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诗朗诵(共20篇)
1.教师节-诗朗诵 篇一
教师节诗朗诵
朗诵者:苏毅王晓茹刘立华温会影康素景
李田中宋红彦周会娟周影
宋红彦: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
王晓茹: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
齐:这就是我们崇高的劳动!
刘立华: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架起桥梁,在现实和理想之间铺设跑道。
素景:用智慧和毅力,用生命和挚爱,塑造着一代人,塑造着一个伟大的时代。齐:这就是我们崇高的事业!
李田中:园丁的汗水,在绿叶上闪光;教师的汗水,在心灵中结果。苏毅:园丁的梦境,常常是花的芳香,叶的浓荫;
宋红彦、刘立华、温会影:花的芳香,叶的浓荫。
周会娟:教师的梦境,常常是甜甜的笑脸,朗朗的书声;
王晓茹、康素景、周影:甜甜的笑脸,朗朗的书声。
李田中:这就是我们执著的追求!
温会影:讲台上,书桌边,寒来暑往,撒下心血点点;
周影:绽花蕾,育桃李,春华秋实,拳拳赤诚一片。
李田中:日历上只有春天,生活中只有播种。
齐:这就是我们无私的奉献!
宋红彦:用灵巧的手,栽种永吐芳香的桃李;
王晓茹:用深沉的爱,培育永不凋谢的花朵。
齐:这就是我们宏伟的志向!
苏毅:一个常年和孩子在一起的人,心灵永远活泼像清泉;
周会娟:一个热情培育小苗的人,希望永远会跳动在心间;
刘立华:一个忘我耕耘的人,形象在孩子们记忆中鲜活;
康素景:一个用心温暖别人的人,自己的心必然是扬起的风帆。
齐:这就是我们精神的支柱!
温会影:看一年一度絮飞柳长,耐一年一度蝉鸣酷热,周影:咏一年一度秋雨潇潇,搏一年一度风雪严霜。
李田中:身无华贵,心系天下;读书万卷,情思育人。
宋红彦、苏毅、刘立华、温会影:用灵巧的手,栽种永吐芳香的桃李;王晓茹、周会娟、康素景、周影:用深沉的爱,培育永不凋谢的花朵。齐:这就是我们宏伟的志向!
刘立华:有人说,老师是托起太阳的人。可我要说,我们是严冬里的火炭,酷暑里的浓荫,湍流中的站脚石,雾海中的航标灯。
康素景:有人说,老师是授业解惑的人。可我只知道,粉笔写下的,是通向学生心灵的特殊语言,悦耳像叮咚的山泉,亲切似潺潺的小溪,激越如奔泻的江流。。。
温会影:这就是我们崇高的劳动
周影:这就是我们崇高的事业
刘立华:这就是我们执着的追求
康素景:这就是我们无私的奉献
苏毅:这就是我们宏伟的志向
周会娟:这就是我们精神的支柱
宋红彦:三尺讲台酬壮志
王晓茹:一颗丹心照九天
李田中:一代师表千秋业
齐:巍巍师魂万事传!
2.教师节-诗朗诵 篇二
1. 节奏
不管是诗歌也好, 音乐也好, 都要讲究节奏性, 无节奏的诗歌和音乐都是不完美的。朗诵诗歌时, 若缺乏音律, 那么听众就无法感受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 无法体会诗中的寓意。音乐中若无节奏, 那只是一盘只有音列的散沙, 毫无律动可言。
诗歌与音乐本来就有着天然的联系。朱光潜先生在《诗论》里曾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说:“诗歌、音乐, 舞蹈……他们的共同命脉是节奏。”“诗歌可以没有意义, 音乐可以没有谐音 (harmony) , 舞蹈可以不问姿势, 但是都必有节奏。”这就说明有节奏的音乐和诗歌才是美丽的奇葩, 如果把节奏抛掉, 一切音乐与诗歌都将会失去主体框架, 成为无花果。
现代派诗人对节奏的解释是这样的“节奏是诗的生命, 也是诗的音乐起点。”梁宗岱在评述瓦莱里时说“艺术的生命是节奏, 正如脉搏是宇宙的生命一样。”《致橡树》从背景音乐起到语言的进入, 朗诵者不仅要把音的韵律把握精准, 而且语速的节奏要控制的与音乐基本一致, 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虽然从理论上讲音乐不具有语义性, 但语言的内容结构以及朗诵的节奏却与音乐密切相关。正因为音乐中的节奏具有生命力, 听众对它的感知就不会只滞留在听觉上, 而是在听觉的牵引下, 投入整个身心, 尤其要让身心、生命运动的节奏与音乐节奏并联在一起, 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2. 情感
音乐和诗歌本质上都属于抽象性情感, 正如因果音乐学家柯克在《音乐语言》一书中所讲:“事实上, 音乐是‘包含着音乐以外的’正如诗歌是‘包含着文学以外的’, 这是因为, 音符和文字一样, 有情感的含义。让我们再说一遍, 音乐, 在伟大作曲家的笔下, 用纯属他个人的变现方法最完美地表达了人类的普遍感情。” (柯克:《音乐语言》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1年版第45页) 所谓音乐中表达的情感不仅仅是情感感知, 重要的是渲染一种气氛, 而这种气氛往往通过欣赏者的内心对文字内容产生共鸣。配乐诗朗诵正是利用音响与文字的结合, 来体现音乐与诗歌两者存在的共性关系。《致橡树》中一句“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就把爱情诠释的尽善尽美。庄子在《人间世》中又说:“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 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从这里人们感悟音乐背后的“道体精神”, 才能达到一种从有到无的精神超越。这与《致橡树》中:“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短短的几句话就阐释了‘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 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的理想爱情。使听众在听的同时也在心里能感受到了他们理想中的爱情。这就是乐之动容, 诗之默化的结果。
3. 意境美
诗歌和音乐都试图向大家表现一种意境美, 这种意境需要欣赏者细细品味方能深得其精要。《文心雕龙·物色篇》:“物色之动, 心亦摇焉。”说的就是由远及近的过程。从意境的角度上来说有意境及心境的过程。诗有三境:一曰物境, 二曰情境, 三曰意境。音乐也如此。意境就是音乐与诗歌的内容融合在一起产生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情感状态。意境好比音乐和诗歌的翅膀, 有了意境才能使乘着音乐的翅膀伴着音乐的诗歌飞的更高更远。
《致橡树》是一首赞美伟大爱情的优秀诗歌, 诗中:“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就是描述意境美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情景交融。意境之美, 在于它以文字所描摹的有形形象, 蕴含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 引发欣赏者想象中的无形形象, 充分满足欣赏者的艺术再创造的审美心理和欲望。它是诗人之情和他描绘的实境, 欣赏者之情与他所想象的虚境的统一。欣赏意境的美, 不但要紧扣诗歌的形象及诗人的情思, 更要展开想象的翅膀, 调动生活的经验, 进行“二度创作”。因此, 对于诗歌和音乐而言, 想象、联想和幻想, 不仅是意象的联缀、运动, 而且是意象的创造, 境界的拓展, 情感的释放。没有想象、幻想和联想, 也就没有俊逸精妙的诗歌和令人陶醉的音乐。
可见音乐和诗歌在意境上相关相联, 二者甚至密不可分。在此还要注意朗诵者的感情处理, 这要求诗歌、音乐、朗诵者的感情融为一体, 才可达到意境美的最高境界。感悟意境, 要展开想象的翅膀, 要与内心情感互动, 要用心地去领悟, 要让自己的思绪参与其中, 在音乐与诗歌的意境中放飞心灵。
二、配乐诗朗诵的感染力
音乐作为听觉的艺术, 是通过欣赏者的内心感受发挥其作用;诗歌作为语言艺术, 是通过书面的导入和语言的叙述与内心产生共鸣发挥其作用。而配乐诗朗诵是通过两者的结合来体现内在精华的, 它们最大的相同之处就在于两者都借音乐来充分地高度概括表现人们最内在的心理感受与丰富微妙的感情状态, 这是最具感染力的艺术特征之一。
整首诗是清晰的, 概念的意义是明晰的, 但它同时也是不受限制的, 即开放的、诗性的、充满音乐感的, 诗所呈现的是一切生命的自然融合与交流, 意象间的整体性的有机组合以及由此产生的内应外合是诗歌音乐性产生的重要原因。在艺术表现上, 这首诗歌用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 开朗、坦诚地把诗人的心灵世界予以抒发, 与此同时, 音乐从动机开始把情绪带动起来, 诗歌《致橡树》在音乐的烘托下进入, 诗中运用形象的比喻把自己比作‘木棉’, 把心中的他比作‘橡树’, 我们仿佛看到这样一个画面:两人相偎相依又相互扶持的爱情景观。另外, 加上朗诵者有感情的朗诵, 音乐的加入让人们在意识里敞开了对这种伟大爱情的崇高和向往。诗中带着一种清新的灵气和微妙的暗示, 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在这里要注意一点, 背景音乐的选取应与诗歌语言、意境及情感等个性风格相一致, 这不仅能让你更快的进入状态, 而且能让诗歌更富有感染力, 它能让人更好更深的理解诗歌的意境, 陶醉其中。
诗是语言的艺术, 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感情, 充满想象, 有美的形式, 有感染力, 有永恒的价值。诗有独特的形式, 有一定的节奏, 有清楚的尾韵, 和音乐相似。所以, 有人说诗是“带有音乐性的思想”。除音乐性外, 诗的语言特别优美和精练。形象、比喻、象征等手法用得多而巧妙。音乐的加入使诗歌更深化一层, 不仅提高了诗歌的鉴赏力更把诗歌的感染力表达的淋漓尽致。
结语
音乐具有感染人们灵魂的力量。在诗歌朗诵中, 背景音乐仅次于语言, 是必不可少的声音结构元素, 音乐的功能尤其表现为对语言、情感烘托和内在诠释。由于音乐的介入可以为诗歌表达提供更大的艺术空间, 所以, 诗歌朗诵的配乐显得尤为重要, 不仅要求朗诵时, 背景音乐的选取应与诗歌语言、意境及情感等个性风格相一致。而且要把握好诗歌与音乐的节奏、情感、意境的共性关系。因此, 从某种角度上说, 对配乐诗朗诵欣赏就不会仅仅局限在诗歌上, 而是在诗歌的音乐性因素上, 如果没有音乐的充入, 再好的诗歌也是不完美的, 在某种程度上就不能称之为“寓以诗人句法, 清壮顿挫, 能动摇人心”诗歌欣赏。这就充分地说明了音乐与诗歌是密不可分的。
摘要:诗歌与音乐的结合可谓深而久远了。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 诗歌与音乐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联系, 诗歌在近千年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始终与音乐保持着唇齿相依的不解之缘。这两种艺术也是在当今社会中最具有深刻影响力的。优秀的配乐诗朗诵《致橡树》从形式和内容上都体现了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节奏,情感,意境美,感染力
参考文献
[1]沈致龙、齐东海.音乐文化与音乐人生[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2]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9.
[3]单敏.论新诗和音乐的互动[N].贵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5) .
3.诗朗诵:数思如水 篇三
舒卷如云,看变化万种,
玉洁如冰,实本性纯净
——谁能穷尽水的变化,
谁能把握思想的驰骋?
其实,数学思想,
正是水的化身,水的结晶,
用不着寻寻觅觅,
水,早已进入圣人之思,
孔子说: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老子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水啊,流动不息的水,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正如数学思想在流动中交汇,
显出惊天动地的神伟!
水啊,孕育生命的水,
滋润着万物,那月光般柔美,
正如数学,是科学的皇后,
引无数英雄终身追随,
水啊,柔弱却灵慧的水,
江海纵横,无坚不摧,
正如数学思想的坚定有力,
洞穿万物的本质和原委!
水啊,明净纯洁的水,
一片冰心在玉壶,
正如数学思想的光辉,
驱除混沌,涤尽我们的无知与蒙昧,
而,数学思想,
如大海一样博大深广,
牛顿说:
我只在海边捡了几个美丽的贝壳;
即使是一滴水,
也包含了一个大世界,
一个数字,一个方程,
揭示了万事万物的数量和关系,
数学思想,
虽如水一般变化无穷,
却也并非不可捉摸,
当她用数学语言展现在面前,
凝聚成人类共同的财富,
就像那流动不定的水,
凝结成品莹的雪花、冰凌,
让我们大开眼界,一饱眼福!
当思如涌泉,
我们如饮甘霖,
享受数学思想的滋润;
当思如小溪,
我们吸纳百川,
积蓄着力量;
当思海枯干,
我们放飞心灵,
一旦灵感袭来,
就能开山辟地,
奔向广阔的大海,
甚至,化作飘逸的云彩,
自在地翱翔于无穷的天空,
瞧!
4.教师节诗朗诵稿 篇四
老师的节日,今天又来到。
老师为我们的成长,不知付出了多少辛劳。
老师对我们的抚爱,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老师,您好!
人们把老师比作红烛,照亮别人而把自己燃烧。
人们把老师比作园丁,培育桃李开遍天涯海角。
教师是太阳底下崇高的事业。
老师给了我们理想的阳光和智慧的阳光。
老师引导我们走上洒满阳光的人生之路。
老师期望我们成为新世纪的太阳。
老师的话儿像春雨滋润我的心。
老师用知识的雨露浇灌我们成长。
温柔的春雨,就是老师对我们的抚爱。
老师的言传身教,像春雨润物细无声。
老师甘当绿叶,把我们当红花托起。
老师是一片绿叶,乐于默默奉献。
绿叶的绿色象征着老师青春常在。
当我们像鲜花盛开时,永远忘不了绿叶的恩情。
老师像大树,头顶蓝天,脚踩大地,默默地为社会造福。
老师是大树,为世界带来一片春色。
老师播撒希望的种子,把我们培育成一片树林。
小树长成栋梁材,不忘园丁培育恩。
是啊,老师的热情像太阳,老师的教诲像春雨,老师的风格像绿叶,老师的事业像大树,我们的老师就是好。
教师节诗朗诵稿2老师,辛苦了
是谁--
把无知的我们领进宽敞的教室,教给我们丰富的知识?
是您!老师!
您用辛勤的汗水,哺育了春日刚破土的嫩苗。
是谁--
把调皮的我们
教育成能体贴帮助别人的人?
是您!老师!
您的关怀就好似和煦的春风
温暖了我们的心灵。
是谁--
把幼小的我们
培育成成熟懂事的少年?
是您!老师!
您的保护让我们健康成长。
在金秋时节结下硕果。
您辛苦了!老师!
在酷暑严寒中辛勤工作的人们。
您辛苦了!老师!
把青春无么奉献的人们。
我们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
--您辛苦了
教师节诗朗诵稿3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作出的奉献!
诗词歌赋,颂不完对您的崇敬!
您用知识甘露,浇开我们理想的花朵;
您用心灵的清泉,润育我们情操的美果。
在这不寻常的节日里,献上我们深深的祝福!
每年,我把第一缕春光和贺卡一起寄给您,我亲爱的老师,愿春天永远与您同在!
阳光普照,园丁心坎春意暖;
雨露滋润,桃李枝头蓓蕾红
--祝您教师节愉快。
您是园丁,为祖国山川添秀色;
您如春雨,润育桃李,神州大地尽芳菲。
在这喜庆的节日里,让我献上一支心灵的鲜花,向您表达忠心的祝愿。
用满天彩霞谱写颂歌,用遍地鲜花编织诗篇,也表不尽我们对老师节日的祝贺!
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
在您的节日里,我要把一份崇高的敬意献给您。
敬爱的老师,您的谆谆教诲如春风,似瑞雨,永铭我心。
我虔诚地祝福您:康乐、如意!
我们从幼苗长成大树,却永远是您的学生。
在您花甲之年,祝您生命之树常青。
您因材施教,善启心灵。
我们捧着优异的成绩,来祝贺您的胜利!
老师,祝您教育的学生,人才济济,精英辈出。
老师,您是真诚的、善良的、美好的。
愿所有同学的心扉都向您敞开。
愿我这小溪的乐音,永远在您深邃的山谷中回响。
海水退潮的时候,把五彩的贝壳留在沙滩上。
5.教师节集体诗朗诵稿 篇五
老师就象园丁,养育着我们这一株株花朵,却辛苦了自己,直到体力耗尽。
我们长大了一定要成为国家的栋梁,啊!老师就是这么无私!
啊!老师我们爱您!
教师节集体诗朗诵稿范文二:《老师,辛苦了》是谁——把无知的我们领进宽敞的教室,教给我们丰富的知识?
是您!老师!
您用辛勤的汗水,哺育了春日刚破土的嫩苗。
是谁——把调皮的我们
教育成能体贴帮助别人的人?
是您!老师!
您的关怀就好似和煦的春风
温暖了我们的心灵。
是谁——把幼小的我们
6.幼儿园教师节诗朗诵 篇六
走过冬的严寒,走过夏的酷暑
培养出莘莘学子
一只粉笔
指点知识王国的迷津
一块黑板,记下比海还深的真情
一个讲台,映照着园丁浇灌鲜花的艰辛
三尺教鞭
挥向通往理想境界的途径
我们是繁星
您是月亮
把优美动听的故事“讲给”我们听
让我们能进入美好的梦境
清晨的阳光是您那灿烂的微笑
不管我们失败还是胜利
不管我们后退还是前进
您,都会用微笑鼓励我们再接再厉
老师
慈祥的母亲
老师
千万颗童心的梦想
老师
祖国赋予您特殊的使命
让您把一棵幼小的禾苗
培养成祖国的栋梁
老师
我要您那慈祥的面容永不变老
老师
我要您那明亮的眼睛永远不黯淡
老师
我要您那乌黑的头发永不变白
老师
我要您那疲劳的双手变的轻松
老师
我要为您歌唱,为您祝福
老师
您是我最敬佩的人!
7.感动你我——诗歌创作朗诵大赛 篇七
北京工业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初中)的姜海才老师以教材为依托,利用“双课堂”教学平台组织了一场诗歌创作朗诵大赛,激发、培养了同学们的阅读和写作热情,收到了传统课堂难以达到的效果。他是如何做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前在“双课堂”教学平台,教师安排了两个活动:一是推荐七篇文章,让同学们分成七个小组认真研读和讨论。文章的来源包括课内和课外,分别是《老哥哥》《台阶》《手》《信客》《老王》《阿长与<山海经>》和《苦恼》。二是让大家根据本组研读的文章,共同探讨、创作一首体现主人翁性格特征的诗歌。
课中设计了两大部分:演讲和投票。
其中,“演讲”部分又嵌套三个小环节:第一,是让每组同学上台集体朗诵本组创作的诗歌;第二,是让该组的学生代表分享一下诗歌的创作思路和心得;第三,是让其他组的同学对该组诗歌进行点评,姜老师适时进行总结。“投票”部分,教师让所有同学在“双课堂”教学平台上票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三组诗歌。李某同学带领的小组创作的《记忆追逐心灵归处》得到了现场师生的一致认可,获得最佳诗歌荣誉。诗的最后一句“小母马,我的儿子死了”,道出了主人翁的悲凉与凄楚,让听者为之动容,引发强烈共鸣。
课后在“双课堂”教学平台上根据老师和同学们的建议,继续修改和完善本组的诗歌作品。有些组还尝试进行了第二首诗歌创作,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热情被很好地激发了。
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创造出好的作品,“多读”是必要前提。如何在纷杂的氛围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呢?姜老师创设的“诗歌创作朗诵大赛”是个有益的尝试。通过论坛互动和课上分享,学生对语文阅读、写作有了新的认识,语文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本节课授课时间是2015年12月15日,是一节小说阅读课,教学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该单元的所有小说都是以“爱”为主题的,让孩子们从文章中阅读爱、感悟爱,最终学会奉献爱、创作爱。
【案例亮点】
亮点1:齐心创作修改诗歌
各小组同学通过阅读老师提供的原文,合作探讨出希望在诗歌中表达的人物特质,并在“双课堂”教学平台的“互动讨论”中发表共同创作的诗歌初稿。以往,小组合作受时空的限制明显,学生必须在同一时间、聚在一起才有合作的可能。现在,“双课堂”教学平台打破了这一局面,学生不用见面,只要在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感想,就可参与讨论,建立合作。就本课的课前任务来说,同学们一有时间便在论坛中发言,根据诗歌的形式和语言,不断修改本组作品。有时候,仅仅是一个字的修改,诗歌的意境就完全不同。例如在李某组创作的第一稿诗歌《记忆追逐心灵归处》中有这么一句话:“却,伸手不见五指。灯,隐约勾勒背影。”刘某同学读后,感觉缺点什么,但又说不出来;而董某同学认为,应该把诗歌中的“却”改成“夜”。因为“却”字虽有转折之意,但和后面的“灯”无法呼应。这样的修改,让诗歌更有意境,可以展现完美的、凄冷的画面(见图1)。类似于这样的修改很多,大家精益求精,都想提交出一篇完美的作品。在同学们的不懈努力下,经过一轮又一轮、一次又一次修改、完善,最终,一首诗歌作品完成了。
亮点2:集体朗读诗歌
课堂上,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独特的诗歌诵读方式:有的组是一人朗读一段;有的组是领读、齐读穿插着朗诵;有的组是根据诗歌内容分角色扮演朗读;有的组还齐声重复重点段落,以示强调。例如程某组的《长妈妈》,他们组共五人朗读该作品:首先由一位同学朗读题目,然后分别由其他四位同学朗读第一段的四个季节;第三和第四段的内容分别由两个人齐读;最后一段首先由一个人朗读,最后以五人齐声再次朗读的方式结束(见图2)。全班90%以上的同学都参与了朗读,这充分体现了班级的合作与集体精神。每一篇作品都凝结了团队成员的心血:创作、修改、朗诵,将团队进行到底。
亮点3:创作过程分享和同伴精彩点评
同学们进行完精彩的诗歌朗诵之后,还相互分享了诗歌创作的过程,全面阐释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古语,很好地呼应了本章课文“爱”的主题。
另外,学生对他人作品的评价也十分中肯,头头是道。以李某组创作的诗歌《记忆追逐心灵归处》为例,一位同学点评说:“这首诗的第一段体现出了整首诗的风格,‘惨淡的月光,空无一人’描绘出车夫当时的孤独,没有人陪伴。之后,诗歌又引用了文章中的一些事件,体现出了车夫想给别人述说他儿子的经历,但是总被人拒绝的失望之情。最后一句‘小母马,我的儿子死了’把全文提升到了另一个高度。”类似的生生互评,肯定了作者的创作,同学的赞美比老师的表扬效果都好。
亮点4:票选最佳诗歌
朗诵完所有的诗歌,教师带领大家在“双课堂”教学平台上投票推选出最优秀的作品,每人限投3票。同学们经过认真听、仔细考虑,投出了自己最神圣的一票。“双课堂”教学平台的统计功能,可以快速反馈同学们的投票结果(见图3)。最后,李某组创作的《记忆追逐心灵归处》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当天的最佳作品。这篇作品感情浓郁,用词准确,发人深思,也得到了现场师生的一致认可(见图4)。
【教学反思】
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我的教学经验不足,但有了电子书包教学平台辅助,课堂效果显著提高。同学在课堂上展示的所有作品,都是从课前的教学平台上生成的,我也紧随同学们的脚步,共同在平台中成长。同学们的问题也都一一掌握。掌握了学情,在课堂上可以做到得心应手。
同学们通过互动教学平台来讨论和学习,他们很喜欢这种不限时空的交流学习方式。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学生的沟通障碍,任何人都可以畅所欲言,这在以前是做不到的。同学们有空了就上来评论评论,你一言我一语,最后讨论出意想不到的成果。也让我大感意外。由于有了充分的讨论与发酵,他们的作品比以往的要好很多,我很开心。
尤其是这次活动,正赶上我在江苏宜兴出差学习,通过手机,也可以登录到平台中,查看学生们的进展,有问题及时引导,非常方便。这种教学形式的改变,让我受益匪浅,不再担心出差时无法照顾到学生的问题,学生有问题也能及时反馈,及时得到解决,不会产生滞后问题。
本节课作为一节诗歌朗诵课,不足处是没有做到诵读指导。有了这次的经验,我下次会更好!
作为新时代的老师,要的就是这种新时代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引领改变世界的新一代的人们。加油!
【专家点评】
信息化语文教学是什么?信息化只是手段,核心还是语文教学。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我们已经做了很多成功的探索。本节课也是一个成功的信息化教学案例。利用课内课文的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最后创作出自己的诗歌作品。有阅读,有写作,这就是语文学习的最根本的状态。只要这两个做到了,语文学习也就达到效果了。现今,我们语文活动要求学生读整本书,而这节课比读整本书的效果更好。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同学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与其他伙伴共同探讨学习,互相激励,共同提高。
新诗创作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适合。姜老师设计得非常好。同学们写的诗非常好,很有诗味儿。为什么有诗味儿?他通过阅读原文,对人物有了了解,随着讨论的深入,也渐渐对人物有了自身的感受,于是,借助诗歌把这种情感宣泄出来。有了感情在里面,也就很容易得到读者的共鸣。而且,不仅作品很棒,同学们的点评也很棒。这样的活动要多做,多做就能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了兴趣,语文成绩就水到渠成了。
———北京四中顾问、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顾德希
8.朗诵的艺术 篇八
朗诵也是一种独特的文艺表现形式,既能乐己也能乐人。它可以分为集体朗诵、独诵,配乐朗诵,剧本朗诵等。在朗诵过程中,不需要布景、灯光、音响、服装、化妆、道具、舞台等物质条件,也不需要有其他演员的协助,只要一个人。只要有一个地方——不论是车间、地头,还是街道、战壕,任何场所都可以进行演出,用艺术感染听众。
一、 朗诵的特点——响亮抑扬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上明确要求:学生能够朗诵文学作品,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因此掌握朗诵的特点非常重要。
如何能做到清楚响亮,要求朗诵者首先要有好的声音、清晰的口齿。好的声音即发音要有弹性,如珠子从口中弹出来。声音要掷地有声,响亮有力。不能拖泥带水,也不能连贯但含糊。
其次,朗诵者发出的每一个字必须气力充足,动程饱满。如“推动”,这两个字的韵母都是复韵母,tuī dòng。ui里其实包含三个元音uei。这三个元音都发出来就可以说是动程饱满了。若发成tēi dòng,则是发音错误,就不能说是好的发音。
第三, 朗诵者发音的调值必须到位。普通话有四种基本的调类,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习惯上称为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也称四声。如何做到高低抑扬,则要求朗读者要有明显的语调上的变化。这种变化来自作品中的思想、感情、情节、环境的变化。在朗诵中要充分表达出作品的思想内容,并且要有感染力,这首先要对作品有一个正确深刻的理解,其次还要有一些艺术的处理。
如冰心的经典名诗《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到一只很小的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这首诗歌前半部分叙事,后半部分是抒情。从声调上讲,整首诗应该前低后高。前面两个“有的”因为际遇不好适合轻音读,后面“不灰心的”“每天”“总希望”有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适合重音朗读。这样一来,诗歌的高低抑扬就有了一个明显的区分,用这样的语言上的表现力来激励听众,引起共鸣,这就是比较好的朗诵。
二、 理解和想象——于无字句处读惊雷
文艺作品无论是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首要是一个情字。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朗诵才能具有感染力。这就要求朗诵者对自己手中的朗诵作品有比较深刻的理解。理解它的每段每句甚至每个字所表达的思想。
朗诵是通过语言和声调表达思想感情来激励听众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行文简洁的诗歌,章节与章节之间、句与句之间,往往有很大的跳跃。朗诵者在诵读的过程中要加以合理想象给予补充,才能充分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
朗诵者要清楚地说出文字所赋予的形象和对他们的不同的思想态度,要通过语调和表情使生活中的形象、态度更加鲜明,更加突出,这样才能直观地感染观众,才能使朗诵达到应有的效果。
如朗诵高尔基的《海燕》这首诗,诗里出现了乌云、大海、闪电、雷电、狂风、海燕、海鸥、海鸭、企鹅等很多形象。作者是以暴风雨到来之前的大海为背景,深刻反映了俄国在1905年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他以暴风雨的来临比作革命形势的来临,以海燕比作革命者的英雄形象,海鸥、海鸭、企鹅比作这个革命时代中不同的人物,他们对革命持有不同的态度。朗诵者不能只表现出表面的形象,要表现出在这个典型环境下典型人物的典型态度。朗诵者要有丰富的想象,恰当的艺术处理,准确地朗诵出诗的寓意。朗诵者要有鲜明的态度,明确歌颂什么,批判什么。要紧紧地抓住主题,突出表现海燕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有着大无畏精神的革命者形象。要设想出海鸥、海鸭、企鹅等是些什么阶层的代表人物,表达出他们在革命来临前的反对和恐惧,用鲜明的对比来突出海燕的高大形象,来歌颂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
三、 朗诵的节奏
(一) 什么是朗诵节奏
节奏是指朗诵者波澜起伏的思想感情在语音形式上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回环往复。节奏和语气不能混淆,语气是以语句为单位,节奏是以全篇为单位。
(二) 朗诵文章节奏类型
根据节奏的基本特点、基本表现形式,节奏可以分为六种:
1.轻快型:语调多扬少抑,力度多轻少重,顿挫较少,语言流畅。基本语气及其转换都偏重于轻快,重点语句、段落更加明显。常用来表达欢快、诙谐、幽默等思想感情。
2.凝重型:语势较平稳,语调多抑少扬,顿挫较多,音强而有力。基本语气及其转换都显得凝重,重点句、段更为突出。
3.低沉型:语势多为落潮类,句尾落点多显沉重,音节多长,声音偏暗。基本的语气及其转换都带有沉缓的感觉,重点句、段更甚。如朗诵《卖火柴的小女孩》。
4.高亢型:语势多为起潮类,峰峰紧连,扬而更扬,势不可遏。基本语气及其转换趋于高昂或爽朗。重点句、段更为突出。如《白杨礼赞》、《海燕》、《三门峡梳妆台》。
5.舒缓型:语势多扬少抑,声音清朗而柔和,气息长缓。语速连贯,基本语气及其转换较为舒展,重点句、段更为明显。
6.紧张型:多扬少抑、多重少轻,气促音短,语速较快。基本语气及其转换较为急促、紧张,重点句、段更为突出。
(三)重音
重音是指朗诵、说话时句子里某些词语念得比较重的现象。一般用增加声音的强度来体现。重音有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两种。
1.语法重音
在不表示什么特殊的思想和感情的情况下,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而把句子的某些部分重读的,叫语法重音。语法重音的位置比较固定,常见的规律是:
①一般短句子里的谓语部分常重读;
②动词或形容词前的状语常重读;
③动词后面由形容词、动词及部分词组充当的补语常重读;
④名词前的定语常重读;
⑤有些代词也常重读。
2.强调重音
强调重音是为了突出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而把语句中的某些词语加以强调的音,又叫“逻辑重音”。强调重音没有固定的位置,它是根据表意的内容和需要来确定的。
一是突出话语重点,能表明语意内容的词句。
二是表示对比、并列、照应和递进等关系的词句。
三是表达某种强烈感情的词句。
四是比喻性的词句。
3.重音的表现方法
重音的表现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加强音量。即有意识地把某些词语读得重一些,响一些,使音量增强。
二是拖长音节。即有意将音节拖长一些,用延长音节的办法使重音突出。
三是重音轻读。表现重音,不一定非要增加音量,有时用减轻音量的方法,将重音低沉地轻轻吐出,效果反而会更好。一般在表达极为复杂而细腻的感情时,多用这种方法。如:“风一吹,芦花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我忍着笑,轻轻走过来。”
4.语速
语速是指说话或朗诵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紧松。说话的速度是由说话人的感情决定的,朗诵的速度则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相联系。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而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
(四)停连
9.教师节集体诗朗诵稿3篇 篇九
教师节诗朗诵稿
(一)一块黑板
三尺讲台
是您挥洒人生的天地
我们在您的天地里茁壮的成长
一支支粉笔
在您的手里
变幻成了黑板上的字
又变成了我们的头脑里的知识
一根根教鞭
在您的面前
不断的飘舞
把那些做人的道理飘进了我们的心里
您没有雄健的体魄
却给我们撑起了一片无雨的天空
您没有建筑师的双手
却给我们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石
您没有艺术家的眼光
却给我们建起了一座座雄伟的大厦
您那渊博的知识
让我们感受文明与希望
您那高远的胸怀
让我们懂得宽容与忍让
您那高尚的人格
深深影响着我们的心灵
感谢您老师
我们真诚的感谢您
您就像那一支默默的蜡烛
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
有您的光明的指引
我们不会在黑暗中迷失方向
感谢您老师
我们由衷地感谢您
我们不会忘记
您的言传身教还有您的谆谆教诲
您那用您的全部心血来支撑的守望
会永远激励着我们在人生路上不断前行
教师节诗朗诵稿
(二)您的眼睛像明亮的星星,闪烁着迷人的光华;
你的歌声像春天的小溪,把欢乐带给了大家。
无论我们走到哪儿,永远记住您的情;
无论我们走到哪儿。
永远记住您的话。
无论我们走到哪儿,永远记住您的爱;
无论我们走到哪儿,永远是您的一朵花。
亲爱的老师,我们永远爱你!
教师节诗朗诵稿
(三)多少年季节轮回,多少个春夏秋冬,你是红烛燃烧着亮丽的生命,奉献几多血和汗,不求青史留英名,你用真情传播着智慧的火种。
就象那春蚕献出一生的忠诚,就象那冬梅吟唱着早春的歌声。
多少个不眼之夜,多少次灯光长明,你在漫漫的长夜里有伏案的身影,青丝之间添华发,三尺讲台荡笑声,你用友爱缩短着心与心的路程。
你是那阳光融化冷漠的冰雪,你是那向导引人走出科学的迷宫。
啊!光荣的教师,辛勤的园丁!
10.教师节-诗朗诵 篇十
女:尊敬的各位领导
男:各位老师、各位同学(男、女)合:大家节日好!
女:秋风送爽佳节临,男:红花硕果暖人心。
女: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把欢庆编织成花海,把祝贺汇集成歌潮,向第二十六个教师节献礼。首先请允许我衷心祝愿全体教师节日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让我们诚挚的道一声:
(男、女):你们辛苦了!
男:今天,就让我们以“尊师”为主题,让我们饱含激情,放歌金秋,歌颂师魂,畅想未来,共同庆祝教师节,表达我们对亲爱的老师们由衷的敬意!本次朗读比赛的评委有:张旭辉校长、何国仁副校长、刘容根副校长、林秀英副校长、潘玉峰老师、潘建考老师和黄雪银老师,比赛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二名,比赛成绩将在赛后当场公布。
女:下面就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出第一位选手,一(3)班的刘盈盈同学带来的朗读《难忘师恩》
女:您似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男:您甘当人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下面请出三(1)班林伟思同学为大家朗诵《园丁颂》,大家欢迎。
男:三尺讲台,竖起了您高高的形象,两尺教鞭,挥洒着您美丽的人生。
女:我要歌颂教师,我要赞美教师,请欣赏二(2)班刘嘉惠同学带来的朗诵《教师颂》
女:无论是寒冬夏日,您的身影来回在课室和办公室之间,您的辛劳是为了造就学生的成才。
男:请欣赏三(2)谭丽萍同学多带来的朗诵《老师,你们辛苦了》
男:下面请欣赏一(2)班同学带来的朗诵《》
女:是老师传授我们知识,是老师教会我们做人,请欣赏一(4)班林晓欣同学带来的朗诵《感恩老师》
男:今天是您的节日,我要送您一束鲜花,表达我的敬意
女:今天是您的节日,;我要送您一首歌曲,给您带来甜蜜。请欣赏二(1)班四位同学带来的朗诵《九月的节日》
男:春风化雨,您的真情惊动天地;呕心沥血,您的奉献可歌可泣。请欣赏三(3)班杨钰玲同学的朗诵《谢谢您,老师》
女:一块黑板,记下你们无限的深情;一个讲台,辉映着你们无数的艰辛。请听二(4)班杨燕芯同学带来的朗诵《老师辛苦了》
女: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男:亲爱的老师,您就像燃烧的红烛一样,永远照亮学生的心灵。请欣赏一(1)班刘敏静同学带来的朗诵《红烛颂》。
女:一丛丛绚丽灿烂的鲜花,一颗颗饱满硕大的果实,都浸透了老师们不懈的追求和辛勤的汗水,请听二(3)班杨丽琼同学带来的朗诵《谢谢您,老师》
男:比赛结果还在紧张的计算当中,下面请学生代表、学生会主席谭丽萍同学代表全校同学致辞,表达对教师的感谢之情。有请谭丽萍同学。
女: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男:各位同学
女:会当出水三千里,直挂云帆济沧海。时代在前进,我们在发展。
男:相信在新一任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我们一定会朝着“办学特色鲜明、科学管理高效、教学质量突出、师生发展卓越”的目标前进,让我们每天快乐的工作,快乐的生活,我们(男、女)合:一路辉煌,一路高歌!
11.诗歌的朗诵技巧 篇十一
【关键词】诗歌 朗诵 技巧
一、以真挚的情感为基础
朗诵者应以真挚的情感来深刻感受诗人的感情,再呈现出适当声情技巧。可由以下三个步骤来达到:
解诗:所谓「解诗」,就是正确分析和深入理解诗的思想感情,探索诗人的创作动机及诗篇的构思。可由以下步骤来达到:
1、熟读诗——掌握作者:把握作者对诗篇的创作理念及构思,是最好且最直接的方式。——
2、深刻解诗:「解诗」并不是照着字面上的意义分析一下就够了,除了掌握作者外,而是要用自己的思想感情做基础,努力探索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动机。进而分析每段,每句,甚至每个字的内在意义。不仅这样,而且要把诗内所含的思想情感,逐渐变成自己思想情感的冲动,直到情不自禁不能不说的时候,再开始朗诵。
3、掌握基调:「基调」就是朗诵时整首诗的「主题意识」、「主题呈现」的整体方式。诗的基调可能是忧伤的、愉快的、励志的、哀恸的等等,
4、入诗
首先入诗的应是朗诵者。朗诵者因着深刻理解诗句而深受诗意感动,而后藉由丰富且适切的声情表达方式,感动了自己,最后感动了听者,双双进入诗境之中。
为了不使朗诵者误解诗人、诗意,因此,朗诵者在朗诵前有三项功课:一为字音正确,二为根据诗作的主旨,揣摹作者所要表达此字词的状态。譬如「冷」, 是「寒风刺骨」的冷?还是「冰天雪地」的冷?抑或是「春寒料峭」的冷?至于第三层次的抽象体会,朗诵者则需要更多练习,试着把握其中的精微之处。譬如「身冷但心不冷」的雪中送炭的「感激之情」,或是「身不冷心却冷」的世态炎凉的「绝望之情」,思索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该如何用声音来呈现。透过这三项功课,用心的朗诵者便可以适切地用声音来传达他所体会到的深层情感的部分。
深刻地体会诗作中的字词意义、状态、境界后,这时朗诵者必须将自己的情感触角导向作者或是作品,从感情的角度再来深刻地理解作者、理解作品,这时需要靠朗诵者平日的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累积。因此,若能在选择朗诵的题材时,配合朗诵者本身的年纪、历程等等的生命经验来挑选诗篇,相信必能有真挚的情感作后盾。反之,若相距过大,朗诵者在诠释上可能会十分吃力且容易矫情。
「完美的朗诵」是对朗诵者不间断的考验,要把握「诗情」、「声情」的轻重。重要的是,朗诵者以真挚的情感为基础,而听众是不是已经接收到朗诵者所传递出去的「诗情」。至于「声情」的技巧应该在不着痕迹之中,称职地扮演推手的角色。
二、以丰富的声情为方法
声音是很有「表情」的,不过一般人并没有特别注意它。仔细想想,我们经常能藉由别人的说话声调与语气中,探知他人的喜、怒、哀、乐。这也就是所谓的「声音的表情」。
用来表达诗情的一种方式。
1、字正:
2、腔圆:就是要求吟诵时声音饱满、圆润、优美和腔调婉转、圆活、动听。「腔圆」是对声音的再要求。若朗诵者只做到了「字正」而无「腔圆」,就算所发出的字音十分正确,但是听起来却缺乏了感情、不动听,就像是机器人说话般平述的口吻。因此,「腔圆」就是朗诵的第二重要的基本要求。
三、以适当的仪态为辅佐
任何需要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形式,如戏剧、舞蹈、相声等等,表演者整体的体态所传达出来的肢体语言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戏剧的舞台上,表情和动作是「主」;而在诗的朗诵舞台上,表情和动作是「宾」。表情和动作是不能喧宾夺主,损害了诗的「朗诵」,于是这期间的尺度就须是恰当的掌握。
在整体的仪态中,以眼神最为重要。眼神生动,是所有肢体动作的最基础的要求。若眼神恍惚、不专注,就算表情再逼真、仪态再自然,也让观众觉得缺乏真实感。但是,就团体朗诵而言,要所有人的眼神生动且专注,训练起来将十分不容易。
但是,经过严格训练后,眼神生动便可以有以下三种传达的效果:
(一)专注度
由朗诵者的眼神,我们可以立即地看出朗诵者的专注度如何?再藉由专注度所呈现出来的深浅,可以看到朗诵者的态度,是否恭敬地、全心全意地诠释诗意?若朗诵者自身十分专注地进入诗境当中,这也才能带领着观众进入诗境中。若朗诵者自身眼神恍惚、四处飘荡,又如何能说服观众呢?在方法上,可以藉由处理眼神视线停止处及眼神流转的方式来传达专注度。
(二)形象传达
在朗诵中,形象的传达当然绝大部分是由声音的感情表现来呈现。不过,眼神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譬如:当朗诵者正慷慨激昂时,眼神的传达却是柔弱无力的;当朗诵者正哀凄悲痛时,眼神却是炯炯有神的。这时,不论朗诵者的声音呈现如何丰富恰当,眼神一不对味,整体的感觉就走味了。对观众而言,更感觉到声情与诗情的格格不入。所以,朗诵时,眼神要配合诗意呈现,传达出诗中不可言喻的鲜明形象。
(三)增加意象
对朗诵而言,舞台上的道具布景呈现并不是重点。而在舞台上,也不太可能将所有的道具布景一一备齐。这时,便可善用眼神的暗示来让观众想象。藉由想象,不但可以使舞台的空间无限加大,更可容易地使观众进入他自己所想象的诗中世界。譬如:朗诵到「高山」时,朗诵者的眼神自然就会往上看。如果是很高、很高的山,还要将眼神的视线不断地、慢慢地向上延伸,以展现「很高」的意象。在方法上,朗诵者可善用眼球转动的方式或眼神停止处的方式来达到增加意象的效果。
12.歌唱不好,更应多朗诵 篇十二
我国戏曲界流行一句话“字正腔圆”;声乐专家艾弗特说 :“如果要想唱得好 , 首要的事情是要学着先把话说好。”声乐教育家约翰·胡勒说:“没有说话就没有歌唱。” 著名歌唱家卡鲁索说 :“在歌唱中扎实的读字是正确发声的重要基础。”奥斯伦斯说 :“完好的读字就意味着完好的歌唱,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可见,朗读是歌唱的基础, 是歌唱训练的重要部分。
曾经看过中央电视台一些主持人演出的声乐表演类节目,给了笔者很大启迪。这些主持人并不是专业的歌唱演员,但他们凭着深厚的朗读功底,把歌曲唱得字正腔圆,这也最直接地体现了歌唱的真正本质——在音乐上的语言艺术。
朗读与歌唱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在气息、发声、 咬字等方面都是一致的。唯一不同的是朗读没有旋律。 歌唱必须准确掌握表现语言的能力,否则声音再好也无济于事。应把朗读学习当作一切歌唱的预备课来学习, 它不仅能使教师的工作变得简单、高效,还能让学生明确声乐学习的方向。在语言尚未达到一定程度之前,不要忙于学习声乐技巧。教师在教学中会发现:有的学生说话习惯好,自如、松驰悦耳。这样的学生学习声乐就会很快;而有些人的说话习惯不好,紧、沙哑、尖锐刺耳, 这样的学生学声乐就要困难得多。因此,教师必须予以纠正,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自然的说话习惯。
无论是何种唱法,要想唱得地道,最终还的看语言是否地道。所有歌曲的风格把握,最终都要落实在语言上的。
二、“唱念”结合为基础的歌唱训练
悦耳、正确的歌唱发声建立在元音和辅音准确的基础上。目前,一些学院派的训练方法,一味地强调“发声——发声——再发声”,导致许多声乐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声音,忽视自然的说话习惯,从而出现一些不良的发声习惯,在演唱中力不从心,无法表达歌曲的情感,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些困惑。歌唱就是用音乐的语言,表达出歌曲的情感,最终应该落实到表达上。 歌唱的最高境界就是用说话般自然的语言演唱,才能表达歌曲的情感,而不是只唱“音”。
声乐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受到个人说话习惯和地方方言的影响。比如:四川巴中地区的“啊”常会读成“额”,因此,歌者要形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就应该养成良好的读字习惯。L·雷曼在《如何歌唱》一书中指出 :“歌唱的声音必须围绕在讲话的音调中塑造出来,经常做这个练习,歌声在较高的音调中就不会呈现困难。” 在训练的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应该从朗读——朗诵——发声训练的过程。重视元音的准确、辅音的稳准进行字的朗读,再用低语调朗诵歌词,最后结合呼吸,往外表达歌曲,从而使得音色、音质统一,为声乐学习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外,还可以在不同音高上说话,先低语调朗读歌词, 再在音高上唱它,然后,提高说话声的音高,在中声区部分朗读并在同一音高上唱,逐步提升音高有步骤地训练。这样,歌唱者的音区既能统一,又能获得稳定的高音。
三、歌曲表现力的最高境界——“说着唱”
优秀的作曲家,在作曲前都要将词反复地朗诵,理解词的情感和语感,以便更好地和旋律相结合,谱出朗朗上口的歌曲。歌者在进行“二度创作”前,更应该对歌词的情感和语感有所了解,其最佳的途径就是反复朗读朗诵。
然而,很多歌者沦为了声音的奴隶,在不了解歌曲的情感、语感的情况下,盲目地“找声音”,从而导致歌者演唱时歌词含混不清,歌曲平淡乏味,缺乏感染力。 “说着唱”既能解决声音的问题,又能缓解歌者的紧张情绪,全身心地投入,用娓娓道来的方式向观众表达歌曲情感。因此,在演唱前,要将歌词放慢速度反复朗诵, 既要注重每个字的元音准确,辅音稳准,又要注意每句话的重音、轻音所在,注重语调语气,找到语言的规律, 做到准确又有情感的朗诵,才能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四、结论
13.教师集体诗朗诵 篇十三
作为教师的我们
(男A)河源黄冈中学
这是一所屹立在华东南日益崛起的学校
(女A)在这里
有这样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奋进的集体
(全体合)努力拼搏、不懈追求是黄冈人的写照(男B)在这里,有这样一群默默耕耘、甘于奉献的教师
(全体合)扎根教坛、哺育桃李是黄冈人的骄傲
(女B)每一张笑脸都绽开着希望
每一片绿叶都摇曳出生机
(女A)在这里的孩子们充分体验着培养良好习惯、奠定美好人生的“素质教育”的快乐时光
(男B)这里是学生的乐园
(男A)这里是教师的舞台,(女B)在这片充满新意的田野上,(女生合)一名名教师倾情奉献,(男生合)一只只雄鹰茁壮成长,(全体合)一曲曲教育之歌谱写着办好教育为人民的壮丽篇章。
(男A)“玉不琢,不成器”,如果把每个学生比作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那么老师就是负责打磨加工那些璞玉的“琢玉匠人”。
(男A、女A)玉经雕琢方成器,人不拼搏难成才,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男B女B)在这一教育思想引领下,我们把习惯培养渗透到学生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男A女B)爱是最纯真的语言,爱是无比的动力,(男B女A)正是因为有了爱,我们的校园才充满勃勃生机,我们的教室才充满欢声笑语。
(女B)爱心,是一泓清泉,荡涤着世间的尘埃。(女A)爱心,是一缕阳光,扫除心里的阴霾。
(男A)爱心,是一股暖流,暖遍了人们的心田。
(男B)人类最崇高的精神是奉献,最温暖的行为是关爱,(全体合)作为教师的我们,会用一颗爱心,温暖每个学生的心田。
(女B)是的,爱学生,就必须擅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男A)对!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是对学生的信赖与爱戴。
(女A)你知道吗?
当学生对你说悄悄话的时候,你的教育就真的成功了。
(全体合)爱学生,就要尊重他们,一句赞赏的话,一个欣赏的眼神,在你的赞美中,孩子们会越来越优秀。爱的最高境界,就是尊重他们。
(男生合)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女生合)每个孩子都是一首动人的诗篇。(女B)每次我上完课,学生总喜欢扯着我的衣襟不让我回去,这总让我激动不已,多可爱的孩子啊!
(男A)学生回报我的点点滴滴,丝丝真情总让我感叹只有孩子才是世上最可爱的人。
(全体合)我们每天都在想,今天我们能为学生做些什么?
过去这样想,今天这样想,以后永远这样想。
(女生合)爱是温暖的阳光,爱是绚烂的朝阳,(男生合)是爱,让我们黄冈人感到无比温暖和幸福,(全体合)爱的情感激荡在我们心里,爱的旋律回响于校园内外,因为爱,我们家校和谐,因为爱,我们师生和谐。
(男A)新年的钟声在天地间激起宏大的回音,在即将迎来的震天的爆竹声中,我们共同迎来一个春天的来临。
14.散文诗朗诵《教师》 篇十四
时光如古木参天,摇曳着无数枚叶片,看那一张张日历,在春夏秋冬中翻转。究竟迎来过多少酷暑严寒 究竟送走了多少黎明夜晚
而今,时光的脚步又把2018年送到我们面前
有一群人,他们投身教育,捧出一片丹心; 有一群人,他们爱岗敬业,付出无悔青春;
有一群人,他们桃李芬芳,吐露无限真情。他们是你,他们是我,合:他们就是 辛勤耕耘的 燕山青年教师!
我们 用青春和热情,去坚持、去探索、去磨练; 去沉思、去开拓、去呐喊。说到这里,怎能不让人慨叹万千,有多少老师为了教育事业披肝沥胆。
我是教师队伍里的新兵经验不足,却得到了组织的信任和领导的厚爱。几个月来,学校带给我很多感动,领导的关心,师傅的认真指导,细心照料,同事们的热心帮助,都让我感到自己是幸福的。
大家都知道,教育的根是苦的,年轻的我们也有被学生气急的时候,有被人不理解的时候,有被成堆琐事困扰的时候。但是每当我再次面对孩子那纯真无邪的眼神时,烦恼也都变成了过眼云烟。每一次我都尝试用自己的爱去感化他们,用自己朴实的语言去教导他们,使他们找回自信,做新的自己。今生作为一名教师,还有何志何愿? 只希望在辛勤工作之后,能够多有一点欣慰,少有一些遗憾。青春不悔,生命无憾!
教师是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教师是人类的工程师,培育着祖国未来的希望,教师是阳光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如今,我们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每当我看见不知疲倦,永不服输,追求个性的学生们时,我也不禁羡慕起他们的年少轻狂。总是会想到了曾经的自己。作为老师我们是永远年轻的,因为我们总是被年轻的心包围着。因为年轻,所以幸福。
传道、授业、解惑 文明因此而得到承传。多少个黎明,牵着朝霞做伴; 多少个黄昏,踏着晚霞回还。滴滴汗水中,把教书育人的天职谨记; 满天夕阳里,只有对学生的殷殷期盼。
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师爱是“超凡脱俗”的爱。高尔基曾经说:“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这种爱没有血源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然而这种爱却有一种巨大的力量。爱就是关怀。爱就是尊重。爱就是责任。理想如歌,创造如泉,身教胜于言传。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们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们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沉甸甸的情感。我们用心去教诲学生,我们用情去培育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把学生融入自己的一生,接纳他的天真:唤醒他的童真,宽容他的过失,养成他的习惯,激活他的心智,振奋他的冲动,开发他的智慧。
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合格的人民教师!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人生最快乐是事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很庆幸能走上向往已久的三尺讲台。我想要用我的知识,我的理念去教育一批有理想、有担当、敢作敢为的时代精英,要成为学生们永生难忘的良师益友。
15.培养朗诵习惯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篇十五
2011年广东省高考英语科目增设了英语听说考试, 第一次把考生的英语口语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以考试手段确立了英语口语的地位与作用。由此, 英语口语教学也迎来了新的任务与挑战, 本文拟从培养学生朗诵英语的习惯等方面探讨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途径。
一、影响英语听说能力的主要因素
伴随着中学英语教学的全面改革, 学生的英语课也打破了以往传统的模式, 英语教材的编写, 尤其是初中英语教材的编写, 明显向听说方面倾斜, 学生, 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 对这种变化感到非常新鲜, 劲头十足, 上课发言相当积极。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 中学英语教学中也暴露出了一些缺陷和不足。比如学生发言积极性减退, 听力水平没有明显提高, 等。英语教育好像还是没有走出“费时低效”的怪圈。那么, 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概括起来, 影响学生听说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输入与英语学习环境的缺乏
中学英语一般每周有5到6个课时, 绝大部分的语言输入就发生在这5个多小时的时间里。由于受到传统课堂模式的影响, 在这有限的课时里, 每个学生练习的机会少之又少。特别是到了高年级, 老师从词汇、句型、语法、篇章结构一一详细讲解。课堂上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做笔记, 课堂变成老师的“一言堂”。因此, 语言输入严重不足。
另一方面, 学生的课后练习多是书写练习。很少学生会在课后主动听英语, 讲英语。所以除了每周上课的时间以外, 在其他时间学生又回到彻彻底底的母语环境中。语言输入的不足与英语学习环境的缺乏严重影响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
2、学生的焦虑心理
近几十年来, 国外很多专家都试图研究焦虑与外语学习之间的关系。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 (S.Krashen) 教授在他的监察模式中提出情感过滤假设。他认为焦虑会像过滤器一样把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输入过滤掉, 致使语言输入达到不了“语言习得机制 (LAD) ”, 这样一来, 语言输入就不能为大脑加工, 当然也不能被吸收了。而Horwitz等的研究则表明外语学习焦虑包涵了三个相互关联的过程——“交际恐慌” (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 、“考试焦虑” (test anxiety) 和“负面评价畏怕” (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 。一些学者的研究还表明焦虑程度比较高的外语学习者与比较放松的相比, 学习外语词汇的速度慢, 容易遗忘、不容易记起以前学习过的词汇。外语学习者最容易在听和说两项技能的学习中感到焦虑, 并且焦虑程度也较高。
3、母语迁移的影响
语言研究结果表明, 由于母语的先入为主, 外语学习者在外语习得过程中经常会受到母语的干扰和影响。这种干扰和影响就是人们常说的迁移。母语迁移包括正迁移跟负迁移。对于中国学生来说, 母语的负迁移的结果通常是会产生“中国式英语”, 而母语文化的负迁移则会影响外语使用的得体性。
二、朗诵法能够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理论基础
1、什么是朗诵
朗, 明也, 引申为声音的清晰, 响亮;诵, 即背诵。朗诵, 大声背诵, 把作品的感情表达出来。由此可见, 朗诵是建立在深刻理解目标材料的基础上的。而英语作为一种外语, 朗诵英语, 特别是在基础阶段, 应该是建立在模仿的基础上的。因而, 朗诵英语的第一步是听, 只有在听得清楚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效的模仿, 只有在熟练模仿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把目标材料朗诵出来。
朗诵是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一方面, 在朗诵的准备阶段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听力水平, 另一方面通过朗诵, 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增强艺术鉴赏能力, 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 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因此, 要想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就不能漠视朗诵。
2、朗诵法符合“语言输入学说”对于语言输入的要求
克拉伸在80年代初期提出了“语言输入说” (Input Hypothesis) 。他认为:语言输入是第一性的, 语言习得是通过理解信息, 即通过接收大量的“理解性输入”而产生的。最佳语言输入包含四个必要条件: (1) 可理解的; (2) 密切相关的; (3) 不以语法为纲的; (4) 大量的。其中, 可理解输入是语言习得至关重要的条件。
朗诵的语言材料均由教师精心挑选并给学生仔细讲解过, 所以朗诵输入是第一性的, 也是可理解输入 (comprehensible inpu t) 。通过朗诵输入, 学生在非英语环境中接触英语的机会增加, 加深了理解, 积累更多的语言知识, 学会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 逐步摆脱母语的负面影响, 最终提高英语口头交际能力。
三、朗诵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1、朗诵能够强化语言输入
中国有句古话:“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会吟”, “熟读”实际上就是储存语言信息。一句古话道明了语言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 而“熟读成诵”, 朗诵就是储存信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朗诵能使学习者记住优美的语言, 以及创造性地运用文章中的词汇。有学者认为朗诵能够强化语言输入, 加深学生对所学语法知识的理解, 提高词汇、句型和固定表达的记忆效果, 增加语言积累, 从而使其语言输出规范化。
2、朗诵输入有助于克服学生的焦虑心理
朗诵时, 外语学习者通过反复模仿和不断练习, 经过不断的揣摩, 熟练掌握英语的语音、语调、语速。经常朗诵, 学习者对外语的发音、意义等多方面的记忆保持迅速而有机的联系, 能最大限度地激活语言器官, 提高掌握语言的熟练程度, 从而有助于克服在外语学习中焦虑情感。语言不是寂静的字符, 是有声的艺术。朗诵时力求准确, 抑扬顿挫, 声情并茂, 而这种英语语言本身的美, 也会引起学习者的热爱。
3、朗诵能帮助学生逐步排除母语的干扰
母语的负迁移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习得者目标语输入不足, 词汇量缺乏, 对语法规则生疏, 不了解目标语同母语两种语系的差异, 学习者在运用目标语时便往往用母语进行思维, 只用目标语遣词造句, 零星地输出目标语, 或者用母语代替目标语, 这种低水平的输出, 很难克服母语的负面影响。母语对目标语的这种负迁移作用大大限制了学习者运用外语的能力。坚持背诵可以理解的外语文章, 使外语概念和情景与所指事物迅速建立联系机制, 可以培养外语思维能力, 缩短从母语到外语的译码过程, 减少或克服母语对外语的负迁移。
四、结论
综上所述, 朗诵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 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语感, 熟悉英语语言规律,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领悟文章的妙处所在;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帮助学生克服焦虑心理, 摆脱母语的干扰和影响。因此说, 朗诵是学习英语的重要方法, 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每天腾出一定的时间进行朗读, 让他们养成一种习惯;朗读也是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我们教师应该重视学生朗读, 指导学生朗读, 培养学生朗读。
参考文献
[1]何广铿.英语教学法基础[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1.
[2]杜慧颖.国外外语学习焦虑研究评述[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2011, (1) .
16.幼儿新诗朗诵润心田 篇十六
关键词:黄角树;品质;图美;寓教于乐
“黄角树、黄脚丫,黄角树下就是我的家……”童年时代的我念着这样通俗、好听的儿歌长大了。没想到我现在用比这还要通俗易懂、还要美的朗朗上口的“新诗”来带我的这帮祖国的花骨朵们(孩子们)。
列夫·托尔斯泰说:“最伟大的真理是最平凡的真理。”儿童文学里的新诗用“清晰、明确、温和、美丽的品质,焕发着源自纯洁童心和纯粹人性的理想光辉”,滋润着一代代孩子们的心田。我们的现代儿童文学作家金波等,他们的作品就活灵活现地展现了这一点,发挥着幼儿文学神奇的力量。
一、新诗富有清晰、明确、温和、美丽的品质
比如,儿童文学作家林武县先生的《鞋》,“我回家,把鞋脱下……哥哥、爸爸回家也都要把鞋脱下……大大小小的鞋 就像大大小小的船 回到温馨的港湾 享受家的温暖”。他把生活中看似平常和普通的“鞋”,通过清晰、温和、美丽的语句,用比拟的写作方法,朗朗上口的表述,让普通的事变得神奇而有趣味,一家人亲亲热热聚在一起的情景展现在眼前,映入幼儿的心灵,“鞋”——家庭的亲情和温暖的象征,不用老师做任何解释孩子就能体会、理解。让纯洁如白纸的幼儿非常自然就受到了美美的良好的情感教育。吸引幼儿爱鞋,去摆弄鞋,回家把鞋整齐摆放,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新诗贴近幼儿生活实际
如叶圣陶先生的《萤火虫》,我让孩子们在学习活动前先实践体验,去观察和捕捉夏天晚上田野里、天空中的鱼儿、鸟儿、萤火虫、星星等事物。有了这些生活经验后,让幼儿把自己亲眼看到的、听到的以及闻到的积极发言,大胆表述出来。最后再通过诗歌朗诵,用诗歌里“萤火虫,点灯笼”等美的词句来规范幼儿的语言。联系幼儿生活实际,让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和锻炼。
三、新诗图美
幼儿文学作家和编导们还请了非常棒的有名的绘画家,让孩子们阅读的绘本画面大、色彩真实、漂亮,非常有力地吸引孩子们去翻阅,去探索,去模拟表述诗歌内容。我在上叶圣陶先生的《萤火虫》时,当孩子们看到画面,一位幼儿马上就说:“老师,我认识,那些是萤火虫。”没等我问你怎么看出来的,他就跟旁边的同伴介绍:“你们看,它们屁股后面在发光……”这些都是画家们的杰作。孩子们看着这美丽生动的画面,就这样轻松地进入了课题,在跟孩子们感兴趣的谈话中进行着课堂内容。“萤火虫,像灯笼。”“小鱼和小鸟正做着香甜的梦。”“萤火虫努力飞上天空,变作星星照亮黑黑的夜空。”引领着孩子们一直到结束活动,孩子们还意犹未尽,留念在美妙的夜空里。
四、新诗具有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优越性
在圣野作家的《小河骑过小平原》中,从“小猫咪骑在小妹妹的手上”到“小河骑过绿色的小平原”,作者用打比方的手段,由小到大,由近到远,把小河哗啦啦流过平原的自然现象,比拟成“像快活的马,一路唱着歌,骑过绿色的小平原。”让幼儿读了后不用老师解释就理解了其中人与自然相依相存、相亲相爱的意境。让幼儿从中感受诗歌内容的趣味性,生活的贴切性,让幼儿乐在其中。
五、新诗还具有探索性
高洪波先生的《会写字的梧桐叶》、王宜振的《鸟儿翻译家》、徐鲁先生的《一片红树叶》等等。作家们把大自然的事物拟人化,告诉孩子们大自然里的万事万物也像人一样,它们也会吃饭、睡觉、上学读书、玩游戏等等,“一枚枚梧桐叶,最像听话的小姑娘,只要秋风一声呼唤,就乖乖地跳到地上。”“如果鸟儿们有自己的学校,请一定收下我这个娃娃。”“小红叶说,我们都走了,你有多么寂寞”……这些奇妙无穷的语言,引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去感受并大胆想象。激发幼儿勇敢地探索大自然,从而接受大自然,喜欢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六、新诗还给予幼儿知识的存积性
我通过和孩子们一起开展新诗朗诵以来,感受到新诗对孩子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对丰富幼儿词汇、语句,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以致今后的写作能力,都是一种知识性的存积。如,在王宜振的《石榴娃娃笑了》中“石榴娃娃”“秋风娃娃”“脸颊”“咧着”“夏天,石榴娃娃总是闭着自己的嘴巴。秋天到了,秋风娃娃亲了亲它们的脸颊,它们咧着嘴儿笑了,笑了,露出了一排排小小的红牙。”郑春华的《散步》中“风儿像个调皮的男孩,一会儿推我,一会儿摇树。”还有好多好多这样形象的词语,优美的句子,都会丰富幼儿脑海里的词汇和语句,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以上都是我在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活动中最深、最真切的感受,在诗歌朗诵中我和孩子们尽情享受着,快乐着,幸福着。孩子们比我还疯狂,他们只要嘴巴空闲,甚至在放学路上,就会不由自主地念着“萤火虫,点灯笼,飞到西,飞到东……”“大大小小的鞋,是一家人,依偎在一起……”可爱呀,连过路的人听了,都乐呵呵的。在校园的墙角处,有时候会看到三三两两的孩子趴在那里神神秘秘的,我小心靠近他们,生怕打扰,看他们究竟在干什么?“付××,你看,那只蚂蚁在回去叫他的兄弟伙来搬这粒米饭……”罗××说。原来自学了《鸟儿翻译家》后,我告诉孩子们,大自然的动物、昆虫、花草树木也像人一样,他们也会说话,也要吃饭、睡觉、唱歌跳舞……我们也可以和他们做朋友。罗××就寻思着:“怎样和他们交朋友呢?”中午饭后,他有心地留了一粒米饭,在墙角找到了一只蚂蚁……就发生了前面的事情。看着孩子们那种神秘、好奇、探索劲儿。我高兴、我欣慰。他们促使着我也跟着疯狂:孩子们经常带着我一起到大自然去找春娃娃,夏姐姐,秋哥哥,冬爷爷……
这都是新诗的魅力,它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快乐,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影响着孩子们的一生。新诗让孩子们在诗歌中陶冶情操,度过快乐、有价值的童年。
注:第十二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17.六一教师诗朗诵 篇十七
在草地上蹦蹦达达;
像一群快乐的小鸟,
在花丛中叽叽喳喳。
我们在六月的田野,
欢度双休假。
说着,笑着,
想起敬爱的老师,
想起,辛勤的园丁最爱花。
你采一把,我采一把,
连同感恩的心,
一起献给她!
轻轻,走到老师窗下,
她正聚精会神
在作业本上批划。
我们稚气的字迹,
象嫩绿的草芽;
老师红色的批语,
像绚丽的花。
悄悄地,把鲜花放下,
生怕打扰她、惊动她,
我们的眼里啊,
早已满含晶莹的泪花。
老师——妈妈!
每一个学生,
都在您心中牵挂;
每一次进步,
都让您脸上乐开花。
从丑小鸭到白天鹅,
这,就是我们对您
18.教师节小学生的诗朗诵 篇十八
往返只需要几分种啊,你们却从青年走到满头白霜。
刘:一路上草坪、花朵、芳香,这样幽静,又这样安详。
就是在这里啊,就是在这里,似有百舸争流,千帆远航。
韩:昨天,科学课上你讲了万物的生长,今天,你又向同学们展示共产主义理想。
让历史洪流淌过孩子们的心房,让革命志向把接班人的豪情释放。
刘:昨天,你讲述了大渡河上的硝烟烈火,今天,你又描绘了新世纪的绮丽风光。
从老一辈革命家的英雄业绩,到新一代建设者的光辉榜样。
合:这里,是一条红色的纽带;
这里,是一座金色的桥梁。
韩:我的备课本上,也许只是些直线、圆圈和三角形,可是接过它的、接过它的一双双手啊,将要建设未来的铁轨、车轮和桥梁。
刘:从这里飞出的雄鹰,将要翱翔在祖国的万里晴空;
从这里驰出的战舰,将要巡弋在祖国的千顷海洋。
韩:我的岗位永不调换,我的足迹却遍布四方;
我的两鬓会有一天斑白,我的青春却千百倍地延长
刘:虽然我没有穿上军装,可我一样在为祖国放哨站岗;
虽然我没有站在炉旁,可我一样在为祖国输送栋梁。
韩:啊,从办公室到课堂,路这样短,又这样长。
刘:说路短,全程不过几十米,说路长,千里万里难计量。
韩:走在这条路上啊,每天能听到清脆的铃响,每天能看到青春的脸庞。
刘:走在这条路上啊,我感到无比自豪,无比坚强;
我感到——
19.朗诵和背诵是学好英语的法宝 篇十九
目前, 学生对英语课的兴趣不是很浓, 各个学校几乎都安排了英语早读课, 但多数学生不仅仅对所学过的单词、短语、句子不读, 更不用说用来练习的口语片段和课文。 学生从心里来讲根本就没有重视英语, 也就不会充分利用早读时间朗读英语, 长此下去会很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口语表达, 严重限制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发展。
依据多年来的英语教学经验, 我认为要学好英语, 朗诵和背诵是必不可少的, 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因此, 教学教师要重视学生朗诵和背诵能力的指导, 循序渐进地、稳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 动员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 积极参加师生的互动。 避免出现所谓的哑巴英语教学式, 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略学生的主动学。 其实, 提倡重视英语教学的朗诵和朗读, 是有一定道理的。
朗读和背诵都不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对环境的依赖性也小, 更容易得到保证和满足, 教师应该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 帮助学生拟定背诵的内容, 教育学生在课外时间内一个人独立完成, 不需要找训练对象, 不需要同伴的帮助,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和听说的能力。
朗读和背诵同样不容易受到时间的限制, 它不需要学生专门运用大块的时间, 具有灵活机动的学习特点, 可以帮助学生自由选择朗读和背诵的时间, 教育学生在课前和课后、饭前和饭后甚至回家吃饭的路上, 都可以自由选择背诵和朗读, 提高朗读和背诵的频率。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和背诵, 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英语的短语和句子和习惯用语, 重视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帮助学生储存大量的有用的词汇、短语和习惯用法, 这样通过朗读和背诵, 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一起了解一些英语国家的生活和风俗习惯, 了解人文和地理、历史知识, 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眼睛、耳朵、口等感觉器官同时参与学习活动, 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读得越多, 背得越多, 学生就容易形成好的语感。 学生的语感一旦形成以后,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就能够积累更多的好的句子。 例如学生在做填空题的时候, 甚至都不知道这个句子的具体意义, 却能够知道应该填写什么词语, 这就是学生有好的语感的作用, 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避免很多不需要犯的错误, 帮助学生在口头语言的运用过程中辨别一些容易混淆的答案, 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通过坚持不懈地英语的朗读和背诵, 可以帮助学生训练语言和语调、语流和连贯性、流畅性等口语表达能力, 改正语音。 通过朗读, 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模仿正确的地道的英语语音语调, 纠正和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 掌握英语听说的技巧,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经过朗读和背诵, 学生可以脱口而出一些句子, 也会运用这些句子了。
学生经过不断的朗诵和背诵后, 不仅可以加强英语学科的学习, 还可以锻炼自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以及和其他学生的交流能力, 这些都可以为学生以后的生活和生存打下坚实的基础, 提早对学生进行生活和生存教育, 也是老师必须注重和关注的问题。
综上所述, 既然英语教学中朗诵和背诵教学如此重要,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就要选好时机,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引导他们对英语产生足够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所以, 要抓住七年级刚刚入学的这一阶段, 他们此时刚刚真正接触英语, 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契机, 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对英语进行探究, 而不是在教师的强拉硬拽下被动地学习。 教学中不但要注重知识的传播, 更重要的是要重视能力的培养, 积极为学生搜集, 整理一些精彩的词语、句子、片段和习惯用语, 为他们创设恰当的情境, 指导学生在特定的氛围内快速地记忆相关的内容, 寓教于乐, 使学生充分感觉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进而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 这样会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也会稳步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学生掌握了学习英语的要领, 养成了一定的好习惯, 这样他们便不会停留在原地等待, 他们会利用自己平日里积累的知识, 拓展属于自己更大的空间。 他们会积累更多的精彩的内容, 想尽办法把它们转化为自己的, 这样, 不但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对于今后的教学来说也是非常顺畅的。
因此, 依据经验看, 教师要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早期教育, 教育学生只要能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 多读多背诵一些实用的好的英语的句子, 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语感, 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成绩, 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增强学生综合可持续性学习英语的能力。
摘要:学生对于汉语是耳熟能详的, 但是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看到的和别人交谈的都是汉语, 不但平时不说英语, 更谈不上运用英语, 因此, 学生很难从生活中获得输入英语语言材料的机会。每一种语言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语言材料的大量输入和积累, 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 朗诵和背诵是学好英语的法宝。
20.父亲的唱歌朗诵养生经 篇二十
父亲从小就爱好唱歌和朗诵,参军的时候又分在文艺班,经常去演出。后来转业了,唱歌和朗诵这两大爱好却从未放弃。
父亲说唱歌和朗诵对降低血脂、延缓动脉硬化和组织脏器衰老都有好处。唱歌和朗诵与练气功异曲同工。唱歌以呼吸系统的作用为主,气体吐纳的节律、深浅和粗细随人的情感和意念而变化,氧气的利用率可大大提高,最大限度地满足肌体的需要。唱歌时,声带有规律地振动、发声,可使胸腔、腹腔的脏器产生共振。脏器的轻振细颤可活跃微循环,促进组织间液体的流动,激发实质细胞的生物活性,增强其功能。唱歌和朗诵还能缓解压力,宣泄心中的怨恨和懊丧,从而调整情感。对于离退休的人来说,歌曲和朗诵是已逝光阴的符号,令人回忆起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使幸福感油然而生。高歌和朗诵还能益智健脑,随着年龄的增大,记忆力也日渐衰退,多唱歌和朗诵可以延缓大脑衰老,锻炼人的记忆力。
【教师节-诗朗诵】推荐阅读:
教师节教师配乐诗朗诵11-04
教师节集体诗朗诵稿11-25
赞美教师-教师节朗诵诗歌11-30
教师节赞美教师的朗诵稿10-03
教师节诗歌朗诵09-29
我骄傲,我是一实验人--教师节诗朗诵10-18
元旦晚会教师诗朗诵09-20
教师节朗诵比赛串词07-03
教师节感恩老师的诗歌朗诵11-25
幼儿教师诗朗诵演讲稿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