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影片观后感(10篇)
1.华尔街影片观后感 篇一
《华尔街》观后感
股票,曾几何时,在资本市场刚刚兴起时的中国让无数的人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又让多少人一夜之间倾家荡产。在身边,有不少同学家里至今还有股票被套,也有曾经赚的盆满钵满的。《华尔街》豆瓣评分8.0,我想有这么高的评分肯定有他的道理,所以我认真观看了这部影片。
影片的主人公——巴德,在大学毕业不久进入华尔街股票业,从最基本的业务员做起,本梦想着在风生水起的股票市场作出一番成就,有朝一日成为电话那头的人,却依然不可避免的遭遇一次次的挫折。面对着助学贷款,车贷房贷,巴德甚至不止一次的向自己的父亲寻求帮助,成为啃老一族。然而,在经过无数次的努力之后,巴德终于得到了一次和股市大鳄戈登的接触机会。
在戈登的指导下,巴德学到了很多操纵股市的法则,就像影片最后戈登对巴德说的那样,他教会了巴德一切。虽然巴德知道他所作的一切都是违法的,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中,为了权,钱,美色,他依然选择了为戈登卖命。直到最后巴德力劝戈登趁股价低迷之际收购蓝星公司,他希望借助戈登的财力和自己对蓝星的了解扭亏为盈,真正成为一个拥有财富的人。当然,我们的资本家戈登不可能有这么善良的心地。向钱看向厚赚是他的本性,他早已背着巴德预备将公司清盘。最后,巴德终于认清戈登的本性,并有力的回击了戈登。当然,影片的结局还算是美好的,蓝星公司得救了,巴德也重新找回了自己,戈登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看到影片中他们匆忙的生活,我真的是很羡慕同时又很同情他们。每天从9.30开始到下午3点股票收盘,他们一直在忙碌,甚至巴德在和女朋友共度良宵的时候也要不断的跑去分析自己的股票。看到这样的场景我更多的是害怕,或许这是他们选择的生活,但是对我我也许会选择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果然是适者生存,看来我不太适合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在影片中有钱人似乎掌握着一切,而无数的散户只能是他们的玩物。我很佩服戈登,他的智慧是不可否认的,在一开始他就让巴德签了合约把自己的责任抛的一干二净。但是他的心很手辣也是我不得不佩服的,就像他说的贪婪,无尽的贪婪使他成为了一个眼里只有钱的商人。突然感觉到终于明白中国古代为什么要重农抑商了,也终于体会到了无奸不商这句真理的含义。巴德还有良知,所以他成为不了戈登,也无法成为成功的商人。
在影片中,贪婪,金钱和人性的冲突现实和梦想的冲突时刻存在,而生活中,这种冲突在我们面前随处可见。你或许拥有旺盛的精力像狗一样地努力工作,但却仅仅挣扎在生存的边缘,居无定所,为一日三餐奔波,看不到希望和梦想。而身边存在着不如你的人,却能身居高位,香车豪宅,享受人生。突然想到了《北京爱情故事》,像石小猛一样,这个时候,你是否会动摇自己的生活信念和生存原则。或许陈思成在拍《北京爱情故事》的时候借鉴了《华尔街》吧,因为当我看到这部影片的时候,总是亲不自禁的拿来和《北爱》对比。巴德就是石小猛,为了金钱迷失了自己却又存在着一丝良知。
盖葛在股东大会上的精彩演讲深深印进了我的脑海——“贪婪是
好的,贪婪是对的,贪婪是有用的,贪婪可以厘清一切,披荆斩棘直捣演化的精髓。贪婪就是一切形式之所在。对于生活要贪婪,对于爱情,对于知识„„贪婪激发了人类向上的动力。贪婪,你们记住我的话,不仅能挽救泰达纸业(公司),更能挽救机制失调的美国。”某些时候贪婪这个词语并非贬义词,人本贪婪,每个人奋斗的过程不就是在想办法满足自己的贪婪吗?不过贪婪是有界限的,又想起了《北爱》里同样的股票大亨,他的原则就是——不要触碰法律这条底线。人类贪婪的欲望与道德法律的交锋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贪婪是魔鬼,是洪水猛兽,会吞噬我们的灵魂,撕碎我们的心灵和肉体。可我们也必须保持必要的贪婪,对知识,对生活,这也是我们奋斗前进的动力。就像恩格斯所说的,人类的贪婪、欲望和永不满足,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杠杆。
影片中的很多地方和现在的中国真的是无比相似,或许30年前的美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和现在的中国相当吧。毕竟,现在的中国除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之外已经几乎和万恶的资本主义世界没什么区别了。相比而言,美帝还信仰着上帝,而我们信仰着毛爷爷。我想现在大多数中国人衡量成功的标准,显然是用一个人的财富、地位和权力来作为评价的尺度,而不是对社会的贡献。而在这样大社会的环境影响下,我们一代代的人无法自拔的必须融入到这样的生活中去。
当然,就像北大校长说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想成为正直的人,坚守着自己的原则,那么这个社会上这样的人就会越来越多。如果我们都一味的融入社会的洪流,那么这个社会也就没有希望了(大意如此)。
2.《华尔街》观后感 篇二
金融二班
110702266
魏雷廷
这部纪录片选的题材、角度都很有意味,其意义恐怕已经超越了金融本身,而有了其他的内涵。很久以前,他是印第安人的土地。400年前,他是荷兰人的一道墙。200年前,他是梧桐树下的金融种子。100年前,他塑造了美国的崛起今天。他是一张撒向世界的一张金融之网,这张网强大而脆弱,光明又黑暗。这张网既能让经济加速,也能让经济窒息,他就是 华尔街!
第一集:资本无眠
华尔街是美国资本市场和经济实力的象征,它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名词。现在,绝大多数金融机构与这条500米长的街道不再发生直接的物理关联,华尔街人也完全成为了一种精神归属,资本已经进入无眠时代。不仅是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贪婪与疯狂似乎是上天专门为华尔街设下的魔咒,它始终弥漫在华尔街的每一处空间。华尔街在不断为他人创造着财富,但又在不断地剥夺着他人的财富,华尔街在固守着自己的生存法则,但又在不断冲破传统的束缚。华尔街是矛盾的结合体,它在自身双面性的较量中,不断遭到毁灭,又不断得到重生。第三集:两条道路
停留在广袤的土地上,依赖着纯朴的美德,过着平静而优美的田园生活,是开国元勋托马斯?杰斐逊为美国描绘的明天;而另一位开国元勋,第一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希望,美国将是一个运用理性,不回避人性弱点的未来世界,它将是由现代金融业支撑起的工业强国。本集通过对美国建国之初的债务问题,反复出现的经济危机,时存时亡的中央银行,华尔街上的强势人物摩根,以及当下的金融危机等典型历史片段的描摹,呈现了在两种治国理念的冲突与制衡下,政府与市场的博弈。琐碎的历史牵连,轮回的人性善恶,使得今天的美国人依然挣扎在这些选择中,寻找着回馈他们的天赋与激情的方法,和走出金融危机的道路。
我想重点说说对这两集的感触
华尔街这种赤裸裸的对金钱的无休止的贪婪的追逐的欲望推动了人类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华尔街创造的财富远远大于他带来的损失。正如马克思所说,交易所是豺狼,但如果没有资本市场,现在也许还没有铁路。通过华尔街的金融服务业,吸引了大批国际企业到美国来投资,将美国带到了全球经济的最顶端。
然而,当人类乘坐资本列车飞速前行的同时,也在品尝着金融危机的摧残。人们开始反思,也许现在的金融体系存在问题。这次金融危机的原因被归结于金融衍生品的滥用和政府监管不力,当然,欺诈、内幕交易、不确定性也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金融危机引起了商业伦理和道德的反思,“贪婪”,人类本性的贪婪可以与此画上等号。金融业,特别是资本市场以一种非常夸张暴涨暴跌的方式在推动经济的发展,可以说,经济要发展,成也资本市场,败也资本市场。
金融市场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高效筹集资金和分散风险。华尔街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本国的退休金和外国的资金管理公司。这些资金需要保值增值,所以就需要股票市场。而把这两者联系起来的就是投资银行。
托马斯·汉密尔顿的旋转门计划,对于美国建国之初的债务问题,反复出现的经济危机采取的措施是,财政部发行新货币,以1:1兑换旧货币,旧币退出市场,政府再发行新债券,必须以新币才能购买新债券,这样财政部就有钱偿还战争时期的债券了,而且还不失国家的信誉度。汉密尔顿懂得利用这一系列的方式方法寻求资金,使国家的资金链有着源源不断的供给,来满足美国的发展需要,确保这个名族不被资金的缺乏所拖累。
幻想与痴迷,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但却成了西方世界中最自由的最不稳定的经济体,权利与义务从来就是对等的!华尔街通过这样一种丛林法则——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生存模式带动了美国的发展,高效融资的手段推动美国的经济快速发展。
3.华尔街观后感 篇三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出自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史记》的第一百二十九章“货殖列传”。意思是说天下人为了利益而蜂拥而至,为了利益各奔东西。
英国的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曾经说过“推动世界运转的不是爱,而是金钱。”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钱的地方就更有江湖。
而最近在腾讯视频播放的《东方华尔街》就讲述了这么一个人和金钱的江湖。这是由刘德华担任监制的第一步原创华语迷你剧,一季五集。由企鹅影视与福斯传媒集团联合出品。
它讲述了一队金融雇佣兵传奇的复仇故事,时间跨越的金融危机,的次贷危机。剧情将时间拉回到19,“可以操纵市场的关键人物”叶抱一(吴镇宇饰)与“金融天才韦航”(张孝全饰)怀揣着“金融白武士”的理想,希望凭借一己之力维护健康的经济秩序。无奈被金融巨鳄幕后操控,叶抱一组建的cash1.0遭到重创,韦航被流放到缅甸,师徒之间反目成仇。开启了长达二十年的复仇之战,并将整个金融圈卷入其中。
里面涉及大量金融、股市等黑幕,是一部充满谎言、诡计、人性与手段复杂博弈的金融题材的商战剧。
在剧情的开端,一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风雨欲来的“金融风暴”已经开始乌云压城了。
这不是网剧,是加长版电影,画面极具质感。
《东方华尔街》用师徒关系为主线脉络。
一边是叶抱一高云城的立法院正在就是否为金融数码城的建设追加拨款而争论不休。
另一边是韦航在缅甸仰光交易所解决农民因股票跌落而身绑炸弹的事件。农民威胁说:“只想要回自己的`钱。”
讽刺的是当韦航帮他们把股票升上去后,他们跪下高呼:“感谢神。”
贫穷要一点东西,奢侈要许多东西,贪欲却要一切东西。
股市里有千万个陷阱,只要不投机,就不会被市场的波动扭曲。如果投机,你的本金早晚会被亏光,你的灵魂也会被市场吞噬。
贪婪和恐惧,是人性的两大弱点。在市场上涨的时候,贪婪使人们忘记风险,在市场下跌的时候,恐惧使人们迷失方向。
我们处于旁观者的视角看股市中的散户是如何被无限收割玩弄于股掌中的,想凭着投机的心态在资本市场一夜暴富,风险有多大,清醒了吗?
快节奏穿插倒叙式的叙事,大气优美的的镜头掌控、上乘的服化道和打光,基本的专业术语和真实的操作手法。还有,尊重观众智商的剧情线,每一句台词都有伏笔和深意,每一集信息量都爆表并有悬念。
吴镇宇就不用说了,演技早已炉火纯青,张孝全,余男这气场也是不负众望。张可颐、谭耀文,廖启智,罗家英,看了二十年港剧的老戏骨一个个出现。
4.华尔街 电影 观后感 篇四
材料与方法:我们知道,股票市场价格由股票市场的供求关系所决定。大量买进股价上升,大量卖出股价下跌。在电影《华尔街》中,各种影响股价的手法,高抛低吸。收购,兼并,重组,拆分上市公司,甚至监管部门,经济犯罪等都出现了。
结果:巴德,一个纽约大学的结业生,一个在华尔街失意的经济人,从大BOSS格勒那里学到了不少华尔街挣钱的门道,独霸股市,内幕交易等等,并靠着这些从交易员上升到了操盘手,从穷小子到有钱人。但这些,都是以出卖友情,亲情为代价换取的。最终,巴德回归正义,试图逃离格勒贪婪的魔爪力挽狂澜,可还是因为独霸股市而入狱……
讨论:电影《华尔街》中,贪婪,金钱和人性的冲突时刻存在,我想,在现实的金融市场也是如此。在公司收购之前放出一点内幕消息,就可以让股票成倍增长,就可以让人一夜暴富。但在进行这些交易的同时,也违反了法律。在金融市场中,法律的漏洞和人性的贪婪同时存在,是选择金钱,还是选择道德,就看每个人的觉悟了。
5.纪录片《华尔街》观后感 篇五
姓名:杨顺亚
专业:机电科学与工程系土木工程
学号:9314100419
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至今的三年里,全球的金融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个机会和挑战并存的时代,如何借鉴华尔街的成败经验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同样跟它有关的许多现象都成为国际社会关心的问题。
无论是发达社会还是学习者,华尔街危机都提供了重要的反思机会。像以往的经济危机,它显示了美国自身面临的难题。它提醒美国人,一些不能持续发展的做法需要放弃。它也提醒中国人和印度人,如果继续的学习还有必要,分辨其中的好坏非常重要。10集的纪录片《华尔街》是中国大陆的电视媒体第一次专门实地采访和拍摄这条著名的街道。对于很多观众,这是了解华尔街的好机会。
在这部纪录片中,给我留下最深刻映象的是第六集《投资之道》,这集首先从道琼斯指数入手,介绍了技术投资的基本发展史。通过对于巴菲特、罗杰斯和查诺斯的访谈,介绍了做多、做空以及长线投资。华尔街的魔术不仅在于为政府筹资,纳斯达克——很多科技企业的梦想之地,也为新经济中大量中小企业的创业提供了一个融资的平台。从1971年纳斯达克第一次进入人们的视线开始,它已经帮助微软、思科、Google、eBay等众多今天耳熟能详的高新技术企业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而中国的百度、携程等互联网企业也在纳斯达克登陆,品尝到了国际金融市场给初创企业带来的资本力量。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是源于纳斯达克本身的宽松环境,公司只要过了12个月的存活期,就能够在纳斯达克上市。在此之前,其他的上市要求都极其严格,甚至说苛刻,对于初创企业乎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比如国内的上市要求最低要有连续三年的盈利。而正是纳斯达克这样一种全新的交易平台的出现,让美国再一次在全球高新技术竞争中占得优势。美国在19世纪末出现的石油大王、钢铁大王、铁路大王等巨大财富和企业的拥有者身后都是华尔街的摩根财团,而摩根个人的资产也不过六千万美元,却能够帮助卡耐基实现个人财富超过四亿美金,帮助洛克菲勒突破十亿美元大关,这完全是华尔街的融资手段所表演的魔术。在这种资本力量的带领下,美国逐步从一个刚建国就背负六千万美元债务的穷国,发展成为了世界第一经济体。
尊重规则,崇尚创新,信息的自由流通,这些原本只是个别人群和地区的生活方式已经在华尔街兴起的过程中传递给更多的地方。这些方式也是《华尔街》的创作人员想带给中国观众的。在他们的心目中,中国需要建设类似华尔街一样的金融市场,为更多财富的积累和创造提供支持。当然,这不意味着学习者对华尔街的危机要视而不见。在纪录片《华尔街》中,人性得到了真实的表现。在华尔街成长的历史上,人的投机、贪婪、脆弱、随大流从来没有因为富有或贫穷而得到根本的改变。华尔街对世界的影响的确巨大,但华尔街并不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不仅从一开始,那里就不乏危机,而且,就像片中和很多人可能都相信的,2008年爆发的危机决不会是华尔街的最后一次。比较华尔街的与众不同,共通的人性可能是身处华尔街之外的人更容易产生亲近感的地方。从这一点,也可能自然的让人想去考察华尔街为何能够与众不同。在人性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相对于世界其他地方,华尔街是如何鼓励人性中积极的方面,使得并不那么与众不同的一群人在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中依然做出与众不同的事情来。当年美国的互联网泡沫破碎后的几年,美国的资金大量涌入房地产行业导致房地产的价格飞涨,最后一连串的投机行为最后导致次贷危机,全球金融恐慌的历史尚未过去很久,中国却初现这种端倪。很难说历史是否会在中国重演,在房产泡沫破碎的那一天,不知道又会让中国的经济受到怎样的拖累,如果这个泡沫永远不被抹去,对于中国经济的长远来说是否是一种更大的伤害?虽然华尔街有很多采功,甚至很多人觉得非常黑暗,但作为全球第一的金融中心,全球相对最为完善的资本市场之一,华尔街的历史值得我们去研究,其经验也值得我们去学习,当然还有更多的教训值得我们去反思。未来世界经济的中心必然会转移到亚洲,无论是上海、香港,还是新加坡,可能会逐步取代纽约成为世界新的金融中心,到那个时候,我们又将如何利用好自己的金融地位,让我们国家的发展突破现在的模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是值得我们这些未来国家的建设者们关注和思考的°
看完了这部纪录片,我对华尔街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在所有美国的建国者中,开国元勋也是首任财政部长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对发展华尔街以及整个美国金融制度的贡献最大。就是他在美国第一场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向华尔街的银行借款购买政府债券,平息了人们的恐慌,赢得了公众对这个新国家的信任。这块包含着商业、政治、信仰的三角地似乎象征着美国最具代表的三股力量。没有致力于实现自由而负责任生活的信仰和政治的传统作为保障,很难想象,除了是一条叫做“墙街”的街道,华尔街跟世界金融中心究竟能有多少必然的联系。美国的发展更加离不开华尔街,美国的大型工程很多都放弃了政府筹资的方式。正如同汉密尔顿说过的“国债,如果不太多的话,将是一种对国家的恩赐。”,一定程度的工程债务对于整个工程的建设来说也是一种恩赐,因为这种融资方式从某种程度上给出了一个
6.《华尔街之狼》的观后感 篇六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华尔街之狼》的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华尔街之狼》的观后感1《华尔街之狼》这部电影令我感到很失望,可能是我对它期望太高了,总以为能嗨到不行、让我爽翻天,以片中角色难以言表的人格魅力、异常丰富的想象力和那惊世骇俗的超凡智商,震撼我、深深地震撼我,打倒我、使我拜倒在这部作品的脚下、深深的迷上它,不能自拔。可是它没有,它只是通篇充斥着像我现在正写着的这样的烂屁废话然后冒个华尔街的幌子,躲在我面前的电脑屏幕后面夸张的、放肆的、大张旗鼓的夸夸奇谈,挑逗我、欺骗我,以为它是真实事例改编就可以让我相信它所呈现的故事就是当年真实事件的面貌,我告诉你太自以为是了太笨了,瞎扯淡整个剧情就是在瞎扯淡、是个人都能看出来完全没有现实感,完全看不到细节描写。你现在看着我写的这段话烦吗?什么感觉?是不是很傻比、是不是很弱智?好,我告诉你,《华尔街之狼》给我看着就这感觉…《华尔街之狼》里面的台词,写的就是这个水平……这是再恰当不过的比喻了。
依我看来,《华尔街之狼》这部电影的名字并不适合这部电影,它应该取一个更为贴切的名字,那就是“狮子的故事”。
《华尔街之狼》里面并没有狼,有的只是一只狮子,这只狮子在影片中多次出现过,在电影刚开始影片就用了这只狮子来比喻片中男主角,也就是这位所谓的“华尔街的狼”,可是这只大狮子忘记了化妆、直接就跑进画面来了,导演和工作人员觉得放之狼在画面里太难看了、形象不好看,狮子就狮子吧、就通过了,后期剪辑的人员也就这样无可奈何的剪了进去。于是,事情破败了,“华尔街之狼”露出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一只狮子。我就想不通了,就算放只狼形象不好看,影响画面美观,你可以不放呀…你非要放只狮子进去代替狼,这是逗乐吗?之后电影讲了我们的男主角他如何有才能,并运用自己的才能找来了一大帮子蠢货为自己赚钱,也就是在讲这只狮子多么有权威用自己的权威抓来了一大堆奴隶为自己工作,在这里这帮子蠢货多么蠢我看出来了,可是男主角多么有才我是真没看出来…这不禁让我想起同为莱昂纳多主演的另外一部电影《了不起的盖兹比》,行了伤心话就不说了…看过的人自然明了。再讲了这只狮子拉拢了一大群奴隶而组成了一个犯罪团伙之后,电影又描述了男主角是如何无视法律、如何纵欲成性、如何痛斥美国,干违法乱纪的勾当,跟美国政府对着干…也就是讲述了,这只狮子,如何利用自己捕获的奴隶们滥性纵欲、贪图享乐、与人作对,并大获全胜,但是这一次它找错对象了…它惹上了比它聪明、比它强大的人类,也就是美国政府。因此我们可爱的男主角遭了秧,这一次他没有逃过法网,虽然这只狮子跑去了瑞士的野生动物保护区想保护自己,可是最终还是没有逃过影片中那无所不能的美国政府的法网,最终这可怜的狮子还是被人类抓了起来。为了自由,狮子交出了自己所有的奴隶,然后它被人类关进笼子里,为了对外公布时显得更公正,人类说关起来的不是狮子而是恶狼,不过狮子确实犯了法这点不假。狮子被关起来后,被人类放进动物园,让人们来参观,通过人们的参观人们可以意识到这就是违犯法律的下场,想生不义之财是不现实的、是要受法律的制裁的。就像片中男主角被抓起来以后,政府还叫他四处给人们做演说,教授人们如何进行推销,当然不是教他曾经的那套真正能赚钱的违法的推销方法,而是教数千万人都在探索并尝试的并不怎么能赚钱的推销方法。这时镜头摇向正上方,露出穷苦的人民群众那一张张痛苦、而迷茫的脸,画面景别由中近景转变为大全景,体现出穷苦的守法公民的数量极为庞大、他们的处境相互类似,表达出那些守法的穷苦人民巨大的内心痛苦和巨大的生活压力,力量强大、效果颇为震撼,这时影片的主旨被强化出来,相对于男主角这只狮子来说,政府不更像是一头狮子吗?森林之王,统领着万物众生,男主角与之相比充其量也只不过算是只土狼罢了,而那些在镜头中挤得密密麻麻的、穿的破破烂烂的.、脸上皱皱巴巴的正听着男主角的推销讲座的守法的穷苦的人名群众们,此时只不过是一群奴隶,只不过是换了主人罢了,他们不再是狮子的奴隶,他们是比狮子更大的真正的狮子的奴隶了。这就是影片表达的,守法?我们当然要守法,可对于那些因违法而富裕了的人们,他们永远都是最穷者,在那违法的狮子面前他们永远都是政府的奴隶,因为他们不像狮子那么强大,没有能力去获得更大的自由,所以他们平庸、他们平凡、他们平穷,而此时的男主角却代表着那拥有着难能可贵的伟大反抗精神的狮子,他身上所具有的反抗的狮子精神使得他那么超凡、那么与众不同,虽然此时他只是一只被真正的狮子俘虏了的狼。
《华尔街之狼》的观后感2马丁斯科塞斯的电影几乎是美国社会的缩影,也是美式资本主义在银幕影像中的诠释。纵观其作品序列,从70年代的《出租车司机》开始,到80年代的《愤怒的公牛》、《盗亦有道》、《纯真年代》,90年代的《赌城风云》,再到近年的《飞行家》和这一部《华尔街之狼》。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资本主义神话般社会的光鲜靓丽外表下的罪恶、暴力与疯狂。他的镜头语言与叙事风格简洁、沉稳、成熟,没有花哨的技巧,一切以现实主义与实用主义为取舍标准,如手术刀一般精准地切开社会的皮肤,露出早已感染溃烂的内脏器官。
从电影艺术细节的角度去分析斯科塞斯作品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为他的电影几乎让观众感觉不到摄影、剪辑、音响等艺术或技术细节的存在。他的电影是直接取材于现实,同时深切关照现实的。脱离开美国的社会现实欣赏他的电影是枯燥而且毫无意义的。《华尔街之狼》对美国社会现实的指向是十分明确的。
它直接指向整个现代美国资本主义大厦的根基——华尔街所代表的金融资本。虽然我们都明白乔丹贝尔福特是华尔街中无数金融从业人员的特例,他的人生经历与生活环境不可能代表大多数华尔街人士,但他却是当代美国金融资本的化身。
他的疯狂、糜烂、堕落无不彰显着资本本性中阴暗的一面。他是一个社会对马克思所论述的对神化了的资本的宗教式集体崇拜的缩影。他是金钱这个能够打开人性之恶的潘多拉盒子的钥匙。他是当个人陷入集体的疯狂之中,理性完全丧失之后所形成的集体意识的化身。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金融资本所能激发出的人性中最疯狂的一面。或者说此时人已经展现出了原始的动物本性。没有对错,没有善恶,没有法律,没有道德,影片展示的华尔街似乎是一片原始的“无人区”。在这片“无人区”里,弱肉强食,物竞天择,对金钱的追逐是原始的求生本能。性、毒品、爱情、友谊都是为实现存活目标所能借助的工具。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的是马克思所论述的对资本的“拜物教”式崇拜。马丁斯科塞斯镜头里的资本主义就像马克思所描述的那样,只是将对上帝的宗教崇拜转移到了对“资本”永恒积累的崇拜,是“一种宗教替代另一种宗教”。在影片中,我们看不到上帝的踪影,但却能够处处看到金钱的特写镜头。人们对着金钱顶礼膜拜,而不是上帝。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丧失个性,丧失理性,淹没在集体中,深陷入集体中的群体。莱昂纳多再次奉献了他早已驾轻就熟的神经质的、疯狂的、歇斯底里的表演。他站在员工面前,人们的脸上的表情消失了,所有人都共享着同一个表情——向往,盲从。集体无意识在对资本的崇拜中被毫不保留地展示出来。集体对个体理性思想的泯灭在影片中被强化展示。
从各方面看《华尔街之狼》与《飞行家》都极为相似。如果可以忽略两者在色调上的差异,甚至可以将它们的一些段落拼接组成一部新的电影。因此,这两部导演与主演都一样的人物传记片就构成了一种奇妙的互文关系,共同描绘了美式资本主义社会的两大动力——企业家精神与金融资本市场。
如果说“飞行家”霍华德休斯是美国二战后产业资本的典型代表,那么“华尔街之狼”乔丹贝尔福特就是20世纪后期美国金融资本的象征。如果再加上“了不起的盖茨比”所代表的靠黑市商业发家的阶层,我们会惊奇地发现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几乎已经饰演过了缔造美国资本主义神话的所有重要角色。(从这个意义上也应该给人家一个影帝吧!)
按照《了不起的盖茨比》——《飞行家》——《华尔街之狼》的顺序排列三步影片,我们看到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一个大致脉络,也看到了美国20世纪历史进程在银幕上的投射。从胸怀“美国梦”的拓荒者,到具有非凡企业家精神的产业资本代表,再到当今的,光辉和罪恶同样多的金融资本的代表。
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影视作品似乎只对金融的害处情有独钟。于是充斥在我们眼中的是对资本罄竹难书的罪恶。《华尔街之狼》用尺度极大的写实性的直白镜头再一次地教育我们了“资本从诞生的一天起就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莱昂纳多大胆的卖肉演出与全片的500多次粗口以其难以抵抗的冲击力让其成为此类影视作品中的佼佼者。斯科塞斯也许正是想通过这些赤裸裸的、不加修饰的镜头将乔丹贝尔福特这一形象塑造成华尔街——美国金融资本的象征,从而完成其一直以来的创作目的——对美国社会的精准描绘。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没有像乔丹贝尔福特这样的以追逐利益为目标的华尔街饿狼,如果我们的经济体制不能产生这些饿狼,我们也许就无法享受我们身边资本主义文明为我们创造的一切。华尔街并不是一匹在荒原上的狼。它是一匹身处资本主义生态系统中的狼。
7.华尔街纪录片观后感 篇七
但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理性是分析和推断,纪录片中“股神”巴菲特正是充分具有这种能力才能准确推断股市。他在1968年美国股市牛气冲天时清算手中股票,1969年美国股市之下进入熊市,巴菲特又带着一千万美元重新杀入,十年之后,这些股票市值达2亿美元。
“低价买入高价卖出”被视作价值投资的核心,大部分的投资者都明白这一点,而巴菲特之所以能够成功盈利,他的深谋远虑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他从不期待一夜暴富,他考虑的是在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以上可能影响他投资的因素。
当我们在羡慕巴菲特的财富时,也应该想到残酷的股市给其他股民带来的伤害。因为“如果每个人都是价值投资者的话,就没有人有机会赚钱了。”巴菲特的成功是建立在其他投资者的痛苦之上的。
投资的方法是多样的,巴菲特通过挖掘价值洼地成为“股神”,而华尔街最权威的卖空大师查诺斯则认为寻找价值泡沫,是获得巨额利润的前提。同大多数投资者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在熊市中赚钱。在证券市场借股票卖出,再按保证回报股票拥有者,赚取价格差价带来的利润。同巴菲特相同,查诺斯同样具有专业而理性的判断。毕竟卖空风险大,若没有正确地判断出股市的涨跌,而选择了错误的时机,那损失将是惨重的。
凯恩斯总结出的选股理论,又称选美理论,同样体现了华尔街金融家的高深分析,选择股票就像选美,要选符合大众审美标准的。运用到资本市场就是说不要选择你觉得赚钱的,而要选择大家都觉得赚钱的。
8.华尔街纪录片的观后感 篇八
以连接美国五大湖和哈德逊河的伊利运河为例,本来纽约州时任州长德威特·克林顿 希望通过财政部拨款七百万美元、在十年之内建成的巨大水利项目,被财政部拒绝了,于是他转而求助华尔街。与政府官员犹豫不决到最终拒绝克林顿的建议相反,华尔街的经纪商们想方设法帮助克林顿实现这一提案在议会中的通过,因为如果他们帮助克林顿成功筹集这700万美元,那么按照当时的佣金率1%,他们就可以得到7万美元的收益。最终由于工程的确过于巨大,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工程分期进行,华尔街发行伊利运河的分期债券,通过向全社会集资的方式成功地为伊利运河的工程筹集到了大量资金,当伊利运河一期在投资100多万美元却能够得到每年25万美元的收益的结果公示之后,伊利运河的债券成为了整个资本市场追逐的金融产品。甚至在当时的世界金融中心伦敦,伊利运河债券都是炙手可热,最后十年的工期由于资金的重组被整整缩短了两年,伊利运河也为美国东西部运输节省了三分之二的时间和四分之三的运输成本,极大地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美国后来的发展更加离不开华尔街,有了之前的成功案例,美国后来的大型工程很多都放弃了政府筹资的方式。正如同美国开国元勋、第一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说过的“国债,如果不太多的话,将是一种对国家的恩赐。”,一定程度的工程债务对于整个工程的建设来说也是一种恩赐,因为这种融资方式从某种程度上给出了一个承诺:只要工程的确在长远利益上有利可图,那么就能够保证资金链的稳固。因为工程债券作为一种金融产品,是可以进行实时买卖的,不同于国家投资,在投资之后很多年可能才会获得相应的回报,购买债券的人可以随时通过资本市场将手中的债券TAO现,所以只要之前的工程表现良好,债券受到市场追捧,那么投资下一期债券的资金就会有了保证。美国在19世纪末出现的石油大王、钢铁大王、铁路大王等巨大财富和企业的拥有者身后都是华尔街的摩根财团,而摩根个人的资产也不过六千万美元,却能够帮助卡耐基实现个人财富超过四亿美金,帮助洛克菲勒突破十亿美元大关,这完全是华尔街的融资手段所表演的魔术。在这种资本力量的带领下,美国逐步从一个刚建国就背负六千万美元(当时的天文数字)债务的穷国,发展成为了世界第一经济体。
华尔街的魔术不仅在于为政府筹资, 纳斯达克——很多科技企业的梦想之地,也为新经济中大量中小企业的创业提供了一个融资的平台。从1971年纳斯达克第一次进入人们的视线开始,它已经帮助微软、思科、google、ebay等众多今天耳熟能详的高新技术企业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而中国的百度、携程等互联网企业也在纳斯达克登陆,品尝到了国际金融市场给初创企业带来的资本力量。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是源于纳斯达克本身的宽松环境,公司只要过了12个月的存活期,就能够在纳斯达克上市。在此之前,其他的上市要求都极其严格,甚至说苛刻,对于初创企业几乎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比如国内的上市要求最低要有连续三年的盈利)。而正是纳斯达克这样一种全新的交易平台的出现,让美国再一次在全球高新技术竞争中占得优势。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虽然也逐步完善了自己的金融体系,有了自己较为完善的资本市场,但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中国的股市尚有不足,并没能够承担一个国家加速发展的最大源泉,我们还是太依赖政府投资、吸引外资投资。我们的资本市场也没能够给创业公司带来真实的好处,虽然有了创业板,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成功,最后很多高新企业还是选择去国外上市,避免被国内的较为盲目的投资带来的波动所干扰。虽然中国的经济实力在这三十年有了飞速的提高,但是与此对应的制度建设和文化观念转型并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我们需要一个健全成熟的投资市场,同时我们也需要民众形成投资的理性,而不是一味盲目跟风。虽然现在的股市又一次沉寂了下去,没有了前几年的狂热。但以史为鉴,当年美国的互联网泡沫破碎后的几年,美国的资金大量涌入房地产行业导致房地产的价格飞涨,最后一连串的投机行为最后导致次贷危机,全球金融恐慌的历史尚未过去很久,中国却初现这种端倪。很难说历史是否会在中国重演,在房产泡沫破碎的那一天,不知道又会让中国的经济受到怎样的拖累,如果这个泡沫永远不被抹去,对于中国经济的长远来说是否是一种更大的伤害?
9.经典电影华尔街之狼观后感 篇九
影片的一大噱头在于华尔街的纸醉金迷云云,可是片中的主人公Jordan Belfort或是他的公司Stratton Oakmont都与华尔街搭不上边,更不是金融危机或者华尔街泡沫的原因。主人公或者是真实生活中的主人公不过在华尔街待了短短几个月而已。其实,belfort为了金钱做的恶和高盛等华尔街投行大咖们比真实小巫见大巫呢。这人不过是赶上了泡沫的黄金时间而已,你说这人多有名多兴风作浪那绝对是扯淡,要不是小说被改成了电影,恐怕除了SEC和FBI什么的也没人会在乎这货。
但好莱坞一如既往地骂着华尔街的贪得无厌,好像在好莱坞眼中,华尔街只是贪婪、金钱、性、和毒品的象征和聚集地,好似一切金融从业者做的事情都是违法的,好似一切每天不怒撸几发的精神病般上蹿下跳的就不可能在华尔街存活,好似一切怀揣梦想去争取那比哈佛录取率还低的2%高盛实习录取率的莘莘学子最终命运都是锒铛入狱。Was all this legal? Absolutely not!
老马丁一定要为小李赢得一座小金人,小李也确实卖命的演,在本片中自毁形象毁到一定程度,令观众捧腹大笑。但就今年形势和影片来看,小李能在奥斯卡拿影帝或是小胖拿最佳男配的可能性都几乎为0,祝贺拿了一个金球奖吧。相比之下,斯科塞斯拿小金人的可能性比较大。他的剪辑师也应该可以获得最佳剪辑,毕竟人家的成绩在那摆着呢。
不管怎么说,这电影就是作一作,闹一闹,瞎撸撸拉倒了。你说他真揭示了什么要义吗?也没有。你要说有钱就可以胡作非为吧,最后不是也还是被抓了。你要说荒淫无度下场不好吧,这货靠卖版权也能比你辛辛苦苦干一点赚的钱多。你要说揭示人性的贪婪吧,人家也不过就是自我满足一下加上公子哥一样的爱玩而已。你要说揭示人性的丑恶吧,我还看到了人性的光辉那大老婆离婚不哭不闹不要钱二老婆还跟男主当送别礼来了一发且是因男主不爱又是瘾君子才离开而不是因为钱没了。你要说讲述华尔街金融上面的事情,除了会卖笔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以外也看不来啥。
10.《华尔街之狼》观后感 篇十
其实他也不过是华尔街万千投行中的一个,只不过赶上了股市泡沫的浪潮赚了一笔。说到底他只是卖不靠谱的penny stock,只不过做了一家公司的IPO,和真正的大投行家根本就没法比。但电影的三个小时也给我们展示了足够多的花花世界,让我们见识到了有钱人的生活究竟可以多么荒淫与荒谬。
Jordan的成功有两点,一个是他的sales skill,另一个则是他的欲望。
不得不说Jordan永远都是一个最棒的salesman,他一开始把自己推销给了华尔街,接着把股票推销给了客户,再接着把挣钱的理念与技巧推销给了公司的初创团队,然后是每次当中演讲让大家打鸡血式的推销,最后到出狱后仍然靠着兜售自己的成功学为生。这种能力给了他成功的基础。
这部电影当我看到一个小时的时候,我就更坚定了自己不入金融这一行的想法。因为有的时候钱生钱是需要欲望的,对钱欲望强烈的.人才适合做这类事情,才会让你在面临许多机遇时愿意冒更大的风险去选择利益更大的那一个。对金钱强烈的欲望可以让你成为顶级的交易员,而对金钱有这么强的欲望的人在毒品和性欲望自然也不会少,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在片中看到Jordan会有如此表现。
究竟是男人要变坏才有钱,还是有钱才变坏谁都说不清楚。他开始并不吸毒,对老婆也都还不错,一个蓬勃向上的青年,但有钱以后诱惑就会越来越多,他也就逐步地陷入其中无法自拔。有时候钱会蒙蔽人的眼睛,当Jordan再也无法克制自己对金钱的欲望的时候也是他真正走向灭亡的时候。
我们挣钱究竟是为了什么?影片里面给了两种价值观供我们选择,一种是Jordan的戏剧般的人生,另一个则是FBI的那个警长。两人的第一次正面交锋便将这个问题抛了出来,你究竟愿意贪婪又随时提心吊胆地过着富人的生活还是像警长那样正直地过着每天只能坐地铁勤勤恳恳工作挣着卑微的工资的生活。虽然最后警长成功地让Jordan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主动权似乎总是在Jordan这一边,是他放弃与SEC达成deal,选择不quit探长才有机会继续去调查他,是Jordan主动去选择做污点证人才让警长的这个case如此成功,影片刻意弱化了警长的整个调查过程,而突出了Jordan得到了他的审判之后探长独自坐地铁回家的场景,Jordan风光了整部片,而探长只有咚咚咚你好请不要动我们是FBI的那一刻是真正风光的。
不是说这部片价值观扭曲,而是我自己最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电影中Jordan说At least as I was a rich man, when I have to face my problems, I show off at the back of the limo, wearing $ suit and 14000$ gold fuching watch. 这正是很多人的想法。我最近在思考的是究竟一个放荡不羁把所有该玩的都玩遍但最后把自己玩死的人生更精彩还是一个中规中矩平淡是福的人生更精彩,或许放荡的生活是荒诞的,但似乎一个浪子回头的人比一个老好人更有吸引力,回头之前的人生呢?不管它了,这就是我们的世界。
探长说Jordan你和华尔街的那些混蛋们不同,他们祖祖辈辈都是混蛋,而你现在的成功是真正地通过你的努力得来的,为什么现在要这样呢?
Jordan说你在做警员之前也报过股票培训班,如果你当时坚持把那个班上完,你的生活会是怎样?
【华尔街影片观后感】推荐阅读:
电影华尔街观后感09-21
华尔街读后感12-13
《华尔街:金钱永不眠》观后感11-15
华尔街之狼读后感10-01
伟大的博弈华尔街11-06
许小年:金融危机根源不在华尔街贪婪10-01
体育课华尔兹总结10-11
国标舞华尔兹套路教学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