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训工作实施方案

2024-12-11

校本研训工作实施方案(共13篇)

1.校本研训工作实施方案 篇一

校本研训实施措施

为搞好我校校本研训工作,特制订本实施措施:

1、学校保证研训时间,学校集体研训活动安排在周二至周四上午进行。

2、学校提供相应的研训经费,根据研训活动实际需要,学校大力支持所需的经费,如,购买一定图书等。

3、充分发挥校骨干教师的作用,在学校里营造浓厚的研训氛围。

4、及时做好研训成果的总结与推广,提升研训活动的有效性。

5、完善相应的研训制度,保证研训活动扎实有序地得以落实.6.在具体工作中措施如下:

(1)、出勤情况:迟到、早退一次扣0.5分,旷训一次扣1分。

(2)、读书笔记:按要求的数量与质量,缺一次扣0.5分,质量不合要求,每次酌情扣0.1—0.5分。

(3)、高效课堂研究和远程分散研修:按学习表现分为,优秀20分,合格15分,不合格不计分。

(4)、信息技术及课标学习:按掌握运用情况及运用多媒体上课情况计20、15、10分

(5)、完成任务情况:完不成读书心得、论文、说课、课件制作、多媒体公开课等任务,每次扣2分,完成不好酌扣0.5—1分。

(6)、总评:按各项考核情况及检测成绩计算总分。按优秀40%,不合格3%,其他合格,从总分中按高低顺序排列,划分出等次,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中。

2.校本研训工作实施方案 篇二

通过改变教材分析的方式, 以小专题研究为切入口探究教材分析活动的有效性。

把小学阶段的教材分成几个板块进行分析, 不仅让教师把握了解所教年级的教材, 并且对小学阶段的教材进行系统的学习。通过“学术论坛”的形式, 给教师们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 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

通过规范的、有步骤的教材分析研究活动, 使教师了解教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研究能力。

二、问题提出

近年来, 针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分析活动往往是教师以年级为单位, 或针对单元教材或针对课时教材在年级组里汇报交流。但是教师对教材分析的意识与主动进行教材分析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一是教师局限于本年级的教材分析, 往往易于把着眼点放在对局部的分析上, 而忽视对教材整体的把握, 这样就难于看到各部分知识的联系, 不能真正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 明确各部分教材的特点、地位、作用, 所以部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 不能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达到教材所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觉得进行这样的教材分析没什么实效。二是教师对教材分析没有明确方向, 流于形式。

为了改变以往状况, 陈文良特级教师工作室提出了以“小专题”为切入口, 以“问题解决”为主线的研究活动。

三、活动程序

(一) 以工作室成员为核心形成研究团队。主要职责是针对每一个板块提出要分析的问题。

(二) 按照数学知识的分类制定教材分析的各个方块。

根据我们对小学阶段数学教材的理解, 我们把教材研究的内容分为六个板块:

1. 数的认识;2.数的运算;3.问题解决;4.空间与图形;5.统计与概率;6.数学广角。

(三) 针对每一个板块提出分析的问题

1.“数的认识”这一专题分析的问题:

(1) 小学阶段主要认识哪些数?

(2) 教材是怎样将“数的认识”各部分内容安排到各个年级的?

(3)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进行“数的认识”的教学?

2.“数的运算”这个专题分析的问题:

(1) 小学阶段“数的运算”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 “数的运算”在教材中是如何编排的?

(3) 新教材对于“数的运算”做了哪些调整?

(4)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问题解决”这一专题分析的问题:

(1) “解决问题”这个内容在新教材中是如何编排?

(2)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 谈谈新教材在“问题解决”与老教材的应用题编排有哪些异同。

4. 空间与图形部分分析的问题:

(1) 新教材编排的“空间与图形”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 “空间与图形”在各年级中是如何编排的?

(3) 与老教材比较, 新教材在“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中做了哪些调整?

5. 统计与概率部分的研讨问题:

(1) 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部分在各分册中时怎样安排的?

(2) 与老教材比较, 新教材在统计与概率部分在编排上做了哪些调整?

6. 数学广角部分的研讨问题:

(1) 新教材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是在每一册中都安排了一个新的内容:数学广角, 分别说说每一册数学广角的知识点是什么?

(2) 说一说每一册中的数学广角渗透什么数学思想?

(四) 教师自学分析、交流, 并形成文本交流材料

由小组长根据我们提出的问题, 组织年级组教师针对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自学, 然后再利用一个单位时间在年级组内进行交流, 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交流材料。

(五) 教材分析论坛活动

每一个年级组选派一个代表, 在数学科组活动中以学术论坛的方式进行全校性的交流活动。

四、推广实施

1.2012.3-2012.7总结在那大实验小学开展教材分析的经验, 形成基本的教材分析活动模式。

2.2012.9-2013.1在那大第五小学按既定的教材分析模式开展研究活动。

3.校本研训工作实施方案 篇三

一、营造环境建园子——注重一个“激”字

青年教师的培养如同花卉培植一般,需要温和的“阳光”,适当的“水分”,得体的“修剪”和适宜的“土壤”。优美的校园环境不仅对青年教师有巨大的吸引力,而且对青年教师的成长也起着激励和鞭策作用。

1.创设现代教育环境,营造现代化研训氛围

创设良好环境,营造校园现代教育氛围,对激发青年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拓宽眼界,切实进行校本研训起着重要作用。

学校多方筹措资金,投资四十多万元建立了校园宽带数字化信息网,让师生利用互联网获取最新的教学信息,通畅的现代教育信息渠道,为老师沟通世界,进行信息交流探索提供了便利。学校为每位老师都配备了电脑,让老师随时和名家交流,用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同时,学校还专门对青年老师进行了信息技术培训,学习网络知识,进行Flash动画课件制作的培训学习。我校利用功能完备的校园网络系统,建立“电子信息交流仓库”,开辟了一个专门的空间,为老师们搭建了研究资料的存储平台、研究成果的展示平台、研究经验的共享平台、研究数据的检索平台,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份宝贵的电子档案。老师注意收集学习资料,并上传到电子仓库中,供大家随时自主学习,资源共享先进科学教育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不仅使老师接触到最先进的教育技术,更激发其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老师学习现代教育信息的积极性。

2.工作上压担子,评价上重激励

(1)搭台唱戏,苦练教学硬功

青年教师大多有着旺盛的工作精力和强烈的进取之心,但同时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潜意识里认为今后的路还很长,机会还很多,所以一直处于“待机”状态,为了激活这个处于休眠状态群体的内在爆发力和潜力,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岗位“大练兵”和全员业务考评等活动,对青年教师严格要求。

我校想方设法帮助引导青年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强化教学功底,鼓励青年教师勇挑重担,敢于迎接各种挑战。不少教师身兼多职或要职,有的承担了与专业不相符的学科教学,有的兼任多个学科的教学,有的还担任学校科研课题的研究,这些重担使年轻教师忙碌在学校的各个岗位上。不懈的实践是最好的教科书,青年教师的教学功底日益丰厚起来,他们的工作成为一股纯洁而清新的涌泉,给学校的日常工作带来了强大的活力。

(2)“以成长为本”开展评价

以成长为本,首先意味着教师评价不是自上而下的强制性评价,而是把唤醒教师内在的发展需求作为实施评价的前提条件。学校设计了《青年教师研训成长手册》,我亲自在首页撰写了校长感言。成长手册由四个方面组成:青年教师发展现状;青年教师自我规划;青年教师成长足迹;青年教师工作成效。力求对教师实施发展性评价,不以奖惩为目的,提倡纵向比较,这一成长手册,引导教师设置恰如其分的发展目标。

二、创新研训搞活动——注重一个“领”字

校本研训是一种形式,也是一种体验,更是一种收获。如何让青年教师都积极参与其中,并在参与中经历这种过程,获得发展呢?我校不断改进研训方式,更新研训策略,吸引教师参与,引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1、名师引领式

中年骨干教师和老教师是学校的宝藏,他们很多人身怀“绝技”,有的是班级管理方面的能手,有的是教学工作中的“巧匠”,那些从长期实践中习得的富有特色的经验是青年教师所不及的,所以青年教师要想迅速成长起来,单靠书本知识、网络知识和自己的摸爬滚打是不够的,为了使青年教师少走弯路,尽快成长,我校一方面在上级部门的统一组织下有计划地安排优秀青年教师下乡支教,与支教学校教师结对子,在发挥学校示范辐射作用、帮助薄弱学校更快发展的过程中,他们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得到了最有效的锻炼;另一方面经常性地邀请专家学者和市区教研部门的有关领导及兄弟校名师来我校,与青年教师就课改中存在的疑点、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并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诊断并提出改进措施,在专家的引领下促使他们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同时学校成立了“导师团”,以充分开发学校现有人力资源,青年教师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对中老年教师教学风格的理解,与他们一对一地签定“拜师合同”,共同听、共同学、共同研究、共同改进,导师团成员鼎力帮助,毫无保留地把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经验向结对子的青年教师无条件地开放,青年教师虚心求学、大胆探究,巧妙地融合帮辅老师的教学艺术,形成一个互帮互学的良性循环模式。

2、沙龙比赛式

给青年教师一次机会,他们会还你一个希望;给青年教师一个希望,他们会还你一个奇迹。学校把握住青年教师的成长轨迹,适时适地为他们搭台牵线,给予学习、锻炼和展示的机会,教师能爬多高,学校就为他准备多长的梯,教师能跑多快,学校就为他准备多好的车。学校进入研训活动以来,骨干教师首先深入青年教师之中,对青年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收集、分类整理,然后逐一进行探究教学。学校实行“午间沙龙”活动,每周安排一、二次活动,每次十余人,有骨干教师主持,每次确定主题进行沙龙式研讨。一年来,已举办午间沙龙二十余次,参训教师达四百人次,教师在宽松的气氛中,畅所欲言,主动接受新理念的培训。同时开展课堂比赛、课件制作比赛、普通话朗读比赛、反思及展示活动等等,让青年教师上场参加比赛。青年教师在各种舞台上既展示了自身的优势,也展示了整个学校的风采。

3、质疑反思式

新课程需要反思型的教师,唯有教师勇于质疑自己、挑战自己,才能逐渐获得专业化提高。因此我们提出培训要坚持自主性,引导教师自主阅读、理解、反思、构建、寻求个性化的发展方向与途径。因此学校为全体教师购买了一万多元的新课程教育理论书籍,以读书会为组织开展学习活动,我们鼓励教师写随笔,每两周上交一次。一个学期,教师撰写教育随笔一百余篇,校长亲阅并写阅读心得,和青年教师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反思的积极性和反思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反思习惯。

4、校本讲座式

4.职业中专校本研训计划方案 篇四

实施目标:

1、改进学校教科研工作的软硬件环境,以教科研提升促进教学和实训质量的提高。

2、深化学校教育管理改革,探索适合中职学生实际,具有本校特色的教育管理之路,巩固和提升学校在教育管理方面的成效。

3、推进教师全面成长,以校本研训为中心,构建教师个人成长平台,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实施组织:

按照县教育局的要求,将建立以校长为学校校本研训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具体负责,教务处、教科室、专业部等职能部门落实实施,构造以教研组为主要平台,广大教师全面参与的校本研训体系。

实施层次:

1、校长室对全校的校本研训工作进行宣传动员,定期指导全校校本研训工作的开展,并积极为校本研训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支持。

2、教务处、教科室确定学校每年的校本研训主题,制定校本研训规划书,组织全校范围的专题研讨或培训;组织全校范围的师徒结对工作;指导和推动教研组在小组范围内开展具有学科或专业特色的教研活动和教师成长氛围;指导和推动课题组从中职特点和本校实际出发,进行各类课题的申报、研究和总结,并对以上小组的工作进行考核。

3、专业部关注本专业部教师的成长,指导和督促教师制定个人成长规划书,积极为教师成长创造条件,每学年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过程考核和成效评定,并把此作为教师聘任的主要依据。

4、教研组要从学科或专业的特点出发,从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确定本组每学年教研活动的主题,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夯实常规工作(如集体备课、开课听课评课、专题研讨等);挖掘亮点和特色工作(如本组成员教育教学方面互帮互助、共同提高;教科研开展;技能竞赛及辅导的成果总结、交流等)。

5、课题组要把握中职教育教学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结合我校的实际,挖掘出我校在教育教学改革、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特色及成果,并加以研究、完善和提升,能为学校下一步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

6、教师个人要努力完成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参加学校和教研组(课题组)组织的各类研训活动,制定并实施个人发展三年规划,使自己教育教学能力和影响力在2~3年内有显着提升。

实施考核:

1、学校校本研训工作每学年由教育局研训中心组织考核。

2、学校专业部的校本研训工作开展情况每学年由校长室汇同教务处组织考核。

3、教研组、课题组的校本研训工作开展情况由教务处、教科室组织考核。

4、教师个人业务提高、教师个人发展三年规划、教育教学工作情况由专业部组织考核。

5、教师个人参与校本研训活动情况由学校教务处、教科室和教研组进行考核。

实施设想:

1、以本校骨干教师为主,适当邀请校外专家或行业权威,每学年组织6~8次全校层面的专题讲座或研讨。

2、把“师徒结对”作为教师个人成长的主要形式和平台,构建三个层次的师徒结对形式:第一层次,校外专家和名教师与我校市县级学科带头人的教师结对,培养省市县教学名师或专业带头人;第二层次,校内的省市县名师与有一定能力和经验的教师结对,培养省市县教坛新秀及教学骨干;第三层次,校内新老教师结对,培养县级教学新苗及能任中职教育教学的教师。

3、每学年对教研组(课题组)进行全面考核,对该组的教研活动开展、专题研讨、教师培养及提高教科研成果等方面考核及评奖,并以此为依据对下学年教研组长津贴分出档次。

4、每学年把教师业务提高及发展目标量化,并作为硬性指标要求实现。如:确定校级以上公开课开设节数(底限)、县级以上技能业务竞赛获奖次数(底限)、县级以上教科研获奖或发表次数(底限)、县级以上教研活动及培训参加次数(底限)、到企业锻炼或高技能培训时间(底限)等。

5、教师制定个人发展三年规划,并建立教师个人业务档案,统一格式,每学年装订一本个人业务手册(包括考核、各类竞赛获奖、课题论文发表或获奖、教研活动或培训参加情况等)。

5.校本研训工作总结 篇五

校 本 研 训 工 作 总 结

本学期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区教育局教师学校关于“十二五”期间学校本研训工作实施方案精神,积极探索以学校为主要研训基地、校长为培训第一责任人的校本培训模式,充分发挥本校的培训功能和优势,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营造教师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做出积极努力。现将我校本学期校本研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组织,加强领导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领导的继续教育领导小组、校本研训领导小组,制订明确的工作职责与要求,负责研训工作的领导、协调、管理,制定教师培训目标及计划,加强对校本研训工作的指导与管理。健全和完善校本研训制度和各项专项制度,制订校本研训计划,落实措施。建立教师校本研训档案,组织多种形式的校本研训,并负责考核工作。

(二)面向全员,强调自主研修

面向全员,促进每一个教师不断实现专业成长,是我们校本研训工作一贯坚持的目标与追求。我们制定“目标引领,实践为主,岗位练功,考核定向”的十六字方针,在培训方式上积极督导教师开展自主学习、自我反思。

首先,我们有针对、有计划地组织教师接受新课程理论专题培训,收看专家讲座。我们重点带领教师以观看录像的形式,先后多次学习研讨了新课堂教学设计应坚持的教学观、新课堂教学应坚持的学生观等,使教师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深认识。明确,教学设计应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教学的程式化、模式化向教学的个性化转变;应学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建构知识,将问题作为课程实施的起点,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进行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实施,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让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学会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思维训练、情感体验和知识学习同步发展的良好效果。

6.校本研训工作总结 篇六

星城镇东马小学校本研训工作总结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日

一直以来,我校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为基点,紧紧围绕“专家治校、名师执教、科研兴教、信息强校”的发展战略,立足本校实际,认真开展学校校本研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东马小学位于雷锋大道与金星大道的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2008年9月,由区委、区政府、经开区牵头,星城镇党委、政府共同投资4000多万元新建的东马小学投入使用。新校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施完善,是目前全区办学条件较好、办学标准较高、办学规模较大的一所公办小学。学校占地面积29000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共13000余平方米,能容纳1350名学生就读。各功能室配套齐全,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系统。目前,学校现有教师64人,教学班级25个,学生1336人。

近两年,在上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先后被评为“区和谐校园”、“区绿色学校”、“区模范职工小家”、“市花园式单位”、“市安全文明校园”、“市A级食堂”、“省三星级红领巾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二、指导思想

我校立足本校实际,以课堂研究为核心,始终坚持“以研带教、以研带管、研训一体”的工作思路,充分挖掘内部潜能并整合外部优质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转变干部管理职能,构建 1

学校校本研训体系;以教学常规管理、课堂研讨、课题研究等为载体,致力于创建自我诊断、自我培训、自我发展的研训共同体,实现教师与学校的共同发展。

三、成立机构,建章立制,确保研训顺利进行 为了确保校本研训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学校成立了以龙义红校长为组长,副校长王长望、教导主任沈莎为副组长,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为成员的校本研训领导小组,发挥校本研训引领和保障作用。

同时,学校还制订了《东马小学校本教研管理制度》、《东马小学校本研训学习制度》、《东马小学校本培训制度》、《东马小学校本研训考核制度》、《东马小学校本研训表彰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把校本研训与教育教学工作的考核、评先评优挂钩,以“教、研、训”相结合的模式,切实抓好校本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四、具体工作做法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彰显学校管理细节。

一是学校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制订完善了《星城镇东马小学教师目标管理奖励制度》、《东马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东马小学教学评估制度》等一系列教学常规制度。从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测试等方面,加强对教师的日常管理,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要求。使我们的教学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积极推进学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二是建立了教学常规月检制度,每月月底由教导处牵头,组织教研组长对老师们的常规资料进行一次全面的普查,作好详细的记载,并将检查的情况在教师周前会上向老师们反馈,及时总结。坚持推门听课制度,每周推门听课3节,由教导处组织相关人员走进教师的“常态课”,及时了解教学情况,检查常规落实情况。

三是坚持课堂教学常规抽查制度,每天由一名值日行政对当天老师们的课堂教学常规进行了检查,从上课铃响开始,要求教师必须提前1~3分钟进入教室,提示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课中有无违反教学常规的现象,及教师是否准时下课等情况,都如实记录,在每周的教师周前会上将检查的情况进行反馈通报。

2、以教研活动为依托,展开校本教研。

一是我们的教研活动立足于人人参与,全员提高。为了改进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组织了集体备课活动,特别是在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老师们共同参与备课、研讨,从教材难点、重点的把握,从教学方法的应用到学生学法的研讨,点点滴滴,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上课的教师积极准备,虚心听取建议;评课的教师们踊跃发言,不伪饰、不做作,真心地帮助上课者。每学期学校开出校内教研活动课10节,同年级组的教师都能踊跃参加,课后由执教教师说课、同年级组的教师评课,教导主任总结的形式,有力的推动了我校的课堂教学工作。在2010年的教师教学竞赛中,熊貌、刘平老师所执教的课均获县一等奖;龙雅老师所执教的《平安回家》获市二等奖。其中沈莎老师被评为“望城区第五届名教师”和“长沙市优秀小学语文教师”。

二是学校十分重视结对帮扶活动,制订了师徒结对的具体方

案及计划,采取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促进年青教师迅速成长和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我们根据每个教师的特长与薄弱点进行组合,成立互助小组,共同提高。如教学经验方面由经验足的老教师、理念新的骨干老师帮青年教师;课件的制作、网络的使用由青年教师帮老教师。老师们的虚心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我校的老教师也能熟练地制作课件,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三是鼓励教师及时总结反思,积极撰写经验论文。我校把教学反思纳入常规要求,教师课后都能认真撰写教学反思,及时总结和发现课堂教学的得与失,让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仅2010年,我校共有2篇论文获省级以上奖励,12篇获市级奖励,2篇教学设计获区级奖励。

3、注重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一是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观摩。今年暑假、上课期间,我校选派多名骨干教师参加学科岗位和班主任等专业培训,然后由这些参培教师分学科对全体教师进行第二轮培训,进一步深化了培训的内涵和意义。

二是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素质。学校为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组织了以课件制作、多媒体教学系统使用、教师基本功训练及班主任经验交流等为主要内容的校本培训。通过一系列切合实际的校本培训,逐步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

三是学校每学期定期邀请教育专家来校传经送宝,进行具体的指导。同时,以教导处牵头,分教研组组织教师们进行新课程新理念的业务学习,为老师们的理念更新和素质提升搭建平台。

4、以名师工作室为龙头,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7.依托校本研训促进教师发展 篇七

几年来,我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了以“校本研训为依托,打造优质教师队伍,以教师发展带动学校发展”的战略,建立了一支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团队。

一、确定发展目标

通过分析现状,我校制订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主要措施和达成目标等。其中,青年教师基本实现两年合格,三年胜任,五年成为骨干。骨干教师要具备指导培养下一级骨干教师(或教师)的能力。其他教师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内容包括师德目标、学习目标、专业技能目标、职业目标、科研目标等,使教师的个人发展同学校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学校根据教师的个人发展规划,尽可能为每个教师提供最恰当的个性化培训方案,为他们指出具体的发展方向。

二、找准发展途径

(一)以校本教研为载体,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1.科研课题带动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倡导、鼓励教师承担市级以上科研部门指导为主的有计划、有安排的课题实验研究,从而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目前,我校91%的专任教师,承担了市级以上的教育科研项目,已有多项国家级课题通过验收,教师的理论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多篇实验论文公开发表,成果显著,学校被评为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2.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的主要目的,不是在理论上取得什么突破,而是要实现教学行为的积极转变,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效率。如我校2009年开展了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后,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

3.个人立项加速教师专业发展。

个人立项主要是研究如何解决自己平时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校专任教师人人有自己的教学研究课题,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后,教师的教学技能有所提高。

(二)以校本培训为依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将校内开展的教研课题作为培训基点,使教师在课题的选择、设计、实验和结题的一系列活动过程中,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并接受相应的校本培训和指导,从而不断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开展科研活动的兴趣和能力。同时,将结题后的科研成果作为校本培训的重要素材,吸引更多的教师加入课题研究的队伍,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在课题实验中,全员参与,互相合作,充分彰显了校本培训的全员性和主体性。

1.集中培训。

学校每学期确定几个重点专题,然后组织教师集中培训。如请有关专家作专题讲座,传授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介绍外地教学的新信息、新经验和素质教育的新动向、新观念,对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进行指导,将教师被动接受的局面转变为主动吸取养份的过程,使理论和实践做到有机的融合。

2.分层培训。

我校把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作为我校校本培训的重点群体。根据他们的需求,我们精心设计了不同的培训方案,并从理论学习、教学科研、业务技能等方面提出了详细的考核要求。每学年,学校都要开展专任教师岗位大练兵系列活动,如“数学教师解题竞赛”、“专题案例教学论坛”、“主题沙龙活动”等活动。尤其针对新教师,学校都要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并为他们举行“拜师会”,签订师徒结对协议,每月进行师徒交流,每学期上汇报课,使他们在不断的实践——反思——总结——再实践中获得专业发展。骨干教师是学校发展的脊梁,名师是学校发展的标志,在对他们的培养上,我校通过“压担子”、“引路子”、“搭台子”,助推这些教师迅速成长。学校明确要求这些教师每年做到“五个一”,即在地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一篇以上教研论文;上一次水平较高的公开课;带动一个学科组;在校以上做一场专题讲座;参加一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和实验。名师、骨干教师享有外出考察,与市名师交流的机会。学校还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上一级培训活动,通过近距离和专家接触、交流,加快了这些教师的成长步伐。

(三)以研训活动为切入点,提高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研训的特点是贴近学校教育现场,以学校和教师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为中心,有效地促进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自我觉察和反思,及时认识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教学方法,使教师沿着专业化的道路成长。校本研训活动要切合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注意针对性,突出实效性,形式要多样,方法要灵活。

1.倡导学习,更新观念。

为了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教师的素养,在以学校为主阵地的教师校本培训过程中,我注重引导教师读书。每学期我都向教师推荐书或给他们购书。教师们在读书中理解、在行动中体验、在思考中提高,不仅教育理论素养得到提升,而且拓宽了视野,提高了修养。现在读书已经成为教师们的自觉行为。

2.加强师德,树好形象。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职业行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新型教师形象。重温《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规,强化以法治教意识,杜绝体罚、变相体罚及侮辱学生人格等一切有悖于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

3.强化运用现代技术手段。

为更好地推广、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学校要求所有的公开课、教研课都必须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课后进行教学反馈时,也把课件的制作和运用当作重要的一项内容进行评议,并将一些制作水平高的课件上报市、区参加评比。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利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目前我校专任教师会使用、制作课件率达100%。

4.骨干辐射,注重培训实效。

学校的骨干教师是校本研训的重要资源,骨干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领头雁,也是校本研训工作希望所在。在校本研训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本校骨干教师的作用,一方面,我们非常重视骨干教师的提高培训,保证骨干教师参加上级培训学习的经费和时间,鼓励骨干教师要站在教育改革前沿,主动获取前瞻性的教改信息,特别是新理论、新教材、新教法。另一方面,鼓励骨干教师与一般教师结对子,实行师徒制。通过骨干教师的帮助、传授、交流、课堂示范、教学风采展示等,指导其他教师不断成长,提高专业水平。

5.教学评比,同台竞技。

在校本研训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作用,以开展教研活动为主要形式,积极为教师们搭建进行专业切磋、互相合作的平台,实现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学校积极倡导科学精神,营造宽松、求真、务实、严谨的研究氛围,促进教师进行思考,让教师在提出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得到锻炼。

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开展校内优质课评选活动。如优胜教研团队评比、最有创意教学设计评比等,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普遍提高,每月一次的主题教学研究汇报课,也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6.坚持反思,提升自我。

反思是校本教研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活动形式,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校本教研也只有转化为教师的自我反思行为,校本研究才有基础,才能得以真正地落实。

我们要求教师的自我反思不仅要体现在教学层面上,还要体现在教育层面上;不仅要在教学前进行前瞻性反思、在教学中进行调整性反思、还要在教学后进行批判性反思。要求教师的反思内容包括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效果四个方面;不仅要进行自我反思,还要在同伴互助中进行反思,帮助同伴,提升自我。通过反思,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进而对教学现象和问题形成独立的有创造性的见解,从而克服被动性和盲目性。

三、建立保障措施

(一)成立校本研训行动指导组

学校形成了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牵头,教务处具体负责的管理机制。制定了富有特色的校本研训工作计划,明确规定校长是校本研训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二)构建研训网络

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群体的同伴互助,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校本研训的三个核心要素,它们构成了校本研训的三维关系。三者在行动研究中互相作用,缺一不可。

(三)建立理论学习制度

学校将每周三下午定为教师学习日,内容涵盖课堂教学、教学案例评析、教学策略研讨、教学行为反思等。在学习内容上做到三个必须:必须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必须是科学的教育理论,必须要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8.校本研训工作实施方案 篇八

湖北省松滋市八宝小学承接了荆州教科院“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途径与策略之研究”的课题研究任务。同时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并确立了“新课程实施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及“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等六个子课题。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又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应当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探究,主动合作,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对知识的探究具有明确的主动意识,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享受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为了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其真正发挥引领作用,学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扎实开展“三大”活动,夯实教师的基本功

学校始终认为教师是学校教育的能动资源,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创办一流的名校,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因此提高教师素质,是时代对广大教师提出的迫切要求。为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学校以开展“三大”活动为契机,促进教师发展。“三大”活动即教育思想大讨论、专业知识大学习、专业技能大练兵。

首先在校园内实施了“创书香型校园”的活动。为确保这一活动落到实处,学校给教师提供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资料,要求每一位教师读教育专著,并自觉地做好学习笔记。同时组织本校骨干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专题讲座,引领教师解读新课程标准,研究新形势下的教育现象,体会新的教育理念,在教研组内展开大讨论,并交流读书体会。一时间,校园内呈现了教师读书的热潮。同时从学校实际出发,建立了新的课堂教学观察评价体系,引导教师们学习研究,对教学基本功进行系列练兵活动,要求教师讲好一口话、写好一手字、上好一节课。组织了长达两年的计算机知识培训,并严格组织考核,从计算机的初步运用到课件制作,从写教学随笔到完善博客。在工作中,引导教师注重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教学经验。

在教师们学习的基础上,在校内举办了“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与策略之研究”教育论坛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教师的基本功素质得到了快速提高,骨干的引领,在校内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深化课堂研究,提升教学水平

教育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以习惯经验的支配,是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地。拥有改革的教育思想,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对于教师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学校紧紧依托课题研究工作,以课题研究引领校本研究,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校内扎扎实实地开展研究工作,提倡教师对典型案例剖析,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经验,寻找差距。课题组成员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现状,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及时地召开分析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摸索提高课时效率的方法和经验。为让全体教师有较厚实的理论功底参与研究工作,学校请来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讲解新形势下如何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同时在校园内借助“一课多轮”和“同课异教”等活动载体,围绕课题积极地开展研究工作,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和方法。定期就教育教学中疑难问题开展集体“会诊”活动,要求教师提出本人在教学中所遇到的疑难、困惑问题,共同探讨找出解决办法。为了探讨新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学校以课题组为单位,采用个人构思——集中交流——每人写出个案——交流讨论——创意加减——形成教案(学案)的备课方式。还要求每个教研组开展年级研讨课的上、听、评活动。一人上课,课题组集体听课,同伴互助,共同进步。活动中,让全体非骨干教师担任评委,这一安排,无疑给了骨干教师很大的压力,迫使他们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在荆州市组织的“情景模式教学研究”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课例研究”的活动中,我们积极参与,在校内认真准备,许第容、宋伶俐两位老师分别为活动成功地提供了《美化校园》和《掌声》的研究课。通过这些课堂教学的研究,学校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并在校园内得以推广。

加强教学案例研究,促进教师迅速成长

教师成长之路是经验加反思,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扎实地开展了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活动。在教师中倡导“问题就是课题”的科研理念,要求教师针对课堂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新的教学理念的落实,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探索和实践。在此基础上,每位教师每学期总结出代表本人课堂教学最高水平的一个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细致地剖析、反思,不断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体会。

伴随着校本课程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反思也走过自我挑战、自我超越的过程。许多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设想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使教师以一名“反思的实践者”和“反思的研究者”的身份进入教育活动中来。在认真备课、上课后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并在“反思”中畅所欲言,使自己能教有所思,教有所想,教有所得,教有所获,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学校课题研究工作的优化进程。在荆州市教科院组织的课例、叙事、论文评比中,学校78篇文章分别被评为一、二等奖,13篇论文获国家级一等奖,王姣等八位教师参加松滋市课堂教学创新赛并全部获得一等奖,范松梅等十三位教师分别为松滋市学科专题会提供示范课。课题研究的开展,造就了教师,也发展了学校,使学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

课题研究的独特优势和成果已在学校初步显现,同时我们也深深体会到,要使课题研究真正成为教师职业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学校文化中一项不可或缺少的内容,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轻松事情。为了促进课题研究的广泛开展,还需要逐步探索和完善一些有效的管理制度。学校所做的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大量更加艰巨的任务尚待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完成。因此,我们将继续保持开拓创新之锐气,务实求真之作风,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创新实践为动力,努力探求课题研究制度建立的新途径、新方法,充分发挥课题研究在课程改革中的巨大作用。我们相信,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

(作者单位:湖北省松滋市八宝小学)

9.校本研训工作总结 篇九

课堂变革不是某一个人的事,全体老师要达成共识,投身到课活改中,根据自己的优势自主选择、承担任务,如上课、评课、观点汇报、论文撰写、课题立项等,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通过学习借鉴和自主探索,我校形成了基于“教学目标指向下的作业优化设计”的教研模式,我们称之为“四招教研”,助推学校课改项目的实践研究。

1、寻“改进”之招

基于作业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及疑惑,教研组成员进行头脑风暴式的研讨,各个成员各抒己见,提炼出可操作性的要点,在每月一次的课改论坛上进行汇报。接着分散到教研组,根据提炼的要点,每位老师各完成一课的作业设计,进行组内试单、说单(说目标,说作业活动的功能、对应的目标、学习路径、指导点等)活动,明晰作业的意图。再根据组员提出的整改意见,形成新的作业单。

为了能有更好的“改进之招”,继续深入地学习《课程标准》,在校本课程活动中继续实施读书活动,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实践,把新课程改革做得更好更扎实,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把实施新课程改革转化为我们的自觉行为,让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2、磨“实用”之招

历经几次思维碰撞的作业设计是否适用,内容的选择是否紧扣核心问题,还需在课堂上看效果。于是,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一次次的试招、磨招,观课的组员根据提炼的要点进行观课、议课,议课的要点也集中在每个板块中作业活动的实效、互助,教学目标达成的情况上。然后,就常态课中呈现的问题进行研讨、商议,形成优秀的作业设计范例,以此为标准进行推广。如数学组,最早设计了以“预习导学单,研讨学习单,拓展提升单”单式作业设计,后来又加入了“巩固联系单”这一模块,努力从形式上先进行改变。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通过实践,逐步修改作业设计模板,最后呈现目标作业对照式模板,明晰了作业设计的相关要求。

3、展“精品”之招

常态课中典型的课例在教研组各成员共同打磨下,形成了一份比较完整、接近于所要达到的目标的范例。于是在校本教研活动中进行优秀课例的展示,为其他老师的作业活动设计提供模板。课堂变革要树典范、做模板,让其他老师有样可照、有形可依、有招可学。

4、传“善学”之招

10.小学校本研训工作总结 篇十

小学校本研训工作总结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 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更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是教师成长的一只方舟。因此,做好校本培训工作非常重要,下面将我校本年度开展的校本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制度保证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校本培训工作,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指导,把校本培训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校本培训,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学校加强了对校本培训过程的管理,做到了培训定时间、定主题、定内容、定人员、考评“四落实”,做到了主讲教师有讲稿,听课教师有笔记,有反思评价。通过多种形式反馈工作进展情况,对教师产生激励作用。

二、采取多种培训模式,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师徒结对模式,即骨干教师带青年教师。对年青教师的培养,扩展师徒带教的内容,教师之间相学互助,能者为师。在课堂教学方面,老教师是师傅;在课件制作或网络等方面,青年教师可以是师傅。在教科研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受益与提高。

2.专题培训模式,即每学期初确定学习专题,每月按计划开展一次主题培训活动。这种培训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效果较好。学校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培训。通过培训,进行评价反思、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理念,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提升教师素养。

3.自主学习模式。这种培训模式由教师进行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现在反刍教育思想在我校教师中已蔚然成风,而且同事之间还通过枫小QQ群,枫小博客,枫小网站等方式共享学习成果,共同探讨,形成了一种勤学向上的好风气。

4.教学研讨模式。教学是教师的实践,在教学中,教师不断遇到新问题,需要不断获取新的理论指导,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学校以教研大组组织开展教研活动,以教研备课组开展多次集体备课活动。学校每期要求教师撰写2篇以上教育教学论文,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教师为了完成自己所承担的研究任务,一边在实践中探索,一边不断地有针对性的进行理论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本学年我校共计五十多篇论文在县级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徐大彬、徐双双、徐丽君等人的课题《信息技术下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例的研究》获温州市一等奖,徐双双老师的课题《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培养策略研》获温州市三等奖。

三、校本培训内容丰富多彩

1.校本培训形式多样

校本培训是教师发展的重要模式,也是教师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全面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激发教师自觉学习意识,调动教师发展的主动性,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实现教师自主发展、自我培训,学校采用各种形式开展校本培训活动。集中培训。学校根据教师的发展需要及时开展各种培训为教师“充电”。①新课程理念培训。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课改实验的成效。为此,本年度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培训的重点任务来抓。5月8日,我校全体教师参加县教研室徐贤烤老师主讲的《XX版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此次新课标的培训学习,对我校教师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系统学习、研究、领会新课标内涵,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教育理论素养,完善学科知识结构,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每位老师感悟极深受益颇多。②现代教学手段技术的培训。为了实现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我校全体教师进行了以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增强网络应用能力为主要内容,由网络技术精英老师金跃峰为主导多次开展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重点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信息技术常识使用,二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知识。三是网络博客技能培训。经过信息技术培训,我校大多数教师现在都能熟练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多媒体与学科得到了真正的整合。③教师职业道德培训。我校引导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校本培训的首要任务,使高尚的师德内化为教学改革中的强大动力。今年4月份,我校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了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活动,此次活动校长徐时忠亲自主持召开,办公室主任周晓微老师做专题报告,使广大教师提高思想认识,提高师德水平。每学期学校都会通过教师自查、学生问卷调查、社会调查等方式,查找教师思想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要求老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注重言传身教,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使全体教师形成正确的荣辱观。④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学校由教务处、教研组牵头,每学期定期举办骨干教师示范课、新教师展示课、课题研究研究课、外出学习汇报课、骨干年教师示范课、教研组公开课等,及时组织相关教师听课,并落实观摩后的评课和讨论环节,为大家提供交流意见和看法的契机,既能达到资源共享,也是提高教育理论修养和自身教学水平。特别是对全体年青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的专项训练和辅导,一是教导处经常下去听课,并手把手地教课;二是发挥教研组的作用,由教研组的优秀老师进行一对一的帮扶;三是通过新教师考核,对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作出评估;四是,发挥骨干教师辐射教学作用,每学期开展一次以上骨干教师教学展示会,交流教学经验,示范教学过程。⑤班主任培训工作。学校有政教处组织开展多样性的主题培训活动。例如:每学期开学初,召开班主任工作培训,制定学习、工作计划。本学年特邀温州讲师团陈九章等人多次到我校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专题讲座;多次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培训、逃生自救培训。

2.教研活动定期开展。以分组教研的内容为主,鼓励教研创新。教研组经常安排示范课和探讨课,进行案例分析,使评课过程成为教学研究过程。案例分析有助于教师了解自身的缺失,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3.校际交流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为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学校积极开展校际交流与互动,实现优质资源和优质教育的共享与互补,以交流促提升,以合作促双赢。例如:近几年,我校与温州城南小学、瓯北一小、包岙小学等都开展了相应的校际交流活动。通过校际交流,互利互惠,在更大范围和更多内容上促进教师的相互学习。

4.个人进修

学校要求每个教师每学期制定一个自我学习计划,每学期读一本好书,每学期还要完成一篇教研论文。要求教师在自修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调整,从而实现自我改进和自我提高。

为了使校本培训工作真正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我们必须继续以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核心,继续以年轻教师为培训重点,着眼于教师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开发校本培训内容、创建校本培训的新形式,把校本培训真正落到实处,促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小学校本研训工作总结

回顾一年来校本研修工作的开展,总的感觉是最初茫然跟风、迟疑犹豫,如今得心应手、习若自然。校本研修由最初的强行推进到如今处处有研修、时时有研修,一路下来,因为扎扎实实开展了,所以有言之不尽的心得;因为每一项工作做到了缜密谋划,所以收获了沉甸甸的成绩和经验。

现在总结如下:

领导重视,为校本研修工作开展保驾护航。

领导非常重视校本研修工作,我们成立了校长任组长、教学校长任副组长、教务主任为成员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这样强烈的信号,把校本研修工作推倒一个高位。学校加强了对校本研修过程的管理,做到了研修有时间、有内容、有记录、有图片、有安排。做到了辅导教师上课有讲稿,听课教师有笔记有反思,自主学习有记录、每月有教学博客原创的流程模式。

建立激励机制,推动校本教研进程。

为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校本研修深入持久地开展,学校购置了许多帮助教师成长的书籍,如《》、《》,以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教学水平。此外,学校还制定了《成功教育奖励办法》、《小课题奖励方案》、《校本研修学分考核办法》、《教学过关评价奖励方案》、《教学博客奖励方案》、《网站作品发表奖励方案》,把研修提升与奖惩、教师评优等挂钩,促进教师不断进取,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从而推动以校为本研修活动

采取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1、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模式。学校重视青年教师成长。于是把老生常谈的师徒结对做细做实。一是举行了师徒结对启动仪式,徒弟正式拜师,签订师徒结对承诺说,明确双方任务,实行奖励机制。二是定期安排师徒同课异构课。例如我们首先让七年级数学结对师徒上同课异构课。双方选上同一节课,各自构思,然后上公开课,做成课堂实录,然后议课,双方说课程设计思路,专家点评,师徒共坐一起观看授课实录,边看边反思,师傅介绍构思技巧,徒弟谈心得感想,然后再次备课,形成修改后课例,再有徒弟在平行班上课,课后再以。就是这样,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

2、专家进校园培训活动使教师受益匪浅。教师热议感觉很受用。本学期,请教研室主任、西安高新二小省级教学能手/区内省级英语学科带头人刘娟进入进校园分别指导课题专项培训和课堂诊断。南主任的课题选题培训令我们老师豁然开朗,高新二小一行4位省级教学能手指导我们六年级语文课堂,4为省级能手的评课角度、语文的素养给我们语文老师上了一堂无声的课,从她们身上我们很多老师感慨良多,觉得应该立刻学习充电。省级学科带头人刘娟老师为我们展示的精彩课堂、教学设计理念令我们感到“做老师就要做这样具备专业魅力的老师。”

3、课题研究模式。

学校以日常课堂教学研究为载体,各学科组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确立研究主题,我们确立的研究主题基于这样几个思考:

一、问题直接来自于教师的课堂,是具有代表性的,亟待解决的;

二、围绕课题研究目标能提升教师教育改革适应能力的;

三、在前期实践中骨干教师已对这方面有一定实践研究的基础与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做法的主题,因为引领的力量与能力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质量。

以教研组为核心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从选题到申请立项,学校校本研修小组高度重视,请教研室南主任把脉,筛选课题,召开课题立项会议,颁发立项证书,并与年终小本研修学分挂钩,与奖励挂钩。极大调动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至目前,学校校级立项课题10项,申报区级立项课题3项。

4、自主学习模式。学校引发“校本研修记录本”,购置书籍,推荐教师看。开辟教师阅览室供教师学习。

5、网络交流模式。学校建立“美丽道南”QQ群,供教师交流学习。开辟“新浪博客群”,鼓励教师撰写博文发表,并进行月公布月评价,极大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校本研修内容丰富多彩

1、加强师德建设,夯实立教之基

教书育人,师德为本,缺乏良好师德的教师队伍,无从谈好的教学质量。本学年学校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精神,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咸阳市教师十条戒令》等规章为依据,以习近平总书记是讲话《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为依据,把师德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强化教育引导,注重内化,扎实有效的开展师德建设活动,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不断完善师德建设的相关制度,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并以此为辐射点,常抓不懈,使每位教师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

2、新课程理念研修。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课改实验的成效。为此,本年度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研修的重点任务来抓。重点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一书,加强通识研修,主要通过课标考试强化教师理解学习,取得良好的效果。

3、以质量为目标,定期召开教学研究活动。以分组教研的内容为主,每月一次进行教学过关评价的反馈分析。反思教学、反思不足,交流探讨。

4、校本研修工作开展有声有色。假期布置的研修任务,如期进行了跟进。数学5分钟课前导入练习册、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师论文皆有模有样。

5、关注教师专业成长。刷新了教师个人成长档案,建立了教学博客评价机制,制定教师成长三年规划及教师个人成长三年规划。

6、开展了学区盟校同课异构活动。至目前为止,本学期已安排了三次学区联盟活动,每一次活动盟校校长都积极参与,每一次活动后都要进行反思教学,将活动反思材料上交盟主,盟主学校给各盟校下发刻录的活动光盘供其研究。

7、对教师进行各类培训。白板培训是结合学校文化建设的需要,学校新添白板,电教组持续进行培训,培训分初级—中级---高级,教师对白版的掌握越来越娴熟,此项培训深受教师欢迎。本学期共计进行白板培训4次。提高教师使用白板教学能力。

此外,我们还进行博客培训,培训教师如何登陆使用博客,如何发表博文、如何添加博友等,目前,我校开通的博客专栏成为教师网上教学交流的美妙途径。

、特色与成效

由于我校校本研修机制的完善落实,校本研修活动的扎实开展,校本研修形式的丰富灵活,使我校逐步形成人人爱研修、大家共研修的学习局面,教师综合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带动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学校整体工作也提高了一个新的水平,得到了社会和广大家长的认可,让我们再次理解了“教育质量就是教师质量,选择学校就是选择教师,素质教育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素质”。

、问题与思考

为了使校本研修工作真正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我们必须继续以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核心,着眼于教师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开发校本研修内容、创建校本研修的新形式,把校本研修真正落到实处,促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1.校本研训工作实施方案 篇十一

营造氛围,达成共识

规划职业生涯。为了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学校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得到切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发展,并把个人发展目标和学校的发展愿景统一起来,学校引导教师从自己的性格、特长、弱点等方面进行自我分析,制订个人专业化发展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

营造研训文化。学校努力搭建教师学习与交流的平台,积极创设自主学习、主动研讨的教研氛围,以“人人参与,人人主讲”为原则,以解决平日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研究区校教学工作重点,以及以练习基本功、共研一节课为内容,开展符合学科特点的小而实的教研活动,发挥群体优势,使研究更加务实。开展精典文章大家读、校园征文、教师演讲等活动,培养师生读书的良好习惯。

系列活动,促进发展

学术沙龙。为更好地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互动,学校组织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学术沙龙。在开始阶段,由学校选定主题、指定人员,目的在于向教师展示沙龙的形式、方法与过程。随着大家参与意识的增强和热情的高涨,学术沙龙活动开始由表演示范走向唇枪舌剑,由邀请指定走向自觉自愿,活动形式更加灵活多样,过程更重视不同观点的交锋,结果更注重创新思想的形成。

课例研究。课例研究是实施校本培训、落实校本教研的有效载体,通过课堂教学现场观摩,可以进行有目的、有主题的教研。凭借课例的载体,我们要求教师在课例分析研究过程中进行深度反思,反思行为、反思差距,要求所有三级课程12个学科教师人人做课,对任课情况进行诊断。

同伴助学。学校有效挖掘校内资源,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让善教学、懂理论、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骨干担任教研组长和教学干部,让他们成为校本教研活动的先锋队,组织各项常规系列活动,如理论学习、钻研教材、集体备课、评价交流、专题研讨等;同时以各级骨干教师为主体,组成校本教研活动“示范者”队伍,建立“学校讲师团”,开展骨干教师开放课,不断完善校内师徒挂钩制度,使骨干教师更好地发挥校内的辐射作用。

名师助学。学校坚持“有效挖掘校内资源,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方针,认真落实“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工程”,先后聘请市、区教育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参加教学研讨并进行一对一的课堂教学指导;关注学生发展,有效驾驭课堂,先后聘请特级教师、教研员参与学科教研月活动,开展跟踪研训,使专家与教师近距离对话。学校创建研训“教研日”,每月进行两次专家跟踪指导上课—评课—反思—阶段小结,每一个环节均实施全程监督管理,真正落实课题研究的有效性和发展性。

校本培训促使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促进实现教师个体发展目标和自身价值。面对挚爱的教育事业,他们少了几分浮躁,多了几分成熟;少了几分平淡,多了几分激情;少了几分苍白;多了几分色彩……一支思想观念现代化、业务能力复合化、知识结构多元化、教学技术现代化的教师团队正在形成。

12.巧用视频案例提升校本研训实效 篇十二

在研究初期, 我们主要将视频案例运用于常规教学重要性的意识培养上, 将教师的课前准备情况进行拍摄, 制作成视频, 上传至校园网展开评论。由于视频可重复观看、真实可信, 为后期的网络评论和集中研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此外, 视频案例所描述现象中的问题指向很明确, 教师的关注点集中, 因此大大提高了研训的实效性, 教师的教学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 我们将拍摄的视角转向了课堂内部, 期望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改善“教”与“学”的行为, 与此同时, 研究方式中存在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问题一:主题不突出。我们将整堂课进行拍摄, 所制作的视频中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 反而使得研讨不聚焦, 主题不突出, 直接导致研究的目的性不强, 形神俱散。

问题二:视频利用不充分。由于在拍摄的同时, 教师也在进行着同步的现场观察, 后期不再需要进行二次的观看, 或者是部分教师因课务问题而无法进行现场观察, 在事后通过视频观看教学流程。这样做, 视频仅仅起到了记录的作用, 利用率较低, 最后只能作为“资源积累”沉睡于校园网上。

根据这些问题的出现, 我们在思考:怎样的视频案例才能真正发挥校本研修平台的作用?怎样利用视频案例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循着这些问题, 我们阅读了许多相关资料, 在获得更多理论支撑的

/吕玉艳

同时, 也在践行中不断地摸索, 不断地改进。下面, 就以我校数学教研组的教研活动为例, 谈一谈如何通过对视频案例的合理利用, 提升校本研训的实效性。

2 0 0 8学年度第二学期, 数学教研组确立了“如何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这一研究主题, 同时分设三个小主题, 分别为:组织教学情况 (低年段) 、问题设计情况 (中年段) 、理答情况 (高年段) 。实施一学期后, 发现研究的效果不佳, 与以往教研活动相比, 只是增加了主题的确定, 但主题的引领作用不明显, 又因三个小主题的确定, 使得部分教师即便有主题意识, 关注点也相对分散。而且, 每次的视频拍摄活动连记录的完整性都达不到, 更别提利用率了。反思之后, 我们除了针对实施过程的具体操作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外, 还对视频案例的利用方式进行了改进, 强化主题意识、合作意识, 充分利用视频案例提升主题教研的实效性。

硬件、技术的保障:为了摆脱对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的过度依赖, 学校为教研组购置了摄像头, 与电脑直接相连, 利用相关软件制作视频案例非常方便, 并对数学教研组三个学段的负责教师进行了摄像头使用和视频制作技术的培训, 每次教研活动都由各学段负责人自行拍摄、剪辑、上传。这样, 在技术层面扫清了障碍, 保证了视频案例的拍摄质量, 使视频案例的及时提供得到了保障。

完整课例视频的运用:为了使每次研讨的主题更突出, 我们要求每位数学教师在看完课例视频后, 先由执教者阐述自己对教学总目标的设定和各个教学活动的目标设定, 并根据课堂自我观察对目标达成情况作估计。接着, 再由全体数学教师围绕“目标达成”进行研讨, 既关注目标的制定, 又对教师在课堂实施过程中为了达成目标而采取的策略展开讨论。为了保证每次教研活动的后期跟进质量, 我们要求每一位执教者在全体教师的现场评述后, 重新观看自己的执教视频, 从中发现问题。很多教师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 许多原本没有意识到的问题进入了执教者的眼睛:提问的区域存在明显的盲点甚至是盲区、有几个孩子总不在听课自己却根本没发现、执教过程中走动过于频繁、点与面的关注总是顾此失彼等。当然, 执教者带着大家提出的意见反观自己的课堂, 更深层次的问题也能更清晰地暴露在眼前:理答方式的不当、介入的时机不准、生成的资源捕捉不及时、资源利用不充分、追问时问题设计得不合理等等。林林总总的问题, 通过视频案例得以真实再现, 使每一位执教者开始主动寻找影响自己的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根本原因, 使教师在寻求改进的道路上既找到了出发点, 又明确了改进的方向。

完整课例视频运用的大致流程:执教者提供教学设计文本→其他数学教师提出修改意见→执教者修改教学设计→执教者实施课堂教学, 同步拍摄视频并上传→其他数学教师观看视频→现场研讨 (执教者阐述设想, 观课者展开评述讨论) →执教者重新观看视频→执教者再次实施课堂教学, 教师评课。

片段式视频案例的运用:在拍摄本校教师的课堂实录的同时, 我们也留意收集相关的视频资源。在进行了若干次的拍摄后, 积累了一些视频素材。我们发现, 有些案例的教学内容相似, 目标达成度却大相径庭, 有些案例的教学内容属同一领域, 因学生的年龄层次不同造成目标设置的不同, 或因教学方法的不同, 而造成目标达成的不同。这些的相同和不同, 使视频案例的对比成为可能。但为了使视线更聚焦, 我们对原视频进行二次利用, 重新剪辑, 选择性地制作片段式的视频案例, 使对比更鲜明, 主题更突出, 目的更明确, 引领更到位。

例如:《6的乘法口诀》 (本校) 与《三位数乘一位数》 (外校) 片段式视频案例对比的活动流程。

制作视频片段:首先将选取的两个视频重新进行剪辑, 根据这两个教学片段, 设计了三个思考问题 (1) 请分析两个教学片段中问题设计有什么不同?每个问题分别指向什么教学目标的达成? (2) 你认为两个片段中有效问题、低效问题、无效问题所占比例分别是多少?低效或无效问题可以怎样重设? (3) 在计算教学中, 为了提高目标达成度, 你还有哪些困惑?

观看视频, 网络讨论:教师带着三个问题观看两个视频片段, 并以“发表评论”的形式进行网络讨论, 发表自己的观点。部分评论如下。

教师A:从画面中, 我们看到教师始终把“主角”的位置留给了学生, 自己当起了一名“配角”。但她又是一名很重要的“配角”, 时不时会搭上两句, 如, “我们把这两道题做个对比, 看看你能发现什么?”“你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你是怎么想的?”教师穿插在学生中的有效点拨, 无疑是在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 而学生却在一种完全以自己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陈述的课堂中相互地学习。

教师B:第一节课, 王老师对每一个学习环节都是谨小慎微地处理, 没能做到真正放手, 牵着学生走的味道还是比较重, 从学生学习的状态上来看, 有点拘谨, 感觉课堂有点压抑, 孩子总是有点不敢说的样子, 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如, 王老师课堂上的一问一答频频出现, 问题过于细碎, 这样学生的思维很容易被教师限制, 感觉教师刚刚“放”了一点点, 就急于把目标“收”回来……

教师C:在片段一中, 尽管教师的每一个问题都有学生参与思考, 但从全班学生的学习状态来看并不乐观, 而在片段二中教师没有创设任何的情境, 没有任何花哨的形式, 学生却仍能全情投入并保持始终, 除了因为有人在听课这一客观因素之外, 更主要的原因我想是因为教师设计的每个“点穴之问”为学生点燃了思维的火花, 有了思维的主动参与, 哪里还需要其他形式的辅助呢?

集中交流, 深入研讨:根据网络评论的情况, 选择突出的观点、争论的焦点、教师的困惑 (如, 对预习的看法、如何确定适当的练习量、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 开展进一步的现场讨论, 使教师的视角更逼近本质, 分析走向深入, 认识趋于清晰。

实践跟进, 关注问题设计:在紧接着的一阶段中, 我们围绕“问题设计”看目标达成度, 有教师的常态课, 也有团队合作的汇报课, 在这些视频案例的运用过程中, 既要求执教者观看视频并整理实录, 也要求其他教师观看, 并同样以“发表评论”的形式提出修改意见。

13.五年校本研训工作计划 篇十三

随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不断深入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培养、培训的要求,开展校本培训成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模式。为了规范和强化校本培训,提高培训质量,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校目前的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课堂教学的效益不高。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到来之际,讨论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只有把目光聚焦于有效教学,促进教师反思自身教学实践的有效性,教师的实践才不是盲目的,教师专业生活的改变首先要聚焦于课堂,改变教师意识,促进教师行为转变,这才是学校校本培训的终极目标。

专家指出,教师所需要的知识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学科知识。这部分知识是显性的,可以通过测试等进行了解。第二:实践知识。这部分知识或可以称为缄默知识,这是一种隐性知识,需要教师通过长期的实践与积累才能成长。优秀的教师不仅具有深厚的第一种知识,其实他们还具有更为深厚的第二种知识。故而,通过培训,增加教师的有效教学的实践智慧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校本培训的要求及我校实际,聚焦于课堂有效教学,将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作为十二五校本培训内容。通过学习与反思,使教师自主更新有效教学的观念、转变低效教学的行为,掌握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提升教师实践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师生课堂生活质量。

二、培训目标

通过开展校本培训,使教师树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优化知识结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实验需要的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三、培训内容

1、定目标:根据实际情况,学校制定一个总的目标,根据这个总目标,每个教师都能从实际出发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每个教师必须先认清楚自己所处的位臵,然后给自己定一个目标,自己要成为一名怎么样的教师。

2、塑师德:首先是开好政治学习会议,传达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其次,学习先进教师的事迹,学习他们为教育事业奉献的精神。每个教师要学会写心得,时时刻刻督促自己,严格要求自己。

3、学习专业知识:学习新课标,树立新观念,深化教学改革。新课程体现了先进的教学观念,我们必须改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绝不能墨守成规。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仍是课堂教学的改革,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

4、抓好常规工作,优化教学管理,提高工作实效:严肃执行教学计划,严格执行三表(日课表、活动安排表、作息时间表),实行巡堂制度,对不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上课不准时进课堂,随意离开课堂,任意拖堂,任意调课等进行严格管理。突出教学流程的管理,坚持平时检查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坚持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对于突出问题当即提出,当即纠正,杜绝后患。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教学效益。每位教师要终于职守,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学生,要扎扎实实抓好学科教学质量,早一点打算,多一点行动,少一点埋怨,要花大力气提高合格率优秀率。外树形象,内练素质,提高师资质量。加强业务学习,要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重点学习与新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及其他教改经验。积极开展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5、开展各学科校本教研:能够确立至少一个以上的校级课题,以课题为载体开展教育科研基本理论及方法的培训,教师应有效地开展教育科研,将教育科研工作融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逐步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而且各个教研组要制定好自己组的计划,能够及时有效的组织。

四、培训形式

分层活动、分层要求、分层实施、分层评价

1、教师分层

分层标准

新教师:参加工作在5年之内的教师。

青年教师:参加工作在10年之上,20年以下的教师。

中年教师:参加工作在`20年以上的教师。

分层定位

新教师组:积累阶段

活动重在阅读、学习、讨论,厚积才能薄发,为进入青年教师组作准备工作。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明确自己今后的目标。

青年教师:个性形成阶段

活动重在尝试、实践、研讨、交流,每次活动要有计划,有准备。活动要有主题,活动有记录,有反思。有自己的课题,力争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明确自己今后的目标。

中年教师:传授经验

活动形式

1.专题讲座

2.案例研究

3.观摩研讨

4.实践反思

5.课题研究

6.师徒结对

五、组织与实施

1.加强领导,建立组织

学校领导要正确认识校本培训的作用,向教师大力宣传校本培训的积极意义,引导教师正确了解校本培训的性质特征。负责校本培训工作的组织、协调,建立校本培训督导、评估机制,将校本培训工作纳入对教师的考核目标。教科室负责校本培训工作的日常工作。学校要建立由校长任负责人、有专门人员具体组织校本培训实施的机构,设计符合本校实际的培训计划和考核办法,建立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做好校本培训过程管理。

2.做好培训情况记载。包括:参培教师、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时间、授课教师、培训结果等。

3.重视培训过程资料的积累。包括:文件、制度、计划、总结、培训教材、培训活动情况记载、考勤登记、考核材料和教师个人培训档案的建立等等。

4.考核。根据本校制定的校本培训考核办法,在对教师考核过程中,要把教师平时的学习笔记、听课记录、课件、学习体会、案例分析、研究论文、课件制作、获奖证书等材料和教师参加培训的考勤情况.六、保障措施:

1、建立组织、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有序管理。

成立以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为领导小组,聘请辅导员,共同组成“学校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领导小组”。

2、经费到位、时间保证、制度健全、挡案完全。

3、网络构建、发挥作用、资源共享、整体提高。

七、具体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

1、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制定培训计划。

2、召开全校教师会,宣布计划、解读文件并要求每位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规划。

3、每月一次理论学习。

4、每月一次教研活动。

5、每月一次心得体会交流。

第二阶段:

1、开展“互学互研,互帮互助”的教科研活动。

2、结合区里导师带教、外出学习等活动创造交流平台,提供发展机会。

3、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活动,锻炼教师队伍。

4、聘请专家给予青年教师更细致具体的指导。

第三阶段:

1、教师成长展示。

2、评出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并给予奖励。

上一篇:有关旅游的小学优秀作文:再游农耕园下一篇: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创新探讨