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学会生活

2024-10-10

优秀作文学会生活(共20篇)

1.优秀作文学会生活 篇一

我的外公是个种葡萄的果农。妈妈说,在我没出生的时候,家里就开始种植葡萄了。每年夏天,我们全家都要帮忙一起卖葡萄。为了保证供应市场的都是当天采摘下的新鲜葡萄,外公往往都会把当天卖剩的葡萄做酿酒处理。这样即不浪费葡萄,又能增加经济效益。

葡萄酒的原料只有两种东西----葡萄和糖。但酿制葡萄酒,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真难。暑假里,我跟着妈妈学起了做葡萄酒。

酿制葡萄酒,首先要学会挑选葡萄。这一点难不倒我。外公给我做参谋;“没有打农药的紫色葡萄是酿红葡萄酒的最佳选择。紫葡萄皮富含丰富的花青素,不管是买来新鲜吃,还是用于酿酒都是极好的,果皮的颜色会增加葡萄酒的颜值。挑选的时候,可以先尝尝味道,颗粒很甜的,一般是成熟了的。再看看果蒂的地方,如果是青的,而且味道酸的,就有可能是打了“催熟剂”的,这样的葡萄吃了会有害健康。”我自豪地说;“我们葡萄自己种的,用的放心。”外公也自豪地笑了。

我根据外公的指导,挑选了一大筐紫色的甜葡萄,小心翼翼地用剪刀贴近果蒂处,把葡萄一个一个剪下来,留了一点儿果蒂。外公说,千万不要弄破果皮;更不要用手去揪葡萄,揪下的葡萄就可能伤到了果皮;伤了果皮的葡萄就只能留着吃,不能用它做葡萄酒了。因为后面要清洗、浸泡葡萄,若是果皮破了,那么水分就有可能进入果肉里,会影响葡萄酒的品质哦。

我和妈妈一起,把剪好的葡萄冲洗干净后,用淡盐水浸泡了十分钟左右,这是为了去掉葡萄皮上的农药和其他杂质。然后再用清水冲洗一遍,接着就用盐水浸泡约十分钟,去水晾干。妈妈告诉我,晾干是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不能操之过急,因为酿制葡萄酒必须要无水无油的环境下进行。我外公家的葡萄没有打农药,所以清洗这一步可以省略了。

接下来就是酒瓶的选择了。为了可以看到里面的变化,方便观察了解酿酒的过程,妈妈建议我选了一个大玻璃瓶。

然后我又在妈妈的指导下,葡萄和糖以10:1的比例加了白糖。等葡萄和糖充分混合均匀后,封住容器,但又没有密封。妈妈说不封死是因为,葡萄发酵时会产生气体,可能有爆炸的隐患。

一整个程序下来,一天差不多结束了,我和妈妈都累瘫了。

接下来是满怀希望的等待,这是一种煎熬。可是不知道是哪一步没到位,第一次酿的葡萄酒,居然失败了,我沮丧极了。妈妈安慰我:“做事哪有一次就成功的,妈妈以前也做了许多次呢。”

妈妈的话让我又有了信心,于是又挑选、清洗、晾干、配糖、酿制,不亦乐乎。

失败乃成功之母。我们不知经过了多少次的失败,终于酿出了纯天然的红葡萄酒。爸爸说:“甜甜的自酿葡萄酒,让生活变得更有滋味了!”

那一刻,我才真正领略了什么叫先苦后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记忆深刻。

生活给我上了一堂课,我又学会了一项生活的本领!

2.优秀作文学会生活 篇二

一、提高学生的认识, 树立作文的信心。

总会听到一些学生埋怨:“我每天就是家里、学校两点一线, 生活单调枯燥、平淡无奇, 没有什么值得一写的东西。”单调平淡的生活就真的没有值得一写的东西吗?是学生缺乏对生活的关注与思考吗?为了让学生认识这个问题, 我首先让学生朗读著名作家刘墉的一篇短文《打与骂》[2]:

我家的水龙头漏水, 请工人来修。原来是因为里面的橡皮磨损, 造成无法旋紧。

工人把新的橡皮装入, 并重新拧上水龙头, 对我说:“以后关水不要拧得太紧, 水正好止住就可以了!”

“拧紧一点不是更好吗?”我问。

“不!拧得太紧只会使橡皮磨损和弹性疲劳, 反而容易造成漏水。”

从此, 每次我管教孩子, 都会想到水电工的那句话。过严的管教, 只可能造成孩子的习以为常、阳奉阴违, 当孩子把打骂都看成家常便饭时, 问题反而更多了!

学生朗读后, 我跟学生说:“这篇短文写的就是生活中一件非常平常的小事, 从这件小事, 作者悟出了管教子女不能过严的道理。记录平常的生活小事, 发现深刻的道理, 这就是作者对生活关注与思考的结果。同学们是不是也有经历过类似拧水龙头的小事情呢?”学生听了都表示赞同。

于是, 我继续引导学生, 从水电工的话中提炼出其他的话题, 如“压力”、“压力就是动力”、“压力不一定是动力”、“适度”等。与这些话题有关的生活小事, 其实在我们周围随处可见。在我的点拨下, 学生说出了如挤牙膏、吹气球、拉弹簧、放风筝、做运动等因用力不同而造成不同结果的生活经历及感悟。在这个引导的过程中, 我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只要有一双关注的眼睛和一个思考的脑袋, 再平淡无奇的生活, 也有值得一写的东西, 而且同一件事物中还有可能隐含不同的道理, 从而让学生跨越“无米之炊”的心理障碍, 树立起作文的信心。

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发现作文素材

法国著名雕塑大师罗丹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抱怨生活单调枯燥, 没什么东西可写, 并不是真的没什么可写, 而是不善于去观察生活。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会去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等。引导学生写自己的事———过去自己的经历, 现在自己的生活学习故事, 自己对将来的构想憧憬;也可以写身边熟悉的人的事———家人、老师、同学的言谈举止、衣着打扮、为人处世、道德品质, 家人、邻里、师生、同学各自融洽或紧张的关系;也可以写见过的自然景物———日出日落、阴晴圆缺、蓝天白云、山川湖泊、花鸟虫鱼等。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菩提, 只要处处留心, 时时在意, 就可获取丰富的直接生活经验, 不愁笔下无“物”。

当然, “生活”并不单指学生直接的生活经验, 还包括学生间接获得的生活经验, 如阅读书籍报刊、观看电视新闻等。间接的生活经验, 能开阔学生的精神生活世界, 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库。

三、培养学生养成深入思考, 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习惯。

学生有了丰富的直接与间接的生活经验, 为作文奠定了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中职生由于作文能力比较低, 作文时往往只停留在经历了什么而写什么的层面上, 缺乏深入思考, 不善于从中发现事情的本质, 提炼观点。因而, 作文如记流水账, 因为没有深度而缺乏感染力。因此, 教师要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习惯。

首先我让学生再次朗读前文所举的例子《打与骂》, 引导学生认识作者的写作“套路”———先记录事情的经过, 然后揭示了自己的“发现”。

其次让学生学习“大作家” (刘墉) , 用“小作文”的形式记录自己的一次经历及感悟。下文是一个学生所写作文的片段:

前几天我到某银行汇款, 柜台的窗口前各站着一个人在办理业务, 而有些人坐在大厅的椅子上。我直接走到其中一个人的后面站着, 心里正在庆幸不用排队很久, 突然就感觉后面有只手在碰我的肩膀, 我心头一怔, 猛地转身, 一个身穿保安服的大叔说:“要排队!”我一急, 没好气地反问:“我不是在排队吗?”“拿号了没有?按号办理, 不用站在这里等。”我还是一头雾水, 没好气地问:“拿什么号?”保安大叔继续给我解释, 让我明白了已经改变了排队的方式。但我还嘴嘟囔着:“上个月我来这里, 也是直接到窗口前排队的。”好像是要为自己刚才的“无知”找回点面子一样。

我按保安大叔的指点拿了号, 谢了大叔, 坐在大厅的椅子上等待, 但心里觉得不是滋味, 为刚才对保安大叔的无礼貌。保安大叔的提醒本是好意, 就因为让我吓了一跳, 就被我嚷嚷, 真的是好人难当啊!

在这个生活小片段中, 作者记录了事情的经过, 然后检讨了自己的无礼貌, 又发出“好人难当”的感悟。有叙有议, 使所记的事情因有一定的“深度”而显更得有意义。

要注意的是, 这里的“套路”, 只不过是给学生提供的一个学习的例子而已, 并不是让学生一定按照“套路”一成不变地去作文, 否则, 作文会被“套死”。

四、鼓励学生坚持记录生活, 积累作文素材。

人对经历过的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 往往记忆会越来越模糊, 甚至遗忘。学生要从生活中积累更多的作文素材, 最好用笔把它记录下来, 以便随时翻阅。正如俗话说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光凭记忆不如用笔写下来牢靠。因此, 教师要鼓励学生坚持记录, 在记录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 锻炼良好的表达能力。

教师布置学生对生活进行记录时, 一开始要适当降低要求, 由短到长, 由易到难, 有话则多, 无话则少, 循序渐进;而且形式要灵活多样, 如周记、日记、时评、影视文章的观 (读) 后感等。总之, 允许“百花齐放”, 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乐写、能写。在学生写后, 教师还要尽可能及时地批阅评价。评价时既要正视学生的无知与浅陋, 又要谅解学生的不会与错误, 以表扬激励为主,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扬起自信的风帆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说:“生活犹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也就活泼地流个不歇。”[3]学生要学会从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 生活才能真正成为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

摘要:中职生的作文能力普遍偏低, 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没有可写的材料。为了帮助学生解决“无米之炊”的难题,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活生生的生活, 去关注生活、思考生活、记录生活, 学会从生活中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 提高作文能力。

关键词:中职生,作文素材,积累方法

参考文献

[1]王一川.文学概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5.

[2][美]刘墉.萤窗小语[M].桂林:漓江出版社出版, 2006.

[3]叶圣陶.过去随谈[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 2000.

[4]熊淑萍.慧心掘“源”, 让作文水到渠成[J].教师博览 (科研版) , 2011, (2) :30.

3.挖掘生活素材,学会快乐作文 篇三

关键词:兴趣生活    快乐作文

作文是语文教师面临的重点与难点问题,让学生写出好的文章,是所有语文教师的愿望。然而在以往的作文课堂中,一些教师只看重作文的技巧和结构,不太注重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导致学生作文空洞,毫无特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写他们自己想说的话,写他们个人的独特感受。

一、家庭生活能增加学生快乐写作的积累储备

家庭生活是学生作文的储备库,要让学生达到快乐作文就要让学生写他们的生活经历,让学生融入家庭中,与父母多多交流,多做些家务,让学生体验,表达出他们的感悟,学生就能将“包饺子”“洗蔬菜”等写成富有童趣的文章,那么作文就能充满着生活的气息,体现孩子那纯真的心灵。

例如,母亲节的那天,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母亲的不易,我要求每个学生回家后替妈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并把经过与感受用写作的形式表述下来。因为有了亲自实践,所以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感受。有的学生写道:“我第一次帮我妈妈洗脚了。我把她的双脚放在了温水盆中,我认真地洗了又洗。”还有的孩子写道:“我帮妈妈洗菜、做饭、择菜、切菜,累得我腰酸腿也疼,我真正体会到了妈妈平日的辛苦操劳。”学生那一次的作文真情流露、生动感人。

二、学校生活是学生快乐写作的催化剂

校园生活里有着太多丰富的教育素材:学校每周一的升旗仪式,让学生燃起了爱国之情;学校每次开展的激烈的运动会,让学生感受到了运动的快乐、竞争的激烈;学校开展的精彩的六一联欢会,展现了学生的舞姿和童声;班级开展的趣味活动,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汲取着知识。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鼓励学生去图书馆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让学生在阅读中拓展知识面,获得丰富的积累。在班级开展诸如朗诵比赛、诗词比赛、造句比赛等等,于游戏之中,去激活他们的写作灵感。为了让学生自主快乐地写作,我也创设了班内作文选刊,让学生将他们快乐的事情与大家分享,让学生树立自信,又让他们快乐地写作、交流……这些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就是他们独特的校园生活,是学生快乐作文的催化剂。

三、社会生活是学生快乐作文的源泉

社会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每个孩子都会有他不同于他人的生活经历与感受,这些又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他们作文里表达出的天真,又是儿童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有一次在作文课堂上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愿。有的学生说,“我的心愿是多挣钱”,有的人说,“我的心愿是住别墅”,有的说:“我要当一个警察”……面对学生千奇百怪的心愿,我对他们能说真话的行为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同时我又对他们当中稚嫩的认识做出了正确的引导。因为习作指导中就要求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条件和空间,尽量减少对学生写作的约束,鼓励他们真实表达。又如在一次作文课堂中,我出示了“梦”,让学生组词或者补充成题目,这样就给了学生足够的空间,学生思维极其活跃,许多学生消除了之前对写作文的害怕心理,他们发觉自己有东西可写,就非常乐意去写。我经常会在作文课堂中,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点,去激活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写作的欲望,使其快乐写作。社会如同一所大学校,拥有广阔的空间,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地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他们关注社会现象,体验社会生活,激发他们写作的欲望。例如,我组织学生给留守儿童献爱心,并且给留守儿童的父母写一封信,让他们对子女多加关爱;让学生观看节目《中华好诗词》,使其体验祖国灿烂的文化;组织学生去观察城市的环境卫生、交通情况等等,这些活动既拓宽了视野,又丰富了思想。印象较深刻的一次我让学生观察人们的文明礼貌情况,并将所看到的写下来,学生写了不少帮助老人、帮助残疾人的好人好事。

四、自然生活是学生快乐写作的基础

美丽如画的大自然,应该不仅仅属于那些画家,更应该属于属于小学生。让学生走进美丽的大自然,开展“我与春天有个约会”“我与小树一起成长”“我给小鸟做个窝”等活动,让学生去细致地观察那些自然美景,让孩子们细心地感受我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美。

总之,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方法,又要发展他们的个性,让其快乐作文,放飞思想,享受快乐!

参考文献:

[1]徐施凤.快乐生活 快乐作文[J].小学教学参考,2013(07).

[2]张悦欣.践行快乐作文,感知写作快乐[J].学周刊,2015(01).

[3]张珉敏.快乐作文 享受快乐——听快乐作文《比手劲》有感 [J].现代企业教育,2010(10).

[4]桑春秀.浅谈如何指导学生快乐地写作[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8).

4.学会生活自己作文 篇四

一个人最喜欢的是蓝色的天。如孩子的笑脸和灿烂阳光以及怒放的花朵,这样的心情让我颠倒生活,最终被生活所俘虏。

一直没有心情来写写自己,如很多天不照镜子就忘记了自己的模样了。事实上,自己从镜子里看自己,多数时候是陌生的。

桌子上的笔已经干涸,记个电话号码,竟然写不下一个清晰的数字来;电脑开了多少时间了,只知道白天和晚上不一样,同样的空间给自己的心情带来舒缓、紧张、压抑和灿烂来。这种情绪如耗费的电量,牺牲自己,一点一点消耗着,压缩自己生命和对生活的享受,很想大把大把消费下生活,可惜自己太脆弱,生活是面躲避不掉的墙。这墙可以给你开一扇窗户,同样让你碰壁一生。

我终究如何选择?放弃自己,还是重新拾起自己,如丢弃多日的搏客,重新打开,浏览,熟悉,登陆,搜寻陌生过客的喘气和自己疲惫的灵魂。真不知道如何挖掘自己,想天天写出属于自己的文字来,安慰自己,甜蜜自己,终究是过往烟云。

如今日,被凉爽的.夏雨闷在家里,吃饭,喝汤,寻找网络内外的知己,把现实关闭,不出门,不下楼,不走在雨幕里,回味没有诗歌的日子里,自己被命运罅漏掉,是庆幸还是感伤?

5.生活学会感恩作文 篇五

有一种爱是平凡而伟大的,有一种恩是”捧一根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付出。老师在我们心里播下了快乐的火种,教我们做人,教我们处事,带领我们走向神圣的知识殿堂。有谁知道,老师批改作业至深夜;有谁知道,老师曾多少次为学生夜不能寐;有谁知道,老师的青春是什么时候结束的。此时此刻,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对老师说一声:”谢谢老师!您辛苦了!“让我们从现在做起,用最好的成绩报答老师,用最好的行为习惯展现自己。同学们,就让我们学会感恩老师,学会生活吧!

感恩不仅仅是爱与理解,还是尊重。尊重生命,尊重劳动,尊重创造。一代伟人小平在古稀之年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的爱着祖国和人民!“诗人艾青写到”为生命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听说过一个人向树道歉的故事吗?听说过,所有正在行驶的车为狗让路的故事吗?这些真实的故事,感动于对生命的关爱,对生命的尊重。感恩是什么?感恩更是爱与尊重。要知道,只有学会感恩,才会真正学会生活,才会好好的生活呀!

6.学会生活作文 篇六

父母是我们生命中最初的旅伴,他们陪伴我们走过生命的前半程。给了我们生命的同时也给了我们生活的经验,在我们完全可以独立走下去的时候,却往往离开了,但是天国的眼睛会一直注视着我们的,我们只有化无尽的哀思为动力,继续我们的人生旅程。

可能在某次列车上,生命中注定要出现的那个人出现了,说碰巧还是缘分都不够准确,因为是命运让我们结合,成为彼此生命重要的一部分。开心也好,平淡也罢,我们都要一起走过剩下的人生路途。生活虽然不是刻意,但也不能随意,要用心经营我们的婚姻。

在这个阶段,我们是长期的固定的伴侣,我们要共同经历生命中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也有可能,我们实在无法共同走下去,只有分道扬镳,但无论以后你再遇到多么迷人的风景,都会情不自禁地往后看,看那段看似已远离你实则已深植你心底的所在。

孩子是我们生命中最后的旅伴,她将陪伴我们走到生命的尽头,为我们的离开而伤心,就象我们为父母的离开伤心一样。我们是看着一个小生命从诞生到襁褓到咿呀学语到长大成人,有感慨,有自豪。慢慢地我们也老了,没有精力再去陪孩子走了,也应该放手了,生命就是在轮回中延续。

一路走过,我们可能在某个阶段,某个特定的路边,遇到令我们欲罢不能的景致,虽然短暂,虽然无奈,却令我们刻骨铭心,终生难忘。这可能是一个美丽的错误,时间错了,地点错了,唯一没错的是我们那颗易感的心和真挚的情。珍藏是最好的选择,怀念是最理智的态度,至于忘记与否,也未可厚非了。

如果有幸,有一个年龄相仿的兄弟和姐妹,在你人生之初就陪伴左右,无疑是很幸福的事情了。我们拥有一样的童年,拥有一样的回忆,我们共同求学,共同成长,本来平淡的日子因为有人分享会充满温馨。

成家立业以后,我们还可以相互扶持,相互关爱,甚至可以把对彼此的爱毫不悭吝地挥洒在彼此的孩子身上,让我们之间的爱无限延伸下去。也可能我们离得很远,心却一直连在一起,分也分不开。血浓于水,绝对不是笑谈,而是我们命中注定的手足情分。

当我们都老了,我们还可以相互搀扶着,一起看日出日落,花开花谢,说起从前的故事,布满皱纹的笑脸象两朵盛开的菊花,我们相互陪伴着走过了一生,从开始到结束,没有漏掉对方的一丁点儿精彩。

7.拾起劳动教育才能学会生活 篇七

近日,针对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的现象,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了 《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三至九年级,要切实开设劳动与技术教育课,地方和学校可开设家政、烹饪等课程;学校要安排劳动家庭作业,布置洗碗、洗衣、扫地、 整理等学生力所能及的家务。

记得小时候,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口号下, 不少中小学会组织学生参加义务劳动,笔者就曾参与过采茶、搬砖等劳动。回忆起来,这种经历很有意义,也算得上是劳动教育。

可是上高中后,学习变成了王道,分数成了主宰,即使学校举办体育比赛、演讲之类的课外活动, 也都是为升学服务。于是,劳动教育在教师和家长眼里成了浪费时间之举。

进入大学,学校每周要对校园包干区和寝室卫生进行大检查。因为打分结果影响各种评优评先,带有一定的强制意味,学院的分管老师及班干部都很积极,但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却并不是很高。

谈及自己的这些体验及观察到的现象是想说明, 学校的劳动教育在不同阶段存在明显差异。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当今学生劳动意识淡薄、劳动行为缺失呢?有人指出,劳动教育被淡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整个社会并未形成真正尊重劳动者的氛围。但是,社会氛围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且无法落实到具体负责的对象。笔者认为,家庭和学校首先应该成为学生劳动素养培养的关键场所,应对其负责。

如今,大部分独生子女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即使他们在家有时间劳动,父母对他们也很骄纵,基本上不会让他们动手做家务,练就生活技能。而且,不少家长也希望孩子心无旁骛地读书,或是报各种课外补习班。至于家庭劳动,他们宁愿自己全包,也不让孩子插手。

从学校的层面看,不当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了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虽说当前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但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仍显不足。因此,高中及以下的学校教育,都有为分数而学习的现象。一些学校把升学率作为办学目标,有的老师甚至把学生的分数看成捞金工具。这样的学校教育,凡是考试要考的,老师教,学生学,劳动教育在学校自然也就被边缘化了。

家庭和学校没有为学生的劳动教育创设环境,孩子也就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影响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于洗碗、洗衣、扫地之类的劳动,无形中疏懒了。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生活教育”理念,认为教育即生活,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对此有更进一步论述,认为“生活即教育”,强调“干中学”的重要性。这两大教育理念都呼吁学生多一些生活体验,多一些劳动教育。国内的教育如果不重视这种教育理念,或是虽然理论上重视,行动却乏力,到头来,劳动教育也就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8.走进生活 体验生活 学会生活 篇八

一、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丰富道德认知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解读教材时,应当具备儿童生活的眼光,即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应当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尽量把学生目光引向课本以外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通过调查了解、参观访问等方式,感知生活,收集信息,丰富道德认知。例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包装袋上学问多》这一课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收集各种各样的包装袋、包装盒,观察包装袋,了解上面的信息并记录下来。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就会发现,包装袋上确实有自己平时不关注的信息,还会发现,有的包装袋信息详尽,有的简单。有的学生就会产生疑问:包装袋上这些信息有什么学问呢?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继续深入学习探究作了很好的铺垫。又如,学习三年级上册《我的学校》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能热爱自己的学校,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感受校园环境的美;还可以让学生当小记者,采访校长、老师,调查了解学校过去与现在开展了哪些活动、获得了哪些荣誉等,激发学生为学校感到骄傲自豪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产生“我也要为校争光”的愿望。

二、引领学生体验生活,激发道德情感

情感是联系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是实现由知到行转化的内部条件,是品德内化过程中强大的动力和催化剂。因此,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生活情境,引领学生深入体验,推动学生情感升华。

(一)再现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若能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创设生活情境,则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包装袋上学问多》一课时,教学开始,教师拿出一瓶学生熟悉的酸奶,说:前两周,老师买了一瓶酸奶忘了喝,今天才想起来,请同学们帮忙看下,还能不能喝。学生通过观察奶盒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判断出这瓶奶不能喝,已经过期了。教师从中小结,自然就引出课题。又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我是参与者》一课,导入时,首先,教师播放学生参加活动时的一些相片让学生欣赏;接着,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参加了学校、班级开展的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最后,教师小结参与活动的意义,揭示课题。这一教学活动就是从学生生活出发,让学生重温活动,既让学生有亲切感和成就感,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又引出新知,让学生产生对新知学习的期待。

(二)以活动体验为手段,引发情感体悟

课堂上,教师必须创设多种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去操作,用眼去观察,用心去体验,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细腻,而不是知识的仓库、情感的沙漠。例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我和动物交朋友》一课,在导入新课后,教师就设计了“夸夸我的动物朋友”这项活动:先出示一组学生熟悉的动物图片,让他们说说这些动物能为人们做什么事,再说说其他动物的作用。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或知识经验畅所欲言,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讨论讨论“应该怎样和动物交朋友”。学生们七嘴八舌,很多方法值得肯定。接着,教师创设了故事情境:明明小朋友也喜欢小动物,他又是怎样对待动物呢?让我们来看看明明和小鸟的故事吧。学生通过眼睛看,脑子思考,嘴巴说,明白了爱动物应该给它们自由,让它们生活在自己的家。然后,教师又让学生观看了《长颈鹿妈妈的诉说》视频,那感人的故事情境触动了学生的内心,使学生知道了怎样才是真正地对动物好,成为它们真正的朋友。在这样的感受体验中,学生是真正用心灵去感受,容易产生心理认同感,提升道德认识,丰富道德情感,进而转化为道德准则。

(三)联系思想与社会实际,提高道德认识

品德教学的目标是指导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因此,教学不能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口头上,应当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与社会实际,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才能让学生正确地理解道德要求,提高道德认识。如,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包装袋上学问多》时,首先,教师出示部分学生在学校附近小商铺买的包装食品,让学生当一回“小小质检员”。学生应用前面所学知识进行鉴定才发现,自己经常购买的食品多是“三无产品”。接着,教师播放一则新闻视频:某地一所小学有三个学生因食用“辣条”,导致一死二伤的惨剧。看后让学生谈感受,使学生深切体会到“三无产品”、垃圾食品的危害。最后,播放学生上学、放学时在附近小摊小店买零食的画面,让学生劝告自己或其他同学,不要再去购买不合格食品。如此针对学生实际的教学,既提高了学生对包装袋的认识,也培养了学生生活的能力,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指导实践生活,促进品德内化

学生的认识与行为之间有一条鸿沟,实践则是实现认识转化为行为的桥梁。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后延伸”这个环节,把课堂教育同日常行为教育结合起来,化虚为实,重视实践锻炼,开展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各种活动,促进品德内化。例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保护牙齿》一课时,在学生学了有关牙齿的知识,懂得怎样保护牙齿之后,布置他们回家用所学的知识保护自己的牙齿,还可以教大人们保护牙齿,并请家长配合开展评选健康牙齿小明星活动。这样,就巧妙地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又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又如,学了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家人的爱》一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家用自己的方式回报家人的爱:父母下班了,给他们倒杯水;吃饭时,为家人盛饭拿筷子;家人生病时,端水送药,学着照顾;平时还可以帮忙洗水果、倒垃圾,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还可设计一张家校联系卡,促进学生去实践对家人的爱。

总之,在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理念,坚持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统筹把握。课前,让学生去调查访问,搜集信息;课中,教师创设各种活动情境,并对活动予以支持、合作与指导,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课后,教师要以生活为归宿,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从而达到“生活即教育”的目标。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德市华侨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9.学会生活作文 篇九

每当看见妈妈拿起锅铲在炒菜的时候,就觉得好威风,多么希望自己也能向妈妈那样。于是我就对妈妈说:“妈妈,我也想跟你学习炒菜,可以吗?”我用渴望的眼神望着她。妈妈也答应了我,教我炒菜。

妈妈先是教了我炒菜的几个步骤,分别是:

1、把菜洗好、切好。

2、把锅洗好。

3、炒菜。

在第一个步骤的时候,千万要注意:不要切到手指头了!所以你就可以让你的父母帮你切一下,以免切到手指。洗小白菜的时候,就先把白菜的叶子一片一片的掰下来放入盆子里,接满水、洗干净,再吧盆子里的水倒掉,按照这样洗两三次就行了。

但我们今天不是要洗小白菜,而是要洗小青椒和猪肉,因为我们今天要炒“小炒肉”。照样我们先把小青椒和猪肉放到盆子里,接满水,要注意一件事:

1、小青椒它带了一顶绿色的“小帽子”我们要把它摘下来。

2、不能用洗完小青椒的那只手去揉眼睛,不然你将会受到小青椒的“攻击”。

在切菜的时候,也要注意:

1、因为肉的表面很滑,所以切的时候要小心!

2、还是那一点不要用切了小青椒的手去揉眼睛!

现在进入切菜环节。先把锅子预热一下,再往锅子里面倒入油,等到油的表面已经跳起来了一颗颗黄色的小晶珠时,就可以放入菜了。

我们先切好的猪肉放入锅中来回翻炒,炒到差不多熟了的时候,就可以放入切好的小青椒再来回翻炒,在期间放入一些调味料一起翻炒。一道香喷喷的“小炒肉”就大功告成了!

10.学会生活作文 篇十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逊在一场风暴中遇难,漂流到一个荒岛上。他在一个荒岛上生活了20多年,用双手创造条件,克服各种困难。

罗宾逊并没有采取强硬手段,他勇敢而足智多谋,没有向困难低头,而是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条件......鲁滨逊在山坡上选择了一个有水、阴凉和保护野生动物的地方,并支起帐篷帮忙。他每天都去打猎,并饲养他抓到的山羊。后来他养了一群羊,它们可以经常喝羊奶和吃羊肉。他还往墙上撒了一些小麦,不仅发芽了,还结了十几个穗。有了这些小小麦,他反复收获,到了第四年,他终于吃下了自己种下的谷物。两年后,鲁滨逊救了一个野人,给他取名为“周五“一天,他们救了一个船长,船长高兴地答应带他们回去。就这样,鲁滨逊在岛上生活了20多年,最后回到了英国。

与罗宾逊相比,我感到非常惭愧。虽然我不可能漂流到像罗宾逊这样的荒岛上,但我仍然在想:如果我漂流到这个荒岛上,我会遇到什么?遇到困难,我不会每天都放弃。我不会像他一样抛弃自己。我会勇敢和冷静。我会亲手创造条件吗?不,我不会。我能活多久?一个月?两个月?我将怎么办?打猎还是砍柴?我在打扫房间和洗衣服时可能会笨手笨脚,更不用说砍柴或打猎了。同样,在这个荒岛上,没有朋友的陪伴,没有人可以聊天和玩耍,这是多么的孤独和无助。

11.学会感激生活 篇十一

我曾介入那不足挂齿的人与人问的芥蒂纠葛,也曾为家人一顿烧焦的饭而叨叨不休,也曾望月感伤,升起一股莫名的寂寞和忧郁,也曾对花落泪感到一种无形的精神的重负。那时我对生活感激之情太少太少。

但在一个黄昏,在黄山玉屏楼前,一个拄着单拐的青年使我一下子领悟了许多,使我懂得了该怎么样去感激生活。

当时,人们都被眼前那壮观、奇丽的黄山云海迷住了,根本搞不清眼前流动的究竟是云涛还是海浪,感觉不到此时是在人间还是在天上,人们怔住了,屏住了呼吸。这时突然一句话传入了耳畔:啊,活着真好。我一怔,循声望去,一下子呆住了,前面一位拄着单拐的青年进入我的视线。他是如何爬上这黄山的,他是怎样攀登到这“不到文殊院,不见黄山面”的玉屏楼的。

在回旅馆的路上我和这位青年及他的同行者攀谈起来。交谈中,我知道了他的过去和现在。他告诉我他是在两年前的一次车祸中失去一条腿的,当时心情是可想而知了,整天想到的就是死。后来,一个和他同样遭遇青年的故事使他思想起了急剧的变化。一位青年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双腿,他简直是万念俱灰。一天晚上,青年的姐姐走到他的病床前说:你看对面楼上那第二个亮着灯的窗口,那里面住着一位全身瘫痪的女孩,但她从没有一天放下手中的笔,才17岁,已发表了十几万字文艺作品……于是那亮着灯的第二个窗口成了那位失去双腿青年生活、拼搏、奋斗下去的力量的源泉……

三个月后,那位青年的姐姐不幸为抢救落水儿童而身亡。弟弟悲伤极了,一天晚上在别人的帮助下来到对面楼上,去敲那窗口亮着灯光的房间,奇怪,没人开门。这时从对门走出一位老太婆,告诉他,这间屋没有人住,那本来是他儿子住的,现在搬走了。三个月前,一位姑娘租下这间空房,但是奇怪她从来不来住,只要求我每天晚上把灯打开,早上关掉。

12.优秀作文学会生活 篇十二

一、从生活实际出发,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1. 让学生从生活走进数学,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我在上《确定位置》时, 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今天你当导游, 介绍大家到动物园去玩, 你如何向我们讲述大象园所在的位置?”学生经过思考, 有的提出要先到动物园去考察一下, 熟悉里边的环境, 有的提出最好有一张线路图, 知道要参观的动物馆分别在哪里。这时, 教师出示动物园的位置图, 让学生各抒己见, 并很快找出几种不同的叙述。通过这样的教学, 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问题情境融合起来, 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 建立起有关的正确概念, 拉近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距离。

2. 让学生寻找生活原型, 帮助学生感悟数学方法

数学中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有大量的“原型”。例如, 教“有理数的加法”时可从“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记向东走为正, 向西走为负”的生活情境中找到原型, 讨论几何体的知识可从实际物体中找到原型等等。从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具体生活实际出发, 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就能顺利地引导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 从而为成功地探索数学问题奠定基础。

3. 让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生活材料在自主探究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 总使他们的认知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有所不同, 在教学中, 师应关注学生个性差异, 让学生置身不同的情境, 设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如, 教学“平行四边形”时, 教师给学生提供多组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材料, 用小棒摆平行四边形, 把吸管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用硬纸条和图钉做活动平行四边形, 这些操作是有难易之分的, 教师让不同的学生通过不同的材料获得了均等的机会, 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通过一系列的画、量、剪、拼活动, 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同时, 认识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二、创设生活情境, 架起自主探索桥梁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在学生的眼中, 数学是一些符号与文字的结合, 是抽象的、枯燥的, 而生活却是丰富多彩、充满情趣的, 他们对生活充满着具体的、感性的认识。因此, 教师应该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及旧知出发, 将生活中有关数学知识的内容引入课堂, 并与课堂所教知识相融,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 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 我是从一首儿歌开始的:一只青蛙一张嘴, 两只眼睛四条腿, 扑通一声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 四只眼睛八条腿, 扑通两声跳下水;三只、四只……青蛙呢?这样学生在回忆童年的欢乐中开始了这节课的学习既快乐又感兴趣, 效果甚好。

三、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 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 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 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 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将其通过学习理解了的数量关系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并且在解决丰富多变的生活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 在教了“解不等式”后, 我上了一节《我们去秋游》的实践课, 我请学生通过上本地旅游网站查阅资料, 打电话咨询有关景点选择值得一游的秋游地点, 并设计一套秋游方案。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 在教师的指导下纷纷收集资料, 诸如团体门票价格、各种不同的优惠等, 并自发地组成小组共同商讨制订方案。这样的活动, 学生不但熟练掌握了知识点, 更重要的是它让学生在充满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学、实践数学, 使他们体验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 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探究和创新意识。

13.学会生活作文 篇十三

前段时间,妈妈身体有些许不适,有时出门走半个小时,都会“累”得瘫坐在沙发上,所以别说制作佳肴了,就连早晚饭的制作权都几乎全权授予了老爸。那段时间,我们家一直生活在“盐缸”里,吃完饭都得灌下一大杯水,才不会觉得呛人。

长久以来,我的味蕾不得不“起义”。于是乎,我便跑到妈妈面前,请她不时“出山”指导片言半语,偶尔下下厨,改善一下生活。只见妈妈躺在沙发上,不停抱怨道:“我也想啊!可是我一累就不舒服,我现在就没什么劲,怎么做饭又做好吃呢?”但其实,我知道妈妈的“病”不是全因为累,而是因为她老是怨这怨那,自己认为自己不舒服,于是身体本娇弱的她便成了我们家的一号“病患”。虽然妈妈不断抱怨、推辞,但我还是软磨硬泡地让她答应没事多做做好吃的,摆弄摆弄花草,我想这样既对这个家有益处,又能陶冶她的情操,即使不能像吃药般治愈身体上的病痛,但至少能转移她的注意力,以谋求更优质的生活。

也许,对优质生活的谋求,也正是对高质健康状况的谋取,那学会生活,到底能有什么成效?

一周后的周末,我发现我的选择没错,老妈买了一台烤箱,来制作面点,呵!这的确是“史无前例的突破!”从前,妈妈至多会做些馒头来打发空闲时间,这回,看得出她要大干一场。第二天,她就做出了第一批成品面包,看着妈妈脸上满足的笑容,我不禁觉得学会生活还真的会给我们带来许多许多。

14.学会生活作文400字 篇十四

直到前些日子。我的古筝快要考级了,时间紧张,曲目有一定的难度,并且我还不熟悉曲子。以前练琴时间短,现在长时间备考,让我吃不消,甚至产生了想放弃的念头。

中午吃饭时,妈妈准备了一道炒苦瓜。妈妈把苦瓜夹到了我的碗里,对我说:“来,孩子,尝尝这道菜。你仔细地咀嚼,品尝,就会别有一番滋味。”我半信半疑,把苦瓜送进嘴里,咀嚼中,一股苦涩的味道在我口中蔓延。我想吐出来,妈妈却坚决让我吃下去,我不好拒绝,忍住苦味。思绪飘到了以前……

回想起我第一次学古筝时,老师行云流水的手法,将动听的琴声传入我的耳畔,我立马对古筝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便嚷着要学。刚开始学古筝,学什么会什么,总觉得古筝并没有看起来那么难。但进一步学习后,我发现我错了,入门简单,但学精通是非常难的。也许,我只是想玩玩,并没有想学精通,因为过程着实太苦。

嘴里苦味已经渐渐化开,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清爽的味道,在口腔蔓延。妈妈在一旁,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要学会吃苦,在以后的人生中,遇事记住这句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听了,心中若有所思……

我考虑了许久,最终,我还是坚持了下来,那种想放弃的苦是不能言说的,那种坚持下来取得成功的甜也是不能言说的。

这就是苦瓜,苦尽甘来的食物。

15.让学生学会评改作文 篇十五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样,它应遵循现代教学规律,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把学生当作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文评改的权利应该还给学生。

写作的这些自身特点说明,写作是个体的言语行为,所表达的也是学生个体对事物的独有认识。因此,作文评改也是学生个体对自己独特感受的一种再认识,学生也是最具有权利的作文评改者,而教师的作用只是教给学生作文评改的方法。

每个懂得写作的人都知道“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对学生的作文也是同样的,“改”文章的主体也应该是学生。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的教学要看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要明确作文评改的内容主要有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内容方面主要有主题与选材,表达与文体。在形式方面主要有作文层次,详略、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在语言文字方面,主要是句子,句与句,文字,修辞。此外,还有标点、书写、行款格式等。第一,文章内容方面,主要看主题(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恰当。第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是否符合文体要求。第三,在文章的形式方面,主要看作文层次是否清楚,详略是否得当,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是否恰当。第四,语言文字方面,主要看句子是否通顺、合理,句与句之间是否连贯,遣词造句是否准确、恰当,书写是否正确,修辞是否形象贴切。第五,在形式方面标点是否正确,书写、行款格式是否合乎规定。

作文的评改,传统的做法是教师评,教师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作文自身的特点。学生评文、改文的能力并不是说有就有,需要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

首先,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评改要求。在作文评改之前,要让学生明确评什么,改什么。任何一次作文训练,教师总要按训练计划提出训练要求。

第二,引导学生抓住文体特点进行评改。在评改过程中,应该先让学生明白文体特点,然后参照评改要求进行评改。如让学生对说明文进行评改,应先要求学生回顾说明文的特点,要注意说明的对象,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说明的语言。学生明白这些后,对作文的评改就会有的放矢,做到胸中有数。

第三,提供范文,集体评改,做出示范。光有上述要求还不够,因为一般学生(特别是差生)往往意识不到所要评改的习作与教师的要求之间有什么差距,看不出习作的毛病在哪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提供范文,并在教师引导下,集体评改文章。对于范文的选择,一般说来,应选那种文字上毛病不十分突出,在体现作文要求上较差,在本次习作中有代表性的文章供集体评改。还可以让学生朗读自己的文章,边读边改。

第四,要指点学生评改的步骤。一般说来,评改文章,首先要着眼全局。全局的问题评改之后,再研究局部。局部问题评改完以后,还应从头到尾再读一遍。从全局出发,看一看评改的是否恰当。基本上没什么问题,才算定局。

具体地说,作文评改要分三步走。第一步要看作文的内容与形式是否统一。第二步要从字、词、句、修辞、标点、书写、行款格式等方面评改。第三步通改,看评改是否得体。

第五,作文评改要把握好“评”和“改”两个关键。作文改得好,可以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改得不好,容易暴露出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差距。这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把准症结,从而加强作文评改的指导性,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效果。评,就是对所评判的习作做一个恰如其分的评论,可以说,作文的评判又是一个再作文的过程。评语要对作文的内容、形式等方面做出恰当而准确的评价,要有针对性,主次要分明。

第六,作文评改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一个训练的过程,因而,作文评改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在训练中,教师可布置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片段进行训练,然后让学生进行评改练习。这样,从片段到小作文,再到大作文,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16.学会与生活谈判 篇十六

生活的期望和结果之间,往往有不短的距离,有的人善于揣摸“天意”,善于顺应规律,善于解决冲突,所以诸事遂意;有的人却习惯逃避冲突,害怕打击,不敢也不擅长应对生活,所以才在生活中陷入迷茫,让不顺心形成惯性。

不是吗?因为社会有不公,你怀才不遇;老板、同事的话语总有不顺你的意,这世界怎么不舒宁;爱情不圆满,时代择偶观有问题;家务繁琐,婚姻生活更是鸡毛一地。每天在锅盘碗盏的喧嚣、相对无言的冷漠、你来我往的争吵中耗尽所有的热情;甚至上班堵车,在熙熙攘攘的城市里我们都很难平静。

其实如同阳光普照每一个角落,生活也一视同仁对待每一个人。不是生活都不顺,而是生活的能力在哪里?因为,我们生活的结果,决定于我们处理生活的能力。

学会与生活谈判和解,不要与生活爱憎分明,光明和阴影从来就没有人们想像的那么经纬清晰,不管你地位高低,财富贫贱,与生活的谈判将链接你生活的所有。有些人一辈子过得拧巴,是因为死守着所谓的自尊和自傲的原则,其实是死守着一无所用的面子,用所谓爱憎分明来掩饰自己,抱着唐吉诃德式的死磕和不切实际,一错再错,一败再败。

与生活谈判的过程,就是处理各种生活事务的过程,学会与生活谈判,就是练就处理生活事务的能力,也许把你心中“最理想”的生活目标调适到“最可行”的生活状态,这样,你对人就没有那么苛责,对事就没有那么偏执,对物就没有那么贪婪。

17.学会生活作文550字 篇十七

认真对待生活,这是我们学会生活的第一步。当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生活时,我们会发现过去的自己是如何在随随便便度过每一个生命里独一无二的日子。我们也许会认为,今天就这样了,明天再重新开始,是一件允许发生的事情,但其实生命中那些看似寻常的日子,早已经具备了改变我们一生的威力,在我们不曾察觉、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轻而易举地改变了我们的一生。如果你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的话,先来学会认真对待生活吧!

当你学会了认真对待生活之后,再来学会热爱生活,这样不仅可以让你真正的学会生活,也能够让你明白生活所能改变的一切是多么的巨大。如果说认真对待生活还不算难的话,那么热爱生活一定会把你给难住。在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琐事,牵扰着我们的心灵,我们该如果在这些琐事中看见生活的美好,进而热爱生活这件事儿呢?我以为这还得勇敢地面对生活。要像一个英雄一样,看见了生活中的种种真相之后,还愿意相信生命中的幻光,相信生活中的小确幸,这样我们才可以学会热爱生活。

18.学会生活作文 篇十八

学会共同生活,首先要学会讲文明、有礼貌。一个不讲文明、没有礼貌的人,是不会被他人、社会所接纳的。试想,如果一个人粗言烂语、专横无礼,你愿与他(或她)交朋友吗?

学会共同生活,就要学会真诚与善良友好。在社会或一个集体中生活,真诚便是你最好的自我介绍,善良与友好便是你最好的名片。真诚地帮助他人,友好地与他人共处、坦诚地与他人交流,相信你一定能快速地融入与他人的共同生活中!学会共同生活,必须学会包容与理解,方能共同生活。在一个集体中生活,难免会产生误会与分歧,难免会有些纷争。当你选择包容他人、理解他人,而不是面红耳赤地争吵不休时,别人也一定会选择理解。这时,大事花小,小事化无,又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了!

学会共同生活,必须先学会关心他人,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当集体中的某位牌语病了,你及时地送去关心、一句问候,那么,你的人际关系一定会更加好。当集体中的某位朋友遭到挫败或困难,你及时地给予他鼓励或帮助,那么,当你有困难时,别人也会主动帮助你,这样,生活便美好了。

学会共同生活,还要学会赞美他人。当然不是叫你奉承他人,而是发自内心地赞美。每个人都希望且需要别人的赞美,因此,适当、真诚地赞美也是与人共同生活的需要呢!当然,还要学会忠诚地劝告,与他人的相处才能更加快乐与美好。

19.优秀作文学会生活 篇十九

那么, 老师怎么指导学生写出真话, 表达真情实感呢?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阅读和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一、创设情境, 激发真感情

当学生没有体验, 在毫无热情的情况下完成“任务式的作文时, 就可能胡编乱造, 应付了事。 ”人是有感情、有思想的, 在习作教学中适时创设情境,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激活学生的思维, 带动学生的发展。 如于永正老师上的一节课就是这样的:上课铃响了, 孩子们都在盼着于老师来上课。 可走到教室的不是于老师, 却是一位阿姨。 阿姨问小朋友:“于老师在这里上课吗? ”小朋友们点点头。 “小朋友, 我是鼓楼区文教局的, 局长要我通知于老师, 今天下午两点, 带着教学计划到文教局开会。 我还有事, 不等他了。 等会儿于老师来了, 请你们转告他, 好吗? 谢谢。 对了, 告诉于老师, 千万别迟到! ”阿姨说完后, 转身走了。 片刻之后, 于老师匆匆走进教室, 说明了迟到的原因———刚才有位学生家长找他。 话音未落, 小朋友纷纷举手, 说有位阿姨找他。 于老师让学生说出阿姨的情况后, 猜出是文教局的方老师。 小朋友们特别兴奋, 于老师又引导学生向自己转述方老师的通知。 这节课孩子们很开心,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因为于老师创设的这个情境真实具体, 富有情趣, 所以学生听得认真, 乐于表达, 随后写出来的作文就真实可信。

二、关注生活, 积累真素材

生活是一部百科全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就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为了让溪水长流, 就要引导学生在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徜徉, 让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吸纳独特感受, 陶冶情操, 端正态度, 认识价值, 从而为习作素材丰盈泉源。 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点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网络生活, 达到“滚滚材源生活来”的目的。

校园是孩子们学习、活动的场所, 是和老师、同学共同生活的乐园。 课堂、课间和各种活动组成了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这为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写作素材。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 每节课都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情况, 还会发生一些偶发事件, 这些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们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及时写下来。 如有一次日记展评课上, 我叫一学生读日记, 话音刚落, 一个快嘴学生脱口而出:“肯定是抄的。 ”我一听, 心中很生气, 但冷静一想:要冷处理, 日记读完后, 让他说说哪里抄的, 趁机教育他。 于是我等那位学生日记读完后, 请那个学生说说这是哪里抄的。 结果他站起来, 狡辩说是仿写的。 我对他说:“我们第一单元的习作不也是仿写的吗? 再说, 你的日记写得很好, 人家说你是抄的, 你有什么感受? 你在街上玩好玩的东西, 人家说你是偷的, 你又会怎么样? ”说到这, 全班学生都大笑起来, 他也低下头。 再请其他学生对这件事进行评价, 都觉得当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能早下结论, 而要等别人说完后再下结论。 我再问他时, 他表示学生说得对。 好些学生把这件小事写成了日记, 收获很大。 这是对课堂的写真, 成了学生写日记的好素材。 又如我发现很多同学在日记里出现一些错别字, 或者老是把同学的名字写错。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写错别字的后果, 我在课堂上专门进行了听写, 就是听写学生的名字。 我选了容易写错的八位学生的名字进行听写, 收到很好的效果。 有的认为是奇怪的听写, 有的认为是有趣的听写, 有的认为是难忘的听写……成了不少同学在小学阶段难忘的一节课。

此外, 还要充分引导学生把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网络生活等记录下来, 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

三、把准目标, 体现真水平

小学生作文属于习作、练笔性质。 课标总目标规定:“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这总目标用时需九年。具体还要把准学段目标:第一学段强调“从一年级开始对于写话有兴趣, 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第二学段“观察周围世界,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第三学段“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所以必须准确把握课程目标, 做好准确科学的评价, 不可随意拔高要求, 反之欲速则不达。 正如有些老师, 当学生已经把句子说清楚, 内容真实时, 为了追求思想好, 把句子判为错, 这其实是误导:教育学生说假话。 这是绝对不行的。

四、教给方法, 写出真作文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写好作文也有好方法。 怎样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用真情实感写真实的人和事。

首先, 在习作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生活, 重新沉浸在事件中, 让事件涉及的人和物, 又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 其次, 多细节描写。 真情实感离不开生动的、典型的细节, 细节的多少和真实与否, 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程度, 直接关系到文章的真情实感。 如果文章中都是些笼统的、概括的叙述, 即使是亲身经历过的, 也往往会给人不真实的感觉。 所以要引导学生把人物写活, 包括外貌、神态、心理、动作、语言等。 再次, 写好自己的心理活动, 即内心情感、感受、想法等。 如一位学生在作文《美丽的紫金公园》中写道:“……最有趣的是樱花, 爸爸告诉我它是日本的国花, 我第一次听过, 感到有点惊奇! ”写出了孩子的真实感受, 让人可信。 此外, 语言不要一味追求华丽, 准确、朴实、生动的才是最好的。 用生活语言, 就是要正确和准确地反映生活, 生活是怎样的就写成怎样的, 不要走样, 不要变味。 如《一夜的工作》, 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写出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 总理那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形象跃然纸上,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总理的敬佩之情。

20.学会烹饪享受生活 篇二十

两年前妻子因病去世后,短时间里我白了所有的头发,人也变得消沉不堪,孩子们试着让我接受新的生活,甚至张罗让我再婚,可是依然没能让我走出这段悲伤。

那段时间天是什么颜色都不知道,懒惰、对任何事毫无兴趣,直到有一天我无意走进厨房,想起了老伴曾经给一家子人忙前忙后的样子,让我彻底泪奔,学着做饭,一开始是为了怀念她。自己慢慢学着做以前老伴拿手的几道菜,没想到,这个过程中,自己竟然爱上了厨房,学会一道菜以后,就想学另一道。

我老伴刚去世的时候,我一天最多就吃一顿饭,要么外面买,要么泡方便面打发一下,可是学会做菜后,我发现自己挺喜欢厨房,一日三餐换花样做,人也不抑郁了。其实,老年人最怕没有自己的爱好,一旦发现就应该好好坚持。

我是一个喜欢回家吃饭的人,如果不是孤独的这几年,我很难如此深刻地理解回家吃饭的含义。家里的饭菜有着这世间任何一处都找寻不到的独特味道。只有坐在家里那张饭桌前,举起筷子把饭菜送入口中,人生全部的安全感才得以真正降落安放。

我喜欢花时间慢炖菜,就是那种你一定要花时间才能做得很好吃的菜,为此能在厨房心无旁骛地待好久。比如最爱的红烧肉,只有花时间,肉才会炖得软糯,皮会特别好吃,颜色也特别诱人。慢炖时候的香味,特别让人开心。

菜肴需要用心烹饪,生活也该适当地添加作料。如房間中小小的点缀,不仅增添房间浪漫,还能带来温馨;窗台一束鲜花,不仅温暖他人,也快乐自己。老伴的手艺契合了全家人对味道的所有要求,这是外面的馆子所没有的,我学习,就是想让孩子们继续感知厨房里这种不变的温柔,我自己最拿手的菜就是红烧肉。做法可能和一些菜谱不一样,是要先小火炒糖色的。也就是开小火热油,里面放白糖,白糖开始冒出褐色泡泡的时候迅速下肉翻炒,让肉裹上糖色。有的时候,会因为食物勾起一些回忆,或者发生了一些事情,比如,让自己和家庭变得更和谐。

其实,当你情绪低落或者身处逆境时,培养一项爱好,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投注其中,你就会心平气和。心态调整好了,生活就会更加从容与乐观。因此多一点爱好,生活就会多一点滋味;做生活的烹饪师,生活就会多一种享受。

烹饪蔬菜,为了调整生活的口味;烹饪生活,其实为了让生活更加美好如意。

上一篇:三八妇女节活动计划方案下一篇:儿童口才课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