考试占70%, 实验课成绩一般占该门课程总成绩的20% (任课教师主要根据实验报告, 考核实验课) , 平时成绩10%。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作者所在团队加强了课堂表现、随堂测验、讨论课等方面的评价, 使平时成绩的考核层面更广, 并不仅仅由作业和出勤率来决定。另一方面, 也改进了实验课成绩的评价, 实验课成绩必须从实验预习、操作过程、实验设计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及实验报告等多方面进行考核。这一考核方式体现了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并引导学生改变“过去只为分数学习”的学习态度, 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当然, 我们还将进一步探索以全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中心的考核方式, 增强考核的科学性。

总之, 在这两年多的课程改革建设中, 作者所在教学团队更新了理念, 重视每一个教学环节, 并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教学效果。也正因此, 该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但今后, 还得继续努力, 不断探索, 使我们的教学与时俱进, 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娟娟.把科研引入教学建立超声治疗课程群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 2012, 20 (2) :241-242.

13.【精品】高一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十三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花不同。又是一年重新开始的时候,思考良久,根据高一学生的实际特点和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的条件,我制定出高一(6)班的下学期班级管理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完善班规,班级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全班设置8个班干部,两人一组,轮流值日,7个小组,43名学生人人有事做,真正把班级当成了自己的家庭一样来看待,让有些调皮的学生有事可做,也可以分散他们的一些其他方面的注意力,同时又可以使学生逐步走向自主管理,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

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民主管理能力,开展好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把学生培养观具有健全人格、美好心灵,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18中新人。

二、班级奋斗目标

对于高一(6)班的奋斗目标,我还是很认同我以前的观念,就是要达到一个标准的中学生的形象,需要做到“八有”“有人格,有胸怀,有教养,有能力;有计划,有规律,有效率,有成绩”。前面的“四有”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后面的“四有”是教给他们如何学习。

我们班的口号是“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营造一种和谐发展,快乐学习,良性竞争的班级氛围,在新学期 建立一支工作能力强、实践经验足的常务班干部队伍。开学初,稳定班干部队伍,认真总结上学期班级存在的不足,提出整改方案和要求。将纪律委员负责制,改为四组委员制,轮流值日,实行值日班干部负责制。

做好班级日志。认真记录每天学生出勤、纪律、卫生、课堂情况。一周一汇总,便于班主任掌握班内的状态和老师上课情况,探索一条班干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班主任配合指导班干部解决问题的新的工作思路。每周召开一次班干部工作会议,并不定期对班干部进行工作能力培训。

2.加强班级管理岗位责任制

设岗位,定人员,定工作,把班级工作分成若干岗位,每个岗位专人负责,使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得到提高。例如;多媒体操作员、节电员、晨检员、心理辅导员、宿管员等。

3.加强学生自我管理

在学习方面,我同样也制定出了“四有”班训有计划,有规律,有效率,有成绩!

建设管理小组,由学习委员带头课代表、组长为骨干,全面负责班级学习工作。例如学科组长布置收交检查作业。学科组长记录每组作业完成情况,并将作业分配到其他小组,在组长的领导下进行检查和批改。

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开展“学习结对,共同提高”的互帮互助学习活动。

4.加强师生对话

建立师生联系制度,以周记形式有话就说,实话实说;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学习和心理辅导,争取一个学期每个学生谈话两次以上; 建立师生结对活动,让学生走近老师、了解老师、激发热爱老师的热情,让老师走近学生,指导学生竖立更远大的理想、提供更科学地学习的方法、养成更好地生活态度。

5.加强学生心理教育,促进健康成长

对心理严重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上的辅导、教育,引导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6、发挥黑板报的作用

黑板报是班级的一块主要的阵地,要充分利用这一现成的武器!所以我打算每隔一周就出一期黑板报,内容密切联系班级现状以及学校的安排,让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思想上,视觉上受到冲击,受到教育!

7、发挥主题班会的作用

除了黑板报之外,主题班会更始一座大熔炉,它能集中全班同学们的精华思想,进而感染每一个同学,起到催化剂的作用。鉴于此,每周一次主题班会,内容也是密切联系本班实际情况以及学校的动态。

8、多开展一些竞赛活动

其目的一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感。增强学生间的凝聚力。

9、确定每周的主题,提高能力

如“高效学习周”,“勇担责任周”“好人好事周”等等,借以来增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10、配合学校德育部门做好以下德育工作

2月组织好开学典礼和新学期收心班会;落实假期作业完成情况;表彰先进,树立表率;认真落实仪容仪表检查,落实学生的执行力;配合学校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一化学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四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特制定以下计划。希望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习进行学习。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胃口,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学要求,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若要求过高、过难,学生接受不了,会产生厌学情绪,成绩更差;若要求过低,学生会感觉太简单、无味,不投入精力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后退。所以我对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要求不同,进行弹性调节,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对原有知识基础较好、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信心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学有余味;对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信心时弱时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由学生自己阅读,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三、课堂、课后有分别 不管是难度和广度的调节,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中心任务的主战场,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渠道,所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备课时坚持启发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化学学科的待点,联系生活,从各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适当利用课件加强教学直观性。注重课堂的节奏、容量大小,充分发挥教师语言的特点,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课后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培优补差的方式。

四、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使教学工作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我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按时按 量的布置了学生作业,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

14.【精品】高一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十四

高中化学知识点比较繁琐,想要让学生们把高中化学知识掌握牢固,在要求学生做好复习工作的同时,教师的教学工作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化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手册也非常重要,让自己的化学教学计划成文,对以后工作的处理都是很有好处的。现简单总结如下:

一、有计划的安排高一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新学期开课的第一天,备课组进行了第一次活动。该次活动的主题是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及讨论如何响应学校的号召,开展主体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活动。一个完整完善的工作计划,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满完成,所以一定要加以十二分的重视,并要努力做到保质保量完成。高中化学新教材第一册共分七章,第一学期完成前四章内容的教学,中段考到第二章。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每周一次的关于教学工作情况总结的备课组活动,发现情况,及时讨论及时解决。

二、定时进行备课组活动,解决有关问题高一化学备课组,做到了: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教案都能在讨论中确定;备课组每周一次大的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化学教学的最新动态、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一般每次备课组活动都有专人主要负责发言,时间为二节课。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都能解决一到几个相关的问题,各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研究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三、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共享,全备课组共用。

一般要求每人轮流制作,一人一节,上课前两至三天完成。每位教师的电教课比例都在90以上。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每章至少一次的学生实验,要求全体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课后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习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每章由专人负责出题;每章一次的测验题,也由专人负责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四、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学校的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本学期学校推行了多种的教学模式,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

15.【精品】高一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十五

1. 利用后进生的智能特点,促进化学学习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体系包括以下几种智能:(1)言语—语言智能;(2)音乐—节奏智能;(3)逻辑—数理智能;(4)视觉—空间智能;(5)身体—运动智能;(6)自知—自我认识能力;(7)交往—人际关系智能;(8)自然观察者智能。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学生观是一种积极的学生观。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八种智能,只是其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差生”,全体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能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学生的问题不再是聪明与否的问题,而是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的问题。我们应该树立这样一种信念:每个学生都具有某一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教学方式,每个学生都能成才。教师只要善于发现化学后进生的优势智能领域,帮助学生将优势智能领域迁移到化学学习中去,很可能就会发现这部分学生在化学学习上有很好的表现力。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后进生的语言智能进一步开发其数理智能。化学知识具有多而杂的特点,且相似、相关的概念相互交织,从而造成一部分后进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化学用语、物质性质等记忆存在困难。针对这部分后进生,教师可编出一系列的顺口溜,如化合价口诀、氧化还原反应口诀、金属活动性顺序口诀等来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使其熟练掌握并加以应用。

2. 准确把握内容深广度,激发后进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最大的困惑就是无法控制好这个“度”的问题。在必修1中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大纲要求只是掌握金属钠、铝、铁及其化合物的一些基本物理化学性质,然而不少教师在这处内容处理上采取“挖洞”式教学,一一罗列,如讲到钠时,钠、氧化钠、过氧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几乎把所有有关钠及钠的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一一进行讲解,导致课时严重不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学校只好增加课时,学生的负担加重,学生学习化学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伤害。退一步讲,高一化学后进生主要为学业水平测试而战,没有必要挖这么深;进一步讲,就是为了高考而在化学必修课程中采取揠苗助长的做法也是十分不妥的,与新课程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3. 开展探究式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以探究的方式开展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和提供相关材料,可以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领悟形成知识结论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应将演示实验与学生自主实验相结合,坚持以学生为本,突出过程分析,即教学过程不只是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结论情况,而是更关注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索与理解。虽然一些后进生不仅学习化学比较困难,而且动手能力和课堂自律性均很差,但对实验还是很感兴趣的。如在基于前面已学过金属钠与水反应并做过这个实验的背景知识下,我提出铁不能与冷水、热水反应,但能否与水蒸气反应?再给出设计装置的要点,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转变。这也正是新课改理念的重要指导思想。后进生有可能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我就让学优生带动他们,起到一个示范作用,直到由他们独立完成。他们通过锻炼,一次一次得到及时的表扬和肯定,感受到“通过努力是可以成功”的道理。

4. 对高一化学后进生纯理论知识的教学

虽然探究式课堂教学有众多优点,但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探究。教材的内容、课堂的容量、教学任务等客观因素决定能否采取这种方法。常规的新概念、新知识教学是要去情景化的,比如物质的量的概念和应用,大量化学方程式的记忆,等等。读者去看一看必修模块的内容就可以看出编者的用心良苦。在“物质的量”这一节之前,编者先编排了一节学生熟悉的实验———粗盐的提纯,即使初中没学好化学的学生看到这个实验也会觉得很亲切,从而拉近了学生与化学的距离。“物质的量”这个知识点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难点之一,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习并掌握这个概念有助于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力。要想后进生接受这个知识点,教师需要把抽象知识形象化,利用形象的比喻引入课题。如我们买一打手套,大家都知道一打为十二副,那么这一定数量的集合体即为物质的量,它的单位是摩尔,然后从日常生活入手,把物质的量与米、厘米等学生所共知的单位作类比,“用米、厘米等计量长度的单位;用克、千克计量质量的单位。同样,人们用摩尔计量物质的量的单位”,使学生知道“物质的量”这个概念,并且指出“物质的量”是计量微观粒子的物理量。总之,在讲解这部分纯理论知识时,引入与讲解要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这样才能容易引导学生构建合理的认知结构。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善待后进生,尽量地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会在学生的心灵里映出美丽的图像。“让学生爱你,亲近你,你才能羸得学生的心,才能胜任教师的崇高使命”。同时,教师要言传身教,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给学生做示范,给学生以模仿的机会,用他们喜欢的方式上课,用他们喜欢的语言交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文化,使得后进生也能完成新课标所要求的多维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2]王磊, 胡久华.高中新课程必修课教与学 (化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4 (1) .

16.【精品】高一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十六

关键词:学情调查;学法指导;教法改革

文章编号:1008-0546(2011)09-0023-02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09.010

高一是化学学习的关键时期,不少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后,化学成绩明显下降,甚至有部分初中化学成绩佼佼者到了高中却经常不及格,致使许多学生认为高中化学难学,失去学习信心,教师和家长也常为这一问题所困扰。为此,我们对我校2010级高一6个班的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的结果和教学实际,就影响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的因素及对策作了分析、探讨,使高一化学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是我们的一些认识和体会,不妥之处,恳请指正。

一、影响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的因素

1.教材因素方面

调查显示,有90.1%的学生普遍认为高中化学难度增大,学习负担重。初中化学重在客观上认识化学反应的类型,且反应现象比较单一、简单,教学要求以识记为主,而高中化学则要从本质上(电子转移、离子参与、能量变化等)认识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学要求以理解、掌握为主,知识难度增加从而导致成绩下降,55.3%的学生高一化学成绩与初中相比有明显退步。

2.心理因素方面

有65.7%的学生认为高中化学学习心理压力较大。压力主要来自于学习内容加深(68.9%)和与周围同学存在竞争(57.4%)两个方面,特别是优等生之间的竞争是造成学生压力增加的主要因素。

3.学习方法方面

学习方法不适应,惰性心理严重。有68.8%的学生不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系统小结等;有62.8%的学生依旧照搬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应对高中化学学习,表现出严重的惰性心理。

4.思维能力方面

初中化学知识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的物质和演示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知识关系复杂,化学概念、术语抽象,特别是化学物质特殊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常常需要用对立统一思想、矛盾主次思想等分析、解决问题。高一学生逻辑思维和知识迁移能力等方面的欠缺,使他们感到化学难学,产生畏难情绪,学习信心受到了极大地影响。

5.教学因素方面

相对于初中化学教学而言,高中化学内容多,加之课时受限,这就使得高一的教学进度大大加快,教师的讲授侧重于要点与思路的分析,学生思考、练习的时间相对减少,高一新生还不能较快适应这种转变。有5.9%的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听懂讲授的内容,36.2%的学生即使上课能听懂,课后也会很快遗忘。另外,学生积极参与的主体意识不强,考试题目难度过大,部分学生考试经常不及格,从而失去学习化学的信心,也是造成高一学生化学成绩分化的原因之一。

6.学习习惯方面

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18.6%的学生能通过课外书籍和互联网等途径积极获取化学知识;有74.5%的学生只是通过课堂这一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获取化学知识,课后只是为完成作业而做题,死记课本知识,缺乏自主探索精神。意志品质薄弱、学习习惯差直接影响了学习成绩的巩固和提高。

二、教学对策及建议

1.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一饭之需;教人以渔,终身受用。”初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所以,在高一新学期开始,教师就要说明情况,提出要求,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特点,交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和技能,使学生积极主动适应这种变化。开学初要制订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自学时间;平时要抓好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适时小结整理等环节的指导;遇到问题要独立思考,细心钻研,在此基础上与同学展开讨论,减少对教师的依赖,不断提高自学能力。教师要把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作为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并贯穿始终,以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2.认真研究教法,提高教学效果

(1)放缓梯度,抓好衔接。首先,要适当放慢教学进度,使高一新生从学习方法、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以及思维能力等方面能适应高中化学教学的节奏。其次,要降低难度,减缓坡度,以“旧”引“新”,循序渐进。从学生熟悉的化学实例讲起,然后引入新知识进而进行抽象、概括,建立起有关的化学概念、理论和规律,这样可以减小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困难。例如,用电子转移的观点解释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时,可先让学生搞清“升失氧、降得还”对应关系,明确反应中什么元素得电子,什么元素失电子,然后再让学生探讨得失电子的具体数目,得出电子守恒的结论,最后在习题课中设计一些歧化反应和归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找出其与氧化还原反应的不同点,进而引入歧化反应和归中反应的概念。这样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举一反三,学生易于接受,使新知识同化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第三,突出重点,加强辅导。教师要对初、高中教材内容融会贯通,在抓好相关知识点衔接的同时,要特别对高一化学中易分化的地方重点讲解,加强辅导,有时可将出现的错误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讨论思辨,也可用专题讲座、指导阅读参考书等形式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以提高学习能力,防止成绩分化。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思源于疑。针对高一新生,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到课前预习,带着问题进课堂,针对问题去思考,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要善于将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与补充,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如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可通过实验观察、现象描述、教材阅读、思考辩论、表达交流等情境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化学的有趣,领略化学的神奇,了解化学的作用,回顾化学的历史,展望化学的未来,体验化学的学法,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探究化学的兴趣;同时,要让学生在不断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和自信心。

(3)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①课堂上教师应控制正面讲授的时间,多留给学生思考和练习的余地,教师的讲解应重在诱导、启发,分析知识和方法的来龙去脉。②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引领自学、对比分析、导学结合等方法,把教材上那些抽象深奥的概念、原理、知识规律熟化成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知识,让学生积极体验思考的过程,主动尝试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如在讲“离子”这一节时,首先让学生复习原子结构示意图,然后在黑板上展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让学生看图找规律,看谁找的多、找得准。找到规律后,引导学生关注最外层电子数,将不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比较,再用卡通动画或比喻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最外层电子数与得失电子的关系,由此形成离子的概念。通过比喻、找规律、比较等手段,使枯燥难懂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浅显易懂,这也为学生学习化合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③练习题和考试题的设计和选择,既要有难易的梯度,又要有选做的自由,特别是化学用语的训练、化学符号、方程式的书写一定要做到严谨、规范,这样以练促思,既起到巩固知识、训练能力的作用,又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收益。总之,教学中应树立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教师讲、练应符合学生实际,力求讲到点子上,练在关键处,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教学不仅是一个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由于高中生面对着同学之间的激烈竞争、学校各种考试和高考中家长望子成龙的巨大压力,因此,教师应主动关心学生的身体、学习和生活状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采取家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心理咨询等方式进行心理疏导教育,不断加强师生情感交流,这种良师益友式的教学,师生感情融洽,学生会将教师重视、关心、信任的情感迁移到学习中去,产生良好的学习情绪和强烈的学习愿望。

4.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1)把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先进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益。如将传统教学手段(如演示实验、教具、教学模型、参观等)与现代先进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投影、幻灯及多媒体计算机)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相结合,寓教育于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之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2)利用化学在工农业生产、医药及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丰富课外学习。如利用当地条件,组织带领学生参观化工厂、污水处理厂,看臭氧空洞的形成以及它对人类带来灾害的图片或录像等,丰富教学实践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丰富课外学习生活,而且把所学的化学理论知识更好地与社会生产、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从而树立起学好化学的信心和决心,增强教学效果。

5.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实验是化学科学的基石,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适应新课改“三维”教学目标要求,使学生在高一阶段就打牢化学基础,我们就必须充分利用实验教学特点,强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学习电解质、强电解质、电离平衡等概念时,教师利用演示实验,比较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醋酸、氢氧化钠、氨水、氯化钠的导电能力强弱,通过实验现象——灯泡的暗亮程度思考、分析影响溶液导电的微观因素,最后从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上揭示上述三种物质的微观涵义。这样,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现象、收集实验数据、归纳实验结论等,能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强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同时,针对中学生好思、好奇、好动的特点,还要结合教学实际,引导学生多开展一些富有实践性和创造性的家庭实验活动,以引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辩论、乐于分享、勇于创新的精神,这对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也是大有裨益的。

17.【精品】高一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十七

高一化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一年匆匆而过。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一年来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

一、积极主动靠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能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造情景,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在学习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学生对所学问题是否弄懂、学会,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又能弄明白,他们对学习才有兴趣,课堂的教学才能得到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在教学中,我们坚持面向差生,紧贴课本讲课。

讲课时,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在基础知识。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测验我们都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觉,充分让学生感到学好化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学好化学。

学生对一门科的兴趣来源于对老师的兴趣和对学科内容的兴趣。首先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形象和内在的修养,让学生觉得可亲可敬。在言行上觉得你诙谐幽默风趣想和你亲近;在学术上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值得尊敬;在学习和生活上对学生关心像益友更像父母。其次要及时尽量展示学科的魅力,通过设置合理的情景色彩让学生领悟体会化学与文学,化学与艺术,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等等的密切关系,充分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调动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二、慎终追远重基础

俗话说: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认真分析学生课堂课后反馈中的问题,与他们是否准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很大的关系。针对学生掌握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的节奏和频率,避免了至少减少了学生消化不良的情况,减少差生面,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因为在教学中狠抓基础知识,就是抓化学课本知识,力求每章节每单元过关。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接受消化能力差异明显。因此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尽量降低落后面。

三、能力提高重过程

俗话说:听过不如见过,见过不如做过。说的就是过程的重要性。例如化学用语是中学化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使用化学用语的技能就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按一条线元素符号—离子符号—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结构式—化学方程式等等,进行分析、理解、对比来突破难点。

再如氧化还原的学习,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在讨论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得出升失氧还—降得还氧的口诀,而不能直接告诉口诀。对于勒沙特列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更是个难点,要反复的让学生体会平衡移动的精髓,在化学平衡中体会,在电离平衡中体会,在水解平衡中体会,经过多次不失时机的反复感受,化学思维方式逐渐渗透入每个学生的意识中,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在教学中不能轻过程,重结论,机械的应用,死记硬背结论,轻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解题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四、化学真知重实验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离开了实验就谈不上学习化学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我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引导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规律。

我还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要抓住化学这门课的特征,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形成化学理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从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事实上,不管学生化学成绩好不好都对化学实验很有兴趣。利用这个优势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在实验课上要勤动手多思考,善合作多严谨。通过海带提碘的实验过程,体会生活与化学的关系,增强化学学科的人文性。

通过气体制备实验的设计,体会设计的技巧严谨,增强化学实验的科学素养。多提供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五、考好成绩重复习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做好期期末复习工作的好坏,是直接影响通考的成绩,所以期末复习工作,我们能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每个阶段,我们要复习什么内容,都做到心中有数,复习的练习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

对不同层次的题目进行辅导和练习,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适应通考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常利用中午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为提高通考的合格率,我们不断耕耘。同时,对于学生作业我们基本上做到全收全改,做好每次测评工作。从反馈回来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做好辅导和改进的调控工作,为全面提高统考成绩而不断地进取。

高一化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化学教学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化学知识系统和化学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教与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它的中心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怎样才能在教与学的统一中完成这个中心任务呢?通过对学生的研究,发现学生差别很大,主要表现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方法上和信心上三方面。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以下分层教学对策:

一、弹性调节难度

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胃口,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若要求过高、过难,学生接受不了,会产生厌学情绪,成绩更差;若要求过低,学生会感觉太简单、无味,不投入精力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后退。所以我对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要求不同,进行弹性调节,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加强方法指导

对原有知识基础较好、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信心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学有余味;对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信心时弱时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由学生自己阅读,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三、课堂、课后有分别

不管是难度和广度的调节,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中心任务的主战场,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渠道,所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备课时坚持启发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化学学科的待点,多做实验,联系生活,从各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适当利用课件加强教学直观性。注重课堂的节奏、容量大小,充分发挥教师语言的特点,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课后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培优补差的方式。

四、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使教学工作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我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共享,全备课组共用。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每章至少一次的学生实验,要求全体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课后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习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

以上是我进行化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向老教师学习请教,争取更大的进步。

高一化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一、教材分析:(结构系统、单元内容、重难点)

本学期教材为苏教版化学必修1的内容,共分四个专题:

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专题1与初中衔接紧密,主要介绍学习研究化学的基本方法和思路,为后续三个专题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专题1还涉及了化学计量方法的学习。

重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更多的则是元素化合物知识,通过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来理解基本理论和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难点:n、V、M、m、N、NA、Vm之间的转化关系,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系统性

二、学生分析:(双基智能水平、学习态度、方法、纪律)

我校高一年级有十个班,其中四个文科班,两个提前班,四个理科班。学生刚从初中进入高中,对化学的研究方法没有整体的认识,已能够用质量进行定量分析,接触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有限。学习过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备,酸碱盐和少数的氧化物,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元素、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正在逐步发展。

初入高中,一切都很新鲜,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较高,但是未形成规范,学习方法有待改善,纪律管理需要强化。

三、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化学1的学习,初步掌握化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结构系统,学会分析归纳总结。初步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并能应用于化学物质性质的研究,在实验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四、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的具体措施:

教师做到集体备课和课后反思,参加教学研讨活动,积极收集相关教学资源信息,学习最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分析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

五、期末总结:

整个学期,教学进度符合要求,能够完成要求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初学物质的量时,完全不能接受一个全新的物理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在习题和学习中不断理解物质的量,并能够应用物质的量解决问题。总体上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计划。

对于教学的难点,学生的学习总是循序渐进的,所以不要求一步到位,而是像教材的编制一样,采用螺旋上升式的。在整个教学中,贯穿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经常巩固复习提高。较多的反应和化学方程式,学生在记忆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平时上课要灌输书写化学反应的方法和规律。

如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不能共存,氧化性物质和还原性的物质不能共存,根据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和氧化还原的原理书写产物并配平化学方程式。教学难点的突破上比较困难,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需要重复讲解复习。教学重点能够落实到位。

18.高一化学教学计划集锦 篇十八

高一化学教学计划1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四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特制定以下计划。希望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习进行学习。

一、弹性调节难度

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胃口,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学要求,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若要求过高、过难,学生接受不了,会产生厌学情绪,成绩更差;若要求过低,学生会感觉太简单、无味,不投入精力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后退。所以我对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要求不同,进行弹性调节,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加强方法指导

对原有知识基础较好、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信心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学有余味;对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信心时弱时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由学生自己阅读,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三、课堂、课后有分别

不管是难度和广度的调节,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中心任务的主战场,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渠道,所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备课时坚持启发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化学学科的待点,联系生活,从各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适当利用课件加强教学直观性。注重课堂的节奏、容量大小,充分发挥教师语言的特点,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课后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培优补差的方式。

四、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使教学工作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我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按时按量的布置了学生作业,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

五、实验教学有待加强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尽量做好每个演示实验。本人教学中,课前准备较周密,演示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良好,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得清楚;教师应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给学生示范,甚至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感性知识上升到抽象的思维。

以上是我进行化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想法,我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高一化学教学计划2

本学期下学期,我继续担任高一五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特制定以下计划。希望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习进行学习。

一、工作思路: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化学必修2》是高中化学课程必修部分的第二个模块。本册教材通过《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有机化合物》、《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四个专题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从个别到一般的化学元素化合物的规律总结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定性研究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热能,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反应速率的简单介绍,为选修四打基础;掌握简单常见有机物甲烷,乙烯,苯,乙醇等有机物的性质及用途,为选修五打基础;通过对一系列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学习,使学生对元素化学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 题。

二、重点目标:

完成必修2教学内容,实现模块要求的三维教学目标,熟悉高考化学的题型和命题趋势,尽快提高教学基本功。基于普通班和重点班的区别,所以要区别对待。重点班的同学在课上要多一些自主学习,在其能够接受的范围内组织讨论,自己归纳、总结。自己动手探究等多种方法。同时,对优生强化学习,进行提优,对差生同样要做好补差工作。对普通班的学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知识点尽量简单化,力求学生能够理解。同时降低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也能适当放进一些学生活动以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具体工作措施:

1、弹性调节难度

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胃口,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学要求,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若要求过高、过难,学生接受不了,会产生厌学情绪,成绩更差;若要求过低,学生会感觉太简单、无味,不投入精力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后退。所以我对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要求不同,进行弹性调节,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2、加强方法指导

对原有知识基础较好、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信心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学有余味;对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信心时弱时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由学生自己阅读,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 法。

3、课堂、课后有分别

不管是难度和广度的调节,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中心任务的主战场,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渠道,所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备课时坚持启发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化学学科的待点,联系生活,从各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适当利用课件加强教学直观性。注重课堂的节奏、容量大小,充分发挥教师语言的特点,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课后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培优补差的方式。

4、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使教学工作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我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按时按量的布置了学生作业,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 馈。

5、实验教学有待加强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在教学中尽量做好每个演示实验。本人教学中,课前准备较周密,演示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良好,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得清楚;教师应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给学生示范,甚至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感性知识上升到抽象的思维。

根据新课程模块要求,尽可能采用边讲边实验、分组实验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方法和技能,了解化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形成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四、课时计划:(略)

高一化学教学计划3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合计14课时)

第一课时:绪言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共4课时)第一课时(回忆化学反应的分类)第二课时(用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第三课时(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补充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比较)第四课时(练习及其讲解)

第二节:离子反应(共4课时)第一课时(电解质以及强弱电解质)第二课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第三课时(离子共存的条件)第四课时(练习及其讲解)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课时)

实验二课时,复习一课时以及小考一课时

第二单元:碱金属(合计6课时)

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共2课时)第一课时(钠的性质以及用途)第二课时(钠的化合物的性质)

第二节:碱金属(共2课时)第一课时(碱金属概述及其物理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第二课时(碱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

复习1课时,练习1课时

第三单元:物质的量(合计13课时)

第一节:物质的量(共3课时)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单位所表示的含义)第二课时(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以及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第三课时(有关物质的量适用范围及其计算)

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共3课时)第一课时(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其阿佛加得罗定律及其推论)第二课时(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第三课时(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有关计算)

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的配制(3课时)第一课时(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其注意事项)第二课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误差分析)第三课时(溶液浓度的计算与换算)

复习1课时 实验1课时 考试1课时 讲解1课时

第四单元:卤素(合计12课时)

第一节:氯气(共4课时)第一课时(氯气的物理性质、结构以及部分化学性质)第二课时(氯气的化学性质)第三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1课时

第二节:卤族元素(共2课时)卤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及递变性

补充:卤素氢化物的性质及实验室制法(1课时)

练习1课时,考试1课时

第三节:物质的量有关计算(3课时)

第五单元: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11课时)

第一节:原子结构(2课时)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3课时)

第三节:化学键(3课时)

复习2课时,考试1课时

高一化学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提高教学工作质量为重点,切实加强教学研究和教改实验工作,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大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二、基本情况

1、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高一年级3、4两个班,共有学生138人,班主任分别为李多宽和方跃老师。这两个班的学生全部是学校录取进校的普高新生和部分职高生,基础差、底子薄,想让他们对化学有兴趣并学好化学,以及明年选择理科,任务相当艰巨。因两个班为高一年级新生,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在增进了解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学生学习对化学的兴趣。对教师的亲近,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

2、教学情况分析

对于高一新班,科任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让他们明确知晓化学教师对他们的基本要求,知道他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如规定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特别是没有预习时是不允许进实验室进行学生实验的,没有理由是不能不交作业的,上课有问题只要举手示意就可以提问的等。要求学生准备好听课笔记,最好准备一本相关教辅书籍等。对化学特别有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将会利用周六对其培训。

本学期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必修1内容,既有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内容,也有元素和化合物等知识,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的把握,更应重视科学方法的培养,科学态度的形成。

三、本期教学目标

1、思想教育目标

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审美情趣;通过化学绪言中化学史及第一章化学新能源的学习,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与创新意识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针对高一新生求知欲望强烈的特点,要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祖国化学化工事业的发展作出新贡献。

2、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物质的量等量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辩证思维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通过碱金属、卤素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基本化学实验技能。

3、知识传授目标

本学期通过有关化学基本概念和元素基础知识的学习,首先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这一基本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其次,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知识的学习,要让学生牢固掌握化学用语的使用。要通过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碱金属和卤素性质的实验深化对有关元素化合物及化合物性质的理解。

四、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1)基本理论的重点是氧化还反应、离子反应及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特别是物质的量),要注重化学用语的应用,化学计算技能的形成和提高。

(2)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点是钠、过氧化钠及氯气的相关性质,氯气的制备,关键是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技能为一定量物质的量浓溶液的配制

2、教学难点

(1)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2)物质的量概念的建立及计算。

3、相互联系

本学期是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的第一学期,学生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适应新的环境,教师要协助班主任逐渐让学生从过分关怀的初中阶段改变过来,以培养学生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较快解决高中课时容量与难度比初中大,教师的教学节奏比初中会快,作业比初中多的现状,以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坚持按教学计划授课,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不随意拓宽教学内容。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课堂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突出合作者、帮助者、引导者的角色,要尽量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究活动来寻求问题的解决。

2、认真分析学生学习状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多与学生谈话,多了解学生对化学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3、加强实验研究,重视实验教学,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把实验作为探究知识、验证知识的重要手段,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建议学校开放实验室,作为科任教师可协助实验员开展对学生进行实验辅导。

4、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以延伸课堂教学空间。每周安排一次进教室答疑,以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5、加强平时的复习巩固,加强平时考查,通过随堂复习、单元复习和阶段复习及不同层次的练习等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及时巩固和逐步系统化,在能力上得到提高。不主张以多做练习的方式来提高解题技巧,而是要通过方法与技能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能力本位,要通过能力培养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利用周六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让对化学有兴趣并学有余力学生进行超前学习,本学期的目标是学完高一第一册教材,并通过辅助练习不断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7、主张学生至少有一本化学教辅书,以弥补教材习题的不足;主张学生订一份《中学生化学报》这类的报刊,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主张每周检查一次学生课堂笔记,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一化学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和要求

认真贯彻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受益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新课程下的化学高考做准备。

二、具体工作和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加强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研究新课标,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2、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提倡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地转变,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

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与要求,可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4、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作用

集体备课,集体讨论,补充完善。同时,根据各班的具体情况,适当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标准,让学生学会并且掌握,教案应体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及时反思、归纳总结修改。备课组要做到资源共享。作业在完成课本上的习题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完成补充习题。

三、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与操作

新课程强调化学教学是化学活动的教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设置问题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尽量让问题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突出促进学生、教师的发展,体现学科特点、教师特色,备课思路过程要有特色。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状态、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和个性差异,注重师生情感互动,让学生有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提高学习效率打下感情基础。

树立“团队”精神,注重发挥集体力量,提高备课的质量和效率,并及时在课后记下教学随笔,进行教学反思,并大力提倡“集体备课”方式。

2、授课要求

(1)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新知识的引入

(2)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树立化学课堂教学是化学活动的教学的观念。

(3)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4)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5)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造精神。

3、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是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记录学生成长和评价反馈的重要手段。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适量性(2)层次性(3)针对性(4)实践性(5)探索性

课外辅导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的辅助手段之一。形式可以有一般辅导、个别辅导、学生互相辅导。各班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兴趣小组、竞赛辅导小组等。

5、测验评价

必要的测验检查是检测教学效果、激励学生学习的一个有效方法。各专题及时过关考试,认真对待。

上一篇:六年级下册数学竞赛题下一篇:中班科学活动:《舞台灯光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