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论文:书法教学点滴思考

2024-10-23

研修论文:书法教学点滴思考(共7篇)

1.研修论文:书法教学点滴思考 篇一

校本研修学习点滴

教师只有始终保持继续学习的热情和能力,把不断更新观念、汲取新知、开阔视野作为适应形势发展和自身素质提高的必须,才能正确把握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适应形势的需要,不断走上新的台阶

越来越散的学生考验着老师的耐心,挑战着老师的教学方法。常常听到老师们抱怨,再教也教不会,好不容易教会了又很快忘掉,老师真的太难当了!教育开始让教育者困惑了。校本教研的春风吹来,校园里掀起一股研究教育、探讨教学的热潮,我受益匪浅。

一、专家引领指明方向。

通过网上学习,是我学到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可以借鉴的实践做法,校本研修给大家澄清了概念,指明了研修的方向,开阔了研修思路。磨题、课堂观察、磨课等等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让大家在感到新颖的同时,开始思考教学,规范教学,不断接近教学的本质,提升教与学的默契度,提高教学质量。

二、重视教育政策和教育理论的学习,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1、注重学习型团队的打造和教师终身学习力的激发

教师只有始终保持继续学习的热情和能力,把不断更新观念、汲取新知、开阔视野作为适应形势发展和自身素质提高的必须,才能正确把握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适应形势的需要,不断走上新的台阶。

三、“校本研修”中教师在工作中学习,与其实际的工作紧密结合我们认为,“工作与学习的不可分”是设计“校本研修”的具体活动的原则之一。“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应当之无愧地成为“校本研修”的主要形式和根本点——在这种探究与研讨的过程中,每个参加的人员都经历着学习的过程。而往往这种培训更易受到老师的认可和欢迎。

四、同伴互助优化教育。

同伴互助、共同发展是我校教师的新理念。我们以团队的形式进行校本研修,在集体的共同智慧中提升自我,在同伴的优良品格中完善自我,在合作的巨大力量下增强团队战斗力,让学生受益,让教育魅力无限。

总之,校本研修的春风吹绿了校园,给教学和教研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尽管仍然有教育难免的困惑和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毕竟教育和教学在接近其本质的路上前行,在务实的作风中提升。相信校本研修带来的,将是教育的满园花开

2.研修论文:书法教学点滴思考 篇二

一、激发兴趣来引领

托尔斯泰:“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兴趣。”练字是一项单调且枯燥的活动, 要使学生喜欢练习并坚持, 就需要书法教师重视激发并保持学生对练字的兴趣。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着手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利用书法家故事激发兴趣。

历史上有许多书法家练字的轶事趣闻, 如:王羲之教导儿子从小勤学苦练书法, 用尽十八缸水, 终于成为杰出书法家的故事;唐代书法家欧阳询为了研习名碑, 而露宿碑前观摩三天才离开的故事等。在教学过程中, 不时穿插讲述这些既励志又给人深深启迪的故事, 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同时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重视榜样的引领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而来自身边的榜样最有说服力。因此, 学生中树立榜样, 是非常有效的激励手段。每次作业批阅后, 我都会挑选优秀作品当众点评, 并让这些同学现身说法, 谈谈自己是怎样写好字的。此外, 在班级墙壁上开辟出专门的优秀作品展览专栏, 展出学生的优秀书法作品, 使这些同学成为大家的学习榜样。

3.开展竞赛调动积极性。

练字是一个人的活动, 过程枯燥。当新鲜感被单调的重复动作消磨殆尽的时候, 如果不能及时转换关注点, 学生就会开始应付。于是, 我就组织写字竞赛, 来调动学生练字的积极性。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 即同时学习, 发展水平不一致, 教师的评价要注意因人而异。

二、练习过程中的“宜”与“忌

1.宜“立定门户”, 忌“见异思迁”。书法练习最忌讳的是“朝三暮四”, 不能专心致志。如果今天田英章, 明天王正良, 一会儿楷书, 一会儿行书, 四面出击, 结果只能将字写得不伦不类, 严重打击练习的积极性。结合自己多年从事书法教学的经验, 我给学生们选择的教材是由田英章先生编写的《硬笔书法教程》, 简明易学。在练习过程中, 我经常教导学生不能见异思迁, 要“立定门户”, 专心致志地“沉”下去临写, 求得“入帖”。

2.宜“反复练习”, 忌“浅尝辄止”。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写字是一种习惯培养, 书写习惯既是行为动作, 又是行为记忆。临帖的作用是通过行为动作受范字运笔和结构的制约, 来改变原来不良书写习惯, 达到掌握某种字体结构和用笔的法则, 逐渐养成新的书写习惯的目的。因此, 我要求学生必须每天对相同的字进行反复临写, 使范字在记忆中由“暂时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

3.宜“多抬头看路”, 忌“仅低头拉车”。写字从感觉途径上说是一种视觉艺术。古今书法家大多倡导练字先练眼力, 在练习中多观察、多思考。所以在指导练习的过程中, 我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也即学会读帖, 不要只是“低头拉车”, 更要“抬头看路”。

练前观察:写前观察越仔细, 范字在头脑中的印象就越深刻, 书写起来自然就准确, 规范。练中观察:书写中我要求先把范字每一个点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都看清楚再开始练习。即要求学生把自己写的字与范字进行比较, 找出不足之处, 当即进行修改。

4.宜“持之以恒”, 忌“一曝十寒”。书法不是一两天就能练就的, 古往今来众多书法家无一不是通过勤学苦练获得成功的。张芝临池学书, 池水尽墨;钟繇入山练字十年, 石木皆黑;智永登楼练字四十年, 退笔成冢……前人如是苦学书法, 而在今天, 大多数学生练字却常犯“冷热病”:高兴时写一阵, 不高兴就搁笔数日。这在临摹阶段很不可取。当然, 练字多少要看时间和兴趣而定, 但坚持每天临帖, 哪怕是十分钟、二十分钟, 持之以恒才见成效。

5.宜“学用结合”, 忌“练习应用两张皮”。临帖的目的是为了运用, 但学生往往临帖归临帖, 书写归书写, 练习中一丝不苟, 应用时随意书写。为此, 我严格要求我的学生在平时写字时不能信手涂抹, 应在作业、笔记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去应用所学到的字, 做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家长支持做保障

古语说:“师傅引入门, 修行靠个人。”如果要真正提高自己的写字水平, 单靠课堂练习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课余时间刻苦地练习。为了更好地提高课余练习的效果, 我积极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 密切合作。学生家长也十分乐意协助, 有的还非常主动地和老师联系, 出谋献策。在此基础上我主要做好下面两项工作。

1.争得家长理解。只有不断地沟通, 互相了解情况, 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我十分注意和学生家长交换意见, 共同制定指导计划;并定期展出学生课余作品, 让学生家长观看, 评出佳作, 给予鼓励, 保证学生练习钢笔字劲头不减。

2.争取家长帮助。要求家长在物质上尽力支持, 在精神上积极鼓励, 在行动上及时督促, 并能就学生书写练习时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比如有的同学缺乏耐心, 不能持之以恒, 有的同学在书写时结构失调。这些都要家长协助及时订正。

3.关于双语教学的点滴思考 篇三

作者: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学校邹丽萍录入时间:2004-5-3阅读次数:888

21世纪已经到来,以加强外语和计算机为新世纪人才特征的新一轮中小学教育教学、课程改革方兴未艾,“大德育”、“探究型学习”、“双语教学”等新概念成为“热门主题”,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又一着陆点。苏州这个温文尔雅的城市,一直处在中国教育改革的前沿,苏州加强外语教学势在必行,外语教学正在准备新的飞跃,其中“双语教学”是最引人注目的视点。

听了这样的一节双语课,课题为“圆”(Circle),思绪多多.将课堂片段记录如下。

片段一:

课件出示三个小动物各自开着各自的车准备比赛,第一辆车轮是三角形的,第二辆车轮是正方形的,第三辆车轮是圆的。

老师用一连串练得烂熟的英语说出,学生没反映过来,看课件中英文对照中的中文,马上理解了意思。

(思考:新课程提倡交流学习,课堂上学生经常交流各自的学习心得,交流彼此的看法,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真实的感受,引导学生说自己的话,“把说的权利让给学生”!而就因为这是一节双语课,学生的英语能力远远达不到清晰的说出他的思维过程的程度,所以教师就把这个“说”的权利又返还给了自己,殊不知这样的返还却夺走了一次学生自己说的机会。)片段二:

点击浏览该文件(点击看图)

出示圆心

师:What’sthis? 生:Itisthecenterofthecircle.指半径

师:What’sthis? 生:It’stheradius.指直径

师:What’sthis? 生:It’sthediameter.(这个问答很流利)出示问题:

(当然这里所有的问题都是中英文对照的)

学生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教师允许学生用中文,还特意说了一句“你能用中文来回答”。第二个问题,学生用英文字母表示出两者的关系。

(思考:在对数学名词的问答中,师生配合的相当好,一问一答相当紧凑流利。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在英语教学中不常接触到的术语和单词,这是双语教学的标志之一,在这里体现到了这一点。然而细细想来,这样的体现也仅仅局限在数学名词中,比如说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用英文怎么说,至于一些内部的原理,分析思维的过程,就很难让学生用英文讲,这样就出现了上述情况:老师让学生分析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用英语学生就说不出来,老师还特意强调用中文,这样的强调,恰恰黯淡了双语的魅力。)

这是一堂练习课,之后的练习,学生每人有一张纸,纸上印了中英文对照的习题。学生完成的速度很快,猜想也没来得及顾及那几个漂亮的英文单词。

近来,“双语教育”或是“双语教学”一时间成了报刊媒体的高频词,伴随而来的是英语学习不断低龄化的时尚。自2001年起,教育部将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定为三年级,其理论上的科学性、实践上的可行性以及师资、教材等问题已经引起了不少的争议,纵是如此,不少学校却为追求社会上的轰动效应擅自将英语更提前至一年级,“双语”、“全英语”成为招生收费的“卖点”。这股风越演越烈,以致于关于“双语”幼儿园的办学新闻也常见诸报端。家长、社会的盲目“跟进”为英语学习热造就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普通家庭,送孩子参加各种英语兴趣班;已经“小康”的,送孩子进涉外夏令营短期“留学”;更有实力雄厚者,想方设法送未成年孩子赴异国他乡移民„„此外,据统计,2001-2002发达地区外教的平均工资上浮了50,于是越来越多的合格或是并不合格的外籍人士也以“外籍专家”的名义进入了中国的中、小学校乃至幼儿园,其中不少仅仅是参加过“第二语言教学专业培训”,而来华前可能是加油站工人、食品店营业员,甚至是“下岗”者!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一个英语爱好者,一方面我为全社会关注重视英语而开心,另一方面又为这种过热的局面而忧心忡忡。特别是看到家长们热衷于逼孩子学英语时,我会泛起一种痉痛之感:孩子们这么早、这么多地接触英语真的有必要吗?

值得一提的是,至上而下的学习导向有时得不到预计的效果,也许只得到一个形式,一个空的壳,于是有了“费时甚多,收效甚微”的结果!以我国的职称英语考试为例,它的难度很大,专业性强,但通过率却很高。是大家的英语水平真的提高了吗?恐怕不是,不信你让他们说几个句子写两句话瞧瞧?大多数人是靠死记答案甚至其他“技巧”过关的。

尽管双语被称作是培养外语人才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只能在有效的范围内试点,因为它的推广,首先遭遇的瓶颈是“师资”问题。不少学校反映,一般大学本科毕业的教师英语不错,但大部分是笔头厉害而口语欠缺的“哑巴英语”,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虽听、读、说的能力不错,却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也难以在双语教学中挑大梁。如果仅仅是为了上一堂双语课,那么不管函授也好,大学毕业生也好,经过一定时间的准备,总能上起来,只要有一点英语基础就行,不过那只局限于一两节这样的课。业内人士分析,学校在学生水平未达到一定程度之前,盲目使用双语教学无异于拔苗助长。与此同时,双语教学的推广,与应试教育是有矛盾的,双语教学需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势必会影响到学校的升学率。试想,学校会舍弃升学率而去搞双语教学吗?

4.关于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思考点滴 篇四

小班化教育始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上和课程学习中充分分享各种教育资源,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有更多时间与教师交往、沟通,得到个别化的教育;增加优质教育的机会等,通过探求、摸索、借鉴、吸收,我校创建了小班化课堂教学“25”模式,旨在通过对教学形式中量的强化,来实现最优化教育,从而达到质的飞跃,使小班化教学在实践中更富有操作性。

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它的核心在于情感、自主、探究、合作等方面,与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内涵具有一致性。那么小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呢?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实践和学习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学生的参与度与师生课堂有效互动频率是否大为增多,是否实现教师对学生的个别化指导,课堂上是否充满个体之间激情的燃烧,智慧的碰撞。

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而课堂要创新必须充分调动课堂中的一切因素,互动是课堂创新教学的基础。传统教学观强调的是师道尊严和教学上的自上而下不可逆转的教学方向,漠视鲜活的生命的个体存在,体现在课堂上整齐划一,严重缺乏互动,而以小班化教学观为载体的课堂教学,双边互动可利用的空间与频率、密度都大大加强,活动的双方激情燃烧起来。整个课堂摆脱静止,呈现动态。

课堂中的互动是多种多样的,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感互动等等。师生互动,体现的是师生间的平等、民主,强调的是“以人为本”而非“知识的传授为本”,要切实做到师生互动,教师要真正做到关注学生的尊严,关注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关注学生的需求、学习的自主等等。为此,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大胆提问,甚至异想天开,组织学生积极投入对问题的共同探讨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思考和提问的时间与空间,哪怕是打乱了课前的教学设计,哪怕是教师回答不上来。因为学生提问的本身就是课堂的闪光点,教师就课堂实际情况要学会随时调整教学方案,让学生就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教师深入其中、争论其中、乱在其中、乐在其中。“乱”之时往往是思维碰撞渐入佳境的时候。生生互动,即是学生在课堂上交流思想的过程,体现在相互讨论、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身心放松状态,不用担心自己说话的正确与否,为学生们建立了一个“七嘴八舌、各抒已见”的宽松的环境来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真切体验,加深对自然、社会生活等方面问题的思考与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提高寻疑、质疑、解疑的能力,学生在交流之中学会相互理解、彼此信任、分工合作、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学会分享,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能力得到锻炼。情感互动,即是师生的积极心态的相互影响,良好的情感互动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师生情感的互动是以民主和谐为基础,共同交流,教师要耐心倾听。另外,教师还可以从容地进行深耕细作,课前备课可以按照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的素养和要求,分别为他们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建设性的学习方法以及课堂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质进行差异教学、个别教学,教师有条件针对学生不同情况设计一系列弹性作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水平来选择,教师实现面批,师生间信息反馈更迅速、更直接,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这些过程中双方的情感共鸣是关键,任何单方面的情感是不够的,只有达到共鸣才能发挥双边的最大效应。

二、师生课堂互动交往距离是否缩短,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是否大为提高,师生情感是否融洽

“罗森塔尔”的实验表明,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的内心都是希望平等地对待学生,期待学生获得全面的提高。但是庞大的班级无形地把学生分成若干区域,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视野只能监控到28人左右(教师关注的最大值),对于视野之外的学生监控明显降低,学生易分心、搞小动作,听课效率差,甚至扰乱课堂秩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就大打折扣。而在小班中,学生可以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与重视,教师的每一天的期望,让每一个学生自我的优异特质均能充分地展示出来。多年以来,我们的教育一直把知识和智力作为人的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而忽视了人的内在动力情绪的变异,也就是情感,情感问题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情感教学既是一种策略,又是在课堂上动态发展的过程。如何实施与把握?如何调动学生参与都需要我们在课堂中去实践、去灵活运用。

1.营造课堂宽松愉悦的情感氛围

学习是一个艰辛努力的过程,因此更需要以积极的心理情感氛围去支撑,而学生的良好的情感氛围大都源于教师的调动以及学习过程的追求。教师要以愉快的心情走进课堂,“你无法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一个真诚的微笑,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是一片阳光。让这片阳光照亮每一个学生,学生自然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学习,教师对待学习的态度应该是尊重、平等、真诚。“教师应该以父母般的感情对待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和蔼而不放纵,严峻而不冷酯,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要力求倾注真挚、流露关爱,教师内心丰富的情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持久而广博。

2.随时关注学生情感,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师在学识上是广博的,在情感的研究上也应该是有所造诣的。在学生面前,要善于表现自己的情感,所表达的情感应该是真实的,切忌遮遮掩掩的,教师也是平凡而普通的人,也有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教书育人不是正襟危坐,没有人之常情,在学生面前展示一个真实的自我,能够和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同欢乐、共甘苦,给学生以真实之感、可信之态。“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正因为如此,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向学生传递情感信息、爱的语言,如鼓励的眼神、欣赏的语气、热烈的掌声、真诚的拥抱、甚至可以亲吻学生的额头„„这一切都在向学生表达一种信息,那就是“我爱你们,可爱的同学”。有良好的情感交流作为基石,课堂的气氛定然是活跃的,教师从中可收获到快乐与成就感,学生也能实现期望值。

3.善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学会释放自己的情感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我们必须懂得爱,我们必须教会爱、创造爱、预测爱”,我们从事情感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对生活广阔而又深厚的爱。现在独生子女,拥有一份爱心越来越难以寻觅,如果不能正确引导,他们是体会不到别人的爱,更不会去爱父母、爱家庭、爱同学、爱师长、爱好些不认识而需要爱的人。通过强化爱的教育来培养学生成为有爱心、值得爱的人。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善于察言观色判断学生的情绪。人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情绪的变化也是“朝辉夕阴”,因此教师要及时准确掌握学生情绪,捕捉学生稍纵即逝的情绪变化并加以引导。

小班化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同时也拓展了德育的时空。实验研究表明,在人数较少的班级里,由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密切交往,有利于学生的伦理道德教育,优质的言传身教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小班化更有利于学校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将教育的目标、内容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这对学生品德的形成是大有帮助的。

三、学生课堂训练、动手探索研究时间是否增加,学生的创造与实践能力是否得到真正的提高

增加当堂训练、探究动手能力的时间,其实质就是运用优化教学时间管理的策略来提高课堂的效率。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首要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固有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了解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先决条件。完成新知识的学习习惯、方法、策略等。其次,要指导学生确立目标,为每一个学生量体裁衣,学生可以与老师一起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制定学习进度,调动智慧,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倾注情感,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再次,指导学生学会列自学提纲并作为一项学习常规来制定,要求内容体现目标、结构体现层次,问题要有指向性。其中“师生共同探讨”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它包含着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师师合作等,这种方式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共同探讨是高密度的交互,不只是认知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是深层次情感体验的过程。

四、课外作业完成时间是否减少,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是否明显高于普通班级,学生鲜活生命价值是否得以体现

我校小班化教学的开展是以个性化教育理论、生命交往理论及其他相关的教育理论为支撑点,减少学生的课外作业完成的时间,正是小班化教育中生命交往理论的一种重视和体验。我国中小学教育是一种基础性的教育,是一种法定的带有强制的教育,学生完成法定的课业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法定的课业应该是学生能够承受的合理的学习负担。当学习能够合乎人的生命本性方式的时候,能够完整、和谐地运用和发挥学习主体的潜能,学习就不成为一种负担。

在小班中应采用全体施教与分组教学、个别教学相结合,给学生以适度的压力,让压力变为内在的学习动机。通过量的变化达到质的效果。缩短时间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更重要地思考从结构与性质上的问题,学生的学习作为一种不断自我发展、不断提升生命质量的活动,应该是学习主体生命活力的一种体现,不能让学生产生生命冲动的教学是不成功学;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认为要建立适合学生心发展的环境,提倡“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眼睛、双手、嘴巴、时间和空间,其精髓也在于此。减少课外作业时间,首先要求教须要更新教育观念,要须知这个时代所要求的是教育的个性化,培养的是创新人才。落实的关键是抓住课堂40分钟的效益,教师在选择练习的内容时要有周密的计划,根据练习难易程度,对不同特质的人分配以不同练习时间和次数,以确保练习的质量。教师在平时应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捡查的能力和习惯,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保证作业的质量,以求达到巩固知识、锻炼能力的效果。

江油市坚勇实小 唐晓建

5.班班通环境下语文教学思考点滴 篇五

----培训教师:张小敏

各位同仁:

大家好!去年7月有幸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参加了《信息化与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专题研讨》活动,今天也非常荣幸能在这个的平台下与大家进行交流,我一不是专家,二不是学者,只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学习者和实践者,所讲内容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多多包涵。

互联网时代才刚刚开始,离真正进入人类的生活还有很长的一段路。但仅仅是这个开始,对人类的生活就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我们没有时间回避也无法回避的。信息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教育,改变学校,改变学习,改变着每一个人。今天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浸泡在数字世界。很小的时候,他们就会使用电子产品、会上网、会从游戏中获得快乐。电脑、ipad、手机,各种硬件设备不断升级与更新,还有更多层出不穷的软件如游戏、QQ、微信、淘宝等等。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我们的教育环境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怎样适应于这种环境,怎样对我们自身的教学产生新的思考,怎样践行在教育信息化的道路上,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主题就是《班班通环境下语文教学点滴思考》。

以目前的发展来看,实现大多数地区的教学的信息化已经成为了可能,而我们,如何去适应这个发展趋势,为自己的课堂创建一个良好且实用的信息化环境,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那么,下面,我就以语文这一学科为例,来简单阐述一下我的一些浅见吧。

首先,语文这一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特殊之处。这是一门人文性、思想性、艺术性比较强的一门学科。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去领会文章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内涵意蕴,合理的利用信息化工具也是必要的。

以诗歌为例来说,诗歌有语言层、现象层和意蕴层三种不同层次的含义。语言层是指诗歌的语言、押韵、平仄等技巧方面的东西,而现象曾则是读者在语言层基础上形成的一些意象,而意蕴层则是在前两个基础之上对诗歌意蕴主旨等方面的把握。

而这些,可以依靠信息化教学来实现。以诗歌《清平乐.村居》来说,第一步,可以让学生先自行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优美的韵律节奏,初步把握诗歌的语言美,其次,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名家的朗诵音频或《清平乐.村居》的歌曲来让学生对诗歌语言的优美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第二步,让学生自行阅读中找出诗歌的意象,然后,老师可以在PPT课件上,插上这些意象相关的一些图片并附上讲解,对这首诗歌的现象层进行剖析,让学生在脑海中更直观地建构起对诗歌的形象架构。

第三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作品中的写景与深刻的人生哲思,老师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的基础上进行点拨和评价。

第四步,在课件上展示出其他类似的诗歌,并将这些诗歌作比较,归纳出《清平乐.村居》在意蕴、技巧上的高超之处。给学生一些推荐篇目,引导学生课下利用网络去了解,也可以在班级学习论坛中各抒己见,促进学习交流,并引导学生以“走进宋词”为主题,制成电子报,供大家共同学习和欣赏。

总的来说,语文这一学科,合理地利用一些信息技术可以声情并茂的向学生展示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让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过多的展示技术,则会变成为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形式大于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要发挥着主导的作用,任何花哨的形式也比不过最质朴的语言和文字,引导学生去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这些才是最重要的目的,而这,更需要的是教师和学生的面对面的交流,而绝非技术所能代替的。

班班通的实施不但提高了语文教学和学习的效率,同时对语文教学改革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根据我近几年使用多媒体的工作经验总结,班班通实施后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了促进作用。如何推进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素质,早已摆在日常的教学工作议事日程上。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以这知识的学习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以实现高效课堂,发挥最佳效益。班班通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教学手段,将给传统教育带来极大的冲击和影响。班班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①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效地体现教学的个体化和因材施教。②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弥补不同学校、不同地区之间教学条件的差异。③为教师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④改变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改善教学管理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丰富的课外读物,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近年来的使用多媒体的实践证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班班通技术,可以为学生打开一个充满活力的语文世界,增强教与学的主动性,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参与热情,能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下面我就这方面浅作以下论述。

一、“班班通“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具体化。在语文课本中有些知识是抽象的,学生很难理解,单从课本内容理解,学生好像摸不着头脑,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去辅助教学,那么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因为多媒体课件在辅助教学方面有着其他教具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他突破了传统教育手段和方法的束缚,使教学活动更生动、更形象。如教学《长城》一文时,学生对这一工程的“雄伟”与“巧妙”体会不深,对我国古代人民勤劳与智慧的感受也很肤浅,我用屏幕出示了长城的远景图,近景图包括条石、方砖、垛口、了望口、射口。学生通过欣赏着形象逼真的图片,从长城远景图片等能很深地体会到这一工程的“雄伟”,从长城的结构能深深地体会到工程的巧妙。学生这时会情不自禁地赞叹我国人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

二、“班班通”可以促进了师生的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远程教学系统,可以让学生在网上完成作业,而教师在网上批改作业。同学们也可以通过网站阅读其他同学的文章。提高了教师批改作业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经常让学生把自己写得比较成功的文章发到我的邮箱里,利用休息时间帮他们修改并作出客观的评价,然后,通过班班通设备,让大家一起阅读。给了学生展示与交流的平台,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也可以从别人的文章中学到不少东西,了解其他人的写作经验和感受。不仅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很快提高,还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创作的激情。

21世纪的教育,不仅包括传统教育科目,如阅读、写作、算术等,更应注重适应现代社会的主题,如全球化意识、金融/经济、健康与环境保护素养等。一句话,21世纪的学校,应该教会学生运用21世纪技能,去理解和解决真实世界的各种挑战!这些技能应该包括:

· 学习与创新技能——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创造与革新能力;

· 培养数字素养技能——信息素养、媒体素养、信息与通信技术素养;

· 职业和生活技能——灵活性与适应能力、主动性与自我导向、社交与跨文化交流能力、高效的生产力、责任感、领导力等。

学生长成成怎样的人,首先在于学校的文化。

毕业生的身上,一定带有母校的气质与精神,并将其传承与光大。

6.研修论文:书法教学点滴思考 篇六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第三中学:李玲秀

杨 翡

联系电话:*** 邮箱:jxndyxw@163.com 邮编:342800 摘要:本文通过对初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充分实践,有的放矢地分析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总结了中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优势。关键词:初中语文 翻转课堂

教学改革

2011年秋季,美国明尼舒达州斯蒂尔沃特834独立学区6个五年级班开始在数学课堂中尝试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以此替代“教师每天在讲台前讲课——学生回家做作业”的传统学习模式。这种模式表现为:教师们为每天的教学课准备了7到12分钟的在线视频,学生需在家先看完这些教学视频;然后回到课堂,在老师和同伴的帮助下完成作业和开展讨论。这就是在美国日渐流行的创新教学模式——“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

“翻转课堂” 在我国教学领域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在我们中小学课堂的实践更是寥落晨星,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翻转课堂”这种创新教学模式必定会成为学生获取科学知识、丰富课余生活的良性学习的平台,星星之火必将燎原。四通八达的网络让我了解到“翻转课堂”的非凡功效,一线授课的多次实践,让我尝试到了语文““翻转课堂”的不少甜头,也收获了一些实践经验,在此和各位同仁分享。

一、语文学科如何实践“翻转课堂”

目前,国外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试验的学科多为理科类。这缘于理科知识点明确,很多教学内容只需清楚地讲授一个概念、一道公式、一道例题、一个实验,其学科特点便于“翻转课堂”的有力实施。而文科类课程(如:政治、历史、语文等人文学科),在授课过程中会关联到多学科的内容,而且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沟通、情感上的碰撞才能起到最佳教学效果。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践“翻转课堂”模式?

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是对语文教师的一个重大挑战,那就是提高教学视频的质量,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在“翻转教学”备课室,语文教师务必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大量搜集课程资源,调用自己所学计算机知识(ppt、Flash、音频下载、视频剪辑、图片嫁接、图标转换等),将新授内容制作成教学录像,概括课程中所要讲授的基本知识点,阐述相关理论,让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并进行深层思考,然后在课堂中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与探讨,逐步深化理解。如在执教《天上的街市》这一诗歌鉴赏课中,我就通过互联网平台大量搜集了郭沫若创作这首诗的背景视频解读片段、名家朗读(如:重庆卫视《品读经典,光亮人生》),配合了《牛郎织女》视频范读,《夜》《星空》钢琴曲,MTV歌曲《天上的街市》,准备了大量的丰富的备课资源。针对这一课的导学案,基于诗歌内容和主旨本位的鉴赏,还介绍了郭沫若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的其它诗歌力作,最终翻转式教学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古代名家陶渊明的写景游记《桃花源记》我也尝试了“翻转”课堂教学。教学内容和课型设计后,搜集大量素材,包括情境素材、视频资料以及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教学内容确定的相应练习。将上述教学内容制成FLASH课件,制作时尽量从色彩、视觉、内容、主旨和审美等方面给课件注入新鲜血液。再利用电脑将FLASH课件内容录屏,生成视频课件。通过课外教学视频,落实了重要文言字词的积累,逐字逐句疏通了文意,引导学生充分解读了课文内容。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高端访问活动,引导学生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社会理想,课堂上争论较为激烈,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通过翻转课堂实验,学生收获最大。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学生认可、接受翻转课堂这种学习模式。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超前学完范本教材,获取更多的文学知识,开拓文学视野;学习吃力的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教学视频达到“学懂”的目的。对于语文学科,翻转课堂可以给学生提供更丰厚的学习信息,拓展其语文乃至人文学科的视野,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广泛地与社会接轨,更好地认识与了解社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的理论基础

“翻转课堂”把传统教学结构颠了个倒,改变了夸美纽斯以来的传统课堂结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理念和班级集体教学的传统教学流程。作为一种教学模式,首先需要有一个教学思想或者教学理论作指导,就我个人对“翻转课堂”的认识来看,其指导思想应该是建构主义理论:

首先,“翻转课堂”的课堂活动展开是完全符合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翻转课堂”的课堂展开非常适合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回话和协作。

其次,“翻转课堂”中的教师角色也符合建构主义对教师角色的定位。建构主义认为,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虽然“翻转课堂”中学生回家通过看视频学习仍可认为是“传授——接受”教学的一种新形势,但很显然,这种“传授——接受”式教学形式极大地降低了教师的权威。特别是“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角色是完全符合建构主义对教师角色的定位的。

三、语文“翻转课堂”应用的优势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然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知识的学习由学生在家完成,课堂成为互动的场所,老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包括组织活动、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翻转课堂是建立在师生和课程内容之间的开放有序、互利共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模式,相比传统教学模式,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了学习的互动性

全面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具体表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当教师由内容的传递者变为指导者时,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发展他们自己的协作学习小组,让学生彼此互相帮助、学习和借鉴。此外,还增强了课后家长和学习者的互动,学习者在家完成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家长在监督的同时也能积极参与其中。而互动性在语文课堂中有独特优势,一方面,“师生”

互动演绎情思共鸣,另一方面,“生生”互动,激起思想碰撞的火花。语文课堂互动不仅有利于实现学生学习语文的自我追求和对学习内容的把握,传统教学中,教师喜欢自己把知识全盘灌输给学生,学生也习惯了这样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但语文学习要体现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纯粹的书本知识,或者说是单纯技巧、方法的内容似乎容易掌握一些,一些人文的要素,却只有在师生交流、沟通、互动中,才能理解得更透彻,把握得更加深刻。语文课堂互动还有利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交际能力不仅是一个人能说会道的问题,而且是一个人与他人沟通的问题,与社会交往的问题,能融入群体中与人相处、与人合作的问题。这也是语文学科要培养的又一基本素质。语文“翻转课堂”在形式上打破传统,淡化了课的形式,消融了师生在空间上的隔膜,拉近了师生、生生互动的心灵的距离。

2.学习者自己控制学习

利用网络教学视频和网络数字资源,学生可以自控式地深度学习,同时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学生可以自己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节奏和时间。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完全由自己掌握,懂了的可以快进跳过,没懂的可以反复观看,也可以停下来仔细思考或做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类似Moodle的网络教学平台向教师和同伴寻求帮助。有效解决了忽视“瑞士奶酪式”的间隙、“一个版本”针对所有对象讲课造成的问题。语文“翻转课堂”发展了自主学习的能力。“翻转课堂”把传统课堂先教后练的基本格局改造成先学后练,把知识的传递安排在课前,把知识的内化安排到课内,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参见“教学结构变化比较图”),其结果发展了学生安排学习的能力、思维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了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树立起学习自信心。

3.改变家长的角色

改变了教师与家长的交流,让家长一起参与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和家长共同督促学生的学习,当发现孩子不学习时,能及时制定一系列实时的、必要的干预措施。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看教学视频的表现对其进行更深地了解,更好地配合教师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共同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翻转课堂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加之教学视频和情境素材,特别是影视作品的合理融入,学习者的课前学习内容由呆板、单调的文字变成了有声有色的视频,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欲望。这一点能满足大语文教育观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热情,切实提高语文能力。

5.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来录制教学视频,在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的同时真正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使内容和难度、课型设计更加完美,一位教师的讲解可以供全年级学生和教师共同使用。从长远来看,教学资源库一旦建立起来,特别是语文学科,大量的名家视频、电子书、影视作品会大大地开拓学生的眼界。教师将从繁重的备课中

解放出来,辅导学生的作业,精心设计待讨论的问题,开展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在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必将对我国的教学改革产生一定的影响。翻转课堂,不是“推翻”重在“转”,转新形势下的课堂观、教师观和学生观。在课堂教学上只有相信学生、利用学生,最终才能发展学生、成就学生!

参考文献:

7.高年级语文教学的点滴思考和建议 篇七

(一)我对一次期中考试成绩的统计与分析

2006-2007学年度(下) 六(7)班语文期中考试成绩分析统计表:

分数段及人数

(55人) 基础知识(50分) 阅读理解(20分) 作文(30分)

总失分平均失分 失分率 总失分平均失分 失分率 总失分平均失分 失分率

90-100分(19人) 23.5 1.24 2.48% 60 3.16 15.8% 66 3.47 11.57%

80-89.5分(26人) 64 2.46 4.92% 211 8.12 40.6% 81 3.12 10.4%

70-79.5分(8人) 40 5 10% 115 14.38 71.9% 35 4.38 14.6%

60-69.5分(1人) 10.5 10.5 21% 16 16 80% 5 5 16.7%

待及格(1人) 27 27 54% 14 14 70% 10 10 33.3%

这是去年我所教班级的期中考试成绩分析统计表,我们可以对此表作一个简单的分析:在五个分数段里面,(比较失分率)基础知识的平均失分率是2.48%、4.92%、10%、21%、54%;阅读练习的平均失分率是15.8%、40.6%、71.9%、80%、70%;作文的失分率是11.5%、10.4%、14.6%、16.7%、33.3%。通过纵横的比较,可以发现,第一,失分最多,平均失分率最高的一项是阅读练习,这不仅反映出学生的整体水平,而且反映出了学生语文成绩差的重要方面。第二,这也告诉我们,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个现实的问题,

(二)对中高年级语文教材的粗略比较

由于这么多年一直教高年级语文,所以,直到这学期才有机会教新教材。开学前,我对中、高年级的部分新教材与老教材进行了一些粗略的比较,发现了一些差异,在这里,把我的认识和大家交流一下。

1、课后练习方面 在老教材中,课后练习的题型基本上都是--1、朗读课文,2、用钢笔描红、临写,3、读一读,再抄写,然后是解词、造句或加上一项阅读方面的练习。我个人认为,老教材一直到小学毕业都是重基础,轻阅读。新教材呢?中年级教材课后练习依旧突出了朗读、背诵、描红、读写词语等内容的练习,它的设计意图是重基础知识的学习、重学习兴趣的培养、重良好习惯的养成。而高年级新教材的课后练习,除了部分要求背诵的课文,在课后出现了“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练习内容,其余课文已经很少有这类练习;对读、抄写词语的练习内容就更少了。但是,与阅读有关的相关练习、问题却相对增加了,而且,很多问题、练习中提到了“体会”、“体验”、“感受”、“说说”、“讨论”等字眼,另外,还增加了对重点词语、句子的感悟和理解练习。编者的意图非常明显,那就是要求高年级语文学习,在注重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更要注意联系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

2、习作方面 新教材基本上延续了老教材的编写思路,体现了循序渐进、贴近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思想,我们在这里不再比较。

3、练习方面 新、老教材,中、高年级共有的几项练习内容是: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其余题型有了较大的变化。新教材里面,中年级的“处处留心”和“读读背背”练习,到了高年级,上升为“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或者“诵读与积累”。这就从低、中年级的培养兴趣逐步上升到语文的综合应用,把语文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完全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

这种精神还体现在新、老教材的课文选编方面,比如,原来六年级教材中的几篇课文:《黄果树瀑布》、《海伦凯勒》、《司马迁发奋写史记》、《埃及的金字塔》、《秦兵马俑》、《大江保卫战》、《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等,现在都编排在了五年级的教材里,而且,这些文章的课后练习都有了明显的增减。大家可以回去后去翻阅、比较。六年级的教材里也增加了几篇令我们耳目一新的课文,有的课文还是从原来中学的教材里选来的,如《安塞腰鼓》。我认为,这些变化都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修订的,它尽量地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基本特点。

(三)关于复习与考试的体会

这几年,各级质量检测越来越频繁,各种形式的成绩评比让我们每个人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重压之下工作必然、也确实更加努力,更加细致,教学和复习时惟恐有疏漏之处,把教材、练习册、试卷纵横梳理无数遍,布置学生抄写词语、课文,连我们自己都腻烦了,还担心学生不能掌握!因此对学生的摧残也更加卖力。老师累,学生更累!那么努力的结果又如何呢?从历次的考试来看,我们是越考越失望,越考心里越不平衡。为什么这样说呢?复习的内容考到的越来越少了,课外的东西越来越多了。举几个例子为证:

例一、今年六年级毕业考试的语文试卷--六年级毕业生文化素质调研性测试,我们去年教过六年级的老师可以掰着手指算一算,有多少分数的试题是语文课本上的?

例二、上学期镇中心校组织的一次六年级抽测(拔尖子生考试),那张语文试卷把第一题“看拼音写词语”去掉,考五年级学生一样适用。大家说,你怎么带领学生复习?

例三、今年新华中学初一招生考试,其中有一道题,让学生写出《早》的作者是谁(吴伯萧),《白鹭》的作者是谁(郭沫若)。很多孩子都不会做,这种文学常识填空,中学经常考,我们小学现在的试卷上偶尔也有了这类题,但是,以前考过吗?我们想过高年级的教学要与初中接轨吗?

从以上几个例子,我们能得到哪些启发呢?现在常常听老师说:“语文越来越难教了”,更有个别老师说“语文没法教了”、“不会教了”。我们换个角度来想一想,如果我们都不教了,学生能考几分呢?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如果把羊牵到草地里不管不问,羊可以吃饱吃好,如果把学生扔在课堂上不管不问,他们能学到什么呢?离开了我们的教学和引导,他们还真的不行。

二、我对语文及语文教学的粗浅认识

(一)我所理解的“语文”和“文本”

1、语文大家对语文的本质和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和争议,有很多专家的解读是非常精辟的,我不想去套用,也不想把那些定义读给大家听,在这里,我只想从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一线老师的角度,说一说我个人的理解。我认为,语文就是“说”和“写”。“语”是语言,是交流,是进行社会交际活动;“文”是文字,是文章,是能看懂、理解别人的文章,是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因此,学语文就是学会说和写,这应该是学习语文最根本的目的。我们讲“学以致用”这个词用在学习语文上,是再恰当不过了。

2、文本现在,对课文、对教材,有一个大家认为很时髦的称呼,就是叫做“文本”。我以为,这种称呼不会像流行歌曲,大家热热闹闹地唱一段时间就过去了。这种叫法是很有道理的。语文的学习包括五个方面:“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低年级叫写话,中高年级叫习作,中学叫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从“识字与写字”的层面看,“文本”可以理解为“学习语文之根本”,学生学习的每一个字词都在书本上,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根本,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教学。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层面看,“文本”可以理解为“学习语文之范本”。教材的每部分内容都是专家们精心选择、编排的,绝对是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典范,我们必须要用好这个抓手,指导学生学好语文。

(二)学语文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该教给学生什么?

有了对语文和文本的认识,就不难理解学语文的目的:一是传承--传承祖国的语言文字,人类社会的精神财富;二是交际--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能够交流和表达自己意思与情感;三是考试--这是我从来没有听别人说起过的,而对我们来说又最为实际的一个目的。在全国上下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没有谁大力宣扬学语文的这种目的,但不说并不代表不存在,现在,教育还是谋生的手段。学生考重点中学、上大学需要考,我们评选先进、给老师奖励也取决于学生考的名次,所以,我们对于学语文的这个用处,应该有着更特别的爱恨交加的深刻体验!

这样说来,我们该教给学生什么呢?无论从学语文的哪一个目的来讲,都应该重视、抓住“读”和“写”两部分。无论是出于传承的目的,还是交际的目的,我们都应该让学生能够读懂别人写的东西,理解别人写的目的和意图,能把自己要表达的东西写清楚,写明白,让别人读懂。从应试的角度讲,更应该紧紧抓住这两块,下大力气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语文考试内容的发展趋势就是阅读和写作(今年小升初占了70分),我在前面对考试情况的分析,对教材的比较,主要目的就是想告诉大家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性。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不断学习、思考、探讨如何更有效地指导学生提高读写水平。

三、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注意知识的阶段性和连贯性

语文课标中有这样一段话:“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这段话告诉我们,作为高年级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透彻了解自己所教学段的教材和课标要求,还要能够熟知其它三个学段的教材和课标要求。做到整体把握,阶段达标,这样,知道学生已经学习了什么和以后将要学习什么,知道了那些内容已经学习过,不用再讲,那些内容以后才学,现在还不能讲,就会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做到省时省力高效,少做无用功。所以,我建议大家通读教材和语文课程标准。

(二)重视课外阅读

我们已经知道,阅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强化阅读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和途径。我们除了充分利用好教材,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外,增加课外阅读量是一种很好的做法。现在,试卷上的阅读理解文章,很多都是美文,通过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给人一种启迪,所以,我建议大家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放给学生阅读的时间,从课外多找一些优秀的文章和名著,推荐给学生阅读、理解,做一些摘抄,写一些读书笔记。另外,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经典古文,如《论语》、《三字经》等,“读千古美文,做谦谦君子”。对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三)关于分段、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

现在,不提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特别是公开课。但是,适当地指导学生分段,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还是很有必要的,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作文水平是很有好处的。它能让学生学会总结文意、段意,进而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感悟作者要说明的事理。它能让学生学到一些写作方法,使学生的作文更有层次,有条理。

另外,大家也发现了,现在考试时,经常考到中心思想的内容,如《大江保卫战》一文,就曾考到这样的题目:

这篇课文赞颂了 ,表达了 。

还有如:

本学期,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是 ,他(她) 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学习。

如果我们不帮学生总结中心思想,甚至不让学生写下来记住,考试时都有可能失分。

(四)知识的归类整理与积累、练习

在考试中,考名言、警句、课外诗文、广告语、成语归类等试题,似乎已成了时尚,可能出题者认为这样就能考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了。对这类试题,如果我们不注意让学生积累练习,考试时就会吃大亏。怎么应付呢?我建议大家勤快一些,做个有心人,主动收集或搜集相关资料,分类整理,当然也可以让学生去查阅,整理,针对每一个类型,都找一些通俗、易懂的内容,让学生记在笔记本上,熟读成诵。这样,既让学生做到了积累,又能较轻松地应付考试,可谓一举两得。

虽然这是出于应试的考虑,有些急功近利,但是,也确实是一种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以上四点是从教学、学生、考试方面提出的几点建议,下面,我想从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再说几点想法,与大家共勉。

(五)教学需要一种冲动与激情

很多老师有过这样的体会:到外地去听几节或几天课回来后,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心里都有一种想上好课的激情与冲动,备课特别认真,思维特别活跃,在课堂上,头脑特别兴奋,对学生特别的热情,自己也感觉到课堂气氛特别好。很可惜的是,这种激情与冲动停留的时间往往很短暂,一段时间后,激情渐趋平静了,上好课的冲动没有了,课堂教学又成了一潭死水,对学生的不满和牢骚也陆续回归了,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种现象让我想到了两点:

第一,我们的教学工作需要一种冲动与激情。爱情之所以让人刻骨铭心,那是因为有了爱,人的心里就有了冲动与激情,它不断地刺激你的大脑,让你想尽一切办法去努力经营好、保持好这份感情。我们的教学工作同样如此,只是这种爱是基于对学生的热爱,对语文教学的热爱!有了这份爱心,我们的工作才能有激情,有成效,才会事半功倍。

第二,我们要学会保持这份冲动与激情。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同志之间的互相听课、评课(这是我们提高专业化水平的最好方法),通过不断的学习、汲取、提高,才能不断获得动力,增加信心,进而获得成功,这需要我们艰辛的劳动和无私的付出。

(六)做一个读书型,学习型的老师

自从十六大提出要建“学习型社会”后,全国各行各业都在提倡建设学习型集体、学习型单位,几次外出学习,每一次的讲座上,专家、名师也都反复强调学校更要建设成“学习型学校”,强调老师读书的重要意义。目前,老师读书的意识和氛围不浓,老师的阅读面与阅读量有时还不如学生,读书的内容单一,读书的时间少,有的老师更是用上网来代替读书。我们应该改变这种现状,定时间、挤时间去读书。读的范围不仅是教育教学理论,应该什么都读,什么都懂。建议大家多读一些垫底的书--古今中外,各门类的经典名著。静下心来读,放慢速度读,反复咀嚼读,带着问题读,在读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读出自己的思想。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理念,让读书生成自己的智慧,不断地接纳与吸收新的信息,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与文化功底,使自己更好地发展与成长。

(七)积极、扎实地参与、开展教科研活动

现在,我们有多位老师有县级、镇级和校级个人立项课题,我们镇的课题立项数量(11项县级课题)在全县乡镇中是排在前面的,这是很值得我们骄傲的。但是,我们的课题研究进展到什么程度了呢?按照你的研究计划来检查你的研究进展情况,有几个老师能拿出来一些令人满意的研究资料和阶段性成果呢?大多数老师热情很高,知道教科研好,就是做不好;也有很多人在观望,看别人做的情况;还有一部分老师依然把它看得很神秘或者不屑一顾,总之,抱有什么心态的老师都有。对这个问题,我的想法是:

首先,我们对教科研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它不神秘,不是高不可攀,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起来的一项工作,对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有着不可估量的帮助作用,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教科研研究也不是随随便便的,他有着自己的规程和方法,这需要我们认真地对待与学习。

第二,已经有课题的同志应该主动地,认真地做下去,扎扎实实地做起来。如果不了解课题研究的相关知识,可以到网上去查阅、学习;还没有课题的老师,应该在教育教学实践、反思的基础上,确立一个课题,努力地去做、去尝试。

第三,选题要做到小而实。“小”是指研究的范围自己可以掌控,易于操作。“实”是指实际,真实,是自己真实的研究,不是凭空杜撰的。真正把教学和教科研结合在一起。

第四,抓住目前课题研究的有利时机,积极行动,做出成绩来。(1、我县在全市的情况;2、县局重视,需要在这方面拿出成绩来。)

古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释义),我给它改了以下:“教师之爱生,则为之计深远!”意思是说,我们如果爱学生,就要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做打算,为学生的终身学习铺好路,不能把目光局限于我们所教的这个学段、这点知识上,要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让他们拥有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这才是让学生受益终生的知识。这需要我们用智慧和爱心去教学生,用滴水穿石的精神耐心地去传道、授业、解惑,教育、培养学生。这样才是一位真正的语文老师,一位真正的好语文老师!

说的不到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上一篇:包装车间生产上半年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2024总结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